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2566A -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2566A
CN105072566A CN201510487717.8A CN201510487717A CN105072566A CN 105072566 A CN105072566 A CN 105072566A CN 201510487717 A CN201510487717 A CN 201510487717A CN 105072566 A CN105072566 A CN 105072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criber identity
human body
identity information
body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77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8771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25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2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通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通过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若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若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存储用户身份信息,以在下次会见握手时将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呈献给用户,避免尴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人体通信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人体通讯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在各种商务社交场合,比如展会、会议、社交酒会等,商务人士与对方见面后会握手致意并进行沟通,然而商务人士由于交际面广且会见人士特别多,经常会碰到此前会见交谈过的人,却无法清楚回忆起对方的姓名、所属公司、职务等用户身份信息而导致尴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人体通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能够将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呈献给用户以避免尴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基于人体通信连接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若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若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存储用户身份信息。
其中,在交互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时,双方还交互各自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所述存储用户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方和发送方根据无线通信连接信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在建立时开始计时;在判定双方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所述存储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人脸识别信息、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所述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的步骤,包括: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并在判定不同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存储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定位得到当前地理位置,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通信终端,包括:人体通信模块,用于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终端和对方终端之间的人体通信连接;交互模块,用于在人体通信终端和对方终端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后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交互模块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若判定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处理模块存储用户身份信息;若判定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提醒模块,用于在处理模块判定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
其中,在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时,交互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所述人体通信终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计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人体通信终端和对方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计时模块用于在建立时开始计时,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判定双方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在判定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人脸识别信息、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处理模块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并在判定不同时,根据人脸识别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其中,人体通信终端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定位得到人体通信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将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讯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通过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若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若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存储用户身份信息,以在下次会见握手时将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呈献给用户,避免尴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人体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1: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基于人体通信连接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接收方和所述发送方可以分别理解为充当接收方的人体通信终端以及充当发送方的人体通信终端,两方的人体通信终端与各自佩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所谓人体通信终端可以为手机、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或平板电脑)、便携式通信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终端,还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以及嵌入于衣服、首饰等服饰配件中的显示设备。
在建立人体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接收方和所述发送方可以利用人体发送电信号而不使用导线,从而进行数据传输。其中,双方之间所传输的数据即为本实施例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标识信息例如可以为双方人体通信终端的设备标识码、双方佩戴者的人脸识别信息、双方人体通信终端的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身份信息为佩戴者的身份信息,例如可以为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等。
步骤S12: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以接收方为例描述,接收方接收到发送方传输的标识信息之后,在之前存储的所有标识信息中进行比对查询。若查询到相同的标识信息,表示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13;若未查询到相同的标识信息,表示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14。
步骤S13: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14: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优选地,本实施例可以定位得到双方的当前地理位置,并将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从而在下次会见握手时将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呈献给用户,避免尴尬。
举例而言,若佩戴者A的人体通信终端a接收到佩戴者B的人体通信终端b发送的标识信息为人体通信终端b的设备标识码123-4-5,且用户身份信息为“张先生、c公司、业务经理”,则人体通信终端a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张先生、c公司、业务经理”,并且可以通过震动提示。
所述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指的是,对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基本公民信息未发生变化,但工作单位及职务等社会角色信息发生变化时,删除之前存储而存储本次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另外,考虑到人体通信终端的佩戴者发生变化的使用情况,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以在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时区分佩戴者所佩戴的人体通信终端,或者人体通信终端所被佩戴的佩戴者是否发生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基于人体通信连接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
步骤S22: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均相同,表示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23;如果人脸识别信息不相同,无论所述设备标识码是否相同,均表示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24。
步骤S23: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24: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1: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基于人体通信连接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32:接收方和发送方交互各自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并根据无线通信连接信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且在建立时开始计时。
步骤S33:判断接收方和发送方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表示双方因为不小心、无意的身体接触即双方并未具有获取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意愿,则继续执行步骤S31及其后续步骤;若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表示双方具有获取对方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意愿,则执行步骤S34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S34:根据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若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35;若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执行步骤S36。
步骤S35: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步骤S36: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本实施例在图1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能够消除双方因为不小心、无意的身体接触但双方佩戴的人体通信终端自动建立人体通信连接的情况,更加贴近于用户的真是意图,避免误差。
图4本发明的人体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人体通信终端40包括人体通信模块41、交互模块42、处理模块43及提醒模块44,其中:
人体通信模块41用于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终端40和对方终端之间的人体通信连接。
交互模块42用于在人体通信终端40和对方终端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后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其中,标识信息例如可以为双方终端的设备标识码、双方佩戴者的人脸识别信息、双方终端的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用户身份信息为佩戴者的身份信息,例如可以为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等。
处理模块43用于根据交互模块42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若判定此前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处理模块43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其中优选地,通过人体通信终端40包括的定位模块45定位得到人体通信终端40的当前地理位置,处理模块43进一步将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若判定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处理模块43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提醒模块44用于在处理模块43判定此前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
另外,考虑到人体通信终端40的佩戴者发生变化的使用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通信终端40还可以在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时区分佩戴者所佩戴的人体通信终端40,或者人体通信终端40所被佩戴的佩戴者是否发生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具体而言,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时,处理模块43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并在判定不同时,根据人脸识别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的人体通信终端40还能够消除双方因为不小心、无意的身体接触但双方佩戴的人体通信终端自动建立人体通信连接的情况,更加贴近于用户的真是意图,避免误差。具体而言,在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时,交互模块42还用于接收对方终端发送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人体通信终端40包括的无线通信模块46建立人体通信终端40和对方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计时模块47在建立时开始计时,处理模块43进一步用于判定双方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在判定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存储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以上描述的人体通信终端40的多个模块结构,对应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具有与其相同的技术效果。
