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8500A -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8500A
CN105168500A CN201510578326.7A CN201510578326A CN105168500A CN 105168500 A CN105168500 A CN 105168500A CN 201510578326 A CN201510578326 A CN 201510578326A CN 105168500 A CN105168500 A CN 105168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amphora
preparation
ulcer
fructus zanthoxyl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83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8500B (zh
Inventor
冯元勇
王宁
杜春华
徐全臣
杨学财
卜令学
王双义
李宁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15105783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85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8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8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8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80-120份,川椒80-120份,薄荷80-120份,樟脑10份,可制备得到膜制剂及凝胶制剂。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发挥口腔局部抗病毒、杀菌、消炎、收敛、止痛、消肿作用,主要用于口腔创面止疼,改善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因疼痛而造成小儿进食困难,促进口腔创面早日愈合。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膜制剂和凝胶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口疮是中医临床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可在口腔粘膜或舌上见到丘疹或小溃疡,局部灼痛,口臭流涎,或反复发作,严重者发热、拒食。疱疹性口炎及溃疡性口炎均归属于中医“口疮”范畴。复发性口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口腔粘膜疾病,复发率高,缠绵难愈,也有复发于儿童者。口腔溃疡以舌部为著,灼热疼痛,心烦口渴,严重影响儿童生活。
现有治疗口腔溃疡制剂种类繁多,各地、各医院均有不同配方的口腔溃疡膜等制剂,但专门应用于小儿的溃疡膜或凝胶并不多见。现有的口腔溃疡膜制剂成分大都含有激素如地塞米松等,不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激素类药物虽然短期内疗效明显,但长期使用有很大副作用,临床观察中患者使用激素易致病情反复。目前的口腔溃疡制剂其止痛效果主要依赖添加的麻醉药物,如局部麻醉药物丁卡因等,其麻醉效果短暂,可能同时麻醉唇、颊或舌,容易导致小儿咬伤,且可能导致严重过敏。
尽管文献报道,国内曾有口腔溃疡膜制剂的研究较多,但至今尚未见有效果甚佳的小儿口疮药膜或凝胶制剂投放市场,亦无与本发明申请小儿口疮灵相同或相似的口腔溃疡膜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适用于小儿、含有激素易致溃疡复发,麻醉效果短,有副作用等问题,以及能够实现消肿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特别适用于小儿疱疹性口疮等效果。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其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80-120份,川椒80-120份,薄荷80-120份,樟脑10份。
优选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90-110份,川椒90-110份,薄荷90-110份,樟脑10份。
优选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100份,川椒100份,薄荷100份,樟脑10份。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是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进一步的,将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室温水中浸泡2-3h,每100g药物加水800-1000ml;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20-30h后灭火。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为内壁光滑的瓷质容器;所述密封容器的操作为,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瓷质容器扣在一起,接口处用石膏密封。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1)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2)将聚乙烯醇置入蒸馏水中,加热使之全部溶解;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缓缓加入到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甘油及上述结晶粉,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混合物脱尽气泡,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烘干,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粉的质量比为4-6:0.3-0.8:1;所述甘油的用量为0.5-1ml/g结晶粉。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1)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2)将甲基纤维素加入蒸馏水中,采用高温分散低温溶胀的方法制成透明溶液,加入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结晶粉和聚山梨酯-80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本发明的组合物凝胶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壳聚糖、甲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糖精钠及结晶粉的质量比为8-12:10-15:50-80:0.5-0.8:100;所述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的用量为25-30ml/100g结晶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发作期,具有清热解毒,敛疮消肿的功效。诸药协同、迅速止痛,愈合溃疡面。
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抗口腔溃疡、抗炎、止血及抑菌等功效,对口腔内常见的两种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奈氏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具有抗病毒、收敛、滋养生肌、调节免疫的功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青蒿、川椒、薄荷、樟脑含有挥发油,有镇痛功效,能促使局部散热,改善血液淤滞,并能调节溃疡面病损区的微循环,改善局部营养代谢,还能引起轻度的知觉麻痹,减轻或缓解溃疡局部疼痛,有利于促进溃疡面的早期愈合。青蒿还具有抑菌、解热、调节机体免疫及抗病毒等作用。青蒿、川椒有消炎解毒、燥湿收敛、散淤消肿;青蒿生肌收口,可从细胞中吸收水分,使细胞脱水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减少炎症渗出物;又可与血清蛋白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使组织或创面干燥,有收敛燥湿作用;作用溃疡面的保护膜,使创面干燥,减少肉芽过度生长,局部应用滋养生肌快,能缩短病程。樟脑、青蒿还具有抑制表面真菌生长和抗螺旋体的作用。樟脑有防腐作用,用于治疗各种口腔溃疡,除能镇痛和滋养生肌以外,还具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各组分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一不可:青蒿、川椒、薄荷有协同抗菌、抗病毒作用,青蒿、川椒对增强口腔黏膜局部免疫有协同作用,同时,薄荷、樟脑促进了青蒿、川椒的局部吸收,使其抗炎、杀菌消毒的药效明显增强,麻醉止痛作用进一步提高,提高了病人使用的耐受性。
