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537B -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537B
CN105093537B CN201510477039.7A CN201510477039A CN105093537B CN 105093537 B CN105093537 B CN 105093537B CN 201510477039 A CN201510477039 A CN 201510477039A CN 105093537 B CN105093537 B CN 105093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
display unit
electronic equipments
hold electronic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70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537A (zh
Inventor
刘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770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02B27/027View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magnify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3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wherein the projection device i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hanced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61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in the context of movement of objects on the screen or movement of the observer relative to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09G2330/022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in absence of operation, e.g. no data being entered during a predetermined tim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07Resolution change, inclusive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s for different screen area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4Changes in size, position or resolution of an image
    • G09G2340/045Zooming at least part of an image, i.e. enlarging it or shrinking 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8/00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secu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覆盖部件,至少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Description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本发明是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210180179.4,申请日:2012年6月1日,发明名称: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和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例如智能手机之类的具有大屏幕的手持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手持电子设备的屏幕的尺寸毕竟受到便携特性的限制,一般不会超过4吋或5吋。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提高,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为用户提供的功能不断增多,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大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操作需要。例如,现有手持电子设备显示的图像尺寸小,并且显示屏幕的分辨率低,当用户通过手持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时体验较差。因此希望提供一种为在保证电子设备便携性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大视觉体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及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覆盖部件,至少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其中在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状态下,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通过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显示单元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手持电子设备的覆盖部件覆盖在第一显示上,以保护第一显示单元;在第二状态下,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通过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单元,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其中在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此外在第二状态下,还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中,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及显示方法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及显示方法。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和显示方法,可在手持电子设备的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状态(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一状态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使用状态)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二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关闭第二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简要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基本构造示例。
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上相同步骤和元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且对这些步骤和元素的重复解释将被省略。
在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媒体播放器(例如MP4)、游戏机、平板电脑,卫星定位设备等。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100的示例性框图。如图1所示,手持电子设备1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10、第一显示单元120、覆盖部件130和第二显示单元140。
图像处理单元110可提供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可以是,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者文本,图片,文本和图片的组合等。图像处理单元110可以是手持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单元(例如CPU),可替换地,也可以是在物理或逻辑上独立设置的图像处理单元。
第一显示单元120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下时,第一显示单元120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120允许观看者直接观看第二图像。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光学系统对第二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光路变换,观看者可直接观看第一显示单元120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此外,在第一状态下,覆盖部件130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以保护第一显示单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覆盖部件具有预定透光率。从而,当覆盖部件130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时,观看者仍可观看到第一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时,第二显示单元140可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二显示单元14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可替换地,第二显示单元140也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表面上。稍后将对此进一步描述。
