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5742A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45742A
CN105245742A CN201510645863.9A CN201510645863A CN105245742A CN 105245742 A CN105245742 A CN 105245742A CN 201510645863 A CN201510645863 A CN 201510645863A CN 105245742 A CN105245742 A CN 105245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incoming call
main
modul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58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45742B (zh
Inventor
顾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ixun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58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4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45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45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8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received calls from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Arrangements affording interim conversations between either the calling or the called party and a third par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其中其方法包括步骤:在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其包括移动终端以及可穿戴设备可执行指令的模块,以执行上述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实现电话转接的目的,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在不方便接听电话时却有电话呼入的情况,例如休息或开会时,呼入的电话会影响休息,而当熟睡时又会错过来电;或者开会的时候也可能不方便接听电话;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碰到出门忘带手机的情况,或者收到一些不愿接听的电话。
上述情况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现有技术可以通过设置转接号码解决上述问题,但需要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服务才能实现,且运营商的转接服务多为收费服务,无法更广泛地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能够更好地实现电话转接的目的,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包括步骤:
在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优选地,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同所述主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将所述主穿戴设备同所述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优选地,在所述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时,再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再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由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之后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由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所述未响应的电话号码在第二次及以上次数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用户;
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判断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向移动终端和/或主穿戴设备提示有未接来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前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所述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所述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所述主穿戴设备;
所述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所述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第三接听模块,其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三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绑定模块;
所述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绑定模块进行绑定的第二绑定模块;
所述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绑定模块进行绑定的第三绑定模块。
优选地,所述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在不经过运营商的基础上实现电话的转接,解决用户不便于接听电话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移动终端与主穿戴设备连接,主穿戴设备与副穿戴设备连接,可以将移动终端的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再由主穿戴设备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实现电话的转接过程。
2、能够解决用户在不方便接听电话的时间里遇到电话接入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预先设置转接时间区间,例如开会的两小时内,或睡觉的八小时内,当有来电时,预先判断来电的时刻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如果在,则进行转接;如果不在,不转接。这样就能够用于将用户不便于接听的电话转接出来。
3、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及使用安全。本发明可以在转接电话前先判断主穿戴设备是否为设定的主用户登录,以及副穿戴设备是否为设定的副用户登录,只有在判断结果是分别为主用户、副用户登录的情况下才进行转接。而且,所述的登录判断可以通过具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验证,例如指纹或皮肤纹理等。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一中,参照图1,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步骤102: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执行步骤103;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步骤104: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在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提前设置,例如每天中午休息的一小时、或晚上睡觉的时间段、或者临时开会所需的两小时等。说明的是,在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当来电时刻恰好是设置的转接时间区间的端点值时,也应判断该来电时间是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在上述的步骤103中,移动终端可以先将电话转接至主穿戴设备,主穿戴设备再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上述的步骤10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还可以是直接由移动终端来响应来电。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二中,包括如下步骤:
将移动终端同主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将主穿戴设备同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在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增加了将移动终端同主穿戴设备进行绑定,以及将主穿戴设备同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的步骤。这样能够便于移动终端识别主穿戴设备并进行电话的转接,以及便于主穿戴设备识别副穿戴设备并进行电话的转接。在绑定时,可以通过蓝牙连接实现绑定。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三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增加了对主用户身份的验证过程,这样可以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安全,限制是在当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用户为主用户时才进行之后的转接时间区间的判断以及之后的转接过程;否则并不进行之后的转接时间区间的判断以及之后的转接过程,也不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而是直接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四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增加了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登录信息的情况,该情况与前述的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的情况不同。前述的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的情况是指主穿戴设备有用户登录但并不是主用户本人;而此处的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登录信息可以理解为没有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即没有用户穿戴主穿戴设备。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五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四,实施例五对如何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进行了细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比对当前穿戴主穿戴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实现所述判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唯一的,例如指纹、皮肤纹理等,因而当比对结果一致时,就可以认为当前穿戴主穿戴设备的用户为主用户,否则为其他用户。应说明的是,作为比对参照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在使用前预先获取并存储的。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六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其中,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之后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增加了在非转接区间内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将之后再打入的电话全部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由穿戴副穿戴设备的用户代为接听。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在非转接时间区间内,主用户无法及时处理来电的问题。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七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其中,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所述未响应的电话号码在第二次及以上次数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增加了在非转接区间内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将未响应的电话号码在第二次及以上次数再打入时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由穿戴副穿戴设备的用户代为接听。其他电话号码第一次打入时并不转接,只在第二次及以上次数再打入时才进行转接。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在非转接时间区间内,主用户无法及时处理来电的问题。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八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用户;
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而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三,实施例八增加了对副用户身份的验证过程,这样可以保证本发明的使用安全,限制是在当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副用户时才继续电话的转接过程;否则并不进行之后的电话转接过程,而是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九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用户;
