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2123A - 一种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2123A
CN105082123A CN201410184689.8A CN201410184689A CN105082123A CN 105082123 A CN105082123 A CN 105082123A CN 201410184689 A CN201410184689 A CN 201410184689A CN 105082123 A CN105082123 A CN 105082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triction
drive sleeve
channel
rotary blad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846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2123B (zh
Inventor
宋明安
王小龙
孙洁
同彦恒
李志博
麻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Juneng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Juneng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Juneng Robo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xia Juneng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846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821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82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21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1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套和传动轴,传动套和传动轴通过联动球体相连接,所述传动套内设置旋转叶轮,旋转叶轮外侧设置有密封垫与传动套内壁密封接触,传动套外壁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节流阀,传动套内充有液压油,旋转叶轮与传动轴刚性连接,旋转叶轮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通旋转叶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设置有导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本发明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成功规避了传动件本身使用寿命的瓶颈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手的结构中,传动部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结构的传动部件。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1672330B公开了一种传动联轴器,实现了角度补偿功能,提高了扭矩的承载能力。但是这种结构还是实用传动的传动件直接相连传动的方式,受限于传动件自身的寿命,整个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改变传动结构,成功规避了传动件本身使用寿命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套和传动轴,传动套和传动轴通过联动球体相连接,所述传动套内设置旋转叶轮,旋转叶轮外侧设置有密封垫与传动套内壁密封接触,传动套外壁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节流阀,传动套内充有液压油,旋转叶轮与传动轴刚性连接,旋转叶轮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贯通旋转叶轮,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设置有导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对称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限流部、第二限流部和第三限流部,节流阀设置在第二限流部内,第一限流部与所述传动套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流部为弯曲的喇叭口形,第二限流部为圆柱形,第三限流部为螺旋管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流部与所述传动套的接口直径和第一限流部与所述第二限流部的接口直径之比为1:5~1:2。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限流部的螺距与内径之比为1:1~3: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传动件直接传动的结构,使用液压油对旋转叶轮的推动力实现传动。这种结构完全避免了传动件的磨损,大大延长了整个传动装置的寿命。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换作为进液管和出液管使用,实现传动方向的正反变化。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度,可以实现改变传动套内液压油压力的作用,实现改变传动比的功能。在旋转叶轮旋转过程中,液压油通过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流动,提高了旋转叶轮受到的液压的均匀度。第一限流部起到了增加液压油进液压力的作用,第二限流部起到了提高节流阀调节精度的作用,第三限流部起到了抑制液压油产生紊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流道的示意图。
图中:1、传动套;2、传动轴;3、旋转叶轮;4、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节流阀;7、液压油;8、第一流道;9、第二流道;10、单向阀;11、第一限流部;12、第二限流部;13、第三限流部;14、U形管;15、缩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包括传动套1和传动轴2,传动套1和传动轴2通过联动球体14相连接,所述传动套1内设置旋转叶轮3,旋转叶轮3外侧设置有密封垫14与传动套1内壁密封接触,传动套1外壁设置有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节流阀6,传动套1内充有液压油7,旋转叶轮3与传动轴2刚性连接,旋转叶轮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9贯通旋转叶轮3,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内设置有导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10。所述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对称设置,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限流部11、第二限流部12和第三限流部13,节流阀6设置在第二限流部12内,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传动套1相通。所述第一限流部11为弯曲的喇叭口形,第二限流部12为圆柱形,第三限流部13为螺旋管形。
其中,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结构相同,在旋转叶轮上反向设置。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内设置有U形管14,U形管14在靠近单向阀10的一端设置有缩口15,单向阀10设置在进液方向一端。缩口15可以减小由于设置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而对液压油压力的损失,U形管14可以起到抑制缩口15产生紊流的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发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传动件直接传动的结构,使用液压油对旋转叶轮3的推动力实现传动。这种结构完全避免了传动件的磨损,大大延长了整个传动装置的寿命。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5交换作为进液管和出液管使用,实现传动方向的正反变化。通过调节节流阀6的开度,可以实现改变传动套1内液压油压力的作用,实现改变传动比的功能。在旋转叶轮3旋转过程中,液压油通过第一流道8或第二流道9流动,提高了旋转叶轮3受到的液压的均匀度。第一限流部11起到了增加液压油进液压力的作用,第二限流部12起到了提高节流阀6调节精度的作用,第三限流部13起到了抑制液压油产生紊流的作用。所述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传动套1的接口直径和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第二限流部12的接口直径之比优选为1:3,可以在保证调节平顺性的前提下增宽调节范围。所述第三限流部13的螺距与内径之比优选为2:1,可以减弱第三限流部13对液压油压力的衰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套(1)和传动轴(2),传动套(1)和传动轴(2)通过联动球体(14)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1)内设置旋转叶轮(3),旋转叶轮(3)外侧设置有密封垫(14)与传动套(1)内壁密封接触,传动套(1)外壁设置有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节流阀(6),传动套(1)内充有液压油(7),旋转叶轮(3)与传动轴(2)刚性连接,旋转叶轮(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第一流道(8)和第二流道(9)贯通旋转叶轮(3),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9)内设置有导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对称设置,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限流部(11)、第二限流部(12)和第三限流部(13),节流阀(6)设置在第二限流部(12)内,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传动套(1)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部(11)为弯曲的喇叭口形,第二限流部(12)为圆柱形,第三限流部(13)为螺旋管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传动套(1)的接口直径和第一限流部(11)与所述第二限流部(12)的接口直径之比为1:5~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滑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流部(13)的螺距与内径之比为1:1~3:1。
CN201410184689.8A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传动装置 Active CN1050821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689.8A CN105082123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84689.8A CN105082123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123A true CN105082123A (zh) 2015-11-25
CN105082123B CN105082123B (zh) 2017-02-15

