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6130A -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6130A
CN105096130A CN201410208901.XA CN201410208901A CN105096130A CN 105096130 A CN105096130 A CN 105096130A CN 201410208901 A CN201410208901 A CN 201410208901A CN 105096130 A CN105096130 A CN 105096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code
user
commodity
information
tr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89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卿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89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61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6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6130A/zh
Priority to HK16101382.6A priority patent/HK121367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通过本申请,可以使得产品的识别码在具体的应用中更有效地发挥出其作用,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

Description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SN码是SerialNumber的缩写,有时也叫SerialNo,也就是产品序列号、串号,产品序列号是为了验证“产品的合法身份”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它是用来保障用户的正版权益,享受合法服务的。例如,对于手机这种产品而言,其SN码一般称为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是由15位数字组成的“电子串号”,它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而且该号码是全世界唯一的,每一部手机在组装完成后都将被赋予一个全球唯一的一组号码,这个号码从生产到交付使用都将被制造生产的厂商所记录,用户还可以在手机中查到自己手机的IMEI码。由于这种SN码是全世界唯一的,等同于产品的身份证,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这种SN码广泛用于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支持中。其中,对于线下的手机购买过程中,现有的商家在进行手机销售时一般会记录手机包装外的IMEI条形码,主要用以控制消费者的退换货时的识别。而对于进行在线交易的消费人群来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一般可以为买家用户提供获取售后服务支持的入口,买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购买或者使用哪种售后服务。
但是,现有技术在提供在线获取售后服务支持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用户手动输入对应终端设备的串号,但是,这无疑是一个高门槛的操作方式,用户可能不知道如何查找到该串号,或者即使找到,由于包含的字符比较多,也存在输入错误等风险。另外,针对第三方提供的售后服务商来说,因为缺少完整的数据和信息链路,消费者是否在电商平台购买了延长保修、摔碰保修、进水进液保修等服务缺少判断依据,存在道德风险(例如,用户输入的可能是从线下或者其他交易平台中购买到的产品的SN码)。再者,因为平台方式下只能监控到店铺层面,对商品的流入渠道和品质缺少最直接的监督,极少部分的返修及旧机经过翻新后有可能流入到了电子商务平台中进行二次销售,等等。
总之,如何使得产品的识别码在具体的应用中更有效地发挥出其作用,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成为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使得产品的识别码在具体的应用中更有效地发挥出其作用,降低用户的操作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方法,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信息,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添加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系统,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渠道结构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信息,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系统,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返修或利旧商品识别单元,用于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发货处理阶段进行控制,在接收交易订单的发货信息时,发货信息中可以包括关联的商品的识别码,并在交易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之后各种与该商品对象相关的应用,可基于该识别码来进行。后续用户在需要发出与交易订单以及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时,交易平台可以自动将与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填写到表单中,不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的填写,因此,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并且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的道德风险。
另外,通过在发货信息中包含识别码,还可以方便进行商品的真伪识别、返修/利旧商品识别以及渠道结构分析等应用。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识别码信息更好的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发挥出其作用,可以在发货处理的阶段进行控制,在接收交易订单的发货信息时,该发货信息中可以包括订单关联的商品的识别码信息。例如,该识别码信息可以是由卖家用户来录入的,相应的,交易平台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之后各种与该商品对象相关的应用,都基于该识别码来进行。下面对具体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地介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涉及到的用户区分为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其中,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第一用户是指在一次交易关系中,属于卖方性质的用户,相应的,第二用户是指属于买方性质的用户。当然,在一次交易关系中,存在买卖双方用户都是商家的情况(例如,经销商可以通过分销平台向分销商购买产品,并可能向二级、三级商家进行多次分销和流传,等等),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用户不一定全都是终端消费者用户,还可能是商家用户。
