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929B -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929B
CN105121929B CN201380075700.0A CN201380075700A CN105121929B CN 105121929 B CN105121929 B CN 105121929B CN 201380075700 A CN201380075700 A CN 201380075700A CN 105121929 B CN105121929 B CN 1051219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iston
plemum
pressure chamber
rest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7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929A (zh
Inventor
铃木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21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9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9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 F15B13/043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with electrically-controlled pilot valves
    • F15B13/0433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with electrically-controlled pilot valves the pilot valves being pressure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51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ontrol units, e.g. valves for converting electrical signals to fluid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 F16H61/66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00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 F16K3/02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3/0254Gate valves or sliding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ing members having a sliding movement along the seat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Packings therefor being operated by particular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1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 F16K31/12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 F16K31/12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fluid the fluid acting on a piston servo actua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4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a single servomotor
    • F15B13/0401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 F15B13/0405Valve members; Fluid interconnections therefor for seat valves, i.e. poppet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5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流入端口(11)和流出端口(12)的正压室(7),且在隔着所述活塞(5)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8),活塞(5)沿着轴线方向在缸筒部(4)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流出端口(12)进行开闭的阀芯(6)与所述活塞(5)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7)和背压室(8)经由节流部(20)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8)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8)低压的部分(13)连通的先导阀(3),所述流入端口(11)与高压部(10)连通,且所述流出端口(12)与比所述高压部(10)压力低的低压部(13)连通,其中,设有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20)的开度的节流部调整机构。

Description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压力液的供给和排出的阀及使用该阀的液压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对端口进行开闭来相对于控制对象部位进行压力液的供给或排出、或者停止其供给或排出的控制阀及具有该控制阀的液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液压来控制规定的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将被调压为该执行机构所要求的压力的压力液供给到执行机构,或反复进行相对于执行机构的液压的供给及排出以使在执行机构的压力成为目标压力。由于前者的调压例如是将输出压作为反馈压作用于阀芯来进行,所以即使由电磁线圈产生用于设定该调压程度的载荷或压力,该电磁线圈也不会特别大型化。与此相对,在利用后者的开闭阀控制液压的情况下,由于是供给压或控制对象部位的液压作用于开闭阀的阀芯,因此若由电磁阀构成开闭阀,则需要将由电磁线圈产生的推力设为对抗供给压等的推力,为此存在电磁线圈变得大型化、响应性降低等课题。
在日本特开2011-163508号公报中记载有能够解决该课题的阀及使用该阀的液压控制装置。该液压控制装置是以皮带式无级变速器为对象的装置,对卷绕有皮带的带轮的液压进行控制的阀由平衡活塞式的电磁阀构成。在该电磁阀中,与针状或轴状的阀芯一体化的活塞以能够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方式收纳在缸筒部的内部,在收纳该阀芯的油室(以下,假设记作正压室)形成有连通于高压部的流入端口和连通于低压部的流出端口。并且,构成为所述阀芯与作为流出端口的所述油室侧的开口端的阀座抵接而成为闭阀状态。另外,上述的油室和相对于该油室隔着活塞位于相反侧的油室(以下,假设记作控制油室)经由具有控制节流部的连通路而连通。而且,该控制油室与所述低压部连通,设有控制该控制油室相对于低压部开闭的控制电磁阀(以下,记作先导阀)。因而,通过对该先导阀打开控制,控制油室的液压降低,结果,活塞向控制油室侧后退而阀芯从阀座分离而开阀。另外,通过对先导阀关闭控制,控制油室的液压变高而活塞向阀座侧前进,阀芯与阀座抵接而将流出端口密闭、闭阀。
因而,上述构成的平衡活塞式的电磁阀,通过先导阀使隔着构成主阀的活塞的两侧、即正压室与控制油室的压力的平衡成立,或者通过先导阀破坏该压力平衡,从而进行开闭动作。即,先导阀只要使控制油室与低压部位连通、或使控制油室相对于低压部位切断即可,不需要确保向控制对象部位供给或排出的压力液的流量,因此可做成小型且响应性良好的阀。
在此,进一步说明上述构成的平衡活塞式电磁阀的作用。如上所述,控制油室的液压成为与从先导阀排出的油量和经由控制节流部流入的压力液的量相应的压力。关于该关系,若将流入所述正压室的液压(上游压)设为“P1”、控制油室的液压(控制压)设为“P2”,控制对象部位(前述的低压部位)的液压(下游压)设为“P3”、控制节流部的流路截面积设为“A1”、先导阀的开口面积设为“A2”,则成为:P2=P1×A12/(A12+A22)+P3×A22/(A12+A22)。因而,若增大先导阀的开度,则控制压P2降低。随之,控制油室的液压(控制压)与正压室的液压(上游压)之差变大,因此主阀后退移动而其开度增大。
