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9651A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9651A CN105119651A CN201510574257.2A CN201510574257A CN105119651A CN 105119651 A CN105119651 A CN 105119651A CN 201510574257 A CN201510574257 A CN 201510574257A CN 105119651 A CN105119651 A CN 1051196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cch
- ofdm symbol
- starting point
- enodeb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8—Trunked mobile radi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它提供一种从基站接收关于中继节点区域的信息和用于中继节点的参考信号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中继节点设备。为了在具体下行子帧中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信号,中继节点可接收关于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和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PDSCH)的起点的至少一个起点的信息。或者,中继节点可默认地识别预先设定的R-PDCCH和R-PDSCH的起点。中继节点可在与R-PDCCH和R-PDSCH的起点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时间之后,基于起点信息来识别该具体下行子帧中的来自基站的信号。另外,中继节点可在对应的计时之后对从基站发射的信号进行解码。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080020284.0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0/002903,申请日:2010年05月07日,发明名称: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允许中继节点(RN)使用针对从eNodeB向RN的下行(DL)传输分配的中继节点(RN)区域的信息来接收信号的方法,和允许eNodeB分配用于RN的参考信号(RS)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果eNodeB和UE之间的信道状况差,中继节点(RN)则被安装在BS和UE之间,使得它可以向UE提供具有优异信道状况的RF信道。另外,向具有差信道状况的小区边缘区域引入中继节点(RN),从而它可提供更高速度的数据信道并且可延伸小区服务区域。如上所述,中继节点(RN)已经广泛应用于解决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播差弱区域。
与受限于能够放大/传输信号的中继器的功能的现有中继节点(RN)技术相比较,正在开发最新技术以覆盖更智能技术。此外,中继节点(RN)技术可降低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与增加eNodeB的数量相关的成本和回程网的维护成本,以及对于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并且同时增加数据处理速率是必需的。随着中继节点(RN)技术的逐渐发展,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中继节点(RN)被新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的必要性也渐增。
随着用于转发eNodeB和UE之间的链路连接的技术被引入到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先进(3GPPLTE-A)系统中的中继节点(RN),具有不同属性的两个链路被应用于UL载波频率带和DL载波频率带。eNodeB和RN之间的连接链路定义为回程链路。根据频分双工(FDD)或者时分双工(TDD)方案使用下行(DL)资源的数据传输称为回程下行链路。根据FDD或者TDD方案使用上行(UL)资源的数据传输称为回程上行链路。
图1是例示现有技术中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概念图。
参照图1,RN可以从eNodeB通过中继回程下行链路接收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中继回程上行链路向eNodeB发送信息。另外,中继节点可以通过中继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息,或者可以通过中继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息。
尽管用作移动通信系统的从LTE系统演进的LTE-A系统支持RN,但是RN不知道RN从eNodeB接收控制信息和数据的具体时间。结果,不可避免地,从eNodeB向RN发射的信号的接收效率恶化。
为了使得LTE-A系统能够支持RN,还没有研究在为RN分配的区域中分配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分配用于RN的控制信道的方法。为了实现RN的有效信号发射/接收,需要一种在RN区域中分配参考信号(RS)的方法和分配用于RN的控制信道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收中继节点(RN)的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eNodeB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RN)设备。
应理解,本发明要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技术目的,并且根据以下描述,此处未提到的其它技术目的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明显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RN)处接收信号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关于用于在具体下行子帧从eNodeB向中继节点发射信号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和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PDSCH)的起点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自与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具体时刻开始,基于所接收的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eNodeB的信号;以及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
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用OFDM符号级别表示。
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所述具体子帧中的多个OFDM符号中按照时间顺序的第四个OFDM符号。
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动态分配到每个子帧。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同样地分配到属于同一小区的各RN。
所述具体子帧可以是伪-多播广播单频率网络(伪-MBSFN)子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RN)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其被配置为:接收关于用于在具体下行子帧从eNodeB向RN发射信号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和中继-物理下行共享信道(R-PDSCH)的起点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并且自与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应的具体时刻开始,基于所接收的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接收来自所述eNodeB的信号;以及处理器,其配置为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
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用OFDM符号级别表示。
在所述射频单元接收的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所述具体子帧中的多个OFDM符号中按照时间顺序的第四个OFDM符号。
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动态分配到每个子帧。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同样地分配到属于同一小区的各个RN。
所述具体子帧可以是伪-多播广播单频率网络(伪-MBSFN)子帧。
发明效果
从以上实施方式明显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中继节点(RN)可使用关于其中eNodeB发送针对中继节点(RN)的控制信息、数据等的RN区域的信息来有效地对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起点和中继-下行共享信道(R-PSDCH)起点进行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eNodeB根据RS分配方法分配用于中继节点(RN)的信道估计和/或解调制的参考信号(RS),从而RN可正确地估计来自eNodeB的下行(DL)信道状态同时可从eNodeB有效地接收DL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地,本发明可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指出的,并且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发明效果
