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0317U -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0317U
CN205980317U CN201620967958.2U CN201620967958U CN205980317U CN 205980317 U CN205980317 U CN 205980317U CN 201620967958 U CN201620967958 U CN 201620967958U CN 205980317 U CN205980317 U CN 205980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ccumulation
heat accumulation
exchanger
air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679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天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679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0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0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03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包括热风管和设置于热风管上的热风机,所述热风管的输出端同风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风管设置于蓄热筒的中心部,蓄热筒内部的风管外壁具有风管孔,所述热风管连通的风管及蓄热筒设置有一个以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具有加热管及蓄热固体颗粒,加热管在谷段时间,加热蓄热固体颗粒,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储存,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流过蓄热固体颗粒的空间,将蓄热固体颗粒存储的热能导出,将对流管内的水源加热,将灼热空气的热能传输给对流管内的水源,再讲加热升温后的水源输出,实现谷段时,电蓄热存储,在其他时间将存储的热能导出利用的优点。

Description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谷电是根据物价局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工业局联合发文的文件精神,居民生活用电峰谷电,是目前在城市居民当中开展试点的一种新电价类别。
它是将一天24小时划分成两个时间段,把8:00—22:00共14小时称为峰段,执行峰电价为0.56元/kWh;22:00—次日8:00共10个小时称为谷段,执行谷电价为0.28元kWh。
并且现在国家开展的蓝天工程,提倡减少燃煤的利用,减少雾霾的产生,因此,会逐步取消小型的燃煤锅炉。
现有的电加热装置,大多都是直接对水进行即时加热使用,而夜晚居民用电,会发生谷电现象,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并且谷段期间用电费用更少,如何对谷段电能进行有效的利用,成为了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能在谷段期间电能造成浪费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包括热风管和设置于热风管上的热风机,所述热风管的输出端同风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风管设置于蓄热筒的中心部,蓄热筒内部的风管外壁具有风管孔,所述热风管连通的风管及蓄热筒设置有一个以上;所述的蓄热筒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于风管外侧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的加热管上均布有换热片;所述的加热管外部同蓄热筒内壁间设置有外风筒空间,所述加热管外部的蓄热筒空间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所述外风筒空间的内侧侧壁上均布有连通外风筒空间和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通孔;所述的外风筒空间通过管路和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入端连接,所述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出端同热风管的输入端连接,筒状的汽水交换器内部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流管,所述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连接的进水管路,气体输入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连接的出水管路。
经过热风机推动的热风从热风管输出端吹出,依次经过风管、蓄热固体颗粒空间、外风筒空间以及汽水交换器,回到热风管输入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汽水交换器上设置有排污管路。
