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6186B -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6186B
CN105186186B CN201510332711.3A CN201510332711A CN105186186B CN 105186186 B CN105186186 B CN 105186186B CN 201510332711 A CN201510332711 A CN 201510332711A CN 105186186 B CN105186186 B CN 1051861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water
sealing element
elastic sealing
proof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2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6186A (zh
Inventor
石井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86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6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6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水连接器等,能够利用被卡止部而将弹性密封部件容易地卡止在防水连接器的规定位置上。防水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供对方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中空部;以及弹性密封部件,该弹性密封部件在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向规定方向被引导之后设置在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弹性密封部件包括:配置在中空部的内周面上的环状的主体部,以及向着远离主体部的方向从主体部伸出的被卡止部。被卡止部的伸出端在引导方向上的后端部分具有比前端部分更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伸出端在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比供伸出端设置的设置部入口在突出方向上的宽度大,在被卡止部向引导方向移动时,通过与设置部入口的碰撞使突出部变形,由此使突出部能够通过设置部入口。

Description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连接器,具体涉及这样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供对方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中空部;以及弹性密封部件,该弹性密封部件在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向规定方向被引导后设置在壳体的规定位置上,本发明还涉及利用这种防水连接器的防水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例具有上述结构的防水连接器。图19和图20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弹性密封部件(衬垫)及使用该种衬垫的防水连接器装置。图19是防水连接器中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衬垫)101的俯视图,图20是将该衬垫101嵌入壳体102状态的纵向剖切主视图。
衬垫101整体呈大致短筒状,在其中央设有开口部113,另外,沿着长度方向设有与壳体102的内侧压力接触的波纹状的压力接触面111。而且,在压力接触面111的下端部附近,相向配置了能够与设在壳体102上的卡止片121卡合的被卡止部(被卡止片)112。
用夹具将衬垫101压入壳体102,由此将衬垫101设置在壳体102的中空部114的规定位置上。在设置时,向远离开口部113的方向伸出的薄板矩形的被卡止片112对着壳体102上所设的卡止孔121而被外力压入,从而可以以压力接触面111一侧为中心进行转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6495号公报
然而这种传统结构的被卡止片112做成了薄板矩形,因此在将衬垫101的被卡止片112压入壳体102上所设的卡止孔121后,例如会因操作人员误对露出壳体102外表面的被卡止片112的前端加以推压等而导致被卡止片112容易从壳体102拔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问题而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等,这种防水连接器只需沿着壳体的中空部以规定方向引导衬垫,就能利用被卡止部将弹性密封部件容易地卡止在防水连接器的规定位置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供对方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中空部;以及弹性密封部件,该弹性密封部件在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向规定方向被引导之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包括:环状的主体部,该环状的主体部配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内周面上;以及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向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从所述主体部伸出,所述被卡止部的伸出端在所述引导方向上的后端部分具有比前端部分更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伸出端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比供所述伸出端设置的设置部入口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大,在所述被卡止部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时,利用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设置部入口的碰撞使所述突出部变形,由此使所述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设置部入口。
采用上述结构,只要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将弹性密封部件向规定方向引导,就能利用被卡止部将弹性密封部件容易地卡止在防水连接器的设置位置上。