在一次交易行为中,第二用户购买第一用户的商品对象,交易平台会生成相应的交易订单,在其中描述有购买的商品对象的描述信息,第二用户的收货地址信息,等等。第一用户可以根据这种交易订单为第二用户进行发货。其中,在第一用户进行发货时,交易平台一般需要第一用户进行一些信息录入工作,然后才会将该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将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这一操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这标志着第一用户已经发货,第二用户根据该状态信息可以知晓其交易订单的处理进度;其次,由于在交易订单生成之后,第二用户的款项是先转到交易平台的公共账户上,等到交易成功之后才会将款项转到第一用户的账户上;交易成功的标志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第二用户在实际收到商品之后,登录到交易平台中,手动执行“收货”操作,该操作的入口只有在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之后才会提供给第二用户;另一种是,在交易订单转换为已发货状态一段时间后(例如15天),如果第二用户仍未执行收货操作,则也会自动将相应的款项转到第一用户的账户上。可见,要想将相应的款项打到第一用户的账户上,均是以将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为前提的。而要想将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则需要第一用户执行一些相关的操作,例如,包括录入一些必须的信息等等。
在现有技术中,交易平台要求第一用户针对交易订单录入的商品发货信息主要是指发货的运单号等信息,其中所谓的运单号主要是指物流公司在承接运送商品工作时出具的凭证号码。在第一用户将需要将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时,将该运单号扫描到交易平台中,相应的,交易平台可以将该运单号提供给第二用户,第二用户可以根据该运单号查询到物流公司的系统中跟踪运送状态,或者,物流公司系统可以将运单号对应的物流状态信息提交到交易平台,由交易平台直接显示给第二用户,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用户录入上述信息的过程中,还要求第一用户录入待发货商品的识别码。例如,第一用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输入发货商品的识别码:采用手动输入的方式,或者,为了提高效率以及准确率,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扫码设备对商品外包装上的图形码进行扫描,以此将对应的识别码录入到交易平台中。
需要说明的是,识别码的录入工作是可以是在实际将商品交付给物流公司时进行,此时,如果也需要将运单号录入到交易平台中才会将对应的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第一用户在需要进行发货时,可以从物流公司处索取运单,在填写运单的过程中,将运单与待发货商品一一对应,并将运单号以及商品的识别码由第一用户或者物流服务提供方输入到交易平台中,例如由快递当场确定,并经第一用户确认。这样既可以保证商品与识别码对应,又可以保证运单号与商品的识别码对应,提高物流的安全性。
S102: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在接收到识别码之后,就可以将该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建立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明确标示出第一用户针对该交易订单发出的是具体哪个商品,这样,后续与该商品相关的各种应用都可以以该识别码为依据来唯一定位到该商品。
S103: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在将一个交易订单与具体的识别码绑定之后,在第二用户查看其交易订单时,都可以在交易订单详情界面中,将对应的识别码展示给第二用户。这样,第二用户在收到具体的商品实体之后,可以找到商品机身上的识别码,与交易订单中的识别码进行比对,以此可以确定出是否正确收到了第一用户发出的商品。并且,交易平台一般会在交易订单界面中为第二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各种售后服务支持等等,而这种售后服务支持一般都需要以商品的识别码作为唯一标识。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交易平台的数据库中保存了交易订单与识别码之间的绑定关系,因此,当第二用户需要在交易订单中执行与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时,交易平台可以自动将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这样,就不再需要第二用户手动输入商品识别码,只需要将其他相关信息完善之后,就可以进行请求的提交,并获得后续的服务支持。
其中,具体的服务请求一般是与产品的售后服务支持相关的,比如,包括订购某项售后服务,或者使用某项已经订购的售后服务等。其中,关于产品的售后服务支持,一些基本的售后服务(例如“全国联保”等)是不需要第二用户订购就自动可以使用的,相当于产品本身的价格已经包含了这部分基本的售后服务的价格;但是,还有一些增值性质的售后服务(例如,延长保修期限,摔碰等原因造成损伤的保修服务,等等),则需要第二用户进行额外的订购。对此,交易平台系统一般可以在交易订单界面中提供订购这种售后服务的操作入口(例如,按钮、链接等形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该操作入口来发出订购某种售后服务的请求。在接收到该请求之后,交易平台系统一般需要提供一个表单来供第二用户进行填写,只有将一些必填的项目填写完整之后,客户端才会将该对应的表单数据提交到交易平台服务端。其中就包括对应商品的识别码。在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当收到针对某交易订单提交的订购某售后服务的请求时,由于预先已经保存了该交易订单对应的商品的识别码,因此,交易平台系统可以自动将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添加到表单中对应的表项中,并且,可以将添加到表单中的识别码置为不可修改状态,避免第二用户手动地去修改该识别码。这样,第二用户只需要再将其他的信息填写完善之后,就可以发起提交该表单数据的请求。因此,在实现的效率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避免由于第二用户的手动输入操作造成的输入错误,以及一些恶意第二用户的道德风险(例如故意输入从其他途径购买的同型号商品识别码,并以此骗取售后服务)。
在选定了需要订购的售后服务项目之后,交易平台可以保存识别码与已订购售后服务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当用户后续再查看该交易订单时,可以首先确定出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然后根据该识别码查询到用户已经为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订购的售后服务,进而,就可以在用户界面中为已订购的售后服务提供使用操作入口。例如,如图2所示,假设某第二用户针对其交易订单中的某商品对象预订的售后服务项目有“电保包”、“延长保修”、“远程服务”,则在用户查看对应的交易订单中对应的售后服务信息时,就可以在界面中提供这几项售后服务的使用操作入口(例如处于可点击状态的按钮等)。对于尚未预订的其他售后服务项目,则可以暂时不提供使用操作入口,或者将对应的操作入口置为不可点击的状态。另外,交易平台还可以向第二用户推荐其尚未预订的其他售后服务项目,当然,一些售后服务项目的可预订时间可能是与交易订单的生成时间相关的,因此,在推荐某售后服务项目时,还可以参考交易订单的生成时间,以此确定是否需要推荐。
对于已经预订的售后服务项目,一般还具有有效期,因此,在第二用户查看售后服务状态时,还可以提供各个已订购售后服务项目的有效期信息。另外,还可以计算出售后服务项目的到期时间,如果当前时间距离到期时间小于预置的阈值,则可以提供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二用户可以在到期时间前续订该售后服务。在第二用户需要使用某售后服务项目时,则可以通过交易平台提供的使用操作入口发出使用请求,相应的,交易平台可以提供一表单,供第二用户填写各项相关信息。由于售后服务项目在使用过程中,与具体商品的识别码相关,因此在该表单中也会要求第二用户填写识别码信息。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展示出该表单的过程中,还可以将之前已经与当前的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自动填写到对应的表项中,这样,第二用户只需要填写其他信息即可,例如包括故障描述等,填写完毕之后即可提交该表单中的数据。