作为优选连通外风筒空间和汽水交换器的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热筒承载于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换热片垂直于蓄热筒轴线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热固体颗粒为石英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具有加热管及蓄热固体颗粒,加热管在谷段时间,加热蓄热固体颗粒,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储存,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流过蓄热固体颗粒的空间,将蓄热固体颗粒存储的热能导出,使空气灼热,并且将灼热空气输入汽水交换器,将对流管内的水源加热,将灼热空气的热能传输给对流管内的水源,再讲加热升温后的水源输出,实现谷段时,电蓄热存储,在其他时间将存储的热能导出利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根据工况所需,若干筒组合式结构,方便运输方便安装,合理的设计,对其热能利用率高,使用热水凉不受限制,同时使用安全,操作十分方便等优点,为固体颗粒单筒、多筒蓄热式电蓄热系统,充分利用谷电将电能转换热能储存,减少运行成本,解决电能浪费;固体颗粒蓄热温度高,通过气流同固体颗粒四周流动,将热能充分交换而来,通过风道风机强制不和水进行交换达到作功的目的。
固体四面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因有多平方换热片蓄热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气流与水分离,水电进行了分离提高了安全性,外部进行隔温,保温处理,减少热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汽水交换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汽水交换器的剖视图。
其中:1、热风机Ⅰ,2、风管Ⅰ,3、加热管Ⅰ,4、蓄热筒,5、蓄热固体颗粒Ⅰ,6、外风筒空间Ⅰ,7、风管孔Ⅰ,8、汽水交换器Ⅰ,9、进水管路Ⅰ,10、出水管路Ⅰ,11、热风管Ⅰ,12、换热片Ⅰ,13、排污管路Ⅰ,14、对流管Ⅰ,15、支架Ⅰ,16、通孔Ⅰ,17、调节阀Ⅰ;
1′、热风机Ⅱ,2′、风管Ⅱ,3′、加热管Ⅱ,4′、第一蓄热筒,5′、蓄热固体颗粒Ⅱ,6′、外风筒空间Ⅱ,7′、风管孔Ⅱ,8′、汽水交换器Ⅱ,9′、进水管路Ⅱ,10′、出水管路Ⅱ,11′、热风管Ⅱ,12′、换热片Ⅱ,13′、排污管路Ⅱ,14′、对流管Ⅱ,15′、支架Ⅱ,16′、通孔Ⅱ,17′、调节阀Ⅱ,18′、第二蓄热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包括热风管Ⅰ11和设置于热风管Ⅰ11上的热风机Ⅰ1,所述热风管Ⅰ11的输出端同风管Ⅰ2的输入端连接,将热风管Ⅰ11内的空气吹进风管Ⅰ2。
所述的风管Ⅰ2设置于蓄热筒4的中心部,蓄热筒4内部的风管Ⅰ2外壁具有风管孔Ⅰ7,使空气能够透过风管孔Ⅰ7进入蓄热筒4其他空间。
所述热风管Ⅰ11连通的风管Ⅰ2及蓄热筒4设置有一个。所述的蓄热筒4承载于支架Ⅰ15上。
所述的蓄热筒4内部设置有加热管Ⅰ3,所述的加热管Ⅰ3于风管Ⅰ2外侧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的加热管Ⅰ3上均布有换热片Ⅰ12;所述的换热片Ⅰ12垂直于蓄热筒4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的加热管Ⅰ3外部同蓄热筒4内壁间设置有外风筒空间Ⅰ6,所述加热管Ⅰ3外部的蓄热筒4空间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Ⅰ5,所述的蓄热固体颗粒Ⅰ5为石英砂,加热管Ⅰ3工作后,换热片Ⅰ12能够将热能传递给蓄热固体颗粒Ⅰ5保温储存。
所述外风筒空间Ⅰ6的内侧侧壁上均布有连通外风筒空间Ⅰ6和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通孔Ⅰ16,流过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空气,通过蓄热固体颗粒的热传递,变成灼热空气进入外风筒空间Ⅰ6。
所述的外风筒空间Ⅰ6通过管路和汽水交换器Ⅰ8的气体输入端连接,连通外风筒空间Ⅰ6和汽水交换器Ⅰ8的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Ⅰ17,调节阀Ⅰ17能够调节进入汽水交换器Ⅰ8内灼热空气的流速,进而控制热交换后水温。
所述汽水交换器Ⅰ8的气体输出端同热风管Ⅰ11的输入端连接,筒状的汽水交换器Ⅰ8内部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流管Ⅰ14,汽水交换器Ⅰ8中灼热空气的流向和对流管Ⅰ14内水源的流向相对,对流后,灼热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对流管Ⅰ14内的水源。
所述汽水交换器Ⅰ8的气体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Ⅰ14连接的进水管路Ⅰ9,气体输入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Ⅰ14连接的出水管路Ⅰ9。所述的汽水交换器Ⅰ8上设置有排污管路Ⅰ13,长久使用后,通过排污管路Ⅰ13排除汽水交换器Ⅰ8内的水垢等杂物。
经过热风机Ⅰ1推动的热风从热风管Ⅰ11输出端吹出,依次经过风管Ⅰ2、蓄热固体颗粒空间、外风筒空间Ⅰ6以及汽水交换器Ⅰ8,回到热风管Ⅰ11输入端,实现一个工作循环。
一种使用上述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谷段时间,加热器工作,换热片Ⅰ12高温加热蓄热固体颗粒Ⅰ5,蓄热固体颗粒Ⅰ5保持高温状态。
S2、需要水源加热时,热风机Ⅰ1工作,吹动热风管Ⅰ11内的空气进入蓄热筒4的风管Ⅰ2内。
