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5311A -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5311A
CN105115311A CN201510618002.1A CN201510618002A CN105115311A CN 105115311 A CN105115311 A CN 105115311A CN 201510618002 A CN201510618002 A CN 201510618002A CN 105115311 A CN105115311 A CN 105115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heat
fin
waste heat
exchang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80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5311B (zh
Inventor
程林
杜文静
崔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180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5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5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5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3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换热管,所述筒体和换热管是同轴设置,所述筒体和换热管之间填充导热材料。本发明的余热回收设备既能够充分吸收熟料在冷却机中极速冷却时释放的显热,减少熟料能耗,又能够有效提升余热利用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尤其是涉及水泥生产中的篦式冷却机热量回收系统,属于F27D余热利用、F28D的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篦式冷却机(简称篦冷机),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主要设备。其基本功能包括:(1)提供适当的熟料冷却速度,以提高水泥质量和熟料的易磨性;(2)尽可能提高二次风和三次风温度,作为燃烧空气,降低烧成系统燃料消耗;(3)将余热风加热,用于余热发电和煤磨烘干;(4)将熟料加以破碎并冷却到尽可能低的温度,以满足熟料输送、贮存和水泥粉磨的要求。篦板和篦床结构是篦冷机最重要的部件,它决定了篦床的料层厚度,又决定了供风系统和热回收效率,一、二、三、四代篦冷机产品主要表现在篦板和篦床的结构的改进。
水泥生产中常用第四代篦冷机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篦冷机4包括窑头罩2、篦冷机外壳3、高温风出口5、低温风出口6、熟料出口7和风机8,其中熟料从回转窑1中进入篦冷机4,然后在篦冷机4中的传输通道中进行传输,风机8向篦冷机4中进行送风,通过风来降低熟料的温度,从而在传输过程中进行熟料冷却,冷却后的熟料通过熟料出口7输出。
但是现有篦冷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熟料冷却程度不足,熟料出口的熟料温度过高,高于200℃。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水泥生产过程能耗较高,同时又影响水泥成品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型的热量回收装置,既能够充分吸收熟料在冷却机中极速冷却时释放的显热,减少熟料能耗,又能够有效提升余热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篦冷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泥生产的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换热管,所述筒体和换热管是同轴设置,即横截面上是同心圆结构,所述筒体和换热管之间填充导热材料。
作为优选,导热材料是多孔材料。
作为优选,还包括测量筒体压力的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筒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中设置流体流通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为多个,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换热管多孔材料的导热能力逐渐增强。
作为优选,导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余热回收系统,所述篦冷机包括外壳、熟料通道,所述外壳和熟料通道之间设置保温材料,在保温材料内设置余热回收设备,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换热管,所述筒体和换热管是同心圆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测量筒体压力的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筒体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为多个,所述筒体之间通过连通结构进行连通,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多个筒体的至少一个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外部设置翅片,所述翅片连接换热管外表面和筒体的内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的延伸线穿过换热管的圆心。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上设置孔。
作为优选,筒体内填充导热或蓄热用多孔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和筒体为多个,每个换热管都单独设置一个阀门,从而单独控制进入每个筒体的流体的流量。
作为优选,每个筒体单独设置一个压力测量装置,通过压力测量装置来自动检测每个筒体内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压力测量装置可以使用温度测量装置或湿度测量装置代替。
