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2317A -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2317A
CN105132317A CN201510547681.8A CN201510547681A CN105132317A CN 105132317 A CN105132317 A CN 105132317A CN 201510547681 A CN201510547681 A CN 201510547681A CN 105132317 A CN105132317 A CN 105132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microbacteriumoxydansylx
application
oxidation microbacterium
micro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76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2317B (zh
Inventor
袁林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SELENIUM VALLEY BIOTE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e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e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e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476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23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2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23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23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23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中国湖北恩施硒矿区的渗滤水系统中的菌席沉积物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及其应用,该菌种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No:M2013672。该菌种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可在微生物有机硒转化、微生物纳米硒合成、含硒矿石微生物活化、富硒微生物肥料制备以及硒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嗜硒微生物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株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及其在微生物转化合成有机硒、微生物合成纳米硒、微生物活化硒矿石、富硒微生物肥料制备及硒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极端微生物是指适合在极端环境中生活的微生物种属,包括嗜热菌、嗜盐菌、嗜碱菌、嗜酸菌、嗜压菌、嗜冷菌以及抗辐射、耐干燥、抗高浓度金属离子和极端厌氧的微生物(Rothschild&Mancinelli,2001;陈骏等,2006),目前极端微生物的研究主要在大洋中脊、热泉、盐湖、矿坑排水等区域。在深海洋中脊的热液环境中生活着大量嗜热、嗜压细菌,其在洋中脊的Fe、S、Zn、Cu循环及成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aylor&Wirsen,1997;Labrenzetal.,2000;Kasama&Murakami,2001;Emerson&Mayer,2002;Kennedyetal.,2003;彭晓彤等,2007;陈顺等,2010)。地质微生物学家对美国黄石公园(Susanetal.,1994,1996)、冰岛(Marteinssonetal.,2001;Thomasetal.,2007)、意大利(Kvistetal.,2005)、中国云南(宋兆齐等,2008;黄秋媛等,2010)等地的众多热泉进行研究,揭示在这些高达70摄氏度以上,有些甚至超过100摄氏度的热泉里面,活跃着大量嗜热微生物——泉古菌,拓展了我们之前对微生物生存极限的想象。而美国犹他大盐湖(盐度2.2%)、死海(盐度2.5%)、里海(盐度(1.7%)等高盐环境中生活着许多抗高渗透压微生物(Antonioetal.,1998;Vreelandetal.,1998;Orenetal.,2001)。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中国境内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泊,更由于其独特的沉积环境,成为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妥进才等,2005)。酸性矿坑排水中大量存在嗜酸铁氧化菌,如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ferrooxidans),大量参与Fe、Mn、S等的循环(Baker&Banfield,2003;Fortin&Langley,2005;陆建军等,2005;蒋磊等,2006),一方面造成广泛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为矿坑排水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Johnson&Kevin,2003)。即使对于遥远南极的厚厚冰层下封存几百万年之久的冰下湖生命系统,我们依然保存着浓厚的兴趣(Bulatetal.,2009,2011)。
可是,很少有人关注富硒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这主要是因为硒是地壳中的微量元素,难以成矿或形成极端富硒的环境,极大限制了对嗜硒微生物的研究。
