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2344A -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2344A
CN105162344A CN201510574892.0A CN201510574892A CN105162344A CN 105162344 A CN105162344 A CN 105162344A CN 201510574892 A CN201510574892 A CN 201510574892A CN 105162344 A CN105162344 A CN 105162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equivalent
brachium pontis
capacitor
voltag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48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2344B (zh
Inventor
周月宾
黎小林
许树楷
罗雨
陈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748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2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2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23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3510 priority patent/WO2017041428A1/zh
Priority to US15/736,656 priority patent/US2018021809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2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2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5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each including a switchable capacitor, the capacitors having a nominal charge voltage which corresponds to a given fraction of the input voltage, and the capacitors being selectively connected in series to determine the instantaneous output volt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95Hybrid converter topologies, e.g. NPC mixed with flying capacitor, thyristor converter mixed with MMC or charge pump mixed with buc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将每个桥臂的所有相应的二极管等效为一个辅助二极管;将每个桥臂的所有相应的电容器等效为一个受控电压源;将每个桥臂的功率模块串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和一个与损耗电阻相连的复合等值模型。由于将所针对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个桥臂的各功率模块中相同位置的多个元器件等效为一个元器件,可以降低节点电压方程阶数,提高仿真效率,且仿真效率不会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该建模方法及系统进行的建模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Description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及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具有直流故障自清除能力,且具有与半桥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相同的谐波含量低、扩展容易等优点,因此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
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一个桥臂由大量需要独立控制的功率模块构成,在进行PSCAD/EMTDC(PSCAD,PowerSystemComputerAidedDesign,是EMTDC的用户图形界面;EMTDC,ElectroMagneticTransientinDCSystem,是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分析软件)磁暂态仿真建模时,需要准确模拟每一个功率模块的行为。常用的方法是借助PSCAD/EMTDC元件库提供的器件模型,详细建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仿真模型。在功率模块数量较少时,该方法的仿真效率尚可接受,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仿真效率将显著降低,当数量达到几百、甚至上千时,仿真效率将难以满足工程研发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仿真效率,逐渐发展出满足适应不同仿真场合的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高效仿真模型。但是,这些仿真模型大多针对半桥或者全桥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尚无针对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高效仿真模型,不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模拟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基于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所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由不少于两个功率模块级联组成的功率模块串及与所述功率模块串级联的桥臂电抗器;其中,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分别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相连,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建模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串联的复合等值模型,所述复合等值模型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
上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由于将所针对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个桥臂的各功率模块中相同位置的多个元器件等效为一个元器件,可以降低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在PSCAD/EMTDC软件中仿真时的节点电压方程阶数,提高仿真效率,且仿真效率不会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该建模方法进行的建模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所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由不少于两个功率模块级联组成的功率模块串及与所述功率模块串级联的桥臂电抗器;其中,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分别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相连,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建模系统包括:
二极管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
电容器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
桥臂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串联的复合等值模型,所述复合等值模型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
上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由于将所针对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个桥臂的各功率模块中相同位置的多个元器件等效为一个元器件,可以降低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在PSCAD/EMTDC软件中仿真时的节点电压方程阶数,提高仿真效率,且仿真效率不会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该建模系统进行的建模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拓扑结构图;
图2为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功率模块的拓扑结构图;
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通过图3的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中的复合等值模型示意图;
图5为通过图3的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中等效功率模块串的等值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建模方法的一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图;
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的结构;