作为优选,篦冷机还包括熟料出口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熟料出口的熟料温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的熟料温度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进入换热管的流体的流量;当检测的熟料出口的温度过高,则控制系统自动加大阀门的开度,增加进入换热管的流体的流量,如果检测的温度过低,则控制系统自动调小阀门开度,减少进入换热管流体的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如下:出口温度T时,流量V,表示满足水泥生产的熟料温度条件,上述的出口温度T、流量V为标准数据,所述的标准数据存储在控制系统中;
当出口温度变为t的时候,流量v变化如下:
v=b*V*(t/T)a,其中a为参数,1.06<a<1.10;优选的,a=1.08;
b是调整系数,(t/T)>1,0.97<b<1.00;优选为0.98;
(t/T)<1,1.00<b<1.04;优选为1.02;
(t/T)=1,b=1;
0.85<t/T<1.15。
上述公式中,温度T,t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速度V,v单位为m/s,为进入余热利用设备的总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中的水可以直接输送到供暖散热器中,或者通过中间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供暖水,然后供暖水再进入供暖散热器中进行供暖,所述供暖散热器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以及位于上集管和下集管之间的三角形截面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包括基管以及位于基体外围的散热片,所述基管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是从等腰三角形顶角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散热片包括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所在的面向外延伸的多个散热片以及从第一散热片向外延伸的多个散热片,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片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延伸的端部形成第二等腰三角形;所述基管内部设置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散热片内部设置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散热片相对于第一散热片中线所在的面镜像对称,相邻的所述的第二散热片的距离为L1,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W,所述第二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为S,满足如下公式:
L1/S*100=A*Ln(L1/W*100)+B*(L1/W)+C,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C是系数,0.68<A<0.72,22<B<26,7.5<C<8.8;
0.09<L1/S<0.11,0.11<L1/W<0.13
4mm<L1<8mm
40mm<S<75mm
45mm<W<85mm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110°<a<160°。
基管长度为L,0.02<W/L<0.08,800mm<L<25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余热回收系统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余热回收系统,既能够充分吸收熟料在冷却机中极速冷却时释放的显热,熟料出口温度降为100℃左右,减少熟料能耗,又能够有效提升余热的利用。
2)本发明在余热回收设备和熟料通道之间具有保温材料,可以避免通道中高温的气流直接冲刷余热回收装置,避免余热回收装置因为高温的冲刷而爆管或者损坏。
3)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在换热管发生爆管的情况下及时关闭余热回收设备的流体流入换热管。
4)通过设置筒体,可以通过筒体向换热管进行辐射换热或者通过导热介质进行传导换热,避免了换热管直接与高温的保温材料直接接触,避免换热管温度过高发生爆管。
5)提供了一种根据熟料的出口温度自动调节换热管中流体流量的智能控制方法,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节约了能源。
6)根据篦冷机熟料出口温度自动调整风机的频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以实现生产的智能化。
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余热系统使用的散热管,并对散热管的散热片进行合理设置,可以布置更多的散热片,因此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篦冷机的示意图;
图2是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安装示意图;
图3是余热回收设备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余热回收系统中散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余热回收系统中散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右侧观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回转窑,2、窑头罩,3、外壳,4、篦冷机,5、高温风出口,6、低温风出口,7、熟料出口,8、风机,9、熟料通道,10、保温材料,11、余热回收设备,12、连通结构,13、管堵头,14、筒体,15、换热管,16、压力测量装置,17、多孔材料,18、管堵头,19、基管,20、第一流体通道,21、第一散热片,22、第二散热片,23、第三散热片,24、第一腰,25、第二腰,26、第二流体通道,27、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一种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篦冷机,图1展示了一种水泥生产篦冷机4,篦冷机4包括窑头罩2、篦冷机外壳3、高温风出口5、低温风出口6、熟料出口7和风机8,其中熟料从回转窑1中进入篦冷机4,然后在篦冷机4中的熟料通道9中进行传输,风机8向篦冷机4中进行送风,通过风来降低熟料的温度,从而在传输过程中进行熟料冷却,冷却后的熟料通过熟料出口7输出。
