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0737B -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0737B
CN105070737B CN201510446586.9A CN201510446586A CN105070737B CN 105070737 B CN105070737 B CN 105070737B CN 201510446586 A CN201510446586 A CN 201510446586A CN 105070737 B CN105070737 B CN 105070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ixel
transparency
sub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65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0737A (zh
Inventor
李佳桦
刘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70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0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0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0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彩色次像素以及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各彩色次像素包括一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且各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一下电极、一上电极以及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至少一第二驱动元件、一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一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其中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本公开可在不大幅增加体积与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对比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用以显示彩色画面的彩色次像素与用以控制光透射率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背景技术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具有主动发光与低耗能等优点,可望成为新一代平面显示面板的主流产品。随着市场上对于透明显示产品的需要,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也逐渐地被应用在透明显示产品上,然而透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过低,因此仍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对比度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多个彩色次像素以及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彩色次像素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各彩色次像素包括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下电极、上电极以及电致发光层,其中下电极与第一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上电极设置于下电极上,且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设置于基板上,其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光电介质层。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且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且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第一导电图案层、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第二导电图案层。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第一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第二导电图案层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与光电介质层上,其中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上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且上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彼此电性连接。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光电介质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导电图案层、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上电极。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下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是交错配置,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上。上电极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上。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与光电介质层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导电图案层、第二透明电极、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上电极。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基板与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上电极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上。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与光电介质层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基板,并于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一驱动元件。于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上形成介电层,并于介电层中形成第一接触孔分别部分暴露出第一驱动元件,以及形成第二接触孔部分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于介电层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下电极。于介电层上形成一像素定义层,并于像素定义层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分别暴露出下电极,以及形成第二开口暴露出第一透明电极。进行一第一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开口内分别填入一光电介质层以形成一电致发光层以形成多个彩色次像素。进行一第二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的第二开口内填入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在一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容许光线穿透,以及在不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不容许光线穿透。
本发明是将用以显示彩色画面的彩色次像素与用以切换透明显示模式与不透明显示模式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整合制作,因此可在不大幅增加体积与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12 透明度控制次像素