图8为图7的建模系统的一个模块的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和”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由不少于两个功率模块级联组成的功率模块串M及与所述功率模块串M级联的桥臂电抗器L0;其中,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一二极管D1、第二开关管S2、第二二极管D2、第三开关管S3、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一开关管S1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构成反并联结构,即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集电极(C极)、发射极(E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开关管S3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3分别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正极相连,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输出端。具体地,各个功率模块为结构、功能完全一致的二极管箝位型功率模块。
请同时结合参阅图3-5,一种实施方式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步骤:
S100: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D1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SD1,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D2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SD2,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D3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SD3,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D4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SD4。其中,每个第一二极管D1在各对应功率模块的位置相同。每个第二二极管D2、每个第三二极管D3及每个第四二极管D4在各对应功率模块位置也相同。
S300: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C1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V1,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C2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V2。其中,每个第一电容器C1、每个第二电容器C2在各对应功率模块的位置相同。
S500: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M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R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R串联的复合等值模型Eq。
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
上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由于将所针对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个桥臂的各功率模块中相同位置的多个元器件等效为一个元器件,可以降低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在PSCAD/EMTDC软件中仿真时的节点电压方程阶数,提高仿真效率,且仿真效率不会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该建模方法进行的建模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请继续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还包括第一辅助开关K1、第二辅助开关K2;所述第一辅助开关K1的第一端A1与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的阴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正端相连;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正端相连,并与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的阳极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的阴极、所述第二辅助开关K2的第一端B2相连,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负输出端NO;所述第二辅助开关K2的第二端A2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负端、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辅助开关K1的第二端B1、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正输出端PO。
当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处于闭锁模式时,第一转换开关K1和第二转换开关K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所述的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电压值由对应桥臂中所有功率模块的第一电容器C1共同贡献,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电压值由对应桥臂中所有功率模块的第二电容器C2共同贡献。
当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第一转换开关K1和第二转换开关K2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所述的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电压值由对应桥臂中所有处于投入状态的功率模块的第一电容器C1共同贡献,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电压值由对应桥臂中所有处于投入状态的功率模块的第二电容器C2共同贡献。
通过上述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闭锁模式和正常工作模式两种工作模式,相较于只能模拟一种工作方式的建模方法进行建模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仿真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损耗电阻R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正输出端PO相连。如此,损耗电阻R未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相连的另一端,可作为等效功率模块串的等值模块的正输出端;而复合等值模型Eq的负输出端NO可作为等值模块的负输出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损耗电阻R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负输出端NO相连。如此,损耗电阻R未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相连的另一端,可作为等效功率模块串的等值模块的负输出端;而复合等值模型Eq的正输出端PO可作为等值模块的正输出端。
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包括:
S310:获取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电气信息。
S320: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历史电流值和第二历史电流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信息包括:仿真步长,用Δt表示;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值相等,用C表示;所述功率模块的总数,用N表示;所述功率模块的编号,用i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的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一电压值,分别用IC1i(t-Δt)、UC1i(t-Δt)表示;及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二电容器C2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第二电流值和第二电压值,分别用IC2i(t-Δt)、UC2i(t-Δt)表示。
确定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和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的公式分别为:
ICD1i(t)=-IC1i(t-Δt)-UC1i(t-Δt)/RCD(1)
ICD2i(t)=-IC2i(t-Δt)-UC2i(t-Δt)/RCD(2)
其中,RCD=Δt/C,ICD1i(t)为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ICD2i(t)为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
S330:根据所述电气信息及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和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信息还包括:所述对应桥臂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桥臂电流值,用IARM(t)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的各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泄漏电阻,用RP为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开关管S1、所述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三开关管S3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开关状态分别用S1i(t-Δt)、S21i(t-Δt)、S3i(t-Δt)表示,其中,值为1时,表示开关为导通状态,值为0时,表示开关为关断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IC1i(t)为所述第一电流值,IC2i(t)为所述第二电流值。