这样动作的先导阀的开度和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之间的关系成为图14所示。即,若打开先导阀而从控制油室排压,则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降低,产生使与阀芯一体的活塞后退移动的推力,若该推力大于弹簧的弹力(图14的O1点),则活塞后退移动而开阀。并且,因为随着先导阀的开度的增大而控制压降低,因此与之相应地主阀的开度增大,在图14的O2点处全开。如图14所示,该过程中的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的变化,在先导阀的开度小的阶段急剧降低。由于主阀根据该比率而开阀,因此在小开度的范围内即使使先导阀的开度稍微变化,主阀及与之相伴的控制流量也会大幅变化。即,在进行小流量的控制的情况下,变成与控制增益大的阀相同的特性,存在在控制对象部位容易产生液压的振荡等、控制性降低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14所示,若在先导阀的开度小的状态下使其开度稍微增大,则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大幅降低,随之主阀大幅打开,因此在先导阀的开度尚小的状态下主阀就达到全开。因此,控制主阀开度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变窄,在这一点上不能说控制性足够良好。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平衡活塞式的液压控制阀和/或使用该阀的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在本发明中可以做成如下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构成为,所述背压室与所述正压室之间的液压差越大,则越降低所述节流部对压力液的流动的限制。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具备:与所述正压室连通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调整阀芯,所述正压室的液压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对抗地作用于该调整阀芯,在所述正压室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值时,所述调整阀芯与所述液压差对应地进行动作,并且与其动作量的增大对应地使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的开口面积增大,所述节流部由通过所述调整阀芯来改变开口面积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构成。
进而,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先导阀具备:柱塞,利用电磁力而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先导缸筒部,收纳该柱塞;第二流入端口,在该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第二流出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开口而由所述柱塞开闭,且与所述低压部连通;以及第三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正压室连通,所述柱塞与所述第二流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任一方的端口局部重合而减小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度,由此构成所述节流部,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是如下结构:所述柱塞沿其轴线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所述柱塞与所述第二流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任一方的端口局部重合而减少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度的量。
在该情况下,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口形状包括开口宽度在所述柱塞的前后移动方向上不同的形状。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先导阀具备:柱塞,利用电磁力而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先导缸筒部,收纳该柱塞;第三流入端口,在该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第三流出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开口而由所述柱塞开闭,且与所述低压部连通;以及第四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正压室连通,所述节流部由位于所述第三流入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且由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柱塞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近而产生的间隙形成,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是通过使所述柱塞沿该柱塞的轴线方向移动,来改变所述间隙的长度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限制从所述高压部经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通的其他节流部。在设有该其他节流部的情况下可以做成以下结构。
即,在本发明的液压控制阀中可以是,所述活塞及阀芯构成为从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密闭的全闭位置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全开位置移动,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阀芯到达所述全开位置之前为止的规定范围,限制从所述第一流入端口朝向所述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动,所述液压控制阀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阀芯超过了所述规定范围而移动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所述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动不受所述其他节流部的限制。
另外,所述其他节流部可以构成为,与所述活塞及阀芯的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的移动量对应地,所述其他节流部的开口面积增大而减小节流的程度。
或者,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阀芯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移动了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后,所述其他节流部成为全开而不对所述压力液的流动产生节流作用。
另外,所述其他节流部可以是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缸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供所述压力液朝向所述正压室流动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活塞具有:基部,以液密状态与所述缸筒部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和突出部,外径小于该基部,且从基部向所述正压室的内部突出,在所述正压室形成有供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以规定深度嵌合的小径部,所述其他节流部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周面之间。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嵌合长度可以小于所述活塞及阀芯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的移动长度。
而且,可以是,所述其他节流部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的与所述正压室相对的开口端和与该开口端的一部分重合而减小所述开口端的开口面积的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形成,所述开口端的形状是沿所述缸筒部的圆周方向测得的宽度在所述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每个位置上不同的形状。
或者,所述其他节流部可以是槽部,所述槽部以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部。
另外,所述其他节流部可以是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被形成为贯通所述活塞且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
并且,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具备:供给阀,控制从液压源对卷绕有带的带轮的液压室供给的液压;和排出阀,控制从该液压室排出的液压,所述供给阀和所述排出阀的至少任一方由上述的任一种液压控制阀构成。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控制阀,由于使将正压室和背压室连通的节流部的开度根据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而变化,因此在通过先导阀使背压室与低压部位连通来进行排压时,可与该先导阀的开度的增大相应地缓和节流部的节流作用、即对压力液的流通量的限制。因此,可缓和与先导阀的开度增大相伴的正压室与背压室的压力差增大或它们的压力的比率降低。即,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控制阀,使活塞后退移动到利用与所述活塞连结设置的阀芯而开闭的端口成为全开的位置为止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变大。另外,能够使在先导阀处于低开度的状态下相对于先导阀的开度变化的背压室的液压降低幅度减小。结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液压控制阀的控制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构成为通过构成先导阀的柱塞沿轴线方向移动来使节流部的开度发生变化,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正压室所连通的液压源等的所谓源压的变动的影响,提高液压控制阀的控制性。
