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2916A -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2916A
CN105122916A CN201380075329.8A CN201380075329A CN105122916A CN 105122916 A CN105122916 A CN 105122916A CN 201380075329 A CN201380075329 A CN 201380075329A CN 105122916 A CN105122916 A CN 105122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erminal
radio station
communication
signal
forest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3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良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22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29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分配无线资源而提高通信性能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由无线终端取得来自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该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从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在所述无线终端中接收所述信号,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站的通信,其中,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而从所述无线站发送的。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无线通信的进一步的高速化/大容量化等,正在针对下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讨论。例如,作为标准化组织的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了被称为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通信标准和以LTE的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被称为LTE-A(LTE-Advanced:LTE-演进)的通信标准。
在LTE-A系统等中,例如能够以使用单一天线的单级天线通信、使用多个天线的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入多出)通信、协作多点(CoordinatedMultiPoint,以下称作CoMP。)通信等各种通信方式执行通信。例如,在CoMP通信中,为了降低小区间干扰和改善接收信号强度,在地理上分离的多个通信点协作地进行通信。各通信点例如相当于基站、通信单元、天线或者由它们形成的小区。由此,进行在多地点间的发送或接收的调整。例如,在下行链路的CoMP通信中,正在讨论从多个通信点中动态地选择用于发送信号的通信点的方法,以及从多个通信点向无线终端结合发送信号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1V10.5.0(2012-06)
非专利文献2:3GPPTR36.814V9.0.0(2010-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为了实现通信性能的提高,在考虑控制的延迟和信令的增大的基础上,需要在小区之间适当地调整各种通信方式,以降低小区间干扰和改善接收信号强度。此时,假定根据小区配置和通信状况的不同,各通信点的通信方式能够按照无线终端而多样地变化。例如,可能存在大量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通信点,在CoMP通信中实际用于信号的发送的通信点的数量和组合是多样的。进而,例如,在CoMP通信以外还假定单级天线发送、MIMO通信等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以与能够多样地变化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方式,发送用于接收信号的参照信号。此时,如果没有高效地分配用于发送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则可能妨碍通信性能的提高。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能够高效地分配无线资源,提高通信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由无线终端取得来自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该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从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以及在所述无线终端中接收所述信号,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站的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来从所述无线站发送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一个方式,得到能够高效地分配无线资源而提高通信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站的结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站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站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8A、图8B是用于说明表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所准备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图。
图9是示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设定的一例的表。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12A、图12B是示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设定的一例的表。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4是示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设定的一例的表。
图15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公开的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不被以下的实施例所限定。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结构。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无线站10A~B、无线终端20A~B。无线站10A~B分别具有天线,相当于通信点。无线站10A形成小区C10A,无线站10B形成小区C10B。
无线站10A~B在无线站10A~B间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进行通信。此外,无线站10A~B能够与无线终端20A~B之间进行单级天线通信和MIMO通信。此外,无线站10A~B能够对无线终端20A~B进行CoMP通信。例如,在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下行链路的CoMP通信中,从无线站10A~B中的作为下行链路的CoMP通信中使用的集合(set)而选择的1个以上的通信点,向无线终端20A进行使用相同的时间/频率的无线资源发送数据的结合发送。此外,例如,在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上行链路的CoMP通信中,在无线站10A~B中的作为上行链路的CoMP通信中使用的集合而选择的1个以上的通信点中,分别接受来自无线终端20A的数据,进行在通信点间合成接收信号的结合接收。
此外,例如,无线站10A~B分别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装置3连接,网络装置3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2连接。而且,无线站10A~B设置为能够经由网络装置3和网络2收发数据和控制信息。
图2是示出无线站10A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无线站10A具有接收部11、发送部12、控制部13。这些各结构部分被连接成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另外,无线站10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无线站10A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相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无线站10A为正在与无线终端20A连接的无线站(也称作无线终端20A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无线站10B为正在与无线终端20B连接的无线站(也称作无线终端20B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
接收部11经由天线(物理天线)接收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接收部11例如接收在上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上行信号。作为上行的数据信道,例如可举出单独数据信道。此外,作为上行的控制信道,例如可举出随机接入信道和单独控制信道。作为要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来自无线终端20A~B的建立连接用的信号、无线终端20A~B中的表示通信级别的信号、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参照信号(也称作导频信号)。
发送部12经由天线(物理天线)发送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另外,可以在发送和接收中共用天线,也可以分开设置天线。发送部12例如发送在下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下行信号。作为下行的数据信道,例如可举出共同数据信道、单独数据信道。此外,作为下行的控制信道,例如可举出同步信道、通知信道、共同控制信道、单独控制信道。作为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举出对系统信息进行通知的信号、在单独控制信道上向连接中的无线终端20A传送的控制信号、在单独数据信道上向连接中的无线终端20A传送的控制信号、在单独数据信道上向连接中的无线终端20A传送的数据信号。此外,作为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举出用于在存在对无线终端20A的呼入的情况下对无线终端20A进行呼叫的寻呼信号、表示无线站10A~B中的通信级别的信号、针对来自无线终端20A~B的连接建立用的信号的响应信号、来自无线终端20A~B的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用的控制信号。此外,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包含: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也称作单独导频信号)、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对使用模式进行指定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关于由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无线资源的使用相关。
控制部13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与网络装置3和其他的无线站10B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收发。控制部13从接收部11输入所接收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此外,控制部13将要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部12。此外,控制部13通过通信接口且经由有线网络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收发。此外,控制部13进行与无线终端20A~B的接入的管理、对无线终端20A~B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调度。例如,无线站10A具有多个天线端口,控制部13分配用于与无线终端20A~B之间的通信的天线端口。另外,天线端口是处理上的端口,也可以不对应于物理天线。
控制部13例如在与无线终端20A建立连接时,执行向无线终端20A通知多个结构信息的处理,该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另外,控制部13例如可以将多个结构信息自身通知给无线终端20A,也可以向无线终端20A通知用于从无线终端20A中预先存储的信息中指定多个结构信息的信息。
多个结构信息分别包含例如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资源单元(也称作时间频率资源)的配置、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所使用的天线端口的信息、发送信号的空间复用数(也称作rank,或层数)。此外,在多个结构信息中,所准备的无线资源彼此不同。例如,所准备的无线资源被配置成彼此正交。资源单元例如是传送中的最小的时间-频率单位(符号-子载波),通过资源单元(符号和子载波)的组来形成资源块。资源块被用作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单位。
此外,多个结构信息在无线站10A和本站周边的其他的无线站中被共同使用。本站周边的其他的无线站包含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10B。详细地讲,例如,可以预先分别在无线站10A~B中存储多个结构信息,也可以由无线站10A~B从网络装置3取得多个结构信息,还可以从无线站10A~B中的一方的无线站经由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向另一方的无线站通知多个结构信息。
此外,控制部13在发送数据时,执行发送指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的处理。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与结构信息自身相比具有比较少的信息量。控制部13在发送数据时,根据通信状况决定使用模式。作为使用模式,例如可举出以下模式:表示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使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的模式、表示不使用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模式、表示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模式。具体而言,使用模式例如包含:利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无发送)的模式、以及将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另外,控制部13在与无线站10A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为多个的情况下,对多个无线终端单独地指定使用模式。然后,控制部13使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与无线终端20A~B进行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使用模式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发送的。
控制部13例如根据无线站10A是否与其他无线站10B通过CoMP通信向无线终端20A~B发送数据、无线站10A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无线站10A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其他无线站10B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其他无线站10B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从无线站1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从其他的无线站1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作为通信方式,例如可举出单级天线通信、MIMO通信以及CoMP通信。MIMO通信例如包含MU(MultiUser:多用户)-MIMO通信和SU(SingleUser:单用户)-MIMO通信。CoMP通信例如包含后述的DPS(DynamicPointSelection:动态点选择)-COMP通信和JT(Jointtransmission:联合传输)-CoMP通信。
控制部13例如在发送数据时,取得本站周边的其他无线站的通信状况。其他的无线站包含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站20B。此外,控制部13例如在发送数据时,决定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并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
详细地讲,控制部13例如取得无线站10A~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例如根据上行参照信号或下行参照信号测定通信级别。例如可以从无线终端20A报告通信级别,也可以在无线站10A中测定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并且在无线站10B中测定无线站10B与无线站20B之间的通信级别并将其通知给无线站10A。
此外,控制部13例如向能够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10B(以下,称作协作无线站、协作小区)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并从其他的无线站10B接收响应信号,进行CoMP通信的准备。
然后,控制部13根据通信级别和其他的通信状况,从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多个无线站10A~B中选择向无线终端20A发送信号的1个以上的无线站(以下,称作选择无线站)。从多个无线站选择的1个以上的无线站是通过DPS动作(DPS-CoMP通信)选择的1个无线站、或通过JT动作(JT-CoMP通信)选择的2个以上的无线站。DPS是从多个通信点中动态地选择在发送中使用的通信点的方法。此外,JT是对从多个通信点发送的信号进行结合处理(合成处理)的方法。
此时,也可以是,控制部13以如下方式在多个阶段选择无线站,上述方式为:在规定的时机从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中选择作为候选的无线站,并在数据发送时从作为候选的无线站中选择实际使用的无线站。
