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0835A -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0835A
CN105160835A CN201510644771.9A CN201510644771A CN105160835A CN 105160835 A CN105160835 A CN 105160835A CN 201510644771 A CN201510644771 A CN 201510644771A CN 105160835 A CN105160835 A CN 105160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s
portable electronic
user
thos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477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0835B (zh
Inventor
黄祥泰
李宜芳
戴安琦
江庆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4477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08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0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0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0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0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可携式装置具有感测目前所处环境状态的功能,不同的环境状态,可对应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当可携式装置检测到需要通知使用者的事件时,在环境状态改变之后,可发出信号提醒上述事件,其中,环境状态的改变视为使用者之前所做事情已结束及下一件事情或目前所做事件的开始。如此,使用者则可在适当接受到事件的信号提醒。因此,可携式装置能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提醒功能,更进一步促进人机之间的互动,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使用经验。

Description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1月4日、申请号为200810176110.8、发明名称为“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事件提醒方法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能估测行动状态的可携式装置及其事件提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手机、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的可携式装置由于使用方便,早已成为使用者经常随身携带的物品。可携式装置多数都会提供提醒功能,例如是用于时间管理的程序,提供行事历、待办事件、纪念日或其他不同事件的提醒功能,又例如是装置有需要与使用者互动或告知装置的状况时,亦会产生提醒的信号。
传统的提醒功能是当可携式装置发出提醒的信号时,屏幕上就立即会显示出来。又例如上述的时间管理的程序,大都会要求使用者输入一个既定提醒的时间,例如设定上午10:00的一个行程,在行程发生之前10分钟发出提醒的信号。另外,可携式装置往往会对某些事件作出刻板划一的方式提醒使用者,例如有一事件为1月4日某人的生日,可携式装置却在1月4日的凌晨12:00发出提醒。
对于紧急的事件,使用者当然希望准时地得到提醒。但是,对于非紧急的一般事件,由于使用者可能在忙着做其他事情,可携式装置突然的提醒,容易造成使用者分心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事情。另外,使用者可能正处在一个无法接收提醒的环境底下或是行动状态,这时立即的提醒并没有办法让使用者接受到,或是使用者有可能忽略掉此提醒。如前述的生日提醒,使用者可能已经在睡觉;或是未接来电或、短信或电子邮件提醒的即时提醒,使用者可能正处于走路或开车的状态而未注意到。
由此可知,传统提醒功能仍然具有许多缺点,并未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故此,如何在适当的时间把提醒事件通知使用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可携式装置具有感测可携式装置目前的环境状态的功能,不同的环境状态,可对应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当可携式装置检测到需要通知使用者的事件时,可携式装置从一个环境状态改变为另一环境状态之后,可发出信号提醒上述事件。当中,环境状态的改变被视为使用者之前所做事情的结束及准备做下一件事情或是目前事情的开始,故此,提醒的时机应当是适切的。因此,可携式装置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提醒功能,更进一步促进人机之间的互动,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使用经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可携式装置,具有事件提醒功能,包括:一环境状态感测单元及控制单元。环境状态感测单元用以感测可携式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得到一感测信号。当控制单元检测到一欲提醒该使用者的事件后,控制单元依据感测信号,判定可携式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当控制单元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可携式装置是从这些环境状态中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中的另一环境状态,则控制单元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事件提醒方法,此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欲提醒使用者的一事件后,读取一感测信号,其中感测信号表示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的变化;依据感测信号,判定电子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以及当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电子装置是从这些环境状态中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中的另一环境状态,则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具有缓冲存储器一电子装置载入此计算机程序产品后,此电子装置执行多个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一事件提醒方法,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当检测到欲提醒使用者之一事件后,读取一感测信号,其中感测信号表示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的变化;依据感测信号,判定电子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其中之一;以及当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电子装置从这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则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式信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多个程序指令,当具有缓冲存储器一电子装置载入这些程序指令,此电子装置执行这些程序指令,这些程序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的事件提醒方法。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的方块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事件提醒方法的流程图。