在该情况下,若构成为相应于柱塞的位置而端口的开口宽度不同,则能够将相对于先导阀的开度的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量、或正压室的液压与背压室的液压的比率的变化趋势设定为多样,在这一点上也能提高液压控制阀的控制性。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限制向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其他节流部,能够缓和正压室的液压上升或活塞及与其一体的阀芯的移动速度。与此相伴,在液压控制中可使用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变得更广,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液压控制阀的控制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阀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构成该节流部的滑阀的剖视图,(a)示出背压室的液压高的状态,(b)示出背压室的液压为中程度的状态,(c)示出背压室的液压低的状态。
图3是示出该液压控制阀的滑块的行程量与节流部的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线图。
图4是示出该先导阀的开度与背压室的液压之间的关系的线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例的剖视图,是构成为先导阀作为可变节流部发挥作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先导阀的关断状态的图,(a)是剖视图,(b)是示出柱塞与第三端口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该先导阀的导通状态的图,(a)是剖视图,(b)是示出柱塞与第三端口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8是汇总示出第三端口的形状的其他例的图。
图9是示出在柱塞形成有槽的先导阀的关断状态的图,(a)是剖视图,(b)是示出柱塞与第三端口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柱塞形成槽、先导阀的导通状态的图,(a)是剖视图,(b)是示出柱塞与第三端口的相对位置的俯视图。是示出开度增大到其中间程度的状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又一例的先导阀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其节流部的局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装置的一例的局部液压回路图。
图14是示出背压室的液压与正压室的液压的比率的、相对于先导阀的开度的变化的状态的线图。
图15是示出在主阀设有其他节流部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作为该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在主阀设有其他节流部的其他例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上游压高时和上游压低时的活塞及阀芯的行程量与正压室的液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示出在由于上游压高而压差大时和由于上游压低而压差小时的、电磁阀的开口面积与背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示出电磁阀的电流值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1是示出在设有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时和未设置该间隙时的、主阀中的阀芯的行程量与控制压之间的关系的线图。
图22是示出根据开度变化的节流部及主阀中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的有无,背压室的液压与正压室的液压的比率的、相对于先导阀的开度的变化的状态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阀是分类为平衡活塞式电磁阀的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使其控制节流部的开度发生变化的调整机构。因而,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阀具备:向控制对象部位供给液压或从该控制对象部位排压的主阀;和使该主阀开闭动作的先导阀,在该主阀中限制压力液向由先导阀开闭的背压室的流动的控制节流部构成为可变更其开度。
在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阀的一例。该液压控制阀1中的主阀2及先导阀3的基本结构与以往的平衡活塞式电磁阀中的主阀及先导阀相同。首先,说明主阀2的结构,在缸筒部4的内部以维持液密状态且使活塞5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方式收纳活塞5,在该活塞5的一个侧面的中央部一体地设置有阀芯6。该阀芯6是轴状的部件,其前端部呈半球面状。
因而,缸筒部4的内部被活塞5一分为二,上述的收纳阀芯6的部分为正压室7,其相反一侧的部分为背压室8。在该背压室8配置有向正压室7侧按压活塞5的弹簧9。而且,在正压室7形成有供给液压源10的液压的流入端口11和使液压从正压室7流出的流出端口12。该流入端口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流入端口,流出端口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流出端口,该流入端口11形成在缸筒部4的圆筒状的外周部分。另外,流出端口12形成在前述的阀芯6的前方侧、即相当于缸筒部4的端板的部分的中央部。该流出端口12的缸筒部4侧的开口端成为与所述阀芯6的前端部抵接而将流出端口12密闭的座部(阀座)。而且,该流出端口12与控制对象部13连通。
此外,液压源10可以是油泵,也可以是对由油泵产生的液压进行调压而得的管线压力的油路,还可以是以规定的压力积蓄液压的蓄液器(accumulator)。另外,控制对象部13是以液压源10的液压作为源压而被控制液压的部位,可以是适当的致动器。因而,液压源10相当于本发明的高压部,控制对象部13相当于本发明的低压部。此外,在将上述的液压控制阀1作为从规定的执行机构排出压力液来控制其液压的、所谓排出阀使用时,该执行机构相当于本发明的高压部,排出部位相当于本发明的低压部。
另一方面,先导阀3连通于背压室8,构成为对将背压室8和前述的相当于低压部的控制对象部13连通的油路进行开闭。该先导阀3是与以往公知的电磁开闭阀相同结构的阀,使柱塞14相应于电磁力而前后移动,由此来开闭端口。具体而言,在先导缸筒部15的内部以维持液密状态并使柱塞14前后移动的方式收纳有柱塞14,在该柱塞14的后端侧(背面侧)配置有在轴线方向按压柱塞14的弹簧16。另外,在先导缸筒部15的外周侧,在所述柱塞14的后端部侧设有电磁线圈17。因而,先导阀3借助通过对该电磁线圈17通电而产生的电磁力,对柱塞14作用对抗所述弹簧16的推力,通过基于该电磁力的推力超过弹簧16的弹力,由此使柱塞14后退移动。
另外,在先导缸筒部15的所述柱塞14的前方侧形成有流入端口18。所述柱塞14兼作为阀芯,该柱塞14的前端部与流入端口18中的先导缸筒部15的内面侧的开口端抵接,由此将流入端口18密闭,并且通过使柱塞14后退移动,来将流入端口18打开。该流入端口18与主阀2的背压室8连通。此外,在图1中记载了这些流入端口18和背压室8经由油路而连通,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先导缸筒部15和主阀2的缸筒部4一体构成等而将流入端口18直接连通于背压室8。而且,在先导缸筒部15的内周面、连通于所述流入端口18的部位,形成有与前述的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位连通的流出端口19。即,先导阀3构成为:通过开阀而使所述背压室8与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连通,使压力液从背压室8流出。
并且,主阀2中的正压室7和背压室8通过能够调节开度的节流部20而连通。该节流部20是如下用途的部件:在先导阀3关闭的状态下,使正压室7和背压室8的液压均等,在先导阀3开阀而从背压室8排压的状态下,限制流入背压室8的压力液的量,使得在正压室7与背压室8之间产生压力差。因而,背压室8经由节流部20与液压源10连通,正压室7也与液压源10连通,因此,结果上来看,背压室8和正压室7经由节流部20而彼此连通。
节流部20的开度根据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而被调整。更具体而言,关于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构成为在背压室8的液压大幅降低时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比背压室8的液压小幅降低时扩大。图2示出这样构成的节流部20及其开度调整机构的一例。在此所示的例子是由滑阀21构成节流部20及其开度调整机构的例子,具有相同外径的两个接触部(landportion)22a、22b的滑块(spool)22以能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缸筒部23的内部。该滑块22相当于本发明的调整阀芯,在该滑块22的一个端部侧配置有沿轴线方向按压滑块22的弹簧24。
另外,在缸筒部23形成有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端口的流入端口25和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端口的流出端口26。该流入端口25与前述的背压室8或液压源10连通。另外,流入端口25兼作为信号压端口,始终向位于2个接触部22a、22b之间的谷部开口,并且向与弹簧24所抵接的接触部22b相反一侧的接触部22a的端部侧开口。即,构成为液压源10的液压或正压室7的液压对抗所述弹簧24的弹力地作用于滑块22。另一方面,流出端口26形成为在接触部22b前后移动的区域的范围内开口,该流出端口26与前述的背压室8连通。更具体而言,构成为接触部22b与流出端口26局部重合,在滑块22被弹簧24按压而前进的状态下该重合量增大,与其相反,在滑块22后退而压缩弹簧24的状态下重合量减少。例如,在滑块22位于前进端的状态下,流出端口26的一半左右被接触部22b封闭,随着滑块22后退,重合量减少而流出端口26的开度增大。因而,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流出端口26构成节流部20,其开度根据滑块22的位置而增减。此外,在配置有弹簧24的部位即接触部22b的背面,从流出端口26输出的液压作为反馈压进行作用。
