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4595A -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4595A
CN105104595A CN201510565164.3A CN201510565164A CN105104595A CN 105104595 A CN105104595 A CN 105104595A CN 201510565164 A CN201510565164 A CN 201510565164A CN 105104595 A CN105104595 A CN 105104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 cake
inner core
outer barrel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651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GANFENG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GANFENG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GANFENG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GANFENG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6516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4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4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4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饼加工领域,具体为管状茶饼加工工艺,茶叶经过原料精选拼配——称量机器自动称茶——蒸汽萎凋——揉捻——发酵——成型模具的选取——冷却收汗——烘房烘干——干燥冷却——取下茶饼——成品检验最终形成管状茶饼,使用的模具分为动模和定模,定模包括是安装在液压台上的内芯和围绕在内芯外部的外桶,外桶与内芯底部可拆卸固定,外桶和内芯之间有1~2cm的空隙,外桶内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端部距离内芯外壁不小于0.5c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上述工艺使得茶饼中部形成通孔的圆柱体,茶饼外壁形成了隔痕和条形茶块,这样不但方便了茶叶的携带,也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制品的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这四个部分,对于红茶的保质期众说纷纭,大部分的红茶保质期都在12-18个月之间,这是由于红茶在贮藏期间香气和一些内含物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挥发,使茶叶滋味淡薄、无明显香气。采用将红茶压饼的方法,通过对贮藏了18个月相同加工工艺的红茶散茶和饼茶进行感官评定和内含物质对比研究,发现饼茶的品质明显优于散茶。本发明不仅延长了红茶保质期,最大程度保留红茶中的香气物质,而且使红茶不易压碎、方便携带,但是现在茶饼中茶叶粘连在一起造成茶饼在使用时候非常不方便,如果将茶饼做成定量小块,会给包装增加成本,如果将小块茶饼放在一个包装袋里面,小块茶饼会相互碰撞,使得茶饼出现较多缺口,还在包装中残留较多的粉末,如何生产处满足方便携带又能方便使用的茶饼是现在还未实现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既能方便携带又能方便使用的茶饼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1)原料精选拼配:采摘一芽2~3鲜叶,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不堆压,避免机械损伤;
2)称量机器自动称茶:将拼配好的茶叶利用输送机传输到投料机里面,利用投料机给自动称量机器喂茶,保证自动称量机器的工作,同时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污染;
3)蒸汽萎凋:将称好后的茶叶自动下落到蒸茶桶内,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将蒸茶桶内的茶叶蒸软萎凋,其间蒸汽蒸茶的时间控制在1.5S以内,蒸汽量控制在0.5m3/s以内;相对于日光萎凋,使用时间短,并且萎凋均匀。
4)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轻揉50分钟,重揉40分钟,再轻揉10分钟,使条索紧结,细胞破碎率达到80%以上;要保证在发酵时候,将尽量多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与脂类的降解,生成一些芳香类物质,提高红茶的香气。