例如,参见图3,在第二用户选择使用某售后服务项目时,会向第二用户展示一个表单,交易平台可以自动将与当前订单绑定的识别码填写到表单中,另外,还可以自动带出联系人、联系电话、商品信息等等。其中的识别码、商品信息等都可以置为不可修改状态,但是联系人信息等则可以置为可修改的状态。该表单数据提交后,第二用户即完成了使用该售后服务项目的请求,之后可以将其需要保修或者退换的商品实物通过快递等方式发送给第一用户;相应的,交易平台可以生成服务工单,并提供给对应的第一用户,第一用户在收到商品实物后,可以根据商品实物上实际的识别码,与服务工单中的识别码进行比对,以此避免第二用户发错商品,或者发生骗保等行为。
总之,由于交易订单绑定了识别码信息,因此,可以精确判断手机等商品的保修等售后服务情况,并且在服务即将到期时,还可以给出及时和必要的提醒。
以上所述介绍的与交易订单以及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主要是指售后服务方面的请求,另外还有一类服务请求是申请经济补贴(例如,国家一般会不定期的进行家电补贴政策)方面的请求。在现有技术中,交易平台中一般也提供了申请经济补贴的入口,也即对于通过交易平台购买的商品,第二用户可以直接在交易平台中申请经济补贴,而不需要再到实体店铺中申请;但是,由于在申请经济补贴时,需要填写具体商品的识别码信息,因此一般需要等到收到商品实物之后才能申请。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发货时就已经将对应商品的识别码录入到交易平台中,也即,只要交易订单被切换到已发货状态,交易平台就已经知道了该交易订单对应的商品的识别码,并且第二用户也可以直接查看到。因此,在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后,第二用户就可以发出申请经济补贴的申请,此时,交易平台也会提供一个表单供第二用户填写,表单中包括用于填写识别码的表项,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交易平台也可以直接将识别码带入到该表单中。也即第二用户不需要再等到实际收到商品实物之后再申请经济补贴,也不需要手动输入识别码,输入的效率及准确率得到提高,并且也控制了不良用户通过其他途径购买了同型号商品,但是到该交易平台中来申请经济补贴的情况。
以上所述介绍了第一用户录入的识别码信息在为第二用户获得相关的服务方面提供便利方面,以及在对不良第二用户进行道德控制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是在第一用户录入发货信息的过程中要求第一用户录入待发货商品的识别码,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起到控制返修或者利旧(回收旧商品)等商品重新进入交易平台进行销售的情况。下面对此进行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质量相对较差的商品进入交易平台中进行销售,在第二用户使用过程中一旦由于质量问题发生退换货,原则上被退换的商品是不应该再进行二次销售的。另外还有些情况是,一些商家回收一些旧的商品,再到交易平台中当作新品进行销售,等等。现有技术对于这些现象还起不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为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要求第一用户在录入发货信息时需要录入商品的识别码信息,而识别码不会因为商品的返修或者利旧而发生变化,因此,在第一用户录入了待发货商品的识别码之后,还可以首先判断当前第一用户是否曾经针对其他交易订单也录入过该识别码,如果不存在这种情况,再将该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中;否则,可以令对应交易订单的发货不成功。具体的,可以拒绝将对应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如前文所述,由于将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是第一用户获得交易款项的前提,因此,如果第一用户试图将一些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重新销售给第二用户,则交易平台能够通过商品的识别码发现这种行为,并拒绝将其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用户将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销售给第二用户。并且,即使第一用户强行将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发送给第二用户,也会由于其交易订单无法被切换为已发货状态,以至于第一用户无法收到对应的货款,防止第二用户的财产受到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实施例一,可以在发货处理的阶段进行控制,在接收到的发货信息中包含识别码,并在交易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之后各种与该商品对象相关的应用,都基于该识别码来进行。在后续用户需要发出与交易订单以及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时,可以自动将与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填写到表单中,不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的填写,因此,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并且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的道德风险。
实施例二
在以上实施例一中,对于已经绑定了商品对象识别码的交易订单,在接收到用户针对该交易订单发出的与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时,都可以自动将识别码带入到对应的表单中,以此提高效率以及准确率,也可以降低道德风险。在本实施例二中,也可以不是直接将识别码带入到表单中,而是在用户进行手动的输入操作之后,可以先利用预先绑定的识别码进行判断,如果一致,再提交表单数据,否则可以拒绝提交,这样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道德风险。参见图4,该实施例二提供了另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S402: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步骤S401~S402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01~S1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403: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在该实施例二中,在第二用户需要订购或者使用与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时,可以采用手动填写的方式来填写表单这的各项数据,其中就可能包括对应商品对象的识别码信息。填写完毕之后就可以发起提交请求,此时,交易平台可以首先对表单中携带的数据进行验证,然后再确定是否能够将该服务请求提交成功。具体在进行验证时,交易平台可以首先判断表单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用户填写的识别码信息,如果存在,则取出当前的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与表单数据中携带的识别码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一致,则证明第二用户发起的是合法的请求,并提交到服务端,进而服务端可以生成服务工单发送给对应的第一用户。如果两者不一致,则可以将其认定为不合法的请求,并拒绝将该服务请求提交到服务端。
实施例三