接着,说明上述的液压控制阀1的作用。在被所谓的关断控制而不对先导阀3的电磁线圈17通电的状态下,主阀2的背压室8关闭,其液压与正压室7的液压相同。由于在正压室7侧设有阀芯6,所以主阀2中的活塞5的受压面积在背压室8侧变大。因此,在背压室8与正压室7的液压相等的情况下,根据受压面积之差,产生向正压室7侧按压活塞5的推力。由于该推力而阀芯6被压靠于流出端口12的开口端,因此主阀2成为闭阀状态。
另外,在构成所谓的可变节流部的前述的滑阀21中,在隔着滑块22的轴线方向上两侧的压力相等,且各接触部22a、22b处的受压面积(表面积)相等,因此对滑块22不作用使其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液压,弹簧24的弹力作为使滑块22移动的推力发挥作用。因而,如图2的(a)所示,滑块22移动到前进端,其流出端口26最大限度地变窄。即,节流部20的开度变为最小。
若从该状态对电磁线圈17通电,则在柱塞14作用与该电流量相应的电磁力。在基于该电磁力的推力超过弹簧16的弹力时,柱塞14开始后退。即,先导阀3开始打开。由于先导阀3与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连通,通过先导阀3开阀,则从主阀2的背压室8排出压力液。结果,在主阀2的背压室8与正压室7之间产生压力差,若基于该压力差的推力大于弹簧9的弹力,则活塞5后退而主阀2开始打开。结果,液压源10的液压经由主阀2被供给到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
另外,虽然因背压室8的液压降低而压力液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流向背压室8,但由于流入背压室8的压力液的量受节流部20限制,因此背压室8的液压成为由前述公式所表示的压力。即,背压室8与正压室7的压力差或它们的压力的比率被设定为与先导阀3的开度相应的值。
另外,在上述的滑阀21中,对弹簧24所抵接的接触部22b的端面施加的液压变低。即,在隔着滑块22的轴线方向两侧的液压之差变大。由于该压力差的增大而向轴线方向按压滑块22的力超过弹簧24的弹力时,滑块22压缩弹簧24地沿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如图2的(b)所示,接触部22b与流出端口26的重合量减少,流出端口26的实际开口面积增大。即,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
若进一步增加上述的电磁线圈17的电流量而使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则背压室8的液压进一步降低,因此与弹簧24一起按压滑块22的液压降低。因此,如图2的(c)所示,最终滑块22移动到弹簧24侧的极限位置。如此,流出端口26的实际开口面积增大到最大,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到最大。
这样随着电磁线圈17的电流量的增大而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背压室8的液压降低时,随着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而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因此,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流入背压室8的压力液的量增大,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的程度或梯度与节流部20的开度恒定时相比变小。图示其一例,图3表示上述的滑块22的行程量与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在滑块22位于图1的(a)所示的极限位置的状态、即行程量为“0”的状态下,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为设计上预先设定的面积。从该状态起滑块22如上述那样压缩弹簧24移动时,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随着滑块22的行程量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增大到与滑块22的最大限度的行程量对应的面积。该过程中的节流部20的面积的增大趋势或增大率,可以设定为图3所示的指数函数这样的增大趋势,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流出端口26的开口形状而设定适当的增大趋势或增大率。
图4表示上述那样的伴随节流部20的开度变化的先导阀3的开度与背压室8的液压(以下,有时记作控制压)之间的关系。随着电磁线圈17的电流量增大而控制压降低,这一点如上所述,但由于随着控制压的降低而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流入背压室8的压力液的量增大,因此相对于电磁线圈17的电流、先导阀3的开度的变化(增大)而言的控制压的降低程度或降低率,与节流部的开度恒定时相比变小。因此,如图4所示,相对于先导阀3的开度的增大,控制压线性降低,两者的关系例如为反比例的关系。
关于主阀2的开度,若液压源10等的高压部的液压恒定,则根据其背压室8的压力即控制压而变化,因此若控制压如上述这样与先导阀3的开度呈反比例变化,则先导阀3的开度、和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之间的关系也大致为反比例的关系。图14的直线L表示先导阀3的开度、和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完全呈反比例时的两者的关系。虽然即使如上述这样使节流部20的开度变化也难以使先导阀3的开度和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之间的关系为图14中直线L所示的关系,但可成为接近该直线L的关系。因而,根据本发明涉及的上述液压控制阀1,在先导阀3的开度小的状态、即控制对象部13的液压的控制量小的状态下的、相对于先导阀3的开度变化量的主阀2的开度变化量或控制液压的变化量,与节流部的开度为恒定时相比变小。这相当于例如控制增益小的阀,不易产生控制对象部13的液压的过冲(overshoot)、液压的振荡,控制性良好。另外,从图14可知,与节流部的开度为恒定时相比,在主阀2的工作范围内的先导阀3的最大开度是较大的开度。即,用于控制主阀2的先导阀3的开度范围或控制电流值的范围变大,在这一点上也是提高了控制性。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具体例。图5是在先导阀3组装有可变节流部的机构而构成的例子。该先导阀3发挥作用以使得主阀2的背压室8始终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连通,因此在前述的图1所示例子中与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连通的端口,在图5所示例子中与背压室8连通,该端口作为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流入端口的流入端口27。另外,通过柱塞14而被开闭的端口与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连通,因此该端口作为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流出端口的流出端口28。
进而,在先导缸筒部15形成有第三端口29。该第三端口29形成为在上述的流入端口27及流出端口28开口的部位开口,并且与所述背压室8或液压源10连通。另外,该第三端口29开口的部位是先导缸筒部15的内周面中的柱塞14所滑动接触的范围内的部位,因而通过柱塞14使其开口面积发生变化。更具体而言,图6及图7是将第三端口29形成为在柱塞14的前后移动方向较长的长孔的例子,其第三端口29的位置设定为如下位置:在柱塞14前进到前进端的状态下由该柱塞14的外周面封闭了大部分、成为微小的开口面积。图6示出该状态。换言之,第三端口29形成为从比柱塞14所滑动接触的部位的最前端部稍向前端侧的位置延伸到后端侧的长孔。因而,当柱塞14受到电磁力而向开阀方向后退移动时,第三端口29的开口面积与该移动量相应地增大。图7示出开口面积增大到最大限度的状态。
第三端口29如上述这样构成为:朝向先导缸筒部15的内部开口,与连通于所述背压室8的流入端口27始终连通,且通过柱塞14而减少开口面积使得压力液的流动节流,因此该第三端口29相当于本发明的节流部20。另外,柱塞14或先导阀3相当于本发明的节流部调整机构。
说明图5~图7所示的具体例的作用,在先导阀3成为所谓的关断状态时,其柱塞14被弹簧16推压而前进至将流出端口28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柱塞14的外周面覆盖第三端口29的大半部分,第三端口29的开口面积变成最小。主阀2的正压室7和背压室8经由该第三端口29及流入端口27而连通,两者的液压变为相等,因此主阀2成为闭阀状态。
若从该状态起对电磁线圈17通电而使柱塞14向开阀方向后退移动,则如图7所示,柱塞14的外周面与第三端口29的重合量减少,第三端口29相对于先导缸筒部15的内部的开口面积增大。在该状态下,由于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向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的压力液的流出量变多,但通过第三端口29流入先导缸筒部15的内部的压力液的量也变多。因此,从主阀2的背压室8流出的压力液的量受到制约而其压力的降低得到抑制。
因而,在图5~图7所示的结构中,也是随着先导阀3的开度的增大而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抑制了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因此,先导阀3的开度、和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之间的关系,与前述的图1所示结构的液压控制阀1同样,因此提高了控制性。另外,在图5~图7所示的结构中,节流部20的开度根据先导阀3的电磁力或基于该电磁力的柱塞14的位置而被控制,因此即使液压源10的液压高低变动,也不易产生节流部20的开度变化,可以在较大压力范围内提高控制性。