4)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药膜剂或凝胶制剂在口腔中附着在溃疡表面,松散、赋形、溶于溃疡上,能较好发挥药效,促进溃疡愈合。
5)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小儿口疮,如疱疹性口疮或口炎,能发挥抗病毒、抗真菌、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缓解小儿疼痛,流涎不止,烦躁不安,拒绝进食等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所提到的比例、“份”,如果没有特别的标记,均以重量为准。
1.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其组分及重量份为,以重量份计,青蒿80-120份,川椒80-120份,薄荷80-120份,樟脑10份,优选的青蒿、川椒及薄荷的重量份相等。
优选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90-110份,川椒90-110份,薄荷90-110份,樟脑10份。
进一步优选的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100份,川椒100份,薄荷100份,樟脑10份。
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药物炮制方法具体为:
在室温下,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2-3h,每100g药物加水800-1000ml;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其内层有一层白色结晶,用木刀轻轻刮下,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所述容器优选为内壁光滑的瓷质容器,厚度约1-1.5cm,有利于结晶的形成及冷却,也有利于结晶药物与容器分离。
所述密封容器的操作优选为,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瓷质容器扣在一起,接口处用石膏密封;采用石膏密封的好处是石膏可以少量透气,既可以避免由于蒸汽引起的压力升高,又能减少药物溢出,同时方便采用热胀冷缩的方式打开。
两个瓷质容器密封后,在容器底部使用文火加热20-30h,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蒸馏析出。
本发明的药物炮制采用的是直接蒸馏法,直接蒸馏法更有利于青蒿中挥发油的析出,可以提高挥发油中烯类成分的含量,所述烯类成分是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
3.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膜制剂,制备方法具体为:
1)取药品级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以及上述结晶粉;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粉的质量比为4-6:0.3-0.8:1;所述甘油的用量为0.5-1ml/g结晶粉;
2)按配比将聚乙烯醇置入蒸馏水中,加热至85℃以上使之全部溶解,然后冷至常温;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常温下溶解于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缓缓加入到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甘油及上述结晶粉,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混合物脱尽气泡,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于28-35℃烤箱中静置30-40h烘干,起膜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经紫外线消毒,消毒医用薄纸敷盖备用。
4.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也可以制成凝胶制剂,制备方法具体为:
1)取水溶性壳聚糖、甲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糖精钠、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以及上述结晶粉;其中所述水溶性壳聚糖、甲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糖精钠及结晶粉的质量比为8-12:10-15:50-80:0.5-0.8:100;所述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的用量为25-30ml/100g结晶粉;
所述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是指质量浓度为10%的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其中羟苯甲酯与羟苯乙酯的质量比为1:1,制备方法可以为将0.5g羟苯甲酯和0.5g羟苯乙酯,加乙醇至10ml,即10ml乙醇中含1g的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混合物。
2)采用高温分散低温溶胀的方法,将甲基纤维素加入到90℃的蒸馏水中,使得高温分散,再放入室温25℃冷水中搅拌低温溶胀,使凝胶形成,生成透明溶液,然后加入水溶性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结晶粉和聚山梨酯-80在研钵中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本发明的组合物凝胶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起到的功效为:发挥口腔局部抗病毒、杀菌、消炎、收敛、止痛、消肿作用,改善症状,减轻水肿,改善因疼痛而造成小儿进食困难,促进口腔创面早日愈合。作用于局部口疮表面,能使溃疡愈合增快,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溃疡面肿胀或充血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或症状减轻。非口疮类:可使溃疡面积缩小,红肿减退,疼痛减轻或消失;或肿胀充血好转,无明显刺激性疼痛。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适应症:对婴幼儿疱疹性口疮及疱疹性口炎有特效,也适用于口腔糜烂、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药物过敏性口炎,口腔血疱形成溃疡,口角炎,糜烂型扁平苔癣等。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药理分析:
1.青蒿:解热镇痛、抗菌消炎、调节机体免疫及抗病毒。
青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是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味苦、辛,微寒,归肝,有特殊香气。具有抗疟、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清热解暑等活性。青蒿素类药物因毒性低、抗疟疾作用强已被WTO批准为在世界范围内治疗脑型疟疾和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青蒿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两大类。前一类主要是挥发油,青蒿挥发油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浓郁芳香气味,具有抗菌、平喘、解热、止咳等药理作用。经气相色谱测定,挥发油中含蒿酮、异蒿酮、桉油精、左旋樟脑、丁香烯、蒎烯等16个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成分有青蒿素,青蒿甲素、乙素、丙素及青蒿酸、香豆素、黄酮、豆甾醇、谷甾醇等。
