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0084A -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0084A
CN105120084A CN201510454940.2A CN201510454940A CN105120084A CN 105120084 A CN105120084 A CN 105120084A CN 201510454940 A CN201510454940 A CN 201510454940A CN 105120084 A CN105120084 A CN 105120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ntact person
face
person
matching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49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恒
乔忠良
余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4549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20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00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7797 priority patent/WO2017016148A1/zh
Priority to JP2017530395A priority patent/JP2017529031A/ja
Priority to KR1020167004080A priority patent/KR20170023751A/ko
Priority to MX2016002133A priority patent/MX2016002133A/es
Priority to RU2016111368A priority patent/RU2016111368A/ru
Priority to US15/211,580 priority patent/US20170034325A1/en
Priority to EP16180853.0A priority patent/EP312515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467Methods of retrieving data
    • H04M1/27475Methods of retrieving data using interactive graphical means or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201/02Recognising information on displays, dials, c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所述装置包括:检测单元、信息确定单元和通信发起单元。本公开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智能终端拍照越来越便捷,智能终端中存储的照片越来越多。当用户在浏览人物照片时,若需要与照片中的人联系时,用户通常需要退出图片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到此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发起通信,其处理方式复杂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预设的绑定记录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因此可以在用户触发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时,调用通信应用,根据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本公开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终端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对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再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包括:
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通过对每个面孔的命名,并与通讯录的联系人姓名进行关联,用户可以快速地设定绑定记录,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所述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包括:
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在用户需要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绑定时,由于通讯录已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通讯录应用,终端可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用户则可通过联系人选择界面快速地为每一组人脸图像选中对应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所述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包括:
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或,
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本公开中,可以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或者是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来确定是否满足通信触发条件,上述检测方式快速便捷,用户体验较好。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包括:
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或,
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本公开中,在确定通信触发条件满足时,则可以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快速地查询到用户触发的需要发起通信的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可选的,所述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包括:
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或,
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或,
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或,
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本公开中可以预设不同的通信应用,在向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体验较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在完成绑定后,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通信发起单元,用于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预设的绑定记录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因此可以在用户触发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时,调用通信应用,根据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本公开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传单元,用于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终端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人物识别单元,用于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用于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对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再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单元或第二配置单元,包括:
第一输出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查找子单元,用于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第一绑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通过对每个面孔的命名,并与通讯录的联系人姓名进行关联,用户可以快速地设定绑定记录,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置单元或第二配置单元,包括:
第二输出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选择界面输出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命令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第二绑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中,在用户需要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绑定时,由于通讯录已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通讯录应用,终端可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用户则可通过联系人选择界面快速地为每一组人脸图像选中对应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第二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本公开中,可以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或者是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来确定是否满足通信触发条件,上述检测方式快速便捷,用户体验较好。
可选的,所述信息确定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第一查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本公开中,在确定通信触发条件满足时,则可以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快速地查询到用户触发的需要发起通信的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可选的,所述通信发起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呼叫发起子单元,用于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
短信发送子单元,用于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
邮件发送子单元,用于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
会话发起子单元,用于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本公开中可以预设不同的通信应用,在向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体验较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包括:
图像接收识别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用于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返回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在完成绑定后,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预设的绑定记录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因此可以在用户触发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时,调用通信应用,根据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本公开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每张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在完成绑定后,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从人物图像中识别出两张人脸图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输出匹配结果供用户配置联系人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呈现目标人物图像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呈现目标人物图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至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用于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在步骤102中,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在步骤103中,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为智能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器等等。终端用户在通过智能终端拍摄图像后,这些图像会保存在终端的图片库中,当终端用户点击应用界面上的图片库应用图标时,可以进入图片库中对已拍摄图像进行浏览。
当用户在浏览有人物的图像时,特别是浏览有亲近关系的家人朋友等照片时,用户可能会有立即与此人联系的渴望。此时,通常的处理方式是用户需要退出图片浏览程序,打开通信应用,比如电话应用、短信应用或即时通讯应用等,接着查找出此人的联系方式后发起通信。
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的绑定记录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因此可以在用户触发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时,调用通信应用,根据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通常,终端中会存储较多的人物图像,而用户可能对同一个人拍摄多张不同的人物图像,这样就存在多张人物图像对应同一个联系人的情况。另外,人物图像中可能拍摄有一个或多个人物,这样就存在一张人物图像中不同的人脸图像对应不同的联系人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浏览每张人物图像,为每张人物图像中每张人脸图像进行联系人的配置,以预先完成人脸图像与联系人的绑定,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
为了能快速地为多张人物图像中的每一张人脸图像绑定对应的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可以从多张图像中识别出同一张面孔对应的图像,该识别过程可以通过终端识别,也可以通过服务端识别。
方式一:通过终端识别。
如图2A所示,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在终端识别出同一张面孔对应的图像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在步骤202中,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在步骤203中,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在步骤204中,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常终端中存储有多张图像,可能包括有人物图像,或者是不含有人物的风景图像等多类图像;在终端内可以预先设置若干人脸识别算法,用于从图像中首先识别筛选出人物图像,接着从人物图像中识别出人脸图像;这些人脸识别算法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已有的算法,例如基于主元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或者是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或者是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等;当终端拍摄了人物图像时,可以调用上述人脸识别算法对该图像进行识别,获得人脸图像。例如,如图2B所示,是本公开中一种从人物图像中识别出两张人脸图像的示意图,在识别出人脸图像后,可以记录人脸图像在人物图像中的位置,也可以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命名,以用于在绑定记录中对该人脸图像进行唯一标识。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对图像进行人脸识别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识别过程,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从人物图像中识别出了一张或多张人脸图像,接着需要识别出同一个人对应的多张人脸图像。由于同一个人的面孔相同,若同一个人拍摄了多张人物图像,则可以识别出同一个面孔对应的多张人脸图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采用人脸匹配方法进行人脸匹配,则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对应同一个联系人的面孔。本实施例中,在终端内可以预先设置若干人脸匹配算法,匹配方法可具体为:基于眼睛坐标的几何匹配方法,基于SIFT特征的匹配方法、或者也可以是基于统计特征的模板匹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人脸匹配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匹配过程,对此本公开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通过上述人脸识别过程和人脸匹配过程,得到的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即每个面孔中包含的一张或多张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对应着同一个联系人;接着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配置,就可以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再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方式二:通过服务端识别。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将其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由服务端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匹配;服务端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匹配的过程,可参考上述方式一实施例的过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服务端识别后,可返回匹配结果给终端,终端对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配置,就可以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终端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在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配置时,终端可输出上述匹配结果供用户查阅,由用户为每个面孔设定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
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如何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的一种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在步骤302中,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在步骤303中,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在步骤304中,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查阅终端输出的匹配结果,对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进行命名,由于通讯录已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可以根据该面孔的命名从通讯录中查找到与该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从而实现绑定记录的设定。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每个面孔的命名,并与通讯录的联系人姓名进行关联,用户可以快速地设定绑定记录,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如图4A所示,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如何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的一种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在步骤402中,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其中,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在步骤403中,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在步骤404中,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用户需要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绑定时,由于通讯录已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通讯录应用,终端可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用户则可通过联系人选择界面快速地为每一组人脸图像选中对应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如图4B所示,是本公开一种终端输出匹配结果供用户配置联系人的示意图,图4B中示出的匹配结果包括两个面孔,分别对应两个联系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如图4B示出的匹配结果的右侧设置绑定按钮,当用户想要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绑定时,可以点击该绑定按钮,从而触发绑定请求,终端则输出通过调用通讯录应用而获取到的联系人选择界面,图4B中的联系人选择界面示出了四个已记录有联系信息的联系人,用户可以选中图4B中联系人右侧的确定绑定按钮,从而触发选中命令,终端后台则可记录用户选中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完成对该组人脸图像的绑定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中,绑定记录中可以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终端可以采用数据表的方式存储绑定记录。其中,人物图像可采用终端中人物图像的名称作为记录,也可采用其他数字、字符或中文等作为标识,只要在绑定记录中能唯一标识各张人物图像即可;同理,人脸图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唯一标识,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可采用通讯录应用的记录。在实际应用中,绑定记录中还可以记录其他信息,例如,记录人脸图像在人物图像中的位置,记录联系人的优先选择的通信方式等等。
如下表1所示,表格中示出的绑定记录为:
编号 人物图像 人脸图像 联系人 电话 邮箱 米聊账号
1 J110 101 张三 66661111 zhsanxiaomi.com 7771111
2 J110 102 李四 66662222 lisixiaomi.com 7772222
3 J120 201 李四 66662222 lisixiaomi.com 7772222
4 J120 202 王五 66663333 wwuxiaomi.com 7773333
表1
从表1中可知,该绑定记录中记录有:两张人物图像(人物图像J110和人物图像J120),人物图像J110中包含了两张人脸图像,以101和102作为标识,通过用户的配置,分别对应张三和李四,根据通讯录应用获取到的联系信息有:电话、邮箱和米聊账号;人物图像J120中包含了两张人脸图像,以201和202作为标识,通过用户的配置,分别对应李四和王五,根据通讯录应用获取到了联系信息有:电话、邮箱和米聊账号。