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所述前端部分也可形成为变形部,该变形部在所述引导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碰撞时会发生变形,使所述弹性密封部件能够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
另外,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也可以在利用所述变形部使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时,通过与所述设置部入口之间的碰撞来使所述突出部变形,由此使所述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设置部入口,并且在通过该设置部入口之后使所述突出部恢复成变形前的状态,由此使该突出部能够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碰撞,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位于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相向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弹性密封部件可靠地卡止在防水连接器的规定位置上。
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所述中空部沿着所述引导方向设有导向槽,在将连接所述被卡止部的所述伸出端和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夹入所述导向槽的状态下,将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在所述导向槽中加以引导。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导向槽将弹性密封部件容易地引导到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并且能将其可靠地固定在该规定位置上。
另外,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也可以将所述导向槽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设定成随着沿所述引导方向延伸而缩小。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弹性密封部件沿着导向槽引导时,导向槽就会将弹性密封部件的连接部渐渐夹紧,用这种方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最好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导向槽的入口附近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小,并且与所述导向槽的所述设置位置附近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或更小。
通过将连接部的宽度设定成上述尺寸,在导向槽的入口附近能够顺利地设置弹性密封部件,而且在规定位置附近能够可靠地固定弹性密封部件。
另外,通过将连接部的宽度设定成上述尺寸,突出部会在其背面与形成导向槽的壳体的外表面碰撞,能够避免弹性密封部件向壳体的中空部倒下。
另外,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所述伸出端也可以是从正面观察呈大致倒梯形。
另外,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所述变形部也可以用被倒U字形的凹部隔开且向着所述引导方向突出的两个山部来形成,并且当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在所述引导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碰撞时,所述两个山部能随着该碰撞而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变形。
而且,在上述防水连接器上,所述主体部也可以形成为俯视呈大致矩形,所述被卡止部设在构成所述俯视呈大致矩形的各条边的中间附近。
通过设计成矩形,就能容易地设定弹性密封部件相对于壳体的方向。
另外,所述被卡止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俯视呈大致矩形的三条边上。
通过设置在三条边上,与只设置在一条或两条边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将弹性密封部件50以更加稳定的状态设置在壳体21上,而与设置在四条边上的场合相比,能够避免装置的大型化。
本发明还能够提供将上述防水连接器和上述对方连接器组合而成的防水连接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这样一种防水连接器,只要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将弹性密封部件向规定方向引导,就能利用被卡止部将弹性密封部件容易地卡止在防水连接器的规定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装置的上面立体图,表示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装置的上面立体图,表示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上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上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上面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上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底面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防水连接器上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1是沿引导方向看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纵向A-A线剖视图,表示颈部的动作。
图13是图11的纵向A-A线剖视图,表示颈部的动作。
图14是沿引导方向看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的纵向B-B线剖视图,表示头部的动作。
图16是图14的纵向B-B线剖视图,表示头部的动作。
图17是图14的纵向B-B线剖视图,表示头部的动作。
图18是图14的纵向B-B线剖视图,表示头部的动作。
图19是传统的防水连接器中所用的弹性密封部件的俯视图。
图20是将弹性密封部件嵌入壳体后的传统的防水连接器的纵向剖切主视图。
(符号说明)
1 防水连接器装置