然后,控制部13在无线站10A与无线站10B之间交换控制信息,设定在CoMP通信中使用的参数。此时,也可以在无线站10A~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交换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和控制信息。由此,决定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
此外,在不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13根据通信级别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是进行单级天线通信、还是进行MU-MIMO通信、或者是进行SU-MIMO通信。这样,在控制部13中决定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然后,控制部13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将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根据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终端20A的通信。另外,在存在连接中的其他的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在对该其他的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时,控制部13与对无线终端20A的处理同样地决定通信方式和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发送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使用模式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无线站10A作为无线站10B的协作无线站而进行动作,该无线站10B是无线终端20B的连接无线站。该情况下,控制部13从无线站10B接收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发送响应信号,进行CoMP通信的准备。然后,通过无线站10B选择了无线站10A作为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控制部13在无线站10A与无线站10B之间交换控制信息,设定CoMP通信中所使用的参数。此时,也可以在无线站10A~B与无线终端20B之间交换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和控制信息。由此,决定对无线终端20B进行CoMP通信。然后,控制部13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将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B,根据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终端20B的通信。
图3是示出无线终端20A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无线终端20A具有接收部21、发送部22、控制部23。这些各结构部分被连接成能够在单向或双向上输入/输出信号和数据。另外,无线终端20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无线终端20A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同样。
接收部21经由天线接收从无线站10A~B发送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作为要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通知系统信息的信号、在单独控制信道上从连接无线站10A传送的控制信号、在单独数据信道上从连接无线站10A传送的控制信号。此外,作为要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用于呼叫无线终端20A的寻呼信号、针对来自无线终端20A的连接建立用的信号的响应信号、表示无线站10A~B中的通信级别的信号、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用的控制信号。此外,作为要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指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
发送部22经由天线(物理天线)发送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另外,可以在发送和接收中共用天线,也可以分开设置天线。发送部22例如发送在上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上行信号。作为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举出连接建立用的信号、表示无线终端20中的通信级别的信号、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参照信号。
控制部23从接收部21输入所接收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此外,将要发送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部22。此外,控制部23控制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
此外,控制部23检测从无线站10A~B接收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和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取得通信级别。通信级别例如包含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作为通信级别,例如可举出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接收功率值/总功率值)、SIR(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信号干扰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andNoiseRatio:信号干扰和噪声比)等。
此外,控制部23设定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控制部23在下行发送数据时,从无线站10A接收表示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站10A的通信。另外,控制部23在无线站10A~B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从无线站10A~B接收表示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站10A~B的通信。
图4是示出无线站10A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无线站10A具有例如具备天线31的RF(RadioFrequency:射频)电路32、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33、DSP(DigitalSignalProcessor:数字处理器)34、存储器35、网络IF(Interface:接口)36,作为硬件的结构要素。CPU被连接为能够经由开关等网络IF36而输入/输出各种信号和数据。存储器35例如包含SDRAM(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闪存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存储程序、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部12和接收部11例如通过RF电路32、或者天线31和RF电路32来实现。控制部13例如通过CPU33等集成电路或者DSP34等集成电路来实现。
图5是示出无线终端20A的硬件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无线终端20A例如具有具备天线41的RF电路42、CPU43、存储器44,作为硬件的结构要素。进而,无线终端20A也可以具有与CPU43连接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存储器44例如包含SDRAM等RAM、ROM以及闪存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存储程序、控制信息和数据。发送部22和接收部21例如通过RF电路42、或者天线41和RF电路42来实现。控制部23例如通过CPU43等集成电路来实现。
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的顺序图。
首先,作为前提,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如上所述,无线站10A~B设定有能够进行单级天线通信、SU-MIMO通信、MU-MIMO通信以及CoMP通信(JT-CoMP通信和DSP-CoMP通信)的通信方式。无线站10A是无线终端20A的连接无线站,集约地进行与无线站10B(协作无线站)之间的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处理。此外,无线站10B是无线终端20B的连接无线站,集约地进行与无线站10A(协作无线站)之间的对无线终端20B的CoMP通信处理。
此时,为了实现小区间(通信点间)干扰的降低和接收信号强度的改善,以比较短的周期,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动态地选择各通信点的通信方式。而且,假定根据小区配置和通信状况的不同,各通信点的通信方式能够按照无线终端而多样地变化。例如,可能存在大量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通信点,在CoMP通信中实际用于信号的发送的通信点的数量和组合是多样的。进而,例如,在CoMP通信以外还假定单级天线发送、MIMO通信等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
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以与能够多样地变化的通信方式对应的方式,发送用于接收信号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信号的解调中所使用的参照信号)。此时,如果没有适当分配用于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则可能妨碍通信性能的提高。例如,如果要预先分配用于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以网罗能够多样地变化的通信方式的模式,则作为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分配的无线资源,需要大量的无线资源。因此,数据发送的吞吐量降低,可能妨碍通信性能的提高。此外,例如,如果根据通信方式而使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分配的无线资源不足,导致在通信点间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重叠,则可能阻碍通信点间的干扰的降低和接收信号强度的改善。特别地,在以较高的密度配置规模较小的小区的情况下,由于干扰的影响增大,因此妨碍通信性能的提高的可能性变大。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以下那样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
如图6所示,无线站10A向无线终端20A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1、2)(S1)。例如在与无线终端20A的连接建立时,通知无线站10A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1、2的通知。同样,无线站10B向无线终端20B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1、2)(S2)。例如在与无线终端20B的连接建立时通知无线站10B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1、2的通知。结构信息1、2在无线站10A~B中共同使用。结构信息1、2分别包含资源单元的配置、天线端口的信息、层数。此外,结构信息1、2中所准备的无线资源被设定为彼此不同。另外,无线站10A~B也可以在规定的控制时机向无线终端20A~B再次通知结构信息1、2。此外,无线站10A~B也可以更新结构信息1、2并在规定的控制时机通知无线终端20A~B。
接着,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3)。同样,无线站10B决定对无线终端2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4)。此时,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通信方式的决定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进行。通信方式的决定是以比建立连接短的间隔执行的。
在S3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A进行SU-MIMO通信。此外,在S4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10B决定对无线终端20B进行SU-MIMO通信。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10A根据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通过在无线终端20A中接收从无线站10A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终端20A发送到无线站1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10A中接收从无线终端20A发送的参照信号,并在无线站10A进行测定。然后,由于不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无线站10A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
同样,无线站10B根据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B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B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20B进行CoMP通信。通过在无线终端20A中接收从无线站10B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终端20A发送到无线站1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10B中接收从无线终端20A发送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站10B发送到无线站10A而进行通知。而且,由于不与无线终端20B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无线站10B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B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1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1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作为使用模式,例如能够设定以下使用模式:利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NZP、Non-zeropower);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模式(ZP、Zeropower);以及将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OVR、Overray)。
具体而言,在S3的例中,无线站10A根据本站对下属的无线终端20A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B对下属的无线终端20B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此外,在S4的例中,无线站10B根据本站对下属的无线终端20B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A对下属的无线终端20A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以及无线站10A对无线终端20A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将对无线终端20B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
这样,以使得无线站10A对无线终端2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所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的方式,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由此,在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接收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
接着,无线站10A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S5)。同样,无线站10B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B(S6)。由此,能够反映以较短的间隔决定的通信方式而灵活地设定针对无线站10A~B向无线终端20A~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此外,由此,与以较短的间隔执行的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相比于逐次通知表示分配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情况,能够抑制信令的增大。
然后,无线站10A向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S7)。在S7的例中,无线站10A根据S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1中所准备的资源单元和天线端口,发送数据的接收用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并发送数据。无线终端10A根据S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取得用于接收数据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使用所取得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接收通过S3中决定的S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同样,无线站10B向无线终端20B发送数据(S8)。在S8的例中,无线站10B根据S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2中所准备的无线资源,发送数据的接收用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根据S3中决定的通信方式,通过SU-MIMO通信将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20B。无线终端20B根据S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确定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接收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
无线站10A~B在S9~S14、S15~S22中执行与S3~S8同样的处理。