来自回转窑1的熟料在篦冷机熟料通道9中运输,通过风机输送的风进行冷却,所述外壳3和熟料通道9之间设置保温材料10,如图2所示,在保温材料10内设置余热回收设备11。
当然,图1中的风机仅仅是示意图,风机运送冷却风沿着熟料通道底部向上吹,以冷却熟料通道中的熟料。
之所是在保温材料10中设置余热回收设备11,主要原因是在运行中发现,从熟料出口出来的熟料温度过高,从而影响水泥成品的质量,而且还造成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过高,因此通过设置余热回收设备来回收水泥冷却中的热量,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提高水泥成品的质量。
作为优选,保温材料10是保温砖。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设备11和熟料通道之间具有保温材料10。如图2所示,在余热回收设备11和熟料通道之间设置两层保温砖。之所以设置保温材料10,主要原因是避免余热回收设备11与熟料通道中的高温烟气直接接触或者直接被高温烟气冲刷,造成余热回收设备温度过高,或者直接冲刷容易损坏,也可以避免余热回收设备中的换热管束因为高温和冲刷造成爆管。
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设备11包括至少一个筒体14,所述至少一个筒体14中设置换热管15。
通过设置筒体14,避免换热管15与保温材料10直接接触,使得换热管15通过筒体14的辐射或者通过多孔材料17导热,避免换热管15因为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管。
通过设置筒体14,另一个原因是一旦发生爆管,则避免流体泄漏,破坏保温材料。
作为优选,筒体14和换热管15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所述的空间作为优选填充为导热或者蓄热的多孔材料17。
作为优选,还包括测量筒体压力的压力测量装置16。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6连接到筒体14,通过测量筒体14内的压力,来检查换热管15是否发生爆管,一旦发生爆管,则压力测量装置16的测量数据就会异常,则及时关闭进入换热管15中的流体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和阀门(没有示出),所述控制系统与阀门进行数据连接,用于控制阀门的开闭以及阀门流量的大小。所述控制系统与压力测量装置16进行数据连接,用于检测压力测量装置16的压力。一旦控制系统检测的压力测量装置16的压力超过预定数值,则表明压力异常,很可能换热管15发生爆管,此时控制系统控制阀门自动关闭。通过上述的自动控制功能,使得监控过程实现自动化。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回收设备11包括多个筒体14,所述筒体14之间通过连通结构12进行连通,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6与多个筒体14的任何一个进行连接。
通过设置连通结构12,使得多个筒体14连通起来,一旦某一个筒体发生爆管,则因为连通的原因,压力测量装置14也会随时检测到压力异常,则也会自动控制流体阀门关闭,避免流体进入到换热管中。这样可以减少压力测量装置16的数量,仅仅通过一个或者数量少的压力测量装置,从而实现多个筒体的压力检测。
作为优选,保温材料与筒体下表面具有相配合的形状,从而使所述筒体的下部的外表面与保温材料贴在一起,所述换热管与筒体的下部的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距离。
通过体的下部的外表面与保温材料10贴在一起,可以保证筒体14外表现与保温材料10之间的热传递,保证热量从保温材料10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到筒体14。换热管15与筒体14的下部的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实现辐射换热,避免换热管与筒体直接接触造成温度过高,从而造成爆管现象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14为圆形,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管15与筒体14为同轴结构。
所述换热管15外部设置翅片,所述翅片连接换热管15外表面和筒体14的内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的延伸线穿过换热管15的轴线。
作为优选,每个换热管15是独立结构,具有单独的入口和出口。每个换热管15都单独设置一个阀门,通过单独设置阀门,控制系统可以单独控制每个阀门,从而单独控制进入每个筒体的流体的流量。
当然,作为优选,每个筒体14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压力测量装置16,通过压力测量装置16来自动检测每个筒体14内的压力,当检测某个筒体14内压力异常,则自动关闭该筒体14的阀门,阻止流体进入该筒体14的换热管15。
作为优选,因为设置连通结构12,因此可以设置数量少的压力测量装置,例如只设置一个。此时,控制系统检测到压力发生异常,则可以控制关闭所有的阀门或者总阀门。
作为优选,可以使用温度测量装置来代替压力测量装置16。温度测量装置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连接,当检测的温度低于一定数值,即测量数据就会异常,则控制系统及时关闭进入换热管15中的流体阀门。
作为优选,可以使用湿度测量装置来代替压力测量装置16。湿度测量装置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连接,当检测的湿度高于一定数值,即测量数据就会异常,则控制系统及时关闭进入换热管15中的流体阀门。
作为优选,筒体14内填充导热或蓄热用多孔材料17。通过设置多孔材料,可以使得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同时可以通过导热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15。
作为优选,所述翅片上设置孔,设置孔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一旦发生爆管,能够保证流体的流通,从而使得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压力的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多孔材料中设置流体流通通道,以便检测内部流体压力。
如图3所示的筒体14的结构,筒体14两端分别设置管堵头13和18。流体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
当然,作为优选,多个筒体14之间的管子可以是并联结构,例如,在换热管的流体进口和出口设置集管,类似供暖散热器的集管那样。