湖北恩施渔塘坝具有世界上唯一的硒矿床,是典型和独特的极端富硒环境,在硒矿区的渗滤水系统和硒矿尾矿的渗滤水系统中具有高浓度的硒含量,其中水体中的硒含量高达40.0-94.1μg/L,平均值为58.4±16.8μg/L(Zhu&Zheng,2001;Zhuetal.,2008),是克山病区水体硒含量的330倍(Fordyceetal.,2000),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饮用水硒含量上限的10倍(Presser,1994);沉积物中的硒含量高达8.28-82.9mg/kgDW,平均值为26.6±26.8mg/kgDW(Zhu&Zheng,2001;Zhuetal.,2008),是美国西部沉积物硒含量上限值(1.4mg/kgDW)的19倍(Presser,1994)。目前,仅有朱建明小组对湖北恩施渔塘坝高硒碳质泥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雷磊等,2009),并分离了两株具有亚硒酸盐还原能力的细菌(王明义等,2006)。在发明专利方面,仅有《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活化硒矿粉的方法》(ZL201210166664.4)和《一种利用超耐硒微生物制备红色单质硒的方法》(申请号201210167650.6)中利用湖北恩施硒矿物的硒矿渣、土壤进行分离相关耐硒微生物,进而接种到硒矿粉或其他含硒介质中,制备活化硒矿粉或红色单质硒。但发明专利中并未分离纯化相关耐硒微生物,也未鉴定微生物种属和特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该氧化微杆菌是从中国湖北恩施硒矿区渗滤水系统的菌席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的细菌新菌株,该氧化微杆菌的保藏名称为氧化微杆菌YLX-2(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13年12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72。
该氧化微杆菌的菌种菌学特征描述如下:
【形态特征】该氧化微杆菌在28摄氏度的TSA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观察到的菌落为红色平滑的圆形,并具有全缘凸面(附图1);对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示为革兰氏阳性菌。该氧化微杆菌的菌株为短杆状,大小为0.4~0.5×1.0~2.0μm(附图2);;
【嗜硒特征】将该氧化微杆菌依次分别接入到含硒(以亚硒酸钠配置)0、3、5、10、100、300、500、1000、5000mg/L的TSB培养液中,结果显示:在硒浓度≤5mg/L情况下,细菌生长不受抑制,培养液颜色不呈现明显的红色。在硒浓度≥10mg/L情况下,培养液颜色开始呈现明显的红色,在300mg/L条件下,培养液中的红色依然明显,表明该菌种代谢正常。必须指出的是即使在硒含量高达1000mg/L的极端条件下,菌种依然能生长,体现出了极端耐硒能力,但是培养液红色已经明显减弱。超过1000mg/L浓度下,该菌种不能生长。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从本发明所述菌株的纯培养物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进一步通过CLUSTALX软件和Mega4.0软件以Neighbou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图3),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和黄杆菌(Microbacteriummaritypicum)相似度达到100%,尚不能确定其确却种属。
【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对甘油等49种碳源进行产酸反应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以很好地利用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甘露醇、熊果苷、七叶灵、柳醇、纤维二糖、麦芽糖、蔗糖、松叁糖、拢牛儿糖作为碳源产酸,但是利用甘油、L-阿拉伯糖、D-木糖、海藻糖作为碳源产酸反应较弱(表1)。该菌株运动型及酶活检测显示,菌株的运动型很好,菌株的碱性磷酸盐酶、酯酶(C4)、类脂酯酶(C8)、白(亮)氨酸芳氨酶、胰凝乳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β-半乳酸苷酶、β-糖醛酸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α-甘露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活性(表2)。菌株的碳源利用反应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以利用鼠李糖、N-乙酰葡萄糖胺、蔗糖、麦芽糖、5-酮基-葡萄糖酸盐、甘露醇、D-葡萄糖、水杨素、L-岩藻糖、L-阿拉伯糖、丙酸盐、2-酮葡萄糖酸盐作为碳源(表3)。
综合以上数据,判定该菌株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命名为氧化微杆菌YLX-2(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于2013年12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72。
表1菌株利用碳源产酸反应
试剂条对应管/底物 阳性/阴性 试剂条对应管/底物 阳性/阴性
0对照 - 25七叶灵 +
1甘油 v 26柳醇 +
2赤癣醇 - 27纤维二糖 +
3 D-阿拉伯糖 - 28麦芽糖 +
4 L-阿拉伯糖 v 29乳糖 -
5核糖 - 30蜜二糖 -
6 D-木糖 v 31蔗糖 +
7 L-木糖 - 32海藻糖 v
8阿东醇 - 33菊糖 -
9β-甲基-D-木糖甙 - 34松叁糖 +
10半乳糖 - 35棉子糖 -
11葡萄糖 + 36淀粉 -
12果糖 - 37糖原 -
13甘露糖 + 38木糖醇 -
14山梨糖 - 39拢牛儿糖 +
15鼠李糖 + 40D-松二糖 -
16卫茅醇 - 41D-来苏糖 -
17肌醇 - 42D-塔格糖 -
18甘露醇 + 43D-岩糖 -
19山梨醇 - 44L-岩糖 -
20α-甲基-D-甘露糖甙 - 45D-阿拉伯糖醇 -
21α-甲基-D-葡萄糖甙 - 46L-阿拉伯糖醇 -
22 N-乙酰-葡糖胺 - 47葡萄糖酸盐 -
23苦杏仁甙 - 482-酮基-葡萄糖酸盐 -
24熊果甙 + 495-酮基-葡萄糖酸盐 -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v”表示弱阳性。
表2菌株运动型及酶活性检测
编号 测定的酶及生理特性检测 结果
1 细菌运动性 +
2 碱性磷酸盐酶 +
3 酯酶(C4) +
4 酯酶脂酶(C8) +
5 脂酶(C14) -
6 白氨酸芳胺酶 +
7 缬氨酸芳胺酶 -
8 胱氨酸芳胺酶 -
9 胰蛋白酶 -
10 胰凝乳蛋白酶 +
11 酸性磷酸酶 +
12 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 +
13 α-半乳糖甙酶 -
14 β-半乳糖甙酶 +
15 β-糖醛酸甙酶 +
16 α-葡萄糖甙酶 +
17 β-葡萄糖甙酶 +
18 N-乙酰-葡萄糖胺酶 -
19 α-甘露糖甙酶 +
20 β-岩藻糖甙酶 -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表3菌株碳源利用反应检测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本发明还公开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制备微生物转化有机硒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在培养液中的可溶态无机硒(Se4+、Se6+)含量不超过5mg/L的条件下,可以将无机硒高效转化为含硒氨基酸(如硒代胱氨酸SeCys2),进一步可利用这些有机硒作为硒缺乏人群的补硒来源。
