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8952B -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48952B CN105148952B CN201510540036.3A CN201510540036A CN105148952B CN 105148952 B CN105148952 B CN 105148952B CN 201510540036 A CN201510540036 A CN 201510540036A CN 105148952 B CN105148952 B CN 1051489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gcl
- composite
- solution
- reactor
- autocla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将含有AgNO3和WCl6的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向高压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反应釜内的氧气,然后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在150~180℃下反应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分离、干燥。本发明制得的自组装球状AgCl/W18O49为微晶状,化学组成均一,纯度较高,形貌均一,并且AgCl/W18O49为直径0.4~1μm的纳米线自组装形成的疏松结构。产物对对亚甲基蓝有将较强的吸附性能。本发明的反应温度低,条件温和,能耗较小,易于实现,并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过程易控,制备周期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钨具有多种存在形态和晶体结构,其存在形态包括具有化学计量比的WO3和非化学计量比的W18O49(WO2.72)、W5O14(WO2.8)、W24O68(WO2.83)和W20O58(WO2.9),其通用化学分子式为WO3-x(x=0~1)。非化学计量WO3-x颜色随氧含量的不同而呈黄绿色,是一种的重要的多功能n型宽禁带(2.5~3.6eV)半导体,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质而具备潜在的应用范围,例如,由于氧化钨具有的电致变色、光致变色和气致变色的特性因而可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智能窗和各种传感器等领域。
2012年日本学者叶金花进一步发现一维纳米丝状结构的W18O49材料可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还原CO2气体[G.Xi,S.Ouyang,P.Li,J.Ye,Q.Ma,N.Su,H.Bai,C.Wang.UltrathinW18O49 Nanowires with Diameters below 1nm:Synthesis,Near-Infrared Absorption,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hemical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51 (2012)2395-2399.],催化反应效率高且不需要贵金属负载,这说明纳米结构的W18O49材料不仅可弥补WO3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活性的不足,还不需要贵金属负载,可有效降低材料的制备成本,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半导体复合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能带宽度的半导体进行的复合。不同的半导体材料进行复合可得到异质复合光催化剂,可分为n-n、p-p、p-n复合3类,前两类称为同型异质结(n-n 结、p-p结),后者为反型异质结,即p-n结。由于半导体的价带、导带和禁带宽度的差异而产生交叠,产生耦合作用,不同能级半导体之间光生载流子产生转移和分离,从而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效率。其中,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复合能有效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p-n复合半导体的活性明显高于单一半导体所具备的光催化活性,因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例如,将TiO2与SnO2进行复合,由于纳米二氧化铁的导带高于SnO2的导带,从纳米二氧化铁价带跃迁到导带的电子容易迁移到SnO2的导带上,同时由于SnO2的价带低于纳米二氧化钛的价带,SnO2的空穴可以转移到纳米二氧化钛价带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电子-空穴分离效果,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原位生成Pt、Au、Ag、Rh等贵金属,该类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WOx的光催化性。Huang等[Z.-F.Huang,J.J.Zou,L.Pan,S.Wang,X.Zhang andL.Wang.Synergetic promotion on photo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W18O49/TiO2hybridAppl.Catal.,B,2014,147,167]通过TiO2和W18O49的复合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的海胆状W18O49/TiO2复合材料,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Chang等[Xueting Chang,Lihua Dong Yansheng Yin and Shibin Sun.A novel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basedon in situ growth of ultrathin tungsten oxide nanowires on graphene oxidesheets.RSC Adv.,2013,3,15005–15013]制备出线状W18O49和石墨烯的复合材料,通过对比发现复合之后的W18O49材料,光催化性能有了显著提高,通过控制复合比例还可调控纳米线的长度。
目前W18O49材料在合成与其光催化性能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对于W18O49纳米晶的合成与结构调控研究报道,目前多为一维结构的纳米丝与纳米棒状结构的合成。这些纳米晶均呈现沿[010]方向的极性取向生长特征。国内外提出的紫钨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合成法和湿法合成方法。固相合成方法烧结温度较高,保温时间较长,产物纯度不高。湿法合成方法过程复杂,涉及到高温高压,对设备要求较高,密封性要好,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并且湿法合成方法准备的单相的W18O49材料光催化性能还有待提高,而通过形成多相复合材料提高 W18O49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出形貌可控、高纯的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重复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WCl6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密封,搅拌后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B;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向高压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反应釜内的氧气,然后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在150~180℃下反应18~28h,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分离、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所述溶液A的浓度为0.03~0.08mol/L。
所述WCl6、AgNO3均为分析纯。
所述高压反应釜的体积填充比控制在30~60%之间。
所述高压反应釜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
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
所述超声的功率为60~80Hz,超声的时间为20~40min。
所述分离是将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
所述干燥是在真空烘箱中于40~60℃下或者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3~1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反应之前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O2含量,能够防止W18O49向WO3的转变。通过在反应釜中添加AgNO3,一步合成出AgCl/W18O49的复合材料,并且通过控制各前驱物的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可以很好的调控产物的形貌和尺寸。本发明制得的自组装球状AgCl/W18O49为微晶状,化学组成均一,纯度较高,形貌均一,并且AgCl/W18O49为直径0.4~1μm的纳米线自组装形成的疏松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网状孔隙有利于对降解物的吸附,从而大大提高催化率。产物对对亚甲基蓝有将较强的吸附性能,同时对甲基橙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具体的,暗反应阶段产物对甲基橙有一定的吸附,光反应阶段60min可将甲基橙完全降解。本发明的反应温度低,条件温和,能耗较小,易于实现,并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过程易控,制备周期短,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1制备的AgCl/W18O49的XRD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W18O49在50K放大倍数下的SEM照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W18O49在100k放大倍数下的SEM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W18O49在500W汞灯下对甲基橙的降解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称取0.7931g分析纯WCl6,用40mL无水乙醇配制成0.05mol/L的溶液A。
