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126A -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126A
CN105191126A CN201480013637.2A CN201480013637A CN105191126A CN 105191126 A CN105191126 A CN 105191126A CN 201480013637 A CN201480013637 A CN 201480013637A CN 105191126 A CN105191126 A CN 10519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level
injection signal
frequency
local oscil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36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1126B (zh
Inventor
Y·朱
Y·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9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19/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 H03B19/06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by means of discharge devic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 H03B19/14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by non-regenerative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 signal from a separate source by means of discharge devic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ore than two electrodes by means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B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DIRECTLY OR BY FREQUENCY-CHANGING, BY CIRCUITS EMPLOYING ACTIVE ELEMENTS WHICH OPERATE IN A NON-SWITCHING MANNER; GENERATION OF NOISE BY SUCH CIRCUITS
    • H03B27/00Generation of oscillations providing a plurality of output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differing in phase, other than merely two anti-phase outpu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3/00Circuit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ulses; Monostab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circuits
    • H03K3/02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 H03K3/027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by the use of logic circuits, with internal or external positive feedback
    • H03K3/03Astable circuits
    • H03K3/0315Ring oscilla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3/00Circuit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 pulses; Monostab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circuits
    • H03K3/02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 H03K3/027Gener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ircuit or by the means used for producing pulses by the use of logic circuits, with internal or external positive feedback
    • H03K3/03Astable circuits
    • H03K3/0315Ring oscillators
    • H03K3/0322Ring oscillators with differenti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06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applied to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6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 H03L7/18In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 i.e. generating a desired one of a number of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using a frequency- or phase-locked loop using a frequency divider or counter in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LAUTOMATIC CONTROL, STARTING, SYNCHRO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GENERATORS OF ELECTRONIC OSCILLATIONS OR PULSES
    • H03L7/00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 H03L7/24Automatic control of frequency or phase; 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ignal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genera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装置生成LO信号。该装置包括耦合在一起的LO发生器模块和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LO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LO输出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入。LO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注入信号输入上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来在LO输出上生成LO信号。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LO输入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出。LO输入耦合至LO输出。注入信号输出耦合至注入信号输入。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LO输入上接收到的LO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来在注入信号输出上生成注入信号。

Description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题为“PROGRAMMABLEFREQUENCYDIVIDERFORLOCALOSCILLATORGENERATION(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的美国非临时申请S/N.13/837,463的优先权,该申请通过援引全部明确纳入于此。
背景
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背景
无线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或智能电话)可传送和接收数据以与无线通信系统进行双向通信。无线设备可包括用于数据传送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数据接收的接收机。对于数据传送,发射机可用数据来调制发射本地振荡器(LO)信号以获得经调制射频(RF)信号,放大该经调制RF信号以获得具有期望输出功率电平的输出RF信号,并经由天线将该输出RF信号发射到基站。对于数据接收,接收机可经由天线获得收到RF信号,放大该收到RF信号并用接收LO信号对该收到RF信号进行下变频,并处理该经下变频的信号以恢复由基站发送的数据。
无线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来以一个或多个期望频率生成一个或多个振荡器信号。(诸)振荡器信号可被用于生成用于发射机的发射LO信号以及用于接收机的接收LO信号。(诸)振荡器可能被要求生成(诸)振荡器信号以满足无线设备与之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
分频器被广泛用于生成LO信号。典型地,分频器仅提供固定分频比。因此,在多频带收发机中通常需要多个分频器。现有的可编程分频器不满足蜂窝收发机中严格的LO要求(例如小芯片面积、良好的相位噪声要求、正交输出)。因此,需要用于在多频带蜂窝收发机中生成LO信号的可编程分频器。
概述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方法和装置。该装置生成LO信号。该装置包括LO发生器模块和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LO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LO输出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入。LO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注入信号输入上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来在LO输出上生成LO信号。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耦合至LO发生器模块。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LO输入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出。LO输入耦合至LO输出。注入信号输出耦合至注入信号输入。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LO输入上接收到的LO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压控振荡器(VCO)信号来在注入信号输出上生成注入信号。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方法和装置。该装置生成LO信号。该装置在LO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生成LO信号。此外,该装置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基于LO信号和接收到的VCO信号生成注入信号。
附图简述
图1解说无线设备与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
图2是无线设备的框图。
图3是解说使用示例性可编程谐波发生器和示例性可编程LO分频器的LO信号生成的框图。
图4是可编程谐波发生器和可编程LO分频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5是解说用于生成三分频比、四分频比以及五分频比的方法的示图。
图6是指示对于三分频比、四分频比以及五分频比中每一者的注入信号相位序列的表。
图7是用于提供三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8是用于提供四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9是用于提供五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的示意电路图。
图10A-10H是用于在可编程谐波发生器中生成注入信号的示意电路图。
图11是可编程LO分频器内的环形振荡器延迟级的示例的示意电路图。
图12是解说使用可编程谐波发生器、可编程LO分频器以及粗调模块的LO信号生成的框图。
图13是生成LO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的详细描述旨在作为各种配置的描述,而无意表示可实践本文所描述的概念的仅有配置。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实践这些概念。在一些实例中,以框图形式示出众所周知的结构和组件以便避免淡化此类概念。术语“示例性”在本文中用于表示“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设计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设计。