临床证实,青蒿素不仅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青蒿还具有抑菌、解热、调节机体免疫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能增强机体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免疫能力。临床用青蒿制剂治疗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种感染性高热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真菌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青蒿油及油中主要化学成分如桉油精、蒎烯等经药理和临床证明,有解热镇痛、抗菌消炎、止咳平喘作用。青蒿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81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5.63mg/ml。廖华等用青蒿、甘草、黄连组方治疗腹腔感染术后40例,全部治愈,有效率100%。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产生协同抗菌效力,降低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其中作为抗生素增敏剂,青蒿琥酯有抗菌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青蒿琥酯能增加抗菌药物在细菌内的聚集有关。
(1).用于抗病毒:青蒿素浓度增加至3.6μg/ml时有非常显著的抗病毒作用,这种作用的性质为抑制而非杀灭,青蒿1:3浸剂对埃柯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作为主要组分制成泻停饮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患儿300例,总有效率96%。青蒿素对流感病毒A3型京科79-2株有抗病毒作用。马培林等以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感染HeLa细胞为实验模型,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与分析证实青蒿素、蒿甲醚等药物对CVB3的直接灭活、阻断吸附和抑制复制的作用。
(2).用于口腔扁平苔藓:庞劲凡等用青蒿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40例,有效14例,显效19例,无效7例,有效率83%。
(3).具有免疫活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免疫作用与剂量有很大的依赖关系。青蒿琥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观察发现:青蒿琥酯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青蒿琥酯对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主要能增强效应阶段Ts细胞的活性,Ts细胞是青蒿酯的效应靶细胞。青蒿琥酯对非特异性免疫也具有增强作用。给小鼠ip.100mg/kg/d青蒿琥酯,连续给药5-6天,发现能增强小鼠血清总补体的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张汝芝等研究发现青蒿琥酯能明显抑制Ⅰ-Ⅳ型过敏反应。
对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有研究显示,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阻止白细胞介素和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1999年有研究报道,青蒿素类药物可降低小鼠内毒素致死率;同时此类药物可使小鼠血浆内毒素、TNF-α、线粒体SOD及LPO、溶酶体ACP水平均有所降低。梁爱华等报道在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上,2.5-10.0mg/L的青蒿琥酯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TNF-α产生,同时抑制NO释放。在小鼠体内,LPS诱导的TNF-α、NO生成也可以被青蒿琥酯抑制。
青蒿琥酯对单核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如中等剂量的青蒿琥酯[剂量200mg·(kg·d)-1]可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等小鼠模型,小剂量[剂量100mg·(kg·d)-1]则能够促进小鼠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青蒿琥酯对小鼠NK细胞的抑制作用与剂量大小亦有很大的关系,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小剂量则无明显影响;另外,小剂量的青蒿琥酯有免疫增强作用,大剂量时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还可能与浓度有关,如6.5×105mol·L-1的青蒿琥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白介素-2的分泌,而在0.13×105-2.6×105mol·L-1时则无明显影响。
青蒿素(Artemisinin,1a)及其衍生物的免疫药理作用已有较多的研究,早期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蒿甲醚1c和青蒿琥酯1d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除有抗肿瘤作用外,还能抑制ConA和LPS诱导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反应,青蒿素衍生物对T细胞丝裂原伴刀豆蛋白(ConA)和B细胞丝裂原(LPS)诱导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的测定,表明大多数化合物都有体外免疫抑制活性。
Lin等发现,青蒿琥酯能够使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血浆IgG和溶血素水平下调,使疟原虫感染的小鼠血浆C3水平明显增高。同时该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可以提高PH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其脾脏重量,也能够增强DNF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由此,认为青蒿琥酯有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4).抗真菌作用:郑红艳报道了青蒿素体外抗真菌试验,青蒿素渣粉剂和煎剂对部分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lal等对29个青蒿素衍生物进行体外抗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衍生物具有比两性霉素B更强的活性。
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药。青蒿素是一种过氧化合物,活性也是由于形成的碳自由基,是一种很稳定的化合物,甚至在150℃左右的熔点时都未见分解。直接蒸馏法,料液比1:7.4,蒸馏时间5h,得到青蒿挥发油烯类含量远远高于乙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而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其抗菌作用明显升高。用于治疗疟疾时,青蒿素的作用较氯喹迅速,且无毒害性副反应,青蒿素能提高疗效而未添加副作用。
毒性实验提示青蒿素类药物用于临床安全性较高。虽然动物实验已证明其神经毒性,但在临床治疗中还没发现对人有神经毒性。体内研究发现肌内注射大剂量蒿甲醚或蒿乙醚,犬出现运动障碍,步态紊乱,脊髓反射、疼痛反应反射减弱,脑干和眼反射消失。小剂量临床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这在WTO已得到确认。本口疮灵为外用制剂,应用及吸收剂量更少,安全性更高。
2.川椒:能温中止痛,有局部麻醉作用,抗炎、抑菌和杀菌。