2)在A溶液中称取0.1132g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用保鲜膜封住避免与空气的接触,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超声(80Hz)处理 20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反应釜中,保持体积填充比控制在40%。
5)向反应釜内通入20min的N2来减少反应釜内氧气。
6)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水热反应仪中,设置温度参数为160℃,反应时间为24h。
7)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最终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3次。将离心后的物质放入真空烘箱中于50℃下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XRD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的材料是AgCl和W18O49的复合材料,无其他杂相。
由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的W18O49是一种球状结构,单个长度约为0.4~0.6μm。由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得到的W18O49球状结构,其单个直径约为0.8μm。由于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网状孔隙有利于对降解物的吸附,从而大大提高催化率。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暗反应阶段产物对甲基橙有一定的吸附,光反应阶段60min可将甲基橙完全降解。
实施例2
1)称取0.3569g分析纯WCl6,用30mL无水乙醇配制成0.03mol/L的溶液A。
2)在A溶液中称取0.1529g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用保鲜膜封住避免与空气的接触,磁力搅拌器搅拌20min,超声(60Hz)处理 30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反应釜中,保持体积填充比控制在30%。
5)向反应釜内通入30min的N2来减少反应釜内氧气。
6)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水热反应仪中,设置温度参数为150℃,反应时间为18h。
7)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最终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3次。将离心后的物质放入冷冻干燥箱中干燥6h,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本实例所得到的球体W18O49的单个直径约为0.8~1μm。
实施例3
1)称取1.9035g分析纯WCl6,用30mL无水乙醇配制成0.03mol/L的溶液A。
2)在A溶液中称取0.1631g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5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用保鲜膜封住避免与空气的接触,磁力搅拌器搅拌40min,超声(80Hz)处理 20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反应釜中,保持体积填充比控制在30%。
5)向反应釜内通入20min的N2来减少反应釜内氧气。
6)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水热反应仪中,设置温度参数为170℃,反应时间为25h。
7)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最终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3次。将离心后的物质放入真空烘箱中于50℃下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本实例所得到的球体W18O49的单个直径约为0.5~0.8μm。
实施例4
1)称取0.9239g分析纯WCl6,用50mL无水乙醇配制成0.05mol/L的溶液A。
2)在A溶液中称取0.2123g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用保鲜膜封住避免与空气的接触,磁力搅拌器搅拌25min,超声(70Hz)处理 25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高压反应釜中,保持体积填充比控制在50%。
5)向反应釜内通入20min的N2来减少反应釜内氧气。
6)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水热反应仪中,设置温度参数为150℃,反应时间为26h。
7)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最终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3次。将离心后的物质放入冷冻干燥箱中干燥3h,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本实例所得到的线状球体W18O49的单个直径约为0.7~1μm。
实施例5
1)将分析纯WCl6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浓度为0.08mol/L的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密封,搅拌35min后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B;其中,超声的功率为75Hz,超声的时间为40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向高压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反应釜内的氧气,然后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在180℃下反应 18h,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真空烘箱中于40℃下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其中,高压反应釜的体积填充比控制在60%之间。
实施例6
1)将分析纯WCl6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浓度为0.07mol/L的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分析纯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密封,搅拌20min后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B;其中,超声的功率为65Hz,超声的时间为35min。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向高压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反应釜内的氧气,然后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在150℃下反应 28h,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真空烘箱中于60℃下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其中,高压反应釜的体积填充比控制在40%之间。
Claims (5)
1.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WCl6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A;
2)向溶液A中加入AgNO3,使得AgNO3和WCl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5),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密封,搅拌后进行超声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溶液B;
4)将混合均匀的溶液B倒入高压反应釜中,向高压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来减少反应釜内的氧气,然后将密封好的反应釜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在150~180℃下反应18~28h,反应结束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分离、干燥,得到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
所述溶液A的浓度为0.03~0.08mol/L;
所述WCl6、AgNO3均为分析纯;
所述高压反应釜的体积填充比控制在30~60%之间;
所述高压反应釜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功率为60~80W,超声的时间为20~4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是将反应物用无水乙醇离心、洗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是在真空烘箱中于40~60℃下或者在冷冻干燥箱中干燥3~12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0036.3A CN105148952B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0036.3A CN105148952B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8952A CN105148952A (zh) | 2015-12-16 |
