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688A -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5688A
CN105165688A CN201510680822.3A CN201510680822A CN105165688A CN 105165688 A CN105165688 A CN 105165688A CN 201510680822 A CN201510680822 A CN 201510680822A CN 105165688 A CN105165688 A CN 1051656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water
feed
pond
parent pop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08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5688B (zh
Inventor
谭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INOEC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iqi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iqi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iqian Biolog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808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步骤是: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2)运输亲鱼:3)亲鱼暂养前处理;4)亲鱼暂养;5)亲鱼驯养。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野生黑尾近红鲌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驯养,促进黑尾近红鲌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护黑尾近红鲌野生资源。试验表明,黑尾近红鲌的运输成活率90-100%、暂养成活率80-90%、驯养成活率85-95%。

Description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人工驯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nigrocaudaYihetWu)地方名高尖,隶属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是一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生活在中上层水域,产粘性卵,为淡水肉食性鱼类。
虽然我国目前研究黑尾近红鲌的论文近百篇,如乐佩琪(2000.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北京:科学出版社),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研究室(1976.长江鱼类.北京:科学出版社),丁瑞华(1994.四川鱼类志.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对黑尾近红鲌的分类命名、分类地位和分布进行了研究。曹义虎(2010.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江西水产科技,(2):10-12.),陈云香(2011近十年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进展.中国水产,(12):54-56.)等对我国黑尾近红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薛正楷等(2001.黑尾近红鲌的个体繁殖力的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6(1):90-94;2011.黑尾近红鲌的年龄与生长.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6(6):712-717.)对其生物学开展了研究,谭德清等(2004.黑尾近红鮊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水生生物学报,28(2):68-74)对其生化成分进行了研究,但对黑尾近红鲌野生种群的驯养和保护还处于空白状况,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野生黑尾近红鲌驯养技术,存在乱捕捞,乱引种,乱杂交现象,严重影响了黑尾近红鲌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野生黑尾近红鲌规模化、标准化驯养,为鱼类繁殖单位提供标准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亲鱼。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
每年3-5或8-11月,从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流域的江、河、水库或湖泊中捕获野生黑尾近红鲌;
1-2、运输亲鱼:
1-2-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后,选择体重60-700g、体表无伤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作为亲鱼;
1-2-2、选择好亲鱼后,采用活鱼运输车直流泵连续充气法、活鱼运输车氧气瓶连续充氧法或尼龙袋充氧气法将亲鱼运及时送到养殖基地,运输水温为1-20℃,运输密度为0.1-0.3kg/kg水体,运输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
1-3、亲鱼暂养前处理:
亲鱼运送到养殖基地后,经过0.5-1小时的调节,将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到与暂养池水温接近的温度,两者相差小于1℃;
1-4、亲鱼暂养:
1-4-1、步骤3)中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好后,将亲鱼投放入暂养池中,投放密度为1-3kg/m3,暂养池水温为5-25℃,加缓流水,缓流水流速为0.1-0.2L/s,让鱼逐步恢复,适应暂养池环境;