川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盛产于四川,为温热药。具有温中止痛、疏通血脉、杀虫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挥发油具有抗菌、镇痛、杀虫、平喘等作用。川椒性味辛、热。归脾、胃、膀胱经,主要含挥发油、生物碱、木脂素等。功用主治:温中止痛。主要治疗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等。《本草纲目》记载,川椒能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现代药理研究,本品水提物有止泻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1)川椒在变应性疾病中的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川椒果皮中含挥发油,它可以抑制烟碱、乙醜胆碱、组胺、酌妥拉明和氯所致的离体小肠活动,还可以以抗胆碱样作用和抗组胺样作用抑制小肠活动。基础实验研究显示椒目(川椒的成熟果实)有措抗组织胺或直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卵蛋白制喘动物模型的平喘作用提示椒目可能具有抗过敏作用。花椒超临界萃取物减少脉鼠咳嗽次数、延长藤鼠咳嗽潜伏期和增加小鼠气管酷红分泌量、抑制大棉球肉芽肿重量的作用,有平喘、止咳祛痰及抗炎作用,椒目油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说明其可以快速而有效地阻断I型变态反应的哮喘,而过敏结膜炎也属于I型变态反应,可推测川椒对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同样有效。川椒方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眼痒、眼红等不适症状,而且对其并发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均有迅速、显著的改善。张延昌等治疗风寒湿痹的复方配伍川椒,观察了120例病例,治愈23例,好转95例,认为该复方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疗效。卢雨蓓用祛寒逐风方和清热逐风方治疗寒热错杂之痹证,获得很好的疗效。这两方在清热除湿、散寒除湿的基础上,均佐以川椒,寒热并用,风湿兼除。何国兴用单味药川椒治疗过敏性皮炎,9例漆性皮炎2-5日内治愈。治疗时直接鼻孔吸入少许或用消毒棉签蘸取药粉少许,每天3-6次,7-10天为1个疗程,不用其他疗法,观察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全部有效,平均起效时间5天,平均症状消失时间7天,一年以上未复发。
(2)抗菌作用:叶萍等研究表明,川椒挥发油对八株细菌和六种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特别是对大肠杆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的MBC达到0.25μl/ml,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强,MBC>10μl/ml杀菌作用明显。川椒挥发油对酥油中常见六种真菌的MIC和MBC达到25μl/ml。由此可见,川椒挥发油抗菌作用肯定。可作为调味品防肠道疾病,防食物中毒及食品防霉变。川椒挥发油的杀菌机制:主要在于该物能透过菌细胞壁进入细胞内发挥杀菌作用。程波等研究证实,川椒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以羊毛样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低于0.1HL/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0.1HL/ml。川椒粉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并且作阴道细胞学分析结果是:川椒粉外用治疗后能把破碎的阴道细胞(由霉菌破坏)变成完整的阴道细胞,细胞核清晰,细胞浆充满,清洁度明显好转。邹瑾等研究证实,作为川椒丸的主要组方,该药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而细菌感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提示川椒丸可能通过抑制或杀灭细菌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为其治疗慢性腹泻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3)川椒具有局部麻醉作用,能温中止痛。止痛:牙髓炎初发早期,采用川椒方治疗,可立即止痛消炎,且经济简便。
(4)川椒除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临床也用于散寒除痹、止咳平喘,在多种变应性疾病应用有较好疗效。川椒有止咳平喘之佳效,常用于治疗百日咳、咳喘。川椒加入辩证方中,对缓解患儿的痉挛性咳嗽,疗效迅速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有特效。
(5)禹云梅应用川椒配合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60例,无效3人,总有效率95%。而川椒辛热纯阳,入脾、胃、肾经,入肺发汗散寒,入脾暖胃燥湿,入右肾命门补火,治肾气,能下行导火归原。起反佐配伍作用,从而收到很好疗效。
其挥发油通过水蒸汽蒸馏法获得,回收率为6.18%,系淡黄色液体,比重0.93,具有浓烈的芳香气味。
取20-40目花椒粉末100g,置于烧瓶中,加水浸泡30min,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5h,收集挥发油提取器中的油状液体,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时,从莱芜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得到了147种成分,从川椒挥发油中分离得到112种成分。结合有关文献和质谱鉴定,从莱芜花椒挥发油中鉴定了56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7%;从川椒挥发油中鉴定了5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9%。芳樟醇具有杀虫、抗菌、抗病毒和镇静等作用,α-松油醇、4-萜品醇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α-蒎烯、β-月桂烯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α-蒎烯还有抗真菌、驱虫作用,桉树脑具有消毒防腐作用。
历代医书均记载花椒有小毒,但致毒剂量很大。对川椒的急性毒理实验研究显示,川椒煎煮液过滤浓缩后,小白鼠灌胃给药,川椒的LD50及95%可信限为:45(41.4-49.1)g(生药量)/kg体重。3-6g(生药量)/kg体重给药后显示,川椒的镇痛作用、抗疲劳作用及抗缺氧作用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口疮灵的使用量远远小于此剂量,无明显毒副作用。
3.薄荷: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促进药物吸收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thahaplocalyxBriq.)的地上干燥部分。薄荷作为中药,其味辛,性凉,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目疮,风疹,麻疹,胸肋胀闷。其中,唇香草别名小叶薄荷,性味:油辛,性凉;功能主治:宁心安神,利水清热。主治:心悸,失眠,水肿,感冒发热,目赤肿痛,疮疡肿毒。主要成分即薄荷油,油中主要含L-薄荷脑(即薄荷醇)77%-87%,其次为L-薄荷酮约8%-12%,及薄荷脂类。
(1).局部作用:薄荷油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可使皮肤粘膜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反射,引起皮肤粘膜血管收缩,具有清凉、止痛、止痒作用。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有局麻作用和局部止痛作用。薄荷酮对皮肤的刺激性强于薄荷醇,其乙醇溶液有防腐作用。
①促进透皮吸收作用:薄荷醇和薄荷脑都为单萜类化合物对一些皮肤外用制剂,具有促进药物渗透的作用。薄荷醇作用机理是通过皮肤角质层的结构改变来促进药物吸收。徐卫名等通过改变皮肤的性状来证明薄荷醇能促进甲硝唑的透皮吸收。陈雅等采用旋转膜扩散装置和鼠皮,进行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对维生素E乳膏均有促透作用。