在第二状态下,可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二显示单元140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在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将第一光学系统构造为独立于手持电子设备100的部件。可替换地,手持电子设备100可包括第一光学系统。例如,可通过转轴、滑轨等连接部件将第一光学系统与手持电子设备100的主体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光学系统至少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件。例如,透镜组件可包括一个凸透镜。此外,为了减少像差、避免色散等对成像造成的干扰,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也可由包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该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具有正屈光力,即,可等效为凸透镜。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电子设备,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观看视频或图片。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和显示方法,可在手持电子设备的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状态(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一状态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使用状态)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二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可关闭第二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在图1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中,观看者可手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替换地,手持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条件确定单元和模式控制单元。条件确定单元可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并且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自动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模式切换条件可包括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和第二模式切换条件,其中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手持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从大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第二模式切换条件为观看者与第一视窗之间的距离从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变为大于模式切换距离。例如,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当条件确定单元确定满足第二模式切换条件时,模式控制单元自动将手持电子设备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
手持电子设备100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第一检测单元可确定观看者与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等于模式切换距离,并获得检测结果。条件确定单元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满足模式切换条件。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200的基本构造的示意图。与图1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100类似,手持电子设备2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210、第一显示单元(未示出)、覆盖部件230和第二显示单元240。图像处理单元210、第一显示单元、覆盖部件230和第二显示单元240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图像处理单元110、第一显示单元120、覆盖部件130和第二显示单元140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240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200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二显示单元240可以是其屏幕的尺寸小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尺寸的微型显示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显示单元24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具体地,第二显示单元240的分辨率可高于现有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例如,第二显示单元240可采用符合高清或全高清标准的显示屏幕。由于第二显示单元240的屏幕尺寸很小,在本发明的示例中,用户难以通过肉眼看清第二显示单元240所显示的第二图像。此外,在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较高的情况下,第二显示单元240的屏幕的分辨率也可等于手持设备的屏幕的分辨率。
此外,手持电子设备200还包括第一光学系统。第一光学系统包括透镜组件251、第一光导部件252和第二光导部件253。如图2所示,透镜组件251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200内部,用于接收从第二显示单元240发出的光,并对从第二显示单元240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一放大虚像。第一光导部件252可将经过透镜组件251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导部件253。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光导部件252为反光镜,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光导部件252还可以是光导纤维。
如图2所示,第二光导部件253设置在位于第一显示单元之上的覆盖部件230中。第二光导部件25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光线反射组件,以将从第一光导部件252传送的光向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反射,从而,当观看者靠近手持电子设备200的第一外表面并向第一显示单元所在的方向观看时能够看到放大第一放大虚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二光导部件253中的光线反射组件可以是反光镜。可替换地,光线反射组件可为透明的反光器件。从而当观看者面对第一外表面时,通过光线反射组件观看者能够观看第二显示单元所显示的第二图像的第一放大虚像,并且通过第一显示单元观看者能够直接观看第一图像。
此外,当用户通过第一显示单元观看第一图像时可将第二光导部件设置为透光模式,而当用户通过第二显示单元观看第二图像时可将第二光导部件设置为反光模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在第二状态下,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与第一显示单元分离,使得覆盖部件与观看者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位置不重叠。图3a和图3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示例中,手持电子设备200还包括转轴310。转轴310能够绕其轴心旋转。并且转轴310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200的第一表面的第一边。覆盖部件230与转轴310相连,使得覆盖部件230能够相对于转轴310的轴心旋转。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3b所示,用户可旋转覆盖部件230以使其与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壳体分离。由于覆盖部件230具有预定透光率,当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时,可看到现实环境的情况,以防止观看者发生跌倒、撞倒障碍物之类的意外情况。
图4a和图4b是示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图2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200中的覆盖部件230可通过滑轨装置410与第一表面相连,并且能够沿滑轨装置410相对于第一表面移动。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4b所示,用户可滑动覆盖部件230以至少使其中设置了第二光导部件253的部分与第一显示单元220分离。由第二光导部件253具有预定透光率,当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时,可看到现实环境的情况,以防止观看者发生跌倒、撞倒障碍物之类的意外情况。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设备500的基本构造示例。与图1中所示的手持电子设备100类似,手持电子设备5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第一显示单元520、覆盖部件(未示出)和第二显示单元540。其中图像处理单元、第一显示单元520、覆盖部件和第二显示单元540分别与图1中所示的图像处理单元110、第一显示单元120、覆盖部件130和第二显示单元140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单元540为第一显示单元520的一部分。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整体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而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520的第一部分用作第二显示单元540,并且第一部分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此外,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覆盖部件覆盖在第一显示520上,以保护第一显示单元5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显示单元520的分辨率可调节。例如,第一显示单元520可具有低分辨率显示模式和高分辨率显示模式。具体地,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520可将其分辨率设置为低,以允许观看者直接观看第一显示单元412所显示的第一图像。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光学系统进行光路变换,观看者可直接观看对第一显示单元520所显示的第一图像。而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520可将其分辨率设置为高,以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二图像。
