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341A -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341A
CN105074341A CN201380071799.7A CN201380071799A CN105074341A CN 105074341 A CN105074341 A CN 105074341A CN 201380071799 A CN201380071799 A CN 201380071799A CN 105074341 A CN105074341 A CN 105074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joint
heat
heating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7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舒尔茨
T·普罗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s System Tech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eibes System Tech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bes System Technik GmbH filed Critical Meibes System Tech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074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24D19/102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a multiple 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16K11/085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having all the connecting conduits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F24D11/004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with conventional supplementary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2/00Oth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12/02Oth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having more than one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20/00Components of central heating installations excluding heat sources
    • F24D2220/02Fluid distribution means
    • F24D2220/0242Multiple way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的装置,以及用于操作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的方法。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配置有混合加热回路(105),从而包括了用于存储热的缓冲蓄能器(103a),并且可选地使用来自缓冲蓄能器或热源(101a)的热操作混合加热回路(105)。为此,设置了优先级切换来将热从热源(101a)加载到缓冲蓄能器(103a),并且缓冲蓄能器(103a)集成到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中。此外,太阳热热源(157、159)的集成是可行的,并且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以结构非常简单和有成本效益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该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的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的用于操作该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多回路加热系统通常具有两个加热回路,其中,加热回路被供应有具有不同温度的加热介质。因此,通常根据必须处于较高温度的加热回路(非混合的加热回路)要求,采用变化方式操作热源,并且要求处于较低温度的加热回路(混合加热回路)通过混合阀连接到直接加热回路,并根据需要供应有来自非混合加热回路的返回管路的加热介质。通常非混合加热回路用于散热器,并且混合加热回路可用于例如地面加热系统。
例如从DE19821256C1、DE10245571A1、DE102008013124A1可了解带有不同加热设备的多回路加热系统。毫无疑问地,冷却系统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操作,其中于是使用吸热部件代替热源,热源代替吸热部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配置带有混合加热回路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使其可包括缓冲蓄能器以储热。特别地为缓冲蓄能器配备了优选级切换,和/或热水制备系统包括缓冲蓄能器,有利地使饮用热水制备系统包括缓冲蓄能器。有利的是,此外还应可以包括太阳热热源。特别地,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应该具有特别简单的配置并且应该采用有成本效率的方式配置。
这个目的被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回路加热系统,根据权利要求9的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的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供了有利的实施方案。
发明人发现,根据要处理的技术任务,使用具有至少5个接头的歧管混合阀,能够采用特别简单并有成本效率的方式实现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加热或冷却的装置以及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其中由于基本上只必须控制歧管混合阀,因此控制复杂性也特别低。
关于具有5个接头的歧管混合阀的实施方案参照了本申请人于2012年12月17号提交的德国专利申请“Manifoldmixingvalveandtimebasedcontrolmethod”(歧管混合阀以及基于时间的控制方法,DE102102024585.8),通过引用其全文结合于此。
因此,提供了一种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其包括:
-至少一个热源,所述至少一个热源是热源回路HK的一个部分,所述热源回路HK包括具有HK-VL温度的热源先导管路HK-VL和具有HK-RL温度的热源返回管路HK-RL;以及至少两个吸热部件,其中,
-第一吸热部件是缓冲回路PK的一个部分,所述缓冲回路PK包括具有PK-VL温度的缓冲回路先导管路PK-VL以及具有PK-RL温度的第一缓冲回路返回管路PK-RL1,并且
-第二吸热部件是混合加热回路MK的一个部分,所述混合加热回路MK包括具有MK-VL温度的混合加热回路先导管路MK-VL以及具有MK-RL温度的混合加热回路返回管路MK-RL,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热部件被配置成用于热量传递介质的缓冲蓄能器,其中所述缓冲回路包括具有PK-RL2温度的第二缓冲回路返回管路PK-RL2,
-设置有一个分配设备,所述分配设备具有用于分配所述能量传递介质的水力设备,其中所述分配设备包括歧管混合阀,所述歧管混合阀具有至少五个接头,
