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2542A -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2542A
CN105062542A CN201510508557.0A CN201510508557A CN105062542A CN 105062542 A CN105062542 A CN 105062542A CN 201510508557 A CN201510508557 A CN 201510508557A CN 105062542 A CN105062542 A CN 105062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gas
inlet pipe
combustion
heating syste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85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ade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ade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ade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ade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855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25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2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25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有裂解炉,还包括设于所述燃烧室下部的燃气进管、空气进管、以及用于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排隔板穿孔。燃气进管和空气进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并且与混合腔的连通处具有向上的坡度。所述燃烧室由罩壳形成,所述罩壳表面设置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层。燃气进管上、空气进管上、以及燃烧室顶部均设置有风机。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大批量的橡胶碎块分成多个裂解炉裂解,受热更均匀,使堆积的橡胶块裂解更加完全,转化效率更高。燃烧加热系统形成了微负压环境,火焰分布均匀,加热裂解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橡胶裂解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每年都有大量废橡胶轮胎产生,这些废橡胶轮胎埋入地下不但不易降解,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废橡胶轮胎又全身是宝,享有“黑色黄金”之美誉;废橡胶中所含12%钢丝是优质弹簧钢的原料,所含28%~35%可还原为炭黑,49%~56%可还原为燃油。目前处理废橡胶轮胎的方法是采用废橡胶裂解设备对其进行裂解,再将所得的钢丝及还原的炭黑和燃油进行回收。众所周知,将废旧橡胶裂解后通过进一步加工可以生产出汽油、柴油、炭黑等产品,这不仅处理了现代社会产生的大量废旧橡胶等工业垃圾,减轻了环境污染,而且为解决现在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虽然有各种与废旧橡胶裂解有关的设备被报道,但是,大多数设备裂解时需要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得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较多,导致得油率低而且品质差,另外,设备内部还容易造成结焦,缩短使用寿命,增加生产能耗;若降低裂解温度,则使得裂解不彻底,所得的炭黑上附着的未裂解物质较多,使得炭黑品质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燃烧裂解效率的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有裂解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燃烧室下部的燃气进管、空气进管、以及用于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排隔板穿孔。
进一步,燃气进管和空气进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并且与混合腔的连通处具有向上的坡度。
进一步,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出渣仓。
进一步,所述燃烧室由罩壳形成,所述罩壳表面设置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层。
进一步,燃气进管上、空气进管上、以及燃烧室顶部均设置有风机。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将大批量的橡胶碎块分成多个裂解炉裂解,受热更均匀,使堆积的橡胶块裂解更加完全,转化效率更高。燃烧加热系统形成了微负压环境,火焰分布均匀,加热裂解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炭黑生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炭黑生产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分料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下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燃烧加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螺旋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炭黑生产装置,依次包括进料系统、旋转裂解系统、出料系统,以及还包括燃气加热系统。旋转裂解系统具有多个可旋转的裂解炉4,裂解炉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为多个或者一个,优选地是两个。分成多个裂解炉4,每个裂解炉4内的原料等比例减少,不至于堆积太多,加热更加均匀,使混在中间的橡胶块原料也能被充分加热裂解。裂解炉4的一端设置有从动齿轮17,相邻两个裂解炉4上的从动齿轮17啮合连接。其中一个从动齿轮17通过主动轮和伺服电机(未绘示)带动,进而带动每个裂解炉4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裂解炉4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裂解炉4内部设置有螺旋板,在裂解炉4转动时,螺旋板可将内部原料从裂解炉4的一端导向移动到另一端。
继续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燃烧室,裂解炉4设置所述燃烧室的上部,燃烧室下部设置有燃气进管18、空气进管19、以及用于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混合腔20,混合腔20的顶部设置有隔板22,隔板22上设置有若干排隔板穿孔21。燃气进管18和空气进管19的一端与混合腔20连通,并且与混合腔的连通处具有向上的坡度。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别通过燃气进管18和空气进管19加入,并在混合腔20内混合燃烧,通过向上的坡度,使可燃气体和空气能更顺利进入混合腔20内。燃烧后的火焰通过隔板穿孔21向上冒出,对裂解炉4进行加热,均匀设置的多排隔板穿孔21可使火焰分布更加均匀。燃气进管18上、空气进管19上、以及燃烧室顶部均设置有风机,燃气进管18和空气进管19上的风机将气体从外部泵入燃烧室,而燃烧室顶部的风机13将燃烧室内部的气体排出,形成了微负压环境。
