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686A -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5686A
CN105165686A CN201510670780.5A CN201510670780A CN105165686A CN 105165686 A CN105165686 A CN 105165686A CN 201510670780 A CN201510670780 A CN 201510670780A CN 105165686 A CN105165686 A CN 1051656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shell
strain
oyste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078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5686B (zh
Inventor
张跃环
喻子牛
秦艳平
李军
张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67078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本发明根据熊本牡蛎的左右壳黑色遗传特性不同,右壳黑色可稳定遗传,左壳黑色具有色度分离现象(纯化左壳黑色),根据其壳色遗传机制,结合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黑壳色正相关原则,通过核心群体构建、双黑壳群体筛选、双黑壳品系纯化等技术手段,获得稳定遗传的双黑壳熊本牡蛎新品系。本发明获得的双黑壳熊本牡蛎新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乌黑发亮、商品价值高等优点,且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较普通牡蛎提高了1.8-3.6倍。本发明为熊本牡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途径,也为熊本牡蛎养殖业提供新的良种。

Description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中贝类遗传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背景技术
熊本牡蛎Crassostreasikamea原产于东南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它喜欢生活在半咸水区域中偏咸水海域,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包括江苏南通),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目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贝类遗传育种团队已经突破了熊本牡蛎的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培育出了速长熊本牡蛎多嵴品系子三代。同时,引进美国熊本牡蛎,构建了3个核心基础群体,为其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熊本牡蛎产业中没有优质新品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利用该制种方法不但可以培育出了外观漂亮、壳型整齐的黑壳色品系,而且也为其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契机。
发明人团队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熊本牡蛎存在着丰富的壳色变异,左右壳颜色遗传机制不同,这为壳色品系研发提供了可能。为此,本发明利用熊本牡蛎右壳黑色可以稳定遗传,左壳黑色具有色度分离现象,主要纯化左壳黑色色度,培育出黑色素含量较高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为其成为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核心基础群构建: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采用群体自繁的方式繁育子代进行核心基础群构建;
b、双黑壳群体筛选:当步骤a中的子代熊本牡蛎生长至壳高10-20mm阶段时,筛选双壳均为黑色的个体,采用常规单体养殖模式养成,当性腺成熟时,通过测定牡蛎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含量最高的10%个体作为亲本群体,繁育双黑壳子一代,之后按照常规单体养殖模式养成;
c、双黑壳品系纯化:以步骤b中的双黑壳子一代个体为材料,通过在壳高10-20mm稚贝阶段二次筛选双黑壳个体单独养成,当性腺成熟时,再次测定成体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黑色素含量最高的10%个体作为繁殖群体,进行子二代自繁,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即获得了稳定遗传,双壳均为100%黑色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
所述的核心基础群构建中,优选选择野生熊本牡蛎亲本数量在5000个以上,亲本多是为了防止今后近交衰退现象发生。
所述的双黑壳群体筛选中,采用了稚贝阶段黑壳色初次筛选和养成后黑色素含量的二次筛选,实现了黑壳色个体精确选择。
所述的双黑壳群体筛选中,之所以采用稚贝阶段筛选黑壳色,是因为牡蛎在养殖过程中,颜色色度会受到环境影响,尤其是半咸水型牡蛎壳色很容易被腐蚀,故在其养成后,采用黑色素含量作为相关性指标精确选择。
所述的双黑壳品系纯化中,主要是纯化左壳黑色色度及其黑色素含量,仅需要连续两代双重标准选择,既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100%双黑壳子代。
本发明不同于对比文件1(王晓通、于文超、赵南南、张子豪、王娇、武长路,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680301.3)。对比文件1主要强调的软体部黑色素含量,而并非双黑壳,可能仅仅是左壳黑色,软体部中也会有较高含量的黑色素,而本发明主要强调的是双黑壳,黑色素含量仅仅是辅助双黑壳品系筛选、纯化而已。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与本发明主要创新点完全不同,尚未对本发明原创性造成破坏。
本发明根据熊本牡蛎的左右壳黑色遗传特性不同,右壳黑色为可稳定遗传,左壳黑色具有色度分离现象(纯化左壳黑色),根据其壳色遗传机制,结合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与黑壳色正相关原则,通过核心群体构建、双黑壳群体筛选、双黑壳品系纯化等技术手段,获得稳定遗传的双黑壳熊本牡蛎新品系。本发明获得的双黑壳熊本牡蛎新品系,具有稳定遗传、外观乌黑发亮、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本发明为熊本牡蛎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途径,也为熊本牡蛎养殖业提供新的良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a、核心基础群构建:于2013年5月下旬,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试验站以成熟的湛江野生熊本牡蛎6230个体作为基础群,通过阴干流水刺激采用群体自繁的方式进行核心基础群构建,共计生产D形幼虫1.2亿个,分别放置于3个20m3水泥池中,按照华南沿海盐度渐变式熊本牡蛎培育方法培养,具体为:将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采用微充气的方式在盐度20~25ppt的中高盐度海水下进行幼虫培育,期间,不换水,饵料以绿色巴夫藻为主,配以酵母,采用少量多次方式进行投饲;当其出现眼点、足外伸阶段,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眼点幼虫,利用下降流装置进行单体培育;中盐环境下稚贝育成:稚贝置于盐度15~20ppt的中盐度海水中进行稚贝育成,期间以虾池水作为生物饵料进行投喂,保持池水一直处于微微泛绿状态,经培育即可获得健康熊本牡蛎苗种。
