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2966A -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2966A
CN105052966A CN201510467993.8A CN201510467993A CN105052966A CN 105052966 A CN105052966 A CN 105052966A CN 201510467993 A CN201510467993 A CN 201510467993A CN 105052966 A CN105052966 A CN 105052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lorfluazuron
pesticidal combination
pesticidal
imidacloprid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79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君
胡细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ier Crop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79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2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52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氟啶脲,有效成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其中有效成分A与B重量比是1:30~40:1,优选为1:20~20:1。上述复配剂配比合理,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特别是对刺吸式害虫、鳞翅目害虫、农业螨虫如蚜虫、水稻飞虱、水稻二化螟、朱砂叶螨、二斑叶螨等效果优异,可以有效降低各单剂的施用量,达到延缓抗药性,降低成本目的,具有明显的应用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有效成分含有氟啶脲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手段,但由于化学杀虫剂的持续和大量的使用,害虫抗药性问题不断突出。而且容易产生抗药性的害虫通常是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的害虫。如飞虱、蚜虫、红蜘蛛、小菜蛾等。
小麦蚜虫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第一大害虫,因其发生量大,不易杀灭,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普通常用的杀虫剂已不能再有效防治小麦蚜虫。
水稻褐飞虱是水稻“两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对于褐飞虱的防治都是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但由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法的滞后性,化学防治以其见效快、施用方便等优点一直作为防治褐飞虱的主要措施,并仍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继续使用。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持续使用,我国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对许多杀虫剂都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氟啶脲作为一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具有抗蜕皮激素的生物活性,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化率,抑制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在几丁质中结合,能影响卵的呼吸代谢及胚胎发育过程中的DNA和蛋白质代谢,使卵内幼虫缺乏几丁质而不能孵化或孵化后随即死亡;在幼虫期施用,使害虫新表皮形成受阻,延缓发育,或缺乏硬度,不能正常蜕皮而导致死亡或成畸形蛹死亡。氟啶脲主要防治鳞翅目、同翅目类抗性害虫。其用在田间防治害虫具有高效、低毒以及持效期较长等优点。但是,存在速效性差、药价成本较高的缺点。
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它杀虫剂,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由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特殊作用机制,可用于防治那些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合成菊酯类杀虫剂有抗性的害虫。
吡虫啉(imidacloprid)由拜耳和日本特殊农药制造公司1984年联合开发的第一个烟碱类杀虫剂。不仅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同翅目效果明显,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也有效,但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适宜的作物为禾谷类作物、马铃薯、甜菜、柑橘、烟草、番茄、落叶果树、蔬菜和棉花等。已有烟粉虱、马铃薯甲虫、小菜蛾、稻飞虱、豆荚盲蝽、桃蚜、棉蚜、麦长管蚜、阿根廷粉虱、家蝇、德国小蠊、黑腹果蝇等13种害虫对吡虫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粉虱和稻飞虱的抗性尤为突出。
烯啶虫胺(nitenpyram)由日本武田公司1989年开发。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可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口器害虫。与某些害虫已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沙蚕毒类农药混配后具有增效和杀虫杀螨效果。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噻虫啉(thiacloprid)由拜耳公司1997年开发。具有广谱、内吸性、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刺吸口器害虫有优异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梨果、棉花和马铃薯等多种果树和蔬菜上的多种害虫如西圆尾蚜属,并对苹果上的苹实叶蜂、苹果蚜和苹果绵蚜有特效。对各种甲虫、马铃薯甲虫、稻象甲、和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蠹蛾也有效。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种子处理。
哌虫啶为新型高效、广谱、低毒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作用于昆虫神经传导的轴突触受体,阻断神经传导,表现为强烈的取食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作用,可被作物迅速吸收,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氯噻啉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强内吸性。氯噻啉活性是一般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啶虫咪、吡虫啉)活性的20倍。氯噻啉不受温度高地限制,克服了啶虫脒、吡虫啉等产品在温度较低时防效差的缺点。因为氯噻啉为新型单剂农药品种,目前在国内没有大范围使用,害虫对其没有抗药性。氯噻啉毒性低,符合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杀虫谱广,可用在多种作物上除防治水稻叶蝉、飞虱、蓟马外,还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也有效,尤其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毒力很高,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咪、吡虫啉)无法比拟。