应该理解到,上述人体通信终端40的实施方式仅是示意性的,模块的划分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两个模块可集成到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可通过一些接口,也可以是电性或其它形式。上述模块作为人体通信终端40的组成部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框,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既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框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
另外,本实施例的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即,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此基础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方和发送方在握手时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人体通信连接交互各自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若此前所述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并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若此前所述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存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交互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时,所述双方还交互各自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
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所述存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收方和所述发送方根据所述无线通信连接信息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并在建立时开始计时;
在判定所述双方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所述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所述存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人脸识别信息、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设备标识码和所述人脸识别信息,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的步骤,包括:
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并在判定不同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步骤,包括:
定位得到当前地理位置,并将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6.一种人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通信终端包括:
人体通信模块,用于在握手时建立所述人体通信终端和对方终端之间的人体通信连接;
交互模块,用于在所述人体通信终端和所述对方终端建立人体通信连接后接收所述对方终端发送的标识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交互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标识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若判定此前所述双方未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所述处理模块存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若判定此前所述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则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提醒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判定此前所述双方进行过数据传输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提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对方终端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用户身份信息时,所述交互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对方终端发送的无线通信连接信息,
所述人体通信终端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和计时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人体通信终端和所述对方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计时模块用于在建立时开始计时,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判定所述双方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是否等于或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在判定所述无线通信连接的时长等于或大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对所述此前最后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以及存储所述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设备标识码、人脸识别信息、无线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包括所述设备标识码和所述人脸识别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判断接收到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与此前存储的设备标识码和人脸识别信息是否相同,并在判定不同时,根据所述人脸识别信息判断此前双方是否进行过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通信终端还包括定位模块,用于定位得到所述人体通信终端的当前地理位置,所述处理模块进一步用于将所述当前地理位置、当前时刻与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存储。
CN201510487717.8A 2015-08-10 2015-08-10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Pending CN1050725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7717.8A CN105072566A (zh) 2015-08-10 2015-08-10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7717.8A CN105072566A (zh) 2015-08-10 2015-08-10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2566A true CN105072566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1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7717.8A Pending CN105072566A (zh) 2015-08-10 2015-08-10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25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520A (zh) * 2016-03-18 2016-09-14 李明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39A (zh) * 2004-09-14 2006-03-2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108348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盛年 一种信息管理装置
CN101904120A (zh) * 2007-12-21 2010-12-0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交换装置
CN102711046A (zh) * 2012-05-09 2012-10-03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非接触式电子名片信息交换方法
CN103618806A (zh) * 2013-12-19 2014-03-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过握手动作交换电子名片和资料的方法
CN103809750A (zh) * 2014-02-08 2014-05-2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203911931U (zh) * 2014-04-04 2014-10-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用于信息交互的服务器终端、客户终端以及信息交互系统
CN104243279A (zh) * 2013-06-24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4348910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深圳市嘉乐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握手自动交换名片的方法
CN104375650A (zh) * 2014-12-02 2015-02-25 上海恩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社交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4796168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接触式互动娱乐系统、配戴互动系统和数据传输电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439A (zh) * 2004-09-14 2006-03-22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108348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盛年 一种信息管理装置
CN101904120A (zh) * 2007-12-21 2010-12-01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交换装置
CN102711046A (zh) * 2012-05-09 2012-10-03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非接触式电子名片信息交换方法
CN104243279A (zh) * 2013-06-24 2014-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CN103618806A (zh) * 2013-12-19 2014-03-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通过握手动作交换电子名片和资料的方法
CN104796168A (zh) * 2014-01-22 2015-07-22 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接触式互动娱乐系统、配戴互动系统和数据传输电路
CN103809750A (zh) * 2014-02-08 2014-05-21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穿戴式设备
CN203911931U (zh) * 2014-04-04 2014-10-2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用于信息交互的服务器终端、客户终端以及信息交互系统
CN104348910A (zh) * 2014-10-24 2015-02-11 深圳市嘉乐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握手自动交换名片的方法
CN104375650A (zh) * 2014-12-02 2015-02-25 上海恩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社交识别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9520A (zh) * 2016-03-18 2016-09-14 李明 一种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075B (zh)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4320163B (zh)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7274101A (zh) 排班方法、装置
CN106302730B (zh) 防丢器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ATE383039T1 (de)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leistungsfähigkeit von mobilfunkendgeräten in einem im betrieb befindlichen mobilfunknetz
CN104901801A (zh) 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03997779A (zh) 信息同步系统和信息同步方法
CN105302300B (zh) 穿戴设备显示信息的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04660494B (zh) 一种通信系统
CN102832976A (zh) Nfc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099522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用户信息交换方法
CN103095907B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通过短信改变联系人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16282B (zh) 一种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06550101B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KR20120008555A (ko)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분실 방지 시스템
CN107645600A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终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03188628B (zh) 用于共享个人电子信息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N105451297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3369137A (zh) 一种回拨型电话的通信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245742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CN105072566A (zh) 一种基于人体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6161792B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11606B (zh) 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6331987A (zh) 基于接触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6898115A (zh) 智能穿戴装置及计算距离以显示对应指示信号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