CN105197162A -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7162A
CN105197162A CN201510643511.XA CN201510643511A CN105197162A CN 105197162 A CN105197162 A CN 105197162A CN 201510643511 A CN201510643511 A CN 201510643511A CN 105197162 A CN105197162 A CN 1051971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end
bulge loop
inner end
fai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35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Dianguoch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Dianguoc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Dianguoch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Dianguoc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35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716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7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71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该两轮车包括前轮、后轮、车架、位于车架上方的座垫、设于车架前端的方向柱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上端的两侧的把手,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插接部件为与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在本体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挡块为外径大于本体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挡块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车以及两轮车的把手。
背景技术
两轮车,例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的把手均设置在车头的两侧,其主要作用是供车主握持以掌握方向和为车主提供平衡感。随着两轮车功能的逐渐增多,一些厂商为了提供给车主更多的方便与便捷,将两轮车的一些功能按键或者电子元件均设置在把手上,例如车灯的开启与关闭、喇叭的开启与关闭等等。又例如电动摩托车的把手可起到加速的功能,即通过旋转把手以调节电动车的动力,以控制电动车的速度的快慢,因此需要在把手上设置一些电子元件、磁控开关等等。综上,两轮车的把手集成了诸多功能,若不小心飞车或者是不经意倾倒,两轮车的把手则最先与地面碰撞,把手与地面产生直接的碰撞力,因而所述把手最容易因撞击而受损,一旦把手受损,则需要更换或者维修,维修费用较高,以及需要等待电子部件更换,延长了维修期限,为车主造成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保护功能的把手的两轮车及具有保护功能的把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包括前轮、后轮、车架、位于车架上方的座垫、设于车架前端的方向柱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上端的两侧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在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为外径大于本体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
作为优化,所述本体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所述环形挡壁形成与所述凸环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靠近挡块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所述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上。
作为优化,所述卡设部件为与所述凸环凹凸配合的环形凹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两轮车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在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为外径大于本体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
作为优化,所述本体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所述环形挡壁形成与所述凸环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靠近挡块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所述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上。
作为优化,所述卡设部件为与所述凸环凹凸配合的环形凹槽。
本发明的摩托车及其把手,可以对两轮车的把手起到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进一步减少两轮车把手受到损伤的机率,为用户节省维修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两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种改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两轮车,包括前轮1、后轮2、车架3、位于车架3上方的座垫4、设于车架3前端的方向柱5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5上端的两侧的把手6,所述把手6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61,所述本体61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5相接,所述把手6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61上远离方向柱5的外端的防护结构62。
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本体6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透气孔(图未示出),具有透气孔的本体61通风性和透气性更强,降低了车主手掌出汗的机率。车主手掌出汗后与本体61的摩擦力大大地减弱,手掌容易在把手6上滑动,进而导致对把手6控制不准确,因此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述透气孔可以呈如下结构:在本体6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凸部(例如弧形凸部),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凸部的顶端(远离本体61的一端)。此结构不仅使得本体61具有透气通风的效果,还有增大车主手掌与本体61摩擦力的作用。
