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2938A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2938A
CN105142938A CN201480010670.XA CN201480010670A CN105142938A CN 105142938 A CN105142938 A CN 105142938A CN 201480010670 A CN201480010670 A CN 201480010670A CN 105142938 A CN105142938 A CN 105142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ttached
framework
connector
terrai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06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2938B (zh
Inventor
马修·M·克维安
杰夫·S·勒沃尔
蒂莫西·S·威索基
拉塞尔·L·克诺亨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ari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ari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783,21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10220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aris Inc filed Critical Polari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42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2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2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29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 B60G3/18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 B60G3/20Resilient suspensions for a single wheel with two or more pivoted arms, e.g. parallelogram all arms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60G15/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 B60G15/07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stub axle and the spring being arranged around the dam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7/00Pivoted suspension arms; Accessories thereof
    • B60G7/001Suspension arms,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6/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uspension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 materials used, procedures or tools
    • B60G2206/0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suspension elements, e.g. arms, dampers, springs
    • B60G2206/1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r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2Cycles; Motorcycles
    • B60G2300/124Qu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3Small sized city mot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ATV,该ATV具有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座椅、支承框架的前轮和后轮、由框架支承的传动系以及大致在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的驾驶室。ATV包括脚踏板以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ATV可包括地板底板,该地板底板包括用于相对于脚踏板定位操作者的脚的搁脚部和固定踏板。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题涉及具有改进的操作者区域人体工程学和操作者周围的防滚架的全地形车(ATV)。
背景技术
已知ATV并且通常具有4个轮来支承框架和跨坐座椅,该跨坐座椅可以限定用于单个骑手,或跨坐座椅可以是长形的并且具有乘客位置。美国专利5,975,624示出了跨坐框架的一种形式,其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该车辆通常具有前行李架和后行李架用于搬运各种的货物。这种车辆的示例是PolarisSportsman(北极星运动家),以及两个乘客的车辆被称作PolarisSportsmanTouring(北极星运动家旅行车),也参见通过参引并入本文的美国公开20090195035。
在该产业中已知并排式车辆,并且通常具有由框架支承的4个车轮,以及与或者长条座椅或筒形形式并排。该类型的车辆通常具有与其相关联的防滚架。该车辆也通常具有前货架和后货箱或后货架。PolarisRanger(北极星游侠)和RZR是并排车辆的示例;也参见通过参引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7,819,220。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ATV包括:框架;座椅,该座椅由框架支承;前轮和后轮,该前轮和后轮支承框架;动力传动系,该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驾驶室,该驾驶室大致在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前机壳向前延伸至接近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前部下校整臂,该前部下校整臂具有内端和外端;前支柱,该前支柱具有减震器和轮毂部分,前支柱在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前部下校整臂和在其上端处联接至框架;以及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定位在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并且以转向的方式联接至前支柱。
另一方面,ATV包括:框架,该框架具有大致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横过大致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的前部的横向地延伸的前框架部分,前框架部分延伸超过大致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以限定第一安装延伸部;座椅,该座椅由框架支承;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支承框架;动力传动系,该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以及前部下校整臂,该前部下校整臂具有内端和外端,该内端联接至安装延伸部。
本公开内容的又一个方面,ATV包括:框架;驾驶员座椅,该驾驶员座椅由框架支承并且与车辆的纵向中线大致对准;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支承框架;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由框架支承,并且联接至前轮和后轮用于转向;动力传动系,该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驾驶室,该驾驶室大致在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以及防护遮篷,该防护遮篷由框架支承,防护遮篷至少的一部分延伸至横向地超出车轮的内侧边的位置。
本公开内容的另一个方面,ATV包括:框架;座椅,该座椅由框架支承;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后轮支承框架;动力传动系,该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前差速器,该前差速器联接至传动系并且具有联接至前轮的驱动联接件,穿过驱动联接件的中线位于穿过前轮的轴向中线的后方;前支柱,该前支柱具有减震器和轮毂部分;以及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定位在前轮的轴向中线的前方并且以转向的方式联接至前支柱。
