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343A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343A
CN105074343A CN201480018618.9A CN201480018618A CN105074343A CN 105074343 A CN105074343 A CN 105074343A CN 201480018618 A CN201480018618 A CN 201480018618A CN 105074343 A CN105074343 A CN 105074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foot
air conditioner
casting
blower
fa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6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4343B (zh
Inventor
我科贤二
白川畅介
须藤昭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74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4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04D17/162Double suction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Abstract

空气调节机具备具有热交换室(B)和送风室(A)的空气调节机本体(1)、配置于热交换室(B)的热交换器(5)、以及配置于送风室(A)的送风装置(S)。送风装置(S)包含有具有旋转轴(a)的风扇马达(15)、该风扇马达(15)的旋转轴(a)上在轴方向上并列安装的复数个风扇(16)、以及分别收容风扇(16)且对伴随风扇(16)的旋转从风扇(16)中吹出空气进行引导的风扇壳体(17)。风扇壳体(17)与风扇马达(15)分别具有安装脚(20b、23A),风扇壳体(17)的安装脚(20b)与风扇马达(15)的安装脚(23A)以互相重合的状态通过固定件(e)固定于空气调节机本体(1)。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是关于具备顶棚吊顶式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在具备室内单元与室外单元的空气调节机中,室内单元从顶棚内的梁等垂吊的空气调节机中,室内单元大部分紧密地附着于顶棚板上。因此,不会如所谓的挂壁式的室内单元那样室内单元从壁面突出,在室内感受到压迫感。
这种空气调节机,室内单元的单元本体(框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需要尽可能地缩短,但单元本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限制则较少。因此,单元本体在宽度方向上较宽,送风装置以沿着顶棚面大范围吹出与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的形式谋求热交换效率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4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送风装置具备:具有两根旋转轴且该旋转轴从两侧面突出的风扇马达、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复数个风扇、以及分别收容所述风扇且伴随所述风扇的旋转引导热交换空气的风扇壳体。一方的旋转轴上安装有复数个风扇时,在风扇间需要有支撑旋转轴的轴承件。
因此,送风装置具备较多的部件,这些部件一个个必须正确地安装于既定的位置。因此,送风装置的组装必然花费一些工夫。而且,风扇壳体必须相对于风扇与中心轴相适应,还必须与风扇马达及轴承件的位置相适应,因此风扇壳体的安装是极其的麻烦。如果风扇壳体的位置有了偏离,将会无法避免地使送风效率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谋求一种至少能省去风扇壳体与风扇马达的安装工夫,从而使组装时的作业性提高,同时提高位置校对的精度从而防止送风效率的降低的空气调节机。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施形态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具备有热交换室及送风室的空气调节机本体;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热交换室的热交换器;以及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送风室,且向所述热交换室输送空气的送风装置。
所述送风装置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风扇马达、该风扇马达的所述旋转轴上在轴方向上并列地安装的复数个风扇、以及分别收容所述风扇且对伴随所述风扇的旋转从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进行引导的风扇壳体。所述风扇壳体与所述风扇马达分别具有安装脚。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与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角以互相重合的状态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形态中的构成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一部分的底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上所用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第二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底面图;
图6是扩大示出图5的一部分的底面图;
图7是涉及第三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扩大示出图7的送风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一部分的底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构成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室内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1示出了作为空气调节机本体的单元本体1。未图示的顶棚内的梁下吊有复数个吊环螺母,单元本体1悬挂于该复数个吊环螺母上。单元本体1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对于厚度方向尺寸极大。单元本体1的厚度方向也可以称为高度方向。同样地,单元本体1的宽度方向也可以称为水平方向。
单元本体1具备构成下表面的底板部1a、靠近顶棚的构成上表面的天板部1b、以及连接底板部1a和天板部1b的左右一对的侧板部1c与背面部1d。
吸入口2设置于底板部1a。吸入口2的面长为沿着底板部1a的宽度方向的全长,且具有该底板部1a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一半的的大小。吸入口2中,沿着底板部1a的宽度方向可拆卸地嵌有格栅10及过滤器11。
吹出口3设置于单元本体1的前表面部。吹出口3中可开闭地安装有水平透气窗12。而且,在相对于吹出口3的水平透气窗12更内侧的地方,安装有未图示的可旋转的复数个纵透气窗。