S3、风管Ⅰ2内的空气透过风管口进入蓄热固体颗粒空间,蓄热固体颗粒Ⅰ5将热能传递给空气,使空气灼热。
S4、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空气透过通孔Ⅰ16进入外风筒空间Ⅰ6。
S5、外风筒空间Ⅰ6的空气通过管路输入汽水交换器Ⅰ8,并且在汽水交换器Ⅰ8中灼热的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对流管Ⅰ14内的水源,将对流管Ⅰ14内的水源加热。
S6、汽水交换器Ⅰ8输出的空气温度降低,通入热风管Ⅰ11循环加热,对流管Ⅰ14内升温后的水源输出利用。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包括蓄热筒、热风管Ⅱ11′和设置于热风管Ⅱ11′上的热风机Ⅱ1′,所述的蓄热筒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蓄热筒4′和第二蓄热筒18′。所述的第一蓄热筒4′和第二蓄热筒18′承载于支架Ⅱ15′上。
所述的第一蓄热筒4′和第二蓄热筒18′为相同的蓄热机构,所述的热风管Ⅱ11′分别同第一蓄热筒4′和第二蓄热筒18′相连。
第一蓄热筒4′中,所述热风管Ⅱ11′的输出端同风管Ⅱ2′的输入端连接,将热风管Ⅱ11′内的空气吹进风管Ⅱ2′。
所述的风管Ⅱ2′设置于第一蓄热筒4′的中心部,第一蓄热筒4′内部的风管Ⅱ2′外壁具有风管孔Ⅱ7′,使空气能够透过风管孔Ⅱ7′进入第一蓄热筒4′其他空间。
所述的第一蓄热筒4′内部设置有加热管Ⅱ3′,所述的加热管Ⅱ3′于风管Ⅱ2′外侧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的加热管Ⅱ3′上均布有换热片Ⅱ12′;所述的换热片Ⅱ12′垂直于第一蓄热筒4′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的加热管Ⅱ3′外部同第一蓄热筒4′内壁间设置有外风筒空间Ⅱ6′,所述加热管Ⅱ3′外部的第一蓄热筒4′空间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Ⅱ5′,所述的蓄热固体颗粒Ⅱ5′为石英砂,加热管Ⅱ3′工作后,换热片Ⅱ12′能够将热能传递给蓄热固体颗粒Ⅱ5′保温储存。
所述外风筒空间Ⅱ6′的内侧侧壁上均布有连通外风筒空间Ⅱ6′和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通孔Ⅱ16′,流过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空气,通过蓄热固体颗粒的热传递,变成灼热空气进入外风筒空间Ⅱ6′。
所述的外风筒空间Ⅱ6′通过管路和汽水交换器Ⅱ8′的气体输入端连接,连通外风筒空间Ⅱ6′和汽水交换器Ⅱ8′的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Ⅱ17′,调节阀Ⅱ17′能够调节进入汽水交换器Ⅱ8′内灼热空气的流速,进而控制热交换后水温。
所述汽水交换器Ⅱ8′的气体输出端同热风管Ⅱ11′的输入端连接,筒状的汽水交换器Ⅱ8′内部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流管Ⅱ14′,汽水交换器Ⅱ8′中灼热空气的流向和对流管Ⅱ14′内水源的流向相对,对流后,灼热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对流管Ⅱ14′内的水源。
所述汽水交换器Ⅱ8′的气体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Ⅱ14′连接的进水管路Ⅱ9′,气体输入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Ⅱ14′连接的出水管路Ⅱ9′。所述的汽水交换器Ⅱ8′上设置有排污管路Ⅱ13′,长久使用后,通过排污管路Ⅱ13′排除汽水交换器Ⅱ8′内的水垢等杂物。
经过热风机Ⅱ1′推动的热风从热风管Ⅱ11′输出端吹出,依次经过风管Ⅱ2′、蓄热固体颗粒空间、外风筒空间Ⅱ6′以及汽水交换器Ⅱ8′,回到热风管Ⅱ11′输入端,实现一个工作循环。
一种使用上述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谷段时间,加热器工作,换热片Ⅱ12′高温加热蓄热固体颗粒Ⅱ5′,蓄热固体颗粒Ⅱ5′保持高温状态。
S2、需要水源加热时,热风机Ⅱ1′工作,吹动热风管Ⅱ11′内的空气分别进入第一蓄热筒4′和第二蓄热筒18′的风管Ⅱ2′内。
S3、风管Ⅱ2′内的空气透过风管口进入蓄热固体颗粒空间,蓄热固体颗粒Ⅱ5′将热能传递给空气,使空气灼热。
S4、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空气透过通孔Ⅱ16′进入外风筒空间Ⅱ6′。
S5、外风筒空间Ⅱ6′的空气通过管路输入汽水交换器Ⅱ8′,并且在汽水交换器Ⅱ8′中灼热的空气将热能传递给对流管Ⅱ14′内的水源,将对流管Ⅱ14′内的水源加热。
S6、汽水交换器Ⅱ8′输出的空气温度降低,通入热风管Ⅱ11′循环加热,对流管Ⅱ14′内升温后的水源输出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管和设置于热风管上的热风机,
所述热风管的输出端同风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风管设置于蓄热筒的中心部,蓄热筒内部的风管外壁具有风管孔,所述热风管连通的风管及蓄热筒设置有一个以上;
所述的蓄热筒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的加热管于风管外侧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的加热管上均布有换热片;
所述的加热管外部同蓄热筒内壁间设置有外风筒空间,所述加热管外部的蓄热筒空间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所述外风筒空间的内侧侧壁上均布有连通外风筒空间和填充有蓄热固体颗粒空间的通孔;