-并且所述热源回路,所述缓冲回路和所述混合加热回路是和所述歧管混合阀的至少一个接头相连接。
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中,热水制备设备,尤其是饮用热水调配装置连接至缓冲回路。然后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采用特别简单的方式实施提供饮用热水。饮用热水调配装置有利地包括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将饮用热水回路和饮用热水调配装置的能量传递介质的回路隔离,其中,特别地第一循环泵设置在饮用热水调配装置的能量传递介质的回路中。因此,缓冲回路也可使用热洗涤水操作。
此外,有利地缓冲回路连接至至少一个额外的热源,其中,第二热交换器有利地设置在缓冲蓄能器和额外的热源之间。因此可以包括例如太阳热系统,太阳热系统额外地为缓冲蓄能器提供热。
因此,特别有利地当:
-HK-VL和歧管混合阀的第一接头连接,
-HK-RL和MK-RL连接,也并联地连接至PK-RL2,
-PK-RL1和歧管混合阀的第二接头连接,
-PK-VL和歧管混合阀的第三接头连接,
-MK-RL和歧管混合阀的第四接头连接,
-PL-RL2和MR-RL连接,
-MK-VL和歧管混合阀的第五接头连接。
于是可以提供结构上具有特别简单的配置的加热和冷却系统。
当MK-RL有利地还并联连接至第二接头时,然后可以至少提供额外混合模式。
如果没有另行说明,对于吸热部件,先导管路是供应有热的传热介质的接头。对于热源来说,热的传热介质是从这个接头取回的。
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歧管混合阀至少可调节6种操作模式:
a)第四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
b)第四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同时第二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
c)第二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
d)第二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同时第一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
e)第一接头和第五接头连接,以及
f)歧管混合阀的第一接头和第三接头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地当加热系统被配置成用于:
-当对蓄能器回路没有热需求和/或混合加热回路对热源没有热需求时,调节操作模式a),
-当对混合加热回路有热需求,并且这个热需求可从缓冲回路满足,以及当PK-RL1温度高于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b),
-当对混合加热回路有热需求,并且这个热需求可从缓冲回路满足,以及当PK-RL1温度等于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c),
-当对混合加热回路有热需求,并且这个热需求可从热源回路满足,以及当HK-VL温度高于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d),
-当对混合加热回路有热需求,并且这个热需求可从热源回路满足,以及当HK-V温度等于MK-VL温度时(在这种情况下,热源回路根据混合加热回路的要求采用变化方式运行),调节操作模式e),以及
-当所述缓冲回路应优先被提供以来自热源回路的热时,调节操作模式f)。
有利地,在MK-RL和HK-RL之间设置有上游堵塞止回阀,有利地上游堵塞止回阀设置在第四接头和HK-RL和PK-RL2之间的连接之间,或者上游堵塞止回阀设置在PK-RL1和HK-RL之间,有利地上游堵塞止回阀设置在第二接头、PK-RL1和HK-RL之间的节点的上游,和/或在MK-RL和第二接头之间设置溢流阀。因此,阻止了不需要的传热介质的混合。为了促进水力平衡以及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应用,溢流阀可具有可控制的电动致动器。
如果没有另行说明,术语“某物设置在两个元件之间”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意思是两个元件存在流体连接或能够流体连接。因此设置在其之间的元件不需要和这两个元件直接水力地相邻,而另外的元件可以设置在其之间。
当第二循环泵设置在MK中,特别在第五接头和MK-VL之间和/或第三循环泵设置在HK中,特别在HK-RL和那位于MK-RL和PK-RL1之间的节点之间,因为只需要非常小数量的循环泵,所以可进一步减小结构复杂性。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MK-VL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单元耦接时,和/或当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缓冲蓄能器处和/或缓冲蓄能器的返回管路处,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或冷却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单元耦接时,和/或当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PK-RL1中,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或冷却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单元耦接时,于是可通过获取那些参数,调节全部需要的混合模式,以及可选地还有循环泵139和141的功率,由此可以保持小的控制复杂性。此外,温度传感器还可设置在热源回路先导管路中。
要求独立地保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加热或冷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配设备,分配设备具有水力设备,水利设备用于使用至少两个对应的分配接头为至少两个吸热部件分配能量传递介质,其中,三个分配接头和至少一个吸热部件相关联,并且至少一个热源配备有至少两个接头,其中分配设备包括带有至少5个接头的歧管混合阀,分配接头彼此独立。设备在提供非常有效调节的同时具有简单的配置。
此外,有利地分配设备进一步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中的涉及分配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此外,要求独立地保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操作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特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热源加热回路,至少一个混合加热回路和至少一个缓冲回路,其中,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在运行时不引入外部热,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被提供以来自缓冲回路的热,其中来自混合加热回路的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混入混合加热回路的先导管路,
-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被提供以来自缓冲回路的热,没有传热介质从所述混合加热回路的返回管路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的先导管路中,
-在第四操作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被提供以来自热源加热回路的热,其中,来自缓冲回路的第一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的先导管路中,
-在第五操作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被提供以来自热源加热回路的热,来自混合加热回路的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没有混入混合加热回路的先导管路,其中,热源有利地根据混合回路的需求采用变化方式运行,以及