如图2至图4所示,单元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间隔板6。间隔板6沿着嵌有格栅10的吸入口2的那一侧竖着设立,且以与单元本体1的天板部1b相接的形式延伸。此外,间隔板6以与单元本体1的左右的侧板不1c相接的形式延伸。因此,间隔板6将单元本体1的内部区划为送风室A与热交换室B两室。
即,送风室A及热交换室B通过在当中夹持间隔板6的形式并列设置于单元本体1的内部。送风室A具有吸入口2,且该送风室A中配置有送风装置S及电气部件箱9等。热交换室B具有吹出口3,且该热交换室B中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5及排泄槽7。
配置于送风室A的电器部件箱9收容有控制送风装置S等的驱动的电器部件类。电器部件箱9以位于送风装置S与单元本体1的背面部1d之间所形成的狭小空间的形式固定于单元本体1内。
室内热交换器5受到沿着单元本体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限制,因此以往前倾的姿势配置于热交换室B。排泄槽7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5的下方。排泄槽7例如采用较厚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且具有大致占有热交换室B的全底面的面积。因此,排泄槽7形成为将来自倾斜的室内热交换器5所滴下的伴随冷冻循环所产生的排泄水滴全部接受的结构。
如图2所示,热交换室B的上部设置有支持室内热交换器5的上端部的上部断热材30。上部断热材30与排泄槽7相同地形成的较厚,从而使伴随室内热交换器5的冷冻循环作用所产生的发热(温热·冷热)不会传达至形成单元本体1的板材上。
然后,对送风装置S的结构·作用,及相对于单元本体1的送风装置S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对涉及第一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S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的单元本体1的一部分的底面图,图4是从采用第一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S的上方进行观察的立体图。
设置于单元本体1的送风装置S采用两轴的风扇马达15,用于向沿着单元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较宽范围吹出热交换空气。风扇马达15具备从其左右侧面同轴状地突出的两根旋转轴a、a,旋转轴a、a分别装有风扇16、16。即,相对于一台风扇马达15,两个风扇16、16并列地设置于旋转轴a、a的轴方向上。各风扇16收容于风扇壳体17。
通过风扇马达15旋转风扇16时,风扇16从轴方向吸入的空气并向周围方向吹出。风扇壳体17具备用于吸入旋转轴a周围的开口部,且一体地具有贯通间隔板6向热交换室B突出的喷口部17a。
风扇16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2通过格栅10及过滤器11吸入单元本体1的送风室A。吸入送风室A的空气吸入风扇壳体17的开口部,并从喷口部17a向热交换室B吹出。即,风扇壳体17,将从风扇16吹出的空气向喷口部17a进行引导。
配置于热交换室B的室内热交换器5,通过与来自喷口部17a吹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该空气变为冷气或热气的热交换空气。将热交换空气向纵透气窗与水平透气窗12进行引导,并从吹出口3向室内吹出。从而实现室内的冷房或热房。
如图3及图4所示,风扇马达15通过固定装置18固定于单元本体1。马达固定装置18具备支持风扇马达15的马达支持台18a、以及将风扇马达15的轴承部按入并固定于该马达支持台18a中的马达固定件18b。
马达固定装置18的马达支持台18a,一方的端部固定于间隔板6,且另一方的端部固定于单元本体1的天板部1b。因此,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马达支持台18a一并视为风扇马达15,以下,将作为马达支持台18a的风扇马达15固定于单元本体1。
如图3及图4所示,风扇马达15的一方的端部设置有一对的第一安装脚20a。第一安装脚20a以沿着间隔板6的形式弯折。风扇马达15的另一方的端部上安装有第二安装脚20b。第二安装脚20b以与单元本体1的天板部1b平行的形式向风扇马达15的左右突出。第二安装脚20b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孔c。
各风扇壳体17的一端部一体地设置有通过螺丝固定于间隔板6的安装部。各风扇壳体17的另一端部中左右的壳体安装脚23以与单元本体1平行地形式突出。壳体安装脚23中分别设置有长孔状的安装孔d。安装孔d在与间隔板6的长度方向直角的方向上延伸。
对将送风装置S安装于单元本体1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初在风扇马达15的旋转轴a上固定风扇16。接着,将与风扇16一体化的风扇马达15安装于单元本体1的既定位置。详细来讲,风扇马达15的第一安装脚20a通过螺丝固定于间隔板6上。此时,第二安装脚20b并不固定于天板部1b上而是成自由状态。
然后,在风扇壳体17的位置与风扇16的轴方向相配合的情况下,将该风扇壳体17固定于单元壳体1。将设置于风扇壳体17的一方的壳体安装脚23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重合。将设置于风扇壳体17的另一方的壳体安装脚23置于单元壳体1之上。
调整风扇壳体17的位置与风扇16的中心轴相适应时,需要将风扇壳体17在与间隔板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移动。此时,如图4那样进行了较好的显示,位于风扇壳体17的另一端部的安装脚23中,设置有与风扇壳体17的移动方向相同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安装孔d。因此,设置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的安装孔c与壳体安装脚23的安装孔d之间的相对位置不会有偏差。
完成风扇壳体17的位置调整工作结束后,如图3所示,将与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重合的风扇马达16的第二安装脚20b通过安装螺丝e固定于单元壳体1上。安装螺丝e是固定件的一种示例,将第二安装脚20b的安装孔c与壳体安装脚23的安装孔d双方贯通。风扇壳体17的另一方的壳体安装脚23相同地采用安装螺丝e固定于单元壳体1上。
根据第一实施形态,不在需要像以往那样,将风扇马达及风扇壳体分别单独地固定于单元壳体上。换而言之,在第一实施形态中,风扇马达15及风扇壳体17通过共同的安装螺丝e固定于单元壳体1上,因此可以减少将风扇马达15及风扇壳体17安装于单元壳体1时的工夫。
进一步地,可以将风扇壳体17的位置与风扇马达15相配合的作业与将风扇马达15及风扇壳体17固定于单元壳体1的作业同时进行。因此,风扇壳体17的位置调整作业可以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能够正确地确定风扇壳体17的位置,因此可以良好地维持送风装置S的送风效率。
图5及图6开示了关于单元本体1的送风装置Sa的安装结构的第二实施形态。
图5是涉及第二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进一步扩大图5部分的底面图。
送风装置Sa具备:具有两根旋转轴a、a的两轴的风扇马达15、安装于一方的旋转轴a的单一的第一风扇16a、安装于另一方的旋转轴a的在该旋转轴a的轴方向上并列的一对的第二风扇16b、16c、分别收容第一风扇16a及第二风扇16b、16c的三个风扇壳体17、以及在第二风扇16b、16c之间支撑另一方的旋转轴a的轴承件25。
