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3259B -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259B
CN105103259B CN201380075398.9A CN201380075398A CN105103259B CN 105103259 B CN105103259 B CN 105103259B CN 201380075398 A CN201380075398 A CN 201380075398A CN 105103259 B CN105103259 B CN 1051032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spring
fa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3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3259A (zh
Inventor
中道义也
水野初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3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3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50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 H01H71/52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 H01H71/526Manual reset mechanisms which may be also used for manual release actuated by lever the lever forming a toggle linkage with a second lever, the free end of which is directly and releasably engageable with a contac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2071/249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with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being in the normal current path in the circuit breaker, e.g. yoke, fixed contact and arc-runner are made out of one single conductiv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14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 H01H71/16Electrothermal mechanisms with bimet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 H01H71/2463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with plunger type armatur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电路开闭器具备手柄(100)、手柄弹簧(SP1)和连杆机构(200)。连杆机构(200)具备:作动部件(230),支承可动触点(232);连杆部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手柄(100)的受动端、以及将作动部件(230)对应于手柄(100)的旋转角度而推压的作动端。受动端的位置被手柄弹簧(SP1)的端部限制。

Description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施加在电路开闭器的手柄上的作动力通过将手柄与可动触点连结的连杆机构使可动触点移动,切换触点彼此的接触与离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连结于手柄的连杆部件间接地连结在具有可动触点的作动部件,利用手柄的旋转力使作动部件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12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连结于手柄的连杆机构按照手柄的位置改变作动部件移位的程度。例如作动部件移位的程度,与手柄朝向接通位置开始旋转时相比,在手柄即将到达接通位置之前更大。通过这样的作动部件的移位,在手柄即将到达接通位置之前,触点彼此离开的状态在较短的时间内切换为触点彼此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为了使触点彼此的接触和离开快速地切换,需要在手柄到达了作动部件的移位的程度变高的位置时,连杆部件也同样到达作动部件的移位的程度变高的位置。因此,为了使触点彼此的接触和离开在较短的时间内切换,需要手柄的位置和连杆部件的位置适当地匹配。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路断路器中,关于手柄的位置与连杆部件的位置的匹配,通过安装于手柄的弹簧将连杆部件的位置相对于手柄限制。但是,仅为了连杆部件相对于手柄的位置的限制而添加新的部件会导致电路断路器中的零件数的增加及电路断路器中的组装工序的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零件数的增加且能够相对于手柄限制连杆部件的位置的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遵循本发明的电路开闭器具备:手柄,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旋转;手柄弹簧,具有与上述手柄抵接的端部,将上述手柄从上述接通位置向上述断开位置施力;以及连杆机构;上述连杆机构包括:作动部件,支承可动触点;连杆部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手柄的受动端、以及将上述作动部件对应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角度而推压的作动端,将上述手柄与上述作动部件可动作地连结;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接通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断开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上述受动端的位置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在上述电路开闭器中,优选的是,上述手柄包括位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和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从上述第1端面贯通到上述第2端面的贯通孔;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被配置在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上述连杆部件的上述受动端从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2端面的开口插入到上述贯通孔中;上述受动端的位置在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在上述电路开闭器中,优选的是,上述连杆部件的上述受动端由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手柄的壁和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包围。