图3绘示图2中的步骤S230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行动状态随时间改变的示意图。
图5绘示使用者实质上静止时,在Y轴方向感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
图6A至6C分别绘示使用者在走路时,在X、Y及Z轴方向感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
图7A至7C分别绘示使用者坐在车上或开车时,在X、Y及Z轴方向感测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可携式装置
110:环境状态感测单元
120:控制单元
130:存储器
401、402、403、404、405:行动状态改变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装置的方块图,此可携式装置100具有事件提醒的功能,能于合适的时间发出通知信号以提醒使用者。可携式装置100包括一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以及一控制单元120。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用以感测可携式装置100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得到一感测信号。当控制单元120检测到一欲提醒使用者的事件后,控制单元120依据感测信号,判定可携式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其中之一。当控制单元120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可携式装置100是从这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时,则控制单元120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
对使用者而言,可携式装置100发出提醒信号的时机应当是适切的。可携式装置的环境状态往往会随使用者的行动而改变,例如可携式装置随着使用者从静止开始步行或开车到另一处,亦可其他明显的改变,如加速度或角速度的改变。又如可携式装置随着使用者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口袋被使用者取出,有环境温度、光暗或景物的改变。故此,环境状态可以视为使用者的行动状态,并且这里假设当使用者做行动状态的改变时,例如是目前进行的事情已经到一段落,并准备进行下一件事情。因此,在一件事情开始的时候,把这些提醒传递给使用者,使用者会觉得比在工作进行中被干扰来的好。以另一观点来看,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行动状态为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持续性行动状态,为使用者于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动作来决定的。
另外,在一些例子中,需要提醒的事件亦可分类为即时性的或是非即时性的,例如包括待办事件提醒、纪念日提醒、生日提醒、未接来电提醒、短信提醒或电子邮件提醒,亦即是对装置的系统或使用者而言,事件是否紧急而因此需要即时的告知使用者,例如电力不足为即时性的事件,这种事件或事件分类可按装置的系统或使用者的需求而定义,并可由控制单元120加以判断事件的分类,并决定是否要在环境状态改变之后始发出相对应的提醒信号。此外,又可以在即时的提醒过后,再依据环境状态改变之后再次发出相对应的提醒信号。
此外,在可携式装置100中,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例如包括一加速度感测器(accelerationsenor)或重力感测器(G-senor),用以感测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得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此外,在另一例子中,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包括一角速度感测器(angularvelocitysenor)或陀螺仪(gyro-sensor),用以感测角速度的变化,从而得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此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ensor,GPS)感测器或其他定位系统感测器亦可为一例子。故此,感测信号包括至少一位置信号,以代表位置的变化,位置信号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以上的信号,代表一坐轴系统中的各轴的位置或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例如是平面或立体坐标系统中X、Y、Z轴上的加速度、角速度或位移量。
另一例子中,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其他环境感测器,例如是光感测器(lightsensor),或是图像感测器(imagesensor),以进一步对环境的变化作一步的感知,让控制单元能依据包括位置的变化及环境的光或图像的变化,估测使用者各种的行动状态,其中,感测信号还包括一光信号或一图像信号。相似地,在其他例子中,不同的环境感测器,如光、温度感测器或压力感测器,只要能帮助估测使用者的不同行动状态的感测器,皆可以单独方式或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或甚至结合位置的变化感测器,包含于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之中,以产生感测信号。
控制单元120控制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以读取感测信号,而控制单元120可以体积电路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或一逻辑电路来实施。在控制单元120的不同实施方式中,还可额外加上存储器130,以助记录控制单元120所处理的感测信号的数据或之前的行动状态。当然,存储器亦可设计为内建于控制单元120。
图1所示的方块图是为可携式装置10的基本架构,基于此架构,可携式装置100可实施为手机、多媒体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的可携式装置,甚至其他嵌入式系统如GPS装置、车上计算机、手表、跑步计。此外,在可携式装置100的不同实施类型中,还可包括其他元件以提醒使用者,例如以手机或多媒体播放器为例,控制单元120在行动状态改变后所发出的提醒信号可借由手机的显示器、声音产生器、键盘背光或振动器的功能,或上述的组合方式,回应在此事件,产生音乐、语音、声响、闪光、图像或振动之类能让使用者感受到的物理信号。如此,在其他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就可携式装置100的实施类型,依据控制单元120在行动状态改变后所发出的提醒信号来加以产生物理信号。