②镇痛作用:薄荷脑可与神经细胞膜脂质相互作用,引起膜脂质结构形态改变,使膜膨胀,细胞膜钠通道变窄,阻止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无法形成扩张性动作电位,从而产生局部神经阻滞,发挥镇痛作用。DaviesSJ等对1例常规治疗无效的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妇女运用薄荷油治疗,结果其疼痛立即改善,且不良反应轻微,首次证明薄荷油具有强烈的神经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小儿术后切口痛是影响小儿术后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虽普遍存在却重视不够和较少处理。采用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对学龄儿普外科术后切口施以镇痛,具有良好效果。盛芳等采用新鲜薄荷叶和芦根治疗伤风咽痛58例,疗效满意。王淑秀等将薄荷脑注射液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结果表明复方薄荷脑注射液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导屎率低、无组织染色,且毒性低。
③治疗疱疹和溃疡:清凉油由薄荷油、薄荷脑、樟脑、桉叶油等精制而成,具有消炎退肿、止痛止痒等功效。鲍大荣用清凉油外治丘疹性荨麻疹,5d后的治愈率为93.33%,总有效率为100%,未见不良反应。徐虹等用冬青薄荷膏辅佐75%酒精治疗唇周单纯疱疹,疗效显著;复方薄荷脑注射液可治疗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急性头面部带状疱疹;用冰片lg、薄荷脑2g、50%酒精30mL,溶解后蒸馏水加至100mL,可治疗口腔溃疡。
(2)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①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薄荷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薄荷煎剂对各种球菌、杆菌均有抗菌作用。在体外蚀斑抑制试验中,薄荷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两种亚型(HSV21和HSV22)均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02%和0.0008%。
薄荷油、薄荷醇分别与核盘菌、匍茎根霉菌、毛霉菌共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中,均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这些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薄荷酮则无此作用。
②对病毒的作用:薄荷煎剂能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增大感染量则无抑制作用。而同属植物薄(M.piperita)水提取物对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Semliki森林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A和B却无效。
③驱虫作用:驱避昆虫。此外薄荷油还能驱除犬及猫体内的蛔虫。
(3)抗炎作用:薄荷醇、薄荷叶的提取成分有明显抗炎作用。从薄荷叶提取出另7种衍生物也具有抗炎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周幼龙自拟的大黄薄荷汤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效果显著;车前子薄荷煎水洗眼液对急性结膜炎有特殊疗效;中药鼻甲注射液外加薄荷注射液可治疗慢性鼻炎;山东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自制香荷含漱液可治疗口腔炎、冠周炎。梅全喜等利用高、低剂量的浓薄荷水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来证明薄荷水对早期急性炎症的充血水肿过程有明显抑制作用;王晖等利用薄荷提取物灌胃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胡宝珍等应用自拟芩连薄荷汤配合珠黄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吸入薄荷水可减少气管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发生,对插管后咽喉部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薄荷对癌肿放射区域皮肤有保护作用,薄荷清凉膏明显降低了重度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可以有效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导致的急性放射性口腔炎;临床上将薄荷加入雾化液中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比常规药物雾化更为有效。
薄荷的毒副作用十分少见,其主要成分薄荷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又发现薄荷醇具有显著的透皮促进作用,使一些药物的入血吸收量增加。
薄荷醇在浓度较低(<2%)时能表现出很好的清凉作用。但是随着浓度的增大,清凉作用逐渐减弱,不适反应逐渐增加。当浓度提高到2%-5%时,薄荷醇表现出刺激和局麻作用,当浓度达到5%-10%时,则有明显的灼烧感。
4.樟脑:消炎、镇痛、抗菌、止咳、促渗、杀螨等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根、叶,经水蒸汽蒸馏得挥发油后,再用分馏法从中提取得到(天然樟脑)或用化学方法制得(合成樟脑)的一种饱和环状酮(C10H16O)。天然樟脑是右旋体,合成樟脑则是消旋体,两者在医疗及工业用途上无差异。樟脑的功效是除湿、杀虫、开窍、辟秽、温散止痛。在中药成方制剂中主要利用其具有清凉、芳香及温散止痛的功效。樟脑油还具有驱蚊、抑菌的药效。
(1)消炎、镇痛、止咳作用:樟脑有止痛作用,涂后有刺激冷觉感受器作用而有清凉感,使之减轻疼痛。樟脑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涂于皮肤后可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而有清凉感;用力涂擦局部可使皮肤发红,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并有微弱的局部麻醉与防腐作用,继之有麻木感,可镇痛,止痒并消除炎性反应。樟脑镇痛作用的机制是樟脑对瞬时受体电位TRPV1的抑制与对TRPA1的阻断作用。研究芳香剂蒸汽对清醒豚鼠的咳嗽反映,结果表明,500mg的樟脑有显著降低作用,提示樟脑芳香剂等有镇咳作用,可作为因化学物诱导的咳嗽治疗。
(2)促渗作用:樟脑与冰片、薄荷脑同样具有促渗作用,能用于经皮给药的的促渗剂。樟脑与薄荷脑对尼莫地平均有促渗作用,薄荷脑的促渗时滞明显短于樟脑,两者合用,促渗效果有一定的提高。3%的樟脑3%Azone对水杨酸和氟脲嘧啶均有明显的促渗作用,樟脑可作为透皮促进剂。樟脑可以作为促渗剂用于西替利嗪经皮吸收制剂。健康志愿者前臂内侧皮肤苍白试验表明,樟脑本身不引起皮肤苍白反应,但是明显增加醋酸曲安西龙所致的皮肤苍白反应,其增强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提示樟脑对醋酸曲安西龙有促进透皮的作用。
(3)抗菌作用:樟脑还有抗菌作用,樟脑对白色念珠菌、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抗菌作用。可溶性樟脑酚止血纱布可预防阻生牙拔除后并发症。樟脑还有抗真菌作用,复合物麝香草酚樟脑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抗菌作用。樟脑油还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蠕形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触杀作用和神经肌肉毒性作用完成的。
樟脑可从一切用药部位吸收,因难溶于水,吸收程度不一致。樟脑主要在肝脏代谢,樟脑进入机体后,主要在肝中氧化,最后变成羟化樟脑代谢产物(樟脑醇),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从尿中排出。小部分以原形从尿、支气管腺、乳腺排出。