14 彩色次像素 12T 第二驱动元件
121 第一透明电极 122 第二透明电极
12T1 第二驱动元件 12G1 栅极
12S1 源极 12D1 漏极
12T2 第二驱动元件 12G2 栅极
12S2 源极 12D2 漏极
DL1 第一数据线 DL2 第二数据线
DL1_1 第一数据线 DL1_2 第一数据线
Clc 液晶电容 CE 共通电极
CE1 第一共通电极 CE2 第二共通电极
Vcom1 第一共通电压 Vcom2 第二共通电压
Vcom 共通电压 Cst1 第一储存电容
Cst2 第二储存电容 14L 电致发光元件
14T 第一驱动元件 14T1 开关元件
14G1 栅极 14S1 源极
14D1 漏极 14T2 驱动元件
14G2 栅极 14S2 源极
14D2 漏极 GL 栅极线
PL 电源线 Cst3 第三储存电容
OVDD 电压 OVSS 电压
1’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12G 栅极
12S 源极 12D 漏极
2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10 基板
GI 栅极绝缘层 SE 半导体层
CL 共通线 20 介电层
20H1 第一接触孔 20H2 第二接触孔
141 下电极 s 间距
22 像素定义层 221 第一开口
222 第二开口 123 光电介质层
142 电致发光层 143 上电极
30 盖板 41 第一偏光片
42 第二偏光片 14A 第一色光次像素
14B 第二色光次像素 14C 第三色光次像素
2’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L1 第一方向
3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L2 第二方向
100 步骤 102 步骤
104 步骤 106 步骤
108 步骤 110 步骤
112 步骤 114 步骤
116 步骤 Cst 储存电容
11 第一导电图案层 13 第二导电图案层
15 导电图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实现的功效。
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其中为了彰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特色,图1仅绘示出一个彩色次像素与一个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包括至少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以及多个彩色次像素14。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包括至少一第二驱动元件12T、第一透明电极121、第二透明电极122以及光电介质层(图1未示),其中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驱动元件12T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包括两个第二驱动元件12T1,12T2,其中第二驱动元件12T1包括一栅极12G1、一源极12S1与一漏极12D1,且另一第二驱动元件12T2包括一栅极12G2、一源极12S2与一漏极12D2。栅极12G1,12G2可与同一条栅极线GL电性连接;源极12S1是与一第一数据线DL1_1电性连接,且源极12S2是与另一第一数据线DL1_2电性连接;漏极12D1是与第一透明电极121电性连接,且漏极12D2是与第二透明电极12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光电介质层可包括蓝相液晶(blue phaseliquid crystal,BPLC)层,且可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电位差所驱动并形成液晶电容Clc。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元件12T1的源极12S1与第二驱动元件12T2的源极12S2是分别与一条第一数据线DL1_1与另一条第一数据线DL1_2电性连接,因此通过控制第一数据线DL1_1与第一数据线DL1_2所提供的电压可以增加漏极12D1与漏极12D2之间的跨压。换句话说,在驱动时可以提高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电位差。通过上述配置,通过调整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电位差,可以改变液晶电容Clc的电容值以调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光透射率,藉以可切换透明显示模式、不透明显示模式与半透明显示模式。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另可包括第一共通电极CE1与第二共通电极CE2,其中第一共通电极CE1具有第一共通电压Vcom1,藉此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一共通电极CE1之间可形成第一储存电容Cst1,且第二共通电极CE2具有第二共通电压Vcom2,藉此第二透明电极122与第二共通电极CE2之间可形成第二储存电容Cst2。第一共通电压Vcom1与第二共通电压Vcom2可以是不同的电压,藉此可以独立调整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一共通电极CE1之间的第一储存电容Cst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122与第二共通电极CE2之间的第二储存电容Cst2,以有效维持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跨压。在一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共通电压Vcom1与第二共通电压Vcom2可以是相同的电压。
另外,彩色次像素14包括电致发光元件14L,其中电致发光元件14L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元件,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电致发光元件14L也可以是高分子发光二极管(PLED)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元件或其它适合的电致发光元件。彩色次像素14可包括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14T,且第一驱动元件14T与电致发光元件14L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元件14T可包括开关元件14T1与驱动元件14T2,其中开关元件14T1包括栅极14G1、源极14S1与漏极14D1,且驱动元件14T2包括栅极14G2、源极14S2与漏极14D2。栅极14G1可与栅极线GL电性连接,精确而言,栅极14G1,12G1,12G2可与同一条栅极线GL电性连接,但不此为限。例如,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栅极14G1与栅极12G1,12G2也可与不同条栅极线GL电性连接。另外,源极14S1可与第二数据线DL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源极14S1,12S2是与不同条数据线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源极14S1与源极12S2也可与同一条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14D1与栅极14G2电性连接,源极14S2与电源线PL电性连接,且漏极14D2与电致发光元件14L的阳极电性连接。此外,漏极14D2与漏极14D1之间会形成一第三储存电容Cst3。电源线PL可提供电压OVDD给电致发光元件14L的阳极,而电致发光元件14L的阴极可接收电压OVSS。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是为2T1C驱动架构(亦即两个薄膜晶体管元件与一个储存电容元件),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彩色次像素14也可以是4T2C驱动架构、2T2C驱动架构、5T1C驱动架构、6T1C驱动架构或其它驱动架构。
请参考图2。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的彩色次像素14的驱动架构可以与前述实施例的彩色次像素14的驱动架构相同,亦即可为2T1C驱动架构,但不以此为限。彩色次像素14也可以是4T2C驱动架构、2T2C驱动架构、5T1C驱动架构、6T1C驱动架构或其它驱动架构。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仅包括一个第二驱动元件12T,其中第二驱动元件12T包括栅极12G、源极12S与漏极12D。栅极12G是与栅极线GL电性连接;源极12S是与第一数据线DL1电性连接;漏极12D是与第一透明电极121电性连接。此外,第二透明电极122是作为共同电极之用,其具有共通电压Vcom,藉此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可形成液晶电容Clc。另外,第一透明电极121可进一步与储存电容Cst电性连接。