接着,请参见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事件提醒的方法的流程图。步骤S210所示,已检测到欲提醒使用者的一事件发生。在此之后,步骤S220,感测可携式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得到一感测信号。
步骤S230,依据感测信号的变化,决定可携式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一般而言,可携式装置100为使用者所携带,故此,我们可以借由定义多个环境状态,以对应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
步骤S240,依据该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可携式装置是否有环境状态的改变。如果没有环境状态的改变,则继续执行包括从步骤S220至S240的步骤,直至有环境状态改变为止。如果步骤S240判定有环境状态改变,也就是这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这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则执行步骤S250以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使用者此事件。例如图4所示意的多个方块表示在时间轴上,在某一时间间隔判定的可携式装置的环境状态,并视之为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标示404代表该时间时,行动状态从车上改变为静止,由于行动状态改变了,可能代表使用者从正在开车的行动状态下而停车或准备下车,此时使用者比较容易注意到提醒信号,因此可以在404的时间点或时间后发出提醒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携式装置的环境状态的定义对应到感测信号的变化模式,例如上述使用者的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相对应的感测信号有其对应的波形变化规律存在。通过找出使用者在进行不同行动时所产生的感测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进而定义出不同行动状态。
以下观察感测信号中的位置信号的波形变化,并据以定义多个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图5所示为使用者实质上静止时,利用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的一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是趋于平稳的。又如第6A、6B及6C图所示分别为使用者步行的时候,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在X、Y、Z轴上的三个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具有规则性地连续上下变化的波形,此实对应到人行走时的步伐频率,而加速度会落入各自一定的区间之内,这亦与人类步行能力及一般习惯相对应。再来如图7A、7B及7C所示分别为使用者在车上(或开车或坐上交通公具)的时候,感测信号包括的代表加速度在X、Y、Z轴上的三个位置信号的波形。由图可见,波形在从车子发动到加速之初有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加速度,之后车子时有减速时有加速,故有不规则的上下变化的波形,但长时间来说,变异数趋向稳定。此种变化特性,实对应到车子行驶模式,而波形的大小振幅会落入各自一定的区间之内,这亦与车子行驶能力及一般道路的时速限制相对应。
据上述的观察结果,定义出多个行动状态。由此,实施步骤S220执行的一例子为:检测感测信号的一波形的变化或类型,并判断波形的变化或类型是否符合已定义好的这些行动状态之一所对应的波形变化或类型,从而决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这些行动状态之一。
此外,在另一例子中,在不同行动状态所对应的感测信号的变化模式,分析至少一个以上特征参数亦可以定义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例如,感测信号包括一第一位置信号,第一位置信号随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如表示加速度、角速度、位移量。第一位置信号的变化(variation)、变异数(variance)、平均值、零交越点数目(zero-crossingpoint)、振幅大小、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化或其他在机率上或统计上或信号处理上有用的参数,皆可以用以作为特征参数以描述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所对应的感应信号的变化特征。例如上述的静止状态,如果位置信号在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异数趋近于零,故此,可以分析目前得到的感测信号,并决定其变异数,并据以决定是否符合上述条件,也就是其变异数是否实质上为零,从以估测目前使用者是否处于对应于静止的一行动状态。相似地,实施步骤S220执行之一另例子为:检测该感测信号的变化以产生至少一特征参数,并依据至少此特征参数以决定该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这些行动状态之一。
以下就以上述的使用者的静止、步行、在车上的行动状态为例,定义出对应于三个行动状态的感测信号的特征参数,并设定特征参数应满足哪些条件之后,始能依据目前所得的感测信号,以估测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以说明实施步骤S220的另一例子。在以下这些例子中,感测信号包括多个位置信号,这些位置信号对应到不同方向,这些位置信号随该可携式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这些位置信号如为二维的X及Y方向上的加速度或是三维的X、Y、Z方向上的加速度。
这些行动状态包括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的一第一行动状态、一对应到使用者处于车中的一第二行动状态、对应到使用者行走的一第三行动状态。
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第一行动状态的条件为:这些位置信号各自的变异数或方差(variance)实质上趋近于零。例如图6中,为Y轴方向的位置信号,其平均值为1001,而变异数为0.116,其中重力的方向为Y轴的方向。
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第二行动状态的条件为:(1)当这些位置信号各自的变异数实质上介于第二行动状态的第一门限值TH(CAR_L)及第二门限值TH(CAR_R)之间;(2)在一时间间隔内,这些位置信号各自的平均值实质上为一稳定值;以及(3)这些位置信号各自的变异数较大之一变动时间区间小于第二行动状态的一时间门限值TH(CAR_T)。例如图7A中,当使用者在车上或是在开车的时候,X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就具有符合前述条件的特征,整体的平均值及变异数分别实质上为一稳定值-126及6361;在图7B中,上述两者则为740及2697;在图7C中,上述两者则为629及3688。
判定该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第三行动状态的条件为:(1)这些位置信号的各自的变异数实质上第三行动状态的一第一门限值TH(WALK_L)及一第二门限值TH(WALK_R)之间;(2)这些位置信号各自实质上有周期性连续的向上及向下的零交越(zero-crossing)产生;(3)每单位时间的零交越点数介于第三状态的一第三门限值TH(PACE_L)及一第四门限值TH(PACE_R)之间。例如图6A至6C为使用者步行时,感测信号在X、Y、Z轴方向加速度的波形具有前述的特征,变异数分别为116412、16464及100567。另外,上述的每单位时间的零交越点数可视为人每单位时间的步伐数目。一般而言,人在步行的时候,步伐数目约为1.5至3.5之间;故此,可设定第三门限值实质上约为1.5及第四门限值实质上约为3.5。