请继续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两轮车的把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详细示出了位于两轮车把手6外端的防护结构62。具体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62采用具有一定压缩性、弹性以及一定恢复力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采用塑料、金属材料等等。所述防护结构62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620,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61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621,在所述筒体621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622,在所述本体61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62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620为外径大于本体61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62从本体61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622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620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620可以与所述筒体621一体成型,也可以将挡块620朝向筒体621的一面与所述筒体621的外端面焊接成型、粘接成型等等。为了增加对所述防护结构62的保护,在所述挡块6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橡胶保护层,当两轮车倾倒时,从一定角度上缓解了两轮车的撞击力,减少防护结构62受损伤的机率,减少防护结构62更换机率,为用户节约了维修更换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设部件的结构如此形成:使所述本体61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61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623,所述环形挡壁623形成与所述凸环622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622靠近挡块620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62从所述本体61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620抵设于所述本体61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622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623上。
请参见图3,图3是图2中的一种改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环622’的任何一段的外径均为统一的数值,所述凸环622’的断面呈弧形。而本结构中的卡设部件为一环形凹槽623’,该环形凹槽623’由所述本体61的内周面向外表面的方向径向开设,但该凹槽不从径向上贯穿所述本体61,该环形凹槽623’的断面呈与所述凸环622’相匹配的弧形。如此,本体61的外形不被破坏,其整体性较好,在该凹槽的槽底上设置加强筋,以加强该凹槽部分的强度,使该凹槽部分的强度与本体61其它部分的强度接近。并且,在取出防护结构62时,弧形的环形凹槽623’和凸环622’的配合,能够更方便防护结构62的取出。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两轮车把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把手7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71,所述本体71的里端与所述两轮车的方向柱相接,所述把手7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71外端的防护结构72。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72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71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设于所述插接部件外端的挡止部件720,所述插接部件包括筒体721。所述防护结构72采用具有弹性恢复力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可以是塑料等等。其中:
所述插接部件还包括能够在筒体721内移动的用于扩张筒体721里端的外径的移动柱722,在外力的作用下,该移动柱722可在筒体721内有限的移动。所述移动柱722为锥形柱,其里端外径逐渐大于外端的外径,外端的外径与筒体721的内径相匹配,里端外径大于筒体721的内径。
在所述移动柱722上开设有从其轴向上贯穿的螺纹通孔723,在所述挡止部件720上相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723对应的皿形孔724,所述螺纹通孔723的孔心线向皿形孔724方向的延长线与所述皿形孔724的孔心线相连后呈一直线。
所述插接部件还包括一螺栓725或螺钉,所述螺栓725的螺杆由外向里穿过所述皿形孔724后与所述螺纹通孔723螺纹配合,以此将所述移动柱722拉入筒体721内并使该移动柱722逐渐向筒体721的外端移动,移动柱722的锥度将筒体721的里端撑大,使其筒体721的里端的外径被扩张,如此,使得所述筒体721的外周面与本体71的内周面紧密卡制。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筒体721上的垫圈726,该垫圈726位于所述本体71的外端面与挡止部件720之间,用于帮助筒体721与本体71之间的配合力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件720可以为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圆形挡块。作为一种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挡止部件720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圆形挡块,所述挡块的外径稍大于所述本体71的外径;所述挡止部件720还包括由所述圆形挡块的外边缘向本体71的里端方向延伸的筒形护壁(图未示出)。所述护壁的内周面与所述筒体721的外周面的径向距离与所述本体71的管壁的厚度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71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条形凹槽,若干条形凹槽分布在本体71的外周面,每一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本体71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所述护壁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凹槽一一对应配合的凸条(图未示出),若干凸条与若干条形凹槽一一对应凹凸配合,避免护壁轻易在本体71的周向上滑动。
当所述本体71上嵌设有功能开关按钮时,例如在本体71的外周上嵌设有喇叭开关按钮、灯光开关按钮等等,那么,在所述护壁上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穿孔,以使相关开关按键位于穿孔中,用户通过穿孔可方便的对各种按钮操作。本设计中,开关按钮不凸出于护壁的外表面,当两轮车倾倒时,即使把手7着地,由于开关按钮未凸出于护壁,因此开关按钮或者电子元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伤。
本发明实施例,在挡止部件720的外表面上同样设有橡胶保护层(在挡块的外端表面或者在挡块和护壁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橡胶保护层),进一步防止防护结构72受损机率。
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本体7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透气孔(图未示出),具有透气孔的本体71通风性和透气性更强,降低了车主手掌出汗的机率,车主手掌出汗后与本体71的摩擦力大大地减弱,手掌容易在把手7上滑动,进而导致对把手7控制不准确,因此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实施例中,若挡止部件720为挡块和护壁的结构,在护壁上相应的位置上可设置相应的透气孔。若挡止部件720仅为一挡块的结构,所述透气孔可以呈如下结构:
在本体71的外周面上设置若干凸部(例如弧形凸部),所述透气孔开设在凸部的顶端(远离本体71的一端)。此结构不仅使得本体71具有透气通风的效果,还有增大车主手掌与本体71摩擦力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在安装防护结构72时,首先,将垫片套设在筒体721上;其次,将螺栓725由外至内的从皿形孔724插入,使螺栓725的里端与移动柱722螺纹配合,但是此时的移动柱722尚未进入或者尚未完全进入筒体721内;再次,将带有移动柱722的筒体721插入本体71的外端,并使所述凸条与所述条形凹槽对准;再次,拧紧螺栓725,从而将移动柱722拉入筒体721,并使其向筒体721的外端移动,使筒体721的里端呈扩张状,如此,使筒体721卡制在本体71内,防止防护结构72从本体71的外端脱落。