5)发酵:在温度35℃,相对湿度90%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3h,叶色转为铜红色、青气消退、果香初显时即为发酵适度。
6)成型模具的选取:成型模具分为动模和定模,定模包括是安装在液压台上的内芯和围绕在内芯外部的外桶,外桶与内芯底部可拆卸固定,外桶和内芯之间有1~2cm的空隙,外桶内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端部距离内芯外壁不小于0.5cm,所述动模为圆环块,圆环块边缘设置有避开隔板的齿槽;成型模具要满足将茶饼成型的厚度和形状,上述成型模具保证了茶饼的管状结构和厚度在1~2cm的要求,并且模具中设置隔板和隔板端部距离内芯外壁不小于0.5cm的目的是使得茶饼外壁形成切痕,并要保证茶饼为粘连一起的结构。
7)挤压成型,将萎凋好的茶叶倒入外桶和内芯之间的空隙中,动模通过液压机带动给茶叶进行施压,动模逐渐下降,动模下降速度要小于0.02m/s,最终将茶叶压实;松开动模,将整个定模取下并将茶饼区域的空隙部分使用带有匹配隔板的钢圈进行保压,保压时间不少于30min;在模具中将成型的茶饼进行压实,才能进行一下步骤。
8)冷却收汗:保压工序完成后打开外桶,将带有内芯的茶饼放到摊凉架上进行冷却和收汗,冷却收汗的时间为2h;大开外桶,增加茶饼外壁水分的蒸发,使得茶叶缩水粘连。
9)烘房烘干:将收汗后的茶饼连带着内芯放入烘房中,前期温度控制在33℃,然后每天按照1-2℃升高,但最高温度控制在80℃;湿度的控制,烘房前期湿度较大,可采用抽湿机进行抽湿或者开窗通风,降低湿度,保持湿度在45%左右;烘干时间一般在7至9天;经过持续的烘干保证茶饼形状不被破坏,也达到茶叶水分的除去。
10)干燥冷却:在烘干结束之前采用热量为150℃的热风进行烘干2h,使得茶饼的水分在7%以下,停止烘干后,先对烘房里的紧压茶进行水分的测定,如果紧压茶的水分在7%以下时,即可出烘;如果水分过高,则需要继续烘干,直到水分降到7%以下;由于茶饼已经成型完成,通过热风也不会破坏茶叶之间粘连的关系,热风的温度为150℃进一步将茶叶中的水分风干,保证茶叶的干燥。
11)取下茶饼:烘干后的茶饼,由于失去了大量水分,茶饼和内芯自动分离,此时直接取出管状茶饼,出烘时要轻拿轻放,整齐的摆放在摊凉架上面冷却;
12)成品检验:外形要求规矩,表面光滑,无缺孔和塌陷情况。最终进行成品的检验,使得该茶饼能够满足方便携带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并且还要保证其外形完整。
本发明所述的工艺优点在于:在茶饼成型时候,采用圆桶状的定模进行塑形,使得茶饼形成管状且中部为空心,包装时候,使用圆筒盒进行包装,为不发生碰撞,可以在圆筒盒中加入一个用于固定管状茶饼的芯即可,这样不但方便了茶叶的携带,而且可以发挥茶饼本身保证期较长的特性。2、在压制茶饼时候,定模的外桶上设置隔板,茶饼通过隔板将其分成条状,并且条状内的茶叶在挤压过程中只受到挤压力,这样有效的保证了茶叶的完整性,因此茶饼在使用时,只需要将茶饼中某一条茶饼掰出一小块进行泡制即可,这样使用更加方便且泡制后的茶叶品相完好。
进一步,所述冷却收汗步骤和烘房烘干步骤之间加入了抽湿步骤,所述抽湿为真空抽湿并辅以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和冷却手段,真空抽湿用于加速块状原料茶中水分以及真空环境中水蒸气的排出,光波加热用以加速块状原料茶表层水分的排出,固化其表面,稳定其形状,微波加热用于促使块状原料茶深层的水分向表层转移,冷却用于控制块状原料茶的叶温,缩短块状原料茶处于高湿、高温的时间,以抑制块状原料茶中的生化反应;真空抽湿与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真空抽湿与冷却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通过在真空状态下交替采用真空抽湿、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冷却手段尽可能缩短块状原料茶处于高湿高温的时间,既加速块状原料茶内部水分的排出,又抑制非酶性氧化、湿热作用引起的生化反应,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微生物引起的发酵反应,从而将原料茶模压成块状所导致的茶叶生化反应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进一步,在成型模具的选取步骤中,选取的模具外桶设置一块竖直的透明钢化玻璃,所述模具的内芯为管状钢模;外桶是遏制有一块竖直的透明钢化玻璃,便于外部观察茶叶的压实状态;内芯采用管状钢模,钢模作为内芯的材料,保证茶叶在压实过程中内芯不会存在变形的情况。
进一步,外桶和内芯上设置有直径小于2mm的通风孔,以便在抽湿和烘干时候形成湿气和热风的通道。
进一步,蒸汽萎凋工序可以采用锅炉蒸汽,锅炉蒸汽合可以是其他工业废气对锅炉加热产生的蒸汽,已达到合理利用热量资源的目的。同样,如果锅炉蒸汽丰富的情况下,所述的烘房烘干热源为锅炉蒸汽的热源,当锅炉蒸汽资源缺乏则可以使用清洁的电加热产生热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加工管状茶叶的流程图;
图2为压制茶饼的模具;
图3为茶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管状茶饼加工工艺流程:
1)原料精选拼配:采摘一芽2~3鲜叶,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不堆压,避免机械损伤。
2)称量机器自动称茶:将拼配好的茶叶利用输送机传输到投料机里面,利用投料机给自动称量机器喂茶,保证自动称量机器的工作,同时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污染;
3)蒸汽萎凋:将称好后的茶叶自动下落到蒸茶桶内,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将蒸茶桶内的茶叶蒸软萎凋,其间蒸汽蒸茶的时间控制在1.5S以内,蒸汽量控制在0.5m3/s以内;相对于日光萎凋,使用时间短,并且萎凋均匀。
4)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轻揉50分钟,重揉40分钟,再轻揉10分钟,使条索紧结,细胞破碎率达到80%以上;要保证在发酵时候,将尽量多的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与脂类的降解,生成一些芳香类物质,提高红茶的香气。
5)发酵:在温度35℃,相对湿度90%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3h,叶色转为铜红色、青气消退、果香初显时即为发酵适度。
如图2所示,图中的附图标记:动模1,内芯2,外桶3,隔板4,液压台5,锁紧螺栓6,液压机7。
6)成型模具的选取:成型模具分为动模1和定模,定模包括是安装在液压台5上的内芯2和围绕在内芯2外部的外桶3,外桶3与内芯2底部和顶部通过可拆卸的锁紧螺栓6固定,外桶3和内芯2之间有1.5cm的空隙,外桶3内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隔板4,隔板4端部距离内芯2外壁不小于0.5cm,所述动模1为圆环块,圆环块边缘设置有避开隔板的齿槽;成型模具要满足将茶饼成型的厚度和形状,上述成型模具保证了茶饼的管状结构和厚度在1.5cm的要求,并且模具中设置隔板4,并使得隔板端部距离内芯外壁不小于0.5cm,使得茶饼外壁形成切痕,同时保证了茶饼为粘连一起的整体结构。
7)挤压成型,将萎凋好的茶叶倒入外桶3和内芯2之间的空隙中,动模1通过液压机7带动给茶叶进行施压,动模1逐渐下降,动模1下降速度为0.01m/s,最终将茶叶压实;松开动模1,将整个定模取下并将茶饼区域的空隙部分使用带有匹配隔板7的钢圈进行保压,保压时间为40min;在模具中将成型的茶饼进行压实,才能进行一下步骤。
8)冷却收汗:保压工序完成后打开外桶,将带有内芯的茶饼放到摊凉架上进行冷却和收汗,冷却收汗的时间为2h;大开外桶,增加茶饼外壁水分的蒸发,使得茶叶缩水粘连。
9)烘房烘干:将收汗后的茶饼连带着内芯放入烘房中,前期温度控制在33℃,然后每天按照1-2℃升高,但最高温度控制在80℃;湿度的控制,烘房前期湿度较大,可采用抽湿机进行抽湿或者开窗通风,降低湿度,保持湿度在45%左右;烘干时间一般在7至9天;经过持续的烘干保证茶饼形状不被破坏,也达到茶叶水分的除去。
10)抽湿步骤,所述抽湿为真空抽湿并辅以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和冷却手段,真空抽湿用于加速块状原料茶中水分以及真空环境中水蒸气的排出,光波加热用以加速块状原料茶表层水分的排出,固化其表面,稳定其形状,微波加热用于促使块状原料茶深层的水分向表层转移,冷却用于控制块状原料茶的叶温,缩短块状原料茶处于高湿、高温的时间,以抑制块状原料茶中的生化反应;真空抽湿与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真空抽湿与冷却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11)干燥冷却:在烘干结束之前采用热量为150℃的热风进行烘干2h,使得茶饼的水分在7%以下,停止烘干后,先对烘房里的紧压茶进行水分的测定,如果紧压茶的水分在7%以下时,即可出烘;如果水分过高,则需要继续烘干,直到水分降到7%以下;由于茶饼已经成型完成,通过热风也不会破坏茶叶之间粘连的关系,热风的温度为150℃进一步将茶叶中的水分风干,保证茶叶的干燥。
12)取下茶饼:烘干后的茶饼,由于失去了大量水分,茶饼和内芯自动分离,此时直接取出管状茶饼,出烘时要轻拿轻放,整齐的摆放在摊凉架上面冷却。
13)成品检验:外形要求规矩,表面光滑,无缺孔和塌陷情况。最终进行成品的检验,使得该茶饼能够满足方便携带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并且还要保证其外形完整。
如图3所示的茶饼的结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条形茶块10,隔痕11,通孔12。
茶饼成中部形成通孔12的圆柱体,茶饼外壁因为隔板的作用形成了隔痕11和条形茶块10,条形茶块10之间依然存在厚度在0.5cm的粘连部分,保证了整个茶饼的完整性。
包装时候,使用圆筒盒进行包装,为了不发生碰撞,可以在圆筒盒中加入一个用于固定管状茶饼的茶芯,茶芯中可以加入防腐剂和干燥剂以及飘香剂,由于干燥剂、防腐剂均设置在茶芯中,不会对茶叶造成污染;使用的时候需要将茶芯取出,这样不但方便了茶叶的携带,而且可以发挥茶饼本身保证期较长的特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6)