S340: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的公式分别为:
UC1i(t)=UC1i(t-Δt)+RCD[IC1i(t)+IC1i(t-Δt)](5)
UC2i(t)=UC2i(t-Δt)+RCD[IC2i(t)+IC2i(t-Δt)](6)
其中,所述的UC1i(t)为所述第一电压值,UC2i(t)为所述第二电压值。
S350:根据所述电气信息、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及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和所有所述第二电容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贡献值和第二贡献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气信息还包括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开关状态分别用S1i(t)、S21i(t)、S3i(t)表示。其中,值为1时,表示开关为导通状态,值为0时,表示开关为关断状态。
确定所述第一贡献值和所述第二贡献值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UM1i(t)为所述第一贡献值,UM2i(t)为所述第二贡献值。
S360:根据所述对应桥臂的所有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贡献值和所述第二贡献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内阻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电压值的公式分别为:
U 1 ( t ) = Σ i = 1 N U M 1 i ( t ) - - - ( 9 )
U 2 ( t ) = Σ i = 1 N U M 2 i ( t ) - - - ( 10 )
其中,U1(t)为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U2(t)为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
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内阻值的公式为:
R 1 ( t ) = R 2 ( t ) = Σ i = 1 N R P R C D R P + R C D n o t [ S 21 i ( t ) ] - - - ( 11 )
其中,R1(t)为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电阻值、R2(t)为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阻值。not表示非运算,即S21i(t)取反。
请同时结合参阅图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上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对应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包括:
二极管等效模块100,用于将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D1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SD1,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D2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SD2,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D3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SD3,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D4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SD4;
电容器等效模块300,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C1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V1,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C2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V2;
桥臂等效模块500,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M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R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R相连的复合等值模型Eq,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
请继续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还包括第一辅助开关K1、第二辅助开关K2;所述第一辅助开关K1的第一端A1与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的阴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正端相连;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正端相连,并与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SD4的阳极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的阴极、所述第二辅助开关K2的第一端B2相连,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负输出端NO;所述第二辅助开关K2的第二端A2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SD3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负端、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S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辅助开关K1的第二端B1、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SD1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Eq的正输出端PO。
请同时结合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器等效模块300,包括:
电气信息获取单元310,用于获取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电气信息。
历史电流值确定单元320,用于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历史电流值和第二历史电流值。
当前电流值确定单元330,根据所述电气信息及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和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当前电压值确定单元340,用于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C1和所述第二电容器C2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
电容贡献确定单元350,用于根据所述电气信息、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及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贡献值和第二贡献值。
受控电压源确定单元360,用于根据所述对应桥臂的所有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贡献值和所述第二贡献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V1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V2的内阻值。
所述建模系统中,电气信息获取单元310获取电气信息的方式、历史电流值确定单元320确定第一历史电流和第二历史电流的方式、当前电流值确定单元330确定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的方式、当前电压值确定单元340确定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的方式、电容贡献确定单元350确定第一贡献值和第二贡献值的方式,以及受控电压源确定单元360分别确定第一电压源和第二电压源的电压值和电阻值的方式均在上述建模方法的实施例中有详细的描述,故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由于将所针对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每个桥臂的各功率模块中相同位置的多个元器件等效为一个元器件,可以降低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在PSCAD/EMTDC软件中仿真时的节点电压方程阶数,提高仿真效率,且仿真效率不会随着功率模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该建模系统进行的建模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场合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设计、控制策略验证等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所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由不少于两个功率模块级联组成的功率模块串及与所述功率模块串级联的桥臂电抗器;其中,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分别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相连,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