从以上实施方式明显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中继节点(RN)可使用关于其中eNodeB发送针对中继节点(RN)的控制信息、数据等的RN区域的信息来有效地对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起点和中继-下行共享信道(R-PSDCH)起点进行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eNodeB根据RS分配方法分配用于中继节点(RN)的信道估计和/或解调制的参考信号(RS),从而RN可正确地估计来自eNodeB的下行(DL)信道状态同时可从eNodeB有效地接收DL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地,本发明可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指出的,并且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申请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现有技术中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回程链路和中继接入链路的概念图;
图2是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帧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3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DL)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结构;
图4示例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正常子帧结构和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率网络(MBSFN)子帧结构;
图5示例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施主eNodeB(DeNB)的回程子帧结构和中继节点(RN)的回程子帧结构;
图6是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根据天线端口的共用参考信号(CRS)结构的结构图;
图7示例性地示出具体子帧的单个物理资源块(PRB)中包含的DRS图案;
图8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CSI-RS图案的PRB结构;
图9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CSI-RS图案的PRB结构;
图10和图11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DM-RS图案的PRB结构;
图12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DM-RS图案的PRB结构的示例;以及
图1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的构成元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例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以下参考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旨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可实现的仅有实施方式。为了提供本发明的彻底理解,以下的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很明显,本发明可以不使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施。例如,以下将给出的描述关注于用作3GPPLTE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除3GPPLTE系统的独有特征之外的本发明的其余部分可应用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混淆本发明的概念,基于本发明的重要功能的理念,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装置或者设备将省略并且用框图形式表示。尽可能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部件。
在以下描述中,用户设备(UE)可以指移动终端、固定移动终端、移动站(MS)等。另外,eNodeB(eNB)可以指与上述终端通信的任意网络末端节点,且可包括基站(BS)、NodeB(Node-B)和接入点(AP)等。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UE可以经由下行链路从eNodeB接收信息,并且可以经由上行链路发送信息。从UE接收和向UE发送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各种控制信息。根据UE的发送(Tx)和接收(Rx)信息的类别,存在多种物理信道。
图2是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帧的示例性结构图。
参照图2,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一个子帧在时域中包括2个时隙。发送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发送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可以具有1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长度。一个时隙可以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者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图3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DL)时间-频率资源网格结构。
参照图3,3GPPLTE系统配置为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方案。资源块(RB)是资源分配单元。一个无线帧中可以包含10个子帧,一个子帧中可以包含2个时隙,并且一个时隙中可以包含7个OFDM符号。然而,本发明的范围或者精神不限于此,并且子帧的数量、时隙的数量、和OFDM符号的数量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的改变。为了便于描述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描述假定一个子帧中包含的OFDM符号数量设定为14。
参照图3,下行传输资源可描述为包括个子载波和个OFDM符号的资源网格。在此,表示下行链路中资源块(RB)的数量,表示构成一个RB的子载波的数量,以及表示一个下行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随着小区中构建的下行传输带宽变化,并且必须满足在此,是无线通信系统支持的最小下行带宽,并且是无线通信系统支持的最大下行带宽。尽管可以设定为6并且可以设定为110但是和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长度和子载波之间的间距来不同地限定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当经由多个天线发送数据或者信息时,可以针对每个天线端口定义一个资源网格。
在针对每个天线端口的资源网格中包含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RE)并且可以用时隙中包括的索引对(k,l)标识,其中k是频域中的索引并且设定为中的任意一个,以及l是时域中的索引并且设定为中的任意一个。
图3所示的资源块(RB)用于描述特定物理信道和资源元素(RE)之间的映射关系。RB可分类为物理资源块(PRB)和虚拟资源块(VRB)。
一个PRB用时域中的个连续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个连续子载波限定。和可以分别是预定值。例如,和可以如下表1中给出。因此,一个PRB可以由个资源元素组成。一个PRB可以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并且还可以对应于频域中的180kHz,但是应注意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
[表1]
PRB在频域中被分配从0到的数字。时隙中的资源元素索引(k,l)和PRB号码nPRB可以满足利用表示的预定关系。VRB可以具有与PRB相同的大小。VRB可以分类为集中式VRB(LVRB)和分布式VRB(DVRB)。对于每种VRB类型,在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上分配的一对PRB被指定单个VRB号码nVRB。
VRB可以具有与PRB相同的大小。定义两种类型的VRB,第一种为集中式VRB(LVRB),第二种为分布式(DVRB)。对于每种VRB类型,一对PRB可以具有单个VRB索引(在下文可以称为“VRB号码”)并且分配在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上。换句话说,属于构成一个子帧的两个时隙中的第一个时隙的个VRB各自被指定0到的任意一个索引,并且属于两个时隙的第二个时隙的个VRB类似地各自被指定0到的任意一个索引。