前述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均是针对识别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作用进行的介绍。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发货时接收并保存商品识别码这种方式,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应用。例如,对于进入交易平台的产品,经销商可能会通过分销平台向分销商购买产品,并可能向二级或者三级商家进行多次分销和流传,这会使得产品在交易平台中可能会经历非常复杂的渠道结构。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交易平台还是产品的品牌商等,都可能会存在分析产品的渠道结构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销售渠道或者强化品牌管理,等等。但是,要想获取到这种渠道结构数据,就需要具体到每件产品个体,并跟踪其在销售过程中第一用户间的上下游关系,这样,通过对同一品牌下各个产品个体的渠道结构信息,可以统计出该品牌产品的渠道结构信息。下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参见图5,该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01: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S502: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与实施例一相同,在第一用户针对某交易订单进行发货信息的录入时,可以要求第一用户录入待发货商品的识别码,只有正确录入了商品的识别码,才能发货成功。在该实施例三中,除了需要将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中,还可以保存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的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并建立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一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一般为两个,如前文所述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因此,具体在数据库中保存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时,用户信息可以是以“用户对”的形式存在。例如,具体在数据库中保存时,可以采用以下表1所示的结构。
表1
识别码 第一用户 第二用户
识别码Ⅰ 用户A 用户B
识别码Ⅱ 用户C 用户D
…… …… ……
其中,用户信息可以是用户的用户名或者账户ID等来表示。这样,对于各个交易订单,只要第一用户进行了成功的发货,都可以在数据库中产生一条记录,例如,通过表1中的第一条记录可以表示出,识别码Ⅰ对应的商品在某次交易行为中,是由用户A销售给了用户B,在用户A进行发货时,可以录入该商品的识别码,交易平台会同时保存下该识别码与用户A、用户B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条记录表示:识别码Ⅱ对应的商品在某次交易行为中,是由用户C销售给了用户D,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同一件商品经过了多次分销或者流传才到达最终的消费者用户的情况,此时,同一个识别码就可能在表1所示的数据库中产生多条记录。例如,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以上表2可见,识别码Ⅰ对应的商品,由用户A销售给了用户B,之后用户B又销售给了用户C;识别码Ⅱ对应的商品,由用户D销售给了用户E,之后用户E又销售给了用户F,用户F又销售给了用户G。当然,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同一识别码对应的记录条目可能会非常多。总之,通过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条目的记录,可以追溯对应商品的销售链路,并以此统计出对应商品的渠道结构信息。
S503: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对,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在获取到商品的渠道结构信息之后,可以综合分析出同一品牌下各个商品一般是以怎样的渠道结构在交易平台中销售的,是否存在比较混乱等情况,并且可以将统计后的信息提供给交易平台的后台统计人员,或者品牌商用户,以供其确定是否需要调整销售结构,或者是否需要强化管理,等等。
总之,通过在发货时第一用户录入的商品的识别码,并记录识别码与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追溯商品的销售链路,进而为商品的渠道结构信息分析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来源,为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销售结构或者是否需要强化管理等提供依据。
实施例四
如实施例一中所述,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重新通过交易平台进行销售的情况,在实施例一中,对于同一第一用户重复销售返修或者利旧商品的情况,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还可能存在以下情况:某第一用户对于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转给其他用户再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对于这种情况,实施例一的方式无法有效的控制。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四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下面进行详细地介绍。
参见图6,该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01: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S602: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步骤S601~S602与S501~S50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603: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四中,可以对识别码对应的用户信息情况进行统计,从中识别出是否由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重新到交易平台中销售的情况。具体的,首先可以判断同一识别码是否对应了多个“用户对”,如果是,则可以将这种记录条目提取出来作为目标条目进行重点分析判断。具体在对目标条目进行分析判断时,由于存在同一商品在不同的经销商之间流传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某用户A将某识别码对应的商品销售给了用户B,之后用户B又将该商品销售给了用户C,在用户B和用户C均为商家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应该是正常情况,不应被看作是返修或者利旧商品的重新销售。因此,还可以对同一识别码对应的各个“用户对”中,作为买家的第二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也即判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并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来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例如,具体的,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且其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用户信息中,第二用户均为终端消费者用户,则确定在后生成的交易订单中对应的商品对象为返修或者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的商品对象。例如,同样假设某用户A将某识别码对应的商品销售给了用户B,其中,用户B为终端消费者用户;在另一条记录中,用户C将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销售给了用户D,并且用户D也是终端消费者用户,则对于在后生成的交易订单中对应的商品就可能是返修或者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的商品。