-在第六操作模式中,只有缓冲回路被提供以来自热源加热回路的热,
其中,有利地,缓冲回路和饮用热水调配装置连接,和/或缓冲回路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热源连接,特别地和太阳热热源连接。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基于有利的实施方案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另外的优势,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系统的框图;
图2a-2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1的多回路加热系统的多种混合模式;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系统和多回路加热系统的变体的比较;
图4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3的多回路加热系统中所使用的五路混合阀的整体立体图;
图5a-5d示出了根据图4的五路混合阀的多个部分透明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图4的五路混合阀的截面图;
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图4的歧管混合阀的部分分解图,确切地指立体图和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系统100包括热源加热回路101、缓冲回路103和混合加热回路105,热源加热回路101具有热源101a,缓冲回路103具有缓冲蓄能器103a,混合加热回路105具有地面加热器105a。因此缓冲蓄能器103a和地面加热器105a形成了两个不同吸热部件103a和105a。
因此缓冲蓄能器103a和具有热交换器107a的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连接,并且包括先导管路104a和第一返回管路104b和第二返回管路104c,第一返回管路104b近似地设置在中央,第二返回管路104c设置在缓冲蓄能器103a的底部。
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包括饮用热水回路107’和洗涤水加热回路107”。由于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比混合加热回路105要求更高的温度,因此洗涤水加热回路107”的先导管路161设置在缓冲蓄能器103a的上端,并且洗涤水加热回路107”的返回管路163设置在缓冲蓄能器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和第二返回管路104c之间。因此,用于洗涤水加热回路107”的先导管路161、缓冲蓄能器103a的先导管路104a和第一返回管路104b、洗涤水加热回路107”的返回管路163和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二返回管路104c的接头位于缓冲蓄能器103a的不同区域,并且温度顺次降低——当缓冲蓄能器103a没有完全冷却或加热时,从而整个缓冲蓄能器103a上将提供相同的温度。
此外,多回路加热系统100配备有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的装置109。
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的装置109包括分配设备111,分配设备111具有7个分配接头113、115、117、119、121、123和125,这些分配接头分别成对地和热源101a,以及两个吸热部件103a、105a相关联,其中总共3个分配接头117、119、121和缓冲蓄能器103a连接。分配设备111包括五路混合阀129,五路混合阀129包括5个接头A、B、C、D、E。此外,分配设备111包括4个截止阀131、133、135、137,这4个截止阀是和缓冲回路103、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和返回管路相关联的。因此,截止阀133被配置成在五路混合阀的上游工作的止回阀。
在五路混合阀129和截止阀135之间设置有循环泵139,其设置在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上。另一循环泵141设置在热源加热回路101的返回管路上,基本上正好在热源101a的前面。
分配设备111包括水力连接元件,水力连接元件部分通过水力节点143、145、147和149彼此连接。在水力节点143和水力节点149之间设置有另外的止回阀151,止回阀151在热源加热回路101的返回管路的上游作用。
在节点145和节点147之间的连接管上,也即在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和五路混合阀129的接头C的连接处,设置有溢流阀153,溢流阀153上加载有弹簧力,并且溢流阀153在下流方向上阻挡流动。因此,阻止了能量传递介质从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溢出到热源回路101的返回管路,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以及到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二返回管路104c的,然而有利于能量传递介质从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溢出到五路混合阀129的接头C。也可以省略节点145和节点147之间的连接,其中,如下文将描述地,将省略至少一个混合模式。
循环泵155操作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的洗涤水加热回路107”,其中,热交换器107a将洗涤水加热回路107”和饮用热水回路107’分离。
在缓冲蓄能器103a中,两个太阳热加热回路157、159相互连接。以第一太阳热加热回路157为例,说明热交换器157a如何实现存储在缓冲蓄能器103a中的能量传递介质和包括在太阳热加热回路157的能量传递介质之间的介质分离。因此,在太阳热加热回路157中设置有专用循环泵(未示出)。可代替地,根据本发明基于第二太阳热加热回路159示出了太阳热加热回路159也可能直接连接至本发明的加热系统100的介质回路。在这个太阳热加热回路159中也可设置专用循环泵(未示出)或可选地设置外部热交换器。两个太阳热加热回路157、159都包括太阳热收集器(未示出),太阳热收集器带有或不带辐射集中器,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辐射集中器可用于增加太阳热加热回路157、159的温度。
下面提供了分配设备111中的水力连接。五路混合阀129的接头A通过节点149和分配接头125连接至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接头B通过循环泵139和分配接头123连接至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接头C的一方面通过分配接头121连接至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另一方面通过溢流阀153、节点143、147和止回阀和分配接头125并联地连接至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接头D通过分配接头113和热源加热回路101的先导管路连接。接头E通过分配接头117和缓冲蓄能器103a的先导管路104a连接。最后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通过分配接头125、节点149、止回阀151、节点143和分配接头115连接热源加热回路101的返回管路。
图2a-2f示出了不同的混合模式a)-f),有利地针对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系统100可以调节这些混合模式。此处,箭头指示了传热介质的流动,其中具有三个尾部的箭头指示了来自热源101a或缓冲蓄能器103a的热的传热介质,带有两个尾部特征的箭头指示了中等热的传热介质,带有一个尾部特征的箭头指示了冷却后的传热介质,其中这只有象征意义。此外,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了个别温度,五路混合阀129的彼此连通的接头A、B、C、D、E以斜线示出。
