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5273B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5273B
CN105065273B CN201510528200.9A CN201510528200A CN105065273B CN 105065273 B CN105065273 B CN 105065273B CN 201510528200 A CN201510528200 A CN 201510528200A CN 105065273 B CN105065273 B CN 105065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late
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valve port
puff pr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82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5273A (zh
Inventor
杨国用
向卫民
伏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282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5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5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5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5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储液器、压缩机构以及第一换向组件,压缩机构包括两个活塞、两个滑片、两个气缸和设在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一个气缸上的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另一个气缸上的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一个气缸通入冷媒的第一喷气口和用于单向地向另一个气缸通入冷媒的第二喷气口,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另一个气缸的吸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储液器相连、第三阀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可选择地与第一阀口连通。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运转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低温制热效果优等优点。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在一些应用场合,例如低温度环境时的热泵应用,由于蒸发温度的降低,将导致冷冻循环系统的能力降低、普通单级旋转式压缩机的性能变差无法使用,采用大容量喷气增焓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冷冻循环系统的能力,但是普通的大容量双缸喷气增焓式压缩机在压缩负荷较小的时候仍然进行双缸运行,使得运转效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运转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低温制热效果优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储液器;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储液器外,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排出口;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两个活塞和两个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具有压缩腔的两个气缸和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滑片槽、吸气口和排气口,每个所述活塞设在对应的所述压缩腔内且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每个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其中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冷媒的第一喷气口和用于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所述冷媒的第二喷气口;以及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运转效率高、适用范围广、低温制热效果优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分别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喷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喷气口的沿所述活塞的滚动方向的邻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进一步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二喷气口处以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所述冷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的尾部设有滑片制动装置,当所述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所述滑片的头部的压力之差大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时所述滑片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分离且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
可选地,所述制动力为2N~10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排出口或所述壳体内部直接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向组件为三通阀。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排出口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接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以及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闪发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旋转式压缩机,从而提高了冷冻循环装置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一个角度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图,图中,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另一个角度的剖面图,图中,第一换向组件的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
图4是沿图2中D-D线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冷冻循环装置
100:第二换向组件;101:第一接口;102:第二接口;
103:第三接口;104:第四接口;
200:室外换热器;300:室内换热器;400:闪发器;
500:第一节流部件;600:第二节流部件;
700:旋转式压缩机;
1:储液器;11:第一吸气管;12:第二吸气管;
2:壳体;21:排出口;22:排气管;3:电机;
41:曲轴;
421:主轴承;4211:第一排气阀;
422:副轴承;4221:第二排气阀;
431:第一消音器;432:第二消音器;
44:喷气管;441:第一喷气口;442:第二喷气口;443:单向阀;
451:第一气缸;4511:第一压缩腔;4512:第一滑片槽;
4513:第一吸气口;4514:第一排气口;
452:第二气缸;4521:第二压缩腔;4522:第二滑片槽;
4523:第二吸气口;4524:第二排气口;
453:隔板;4531:第一隔板;4532:第二隔板;
461:第一活塞;462:第二活塞;
471:第一滑片;472:第二滑片;
481:弹簧;482:滑片制动装置;