20 插座连接器(防水连接器)
21 壳体
23 导向槽
27 中空部
36 设置部入口
50 弹性密封部件
54 头部(端部)
55 颈部(连接部)
56 倒U字形凹部
58 山部
59 耳部(突出部)
69 锥形部
70 插头连接器(对方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图1、图2是本发明的防水连接器装置1的上面立体图。该防水连接器装置1由一对能够沿规定的方向(图中箭头“α”方向)而相互嵌合的插座连接器(防水连接器)20和插头连接器(对方连接器)70构成。图1表示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嵌合前的状态,图2则表示嵌合后的状态。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但并非一定要左右对称。
插座连接器20具有供插头连接器70的一部分插入的中空部27。通过将插头连接器70的一部分插入该中空部27,就能够使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相互嵌合。嵌合时,设在插头连接器70上表面的弹性卡止片82的锁定突部81以从插座连接器20的内部向外部贯通的状态与设在插座连接器20上表面的锁定孔31卡合,从而将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的卡合加以锁定。对于这一锁定,通过使设在锁定突部81附近的操作部83向接近插头连接器70的方向变位,即能简单地加以解除。
虽然附图未明确表示,但在实际使用时,插座连接器20和插头连接器70各自还要连接多根电缆(图中未示)。插座连接器20一方的多根电缆和插头连接器70一方的多根电缆分别从导出口47、77导出,导出口47、77处于与插座连接器20和插头连接器70的嵌合侧相反的一侧。在插座连接器20和插头连接器70各自的内部,与各电缆对应地设有多个接点(图中未示),各电缆通过这些接点来实现电连接。
插头连接器70具有壳体71以及被该壳体71保持的上述多个接点。壳体71形成为大致矩形断面的细长体,由插入插座连接器20的中空部27的小直径的插入部71A和大直径的电缆导出部71B组成。在插入部71A上设有向电缆导出部71B一侧延伸的弹性卡止片82。弹性卡止片82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70嵌合时与插座连接器20之间形成锁定关系。在弹性卡止片82的靠近插入部71A的部位设有锁定突部81,在比锁定突部81更靠近电缆导出部71B的部位设有对弹性卡止片82进行操作的操作部83。
插座连接器20具有壳体21以及被该壳体21保持的上述多个接点,还具有弹性密封部件50。壳体21与插头连接器70的壳体71同样地形成大致矩形断面的细长体。壳体21由位于大致中心位置的小直径的基部21C、位于基部21C一侧的大直径的嵌合部21A、以及位于基部21C另一侧的中直径的电缆导出部21B构成。在嵌合部21A设有供插头连接器70的插入部71A、弹性密封部件50插入的中空部27、与插头连接器70之间实现锁定的锁定孔31。弹性密封部件50与插头连接器70同样,在被沿着设在嵌合部21A的中空部27而向与嵌合方向相同的方向“α”进行引导后,就被设置在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与弹性密封部件50的伸出部(51A)等对应,在中空部27设有向上方及左右侧方膨出的扩径部28、29。
图3至图7表示用于插座连接器20的弹性密封部件50的细节。图3是该弹性密封部件50的主视图,图4是其上面立体图,图5是其底面立体图,图6是其俯视图,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弹性密封部件50用橡胶或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形,包括:配置在中空部27的内部而发挥防水功能的主体部52、以及配置在中空部27的外部而将弹性密封部件50卡止在壳体21上的被卡止部51。
主体部52为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环状体(具有大致矩形断面的短筒体),沿着引导方向(图中箭头“α”方向)具有规定宽度。在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外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外表面突起53,在将主体部52设置于中空部27之际,该外表面突起53就以压力接触的状态与壳体21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由此实现壳体21的内周面与弹性密封部件50的外表面之间的防水。另一方面,在比外表面突起53稍向引导方向“α”侧错开的主体部52的内周面上,设有环状的内表面突起57。在插头连接器70的插入部71A插入插座连接器20的中空部27之际,该内表面突起57被插入部71A的前端侧的外周面挤压变形而与插头连接器70紧密接触,由此实现插头连接器70的外表面与弹性密封部件50的内表面之间的防水(参照后面的图10)。
在主体部52的引导方向“α”上的前端部分设有台阶部66,由此形成稍尖细的嵌入部65。在受到引导方向“α”的力时,该嵌入部65会稍微变位,从而有助于弹性密封部件50向引导方向“α”移动。
从主体部52的俯视呈大致矩形的上部周向边缘63、特别是从俯视呈大致矩形的三条边各自的中央附近向着斜上方设有共计三个被卡止部51A、51B。通过将被卡止部设置在三条边上,与只设置在一条或两条边上的场合相比,能够将弹性密封部件50以更加稳定的状态设置在壳体21上,而与设置在四条边上的场合相比,能够避免装置的大型化。这些被卡止部51A、51B全部向远离主体部52的直径中心的方向(图中箭头“β”方向)伸出。三个被卡止部51A、51B中,相向配置的两个被卡止部51A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位于它们之间的被卡止部51B在引导方向“α”上的长度比被卡止部51A的同方向长度稍短,除此之外,可以认为与被卡止部51A同样。以下只在需要区别被卡止部51A和被卡止部51B时才附加“A”、“B”。
被卡止部51主要由设在伸出端的头部54和将该头部54与主体部52加以连接的颈部55构成。
头部54例如做成正面观察呈大致倒梯形。在向着引导方向“α”突出的尖细的前端部分,形成了被倒U字形凹部56隔开的两个山部58。由山部58和凹部56形成的前端部分能作为变形部来发挥作用。在供头部54设置的设置部33(参照图1、图2)附近,当山部58沿引导方向“α”与壳体21的缺口部34的下表面34b(参照图1、图2)碰撞时,头部54的前端部分就会因凹部56和山部58的作用而以山部58被挤压变形的状态发生变形。该变形部的作用能够使被卡止部51在与缺口部34的下表面34b发生碰撞之后仍进一步向引导方向“α”移动。另一方面,与引导方向“α”的前端侧(即碰撞侧)相反一侧的后端侧的上表面60呈平面状,且形成有比变形部58更向外方(图中箭头“γ”方向)突出的耳部59,结果是,从引导方向的前端侧向着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形成了锥形部69。而除了耳部59以外的头部54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参照图6)则设计成与颈部55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同等的尺寸。