通过测定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测定樟脑血浆药物浓度的安全性评价实验方法认为樟脑长期使用是安全的。樟脑通过吸入、注射、皮肤接触等各种给药方式都可以被快速被吸收,单独服下3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樟脑的分布容积是2-4L/kg。血浆蛋白结合律约为61%。阙冰玲等通过对大鼠的吸入毒性实验表明,樟脑在SD大鼠亚急性(28d)吸入毒性试验的最小有作用浓度为139.3mg/m3(4h/d),最大无作用浓度为32.3mg/m3(4h/d)。由于半衰期短,应用含有固定量的透皮制剂,樟脑可以被机体吸收,且不会引起耐药性。研究天然樟脑对大鼠亚急性经皮毒性,通过观察一般中毒表现,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血清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肌酐、脏器重量和脏器比值、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结果表明,天然纯樟脑长期接触是安全的。
樟脑的不良作用与不良反应偶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头皮、皮肤有破损处、创面、皮肤渗出部位不宜外用涂擦;已破皮的冻疮不宜使用;如发生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为:取青蒿80g、川椒80g、薄荷80g及樟脑10g放入瓷盆中,加入2000ml室温下的冷水浸泡3h,盖上同样大小的瓷盆,两盆接口处用石膏密封;然后在瓷盆底部使用文火烧20h,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上盖,其内层有一层白色结晶,用木刀轻轻刮下,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备用。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为:取青蒿100g、川椒100g、薄荷100g及樟脑10g放入瓷盆中,加入2800ml室温下的冷水浸泡2h,盖上同样大小的瓷盆,两盆接口处用石膏密封;然后在瓷盆底部使用文火烧24h,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上盖,其内层有一层白色结晶,用木刀轻轻刮下,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备用。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为:取青蒿120g、川椒120g、薄荷120g及樟脑10g放入瓷盆中,加入3700ml室温下的冷水浸泡2.5h,盖上同样大小的瓷盆,两盆接口处用石膏密封;然后在瓷盆底部使用文火烧30h,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上盖,其内层有一层白色结晶,用木刀轻轻刮下,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备用。
实施例4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药品级聚乙烯醇12g、羧甲基纤维素钠0.9g、甘油1.5mL,以及实施例1得到的结晶粉3g;
(2)按配比将聚乙烯醇置入50ml蒸馏水中,水浴锅中加热至90℃左右,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取另一烧杯于常温下溶解羧甲基纤维素钠于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缓缓加入到已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同时加入甘油及结晶粉;
(3)搅拌均匀,并将产物脱尽气泡,将混合液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制成100张膜剂,于28℃烤箱中静置40h,起膜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
实施例5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药品级聚乙烯醇14g、羧甲基纤维素钠1.5g、甘油2.5mL,以及实施例2得到的结晶粉3g;
(2)按配比将聚乙烯醇置入50ml蒸馏水中,水浴锅中加热至90℃左右,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取另一烧杯于常温下溶解羧甲基纤维素钠于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缓缓加入到已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同时加入甘油及结晶粉;
(3)搅拌均匀,并将产物脱尽气泡,将混合液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制成100张膜剂,于30℃烤箱中静置36h,起膜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
实施例6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药品级聚乙烯醇18g、羧甲基纤维素钠2.4g、甘油3mL,以及实施例3得到的结晶粉3g;
(2)按配比将聚乙烯醇置入50ml蒸馏水中,水浴锅中加热至90℃左右,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取另一烧杯于常温下溶解羧甲基纤维素钠于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缓缓加入到已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溶液中,同时加入甘油及结晶粉;
(3)搅拌均匀,并将产物脱尽气泡,将混合液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制成100张膜剂,于35℃烤箱中静置40h,起膜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
实施例7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水溶性壳聚糖1.2g,甲基纤维素1.5g,聚山梨酯-808g,糖精钠0.08g,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3.75ml,实施例1得到的结晶粉15g;
(2)在500ml、水温90℃左右的水中加入甲基纤维素,高温分散后放入室温冷水中搅拌低温溶胀,使凝胶形成,生成透明溶液:按配比加入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3.75ml,搅拌均匀;
(3)另取上述处方量的结晶粉、聚山梨酯-80,置研钵中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混悬凝胶,即得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制剂。
实施例8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水溶性壳聚糖1.5g,甲基纤维素2g,聚山梨酯-8010g,糖精钠0.1g,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4.16ml,实施例2得到的结晶粉15g;
(2)在500ml、水温90℃左右的水中加入甲基纤维素,高温分散后放入室温冷水中搅拌低温溶胀,使凝胶形成,生成透明溶液:按配比加入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4.16ml,搅拌均匀;
(3)另取上述处方量的结晶粉、聚山梨酯-80,置研钵中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混悬凝胶,即得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制剂。
实施例9
本发明的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剂的制备方法为:
(1)取水溶性壳聚糖1.8g,甲基纤维素2.2g,聚山梨酯-8012g,糖精钠0.12g,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4.5ml,实施例3得到的结晶粉15g;
(2)在500ml、水温90℃左右的水中加入甲基纤维素,高温分散后放入室温冷水中搅拌低温溶胀,使凝胶形成,生成透明溶液:按配比加入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10%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1:1)4.5ml,搅拌均匀;
(3)另取上述处方量的结晶粉、聚山梨酯-80,置研钵中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混悬凝胶,即得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制剂。