本发明实施例,在拆卸防护结构72时,通过拆卸工具将螺栓725拧松,从而推动移动柱722朝筒体721的里端移动,当移动到位后(可以将筒体721拉出本体71外时),拔出该防护结构72,以更换新的防护结构72。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上述防护结构72,可以对两轮车的把手7起到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进一步减少两轮车把手7受到损伤的机率。若两轮车倾倒时,使防护结构72受到损伤时,仅需要更换防护结构72即可,防护结构72的制作成本更低,购买成本大大低于两轮车手,并且车主不需要等待太久的时间,车主可自行对防护结构72进行更换,为车主提供方便的同时降低了车主的维修成本,极大的为车提供了便捷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两轮车,包括前轮、后轮、车架、位于车架上方的座垫、设于车架前端的方向柱以及设于所述方向柱上端的两侧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在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为外径大于本体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所述环形挡壁形成与所述凸环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靠近挡块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所述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设部件为与所述凸环凹凸配合的环形凹槽。
4.一种两轮车把手,包括呈中空管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里端与所述方向柱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上远离方向柱的外端的防护结构;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插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的插接部件以及一设于插接部件外端的挡块,所述插接部件为与所述本体的内径相匹配的筒体,在所述筒体的里端的外周壁上环设有一凸环,在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上相对于所述凸环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环形卡设部件;所述挡块为外径大于本体内径的圆形挡块,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凸环落入环形卡设部件内时,所述挡块正好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靠近外端的一段的内径小于靠近里端的一段的内径,从而使得本体靠近里端的部分具有一朝向外端方向的环形挡壁,所述环形挡壁形成与所述凸环相匹配的卡设部件;所述凸环靠近挡块的外端的外径逐渐大于里端的外径,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当所述防护结构从所述本体的外端插入其中,并且所述挡块抵设于所述本体的外端面时,所述凸环的外端面正好抵设于所述环形挡壁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轮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设部件为与所述凸环凹凸配合的环形凹槽。
CN201510643511.XA 2015-10-08 2015-10-08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Pending CN1051971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511.XA CN105197162A (zh) 2015-10-08 2015-10-08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3511.XA CN105197162A (zh) 2015-10-08 2015-10-08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7162A true CN105197162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3511.XA Pending CN105197162A (zh) 2015-10-08 2015-10-08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71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9886A (zh) * 2017-06-07 2019-05-21 德国万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抓握单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8323A (en) * 1974-12-16 1975-11-11 Barry H Prager Motorcycle throttle-grip protector
US5934154A (en) * 1998-03-06 1999-08-10 Noel; Ron Handgrip with protective endcap
CN201357914Y (zh) * 2009-02-05 2009-12-09 吴烈师 自行车握把的缓冲装置
CN203268272U (zh) * 2013-06-25 2013-11-06 温州新丽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分离式摩托车把手套
CN205098391U (zh) * 2015-10-08 2016-03-23 重庆典果成实业有限公司 两轮车及其把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8323A (en) * 1974-12-16 1975-11-11 Barry H Prager Motorcycle throttle-grip protector
US5934154A (en) * 1998-03-06 1999-08-10 Noel; Ron Handgrip with protective endcap
CN201357914Y (zh) * 2009-02-05 2009-12-09 吴烈师 自行车握把的缓冲装置
CN203268272U (zh) * 2013-06-25 2013-11-06 温州新丽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分离式摩托车把手套
CN205098391U (zh) * 2015-10-08 2016-03-23 重庆典果成实业有限公司 两轮车及其把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9886A (zh) * 2017-06-07 2019-05-21 德国万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抓握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7300A1 (en) Tricycle having two foldable wheels
CN205098391U (zh) 两轮车及其把手
CN205087100U (zh) 两轮车以及两轮车把手
USD564953S1 (en) Steering wheel for an automobile
CN105197162A (zh) 一种两轮车及其把手
USD588982S1 (en) Automobile tire
CN105197159A (zh) 一种两轮车把手以及两轮车
USD521420S1 (en) Aerodynamic bicycle fork
CN205256561U (zh) 两轮车把手以及两轮车
CN100480069C (zh) 一种橡胶圈内胎
CN105197163A (zh) 一种两轮车以及两轮车把手
CN205087099U (zh) 摩托车及其把手
CN21356629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295661Y (zh) 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5197164A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把手
CN205365855U (zh) 一种带有箱式车体的电动车
USD588983S1 (en) Automobile tire
CN204895685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的挡泥装置
CN207523800U (zh) 汽车轮罩挡泥板套件
CN205292963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4279786U (zh) 一种摩托车燃料箱与油箱护罩的连接结构及摩托车
CN201733899U (zh) 雨披
CN202703778U (zh) 自行车泥板
CN202826971U (zh) 一种改进的电动自行车轮毂
CN207403851U (zh) 儿童学步车花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