b、双黑壳群体筛选:经过54d培育,获得壳高10-20mm单体苗种362万个,经过仔细挑选,筛选出双黑壳稚贝9600个。之后,将其利用扇贝笼吊养在湛江东海岛硇洲水道,整个养殖过程中,定期清理污泥、污损生物等,更换大网目网笼。经过一周年养殖,获得了基础群体中的8635个30-50mm的双黑壳个体。于2014年5月下旬,随机筛选1600个性腺成熟、双黑壳个体,将其放置于200L的3%MgCl2海水中,大约经过2-3h,所有牡蛎均被麻醉,利用镊子轻轻取出3-5mg外套膜,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牡蛎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含量最高的10%的143个个体作为亲本群体(因为有170个个体双壳紧闭,无法获得样品,共计样品数量1430个),其中,雌性为124个,雄性为19个,采用混合精卵的办法获得D形幼虫1350万个,将其放置于4m2水泥中培育,当其出现眼点、足外伸阶段,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眼点幼虫,利用下降流装置进行单体培育。
c、双黑壳品系纯化:经过60d培育,获得壳高10-20mm单体苗种83万个,100%均为黑色个体,但是为了进一步纯化黑色色度,随机抽取了双壳色度乌黑的壳高10-20mm的稚贝8730个。之后,将其利用扇贝笼吊养在湛江东海岛硇洲水道,整个养殖过程中,定期清理污泥、污损生物等,更换大网目网笼。经过一周年养殖,获得了基础群体中的7218个40-60mm的双黑壳个体。于2015年5月下旬,再次随机筛选1700个性腺成熟、色度一致的乌黑个体,将其放置于200L塑料桶中,加入3%的MgCl2海水溶液,大约经过2-3h,所有牡蛎均被麻醉,利用镊子轻轻取出3-5mg外套膜,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牡蛎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含量最高的10%的148个个体作为亲本群体(因为有220个个体双壳紧闭,无法获得样品,共计样品数量1480个),其中,雌性为125个,雄性为23个,采用混合精卵的办法获得D形幼虫1600万个,将其放置于5m2水泥中培育,当其出现眼点、足外伸阶段,采用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眼点幼虫,利用下降流装置进行单体培育。经过60d培育,共计获得154万个15-20mm稚贝,双壳均为黑色,且色度一致,由此得到稳定遗传,双壳均为100%黑色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其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较普通熊本牡蛎提高了1.8-3.6倍
后续该品系经过若干代自繁发现,其子代都为双壳均为100%黑色的熊本牡蛎,由此可以确认,上述本发明得到了稳定遗传,双壳均为100%黑色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
上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2)

1.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核心基础群构建:以野生熊本牡蛎作为亲本,采用群体自繁的方式繁育子代进行核心基础群构建;
b、双黑壳群体筛选:当步骤a中的子代熊本牡蛎生长至壳高10-20mm阶段时,筛选双壳均为黑色的个体,采用常规单体养殖模式养成,当性腺成熟时,通过测定牡蛎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含量最高的10%个体作为亲本群体,繁育双黑壳子一代,之后按照常规单体养殖模式养成;
c、双黑壳品系纯化:以步骤b中的双黑壳子一代个体为材料,通过在壳高10-20mm稚贝阶段二次筛选双黑壳个体单独养成,当性腺成熟时,再次测定成体外套膜中黑色素含量,筛选出黑色素含量最高的10%个体作为繁殖群体,进行子二代自繁,按照牡蛎单体常规养殖模式养成,即获得了稳定遗传,双壳均为100%黑色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核心基础群构建中,野生熊本牡蛎亲本数量在5000个以上。
CN201510670780.5A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Active CN1051656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0780.5A CN105165686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0780.5A CN105165686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6A true CN105165686A (zh) 2015-12-23
CN105165686B CN105165686B (zh) 2018-02-23

Family

ID=54888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0780.5A Active CN105165686B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568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415A (zh) * 2016-12-26 2017-04-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6797899A (zh) * 2017-01-19 2017-06-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7950448A (zh) * 2017-12-07 2018-04-24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紫黑壳长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8077134A (zh) * 2017-12-07 2018-05-29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生长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13693000A (zh) * 2021-09-23 2021-11-2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钢灰色珍珠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3957A (ja) * 2005-08-24 2007-03-08 Iyo Toyotama Shinju Kk 真珠貝の選抜方法