现在将参照各种设备和方法给出电信系统的若干方面。这些设备和方法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行描述并在附图中由各种框、模块、组件、电路、步骤、过程、算法等(统称为“元素”)来解说。这些元素可使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此类元素是实现成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
作为示例,元素、或元素的任何部分、或者元素的任何组合可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处理系统”来实现。处理器的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的硬件电路以及其他配置成执行本公开中通篇描述的各种功能性的合适硬件。处理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执行软件。软件应当被宽泛地解释成意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件、执行的线程、规程、函数等,无论其是用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他术语来述及皆是如此。
相应地,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或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紧致盘(CD)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可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如本文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和软盘,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图1是解说无线设备110与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120、122通信的示图100。无线系统120、122可各自是码分多址(CDMA)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长期演进(LTE)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或某一其他无线系统。CDMA系统可实现宽带CDMA(WCDMA)、CDMA1X或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或某个其他版本的CDMA。TD-SCDMA也被称作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时分双工(TDD)1.28Mcps选项或低码片率(LCR)。LTE支持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者。例如,无线系统120可以是GSM系统,而无线系统122可以是WCDMA系统。作为另一示例,无线系统120可以是LTE系统,而无线系统122可以是CDMA系统。
出于简化起见,示图100示出了无线系统120包括一个基站130和一个系统控制器140,而无线系统122包括一个基站132和一个系统控制器142。一般而言,每个无线系统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基站以及网络实体的任意集合。每个基站可支持在该基站的覆盖内的无线设备的通信。基站也可被称为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收发机功能、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或某个其他合适的术语。无线设备110也可被称为用户装备(UE)、移动设备、远程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站、移动站、订户站、移动订户站、终端、移动终端、远程终端、无线终端、接入终端、客户机、移动客户机、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手持机、用户代理、或某个其他合适的术语。无线设备110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平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式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智能本、上网本、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或某一其他类似的功能设备。
无线设备110可以能够与无线系统120和/或122通信。无线设备110还可以能够接收来自广播站(诸如广播站134)的信号。无线设备110还可以能够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中的卫星(诸如卫星150)的信号。无线设备110可支持用于无线通信的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技术,诸如GSM、WCAMA、cdma2000、LTE、802.11等。术语“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接入技术”、“空中接口”和“标准”可被互换地使用。
无线设备110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无线系统中的基站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无线设备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无线设备至基站的通信链路。无线系统可利用TDD和/或FDD。对于TDD,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共享相同频率,且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可在不同时间段里在该相同频率上发送。对于FDD,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被分配单独的频率。下行链路传输可在一个频率上发送,而上行链路传输可在另一频率上发送。支持TDD的一些示例性无线电技术包括GSM、LTE以及TD-SCDMA。支持FDD的一些示例性无线电技术包括WCDMA、cdma2000以及LTE。无线设备110和/或基站130、132可包括示例性可编程分频器160。示例性可编程分频器160在下文提供。
图2是示例性无线设备(诸如无线设备110)的框图200。该无线设备包括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收发机218和天线290。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被称为处理系统。处理系统可包括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或者包括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和存储器216两者。收发机218包括支持双向通信的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发射机220和/或接收机250可用超外差式架构或直接变频式架构来实现。在超外差式架构中,信号在RF与基带之间以多级来变频,例如对于接收机来说,在一级中从RF变频到中频(IF),然后在另一级中从IF变频到基带。在直接变频式架构(也被称为零IF架构)中,信号在一级中在RF与基带之间变频。超外差式以及直接变频式架构可以使用不同的电路块和/或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图2中所示的示例性设计中,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用直接变频式架构来实现。
在发射路径中,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处理(例如,编码和调制)要传送的数据,以及将数据提供给数模转换器(DAC)216。DAC216将数字输入信号转换成模拟输出信号。模拟输出信号被提供给发射(TX)基带(低通)滤波器232,发射基带滤波器232可对该模拟输出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由DAC216进行的在前数模转换引起的镜频。放大器(amp)234可放大来自TX基带滤波器232的信号,以及提供经放大的基带信号。上变频器(混频器)236可接收经放大的基带信号以及来自TXLO信号发生器276的TXLO信号。上变频器236可用TXLO信号对经放大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以及提供经上变频的信号。滤波器238可对经上变频的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由上变频引起的镜频。功率放大器(PA)240可放大来自滤波器238的经滤波RF信号以获得期望输出功率电平,以及提供输出RF信号。输出RF信号可被路由通过双工器/开关复用器264。
对于FDD,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可被耦合至双工器264,双工器264可包括用于发射机220的TX滤波器和用于接收机250的接收(RX)滤波器。TX滤波器可对输出RF信号进行滤波,以使发射频带中的信号分量通过并且衰减接收频带中的信号分量。对于TDD,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可被耦合至开关复用器264。开关复用器264可在上行链路时间区间期间将输出RF信号从发射机220传递到天线290。对于FDD和TDD两者来说,双工器/开关复用器264可将输出RF信号提供给天线290以供经由无线信道进行传输。
在接收路径中,天线290可接收由基站和/或其他发射机站传送的信号,以及提供收到RF信号。收到RF信号可被路由通过双工器/开关复用器264。对于FDD,双工器264内的RX滤波器对收到RF信号进行滤波,以使接收频带中的信号分量通过并且衰减发射频带中的信号分量。对于TDD,开关复用器264可在下行链路时间区间期间将收到RF信号从天线290传递到接收机250。对于FDD和TDD两者来说,双工器/开关复用器264可将收到RF信号提供给接收机250。
在接收机250内,收到RF信号可由低噪声放大器(LNA)252放大并由滤波器254滤波器,以获得输入RF信号。下变频器(混频器)256可接收输入RF信号以及来自RXLO信号发生器286的RXLO信号。下变频器256可用RXLO信号对输入RF信号下变频,以及提供经下变频的信号。经下变频的信号可由放大器258放大,并进一步由RX基带(低通)滤波器260滤波以获得模拟输入信号。模拟输入信号被提供给模数转换器(ADC)262。ADC262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数字输出信号被提供给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
TX频率合成器270可包括TX锁相环(PLL)272和VCO274。VCO274可以期望频率生成TXVCO信号。TXPLL272可从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接收定时信息,以及生成用于VCO274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调节VCO274的频率和/或相位,从而为TXVCO信号获得期望频率。TX频率合成器270将TXVCO信号提供给TXLO信号发生器276。TXLO信号发生器可基于从TX频率合成器270接收的TXVCO信号来生成TXLO信号。
RX频率合成器280可包括RXPLL282和VCO284。VCO284可以期望频率生成RXVCO信号。RXPLL282可从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接收定时信息,以及生成用于VCO284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调节VCO284的频率和/或相位,从而为RXVCO信号获得期望频率。RX频率合成器280将RXVCO信号提供给RXLO信号发生器286。RXLO信号发生器可基于从RX频率合成器280接收的RXVCO信号来生成RXLO信号。
LO信号发生器276、286可各自包括分频器、缓冲器等。如果LO信号发生器276、286分别对由TX频率合成器270和RX频率合成器280提供的频率进行分频,则它们可被称为分频器。PLL272、282可各自包括鉴相器/鉴频器、环路滤波器、电荷泵、分频器等。每个VCO信号和每个LO信号可以是具有特定基频的周期性信号。来自LO发生器276、286的TXLO信号和RXLO信号对于TDD来说可具有相同的频率,或对于FDD来说可具有不同的频率。来自VCO274、284的TXVCO信号和RXVCO信号可具有相同的频率(例如用于TDD)或不同的频率(例如用于FDD或TDD)。
在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中对信号的调节可由一级或多级的放大器、滤波器、上变频器、下变频器等来执行。这些电路可与图2中所示的配置不同地安排。此外,还可使用未在图2中示出的其他电路来调节发射机250和接收机220中的信号。例如,可将阻抗匹配电路定位在PA240的输出处、LNA252的输入处、天线290与双工器/开关复用器264之间等。还可省略图2中的一些电路。例如,滤波器238和/或滤波器254可被省略。收发机218的全部或一部分可被实现在一个或多个模拟集成电路(IC)、RFIC(RFIC)、混合信号IC等上。例如,发射机220中的TX基带滤波器232至PA240、接收机250中的LNA252至RX基带滤波器260、PLL272、282、VCO274、284、以及LO信号发生器276、286可被实现在RFIC上。PA240以及可能其它电路也可被实现在单独的IC或电路模块上。