以下,对S9~S14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9)。同样,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10)。此时,无线站10A与无线站1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9的例中,无线站10A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10的例中,无线站10B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另外,在S10的例中,无线站10B由于不存在要对下属的无线终端20B发送的数据而不进行与无线终端20B的通信,因此,没有决定对无线终端20B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10A根据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是否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并决定在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中实际发送信号的选择站。
无线站10A在选择了无线站10B作为进行CoMP通信的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向无线站10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无线站10B在能够与无线站1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执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能够执行的意思的响应信号。无线站10A接收响应信号,进行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
此外,如上所述,无线站10B发送表示能够与无线站1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执行CoMP通信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1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1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具体而言,在S9的例中,无线站10A根据与无线站1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A不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B不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此外,在S10的例中,无线站10B根据与无线站1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不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以及无线站10A对无线终端20A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将对无线终端20B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
这样,在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10A~B对无线终端2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此外,假定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从而提高针对无线终端20A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的通信性能。因此,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不使用的无线资源。
接着,无线站10A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S11)。同样,无线站10B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S12)。
然后,无线站10A~B进行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S13、S14)。
以下,对S15~S22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15)。同样,无线站10A决定对无线终端2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16)。此时,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15的例中,无线站10A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16的例中,无线站10B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B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10A根据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是否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并决定在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中实际发送信号的选择站。
无线站10A在选择了无线站10B作为进行CoMP通信的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向无线站10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无线站10B在能够与无线站1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执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能够执行的意思的响应信号。无线站10A接收响应信号,进行与无线终端20A之间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
如上所述,无线站10B发送表示能够与无线站1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执行CoMP通信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A的通信方式。此外,无线站10B根据无线站10A与无线终端20B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B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20B进行CoMP通信。然后,无线站10B由于不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因此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20B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1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1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具体而言,在S15的例中,无线站10A根据与无线站1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不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B与无线终端2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将对无线终端20A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
此外,在S16的例中,无线站10B根据与无线站1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对无线终端20B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无线站10A对无线终端20A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将对无线终端20A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并将对无线终端20B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OVR”、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
这样,在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10A~B对无线终端2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所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此外,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10A~B在对无线终端20A的CoMP通信中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此外,假定无线站10A和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A进行CoMP通信,从而提高针对无线终端20A的参照信号的发送的通信性能。因此,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不使用的无线资源。
接着,无线站10A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S17)。同样,无线站10B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A(S18),将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20B(S19)。
然后,无线站10A~B进行协作而对无线终端20A发送数据(S20、S21)。并且,无线站10B对无线终端20B发送数据(S22)。
通过以上处理,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高效地分配为了从无线站10A~B向无线终端20A~B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在第1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2个无线站,但是无线站的数量是任意的。此外,也可以同时存在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站和不能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站。
在第1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2个无线终端,但是,无线终端的数量是任意的。此外,也可以同时存在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终端和不能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终端。
在第1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使用2个结构信息1、2作为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但是结构信息的数量和内容不限于此。
[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后述的图7所示的50A~B(记载为Cell#1、Cell#2)来代替无线站10A~B,具有后述的图10所示的无线终端70A~B(记载为UE#1、UE#2)来代替无线终端20A~B。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相同。例如,无线站50A~B分别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装置3连接,网络装置3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2连接。然后,无线站50A~B被设置成能够经由网络装置3和网络2收发数据和控制信息。
此外,无线站50A~B分别具有天线,相当于通信点。无线站50A~B分别形成小区Cell#1、Cell#2。无线站50A~B在无线站50A~B间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外,无线站50A~B能够在与无线终端70A~B之间进行单级天线通信和MIMO通信。此外,无线站50A~B能够对无线终端70A~B进行CoMP通信。
在以下的说明中,无线站50A是无线终端70A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无线站50B是无线终端70B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
连接无线站50A集约地进行多个无线站50A~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CoMP通信处理。连接无线站50A从无线站50A~B中选择CoMP通信处理中使用的通信点(选择无线站)。该情况下,无线站50B相当于能够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以下称作协作无线站、协作小区)。
连接无线站50B集约地进行多个无线站50A~B与无线终端70B之间的CoMP通信处理。连接无线站50B从无线站50A~B中选择CoMP通信处理中使用的通信点(选择无线站)。该情况下,无线站50A相当于能够对无线终端70B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以下,称作协作无线站、协作小区)。
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50A~B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无线站50A具有接收天线51A、接收RF部52A、FFT(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转换)部53A、物理信道分离部54A、信号解调部55A、信道估计部56A、接收电平测定部57A、通信控制部58A、上位层数据处理部59A、信号生成部60A、参照信号生成部61A、物理信道复用部62A、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转换)部63A、发送RF部64A、发送天线65A。
此外,无线站50B具有接收天线51B、接收RF部52B、FFT部53B、物理信道分离部54B、信号解调部55B、信道估计部56B、接收电平测定部57B、通信控制部58B、上位层数据处理部59B、信号生成部60B、参照信号生成部61B、物理信道复用部62B、IFFT部63B、发送RF部64B、发送天线65B。
接收天线51A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接收RF部52A。接收天线51A例如包含多个天线(物理天线)。此外,接收天线51A也可以构成为与发送天线65A共用,通过发送/接收切换部等切换发送和接收。接收天线51A例如接收在上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上行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作为接收信号的物理信道,例如可举出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作为所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来自无线终端70A~B的连接建立用的RACH(RandomAc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信号、表示无线终端70A~B中的接收电平的信号(例如,RSRPReport:RSRP报告)、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参照信号。
接收RF部52A对接收信号进行A/D(Analogto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等的处理。FFT部53A对数字信号进行FFT处理。物理信道分离部54A从进行了FFT处理后的信号中分离各信道的信号。物理信道分离部54A提取上行信号中包含的上行参照信号。上行参照信号例如包含用于每个上行的频率的信道估计的SRS(Sounding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上行的信号的解调用的DM-RS(DeModulationRS)。信号解调部55A根据预先通知或存储的控制信息、解调用的参照信号,进行所分离的各信道的信号的解调处理。信道估计部56B根据预先通知或存储的控制信息、所接收到的参照信号,取得表示信道的传输状态的信道估计值。根据信道估计值对解调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将进行解码处理而取得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输出到通信控制部58A。此外,作为数据信号的解码结果,将ACK(ACKnowledgement)/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输出到通信控制部58A。
接收电平测定部57A根据接收到的参照信号测定接收电平(上行接收功率和上行接收质量)。接收电平例如为SIR、SINR等。
通信控制部58A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与网络装置和其他的无线站进行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收发。此外,通信控制部58A进行与无线终端70A~B的接入的管理、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控制。例如通过补偿通信点之间的传输损耗(路径损耗)的开环控制、适应调制控制、基于TPC(TransmissionPower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命令的闭环控制来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另外,后面详细叙述通信控制部58A。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59A进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信号的重新排序处理等,取得上行用户数据。此外,上位层数据处理部59A对从网络装置或其他的无线站取得的下行用户数据、要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发送分组。
信号生成部60A对发送分组进行编码、调制并将其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62A。此外,信号生成部60A生成在单独控制信道上传送的控制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62A。参照信号生成部61A生成下行参照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62A。下行参照信号例如包含下行的小区固有的CRS(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小区特性参照信号)、下行的CSI-RS(Chan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下行的信道估计和信号的解调用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DM-RS)。CRS用于下行的通信质量的测定和下行的信号的解调,与小区识别信息(小区ID)对应起来设定。CSI-RS用于下行的通信质量的测定,例如能够按照每个通信点来设定。
物理信道复用部62A根据通信控制部58A的调度,将编码和调制后的发送分组、控制信号、参照信号分配到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IFFT部63A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发送RF部64A对IFFT处理后的信号进行D/A转换、失真补偿处理、放大处理等,并将其输出到发送天线65A。