在图2a中示出的混合模式a)中,调节歧管混合阀129从而使接头A、B彼此连通,剩余接头C、D、E堵塞。然后传热介质从接头A流向接头B,混合加热回路105形成了封闭的水力回路,没有从外部向这个封闭的水力回路供应传热介质,并且这个封闭的水力回路必要时也可被循环泵139连续循环和冷却。当对混合加热回路105没有热需求时使用这个混合模式a)。对于洗涤水加热回路107”来说,可经由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提供热需求。
来自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的热需求基本上可存在于随后描述的每一个混合模式中,其中当缓冲蓄能器103a加载有足够热时,可直接从缓冲蓄能器103a满足这个热需求。在热负荷不够和/或应该供应额外的热负荷的情况下,可通过太阳热加热回路157、159向缓冲蓄能器103a额外地供应热,如将在结合图2f描述的。
在图2b示出的混合模式b)中,接头A、B、C彼此流体连通从而传热介质可以从接头A流到接头B,并且传热介质额外地由接头C供应给接头B。因此流向接头B的介质是从接头A和C流出的介质的总和,并且来自缓冲回路103的传热介质连续地供应给混合加热回路105,由此提供外部的介质混合。当混合加热回路105中存在热需求时,以及当缓冲回路103的返回温度大于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温度时使用这个混合模式b)。箭头明显示出了来自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的传热介质被供应给接头C,来自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的介质被供应给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二返回管路104c,从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返回管路104c被用作缓冲蓄能器103a的先导管路,从而缓冲蓄能器103a被连续地卸载。
在图2c示出的混合模式c)中,只有接头B和接头C是流体连通的,这使得传热介质从接头C流向接头B。因此,传热介质通过节点145从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被供应给接头B。当混合加热回路105a中存在热需求,以及当缓冲蓄能器103a的返回管路温度和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温度一致时使用混合模式c)。在这种情况下,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中的传热介质在混合加热回路105中彻底冷却,并且通过节点143、147,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二返回管路104c中供应有来自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的全部介质。由于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缓冲回路103的压力损失很小,因此加热介质将流过缓冲回路103。因此溢流阀153只用作用于水力平衡的可选辅助设备并且分别根据多回路加热系统(100)中的水力状况被调节,就像散热器中常见的那样。
因此,在混合模式b)和c)中,混合加热回路105提供有来自缓冲蓄能器103a的热,其中,从缓冲蓄能器103a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取回的介质的温度可以在30℃到95℃之间。根据取回的介质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混合模式。为此,提供了用于确定第一返回管路104b中的介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其中,温度传感器直接设置在缓冲蓄能器103a和/或第一返回管路104b中。此外,另外的温度传感器(未示出)设置在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中。此外,温度传感器(未示出)设置在热源回路101的先导管路中。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的装置109通信,装置109在这种情况下控制五路混合阀129的位置,并且可选地控制循环泵139和141的功率。
在图2d示出的混合模式d)中,接头B、C、D彼此流体连通。在这种情况下,传热介质从接头C流向接头B,并且因此还从接头D流向接头B。因此在接头B处存在来自接头C和D的供给的介质流的混合流。在这个混合模式中,混合加热回路105有热需求,并且缓冲蓄能器103a的热负荷不足以满足这个热需求。此处,热源回路101的先导管路温度高于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温度,从而混入了来自缓冲回路103的第一返回管路104b的已经冷却的传热介质,传热介质通过节点145和接头C到混合加热回路104的先导管路以便另外地冷却来自热源回路101的通过接头D供应的传热介质。
在这个混合模式d)中,传热介质由热源回路101中的循环泵141提供。
仅当缓冲蓄能器103a在第一返回管路104b的温度实际上比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温度低时使用这个混合模式d)。
总体上,应理解的是溢流阀153用于水力平衡。取决于溢流阀153的设置,更多或更少的传热介质将选取经过缓冲回路103的路径,或者从节点143经过节点145流向接头C。更确切地,经过缓冲蓄能器103a的水力路径的水力阻力比从节点143经过节点145到接头C的路径的水力阻力高得多,因为列举的路径一方面较长,另一方面缓冲蓄能器103a中的水柱充当了额外的水力阻力。为了阻止水力介质无意地流过上述第二路径,溢流阀153的水力阻力必须高于缓冲回路103的水力阻力。
为了便于水力平衡以及进一步提高应用,溢流阀153可以配有可控制的电机驱动(未示出)。
可替代地,可以省去(未示出)这个溢流阀153,以及省去节点145和下述管道之间的水力连接管,所述管道为缓冲回路103的第二返回管路104c和节点143之间的管道,并且因此在混合模式b)、c)和d)中,来自MK-RL,也即来自分配接头125的传热介质因此总是必须流过缓冲回路103。
在图2e示出的混合模式e)中,只有接头B和D彼此连接,而接头A、C、E关闭。在这种情况下,传热介质从接头D流向接头B,这意味着混合加热回路105只由热源101a根据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要求以变化的方式供应。因此,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温度和热源回路101的先导管路温度相同。例如当太阳热加热回路157、159能通过当前负荷向缓冲蓄能器103a提供足够的热负荷,从而在通过饮用水调配装置107对缓冲蓄能器103a具有热需求期间,不要求通过热源回路101对缓冲蓄能器103a进行加载,并且因此热源101a可以采用较低的操作模式运行时,选择这个混合模式e)。
在图2f示出的混合模式f)中,接头D和E之间存在直接的流体连通,从而传热介质从接头D流向接头E。因此,可以实施从热源加热回路101到缓冲蓄能器103a的加载的优先级切换。当缓冲蓄能器103a中的温度下降到低于预定值和/或当当前在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中存在大量饮用热水需求时(该需求于是将优先受到缓冲蓄能器103a的额外补给),使用这个优先级切换。若能通过至少一个太阳热回路157、159向缓冲蓄能器103a进一步供应热,可使缓冲蓄能器103a的温度上升至95℃,虽然通过热源101a只供应例如高达70℃的介质温度。
因此,使用可获得的混合模式可以向混合加热回路105可选地供应来自热源101a或缓冲蓄能器103a的热。当然也可使用另外的再生热生产器作为热源101a,以代替典型的加热燃烧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100和具有相同功能(这意味着可以实施混合模式a)到f)的多回路加热和冷却系统200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的是,不带五路混合阀129的可替代配置需要开关阀201和两个三路混合阀203、205以及对应的复合控制和调节设备。