请参考图3,并请一并参考图1或图2。图3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其中为了彰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特色,图3仅绘示出一个彩色次像素与一个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2包括基板10,其中彩色次像素14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设置于基板10上。基板10可为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其它适合的硬质式可挠式基板。彩色次像素14可包括第一色光次像素、第二色光次像素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分别用以显示不同颜色的画面。举例而言,第一色光次像素、第二色光次像素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可分别是用以提供红光的红色次像素、用以提供绿光的绿色次像素,以及用以提供蓝光的蓝色次像素,其中第一色光次像素、第二色光次像素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所提供的不同颜色的光可组合出全彩画面。在其它变化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可包括其它不同颜色的次像素。举例而言,第一色光次像素、第二色光次像素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可分别是青色(cyan)次像素、洋红色(magenta)次像素以及黄色(yellow)次像素,或是其它不同颜色的次像素。或者,在另一变化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可进一步包括四种或更多分别用以提供不同颜色的光的画面的次像素。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被控制而为透明次像素或黑色次像素,以提供透明显示功能或不透明显示功能。基板10可为硬质基板或可挠式基板,其材料可包括例如玻璃、石英、塑胶、蓝宝石或其它适合的无机或有机透明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的第一驱动元件14T可为底栅型(bottom gate type)薄膜晶体管元件,其中图3仅绘示出驱动元件14T2而未绘示出开关元件14T1。驱动元件14T2的栅极14G2是设置于基板10上,且栅极14G2上覆盖有栅极绝缘层GI,且栅极绝缘层GI上设置有半导体层SE,实质上对应栅极14G2。另外,源极14S2与漏极14D2是设置于半导体层SE与栅极绝缘层GI上并分别对应于栅极14G2的两侧。栅极14G2、源极14S2与漏极14D2的材料可为具有良好导电性的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或合金,或透明导电材料。栅极绝缘层GI的材料可为无机绝缘材料、有机绝缘材料或有机/无机混成绝缘材料。半导体层SE的材料可为各式半导体材料包括硅例如非晶硅、多晶硅、单晶硅、微晶硅或纳米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例如氧化铟镓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氧化铟镓(indium gallium oxide,IG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氧化钛(titanium oxide,TiO)、氧化锌(zinc oxide,ZnO)、氧化铟(indiumoxide,InO)或氧化镓(gallium oxide,GaO),或其它适合的半导体材料。开关元件14T1的栅极14G1、栅极绝缘层GI、半导体层SE、源极14S1与漏极14D1的剖面相对位置与驱动元件14T2的栅极14G2、栅极绝缘层GI、半导体层SE、源极14S2与漏极14D2类似并可由相同工艺所制作,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一变化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的第一驱动元件14T也可为顶栅型(top gate type)薄膜晶体管元件或其它型式的薄膜晶体管元件。本实施例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以图1所公开的驱动架构为例,其包括两个第二驱动元件12T。在一变化实施例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也可是图2所公开的驱动架构,其可仅包括一个第二驱动元件12T。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元件12T(包括第二驱动元件12T1与第二驱动元件12T2)可为底栅型(bottom gate type)薄膜晶体管元件,且第二驱动元件12T1的栅极12G1、栅极绝缘层GI、半导体层SE、源极12S1与漏极12D1的剖面相对位置与材料以及第二驱动元件12T2(图未示)的栅极12G2(图未示)、栅极绝缘层GI(图未示)、半导体层SE(图未示)、源极12S2(图未示)与漏极12D2(图未示)的剖面相对位置与材料可与第一驱动元件14T相同并可由相同工艺所制作,在此不再赘述。再者,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共通线CL,设置于基板10与栅极绝缘层GI之间,且共通线CL可与栅极12G1由同一层导电图案层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一共通电极CE1与第二共通电极CE2可设置于栅极绝缘层GI上,且第一共通电极CE1及第二共通电极CE2可与源极12S1以及漏极12D1由同一层导电图案层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共通电极CE2可与共通线CL电性连接,而第一共通电极CE1可与另一条共通线(图未示)电性连接,藉此第一共通电极CE1与第二共通电极CE2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共通电压,但不以此为限。在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共通电极CE1与第二共通电极CE2也可与相同的共通线CL电性连接并具有相同的共通电压。
第二驱动元件12T(包括第二驱动元件12T1与第二驱动元件12T2)与第一驱动元件14T上设置有介电层20,其中介电层20具有第二接触孔20H2部分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12T,以及第一接触孔20H1暴露出第一驱动元件14T。精确而言,一个第二接触孔20H2是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12T1的漏极12D1,而另一个第二接触孔(图未示)则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12T2的漏极12D2;第一接触孔20H1是暴露出第一驱动元件14T的驱动元件14T2的漏极14D2。此外,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以及彩色次像素14的电致发光元件14L的下电极141是设置于介电层20上,其中第一透明电极121是经由第二接触孔20H2与第二驱动元件12T1的漏极12D1接触并电性连接,第二透明电极122是经由另一个第二接触孔与第二驱动元件12T2的漏极12D2接触并电性连接,而下电极141经由第一接触孔20H1与第一驱动元件14T的驱动元件14T2的漏极14D2接触并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121、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下电极141可以是同一层导电图案层15,且第一透明电极121、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下电极141相互电性绝缘而不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一共通电极CE1之间可形成第一储存电容Cst1,且第二透明电极122与第二共通电极CE2之间可形成第二储存电容Cst2。此外,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分别为一图案化电极并以交错方式设置,且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具有一间距s。
