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4306B -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4306B
CN105114306B CN201510556466.4A CN201510556466A CN105114306B CN 105114306 B CN105114306 B CN 105114306B CN 201510556466 A CN201510556466 A CN 201510556466A CN 105114306 B CN105114306 B CN 105114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slide plate
thermomechanical components
jet
cyli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64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4306A (zh
Inventor
杨国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564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43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4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4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4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4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包括储液器、旋转式压缩机、喷气管及第一换向组件。其中一个滑片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另一个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滑片槽的后部具有背压室。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喷气增焓的第一喷气通道和第二喷气通道,第二喷气通道与背压室连通,喷气管与第一喷气通道连通。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背压室连通,第二接口与储液器内部连通,第三接口与喷气管连通,第一接口可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口或第三接口连通。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运转效率高。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一些应用场合例如低温环境,旋转式压缩机由于其蒸发温度的降低,将导致冷冻循环系统的能力降低。普通单级旋转式压缩机的性能变差无法使用,采用大容量喷气增焓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冷冻循环系统的能力,然而,普通的大容量双缸喷气增焓旋转式压缩机在压缩负荷较小的时候仍然进行双缸运行,使得运转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该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运转效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冷冻循环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内具有储液冷媒;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活塞和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和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吸气口、排气口和滑片槽,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内部连通,所述活塞设在对应的所述压缩腔内且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槽的后部具有背压室,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所述压缩腔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一喷气通道和用于向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压缩腔内喷入所述喷气冷媒的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二喷气通道与所述背压室连通,所述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所述储液冷媒的压力;喷气管,所述喷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所述喷气管与所述第一喷气通道连通;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压室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储液器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喷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接口或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通过设有的第一喷气通道及第二喷气通道,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性地对压缩机构中的两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喷气增焓,由此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实现全负荷运行模式和部分负荷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运转效率,适用于不同的温度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均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上,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与对应的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一喷气口,所述第二喷气通道的与对应的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二喷气口,在所述活塞的滚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喷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喷气口的邻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进一步包括:滑片制动装置,所述滑片制动装置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的尾部,所述滑片制动装置适于将所述滑片保持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片制动装置被构造成当所述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其头部的压力的差值大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时、所述滑片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分离且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
可选地,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为2N~10N。