即,涉及第二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Sa具备第一风扇16a与第二风扇16b、16c,且相对于第一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S,形成为可以吹出更多的热交换空气的同时谋求热交换效率的提高的结构。风扇马达15与相对于该风扇马达15的风扇壳体17的固定方法,与图3及图4所说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因此适用图3及图4而不做新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形态,轴承件25及夹持于轴承件25之间的邻接的两个风扇壳体17,如下所述那样固定于单元本体1。轴承件25具备有支撑另一方的旋转轴a的轴承部、以及一体地设置于该轴承部的安装脚。安装脚固定于支持台26.支持台26中一端固定于间隔板6,另一端固定于单元本体1的天板部1b。
因此,为了说明上的便利,将支持台26与轴承件25视为一体,以下,作为支持台26的轴承件25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
轴承部25的一方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脚27a。第一安装脚27a沿着间隔板6弯折。轴承件25的另一方的端部上设置有一对的第二安装脚27b。第二安装脚27b以与单元本体1的天板部1b平行的形式向轴承件25的左右突出。第二安装脚27b分别设置有安装孔。
像这样的送风装置Sa,最初的确定轴承件25的位置后,将第一安装脚27a固定于间隔板6。此时,第二安装脚27b不固定于天板部1b上,而是成自由状态。
然后,风扇壳体17的一方的端部固定于间隔板6上。此后,与所述第一实施形态的顺序相同,相对于风扇16调整风扇壳体17的位置,将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与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重合。在此状态下,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及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采用共通的安装螺丝e固定于单元本体1。
根据这样的第二实施形态,轴承件25及风扇壳体17不需要相对于单元壳体1分别固定。换而言之,轴承件25及风扇壳体17相对于单元本体1采用共通的安装螺丝e固定,因此,可以减轻轴承件25及风扇壳体1安装于单元本体1时的工夫。
而且,将风扇壳体17的位置与轴承件25配合的作业,可以同时与将轴承件25及风扇壳体17固定于单元壳体1的作业同进行。因此,风扇壳体17的位置调整工作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此外,风扇壳体17的位置能够正确的确定,因此可以良好地维持风扇装置Sa的送风效率。
图7至图9开示了关于单元本体1的送风装置S的安装结构的第三实施形态。
图7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S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7部分扩大后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示出涉及第三实施形态的室内单元的一部分的底面图。
送风装置S具备:具有一对的旋转轴a的两轴风扇马达15、风扇马达15的各旋转轴上分别装有一个风扇16、以及收容各风扇的风扇壳体17。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A如下述那样构成。
如图8图9所示那样,壳体安装脚23A具备与单元本本体1直接相接且通过螺丝连接于单元本体1上的第一安装部230a,以及在该安装部230a上一体形成的第二安装部230b。第二安装部230b在与第一安装部230a之间以具有相当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的板厚的段差的形式从第一安装部230a弯折。第一安装部230a及第二安装部230b上分别设置有沿着与间隔板6的长度方向正交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安装孔d。
根据第三实施形态,从风扇壳体17向风扇马达15突出的壳体安装脚23A形具备与单元本体1直接重合的第一安装部230a,以及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部20b重合的第二安装部230b。
第一安装部230a与第二安装部230b之间的段差相当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的板厚。其结果是,第二安装部230b与第二安装脚20b紧密接触,这样的第二安装部230b与第二安装脚20b可以通过共通的螺丝固定于单元本体1。
风扇壳体17上的另一方的壳体安装脚23A中第一安装部230a与单元本体1上重合,第二安装部230b相对于单元本体1以存在相当于段差的间隙的形式重合。因此,第一安装部230a可以通过安装螺丝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
涉及第三实施形态的送风装置与第二实施形态相同地具备轴承件25,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A具备第一安装部230a、以及在该第一安装部230a上一体形成的第二安装部230b。第二安装部230b在与第一安装部230a之间以具有相当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的板厚的段差的形式从第一安装部230a弯折。
与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重合的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A作为具有段差的第二安装部230,向没有轴承件25侧突出的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A在第一安装部230a与单元本体1重合的状态下通过安装螺丝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形态中,向风扇壳体17的风扇马达15侧或轴承件25侧突出的壳体安装脚23,相对于单元本体1,具有相当于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或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的板厚的间隙。
即,相对于单元本体1成悬空状态的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通过安装螺丝强制地按压并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其结果是风扇壳体17有微量的倾斜,且可能会使风扇壳体17的位置有偏离。因此,实际上,单元本体1与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空间,需要矫正风扇壳体17的倾斜。
第三实施形态中,以风扇马达15的第二安装脚20b及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的板厚相同为前提。因此,风扇壳体17的壳体安装脚23A一体地具备有通过螺丝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的第一安装部230a,以及通过螺丝重合固定于风扇马达17的第二安装脚20b或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上的第二安装部230b。第二安装部230b以具有相当于风扇马达17的第二安装脚20b或轴承件25的第二安装脚27b的板厚的段差的形式从第一安装部230a折弯。