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而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八,实施例九增加了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登录信息的情况,该情况与前述的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的情况不同。前述的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的情况是指副穿戴设备有用户登录但并不是副用户本人;而此处的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登录信息可以理解为没有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即没有用户穿戴副穿戴设备。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十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该步骤进一步包括: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用户;
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而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相较于方法的实施例九,实施例十进一步对如何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以及对如何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进行了细化。(1)在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本实施例通过比对当前穿戴主穿戴设备的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否一致实现所述判断。由于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唯一的,例如指纹、皮肤纹理等,因而当比对结果一致时,就可以认为当前穿戴主穿戴设备的用户为主用户,否则为其他用户。应说明的是,作为比对参照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是在使用前预先获取并存储的。(2)在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时,与(1)中对主用户的判断过程类似,将获取的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即可。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十一中,包括如下步骤:
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其中,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向主穿戴设备提示有未接来电;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当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时,向主穿戴设备提示未接来电的过程,这样可以在实现电话转接的同时,对主用户进行提醒。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进行提醒,或者,同时在移动终端和主穿戴设备上进行提醒。
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实施例十二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将移动终端同主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步骤202:将主穿戴设备同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步骤203: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
步骤204: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或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执行步骤205;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执行步骤206;
步骤205: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执行步骤207;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执行步骤208;
步骤206: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步骤207: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执行步骤209;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或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执行步骤210;
步骤208: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步骤209: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步骤210: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步骤211:判断主穿戴设备是否已响应来电;当判断已响应时,执行步骤212;当判断并未响应时,执行步骤207;
步骤212:结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前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电话转接系统。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一中,参照图3,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1、主穿戴设备2、副穿戴设备3;
其中,移动终端1包括监测模块101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102、第一控制模块103;
监测模块101用于监测移动终端1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102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控制模块103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2;
主穿戴设备2包括第一接听模块201和第二控制模块202;
第一接听模块201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控制模块202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1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3;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201接听电话;
副穿戴设备3包括第二接听模块301和第三控制模块302;
第二接听模块301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控制模块302用于当副穿戴设备3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301接听电话。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二中,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三接听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三接听模块,其用于接听电话;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三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三接听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三中,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绑定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
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绑定模块;
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与第一绑定模块进行绑定;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三绑定模块;
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绑定模块用于与第二绑定模块进行绑定;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第一绑定模块、第二绑定模块、第三绑定模块可以通过蓝牙模块或其他连接模块实现。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四中,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
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存储模块;
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一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存储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五中,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
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存储模块;
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一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存储模块;
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第三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获取模块、第一存储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存储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
在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六中,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提示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提示模块用于提示未接来电;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
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提示模块;
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提示模块用于提示未接来电;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是指手机或其他能够实现接听电话功能的终端设备。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可以是设有功能模块的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提示模块、第二提示模块均可以通过写入软件或算法的功能模块实现。
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系统的实施例七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1、主穿戴设备2、副穿戴设备3;
其中,移动终端1包括监测模块101、时间区间存储模块102、第一控制模块103、第一提示模块106、第一绑定模块104、第三接听模块105;
监测模块101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时间区间存储模块102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第一提示模块106用于提示未接来电;
第三接听模块105,其用于接听电话;
第一控制模块103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主穿戴设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三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主穿戴设备2包括第一接听模块201和第二控制模块202、第一获取模块204、第一存储模块205、第二提示模块206、第二绑定模块203;
第一接听模块201用于接听电话;
第二绑定模块203用于与第一绑定模块104进行绑定;
第一获取模块204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存储模块205,其用于预先存储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202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第二控制模块202进一步用于将第一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副穿戴设备3包括第二接听模块301和第三控制模块302、第二获取模块304、第二存储模块305、第三绑定模块303;
第二接听模块301用于接听电话;
第三绑定模块303用于与第二绑定模块进行绑定;
第二获取模块304,其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存储模块305,其用于预先存储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三控制模块302用于当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第三控制模块302进一步用于将第二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并且使用主副两个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目前有多种形式,比如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可以采集佩戴者的各种生理信息、生理特征甚至生物特征比如指纹等。目前多数穿戴式设备都是与智能终端使用蓝牙连接。
而且,相对于现有的需要设置转接电话号码的电话转接方式,本发明通过主副穿戴设备转接电话时无需设置转接的电话号码。
通过本发明可以轻松设置不被打扰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来电不会被打扰,但会被转接到副穿戴设备上,让信赖的联系人帮用户处理来电。或者当用户忘带手机,又没戴穿戴设备的时候,也不会错过重要来电。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监测到移动终端有来电时,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同所述主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将所述主穿戴设备同所述副穿戴设备进行绑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