以下,参照图8至图10来说明插座连接器20的壳体21的嵌合部21A的内部结构与插入该嵌合部21A的弹性密封部件50、插头连接器70之间的关系。
图8至图10是将壳体21的嵌合部21A与弹性密封部件50等一同表示的断面立体图,图8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配置在中空部27的入口附近时的状态,图9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沿着中空部27而向着引导方向“α”被引导后而设置在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的状态,图10则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被设置在规定位置上后插头连接器70的插入部71A插入中空部27后的状态。
弹性密封部件50以使主体部52、尤其是其外表面突起53与中空部27的内壁紧密接触的状态沿着引导方向“α”被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头部54保持被收容于壳体21内部的状态,只有在完全被设置于壳体21的规定位置(设置部33)上后,才开始向外部露出。由于要对弹性密封部件50的被卡止部51A进行引导,因此在中空部27上沿引导方向“α”设置了导向槽23。导向槽23例如可以通过引导肋30来形成。弹性密封部件50以将连接头部54A和主体部52A的颈部55A夹入的状态在其左右对称位置上沿着导向槽23被引导。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将被卡止部51A引导到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可靠地固定在该规定位置上。另外,虽然没有针对被卡止部51B设置导向槽,但由于以稳定的状态引导了被卡止部51A,结果使得被卡止部51B也能以稳定的状态被引导。当然,也可以针对被卡止部51B设置同样的导向槽。
当弹性密封部件50沿着中空部27而向着引导方向“α”被引导、且被设置在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时,如图9、图10所示,设在弹性密封部件50的主体部52上的嵌入部65就会嵌入设在壳体21的限制台阶部38周围的环状的槽35中。这样就将主体部52可靠地定位在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
另外,如图10所示,当在壳体21的中空部27插入插头连接器70的插入部71A时,插入部71A就会在其前表面与壳体21的限制台阶部39的碰撞面43发生碰撞,从而使其移动受到限制。此时,主体部52的内表面突起57与插头连接器70的插入部71A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结果能够实现与插头连接器70之间的防水。同时,插座连接器20的接点(图中未示)与插头连接器70的接点(图中未示)连接。接点的连接在限制台阶部38的碰撞面43附近进行。特别是在插座连接器20的碰撞面43上,利用壳体21的一部分来保持接点的矛状部42被收容在孔37中。
图11至图13表示沿着壳体21的中空部27引导弹性密封部件50时的颈部55的动作。图11是沿着引导方向观察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2、图13是图11的纵向A-A线剖视图,图12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配置在中空部27入口附近的状态,图13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沿着中空部27而向着引导方向“α”被引导后而设置在壳体21的规定位置上时的状态。不过,在图11中,弹性密封部件50是处于设置完毕状态,即处于图13所示的位置。
如这些图所示,将被卡止部51A的颈部55A夹入的导向槽23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被设定成沿着引导方向“α”缩小。采用这种结构,在将弹性密封部件50沿着导向槽23进行引导时,导向槽23就会将弹性密封部件50的颈部55A渐渐夹紧,用这种方法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固定。
为了调整导向槽23的宽度,设置了中空部27的入口附近的宽幅部23A、中空部27的最深处附近的窄幅部23C、宽幅部23A与窄幅部23C之间的锥形部23B。颈部55A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比导向槽23的入口附近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c’”小,并且与供被卡止部51设置的设置部33附近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相等或更小,因此能够在导向槽23的入口附近轻松地设置弹性密封部件50,并且能够在规定位置附近将弹性密封部件50可靠地加以固定。另外,通过将颈部55的宽度设定成这样的尺寸,头部58的耳部59就会在其背面61与形成导向槽23的引导肋30的外表面22发生碰撞,能够抑制弹性密封部件50向壳体21的中空部27倒塌。
伴随着颈部55的动作,头部54也会沿着引导方向“α”移动。图14至图18依次表示沿着壳体21的中空部27引导弹性密封部件50时的颈部54的动作。图14是沿着引导方向观察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5至图18是图14的纵向B-B线剖视图。不过,在图14中,弹性密封部件50是处于设置完毕状态,即处于图18所示的位置。
图15表示弹性密封部件50配置在中空部27的入口附近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壳体21的对应位置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b’”被设定成比包含耳部59在内的头部54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b”稍大。结果是,头部54能够在中空部27的入口附近轻松地插入壳体21。
另外,如图16所示,一旦头部54以某种程度插入,从头部54突出的耳部59就在位于其下方的锥形部69附近与设在壳体21的对应部位上的锥形部39接触,从而使被卡止部51A在引导方向“α”的移动受到阻碍。另外,虽然头部54的变形部(56、58)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比壳体21的设置部入口36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小,但包含耳部59在内的头部54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b”比壳体21的设置部入口36在突出方向“γ”上的宽度“a’”大,因此虽然头部54A的前端部分的一部分能够容易地插入设置部入口36,但若不施加任何力,则包含耳部59在内的整个头部54不会通过设置部入口36。这时,只有用夹具等使弹性密封部件50进一步向引导方向“α”移动并使耳部59变形,才能使头部54A通过设置部入口36。