图4示例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正常子帧结构和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率网络(MBSFN)子帧结构。
参照图4的(a)的正常子帧,eNodeB可以在由单个子帧中的1、2或者3个OFDM符号组成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上发送控制信息。因此,eNodeB可以在由单个子帧的剩余11、12或者13个OFDM符号组成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上发送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相对照,参照图4的(b)的MBSFN子帧,eNodeB可以使用一个子帧的一个或者两个OFDM符号发送单播参考信号(RS)和控制信号,并且可以使用剩余的12或者13个OFDM符号发送MBSFN数据。
在以下描述中,下行子帧中施主eNodeB发送用于RN的控制信道(R-PDCCH)并且发送用于RN的数据信道(R-PDSCH)的特定区域定义为中继区域(或者中继区)。也就是说,中继区域用于下行回程传输。
图5示例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施主eNB的回程子帧结构和中继节点的回程子帧结构。
如上所述,一个子帧可以包括14个OFDM符号。图5的(a)所示的施主-eNB下行回程子帧结构和图5的(b)所示的RN回程子帧结构是时序对准的示例。
参照图5的(a),施主eNB可以在由预定数量的符号(例如,3个符号)组成的PDCCH510上向UE和RN发送控制信息等。施主eNB可以通过PDSCH区域中的一些区520和530向宏UE发送数据和/或控制信息。另外,施主eNB可以通过用于RN的区域(即,中继区域)540向RN发送控制信息和/或数据。可以向中继区域540分配用作针对RN的控制信道的R-PDCCH和用作针对RN的数据信道的R-PDSCH。空闲区域或者LTE-AUE区域550可以紧接着中继区域540设置。只要图5的(b)所示的RN下行子帧与图5的(a)所示的施主-eNB下行子帧相比较是时移的(例如,图5的(a)的RN下行子帧比图5的(a)的施主-eNB下行子帧更延迟对应于0.5个符号的预定时间),那么可以不分配空闲区域或者LTE-AUE区域550。
在施主-eNB下行回程子帧中,中继区域540可以包括R-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或者区)。因此,为了从施主eNB接收回程信号,需要RN识别R-PDCCH区域的起点和/或R-PDSCH区域的起点。在中继区域540中,可以通过频分复用(FDM)或者时分复用(TDM)来分配R-PDCCH和R-PDSCH。
参照图5的(b),RN可以在由预定数量的符号(例如,一个或者两个符号)组成的PDCCH560上向UE发送控制信息等。图5的(b)所示的RN回程子帧可以设定为用于从施主eNB进行回程接收的伪-MBSFN子帧。为了将RN从发送模式转换为接收模式,需要切换区域。因此,可以紧接着与发送区域相对应的PDCCH区域560分配转换间隙570。换句话说,转换间隙570可以用作切换区域。在此情况下,可以向转换间隙570分配一个OFDM符号。可以在转换间隙570之后分配中继区域590,RN可在该区域中从施主eNB接收数据、控制信息等。可以在中继区域590之后分配转换间隙580。
RN有必要识别R-PDCCH和R-PDCCH起点。可以通过RNPDCCH560的大小(例如,OFDM符号的数量)来确定R-PDCCH和R-PDCCH起点。例如,假定RN使用两个OFDM符号作为针对UE的PDCCH区域560。从图5的(b)可见,施主eNB可以将R-PDCCH起点和/或R-PDCCH起点设定到第四个OFDM符号。然而,如果RNPDCCH区域560的大小设定为一个OFDM符号,则紧接着占据一个OFDM符号的转换间隙570的第三个OFDM符号可以是R-PDCCH和/或R-PDCCH起点。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与其中RN可向下级UE发送控制信号等的PDCCH区域560相对应的OFDM符号的数量来改变R-PDCCH和/或R-PDCCH起点。
因此,无论与其中RN向下级UE发送控制信号等的PDCCH区域560相对应的OFDM符号的数量如何(例如,一个或者两个OFDM符号),R-PDCCH和R-PDCCH起点均可以固定到第四个OFDM符号。
可以从施主eNB通过信号向RN传递关于均固定到第四个OFDM符号的R-PDCCH和R-PDCCH起点的信息。或者,R-PDCCH和R-PDCCH起点均可以预先固定到第四个OFDM符号,从而RN可以默认地识别得到的R-PDCCH和R-PDCCH起点。在此情况下,施主eNB不需要向RN发送信令信息。
可以向RN发送关于施主eNB的R-PDCCH和R-PDCCH起点的信息。当从施主eNB接收到R-PDCCH和R-PDCCH起点信息时,RN可以响应于中继区域590(R-PDCCH和R-PDCCH)时序点从施主eNB有效地接收数据、控制信息等。中继区域590起点信息可以指示R-PDCCH起点和R-PDSCH起点。
上述中继区域分配可以是针对小区特定实现的或者针对RN特定实现的。也就是说,施主eNB可以针对小区(对同一小区中包含的各RN是同样的)分配中继区域。另外,施主eNB可以动态地分配中继区域。例如,可以每个下行回程子帧改变中继区域分配。相反地,可以半持续性实现中继区域分配。
下面详细描述中继区域中使用的参考信号(RS)分配方法和R-PDCCH构建方法。首先,以下给出LTE系统和LTE-A系统中使用的RS。
在LTE系统中使用的RS可以分类为专用参考信号(DRS)和共用参考信号(CRS)。DRS可以是针对UE特定使用的。通常,DRS可以用于解调制数据等。DRS可以分类为预编码RS和非预编码RS。CRS可以用于解调制和信道估计。属于一个小区的所有UE可以共享CRS。
图6是例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根据天线端口的CRS结构的结构图。
参照图6,各个天线的CRS图案可以在时域或者频域中彼此正交。假定LTE系统包括一个天线端口,那么CRS可以用作天线端口0的图案。另外,假定4TxMIMO发送应用于LTE系统,那么天线端口0到3的图案可以同时用作CRS图案。在此情况下,R0可以指示天线端口0的CRS。为了最小化RS之间的干扰,在用于CRS发送的同一资源元素(RE)中可以不发送其它RS。另外,预定序列(例如,伪随机(PN)等)可以与下行RS多路复用,以最小化小区间干扰。结果,可以提高信道估计吞吐量。PN序列可以用作一个子帧中的OFDM符号级别。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小区ID、子帧号码和OFDM符号的位置定义PN序列。
例如,如图6所示,针对每个天线端口,一个RB中包括参考信号(RS)的一个OFDM符号中的RS的数量设定为2。LTE系统中使用的RB的数量设定为6到110任意一个。因此,具有RS的一个OFDM符号中针对每个天线端口的总RS用2xNRB表示。在此情况下,NRB是对应于带宽的RB的数量,并且序列可以是二进制或者复数的。
序列r(m)可以用复数序列表示。
[式1]
在式1中,是与LTE系统的最大带宽相对应的RB的数量。因此,如上所述,可以设定为110。C是具有长度31的PN序列,并且可以定义为Gold序列。在此情况下,如果用DRS表示下行RS,则式1还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式2。
[式2]
在式2中,是分配到具体UE的RB的数量。因此,可以根据向一个UE分配的RB的数量来改变序列的长度。
为了降低RS发送造成的开销,LTE-A系统中可以使用基于DRS的下行传输。基于CRS的下行传输总是要求用于全部物理天线端口的RS传输。将要求RS的虚拟天线端口考虑在内,基于DRS的下行传输可降低RS开销。虚拟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物理天线端口的数量。DRS用于解调制的目的,从而其它RS可以用于信道测量。可以根据工作周期发送信道状态指示符—参考信号(CSI-RS)。结果,只要工作周期相对足够长,就可最小化RS开销。
除了在传统版本8中定义的共用参考信号(CRS),已经向LTE-A系统引入新的RS格式(即,DM-RS(解调制RS)和CSI-RS)。DM-RS是用于多个层的版本8的针对UE特定的RS概念的扩展版本。DM-RS是根据UE特定地发送的,并且通过调度的资源块(RB)和对应的层发送。各个层的RS彼此正交。
图7示例性地示出具体子帧的单个物理资源块(PRB)中包含的DRS图案。
参照图7,DRS图案可以最多支持4个层。使用两个码分复用(CDM)组,以在每个CDM组中复用两个层,并且使用上述图案最多可复用4个层。对于CDM复用,可以使用2x2Walsh扩频或者4x4Walsh扩频。
为了向施主eNodeB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CSI-RS需要与DRS一起发送。UE和RN可使用所接收的CSI-RS来估计下行信道状态。可以响应于工作周期(例如,5ms)发送CSI-RS。在此情况下,将工作周期设定为5ms或者更小。
施主eNB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CSI-RS,以估计RN的下行信道状态。在此情况下,CSI-RS可以在对应周期的子帧以特定图案的形式发送。
下面将详细描述实施方式,其中施主eNB使用特定图案向RN发送RS以便信道状态测量和解调制。
在下行回程子帧中,如果施主eNB发送至少4Tx天线发送方案(即,如果施主eNB支持5到8个Tx天线),则需要使RN能够进行信道状态测量和解调制的RS(参考符号)。在图8到图12中,R0、R1、R2、R3分别是天线端口0、1、2和3的CRS。
<向RN发送参考信号(RS)的实施方式>
图8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CSI-RS图案的PRB结构。
在LTE系统中,eNB可以通过预定的下行回程子帧向RN发送CSI_RS。RN可以使用CSI-RS进行信道测量和解调制。在此情况下,eNB可以向R-PDCCH区域分配CSI-RS。换句话说,eNB通过R-PDCCH区域向RN发送CSI-RS,导致提高控制信道的解码性能。
参照图8,假定eNB通过中继区域的N个初始OFDM符号发送R-PDCCH,那么可通过根据中继区域的时间顺序的第一个OFDM符号(即,具有索引3的OFDM符号,称为OFDM符号索引3)向RN发送R-PDCCH。更具体地,第一个OFDM符号是eNB下行回程子帧的OFDM符号的从OFDM符号索引0到OFDM符号索引13的14个OFDM符号中的第四个OFDM符号。在此情况下,eNB可以还通过中继区域的第一个OFDM符号和第三个OFDM符号(即,OFDM符号索引5)发送R-PDCCH。换句话说,eNB可以通过eNB下行回程子帧的OFDM符号的从OFDM符号索引0到OFDM符号索引13的14个OFDM符号中的OFDM符号索引3和OFDM符号索引5向RN发送R-PDCCH。