本发明还公开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制备微生物转化纳米硒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在培养液中的可溶态无机硒(Se4+、Se6+)含量在10mg/L~300mg/L的条件下,可以将无机硒高效转化为纳米硒,该纳米硒的尺寸为100~200nm,进一步可以利用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硒作为硒缺乏人群的补硒来源。
本发明还公开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活化含硒矿石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可以对含硒矿石进行微生物活化,进而使含硒矿石中的不可生物利用硒活化为生物可利用硒,可将天然含硒矿石中生物可利用硒含量提高3倍,进一步可以将活化之后的含硒矿石加工为土壤硒改良剂,施用于缺硒土壤中种植富硒农作物。
本发明还公开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制备富硒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可以直接制作为微生物冻干粉,施用到土壤中后复水复活,活化土壤中的硒,提高土壤硒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提高作物对硒的累积效率;也可以与有机肥复合发酵,制成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于土壤中种植富硒农作物。
本发明还公开了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硒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征,当污染水体中硒含量不超过100μg/L时,可以对硒污染环境中的硒进行微生物转化、累积,进一步可以收集这些微生物,一方面大大降低环境中的硒含量,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转化、累积的微生物硒,作为微生物有机硒或微生物纳米硒的来源,用于缺硒人群的硒补充来源,其对硒污染水体中硒的清除效率可达50%。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具有嗜硒微生物特性,可在微生物有机硒转化、微生物纳米硒合成、含硒矿石微生物活化、富硒微生物肥料以及硒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菌株的形态特征;
图2为本发明所述菌株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图3为本发明所述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菌种的筛选分离:
(1)初筛:无菌采集中国湖北恩施渔塘坝硒矿区渗滤水系统中的菌席沉积物样品约20g于灭菌处理的25mL的封口瓶中,平行采集3份,带回实验室4℃低温保存。然后在实验室无菌操作台内将3份平行样品进行混合均匀,取5g置于50mL灭菌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常温条件下150r/min震荡15min,静置30秒后取1mL菌液梯队稀释到10-3、10-4、10-5、10-6,然后接种0.05mL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基组成:含硒200μg/kg的TSA,硒源为亚硒酸钠),每一处理设置4组重复。常温下培养2-3天,挑取形态典型的单一菌落进行点接纯化2-3次得到纯培养物。
(2)复筛:将(1)中得到的纯培养物依次接入含硒(以亚硒酸钠配置)0、3、5、10、100、300、500、1000、5000mg/kg的TSB培养液中,在硒浓度≤1000mg/kg条件下,该菌株均能正常生长,表明该纯培养物具有一定耐硒能力,并命名为YLX-2,保藏于保藏培养基中。
对上述经复筛得到的氧化微杆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测试。
形态特征观察:该氧化微杆菌在28摄氏度的TSA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观察到的菌落为红色平滑的圆形,并具有全缘凸面(附图1);对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显示为革兰氏阳性菌。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菌株为短杆状,大小为0.4~0.5×1.0~2.0μm(附图2)。
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本发明所述菌株的纯培养物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进一步通过CLUSTALX软件和Mega4.0软件以Neighbou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附图3),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和黄杆菌(Microbacteriummaritypicum)相似度达到100%,结合进一步的生理生化反应特征,确定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命名为氧化微杆菌YLX-2(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于2013年12月1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72。
生理生化反应特征测试:对甘油等49种碳源进行产酸反应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以很好地利用葡萄糖、甘露糖、鼠李糖、甘露醇、熊果苷、七叶灵、柳醇、纤维二糖、麦芽糖、蔗糖、松叁糖、拢牛儿糖作为碳源产酸,但是利用甘油、L-阿拉伯糖、D-木糖、海藻糖作为碳源产酸反应较弱(表1)。该菌株运动型及酶活检测显示,菌株的运动型很好,菌株的碱性磷酸盐酶、酯酶(C4)、类脂酯酶(C8)、白(亮)氨酸芳氨酶、胰凝乳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萘酚-AS-BI-磷酸水解酶、β-半乳酸苷酶、β-糖醛酸苷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α-甘露糖苷酶均具有较强的活性(表2)。菌株的碳源利用反应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可以利用鼠李糖、N-乙酰葡萄糖胺、蔗糖、麦芽糖、5-酮基-葡萄糖酸盐、甘露醇、D-葡萄糖、水杨素、L-岩藻糖、L-阿拉伯糖、丙酸盐、2-酮葡萄糖酸盐作为碳源(表3)。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合成有机硒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接种到含硒(亚硒酸钠配置)0.5mg/L的TSB培养液中,常温下200r/min培养48小时,离心收集菌体和上清液。然后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GA-AFS)分别检测上清液和菌体中的硒含量与形态,结果显示上清液中几乎均为Se4+,而菌体中绝大部分为硒代胱氨酸(SeCys2)(表4)。这表明YLX-2菌株能在0.5mgSe/L条件下,将培养液中的无机硒(Se4+)转化为有机硒(SeCys2),并累积到菌体内。进一步收集菌体可作为动物饲料等的有机硒添加,也可以做进一步的硒代氨基酸纯化原料(尤其是硒代胱氨酸SeCys2),作为缺硒人群的有机硒补硒来源。