介电层20上设置有一像素定义层(或称为保护层)22,其中像素定义层22具有第二开口222暴露出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以及第一开口221暴露出下电极141。光电介质层123是设置于第二开口222内且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上,而电致发光层142是设置于第一开口221内并设置于下电极141上。此外,电致发光层142上设置有上电极143,其中下电极141、电致发光层142与上电极143构成电致发光元件14L。在本实施例中,下电极141与上电极143可分别作为阳极与阴极,且下电极141与上电极143均可包括透明电极,因此彩色次像素14可提供双面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的上电极143可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第一共通电极CE1及/或第二共通电极CE2共用共通线CL,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彩色次像素14的上电极143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第一共通电极CE1及/或第二共通电极CE2也可以分别利用不同的信号加以驱动下电极141与上电极143的材料可包括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铟(AIO)、氧化铟(InO)与氧化镓(gallium oxide,GaO)的其中至少一者,或其它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纳米碳管、纳米银颗粒、厚度小于60纳米(nm)的金属或合金、有机透明导电材料。在一变化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可提供单面显示功能,则下电极141与上电极143的其中一者可为透明电极,另其中另一者可为反射电极例如金属电极。像素定义层22上设置有一盖板(或称为封装盖板或保护盖)30,其中盖板30可将光电介质层123封合于第二开口222内。盖板30可为各式透明盖板例如玻璃盖板、塑胶盖板、蓝宝石盖板或其它适合的盖板。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2可另包括第一偏光片41与第二偏光片42,其中第一偏光片41设置于彩色次像素14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之下,例如基板10的外表面上,但不以此为限,而第二偏光片42设置于彩色次像素12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4之上,例如盖板30的外表面,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偏光片41可以设置在基板10的内表面或其它适合的位置,且第二偏光片42可设置在盖板30的内表面或其它适合的位置。此外,第一偏光片41的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42的偏光轴实质上互相垂直,但不以此为限。在一变化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41的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42的偏光轴实质上可互相平行或具有不为直角的夹角。此外,第一偏光片41与第二偏光片42可分别包括线偏光片,或第一偏光片41与第二偏光片42可分别包括圆偏光片。在本实施例中,光电介质层123可包括蓝相液晶(blue phaseliquid crystal,BPLC)层,因此不需使用配向膜而可节省成本并具有简化的结构,且搭配上电致发光元件14L,可简化工艺步骤。蓝相液晶层可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水平电场所驱动,并搭配第一偏光片41与第二偏光片42的设置可以调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光透射率。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盖板30的外表面,也就是说使用者是由盖板30的外表面观看显示面板。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提供不同的显示模式,举例而言,在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容许光线穿透,藉此使用者可以观看到显示面板的背景;在不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不容许光线穿透,藉此可提升可切换透明或不透明的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以及在半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容许一部分光线穿透并阻挡另一部分光线。由于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可单独的操控,因此透明显示模式下的区域可随着显示画面的不同而透明显示模式有位置上的不同。显示面板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于不透明显示模式时,可增加彩色次像素14显示时色光的对比度,因此有效的提升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依序介绍本发明的其它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且为了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并简化说明,在下文的各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且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进行赘述。
请参考图4,并一并参考图2。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以图2所公开的驱动架构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如图4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2’的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是设置于不同平面,例如第一透明电极121是设置于介电层20的上方,而第二透明电极122是设置于介电层20的下方。第一透明电极121可与第二驱动元件12T1的漏极12D1电性连接,而第二透明电极122可与共通线CL电性连接。此外,第一透明电极121是为图案化电极,而第二透明电极122实质上为整面电极。同样地,蓝相液晶层可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电场所驱动,并搭配第一偏光片41与第二偏光片42的设置可以调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光透射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121与下电极141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15,且第一透明电极121与下电极141相互电性绝缘而不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彩色次像素14的上电极143可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第二透明电极122共用共通线CL,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彩色次像素14的上电极143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第二透明电极122也可以分别利用不同的信号加以驱动。
请参考图5。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3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光电介质层123是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举例而言,第一透明电极121是设置于介电层20上,第二透明电极122是设置于盖板30的内表面,而光电介质层123可通过第一透明电极121与第二透明电极122之间的垂直电场所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电极121与下电极141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例如第一图案导电层11),且第一透明电极121与下电极141相互电性绝缘而不电性连接,但不以此为限;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上电极143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例如第二图案导电层13),且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上电极143可以相互电性绝缘而不电性连接,藉此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上电极143可以利用不同的信号加以驱动,以简化驱动,但不以此为限。在变化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电极122与上电极143也可以相互电性连接并可利用相同的信号加以驱动,以简化工艺。本实施例的光电介质层123可包括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DLC)层、高分子网络型液晶(PNLC)层、胆固醇液晶层、电致变化层或其它可通过垂直电场或水平电场加以驱动的光电介质层,然而光电介质层123的材料与显示面板的驱动模式,本领域人员可视需求作适当选择。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3可以不包括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或可选择性地仅包括第二偏光片,用以提升对比度并提供广视角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彩色次像素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可以应用在各式显示面板上,且可针对不同的观赏环境或显示需求提供透明显示模式、不透明显示模式与半透明显示模式的切换功能。