利用上述的方式定义使用者的第一至第三行动状态及判定行动状态的条件,实施步骤S230的一实施例如图3的流程图。以变异数(variance)而言,使用者实质上静止的变异数最小,在车中状态变异数则较步行状态的变异数来的大。步骤S310判断依据感测信号所得到的变异数是否大于静止状态的门限值。如果否,则如步骤S381所示,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步骤S310为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320,以判断依据感测信号所得到的变异数是否介于第二行动状态的第一及第二门限值之间。如果步骤S32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判断上述第三行动状态的第(2)及第(3)条件是否满足。如步骤S330及S350的判断结果皆为是的情况,则如步骤S383所示,判定可携式装置的使用者是处于在车中或开车的状态;若其中有否的情况,则目前使用者的状态判定为未知状态,如步骤S384所示。如果步骤S320的判断结果为否定的话,则执行步骤S340以判断依据感测信号所得到的变异数是否介于第二行动状态的第一及第二门限值之间。如果步骤S34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继续判断上述第二行动状态的第(2)及第(3)条件是否满足。如前述第二行动状态的第(2)及第(3)条件可概括为单位时间步伐数,故步骤S360判断单位时间的步伐数(即PACE/SEC)是否介于第三状态的一第三门限值TH(PACE_L)及一第四门限值TH(PACE_R)之间。如果步骤S360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判定行动状态判定为步行状态,如步骤S382所示。如果步骤S360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判定为未知状态,如步骤S384所示。
上述图3为实施步骤S230的一实施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依上述的原则以不同次序或判断方式实施判定上述三种行动状态。此外,当具有更多或不同的行动状态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就所对应的特征参数的关系或以其他数据分析方法,来实施步骤S230。此外,在从已知的第一到第三行动状态进入未知状态之下,可以决定不发出提醒信号。
此外,在基于图2的流程图的其他实施例中,为避免有错误判定行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可增加防止误判的步骤。例如图4中,在时间点402时,步骤S240判定行动状态从在「车上」改变为「走路」,但是在下一个时间点403,却判定行动状态改变为在「车上」。如果时间点402及403的时间差很短,例如只有3秒的话,则这样的改变过程是不合理的,故在具有防止误判步骤的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250以前,可依据步骤S240所判定的行动状态改变的次序是否合理,或是行动状态改变后是否维持一定次数或一定时间,以决定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是否有合理的改变,如此将可减少误判的情况而发生在不适当的时间点发出提醒信号的问题。
此外,行动状态是可以为事先定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事件提醒的方法还可包括更新或新增行动状态的步骤或是自行定义行动状态的步骤,或是自动调整其中的参数及判定条件。
再者,前述的可携式装置可用以执行上述事件提醒方法的各实施例,例如,控制单元120取得或读取来自环境状态感测单元110的感测信号并用以执行步骤S230及S240以判断使用者的行动状态是否改变,从而决定是否要发出提醒信号。此外,通过可携式装置以外的其他信息来源,例如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从网站中下载或处理信息,还可推广出不同的应用。以下基于上述所公开的实施例,提供实际应用的例子如下:
例一: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当今天是联络人名单里好友的生日时,会在今天一整天当中,当例如检测到使用者从走路状态变成静止状态时,通知使用者今天是好友的生日。此外,依据本发明,手持通信装置亦可以已知方式,在固定时间,例如凌晨12:00通知使用者今天是好友的生日;若使用者没有确认,则还可以在如上述的行动状态改变时,再次提醒此事件。又或者重复在行动状态改变时提醒,直至使用者确认此事件为止。
例二: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接收到电话,但因使用在带着安全帽骑摩托车,不方便接听电话,或是骑车时没有注意到,所以造成了来电未接。等使用者到达目的地时,可能早已忘记有未接来电,或根本不知道有未接来电。当装置检测到使用者从骑车状态变成了走路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时候就会提醒使用者刚刚有漏接电话。
例三: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在使用者设定起床闹钟后启动,通过网络取得网站(如气象局网站)上的其他信息,如今天降雨的机率很高,检测手持通信装置例如从静止转成走路模式时,提醒使用者要带雨具出门。
例四: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检测到例如使用者从开车状态变成静止状态时,这时表示使用者已经开车到目的地,并且把车子熄火。此时此装置会有闪灯或是铃声出现,提醒使用者不要忘记把手持通信装置带下车。
例五: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从口袋或手提包中被使用者取出时,检测到环境光亮度或图像的变化,此时的环境状态改变表示使用者将手机取出或正准备要作下一件工作,故此时可以提醒使用者有一件事件。此例中,手持通信装置的环境状态感测单元例如包括一亮度感测器或图像感测器,用以感测可携式装置的环境光或图像的变化。
例六: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手持通信装置接收到短信时,会即时从屏幕或发出声音欲告知使用者有新短信,但使用者若未有注意,则通信装置得不到确认或短信未有被读取。当装置检测到使用者从开车或骑车状态变成静止状态,这时候就会提醒使用者有未读取的短信。此外,如果使用者还是没有读取短信,装置可以在下一次环境状态改变时提醒使用者。
本发明实施例另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式信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此程序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事件提醒方法。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式信息存储介质比如但不受限于,光学式信息存储介质,磁式信息存储介质。光学式信息存储介质比如包括CD,DVD,HD-DVD,蓝光DVD等。磁式信息存储介质比如包括软盘机,硬盘机,磁带机,磁光盘机(MagneticOptical)等。此外,计算机可读式信息存储介质亦包括可在网络/传递媒介(如空气等)上传递的程序代码等。
