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3042A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3042A CN105113042A CN201510584174.1A CN201510584174A CN105113042A CN 105113042 A CN105113042 A CN 105113042A CN 201510584174 A CN201510584174 A CN 201510584174A CN 105113042 A CN105113042 A CN 105113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polyacrylonitrile fibre
- polyurethane
- polyvinyl alcohol
- hygroscopic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15份、聚氨酯2-12份、季戊四醇2-8份、磷酸二氢铵1-7份、十溴联苯醚2-6份、氧化锂0.1-0.9份、二氧化钛0.1-0.5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聚丙烯腈纤维,工艺简单,成本低,不仅具有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腈纤维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吸湿性能,整体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属于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丙烯腈纤维是主要以聚丙烯腈为原料所制成的合成纤维。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已制得聚丙烯腈但因没有合适的溶剂,未能制成纤维。1942年,德国人H.莱因与美国人G.H.莱瑟姆几乎同时发现了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并成功地得到了聚丙烯腈纤维。195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进行工业生产。以后,又发现了多种溶剂形成了多种生产工艺。1954年,联邦德国法本拜耳公司用丙烯酸甲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制得纤维,改进了纤维性能,提高了实用性,促进了聚丙烯腈纤维的发展。1984年,聚丙烯腈纤维的世界产量为2.4Mt。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聚丙烯腈纤维往往都具有较强的耐热和耐腐蚀性能,但是在吸湿性能方面则较差,不利于后续染色等处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15份、聚氨酯2-12份、季戊四醇2-8份、
磷酸二氢铵1-7份、十溴联苯醚2-6份、氧化锂0.1-0.9份、二氧化钛0.1-0.5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8-12份、聚氨酯4-10份、季戊四醇4-6份、
磷酸二氢铵2-6份、十溴联苯醚3-5份、氧化锂0.3-0.7份、二氧化钛0.2-0.4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0份、聚氨酯7份、季戊四醇5份、
磷酸二氢铵4份、十溴联苯醚4份、氧化锂0.5份、二氧化钛0.3份。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600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300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还包括粘合剂,其与聚丙烯腈纤维的重量比为(1-5):50。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所述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是由以下步骤所制成: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或者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搅拌,纺丝,即得。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搅拌条件为:300-500r/min搅拌10-20h。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聚丙烯腈纤维,工艺简单,成本低,不仅具有现有技术中聚丙烯腈纤维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能够显著提高聚丙烯腈纤维的吸湿性能,整体性能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份、聚氨酯2份、季戊四醇2份、
磷酸二氢铵1份、十溴联苯醚2份、氧化锂0.1份、二氧化钛0.1份、
粘合剂1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300r/min搅拌10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施例2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5份、聚氨酯12份、季戊四醇8份、
磷酸二氢铵7份、十溴联苯醚6份、氧化锂0.9份、二氧化钛0.5份、
粘合剂5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6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3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500r/min搅拌20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施例3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0份、聚氨酯7份、季戊四醇5份、
磷酸二氢铵4份、十溴联苯醚4份、氧化锂0.5份、二氧化钛0.3份、
粘合剂3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6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3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300-500r/min搅拌10-20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施例4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8份、聚氨酯4份、季戊四醇4份、
磷酸二氢铵2份、十溴联苯醚3份、氧化锂0.3份、二氧化钛0.2份、
粘合剂2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3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2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400r/min搅拌12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施例5
组方: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2份、聚氨酯10份、季戊四醇6份、
磷酸二氢铵6份、十溴联苯醚5份、氧化锂0.7份、二氧化钛0.4份、
粘合剂4份。
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5000,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2000。
制备方法:
(1)取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和聚氨酯,加热熔融,得初料;
(2)取季戊四醇和磷酸二氢铵,粉碎成细粉,加入到上述初料中,加入十溴联苯醚,搅拌,得中间料;
(3)取氧化锂和二氧化硅,与上述中间料混合,再加入粘合剂,继续熔融,400r/min搅拌18h,纺丝,即得。
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实验例本发明聚丙烯腈纤维性能检测
方法:取样品于105℃干燥16小时,测定重量(W1);然后干燥后的样品置于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5%的恒温恒湿机内放置24小时,测定样品重量(W2),然后按下式计算出饱和吸湿率(%):
饱和吸湿率(%)=(W2-W1)/W1*100%
对照组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组方和制备方法,去掉聚乙烯醇和聚氨酯,所制成的纤维;
实施例3组、实施例4组和实施例5组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3、4和5所得纤维。
各组纤维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各组纤维吸湿性能检测结果
组别 | 饱和吸湿率(%) |
对照组 | 34.8 |
实施例3组 | 52.6 |
实施例4组 | 48.5 |
实施例5组 | 49.7 |
由上表1结果可得,本发明所得聚丙烯腈纤维,其在20℃,相对湿度为65%的条件下,饱和吸湿率可以达到50%左右,吸湿性能优异,易于染色;