可选地,所述滑片制动装置为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两个气缸中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直接连通,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通道,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吸气口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储液器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两个气缸的所述吸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液器直接连通。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排出口;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四接口至第七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储液器连通;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相连;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接口相连;以及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闪发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所述喷气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设有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由此可以提高冷冻循环装置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喷气通道和第二喷气通道均形成在隔板上,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处在全负荷运行模式;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喷气通道和第二喷气通道均形成在隔板上,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处在部分负荷运行模式;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喷气通道和第二喷气通道分别形成在主轴承及隔板上;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第一喷气口与第二喷气口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吸气口位置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吸气口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
储液器1,
壳体2,排出口21,电机3,曲轴4,主轴承5,副轴承6,
上气缸7,上压缩腔71,第一活塞72,第一滑片73,第一滑片槽74,弹簧75,第一吸气口76,第一排气口77,第一喷气通道78,第一喷气口79,
下气缸8,下压缩腔80,第二活塞81,第二滑片82,第二滑片槽83,背压室84,滑片制动装置85,第二吸气口86,第二排气口87,第二喷气通道88,第二喷气口89,
隔板9,上隔板91,下隔板92,连通通道93,喷气管94,
第一换向组件10,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三接口13,
冷冻循环装置200,第二换向组件20,第四接口201,第五接口202,第六接口203,第七接口204,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40,闪发器50,第一节流部件60,第二节流部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下面参考图1-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包括储液器1、旋转式压缩机、喷气管94及第一换向组件10。
具体而言,其中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2和设在壳体2内的压缩机构。进一步地,旋转式压缩机还包括电机3和曲轴4,电机3和曲轴4均设在壳体2内。曲轴4的上端与电机3相连,曲轴4的下端与压缩机构相连,电机3驱动曲轴4转动,从而带动压缩机构工作。
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5、气缸组件、副轴承6、活塞和滑片,主轴承5和副轴承6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例如,图1-图6中的上下两端)。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和设在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9,每个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与压缩腔连通的吸气口、排气口和滑片槽。储液器1内具有储液冷媒,吸气口与储液器1内部连通,活塞设在对应的压缩腔内且沿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滑片槽内。
在图1-图9的示例中,主轴承5设在气缸组件的上端,副轴承6设在气缸组件的下端,曲轴4的下端贯穿主轴承5、两个气缸、隔板9和副轴承6,活塞套设在曲轴4上。当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工作时,储液器1内的储液冷媒从每个气缸的吸气口进入相应的压缩腔内,电机3驱动曲轴4转动,旋转的曲轴4带动活塞沿着压缩腔的内壁滚动,从而可以对进入压缩腔内的储液冷媒进行压缩,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从对应的排气口排出。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滑片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由此,可以使两个气缸中的一个保持工作状态,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可选择性地工作或不工作。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其中一个的压缩腔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一喷气通道78和用于向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压缩腔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二喷气通道88,由此,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性地向压缩机构中的两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喷气增焓,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和运转效率。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滑片槽的后部具有背压室84,第二喷气通道88与背压室84连通。喷气管94与压缩机构相连,喷气管94与第一喷气通道78连通,由此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可以流入第一喷气通道78。其中,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储液器1内的储液冷媒的压力。
第一换向组件10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与背压室84连通,第二接口12与储液器1内部连通,第三接口13与喷气管94连通,第一接口11可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口12或第三接口13连通。当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时,储液器1内部的储液冷媒经过第二接口12、第一接口11流入背压室84,此时背压室84内为低压,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分离,即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气缸不工作,仅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其中一个气缸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当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连通时,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经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流入背压室84,由于背压室84内的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压缩腔内的储液冷媒的压力,此时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滑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与对应的活塞接触,由此两个气缸均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全负荷工作模式。其中,喷气冷媒可以是中压冷媒,例如,可以是来自冷冻循环装置200的闪发器50的冷媒,但不限于此。