当判断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时,再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由移动终端响应来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判断并未监测到主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再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主用户是否登录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由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之后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由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监测到移动终端或主穿戴设备并未响应来电时,将所述未响应的电话号码在第二次及以上次数打入的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
当判断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时,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用户;
当判断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当判断并未监测到副穿戴设备的登录信息时,由主穿戴设备响应来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副用户是否登录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主穿戴设备将电话转接至副穿戴设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向移动终端和/或主穿戴设备提示有未接来电。
12.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话转接系统包括:
移动终端、主穿戴设备、副穿戴设备;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监测模块和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第一控制模块;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移动终端是否有电话接入;
所述时间区间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电话的转接时间区间;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判断来电时间是否在预设的所述转接时间区间内;并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用于控制将来电转接至所述主穿戴设备;
所述主穿戴设备包括第一接听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控制将移动终端转接来的电话再转接至副穿戴设备;并用于当判断来电时间并不在预设的转接时间区间内时,进一步控制所述第一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所述副穿戴设备包括第二接听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
所述第二接听模块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副穿戴设备有电话接入时,控制所述第二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第三接听模块,其用于接听电话;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当判断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三接听模块接听电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绑定模块;
所述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绑定模块进行绑定的第二绑定模块;
所述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二绑定模块进行绑定的第三绑定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主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一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主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登录主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主用户并未登录主穿戴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穿戴有副穿戴设备的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第二存储模块,其用于预先存储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第三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将获取的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与预先存储的副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当比对为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登录副穿戴设备;当比对为不一致时,进一步判断为副用户并未登录副穿戴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用于提示未接来电的第一提示模块;
和/或;
所述主穿戴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提示未接来电的第二提示模块。
CN201510645863.9A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52457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863.9A CN105245742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5863.9A CN105245742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742A true CN105245742A (zh) 2016-01-13
CN105245742B CN105245742B (zh) 2018-07-17

Family

ID=5504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5863.9A Active CN105245742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4574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691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安全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040469A (zh) * 2018-09-30 2018-12-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65247A (zh) * 2020-03-23 2020-08-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部按摩仪电话接听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55612A (zh) * 2022-08-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流转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2133A (en) * 1989-07-07 1991-10-29 Logotronix Incorporated Multi-function telephone call management system
CN1897620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海尔集团公司 移动电话智能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84302A (zh) * 2012-11-29 2013-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3595871A (zh) * 2013-11-22 2014-02-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2133A (en) * 1989-07-07 1991-10-29 Logotronix Incorporated Multi-function telephone call management system
CN1897620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海尔集团公司 移动电话智能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2984302A (zh) * 2012-11-29 2013-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来电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3595871A (zh) * 2013-11-22 2014-02-19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8691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安全控制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CN109040469A (zh) * 2018-09-30 2018-12-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65247A (zh) * 2020-03-23 2020-08-21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颈部按摩仪电话接听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055612A (zh) * 2022-08-10 2023-05-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流转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6055612B (zh) * 2022-08-10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来电流转方法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5742B (zh)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075B (zh) 基于虚拟sim卡的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05245742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电话转接方法及系统
CN104902048B (zh) 一种基于手机智能保护壳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595871A (zh)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终端
CN103200315B (zh) 一种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4089900U (zh) 一种二机一号通信装置
CN107274101A (zh) 排班方法、装置
CN104581665B (zh) 一种通话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11818503A (zh) 语音通话方法、系统、芯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3366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01155A (zh) 配置信息发送、功能配置及同步方法、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5991824A (zh) 一种闹钟提醒装置及其方法
CN10528233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消息提醒方法及系统
CN104767879A (zh) 心率监测装置及心率监测方法
JPH04311139A (ja) ペーザー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私設交換システム
CN105764038B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407708A (zh) 通知提示方法、通知提示装置、终端和通知提示系统
CN104780512B (zh) 一种即时应用消息处理方法及调制解调器
CN204635295U (zh) 可接听电话的耳饰
CN103973862A (zh) 一种未处理事件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4839951A (zh) 可接听电话的耳饰
CN104821994A (zh) 移动通讯终端来电的管理方法及管理装置
CN104754771B (zh) 一种具有转接功能的无线通讯装置及转接方法
CN218825191U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4g手表
CN106161779A (zh) 电话自动接听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6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District Sixian Road No. 3666

Patentee before: Phicomm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313000 room 1019, Xintiandi commercial office, Yishan street, Wuxing District, Huzhou,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Huzhou YingLi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42, No. 260, Jiangshu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ij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