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为无线设备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对正经由发射机220传送的数据以及正经由接收机250接收的数据执行处理。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控制发射机220和接收机250内的各种电路的操作。存储器212和/或存储器216可存储用于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器可位于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内部(例如,存储器212)或位于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外部(例如,存储器216)。存储器可被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振荡器214可以特定频率生成VCO信号。时钟发生器216可接收来自振荡器214的VCO信号,以及可为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内的各种模块生成时钟信号。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被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其他IC上。
分频器(诸如分频器276、286)被广泛地用于生成LO信号。需要一种用于在多频带蜂窝收发机中生成LO信号的满足严格的LO要求(诸如小芯片面积、良好的相位噪声要求、以及正交输出)的可编程分频器。
图3是解说使用示例性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和示例性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LO信号生成的框图300。如图3中所示,VCO316将VCO信号332提供给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VCO316可对应于VCO274和/或VCO284。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从分频比选择模块320接收分频比选择3、4或5。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基于VCO信号332以及分频比选择来生成注入信号328,以及将注入信号328提供给可编程LO分频器314。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和可编程LO分频器314可对应于TXLO信号发生器276和/或RXLO信号发生器286。基于注入信号328,可编程LO分频器314生成对应于所选分频比的LO信号。可编程LO分频器314被粗调到期望目标LO信号频率。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输出耦合至混频器322以用于中频带(MB)LO信号生成以及高频带(HB)LO信号生成。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输出还耦合至二分频器324,用于提供用于低频带(LB)LO信号生成的附加二分频比。VCO316可将VCO信号334直接提供给二分频器324,用于提供用于HBLO信号生成的二分频比。二分频器324耦合至混频器326。
示图300的装置提供了二分频比、三分频比、四分频比、五分频比、六分频比、八分频比以及十分频比。这些可用分频比可允许较低的VCO调谐范围百分比,并且因此可允许仅用一个VCO来实现VCO316(还有VCO276、286中的每一个)。例如,利用这些可用分频比,可基于6.8GHz与8.68GHz之间的VCO信号以必需的载波频率生成LO信号。对于6.8GHz至8.68GHz的VCO调谐范围来说,VCO调谐范围百分比为24.29%(即,(8.68GHz-6.8GHz)/((8.68GHz+6.8GHz)/2))。VCO调谐范围24.29%可容易地用仅一个VCO来实现。如此,示图300的装置可允许VCO316用仅一个VCO来实现。
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和可编程LO分频器314(下文进一步讨论)显著地降低了VCO调谐范围要求。因此,所利用的管芯面积被减小,因为对于VCO316来说可能不需要多个VCO。此外,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和可编程LO分频器314减少了VCO相位噪声以及电流消耗。仅有一个VCO用于VCO316还减少了布线所需的努力。提出了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用于可编程LO分频器314。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不要求片上电感器,并要求小的芯片面积。此外,由于环形振荡器的低品质因数(Q),注入锁定环形振荡器具有大锁频范围。
图4是可编程谐波发生器418和可编程LO分频器420的示意电路图400。可编程LO分频器420对应于可编程LO分频器314。可编程LO分频器420可被称为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可编程LO分频器420包括环形振荡器。该环形振荡器包括第一环形振荡器延迟级402,其具有耦合至输出Qp的输入、耦合至输出Qm的反相输入、反相输出Qp1、以及输出Qm1。开关410耦合在输出Qp1、Qm1之间。该开关可以是NMOS晶体管,其漏极耦合至输出Qp1,源极耦合至输出Qm1,而栅极耦合至第一注入信号Vinj1。第二环形振荡器延迟级404具有耦合至输出Qp1的输入、耦合至输出Qm1的反相输入、反相输出Ip、以及输出Im。开关412耦合在输出Ip、Im之间。该开关可以是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NMOS)场效应晶体管(FET)晶体管,其漏极耦合至输出Ip,源极耦合至输出Im,而栅极耦合至第二注入信号Vinj2。第三环形振荡器延迟级406具有耦合至输出Ip的输入、耦合至输出Im的反相输入、反相输出Ip1、以及输出Im1。开关414耦合在输出Ip1、Im1之间。该开关可以是NMOS晶体管,其漏极耦合至输出Ip1,源极耦合至输出Im1,而栅极耦合至第三注入信号Vinj3。第四环形振荡器延迟级416具有耦合至输出Ip1的输入、耦合至输出Im1的反相输入、反相输出Qm、以及输出Qp。开关416耦合在输出Qm、Qp之间。该开关可以是NMOS晶体管,其漏极耦合至输出Qm,源极耦合至输出Qp,而栅极耦合至第四注入信号Vinj4
开关410、412、416、418对差分输出Qp1和Qm1、Ip和Im、Ip1和Im1、以及Qp和Qm提供直接注入以迫使这些差分输出周期性地相同,以便为对环形振荡器进行注入锁频提供必需的同步。开关410、412、416、418替代地可以是BJT或任何类型的FET(如p沟道MOS(PMOS)晶体管)。环形振荡器包括偶数级,用于提供具有90°相移的正交LO输出信号。LO信号输出Qp和Ip、Qp1和Ip1、Qm和Im、以及Qm1和Im1各自具有90°相移差。LO信号差分输出Qp1和Qm1、Ip和Im、Ip1和Im1以及Qp和Qm各自具有180°相移差。LO信号输出Qp和Qp1、Qp1和Ip、Ip和Ip1、Ip1和Qp、Qm和Qm1、Qm1和Im、Im和Im1、以及Im1和Qm各自具有45°相移差。LO信号输出可取自LO信号输出Ip、Im、Qp、Qm、Ip1、Im1、Qp1、Qm1中的任一个。
可编程谐波发生器418对应于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可编程谐波发生器418可被称为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418接收来自一VCO的差分输入VCOp、VCOn,来自可编程LO分频器420的差分输入Ip和Im,以及分频比选择输入。基于接收到的输入,可编程LO分频器420输出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输入Ip、Im是来自可编程LO分频器420的LO信号输出。尽管可编程谐波发生器418被示为具有输入Ip、Im,可编程谐波发生器418可替代地接收输入Ip1、Im1,或Qp1、Qm1,或Qp、Qm。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418接收分频比选择,并基于该分频比选择,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VCOp、VCOn以及接收到的LO信号Ip、Im生成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
图5是解说用于生成三分频比、四分频比以及五分频比的方法的示图500。对于三分频,混频器502接收频率FVCO等于3f0的VCO信号以及来自LO信号发生器504的LO信号。该LO信号的频率FLO等于f0。混频器502提供频率Finj等于2f0的注入信号。LO信号发生器504接收频率为2f0的该注入信号,并提供频率FLO等于f0的LO信号。该LO信号被反馈给混频器502。因此,按照FVCO/FLO=3f0/f0=3获得了三分频。
对于四分频,混频器506接收频率FVCO等于3f0的VCO信号以及直流(DC)输入。混频器506提供频率Finj等于4f0的注入信号。LO信号发生器508接收频率为4f0的该注入信号,并提供频率FLO等于f0的LO信号。因此,按照FVCO/FLO=4f0/f0=4获得了四分频。
对于五分频,混频器510接收频率FVCO等于5f0的VCO信号以及来自LO信号发生器512的LO信号。该LO信号的频率FLO等于f0。混频器510提供频率Finj等于4f0的注入信号。LO信号发生器512接收频率为4f0的该注入信号,并提供频率FLO等于f0的LO信号。该LO信号被反馈给混频器510。因此,按照FVCO/FLO=5f0/f0=5获得了五分频。
图6是指示对于三分频比、四分频比以及五分频比中每一者的注入信号相位序列的表600。对于分频比3,VCO信号具有频率3f0,且LO信号具有频率f0。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从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418输出并被输入到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的注入信号具有频率2f0。分频比3是在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中部分地通过分别将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以及Vinj4的相位设置为α、α、α+π、以及α+π来获得的。如果α=0,则对于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来说,注入信号相位序列是0、0、π、π。对于分频比4,VCO信号具有频率4f0,且LO信号具有频率f0。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从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418输出并被输入到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的注入信号具有频率4f0。分频比4是在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中部分地通过分别将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以及Vinj4的相位设置为α、α+π、α、以及α+π来获得的。如果α=0,则对于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来说,注入信号相位序列是0、π、0、π。对于分频比5,VCO信号具有频率5f0,且LO信号具有频率f0。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从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418输出并被输入到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的注入信号具有频率4f0。分频比5是在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中部分地通过分别将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以及Vinj4的相位设置为α、α+π、α、以及α+π来获得的。如果α=0,则对于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来说,注入信号相位序列是0、π、0、π。
图7是用于提供三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700的示意电路图。可编程LO分频器700对应于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如图7中所示,可编程LO分频器700内的三分频比是通过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获得的,其中Vinj1、Vinj2、Vinj3、Vinj4各自具有频率2f0以及相位分别为α、α、α+π、以及α+π。
图8是用于提供四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800的示意电路图。可编程LO分频器800对应于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如图8中所示,可编程LO分频器800内的四分频比是通过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获得的,其中Vinj1、Vinj2、Vinj3、Vinj4各自具有频率4f0以及相位分别为α、α+π、α、以及α+π。
图9是用于提供五分频比的可编程LO分频器900的示意电路图。可编程LO分频器900对应于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如图9中所示,可编程LO分频器900内的五分频比是通过注入信号Vinj1、Vinj2、Vinj3、Vinj4获得的,其中Vinj1、Vinj2、Vinj3、Vinj4各自具有频率4f0以及相位分别为α、α+π、α、以及α+π。