49:第一换向组件;491:第一阀口;492:第二阀口;493:第三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包括:储液器1、壳体2、压缩机构以及第一换向组件49。
具体地,壳体2设在储液器1外,壳体2上形成有排出口21。参照图1,旋转式压缩机700可以为立式压缩机,此时,壳体2可以大体形成为中空且密闭的大体圆柱筒形,且壳体2的中心轴线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排出口21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壳体2的顶壁,且排出口21处可以插设竖直延伸的排气管22,以用于将壳体2内部的气态冷媒(或混合部分液态冷媒及润滑油)排出,储液器1设在壳体2的外部。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式压缩机700还可以是卧式压缩机,此时,壳体2的中心轴线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下面仅以旋转式压缩机700为立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压缩机构设在壳体2内,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421、气缸组件、副轴承422,主轴承421和副轴承422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主轴承421可以设在气缸组件的顶部,副轴承422可以设在气缸组件的底部。
进一步地,气缸组件包括具有压缩腔的两个气缸和设在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453,也就是说,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隔板453设在两个气缸之间,每个气缸均具有压缩腔。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气缸组件包括设在隔板453上方的第一气缸451和设在隔板453下方的第二气缸452,主轴承421、第一气缸451以及隔板453之间限定出第一压缩腔4511,隔板453、第二气缸452以及副轴承422之间限定出第二压缩腔4521。
进一步地,压缩机构还包括两个活塞和两个滑片,每个气缸上形成有滑片槽、吸气口和排气口,每个活塞设在对应的压缩腔内且沿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每个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滑片槽内。其中,每个排气口均直接或间接与壳体2内部连通,进而与排出口21连通。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两个滑片分别为第一滑片471和第二滑片472,两个活塞分别为第一活塞461和第二活塞462,第一气缸451上形成有第一滑片槽4512、第一吸气口4513和第一排气口4514,第一活塞461设在第一压缩腔4511内且沿第一压缩腔4511的内壁可滚动,第一滑片槽4512可以沿第一气缸451的径向延伸,第一滑片471沿第一滑片槽451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滑片槽4512内,第二气缸452上形成有第二滑片槽4522、第二吸气口4523和第二排气口4524,第二活塞462设在第二压缩腔4521内且沿第二压缩腔4521的内壁可滚动,第二滑片槽4522可以沿第二气缸452的径向延伸,第二滑片472沿第二滑片槽4522的长度方向可移动地设在第二滑片槽4522内。
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气缸上的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气缸上的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也就是说,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为:当第一气缸451上的第一滑片471的头部与第一活塞461的外周壁止抵时,第二气缸452上的第二滑片472与第二活塞462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第二种可能为:当第二气缸452上的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止抵时,第一气缸451上的第一滑片471与第一活塞461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下面仅以第一种可能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可以理解第二种可能的技术方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滑片的头部可以理解为,滑片的邻近相应压缩腔中心轴线的一端,其相反的一端为滑片的尾部,即滑片的远离相应压缩腔中心轴线的一端。
可选地,参照图2,第一滑片471的尾部与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可以设有弹簧481,弹簧481始终推动第一滑片471的头部与第一活塞461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滑片472的尾部与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可以设有滑片制动装置482,滑片制动装置482可以在某些工况下控制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止抵,在另外一些工况下控制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分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第一滑片471和第二滑片472的装置不限于弹簧481和滑片制动装置48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滑片制动装置482将在下文中详述,这里不作赘述。
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其中一个气缸(即其内设有滑片的头部与活塞的外周壁止抵的气缸)的压缩腔内通入冷媒的第一喷气口441和用于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即其内设有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的气缸)的压缩腔内通入冷媒的第二喷气口442。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第一气缸451的第一压缩腔4511内通入冷媒的第一喷气口441,压缩机构上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单向地向第二气缸452的第二压缩腔4521内通入冷媒的第二喷气口442,这里,单向通入可以理解为,第二压缩腔4521内的冷媒不会向第二喷气口442回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的具体构造位置将在下文中详述,这里不作赘述。
可选地,可以通过设置单向阀443实现逆止功能。也就是说,旋转式压缩机700进一步可以包括单向阀443,单向阀443设在第二喷气口442处以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即其内设有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的气缸)的压缩腔内通入冷媒,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单向阀443设在第二喷气口442处以单向地向第二气缸452的第二压缩腔4521内通入冷媒,以防至第二压缩腔4521内的冷媒向第二喷气口442回流。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设置其他装置实现逆止功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第一换向组件49包括第一阀口491、第二阀口492和第三阀口493,第一阀口491与所述另一个气缸(即其内设有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的气缸)的吸气口相连,第二阀口492与储液器1相连,第三阀口493与排气口(第一排气口4514和第二排气口4524均可)连通,第二阀口492和第三阀口493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一阀口491可选择地连通,也就是说,某些工况下,第二阀口492与第一阀口491连通(如图2所示),另外一些工况下,第三阀口493与第一阀口491连通(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一换向组件49为三通阀。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换向组件49还可以构造为可实现三通切换效果的其他结构形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阀口493与排气口连通,由于排气口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从而第三阀口493可以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也就是说,第三阀口493可以将排气压力从排气管22或密闭壳体2引出。如图1-图3所示,第三阀口493与排出口21相连,从而实现与排气口的连通。或者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三阀口493与壳体2内部直接相连,从而实现与排气口的连通。由此,方便加工和实现。