1-4-2、亲鱼在暂养池中适应3-4小时后进行消毒处理,暂养阶段需要投喂暂养饲料,暂养饲料为沉性颗粒饲料或浮性颗粒饲料,暂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投喂暂养饲料的方法为:前2天不投喂暂养饲料,让鱼类有饥饿感,第3天开始投喂暂养饲料,每100公斤鱼每天投喂0.5-1kg暂养饲料,每天投喂5-6次,当亲鱼开始摄食后,每次暂养饲料的投喂量为所有亲鱼总体重的1-2%,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
1-5、亲鱼驯养:
亲鱼经过12-18天暂养之后,从中挑选出无伤无病的亲鱼投放入驯养池中,投放密度为0.2-0.5kg/m3,同时投放花鲢和/或白鲢,花鲢和/或白鲢的放养密度为300尾/亩,驯养池水温为5-25℃,每个月对驯养池中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PH为7.0-8.0、溶解氧的浓度为5.0-10.0mg/L、氨氮的浓度为0.10-0.2mg/L、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为0.005-0.05mg/L和硫化物为0.05-0.2mg/L,亲鱼在驯养过程中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需投喂驯养饲料,驯养饲料为沉性颗粒饲料或浮性颗粒饲料,驯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粗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8%,每天驯养饲料的投喂量为驯养池中所有鱼体重的1-2%,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在驯养过程中还要防治疾病,防治疾病的具体方法为:a、用0.5-1ppm的漂白粉或2-4ppm的五倍子药粉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和赤皮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14-16天泼洒一次;b、注射金霉素治疗赤皮病,注射剂量为3-5毫升/千克鱼体,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1%石碳酸溶液涂抹患处;c、用辣椒和生姜的煎煮液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每亩每天辣椒和生姜用量分别为400-600g,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14-16天泼洒一次;d、用0.2-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病,每亩每天泼洒量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29-31天泼洒一次;e、每隔半个月,在亲鱼投喂驯养饲料后,用0.2-0.3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1-2天,驯养时间持续0.5-2年,每年4-5月挑选出成熟亲鱼后,剩余的鱼继续进行下一年度的驯养。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改进,亲鱼运输时,每5个小时换一次清水;暂养池为水泥池,暂养池的面积为10-50m2,水深为70-100cm,驯养池为水泥池或土池,驯养池的面积为300-3000m2,水深为70-150cm;暂养池和驯养池的养殖用水为流动的山泉水、水库水、湖泊水或河流水;步骤1-4-2中,消毒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浓度为2-3ppm的亚甲基蓝溶液、0.1-0.3ppm的聚维酮碘溶液、0.1-0.3ppm二氧化氯溶液或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食盐溶液浸泡10-30分钟,然后用水清洗掉药水,这样持续3天;或者注射1000-2000国际单位/kg鱼体的硫酸庆大霉素,或10000-20000国际单位/kg鱼体的青霉素,间隔4-5天注射一次,持续2-3个周;在亲鱼驯养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40-60%污泥,然后撒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00-150kg/亩,5-6天后注水,水深为0.5-0.7m,再晒9-10天,提高水体温度,同时使水体的透明度为30-40厘米,另外需要在驯养池中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亲鱼驯养时提供天然饵料;在驯养过程中要进行冲水,冲水的具体方法为:当驯养池水温大于15℃时开始,每天向驯养池中冲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3~5cm;在驯养过程中要进行巡塘,巡塘的具体方法为:每天黎明和傍晚应巡塘1次,检查鱼吃食量有无增减和水质肥瘦情况,以确定投喂驯养饲料的量和施肥量;发现泛池预兆或严重浮头,应随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或单游亲鱼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每天做好水温、水质、亲鱼的病情和亲鱼摄食记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野生黑尾近红鲌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驯养,促进黑尾近红鲌养殖业的发展,有效保护黑尾近红鲌野生资源。试验表明,黑尾近红鲌的运输成活率90-100%、暂养成活率80-90%、驯养成活率85-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步骤是:
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
2012年5月,用定置刺网和流刺网等渔具从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地区的江、河、水库或湖泊中捕获野生黑尾近红鲌;
2、运输亲鱼
2-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后,选择体重60-700g、身体健壮、体表无伤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作为亲鱼。生物学研究表明,雌鱼全体重在60g以上,雄鱼体重在40g以上基本发育成熟,达到亲鱼标准。
2-2、选择好亲鱼后,采用活鱼运输车氧气瓶连续充氧法将亲鱼运及时送到养殖基地,运输密度为0.2kg/kg水体,运输时间为15小时,条件允许时,最好每5个小时给活鱼箱换一次清水。运输水温为18℃,当气温超过20℃时,运输时要加冰块,起到降温作用,避免水温过高。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
3、亲鱼暂养前处理