作为优选,多个筒体14之间的管子可以是串联结构,即相邻筒体14之间的换热管15通过连接管连接为串联的结构。这样只需要一个阀门即可。
作为优选,在此种情况下,所述的换热管15的外表面涂覆吸热材料,以增强对辐射的吸收。
作为优选,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14的换热管吸热材料的吸热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作为优选,吸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提高余热吸收能力15%左右。而且通过如此设置,可以使得换热管15整体的吸热均匀,温度差异变小,保证换热管整体寿命,避免部分换热管温度过高,造成不断的频繁的更换。
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换热管多孔材料的导热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作为优选,导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通过实验发现,通过如此设置,可以提供余热吸收能力提供16%左右。主要原因类似前面。
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14换热管多孔材料的蓄热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作为优选,蓄热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类似前面导热能力增加的原因。
作为优选,筒体的外表面设置吸热材料。主要原因是因为保温材料10和筒体14之间的换热也存在一部分辐射换热,因此需要设置蓄热材料来增加吸热量。
作为优选,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表面吸热材料的吸热能力逐渐增强,进一步作为优选,吸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类似前面。
作为优选,筒体14外部设置凸起。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14表面凸起的高度逐渐增加,进一步作为优选,增加的幅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类似前面。
作为优选,筒体14外部设置凸起。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筒体14表面凸起的密度逐渐增加,进一步作为优选,增加的幅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类似前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篦冷机还包括熟料出口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熟料出口的熟料温度。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统数据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根据检测的熟料温度自动控制阀门的开度,从而控制进入换热管15的流体的流量。
当检测的熟料出口的温度过高,则自动加大阀门的开度,增加进入换热管15的流体的流量,如果检测的温度过低,则自动调小阀门开度,减少进入换热管15流体的流量。通过自动调节流体流量,从而自动调节参与换热的流体的数量,从而实现对熟料出口熟料温度的调节,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保证水泥质量。
所述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根据出口温度自动的调整流量。控制方式如下:出口温度T时,流量V,表示满足水泥生产的熟料温度条件。上述的出口温度T、流量V为标准数据。所述的标准数据存储在控制系统中。
当出口温度变为t的时候,流量v变化如下:
v=b*V*(t/T)a,其中a为参数,1.06<a<1.10;优选的,a=1.08;
b是调整系数,(t/T)>1,0.97<b<1.00;优选为0.98;
(t/T)<1,1.00<b<1.04;优选为1.02;
(t/T)=1,b=1;
0.85<t/T<1.15。
上述公式中,温度T,t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速度V,v单位为m/s,为进入余热回收设备的总流量。
作为优选,当多个筒体14的换热管15是并联结构的时候,流量进行调整的时候,每个筒体的换热管中流量的增加或者减少的比例相同。
作为优选,每个筒体14的换热管15的流量增加或者减少的比例不同,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增加或者减少的比例越来越小。进一步优选,增加或者减少比例的幅度越来越小。通过实验发现,通过流量幅度变化的设置,可以使得控制的数据更加准确,误差更小,能够减少30%左右的误差。
通过上述的公式,可以实现根据出口温度自动的调整流量的智能化,节约了能运,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可以在控制系统中输入多组标准数据。当出现两组或者多组基准数据情况下,可以提供用户选择的基准数据的界面,优选的,控制系统可以自动选择(1-t/T)2的值最小的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风机频率调节装置,能够根据熟料出口的熟料温度控制风机频率,从而调节进入篦冷机内冷却熟料的风的流量。当温度过高,则自动调大风机的频率,增加送风量,如果检测的温度过低,则自动降低风机频率,减小送风量。
当然可以将风机频率控制与流体流量控制相结合,一起控制熟料出口温度。
作为优选,换热管15中加热的流体用于余热锅炉发电使用。
作为优选,换热管15连接供暖散热器,从而将加热的水用于供暖。
作为优选,换热管15中的水可以直接输送到供暖散热器中,也可以通过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供暖水,然后供暖水再进入供暖散热器中进行供暖。所述散热器包括上集管和下集管以及位于上集管和下集管的散热管。