表4反应体系中上清液和菌体的硒形态特征
注:“-”表示没有检出;“*”表示没有样品。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合成有机硒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接种到含硒(亚硒酸钠配置)5mg/L的TSB培养液中,常温下200r/min培养72小时,离心收集菌体和上清液。然后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GA-AFS)分别检测上清液和菌体中的硒含量与形态,结果显示上清液中几乎均为Se4+,而菌体中绝大部分为硒代胱氨酸(SeCys2),在菌株的生长平稳期有少部分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和Se4+(表5)。这表明YLX-2菌株能在5mgSe/L条件下,将培养液中的无机硒(Se4+)转化为有机硒(SeCys2和SeMeCys),并累积到菌体内。进一步收集菌体可作为动物饲料等的有机硒添加,也可以做进一步的硒代氨基酸纯化原料(尤其是硒代胱氨酸SeCys2和甲基硒代胱氨酸SeMeCys),作为缺硒人群的有机硒补硒来源。
表5反应体系中上清液和菌体的硒形态特征
注:“-”表示没有检出;“*”表示没有样品。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接种到含硒(亚硒酸钠配置)100mg/L的TSB培养液中,常温下200r/min培养24小时,溶液出现明显的红色、浑浊。培养48小时,离心收集菌体和上清液,发现收集得到的沉淀为红色悬浮物。然后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GA-AF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利用差减法鉴定红色悬浮物的成分几乎为单质硒。此微生物合成的纳米硒可以作为缺硒人群的补硒来源,也可以作为硒肥或动物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接种到含硒(亚硒酸钠配置)1000mg/L的TSB培养液中,常温下200r/min培养12小时,溶液出现明显的红色、浑浊。培养48小时,离心收集菌体和上清液,发现收集得到的沉淀为红色悬浮物。然后利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LC-GA-AF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利用差减法鉴定红色悬浮物的成分几乎为单质硒。此微生物合成的纳米硒可以作为缺硒人群的补硒来源,也可以作为硒肥或动物饲料添加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活化硒矿石中的应用。
将采自湖北恩施硒矿区的硒矿石粉碎到100目,然后测定其总硒含量约为3000mg/kg,进一步通过连续提取方法,测定硒矿石中的水溶态硒约占比1%,可交换态硒约占比3%,铁锰氧化态硒约占比5%,有机结合态硒约占比10%,残留态硒占比约81%。以此硒矿粉为硒源,添加100g该硒矿粉到300mL的TSB培养液中,一组不接种YLX-2(8个平行样),另一组接种YLX-2(8个平行样)。在室温条件下200r/min培养90天,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取样检测上清液中的总硒含量(表6),结果显示接种YLX-2菌株组中明显较对照组有更多可溶态硒进入溶液中,其硒含量是对照组的3倍左右。这表明YLX-2菌株可以将硒矿石中不可生物利用硒(如交换态硒、铁锰氧化态硒)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硒,且效率较高。进一步可利用YLX-2的这个特性对天然硒矿石进行活化,产物可作为土壤硒改良剂,用于缺硒土壤的改良。
表6反应体系上清液中硒含量特征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富硒微生物肥料制备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在TSB培养液中进行50L规模化发酵培养3-5天,进一步采用冻干技术制备微生物冻干粉。该冻干粉可以直接施用到生菜作物根部土壤中,随后浇水可使冻干微生物复水复活。正常栽培30天后收获,检测显示其生菜叶中的硒含量是未施用该微生物冻干粉的生菜叶样品的3-5倍。
实施例7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富硒微生物肥料制备中的应用。
将本发明所述微生物YLX-2菌株接种到有机肥原料中,随后进行正常的有机肥堆肥发酵,获得微生物有机肥。该微生物有机肥施用到生菜根部,正常培养30天后收获,检测显示其生菜叶中的硒含量是未施用该微生物冻干粉的生菜叶样品的6-7倍。
实施例8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在硒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测定湖北恩施硒矿区渗滤水中总硒含量约为85μg/L,并将其作为硒污染环境水体的代表,将YLX-2菌种接入300mL该水体中(8个平行样),并加入葡萄糖作为碳源,同时设置对照组,在室温条件下200r/min培养10天,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取样检测上清液中的总硒含量(表7),结果显示未接种YLX-2菌株得对照组中溶液中的硒含量基本不变,而接种YLX-2菌株处理组在菌株生长过程中明显将溶液中的硒吸收、利用了,大大降低了溶液中的硒含量,清除率达到50%左右。因此,进一步可利用YLX-2的这个特性对天然硒污染地区(如恩施)或人工硒污染环境(如锰冶炼区域)中的水体进行修复处理。