亲鱼运送到养殖基地后,经过1小时的调节,将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到与暂养池水温接近的温度,两者相差小于1℃。
4、亲鱼暂养
4-1、步骤3中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好后,将亲鱼缓慢投放入暂养池中,投放密度为3kg/m3。暂养池为水泥鱼池,其面积为20m2,水深70cm,池底平坦,便于拖网捕捞,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防止鱼类跳走。暂养池的养殖水源为流动的水库水,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温为15℃,加缓流水,缓流水流速为0.1L/s,让鱼逐步恢复,适应暂养池环境。
4-2、亲鱼在暂养池中适应3小时后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方法为:用0.3ppm聚维酮碘浸泡30分钟,对体表进行消毒,使体表伤口恢复,防止感染发炎,预防水霉病的发生,然后用水将药水稀释干净,这样持续消毒3天。或者注射2000国际单位/kg的硫酸庆大霉素,间隔4天注射一次,持续3个周。
暂养阶段需要投喂暂养饲料,暂养饲料为沉性颗粒饲料,暂养饲料中粗蛋白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0%,投喂暂养饲料的方法为:前2天不投喂暂养饲料,让鱼类有饥饿感,这样鱼类容易摄食,第3天开始投喂暂养饲料,每100公斤鱼每天投喂0.8kg暂养饲料,每天投喂5次,当亲鱼开始摄食后,每次暂养饲料的投喂量为所有亲鱼总体重的1.5%,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投喂量,还要根据水温和饲料剩余量进行调节,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每次投食前,敲打池壁,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让它们知道有响声就要投喂饲料了。在暂养阶段要加强进排水管理,要及时发现鱼病和死鱼情况。
5、亲鱼驯养:
5-1、在亲鱼驯养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40%的污泥,然后撒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50kg/亩,5天后注水,水深为0.7m,再晒10天,提高水体温度,同时使水体的透明度为30厘米,另外需要在驯养池中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亲鱼驯养时提供天然饵料。还要根据水色,适时追肥,坚持“三看”施肥,即“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施肥,坚持少量、多次施肥。
5-2、驯养具体流程:
亲鱼经过15天暂养之后,情况基本稳定,不大量死亡,外观正常,从中挑选出无伤无病的亲鱼投放入驯养池中,投放密度为0.3kg/m3。驯养池为土池,其面积为1000m2,水深1.50m。池底平坦,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养殖用水为湖泊水,水质良好,水温为18℃。亲鱼驯养池面积比较大,一般混养花鲢和/或白鲢,花鲢和/或白鲢的放养密度为300尾/亩,以控制水质,由于黑尾近红鲌是肉食性鱼类,不要将它套养在鱼种池中,也不要放入鲶、鳜、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每个月对驯养池中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PH为7.5、溶解氧的浓度为8mg/L、氨氮的浓度为0.15mg/L、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为0.025mg/L、和硫化物合0.1mg/L。
亲鱼在驯养过程中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需投喂驯养饲料,驯养饲料为浮性颗粒饲料,驯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5%,粗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每天驯养饲料的投喂量为驯养池中所有鱼体重的1%,还要根据水温和饲料剩余量进行调节,水温低于10℃时少喂,阴天时少喂。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九点和下午五点,投喂时定点,以便观察摄食情况。
在驯养过程中要适时冲水,多冲水、勤冲水能调节驯养池水质,改善驯养池环境,促使黑尾近红鲌亲鱼性腺提早成熟。具体做法为:当驯养池水温大于15℃时开始,每天向驯养池中冲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4cm。
在驯养过程中也要巡塘,具体做法为:每天黎明和傍晚应巡塘1次,检查鱼吃食量有无增减和水质肥瘦情况,以确定投喂驯养饲料的量和施肥量;发现泛池预兆或严重浮头,应随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或单游亲鱼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每天做好水温、水质、亲鱼的病情和亲鱼摄食记录。
在驯养过程中还要进行防治疾病,具体做法为:a、用0.7ppm的漂白粉或3ppm的五倍子药粉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和赤皮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5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15天泼洒一次;b、注射金霉素治疗赤皮病,注射剂量为4毫升/千克鱼体,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6%石碳酸溶液涂抹患处;c、用辣椒和生姜的煎煮液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每亩每天辣椒和生姜用量分别为500g,每亩每天泼洒量为5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3天,每隔15天泼洒一次;d、用0.4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病,每亩每天泼洒量5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30天泼洒一次;e、每隔半个月,在亲鱼投喂驯养饲料后,用0.25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5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
驯养时间持续1年,2013年5月挑选出成熟亲鱼后,剩余的鱼继续进行下一年度的驯养。