发送天线65A发送从发送RF部64A输入的无线信号。另外,发送天线65A例如包含多个天线(物理天线)。发送天线65A例如发送在下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下行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作为发送信号的物理信道,例如可举出通知信道PBCH(PhysicalBroadcastChannel:物理广播信道)、PMCH(PhysicalMulticastChannel:物理多播信道)、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单独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作为被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举出用于在存在对无线终端70A~B的呼入的情况下对无线终端70A~B进行呼叫的PCH(PagingChannel:寻呼信道)信号、对RACH信号的响应信号(RAR、RandomAccessResponse:随机接入响应)。此外,作为被发送的信号,例如可举出表示无线站50A中的接收电平的信号、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用的控制信号(例如,下行发送功率信息、TPC命令等)。此外,要发送的信号例如包含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对使用模式进行指定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关于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作为控制信号,例如可举出在单独控制信道上向连接中的无线终端70A传送的L1/L2信令、在共享信道上向连接中的无线终端70A传送的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此外,作为控制信号,例如可举出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存储在MIB(MasterInformationBlock:主信息块)或SIB(SystemInformationBlock:系统信息块)中,在通知信道或由通知信道指定的共享信道上传送。
以下,详细说明通信控制部58A的处理。
通信控制部58A进行对无线终端70A~B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调度。例如,无线站50A具有多个天线端口,通信控制部58A对与无线终端70A~B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端口进行分配。另外,天线端口是处理上的端口,也可以不与物理天线对应。
通信控制部58A在与无线终端70A的连接建立时,执行向无线终端70A通知分别表示为参照信号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的处理。另外,通信控制部58A例如可以将多个结构信息自身通知给无线终端70A,也可以向无线终端70A通知用于从无线终端70A中预先存储的信息中指定多个结构信息的信息。
多个结构信息分别包含例如参照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资源单元的配置、参照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天线端口的信息、发送信号的层数。此外,在多个结构信息中,所准备的无线资源彼此不同。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例如被配置成彼此正交。
图8A~B中示出多个结构信息的例子。以下,设无线终端70A例如使用2个结构信息(以下,也称作configuration,conf.(配置))1、2来进行说明。图8A示出结构信息1的资源单元的配置和天线端口的例,图8B示出结构信息2的资源单元的配置例。在图8A~B中,左右方向表示时间,上下方向表示频率。在图8A~B中,附加了斜线的资源单元表示被分配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DM-RS)的DM-RS资源。在DM-RS资源中,最大8天线端口的DM-RS被正交复用。例如在结构信息1中,4天线端口{Port9,10,12,14}的DM-RS在DM-RS资源中被正交复用。例如在结构信息2中,4天线端口{Port7,8,11,13}的DM-RS在DM-RS资源中被正交复用。
此外,结构信息1、2在无线站50A和本站周边的其他无线站中被共同使用。本站周边的其他无线站包含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50B。例如,可以分别在无线站50A~B中预先存储多个结构信息,也可以由无线站50A~B从网络装置取得多个结构信息,还可以从无线站50A~B中的一方的无线站经由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向另一方的无线站通知多个结构信息。
此外,通信控制部58A在发送数据时,执行发送指定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的处理。通信控制部58A在发送数据时,根据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作为使用模式,例如能够设定以下模式:利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NZP);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模式(ZP);以及将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OVR)。另外,通信控制部58A在存在多个与无线站50A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对多个无线终端单独指定使用模式。然后,通信控制部58A根据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终端70A~B的通信。
通信控制部58A例如根据无线站50A是否与其他无线站50B通过CoMP通信向无线终端70A~B发送数据、无线站50A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无线站50A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其他无线站50B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其他无线站50B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从无线站5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从其他无线站5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通信方式例如包含单级天线通信、MIMO通信和CoMP通信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通信控制部58A例如在发送数据时,取得本站周边的其他的无线站的通信状况。其他的无线站包含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无线站50B。此外,通信控制部58A例如在发送数据时,决定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决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
详细地讲,通信控制部58A例如取得无线站50A~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例如根据上行参照信号或下行参照信号测定通信级别。例如可以从无线终端70A报告通信级别,也可以在无线站50A中测定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并将其通知给无线站50A。
此外,通信控制部58A例如向能够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50B的通信控制部58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并从无线站50B的通信控制部58B接收响应信号,进行CoMP通信的准备。
然后,通信控制部58A根据通信级别和其他的通信状况,从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多个无线站50A~B中选择向无线终端70A发送信号的选择无线站。选择无线站是通过DPS动作来选择的1个无线站,或者是通过JT动作来选择的2个以上的无线站。
此时,也可以是,通信控制部58A如在规定的时机从能够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中选择作为候选的无线站,并在数据发送时从作为候选的无线站中选择实际使用的无线站那样,在多个阶段选择无线站。
然后,通信控制部58A在无线站50A与无线站50B之间交换控制信息,设定CoMP通信中使用的参数。通信控制部58A进行与协作无线站/选择无线站的通信控制部交换信息的处理,其中,该信息与如下的通信点有关,该通信点用于与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此时,也可以在无线站50A~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交换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和控制信息。由此,决定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
此外,在不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8A根据通信级别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是进行单级天线通信、还是进行MU-MIMO通信、或者是进行SU-MIMO通信。这样,在控制部13中决定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然后,通信控制部58A决定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将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70A,根据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终端70A的通信。另外,在存在连接中的其他的无线终端的情况下,当对该其他的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时,通信控制部58A与对无线终端70A的处理同样地,决定通信方式、结构信息的使用模式,发送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使用模式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无线站50A作为无线站50B的协作无线站来进行动作,该无线站50B是无线终端70B的连接无线站。该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8A从无线站50B的通信控制部58B接收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并向无线站50B的通信控制部58B发送响应信号,进行CoMP通信的准备。
然后,在通过无线站50B选择了无线站50A作为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通信控制部58A与通信控制部58B之间交换控制信息,设定CoMP通信中使用的参数(例如,与CoMP通信增益有关的参数)。此时,也可以在无线站50A~B与无线终端70B之间交换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控制信息。由此,决定对无线终端70B进行CoMP通信。然后,通信控制部58A决定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将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70B,根据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终端70B的通信。
图9示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对无线终端的设定的一例。在图9的例中,不进行从Cell#1到UE#2的通信。图9的表的上段示出从Cell#1到UE#1的通信方式和从Cell#2到UE#2的通信方式为SU-MIMO通信或MU-MIMO通信的情况。图9的表的中段示出从Cell#1到UE#1的通信方式和从Cell#2到UE#2的通信方式为JT-CoMP通信的情况。图9的表的下段示出从Cell#1到UE#1的通信方式和从Cell#2到UE#2的通信方式为JT-CoMP通信、且从Cell#2到UE#2的通信方式为MU-MIMO通信的情况。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70A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如图10所示,无线终端70A具有接收天线71、接收RF部72、FFT部73、物理信道分离部74、信号解调部75、信道估计部76、接收电平测定部77、通信控制部78、上位层数据处理部79、信号生成部80、参照信号生成部81、物理信道复用部82、IFFT部83、发送RF部84、发送天线85。另外,无线终端70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无线终端70A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相同。
接收天线71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输出到接收RF部72。接收天线71例如包含多个天线(物理天线)。此外,接收天线71也可以构成为与发送天线85共用,通过发送/接收切换部等切换发送和接收。接收天线71例如接收在上行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上行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作为被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用于在存在对无线终端70A的呼入的情况下对无线终端70A进行呼叫的PCH信号、针对来自无线终端70A的RACH信号的响应信号。此外,作为被接收的信号,例如可举出表示无线站50A中的接收电平的信号、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用的控制信号(例如,下行发送功率信息、TPC命令等)。此外,作为被接收的信号,例如包括用于信道估计和解调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指定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作为控制信号,例如可举出从连接无线站50A在单独控制信道上传送的L1/L2信令、从连接无线站50A在共享信道上传送的RRC信令。此外,作为控制信号,例如可举出系统信息,该系统信息存储在MIB或SIB中,在通知信道或由通知信道指定的共享信道上传送。
接收RF部72对接收信号进行A/D转换等的处理。FFT部73对数字信号进行FFT处理。物理信道分离部74从进行了FFT处理后的信号中分离各信道的信号。物理信道分离部74例如从所接收到的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信号中取得子载波信号。信号解调部75根据预先通知或存储的控制信息、解调用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所分离的各信道的信号的解调处理。信道估计部76根据预先通知或存储的控制信息、接收到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取得表示信道的传输状态的信道估计值。根据信道估计值对解调处理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将进行解码处理而取得的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输出到通信控制部78。此外,作为数据信号的解码结果,将ACK/NACK输出到通信控制部78。
接收电平测定部77根据接收到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测定接收电平(下行接收功率和下行接收质量)。接收电平例如为SIR、SINR等。
通信控制部78进行与无线站50A~B的接入、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控制。例如通过补偿通信点之间的传输损耗(路径损耗)的开环控制、适应调制控制、基于TPC(TransmissionPowerControl:传输功率控制)命令的闭环控制来进行发送功率的控制。
此外,通信控制部78设定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结构信息1、2)。通信控制部78在发送下行数据时,从无线站50A接收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站50A的通信。另外,通信控制部78在无线站50A~B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从无线站50A~B接收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根据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进行与无线站50A~B的通信。
上位层数据处理部79进行解码处理后的数据信号的重新排序处理等,取得下行用户数据。此外,上位层数据处理部79对上行用户数据、要发送的控制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发送分组。
信号生成部80对发送分组进行编码、调制,根据上行发送功率信息调整振幅,并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82。参照信号生成部81生成上行参照信号并将其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82。
物理信道复用部82将进行了编码、调制后的发送分组和参照信号分配到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IFFT部83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处理。发送RF部84对IFFT处理后的信号进行D/A转换、失真补偿处理、放大处理等,并将其输出到发送天线85。
发送天线85发送从发送RF部84输入的无线信号。另外,发送天线85例如包含多个天线(物理天线)。发送天线85例如发送在上行的数据信道或控制信道上传送的上行信号(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被发送的信号例如包含连接建立用的RACH信号、表示无线终端70中的接收电平的信号、用于信道估计或解调的参照信号。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站50A、B的硬件结构与图4的无线站10A的硬件结构相同。无线站50A、B的接收天线51A、B,接收RF部52A、B,发送RF部64A、B,以及发送天线65A、B例如通过天线和RF电路来实现。此外,无线站50A、B的FFT部53A、B,物理信道分离部54A、B,信号解调部55A、B,信道估计部56A、B,接收电平测定部57A、B,通信控制部58A、B,上位层数据处理部59A、B,信号生成部60A、B,参照信号生成部61A、B,物理信道复用部62A、B,以及IFFT部63A、B例如通过DSP等集成电路或CPU等集成电路来实现。
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终端70A的硬件结构与图5的无线终端20A的硬件结构相同。无线终端70的接收天线71、接收RF部72、发送RF部84、发送天线85例如通过天线和RF电路来实现。无线终端70的FFT部73、物理信道分离部74、信号解调部75、信道估计部76、接收电平测定部77、通信控制部78、上位层数据处理部79、信号生成部80、参照信号生成部81、物理信道复用部82、IFFT部83例如通过CPU等集成电路来实现。
接着,参照图11对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的顺序图。