根据这种结构,从风扇壳体17向与风扇马达15相反的一侧或与轴承件25相反的一侧突出且固定于单元本体1的壳体安装脚23A,实际上该第一安装部230a直接重合固定于单元本体1上。因此壳体安装脚23A与单元本体1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其结果是可以省略专用空间,且能够消除风扇壳体17的微妙的倾斜,并能够良好地维持送风效率。
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顶棚吊顶式室内单元的空气调节机的一种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仅限于此。例如,对于设置于顶棚板的内侧,且吸入口及吹出口上分别连接有管道的买入顶棚内的空气调节机也同样可以适用。
以上对本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上述实施形态仅作为一种示例进行了提示,不限定本实施形态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对于本实施形态以及本实施形态上的变动也应当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及包含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空气调节机(单元本体);
5.热交换器;
6.间隔板;
15.风扇马达;
16.风扇;
17.风扇壳体;
20b.第二安装脚;
23、23A.壳体安装脚;
25.轴承件;
27b.第二安装脚;
230a.第一安装部;
230b.第二安装部;
A.送风室;
B.热交换室;
S、Sa.送风装置;
a.旋转轴;
e.固定件(安装螺丝)。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热交换室与送风室的空气调节机本体;
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热交换室的热交换器;以及
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送风室,且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空气的送风装置;
所述送风装置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风扇马达、该风扇马达的所述旋转轴上在轴方向上并列安装的复数个风扇、以及分别收容所述风扇且对伴随所述风扇的旋转从所述风扇中吹出空气进行引导的风扇壳体;
所述风扇壳体与所述风扇马达分别具有安装脚,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与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脚以互相重合的状态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内部划分为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送风室两室的间隔板;
所述风扇马达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间隔板;
所述风扇马达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所述安装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间隔板;
所述风扇壳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所述安装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脚及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上分别设置有贯通所述固定件的孔;
设置于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上的所述孔是沿着所述间隔板正交方向的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为螺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风扇之间还具备支撑所述旋转抽的轴承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件具有安装脚,且所述风扇壳体具有与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重合的安装脚;
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及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以互相重合的状态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脚及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的板厚相同;
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一体地具备有与所述空气调节机重合并固定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脚或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重合并固定的第二安装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以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具有与所述风扇马达的所述安装脚或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的板厚相当的段差的形式从第一安装部弯折。
9.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热交换室与送风室的空气调节机本体;
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热交换室的热交换器;以及
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所述送风室,且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空气的送风装置;
所述送风装置包含具有旋转轴的风扇马达、该风扇马达的所述旋转轴上在轴方向上并列安装的复数个风扇、分别收容所述风扇且对伴随所述风扇的旋转从所述风扇中吹出空气进行引导的风扇壳体、以及在所述风扇之间支撑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件;
所述风扇壳体与所述轴承件分别具有安装脚,所述风扇壳体的所述安装脚与所述轴承件的所述安装脚以互相重合的状态通过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所述空气调节机本体的内部划分为所述热交换室与所述送风室两室的间隔板;
所述轴承件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间隔板;
所述轴承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所述安装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壳体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间隔板;
所述风扇壳体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所述安装脚。
CN201480018618.9A 2013-03-26 2014-03-06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5074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3915 2013-03-26