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运输成活率为100%、暂养成活率为80%、驯养成活率为90%。
实施例2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步骤是:
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
2013年8月,用定置刺网和流刺网等渔具从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地区的江、河、水库或湖泊中捕获野生黑尾近红鲌。
2、运输亲鱼
2-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后,选择体重50-700g、身体健壮、体表无伤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作为亲鱼。
2-2、选择好亲鱼后,采用尼龙袋充氧气法将亲鱼运及时送到养殖基地,运输密度为0.1kg/kg水体,运输时间为20小时,条件允许时,最好每5个小时给活鱼箱换一次清水。运输水温为4℃,当气温超过20℃时,运输时要加冰块,起到降温作用,避免水温过高。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
3、亲鱼暂养前处理
亲鱼运送到养殖基地后,经过0.5小时的调节,将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到与暂养池水温接近的温度,两者相差小于1℃。
4、亲鱼暂养
4-1、步骤3中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好后,将亲鱼缓慢投放入暂养池中,投放密度为2kg/m3。暂养池为水泥鱼池,其面积为30m2,水深80cm,池底平坦,便于拖网捕捞,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防止鱼类跳走。暂养池的养殖水源为流动的河水,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温为6℃,加缓流水,缓流水流速为0.2L/s,让鱼逐步恢复,适应暂养池环境。
4-2、亲鱼在暂养池中适应4小时后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方法为:用浓度为3ppm的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分钟,对体表进行消毒,使体表伤口恢复,防止感染发炎,预防水霉病的发生,,然后用水将药水稀释干净,这样持续消毒3天。
暂养阶段需要投喂暂养饲料,暂养饲料为浮性颗粒饲料,暂养饲料中蛋白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40%,投喂暂养饲料的方法为:让鱼类有饥饿感,第3天开始投喂暂养饲料,每100公斤鱼每天投喂0.5kg暂养饲料,每天投喂6次,当亲鱼开始摄食后,每次暂养饲料的投喂量为所有亲鱼总体重的1%,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每次投食前,敲打池壁,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让它们知道有响声就要投喂饲料了。在暂养阶段要加强进排水管理,要及时发现鱼病和死鱼情况。
5、亲鱼驯养
5-1、在亲鱼驯养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60%的污泥,然后撒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00kg/亩,6天后注水,水深为0.7m,再晒9天,提高水体温度,同时使水体的透明度为40厘米,另外需要在驯养池中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亲鱼驯养时提供天然饵料。还要根据水色,适时追肥,坚持“三看”施肥,即“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施肥,坚持少量、多次施肥。
5-2、驯养具体流程
亲鱼经过12天暂养之后,情况基本稳定,不大量死亡,外观正常,从中挑选出无伤无病的亲鱼投放入驯养池中,投放密度为0.2kg/m3。驯养池为土池,其面积为3000m2,水深1m。池底平坦,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养殖用水为湖泊水,水质良好,水温为8℃。亲鱼驯养池面积比较大,一般混养放花鲢和/或白鲢,花鲢和/或白鲢的放养密度为300尾/亩,以控制水质,由于黑尾近红鲌是肉食性鱼类,不要将其套养在鱼种池中,也不要放入鲶、鳜、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每个月对驯养池中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PH为7、溶解氧的浓度为5mg/L、氨氮的浓度为0.10mg/L、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为0.005mg/L、和硫化物为0.05mg/L。
亲鱼在驯养过程中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需投喂驯养饲料,驯养饲料为浮性颗粒饲料,驯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每天驯养饲料的投喂量为驯养池中所有鱼体重的1.5%,还要根据水温和饲料剩余量进行调节,水温低于10℃少喂,阴天时少喂。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九点和下午五点,投喂时定点,以便观察摄食情况。
在驯养过程中要适时冲水,多冲水、勤冲水能调节驯养池水质,改善驯养池环境,促使黑尾近红鲌亲鱼性腺提早成熟。具体做法为:当驯养池水温大于15℃时开始,每天向驯养池中冲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3cm。
在驯养过程中也要巡塘,具体做法为:每天黎明和傍晚应巡塘1次,检查鱼吃食量有无增减和水质肥瘦情况,以确定投喂驯养饲料的量和施肥量;发现泛池预兆或严重浮头,应随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或单游亲鱼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每天做好水温、水质、亲鱼的病情和亲鱼摄食记录。