如图11所示,无线站50A向无线终端70A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S31)。例如在与无线终端70A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通知无线站50A的DM-RS结构信息1、2的通知。同样,无线站50B向无线终端70B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S32)。例如在与无线终端70B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通知无线站50B的DM-RS结构信息1、2的通知。结构信息1、2在无线站50A~B中共同使用。结构信息1、2分别包含资源单元的配置、天线端口的信息、层数。此外,在结构信息1、2中准备的无线资源被设定为彼此不同。
接着,无线站50A决定对无线终端70A~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33)。同样,无线站50B决定对无线终端70A~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34)。此时,无线站50A与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通信方式的决定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进行。通信方式的决定是以比建立连接短的间隔执行的。作为通信方式,例如能够选择JT-CoMP通信、SU-MIMO通信和MU-MIMO通信。
在S33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50A决定对无线终端70A进行SU-MIMO通信。此外,在S34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50B决定对无线终端70B进行SU-MIMO通信。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根据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而且,无线站50A由于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
在无线终端70A中接收从无线站50A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终端70A发送到无线站5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50A中接收从无线终端70A发送的参照信号,并在无线站50A中进行测定。在无线终端70A中接收从无线站50B发送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终端70A发送到无线站5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50B中接收从无线终端70A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站50B发送到无线站50A而进行通知。
同样,无线站50B根据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B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B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70B进行CoMP通信。然后,无线站50B由于不与无线终端70B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B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作为使用模式,例如能够设定以下模式:利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NZP);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模式(ZP);以及将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OVR)。
具体而言,在S33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本站对下属的无线终端70A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B对下属的无线终端70B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此外,在S34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本站对下属的无线终端70B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A对下属的无线终端70A进行SU-MIMO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对无线终端70B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
这样,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向无线终端7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50B向无线终端70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由此,在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接收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35)。另外,无线站50A与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一起在PDCCH上发送例如实际使用的天线端口编号和层数。此外,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也可以仅在变更了使用模式的情况下发送。此外,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也可以仅包含关于变更了使用模式的结构信息的使用模式。此外,也可以与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一起通知表示结构信息1、2的内容的变更的信息。此外,也可以是,结构信息1、2包含资源单元的配置,与表示使用模式的信号一起,通知所使用的天线端口的信息和层数。
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B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36)。由此,能够反映以较短的间隔决定的通信方式而灵活地设定针对无线站50A~B向无线终端70A~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此外,由此,与以较短的间隔执行的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相比于逐次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情况,能够抑制信令的增大。
然后,无线站50A在PDS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数据(S37)。在S37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S3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1中准备的资源单元和天线端口,发送用于数据的接收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发送数据。无线终端70A根据S35中发送的使用模式,取得用于接收数据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使用所取得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接收通过S33中决定的S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同样,无线站50B在PDSCH上向无线终端70B发送数据(S38)。在S38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S36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2中准备的无线资源,发送用于接收数据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根据S34中决定的通信方式,通过SU-MIMO通信向无线终端70B发送数据。无线终端70B根据S36中发送的使用模式,确定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无线资源,接收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
无线站50A~B在S39~S44、S45~S52中执行与S33~S38同样的处理。
以下,对S39~S44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50A决定对无线终端70A~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39)。同样,无线站50B决定对无线终端70A~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40)。此时,无线站50A与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39的例中,无线站50A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40的例中,无线站50B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另外,在S40的例中,无线站50B由于没有对下属的无线终端70B发送的数据而不进行与无线终端70B的通信,因此,不决定对无线终端70B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根据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是否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并决定在对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中实际发送信号的选择站。
无线站50A在选择了无线站50B作为进行CoMP通信的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向无线站50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无线站50B在能够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执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能够执行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与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无线站50A接收响应信号,进行与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具体而言,在S39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与无线站5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进行JT-CoMP通信的情况、本站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B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此外,在S40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与无线站5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A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本站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对无线终端70A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
这样,在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B对无线终端7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此外,假定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从而提高针对无线终端70A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的通信性能。因此,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不使用的无线资源。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41)。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42)。
然后,无线站50A~B进行协作而在PDSCH上对无线终端70A发送数据(S43、S44)。
以下,对S45~S52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50A决定对无线终端70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45)。同样,无线站50A决定对无线终端70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46)。此时,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45的例中,无线站50A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46的例中,无线站50B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B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根据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A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是否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并决定在对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中实际发送信号的选择站。
无线站50A在选择了无线站50B作为进行CoMP通信的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向无线站50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无线站50B在能够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执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能够执行的意思的的响应信号。无线站50A接收响应信号,进行与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
如上所述,无线站50B发送表示能够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对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A的通信方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无线站50A与无线终端70B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无线终端70B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无线终端70B进行CoMP通信。而且,无线站50B由于与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因此,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无线终端70B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具体而言,在S45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与无线站50B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本站不与无线终端70A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对无线终端70A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
此外,在S46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对无线终端70B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如图9的表所示,将对无线终端70A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OVR”,并将对无线终端70B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OVR”、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
这样,在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B对无线终端70A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此外,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B在对无线终端70A的CoMP通信中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50B对无线终端70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此外,假定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无线终端70A进行CoMP通信,从而提高针对无线终端70A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的通信性能。因此,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不使用的无线资源。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47)。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48),并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70B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49)。
然后,无线站50A~B进行协作而在PDSCH上对无线终端70A发送数据(S50、S51)。此外,无线站50B在PDSCH上对无线终端70B发送数据(S52)。
通过以上处理,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分配为了从无线站50A~B向无线终端70A~B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另外,作为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对无线终端的设定的例子,也可以代替图9的表而使用图12A、B的表。在图12A、B的例中,与图9的例子同样,不进行从Cell#1向UE#2的通信。
图12A、B的表的上段示出从Cell#1到UE#1的通信方式和从Cell#2到UE#2的通信方式为SU-MIMO通信或MU-MIMO通信、且不进行从Cell#2到UE#1的通信的情况。图12A、B的表的下段示出从Cell#1到UE#1的通信方式和从Cell#2到UE#1的通信方式为JT-CoMP通信、且不进行从Cell#2到UE#2的通信的情况。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图15对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图13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A的结构。如图13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A具有无线站50A~B(也记载为Cell#1、Cell#2)和无线终端UE#1~UE#4。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与第1~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同。例如,无线站50A~B分别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装置3连接,网络装置3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而与网络2连接。而且,无线站50A~B被设置为能够经由网络装置3和网络2收发数据和控制信息。