如图5A所示,图5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的一种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在步骤502中,当检测到满足预设的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在步骤503中,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目标区域可以预先设置为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任意位置,由于目标人物图像中包含一张或多张目标人脸图像,因此可以对应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区域;在预设设置目标区域时,可以根据目标人脸图像在的目标人物图像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区域的位置。例如可以为目标人物图像中人脸图像的位置,或者是人脸图像的左侧、右侧等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每个目标区域与每张目标人脸图像对应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触控事件可以是点击事件、双击事件、滑动事件等;上述的目标区域和触控事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而灵活选择,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根据所述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包括:
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或,
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或,
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或,
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预设不同的通信应用,在向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体验较好。
如图5B所示,是本公开一种呈现目标人物图像的示意图,图5B中的人物图像包括了两张人脸图像,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两张人脸图像分别对应张三和李四;本实施例的目标区域设定为人脸图像的位置,触控事件为双击事件,当检测到用户双击人物图像中左侧的人脸图像,双击事件发生,则确定满足通信触发条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左侧的人脸图像对应张三,其联系信息包括有电话、邮箱、米聊账号,此时,可默认设置通过电话应用发起呼叫,或者,也还可以在界面上输出通信方式选择菜单,在菜单中显示多个预设的通信应用,由用户选择其需要的通信方式后向张三发起通信。
如图6A所示,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终端中,该方法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的另一种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601中,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在步骤602中,当检测到满足预设的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在步骤603中,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信选项可以设置在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任意位置,由于目标人物图像中包含一张或多张目标人脸图像,因此可以对应有一个或多个通信选项;在预设设置通信选项时,可以根据目标人脸图像在的目标人物图像中的位置确定通信选项的位置。例如可以为目标人物图像中人脸图像的位置,或者是人脸图像的左侧、右侧等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每个通信选项与每张目标人脸图像对应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灵活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如图6B所示,是本公开一种呈现目标人物图像的示意图,图6B中的人物图像包括了两张人脸图像,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两张人脸图像分别对应张三和李四;本实施例的通信选项设定为人脸图像的上方,当检测到用户触发通信选项时,则确定满足通信触发条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右侧的人脸图像对应李四,其联系信息包括有电话、邮箱、米聊账号,此时,可默认设置通过短信应用发送短信,或者,也还可以在界面上输出通信方式选择菜单,在菜单中显示多个预设的通信应用,由用户选择其需要的通信方式后向李四发起通信。
如图7所示,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服务端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701中,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在步骤702中,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在步骤703中,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在步骤704中,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端中,终端可以将其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由服务端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匹配;服务端进行人脸识别和人脸匹配的过程,可参考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服务端识别后,可返回匹配结果给终端,终端对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配置,就可以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终端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在完成绑定后,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与前述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终端的实施例。
如图8所示,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所述装置包括:检测单元810、信息确定单元820和通信发起单元830。
其中,检测单元810,被配置为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信息确定单元820,被配置为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通信发起单元830,被配置为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预设的绑定记录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因此可以在用户触发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时,调用通信应用,根据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可以让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快速与图像中的人物进行联系,用户无需进行退出图像浏览应用、启动通信应用、查找联系人及发起通信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其处理过程便捷快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用户体验较好。
如图9所示,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装置还可包括:上传单元840、接收单元850和第一配置单元860。
其中,上传单元840,被配置为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单元850,被配置为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一配置单元860,被配置为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终端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人物识别单元870、人脸识别单元880、人脸匹配单元890和第二配置单元8100。
其中,人物识别单元870,被配置为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880,被配置为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890,被配置为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二配置单元8100,被配置为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对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再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这样同一联系人的面孔可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因此只需要对每个面孔进行联系人绑定则可完成绑定记录的设定过程,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单元860或第二配置单元8100,都可以包括下述子单元;为了示例方便,在图9中以第一配置单元860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配置单元860包括:第一输出子单元861、接收子单元862、查找子单元863和第一绑定子单元864。
其中,第一输出子单元861,被配置为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接收子单元862,被配置为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查找子单元863,被配置为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第一绑定子单元864,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对每个面孔的命名,并与通讯录的联系人姓名进行关联,用户可以快速地设定绑定记录,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置单元860或第二配置单元8100,都可以包括下述子单元;为了示例方便,在图9中以第二配置单元8100为例进行说明,第二配置单元8100包括:第二输出子单元8101、选择界面输出子单元8102、命令接收子单元8103和第二绑定子单元8104。
其中,第二输出子单元8101,被配置为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选择界面输出子单元8102,被配置为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命令接收子单元8103,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第二绑定子单元8104,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用户需要对匹配结果进行联系人及联系信息绑定时,由于通讯录已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通讯录应用,终端可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用户则可通过联系人选择界面快速地为每一组人脸图像选中对应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其设定过程快速便捷,用户体验好。
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检测单元810,可以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第一检测子单元811,或第二检测子单元812;为了示例方便,图10中同时示出了上述两个子单元。
其中,第一检测子单元811,被配置为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第二检测子单元812,被配置为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可以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或者是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来确定是否满足通信触发条件,该检测方式快速便捷,用户体验较好。
如图11所示,图11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信息确定单元820,可以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第一查询子单元821或第二查询子单元822;为了示例方便,图11中同时示出了上述两个子单元。