CN105148952B true CN105148952B (zh) | 2018-02-16 |
Family
ID=54790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40036.3A Active CN105148952B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489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6479B (zh) * | 2017-11-16 | 2019-12-20 | 厦门大学 | 一种提高氢气传感器性能的Pd/W18O49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467127A (zh) * | 2018-10-31 | 2019-03-15 | 青岛大学 | 一种多金属负载氧化钨复合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CN109806902B (zh) * | 2019-02-28 | 2021-07-06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W18O49/NiWO4/NF自支撑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809490A (zh) * | 2019-03-25 | 2019-05-28 | 暨南大学 | 一种紫色氧化钨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
CN114392741A (zh) * | 2021-12-28 | 2022-04-26 | 安徽大学 | 一种富空位用于提高可见光及近红外光动力抑菌的银负载氧化钨纳米线及制备与应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8964A (zh) * | 2014-02-27 | 2014-05-28 | 盐城工学院 | W18o49超细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8-27 CN CN201510540036.3A patent/CN1051489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8964A (zh) * | 2014-02-27 | 2014-05-28 | 盐城工学院 | W18o49超细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Application of WO3 thin films for enhancement of photolysis in AgCl;A.I.Gavrilyuk;《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20090725;第93卷;第1885-1895页 * |
Effective removal of organic dyes by tungstate oxide nanourchins;Liang Xiao et al.;《Powder Technology》;20140319;第258卷;第297-303页 *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Ag/AgCl/W18O49 nanorod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Xueting Chang,et al.;《Materials Letters》;20120615;第83卷;第133-13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8952A (zh) | 2015-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8952B (zh) | 一种制备球状AgCl/W18O49复合材料的方法 | |
Wang et al. | Multidimensional CdS nanowire/CdIn 2 S 4 nanosheet heterostructure for photocatalytic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 |
Zhang et al. | Constructing two-dimension MoS2/Bi2WO6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as carriers transfer channel for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 |
Chen et al. | Constructing a novel hierarchical β-Ag2MoO4/BiVO4 photocatalyst with Z-scheme heterojunction utilizing Ag as an electron mediator | |
Yin et al. | 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CdS/SrTiO3 nanodots-on-nanocubes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from water | |
Xiong et al.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AlO2 and AgAlO2 delafossite oxides through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methods | |
Sharma et al. | Adsorption-driven catalytic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hase tuned In2S3 nanocrystals synthesized via ionic liquids | |
Yan et al. | Through hydrogen spillover to fabricate novel 3DOM-HxWO3/Pt/CdS Z-scheme heterojunctions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 |
Zhao et al. | Cocatalysts from types, preparation to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photocatalysis | |
CN105271420B (zh) | 一种制备纳米级颗粒状w18o49材料的方法 | |
CN105236491B (zh) | 一种丝状w18o49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4014326B (zh) | 一种钒酸铋纳米棒高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ao et al. |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y of α-Fe2O3 hollow core/shell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s | |
CN109589991A (zh) | 一种锌铟硫/铜铟硫二维异质结光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Zou et al. |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water over ZnCdS/Co@ CoO in sacrificial agent-free system | |
Chen et al. | In-situ growth of ZnIn2S4 decorated on electrospun TiO2 nanofibers with enhanced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 |
Zhang et al. | Z-scheme TiO2− x@ ZnIn2S4 architectures with oxygen vacancies-mediated electron transfer for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degradation of persistent antibiotics | |
Liang et al. | ZIF-L-derived C-doped ZnO via a two-step calcination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 |
Wang et al. | Z-scheme Cu2O/Bi/BiVO4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CO2 photoreduction | |
CN104801325A (zh) | 光催化剂复合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 |
Yang et al. | Efficient H 2 evolution on Co 3 S 4/Zn 0.5 Cd 0.5 S nanocomposites by photocatalytic synergistic reaction | |
CN109110795A (zh) | 一类铜基纳/微米复合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Yan et al. | In-situ growth of Bi2S3 nanocrystals on Bi4O5I2 nanostructure with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under visible light | |
Wang et al. | A novel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Au@ CdS yolk-shell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
Kwak et al. | Synthesis of basalt fiber@ Zn1-xMgxO core/shell nanostructures for selective photoreduction of CO2 to CO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