此外,无线站50A~B分别具有天线,相当于通信点。无线站50A~B分别形成小区Cell#1、Cell#2。无线站50A~B在无线站50A~B间经由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进行通信。此外,无线站50A~B能够在UE#1~UE#4之间进行单级天线通信和MIMO通信。此外,无线站50A~B能够对UE#1~UE#4进行CoMP通信。
在以下的说明中,无线站50A是UE#1、UE#2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无线站50B是UE#3、UE#4的连接无线站(连接小区)。
连接无线站50A集约地进行多个无线站50A~B与UE#1、UE#2之间的CoMP通信处理。连接无线站50A从无线站50A~B中选择CoMP通信处理中使用的通信点(选择无线站)。该情况下,无线站50B相当于能够对UE#1、UE#2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以下,称作协作无线站、协作小区)。
连接无线站50B集约地进行多个无线站50A~B与UE#3、UE#4之间的CoMP通信处理。连接无线站50B从无线站50A~B中选择CoMP通信处理中使用的通信点(选择无线站)。该情况下,无线站50A相当于能够对UE#3、UE#4进行CoMP通信的其他的无线站(以下,称作协作无线站、协作小区)。
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站50A~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7的无线站50A~B相同。此外,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UE#1~UE#4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10的无线终端70A相同。
接着,参照图14~图15对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A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结构信息和使用模式的对无线终端的设定的一例的表。图14的表的上段示出如下情况:Cell#1对UE#1、UE#2进行MU-MIMO通信,Cell#2对UE#3、UE#4进行MU-MIMO通信,来作为发送信号的通信方式。图14的表的中段示出Cell#1和Cell#2协作而对UE#2进行JT-CoMP通信、从Cell#2对UE#4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图14的表的下段示出Cell#1和Cell#2协作而对UE#3进行JT-CoMP通信、从Cell#1对UE#1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
图15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A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的顺序图。
如图15所示,无线站50A向UE#1、UE#2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S61、62)。例如在与UE#1、UE#2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分别通知无线站50A的DM-RS结构信息1、2的通知。同样,无线站50B向UE#3、UE#4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S63、64)。例如在与无线终端70B、D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分别通知无线站50B的DM-RS结构信息1、2的通知。结构信息1、2在无线站50A~B中共同使用。结构信息1、2分别包含资源单元的配置、天线端口的信息、层数。此外,在结构信息1、2中准备的无线资源被设定为彼此不同。
接着,无线站50A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65)。同样,无线站50B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66)。此时,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通信方式的决定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进行。通信方式的决定是以比建立连接短的间隔执行的。作为通信方式,例如能够选择JT-CoMP通信、SU-MIMO通信以及MU-MIMO通信。
在S65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50A决定对UE#2进行SU-MIMO通信。此外,在S66的例中,作为通信方式,无线站50B决定对UE#4进行SU-MIMO通信。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在存在对UE#2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2进行CoMP通信。在S65的情况下,无线站50A中没有对下属的UE#2的下行数据,无线站50A不进行与UE#2的通信。此外,无线站50A也不进行对无线站50B的下属的UE#3、UE#4的CoMP通信。这样,无线站50A由于不与UE#2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UE#2的通信方式。
在UE#2中接收从无线站50A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UE#2发送到无线站5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50A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50A中接收从无线终端70A发送的参照信号,并在无线站50A中进行测定。在UE#2中接收从无线站50B发送的小区固有的参照信号,并将测定结果从UE#2发送到无线站50A,从而能够取得无线站50B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或者,也可以在无线站50B中接收从UE#2发送的参照信号,将测定结果从无线站50B发送到无线站50A而进行通知。
同样,无线站50B在存在对UE#4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4进行CoMP通信。在S66的情况下,无线站50B中没有对下属的UE#3的下行数据,无线站50B不进行与UE#3的通信。此外,无线站50B也不进行对无线站50A的下属的UE#1、UE#2的CoMP通信。这样,无线站50B由于不与UE#4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决定进行SU-MIMO通信作为对UE#4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2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4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作为使用模式,例如能够设定以下模式:利用所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NZP);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模式(ZP);以及将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OVR)。
具体而言,在S65的例中,无线站50A由于对下属的UE#2进行SU-MIMO通信,因此如图14的表所示,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此外,在S66的例中,无线站50B由于对下属的UE#4进行SU-MIMO通信,因此如图14的表所示,将对UE#4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NZP”。
这样,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对UE#2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50B对UE#4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由此,在DM-RS的发送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接收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UE#2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S67)。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UE#4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DM-RS模式)(S68)。由此,能够与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灵活地设定无线站50A~B对无线终端70A~B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此外,由此,与以较短的间隔执行的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相比于逐次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情况,能够抑制信令的增大。
然后,无线站50A在PDSCH上对UE#2发送数据(S69)。在S69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S67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1中准备的资源单元和天线端口发送DM-RS,通过S65中决定的SU-MIMO通信来发送数据。UE#2根据S67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出的DM-RS,接收通过S65中决定的S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同样,无线站50B在PDSCH上向UE#4发送数据(S70)。在S70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S68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2中准备的无线资源发送DM-RS,通过S66中决定的SU-MIMO通信发送数据。UE#4根据S68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S66中决定的S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无线站50A~B在S71~S80、S81~S88中执行与S65~S70同样的处理。
以下,对S71~S80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50A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71)。同样,无线站50B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72)。此时,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71的例中,无线站50A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1、UE#2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71的例中,无线站50B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3、UE#4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在存在对UE#1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1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1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1进行CoMP通信。此外,无线站50A在存在对UE#2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2进行CoMP通信。在S71的情况下,无线站50A如后所述不进行对无线站50B的下属的UE#3、UE#4的CoMP通信。因此,无线站50A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1、UE#2的通信方式。
同样,无线站50B在存在对UE#3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3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3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3进行CoMP通信。此外,无线站50B在存在对UE#4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无线站50B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4进行CoMP通信。在S72的情况下,无线站50B如前所述,不进行对无线站50A的下属的UE#1、UE#2的CoMP通信。因此,无线站50B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3、UE#4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1、UE#2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3、UE#4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
具体而言,在S71的例中,无线站50A由于对下属的UE#1、UE#2进行MU-MIMO通信,因此如图14的表所示,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此外,在S72的例中,无线站50B由于对下属的UE#3、UE#4进行MU-MIMO通信,因此如图14的表所示,将对UE#3、UE#4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
这样,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对UE#1、UE#2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50B对UE#3、UE#4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由此,在DM-RS的发送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接收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UE#1、UE#2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S73、74)。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UE#3、UE#4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S75、76)。
然后,无线站50A在PDSCH上向UE#1、UE#2发送数据(S77、78)。在S77、78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S73、74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1中准备的资源单元和天线端口发送DM-RS,通过S71中决定的MU-MIMO通信发送数据。UE#1、UE#2根据S73、74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S71中决定的M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同样,无线站50B在PDSCH上向UE#3、UE#4发送数据(S79、80)。在S79、80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S75、76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使用结构信息2中准备的无线资源发送DM-RS,通过S72中决定的MU-MIMO通信发送数据。UE#3、UE#4根据S75、76中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S72中决定的MU-MIMO通信来发送的数据。
以下,对S81~S88的处理进行说明。无线站50A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81)。同样,无线站50B决定对UE#1~UE#4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S82)。此时,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彼此交换控制信息,取得通信状况。
在S81的例中,无线站50A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UE#2的通信方式。此外,在S82的例中,无线站50B决定进行CoMP通信作为对UE#2的通信方式,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4的通信方式。
具体而言,例如,无线站50A在存在对UE#2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2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是否对UE#2进行CoMP通信,并能够决定对UE#2的CoMP通信中实际发送信号的选择站。
无线站50A在选择了无线站50A~50B作为进行对UE#2的CoMP通信的选择无线站的情况下,向无线站50B发送请求CoMP通信的信号。无线站50B在能够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UE#2执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发送表示能够执行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与UE#2的CoMP通信的准备。无线站50A接收响应信号,进行与UE#2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UE#2的通信方式。在S81的情况下,无线站50A中没有对下属的UE#1的下行数据,无线站50A不进行与UE#1的通信。此外,如后所述,无线站50A也不进行对无线站50B的下属的UE#3、UE#4的CoMP通信。
同样,无线站50B在存在对UE#4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无线站50A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以及无线站50B与UE#4之间的通信级别,决定不对UE#4进行CoMP通信。在S82的情况下,无线站50B中没有对下属的UE#3的下行数据,无线站50B不进行与UE#3的通信。此外,无线站50B不进行对无线站50A的下属的UE#1的CoMP通信。此外,如上所述,无线站50B发送能够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UE#2执行CoMP通信的意思的响应信号,进行与UE#2的CoMP通信的准备,决定CoMP通信作为对UE#2的通信方式。然后,无线站50B决定进行MU-MIMO通信作为对UE#4的通信方式。