请参考图6。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彩色次像素14包括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14C。举例而言,第一色光次像素14A为一红色次像素,用以提供红光、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为一绿色次像素,用以提供绿光,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14C为一蓝色次像素,用以提供蓝光,但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变化实施例中,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以及第三色光次像素14C可分别是青色(cyan)次像素、洋红色(magenta)次像素以及黄色(yellow)次像素,或是其它不同颜色的次像素。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彩色次像素14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沿第一方向L1排列,例如次像素的排列沿第一方向L1上依序以红色次像素14R、绿色次像素14G、蓝色次像素14B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顺序排列成一列,且红色次像素14R、绿色次像素14G、蓝色次像素14B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实质上可具有相同的尺寸与形状(例如矩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7。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彩色次像素14是沿第一方向L1排列,且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在第二方向L2上与彩色次像素14重叠,其中第一方向L1与第二方向L2实质上互相垂直。举例而言,次像素的排列沿第一方向L1上依序以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的顺序排列成一列;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则设置于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的一侧,并在第二方向L2上与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重叠。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第三色光次像素14C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实质上可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矩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8。图8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彩色次像素14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呈一n×m阵列排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n=m或n≠m。举例而言,彩色次像素14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是呈2×2阵列排列,且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实质上可具有相同的尺寸与形状(例如矩形),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9。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环绕彩色次像素14。举例而言,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是沿第一方向L1排列成一列,而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环绕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第一色光次像素14A、第二色光次像素14B与第三色光次像素14C的形状可为矩形,而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形状可为中空矩形,但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并不限定于图6至图9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可视色彩配置、对比度或透明显示效果等加以调整。
请参考图10,并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5。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0:提供基板10。
步骤102:于基板10上形成第一驱动元件14T与第二驱动元件12T。
步骤104:于第一驱动元件14T与第二驱动元件12T上形成介电层20。
步骤106:于介电层20中形成第一接触孔20H1,分别部分暴露出第一驱动元件14T。
步骤108:于介电层20中形成第二接触孔20H2,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12T。
步骤110:于介电层20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121以及下电极141。
步骤112:于介电层20上形成一像素定义层22,并于像素定义层22中形成第一开口221暴露出下电极141,以及形成第二开口222暴露出第一透明电极121。
步骤114:进行第一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22的第一开口221内填入电致发光层142以形成彩色次像素14。
步骤116:进行第二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22的第二开口222内分别填入光电介质层123以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中,像素定义层22的第一开口221与第二开口222分别定义出用以设置彩色次像素14的电致发光层142与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光电介质层123的空间,且电致发光层142与光电介质层123可分别利用印刷工艺例如喷墨工艺加以形成,也就是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2的制作可以与彩色次像素14的制作整合,因此可有效缩减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将用以显示彩色画面的彩色次像素与用以切换透明显示模式与不透明显示模式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整合制作,因此可在不大幅增加体积与成本的前提下制作出可切换透明或不透明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并有效提升对比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多个彩色次像素,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各该彩色次像素包括一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该电致发光元件包括:
一下电极,与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电性连接;