例如在图1-图3的示例中,第一气缸451上的第一吸气口4513与储液器1相连且连通,第二气缸452上的第二吸气口4523与第一换向组件49的第一阀口491相连且连通,第一气缸451上的第一排气口4514与壳体2内部直接连通或者通过下文所述的第一消音器431间接连通,第二气缸452上的第二排气口4524与壳体2内部直接连通或者通过下文所述的第二消音器432间接连通,从而第一排气口4514和第二排气口4524可以通过壳体2内部连通至排出口21。
参照图2,第一换向组件49的第二阀口492与储液器1相连且连通,当第二阀口492与第一阀口491连通时,储液器1可以通过第二吸气口4523向第二压缩腔4521输送冷媒。参照图3,第一换向组件49的第三阀口493与第一排气口4514或第二排气口4524连通,换言之,第一换向组件49的第三阀口493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从而当第三阀口493与第一阀口491联通时,第二吸气口4523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
这样,旋转式压缩机700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换向组件49在两种连通模式间的切换可实现两种工作模式,即: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当旋转式压缩机700采用全负荷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组件49设置为第一阀口491与第二阀口492连通,使得第二气缸452的第二吸气口4523与储液器1连通。此时,来自冷冻循环装置1000(将在下文中详述)蒸发侧压力为Ps的低压冷媒经过储液器1后,通过第一吸气口4513进入第一气缸451,同时通过第一换向组件49、第二吸气口4523进入第二气缸452,此时第一气缸451、第二气缸452均正常工作,低压冷媒分别被第一气缸451、第二气缸452压缩并提高压力至Pd后,分别经过第一排气口4514、第二排气口4524进入密闭的壳体2内部并从排出口21处的排气管22排出,此时旋转式压缩机700为双缸运转,此时,旋转式压缩机700在全负荷工作模式下工作。
在全负荷工作模式下,因为第二吸气口4523的压力为低压力Ps,第二滑片472的尾部背压为密闭壳体2内部的高压力Pd,第二滑片472在压差作用下脱离滑片制动装置482(如图2所示),且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相接触运行,第二气缸452可正常工作运行,此时来自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压力为Pm的增焓冷媒可通过第一喷气口441向第一压缩腔4511喷气,同时增焓冷媒可通过第二喷气口442单向地向第二压缩腔4521喷气,从而实现旋转式压缩机700的双缸喷气运行。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当旋转式压缩机700采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时,第一换向组件49设置为第一阀口491与第三阀口493连通,使得第二气缸452的第二吸气口4523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此时,来自冷冻循环装置1000蒸发侧压力为Ps的低压冷媒经过储液器1后仅通过第一吸气口4513进入第一气缸451,第一气缸451正常工作;同时由于第二吸气口4523与壳体2内部以及排出口21连通,第二压缩腔4521内为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4523的压力为高压力Pd,同时第二滑片472尾部背压为密闭壳体2内部的高压力Pd,第二滑片472因没有足够的压差作用被滑片制动装置482作用停止在第二滑片槽4522内静止(如图3所示),且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脱离,从而第二气缸452停止工作,此时,旋转式压缩机700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下工作。
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下,此时来自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压力为Pm的增焓冷媒可通过第一喷气口441向第一压缩腔4511喷气,同时第二压缩室内的压力为Pd的高压冷媒将被单向阀443逆止而不能流向第二喷气口442,从而实现旋转式压缩机700的单缸喷气运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为可变容量喷气增焓式压缩机,通过设置可在两种连通模式间切换的第一换向组件49,可以使得旋转式压缩机700在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间方便地切换,具体而言,旋转式压缩机700在系统负荷较小时,可以采用部分负荷工作模式运行,从而使得系统运转效率高,当旋转式压缩机700在全负荷工作模式运行时,旋转式压缩机700的输气能力可以提高,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低温制热应用时的制热效果,从而使得旋转式压缩机700的结构更加合理、运转效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低温制热效果更优。
下面,参照图1-图6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
参照图1和图2,旋转式压缩机700可以包括壳体2以及设在壳体2内的电机3和压缩机构,电机3与压缩机构相连,压缩机构可以包括第一气缸451、第二气缸452以及隔板453,隔板453可以包括第一隔板4531和第二隔板4532,第一气缸451的顶部设有主轴承421、第二气缸452的底部设置有副轴承422。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气缸451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4511,第一气缸451内设置有第一活塞461(滚动活塞)及第一滑片471,第一活塞461在第一气缸451的第一压缩腔4511内做偏心转动,第一滑片471收纳在第一滑片槽4512内,第一滑片471的头部(前端)与第一活塞461的外周壁接触,第一滑片471的尾部(后端)设置有弹簧481。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气缸452内形成有第二压缩腔4521,第二气缸452内设置有偏心放置的第二活塞462(滚动活塞)及第二滑片472,第二活塞462在第二气缸452的第二压缩腔4521内做偏心转动,第二滑片472收纳在第二滑片槽4522内,第二滑片472的头部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可选择性的接触或分离,第二滑片472的尾部设置滑片制动装置482。
参照图1和图2,压缩机构还包括曲轴41,第一活塞461和第二活塞462均套设在曲轴41上,以通过曲轴41同时驱动第一活塞461及第二活塞462在对应的压缩腔内滚动。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气缸451上形成有第一吸气口4513和第一排气口4514,第一气缸451上还设置有第一吸气管11,第一吸气管11的一端连接第一吸气口4513上、另一端连接至储液器1,第一排气口4514通过主轴承421上的第一排气阀4211、第一消音器431与密闭的壳体2内部连通。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气缸452上形成有第二吸气口4523和第二排气口4524,第二气缸452上还设置有第二吸气管12,第二吸气管12的一端连接第二吸气口4523上、另一端通过第一换向组件49(例如三通阀)分别与储液器1及排出口21(或壳体2内部)连通,第二排气口4524通过副轴承422上的第二排气阀4221、第二消音器432腔与密闭的壳体2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隔板453上可以形成有与第一压缩腔4511连通的第一喷气口441、以及与第二压缩腔4521连通的第二喷气口442,也就是说,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可以形成在隔板453上。此时,如图2所示,旋转式压缩机700还可以包括喷气管44,第一喷气口441、第二喷气口442分别与喷气管44连接,其中,第二喷气口442与喷气管44之间设置有单向阀443,气体可单向地从喷气管44经过单向阀443向第二喷气口442流动,此时,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可以分别随着第一活塞461和第二活塞462的滚动而被周期性地打开及关闭。由此,方便加工,且方便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的开闭控制。