相对照,eNB可以向R-PDCCH区域分配CSI-RS。换句话说,eNB可以向R-PDSCH区域分配CSI-RS以增强数据信道的解码性能。
图9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RN的CSI-RS图案的PRB结构。
参照图9,eNB可以向R-PDCCH区域指定CSI-RS。也就是说,eNB通过R-PDCCH区向RN发送CSI-RS,导致增强控制信道的解码性能。在eNB把R-PDCCH分配到发送得到的R-PDCCH的中继区域的第二时隙的N个初始OFDM符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即,OFDM符号索引6)向RN发送R-PDCCH。作为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OFDM符号索引6是eNB下行回程子帧的OFDM符号的从OFDM符号索引0到OFDM符号索引0的14个OFDM符号中的第七个OFDM符号。
相对照,假定eNB向第二时隙的N个初始OFDM符号发送R-PDCCH的情况下,那么可以通过第二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即,OFDM符号索引10)向RN发送R-PDCCH。作为第二时隙中的第三个OFDM符号的OFDM符号索引10是eNB下行回程子帧的OFDM符号的从OFDM符号索引0到OFDM符号索引13中的第十一个OFDM符号。
同时,假定eNB向第二时隙的N个初始OFDM符号发送R-PDCCH的情况下,那么可以通过第一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和第二时隙的第三个OFDM符号向RN发送R-PDCCH。换句话说,可以通过eNB下行回程装子帧中的OFDM符号索引0到13的14个OFDM符号中的第七个OFDM符号(OFDM符号索引6)和第十一个OFDM符号(OFDM符号索引10)向RN发送R-PDCCH。
参照图9,假定通过第二时隙的N个初始OFDM符号发送R-PCCH,那么eNB可以使用第一时隙来发送针对宏小区的LTE-AUE的PDSCH或者发送针对RN的R-PDSCH。
在此情况下,可以半静态地指定用于R-PDCCH传输的OFDM符号的大小(N个OFDM符号)。eNB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或者广播信道向RN用信号通知N值。相对照,可以每个回程子帧动态地改变用于R-PDCCH传输的N个OFDM符号。在此情况下,向R-PDCCH区域指定中继-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R-PCFICH),从而eNB可以通过R-PCFICH向RN用以信号通知N值。
针对RN的控制信道的位置可以如图8所示位于第五个OFDM符号(即,OFDM符号索引4)。在此情况下,可使用传统CRS(R0和R1)对控制信道进行解码而不使用CSI-RS。尽管无论针对RN的控制信道的位置如何均可使用R0和R1,但是如果针对RN的控制信道移位到第五个OFDM符号,则可以使用第四个OFDM符号作为针对RN的PDSCH、针对LTE-A的PDSCH、或者其它控制信道。
如果RN把CSI-RN用于解调制,则可以互换地使用该CSI-RN和传统CRS。也就是说,第五个OFDM符号中存在的R0和R1用作两个天线端口,并且可以从CSI-R中提取其余必要天线端口。相对照,如图9所示,如果在第二时隙的第一部分中存在控制信道,则可以采用重使用CRS端口R0到R3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可以从CSI-RS提取其余必要信道。
在针对RN的控制信道中包含的MIMO模式可以包括空间复用模式和分集模式。在此情况下,必要天线端口的数量可以限制于2或者4。在此情况下,必要参考符号(参考信号)的类型的数量限制于2或者4。这种限制可以仅使用CRS实现。换句话说,作为对针对RN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可以采用不使用CSI-RS和DRS对空间复用模式或者分集模式进行定义的方法。在此,无论RN控制信道如何,CSI-RS位置可以位于任意位置。
RN控制信道可以根据基于CSI-RS的任意组合的新天线端口定义来定义MIMO模式。换句话说,针对全部天线的CSI-RS定义为等级1,可以对控制信道应用预编码,从而可以发送预编码结果。如果定义分集模式,则控制信道划分为任意组,对各个组应用预编码,从而可以发送预编码结果。如果定义空间复用模式,则对各个分组天线应用预编码,同时可以针对每个天线组定义空间流。在此情况下,可以按照需要使用传统CRS代替所使用的CSI-RS。
图10和图11示例性地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DM-RS图案的PRB结构。
对在回程子帧的中继区域中用作针对RN的解调制参考信号的专用参考信号(DRS)进行定义,并且RN使用所定义的DRS来进行信道测量和解调制。指定并且发送DRS的OFDM符号位置可以与指定并且发送CSI-RS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例如,从图10和图11可见,可以向具有索引3或者9的OFDM符号指定DRS。
图12示出不仅包括用作示例性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LTE系统的CRS图案而且包括用于中继节点(RN)的DM-RS图案的PRB结构的示例。
参照图12,可以在与图10和图11相同的频率位置处(即,与图10和图11中DRS被指定的子载波索引相对应的频率位置)、通过OFDM符号索引3、5、6、9、10和12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OFDM符号发送与天线端口4到8相对应的RS。如果通过多个OFDM符号发送针对RN的DRS,则如图12所示可以实现响应于OFDM符号的与端口相对应的RS的跳频。
如果DRS应用于控制信道解调制,则预编码可以应用于DRS。在此情况下,可以向控制信道区的DRS和数据区的DRS应用不同的预编码方法。然而,从信道估计设施和RS设计的观点出发,控制信道DRS与数据信道DRS相同,并且预编码可以应用于每个DRS或者可以将MIMO模式定义为发送得到的数据。在此情况下,控制信道所要求的信道估计的阶数需要与数据信道的数据估计阶数相同。也就是说,尽管分集模式应用于控制信道并且空间复用模式应用于数据信道,但是控制信道区所要求的信道估计次数需要与数据区的相同。
产生针对RN的控制信道的单位可以与数据分配单位相同。换句话说,假定用于控制信道中的RB的数量设定为A,那么对应的控制信道指示的数据信道的RB的数量必须设定为A或者更大。通过这种分配,可同样地对控制信道的DRS和数据信道的DRS预编码。与没有被分配控制信道的特定部分相关联,可以按照与分配到特定RN的数据信道的预编码相同的方式对DRS预编码。
对于针对RN的控制信道,可以按照需要定义新的控制信道专用RS。在针对数据信道的DRS的情况下,如果DRS分配的数量或者密度不充分,则预计由于控制信道引起性能恶化。为了减轻性能恶化,可以在RN控制信道的指定区中定义单独的RS。在RN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使用资源量可能有限,从而剩余区可以用作针对控制信道的RS并且响应于控制信道中使用的发送模式可以将RS定义为1Tx、2Tx、4Tx或者8Tx结构。另外,在使用控制信道和RS之后获得的剩余区域可以仍作为针对RN的数据被利用。在此情况下,尽管数据部分的解调制可以用作针对控制信道的RS,但是应注意可以基于针对RN数据区的DRS实现数据部分解调制。
作为使eNB能够向RN发送RS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在LTE-A系统中分配CSI-RS并且在中继区域中分配DRS的方法,即RN可使用两个RS进行信道估计和解调制。
在下文将详细描述针对RN的R-PDCCH格式。eNB可以经由R-PDCCH向RN发送调度分配信息、其它控制信息等。从eNB向RN发送的物理控制信道可以通过一个聚合或者多个相邻控制信道元素(CCE)发送。在此情况下,一个CCE可以包括9个资源元素(RE)组。
在用作RN控制信道的R-PDCCD格式中,可以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或者16正交振幅调制(QAM)、64QAM等作为调制方案。资源元素调制(REG)的大小可以对应于不用作RS、R-PCFICH(中继-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和R-PHICH(中继-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的4个相邻RE。可以维持9个REGCCE的大小而不论调制方案如何。可以根据调制方案和CCE聚合级别来确定R-PDCCH比特的数量。
例如,在R-PDCCH格式0的情况下,CCE聚合级别设定为1并且可以根据每个调制方案来确定R-PDCCH比特的数量。在QPSK的情况下,可以向R-PDCCH格式0指定72个比特的信息,可以向16QAM指定144个比特的信息,并且可以向64QAM指定216个比特的信息。
根据CCE聚合级别的R-PDCCH格式可以具有与LTE系统的PDCCH格式相同的结构。换句话说,可以维持聚合级别1、2、4和8而无论调制方案如何。按照需要,R-PDCCH格式可以支持聚合级别8或者更高。在此情况下,还可以响应于所支持的聚合级别来确定RN的搜索空间。例如,RN的搜索空间可以支持聚合级别16、32等。
无论调制方案如何,可以维持与一个CCE相对应的R-PDCCH比特的数量(例如,1CCE=72个比特)。在此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确定取决于一种调制方案的CCE大小。例如,QPSK方案可以具有9个REGCCE的大小,16QAM可以具有4.5个REGCCE的大小,并且64QAM可以具有3个REGCCE的大小。无论调制方案如何,如同在lTE系统中,构成一个R-PDCCH的CCE聚合级别可以维持在1、2、4和8。无论调制方案如何,构成一个R-PDCCH的CCE聚合级别可以设定为1、2、4和8,或者按照需要可以应用16、32、64等的新的聚合级别。
相同的调制方案可以应用于预定的回程子帧的R-PDCCH。
R-PDCCH调制方案可以被半静态地确定。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向每个RN发送R-PDCCH调制方案。或者,eNB可以在每个子帧动态地改变R-PDCCH调制方案,从而改变的信息可以用作针对每个RN的广播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eNB可以经由R-PCFICH显式地向RN告知R-PDCCH调制方案,以及eNB可以隐式地指示R-PDCCH调制方案。例如,与R-PCFICH相同的调制方案也可以应用于R-PDCCH。