在再一方面中,ATV包括框架,该框架具有大致平行于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主框架构件。前框架部分具有从大致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向上延伸的竖直框架部分,以及大致横向于车辆纵向轴线延伸的横框架构件。驾驶员的座椅由大致纵向延伸框架构件支承,并且与车辆的纵向中线大致对准。前轮和后轮支承框架。转向机构由框架支承,并且联接至前轮用于转向。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驾驶室大致在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防护遮篷由框架支承,并且防护遮篷的至少一部分在横向超出座椅的位置处由横框架构件支承。
在另一说明性的方面,全地形车包括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座椅以及支承框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前轮和后轮。前部下校整臂包括内端和外端,内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框架并且外端联接至前轮中的一个前轮。前部上校整臂包括内端和外端,内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框架并且外端联接至前轮中的一个前轮。前减震器可操作地联接至前部上校整臂。每个减震器包括下安装部和联接至框架的上安装部,该下安装部联接至在内端和外端的中间的上校整臂中的一个上校整臂。
在又一方面中,全地形车包括框架、由框架支承的座椅以及支承框架的前轮和后轮。动力传动系由框架支承。地板底板由框架支承。脚控制器,该脚控制器定位成与地板底板相邻并且构造成由被座椅支承的操作者的脚下压。其中,地板底板包括接纳操作者的右脚的脚后跟的搁脚部以及支承操作者的左脚的固定踏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列附图对主题车辆进行描述,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内容的车辆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的右后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5是图1至图4的车辆的框架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6是图5的框架的左前仰视立体图;
图7是图5的框架的右后视立体图;
图8是图5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9是图5的框架的后视图;
图10是右前发动机安装部的放大视图;
图11示出了框架的主视图;
图12示出了框架的前托架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13是ATV的前仰视立体图;
图14是通过图4的线14-14截取的前差速器及转向机构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前差速器及转向机构的ATV的前部的左侧视图;
图16是示出了前差速器及转向机构的左视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转向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ATV的右后视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ATV的后视图;
图20是图18中所示的车辆的仰视图;
图21示出了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俯视立体图;
图22是图21中所示的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23是ATV的动力传动系和差速器的右侧视图;
图24示出了驾驶室的ATV的俯视平面图;
图25是通过图24的线25-25截取的剖视图;
图26是通过图24的线26-26截取的剖视图;
图27是图9中指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28是ATV防滚架前部连接的放大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ATV防滚架连接的前部放大立体图;
图30示出了安装至ATV的绞盘的前视立体图;
图31示出了安装在绞盘上方的散热器;
图32示出了绞盘和散热器的安装的分解视图;
图33示出了防滚架的立体图;
图34示出了图33的防滚架的后视分解视图;
图35是本申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右前视立体图;
图36是图35的车辆的左手侧视图;
图37是操作者的区域的右侧立体图;
图38是安装了发动机的车辆框架的左后视立体图;
图39是框架的前部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40是框架和发动机安装部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41是框架的一部分的后视立体图;
图42是图41的后框架部段的放大视图;
图43是示出了前防滚架安装区域的仰视视图;
图44是前框架部段的放大视图;
图45是后防滚架安装区域的仰视立体图;
图46是示出了前悬架及转向系统的视图;
图47是本申请的车辆的另一说明性前悬架的立体图;
图48是图47的前悬架的主视图;
图49是图47的前悬架的俯视图;
图50是图47的前悬架的仰视图;
图51是图47的前悬架的双A臂的分解立体图;
图52是图47的前悬架的双A臂的另一分解立体图;
图53是本申请的车辆的另一说明性前悬架的局部示意性主视图;
图54是示出了本申请的车辆的在地板底板上方的脚控踏板的局部俯视立体图;
图55是54的地板底板的立体图;
图56是54的地板底板的俯视图;
图57是沿图56的线57-57截取的示出了地板底板的搁脚部的纵向高度轮廓的剖视图;
图58是沿图56的线58-58截取的示出了地板底板的固定踏板的纵向高度轮廓的剖视图;
图59是沿图56的线59-59截取的示出了地板底板的搁脚部的横向高度轮廓的剖视图;以及
图60是沿图56的线60-60截取的示出了地板底板的固定踏板的横向高度轮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的目的,现在将参照如下描述的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不旨在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确切形式。相反,实施方式被选择和描述为使得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实施方式的教示。应理解的是,因此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包括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通常能想到的对本发明的原理的所示出的装置和描述的方法的任何变更和进一步修改以及另外的应用。
首先参照图1至图4,将描述车辆的总体性质。如所示,车辆2是具有与PolarisSportsmanXP(北极星运动家XP)车辆类似尺寸的用于单个骑手的ATV类车辆。即,ATV2的轮距(车轮12、14的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的长度介于60与65英寸之间,并且实施方式中所示为62英寸。然而,如在图3中最佳的示出的,由于车辆2包括防滚架结构4,因此车辆包括进出操作者的区域8的以6示出的过道开口。通过该背景,将对车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1中所示,车辆2包括框架10,该框架10由前轮12和后轮14支承。框架10通常支承动力传动系20以及以凹背座椅的形式示出的单个座椅22。凹背座椅22可采用已知为PolarisRZR的车辆中的座椅的形式,该座椅也被示出在上文提到的美国专利7,819,220中,该专利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如图2中所示,车辆可通过方向盘30转向,该方向盘30可以由调整机构32调整。替代性地,车辆2可以经由通过上文提及的PolarisSportsmanXP已知的车把转向。在车辆速度控制方面,车辆2可具有操作者控制器34,该操作者控制器34是与PolarisRZR车辆的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类似的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形式,或者车辆可具有如通过PolarisSportsmanXP已知的借助于车把上的拇指油门和手刹的车辆速度控制器。也如图2和图4中所示,ATV2包括前悬架40和后悬架42。在对ATV2进行了概括描述的情况下,将对ATV2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现在参照图5至图9,将对框架10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图5和图6中最佳的示出,框架10包括框架管50和52,所述框架管50和52大致纵向地延伸并且限定了ATV2的主要结构。框架10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部分54、后悬架安装部分56以及以58大致示出的前悬架安装部分。如所示,框架10将发动机60(图1)和变速器62(图2)安装至安装部分54。发动机60具有其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的均于2011年9月23日提交的受让人的序列号No.13/242,229或13/242,239中的任一者中所示并且描述的类型。变速器62,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一起的安装,以及发动机90和变速器62至框架10的安装与其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的均于2010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849,480或12/849,516中的任一者所示的类似。框架10还包括前差速器安装部分70、转向机构安装部分72和转向立柱安装部分74,以上全部在图5中示出。