使用本发明中实施例4-9制备的口疮灵药膜或凝胶治疗50例小儿口疮或口炎,其中包括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病毒性口角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雪口或鹅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球菌性口炎等,有些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不佳并反复发作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出生-1岁5例,1岁-2岁6例,2-3岁6例,3-7岁15例,15-80岁18例;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10余年。治疗效果:治愈3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占76%;好转12例(症状体征消失后有复发,但较前时间短、症状体征减轻);无效0例。实例如下:
治疗小儿口疮或口炎6例
(1)患者孙××,男,2岁8个月,因“发热4天,唇颊疱疹疼痛3天”就诊,家属诉小儿吃饭时疼痛,哭闹,拒食。母经常患单纯疱疹病毒性口角炎。查体见唇、颊、舌及咽部多处充血的黏膜溃疡及未破溃透亮滤泡,颌下、颈上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手掌足底未见疱疹。诊断“疱疹性口疮”,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给予实施例4制备的小儿口疮灵药膜制剂于溃疡处贴敷,一日3次,凝胶外涂溃疡,一日6-7次,1天后患儿疼痛减轻,开始进食,3天后溃疡愈合,未破溃疱疹消退。
(2)患者李××,女,1岁,因“牙龈白色溃疡伴疼痛3天”就诊,查体见颊黏膜、舌腹、舌背、牙龈、上腭处有点状和小片状白屑,部分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拭之疼痛。诊断为“小儿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给予实施例7制备的小儿口疮灵凝胶制剂外涂患处,一日6-10次,1天后白屑减少,疼痛减轻,3天后基本消失。
(3)患者丁××,男,1岁6个月,因“口腔溃疡伴疼痛2天”就诊,患儿疼痛明显,流涎不止,烦躁不安,拒绝进食,伴有发热。查体见颊、唇黏膜有明显的充血,有大小不等的溃疡,,触痛明显,流涎不止,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溃疡性口疮”,伴细菌感染。给予实施例5制备的小儿口疮灵药膜制剂于溃疡处贴敷,一日6次,2日后疼痛明显减轻,3日后溃疡基本愈合,后未再有复发。
(4)患者程××,男,7岁,因“下唇咬伤后溃疡伴疼痛5天”就诊,查体见左下唇内侧黏膜1cm近圆形溃疡,周围红肿,溃疡上有黄白色的假膜覆盖,诊断为“创伤性口腔溃疡”。患儿疼痛明显,给予实施例6制备的小儿口疮灵药膜制剂于溃疡处贴敷,一日8-10次,1天后疼痛减轻,第3天溃疡明显减小,5天后溃疡愈合,未见有明显硬结或瘢痕。
(5)患者徐××,女,8个月,因“发热伴牙龈红肿5天”就诊,查体见上下乳牙牙龈龈缘糜烂较重,腭部有成簇小水疱,触之易破。诊断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给予实施例8制备的小儿口疮灵凝胶制剂外涂患处,一日6-10次,1天后红肿糜烂减轻,疼痛减轻,4天后基本愈合。
(6)患者,王××,男,6岁8个月,因“下唇疱疹、咽痛伴发热2天”就诊,患儿下唇、舌、牙龈疼痛明显,流涎不止,拒绝进食,伴有发热T39℃以上。患儿有流行病患儿接触史。查体见下唇内侧粘膜、颊粘膜、牙龈黏膜、舌腹、舌背有大小不等的溃疡,周围明显的充血红晕区,触痛明显,表面灰白色假膜覆盖,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感染可能。给予实施例9制备的小儿口疮灵凝胶制剂外涂患处,一日6次,2日后疼痛明显减轻,3日后溃疡基本愈合,同时配合全身退热,抗病毒等对症处理,后未再有复发。
治疗成人口腔溃疡3例:
(1)患者尹××,男,75岁,“舌根部疼痛7天”来诊,查体见右舌缘根部有一直径约5mm大小的溃疡,舌腭弓有一直径约8mm大小的溃疡,基底较软,周围红,触痛明显。既往有“口腔溃疡”病史50余年,每年发作3-5次不等。诊断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给予实施例8制备的口疮灵凝胶制剂外涂每天6-10次。3天后复诊,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面明显缩小,无明显红肿及触痛。5天后复诊溃疡愈合。
(2)患者赵××,女,31岁,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10余年”来诊,诉每次溃疡时疼痛明显,且愈合慢,约10-14天。给予实施例5制备的口疮灵药膜制剂外敷,复诊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一般5天后溃疡愈合。后每次溃疡时均及时外敷,溃疡明显减轻,病程缩短,且发作次数减少约1/2。
(3)患者程××,男,62岁,因“后牙龈、颊粘膜糜烂不适1个月”就诊,查体见双侧磨牙后区牙龈,及邻近颊粘膜有白色条纹,双侧对称分布,中间红色黏膜糜烂。诊断为“扁平苔藓”,给予实施例9制备的口疮灵凝胶制剂外涂,每日3-6次。5天后复诊,糜烂面基本愈合,白色条纹减少。连续使用2周后黏膜变光滑,白色条纹明显减少。
本发明的小儿口疮灵的研究观察的初步结果显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和凝胶制剂的药物结构稳定,无需要防腐且耐贮存,无毒副作用;其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明显,具有清热解毒、敛疮消肿,收效生肌等作用。该药物为中药制剂,可以外敷、涂擦,作用时间长,止痛效果确切,即使口服后,也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特别适用于小儿口疮,如疱疹性口疮或口炎、鹅口疮,能发挥抗病毒、抗真菌、抑菌杀菌作用,能有效缓解小儿疼痛,流涎不止,烦躁不安,拒绝进食等症状。本发明的药物使用方便,治疗效果明显,可供各级医院,各种口腔溃疡性疾病、各种年龄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若干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的几种,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80-120份,川椒80-120份,薄荷80-120份,樟脑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90-110份,川椒90-110份,薄荷90-110份,樟脑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重量份为,青蒿100份,川椒100份,薄荷100份,樟脑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室温水中浸泡2-3h,每100g药物加水800-1000ml;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20-30h后灭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内壁光滑的瓷质容器;所述密封容器的操作为,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瓷质容器扣在一起,接口处用石膏密封。
7.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2)将聚乙烯醇置入蒸馏水中,加热使之全部溶解;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于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缓缓加入到冷至常温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甘油及上述结晶粉,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混合物脱尽气泡,均匀涂抹于洁净的预先涂过石蜡的玻璃板上,烘干,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膜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结晶粉的质量比为4-6:0.3-0.8:1;所述甘油的用量为0.5-1ml/g结晶粉。
9.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在容器中将配方量的青蒿、川椒、薄荷及樟脑放入水中浸泡,密封容器,使用明火加热,灭火后自然冷却;打开容器,将其内层的白色晶体取出,磨成粉末得到结晶粉;