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遵循本发明的电路断路器具备:手柄,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旋转;手柄弹簧,具有与上述手柄抵接的端部,将上述手柄从上述接通位置向上述断开位置施力;连杆机构;以及脱扣装置;上述连杆机构包括:作动部件,支承可动触点;连杆部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手柄上的受动端、以及将上述作动部件对应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角度而推压的作动端,将上述手柄与上述作动部件可动作地连结;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接通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断开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在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流过异常电流时,上述脱扣装置驱动上述连杆机构,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上述受动端的位置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能够在抑制零件数的增加的同时限制连杆部件相对于手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路开闭器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分解斜视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将第1壳体的一部分切开表示的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立体构造的立体图,是从第1壳体观察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分解立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第2壳体观察去掉闩锁部件、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分解立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第2壳体观察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手柄及连杆机构的图。
图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是表示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是表示电路断路器是接通状态时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是表示电路断路器是跳闸状态时的内部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对将有关本发明的电路开闭器具体化为电路断路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路断路器是通过手柄的旋转将电路开闭的电路开闭器的一种,是当流过因短路或过载带来的异常电流时将电路断路的布线用断路器。在图2至图4中,表示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
[连杆机构的周边结构]
如图1所示,电路断路器的框体由相互面对的两个壳体即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构成。
第1壳体10是朝向第2壳体20开口的框体,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第1壳体10的底壁10B,形成为圆筒形状的6个定位部11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1壳体10的底壁10B中的图1的右上方,形成为圆筒形状的1个轴支承部12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1壳体10的底壁10B中的轴支承部12的下侧,作为突槽而形成有轴导引槽13,该轴导引槽13形成为以轴支承部1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在第1壳体10的底壁10B中的轴支承部12的右侧,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触点弹簧承接部14朝向第2壳体20突出。
在第1壳体10的外周壁中的图1的第1右侧壁10R及第1左侧壁10L的各自上,形成为板状的被卡止部15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第1右侧壁10R及第1左侧壁10L的各自中,用于向框体内穿通外部电线的第1布线槽16朝向与第2壳体20相反侧凹陷。
在第1壳体10的外周壁中的图1的上侧壁10T的一部分,一体地形成有形成为半圆筒状的手柄收容部17。在手柄收容部17的内部,手柄轴18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在手柄收容部17的周壁形成有弹簧卡止部19。在第1壳体10的上侧壁10T,从第1壳体10的内部向第1壳体10的外部贯通有显示口10M,电路断路器的触点的状态通过显示口10M被显示。
第2壳体20是朝向第1壳体10开口的箱体,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5个定位孔21分别配置在与定位部11对置的位置。5个定位孔21分别形成为朝向第1壳体10扩径的圆形孔状,在5个定位孔21的各自中嵌入定位部11的前端。另外,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的内侧面,与第1壳体10同样,形成为圆筒形状的轴支承部朝向轴支承部12突出。此外,在第2壳体20的底壁20B的内侧面,与第1壳体10同样,形成为圆弧形状的轴导引槽形成在与轴导引槽13对置的位置。
在第2壳体20的外周壁中的图1的第2右侧壁20R及第2左侧壁20L的各自上形成有卡止部25。在第2右侧壁20R及第2左侧壁20L的各自中,用于向框体内穿通外部电线的第2布线槽26朝向与第1壳体10相反侧凹陷。
在电路断路器的框体中,通过将定位部11的前端嵌入到定位孔21中、并将被卡止部15卡止到卡止部25,将第2壳体20固定于第1壳体10。在将第2壳体20固定于第1壳体10的状态下,在框体形成有由两个第1布线槽16和两个第2布线槽26构成的两个布线口。
在框体的内部,在第1右侧壁10R和第2右侧壁20R的附近配置有第1端子部30。第1端子部30由第1端子框31、第1端子固定板32、第1连接板33及第1固定螺钉34构成。在第1端子框31固定有树脂制的第1端子固定板32。在第1端子框31的框内配置有金属制的第1连接板33。第1连接板33被固定于框体,第1端子框31和第1端子固定板32构成为在相互被固定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1连接板33移动。在第1连接板33与第1端子框31之间,经由布线口夹入电源侧的外部电线。在第1端子框31安装有金属制的第1固定螺钉34。如果将第1固定螺钉34拧紧,则第1端子框31和第1端子固定板32被拉起,电源侧的外部电线被固定到第1连接板33与第1端子框31之间。此时,布线口被第1端子固定板32堵塞。