一上电极,设置于该下电极上;以及
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该下电极与该上电极之间;以及
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
一第二驱动元件;
一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下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
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
一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该光电介质层包括一蓝相液晶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该光电介质层是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该光电介质层是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各该下电极包括一透明电极,且各该上电极包括一透明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另包括:
一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次像素与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之下;以及
一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彩色次像素与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之上,其中该第一偏光片的偏光轴与该第二偏光片的偏光轴实质上互相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彩色次像素包括一第一色光次像素、一第二色光次像素以及一第三色光次像素,分别用以提供不同颜色的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彩色次像素与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是沿一第一方向排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所述彩色次像素与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是呈一n×m阵列排列,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且m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中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环绕所述彩色次像素。
11.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一导电图案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一下电极与一第一透明电极,该下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绝缘,且该下电极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而该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驱动元件;
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该下电极上;
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
一第二导电图案层,设置于该电致发光层与该光电介质层上,其中该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一上电极与一第二透明电极,且该上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彼此电性连接;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该下电极、该电致发光层与该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该第二驱动元件、该第一透明电极、该光电介质层与该第二透明电极形成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该光电介质层来控制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导电图案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导电图案层包括一下电极、一第一透明电极与一第二透明电极,该下电极、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绝缘,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是交错配置,且该下电极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而该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驱动元件;
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该下电极上;
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透明电极上;以及
一上电极,设置于该电致发光层上;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该下电极、该电致发光层与该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该第二驱动元件、该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光电介质层形成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该光电介质层来控制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13.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
一基板;
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该基板上;
一导电图案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导电图案层包括一下电极与一第一透明电极,该下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绝缘,且该下电极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而该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该第二驱动元件;
一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该基板与该第一透明电极之间;
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该下电极上;
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
一上电极,设置于该电致发光层上;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该下电极、该电致发光层与该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该第二驱动元件、该第一透明电极、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光电介质层形成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该光电介质层来控制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
14.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板;
于该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驱动元件与一第二驱动元件;
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该第二驱动元件上形成一介电层;
于该介电层中形成多个第一接触孔,并分别部分暴露出所述第一驱动元件;
于该介电层中形成一第二接触孔,并部分暴露出该第二驱动元件;
于该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下电极;
于该介电层上形成一像素定义层,并于该像素定义层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并分别暴露出所述下电极,以及形成一第二开口并暴露出该第一透明电极;
进行一第一印刷工艺,于该像素定义层的所述第一开口内分别填入一电致发光层,以形成多个彩色次像素;以及