图17表示头部54A通过设置部入口36中途的状态。此时,设在头部54A的前端部分的变形部(56A、58A)在引导方向“α”上与壳体21的缺口部34的下表面34b(参照图1、图2)碰撞,结果导致变形部的两个山部58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变形,从而允许被卡止部51进一步向引导方向“α”移动。另外,当弹性密封部件50沿着引导方向“α”进一步移动时,耳部59就会与壳体21的锥形部39和设置部入口36发生碰撞而向上翻,结果就能够通过设置部入口36。
图18表示耳部59完全通过设置部入口36并且耳部59A恢复了变形前的状态。此时,耳部59A与位于壳体21的下表面34b的相向一侧的壳体21的上表面34a发生碰撞,因此被卡止部51不会轻易地从设置部33拔出。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壳体21的一部分沿横向整体切除形成缺口部34,由此形成能够与被卡止部51的规定部分发生碰撞的上表面34a及下表面34b,但只要能形成碰撞部即可,不一定非要通过缺口部34来形成碰撞部。另外,在头部54的上表面60与设置部33之间形成的间隙2对于将耳部59A压入设置部33时是必要的,但也可以根据耳部59A的大小或变形部的变形情况而取消间隙。
另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还可以作其它各种变形。例如,本实施方式将伸出端54做成正面观察呈大致倒梯形,但只要是能够发挥上述功能、作用的形状,则可以是任意形状。
本发明可以广泛运用于具备与壳体卡止所需的弹性密封部件的防水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防水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供对方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的中空部;以及弹性密封部件,该弹性密封部件在沿着壳体的中空部向引导方向被引导之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规定位置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包括:环状的主体部,该环状的主体部配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内周面上;以及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向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从所述主体部伸出,
所述被卡止部的伸出端在所述引导方向上的后端部分具有比前端部分更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伸出端在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比供所述伸出端设置的设置部入口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更大,在所述被卡止部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时,利用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设置部入口的碰撞使所述突出部变形,由此使所述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设置部入口,
所述中空部沿着所述引导方向设有导向槽,在将连接所述被卡止部的所述伸出端和所述主体部的连接部夹入所述导向槽的状态下,将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在所述导向槽中加以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分作为变形部形成,该变形部在所述引导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碰撞时发生变形,使所述弹性密封部件能够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变形部使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向所述引导方向移动时,通过与所述设置部入口之间的碰撞来使所述突出部变形,由此使所述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设置部入口,并且在通过该设置部入口之后使所述突出部恢复成变形前的状态,由此使该突出部能够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碰撞,所述壳体的另一部分位于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相向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槽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设定成沿着所述引导方向而变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导向槽的入口附近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小,并且与所述导向槽的设置位置附近在所述突出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或更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端形成为正面观察呈大致倒梯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由两个山部形成,该两个山部被倒U字形的凹部隔开且向着所述引导方向突出,当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在所述引导方向上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发生碰撞时,所述两个山部能随着该碰撞而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变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俯视大致矩形的形状,所述被卡止部设在构成所述俯视大致矩形的形状的各条边的中间附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止部设在所述俯视大致矩形的形状的三条边上。
10.一种防水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水连接器和所述对方连接器构成。
CN201510332711.3A 2014-06-17 2015-06-16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5186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4315A JP6194539B2 (ja) 2014-06-17 2014-06-17 防水コネクタおよび防水コネクタ装置