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本发明所得聚丙烯腈纤维,其在20℃,相对湿度为65%的条件下,饱和吸湿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本发明聚丙烯腈纤维,可以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有利于最终产品的染色等后续工艺。
Claims (7)
1.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5-15份、聚氨酯2-12份、季戊四醇2-8份、
磷酸二氢铵1-7份、十溴联苯醚2-6份、氧化锂0.1-0.9份、二氧化钛0.1-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8-12份、聚氨酯4-10份、季戊四醇4-6份、
磷酸二氢铵2-6份、十溴联苯醚3-5份、氧化锂0.3-0.7份、二氧化钛0.2-0.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组分所制成:
聚丙烯腈纤维50份、聚乙烯醇10份、聚氨酯7份、季戊四醇5份、
磷酸二氢铵4份、十溴联苯醚4份、氧化锂0.5份、二氧化钛0.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的分子量为2000-6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000-3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合剂,其与聚丙烯腈纤维的重量比为(1-5):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的直径为0.4-0.8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84174.1A CN105113042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84174.1A CN105113042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3042A true CN105113042A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61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84174.1A Pending CN105113042A (zh) | 2015-09-15 | 2015-09-15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3042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4729A (zh) * | 2003-11-17 | 2004-11-10 | 阎子鹏 | 植物蛋白-腈纶-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CN1670274A (zh) * | 2005-03-14 | 2005-09-21 | 东华大学 | 大豆蛋白质/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
CN1683618A (zh) * | 2005-03-14 | 2005-10-19 | 东华大学 | 植物蛋白质/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
CN101962912A (zh) * | 2010-08-20 | 2011-02-02 | 山东理工大学 | 高吸湿吸水腈纶的制备方法 |
CN103233291A (zh) * | 2013-05-31 | 2013-08-07 | 东华大学 | 一种吸湿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03266381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东华大学 | 一种吸湿发热聚丙烯腈纱线的制备方法 |
CN103952845A (zh) * | 2014-02-17 | 2014-07-30 | 武汉爱帝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 吸湿发热快干保湿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15
- 2015-09-15 CN CN201510584174.1A patent/CN1051130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4729A (zh) * | 2003-11-17 | 2004-11-10 | 阎子鹏 | 植物蛋白-腈纶-聚乙烯醇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CN1670274A (zh) * | 2005-03-14 | 2005-09-21 | 东华大学 | 大豆蛋白质/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
CN1683618A (zh) * | 2005-03-14 | 2005-10-19 | 东华大学 | 植物蛋白质/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复合纤维及制备方法 |
CN101962912A (zh) * | 2010-08-20 | 2011-02-02 | 山东理工大学 | 高吸湿吸水腈纶的制备方法 |
CN103233291A (zh) * | 2013-05-31 | 2013-08-07 | 东华大学 | 一种吸湿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03266381A (zh) * | 2013-05-31 | 2013-08-28 | 东华大学 | 一种吸湿发热聚丙烯腈纱线的制备方法 |
CN103952845A (zh) * | 2014-02-17 | 2014-07-30 | 武汉爱帝高级服饰有限公司 | 吸湿发热快干保湿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22160B (zh) | 一种交联型pan-cooh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433077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eva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283472A (zh) | 一种抗老化耐冲击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752122A (zh) | 一种氮化碳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377929A (zh) | 改性耐水耐低温白乳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762327A (zh) | 一种竹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694739A (zh) | 一种环保塑料管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58055B (zh) | 一锅法制备木质素酸酐固化环氧树脂的方法 | |
CN105113042A (zh)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 | |
CN111074372A (zh) |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88407A (zh) | 一种吸湿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2995493A (zh) | 一种升降机滤清器用滤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74511B (zh) | 一种硅藻土/尼龙‑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446348A (zh) | 一种高性能长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00746A (zh) | 一种间隔棒用轻质高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13041A (zh) | 一种耐腐蚀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6084847A (zh) | 一种改性竹纤维增强聚酰胺基橱柜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35836A (zh) | 一种微生物载体专用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56609A (zh) | 一种胶合板胶水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34444B (zh) | 一种三元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454514A (zh) | 一种生物质多孔碳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177759A (zh) | 一种具有高强度防水性能的涤纶丝 | |
CN111073249B (zh) | 一种耐高温塑料材料 | |
CN102400247A (zh) | 一种透气吸湿改性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2605448B (zh) | 一种熔纺聚乙烯醇纤维的间歇式牵伸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