在框体的内部,在第1左侧壁10L和第2左侧壁20L的附近配置有第2端子部40。第2端子部40由第2端子框41、第2端子固定板42、第2连接板43及第2固定螺钉44构成。在第2端子框41固定有树脂制的第2端子固定板42。在第2端子框41的框内配置有金属制的第2连接板43。第2连接板43固定于框体,第2端子框41和第2端子固定板42构成为,在相互被固定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2连接板43移动。在第2连接板43与第2端子框41之间,经由布线口夹入负载侧的外部电线。在第2端子框41安装有金属制的第2固定螺钉44。如果将第2固定螺钉44拧紧,则第2端子框41和第2端子固定板42被拉起,负载侧的外部电线被固定到第2连接板43与第2端子框41之间。此时,布线口被第2端子固定板42堵塞。
在框体的内部,在比第1端子部30距第2端子部40近的位置,配置有热动脱扣装置50。热动脱扣装置50的双金属板51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双金属板51的下端部通过编织线52连接于第1连接板33。双金属板51的上部通过编织线53连接于连杆机构200。另外,双金属板51上的编织线53的连接位置根据电路断路器的额定电流的大小而变化。作为双金属板51的形成材料,使用通过自发热而自身弯曲的直热型双金属、或通过来自层叠的加热器等热源的导热而自身弯曲的旁热型双金属。双金属板51在平常时保持平板状,另一方面,在双金属板51中流过过载电流等过电流时,使双金属板51的上端部朝向第1端子部30移位。
在框体的内部,在热动脱扣装置50与第2端子部40之间配置有电磁脱扣装置60。电磁脱扣装置60具备由圆线或平角线构成的线圈61、穿通到线圈61的内侧的绕线管(bobbin)部62、和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轭部63。线圈61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于第2连接板43,另一个端部连接于磁轭部63。在绕线管部62中,被朝向绕线管部62的内侧施力的脱扣销64朝向第1端子部30突出。磁轭部63被弯折为朝向热动脱扣装置50突出的形状,在磁轭部63的弯曲部65,形成为圆板状或方形状的固定触点66面向着热动脱扣装置50。
在电磁脱扣装置60中,在平常时,脱扣销64被配置在脱扣销64所移动的范围中的最向绕线管部62拉入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线圈61中流过短路电流等过电流时,脱扣销64被配置在脱扣销64所移动的范围中的朝向热动脱扣装置50最突出的位置。
在框体的内部,在电磁脱扣装置60的下侧,配置有灭弧装置70。灭弧装置70具备灭弧栅71、和配置在灭弧栅71的下侧并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电弧行进板72。在灭弧栅71中,作为导电板的多个灭弧板73沿着上下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作为绝缘板的支承板74支承多个灭弧板73。配置在最上段的灭弧板73的上表面与磁轭部63的下表面大致平行地配置。电弧行进板72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配置在灭弧栅71的下侧,另一个端部连接于双金属板51的下端部。电弧行进板72的上表面与配置在最下级的灭弧板73的上表面大致平行地配置。电弧行进板72经由双金属板51和编织线53连接于可动触点。
在灭弧装置70中,在作为磁轭部63的连接目的地的固定触点66与可动触点之间发生电弧时,磁轭部63和电弧行进板72将电弧向灭弧栅71导引。灭弧栅71对被导引的电弧进行灭弧。
[手柄100的结构]
如图2所示,树脂制的手柄100的主体部101形成为圆筒状。在主体部101的外周面,突出有朝向主体部101的径向的外侧延伸的操作部102。在主体部101的中心,作为两级的圆形孔的轴插通孔103沿着主体部101的中心轴将主体部101贯通。在轴插通孔103穿通着形成于第1壳体10的手柄轴18。手柄100以能够以手柄轴18为中心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手柄轴18。
主体部101在其轴向上具有面向第1壳体10的第1端面和面向第2壳体20的第2端面。两级的轴插通孔103中的作为大径部的弹簧收容孔104在主体部101的第1端面上开口。在主体部101的第2端面,作为圆形孔的第1连杆插入孔111沿着主体部101的轴向延伸。
相对于轴插通孔103在主体部101的径向的外侧,第2连杆插入孔112沿着主体部101的轴向贯通。第2连杆插入孔112形成为以主体部10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状。第2连杆插入孔112形成为沿着主体部101的周向扩大的形状,相对于轴插通孔103配置在与操作部102相反侧。在手柄100的周向上夹着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两壁中的距第1连杆插入孔111较近的壁被规定为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
在主体部101的第1端面,将轴插通孔103包围的周壁的一部分沿着主体部101的径向被切掉而形成有弹簧承接阶梯部113。弹簧承接阶梯部113从弹簧收容孔104沿着主体部101的径向将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一部分横穿。弹簧承接阶梯部113在主体部101的周向上被两个壁划分。作为划分弹簧承接阶梯部113的一个壁的弹簧承接壁114位于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周向的中央,作为另一个壁的划分壁115位于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周向的外侧。
在弹簧收容孔104的内部收容有手柄弹簧SP1。手柄弹簧SP1是沿着主体部101的周向扭转的扭簧,在构成手柄弹簧SP1的绕线部SP1a穿通着上述手柄轴18。
作为手柄弹簧SP1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形成为直线状,沿着径向跨第2连杆插入孔112并与弹簧承接壁114抵接。作为手柄弹簧SP1的另一个端部的弯曲弹簧部SP1c被弯折为具有沿着主体部101的径向延伸的第1线部和沿着主体部101的中心轴延伸的第2线部的曲柄状。弯曲弹簧部SP1c跨主体部101的周壁被引出到手柄100的外侧,沿着上下方向呈现弹性力。弯曲弹簧部SP1c的第1线部被规定为被挂止部SP1d。被挂止部SP1d卡止于在手柄收容部17(图1)形成的弹簧卡止部19。
手柄弹簧SP1在使手柄弹簧SP1的绕线部SP1a扩径的方向上对手柄100施力。以下,手柄100旋转的方向中的手柄弹簧SP1施力的方向被设定为断开方向Doff,与手柄弹簧SP1施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被设定为接通方向Don。
[连杆机构200的结构]
连杆机构200具备第1连杆部件210、第2连杆部件220、作动部件230、传递部件240、显示部件250、闩锁部件260、手柄弹簧SP1、触点弹簧SP2、闩锁弹簧SP3、固定轴A1及可动轴A2。作动部件230、传递部件240、闩锁部件260、第1连杆部件210及第2连杆部件22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显示部件250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2所示,固定轴A1形成为圆柱状,固定轴A1的轴向的两端部被嵌入到形成于第1壳体10的轴支承部12、和形成于第2壳体20的轴支承部。