2)将甲基纤维素加入蒸馏水中,采用高温分散低温溶胀的方法制成透明溶液,加入壳聚糖、糖精钠,搅拌使其充分溶胀、溶解,缓缓滴加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结晶粉和聚山梨酯-80充分研磨,分多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本发明的组合物凝胶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壳聚糖、甲基纤维素、聚山梨酯-80、糖精钠及结晶粉的质量比为8-12:10-15:50-80:0.5-0.8:100;所述羟苯甲酯和羟苯乙酯乙醇溶液的用量为25-30ml/100g结晶粉。
CN201510578326.7A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1685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326.7A CN10516850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8326.7A CN10516850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500A true CN105168500A (zh) 2015-12-23
CN105168500B CN105168500B (zh) 2018-08-17

Family

ID=54891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8326.7A Active CN105168500B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850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030A (zh) * 2016-08-11 2016-11-09 张礼斌 一种快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制作流程
CN113694119A (zh) * 2021-09-22 2021-11-26 王引 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特效药及制作方法
CN115666572A (zh) * 2020-03-26 2023-01-31 新丰制药株式会社 用于预防或治疗流行性rna病毒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5246A (zh) * 2002-08-12 2004-02-18 董学巧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配方及生产工艺
CN1927160A (zh) * 2006-08-25 2007-03-1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漱口液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5246A (zh) * 2002-08-12 2004-02-18 董学巧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配方及生产工艺
CN1927160A (zh) * 2006-08-25 2007-03-14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漱口液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东省卫生厅: "《山东民间有效便方》", 31 March 1964,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张俊庭: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 30 June 1994, 中医古籍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030A (zh) * 2016-08-11 2016-11-09 张礼斌 一种快速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制作流程
CN115666572A (zh) * 2020-03-26 2023-01-31 新丰制药株式会社 用于预防或治疗流行性rna病毒传染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3694119A (zh) * 2021-09-22 2021-11-26 王引 一种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特效药及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8500B (zh) 2018-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0432C (zh) 漱口液及制备方法
CN103041173B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308B (zh) 一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5656A (zh) 一种治疗口腔炎的中药制剂
CN105168500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06094460A1 (fr) Medicament destine au traitement de la toux et de l&#39;asthme et son procede de preparation
CN108853277A (zh) 一种用于针灸的中药消毒液
CN105497723A (zh) 一种治疗细菌性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9485A (zh) 桑姜感冒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478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的外用中药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2940A (zh) 一种消炎药物
CN103041046B (zh) 广东紫珠及其提取物在制备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CN113181336A (zh)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1220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184791A (zh) 一种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胀腹痛的中药软膏或凝胶
CN111012823A (zh) 一种含山胡椒挥发油的药物及其给药方法
CN104435920B (zh) 一种治疗梅毒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54567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口唇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7702A (zh)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及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97916A (zh) 一种治疗尿道炎的中药
CN105031524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口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321A (zh) 一种含有马兰头的药物、保健食品和口鼻卫生制品
CN103751314A (zh)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195B (zh) 治疗神经性皮肤瘙痒的中药药浴及制备方法
CN117281740A (zh) 一种保肝护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266071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Ningxia City Road No. 308

Patentee after: QINGDAO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 No. 16, Jiangsu Road, Qingdao, Shandong 266000

Patentee befor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