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串联的复合等值模型,所述复合等值模型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还包括第一辅助开关、第二辅助开关;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正端相连;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正端相连,并与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的第一端相连,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负端、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阳极相连;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公共的连接点为所述复合等值模型的正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耗电阻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的正输出端相连,或所述损耗电阻与所述复合等值模型的负输出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的步骤,包括:
获取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电气信息;
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历史电流值和第二历史电流值;
根据所述电气信息及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和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
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
根据所述电气信息、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及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确定所述对应桥臂的每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分别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第一贡献值和第二贡献值;
根据所述对应桥臂的所有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贡献值和所述第二贡献值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电气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内阻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信息包括:仿真步长,用Δt表示;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值相等,用C表示;所述功率模块的总数,用N表示;所述功率模块的编号,用i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的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一电压值,分别用IC1i(t-Δt)、UC1i(t-Δt)表示;及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二电容器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第二电流值和第二电压值,分别用IC2i(t-Δt)、UC2i(t-Δt)表示;
确定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和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的公式分别为:
ICD1i(t)=-IC1i(t-Δt)-UC1i(t-Δt)/RCD
ICD2i(t)=-IC2i(t-Δt)-UC2i(t-Δt)/RCD
其中,RCD=Δt/C,ICD1i(t)为所述第一历史电流值,ICD2i(t)为所述第二历史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信息还包括:所述对应桥臂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桥臂电流值,用IARM(t)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的各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电容器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泄漏电阻,用RP为表示;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在上一仿真步长中的开关状态分别用S1i(t-Δt)、S21i(t-Δt)、S3i(t-Δt)表示;
确定所述第一电流值和所述第二电流值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IC1i(t)为所述第一电流值,IC2i(t)为所述第二电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的公式分别为:
UC1i(t)=UC1i(t-Δt)+RCD[IC1i(t)+IC1i(t-Δt)]
UC2i(t)=UC2i(t-Δt)+RCD[IC2i(t)+IC2i(t-Δt)]
其中,所述的UC1i(t)为所述第一电压值,UC2i(t)为所述第二电压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信息还包括所述对应桥臂第i个所述功率模块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在当前仿真步长中的开关状态分别用S1i(t)、S21i(t)、S3i(t)表示;
确定所述第一贡献值和所述第二贡献值的公式分别为:
其中,UM1i(t)为所述第一贡献值,UM2i(t)为所述第二贡献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的公式分别为:
U 1 ( t ) = Σ i = 1 N U M 1 i ( t )
U 2 ( t ) = Σ i = 1 N U M 2 i ( t )
其中,U1(t)为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U2(t)为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压值;
确定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和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内阻值的公式为:
R 1 ( t ) = R 2 ( t ) = Σ i = 1 N R P R C D R P + R C D n o t [ S 21 i ( t ) ]
其中,R1(t)为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的电阻值、R2(t)为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的电阻值;not表示非运算。
10.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系统,所述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桥臂,每个桥臂包括由不少于两个功率模块级联组成的功率模块串及与所述功率模块串级联的桥臂电抗器;其中,每个所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开关管、第二二极管、第三开关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器和第二电容器;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开关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分别构成反并联结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正极相连,并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其连接点为所述功率模块的正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系统包括:
二极管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三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四二极管等效为一个第四辅助二极管;
电容器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一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一受控电压源,所述每个桥臂的所有第二电容器等效为一个第二受控电压源;
桥臂等效模块,用于将所述每个桥臂的所述功率模块串等效为一个等值模块,所述等值模块包括一个损耗电阻和一个与所述损耗电阻串联的复合等值模型,所述复合等值模型包括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三辅助二极管、所述第四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受控电压源及所述第二受控电压源。
CN201510574892.0A 2015-09-10 2015-09-10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162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4892.0A CN105162344B (zh) 2015-09-10 2015-09-10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PCT/CN2016/073510 WO2017041428A1 (zh) 2015-09-10 2016-02-04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US15/736,656 US20180218097A1 (en) 2015-09-10 2016-02-04 Model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ode clamped cascaded multi-level convert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4892.0A CN105162344B (zh) 2015-09-10 2015-09-10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2344A true CN105162344A (zh) 2015-12-16