进而,无线站50A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2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此外,无线站50B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UE#2、UE#4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
具体而言,在S81的例中,无线站50A根据与无线站50B协作而对UE#2进行JT-CoMP通信的情况、本站不与UE#2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B与UE#4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如图14的表所示,将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此外,在S82的例中,无线站50B根据与无线站50A协作而对UE#2进行JT-CoMP通信的情况、无线站50A不与UE#2以外的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本站与UE#4进行MU-MIMO通信的情况,如图14的表所示,将对UE#2、UE#4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
这样,在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UE#2进行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50A~B对UE#2发送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此外,无线站50A和无线站50B对UE#2进行CoMP通信,从而能够提高针对UE#2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的通信性能。因此,假定为即使针对UE#2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和针对UE#4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也能够维持通信性能。在S82的例中,关于不使用的结构信息1,其分配到存在于周边的其他的无线站中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并且能够设定为在通信点间无线资源不同。此外,在S82的例中,关于不使用的结构信息1,还能够在数据的发送中使用而提高吞吐量。另外,在S82的例中,无线站50B将对UE#2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N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ZP”,并将对UE#4的结构信息1的使用模式设为“ZP”、结构信息2的使用模式设为“NZP”,设定成在对UE#2的通信与对UE#4的通信中,无线资源不同。
接着,无线站50A在PDCCH上向UE#2发送表示对UE#2的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83)。同样,无线站50B在PDCCH上向UE#2发送表示对UE#2的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84),在PDCCH上向UE#4发送表示对UE#4的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的信号(S85)。
然后,无线站50A~B进行协作而在PDSCH上对UE#2发送数据(S86、87)。此外,无线站50B在PDSCH上对UE#4发送数据(S88)。
通过以上处理,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分配为了来自无线站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对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00具有无线站101、102A~J和无线终端103A~B。在第4实施方式中,无线站101形成PCell(Primarycell:主小区),无线站102A~J形成SCell(Secondarycell:辅小区)。Scell是相比于Pcell,有时功能被限制的小区。作为被限制的功能,例如可举出,仅在PCell的上行通信中发送层1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ACK/NACK、CQI等)。无线站101相当于规模较大的小区(MacroCell:宏小区),无线站102A~J相当于规模较小的小区(SmallCell:微小区)。无线通信系统100也被称作同时存在小区范围不同的无线站的异构(Heterogeneous)网络。
例如,在动态连结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动作中,Pcell是PCC(Primarycomponentcarrier:主要分量载波)的服务小区(连接小区),Scell是SCC(Secondarycomponentcarrier:次级分量载波)的服务小区(连接小区)。例如,PCC通过切换(Handover)而被转换,与此相对,SCC是根据需要而进行追加和删除。
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站101、102A~J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7的无线站50A~B相同。但是,如上所述,无线站102A~J的功能相比于无线站101的功能而被限制。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103A~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10的无线终端70A相同。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进行说明。无线站101例如在与无线终端103A~B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分别向无线终端103A~B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
接着,无线站101与无线站102A~J中的无线终端103A周边的无线站交换控制信息,决定对无线终端103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同样,无线站101与无线站102A~J中的无线终端103B周边的无线站交换控制信息,决定对无线终端103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的决定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进行。通信方式的决定以比连接建立短的间隔执行。
进而,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无线终端103A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外,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无线终端103B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时,在例如并非JT-CoMP通信的情况下,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03A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03B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由此,在发送DM-RS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发送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此外,例如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在JT-CoMP通信的情况下,进行CoMP通信的多个无线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
接着,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103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同样,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103B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由此,能够与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地,灵活地设定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03A~B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此外,由此,与以较短的间隔执行的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相比于逐次通知表示为了DM-RS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情况,能够抑制信令的增大。
然后,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发送的使用模式来发送DM-RS,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无线终端103A根据所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同样,无线站101、102A~J中的对无线终端103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发送的使用模式来发送DM-RS,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无线终端103B根据所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以下,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重复通信方式的决定、结构信息的使用模式的决定、所决定的使用模式的通知以及数据的发送。
通过以上处理,根据第4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分配为了来自无线站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对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10进行说明。无线通信系统110具有无线站111A~J和无线终端112A~B。在第5实施方式中,无线站111A~J形成PCell(Primarycell:主小区)。
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站111A~J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7的无线站50A~B相同。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终端112A~B的功能性结构和硬件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的图10的无线终端70A相同。
接着,对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10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动作进行说明。无线站111A~J的中的连接无线站例如在与无线终端112A~B的连接建立时,通过RRC信令分别向无线终端112A~B通知表示为了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多个结构信息(DM-RS结构信息1、2)。
接着,无线站111A~J中的连接无线站与无线站111A~J中的无线终端112A周边的无线站交换控制信息,决定对无线终端123A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同样,无线站111A~J中的连接无线站与无线站112A~J中的无线终端112B周边的无线站交换控制信息,决定对无线终端112B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通信方式的决定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进行。通信方式的决定以比连接建立短的间隔执行。
进而,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无线终端112A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外,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和其他的通信状况,决定对无线终端112B的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此时,例如在并非JT-CoMP通信的情况下,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12A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与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12B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不同。由此,在发送DM-RS时,能够降低通信点间的干扰,提高用于接收数据的信道估计精度,提高通信性能。此外,例如在JT-CoMP通信的情况下,适当决定结构信息1、2的使用模式,使得进行CoMP通信的多个无线站向无线终端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相同。
接着,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112A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同样,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在PDCCH上向无线终端112B发送表示结构信息1、2各自的使用模式(DM-RS模式)的信号。由此,能够与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灵活地设定无线站111A~J中的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对无线终端112A~B发送的DM-RS中使用的无线资源。此外,由此,与以较短的间隔执行的通信方式的决定时机一致,相比于逐次通知表示为了DM-RS而准备的无线资源的结构信息的情况,能够抑制信令的增大。
然后,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A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发送的使用模式来发送DM-RS,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无线终端112A根据所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中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同样,无线站111A~J中的对无线终端112B实际发送数据的无线站根据发送的使用模式来发送DM-RS,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数据。无线终端112B根据所发送的使用模式,从接收信号提取DM-RS,使用所提取的DM-RS,接收通过所决定的通信方式发送的数据。以下,例如在每次发送数据时重复通信方式的决定、结构信息的使用模式的决定、所决定的使用模式的通知以及数据的发送。
通过以上处理,根据第5实施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高效地分配为了来自无线站的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而准备的无线资源,能够提高通信性能。
第1~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能够作为LTE-A系统来实现。另外,还能够应用于使用了LTE-A以外的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此外,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无线终端被称作移动台或用户装置(UserEquipment,UE)。此外,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终端,能够应用于移动电话机、智能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此外,第1~第5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的移动中继站等与无线站之间进行通信的各种通信设备。
此外,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无线站也被称作基站、无线基站、接入点。此外,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站,能够应用于宏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各种规模的基站。此外,第1~第5实施方式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的中继站等与无线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各种通信设备。
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将无线站作为基站来实现。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将无线站作为独立eNodeB(evolvedNodeB:演进型节点B)来实现。或者,在第1~第5实施方式中,例如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将一部分无线站作为基站的控制单元来实现,并将其他部分的无线站作为基站的远程单元来实现。该情况下,能够将控制单元作为例如集中eNodeB,将远程单元作为例如集中eNodeB所具有的RRH(RemoteRadioHead:射频拉远头)来实现。例如控制单元经由光缆等有线连接而与远程单元连接。控制单元形成小区,远程单元形成分别与小区重叠的覆盖区域。该情况下,控制单元和远程单元也可以使用共同的小区识别信息。
此外,无线站、无线终端的各结构要素的分散/统合的具体方式不限于第1~第5实施方式的方式,还能够根据各种负荷和使用状况等,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上或物理上对其全部或一部分进行分散/统合而构成。例如,也可以将存储器作为无线站、无线终端的外部装置而经由网络和缆线进行连接。
标号说明
1、1A、100、110无线通信系统
2网络
3网络装置
10A~B、50A~B、101、102A~J、111A~J无线站
20A~B、70A~B、UE#1~#4、103A~B、112A~B无线终端
C10A~B、Cell#1~#2、PCell、SCell小区
11、21接收部
12、22发送部
13、23控制部
31、41天线
32、42RF电路
33、43CPU
34DSP
35、44存储器
36网络IF
51A、B接收天线
52A、B接收RF部
53A、BFFT部
54A、B物理信道分离部
55A、B信号解调部
56A、B信道估计部
57A、B接收电平测定部
58A、B通信控制部
59A、B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60A、B信号生成部
61A、B参照信号生成部
62A、B物理信道复用部
63A、BIFFT部
64A、B发送RF部
65A、B发送天线
71接收天线
72接收RF部
73FFT部
74物理信道分离部
75信号解调部
76信道估计部
77接收电平测定部
78通信控制部
79上位层数据处理部
80信号生成部
81参照信号生成部
82物理信道复用部
83IFFT部
84发送RF部
85发送天线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无线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由无线终端取得来自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所述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