其中,关于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可以根据交易平台中记录的各个用户的用户资料来确定,在用户资料信息中,一般会记录有用户类别,这种类别可以区分出一个用户是一个商家还是一个终端消费者。
总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四,即使有部分商品在经过返修或者利旧之后重新进行销售通道,但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识别码不会随着返修或者利旧操作而发生变化,而本身实施例中又可以记录下各次交易中识别码与第一用户及第二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发现经过返修或者利旧之后重新进行销售通道的商品,从而更好地维护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与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参见图7,该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702,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添加单元703,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具体实现时,添加单元703具体可以用于:
接收到订购或者使用指定售后服务的请求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
其中,为了避免第二用户修改识别码,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状态设置单元,用于将添加到表单中的识别码置为不可修改状态。
为了便于第二用户使用其订购的售后服务,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绑定关系保存单元,用于保存识别码与订购的售后服务之间的绑定关系;
入口提供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查询指定交易订单的请求时,根据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查询已订购的售后服务,并为已订购的售后服务提供使用操作入口。
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到期时间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已订购售后服务的到期时间;
提示单元,用于如果当前时间距离所述到期时间小于预置的阈值,则提供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续订该售后服务。
在使用售后服务的情况下,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工单生成单元,用于在提交使用指定售后服务的请求时,生成服务工单,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所述服务工单中;
工单提供单元,用于将所述服务工单提供给对应的售后服务提供方。
另外,添加单元703具体还可以用于:
在所述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后,接收申请经济补贴的请求,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
为了避免同一第一用户将返修或者利旧的商品重新进入销售通道,该系统还可以包括:
识别码判断单元,用于在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之前,判断当前用户是否曾经针对其他交易订单提供过该识别码;
触发单元,用于如果未曾提供过该识别码,则触发将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的操作,并将当前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否则,拒绝将当前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
总之,通过上述系统,可以在发货处理阶段进行控制,在接收交易订单的发货信息时,发货信息中可以包括关联的商品的识别码,并在交易平台的数据库中进行保存,之后各种与该商品对象相关的应用,可基于该识别码来进行。后续用户在需要发出与交易订单以及识别码相关的服务请求时,交易平台可以自动将与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填写到表单中,不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的填写,因此,可以提高效率,降低用户的操作门槛,并且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用户的道德风险。
与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参见图8,该系统可以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802,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判断单元803,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在该系统中,也可以不是直接将识别码带入到表单中,而是在用户进行输入操作之后,可以先利用预先绑定的识别码进行判断,如果一致,再提交表单数据,否则可以拒绝提交,这样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的道德风险。
与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系统,参见图9,该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902,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渠道结构信息获取单元903,用于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信息,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在上述系统中,通过在发货时接收商品的识别码,并记录识别码与第一用户、第二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追溯商品的销售链路,进而为商品的渠道结构信息分析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来源,为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销售结构或者是否需要强化管理等提供依据。
与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方法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系统,参见图10,该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1001,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返修或利旧商品识别单元1003,用于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其中,返修或利旧商品识别单元1003具体可以用于: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且其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用户信息中,第二用户均为终端消费者用户,则确定在后生成的交易订单中对应的商品对象为返修或者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的商品对象。
通过上述系统,即使有部分商品在经过返修或者利旧之后重新进行销售通道,但是,由于商品本身的识别码不会随着返修或者利旧操作而发生变化,而本身实施例中又可以记录下各次交易中识别码与第一用户及第二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发现经过返修或者利旧之后重新进行销售通道的商品,从而更好地维护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包括:
接收到订购或者使用指定售后服务的请求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添加到表单中的识别码置为不可修改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存识别码与订购的售后服务之间的绑定关系;
当接收到查询指定交易订单的请求时,根据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查询已订购的售后服务,并为已订购的售后服务提供使用操作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已订购售后服务的到期时间;
如果当前时间距离所述到期时间小于预置的阈值,则提供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续订该售后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提交使用指定售后服务的请求时,生成服务工单,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所述服务工单中;
将所述服务工单提供给对应的售后服务提供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包括:
在所述交易订单切换为已发货状态后,接收申请经济补贴的请求,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之前还包括:
判断是否曾经针对其他交易订单提供过该识别码;
如果未曾提供过该识别码,则触发将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的操作,并将当前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否则,拒绝将当前交易订单切换到已发货状态。
9.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10.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信息,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11.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包括:
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且其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用户信息中,第二用户均为终端消费者用户,则确定在后生成的交易订单中对应的商品对象为返修或者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的商品对象。
13.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保存到数据库,以便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添加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相关的服务请求,并且所述服务请求与所述识别码相关时,将所述识别码添加到对应的表单中,以便用户获取到相应的服务。
14.一种识别码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发送到服务端,以便所述服务端建立所述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之间的绑定关系;
判断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该交易订单相关的服务请求表单数据时,如果所述表单数据中包括识别码信息,则判断该识别码与该交易订单绑定的识别码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返回提交成功通知消息。
15.一种获取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渠道结构信息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同一识别码对应的不同用户信息,获取该识别码对应商品对象的渠道结构信息。
16.一种对商品对象进行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与指定交易订单关联的商品的发货信息,并确定此次交易行为中涉及到的用户信息,该用户信息包括此次交易行为中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用户的信息;所述发货信息中包括所述商品的识别码;
对应关系保存单元,用于将所述识别码与用户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保存到数据库中;
返修或利旧商品识别单元,用于如果同一识别码对应了不同的用户信息,则判断不同的用户信息中各个第二用户是否为终端消费者用户,根据判断结果确定该识别码对应的商品对象是否被返修或利旧后重新进入销售通道。
CN201410208901.XA 2014-05-16 2014-05-16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0961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901.XA CN105096130A (zh) 2014-05-16 2014-05-16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HK16101382.6A HK1213675A1 (zh) 2014-05-16 2016-02-05 識別碼信息處理方法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901.XA CN105096130A (zh) 2014-05-16 2014-05-16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6130A true CN105096130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7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8901.XA Pending CN105096130A (zh) 2014-05-16 2014-05-16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6130A (zh)
HK (1) HK1213675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367A (zh) * 2016-08-25 2017-02-15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订单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038618A (zh) * 2016-02-02 2017-08-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784540A (zh) * 2016-08-26 2018-03-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38703A (zh) * 2017-12-28 2018-05-15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31968A (zh) * 2018-08-09 2018-12-18 何晨亮 一种连接智能家居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25776A (zh) * 2018-08-10 2019-02-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退货码生成和退货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WO2020113810A1 (zh) * 2018-12-03 2020-06-11 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单据存储设备及单据邮寄信息确定方法
CN111353841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1260A (zh) * 2005-03-11 2009-02-18 艾利丹尼森公司 处理票签订单的方法