图4-6、7a和7b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歧管混合阀129的有利的实施方案,其中,图4示出了立体图,图5a-5d示出了部分透明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横截面图。图7a和7b是用于显示某些部件的相互作用的分解图。
可以看到的是,歧管混合阀129包括大体上中空的圆柱形外壳3,在这个圆柱形外壳3上设置有五个不同的接头A、B、C、D、E。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切换元件5,切换元件5也被配置成中空圆柱形。在外壳3上设置有领部7,领部7上设置有盖元件13,弹簧挡圈11支撑盖元件13,其中用于致动切换元件5的驱动轴9延伸穿过盖元件13。外壳3还包括突出的螺纹连接接收部件15,螺纹连接接收部件15上设置有和驱动轴9连接的一个传动装置(未示出)的扭转止动器(未示出)。因此提供了刚性连接以阻止传动装置绕着自身的传动轴转动。
切换元件5包括多种流体通道17、19、21、29和31,这些流体通道设置成和接头A、B、C、D、E相对应。三个第一接头A、B、D和相应对应的流体通道17、19因此被配置在第一切换平面Ⅰ中。因此,接头A设置在中央,接头D或B分别偏移逆时针90°和顺时针90°设置。相关联的流体通道17、19被配置成切换元件5上切出的狭长孔,并且分别在90°或45°的角度范围内延伸从而使接头A和B或接头B和D选择性地彼此连接。狭长孔流体通道17和19的高度或确切地说是外部半径,分别和连接至切换元件5的相应对应的A、B、D的内部半径相一致。因此狭长孔流体通道17在90°的圆周角度范围内延伸,狭长孔流体通道19在45°的圆周角度范围内延伸。在两个狭长孔流体通道17和19之间设置有条,其中条的宽度仅需足够使它在结构上支持切换元件5,而不在流动方面损害它。代替两个独立配置的狭长孔流体通道17和19,可提供在大约135°的圆周角度范围内延伸的一个狭长孔流体通道。
在多个第二切换平面的第一切换平面Ⅱ,设置有接头C(第一个第二接头)以及和它连通的流体通道21。流体通道21被配置成在切换元件15上的环形通孔,其中它的直径的大小设置成和在切换元件5上的接头C的内部直径一致。流体通道21设置成,以歧管混合阀129的纵向轴L为参照,位于流体通道19的下面,其中狭长孔流体通道19的朝向狭长孔流体通道17定向的外部半径,以纵向轴L为参照,和流体通道21的圆周对齐。
在切换元件5的底部27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流体通道29和31,其中底部27朝向接头E定向,流体通道29和21和相对应的接头E的接头开口33和35形成了第三切换平面。因此,流体通道29、31的直径同样和相关联的接头开口33、35一致,其中流体通道29、31或接头开口33、35的开口面的相应总和和流道通道21或接头A、B、C、D的开口面,以及狭长孔流体通道17、19所包围的开口面相同。因此流体通道29、31的直径设置成使得切换元件5具有中间位置,在中间位置流体通道29、31和接头开口33、35之间的连通被阻止了。
为了实现零损耗,以及因此实现切换元件5在外壳3中的密封运动,切换元件5设置有EPDM包覆面并且另外地包括设置成图案的并且减少摩擦的正方形凹陷23。为了进一步相对于切换元件5密封接头A、B、C、D,设置了密封圈(未示出),密封圈包围接头A、B、C、D,并且密封圈37、39相对于接头E包围切换元件5的底部27上的流体通道29、31。此外,设置了密封圈25以密封外壳5,密封圈41、43相对于盖元件13防水地密封驱动轴9穿过的通道。
图4-6中示出了切换元件5相对于外壳3的位置状况,在此位置状况下实施了混合模式,其中,第一切换平面Ⅰ的接头A和B彼此连通,并且剩余接头C、D、E堵塞,因此他们不存在流体连通,这表示了混合模式a)。
通过沿着顺时针方向(从上看到盖7上)转动驱动轴9移动切换元件,可以连续经过另外的混合模式b)-f),其中,在90°的转动内通过混合模式a)-e),并且在135°后到达混合模式f),即,接头D和E之间完全连通(接头D和流体通道19最大开启,接头开口33、35和相应对应的流体通道29、31最大开启)。
为了阻止从混合模式a)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将使接头A、B、C、E连接),例如可以在驱动轴9上设置机械止挡部件(未示出),或在驱动电机(未示出)上设置终端开关(未示出)。同样地为了进一步阻止顺时针转动超过混合模式f),例如可以在驱动轴9上设置相应的机械止挡部件(未示出),或在驱动电机(未示出)上设置相应的终端开关(未示出)。
从关于切换元件5、驱动轴9和盖元件13的相互作用的分解图7a和7b中,显而易见地在盖元件13和驱动轴9之间设置有浮动轴承,在盖元件和切换元件5之间设置有浮动轴承,浮动轴承用于补偿构件5、9、13之间的尺寸公差或轴偏差(MT)。在这方面设置在驱动轴9上的横向接收部件45的尺寸配置成小于切换元件5上的相应凹陷47。此外,配置成板簧49的弹簧元件设置在横向接收元件45上,其中,弹簧元件具有要求的密封力,以便通过向外壳3按压密封圈37、39(图7a未示出)相对于外壳3密封流体通道29、31。
因此,显而易见地,根据本发明的多回路加热系统100具有重要的结构优势,使得所需的分配设备111可以被配置成更加紧凑简单,由此使得分配设备111更加具有成本效益。并且由于没有提供很多构件从而也不需要控制他们,因此相关联的控制可以被配置得更简单更有成本效率。此外由于水力路径可以更短,因此这个多回路加热系统100还更有效,并且因此由于相比于传统配置的多回路加热系统200省略了多个构件,因此这个多回路加热系统100的热损失更少。

Claims (10)

1.一种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包括:
-至少一个热源(101a),所述至少一个热源(101a)是热源回路(101)HK的一个部分,所述热源回路(101)HK包括具有HK-VL温度的热源回路先导管路HK-VL和具有HK-RL温度的热源回路返回管路HK-RL;以及至少两个吸热部件(103a,105a),其中,
-第一吸热部件(103a)是缓冲回路(103)PK的一个部分,所述缓冲回路(103)PK包括具有PK-VL温度的缓冲回路先导管路(104a)PK-VL以及具有PK-RL温度的第一缓冲回路返回管路(104b)PK-RL1,并且
-第二吸热部件(105a)是混合加热回路(105)MK的一个部分,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MK包括具有MK-VL温度的混合加热回路先导管路MK-VL以及具有MK-RL温度的混合加热回路返回管路MK-RL,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热部件被配置成用于热量传递介质的缓冲蓄能器(103a),其中所述缓冲回路(103)包括具有PK-RL2温度的第二缓冲回路返回管路(104c)PK-RL2,
-设置有一个分配设备(111),所述分配设备(111)具有用于分配所述能量传递介质的水力设备,其中所述分配设备包括歧管混合阀(129),所述歧管混合阀(129)具有至少五个接头(A、B、C、D、E),
-并且所述加热回路(101),所述缓冲回路(103)和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是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至少一个接头(A、B、C、D、E)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和所述缓冲回路(103)连接,其中所述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有利地包括第一热交换器(107a),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7a)将所述饮用热水回路(107’)和所述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的传热介质的回路(107”)隔离,其中第一循环泵(155)特别地设置在所述饮用热水调配装置的所述传热介质的回路(107”)中,和/或所述缓冲回路(103)和至少一个额外的热源(157、159)连接,其中,第二热交换器(157a)有利地设置在所述缓冲蓄能器(103a)和所述额外的热源(15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HK-VL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第一接头(D)连接,