1.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1)原料精选拼配:采摘一芽2~3鲜叶,保持鲜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不堆压,避免机械损伤;
2)称量机器自动称茶:将拼配好的茶叶利用输送机传输到投料机里面,利用投料机给自动称量机器喂茶,保证自动称量机器的工作,同时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污染;
3)蒸汽萎凋:将称好后的茶叶自动下落到蒸茶桶内,利用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将蒸茶桶内的茶叶蒸软萎凋,其间蒸汽蒸茶的时间控制在1.5秒以内,蒸汽量控制在0.5m3/s以内;
4)揉捻:按照“轻-重-轻”的原则,采用茶叶揉捻机轻揉50分钟,重揉40分钟,再轻揉10分钟,使条索紧结,细胞破碎率达到80%以上;
5)发酵:在温度35℃,相对湿度90%左右的发酵室内发酵3h,叶色转为铜红色、青气消退、果香初显时即为发酵适度;
6)成型模具的选取:成型模具分为动模和定模,定模包括是安装在液压台上的内芯和围绕在内芯外部的外桶,外桶与内芯底部可拆卸固定,外桶和内芯之间有1~2cm的空隙,外桶内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端部距离内芯外壁不小于0.5cm,所述动模为圆环块,圆环块边缘设置有避开隔板的齿槽;
7)挤压成型,将萎凋好的茶叶倒入外桶和内芯之间的空隙中,动模通过液压机带动给茶叶进行施压,动模逐渐下降,动模下降速度要小于0.02m/s,最终将茶叶压实;松开动模,将整个定模取下并将茶饼区域的空隙部分使用带有匹配隔板的钢圈进行保压,保压时间不少于30min;
8)冷却收汗:保压工序完成后打开外桶,将带有内芯的茶饼放到摊凉架上进行冷却和收汗,冷却收汗的时间为2h;
9)烘房烘干:将收汗后的茶饼连带着内芯放入烘房中,前期温度控制在33℃,然后每天按照1-2℃升高,但最高温度控制在80℃;湿度的控制,烘房前期湿度较大,可采用抽湿机进行抽湿或者开窗通风,降低湿度,保持湿度在45%左右;烘干时间一般在7至9天;
10)干燥冷却:在烘干结束之前采用热量为150℃的热风进行烘干2h,使得茶饼的水分在7%以下,停止烘干后,先对烘房里的紧压茶进行水分的测定,如果紧压茶的水分在7%以下时,即可出烘;如果水分过高,则需要继续烘干,直到水分降到7%以下;
11)取下茶饼:烘干后的茶饼,由于失去了大量水分,茶饼和内芯自动分离,此时直接取出管状茶饼,出烘时要轻拿轻放,整齐的摆放在摊凉架上面冷却;
12)成品检验:外形要求规矩,表面光滑,无缺孔和塌陷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收汗步骤和烘房烘干步骤之间加入了抽湿步骤,所述抽湿为真空抽湿并辅以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和冷却手段,真空抽湿用于加速块状原料茶中水分以及真空环境中水蒸气的排出,光波加热用以加速块状原料茶表层水分的排出,固化其表面,稳定其形状,微波加热用于促使块状原料茶深层的水分向表层转移,冷却用于控制块状原料茶的叶温,缩短块状原料茶处于高湿、高温的时间,以抑制块状原料茶中的生化反应;真空抽湿与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真空抽湿与冷却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的选取步骤中,选取的模具外桶设置一块竖直的透明钢化玻璃,所述模具的内芯为管状钢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的外桶和内芯上设置有直径小于2mm的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萎凋工序采用锅炉蒸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状茶饼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房烘干热源为锅炉蒸汽的热源或者电加热产生热源。
CN201510565164.3A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Pending CN105104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5164.3A CN105104595A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65164.3A CN105104595A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4595A true CN105104595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65164.3A Pending CN105104595A (zh) 2015-09-08 2015-09-08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45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3808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风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及方法