从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以及
由所述无线终端接收所述信号,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站的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而从所述无线站发送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结构信息中,所准备的所述无线资源彼此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结构信息中,所准备的所述无线资源被配置成彼此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建立连接时,从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通知所述多个结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发送数据时,从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所述使用模式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站中,根据通信状况决定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站中,在发送数据时,取得能够进行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协作多点)通信的其他无线站的通信状况,决定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并决定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站中,根据所述无线站是否与其他无线站通过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协调多点)通信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数据、所述无线站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所述无线站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所述其他无线站的连接中的无线终端的数量、所述其他无线站与连接中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级别、从所述无线站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从所述其他无线站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决定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各自的使用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式包含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入多出)通信和CoMP通信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存在多个所述无线终端,
在所述多个无线终端中共同地设定所述多个结构信息,
在所述多个无线终端中单独地指定所述使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站和能够与所述无线站进行CoMP(CoordinatedMultiPoint:协调多点)通信的其他无线站中共同使用所述多个结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模式包含以下模式:
利用为了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以规定的发送功率发送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模式;
将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的发送功率设为0的模式;以及
将为了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分配给数据信号的模式。
1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无线站和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终端取得来自所述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所述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
所述无线站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
所述无线终端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站的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而从所述无线站发送的。
14.一种无线站,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站具有:
发送部,其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由无线终端取得的来自所述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所述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所述无线资源;以及
控制部,其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终端的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来发送的。
15.一种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终端具有:
控制部,其取得来自所述无线站的多个结构信息,所述多个结构信息表示为了发送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而准备的无线资源;以及
接收部,其从所述无线站接收指定使用模式的信号,其中,该使用模式与针对所述多个结构信息分别表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使用有关,
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与所述无线站的通信,其中,该个体无线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利用根据所述使用模式分配的所述无线资源而从所述无线站发送的。
CN201380075329.8A 2013-04-04 2013-04-04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Pending CN1051229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02351 WO2014162357A1 (ja) 2013-04-04 2013-04-04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および無線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2916A true CN105122916A (zh) 2015-12-02

Family

ID=51657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329.8A Pending CN105122916A (zh) 2013-04-04 2013-04-04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站以及无线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82376A1 (zh)
EP (1) EP2983428A4 (zh)
JP (1) JPWO2014162357A1 (zh)
KR (1) KR20150128772A (zh)
CN (1) CN105122916A (zh)
WO (1) WO201416235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81818A1 (zh) * 2016-04-22 2017-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10778287B2 (en) 2016-04-08 2020-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72171B2 (en) 2016-03-31 2021-04-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0886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911A2 (ko) * 2009-10-29 2011-05-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WO2011093671A2 (en) * 2010-01-28 2011-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to relay node at base station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11249984A (ja) * 2010-05-25 2011-12-08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2547872A (zh) * 2012-01-18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020520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point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WO2013029853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at least one first transmission from a single-point transmitter to a single-point receiver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transmission from a multipoint transmitter or to a multipoint recei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node and mobile station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1275B (zh) * 2009-06-16 2018-06-12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
US9031035B2 (en) * 2010-04-30 2015-05-1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tter apparatus, receiver apparatu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notification method
CN102893661B (zh) * 2010-06-04 2016-05-11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WO2013108908A1 (ja) * 2012-01-19 2013-07-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4014394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network nod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scheduling a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to a ue, and a ue and a method therein for receiving a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52911A2 (ko) * 2009-10-29 2011-05-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기준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WO2011093671A2 (en) * 2010-01-28 2011-08-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to relay node at base station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388542A (zh) * 2010-01-28 2012-03-2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向中继节点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JP2011249984A (ja) * 2010-05-25 2011-12-08 Sharp Corp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3020520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Mediatek Inc. Methods of point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WO2013029853A1 (en) * 2011-08-31 2013-03-07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oordinating at least one first transmission from a single-point transmitter to a single-point receiver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transmission from a multipoint transmitter or to a multipoint receiver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node and mobile station thereof
CN102547872A (zh) * 2012-01-18 2012-07-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Details about UL DMRS configuration and signall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BIS R1-121028》 *
LG ELECTRONICS: "《Considerations on RS for E-PDCCH》",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8 R1-120874》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2171B2 (en) 2016-03-31 2021-04-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778287B2 (en) 2016-04-08 2020-09-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7181818A1 (zh) * 2016-04-22 2017-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11128510B2 (en) 2016-04-22 2021-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83428A1 (en) 2016-02-10
KR20150128772A (ko) 2015-11-18
EP2983428A4 (en) 2016-04-13
US20150382376A1 (en) 2015-12-31
WO2014162357A1 (ja) 2014-10-09
JPWO2014162357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2169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98420B (zh) 协作多点通信中的协作小区集合建立方法
US20210160725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33884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3053196B (zh) 协同多点传输的节点关联方法
EP2408245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same resource for multiple base stations of collaborative mimo and apparatus
US91377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node in a distributed multi-node system
CN1096909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US9319123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3339873B (zh) 多节点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947930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JP2017509184A (ja) チャネル測定方法、セルハンドオーバ方法、関係する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GB2493224A (en) Deriving a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 partly on the basis of an interference contribution parameter relating to an expected interference
US2015007828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local are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811046A (zh) 移动终端装置及其无线通信方法
CN1096911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终端执行参考信号测量信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CN110089042A (zh) 无线通信方法
KR101644494B1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국 및 무선 단말기
CN105191423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24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91631A (zh) Csi-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063170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284082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15038237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CN104221436A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局域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