进行一第二印刷工艺,于该像素定义层的该第二开口内填入一光电介质层,以形成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
CN201510446586.9A 2015-04-30 2015-07-27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5070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13936A TWI543361B (zh) 2015-04-30 2015-04-30 顯示面板之畫素單元及其製作方法
TW104113936 2015-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0737A CN105070737A (zh) 2015-11-18
CN105070737B true CN105070737B (zh) 2017-12-22

Family

ID=54500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6586.9A Active CN105070737B (zh) 2015-04-30 2015-07-27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0737B (zh)
TW (1) TWI5433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3098B (zh) * 2017-04-21 2018-05-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
CN107870469B (zh) * 2017-10-10 2020-09-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U2748961C1 (ru) * 2017-12-07 2021-06-02 Боэ Текнолоджи Груп Ко., Лтд. Панель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меющая область модуляции свет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способ модулирования контраста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панели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анели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08682324B (zh) * 2018-07-26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79B (zh) * 2019-03-28 2021-03-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装置
CN110867474B (zh) * 2019-11-26 2022-0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CN111244146A (zh) * 2020-01-22 2020-06-05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99941A (zh) * 2020-05-27 2020-08-28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变色像素定义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71759A (zh) * 2021-08-17 2021-11-1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5271A (zh) * 2002-05-03 2003-11-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薄膜滤波片工件的切割方法
CN1967328A (zh) * 2001-09-06 2007-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CN103941477A (zh) * 2013-03-29 2014-07-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183781A (zh) * 2013-05-23 2014-12-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96176B8 (en) * 1998-10-13 2005-10-19 Sony Deutschland GmbH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active matrix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328A (zh) * 2001-09-06 2007-05-2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CN1455271A (zh) * 2002-05-03 2003-11-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薄膜滤波片工件的切割方法
CN103941477A (zh) * 2013-03-29 2014-07-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183781A (zh) * 2013-05-23 2014-12-0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43361B (zh) 2016-07-21
CN105070737A (zh) 2015-11-18
TW201639144A (zh)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0737B (zh) 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03334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05895655B (zh) 具有高孔径比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6212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76704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203325906U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034132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39113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7425040A (zh)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7175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40250A (zh) 显示面板
CN108133952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5006480A (zh) 像素阵列、光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5870126A (zh) 薄膜晶体管基底、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6764A (zh) Oled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TW201003591A (en) Planar light emission type display device
CN106371254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03165642A (zh) 用于控制光学透射率的显示设备
CN10189485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CN103700692A (zh)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5789264A (zh)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15580B (zh) 一种woled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37985A (zh) 显示装置
CN103840092A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28704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