在预定的回程子帧中,可以向各个R-PDCCH应用不同的调制方案。在此情况下,RN可以配置为响应于全部调制方案进行盲搜索。
可以按照与LTE系统中的映射方案相同的方式进行从R-PDCCH到CCERE的映射。为了在数据被指定到针对小区特定的中继区域时实现R-PDCCH发送,可以使用取决于天线结构的发送分集(TxD)方案。在数据被指定到针对RN特定的中继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发送分集方案或者预编码波束成形来实现R-PDCCH发送。
图13是例示可应用于用户设备(UE)或者eNodeB并且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50的组成元件的图。
参照图13,装置50可以是用户设备(UE)或者eNodeB(eNB)。装置50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射频(RF)单元53、显示单元54、以及用户接口单元55。
在处理器51中实现无线接口协议的各个层。处理器51提供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处理器51可以执行每个层的功能。电连接到处理器51的存储器52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通用文件。
显示单元54可以显示各种信息并且配置有本领域已知的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
用户接口单元55可以配置为与诸如键盘、触摸屏等的已知用户接口组合。
电连接到处理器51的RF单元53发送和接收RF信号。RF单元可以分类为处理器发送(Tx)模块(未示出)和处理器接收(Rx)模块(未示出)。
可以基于在通信系统中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基准模型的较低三层将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层分成第一层(L1层)、第二层(L2层)和第三层(L3层)。属于第一层(L1)的物理层通过物理信道来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属于第三层(L3)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控制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资源。UE和网络可以通过RRC层彼此交换RRC消息。
下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要素和特征的组合。要素或特征可以选择性地考虑,除非另外说明。可以实施每个要素或特征而无需与其它要素或特征进行组合。此外,可以通过组合要素和/或特征的部分来构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重排列。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些结构可以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以由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来代替。另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没有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通过组合被提出作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或者在本申请提交后通过后续修改被包括进来作为新的权利要求。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如果通过硬件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则可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果通过固件或软件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则可以通过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或函数的类型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然后可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单元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各种方式来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实施成其它具体形式。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应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全部变化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在RN接收信号的方法可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例如3GPPLTE系统、LTE-A和其它系统。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接收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关于在为eNodeB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传输所配置的具体下行子帧中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的信息,其中,所述R-PDCCH的起点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第四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基于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所述第四OFDM符号至第六OFDM符号期间接收所述R-PDCCH;以及
基于在天线端口的集合{0,1}上发送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所述R-PDCC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R-PDCCH之后,在接收到所述R-PDCCH的频率区域中的七个OFDM符号期间接收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是通过更高层信令从所述eNodeB接收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5.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射频RF单元,所述RF单元被配置为:
接收关于在为eNodeB到所述中继节点的传输所配置的具体下行子帧中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的信息,其中,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第四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
基于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所述第四OFDM符号至第六OFDM符号期间接收所述R-PDCCH;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在天线端口的集合{0,1}上发送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来解调所述R-PDCC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
所述RF单元还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R-PDCCH之后,在接收到所述R-PDCCH的频率区域中的七个OFDM符号期间接收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是通过更高层信令从所述eNodeB接收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eNodeB发送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在为eNodeB到中继节点的传输所配置的具体下行子帧中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
基于在天线端口的集合{0,1}上发送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来调制所述R-PDCCH;
发送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信息,其中,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第四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以及
基于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所述第四OFDM符号至第六OFDM符号期间发送所述R-PDCCH。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发送所述R-PDCCH之后,在发送了所述R-PDCCH的频率区域中的七个OFDM符号期间发送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是通过更高层信令从所述eNodeB发送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13.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eNodeB,所述eNodeB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配置在为eNodeB到中继节点的传输所配置的具体下行子帧中的中继-物理下行控制信道R-PDCCH的起点;并且