如图4、5所示,所述散热器使用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包括基管19以及位于基管外围的散热片21-23,如图4、5所示,所述基管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所述散热片包括第一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2、23,所述第一散热片22是从等腰三角形顶角向外延伸的,所述第二散热片22、23包括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所在的面向外延伸的多个散热片22以及从第一散热片向外延伸的多个散热片23,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散热片22、23互相平行,例如,如图所示,从等腰三角形第二腰25(左边的腰)向外延伸的第二散热片22、23互相平行,从等腰三角形第一腰24(即右边的腰)向外延伸的第二散热片22、23互相平行,所述第一散热片21、第二散热片22、23延伸的端部形成第二等腰三角形,如图4所示,第二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为S;所述基管19内部设置第一流体通道20,所述第一散热片21内部设置第二流体通道26,所述第一流体通道21和第二流体通道26连通。例如,如图4所述,在等腰三角形顶角位置连通。
通过如此的结构设置,可以使得基管19外部设置多个散热片,增加散热,同时在第一散热片内部设置流体通道,使得流体进入第一散热片内,直接的与第一散热片相连的第二散热片进行换热,增加了散热能力。
一般散热管都是四周或者两边设置散热片,但是在工程中发现,与墙壁接触的一侧的散热片一般情况下对流换热效果不好,因为空气在墙壁侧流动的相对较差,因此本发明将等腰三角形底边27设置为平面,因此安装散热片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平面与墙壁紧密接触,与其它散热器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安装空间,避免空间的浪费,同时采取特殊的散热片形式,保证满足最佳的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片22、23相对于第一散热片21中线所在的面镜像对称,即相对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所在的中点的连线所在的面镜像对称。
作为优选,第二散热片垂直于第二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延伸。
等腰三角形的边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第一散热片21和第二散热片22、23越长,则理论上换热效果越好,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当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达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则换热效果就增长非常不明显,主要因为随着第一散热片21和第二散热片22、23长度增加,在散热片末端的温度也越来越低,随着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则会导致换热效果不明显,相反还增加了材料的成本以及大大增加了散热器的占据的空间,同时,换热过程中,如果第二散热片22、23之间的间距太小,也容易造成换热效果的恶化,因为随着散热管长度的增加,空气上升过程中边界层变厚,造成相邻散热片之间边界层互相重合,恶化传热,散热管长度太低或者第二散热片22之间的间距太大造成换热面积减少,影响了热量的传递,因此在相邻的第二散热片的距离、等腰三角形的边长、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长度以及散热器基体长度之间满足一个最优化的尺寸关系。
因此,本发明是通过多个不同尺寸的散热器的上千次试验数据总结出的最佳的散热器的尺寸优化关系。
所述的相邻的第二散热片的距离为L1,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W,所述第二等腰三角形的腰的长度为S,上述三者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
L1/S*100=A*Ln(L1/W*100)+B*(L1/W)+C,其中Ln是对数函数,A、B、C是系数,0.68<A<0.72,22<B<26,7.5<C<8.8;
0.09<L1/S<0.11,0.11<L1/W<0.13
4mm<L1<8mm
40mm<S<75mm
45mm<W<85mm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110°<a<160°。
作为优选,基管长度为L,0.02<W/L<0.08,800mm<L<2500mm。
作为优选,A=0.69,B=24.6,C=8.3。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第二散热片的距离L1是从第二散热片的中心开始算起的距离,如图1所示的那样。
通过计算结果后再进行试验,通过计算边界以及中间值的数值,所得的结果基本上与公式相吻合,误差基本上在3.54%以内,最大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97%,平均误差是2.55%。
优选的,所述的相邻的第二散热片的距离相同。
作为优选,第一散热片的宽度要大于第二散热片的宽度。
优选的,第一散热片的宽度为b1,第二散热片的宽度为b2,其中2.2*b2<b1<3.1*b2;
作为优选,0.9mm<b2<1mm,2.0mm<b1<3.2mm。
作为优选,第二流体通道的宽度为第二散热片的宽度的0.85-0.95倍,优选为0.90-0.92倍。
此处的宽度b1、b2是指散热片的平均宽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换热管,所述筒体和换热管是同轴设置,所述筒体和换热管之间填充导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导热材料是多孔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量筒体压力的压力测量装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与筒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中设置流体流通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多个,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多孔材料的导热能力逐渐增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沿着熟料的运输方向,不同所述的多孔材料导热能力增强的幅度逐渐增加。
7.一种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余热回收设备。
CN201510618002.1A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5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8002.1A CN105115311B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8002.1A CN105115311B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311A true CN105115311A (zh) 2015-12-02