可动轴A2也形成为圆柱状。可动轴A2的轴向的两端部被插入到第1壳体10的轴导引槽13和第2壳体20的轴导引槽中。可动轴A2以固定轴A1为中心沿着轴导引槽13移动。
[作动部件230的结构]
作动部件230具备沿着1个方向延伸的作动片231,在作动片231的手柄100侧的端部,穿通着可动轴A2。在作动片231的与手柄100侧相反侧的端部,可动触点232朝向固定触点66突出。在作动片231的手柄100侧的端部,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从作动片231朝向脱扣销64延伸,并且被施力片234朝向与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相反侧延伸。
在固定轴A1所嵌入的轴支承部12的周围,配置有触点弹簧SP2。触点弹簧SP2是沿着轴支承部12的周向扭转的扭簧,在构成触点弹簧SP2的绕线部SP2a穿通着轴支承部12。作为触点弹簧SP2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第1弹簧端部SP2b形成为直线状,抵接于在第1壳体10形成的触点弹簧承接部14。作为触点弹簧SP2的另一个端部的第2弹簧端部SP2c形成为直线状,挂止(日文原文:掛け止める)在作动部件230的被施力片234。
触点弹簧SP2对被施力片234向将触点弹簧SP2的绕线部SP2a扩径的方向施力。即,作动部件230以可动轴A2为中心被向使可动触点232靠近固定触点66的方向Dn施力。另外,当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抵抗触点弹簧SP2的作用力被向下方推压时,作动部件230向使可动触点232远离固定触点66的方向Df旋转。
[传递部件240的结构]
如图3所示,传递部件240具备与第1壳体10对置的形成为板状的第1传递板部241、和与第2壳体20对置的形成为板状的第2传递板部242。第1传递板部241和第2传递板部242通过连结板243连结。
第1传递板部241形成为将固定轴A1与可动轴A2连结的带状,贯通有固定轴A1所穿通的固定轴孔H1和可动轴A2所穿通的可动轴孔H2。在第1传递板部241的脱扣销64侧形成有第2连杆承接部244。在传递部件240收容在框体中的状态下,第2连杆承接部244朝向脱扣销64突出,从突出的端部朝向手柄100弯曲。
第2传递板部242形成为将固定轴A1与可动轴A2连结的带状,贯通有固定轴A1所穿通的固定轴孔H1和可动轴A2所穿通的可动轴孔H2。在第2传递板部242的手柄100侧,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向远离通过固定轴A1和可动轴A2的线的方向突出。
连结板243在固定轴A1的附近将第1传递板部241与第2传递板部242连结。在连结板243形成有旋转限制片246,在传递部件240收容在框体中的状态下,旋转限制片246朝向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延伸。
当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的前端沿着从固定轴A1朝向可动轴A2的方向Dp受到外力时,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3的右转方向旋转。当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右转方向旋转时,穿过传递部件240的可动轴A2沿着形成于第1壳体10的轴导引槽13,还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右转方向旋转。此时,可动轴A2所穿通的作动部件230的整体也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右转方向旋转,作动部件230的整体向固定触点66靠近。此外,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从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离开。
另一方面,当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的前端朝向与方向Dp相反的方向返回时,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3中的左转方向旋转。当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时,穿过传递部件240的可动轴A2沿着形成于第1壳体10的轴导引槽13,还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此时,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向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靠近。
[显示部件250的结构]
显示部件250具备固定轴A1所穿通的显示主体部251和显示电路断路器的状态的显示部252。显示主体部251配置在传递部件240的第1传递板部241与第2传递板部242之间。在显示主体部251的与第2壳体20对置的侧面,闩锁弹簧承接部255朝向第2壳体20突出。当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3中的右转方向旋转时,闩锁弹簧承接部255被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推压,与传递部件240一起向右转方向旋转。
闩锁弹簧SP3配置在第2传递板部242与显示主体部251之间,在闩锁弹簧SP3的绕线部插入有固定轴A1。闩锁弹簧SP3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穿通在形成于闩锁弹簧承接部255的贯通孔中,挂止在闩锁弹簧承接部255。闩锁弹簧SP3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到显示主体部251的外侧。显示部件250通过闩锁弹簧SP3的作用力,以固定轴A1为中心被向图3中的左转方向施力。
显示部252的表面被划分为表示接通状态的接通区域So、表示断开状态的断开区域Sf及表示跳闸状态的跳闸区域St。当在显示部252的表面被划分的区域的某1个与显示口10M对置时,可从外部掌握固定触点66与可动触点232的连接状态。接通状态是固定触点66和可动触点232通过手柄100的操作被闭合的状态。断开状态是固定触点66和可动触点232通过手柄100的操作被打开的状态。跳闸状态是固定触点66和可动触点232通过热动脱扣装置50或电磁脱扣装置60的动作被打开的状态。
显示部件250具备将显示主体部251与显示部252连结的显示连结部253,在显示主体部251,朝向显示部252突出有弯曲弹簧抵接部254。当显示连结部253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3中的左转方向旋转时,显示连结部253同样使显示部252向左转方向旋转,在显示部252切换与显示口10M对置的区域。当闩锁弹簧承接部255以固定轴A1为中心被向图3中的右转方向推压时,显示连结部253使显示部252同样向右转方向旋转,在显示部252切换与显示口10M对置的区域。
当显示部件250向图3中的左转方向旋转时,手柄弹簧SP1的弯曲弹簧部SP1c的弯曲部碰抵在弯曲弹簧抵接部254的前端。弯曲弹簧部SP1c的弹性力抑制了弯曲弹簧抵接部254向左转方向过度旋转。
[闩锁部件260的结构]
如图4所示,闩锁部件260是配置在第1传递板部241与第2壳体20之间的板部件,具备固定轴A1所穿通的闩锁主体部261。
从闩锁主体部261朝向脱扣销64延伸出电磁侧被推压片262。当在线圈61中流过短路电流等过电流时,电磁侧被推压片262被沿着脱扣销64的突出方向推压。当电磁侧被推压片262被脱扣销64推压时,闩锁部件26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4中的左转方向旋转。