表7反应体系上清液中硒含量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其特征在于:该氧化微杆菌的保藏名称为氧化微杆菌YLX-2(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为2013年12月18日,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367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的菌株为短杆状,大小为0.4~0.5×1.0~2.0μm,菌落为红色平滑的圆形,并具有全缘凸面,革兰氏染色阳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其特征在于:当可溶态硒含量低于5mg/L时,所述氧化微杆菌能够将该可溶态无机硒吸收转化为有机硒;当可溶态硒含量为10~300mg/L时,所述氧化微杆菌能够将该可溶态无机硒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硒,且该纳米硒尺寸为10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制备微生物转化有机硒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可溶态硒含量低于5mg/L时,能够将该可溶态无机硒吸收转化为有机硒。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制备微生物转化纳米硒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可溶态硒含量为10~300mg/L时,能够将该可溶态无机硒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活化含硒矿石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嗜硒微生物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嗜硒微生物在制备富硒微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oxydansYLX-2在硒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CN201510547681.8A 2015-08-31 2015-08-31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1323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7681.8A CN105132317B (zh) 2015-08-31 2015-08-31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7681.8A CN105132317B (zh) 2015-08-31 2015-08-31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2317A true CN105132317A (zh) 2015-12-09
CN105132317B CN105132317B (zh) 2019-02-12

Family

ID=5471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7681.8A Active CN105132317B (zh) 2015-08-31 2015-08-31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2317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8882A (zh) * 2016-06-22 2017-0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株太空微杆菌lct‑h2
CN107470339A (zh) * 2017-09-30 2017-12-15 青岛农业大学 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29766A (zh) * 2019-06-14 2019-09-13 浙江工业大学 氧化微杆菌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1996141A (zh) * 2020-08-17 2020-1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
CN112624878A (zh) * 2020-12-31 2021-04-09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土壤硒的微生物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9453A (zh) * 2020-12-31 2021-05-07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富硒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6263A (zh) * 2021-03-16 2021-06-29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耐盐解钾促生氧化微杆菌41-c8、菌剂及其应用
CN113322211A (zh) * 2021-07-09 2021-08-31 华中农业大学 一株具有良好硒转化和Se(0)氧化能力的LX-88菌及其应用
CN113322212A (zh) * 2021-07-09 2021-08-31 华中农业大学 菌株Dyella sp.LX-1及其在氧化有机硒或单质硒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3561A (zh) * 2012-05-26 2012-10-03 彭祚全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活化硒矿粉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3561A (zh) * 2012-05-26 2012-10-03 彭祚全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活化硒矿粉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NZHAO TO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elenium-Tolerant Rhizosphere Strain from a Novel Se-Hyperaccumulating Plant Cardamine hupingshanesis",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
彭祚全 等: "《世界硒都恩施硒资源研究概述》", 31 August 2012,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袁永强 等: "高硒碳质泥岩中的3株高还原耐受亚硒酸盐菌", 《地学前缘》 *
雷磊 等: "湖北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泥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初探", 《地球与环境》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18882A (zh) * 2016-06-22 2017-0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株太空微杆菌lct‑h2