图10A-10H是用于在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418中生成注入信号的示意电路图。参考图10E,当启用分频比3(En_div3)或者启用分频比5(En_div5)时,开关1018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4(En_div4)时,开关1020闭合,否则断开。因此,当启用分频比3或5时,信号Iip2被耦合至LO信号Ip,而当启用分频比4时,信号Iip2被耦合至电源电压Vdd。参考图10F,当启用分频比3(En_div3)或者启用分频比5(En_div5)时,开关1022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4(En_div4)时,开关1024闭合,否则断开。因此,当启用分频比3或5时,信号Iim2被耦合至LO信号Im,而当启用分频比4时,信号Iim2被耦合至电路接地(Gnd)。参考图10G,当启用分频比3(En_div3)时,开关1026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5(En_div5)时,开关1028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4(En_div4)时,开关1030闭合,否则断开。因此,当启用分频比3时信号Iip1被耦合至LO信号Ip,当启用分频比5时信号Iip1被耦合至LO信号Im,而当启用分频比4时信号Iip1被耦合至电路接地。参考图10H,当启用分频比5(En_div5)时,开关1032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3(En_div3)时,开关1034闭合,否则断开。当启用分频比4(En_div4)时,开关1036闭合,否则断开。因此,当启用分频比5时信号Iim1被耦合至LO信号Ip,当启用分频比3时信号Iim1被耦合至LO信号Im,而当启用分频比4时信号Iim1被耦合至电源电压Vdd。
参考图10A,第一晶体管1002耦合在第一注入信号Vinj1节点和第一VCO信号VCOp之间,其中第一晶体管1002的漏极耦合至第一注入信号Vinj1节点,而第一晶体管1002的源极耦合至第一VCO信号VCOp。第二晶体管1004耦合在第一注入信号Vinj1节点和第二VCO信号VCOn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1004的漏极耦合至第一注入信号Vinj1节点,而第二晶体管1004的源极耦合至第二VCO信号VCOn。第一晶体管1002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p2,而第二晶体管1004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m2。尽管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02、1004被示为NMOS晶体管,但是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02、1004可为BJT或任何类型的FET(例如,PMOS晶体管)。
参考图10B,第一晶体管1006耦合在第二注入信号Vinj2节点和第一VCO信号VCOp之间,其中第一晶体管1006的漏极耦合至第二注入信号Vinj2节点,而第一晶体管1006的源极耦合至第一VCO信号VCOp。第二晶体管1008耦合在第二注入信号Vinj2节点和第二VCO信号VCOn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1008的漏极耦合至第二注入信号Vinj2节点,而第二晶体管1008的源极耦合至第二VCO信号VCOn。第一晶体管1006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p1,而第二晶体管1008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m1。尽管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06、1008被示为NMOS晶体管,但是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06、1008可为BJT或任何类型的FET(例如,PMOS晶体管)。
参考图10C,第一晶体管1010耦合在第三注入信号Vinj3节点和第一VCO信号VCOp之间,其中第一晶体管1010的漏极耦合至第三注入信号Vinj3节点,而第一晶体管1010的源极耦合至第一VCO信号VCOp。第二晶体管1012耦合在第三注入信号Vinj3节点和第二VCO信号VCOn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1012的漏极耦合至第三注入信号Vinj3节点,而第二晶体管1012的源极耦合至第二VCO信号VCOn。第一晶体管1010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m1,而第二晶体管1012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p1。尽管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10、1012被示为NMOS晶体管,但是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10、1012可为BJT或任何类型的FET(例如,PMOS晶体管)。
参考图10D,第一晶体管1014耦合在第四注入信号Vinj4节点和第一VCO信号VCOp之间,其中第一晶体管1014的漏极耦合至第四注入信号Vinj4节点,而第一晶体管1014的源极耦合至第一VCO信号VCOp。第二晶体管1016耦合在第四注入信号Vinj4节点和第二VCO信号VCOn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1016的漏极耦合至第四注入信号Vinj4节点,而第二晶体管1016的源极耦合至第二VCO信号VCOn。第一晶体管1014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m2,而第二晶体管1016的栅极耦合至信号Iip2。尽管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14、1016被示为NMOS晶体管,但是第一和第二晶体管1014、1016可为BJT或任何类型的FET(例如,PMOS晶体管)。
图11是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内的环形振荡器延迟级的示例的示意电路图1100。环形振荡器延迟级402、404、406、408可各自包括一对差分晶体管1150、1152,诸如交叉耦合的晶体管1150、1152。晶体管1150、1152的源极可被耦合在一起并耦合至电源电压Vs。晶体管1152的栅极可被耦合至晶体管1150的漏极,而晶体管1150的栅极可被耦合至晶体管1152的漏极。晶体管1150、1152可以是PMOS晶体管。晶体管1150的漏极可被耦合至晶体管1154的漏极,而晶体管1152的漏极可被耦合至晶体管1156的漏极。晶体管1154、1156的源极可被耦合在一起并耦合至电路接地。晶体管1154的栅极可被耦合至第一输入Vinp,而晶体管1156的栅极可被耦合至第二输入Vinn。晶体管1154、1156可以是NMOS晶体管。晶体管1152、1156的漏极耦合至第一输出节点VCOp,而晶体管1150、1154的漏极耦合至第二输出节点VCOn。第一电容器组可被耦合在第一输出节点VCOp与电路接地之间。第二电容器组可被耦合在第二输出节点VCOn与电路接地之间。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组可被配置成具有n位且可通过电容单元C、2C、…、2n-1C被二进制加权。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组通过粗调(CT)规程被粗调,以将可编程LO分频器314、420调节到期望目标LO频率。例如,该环形振荡器延迟级可包括5位二进制加权电容器组。通过CT规程,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组每一者中的5个二进制加权电容器中的每一者要么被连接要么被断开。
图12是解说使用可编程谐波发生器318、可编程LO分频器314以及CT模块1202的LO信号生成的框图1200。CT模块1202执行CT规程来调谐自由运转(free-running)频率,以及优化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LO信号输出的相位噪声。在步骤1204,CT模块1202设定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初始电容。当可编程LO分频器314包括如图11中所示的环形振荡器延迟级时,CT模块1202调节环形振荡器延迟级的第一和第二电容器组每一者的初始电容,以便设定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LO信号输出的初始频率。在步骤1206,CT模块1202确定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LO信号输出的自由运转频率。在步骤1208,CT模块1202将LO信号输出的当前自由运转频率与期望目标LO频率相比较。如果差异或误差大于或等于阈值,则在步骤1210,CT模块1202进一步调节电容并返回步骤1206。当差异或误差小于该阈值时,在步骤1212,CT模块1202终止CT规程。阈值T是可编程LO分频器314的LO信号输出的自由运转频率中的可接受误差E。如果LO信号输出应为频率f0但实际为频率f1,且f1是可接受的,则误差是E=|f1-f0|。阈值T等于该可接受误差E。
再次参考图2和图12,分频比选择模块320选择多个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可基于所选的分频比来配置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318。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由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配置成基于本地振荡器信号、接收到的VCO信号以及该配置来生成注入信号。可用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实现的CT模块1202调谐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314,以便以期望目标频率提供本地振荡器信号。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314基于注入信号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
图13是生成LO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1300。该方法可由一装置执行,诸如以下一个或多个: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318、可编程LO分频器模块314、分频比选择模块320、VCO模块316、以及CT模块1202。该装置生成LO信号。在步骤1302,该装置可在分频比选择模块中选择多个可用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以及将所选分频比提供给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在步骤1304,该装置可在LO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生成LO信号。在步骤1306,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基于LO信号、接收到的VCO信号以及所选分频比生成注入信号。
LO发生器模块可具有多个LO输出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入。LO模块可被配置成基于在注入信号输入上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来在LO输出上生成LO信号。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被耦合至LO发生器模块。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具有多个LO输入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出。LO输入可被耦合至LO输出。注入信号输出可被耦合至注入信号输入。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被配置成基于在LO输入上接收到的LO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来在注入信号输出上生成注入信号。
在步骤1308,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内设定注入信号的谐波功率以及注入信号序列。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以是可编程的以提供至少三组不同的注入信号。例如,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可以是可编程的以提供对应于分频比3、4以及5中的每一者的一组注入信号。LO发生器模块可包括多个延迟级,且具体包括n个延迟级和n个注入信号输入。例如,参考图4,环形振荡器包括4个延迟级,且因此n=4。如图4中所示,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可位于不同的一对延迟级之间,且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可由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独立控制。在步骤1310,该装置可在耦合至LO发生器模块的调谐模块中调谐LO信号的频率。该装置可在调谐模块中调节每个延迟级的电容,以便调谐LO信号的频率。该装置可通过确定LO信号的频率、将所确定的频率与LO信号的目标频率相比较、以及逐步调节LO信号的频率直到该频率与目标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来调谐LO信号的频率。
在步骤1302,可从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之一来选择分频比。该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可包括近似为3的分频比、近似为4的分频比、以及近似为5的分频比。在步骤1308,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和LO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来自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按近似等于3、4或5的分频比来对接收到的VCO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该装置可基于来自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单独地以每个分频后的频率提供LO信号。