下面参考图1-图9对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图9所示,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中的两个气缸分别为上气缸7和下气缸8,上气缸7和下气缸8通过隔板9隔开。上气缸7上形成的压缩腔为上压缩腔71,设在上压缩腔71内的活塞为第一活塞72,且第一活塞72沿上压缩腔71的内壁可滚动,与上压缩腔71连通的吸气口为第一吸气口76。上气缸7上形成的排气口和滑片槽分别为第一排气口77、第一滑片槽74。第一滑片槽74内设有的滑片为第一滑片73,且第一滑片73可以在径向延伸的第一滑片槽74内来回移动。
类似地,下气缸8上形成的压缩腔为下压缩腔80,设在下压缩腔80内的活塞为第二活塞81,且第二活塞81沿下压缩腔80的内壁可滚动,与下压缩腔80连通的吸气口为第二吸气口86。下气缸8上形成的排气口和滑片槽分别为第二排气口87、第二滑片槽83。第二滑片槽83内设有的滑片为第二滑片82,且第二滑片82可以在径向延伸的第二滑片槽83内来回移动。第一吸气口76与第二吸气口86均与储液器1内部连通。
第一滑片73的头部与对应的第一活塞72的外周壁止抵,第一滑片73的尾部与弹簧75相连,由此第一滑片7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可以与第一活塞72保持接触,从而可以使上气缸7保持在工作状态。第二滑片82与对应的第二活塞81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也就是说,当第二滑片82与第二活塞81接触时,下气缸8处在工作状态;当第二滑片82与第二活塞81分离时,下气缸8处在不工作状态。
其中,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上压缩腔71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一喷气通道78和用于向下压缩腔80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二喷气通道88,由此,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性地对上气缸7和下气缸8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喷气增焓,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和运转效率。第二滑片槽83的后部(即第二滑片槽83的位于第二滑片82的尾部的部分)具有背压室84,第二喷气通道88与背压室84连通,即背压室84可以通过第二喷气通道88与下压缩腔80连通。喷气管94与压缩机构相连,喷气管94与第一喷气通道78连通,由此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可以流入第一喷气通道78内。其中,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储液器1内的储液冷媒的压力。
第一换向组件10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及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与背压室84连通,第二接口12与储液器1内部连通,第三接口13与喷气管94连通,第一接口11可选择性地与第二接口12或第三接口13连通。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换向组件10的切换控制,可以使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或者切换成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连通。
当第一接口11与第二接口12连通时,如图3和图4所示,背压室84通过第一接口11及第二接口12与储液器1内部连通。储液器1内的储液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向组件10的第二接口12及第一接口11流入第二滑片槽83的背压室84内。而下气缸8的下压缩腔80内通过第二吸气口86从储液器1内吸入储液冷媒,即背压室84与下压缩腔80内的冷媒均为储液冷媒。此时,第二滑片82的头部(靠近下压缩腔80的部分)与其尾部(靠近背压室84的部分)之间不存在压力差,第二滑片82与第二活塞81分离,下气缸8处在不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时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断开,也就使喷气管94与第二喷气通道88断开,由此第二喷气通道88将停止向下压缩腔80内喷入喷气冷媒且没有气体回流风险。
而上气缸7的上压缩腔71内通过第一吸气口76从储液器1内吸入储液冷媒,第一滑片73与第一活塞72保持接触,上气缸7对吸入的储液冷媒进行压缩。同时,第一喷气通道78通过喷气管94向上压缩腔71内喷入喷气冷媒,由此可以对上气缸7进行喷气增焓。也就是说,此时上气缸7在进行压缩工作的同时,第一喷气通道78可以对其喷气增焓,由此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能效及运转效率。上压缩腔71内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从第一排气口77排出。此时仅上气缸7正常工作而下气缸8不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部分负荷运行模式。
当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连通时,如图1和图2所示,背压室84通过第一接口11及第三接口13与喷气管94连通。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依次通过第一换向组件10的第三接口13及第一接口11流入第二滑片槽83的背压室84内。下气缸8的下压缩腔80通过第二吸气口86从储液器1内吸入储液冷媒。此时由于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储液冷媒的压力,由此第二滑片82在其尾部与其头部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二滑片82沿径向向内移动而与第二活塞81保持接触,此时下气缸8处在工作状态。
在下气缸8工作的同时,流入背压室84内的喷气冷媒通过第二喷气通道88喷入下压缩腔80内,从而可以对下气缸8进行喷气增焓。也就是说,下气缸8在进行压缩工作的同时,第一喷气通道78可以对其喷气增焓,由此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运转效率及能效。下压缩腔80内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从第二排气口87排出。此时,下气缸8正常工作,而上气缸7也正常工作。对于上气缸7的工作过程,上述已进行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也就是说,此时上气缸7和下气缸8均正常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全负荷运行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通过设有的第一喷气通道78及第二喷气通道88,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性地对压缩机构中的两个气缸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喷气增焓,由此可以使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实现全负荷运行模式和部分负荷运行模式,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运转效率,适用于不同的温度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喷气通道78和第二喷气通道88均形成在隔板9上。在图1-图4的示例中,隔板9包括上隔板91和下隔板92,第一喷气通道78形成在上隔板91上,第二喷气通道88形成在下隔板92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第一喷气通道78形成在主轴承5上,第二喷气通道88形成在隔板9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第一喷气通道78的与对应的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一喷气口79,即第一喷气通道78通过第一喷气口79将喷气冷媒喷入对应的压缩腔(例如,图1-图6中的上压缩腔71)。第二喷气通道88的与对应的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二喷气口89,即第二喷气通道88通过第二喷气口89将喷气冷媒喷入对应的压缩腔(例如,图1-图6中的下压缩腔80)。