基于在天线端口的集合{0,1}上发送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来调制所述R-PDCCH;以及
射频RF单元,所述RF单元被配置为:
发送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信息,其中,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第四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
基于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在所述具体下行子帧中的所述第四OFDM符号至第六OFDM符号期间发送所述R-PDCCH。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eNodeB,
其中,所述RF单元还被配置为在发送所述R-PDCCH之后,在发送了所述R-PDCCH的频率区域中的七个OFDM符号期间发送针对所述中继节点的数据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eNodeB,其中,关于所述R-PDCCH的所述起点的所述信息是通过更高层信令从所述eNodeB发送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小区特定参考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7649109P | 2009-05-08 | 2009-05-08 | |
US61/176,491 | 2009-05-08 | ||
CN201080020284.0A CN102422559B (zh) | 2009-05-08 | 2010-05-0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KR1020100042766A KR101625859B1 (ko) | 2009-05-08 | 2010-05-07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으로부터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중계기 및 그 방법 |
KR10-2010-0042766 | 2010-05-07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0284.0A Division CN102422559B (zh) | 2009-05-08 | 2010-05-0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9651A true CN105119651A (zh) | 2015-12-02 |
CN105119651B CN105119651B (zh) | 2018-05-25 |
Family
ID=434067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74257.2A Active CN105119651B (zh) | 2009-05-08 | 2010-05-0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CN201080020284.0A Active CN102422559B (zh) | 2009-05-08 | 2010-05-0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20284.0A Active CN102422559B (zh) | 2009-05-08 | 2010-05-07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584215B2 (zh) |
EP (1) | EP2429096B1 (zh) |
KR (1) | KR101625859B1 (zh) |
CN (2) | CN105119651B (zh) |
WO (1) | WO2010128816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2326A (zh) * | 2016-01-07 | 2018-08-2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窄带物联网的时间非连续传输 |
CN110730024A (zh) * | 2019-09-25 | 2020-01-24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号中继系统 |
WO2022062426A1 (zh) * | 2020-09-28 | 2022-03-31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基站的多播调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CN115552820A (zh) * | 2020-05-19 | 2022-12-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解码前进行中继的信令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00099655A (ko) * | 2009-03-03 | 2010-09-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수신방법 및 장치 |
US9584215B2 (en) * | 2009-05-08 | 2017-02-28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nod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932103B (zh) * | 2009-06-19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的方法 |
WO2011013962A2 (ko) * | 2009-07-26 | 2011-0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기를 위한 제어 정보 및 시스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
JP5723365B2 (ja) * | 2009-08-14 | 2015-05-27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多重アンテナ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ダウンリンク参照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WO2011037375A2 (ko) * | 2009-09-22 | 2011-03-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789326B1 (ko) * | 2009-10-21 | 2017-10-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을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300393B2 (en) * | 2010-01-05 | 2016-03-29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relay transmission |
US8594010B2 (en) * | 2010-01-11 | 2013-1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 information sharing over relay backhaul link |
GB201000449D0 (en) | 2010-01-12 | 2010-02-24 | Nec Corp |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10211595A1 (en) * | 2010-02-16 | 2011-09-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an early decoding of signals in relay backhaul links |
RU2537792C2 (ru) | 2010-04-07 | 2015-01-10 |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поиска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го узла |
US9515773B2 (en) | 2010-04-13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886250B2 (en) * | 2010-06-18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ubframes |
US9307431B2 (en) | 2010-04-13 | 2016-04-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orting of channel properti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US9350475B2 (en) | 2010-07-26 | 2016-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to user equip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10250919A1 (en) | 2010-04-13 | 2011-10-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qi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U2011251032B2 (en) | 2010-05-14 | 2015-07-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for the same |