如图5中所示,框架管50和52为彼此镜像,并且因此将讨论具有类似的部件的框架管50和52。框架管50、52包括管部分80、过渡管部分82和前管部分84。槽架形式的横框架部分86和88在管部分80之间延伸并且连接管部分80。框架盘90从框架管部分80和横框架部分88延伸并且与框架管部分80和横框架部分88相互连接,并且从框架管50、52大致向后地延伸。框架盘90大致平行于框架管50、52延伸,然而框架盘90可以相对框架管50、52成一定角度的延伸。
框架盘90的构型为大致梯形的(如在图8中最佳地观察到的)并且包括用于加强目的的限定的槽架92。间隙凹部94如将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地被限定。如所示,框架盘90为由结构上刚性的材料——比如钢或铝——进行冲压且成形的构件,但也可以包括任何结构材料,比如铸造构件、复合材料等。
后悬架安装部分56包括安装至槽架92并且从槽架92向上延伸的槽架100、102(图5至图7)。如图6中最佳的示出的,并且如在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槽架100、102中的每一者均包括用于安装悬架臂的上部孔口104、108和下部孔口106、110。支承管120(图7)附接至框架盘90并且联接至槽架100以固定槽架并且然后向后且向上延伸至后框架面板124。
后框架面板124从框架盘90向上延伸,并且如图9中最佳的示出,包括下面板部段126,下面板部段126联接至框架盘90,并且特别地嵌在槽架92之间。后框架面板124包括槽架部分128以及在槽架部分128之间延伸的板部分130、132(图6和图9),槽架部分限定了具有孔口134和定位孔口136的安装表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在图7和图10中最佳的示出,框架10上设置有前发动机安装部140。前发动机安装部140包括顶板部分142,该顶板部分142附接至横框架部分88并且附接至框架管50的内侧表面。如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前发动机安装部140还包括具有安装孔口146和定位孔口148的上安装板144。
如图9中最佳的示出的,框架10还包括用于防滚架结构4的支承支杆150,该支承支杆150具有联接至框架管50、52的下管部分152;向上、向后并且向外延伸的过渡管部分154,并且还包括上管部分156。如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附接插入部158联接至上管部分156。框架部分160(图8)从支承支杆150延伸并且横向于车辆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安装插入部162。可移动的框架部段164(参见图2)被可移除地设置以便易于安装发动机和变速器子组件,如在本文中更完全地描述的。
如图5中所示,框架10还包括框架管部分170,该框架管部分170从框架管50、52向上且向后延伸并且与框架部分160相交。框架管部分180从后框架面板124向上延伸并且向前延伸至与支承支杆150相交。如图7中最佳的示出的,托架182在框架部分160、框架管部分170与框架管部分180之间延伸。减震器安装托架184(图6和图7)联接至框架管186,框架管186进而联接至框架管部分180。如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框架10还包括具有框架部分192、194和196的座椅框架190(图7)。
现在参照图5和图6,将对前悬架安装部分58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所示,框架10包括槽架形式的、横跨框架管50、52的前部部分延伸的前框架部分200。前框架部分200横向地延伸超出框架管以限定第一安装延伸部202。如图6中最佳的示出,框架10还包括安装板210,该安装板210联接在前管部分84之间,并且限定了安装板212和第二安装延伸部214。如在本文中进一步公开的,第一安装延伸部202和第二安装延伸部214设置用于安装下悬架臂。
仍然参照图5至图8和图11,框架10还包括U型框架管220,该U型框架管220具有对接至前框架部分200中的部分222,向上延伸部分224以及纵向地且向后延伸的部分226。同时,框架管230(图6)在部分232处从框架管50、52延伸且然后在部分234处向上延伸,并且与框架部分226相交。减震器塔240横向地延伸横过框架部分226,并且具有以242示出的减震器安装部。框架管246横向地延伸横过框架部分234并且为转向立柱安装部分74提供支承。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框架管246也包括邻近管端用于安装防滚架结构4的安装部分248。
最后,如图5和图12中所示,示出了转向机构安装部分72,该转向机构安装部分72包括板部分250,该板部分250具有从板部分250的边缘的边延伸的多个板部段252、254、256和258。板部段252向前延伸,并且具有螺纹孔口267以及定轮廓成部分地围绕框架部分224的圆形的切口部分260。板部段254和板部段256还包括翼板262和264,该翼板262和264配装在管部分224内并且包括螺纹孔口266。板部段258向后延伸用于与前框架部分200接触。板部分250限定了具有用于将转向机构安装至板部分250的安装孔口270的安装表面(板部分250的后侧,如图12中看到的),本文中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板部段254和256包括安装孔口272,绞盘安装至该安装孔口272。
通常应理解的是,如以上所述的框架10为结构刚性的构件。框架被描述成具有多个管和槽架,并且应理解的是,这些零件在结构上是刚性的,例如钢管或铝管。许多板也被提及并且这些板可以是钢或铝的结构冲压且成形的零件,但其也可以是单件式铸造零件,或复合材料。在钢结构的情况下,多个零件例如通过焊接被固定在一起,但是所述零件也可以通过紧固件保持在一起,并且一些零件可以通过工业粘接剂保持在一起,例如,如在于2011年2月1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13/027,116的申请人美国专利申请中示出并描述的那样,该美国专利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现在参照图13,将对前悬架42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如所示,前悬架42包括下控制臂280(也被称为A臂),该下控制臂280具有以282示出的内端和以284示出的外端。如所示,内端282联接在第一安装延伸部202与第二安装延伸部214之间。控制臂280的外端284限定为球形接头并且联接至支柱290的下端。如所示,支柱290包括上减震器部分292和下转向部分294。转向部分294包括轮毂承载架296,该轮毂承载架296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至其的轮毂298。如在本文中描述的,支柱转向部分294还包括以300示出的转向联接件。支柱290的减震器部分292联接至减震器塔240的部分242。因此,应理解的是,在内部减震器302的受控的阻力下,下控制臂(和附接至其的车轮12)可以向上及向下移动。
现在参照图14至图17,将对转向组件进行更详细地描述。首先参照图14,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机构310,在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该转向机构310为齿条和齿轮类型的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具有输入轴312(图17),带有至转向臂314(图14)的输出。至转向轴312的输入是借助于方向盘30(图15)至转向轴320的输入实现的,该转向轴320联接至转向立柱322。应理解的是,转向轴320至转向立柱322的连接和转向立柱322至转向机构310的连接是通过万向接头实现,例如图15中所示的万向接头324。
如上所述,方向盘30和转向轴320以枢转的方式连接至转向立柱安装部分74,枢转角度可通过调整机构32进行调整。再次参照图13,应理解的是,转向臂314联接至支柱290上的转向联接件300,因此,转向臂314为了转向的目的使支柱290的转向部分294旋转。如图13和图17中最佳的示出,转向机构310固定至板250的后表面,该板250的后表面将转向机构310固定地联接至框架10。特别地,转向机构310通过穿过孔口270的紧固件附接(图12)。
现在参照图13至图15,ATV2包括前驱动器、说明性地前差速器330,该前差速器330包括作为来自差速器330的输出端的恒速联接件332,并且还包括恒速联接件336(图13),该恒速联接件336作为至转向部分294的输入端,从而驱动轮毂298。如在图13中最佳的示出的,前差速器330通过多个紧固件340安装至板212的顶部。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转向机构310和前差速器330以大致串联的相对关系定位,并且如图14中最佳的示出,差速器330的中线(图14中以342示出的)定位在穿过恒速联接件336的中线(在图14中以342示出)的后方,因此,短轴338相对于恒速联接件336向前成一定角度。差速器330也包括以350示出的输入轴和以352示出的万向接头。
现在参照图18至图20,将对后悬架42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所示,后悬架42包括联接至托架100、102的上控制臂362和下控制臂360。下控制臂360具有以364示出的内联接件并且上控制臂362具有以366示出的联接件。如在图19中最佳的示出的,这些联接件定位在槽架100、102内,并且通过紧固件368以枢转的方式附接。下控制臂360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372的托架370,该减震器372具有联接至托架184(图18)的减震器杆374。如在图19中最佳的示出的,后悬架42还包括主轴380,该主轴380联接至下控制臂360的联接件382和上控制臂362的上联接件384。轮毂390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至主轴380并且包括制动盘392。