JP2014-124315 2014-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6186A CN105186186A (zh) 2015-12-23
CN105186186B true CN105186186B (zh) 2018-04-03

Family

ID=5470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2711.3A Active CN105186186B (zh) 2014-06-17 2015-06-16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77366B2 (zh)
JP (1) JP6194539B2 (zh)
CN (1) CN105186186B (zh)
DE (1) DE10201500726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09464S1 (en) * 2016-02-05 2018-02-06 Chiptech Inc. Keystone jack
JP1565257S (zh) * 2016-02-19 2016-12-12
JP2018174037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JP6882941B2 (ja) * 2017-06-16 2021-06-0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1146631B (zh) * 2018-11-02 2023-08-11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JP7155207B2 (ja) * 2020-08-13 2022-10-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23149892A1 (en) * 2022-02-04 2023-08-10 Ideal Industries, Inc. Sealed connect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18A (zh) * 2009-04-17 2010-10-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3682790A (zh) * 2012-09-18 2014-03-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649Y2 (ja) * 1990-04-02 1997-04-23 住友電装 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のシール構造
US5114359A (en) * 1990-07-13 1992-05-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H04346495A (ja) 1991-05-24 1992-12-02 Hitachi Cable Ltd バイアホール連結法
JP2004185918A (ja) 2002-12-02 2004-07-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防水コネクタ
JP4346495B2 (ja) 2004-05-14 2009-10-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パッキン及びハウジング
JP2006028998A (ja) * 2004-07-21 2006-02-02 Jfe Jenzai Fence Kk フェンス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JP4426397B2 (ja) * 2004-08-02 2010-03-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4985194B2 (ja) * 2007-08-01 2012-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611369B2 (en) * 2007-08-01 2009-11-0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JP6274479B2 (ja) 2012-12-26 2018-02-07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18A (zh) * 2009-04-17 2010-10-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防水连接器
CN103682790A (zh) * 2012-09-18 2014-03-2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007268B4 (de) 2019-08-14
US20150364855A1 (en) 2015-12-17
CN105186186A (zh) 2015-12-23
DE102015007268A1 (de) 2015-12-17
JP6194539B2 (ja) 2017-09-13
JP2016004684A (ja) 2016-01-12
US9577366B2 (en) 201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6186B (zh) 防水连接器及防水连接器装置
CN104979680B (zh) 连接器
US9437989B2 (en) Plug for electrically mating with a receptacle
CN106981758A (zh) 连接器
CN106663889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657876U (zh) 排母四面接触端子
CN201213173Y (zh) 一种传输线连接器装置
CN206542009U (zh) 电连接装置
CN106797087A (zh) 连接器
EP2706618A2 (en) Connector
CN203119249U (zh) 万用转换器
TW202109997A (zh) 易於組裝的連接器
CN204516961U (zh) 电连接器
US8226423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 deplugging assistant device
CN108258549B (zh) 一种公母端相同的自插连接器
CN206353639U (zh) Usb type c ⅱ型公头连接器
CN207356575U (zh) 一种拼接玩具车
CN203553419U (zh) 一种弹簧针矩形连接器
CN205752794U (zh) 安全插座
CN210074326U (zh) 一种快插式电缆接头
CN202933495U (zh) 一种玩具球
TWM588910U (zh) 易於組裝的連接器
CN204793319U (zh) Hdmi插头组件
CN206228941U (zh) 一种自动弹开的神奇宝贝球
CN105207005B (zh) 现场做线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