由于旋转式压缩机700在两种工作模式下、第一气缸451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气缸451需要在负荷较小时工作,当旋转式压缩机700的负荷较小时,喷气结束的时间较早,第一喷气口441应当较早关闭,而当第二气缸452在负荷较高时工作,第二喷气口442可以关闭较晚,以提高喷气量。由此,如图4所示,第二喷气口442应当位于第一喷气口441的沿活塞的滚动方向的邻近相应排气口(由于第一排气口4514与第二排气口4524在下文所述的基准平面上的投影大体重合,从而这里的排气口理解为第一排气口4514和第二排气口4524均可)的一侧,换言之,第二喷气口442相对于第一喷气口441沿压缩机旋转方向更靠近即排气口。由此,旋转式压缩机700在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间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切换,使得运转效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低温制热效果更优。
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在垂直于曲轴41中心轴线的基准平面上,第一排气口4514与与第二排气口4524的投影重合,以曲轴41中心轴线与基准平面的交点为原点,第一排气口4514(或与第二排气口4524)投影在基准平面上的中点与原点的连线、和第一喷气口441投影在基准平面上的端点与原点的连线之间所限定出的夹角A,可以表示第一喷气口441相对于第一排气口4514(或与第二排气口4524)的夹角;第一排气口4514(或与第二排气口4524)投影在基准平面上的中点与原点的连线、和第二喷气口442投影在基准平面上的端点与原点的连线之间所限定出的夹角B,可以表示第二喷气口442相对于第一排气口4514(或与第二排气口4524)的夹角,夹角B小于夹角A,从而可以理解为第二喷气口442位于第一喷气口441的沿活塞的滚动方向的邻近第一排气口4514(或与第二排气口4524)的一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还可以分别形成在主轴承421和副轴承422上。也就是说,第一喷气口441形成在主轴承421上,第二喷气口442形成在副轴承422上。此时,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同样可以分别随着第一活塞461和第二活塞462的滚动而被周期性地打开及关闭。同样,如图4所示,第二喷气口442位于第一喷气口441的沿活塞的滚动方向的邻近相应排气口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喷气口442相对第一喷气口441沿压缩机旋转方向更靠近排气口。由此,方便加工和实现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的开闭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另一个气缸(即其内设有滑片与对应的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的气缸)上的滑片的尾部设有滑片制动装置482,当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滑片的头部的压力之差大于滑片制动装置482对滑片的制动力时滑片与滑片制动装置482分离且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活塞的外周壁止抵。可选地,制动力为2N~10N。由此,可以确保旋转式压缩机700在全负荷工作模式和部分负荷工作模式这两种工作模式间可靠地切换。
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滑片制动装置482可以为磁铁,且固定在第二气缸452内位于第二滑片472的后端与壳体2的内侧壁之间,第二滑片472通过其后端与前端之间的压力差在第二滑片槽4522内滑动。当第二滑片472后端的压力与第二滑片472前端的压力之差大于制动力时,第二滑片472可以朝向第二压缩腔4521内滑动以与滑片制动装置482分离,并且第二滑片472的前端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止抵(如图2所示),当第二滑片472后端的压力与第二滑片472前端的压力之差小于等于制动力时,第二滑片472贴紧滑片制动装置482以与滑片制动装置482相对静止,从而与第二活塞462的外周壁分离(如图3所示)。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第二换向组件100(例如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200、室内换热器300以及闪发器40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闪发器400可以具有气液分离功能、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
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二换向组件100包括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和第四接口104,第一接口101与旋转式压缩机700的排出口21相连,第四接口104与储液器1相连,室外换热器200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102相连,室内换热器300的第一端与第三接口103相连,室内换热器300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200的第二端相连,闪发器400连接在室内换热器300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200的第二端之间,且闪发器400与旋转式压缩机700的第一喷气口441和第二喷气口442相连,另外,室外换热器200与闪发器400之间可以串接第一节流部件500,闪发器400与室内换热器300之间可以串接第二节流部件600。由此,可以实现冷媒的循环流通,使得冷冻循环装置1000可以制冷、制热工作。其中,冷冻循环装置1000的工作原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另外,图7中的箭头指向展示了冷冻循环装置1000在一种工作模式下的冷媒流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冻循环装置10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700,运转效率更高、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器;
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储液器外,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排出口;
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两个活塞和两个滑片,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具有压缩腔的两个气缸和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每个所述气缸上形成有滑片槽、吸气口和排气口,每个所述活塞设在对应的所述压缩腔内且沿所述压缩腔的内壁可滚动,每个所述滑片可移动地设在对应的所述滑片槽内,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与对应的所述活塞可选择地接触或分离,
其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其中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冷媒的第一喷气口和用于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所述冷媒的第二喷气口;以及