其中,第一查询子单元821,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第二查询子单元822,被配置为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可以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或者是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来确定是否满足通信触发条件;在确定通信触发条件满足时,则可以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快速地查询到用户触发的需要发起通信的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如图12所示,图1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该实施例在前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通信发起单元830,可以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呼叫发起子单元831、短信发送子单元832、邮件发送子单元833或会话发起子单元834;为了示例方便,图12中同时示出了上述四个子单元。
其中,呼叫发起子单元831,被配置为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
短信发送子单元832,被配置为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
邮件发送子单元833,被配置为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
会话发起子单元834,被配置为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中可以预设不同的通信应用,在向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体验较好。
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框图,包括:图像接收识别单元1310、人脸识别单元1320、人脸匹配单元1330和返回单元1340。
其中,图像接收识别单元1310,被配置为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1320,被配置为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1330,被配置为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返回单元1340,被配置为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服务端筛选出人物图像,并从人物图像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对每张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匹配,因此能减少终端的运行负载,显著提高了绑定记录设定过程的效率。在完成绑定后,能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通过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如图14所示,图1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图8所示的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1400的一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1400可以是具有路由功能的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4,装置1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402,存储器1404,电源组件1406,多媒体组件1408,音频组件14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412,传感器组件1414,以及通信组件1416。
处理组件1402通常控制装置14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4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4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408和处理组件14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4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4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4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406为装置14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4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4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在所述装置14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4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4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4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4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404或经由通信组件14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4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412为处理组件14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4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4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检测到装置14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4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检测装置1400或装置14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4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4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4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4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4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波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4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4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4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4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4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4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4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400的处理器1420执行以完成上述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图13中的智能设备的控制装置1500的框图。例如,装置15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15,装置1500包括处理组件1522,其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由存储器1532所代表的存储器资源,用于存储可由处理部件1522的执行的指令,例如应用程序。存储器153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组件1522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
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一个电源组件1526被配置为执行装置1500的电源管理,一个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550被配置为将装置1500连接到网络,和一个输入输出(I/O)接口1558。装置15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5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或类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包括:
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包括:
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包括:
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或,
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包括:
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或,
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包括:
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或,
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或,
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或,
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9.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10.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通信发起单元,用于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传单元,用于将终端存储的图像上传至服务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服务端返回的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而获得的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人物识别单元,用于从终端存储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用于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其中,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记录有人物图像、人脸图像、联系人和联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绑定记录。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单元或第二配置单元,包括:
第一输出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输入的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命名;
查找子单元,用于从通讯录应用中查找出与所述命名相同的目标联系人的姓名;其中,所述通讯录应用中记录有一个或多个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
第一绑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获得所述绑定记录。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单元或第二配置单元,包括:
第二输出子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匹配结果;
选择界面输出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对所述匹配结果中目标面孔的绑定请求时,输出联系人选择界面,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中显示有通讯录应用中已记录联系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联系人;