现在参照图20至图22,更详细地示出了动力传动系20。如在均于2010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849,480或12/849,516中的任一者中所示的,动力传动系20包括彼此联接的发动机60和变速器62,该两个美国专利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发动机60通过无级变速器(CVT)400联接至变速器,并且发动机60和变速器62通过连杆402以机械的方式相互连接(图23)。CVT400包括内壳体410和外壳体412,该外壳体412容置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主动离合器和从动离合器。内罩410包括以414示出的冷却空气入口管道,该冷却空气入口管道414可以联接至如下所述的进气管道:该进入管道在均于2010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849,480或12/849,516中的任一者中进行了描述,该两个美国专利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如所示,变速器62包括面向前方的并且定位在CVT400下方的输出端420(图22),输出端420通过驱动轴426驱动前差速器300。如图23中所示,变速器62与具有花键输出驱动联接件432的后差速器430结合。因此如所示出的,发动机60和变速器62两者都通过CVT400以驱动的方式彼此联接并且通过连杆402刚性连接在一起。因此,发动机和变速器可作为子组件被安装并且安装在ATV2的框架10内。如下所述,发动机和变速器子组件通过前发动机安装部440和后发动机安装部442经由三点安装系统安装。
在图21中最佳的示出了前发动机安装部440,该前发动机安装部440具有附接至托架448的横梁446,该托架448具有以450示出的安装孔口。在图21中示出了略微分解离开发动机60的发动机安装部440,并且应理解的是,前发动机安装部440通过移除紧固件460(图23)并且将紧固件460插入穿过安装孔口450来附接至发动机60的机体。前发动机安装部440还包括安装臂462,该安装臂462包括弹性的发动机安装部464。参照图23,后安装部442包括固定至变速器62的托架470,托架470保留与以464示出的弹性的发动机安装部大致一样的弹性的发动机安装部472(图21)。安装部464、472中的每一者包括用于将发动机安装部联接至框架的定位钉478和紧固件480。
再次参照图18和图19,示出了发动机和变速器子组件,该发动机和变速器子组件由具有发动机安装部464的框架支承,该发动机安装部464附接至前发动机安装部140。在该构型中,安装部464的定位钉478位于定位孔口148中(图10)同时紧固件480通过孔口146定位。同时,安装部442的定位钉478位于定位孔口146中(图9)而紧固件480通过孔口134(图9)定位。
现在参照图24至图26,将对驾驶室6进行详细地描述。如所示,ATV2包括前机壳构件500,该前机壳构件500包括后壁502、侧壁504和506、倾斜的地板部分508和地板底板部分510。为操作者的脚设置有凹部部分512,使得操作者的脚后跟可以定位在凹部512中并且对操作者控制器34的加速器踏板520进行控制。可以如于2008年7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218,572中所示的设计类似地对凹部512进行设计,该美国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前机壳500还包括中心部段521,该中心部段521包括第一凸形部段522、突出部段524以及凹部部分526。前壳体500还包括侧向部段530(图25),该侧向部段530从操作者的区域向外延伸并且与框架管230交叠。如图26中最佳的示出的,前机壳500还包括从地板底板部分510向上延伸大致延伸至座椅22的壁部分534。仍然参照图26,示出了ATV2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差速器330上方延伸并为差速器330提供间隙的凹形部分522;为万向接头324提供间隙的突出部524;以及为转向杆322提供间隙的凹部部分526。
还应该了解的是,驾驶室、特别是限定在侧壁504与侧壁506之间的脚部空间非常大,即使在ATV2的减小的轮距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是通过将前转向机构310和前差速器330设置成相对于彼此处于串联关系而实现,并且通过将前悬架设置为与双控制臂机构相反的支柱机构而实现。换言之,如果已经使用除了前部下控制臂280之外的上控制臂,那么上控制臂的内联接件位置使得用于前机壳500的许可的空间减小。例如,并且再次参照图14,如果已经使用上控制臂,那么其将被大致竖直地安装在下控制臂上方并且将被安装在前差速器330的上方。相反,单个下控制臂280的使用和支柱的使用允许侧壁504和506至少与前框架管230一样宽。
现在参照图27至图29,框架10设置有用于联接防滚架4的联接组件。如图27中所示,联接件158固定在框架管部分156的开口端内,并且设置成半圆柱形构型。如图28和图29中所示,前框架管246在其每端处包括切口部分248,所述切口部分248提供至安装孔口550的通道(图29)。更具体地,前框架管246包括前管壁和后管壁,并且前管壁的与每个端部相邻的一部分被切除以露出后管壁。联接件552设置为具有半圆柱形部分,该半圆柱形部分具有平面554,该平面554可邻接框架管246的背表面558,并且然后通过孔口550接纳紧固件来将联接件552保持至孔口550。如所描述的,四个联接件——即联接件158和联接件552——设置成使得防滚架4可以从ATV2组装和拆卸,如本文中进一步描述的。再次参照图4,如上所述的防滚架4为操作者限定了扩大的机壳。如图4中所示,由于框架管150的外部构型,机壳延伸超过从前轮胎的内表面伸出的线560。更特别地,防滚架4的以562示出的宽度为36.028英寸(915.115mm)的宽度。
现在参照图30至图32,示出了由散热器托架572支承的散热器570。散热器托架572由穿过调整片574的孔口576进入螺纹孔口266(图12)的紧固件附接至前托架72。散热器托架572也包括上调整片580,该上调整片580具有穿过其的孔口582。调整片580与托架72顶部壁252交叠并且紧固件可以通过孔口582进入螺纹孔口267定位。这样提供了用于支承散热器570的上平台表面578。
也如图32中所示,绞盘600设置成具有安装托架602,该安装托架602具有孔口604,其中螺纹构件606附接至该孔口604。托架602可以通过孔口604与孔口272对准定位在侧壁254、256内,因此,紧固件可以穿过孔口272以接合螺纹构件606而定位。
现在参照图33和图34,更详细地示出了防滚架4。如所示,防滚架4包括左框架构件610和右框架构件612,所述框架构件610和612通过横撑杆614、616和618紧固在一起。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横撑杆614、616和618是由刚性材料形成的结构构件,并且如所示是冲压成形的钢构件。托架622、托架624和托架626(图34)联接至框架构件610和框架构件612,并且横撑杆614附接至托架622;横撑杆616附接至托架624;并且横撑杆618附接至托架626。另外,设置有前联接件630,该前联接件630与联接件552(参见图29)相对应,并且联接件552、630通过紧固件彼此附接。还设置有后联接件632,该后联接件632与联接件158(参见图5)相对应,并且联接件158、632通过紧固件彼此附接。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托架622、624和626是由钢或由铸件形成的结构构件并且被焊接至左框架构件610和右框架构件612。横撑杆614、616和618可然后通过紧固件附接至托架。应了解的是,整个防滚架4可以通过穿过联接件630、632的紧固件添加或移除。
现在参照图35至图46,将示出第二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35至图36,将描述车辆的总体性能。如所示,车辆702是具有与PolarisSportsmanXP(北极星运动家XP)车辆的尺寸类似的尺寸的、用于单个骑手的ATV类车辆。然而,由于车辆702包括防滚架结构704,因此,如在图36中最佳的示出的,车辆包括进入驾驶室708的以706示出的过道开口。在该背景下,将对车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36中所示,车辆702包括框架710,该框架710由前轮712和后轮714支承。框架710通常支承动力传动系720以及单个的座椅722,该单个的座椅722以凹背座椅的形式示出。凹背座椅722可采用被称作PolarisRZR的车辆中的座椅的形式,其也在美国专利7,819,220(欧洲专利2046625B1)中被示出,该专利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如图36中所示,车辆可通过方向盘730转向,该方向盘730可以由调整机构732调整。替代性地,车辆702可以通过车把转向,如通过上文提及的PolarisSportsmanXP已知的车把转向。在车速控制方面,车辆702可具有与PolarisRZR车辆类似的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或者车辆可具有如通过PolarisSportsmanXP已知的借助于车把上的拇指油门和手刹的车速控制器。如图38中最佳的示出的,车辆702包括前悬架734和后悬架736。