-所述HK-RL和所述MK-RL连接,并且所述HK-RL还并联地和所述PK-RL2(104c)连接,
-所述PK-RL1(104b)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第二接头(C)连接,
-所述PK-VL(104a)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第三接头(E)连接,
-所述MK-RL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第四接头(A)连接,并有利地,所述MK-RL还并联地和所述第二接头(C)连接,
-所述PK-RL2(104c)和MK-RL连接,
-所述MK-VL和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第五接头(B)连接。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歧管混合阀(129)能调节至少6个操作模式:
a)连接所述第四接头(A)和所述第五接头(B),
b)连接所述第四接头(A)和所述第五接头(B),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接头(C)和所述第五接头(B),
c)连接所述第二接头(C)和所述第五接头(B),
d)连接所述第二接头(C)和所述第五接头(B),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接头(D)和所述第五接头(B),
e)连接所述第一接头(D)和所述第五接头(B),以及
f)连接所述歧管混合阀(129)的所述第一接头(D)和所述第三接头(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系统(100)被配置成:
-当对所述缓冲回路(103)没有热需求和/或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对所述热源(101a)没有热需求时,调节操作模式a),
-当存在对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热需求,所述热需求能通过所述缓冲回路(103)满足时,和当所述PK-RL1温度高于所述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b),
-当存在对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热需求,所述热需求能通过所述缓冲回路(103)满足时,和当所述PK-RL1温度等于所述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c),
-当存在对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热需求,所述热需求应通过所述热源回路(101)满足时,和当所述HK-VL温度高于所述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d),
-当存在对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热需求,所述热需求应通过所述热源回路(101)满足时,和当所述HK-VL温度等于所述MK-VL温度时,调节操作模式e),
-当所述缓冲回路(103)应优先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热源回路(101)的热时,调节操作模式f)。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
其特征在于:
一个上游堵塞止回阀(151)设置在MK-RL和HK-RL之间,有利地设置在所述第四接头(A)和接头(143)之间,所述接头(143)在HK-RL和PK-RL2(104c)之间,和/或一个上游堵塞止回阀(133)设置在PK-RL1(104b)和HK-RL之间,有利地设置在节点(145)的上游,所述节点(145)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头(C)、PK-RL1(104b)和所述HK-RL之间,和/或溢流阀(153)设置在MK-RL和所述第二接头(C)之间。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
其特征在于:
第二循环泵(139)安排在MK中,特别地安排在所述第五接头(B)和MK-VL之间,和/或第三循环泵(141)安排在HK中,特别地安排在HK-RL和以下节点(143)之间:所述节点(143)在所述MK-RL和所述PK-RL1之间。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所述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
其特征在于:
第一温度传感器安排在MK-VL中,其中,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或冷却系统(100)的控制和调节单元(109)耦接,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安排在缓冲蓄能器(103a)处,其中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冷却系统(100)的所述控制和调节单元(109)耦接,和/或第三温度传感器安排在PK-RL1(104b)中,其中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冷却系统(100)的所述控制和调节单元(109)耦接。
9.一种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加热或冷却系统(100)的装置(109),所述装置包括分配设备(111),所述分配设备(111)具有多个水力设备,所述多个水力设备用于分配传热介质,所述多个水力设备分别具有用于至少两个吸热部件(103a、105a)的至少两个分配接头(117、119、121、123、125),其中三个分配接头(117、119、121)和至少一个吸热部件(103a)相关联,并且针对至少一个热源(101a)提供至少两个分配接头(113、115),其中所述分配设备(111)包括歧管混合阀(129),所述歧管混合阀(129)具有至少五个接头(A、B、C、D、E),并且所述分配接头(117、119、121、123、125)彼此独立地设置,其中所述分配设备(111)有利地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的涉及分配设备的特征。
10.一种用于操作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的方法,所述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尤其是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的所述加热或冷却系统(100),其具有至少一个热源加热回路(101),至少一个混合加热回路(105)和至少一个缓冲回路(103),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在运行时不引入外部热,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缓冲回路(103)的热,其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
-在第三操作模式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缓冲回路(103)的热,没有传热介质从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中,
-在第四操作模式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热源加热回路(101)的热,其中来自所述缓冲回路(103)的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中,
-在第五操作模式中,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热源加热回路(101)的热,来自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返回管路的传热介质没有混入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先导管路,其中所述热源(101a)有利地根据所述混合加热回路(105)的需求来运行,以及