此外,为了节省耗电量并且减少生产成本,可仅将第一显示单元520的一部分设置为能够以较高分辨率进行显示或者以较低分辨率进行显示,而将其他部分设置为仅能以较低分辨率进行显示。
此外,为了节省耗电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手持电子设备500还可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可分别与第一部分和第一显示单元中除了第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连接,以向第一部分和剩余部分供电,在第二状态下,供电单元可停止向剩余部分供电,以便于接受显示单元的耗电量。
与手持电子设备100类似,手持电子设备500可不包括第一光学系统。例如,第一光学系统构造为独立于手持电子设备500的部件。在第二状态下,可将该部件置于覆盖部件上方,以便于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图5中所示手持电子设备还可包括图像采集单元以采集环境图像。图像采集单元可以是,例如,照相单元或摄像单元等。具体地,图像采集单元可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可与设置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表面相反。图像采集单元可采集环境图像,并将所采集的环境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单元。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中除了第一部分的剩余部分可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关于环境图像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三图像。从而在用户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同时,可看到周围的环境。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图像处理单元还可包括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可识别环境图像中的目标采集对象,并根据目标采集对象获得提示信息。例如,当目标采集对象为建筑物时,提示信息可以是该建筑物的名称、简介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图像识别模块可在手持电子设备中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已获得提示信息。可替换地,图像识别模块也可在通过网络连接在检索关于采集对象的提示信息。图像处理单元可根据提示信息生成第三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手持电子设备中的图像处理单元还可确定图像采集单元所采集的环境图像中的主要颜色,并根据环境图像的主要颜色控制第一显示单元所显示的背景画面的颜色。从而可避免用户在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时,看到黑色的背景,改善了观看体验。
可替换地,手持电子设备500可包括第一光学系统。例如,可通过转轴、滑轨等连接部件将第一光学系统与手持电子设备500的主体相连接,并且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显示单元分离,以避免遮挡第一显示单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手持电子设备500还可包括转轴。并且转轴能够绕其轴心旋转。第一光学系统可与转轴相连,并且能够相对于转轴的轴心旋转。在第一状态下可旋转第一光学系统使其与第一显示单元分离,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可旋转第一光学系统使其覆盖在用作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部分上。可替换地,第一光学系统可通过滑轨装置与覆盖部件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覆盖部件移动。在第一状态下可移动第一光学系统使其与第一显示单元分离,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可移动第一光学系统使其覆盖在用作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部分上。
通过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电子设备,可通过调整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的分辨率,而通过第一显示单元中的第一部分以较高分辨率来自显示要被放大的第二图像,从而不需要在手持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单独的第二显示单元,简化了手持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以便于将手持电子设备设计得更加轻薄。
应注意,虽然在图5所述的示例中以在第一表面上设置的第二显示单元包括在第一显示单元中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独立于第一显示单元。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显示单元可以较高分辨率进行显示。而在第一状态下,可关闭第二显示单元以节省耗电量,或者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与第一显示单元相同的较低分辨率进行显示,以扩展第一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内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图2和图5中所示手持电子设备还可包括调节单元。在第二状态下,调节单元可根据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第二显示单元和/或第一光学系统。
例如,在图2所述的示例中,调节单元可根据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在覆盖部件中设置的光线反射组件的倾斜角度,以改变反射组件的反射方向和/或设置位置,使用户能够清楚地观看第一放大虚像。具体地,光线反射组件可以为诸如PDLC(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之类的光膜。具体的,PDLC薄膜中包含液晶、和聚合物,当为PDLC薄膜施加电压时,液晶微粒的光轴垂直于PDLC薄膜表面,即与电场方向一致,液晶微粒的光折射率与聚合物的折射率基本匹配,无明显介面,构成了一基本均匀的介质,所以入射光不会发生散射,PDLC薄膜呈透明状;而当无PDLC薄膜无外加电压时,PDLC薄膜间不存在有规律的电场,液晶微粒的光轴取向随机,呈现无序状态,其液晶微粒的折射率n1不与聚合物的折射率n2匹配,使得入射光线被强烈散射,PDLC薄膜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光线反射组件的透光率可以为0%至100%之间的任意数值。如上所述,可根据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在透明保护部件中设置的光线反射组件的倾斜角度,以改变其反射方向,使用户能够清楚地观看第一放大虚像。
又例如,在图5所述的示例中,调节单元可根据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用作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一部分在第一显示单元中的设置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调节单元可包括旋钮等部件,观看者可根据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手动对第一显示单元和/或第一光学系统进行调节。可替换地,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手持电子设备300可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可在观看者靠近该第一视窗时,检测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以便于调节单元自动根据第二检测单元所检测的第一位置,调节第一显示单元和/或第一光学系统。
例如,第二检测单元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和识别模块。采集模块可在观看者靠近所述该第一视窗时,采集用户的面部图像。识别模块可对采集模块所获得的面部图像进行图像识别,以确定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此外,第二检测单元还可包括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发射模块可向观看者发射红外线。并且识别模块可根据来自观看者的红外反射图像或者将来自观看者的红外反射图像与采集模块所获得的面部图像相结合,以确定观看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通过利用红外反射图像可缩短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第一位置的时间。
通过上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手持电子设备,可根据观看者眼睛的位置对第一显示单元和/或第一光学系统进行调节,以方便用户观看第一放大虚像,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1、图2和图5中所示手持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第三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类似,在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第三显示单元可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在第二状态下,可通过第二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在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第二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二放大虚像。从而用户可同时通过双眼观看放大的图像。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示方法。图6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方法600的流程图。显示方法600可用于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手持电子设备。显示方法600中的各个步骤可被上述图1中的手持电子设备中的相应单元实现,因此,为了描述简洁,不再具体描述。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在步骤S610中,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第一图像可以是,例如,图片、视频图像或文本和图片的组合。图像处理单元可以是手持电子设备的中央图像处理单元(例如CPU),可替换地,也可以是在物理或逻辑上独立设置的图像图像处理单元。