US20100223153A1 (en) * 2005-12-02 2010-09-02 Yong Gyun S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ale of product based on time cost
CN102497331A (zh) * 2011-12-16 2012-06-13 王博 一种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CN102855593A (zh) * 2012-07-17 2013-01-02 张晨 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保修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方法
CN103279871A (zh) * 2013-06-06 2013-09-0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售后服务申请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1260A (zh) * 2005-03-11 2009-02-18 艾利丹尼森公司 处理票签订单的方法
US20100223153A1 (en) * 2005-12-02 2010-09-02 Yong Gyun S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sale of product based on time cost
CN102497331A (zh) * 2011-12-16 2012-06-13 王博 一种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CN102855593A (zh) * 2012-07-17 2013-01-02 张晨 智能移动终端电子保修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方法
CN103279871A (zh) * 2013-06-06 2013-09-0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售后服务申请方法及其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8618A (zh) * 2016-02-02 2017-08-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6408367A (zh) * 2016-08-25 2017-02-15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订单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784540A (zh) * 2016-08-26 2018-03-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38703A (zh) * 2017-12-28 2018-05-15 上海庆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运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9031968A (zh) * 2018-08-09 2018-12-18 何晨亮 一种连接智能家居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25776A (zh) * 2018-08-10 2019-02-12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退货码生成和退货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WO2020113810A1 (zh) * 2018-12-03 2020-06-11 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 单据存储设备及单据邮寄信息确定方法
CN111353841A (zh) * 2018-12-21 2020-06-3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单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53841B (zh) * 2018-12-21 2023-07-25 盒马(中国)有限公司 单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13675A1 (zh) 2016-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6130A (zh) 识别码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316382C (zh) 促进商务过程的方法与装置
CN104966166B (zh) Erp系统间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5096015A (zh) 商品对象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7716091B2 (en) Local returns of remotely purchased merchandise with return code validation
US20030182204A1 (en) System for managing eletronic receipt according to eletronic commer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reof
CN105719171A (zh) 一种用于电子商务的关联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025531A (zh) 地址修改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79918A (zh) 基于SaaS服务促进线下交易向线上交易转移的商业方法
TW201807631A (zh) 換貨資訊處理方法及裝置
CN104240120A (zh) 多用户联合购买商品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878043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028049A (zh) 一种商品采购方法、商品采购平台及商品采购系统
CN105678627A (zh) 一种分享自动改变数值方法
CN107845028A (zh) 订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709785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设备
CN104134149A (zh) 一种基于即时通讯应用的电子商务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12288547A (zh) 订单履约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150154605A1 (en) Method, electronic system of warranty account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concerning warranty accounting
KR101586408B1 (ko) 물류 유통을 위한 전자 상거래 시스템 및 그 전자 상거래 방법
CN10767983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1199427A (zh) 网络用户的分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2062A (zh) 一种客户自定义运单编号系统
CN114820102A (zh) 一种订单生成方法及网络销售平台
CN106529852A (zh) 换货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6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67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