此外,在图5~图7所示的例子中,相对于先导阀3的开度的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程度取决于节流部20的开度变化。因而,通过使构成该节流部20的所述第三端口29的形状做成相应于柱塞14的行程量而开口宽度逐渐增大或减小等的特殊形状,能够得到多样的液压控制特性。图8中举出这样的第三端口29的特殊形状的例子。(a)示出以弹簧16侧为底边的三角形状,(b)示出与(a)相反朝向的三角形状,(c)示出在先导缸筒部15的轴线方向较长的五边形状,(d)示出先导缸筒部15的轴线方向较长的菱形。若是这些形状,虽然是随着柱塞14向开阀方向移动而节流部20的开口面积逐渐增大,但其增大比例根据各形状而逐渐变大,或是反而变小,或者是变大之后变小。另外,(e)示出在柱塞14的行程方向并列设置相同内径的圆孔的形状,(f)示出使弹簧16侧的圆孔为相对大径的形状,(g)示出使圆孔的数量在弹簧16侧逐渐变多的形状,(h)示出在锐角三角形的底辺侧重合连接一部分钝角三角形而成的形状,(i)示出将长孔和圆孔组合而成的形状。若是这些形状,虽然是随着柱塞14向开阀方向移动而第三端口29的开口面积即节流部20的开度逐渐增大,但其增大比例根据各形状而逐渐地或阶梯式地变大。图8所示的这些形状是在先导缸筒部15的圆周方向测得的尺寸在先导缸筒部15的轴线方向的各个位置不同的形状,是节流部20的开度的增大比例根据柱塞14的行程量而不同的形状。
在如上述地使先导阀3具有可变节流部的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将使第三端口29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的柱塞14的外周面不做成简单的圆柱面,而是做成形成与第三端口29连通的流路的形状。图9及图10示出该例子。在此所示的例子是在柱塞14的外周部中的、与第三端口29相对的部分设有槽30的例子。该槽30在从柱塞14的前端部(与弹簧16所抵接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遍及规定长度地形成。并且,在柱塞14位于前进端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该槽30的一部分与第三端口29的一部分重合而两者连通,节流部20的开度减小。另外,如图10所示,随着柱塞14后退,其重合量增大而第三端口29的开口面积即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因而,在柱塞14形成有这样的槽30的结构中,也能得到与图5~图7所示结构的液压控制阀1相同的作用。
总之,本发明的节流部20只要是构成为在将背压室8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连通的部位的至少任一部分对液压的流通进行节流即可。因而,本发明的节流部20或其调整机构不限于上述具体例所举出的结构、即不限于使端口的开口面积变化的结构,可以构成为使流路长度变化。图11表示其一例,是在先导阀3的内部设有流路长度发生变化的可变节流部的例子。
图11所示的先导阀3的柱塞14,在其前端侧具有比先导缸筒部15的内径直径小的小径轴部31。与此相对,在先导缸筒部15的内周面中的、第三端口29与流入端口27之间,形成有内径比柱塞14的小径轴部31的外径稍大的小径圆筒部32。对该小径轴部31及小径圆筒部32的位置及长度进行说明,在柱塞14前进到闭阀位置的状态下,小径轴部31的前端部和小径圆筒部32的前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大致一致,两者以大致最大限度的长度嵌合。并且,柱塞14向开阀方向后退移动时,小径轴部31相对于小径圆筒部32的嵌合长度逐渐变短,在柱塞14后退到后退端的状态下,成为小径轴部31的前端部与小径圆筒部32稍微嵌合的状态。
因而,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若先导阀3成为闭阀状体(关断状态),则成为柱塞14的小径轴部31遍及小径圆筒部32的大致全长地插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小径轴部31的外周面与小径圆筒面32的内周面之间产生微小间隙。如上所述,第三端口29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连通,并且流入端口27与背压室8连通,因此,结果上来看,背压室8经由所述间隙与正压室7或液压源10连通,因而该间隙成为本发明的节流部20。此外,图11的结构中的第三端口2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端口”,该流入端口2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流入端口”,且图11所示结构中的流出端口28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流出端口”。
然后,如图12所示,若柱塞14在电磁线圈17的电磁力作用下后退移动,则小径轴部31相对于小径圆筒部32的插入长度(嵌合长度)逐渐变短,因此作为两者之间的间隙的节流部20的长度变短。节流部是通过使流路截面积变小和/或产生流路阻力的部位变长等而发挥限制或制约流体流动的功能的部分,因而若上述的小径轴部31和小径圆筒部32的嵌合长度变短,则与其嵌合长度长时相比,制约压力液流动的作用降低。即,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上述的节流部20成为所谓的可变节流部,柱塞14或先导阀3构成节流部调整机构。因而,本发明的节流部的开度意味着对流体的节流作用的程度,不限于开口面积,也包括产生节流作用的区间的长度。
如此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也是,在先导阀3的开度小、背压室8的液压未大幅降低的状态下,节流部20的开度小,随着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而节流部20的开度增大。因此,与节流部的开度恒定时相比,能够使相对于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的背压室8的液压降低变得缓慢,结果,能够与前述的各具体例的液压控制阀1同样地提高控制性。
如上述的各具体例所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阀1是如下的阀:通过开闭动作使压力液从高压部向低压部流通来控制高压部的液压、或控制低压部的液压。因而,能够在高压部封入液压而维持规定的动作状态,不会为了液压控制而始终使压力液持续流动,因此能够降低能量损失。这种功能可以在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中有效利用。图13示意性示出将本发明涉及的液压控制装置用作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中的供给阀及排出阀的例子。
皮带式无级变速器构成为:在能够通过液压来改变槽宽的一对带轮卷绕皮带,经由该皮带来在带轮彼此之间传递动力,并且通过利用槽宽的变更所引起的皮带卷绕半径的连续变化而使变速比无级式变化。图13示出一方的带轮33,该带轮33由在轴线方向上被固定的固定皮带轮34、和被设置成相对于该固定皮带轮34接近或远离的可动皮带轮35构成,这些皮带轮34、35之间成为卷绕皮带36的皮带槽。在该可动皮带轮35的背面侧设有液压室37,通过其液压而将可动皮带轮35向固定皮带轮34侧推压来将皮带槽的宽度设定为规定值,或将夹着皮带36的夹压力设定为规定值。并且,作为供给阀的液压控制阀1A的流出端口12与液压室37连通。另外,作为排出阀的液压控制阀1D的流入端口11与上述的液压室37连通。此外,作为该排出阀的液压控制阀1D的流出端口12与油盘等的排出部位38连通。
因而,在使液压室37的液压变高的情况下,若对作为供给阀的液压控制阀1A进行导通控制而打开该主阀2,则能够从液压源10向液压室37供给压力液而使液压上升。另外,相反,在使液压室37的液压降低的情况下,对作为排出阀的液压控制阀1D进行导通控制。在这样对液压室37供给压力液、或从液压室37排出压力液而控制其液压时,相对于先导阀3的电流值的主阀2的开度的变化量,如上所述即使在先导阀3的开度小的状态下也不会多度变大。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液压的过冲和/或振荡而进行稳定的控制。另外,在将液压室37的液压维持恒定压的情况下,将各液压控制阀1A、1D控制为关断状态。通过这样,各个主阀2关闭而将压力液封入液压室37,因此能够消除压力液的不必要泄漏而防止或抑制能量损失。
如上所述,节流部具有通过限制压力液的流量来缓和液压变化的功能。若利用该功能来缓和主阀2的正压室7的液压变化,则能够抑制主阀2中的阀芯6向开阀方向的后退移动的速度、即主阀2的开阀速度,减小相对于控制压的变化量的主阀的阀芯的行程量的比例,随之扩大了在液压的控制中能使用的先导阀的开度的范围,结果提高了控制性。
在图15示出了具有这样结构的例子。在图15所示的例子是构成为使前述的图1所示的主阀2的阀芯6的外周面与缸筒部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0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例子。即,阀芯6的外周面与缸筒部4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0形成为比所述流入端口11的开口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另外,流入端口11的位置设定为如下位置:即使在活塞5后退到阀芯6远离流出端口12而充分开阀的位置的状态下也与该活塞5的外周面相对,且在该活塞5的外周面与缸筒部4的内周面之间开口。因而,该间隙40形成对朝向正压室7流动的压力液赋予阻力的节流部即本发明的“其他节流部”。此外,如图16所示,从流入端口11到活塞5的前端部为止的长度是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部分的长度,因此阀芯6与活塞5一起后退,在因其后退移动量的增大而流出端口12的开口量增大时,节流部的长度变短而其流动阻力变小。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在流出端口12侧形成有副室41。在该副室41形成有连接端口42,该连接端口42与前述的控制对象部13连通。图15所示的其他结构与前述的图1所示结构相同,因而,对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的部分或部位标注与图1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上述的图15所示结构的主阀2可以与内置有节流作用发生变化的节流部的先导阀3一起构成液压控制阀1。在图17中示出该例子。在此所示的例子是将前述的图5所示的主阀2置换为上述的图15所示结构的主阀2而成的例子。因而,在图17中对于与图5或图15所示结构相同的部分或部位标注与图5或图15所标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根据这些图15或图17所示的结构的液压控制阀1,通过开度或开口面积发生变化的所述节流部20控制背压室8的液压的变化,因此如前述那样提高了控制性。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相当于本发明的“其他节流部”的主阀2的间隙40来缓和正压室7的液压的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控制性。