在图1-图6的示例中,当第一喷气通道78和第二喷气通道88均形成在隔板9上时(如图1-图4所示),第一喷气口79形成在上压缩腔71的正下方,第二喷气口89形成在下压缩腔80的正上方。当第一喷气通道78形成在主轴承5上,第二喷气通道88形成在隔板9上时(如图5-图6所示),第一喷气口79形成在上压缩腔71的正上方,第二喷气口89形成在下压缩腔80的正上方。
也就是说,第一喷气口79形成在上压缩腔71的正上方或是正下方,由此沿上压缩腔71的内壁可滚动的第一活塞72,在其滚动的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地封闭第一喷气口79。即第一活塞72在每个周期的滚动过程中,当第一活塞72滚动到第一喷气口79的位置时,第一活塞72可以使第一喷气口79暂时关闭而停止对上压缩腔71内喷入喷气冷媒。第二喷气口89形成在下压缩腔80的正下方,由此沿下压缩腔80的内壁可滚动的第二活塞81,在其滚动的过程中可以周期性地封闭第二喷气口89。即第二活塞81在每个周期的滚动过程中,当第二活塞81滚动到第二喷气口89的位置时,第二活塞81可以使第二喷气口89暂时关闭而停止对下压缩腔80内喷入喷气冷媒。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活塞的滚动方向上,第二喷气口89位于第一喷气口79的邻近排气口的一侧,由此可以使第一喷气口79较早关闭、第二喷气口89较晚关闭。
例如,在图7的示例中,设垂直于上气缸7或下气缸8(上气缸7与下气缸8同轴放置)轴向的平面为基准平面,上气缸7上的第一排气口77和下气缸8上的第二排气口87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重合。上气缸7或下气缸8的中心轴线在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为G点,第一喷气口79在基准面上投影的中心为E点,第二喷气口89在基准面上投影的中心为F点,第一排气口77和第二排气口87在基准面上投影的中心重合且均为D点。此时,G点和D点之间的连线与G点和E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α为第一喷气口79与第一排气口77之间的夹角;G点和D点之间的连线与G点和F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β为第二喷气口89与第二排气口87之间的夹角。
也就是说,在第一活塞72或第二活塞81的滚动方向上(第一活塞72与第二活塞81的滚动方向相同,且均与曲轴4的转动方向一致),即图7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第一喷气口79与第一排气口77之间的夹角α与第二喷气口89与第二排气口87之间的夹角β满足:α>β。由此,在第一活塞72和第二活塞81的一个工作周期的滚动过程中,第一活塞72可以较早地封闭第一喷气口79,而第二活塞81相对较晚地封闭第二喷气口89。
需要说明的是,在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两种工作模式下(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上气缸7均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下,仅上气缸7正常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工作负荷较小,此时第一喷气口79可以较早关闭,由此可以节省能耗,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运转效率。在全负荷工作模式下,上气缸7和下气缸8均正常工作,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工作负荷较大,第二喷气口89可以较晚关闭,由此可以提高喷气量,从而可以显著地提高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运转效率和能效,进而可以满足外部的温度环境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3及图5所示,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进一步包括滑片制动装置85。滑片制动装置85设在两个气缸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滑片的尾部,滑片制动装置85适于将滑片保持在对应的滑片槽内。可选地,滑片制动装置85可以为磁铁等。
例如,在图1、图3及图5的示例中,滑片制动装置85设在下气缸8的第二滑片82的尾部,滑片制动装置85可以将第二滑片82保持在第二滑片槽83内,由此,在下气缸8不工作时,可以防止第二滑片82伸入下压缩腔8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下气缸8不工作时,下压缩腔80内的气体与第二滑片槽83的背压室84内的气体均为储液冷媒,即第二滑片82头部的压力与其尾部的压力是一致的。而在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实际工作过程中,储液冷媒可能存在压力波动,从而导致第二滑片82头部的压力与其尾部的压力存在压力差。此时,滑片制动装置85可以将第二滑片82保持在第二滑片槽83内(例如,滑片制动装置85为磁铁时,可以将第二滑片82吸住而将其保持在第二滑片槽83内),从而可以防止因压力波动导致第二滑片82伸入下压缩腔80内。
进一步地,滑片制动装置85被构造成当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其头部的压力的差值大于滑片制动装置85对滑片的制动力时,滑片与滑片制动装置85分离且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由此,可以使对应的气缸正常工作。可选地,滑片制动装置85对滑片的制动力可以为2N~10N。
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全负荷工作模式时,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连通。背压室84内通入的是喷气冷媒,而下压缩腔80内通入的是储液冷媒。此时,第二滑片82的尾部与背压室84内的喷气冷媒接触,第二滑片82的头部与下压缩腔80内的储液冷媒接触。而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储液冷媒的压力,且喷气冷媒的压力与储液冷媒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滑片制动装置85对滑片的制动力。由此,第二滑片82与滑片制动装置85分离,且第二滑片82沿径向向内移动而与第二活塞81保持接触,即第二滑片8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81的外周壁止抵,从而可以使下气缸8处在工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所示,两个气缸中的任意一个的吸气口与储液器1直接连通。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通道93,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吸气口通过连通通道93与储液器1连通。由此,可以简化压缩机构与储液器1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上气缸7上的第一吸气口76与储液器1直接连通,从而上压缩腔71可以通过第一吸气口76从储液器1内吸入储液冷媒。连通通道93形成在隔板9上,连通通道93连通上气缸7的第一吸气口76和下气缸8的第二吸气口86,由此,第一吸气口76从储液器1吸入的储液冷媒可以通过连通通道93流入第二吸气口86,再经第二吸气口86进入下压缩腔80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两个气缸的吸气口(例如,图9中所示的上气缸7的第一吸气口76与下气缸8的第二吸气口86)分别与储液器1直接连通。由此,可以使两个气缸与储液器1的连接彼此分离开而便于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200,如图10所示,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第二换向组件20、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40和闪发器50。