在驯养过程中还要进行防治疾病,具体做法为:a、用0.5ppm的漂白粉或浓度2ppm的五倍子药粉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和赤皮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3天,每隔14天泼洒一次;b、注射金霉素治疗赤皮病,注射剂量为3毫升/千克鱼体,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的石碳酸溶液涂抹患处;c、用辣椒和生姜的煎煮液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每亩每天辣椒和生姜用量分别为400g,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14天泼洒一次;d、用0.2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病,每亩每天泼洒量4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29天泼洒一次;e、每隔半个月,在亲鱼投喂驯养饲料后,用0.2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1.5天。
驯养时间持续8个月,2014年4月挑选出成熟亲鱼后,剩余的鱼继续进行下一年度的驯养。
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运输成活率为90%、暂养成活率为80%、驯养成活率为85%。
实施例3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步骤是:
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
2014年3月,用定置刺网和流刺网等渔具从长江上游泸州地区的江、河、水库或湖泊中捕获野生黑尾近红鲌。
2、运输亲鱼
2-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后,选择体重50-700g、身体健壮、体表无伤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作为亲鱼。
2-2、选择好亲鱼后,采用活鱼运输车直流泵连续充气法将亲鱼运及时送到养殖基地,运输密度为0.3kg/kg水体,运输时间为6小时。运输水温为12℃,当气温超过20℃时,运输时要加冰块,起到降温作用,避免水温过高。用飞机作为运输工具。
3、亲鱼暂养前处理
亲鱼运送到养殖基地后,经过0.8小时的调节,将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到与暂养池水温接近的温度,两者相差小于1℃。
4、亲鱼暂养
4-1、步骤3中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好后,将亲鱼缓慢投放入暂养池中,投放密度为1kg/m3。暂养池为水泥鱼池,其面积为10m2,水深100cm,池底平坦,便于拖网捕捞,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防止鱼类跳走。暂养池的养殖水源为流动的河水,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温为24℃,加缓流水,缓流水流速为0.15L/s,让鱼逐步恢复,适应暂养池环境。
4-2、亲鱼在暂养池中适应3.5小时后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方法为:0.2ppm二氧化氯溶液或质量百分浓度为1.5%的食盐溶液浸泡20分钟,对体表进行消毒,使体表伤口恢复,防止感染发炎,预防水霉病的发生,,然后用水将药水稀释干净,这样持续消毒3天。或10000国际单位/kg鱼体的青霉素,间隔5天注射一次,持续2个周。
暂养阶段需要投喂暂养饲料,暂养饲料为浮性颗粒饲料,暂养饲料中蛋白质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5%,投喂暂养饲料的方法为:前2天不投喂暂养饲料,让鱼类有饥饿感,第3天开始投喂暂养饲料,每100公斤鱼每天投喂1kg暂养饲料,每天投喂5次,当亲鱼开始摄食后,每次暂养饲料的投喂量为所有亲鱼总体重的2%,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每次投食前,敲打池壁,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让它们知道有响声就要投喂饲料了。在暂养阶段要加强进排水管理,要及时发现鱼病和死鱼情况。
5、亲鱼驯养
5-1、在亲鱼驯养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50%的污泥,然后撒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20kg/亩,5天后注水,水深为0.7m,再晒10天,提高水体温度,同时使水体的透明度为35厘米,另外需要在驯养池中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亲鱼驯养时提供天然饵料。还要根据水色,适时追肥,坚持“三看”施肥,即“看水色、看天气、看鱼的活动情况”施肥,坚持少量、多次施肥。
5-2、驯养具体流程
亲鱼经过18天暂养之后,情况基本稳定,不大量死亡,外观正常,从中挑选出无伤无病的亲鱼投放入驯养池中,投放密度为0.5kg/m3。驯养池为土池,其面积为2000m2,水深1.2m。池底平坦,在进排水处建有拦鱼设备,养殖用水为湖泊水,水质良好,水温为8℃。亲鱼驯养池面积比较大,一般混养放花鲢和/或白鲢,花鲢和/或白鲢的放养密度为300尾/亩,以控制水质,由于黑尾近红鲌是肉食性鱼类,不要将其套养在鱼种池中,也不要放入鲶、鳜、乌鳢等肉食性鱼类。每个月对驯养池中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PH为8、溶解氧的浓度为10mg/L、氨氮的浓度为0.2mg/L、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为0.05mg/L、和硫化物为0.2mg/L。
亲鱼在驯养过程中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需投喂驯养饲料,驯养饲料为浮性颗粒饲料,驯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每天驯养饲料的投喂量为驯养池中所有鱼体重的2%,还要根据水温和饲料剩余量进行调节,水温低于10℃少喂,阴天时少喂。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九点和下午五点,投喂时定点,以便观察摄食情况。
在驯养过程中要适时冲水,多冲水、勤冲水能调节驯养池水质,改善驯养池环境,促使黑尾近红鲌亲鱼性腺提早成熟。具体做法为:当驯养池水温大于15℃时开始,每天向驯养池中冲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5cm。
在驯养过程中也要巡塘,具体做法为:每天黎明和傍晚应巡塘1次,检查鱼吃食量有无增减和水质肥瘦情况,以确定投喂驯养饲料的量和施肥量;发现泛池预兆或严重浮头,应随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或单游亲鱼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每天做好水温、水质、亲鱼的病情和亲鱼摄食记录。