从闩锁主体部261朝向与电磁侧被推压片262相反侧延伸出热动侧被推压片263。热动侧被推压片263的前端形成为钩状,朝向双金属板51弯曲。当在双金属板51中流过过载电流等过电流时,热动侧被推压片263被双金属板51的上端部推压。当热动侧被推压片263被双金属板51推压时,闩锁部件260还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
在闩锁主体部261,在电磁侧被推压片262与热动侧被推压片263之间,退避槽264朝向固定轴A1凹陷。在退避槽264的内部配置有可动轴A2。
从闩锁主体部261,闩锁卡止片265从闩锁主体部261朝向手柄100延伸。在闩锁卡止片265的前端部,独立地形成有第1连杆卡合槽266和弹簧卡止槽267。第1连杆卡合槽266从闩锁卡止片265的前端面沿着固定轴A1的径向延伸,沿着固定轴A1的周向弯折。
在弹簧卡止槽267,挂止着闩锁弹簧SP3的两端部中的没有挂止于显示部件250的端部。闩锁部件260沿着闩锁弹簧SP3的绕线部扩径的方向、即沿着相对于显示部件250将电磁侧被推压片262向脱扣销64靠近的方向DL被施力。
另外,显示部件250通过闩锁弹簧SP3的作用力,相对于闩锁部件260以固定轴A1为中心被向图4中的左转方向施力。另一方面,在显示主体部251的弯曲弹簧抵接部254抵接于手柄弹簧SP1的弯曲弹簧部SP1c的状态下,抑制显示部件250向图4中的左转方向旋转。在断开状态下,弯曲弹簧抵接部254抵接于弯曲弹簧部SP1c,由此弯曲弹簧部SP1c作为挡块发挥功能,将显示部件250定位。
[连杆部件210、220的结构]
第1连杆部件210是形成为圆柱状的金属棒,金属棒的两端相互向相同的方向弯折。第2连杆部件220与第1连杆部件210同样,是形成为圆柱状的金属棒,金属棒的两端相互向相同的方向弯折。
作为第1连杆部件210的一端部的第1连杆受动端211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插入到形成于手柄100的第1连杆插入孔111。作为第1连杆部件210的另一端部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穿通于在闩锁部件260形成的第1连杆卡合槽266。此外,作为第1连杆部件210的另一端部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相对于显示连结部253穿通到弯曲弹簧抵接部254侧。
当手柄100沿着接通方向Don旋转时,第1连杆部件210将传递部件240的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推压,使传递部件240向图4中的右转方向旋转,并且使可动轴A2向固定触点66靠近。
作为第2连杆部件220的一端部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插入到形成于手柄100的第2连杆插入孔112。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在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内部被限制在形成于手柄100的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与手柄弹簧SP1的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之间。作为第2连杆部件220的另一端部的第2连杆作动端222穿通到形成于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与形成于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之间的间隙中。
当手柄100从断开位置沿着接通方向Don开始旋转时,第2连杆部件220在第2连杆作动端222下降的范围中,将形成于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向下侧推压。另一方面,在手柄100即将到达接通位置之前,第2连杆部件220在第2连杆作动端222上升的范围中,将对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的推压解除。此时,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定位在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与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之间。
[电路断路器的接通动作]
参照图5至图7对电路断路器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手柄100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旋转、电路断路器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时的动作。另外,图5表示电路断路器是断开状态时的电路断路器的内部构造。
如图5所示,当手柄100从断开位置朝向接通位置旋转时,第1连杆部件210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将传递部件240的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向图5中的右转方向推压。被第1连杆部件210推压的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5中的右转方向旋转。随着传递部件240旋转,作动部件23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可动触点232靠近固定触点66的方向旋转。另外,随着传递部件240旋转,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从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离开。
这里,将连结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作动端222与手柄轴18的直线设定为动作基准线L1。将手柄100的旋转角度中的、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配置到比动作基准线L1靠第1端子部30侧的角度设定为第1过渡角度。将手柄100的旋转角度中的、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配置到比动作基准线L1靠第2端子部40侧的角度设定为第2过渡角度。
当手柄100的旋转角度是第1过渡角度时,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推压而下降。此时,第2连杆作动端222将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朝向下方推压。结果,作动部件230被触点弹簧SP2向使可动触点232靠近固定触点66的方向施力,另一方面,作动部件230的旋转相对于使可动触点232靠近固定触点66的方向,被来自第2连杆作动端222的推压力停止。即,作动部件230在沿着图5所示的箭头MA2以可动轴A2为中心旋转后,将以可动轴A2为中心的旋转停止,沿着图5所示的箭头MA1以固定轴A1为中心旋转。
当手柄100的旋转角度是第2过渡角度时,第2连杆受动端221从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离开,朝向手柄弹簧SP1的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移动。此时,第2连杆作动端222将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的向下方的推压解除。结果,作动部件230通过触点弹簧SP2的作用力开始以可动轴A2为中心旋转,可动触点232朝向固定触点66快速地旋转。通过可动触点232和固定触点66快速地靠近,可动触点232和固定触点66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抑制在可动触点232与固定触点66之间发生电弧。