CN107470339A (zh) * 2017-09-30 2017-12-15 青岛农业大学 类芬顿和微生物联用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和系统
CN110229766B (zh) * 2019-06-14 2021-06-08 浙江工业大学 氧化微杆菌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0229766A (zh) * 2019-06-14 2019-09-13 浙江工业大学 氧化微杆菌及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CN111996141A (zh) * 2020-08-17 2020-11-2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氧化微杆菌na2及其应用
CN112759453A (zh) * 2020-12-31 2021-05-07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富硒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4878A (zh) * 2020-12-31 2021-04-09 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化土壤硒的微生物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6263A (zh) * 2021-03-16 2021-06-29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耐盐解钾促生氧化微杆菌41-c8、菌剂及其应用
CN113046263B (zh) * 2021-03-16 2022-03-25 青岛农业大学 一株耐盐解钾促生氧化微杆菌41c8、菌剂及其应用
CN113322211A (zh) * 2021-07-09 2021-08-31 华中农业大学 一株具有良好硒转化和Se(0)氧化能力的LX-88菌及其应用
CN113322212A (zh) * 2021-07-09 2021-08-31 华中农业大学 菌株Dyella sp.LX-1及其在氧化有机硒或单质硒中的应用
CN113322211B (zh) * 2021-07-09 2022-05-20 华中农业大学 一株具有良好硒转化和Se(0)氧化能力的LX-88菌及其应用
CN113322212B (zh) * 2021-07-09 2022-05-20 华中农业大学 菌株Dyella sp.LX-1及其在氧化有机硒或单质硒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2317B (zh) 2019-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2317A (zh) 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 YLX-2及其应用
CN105132315B (zh) 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 YLX-5及其应用
CN105132314A (zh) 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 YLX-3及其应用
CN110438037B (zh) 一株具有溶磷作用的克雷伯氏菌p5及其应用
CN105199979A (zh)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YLX-4及其应用
CN105255782B (zh) 对六价铬具有还原能力的纤维菌及用途
CN105936881B (zh) 一种用于降解褐藻酸的嗜糖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方法
CN104263684B (zh) 一种产铁载体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2409014B (zh) 一株冬枣根际促生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WO2023020191A1 (zh) 一株印度微小杆菌及其在合成纳米硒中的应用
CN104263679A (zh) 一种高效解磷菌及其应用
CN106591205A (zh) 一株具解磷促生能力的不动杆菌属细菌njau‑3及其应用
CN114908014B (zh) 促进溶解磷酸铁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
CN113061551B (zh) 一种生防链霉菌在防治植物病害病原菌中的应用
CN113801817B (zh) 解磷菌3-1及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
CN109576177B (zh) 一种中华微杆菌株sm8及其在耐盐促生中的应用
CN105132316B (zh) 嗜硒微生物Wautersiella enshiensis YLX-1及其应用
CN109762766B (zh) 一株具有吸附重金属、解磷及植物益生的细菌及其应用
CN115868506B (zh) 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土壤溶磷、促进植物生长和调节土壤酶系代谢中的应用
CN114752538B (zh) 具有土壤改良功能的油茶内生放线菌及其应用
CN106222117A (zh) 一种茶树专用解磷解钾类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5898A (zh) 一株高效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p.)2D
CN108587959A (zh) 一株毛竹内生解磷解钾固氮产气肠杆菌及其应用
CN111254082B (zh) 一种耐盐居白蚁菌及其在生产海藻液肥中的应用
CN107937299A (zh) 一种嗜热Pb成矿菌及其在污泥高温堆肥中钝化Pb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9

Address after: 239001 room 207, 2nd floor, building 1, NO.666, Hongwu Road, Wuyi Town,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SELENIUM VALLEY BIO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23 executive building, 166 Jen A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SETEK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