在驯养过程中还要进行防治疾病,具体做法为:a、用1ppm的漂白粉或4ppm的五倍子药粉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和赤皮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16天泼洒一次;b、注射金霉素治疗赤皮病,注射剂量为5毫升/千克鱼体,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石碳酸溶液涂抹患处;c、用辣椒和生姜的煎煮液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每亩每天辣椒和生姜用量分别为600g,每亩每天泼洒量为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3天,每隔16天泼洒一次;d、用0.3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病,每亩每天泼洒量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天,每隔31天泼洒一次;e、每隔半个月,在亲鱼投喂驯养饲料后,用0.3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1天。
驯养时间持续14个月,2015年5月挑选出成熟亲鱼后,剩余的鱼继续进行下一年度的驯养。
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运输成活率为92%、暂养成活率为83%、驯养成活率为88%。

Claims (8)

1.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
每年3-5或8-11月,从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流域的江、河、水库或湖泊中捕获野生黑尾近红鲌;
1-2、运输亲鱼:
1-2-1、捕捞野生黑尾近红鲌后,选择体重60-700g、体表无伤的野生黑尾近红鲌作为亲鱼;
1-2-2、选择好亲鱼后,采用活鱼运输车直流泵连续充气法、活鱼运输车氧气瓶连续充氧法或尼龙袋充氧气法将亲鱼运及时送到养殖基地,运输水温为1-20℃,运输密度为0.1-0.3kg/kg水体,运输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
1-3、亲鱼暂养前处理:
亲鱼运送到养殖基地后,经过0.5-1小时的调节,将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到与暂养池水温接近的温度,两者相差小于1℃;
1-4、亲鱼暂养:
1-4-1、步骤3)中运输水体的温度调节好后,将亲鱼投放入暂养池中,投放密度为1-3kg/m3,暂养池水温为5-25℃,加缓流水,缓流水流速为0.1-0.2L/s,让鱼逐步恢复,适应暂养池环境;
1-4-2、亲鱼在暂养池中适应3-4小时后进行消毒处理,暂养阶段需要投喂暂养饲料,暂养饲料为沉性颗粒饲料或浮性颗粒饲料,暂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投喂暂养饲料的方法为:前2天不投喂暂养饲料,让鱼类有饥饿感,第3天开始投喂暂养饲料,每100公斤鱼每天投喂0.5-1kg暂养饲料,每天投喂5-6次,当亲鱼开始摄食后,每次暂养饲料的投喂量为所有亲鱼总体重的1-2%,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
1-5、亲鱼驯养:
亲鱼经过12-18天暂养之后,从中挑选出无伤无病的亲鱼投放入驯养池中,投放密度为0.2-0.5kg/m3,同时投放花鲢和/或白鲢,花鲢和/或白鲢的放养密度为300尾/亩,驯养池水温为5-25℃,每个月对驯养池中的水质进行检测,保证PH为7.0-8.0、溶解氧的浓度为5.0-10.0mg/L、氨氮的浓度为0.10-0.2mg/L、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为0.005-0.05mg/L和硫化物为0.05-0.2mg/L,亲鱼在驯养过程中除利用天然饵料外,还需投喂驯养饲料,驯养饲料为沉性颗粒饲料或浮性颗粒饲料,驯养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粗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8%,每天驯养饲料的投喂量为驯养池中所有鱼体重的1-2%,每天投喂二次,投喂时间分别为上午9点和下午5点;在驯养过程中还要防治疾病,防治疾病的具体方法为:a、用0.5-1ppm的漂白粉或2-4ppm的五倍子药粉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和赤皮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14-16天泼洒一次;b、注射金霉素治疗赤皮病,注射剂量为3-5毫升/千克鱼体,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0.5%-1%石碳酸溶液涂抹患处;c、用辣椒和生姜的煎煮液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每亩每天辣椒和生姜用量分别为400-600g,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14-16天泼洒一次;d、用0.2-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病,每亩每天泼洒量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2-3天,每隔29-31天泼洒一次;e、每隔半个月,在亲鱼投喂驯养饲料后,用0.2-0.3ppm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防治细菌性疾病,每亩每天泼洒量为40-60L,每次防治时间持续1-2天,驯养时间持续0.5-2年,每年4-5月挑选出成熟亲鱼后,剩余的鱼继续进行下一年度的驯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亲鱼运输时,每5个小时换一次清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暂养池为水泥池,暂养池的面积为10-50m2,水深为70-100cm,驯养池为水泥池或土池,驯养池的面积为300-3000m2,水深为70-1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暂养池和驯养池的养殖用水为流动的山泉水、水库水、湖泊水或河流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2中,消毒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浓度为2-3ppm的亚甲基蓝溶液、0.1-0.3ppm的聚维酮碘溶液、0.1-0.3ppm二氧化氯溶液或质量百分浓度为1-2%的食盐溶液浸泡10-30分钟,然后用水清洗掉药水,这样持续3天;或者注射1000-2000国际单位/kg鱼体的硫酸庆大霉素,或10000-20000国际单位/kg鱼体的青霉素,间隔4-5天注射一次,持续2-3个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亲