在步骤S620中,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显示单元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显示单元允许观看者直接观看第二图像。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光学系统对第二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图像进行光路变换,观看者可直接观看第一显示单元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此外,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覆盖部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上,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覆盖部件具有预定透光率。从而,当覆盖部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时,观看者仍可观看到第一显示单元中所显示的第一图像。
另一方面,在第二状态下,在步骤S630中,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并且在步骤S640中,通过设置在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单元,根据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二显示单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并且具有较小的尺寸。例如,第二显示单元可采用符合高清或全高清标准的显示屏幕。
在步骤S650中,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第一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其中第一光学系统与第一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在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可将第一光学系统构造为独立于手持电子设备的部件。可替换地,手持电子设备可包括第一光学系统。例如,可通过转轴、滑轨等连接部件将第一光学系统与手持电子设备的主体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第一光学系统至少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件。例如,透镜组件可包括一个凸透镜。此外,为了减少像差、避免色散等对成像造成的干扰,带给用户更好的视觉体验,也可由包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该多个透镜形成透镜组件具有正屈光力,即,可等效为凸透镜。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用户可观看的图像尺寸不受手持设备自身屏幕尺寸的限制,从而在保持手持设备便携性能同时,用户可通过手持设备观看到具有较大尺寸的显示图像。此外,与微型投影仪相比,根据本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功耗很低,并且不受环境光的限制。在光线较强的户外或在光线较弱的室内均可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观看视频或图片。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第一放大虚像,从而防止用户所观看的内容被其他人窥视,提高了私密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设备和显示方法,可在手持电子设备的通过第一显示单元显示第一图像的第一状态(例如,当手持电子设备为移动电话时,第一状态可以是移动电话的正常使用状态)和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便于控制第二显示单元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当观看者不需要观看放大的图像时,可关闭第二显示单元,节省电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依赖于设计需求和其它因素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组合、部分组合和替换,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2.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内部;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所述第一光学系统包括:
透镜组件,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内部,配置来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第一光导部件,配置来将经过所述透镜组件的光线传送到第二光导部件;
所述第二光导部件,设置在所述覆盖部件中,配置来接收通过所述第一光导部件传送的光并向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相反的一侧进行反射。
3.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覆盖部件具有预定透光率,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覆盖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分离,使得所述覆盖部件与观看者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位置不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转轴,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边,并且所述转轴能够绕该转轴的轴心旋转,
所述覆盖部件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覆盖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覆盖部件通过滑轨装置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并且能够沿滑轨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移动。
6.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独立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7.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为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整体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并且所述第一部分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以及
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覆盖部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整个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以第一分辨率进行显示;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所述第一部分以第二分辨率进行显示;
其中所述第二分辨率高于所述第一分辨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除了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连接,配置来向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剩余部分供电,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供电单元停止向所述剩余部分供电。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配置来采集环境图像,并将所采集的环境图像传输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中除了所述第一部分的剩余部分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关于所述环境图像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三图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转轴,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边,所述转轴能够绕该转轴的轴心旋转;
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与所述转轴相连,使得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能够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光学系统通过滑轨装置与所述覆盖部件相连,并且可沿滑轨相对于所述覆盖部件移动。
14.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还包括:
检测单元,配置来在观看者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检测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
其中所述调节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15.一种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来提供图像数据;