具体说明其作用,通过对先导阀3的电磁线圈17通电而打开先导阀3,由此使背压室8与所述控制对象部13等低压部分连通而降低了背压室8的压力。压力液经由开度如上所述发生变化的节流部20而流入该背压室8。该节流部20的开度相应于先导阀3的开度增大而增大,因而,如上述这样,抑制了控制压的降低而提高了控制性。
通过先导阀3开阀,在背压室8与正压室7之间产生压力差。即,由于将活塞5及阀芯6向正压室7侧按压的载荷降低,因此在该载荷的降低的量超过了维持所谓闭阀状态的载荷时,活塞5及阀芯6向背压室8侧移动,阀芯6从流出端口12的开口端离开而打开流出端口12。即,成为开阀状态。因而,压力液从流入端口11流入正压室7,进而经由流出端口12及副室41、以及连接端口42,流入控制对象部13。在该情况下,在流入端口11与正压室7之间,形成活塞5的外周面与缸筒部6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40,压力液通过该间隙40,因此利用该流路阻力而减少了流量,抑制了正压室7的液压上升。
在该状态下施加于活塞5及阀芯6的载荷平衡如以下所示。
Fs+Fp2=Fp1+Fp3
在此,Fs是基于弹簧9的载荷,Fp2是基于背压室8的液压的载荷,Fp1是基于正压室7的液压的载荷,Fp3是基于副室41的液压的载荷。此外,在开阀状态下,如上所述,利用间隙40使液压降低,因此正压室7的液压成为比上游压P1低的液压P4,因而借助正压室7的液压P4向背压室8侧按压活塞5的载荷Fp1成为,
Fp1=(Ap-As)×P4
在此,Ap是在背压室8、活塞5受到液压的受压面积,As是基于阀芯6的密封面积。另外,活塞5的移动量(行程)用“s”表示,弹簧9的常数用“k”表示,则
Fs=s×k
将这些代入上述的载荷平衡的状态的式子解出行程s,则成为,
s=(Fp1-Fp2+Fp3)/k。
该式中“Fp1”如上述这样取决于正压室7的液压P4,因此即使上游压P1高,正压室7的液压P4也因间隙40而相对于上游压P1变为低压,因此与不存在利用间隙40的液压降低的情况相比,直到作用于活塞5及阀芯6的载荷平衡为止的行程s变短。
在图18中示出正压室7的液压P4与行程s之间的关系。从该图18可知,即使在上游压P1即液压源3的液压高的情况下,由于利用间隙40使以使活塞5及阀芯6向开阀方向移动的方式发挥作用的正压室7的液压P4大幅降低,因此能够抑制使活塞5及阀芯6向开阀方向移动的压差变大。
另一方面,以使液压从背压室8流出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先导阀3,构成为相应于电流而开度增大,因此通过增大电流而背压室8的液压(即背压P2)的降低变大。图示该趋势则如图19所示,在由于电流小而先导阀3的开口面积小的状态下,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被先导阀3抑制,因此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少,压差也小。然后,若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开口面积变大,则背压室8和其所连通的低压部分之间的阻力变小,因此背压室8的液压的降低程度变大。上游压P1越高则该趋势越显著,背压P2大幅降低。
如此,因为活塞5及阀芯6向开阀方向移动的压差通过使电流增大而变大,因此电流和供给阀5的流量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先导阀3的电流来控制供给阀5的流量。具体进行说明,若增大先导阀3的电流,则上述的压差变大而流量与电流相应地增大。图20中概念性地示出该状态。在上游压P1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压差也变小,因而相对于电流的增大的流量的增大梯度变小。即,流量会逐渐增大。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上述的液压控制阀中,即使由于上游压P1高而压差变大,由于如前所述利用由间隙40实现的流路阻力来降低正压室7的液压P4,因此不会出现压差急剧增大、或随之活塞5及阀芯6急剧向开阀方向移动的情况,因此,如图19所示,流量的增大梯度变小。在图20中为了比较而用虚线示出不存在上述间隙40时的高压差时的流量特性。若不设置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则上游压P1直接成为正压室7的液压,因此使活塞5及阀芯6向开阀方向移动的压差或载荷急剧变大,随之流量也急剧增大。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施加于由平衡活塞式阀构成的液压控制阀1的流入端口11的液压较高的情况下,也能使相对于用于开阀的电流的变化的压力液的流量的变化的梯度缓和。因此,无论液压的高低如何,都能使流量相对于电流的关系稳定,提高控制性。
利用图对此进行说明,图21示出主阀2的控制压与阀芯6的行程量之间的关系,标注“L1”的符号的线表示设置了前述的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时的特性线,标注“L2”的符号的线表示未设置前述的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时的特性线。在图21中,在记作“先导全闭”的状态下控制压与正压室7的液压相等,成为最高压,若先导阀3的柱塞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后退移动,则控制压向记作“先导行程”的箭头方向发生变化(降低)。在设置了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上述的间隙40的例子中,如特性线L1所示,相对于控制压的降低量的主阀2的阀芯6的行程量的增大梯度比特性线L2所示例子(未设置所述间隙40的例子)小。因而,通过在主阀2设置上述的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在液压控制中能使用的控制压的范围变大。
若将其加入前述的图14的线图中则成为图22。关于在液压控制中能使用的控制压的范围,如上所述,与未设置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的情况相比,设置间隙40时范围变大,因此控制压与上游压的比率(控制压/上游压)的可使用范围、即主阀的动作范围,在未设置上述间隙40时为“γ1”所示的范围,在设置了上述间隙40时为“γ2”所示的范围。另一方面,控制压与上述比率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在使与背压室8连通的节流部的开度恒定时,由图22中朝下凸的曲线示出,与此相对,在设置了能够使开度如前述这样变化的节流部20时,理想的用直线L示出控制压与上述比率之间的关系。于是,在节流部的开度为恒定且未设置相当于上述间隙40的节流部的现有例中,液压控制中能使用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为由符号“Pc1”所示的窄范围。与此相对,若虽不具有相当于上述间隙40的节流部、但具有开度变化的上述节流部20,则成为由符号“Pc2”所示的范围,与现有例相比变宽。
另一方面,若虽不具有开度变化的上述节流部20、但具有相当于上述间隙40的节流部,则液压控制中能使用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为由符号“Pc3”示出的范围,与现有例相比变宽。并且,若具有开度变化的上述节流部20和相当于上述间隙40的节流部这两者,则液压控制中能使用的先导阀的开度范围为由符号“Pc4”示出的范围,范围进一步变宽。即,开度变化的节流部20的作用和作为上述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40的作用相加,液压控制阀1的控制性前所未有地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限制向所述正压室7供给的压力液的流量的“其他节流部”不限于上述间隙40,也可以设置在与所述流入端口11连通的油路。或者,也可以将流入端口11自身形成为开口径小的端口,将其作为本发明的“其他节流部”。进而,还可以形成从活塞6的外周面到正压室7侧的端面的、开口径小的槽或贯通孔,将该槽或贯通孔作为本发明的“其他节流部”。进而,还可以在形成于活塞5的阀芯6等突出部的外周侧设置小径部,在这些突出部的外周部与小径部的内周部之间形成与前述的间隙40同样的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间隙。在该情况下,可以使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所述活塞及阀芯的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的移动长度,以使得在活塞5后退到全开位置之前,突出部与小径部的嵌合脱离。
另外,在构成为通过所述活塞5的移动量使所述流入端口11对缸筒部4内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在活塞5后退超过了规定范围时,流入端口11全开而不利用其他节流部进行流量限制。
另一方面,在将流入端口11构成为向作为节流部发挥作用的所述间隙40开口的情况下,其流入端口11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前述的图8所例示的多种形状。这样的形状是指,对于所述开口端的形状而言,在所述缸筒部的圆周方向测得的宽度在所述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各个位置不同。
标号说明
1、1A、1D…液压控制阀,2…主阀,3…先导阀,4…缸筒部,5…活塞,6…阀芯,7…正压室,8…背压室,9…弹簧,10…液压源,11…流入端口,12…流出端口,13…控制对象部,14…柱塞,15…先导缸筒部,16…弹簧,17…电磁线圈,18…流入端口,19…流出端口,20…节流部,21…滑阀,22a、22b…接触部,23…缸筒部,22…滑块,24…弹簧,25…流入端口,26…流出端口,27…流入端口,28…流出端口,29…第三端口,30…槽,31…小径轴部,32…小径圆筒部,33…带轮,34…固定皮带轮,35…可动皮带轮,36…皮带,37…液压室,38…排出部位,40…间隙(其他节流部)。