鱼驯养前,先抽干池水,清除野杂鱼、螺、蚌及敌害生物,同时清除40-60%污泥,然后撒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的用量为100-150kg/亩,5-6天后注水,水深为0.5-0.7m,再晒9-10天,提高水体温度,同时使水体的透明度为30-40厘米,另外需要在驯养池中施肥,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亲鱼驯养时提供天然饵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驯养过程中要进行冲水,冲水的具体方法为:当驯养池水温大于15℃时开始,每天向驯养池中冲注水一次,每次增加水位3~5c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驯养过程中要进行巡塘,巡塘的具体方法为:每天黎明和傍晚应巡塘1次,检查鱼吃食量有无增减和水质肥瘦情况,以确定投喂驯养饲料的量和施肥量;发现泛池预兆或严重浮头,应随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发现病鱼或单游亲鱼要及时检查,对症治疗;每天做好水温、水质、亲鱼的病情和亲鱼摄食记录。
CN201510680822.3A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Active CN105165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0822.3A CN105165688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80822.3A CN105165688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8A true CN105165688A (zh) 2015-12-23
CN105165688B CN105165688B (zh) 2017-07-21

Family

ID=5488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0822.3A Active CN105165688B (zh) 2015-10-19 2015-10-19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5688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5167A (zh) * 2016-06-24 2016-10-26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一种野生拉萨裸裂尻的驯养方法
CN106069927A (zh) * 2016-06-24 2016-11-09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一种野生拉萨裂腹鱼的驯养方法
CN106489798A (zh) * 2016-10-27 2017-03-15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
CN106577374A (zh) * 2016-11-09 2017-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青石爬鮡的驯养方法
CN106857332A (zh) * 2017-03-02 2017-06-2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CN107624683A (zh) * 2017-09-21 2018-01-26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CN109601435A (zh) * 2019-01-18 2019-04-1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
CN110367152A (zh) * 2019-09-02 2019-10-25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野生杂色杜父鱼人工驯养的方法
CN110651740A (zh) * 2019-09-17 2020-01-07 孙治忠 抗流速生态保育(养殖)技术
CN113142107A (zh) * 2021-04-27 2021-07-23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魾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6158379A (zh) * 2022-12-20 2023-05-26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巨须裂腹鱼人工驯养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919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 翘嘴红鲌的人工提早繁殖方法
CN101375677A (zh) * 2008-09-28 2009-0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方法
CN101375678A (zh) * 2008-09-28 2009-0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鲌苗种的方法
JP2010090106A (ja) * 2008-09-11 2010-04-22 Kishu Hosokawa:Kk 鯛類の疾病予防方法
CN102771428A (zh) * 2012-08-13 2012-11-14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919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苏州市水产研究所有限公司 翘嘴红鲌的人工提早繁殖方法
JP2010090106A (ja) * 2008-09-11 2010-04-22 Kishu Hosokawa:Kk 鯛類の疾病予防方法
CN101375677A (zh) * 2008-09-28 2009-0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方法
CN101375678A (zh) * 2008-09-28 2009-0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鲌苗种的方法
CN102771428A (zh) * 2012-08-13 2012-11-14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 一种环境友好型淡水鱼虾蟹高效混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玮祎: "黑尾近红鲌健康养殖技术总结", 《河南水产》 *