第一换向组件,所述第一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吸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形成在所述隔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分别形成在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喷气口的沿所述活塞的滚动方向的邻近所述排气口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第二喷气口处以单向地向所述另一个气缸的所述压缩腔内通入所述冷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气缸上的所述滑片的尾部设有滑片制动装置,当所述滑片的尾部的压力与所述滑片的头部的压力之差大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对所述滑片的制动力时所述滑片与所述滑片制动装置分离且所述滑片的头部与对应的所述活塞的外周壁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力为2N~10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排出口或所述壳体内部直接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组件为三通阀。
10.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第二换向组件,所述第二换向组件包括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排出口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储液器相连;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相连;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第三接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以及
闪发器,所述闪发器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其中所述闪发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的所述第一喷气口和所述第二喷气口相连。
CN201510528200.9A 2015-08-24 2015-08-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5065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8200.9A CN105065273B (zh) 2015-08-24 2015-08-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8200.9A CN105065273B (zh) 2015-08-24 2015-08-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5273A CN105065273A (zh) 2015-11-18
CN105065273B true CN105065273B (zh) 2017-06-13

Family

ID=5449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8200.9A Active CN105065273B (zh) 2015-08-24 2015-08-24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5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1669A1 (zh) * 2015-08-24 2017-03-02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105822557B (zh) * 2016-05-31 2018-03-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容喷气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6567832A (zh) * 2016-10-31 2017-04-1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CN111065826B (zh) * 2017-09-06 2022-03-1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JP7066495B2 (ja) * 2018-04-20 2022-05-13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27575A (ja) * 1993-10-29 1995-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型ロータリ圧縮機の冷却装置
CN102364107B (zh) * 2011-09-30 2015-09-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喷气增焓功能的旋转式压缩机
CN202301033U (zh) * 2011-09-30 2012-07-04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喷射式旋转压缩机
CN103161729B (zh) * 2011-12-12 2015-10-2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及空调器
KR101891616B1 (ko) * 2012-02-14 2018-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트윈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그를 갖는 히트 펌프
CN204941944U (zh) * 2015-08-24 2016-0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5273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5273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4854066U (zh) 换热系统
CN205349730U (zh) 气缸、旋转式压缩机、单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CN105698425A (zh) 制冷装置
US11713888B2 (en)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system
EP2924295B1 (en) Refrigeration circuit
US11971038B2 (en) Single-stage enthalpy enhancing rotar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EP3640549A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105402124B (zh)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6089712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106568225B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26166B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20494194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585868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105221425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WO2017031669A1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冷冻循环装置
CN209414173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7960940U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20700481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22142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7228070A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CN215951838U (zh)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CN205448417U (zh) 换热系统
CN106246541A (zh) 双缸压缩机及制冷装置
CN106895596A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Guoyong

Inventor after: Xiang Weimin

Inventor after: Fu Yongjun

Inventor before: Yang Guoy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