KR101790505B1 (ko) | 2010-06-01 | 2017-11-21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서브프레임 구성에 따른 채널상태정보-기준신호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9136953B2 (en) | 2010-08-03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548514B2 (en) * | 2010-08-11 | 2013-10-01 | Lg-Ericsson Co., Ltd. | Method for resource element group downsizing of R-PDCCH 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the same |
PL2704350T3 (pl) * | 2010-09-07 | 2019-06-28 | Sun Patent Trust | Transmisja/odbiór informacji sterowania downlinkiem w obrębie pierwszego obszaru zasobu i/albo drugiego obszaru zasobu |
EP2658146B1 (en) | 2010-12-21 | 2018-02-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itigating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and device therefor |
US9137796B2 (en) | 2011-02-10 | 2015-09-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
KR101887064B1 (ko) | 2011-03-11 | 2018-08-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전송 방법과, 사용자기기 및 기지국 |
JP5616284B2 (ja) * | 2011-05-02 | 2014-10-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US9432170B2 (en) | 2011-05-12 | 2016-08-3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plurality of antenna ports and transmission end apparatus for same |
US8923201B2 (en) | 2011-06-15 | 2014-12-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xtension of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49117B2 (en) | 2011-07-26 | 2017-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129866A1 (ko) * | 2012-02-29 | 2013-09-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타입을 고려한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178680B2 (en) * | 2012-03-23 | 2015-11-03 | Alcatel Lucent | Control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04272614B (zh) * | 2012-03-28 | 2017-06-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方法 |
KR101669701B1 (ko) | 2012-06-25 | 2016-10-2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물리적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 맵핑정보 제공방법 및 그 송수신포인트, 물리적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의 전송방법, 그 단말 |
KR101971079B1 (ko) * | 2012-09-20 | 2019-08-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1477771B2 (en) | 2016-04-05 | 2022-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ng start and stop symbols of PDSCH and PUSCH through PDCCH |
WO2017196019A2 (ko) * | 2016-05-10 | 2017-1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단말이 데이터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CN108811173B (zh) * | 2017-05-05 | 2021-09-0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设备及用户设备 |
WO2018212576A1 (ko) * | 2017-05-17 | 2018-11-22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을 통한 단말의 위치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992486B1 (ko) * | 2017-05-17 | 2019-07-04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을 통한 단말의 위치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10798602B2 (en) * | 2017-07-31 | 2020-10-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in shared spectrum |
US11026215B2 (en) * | 2017-09-15 | 2021-06-01 | Apple Inc. | UE specific search space and a common search space in a wide coverage enhancement |
US10771166B1 (en) * | 2019-05-20 | 2020-09-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dio relay arrange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35059A1 (en) * | 2005-12-13 | 2007-06-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
US20080070582A1 (en) * | 2006-09-19 | 2008-03-20 | Sean Cai | Frame Structure For Multi-Hop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1286780A (zh) * | 2007-04-12 | 2008-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中继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96489A (zh) * | 2007-04-27 | 2008-10-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基于Relay系统的网络传输方法 |
WO2009017365A1 (en) * | 2007-07-30 | 2009-0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feedback channe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relay st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48165A3 (en) | 2006-04-19 | 2011-05-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33171B1 (ko) | 2006-06-16 | 2013-0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
US8670704B2 (en) | 2007-03-16 | 2014-03-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558593B1 (ko) * | 2008-12-29 | 2015-10-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282899B (zh) * | 2009-04-24 | 2014-0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产生参考信号的方法 |
US8649281B2 (en) * | 2009-04-27 | 2014-02-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
US9584215B2 (en) * | 2009-05-08 | 2017-02-28 | Lg Electronics Inc. | Relay node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a signal from a bas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654265B2 (en) * | 2010-04-08 | 2017-05-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136997B2 (en) * | 2010-05-04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