在此期间中,显示部件250的闩锁弹簧承接部255被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推压,显示部件25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右转方向旋转。随着显示部件250旋转,显示部252使接通区域So对置于显示口10M。此外,随着显示部件250旋转,闩锁部件260通过闩锁弹簧SP3的作用力,与显示部件250一起向图5中的右转方向旋转。并且,闩锁部件260的电磁侧被推压片262向靠近脱扣销64的方向移动。
[电路断路器的断开动作]
接着,说明手柄100从接通位置向断开位置旋转、电路断路器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切换时的动作。
如图6所示,当电路断路器是接通状态时,电磁侧被推压片262对置于脱扣销64,并且热动侧被推压片263对置于双金属板51的上端部。当手柄100从接通位置朝向断开位置旋转时,第1连杆部件210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被朝向手柄100拉近,将对传递部件240的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的推压解除。如果对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的推压被解除,则将可动轴A2向第2端子部40侧推压的力也被解除。
此时,按照触点弹簧SP2的作用力,作动部件230相对于可动轴A2相对地向图6中的右转方向旋转,可动轴A2沿着轴导引槽13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如果可动轴A2旋转,则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与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碰抵。结果,作动部件230和传递部件240以在可动轴A2处弯折的状态,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图6中的左转方向旋转,可动触点232从固定触点66快速地离开。结果,可动触点232被从固定触点66快速地拉离,所以抑制在可动触点232与固定触点66之间发生电弧。
另外,手柄100通过手柄弹簧SP1的作用力从接通位置被向断开位置施力,所以手柄100朝向断开位置快速地旋转。此外,当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时,显示部件250的闩锁弹簧承接部255从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离开。结果,显示部件250向靠近手柄100的方向旋转。随着显示部件250旋转,显示部252使断开区域Sf对置于显示口10M。
此时,手柄弹簧SP1的弯曲弹簧部SP1c的弯曲部碰抵在弯曲弹簧抵接部254的前端。弯曲弹簧部SP1c的弹性力抑制弯曲弹簧抵接部254向左转方向过度旋转,即抑制使跳闸区域St对置于显示口10M。此外,闩锁部件260被第1连杆作动端212牵拉,电磁侧被推压片262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远离脱扣销64的方向旋转。
[电路断路器的跳闸动作]
接着,对通过热动脱扣装置50或电磁脱扣装置60的作动、电路断路器从接通状态切换为跳闸状态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当电路断路器是接通状态时,如果流过过载电流等过电流,则双金属板51的前端向第1端子部30侧弯曲,闩锁部件260的热动侧被推压片263被向第1端子部30侧推压。或者,当电路断路器是接通状态时,如果流过短路电流等过电流,则脱扣销64朝向闩锁部件260突出,闩锁部件的电磁侧被推压片262被向第1端子部30侧推压。结果,闩锁部件26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使电磁侧被推压片262靠近可动轴A2的方向旋转。
如图7所示,如果闩锁部件26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则第1连杆部件210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沿着第1连杆卡合槽266的内表面滑动,从第1连杆卡合槽266出来。由此,闩锁部件260对第1连杆部件210的卡止被解除。如果第1连杆部件210的卡止被解除,则传递部件240的第1连杆用受动片245不再被第1连杆作动端212推压。结果,与电路断路器从接通状态向断开状态的切换同样,作动部件230的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碰抵在传递部件240的旋转限制片246,作动部件230和传递部件240以固定轴A1为中心向左转方向旋转。并且,可动触点232从固定触点66离开。
另外,当闩锁部件260对第1连杆作动端212的卡止被解除时,第1连杆部件210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搭在闩锁部件260的闩锁卡止片265的前端。第1连杆作动端212以第1连杆受动端211为中心,朝向显示部件250的显示部252旋转,将手柄弹簧SP1的弯曲弹簧部SP1c推起。通过碰抵在手柄弹簧SP1,抑制第1连杆部件210过度地旋转。
显示部件250受到闩锁弹簧SP3的作用力,向靠近手柄100的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弯曲弹簧部SP1c被第1连杆作动端212推起,所以手柄弹簧SP1的弯曲弹簧部SP1c的弯曲部不会碰到弯曲弹簧抵接部254的前端。结果,抑制弯曲弹簧抵接部254向左转方向旋转的弹性力被从显示部件250解除,跳闸区域St对置于显示口10M。
在电路断路器切换为跳闸状态后,手柄100通过手柄弹簧SP1的作用力旋转到断开位置。此时,第1连杆部件210的第1连杆作动端212通过弯曲弹簧部SP1c的复原力被向闩锁部件260推压。结果,第1连杆作动端212进入第1连杆卡合槽266,再次卡止在闩锁卡止片265。
另外,通过旋转到断开位置的手柄100旋转到接通位置,与从断开状态向接通状态的动作同样,电路断路器回到接通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相对于手柄100的位置被手柄弹簧SP1限制。因此,与另外具备限制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的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零件数的增加,并且限制第2连杆部件220相对于手柄100的位置。
(2)从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两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插入第2连杆受动端221,在另一个开口配置手柄弹簧SP1的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因此,通过手柄弹簧SP1的作用力对手柄100施力的机构和限制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的机构夹着手柄100而构成。结果,对手柄100施力的机构和限制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的机构与相对于手柄100构成在相同侧的情况相比,抑制了电路断路器的结构变复杂。