CN106417713A (zh) * 2016-11-30 2017-02-22 桐梓县清馨茶果业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快速的茶叶萎凋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733A (zh) * 2003-01-30 2004-08-18 李文华 算盘型紧压茶
CN202800038U (zh) * 2012-04-28 2013-03-20 福鼎市本根茶产业有限公司 茶饼
CN103518875A (zh) * 2013-11-01 2014-01-22 林志宾 功夫红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4171073A (zh) * 2014-08-15 2014-12-03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紧压型黄茶的制作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0733A (zh) * 2003-01-30 2004-08-18 李文华 算盘型紧压茶
CN202800038U (zh) * 2012-04-28 2013-03-20 福鼎市本根茶产业有限公司 茶饼
CN103518875A (zh) * 2013-11-01 2014-01-22 林志宾 功夫红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4171073A (zh) * 2014-08-15 2014-12-03 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紧压型黄茶的制作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3808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热风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及方法
CN106417713A (zh) * 2016-11-30 2017-02-22 桐梓县清馨茶果业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快速的茶叶萎凋机
CN106417713B (zh) * 2016-11-30 2023-09-29 汉中云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均匀快速的茶叶萎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8875B (zh) 功夫红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535457B (zh) 白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2963017B (zh) 一种自动称量、压制茶叶成型工艺
CN103518874B (zh) 绿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947776A (zh) 一种连续化黑茶压制生产线
CN103535455B (zh) 黄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535456B (zh) 乌龙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493912B (zh) 团形茶制备方法
CN105104595A (zh) 一种管状茶饼加工工艺
CN203575545U (zh) 一种红茶生产设备
CN103493911A (zh) 团形黄茶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N103493914A (zh) 团形功夫红茶制备方法及制品
CN209689334U (zh) 一种青瓷专用烘箱
CN101972039A (zh) 一种糊毛烟快速发酵工艺
CN204634952U (zh) 一种茶叶烘干、冷却装置
CN215002655U (zh) 一种烟叶仿红茶调制工艺干燥装置
CN204707911U (zh) 一种智能化乌龙茶加工生产线
CN105192115A (zh) 一种用白茶成品散茶制备白茶紧压茶的工艺方法及产品
CN109735445B (zh) 一种黑蒜发酵用三级加热装置
CN107319081A (zh) 花格篓砖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49846B (zh) 一种花生烘干设备
CN215013245U (zh) 一种茶叶加工分体式茶叶揉捻机
CN216164911U (zh) 加工花香型红茶的摇青装置
CN214873098U (zh) 一种纸制品定型用高速设备
CN207948747U (zh) 一种饼干成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