在任一情况下,并且参照图37,操作者的区域708包括由后壁742以及护罩侧壁744和746限定的前机壳740。这样允许操作者的脚部完全地向前并且置于机壳740的前部以防止操作者的脚部和腿部从一侧移动至另一侧。也如图37中所示,地板底板748基本上是平的以允许操作者进入和离开。如所示,护罩部分744可包括一体的杯保持架,比如750,提供用于杯保持架或驾驶员的水瓶的人体工程学位置。也如图38和图39中所示,入口踏面754与操作者过道入口侧面相接。尽管这些被示出为与地板底板748平齐,应理解的是,其也可以设置具有唇状部,以进一步限定机壳。如在受让人的审理中的序列号为12/796,495的美国申请(和相应的PCT申请PCT/US2010/38709)中所示及描述的,也可设置有侧网以覆盖横过操作者的进入路径的开口,该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再次参照图36和图37,示出了具有用于支承驾驶员的座椅底部760的单个的座椅722。如所示,座椅底部760与侧面板766和768侧面相接。侧面板766可以具有内腔室,可通过枢转的门访问该内腔室,枢转的门打开从而允许操作者使用侧面板766内侧的储存区域。侧面板768部分地被加注管(未示出)占据,该加注管连接至位于司机的座椅底部760下方的气罐,并且该加注管由加注盖772(图37)封闭。侧面板768也可包括顶部面板774。如所示,侧面板766和768两者与座椅底部760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这允许操作者在进入和离开时使用侧面板的顶部来滑入或滑出座椅722。这一点与过道入口的组合使得即使在具有防滚架的情况下允许驾驶员容易的进入/离开。
现在参照图38至图42,将对框架710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图38最佳的示出,框架710包括盒形管框架780和盒形管框架782,该盒形管框架限定了用于车辆702的主结构。框架710包括后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部分784、后悬架安装部分786以及大致以788示出的前悬架安装部分。如所示,框架710将发动机790和变速器792安装至安装部分784。发动机790为在受让人的于2010年9月2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No.61/385,802和相应的PCT申请PCT/US2011/52914中所示和描述的类型;所述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变速器792、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一起的安装、以及发动机790和变速器792的至框架710的安装与均于2010年8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849,480或12/849,516中的任一者、相应的PCT申请PCT/US2011/46395中所示的类似;所述申请的主题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如图38、图39和图46中所示,示出了前框架部分788具有框架管780和框架管782,框架管780和框架管782会聚成颈状并且支承横梁800,该横梁800与框架支杆801和802联接。支柱框架(或减震器塔)806和框架管808也由框架管780和782支承。前框架部分788允许支柱810、悬架臂812、前驱动器、说明性地前差速器814、齿条和齿轮转向机构816以及转向臂818的安装。转向立柱(未示出)从转向机构816向上延伸用于使ATV702转向。半轴或短轴822通过联接件828将前差速器814连接至车轮。如图46中所示,通过联接件828的中线在通过车轮712、714的中线的前部,并且因此,短轴822向后并且向下延伸至车轮712、714。支柱810包括减震器部分824和轮毂部分826,其中,轮毂部分826相对于减震器部分824旋转。
现在参照图40,后安装部段786包括框架管830,发动机790的托架安装至该框架管803,在上文中所述的我们的美国申请12/849,480和12/849,516中更完全地描述了这一点。变速器792通过单独的安装部安装至框架部分784(图38),再次如序列号12/849,480和12/849,516中所描述的。如图40中所示,后框架部分784还包括用于安装消声器842的后托架结构840,该消声器842通过排气管844连接至发动机。如所示,消声器842如图38和图40中所示定位在车辆的后部。当安装时,发动机790和变速器792提供发动机输出轴850、变速器输入轴852,无级变速器(CVT未示出)将联接至发动机输出轴850、变速器输入轴852。这提供了用于驱动前差速器和前轮的前输出轴854和用于驱动后轮的后输出轴(未示出)。参照图38,悬架框架安装部786提供用于接纳双A臂860、862的槽架858,轮毂864安装至双A臂860、862。
现在参照图41和图42,上支承基架880设置成通过撑杆例如882、884和886支承在框架轨道780和782的上方,并且包括附接至其的连接器构件890以附接至防滚架704。
现在参照图43,支承托架900由支杆802保持以支承连接器902,连接器902用于附接至防滚架704的前部。应注意的是,托架900在支柱810的前方支承防滚架704,如本文中描述的。
现在参照图44,设置了前框架铸造件910,该前框架铸造件910可以附接至前框架788并且特别地附接至支杆802和横框架806。框架铸造件910提供用于前护罩920和前行李架922的支承,如图35和图36中所示。
再次参照图35至图37,车辆702也包括后多用途箱950,多用途箱950支承在车辆702的后部,其中,防滚架704的后部704a向下延伸通过货物箱950(通过孔口960,参见图45),并且部分704b向下延伸通过前多用途架922的孔口962,参见图36和图43。如图38和图40中所示,后悬架包括具有臂970的双A臂悬架和减震器972。
现在参照图47至图52,示出了用于车辆2的另一说明性的前悬架1040。在下列说明书中,相似附图标记用于标示与上文中结合前悬架40描述的那些部件相似的部件。如所示,前悬架1040包括下控制臂1044(也被称为A臂),该下控制臂1044具有以1046示出的内端和以1048示出的外端。每个下控制臂1044包括第一构件1050和第二构件1052,第一构件1050和第二构件1052在下部内联接件1054与下部外联接件1056之间延伸。内联接件1054可以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至框架10,例如位于第一安装延伸部202与第二安装延伸部214之间。外联接件1056可以限定为球形接头,固定至轮毂承载架296和轮毂298,轮毂298进而联接至车轮712。
如所示,前悬架1040包括上控制臂1064(也被称为A臂),该上控制臂1064具有以1066示出的内端和以1068示出的外端。每个上控制臂1064包括第一构件1070和第二构件1072,第一构件1070和第二构件1072在上部内联接件1074与上部外联接件1076之间延伸。内联接件1074可以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至框架10,例如位于第一安装延伸部202与第二安装延伸部214之间。替代性地,托架1078可以固定——说明性地通过焊接——至框架10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内联接件1074。外联接件1076可以限定为球形接头,固定至轮毂承载架296和轮毂298,轮毂298进而联接至车轮712。
减震器1080说明性地在上控制臂1064与减震器塔240之间延伸。更特别地,每个减震器1080包括上部1082以及下部1086,该上部1082说明性地具有上安装部,比如联接至减震器安装部242的连接叉1084和销1085,该下部1086具有下安装部,比如安装至上控制臂1064的上横构件1088的连接叉1087和销1089。上横构件1088和连接叉1087说明性地支承在内联接件1074与外联接件1076中间。
在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每个上控制臂1064的内联接件1074定位在下控制臂1044的内联接件1074的竖向上方、横向外侧以及纵向前方。上控制臂1064相对于下控制臂1044的间隔提供了在驾驶室6内用于操作者的腿部的改善的间隙。
参照图48,上控制臂1064的内联接件1074与下控制臂1044的内联接件之间的横向宽度间隔(W)说明性地为大约2.74英寸(69.67mm)。在上控制臂1064的内联接件1074与下控制臂1044的内联接件之间的说明性的竖向高度间隔(H)为大约5.88英寸(149.28mm)。如图50中所示,上控制臂1064的内联接件1074的中点1090与下控制臂1044的内联接件1054的中点1092之间的纵向长度间隔(L)分别为大约6.95英寸(176.61mm)。内联接件1074的中点1090和内联接件1054的中点1092限定作为相应的第一构件1070、1050与第二构件1072、1052之间的中心点。控制臂1044和1064构造成提供大约9英寸(228.6mm)的行程。
参照图53,图示了另一说明性的前悬架1094。前悬架1094包括下控制臂1044(也被称为A臂),该下控制臂1044具有以1046示出的内端和以1048示出的外端。内联接件1054可以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至框架10,同时外联接件1095可以固定至轮毂承载架296和轮毂298。外联接件1095说明性地包括固定(例如焊接)至控制臂1044的外端1048的竖向枢轴管1096。U型接纳部或轮毂1098和销1100支承枢轴管1096以围绕大致竖向轴线进行枢转运动。应注意的是,竖向枢轴管1096和U型接纳部1098可以互换。换句话说,竖向枢轴管1096可以由轮毂298支承,并且U型接纳部1098可以由控制臂1044支承。
减震器1080说明性地在下控制臂1044与减震器塔240之间延伸。更具体地,每个减震器1080包括上部1082和下部1086,上部1082说明性地具有上安装部,比如安装至减震器安装部242的连接叉1084和销1085,下部1086具有下安装部,比如安装至下控制臂1044的上横构件1102的连接叉1087和销1089。上横构件1102和连接叉1087说明性地支承在控制臂1044的内端1046与外端1048的中间。
参照图54至图59,示出了在驾驶室6内的联接至框架10的说明性的地板底板或地板本体面板1110。地板底板1110说明性地包括具有不同竖向位置或高度的多个部分,包括下凹的搁脚部1112,搁脚部1112与凸起的固定踏板1114横向间隔开。如所示,搁脚部1112由用于定位操作者的右脚的凹部1113限定,并且所述固定踏板1114由用于定位操作者的左脚的凸起部分1115限定。