2010
- 2010-05-07 US US13/319,032 patent/US95842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5-07 CN CN201510574257.2A patent/CN10511965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5-07 CN CN201080020284.0A patent/CN102422559B/zh active Active
- 2010-05-07 KR KR1020100042766A patent/KR10162585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0-05-07 WO PCT/KR2010/002903 patent/WO2010128816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5-07 EP EP10772276.1A patent/EP24290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5 US US15/415,416 patent/US1053046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35059A1 (en) * | 2005-12-13 | 2007-06-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relay network |
US20080070582A1 (en) * | 2006-09-19 | 2008-03-20 | Sean Cai | Frame Structure For Multi-Hop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01286780A (zh) * | 2007-04-12 | 2008-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中继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CN101296489A (zh) * | 2007-04-27 | 2008-10-2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基于Relay系统的网络传输方法 |
WO2009017365A1 (en) * | 2007-07-30 | 2009-02-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feedback channe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relay station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ESEARCH IN MOTION, UK LIMITED: "《Relay Link Control Signalling》",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6BIS; R1-091151 RELAY LINK CONTROL SIGNALLING,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2326A (zh) * | 2016-01-07 | 2018-08-2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窄带物联网的时间非连续传输 |
CN108432326B (zh) * | 2016-01-07 | 2021-12-3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窄带物联网的时间非连续传输 |
CN110730024A (zh) * | 2019-09-25 | 2020-01-24 | 恒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号中继系统 |
CN115552820A (zh) * | 2020-05-19 | 2022-12-3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解码前进行中继的信令 |
WO2022062426A1 (zh) * | 2020-09-28 | 2022-03-31 |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基站的多播调度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429096B1 (en) | 2018-10-03 |
CN102422559A (zh) | 2012-04-18 |
CN105119651B (zh) | 2018-05-25 |
US9584215B2 (en) | 2017-02-28 |
WO2010128816A3 (ko) | 2011-02-17 |
CN102422559B (zh) | 2015-10-14 |
KR101625859B1 (ko) | 2016-05-31 |
US20120063386A1 (en) | 2012-03-15 |
WO2010128816A2 (ko) | 2010-11-11 |
US10530462B2 (en) | 2020-01-07 |
EP2429096A2 (en) | 2012-03-14 |
KR20100121434A (ko) | 2010-11-17 |
EP2429096A4 (en) | 2017-07-12 |
US20170134084A1 (en) | 2017-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2559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中继节点和方法 | |
JP5719060B2 (ja) | 中継局のバックホールダウンリンク信号復号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る中継局 | |
CN107196718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中继节点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5634708B (zh) | 用于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链路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和设备 | |
EP320365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 |
JP5281200B2 (ja) | 中継局の参照信号利用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用いる中継局 | |
CN102474378B (zh) | 用于发送和接收针对中继器的控制信息和系统信息的装置及其方法 | |
KR101754617B1 (ko) | 백홀 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전송 모드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701899B1 (ko) | 무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통신을 위한 8개 송신안테나 기준신호 설계 | |
JP5914468B2 (ja) | Harqプロセス実行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る装置 | |
EP2412115B1 (en) | Cell-specific shifting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multi-stream transmissions | |
US20200366435A1 (en) |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 |
CN102714570B (zh) | 用于经由中继装置回程链路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860121B (zh) | 用于下行链路高阶mimo的参考信号设计 | |
CN102648592A (zh) |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48727A (zh) | 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通信系统、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 |
KR20120024355A (ko) | R?pdcch의 reg 크기 축소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 |
EP2745482B1 (en) | Flexible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65240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收发信号的转发器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5281880A (zh) | 用于经由中继装置回程链路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12533263A (ja) | 中継局を含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hoi et al. |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mobile backhau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