该装置可在VCO模块中将VCO信号提供给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对于三分频比,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三倍的频率的VCO信号。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减去L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第一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一半的频率生成LO信号。LO发生器模块可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这四个延迟级可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以及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第一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一延迟级和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第二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二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第三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三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第四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四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对于四分频比,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四倍的频率的VCO信号。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第一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LO信号。LO发生器模块可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这四个延迟级可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以及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第一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一延迟级和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第二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二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第三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三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第四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四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对于五分频比,该装置可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五倍的频率的VCO信号。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减去L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第一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可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装置可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LO信号。LO发生器模块可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这四个延迟级可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以及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第一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一延迟级和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第二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二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第三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三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第四注入信号可被施加于第四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在一种配置中,接收到的VCO信号包括第一VCO信号和第二VCO信号,LO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LO输出,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注入信号输入,LO输出包括第一LO输出信号和第二LO输出信号,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这多个注入信号输出中的一注入信号输出被耦合至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第一VCO信号,而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第二VCO信号。在第一配置中,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此外,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在第二配置中,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此外,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在第三配置中,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此外,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在第四配置中,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二LO输出信号。此外,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第一LO输出信号。
再次参考图3,一种设备可包括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318、可编程LO分频器模块314、VCO模块316、以及分频比选择模块320、和/或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该设备生成LO信号。该设备包括用于在LO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生成L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基于LO信号和接收到的VCO信号生成注入信号的装置。在一种配置中,LO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延迟级。在这样的配置中,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耦合至LO发生器模块的调谐模块中调谐LO信号的频率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调谐模块中调节每个延迟级的电容以便调谐LO信号的频率的装置。用于调谐的装置可被配置成确定LO信号的频率,将所确定的频率与LO信号的目标频率相比较,以及逐步调节LO信号的频率直到该频率与目标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分频比选择模块中选择多个可用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的装置,以及用于将所选分频比提供给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装置。在这样的配置中,注入信号是基于接收到的所选分频比来生成的。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和LO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来自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按近似等于3、4或5的分频比来对接收到的VCO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来自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单独地以每个分频后的频率提供L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VCO模块中将VCO信号提供给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三倍的频率的VC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减去L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一半的频率生成L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四倍的频率的VC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L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LO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五倍的频率的VCO信号的装置。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VCO信号的频率减去L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而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该设备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LO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LO信号的装置。上述装置可以是以下一个或多个: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318、可编程LO分频器模块314、VCO模块316、以及分频比选择模块320、配置成执行由上述装置所述功能的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计算机可读介质212、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216。
再次参考图3,一种设备可包括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318、可编程LO分频器模块314、VCO模块316、以及分频比选择模块320、和/或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该设备生成LO信号。该设备包括用于选择多个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的装置。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选分频比来配置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装置。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基于LO信号、接收到的VCO信号以及该配置来生成注入信号。该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调谐LO发生器模块来以期望目标频率提供LO信号的装置。LO发生器模块基于注入信号生成LO信号。上述装置可以是以下一个或多个:可编程谐波发生器模块318、可编程LO分频器模块314、VCO模块316、以及分频比选择模块320、配置成执行由上述装置所述功能的数据处理器/控制器210、计算机可读介质212、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216。
应理解,所公开的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是示例性办法的解说。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可以重新编排这些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次序或层次。此外,一些步骤可被组合或被略去。所附方法权利要求以示例次序呈现各种步骤的要素,且并不意味着被限定于所呈现的具体次序或层次。