整个燃烧室由罩壳2形成,罩壳2表面设置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层3,罩壳2和耐高温保温材料层3形成了本发明的保温系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
燃烧加热系统还包括与燃烧室连通的出渣仓9,出渣仓9也可以作为出料系统的一部分,出渣仓9设于罩壳2的一侧,整个出料筒16位于出渣仓9内,主出料螺旋7的进料端也位于出渣仓9内。出渣仓9与燃气加热系统连通,烧热的燃气会流通到出渣仓9内,因此出渣仓9具有第二裂解室的作用,可对炭黑渣进行二次裂解,使裂解更加充分完全。
进料系统具有主进料螺旋1、以及将原料从所述主进料螺旋1上分别输送至各裂解炉4的分进料螺旋5。主进料螺旋1的左端具有进料口,切碎的橡胶块从进料口加入。主进料螺旋1的右端具有出料口,主进料螺旋1的出料口与分进料螺旋5左端的进料口相对应接通。优选的,在主进料螺旋1与每个分进料螺旋5之间通过一根中间管连通,并且主进料螺旋1的出料端上设置有分料部件6,分料部件6将橡胶碎块原料平均分送至每个中间管、然后输送至分进料螺旋5上。结合图3所示,分料部件6可周期性转动,由两块并行设置的分料板61组成,分料板61之间的间距大致与中间管的直径相同。分料板61的一端固定在主进料螺旋1出料口上并在电机带动下,可绕着该固定端转动,在两块分料板61转动时,其中的一块分料板61可阻挡住主进料螺旋1与一个中间管的连通,使原料只进入其他分进料螺旋5,在分料板61周期性的转动过程中,实现了将橡胶碎块原料大致等分的输送至各个裂解炉4内裂解,避免只在一个裂解炉4内因原料太多而导致裂解不充分。
出料系统包括主出料螺旋7、以及将裂解后的炭黑渣从各裂解炉4输送至主出料螺旋上的分出料螺旋8。主出料螺旋7与分出料螺旋8之间设置有出料筒16,各分出料螺旋8内的炭黑渣统一输送至出料筒16后,再输送至主出料螺旋7内。出料筒16竖直设置,且位于主出料螺旋7进料端的正上方。出料系统内还设置有蒸汽进口163、烟气出口10和油气出口11,烟气出口10与尾气净化系统12连通,用于将炭黑尾气净化回收或排放。
结合图4所示,出料筒16内壁上竖直的设置有一排挡板,挡板向下倾斜设置,上端与出料筒16内壁连接固定。挡板包括分别位于出料筒16内壁两侧的左挡板162和右挡板161,左挡板162和右挡板161错位设置,即左挡板162的下端部位于两个右挡板161的下端部之间;右挡板161的下端部位于两个左挡板162的下端部之间。优选地,左挡板162和右挡板161的横向宽度之和,大于出料筒16的宽度。另外,蒸汽进口163设置在料筒16的两侧内壁上,并且具有多个,蒸汽进口163喷出水蒸气,与炭黑渣混合,吸收炭黑渣内的硫,形成硫化物气体,向下直至从烟气出口10排出。并且炭黑表面的油类物质,也可以沿着水蒸气流动方向被水蒸气带出,通过油气出口11排出。通过设置左右挡板,改变了炭黑渣的输送轨迹,由传统的直线输送方式变为曲线输送,从裂解炉4排出的炭黑渣要依次经过左挡板162、右挡板161、左挡板162、右挡板161……,这样既降低了炭黑渣的流动速度,又可以将炭黑渣进行搅拌和分散,位于中间位置的炭黑渣可以被分散到边沿,使所有的炭黑渣都能充分的与水蒸气混合,以将炭黑渣内的硫充分吸收,脱出干净。
主出料螺旋7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冷却装置14,冷却装置14下方设置有钢丝分离装置15,将炭黑冷却并分离出钢丝后,进行收集储存。
另外,结合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所有涉及到螺旋器的部分都可以称为螺旋装置,所有的螺旋装置都是通过驱动装置101带动旋转的,驱动装置101可以为伺服电机。螺旋装置的中心转轴与驱动装置101轴连接,考虑到密封问题,在驱动装置101与螺旋装置之间的中心转轴上设置有密封装置102,密封装置102可以为迷宫密封装置,防止粉尘泄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具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有裂解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燃烧室下部的燃气进管(18)、空气进管(19)、以及用于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混合腔(20),所述混合腔的顶部设置有隔板(22),隔板上设置有若干排隔板穿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进管(18)和空气进管(19)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并且与混合腔的连通处具有向上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出渣仓(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由罩壳(2)形成,所述罩壳表面设置有耐高温保温材料层(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气进管(18)上、空气进管(19)上、以及燃烧室顶部均设置有风机。
CN201510508557.0A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Pending CN1050625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8557.0A CN105062542A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8557.0A CN105062542A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2542A true CN105062542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92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8557.0A Pending CN105062542A (zh) 2015-08-19 2015-08-19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25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72672U (zh) 一种粉末状石墨连续高温热处理生产线
CN105567267B (zh) 热解煤的系统和方法
CN105062540A (zh) 一种用于炭黑生产的旋转式裂解装置
CN105384167B (zh) 一种粉末状石墨连续高温热处理生产线
CA2806776C (en) External heating type coal material decomposition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tubes
CN104927889A (zh) 一种煤热解提质一体化成套系统及工艺
CN111040791A (zh) 有机垃圾热解装置及有机垃圾热解处理方法
CN114447464B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高温热解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5778945A (zh) 热解生物质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76569B (zh) 组合式固体有机物热解装置
CN105062541A (zh) 一种炭黑反应装置
CN110129085A (zh) 一种新型胶块热解制油系统
CN102241997B (zh) 用生物质燃料连续制炭和热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
CN105505423B (zh) 下行床快速催化热解反应器
CN105062542A (zh) 一种微负压反应釜的燃气加热系统
CN105153761A (zh) 一种炭黑生产自动安全环保出渣系统
CN105505420B (zh) 快速热解反应器
CN205838923U (zh) 轮胎快速热解系统
CN103087727B (zh) 一种外热直立式圆形干馏炉及其使用方法
CN202643631U (zh) 螺旋刮板热解器
CN205628880U (zh) 处理有机垃圾的系统
CN205473584U (zh) 下行床快速催化热解反应器
CN205328940U (zh) 热解煤的系统
CN205473581U (zh) 快速热解反应器
CN207552247U (zh) 一种生物质炭的制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