CN105115311B CN105115311B (zh) 2017-01-11

Family

ID=54663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80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15311B (zh) 2015-09-24 2015-09-24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53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963A (zh) * 2017-01-12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水泥熟料生产线篦冷机余热利用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1429Y (zh) * 1992-12-23 1993-12-29 南京化工学院 冶金烧结机余热产汽节能装置
CN201407730Y (zh) * 2009-04-07 2010-02-17 刘绍华 室内采暖调温系统
CN102382914A (zh) * 2011-10-21 2012-03-21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超导冷却与余热发电系统
CN203476414U (zh) * 2013-08-31 2014-03-12 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蓄能低温发电系统及热泵机组
CN103994655A (zh) * 2014-05-30 2014-08-20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窑冷却段余热回用装置及隧道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1429Y (zh) * 1992-12-23 1993-12-29 南京化工学院 冶金烧结机余热产汽节能装置
CN201407730Y (zh) * 2009-04-07 2010-02-17 刘绍华 室内采暖调温系统
CN102382914A (zh) * 2011-10-21 2012-03-21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炉超导冷却与余热发电系统
CN203476414U (zh) * 2013-08-31 2014-03-12 山东宏力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余热回收蓄能低温发电系统及热泵机组
CN103994655A (zh) * 2014-05-30 2014-08-20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窑冷却段余热回用装置及隧道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963A (zh) * 2017-01-12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水泥熟料生产线篦冷机余热利用系统
CN106766963B (zh) * 2017-01-12 2018-08-10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水泥熟料生产线篦冷机余热利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311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5823B (zh) 一种多级蓄热系统
CN102822607B (zh) 包括冷凝换热器的热流体生产设备
CN205519477U (zh) 一种旧砂热法再生系统
CN103954159B (zh) 一种无管束余热利用的固体蓄热式换热器
CN205037777U (zh) 一种圆形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4296546B (zh) 一种设置烟气分离器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系统
CN105066723A (zh) 一种圆形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1956972A (zh) 锅炉热灰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066722A (zh) 一种涂覆吸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CN103033039B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水泥回转窑表面热量回收装置
CN204944221U (zh) 一种方形设备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4944222U (zh) 一种涂覆吸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CN103954160B (zh) 一种双管束余热利用换热器
CN105115311A (zh) 一种填充导热材料的篦冷机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
CN105066724A (zh) 一种方形设备水泥生产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5115310B (zh) 一种自动检测爆管的篦冷机余热回收系统
CN103925821B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的双管束分体蓄热换热器
CN111854183A (zh) 一种多阀门智能控制太阳能集热器系统
CN205980317U (zh)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CN205561606U (zh) 一种回收利用烟气余热换热装置
CN105758200B (zh) 一种热管间距变化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3925824B (zh) 一种单管束分体式固体蓄热换热器
CN205939058U (zh) 一种辐射式废热锅炉
CN206944204U (zh) 一种cfb热水锅炉排渣余热回收装置
CN105737592A (zh) 回转窑表面热量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