命令接收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联系人选择界面接收对目标联系人的选中命令;
第二绑定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面孔中对应的人物图像及人脸图像,与所述选中命令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其联系信息进行绑定,得到所述绑定记录。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第一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的目标区域是否发生预设的触控事件,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第二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的呈现界面中输出的通信选项是否被触发,若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确定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第一查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人物图像中确定与所述通信选项对应的目标人脸图像,从所述绑定记录中查询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及所述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发起单元,包括以下任一子单元:
呼叫发起子单元,用于调用电话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呼叫;
短信发送子单元,用于调用短信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短信;
邮件发送子单元,用于调用邮箱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邮箱地址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
会话发起子单元,用于调用即时通讯应用,根据目标联系人的即时通讯应用账号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即时通讯会话。
18.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接收识别单元,用于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人脸匹配单元,用于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返回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19.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呈现目标人物图像时,检测是否满足预设的通信触发条件;
当检测到满足所述通信触发条件时,根据预设的绑定记录确定与所述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
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20.一种基于图像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从所述终端上传的图像中识别出人物图像;
对所述人物图像进行人脸识别,获得人脸图像;
利用人脸匹配算法匹配各张所述人物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获得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面孔,每个面孔对应一张或多张人物图像中相匹配的人脸图像;
将所述匹配结果返回给终端,以供所述终端为所述匹配结果中的每个面孔配置对应的联系人及联系信息,得到绑定记录,并根据所述绑定记录确定与目标人物图像对应的目标联系人的联系信息,调用预设的通信应用,根据所述联系信息向所述目标联系人发起通信。
CN201510454940.2A 2015-07-29 2015-07-29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1200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4940.2A CN105120084A (zh) 2015-07-29 2015-07-29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15/097797 WO2017016148A1 (zh) 2015-07-29 2015-12-18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17530395A JP2017529031A (ja) 2015-07-29 2015-12-18 画像に基づく通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KR1020167004080A KR20170023751A (ko) 2015-07-29 2015-12-18 이미지 기반 통신 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컴퓨터가 판독가능한 기록매체
MX2016002133A MX2016002133A (es) 2015-07-29 2015-12-18 Metodo y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on basado en imagen.
RU2016111368A RU2016111368A (ru) 2015-07-29 2015-12-18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изображения
US15/211,580 US20170034325A1 (en) 2015-07-29 2016-07-15 Image-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16180853.0A EP3125155A1 (en) 2015-07-29 2016-07-22 Image-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4940.2A CN105120084A (zh) 2015-07-29 2015-07-29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0084A true CN105120084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6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4940.2A Pending CN105120084A (zh) 2015-07-29 2015-07-29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4325A1 (zh)
EP (1) EP3125155A1 (zh)
JP (1) JP2017529031A (zh)
KR (1) KR20170023751A (zh)
CN (1) CN105120084A (zh)
MX (1) MX2016002133A (zh)
RU (1) RU2016111368A (zh)
WO (1) WO2017016148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148A1 (zh) * 2015-07-29 2017-0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534452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快捷通讯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686217A (zh) * 2016-08-31 2017-05-17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通信记录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91182A (zh) * 2017-01-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的聊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17907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江西博瑞彤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呼叫发起方法
CN107332965A (zh) * 2017-06-30 2017-11-07 江西博瑞彤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呼叫发起方法
CN107783715A (zh) * 2017-11-20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9639877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控件加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766156A (zh) * 2018-12-24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创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434096A (zh) * 2017-12-08 2020-07-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媒体内容进行通信
TWI712308B (zh) * 2016-05-24 2020-12-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智慧呼叫裝置、系統及方法
CN112817671A (zh) * 2020-08-07 2021-05-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52675A (zh) * 2021-09-13 2021-12-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图像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75281B1 (de) * 2021-11-02 2023-08-02 Rene Kiessi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kommunikationskanal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334A (zh) * 2007-07-31 2009-02-04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及其图像信息管理方法
EP2133818A1 (en) * 2008-06-10 2009-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sing image informa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1641948A (zh) * 2007-03-29 2010-02-0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照片管理系统的移动设备
CN101877737A (zh) * 2009-04-30 2010-11-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其分享照片的方法
CN101990031A (zh) * 2009-07-30 2011-03-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面部识别来更新个人联系人列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94896A (zh) * 2012-02-23 2012-07-18 广州商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相片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2891928A (zh) * 2012-09-12 2013-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428325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功能协作方法和支持所述方法的便携式终端
CN104112119A (zh) * 2014-06-25 2014-10-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168378A (zh) * 2014-08-19 2014-11-26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图片分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927B2 (en) * 2007-03-05 2012-05-29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urope Limited Face categorization and annotation of a mobile phone contact list