提供之前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均能够实践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各种改动将容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白,并且在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方面。因此,权利要求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示出的方面,而是应被授予与语言上的权利要求相一致的全部范围,其中对要素的单数形式的引述除非特别声明,否则并非旨在表示“有且仅有一个”,而是“一个或多个”。除非特别另外声明,否则术语“一些”指的是一个或多个。本公开通篇描述的各种方面的要素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前或今后所知的所有结构上和功能上的等效方案通过引述被明确纳入于此,且旨在被权利要求所涵盖。此外,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内容都并非旨在贡献给公众,无论这样的公开是否在权利要求书中被显式地叙述。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元素应被解释为装置加功能,除非该元素是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来明确叙述的。

Claims (84)

1.一种用于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包括:
具有多个本地振荡器输出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入的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所述本地振荡器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所述注入信号输入上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来在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出上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以及
耦合至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的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本地振荡器输入和多个注入信号输出,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入耦合至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出,所述注入信号输出耦合至所述注入信号输入,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基于在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入上接收到的本地振荡器信号以及基于接收到的压控振荡器(VCO)信号来在所述注入信号输出上生成注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是可编程的以提供至少三组不同的注入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n个延迟级和n个注入信号输入,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位于不同的一对延迟级之间,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由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独立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延迟级,且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耦合至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的调谐模块,所述调谐模块被配置成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模块被配置成调节每个延迟级的电容,以便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模块被配置成确定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将所确定的频率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目标频率相比较,以及逐步调节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直到该频率与所述目标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分频比选择模块,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被配置成选择多个可用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以及将所选分频比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其中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进一步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所选分频比来生成所述注入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被配置成从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之一选择所述分频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包括近似为3的分频比、近似为4的分频比、以及近似为5的分频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和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一起被配置成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按近似等于3、4或5的分频比来对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以及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所述输入单独地以每个分频后的频率提供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将所述VCO信号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VCO模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三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一半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四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五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被配置成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包括第一VCO信号和第二VCO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出包括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和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多个注入信号输出中的一注入信号输出被耦合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VCO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VCO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29.一种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方法,包括:
在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以及
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和接收到的压控振荡器(VCO)信号生成所述注入信号。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是可编程的以提供至少三组不同的注入信号。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n个延迟级和n个注入信号输入,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位于不同的一对延迟级之间,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由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独立控制。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延迟级,并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耦合至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的调谐模块中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调谐模块中调节每个延迟级的电容,以便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包括:
确定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将所确定的频率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目标频率相比较;以及
逐步调节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直到该频率与所述目标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分频比选择模块中选择多个可用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以及
将所选分频比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其中所述注入信号是基于接收到的所选分频比来生成的。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比是从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之一选择的。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包括近似为3的分频比、近似为4的分频比、以及近似为5的分频比。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和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按近似等于3、4或5的分频比来对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以及
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所述输入单独地以每个分频后的频率提供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3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VCO模块中将所述VCO信号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
4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三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一半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4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四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48.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五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5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包括第一VCO信号和第二VCO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本地振荡器输出;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注入信号输入;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出包括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和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多个注入信号输出中的一注入信号输出被耦合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VCO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VCO信号。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56.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57.一种用于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设备,包括:
用于在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接收到的注入信号生成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和接收到的压控振荡器(VCO)信号生成所述注入信号的装置。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是可编程的以提供至少三组不同的注入信号。
59.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n个延迟级和n个注入信号输入,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位于不同的一对延迟级之间,所述n个注入信号输入中的每一个由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独立控制。
60.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多个延迟级,并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在耦合至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的调谐模块中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装置。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调谐模块中调节每个延迟级的电容以便调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装置。
62.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调谐的装置被配置成:
确定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
将所确定的频率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目标频率相比较;以及
逐步调节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直到该频率与所述目标频率之间的差异小于阈值。
63.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分频比选择模块中选择多个可用分频比中的一分频比的装置;以及
用于将所选分频比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装置,
其中所述注入信号是基于接收到的所选分频比来生成的。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比是从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之一选择的。
65.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可用分频比包括近似为3的分频比、近似为4的分频比、以及近似为5的分频比。
66.如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和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输入按近似等于3、4或5的分频比来对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的频率进行分频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来自所述分频比选择模块的所述输入单独地以每个分频后的频率提供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
67.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VCO模块中将所述VCO信号提供给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的装置。
6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三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的装置。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一半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
71.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72.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四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的装置。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74.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
75.如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76.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接收以近似等于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期望频率的五倍的频率的所述VCO信号的装置。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且在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VCO信号的频率减去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频率的频率提供第一注入信号、第二注入信号、第三注入信号以及第四注入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一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所述第二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所述第三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的相位,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具有近似等于α+π的相位。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基于所述接收到的注入信号且在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中以近似等于所述注入信号的频率四分之一的频率生成所述本地振荡器信号的装置。
79.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包括串联耦合的四个延迟级,所述四个延迟级包括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一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一延迟级和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二延迟级和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延迟级、串联耦合在第三延迟级和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延迟级,其中所述第一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一延迟级和所述第二延迟级之间的第一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二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二延迟级和所述第三延迟级之间的第二注入信号输入,所述第三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三延迟级和所述第四延迟级之间的第三注入信号输入,以及所述第四注入信号被施加于所述第四延迟级和所述第一延迟级之间的第四注入信号输入。
80.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的VCO信号包括第一VCO信号和第二VCO信号;所述本地振荡器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本地振荡器输出;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具有多个注入信号输入;所述本地振荡器输出包括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和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所述注入信号发生器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所述多个注入信号输出中的一注入信号输出被耦合至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一VCO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耦合至所述第二VCO信号。
81.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82.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83.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84.如权利要求8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路接地,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二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以及当分频比3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当分频比4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电源电压,而当分频比5被选择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耦合至所述第一本地振荡器输出信号。
CN201480013637.2A 2013-03-15 2014-03-11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Active CN105191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837,463 US9106234B2 (en) 2013-03-15 2013-03-15 Programmable frequency divider for local oscillator generation
US13/837,463 2013-03-15
PCT/US2014/023792 WO2014150615A1 (en) 2013-03-15 2014-03-11 Programmable frequency divider for local oscillator gener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126A true CN105191126A (zh) 2015-12-23
CN105191126B CN105191126B (zh) 2018-06-12

Family

ID=50440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3637.2A Active CN105191126B (zh) 2013-03-15 2014-03-11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06234B2 (zh)
EP (1) EP2974017A1 (zh)
JP (1) JP6337081B2 (zh)
KR (1) KR20150132347A (zh)
CN (1) CN105191126B (zh)
WO (1) WO20141506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5690B2 (en) 2012-05-30 2016-03-01 Tahoe Rf Semiconductor, Inc. Power management in an electronic system through reducing energy usage of a battery and/or controlling an output power of an amplifier thereof
US9509351B2 (en) 2012-07-27 2016-11-29 Tahoe Rf Semiconductor, Inc. Simultaneous accommodation of a low power signal and an interfering signal in a radio frequency (RF) receiver
US9184498B2 (en) 2013-03-15 2015-11-10 Gigoptix, Inc. Extending beamforming capability of a coupl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rray during local oscillator (LO) signal generation through fine control of a tunable frequency of a tank circuit of a VCO thereof
US9722310B2 (en) 2013-03-15 2017-08-01 Gigpeak, Inc. Extending beamforming capability of a coupl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rray during local oscillator (LO) signal generation through frequency multiplication