(3)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被限制在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与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之间。因此,限制第2连杆部件220的位置的壁由手柄100构成,所以相对于手柄100的位置的限制稳定。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更而实施。
●第2连杆部件220的第2连杆受动端221也可以被与连杆位置限制壁101W不同的部位限制位置。例如第2连杆受动端221的位置也可以被限制在形成在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内侧面上的突起与连杆位置限制端SP1b之间。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只要以第2连杆受动端221沿着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内侧面在周向上移动为前提,则通过从第1过渡角度向第2过渡角度的切换,能够使触点彼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
●第2连杆插入孔112的形状并不限于从手柄100的轴向观察以手柄轴18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在手柄100的外周面的附近弯折的折线形状。总之,只要是设定出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配置在比动作基准线L1靠第1端子部30侧的第1过渡角度、和第2连杆受动端221被配置在比动作基准线L1靠第2端子部40侧的第2过渡角度的形状就可以。
●第2连杆受动端221也可以从第2端面插入到第2连杆插入孔112中。即使是这样的结构,在第1过渡角度和第2过渡角度中,第2连杆作动端222对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的推压和该推压的解除被切换的前提下,也能够使触点彼此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
■在作动部件230中被第2连杆作动端222推压的部位并不限于第2连杆用受动片233,只要是对作动部件230的施力被第2连杆作动端222积累的部位就可以。总之,第2连杆作动端222根据手柄100的旋转角度而推压作动部件230只要是当手柄100从断开位置向接通位置旋转时、在手柄100到达接通位置之前对作动部件230积累施力就可以。
■在电路断路器中,也可以将热动脱扣装置50省去,而将脱扣装置仅由电磁脱扣装置60构成。或者,也可以将电磁脱扣装置60省去而仅由热动脱扣装置50构成。
■电路断路器并不限于当流过由短路或过载带来的异常电流时将电路断路的布线用断路器,也可以是检测漏电而将电路断路的漏电断路器。
■电路开闭器也可以是不具备当流过异常电流时将电路断路的脱扣装置,而仅通过手柄的操作将电路开闭的结构。
标号说明
A1固定轴;A2可动轴;H1固定轴孔;H2可动轴孔;Sf断开区域;SO接通区域;St跳闸区域;SP1手柄弹簧;SP1a绕线部;SP1b连杆位置限制端;SP1c弯曲弹簧部;SP1d被挂止部;SP2触点弹簧;SP2a绕线部;SP2b第1弹簧端部;SP2c第2弹簧端部;SP3闩锁弹簧;10第1壳体;10B底壁;10L第1左侧壁;10M显示口;10R第1右侧壁;10T上侧壁;11定位部;12轴支承部;13轴导引槽;14触点弹簧承接部;15被卡止部;16第1布线槽;17手柄收容部;18手柄轴;19弹簧卡止部;20第2壳体;20B底壁;20L第2左侧壁;20R第2右侧壁;21定位孔;25卡止部;26第2布线槽;30第1端子部;31第1端子框;32第1端子固定板;33第1连接板;34第1固定螺钉;40第2端子部;41第2端子框;42第2端子固定板;43第2连接板;44第2固定螺钉;50热动脱扣装置;51双金属板;52编织线;53编织线;60电磁脱扣装置;61线圈;62绕线管部;63磁轭部;64脱扣销;65弯曲部;66固定触点;70灭弧装置;71灭弧栅;72电弧行进板;73灭弧板;74支承板;100手柄;101主体部;101W连杆位置限制壁;102操作部;103轴插通孔;104弹簧收容孔;111第1连杆插入孔;112第2连杆插入孔;113弹簧承接阶梯部;114弹簧承接壁;115划分壁;200连杆机构;210第1连杆部件;211第1连杆受动端;212第1连杆作动端;220第2连杆部件;221第2连杆受动端;222第2连杆作动端;230作动部件;231作动片;232可动触点;233第2连杆用受动片;234被施力片;240传递部件;241第1传递板部;242第2传递板部;243连结板;244第2连杆承接部;245第1连杆用受动片;246旋转限制片;250显示部件;251显示主体部;252显示部;253显示连结部;254弯曲弹簧抵接部;255闩锁弹簧承接部;260闩锁部件;261闩锁主体部;262电磁侧被推压片;263热动侧被推压片;264退避槽;265闩锁卡止片;266第1连杆卡合槽;267弹簧卡止槽。

Claims (3)

1.一种电路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柄,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旋转;
手柄弹簧,具有与上述手柄抵接的端部,将上述手柄从上述接通位置向上述断开位置施力;以及
连杆机构;
上述连杆机构包括:
作动部件,支承可动触点;以及
连杆部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手柄的受动端、以及将上述作动部件对应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角度而推压的作动端,将上述手柄与上述作动部件可动作地连结;
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接通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断开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
上述受动端的位置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上述手柄包括位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以及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从上述第1端面贯通到上述第2端面的贯通孔;
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配置在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
上述连杆部件的上述受动端从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2端面的开口插入到上述贯通孔中;
上述受动端的位置在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杆部件的上述受动端由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手柄的壁和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包围。
3.一种电路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手柄,在接通位置与断开位置之间旋转;
手柄弹簧,具有与上述手柄抵接的端部,将上述手柄从上述接通位置向上述断开位置施力;
连杆机构;以及
脱扣装置;
上述连杆机构包括:
作动部件,支承可动触点;以及
连杆部件,具有可旋转地支承于上述手柄的受动端、以及将上述作动部件对应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角度而推压的作动端,将上述手柄与上述作动部件可动作地连结;
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接通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在上述手柄位于上述断开位置时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
在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的状态下流过异常电流时,上述脱扣装置驱动上述连杆机构,使上述可动触点从上述固定触点离开;
上述受动端的位置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上述手柄包括位于上述手柄的旋转轴方向的两端的第1端面及第2端面、以及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从上述第1端面贯通到上述第2端面的贯通孔;
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配置在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
上述连杆部件的上述受动端从划分出上述贯通孔的上述第2端面的开口插入到上述贯通孔中;
上述受动端的位置在上述第1端面的开口被上述手柄弹簧的上述端部限制。
CN201380075398.9A 2013-04-11 2013-04-11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Active CN1051032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02494 WO2014167605A1 (ja) 2013-04-11 2013-04-11 回路開閉器、および回路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259A CN105103259A (zh) 2015-11-25
CN105103259B true CN105103259B (zh) 2017-04-26

Family

ID=5168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398.9A Active CN105103259B (zh) 2013-04-11 2013-04-11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3259B (zh)
WO (1) WO2014167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6717B2 (ja) * 2018-09-26 2023-09-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開閉ユニット、開閉機能付きコンセント、および、それらの生産方法
WO2022158154A1 (ja) * 2021-01-20 2022-07-28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分電盤、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CN114256033B (zh) * 2021-12-31 2022-11-01 美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断路器用漏电保护取电结构及断路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1926A (zh) * 2008-02-21 2008-07-30 江苏西蒙智控设备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1978460A (zh) * 2008-03-06 2011-02-16 松下电工电路系统株式会社 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9341B (zh) * 2010-09-22 2016-06-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复合开关装置及用于该复合开关装置的开关装置模块
JP5588337B2 (ja) * 2010-12-21 2014-09-10 パナソニックエコソリューションズ電路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1926A (zh) * 2008-02-21 2008-07-30 江苏西蒙智控设备有限公司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1978460A (zh) * 2008-03-06 2011-02-16 松下电工电路系统株式会社 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259A (zh) 2015-11-25
WO2014167605A1 (ja) 2014-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291700B2 (en) Operation device of multi-pole miniature circuit breaker
CN207624637U (zh) 一种插入式小型断路器
CN101303946B (zh) 电气开关装置及其导体组件和分流器组件
US7800007B2 (en) Circuit breaker subassembly apparatus
EP3206219B1 (en) A switching device for lv electric installations
KR20020090902A (ko) 배선용 회로 차단기
CN107993900A (zh) 一种插入式小型断路器
CN105103259B (zh) 电路开闭器及电路断路器
CN108428603A (zh) 用于直流的模制壳体断路器
CN101354988A (zh) 可与断路器连接的剩余电流装置
EP2472537B1 (en) Movable contactor assembly for current limiting type circuit breaker
EP2218088B1 (en) Automatic switch for low voltage application
CN101170034A (zh) 小型断路器
US10014142B2 (en) Adjustable thermal trip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CN105122417B (zh) 漏电断路器
JP5810835B2 (ja) 回路遮断器
JP2756481B2 (ja) 回路遮断器
CA2894939C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link assembly therefor
CN103165357B (zh) 电路断路器
CN103187215A (zh) 塑壳断路器的欠压跳闸装置
CN102332371A (zh) 小型断路器
CN105122416B (zh) 电磁脱扣装置和电路断路器
CN202957208U (zh) 断路器
CN111785581A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
KR20230143834A (ko) 모터 보호용 차단기의 트립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