本发明实施例另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具有缓冲存储器的电子装置载入此计算机程序产品后,此电子装置执行多个程序指令,这些程序指令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事件提醒方法。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能检测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及判断,并归属的为不同的状态,从而视之为使用者的行动状态。使用者做行动状态的改变时,把提醒讯息传递给使用者。如此,使用者会觉得比在工作进行中被干扰来的好,如同上述的应用例子的效果。因此,可携式装置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提醒功能,更进一步促进人机之间的互动,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的使用经验。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7)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事件提醒功能,该装置包括:
一环境状态感测单元,用以感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得到一感测信号,该环境状态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用户行动状态,该感测信号包括该使用者行动状态所对应一第一方向的加速度或一第一方向的角速度;
一控制单元,当该控制单元检测到一欲提醒该使用者的事件后,该控制单元依据该感测信号,判定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
其中,当该控制单元依据该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则该控制单元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该使用者该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还用以判断该感测信号的一波形的变化是否符合该些环境状态之一所对应的波形变化,以决定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处于该些环境状态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一第一位置信号,该第一位置信号依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特征参数,该特征参数包括;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变异数而得,或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平均值而得;或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零交越点数目而得;或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振幅大小而得;或者是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于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化而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多个位置信号,该些位置信号对应到不同方向,该些位置信号随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位置信号为各自对应的方向上的加速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些行动状态包括:
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的一第一行动状态;或
对应到使用者处于车中的一第二行动状态;或者是
对应到使用者行走的一第三行动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环境状态感测单元包括:
一加速度感测器,用以感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或
一角速度感测器,用以感测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还用以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外取得一信息内容,其中该提醒信号与该信息内容相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静止状态改变为一移动环境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移动环境状态系对应于该使用者拿起一静止的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动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对应到使用者行走之环境状态改变为一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之环境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对应到对应到使用者处于开车之环境状态改变为一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处于停车之环境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还包括:
当发生一行动状态的改变后,该控制单元依据至少前一次的行动状态,决定目前的一行动状态是否正确。
15.一种事件提醒方法,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之中,该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欲提醒使用者的一事件后,读取一感测信号,其中该感测信号表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所处的环境状态,其中,该环境状态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用户行动状态,该感测信号包括一第一方向的加速度或一第一方向的角速度;
依据该感测信号,判定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以及
当依据该感测信号的变化,判定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另一环境状态,则发出一提醒信号以提醒该使用者该事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判定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用户是处于多个环境状态之一的步骤包括:
判断该感测信号的一波形的变化是否符合该些环境状态之一所对应的波形变化,以决定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处于该些环境状态之一。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一第一位置信号,该第一位置信号依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特征参数,该特征参数包括;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变异数而得,或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平均值而得;或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零交越点数目而得;或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的振幅大小而得;或者是
基于该第一位置信号于一时间间隔内的变化而得。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感测信号包括多个位置信号,该些位置信号对应到不同方向,该些位置信号随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些位置信号为各自对应的方向上的加速度。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些环境状态包括:
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的一第一环境状态;或
对应到使用者处于车中的一第二环境状态;或者是
对应到使用者行走的一第三环境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提醒信号系与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以外取得之一信息内容相关。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静止状态改变为一移动环境状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该移动环境状态系对应于该使用者拿起一静止的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之动作。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对应到使用者行走之环境状态改变为一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静止之环境状态。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该些环境状态的一环境状态改变为该些环境状态的另一环境状态系为该可携式电子装置从一对应到对应到使用者处于开车之环境状态改变为一对应到使用者实质上处于停车之环境状态。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当发生一行动状态的改变后,依据至少前一次的行动状态,决定目前的一行动状态是否正确。
CN201510644771.9A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Active CN1051608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771.9A CN105160835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4771.9A CN105160835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CN200810176110.8A CN101739792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6110.8A Division CN101739792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0835A true CN105160835A (zh) 2015-12-16
CN105160835B CN105160835B (zh) 2018-03-16

Family

ID=424632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6110.8A Active CN101739792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CN201510644771.9A Active CN105160835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6110.8A Active CN101739792B (zh) 2008-11-04 2008-11-04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173979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828A (zh) * 2016-03-14 2016-08-03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智能反控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06850A (zh) * 2016-11-23 2017-03-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醒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9115A (zh) * 2010-07-23 2010-12-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闹钟控制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895637A (zh) * 2010-07-28 2010-11-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生日信息提醒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1951435A (zh) * 2010-09-07 2011-01-1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提醒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591198A (zh) * 2011-01-12 2012-07-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提醒方法及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便携式装置
TWI468003B (zh) 2011-01-12 2015-01-01 Htc Corp 事件提醒方法及具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事件提醒之電腦程式產品
CN102625231A (zh) * 2011-06-14 2012-08-01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提醒方法
CN103167124A (zh) * 2012-07-24 2013-06-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微博实现手机闹钟提醒的系统及方法
CN103854550A (zh) * 2012-12-07 2014-06-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来电提醒功能的电子日历装置及来电提醒方法
JP6238542B2 (ja) 2013-03-27 2017-11-29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迷子捜索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迷子捜索方法
CN104238903A (zh) * 2013-06-06 2014-12-2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行事历事件提示系统及方法
CN104461311A (zh) * 2013-09-16 2015-03-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850106B (zh) * 2013-12-27 2020-03-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CN104332032A (zh) * 2014-11-11 2015-02-0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学习提醒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106664336B (zh) * 2015-05-13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通信事件的方法和终端
TWI560645B (en) * 2015-07-21 2016-12-01 Noodoe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to a social network service