US9716315B2 (en) 2013-03-15 2017-07-25 Gigpeak, Inc. Automatic high-resolution adaptive beam-steering
US9666942B2 (en) 2013-03-15 2017-05-30 Gigpeak, Inc. Adaptive transmit array for beam-steering
US9780449B2 (en) 2013-03-15 2017-10-03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Phase shift based improved reference input 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into a coupl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rray during local oscillator (LO) signal generation to reduce a phase-steering requirement during beamforming
US9837714B2 (en) 2013-03-15 2017-12-05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Extending beamforming capability of a coupl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rray during local oscillator (LO) signal generation through a circular configuration thereof
US9531070B2 (en) 2013-03-15 2016-12-27 Christopher T. Schiller Extending beamforming capability of a coupl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rray during local oscillator (LO) signal generation through accommodating differential coupling between VCOs thereof
CN104935316B (zh) * 2014-03-21 2018-08-31 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收发通路切换的射频开关、射频系统和操作方法
CN105897170B (zh) * 2016-04-27 2018-11-20 加驰(厦门)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片上变压器的边缘组合式数字倍频器
US10116290B1 (en) * 2017-12-07 2018-10-30 Speedlink Technology Inc. RF frontend having a wideband mm wave frequency doubler
US10291242B1 (en) 2018-05-30 2019-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oscillator (LO) phase continuity
US10715150B1 (en) * 2019-02-12 2020-07-14 Xilinx, Inc. Inductor-less divide-by-3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US11677390B2 (en) * 2021-04-22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ode frequency multipli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9259A1 (en) * 2006-01-06 2007-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quency synthes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injection-locked quadrature VCO in RF transceiver
US20110003571A1 (en) * 2009-07-01 2011-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lo distribution using a frequency-multiplying subharmonically injection-locked oscillator
CN102472460A (zh) * 2010-03-02 2012-05-23 格伦·布西 紧凑型发光系统
US8248172B2 (en) * 2010-02-02 2012-08-21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cademic Research Center Wideband oscillation circuit
WO2012111131A1 (ja) * 2011-02-17 2012-08-23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ミリ波帯無線送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8291B1 (en) * 1999-06-30 2001-02-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jection locked multi-phase signal generator
JP3762645B2 (ja) * 2001-01-22 2006-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注入同期発振器、発振器、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高周波通信装置
WO2003107536A2 (en) * 2002-06-17 2003-12-2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lf-dividing oscillators
US7164901B2 (en) 2003-12-24 2007-01-16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DC offset-free RF front-end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direct conversion receivers
KR100555733B1 (ko) * 2004-02-14 2006-03-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차동 및 직교 고조파 신호를 발생하는 전압 제어 발진기
JP2009508364A (ja) * 2005-05-25 2009-02-2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フィルタ較正
TW200840226A (en) * 2007-03-22 2008-10-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Injection 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TWI339505B (en) * 2007-08-01 2011-03-2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Injection-locked frequency divider
US8686799B2 (en) * 2007-12-31 2014-04-0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noise wide range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with transistor feedback
US9054711B2 (en) * 2009-07-02 2015-06-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requency divider
JP5446671B2 (ja) 2009-09-29 2014-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997318B (zh) 2010-01-22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注入锁定奇数分频器、以及锁相环电路
US8339208B2 (en) * 2010-06-08 2012-12-25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frequency of LC-oscillators based on phase-tuning technique
TW201233048A (en) * 2011-01-18 2012-08-01 Nat Univ Chung Cheng Quadrature phase voltage control oscillator
US8754682B2 (en) 2011-04-21 2014-06-17 Stmicroelectronics (Canada) Inc. Fractional divider for avoidance of LC-VCO interference and jitter
JP5701149B2 (ja) * 2011-05-24 2015-04-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発振源
US8643409B2 (en) 2011-07-01 2014-02-04 Rambus Inc. Wide-range clock multipli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59259A1 (en) * 2006-01-06 2007-07-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quency synthes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injection-locked quadrature VCO in RF transceiver
US20110003571A1 (en) * 2009-07-01 2011-0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lo distribution using a frequency-multiplying subharmonically injection-locked oscillator
US8248172B2 (en) * 2010-02-02 2012-08-21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cademic Research Center Wideband oscillation circuit
CN102472460A (zh) * 2010-03-02 2012-05-23 格伦·布西 紧凑型发光系统
WO2012111131A1 (ja) * 2011-02-17 2012-08-23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工業大学 ミリ波帯無線送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32347A (ko) 2015-11-25
US9106234B2 (en) 2015-08-11
WO2014150615A1 (en) 2014-09-25
CN105191126B (zh) 2018-06-12
JP6337081B2 (ja) 2018-06-06
JP2016518734A (ja) 2016-06-23
US20140266471A1 (en) 2014-09-18
EP2974017A1 (en)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126A (zh) 用于本地振荡器生成的可编程分频器
US20210351696A1 (en) On-chip dual-supply multi-mode cmos regulators
US9407379B2 (en) Circuit providing harmonic response rejection for a frequency mixer
US9531323B1 (en) Low-power balanced crystal oscillator
US9692396B2 (en) Ring oscillator architecture with controlled sensitivity to supply voltage
US8988158B2 (en) Hybri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949078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quadrupled reference clock from single ended crystal oscillator
US9529380B1 (en) Local oscillator signal generation circuit with harmonic current rejection
US2016009972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uadrupling frequency of reference clock
KR20180102640A (ko) 무선 센서 디바이스에서 로컬 발진기 신호들 생성
US9608569B2 (en) Linearizing scheme for baseband filter with active feedback
US20220352878A1 (en) Multimode Frequency Multipl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