所述的外风筒空间通过管路和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入端连接,所述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出端同热风管的输入端连接,
筒状的汽水交换器内部轴向方向设置有多个对流管,所述汽水交换器的气体输出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连接的进水管路,气体输入端一侧设置有同对流管连接的出水管路;
经过热风机推动的热风从热风管输出端吹出,依次经过风管、蓄热固体颗粒空间、外风筒空间以及汽水交换器,回到热风管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汽水交换器上设置有排污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通外风筒空间和汽水交换器的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蓄热筒承载于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热片垂直于蓄热筒轴线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蓄热固体颗粒为石英砂。
CN201620967958.2U 2016-08-29 2016-08-29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0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7958.2U CN20598031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67958.2U CN20598031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0317U true CN205980317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3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6795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0317U (zh) 2016-08-29 2016-08-29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03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5240A (zh) * 2016-08-29 2016-12-14 孙天泰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11189350A (zh) * 2020-01-13 2020-05-22 杭州慈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5240A (zh) * 2016-08-29 2016-12-14 孙天泰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111189350A (zh) * 2020-01-13 2020-05-22 杭州慈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90256B (zh) 一种相变蓄热供暖装置
CN204554957U (zh) 蓄能供热风系统
CN205980317U (zh)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
CN106052159B (zh) 一种气固两相换热储热型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方法
CN203796339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3033039B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水泥回转窑表面热量回收装置
CN106767073A (zh) 一种固体蓄能模块及电热固体蓄能装置
CN205262231U (zh) 一种利用回转窑低温余热的发电系统
CN204421052U (zh) 一种余热回收炉
CN207162501U (zh) 一种储能蒸汽装置
CN207365172U (zh) 一种自动风温可调固体蓄热炉
CN106225240A (zh) 筒节蓄热式电蓄热装置及加热方法
CN205481086U (zh) 一种加热锅炉进风及其所携带的煤粉的系统
CN205402668U (zh) 一种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热载体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9689193U (zh) 一种固态蓄热风能锅炉
CN203249386U (zh) 电蓄热式热风炉
CN205448295U (zh) 一种高温多阶段式湍流漩涡间接加热的热风锅炉
CN103245057A (zh) 电蓄热式热风炉
CN204115230U (zh) 工业型级联式电能储热装置
CN107327896A (zh) 谷电加热固体蓄热换热系统
CN210463080U (zh) 一种燃煤电厂新型空气预热器系统
CN207094745U (zh) 谷电加热固体蓄热换热系统
CN207729834U (zh) 一种环保工业热水供应装置
CN106370034A (zh) 一种用于尿素热解的烟气换热系统
CN101922868B (zh) 高温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