-在第六操作模式中,只有所述缓冲回路(103)被提供以来自所述热源加热回路(101)的热,
其中有利地使得,所述缓冲回路(103)和饮用热水调配装置(107)连接,和/或所述缓冲回路(103)和至少一个额外的热源连接,特别地和太阳热热源(157、159)连接。
CN201380071799.7A 2012-12-17 2013-12-16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Pending CN1050743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24583.1A DE102012024583A1 (de) 2012-12-17 2012-12-17 Mehrkreisige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her, Einrichtung zum Steuern und/oder Regeln für eine mehrkreisige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ehrkreisigen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
DE102012024583.1 2012-12-17
PCT/EP2013/003792 WO2014095026A1 (de) 2012-12-17 2013-12-16 Mehrkreisige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her, einrichtung zum steuern und/oder regeln für eine mehrkreisige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h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mehrkreisigen heizungs- oder kühlanlage mit pufferspeich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341A true CN105074341A (zh) 2015-11-18

Family

ID=4994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799.7A Pending CN105074341A (zh) 2012-12-17 2013-12-16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32161B1 (zh)
CN (1) CN105074341A (zh)
DE (1) DE102012024583A1 (zh)
EA (1) EA201591148A1 (zh)
WO (1) WO2014095026A1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717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8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4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9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5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6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9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4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5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8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6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7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37704B1 (de) * 2014-12-22 2018-05-23 Grundfos Management A/S Mischventil
DE102016205033A1 (de) * 2016-03-24 2017-09-28 Viessmann Werk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Konfigurieren einer multivalenten Energieversorgungsanlage
EP3361182B1 (de) * 2017-02-08 2020-03-25 Grundfos Holding A/S Hydraulische baueinheit für eine heizungs- oder klimaanlage
FI130059B (fi) * 2020-11-30 2023-01-13 Auris Energiaratkaisut Oy Hybridilämmitys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hybridilämmitysjärjestelyn käyttämiseksi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4A (zh) * 1994-11-08 1996-07-31 阿洛伊斯·施瓦茨 向用具供应热能的系统及其所用设备
DE19642721A1 (de) * 1995-10-18 1997-04-24 Guillot Ind Sa Anschlußvorrichtung für einen geregelten Heizkessel zur Speisung und Regelung von zwei Heizkreisläufen
DE10214242A1 (de) * 2001-03-26 2003-03-13 Hg Baunach Gmbh & Co Kg Mehrwegemischventi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zeitlichen Steuerung
EP1614944A1 (de) * 2004-07-06 2006-01-11 HG Baunach GmbH & Co KG Mehrwegemisch- oder verteilventil
CN101095015A (zh) * 2004-11-26 2007-12-26 第一近热工厂股份公司 加热设备和加热方法
WO2009063308A2 (en) * 2007-11-16 2009-05-22 O.T.M.A. S.N.C. Di Spaggiari & C. Combined system with solar panels and wall-mounted boiler
DE102009007053A1 (de) * 2008-01-28 2009-08-06 Hg Baunach Gmbh & Co Kg Steuerung oder Regelung einer Heizungsanlage und Heiz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1256C5 (de) 1998-05-12 2011-02-24 Hans-Georg Baunac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Umlaufflüssigkeitsheizung oder -kühlung und Umlaufflüssigkeitsheizung oder -kühlung
DE20001539U1 (de) * 2000-01-31 2000-04-20 Ikarus Solargroshandlung Raine Heizung
DE10245571B4 (de) 2002-03-26 2019-04-04 Hg Baunach Gmbh & Co Kg Mehrwegemischventilbaugruppe