Claims (20)

1.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所述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具备:
与所述正压室连通的第一端口;
与所述背压室连通的第二端口;以及
调整阀芯,所述正压室的液压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对抗地作用于该调整阀芯,在所述正压室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差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值时,所述调整阀芯与所述液压差对应地进行动作,并且与其动作量的增大对应地使所述第一端口或所述第二端口的开口面积增大,
所述节流部由通过所述调整阀芯来改变开口面积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任一端口构成。
2.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所述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先导阀具备:
柱塞,利用电磁力而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
先导缸筒部,收纳该柱塞;
第二流入端口,在该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背压室连通;
第二流出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开口而由所述柱塞开闭,且与所述低压部连通;以及
第三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正压室连通,
所述柱塞与所述第二流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任一方的端口局部重合而减小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度,由此构成所述节流部,
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包括如下结构:所述柱塞沿其轴线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所述柱塞与所述第二流入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任一方的端口局部重合而减少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度的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任一方的端口的开口形状包括开口宽度在所述柱塞的前后移动方向上不同的形状。
4.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所述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先导阀具备:
柱塞,利用电磁力而沿轴线方向前后移动;
先导缸筒部,收纳该柱塞;
第三流入端口,在该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背压室连通;
第三流出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一端部开口而由所述柱塞开闭,且与所述低压部连通;以及
第四端口,在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开口,且与所述正压室连通,
所述节流部由位于所述第三流入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之间且由所述先导缸筒部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与所述柱塞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近而产生的间隙形成,
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包括通过使所述柱塞沿该柱塞的轴线方向移动,来改变所述间隙的长度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构成为,所述背压室与所述正压室之间的液压差越大,则越降低所述节流部对压力液的流动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控制阀还具备限制从所述高压部经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所述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通的其他节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构成为从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密闭的全闭位置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全开位置移动,
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到达所述全开位置之前为止的规定范围,限制从所述第一流入端口朝向所述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动,
所述液压控制阀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超过了所述规定范围而移动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所述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动不受所述其他节流部的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与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的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的移动量对应地,所述其他节流部的开口面积增大而减小节流的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与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的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的移动量对应地,所述其他节流部的开口面积增大而减小节流的程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移动了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后,所述其他节流部成为全开而不对所述压力液的流动产生节流作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构成为,在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向将所述第一流出端口打开的方向移动了预先设定的规定距离后,所述其他节流部成为全开而不对所述压力液的流动产生节流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包括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缸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供所述压力液朝向所述正压室流动的间隙。
13.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所述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液压控制阀还具备限制从所述高压部经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通的其他节流部,
所述活塞具有:基部,以液密状态与所述缸筒部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和突出部,外径小于该基部,且从基部向所述正压室的内部突出,
在所述正压室形成有供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以规定深度嵌合的小径部,
所述其他节流部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小径部的内周面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小径部的嵌合长度小于所述活塞及所述阀芯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的移动长度。
15.一种液压控制阀,在隔着活塞的一侧形成有开设有第一流入端口和第一流出端口的正压室,且在隔着所述活塞的另一侧形成有背压室,所述活塞沿轴线方向在缸筒部的内部前后移动,对该第一流出端口进行开闭的阀芯与所述活塞连结而设置,所述正压室和所述背压室经由节流部而连通,并且所述液压控制阀设置有使所述背压室选择性地与比该背压室的压力低的部分连通的先导阀,所述第一流入端口与高压部连通,且所述第一流出端口与比所述高压部压力低的低压部连通,
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节流部调整机构,所述节流部调整机构基于所述背压室的液压的降低状态来调整所述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液压控制阀还具备限制从所述高压部经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向正压室流入的压力液的流通的其他节流部,
所述其他节流部由所述第一流入端口的与所述正压室相对的开口端和与该开口端的一部分重合而减小所述开口端的开口面积的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形成,