现在参照图54至图57和图59,搁脚部1112可包括与上文详细描述的凹部512相似的特征。搁脚部1112设置为用于操作者的右脚,使得操作者的脚后跟可以定位在凹部1113中并且操作加速器踏板520或制动踏板1116。搁脚部1112包括地板1118、后壁1120、前壁1122、左侧壁1124和右侧壁1126。右侧壁1122相对于左侧壁1124成一定角度,如本文中描述的。地板1118从前壁1122至后壁1120向下倾斜成一定角度α(说明性地大约9.5度)(图57),并且与脚踏板220和1116两者的至少的一部分横向地交叠(图54)。
参照图56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前臂1122具有大约6.09英寸(154.76mm)的宽度W1,并且后壁1120具有大约6.86英寸(174.2mm)的宽度W2。在另一说明性的实施方式中,前臂1122具有大约6.06英寸(153.9mm)的宽度W1,并且后壁1120具有大约6.52英寸(165.55mm)的宽度W2。说明性地,搁脚部1112在前壁122处具有大约0.89英寸(22.7mm)的深度,并且在后壁1120处具有大约0.93英寸(23.7mm)的深度。在图56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搁脚部1112的长度L1大约8.94英寸(226.94mm)。在另一说明性实施方式中,搁脚部1112的长度L1为大约7.95英寸(202.03mm)。
如图54至图56、图58和图60中所示,固定踏板1114设置用于操作者的左脚,使得操作者的脚后跟可以定位在地板底板1110上,其中他的或她的脚向上成一定角度。更特别地,固定踏板1114包括脚后跟袋状部1130、拱形支承部1132和上支承部1133,该脚后跟袋状部1130构造成接纳操作者的脚的脚后跟,拱形支承部1132构造成当他的/她的脚后跟位于脚后跟袋状部1130中时支承操作者的脚的拱形部,并且上支承部1133构造成支承操作者的脚的端部分。凸起部分1115在符合人体工程学有利的位置处从前臂朝向后壁向上成一定角度,该角度说明性地为角度β(大约42度),以便与操作者的脚的自然地放置和角度匹配。
通过图56,固定踏板1114包括左侧边1134和右侧边1136,左侧边1134和右侧边1136限定横向尺寸或宽度W3,该横向尺寸或宽度W3说明性地为5.98英寸(151.84mm)。拱形支承1132说明性地具有大约3.2英寸(81.38mm)的长度L2。右侧边1136与左侧壁1124之间的在搁脚部1112的前壁1122处的横向的距离在图56中以D3示出并且说明性地为大约7.39英寸(187.68mm)。在另一说明性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踏板1114的右侧边1136与左侧壁1124之间的在搁脚部1112的前臂1122处的距离D3为大约6.23英寸(158.29mm)。
驱动壳体1140说明性地定位于搁脚部1112和固定踏板1114的横向地中间。驱动壳体1140包括第一或凸起部分1142和第二部分或凹部1144,第一或凸起部分1142提供用于差速器330的间隙,第二部分或凹部1144提供用于万向接头324的间隙。开口1146设置用于在转向立柱322下方的输入轴312。开口1146可包括圆形的孔口或U型槽以帮助组装。
尽管本发明已经被描述为具有示例性的设计,但是在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因此,本申请旨在包括利用本发明的一般原理的本发明的任何变型、使用或适应性修改。另外,本申请旨在包括落入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已知的或惯常的实践中的这种偏离本公开的内容。

Claims (38)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框架;
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承;
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支承所述框架;
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包括大致位于所述前轮的中间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从所述转向机构横向地延伸的中线;
前部下控制臂,所述前部下控制臂各自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内端和第一外端,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内端和第二外端,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内端在下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第一外端和所述第二外端在下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
前部上控制臂,所述前部上控制臂各自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内端和第一外端,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内端和第二外端,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内端在上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第一外端和所述第二外端在上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以及
前减震器,所述前减震器各自包括下安装部和上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在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中间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
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竖向上方且在纵向前方,并且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与所述上部内联接件的一部分纵向地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上方大约5.88英寸(14.935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前方大约6.95英寸(17.653cm)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横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外侧大约2.74英寸(6.96cm)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定位在所述前轮的所述轴向中线的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还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大致在所述座椅与前机壳之间延伸,所述前机壳向前延伸至接近所述前轮的轴向中线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机壳延伸至位于所述前轮的所述轴向中线的前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机壳包括定位在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地板底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地板底板被架高。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地形车,所述地板底板包括位于不同高度处的多个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地板底板包括下凹的搁脚部以及与所述搁脚部横向间隔开的凸起的固定踏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控制臂中的每个上控制臂大致限定菱形形状,使得每个前部上控制臂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内端在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处朝向彼此会聚,并且每个前部上控制臂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外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外端在所述上部外联接件处朝向彼此会聚。
14.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框架;
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承;
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支承所述框架;
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所述框架支承;
地板底板,所述地板底板由所述框架支承;以及
脚控制器,所述脚控制器与所述地板底板相邻并且构造成由被所述座椅支承的操作者的脚下压;