CN105162344B CN105162344B (zh) 2018-02-13

Family

ID=54803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4892.0A Active CN105162344B (zh) 2015-09-10 2015-09-10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18097A1 (zh)
CN (1) CN105162344B (zh)
WO (1) WO201704142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1428A1 (zh) * 2015-09-10 2017-03-1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2491290A (zh) * 2020-11-06 2021-03-12 东北电力大学 三相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双输出逆变器的载波pwm调制方法
CN112787345A (zh) * 2019-11-07 2021-05-1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45553B (zh) * 2018-10-19 2020-06-02 华北电力大学 三级型模块化电力电子变压器交-交变换级调制方法
CN110120197B (zh) * 2019-04-11 2024-03-08 深圳天源中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省略外围电阻电容减少干扰的级联应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0350566B (zh) * 2019-06-04 2020-12-29 上海交通大学 含直流潮流控制器的三端直流系统
CN110674611A (zh) * 2019-09-20 2020-01-10 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储能型mmc的等效仿真方法
CN111191405B (zh) * 2019-12-17 2023-09-26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一种基于级联拓扑传递函数的电源电路建模仿真方法
CN113626971B (zh) * 2020-05-09 2024-03-12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交直流解耦的直流变压器仿真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1753413B (zh) * 2020-06-15 2024-05-14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混合式制动电阻变换器的电磁暂态等效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12953172B (zh) 2021-01-28 2022-02-01 东南大学 一种锁相环耦合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序阻抗建模的方法
CN113158617B (zh) * 2021-05-17 2023-11-03 华北电力大学 电压源型换流器电磁暂态仿真通用解耦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3916B (zh) * 2011-11-04 2014-10-22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仿真提速电路的设计方法
EP2725700A1 (en) * 2012-10-23 2014-04-30 ABB Technology AG Controlling a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CN203086368U (zh) * 2012-12-26 2013-07-24 清华大学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三相电压源变流器
CN103746583B (zh) * 2014-01-02 2015-12-02 浙江大学 一种mmc的桥臂等效仿真方法
CN105162344B (zh) * 2015-09-10 2018-02-1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QIAN LI AND SO ON: ""An Enhanced MMC Topology with DC Fault Ride-Through Capability"", 《IECON 2013-3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
唐庚等: ""改进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快速仿真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 *
罗雨等: ""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高效仿真模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41428A1 (zh) * 2015-09-10 2017-03-16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2787345A (zh) * 2019-11-07 2021-05-11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CN112787345B (zh) * 2019-11-07 2022-12-1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系统及其仿真方法
CN112491290A (zh) * 2020-11-06 2021-03-12 东北电力大学 三相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双输出逆变器的载波pwm调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41428A1 (zh) 2017-03-16
CN105162344B (zh) 2018-02-13
US20180218097A1 (en)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2344A (zh) 二极管箝位型级联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6026159B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仿真装置、仿真系统及仿真方法
CN103605850B (zh) 一种带子模块闭锁功能的mmc等效建模方法
CN103116665A (zh) 一种mmc拓扑变换器高效电磁暂态仿真方法
Guérin et al. Hybrid modeling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source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CN103199682A (zh) 基于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谐波及损耗计算方法
CN105071678A (zh) 一种有限开关状态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3296885B (zh) Pwm功率变换器模拟仿真电路及仿真方法
CN105785976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中控制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9241678A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多拓扑通用仿真模型
CN106570226B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平均值模型及仿真方法
CN110532630A (zh) 开关组、寄生开关状态及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及装置
CN206004320U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仿真装置
CN110889193B (zh) 一种直流变压器的平均电路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310124A (zh) 一种最优潮流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3158617B (zh) 电压源型换流器电磁暂态仿真通用解耦方法与系统
CN102868174B (zh) 基于dsp的抑制混沌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898282B (zh)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戴维南等效建模方法
CN114996939A (zh) 一种双有源桥变换器的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09412188B (zh) 一种基于非线性规划的柔性直流输电混合仿真平台参数优化方法
CN103279626A (zh) 一种仿真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
CN202872683U (zh) 级联五电平输出二极管箝位桥式变频器
CN114662440B (zh) 一种多端口混合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仿真方法
Bisht et al. A novel simulation method using stateflow for DC-DC converters
CN213024409U (zh) 一种全桥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实时仿真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3

Address after: 510700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building J1 and 3rd floor of building J3, No.11 Kexiang Road, Science City, Luogang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80 water Donggang 8,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