JP2013063915 2013-03-26
PCT/JP2014/055809 WO2014156541A1 (ja) 2013-03-26 2014-03-06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343A true CN105074343A (zh) 2015-11-18
CN105074343B CN105074343B (zh) 2017-11-14

Family

ID=51623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618.9A Active CN105074343B (zh) 2013-03-26 2014-03-06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61751B2 (zh)
CN (1) CN105074343B (zh)
WO (1) WO20141565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030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空气调节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39898B2 (ja) * 2017-09-14 2022-03-2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8916A (ja) * 1982-01-28 1983-08-01 Nissan Motor Co Ltd ブロワモ−タの取付構造
JPH0894108A (ja) * 1994-09-27 1996-04-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モータ取付構造
CN1847735A (zh) * 2005-01-27 2006-10-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JP2008014607A (ja) * 2006-07-10 2008-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室内機
KR20090115278A (ko) * 2008-05-01 200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0209522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式空调机
JP2011185481A (ja) * 2010-03-05 2011-09-22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8443Y2 (zh) * 1984-10-15 1989-11-17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8916A (ja) * 1982-01-28 1983-08-01 Nissan Motor Co Ltd ブロワモ−タの取付構造
JPH0894108A (ja) * 1994-09-27 1996-04-12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のモータ取付構造
CN1847735A (zh) * 2005-01-27 2006-10-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JP2008014607A (ja) * 2006-07-10 2008-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室内機
KR20090115278A (ko) * 2008-05-01 2009-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02095225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式空调机
JP2011185481A (ja) * 2010-03-05 2011-09-22 Fujitsu General Ltd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030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夏普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空气调节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56541A1 (ja) 2014-10-02
CN105074343B (zh) 2017-11-14
JP5961751B2 (ja) 2016-08-02
JPWO2014156541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88886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103363589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059627A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WO2018193520A1 (ja) 室外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JP6508465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105074343A (zh) 空气调节机
JP620224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3011393A (ja) 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装置
JP6566063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375017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US11898762B2 (en) Ceiling-embedded air conditioner
JP2016070614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38424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6331935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WO2009133909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7279925U (zh) 用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装置及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592363A (zh) 分体式空调室外机
KR102168581B1 (ko) 천장형 에어컨의 실내기
JP7392432B2 (ja) 室内機
CN109869820B (zh) 除湿加热装置、空调器
CN211822776U (zh) 挂墙式空调柜机
JP620224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196299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JP6923845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101586840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