DE10214244A1 (de) * 2001-03-26 2003-02-13 Hg Baunach Gmbh & Co Kg Rohrset, bestehend aus mehreren Rohren, zur Verbindung von Anschlüssen eines Mehrweggemischventiles
DE102008013124A1 (de) 2008-03-07 2009-09-10 Meibes System-Technik Gmbh Mehrkreisige Heizungsanlag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4A (zh) * 1994-11-08 1996-07-31 阿洛伊斯·施瓦茨 向用具供应热能的系统及其所用设备
DE19642721A1 (de) * 1995-10-18 1997-04-24 Guillot Ind Sa Anschlußvorrichtung für einen geregelten Heizkessel zur Speisung und Regelung von zwei Heizkreisläufen
DE10214242A1 (de) * 2001-03-26 2003-03-13 Hg Baunach Gmbh & Co Kg Mehrwegemischventi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zeitlichen Steuerung
EP1614944A1 (de) * 2004-07-06 2006-01-11 HG Baunach GmbH & Co KG Mehrwegemisch- oder verteilventil
CN101095015A (zh) * 2004-11-26 2007-12-26 第一近热工厂股份公司 加热设备和加热方法
WO2009063308A2 (en) * 2007-11-16 2009-05-22 O.T.M.A. S.N.C. Di Spaggiari & C. Combined system with solar panels and wall-mounted boiler
DE102009007053A1 (de) * 2008-01-28 2009-08-06 Hg Baunach Gmbh & Co Kg Steuerung oder Regelung einer Heizungsanlage und Heizanlage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64717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8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4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9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5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6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9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4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5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3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3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0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8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1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6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2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7A (zh) * 2019-01-09 2019-05-17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13B (zh) * 2019-01-09 2021-11-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CN109764720B (zh) * 2019-01-09 2021-11-2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能量存储站及用于能量存储站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95026A8 (de) 2014-10-16
WO2014095026A1 (de) 2014-06-26
EA201591148A1 (ru) 2015-11-30
EP2932161B1 (de) 2019-04-10
EP2932161A1 (de) 2015-10-21
DE102012024583A1 (de)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4341A (zh) 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这个系统的装置和操作带有缓冲蓄能器的多回路电热或冷却系统的方法
CN110770070B (zh) 冷却水回路
EP2212630B1 (en) Heat pump device
US11808362B2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luid within an at least partially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US8485226B2 (en) Three-way valve integrated with radiator
US20120144853A1 (en) Symmetrical intermediate storage means for heat pumps with cyclical drainage into a main system
CN105074340A (zh) 带有歧管混合阀的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和用于控制和/或调节多回路加热或冷却系统的装置
CN112238727B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集成热管理模块
KR20130101501A (ko) 가열/냉각 장치 및 가열/냉각 장치를 위한 가열/냉각 모듈
CN108367669A (zh) 用于电驱动系统,优选用于车辆的电驱动系统的热管理系统
CN109578126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9140784A (zh) 电可调旁通阀与电控三通阀的集成装置
CN114206639A (zh) 车辆的集成热管理回路
KR20230098093A (ko) 전기 자동차,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5190137A (zh) 歧管混合阀和用于歧管混合阀的基于时间的控制方法
JP5585723B2 (ja) スターリングエンジンの出力制御装置
JP5069490B2 (ja) 大気開放型蓄熱装置
CN115000570B (zh) 热管理集成单元、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729594A (zh) 车辆的流体控制装置
KR101027494B1 (ko) 열매체 마찰 히팅장치를 이용한 히팅시스템
JP4539665B2 (ja) 印刷機の冷温水循環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冷温水循環方法
JP4026655B2 (ja) 給湯装置
JP5882160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JP6458541B2 (ja) 加熱循環回路用熱分配ユニット
CN210851945U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