CN101133725A (zh) * 2007-09-30 2008-03-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白色虾夷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41633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858803A (zh) * 2014-03-28 2014-06-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891650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香港牡蛎薄壳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891647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香港牡蛎耐高盐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975879A (zh) * 2014-05-12 2014-08-13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4365515A (zh) * 2014-11-25 2015-02-25 鲁东大学 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3957A (ja) * 2005-08-24 2007-03-08 Iyo Toyotama Shinju Kk 真珠貝の選抜方法
CN101133725A (zh) * 2007-09-30 2008-03-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白色虾夷扇贝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3416336A (zh) * 2013-08-16 2013-12-0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左右壳均为橙色的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891650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香港牡蛎薄壳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891647A (zh) * 2014-03-26 2014-07-0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一种香港牡蛎耐高盐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858803A (zh) * 2014-03-28 2014-06-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975879A (zh) * 2014-05-12 2014-08-13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4365515A (zh) * 2014-11-25 2015-02-25 鲁东大学 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7415A (zh) * 2016-12-26 2017-04-2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6577415B (zh) * 2016-12-26 2019-04-02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6797899A (zh) * 2017-01-19 2017-06-06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7950448A (zh) * 2017-12-07 2018-04-24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紫黑壳长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8077134A (zh) * 2017-12-07 2018-05-29 重庆凌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生长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13693000A (zh) * 2021-09-23 2021-11-2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钢灰色珍珠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6B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5686A (zh) 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2499130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耐低盐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2823529B (zh) 一种拟目乌贼苗种培育方法
CN101444193B (zh) 一种半海底半悬吊式浮筏网笼养殖海参的方法
CN103858803B (zh) 一种壳金长牡蛎新品系的选育方法
CN103975879B (zh) 一种贝壳金黄色速长葡萄牙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CN105165685A (zh) 一种双白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3798166A (zh) 一种华南沿海香港牡蛎室内大规模人工繁育方法
CN103478028A (zh) 白色或紫色淡水珍珠的定向培育方法
CN102067821A (zh) 一种对虾抗高氨氮和高pH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3891647B (zh) 一种香港牡蛎耐高盐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1720691A (zh) 一种养殖马氏珠母贝的制种方法
CN104067962B (zh) 一种热带亚热带海洋牧场贝藻综合增殖方法
CN101884311B (zh) 半滑舌鳎家系构建及优良家系选育方法
CN105918185A (zh) 一种砗磲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5360022B (zh) 一种双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
CN104304104A (zh) 一种利用牡蛎立式生长特性制备单体牡蛎苗种的方法
CN103766261B (zh) 脊尾白虾一年连续多茬人工养殖方法
CN103960172A (zh)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Kružić et al. Coral tissue mortality of the coral Cladocora caespitosa caused by gastropod Coralliophila meyendorffi in the Mljet National Park (eastern Adriatic Sea)
Chen et al.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Girardia (Tricladida: Dugesiidae) from China
CN102884995A (zh) 一种拟穴青蟹早期幼体淡化培育方法
CN103814853B (zh) 一种进口对虾亲虾自然淘汰的选育方法
CN102119678A (zh) 鬼鲉网箱养殖方法
CN101617639A (zh) 一种白色品系刺参的制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