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覆盖部件,至少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配置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第二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所述手持电子设备还包括:
调节单元,配置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还包括:
第三显示单元,配置来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下,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通过第二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三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第二放大虚像,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二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二放大虚像。
16.一种显示方法,应用于手持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
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
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显示单元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一图像,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覆盖部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上,以保护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
通过图像处理单元提供图像数据;
通过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第二显示单元,根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所提供的图像数据显示第二图像,
通过第一光学系统接收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并对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光路转换,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第一放大虚像,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之间的光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焦距,
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当观看者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光学系统观看到所述第一放大虚像,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还根据观看所述第一放大虚像的眼睛的第一位置,调节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第一光学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CN201510477039.7A 2012-06-01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ctive CN105093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77039.7A CN105093537B (zh) 2012-06-01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80179.4A CN103454772B (zh) 2012-06-01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201510477039.7A CN105093537B (zh) 2012-06-01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0179.4A Division CN103454772B (zh) 2012-04-24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537A CN105093537A (zh) 2015-11-25
CN105093537B true CN105093537B (zh) 2017-12-29

Family

ID=4973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7039.7A Active CN105093537B (zh) 2012-06-01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201210180179.4A Active CN103454772B (zh) 2012-04-24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0179.4A Active CN103454772B (zh) 2012-04-24 2012-06-01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5093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98A (zh) * 2015-01-23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5652441B (zh) * 2015-12-30 2019-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5906B2 (ja) * 1997-06-27 2007-01-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US6029073A (en) * 1998-02-24 2000-02-22 Motorola, Inc Display carrier with binocular viewing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1117045A (ja) * 1999-10-21 2001-04-27 Shimadzu Corp 表示装置
JP2001311908A (ja) * 2000-04-27 2001-11-09 Sony Corp 携帯情報端末
JP2003140080A (ja) * 2001-11-02 2003-05-14 Canon Inc 画像表示光学系、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KR20040011761A (ko) * 2002-07-30 2004-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소이동수단을 구비하는 고해상도 디스플레이
US20060146013A1 (en) * 2005-01-04 2006-07-06 Arneson Theodore 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virtual image display
CN103309039B (zh) * 2012-03-12 2016-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537A (zh) 2015-11-25
CN103454772A (zh) 2013-12-18
CN103454772B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3891B2 (en) Wearabl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 light guide element that guides light from a display element and light from an outside
CN202486428U (zh) 手持电子设备
US923214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US974956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nfrared image sensor on silicon
CN103309039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US95191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KR20170097661A (ko) 기판 유도식 광학 장치
JP2008533507A (ja) 特に視力強化光学系のための基板案内光学装置
CN103309040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US20160255336A1 (en) 3D Intelligent Device and 3D Image Display Method therefor
EP3489738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splay device
TW200819899A (en) Combination camera/projector system
KR101728845B1 (ko) 표시 장치, 포장 박스 및 포장 장치
US923051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JP2010250789A (ja) カメラ付き表示装置
US10067415B2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image using projector an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CN106959804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
CN104865701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7065200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5093537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6710497A (zh) 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CN103309038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CN103454771B (zh) 手持电子设备和显示方法
WO2023276921A1 (ja) 空中浮遊映像表示装置
US20060145947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virtual image dis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