Family

ID=5456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84689.8A Active CN105082123B (zh) 2014-05-05 2014-05-05 一种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21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77A (zh) * 1992-01-26 1993-08-04 史义才 一种流体驱动机械装置
WO2000004300A1 (en) * 1998-07-16 2000-01-27 Woong Bae Oh Torque converter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564645A (zh) * 2004-04-20 2005-01-1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冷却液体驱动的固体转动靶
RU2442039C1 (ru) * 2010-09-21 2012-02-10 Юрий Феликсович Черняков Муфта свободного хода
CN203880032U (zh) * 2014-05-05 2014-10-15 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77A (zh) * 1992-01-26 1993-08-04 史义才 一种流体驱动机械装置
WO2000004300A1 (en) * 1998-07-16 2000-01-27 Woong Bae Oh Torque converter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564645A (zh) * 2004-04-20 2005-01-1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冷却液体驱动的固体转动靶
RU2442039C1 (ru) * 2010-09-21 2012-02-10 Юрий Феликсович Черняков Муфта свободного хода
CN203880032U (zh) * 2014-05-05 2014-10-15 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123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2127A (zh) 一种单向阀
CN201599461U (zh) 自动密封型止回阀
CN105082123A (zh) 一种传动装置
CN104179994A (zh) 全金属双向高压蝶阀
CN103470824A (zh) 单向阀
CN203880032U (zh) 一种传动装置
RU2011126132A (ru) Выдвижная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муфта для жидкостей под давлением
CN203223574U (zh) 一种阀门
CN105508641A (zh) 一种截止阀
CN104373641A (zh) 一种单向阀
CN204329683U (zh) 一种管式换热器
CN204493949U (zh) 一种用于液压泵的回油管接头
CN208185684U (zh) 一种便于节流阀双向流动的连接装置
CN204756032U (zh) 一种对夹蝶形止回阀
CN204512556U (zh) 具有缓冲部件和导向部件的单向阀
CN204459301U (zh) 泄水型止回阀
CN201891860U (zh) 一种单面硬密封平行闸板闸阀
CN207673871U (zh) 一种用于仪表阀或工艺阀的双联阀
CN205260928U (zh) 一种直通式高密封性止回阀
CN206738625U (zh) 一种新型高压固定球球阀
CN204878830U (zh) 全焊接管线球阀阀座
CN206846140U (zh) 机械密封套管结构
CN108730569A (zh) 一种耐高压三阀组
CN203384406U (zh) 缩进球阀
CN109099194A (zh) 一种单向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50021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oncentric Yinchuan City Development Zone, No. 296 South Street

Patentee after: Ningxia giant robot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750021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concentric Yinchuan City Development Zone, No. 296 South Street

Patentee before: Ningxia Juneng Robot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