其中,所述地板底板包括用以接纳用户的右脚的脚后跟的搁脚部以及用以支承用户的左脚的固定踏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搁脚部由所述地板底板中的凹部限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凹部由大致平的底部部分和至少一个邻接的壁限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凹部为大致矩形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固定踏板由所述地板底板的凸起部分限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脚控制器包括多个可枢转的脚踏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凹部与所述脚踏板的至少一部分横向地交叠。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脚踏板包括加速器踏板和制动踏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搁脚部延伸至所述加速器踏板的右方,并且所述固定踏板延伸至所述制动踏板的左方,使得所述制动踏板大致位于所述搁脚部与所述固定踏板的中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底部部分与水平方向成一角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地板底板被架高。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还包括:
前部下控制臂,所述前部下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内端在下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下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
前部上控制臂,所述前部上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内端在上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上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以及
前减震器,所述前减震器各自包括下安装部以及上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在所述内端与所述外端中间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竖向上方且在纵向前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横向外侧。
28.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框架;
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承;
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支承所述框架;
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所述动力传动系包括前最终驱动装置,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具有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横向地并且大致朝向所述前轮延伸的中线;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包括大致位于所述前轮的中间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从所述转向机构横向地延伸的中线;
前部下控制臂,所述前部下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内端在下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下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
前部上控制臂,所述前部上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内端在上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上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以及
前减震器,所述前减震器各自包括下安装部以及上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在所述内端和所述外端中间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
其中,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定位在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竖向上方且在纵向前方,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与所述上部内联接件的一部分纵向地交叠,并且所述下部内联接件的一部分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纵向地交叠。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下安装部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的位置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下安装部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的所述位置与所述上部内联接件纵向地交叠。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位置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3.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框架;
座椅,所述座椅由所述框架支承;
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支承所述框架;
动力传动系,所述动力传动系由所述框架支承并且以驱动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所述动力传动系包括前最终驱动装置,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具有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横向地并且大致朝向所述前轮延伸的中线;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并且包括大致位于所述前轮的中间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从所述转向机构横向地延伸的中线;
前部下控制臂,所述前部下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第一内端和第二内端在下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下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
前部上控制臂,所述前部上控制臂各自具有内端和外端,所述内端在上部内联接件处以可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框架,并且所述外端在上部外联接件处联接至所述前轮中的一个前轮;以及
前减震器,所述前减震器各自包括下安装部以及上安装部,所述下安装部在所述内端和所述外端中间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
其中,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并且所述上部内联接件的一部分与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纵向交叠。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下安装部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的位置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转向机构的所述中线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下安装部联接至所述上控制臂的所述位置与所述上部内联接件纵向地交叠。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前减震器的所述上安装部联接至所述框架的位置位于所述前最终驱动装置的所述中线的前方。
38.根据权利要求33至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其中,所述上控制臂中的每个上控制臂大致限定菱形形状,使得每个前部上控制臂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内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内端在所述上部内联接件处朝向彼此会聚,并且每个前部上控制臂的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第一外端和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二外端在所述上部外联接件处朝向彼此会聚。
CN201480010670.XA 2013-03-01 2014-03-03 全地形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2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83,216 US9102205B2 (en) 2011-02-01 2013-03-01 All terrain vehicle