所述开口端的形状包括沿所述缸筒部的圆周方向测得的宽度在所述缸筒部的轴线方向的每个位置上不同的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包括槽部,所述槽部以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包括槽部,所述槽部以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活塞的外周部。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包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被形成为贯通所述活塞且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流部包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被形成为贯通所述活塞且向所述第一流入端口和所述正压室开口。
20.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具备:供给阀,控制从液压源对卷绕有带的带轮的液压室供给的液压;和排出阀,控制从该液压室排出的液压,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阀和所述排出阀的至少任一方由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阀构成。
CN201380075700.0A 2013-04-17 2013-04-17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9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1429 WO2014170977A1 (ja) 2013-04-17 2013-04-17 油圧制御バルブおよび油圧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929A CN105121929A (zh) 2015-12-02
CN105121929B true CN105121929B (zh) 2017-10-20

Family

ID=5173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70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929B (zh) 2013-04-17 2013-04-17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69465A1 (zh)
JP (1) JP6070830B2 (zh)
CN (1) CN105121929B (zh)
DE (1) DE112013006960T5 (zh)
WO (1) WO2014170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84847A (ja) * 2014-10-24 2016-05-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流体制御装置
DE102016006545A1 (de) 2016-05-25 2017-11-30 Hydac System Gmbh Ventilvorrichtung
JP7027956B2 (ja) 2018-02-28 2022-03-02 株式会社Ihi 圧縮比可変機構
US11339807B2 (en) * 2018-05-10 2022-05-24 Shimadzu Corporation Priority flow control valve
US11994076B2 (en) * 2021-03-31 2024-05-28 Woodward, Inc. Multi-step pressurizing valve system
JP2023144499A (ja) * 2022-03-28 2023-10-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方向制御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7957A (ja) * 1981-10-31 1983-05-1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油圧分配装置
JPS63235706A (ja) * 1987-03-23 1988-09-3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圧力補償付流量制御弁
JPH09144935A (ja) * 1995-11-24 1997-06-03 Uchida Yuatsu Kiki Kogyo Kk 流量制御弁
JP2007139181A (ja) * 2005-10-20 2007-06-07 Denso Corp 流体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0468A (en) * 1957-01-31 1963-11-12 Herion Erich Magnetic preliminary control valve
US3905575A (en) * 1974-03-20 1975-09-16 Control Concepts Three stage solenoid operated valve assembly
SE459270B (sv) * 1985-02-26 1989-06-19 Bahco Hydrauto Ab Ventilarrangemang foer styrning av tryckmediumfloede genom en tryckmediumledning
CN1026256C (zh) * 1991-07-02 1994-10-19 浙江瑞安永久机电研究所 隔离自控阀
US5421545A (en) * 1993-09-03 1995-06-06 Caterpillar Inc. Poppet valve with force feedback control
US5645263A (en) * 1993-10-04 1997-07-08 Caterpillar Inc. Pilot valve for a flow amplyifying poppet valve
JP3517299B2 (ja) * 1995-03-14 2004-04-1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H10292873A (ja) * 1997-04-16 1998-11-04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多ポート切換弁
US6598385B1 (en) * 1998-11-19 2003-07-2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Two stage gas pilot valve controlling gas flow to a reaction jet nozzle
US6089528A (en) * 1998-12-18 2000-07-18 Caterpillar Inc. Poppet valve control with sealing element providing improved load drift control
US7984890B2 (en) * 2008-02-26 2011-07-26 Incova Technologies, Inc. Pilot operated valve with fast closing poppet
JP2011163508A (ja) * 2010-02-12 2011-08-25 Toyota Motor Corp 油圧制御装置
JP5408365B2 (ja) * 2010-12-20 2014-02-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7957A (ja) * 1981-10-31 1983-05-1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油圧分配装置
JPS63235706A (ja) * 1987-03-23 1988-09-30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圧力補償付流量制御弁
JPH09144935A (ja) * 1995-11-24 1997-06-03 Uchida Yuatsu Kiki Kogyo Kk 流量制御弁
JP2007139181A (ja) * 2005-10-20 2007-06-07 Denso Corp 流体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70977A1 (ja) 2014-10-23
JP6070830B2 (ja) 2017-02-01
DE112013006960T5 (de) 2016-01-07
CN105121929A (zh) 2015-12-02
US20160069465A1 (en) 2016-03-10
JPWO2014170977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1929B (zh) 液压控制阀和液压控制装置
CN105008758B (zh) 阻尼阀
CN101725446B (zh) 具有可变压力调节的低噪音燃料泵
JP6283687B2 (ja) 可変圧縮比ピストンシステム
CN104981639B (zh) 电磁阀
CN104047664B (zh) 流体泵出口压力调整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47025B (zh) 减压切换阀
CN105190085B (zh) 阻尼阀
JPS62132061A (ja) 無段変速機用油圧制御装置
CN104564215B (zh) 内燃机的油泵和油泵的溢流压控制装置
CN105593564A (zh) 液压缓冲器
CN105874253B (zh) 电磁阀
CN105008780A (zh) 电磁阀
CN105683612A (zh) 阻尼阀
CN100389268C (zh) 包括分开的单向-溢流阀的液压流体回路
CN103161978B (zh) 组合阀
CN103161990B (zh) 电磁阀
CN105008757A (zh) 阻尼阀
CN201363330Y (zh) 一种板式单向调速阀
JP7065828B2 (ja) 電磁比例弁
DE102005032512A1 (de) Elektrohydraulische Ventilstellgliedanordnung
CN106438135A (zh) 泄压阀装置
CN102330714B (zh) 负载反馈控制阀
JP5655960B2 (ja) 油圧制御回路
CN203342759U (zh) 全自动无级变速线性泄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