具体而言,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壳体2上形成有排出口21(例如,图10中壳体2的顶端上形成有排出口21),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最终从排出口21排出。第二换向组件20包括第四接口201、第五接口202、第六接口203及第七接口204。其中,第四接口201与排出口21连通,第五接口202与第一换热器30的第一端相连,第六接口203与第二换热器40的第一端相连,第七接口204与储液器1连通。
闪发器50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0的第二端和第二换热器40的第二端之间,其中闪发器50与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喷气管94相连,由此闪发器50内的冷媒可以通入喷气管94作为对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进行喷气增焓的喷气冷媒,从而可以提高冷冻循环装置200的性能。需要说明的是,闪发器5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可以在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之间切换,由此冷冻循环装置200可以根据其应用的场合选择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工作模式,从而可以提高冷冻循环装置200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下面参考图10对冷冻循环装置20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冷冻循环装置200还包括第一节流部件60和第二节流部件70,第一节流部件60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30的第二端相连,第二节流部件70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0的第二端相连,闪发器50连接在第一节流部件60的第二端和第二节流部件70的第二端之间。
在图10的示例中(图10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媒的流动方向),第二换向组件20中的第四接口201与第五接口202连通、第六接口203与第七接口204连通,同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处在全负荷工作模式。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压缩后形成的高压冷媒最终从其壳体2上的排出口21排出,从排出口21排出的高压冷媒经第二换向组件20中的第四接口201、第五接口202流入第一换热器30内。高压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内吸热形成高温高压冷媒,从第一换热器30流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第一节流部件60节流降压,而后通过闪发器50内进行快速降压形成高温中压冷媒。闪发器50内的高温中压冷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入喷气管94作为对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进行喷气增焓的喷气冷媒,另一部分流经第二节流部件70进行进一步地节流降压形成低压高温冷媒。
从第二节流部件70流出的低压高温冷媒流入第二换热器40内并与第第二换热器40进行热交换,低压高温冷媒放热形成低压低温冷媒。从第二换热器40内流出的低压低温冷媒经第二换向组件20的第六接口203、第七接口204流入储液器1内。低压低温冷媒经储液器1进行气液分离后形成储液冷媒。储液冷媒通过上气缸7上的第一吸气口76进入上压缩腔71内进行压缩,同时储液冷媒通过上气缸7上的第二吸气口86进入下压缩腔80内进行压缩。
另外,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通过第一喷气通道78从第一喷气口79喷入上压缩腔71内,对上气缸7进行喷气增焓;同时喷气管94内的喷气冷媒通过第二喷气通道88从第二喷气口89喷入下压缩腔80内,对下气缸8进行喷气增焓。上压缩腔71和下压缩腔80内的储液冷媒及喷气冷媒经压缩后形成高压冷媒。上压缩腔71内的高压冷媒从第一排气口77排出,下压缩腔80内的高压冷媒从第二排气口87排出。第一排气口77和第二排气口87排出的高压冷媒均排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的壳体2内,壳体2内的高压冷媒最后从壳体2上的排出口21排出。从排出口21排出的高压冷媒进入上述循环过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200,通过设有上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100,由此可以提高冷冻循环装置200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内具有储液冷媒;
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活塞和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和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压缩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的吸气口、排气口和滑片槽,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内部连通,所述活塞设在对应的所述压缩腔内且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槽的后部具有背压室,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其中一个的所述压缩腔内喷入喷气冷媒的第一喷气通道和用于向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压缩腔内喷入所述喷气冷媒的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二喷气通道与所述背压室连通,所述喷气冷媒的压力大于所述储液冷媒的压力;
喷气管,所述喷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构相连,所述喷气管与所述第一喷气通道连通;
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背压室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储液器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喷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接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接口或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均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形成在所述主轴承上,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通道的与对应的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一喷气口,所述第二喷气通道的与对应的所述压缩腔连通的一端为第二喷气口,
在所述活塞的滚动方向上、所述第二喷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喷气口的邻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滑片制动装置,所述滑片制动装置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所述滑片的尾部,所述滑片制动装置适于将所述滑片保持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被构造成当所述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其头部的压力的差值大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时、所述滑片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分离且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为2N~10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为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缸中的任意一个的所述吸气口与所述储液器直接连通,