US13/783,216 2013-03-01
PCT/US2014/019952 WO2014134610A2 (en) 2013-03-01 2014-03-03 All terrain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2938A true CN105142938A (zh) 2015-12-09
CN105142938B CN105142938B (zh) 2018-01-05

Family

ID=5028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067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42938B (zh) 2013-03-01 2014-03-03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961622A2 (zh)
CN (1) CN105142938B (zh)
AU (3) AU2014224017B2 (zh)
BR (1) BR112015020612A2 (zh)
CA (1) CA2900342A1 (zh)
MX (1) MX360257B (zh)
RU (1) RU2015141215A (zh)
WO (1) WO2014134610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716A (zh) * 2018-01-08 2018-07-06 谈加勇 一种可翻转腿组行进的全地形车
CN10829763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可摆臂伸缩式轮足结构的多轴全地形轮式车
CN111907629A (zh) * 2020-08-14 2020-11-10 芜湖富仕德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并具有侧翻保护功能的大型沙滩卡丁车
US11667166B2 (en) 2021-01-27 2023-06-06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All-terrain vehic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989A (en) * 1991-03-20 1994-07-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our-wheeled buggy
CN101511664A (zh) * 2006-07-28 2009-08-19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CN202053890U (zh) * 2011-05-25 2011-11-30 管中林 一种二桥全驱动的全地形车
CN202173704U (zh) * 2011-06-19 2012-03-28 陈建生 一种多功能消防、救援全地形车
CN10253008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一种全地形车车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5624A (en) 1996-04-03 1999-11-0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frame
US7819220B2 (en) 2006-07-28 2010-10-2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ATV
US20090195035A1 (en) 2008-02-04 2009-08-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TV having arrangement for a passenger
US8800706B2 (en) * 2008-07-16 2014-08-1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Floorboard for a vehicle
US10160497B2 (en) * 2011-02-01 2018-12-2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7989A (en) * 1991-03-20 1994-07-1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our-wheeled buggy
CN101511664A (zh) * 2006-07-28 2009-08-19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CN202053890U (zh) * 2011-05-25 2011-11-30 管中林 一种二桥全驱动的全地形车
CN202173704U (zh) * 2011-06-19 2012-03-28 陈建生 一种多功能消防、救援全地形车
CN102530089A (zh) * 2012-02-29 2012-07-04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一种全地形车车体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763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可摆臂伸缩式轮足结构的多轴全地形轮式车
CN108297636B (zh) * 2017-01-12 2023-08-2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一种具有可摆臂伸缩式轮足结构的多轴全地形轮式车
CN108248716A (zh) * 2018-01-08 2018-07-06 谈加勇 一种可翻转腿组行进的全地形车
CN111907629A (zh) * 2020-08-14 2020-11-10 芜湖富仕德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并具有侧翻保护功能的大型沙滩卡丁车
CN111907629B (zh) * 2020-08-14 2021-11-16 芜湖富仕德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并具有侧翻保护功能的大型沙滩卡丁车
US11667166B2 (en) 2021-01-27 2023-06-06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All-terrain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4224017A1 (en) 2015-09-24
WO2014134610A2 (en) 2014-09-04
MX2015010609A (es) 2015-12-16
AU2016238831B2 (en) 2018-05-10
CA2900342A1 (en) 2014-09-04
MX360257B (es) 2018-10-26
EP2961622A2 (en) 2016-01-06
AU2018214119A1 (en) 2018-08-30
BR112015020612A2 (pt) 2017-07-18
AU2016238831A1 (en) 2016-10-27
RU2015141215A (ru) 2017-04-06
AU2014224017B2 (en) 2016-08-11
WO2014134610A3 (en) 2014-10-23
CN105142938B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2205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11951794B2 (en) Vehicle
US10160497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US10933932B2 (en) Off-highway recreational device
US10668780B2 (en)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for an off-road vehicle
US7347490B2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CN104661903B (zh) 多功能车辆
US7510235B2 (en) Body cover structure for seat type vehicle
CN102015338B (zh) 减震器、具有该减震器的车辆以及调节车辆悬架刚度的方法
CN105142938A (zh) 全地形车
JP2007084000A (ja) 小型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CN102015419B (zh)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US20150061274A1 (en) Off-road vehicle
CN1836965A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JP3380799B2 (ja) 作業用四輪車のドラムブレーキのブリーザ装置
AU2012212205B2 (en) All terrain vehicle
AU2018203158A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AU2012212205A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JP2005289231A (ja) 車両のサブ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