JP6172765B2 (ja) * 2015-09-02 2017-08-0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知制御装置、通知制御方法及び通知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5763725A (zh) * 2016-02-02 2016-07-13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通话设备的未接来电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6502550B (zh) * 2016-09-26 2019-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备忘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6506547B (zh) * 2023-06-30 2023-10-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8946A1 (en) * 1998-12-08 2000-06-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cation-triggered reminder for mobile user devices
US20020067308A1 (en) * 2000-12-06 2002-06-06 Xerox Corporation Location/time-based reminder for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s
CN2896395Y (zh) * 2006-03-28 2007-05-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铁到站提醒装置
CN201134142Y (zh) * 2007-10-15 2008-10-15 王浩然 智能睡姿监护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9943Y (zh) * 2005-12-14 2007-01-17 锡盛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提醒归位结构
CN101141748A (zh) * 2007-10-26 2008-03-1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手机来电提醒系统及其来电提醒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08946A1 (en) * 1998-12-08 2000-06-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Location-triggered reminder for mobile user devices
US20020067308A1 (en) * 2000-12-06 2002-06-06 Xerox Corporation Location/time-based reminder for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s
CN2896395Y (zh) * 2006-03-28 2007-05-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铁到站提醒装置
CN201134142Y (zh) * 2007-10-15 2008-10-15 王浩然 智能睡姿监护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7828A (zh) * 2016-03-14 2016-08-03 乐卡汽车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智能反控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06850A (zh) * 2016-11-23 2017-03-1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醒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6506850B (zh) * 2016-11-23 2019-11-1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提醒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0835B (zh) 2018-03-16
CN101739792A (zh) 2010-06-16
CN101739792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9792B (zh) 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携式装置及事件提醒方法
TWI468003B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具事件提醒功能的可攜式裝置及事件提醒之電腦程式產品
CN103518204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5747772A (zh) 一种智能水杯系统及一种智能水杯
CN109166141A (zh) 危险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4008664B (zh) 路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900714A (zh) 一种提示方法及终端
CN105284144A (zh) 对显著位置进行建模
CN209248468U (zh) 用于基于状态的位置监测的移动设备
CN102591198A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具有事件提醒功能的便携式装置
US2016006992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aid in finding misplaced, forgotten, or unused items
CN107864298A (zh) 一种智能提醒方法及装置
US20210345069A1 (en) Personal monitoring system
CN108960785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382926A (zh) 一种跑步监控方法及终端
CN108322601B (zh) 一种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8108090B (zh) 通信消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682560A (zh)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276190B (zh) 充电提醒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128026A (zh) 一种求救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9995934A (zh) 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137489A (zh) 智能型通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201622624U (zh) 运动记录器
TWI624738B (zh) 智慧鬧鐘偵測系統及方法
CN103685687B (zh) 基于情境感知的语音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