JP4552632B2 (ja) * 2004-12-0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ニコン 携帯機器
JP2007102683A (ja) * 2005-10-07 2007-04-19 Nikon Corp 画像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配信方法
JP4555237B2 (ja) * 2006-02-06 2010-09-29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ボタン電話装置
US8434114B2 (en) * 2006-07-31 2013-04-30 Acces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ystem, display method, and program
JP4690289B2 (ja) * 2006-10-31 2011-06-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による電話発信機能付き携帯端末,画像による電話発信方法および画像による電話発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774767B2 (en) * 2007-07-19 2014-07-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phonebook using image in a portable terminal
US8204187B2 (en) * 2008-04-25 2012-06-19 Foxcon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rp. Phone dialing method
US8457366B2 (en) * 2008-12-12 2013-06-0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faces
KR101049009B1 (ko) * 2009-02-09 2011-07-12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 단말기에서 이미지를 이용한 전화번호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JP5234853B2 (ja) * 2011-01-12 2013-07-10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端末、電話発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電話発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195812A (ja) * 2011-03-17 2012-10-11 Nec Saitama Ltd 顔検出装置、顔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516681B (zh) * 2012-06-26 2017-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访问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N105120084A (zh) * 2015-07-29 2015-1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948A (zh) * 2007-03-29 2010-02-0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照片管理系统的移动设备
CN101359334A (zh) * 2007-07-31 2009-02-04 Lg电子株式会社 便携终端及其图像信息管理方法
EP2133818A1 (en) * 2008-06-10 2009-1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sing image information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1877737A (zh) * 2009-04-30 2010-11-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及其分享照片的方法
CN101990031A (zh) * 2009-07-30 2011-03-23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面部识别来更新个人联系人列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94896A (zh) * 2012-02-23 2012-07-18 广州商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相片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3428325A (zh) * 2012-05-17 2013-12-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功能协作方法和支持所述方法的便携式终端
CN102891928A (zh) * 2012-09-12 2013-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112119A (zh) * 2014-06-25 2014-10-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人脸识别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168378A (zh) * 2014-08-19 2014-11-26 上海天奕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图片分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148A1 (zh) * 2015-07-29 2017-02-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TWI712308B (zh) * 2016-05-24 2020-12-0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智慧呼叫裝置、系統及方法
CN106686217A (zh) * 2016-08-31 2017-05-17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通信记录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34452A (zh) * 2016-12-09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快捷通讯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791182A (zh) * 2017-01-20 2017-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的聊天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317907A (zh) * 2017-06-30 2017-11-03 江西博瑞彤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呼叫发起方法
CN107332965A (zh) * 2017-06-30 2017-11-07 江西博瑞彤芸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识别的呼叫发起方法
CN107783715A (zh) * 2017-11-20 2018-03-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11434096A (zh) * 2017-12-08 2020-07-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媒体内容进行通信
CN109766156A (zh) * 2018-12-24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创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135269A1 (zh) * 2018-12-24 2020-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会话创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766156B (zh) * 2018-12-24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创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140395A1 (zh) * 2019-01-04 2020-07-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639877A (zh) * 2019-01-04 2019-04-1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控件加载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817671A (zh) * 2020-08-07 2021-05-1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17671B (zh) * 2020-08-07 2024-0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52675A (zh) * 2021-09-13 2021-12-2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图像分享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34325A1 (en) 2017-02-02
JP2017529031A (ja) 2017-09-28
WO2017016148A1 (zh) 2017-02-02
EP3125155A1 (en) 2017-02-01
RU2016111368A (ru) 2017-10-02
KR20170023751A (ko) 2017-03-06
MX2016002133A (es) 2017-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0084A (zh) 基于图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615769A (zh) 图片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06488251A (zh) 实现直播中连麦的方法及装置、主播客户端和用户客户端
CN104834665A (zh) 目标图片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159640A (zh) 显示界面旋转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4461304A (zh) 控制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1211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433904A (zh) 睡眠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04356A (zh) 应用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549960B (zh) 控制摄像头的方法及装置
CN105100355A (zh) 识别主叫用户的方法及装置
CN106227848A (zh) 通知消息的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126018A (zh) 桌面图标排序方法及装置
CN107820006A (zh) 控制摄像头摄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89113A (zh) 基于手势的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027336A (zh) 设备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6095236A (zh) 整理桌面图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91910A (zh) 相册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06096011A (zh) 照片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07239207A (zh) 照片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87671A (zh) 录音方法及装置
CN105515923A (zh) 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744169A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5487798A (zh) 在触摸屏终端上对通讯应用程序进行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81342A (zh) 终端测试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