郭海山: "水库中型网箱养殖黑尾近红鮊技术", 《科学养鱼 》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9927A (zh) * 2016-06-24 2016-11-09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一种野生拉萨裂腹鱼的驯养方法
CN106035167A (zh) * 2016-06-24 2016-10-26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一种野生拉萨裸裂尻的驯养方法
CN106069927B (zh) * 2016-06-24 2019-07-05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拉萨裂腹鱼的驯养方法
CN106489798B (zh) * 2016-10-27 2019-08-30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
CN106489798A (zh) * 2016-10-27 2017-03-15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华沙鳅人工繁殖方法
CN106577374A (zh) * 2016-11-09 2017-04-2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青石爬鮡的驯养方法
CN106857332A (zh) * 2017-03-02 2017-06-2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CN107624683A (zh) * 2017-09-21 2018-01-26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一种提高野生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驯养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CN109601435A (zh) * 2019-01-18 2019-04-1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
CN109601435B (zh) * 2019-01-18 2021-05-11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黑斑原鮡成鱼的驯化方法
CN110367152A (zh) * 2019-09-02 2019-10-25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野生杂色杜父鱼人工驯养的方法
CN110651740A (zh) * 2019-09-17 2020-01-07 孙治忠 抗流速生态保育(养殖)技术
CN113142107A (zh) * 2021-04-27 2021-07-23 武汉中科瑞华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魾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6158379A (zh) * 2022-12-20 2023-05-26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一种野生巨须裂腹鱼人工驯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8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5688A (zh) 一种野生黑尾近红鲌的驯养方法
CN101057563B (zh) 一种蟹池综合生态养殖新方法
CN104273091B (zh)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1066046B (zh) 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
CN103461248B (zh) 一种云南光唇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3548724A (zh) 一种池塘河蟹综合养殖的方法
CN103749345A (zh) 一种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03392658A (zh) 一种胭脂鱼养殖方法
CN103314901A (zh) 一种网箱养殖黄鳝方法
CN104621043A (zh) 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方法
CN104255601A (zh) 一种淡水小龙虾养殖方法
CN104604759A (zh) 一种草鱼的养殖方法
CN103314899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成鱼网箱养殖的方法
CN104472400A (zh) 一种昆明裂腹鱼人工养殖技术
CN104396809A (zh) 一种草鱼的养殖方法
CN106577374A (zh) 一种野生青石爬鮡的驯养方法
CN103004658A (zh) 刺参育苗方法
CN103636543A (zh) 一种舌鰕虎鱼室内人工育苗方法
CN106212333A (zh) 一种北方须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4255608B (zh) 厚唇裸重唇鱼人工催产方法
CN104255615B (zh) 一种软刺裸裂尻鱼人工繁殖方法
CN103651217A (zh) 一种斑点叉尾鮰成鱼中药添加剂驯食方法
CN102187839B (zh) 一种海水东方鲀属种间人工杂交培育的方法
CN104304128A (zh) 一种无公害小龙虾人工养殖技术
CN104285855A (zh) 一种黄尾密鲴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5

Address after: 430000 Dongchuang Creative Park 3-104-1, No. 2 Xudong Second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SINOEC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East Lake Development Zone Buddha Ridge Street Road No. 9 Wuhan golden bamboo Nengfeng Electric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No. 1 room 1-6 / D

Patentee before: WUHAN HUIQIAN BIO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