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连通通道,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吸气口通过所述连通通道与所述储液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缸的所述吸气口分别与所述储液器直接连通。
1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组件,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排出口;
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和第七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储液器连通;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接口相连;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接口相连;以及
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闪发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组件的所述喷气管相连。
CN201510556466.4A 2015-09-01 2015-09-01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5114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6466.4A CN105114306B (zh) 2015-09-01 2015-09-01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6466.4A CN105114306B (zh) 2015-09-01 2015-09-01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4306A CN105114306A (zh) 2015-12-02
CN105114306B true CN105114306B (zh) 2018-02-13

Family

ID=54662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6466.4A Active CN105114306B (zh) 2015-09-01 2015-09-01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4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2462B (zh) * 2015-12-10 2018-04-10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式变容压缩机
CN106168214A (zh) * 2016-06-29 2016-11-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转缸增焓活塞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6321436B (zh) * 2016-09-12 2018-06-12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卧式双级增焓旋转式压缩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986A (zh) * 2009-07-24 2010-01-1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控制装置
CN102364107A (zh) * 2011-09-30 2012-0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3821716A (zh) * 2014-03-03 2014-05-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728109A (zh) * 2015-02-03 2015-06-2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204941939U (zh) * 2015-09-01 2016-0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3902B2 (ja) * 2005-09-27 2010-08-1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2シリンダ形ロータリ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4986A (zh) * 2009-07-24 2010-01-1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控制装置
CN102364107A (zh) * 2011-09-30 2012-0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3821716A (zh) * 2014-03-03 2014-05-2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728109A (zh) * 2015-02-03 2015-06-2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旋转式压缩机组件
CN204941939U (zh) * 2015-09-01 2016-0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4306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8425B (zh) 制冷装置
CN110410904A (zh) 一种紧凑化及高性能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5114306B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3821716A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203756524U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5065273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2141316A (zh) 一种温度与湿度独立控制的双蒸发温度空调器
WO2015131313A1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5221425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5526166A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8318273A (zh) 一种多循环热泵实验台
CN11189549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8071590A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05066494B (zh) 一种核级直接蒸发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22755A (zh) 一种利用非共沸制冷剂混合物的热泵系统
WO2017031669A1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2993694U (zh) 空调系统
CN207960940U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0522142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204941939U (zh) 旋转式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8278791B (zh) 双蓄热装置的空气源空调系统及除霜方法
CN106016807B (zh) 冷冻装置
CN105508244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20700481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