对于防治农业生产中的害虫和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通常耗资上亿美元、历时5年以上,而一旦出现抗性,常常造成药剂防治失效,被迫停用或淘汰。而且开发药剂通常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不同品种的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害虫和抗性害虫常见的办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相加和还是拮抗。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的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用药成本低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氟啶脲,有效成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其重量比为1:30~40:1;进一步的重量比为1:20~20:1。
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B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一剂型,较好的剂型为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应用于防治植物虫害的农药制剂的制备。特别是应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鳞翅目害虫和\或农业螨虫的农药制剂的制备。尤其是应用于防治蚜虫、水稻飞虱、水稻二化螟、朱砂叶螨或\和二斑叶螨等的农药制剂的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或者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效组分A和组分B以上述的重量比1:30~40:1(或进一步的重量比为1:20~20:1)施用,其可按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具体施用方式可以是喷粉法、喷雾法、烟雾法、熏蒸法及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超低容量喷雾、拌肥、撒施、灌根。防治线虫是优选沟施、灌根、穴施等土壤处理或浸根、浸种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杀虫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水稻褐飞虱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本发明对鳞翅目害虫如水稻二化螟,农业螨虫如朱砂叶螨或二斑叶螨等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害虫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以氟啶脲为一种有效成分A,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另一种有效成分B,它们之间组合对虫害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以下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新烟碱类杀虫剂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
室内生测复配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供试药剂:95%氟啶脲原药,97%吡虫啉原药,98%烯啶虫胺原药、95%噻虫啉原药、95%氯噻啉原药、95%哌虫啶原药。
供试虫源:
蚜虫:2012年11月采自于四川省绵阳市农科院蚕豆田,采用无药的蚕豆苗进行饲养,饲养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5%,光周期为14:10h(L:D)。
试验方法:
蚜虫测定方法: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浸渍法进行毒力测定(FAO,1980)。用毛笔剔除叶片上较小的蚜虫个体和有翅成蚜,使每片叶子上存留50-70头生长发育一致的无翅成蚜。将带有蚜虫的叶子于配好的药液中浸渍10s,取出后用滤纸吸干多余的药液,用吸水纸包住叶柄基部浸水保湿,放入一次性塑料杯中并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口,防止蚜虫逃逸。于温度25士1℃、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14:10h的人工气温箱中饲养,每个浓度重复3次,并以浸过0.1%的TritonX-100水溶液为对照。24h后检查死亡虫数,以小毛笔轻触虫足和触角无反应者为死亡。
数据处理:
采用POLOPlus软件计算毒力回归式。计算参数包括:斜率b值及标准误、卡平方、自由度、LC50值及95%置信限。
联合毒力评价方法:
组合物配方的室内筛选采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药剂A单用的LC50/药剂A和B混用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TI(A)×a+TI(B)×b
a:表示药剂A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b:表示药剂B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根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规定,混剂配方增效的判断标准为: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120,为相加作用;共毒系数小于80,为拮抗作用。
最佳配比的选择以混剂的共毒系数和LC50(或LD50)值两个指标来衡量,即共毒系数较高而LC50(或LD50)值最小(即实测毒力指数最大)。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的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吡虫啉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同上。
表1氟啶脲与吡虫啉单剂及混合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Slope(SE) LC50(mg/L) 共毒系数(CTC)
氟啶脲(A) —— 2.365(0.432) 3.05 ----
吡虫啉(B1) —— 1.566(0.252) 7.25 ----
A:B1 1:30 2.127(0.332) 5.15 134.79
A:B1 1:20 2.115(0.284) 5.15 132.11
A:B1 1:15 1.508(0.204) 3.61 184.92
A:B1 1:8 1.531(0.243) 3.12 201.54
A:B1 1:1 2.032(0.268) 2.11 203.49
A:B1 10:1 1.584(0.352) 1.51 213.22
A:B1 15:1 1.442(0.357) 1.54 205.49
A:B1 20:1 1.573(0.172) 1.11 282.56
A:B1 25:1 1.842(0.165) 1.41 221.24
A:B1 35:1 1.194(0.311) 1.67 185.62
A:B1 40:1 1.578(0.552) 1.88 164.55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重量比1:20~20:1范围时,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蚜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的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烯啶虫胺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同上。
表2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单剂及混合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Slope(SE) LC50(mg/L) 共毒系数(CTC)
氟啶脲(A) —— 2.165(0.332) 3.45 ----
烯啶虫胺(B2) —— 1.586(0.252) 6.25 ----
A:B2 1:30 1.127(0.332) 5.03 121.08
A:B2 1:20 2.155(0.284) 3.21 187.46
A:B2 1:15 1.548(0.204) 2.71 219.49
A:B2 1:8 1.537(0.243) 2.45 234.00
A:B2 1:1 2.632(0.268) 2.21 201.17
A:B2 10:1 1.784(0.352) 1.71 210.32
A:B2 15:1 1.642(0.357) 1.31 270.95
A:B2 20:1 1.673(0.172) 1.42 248.25
A:B2 25:1 1.842(0.365) 1.87 187.73
A:B2 35:1 1.594(0.511) 2.12 164.79
A:B2 40:1 1.568(0.542) 2.52 138.4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重量比1:20~20: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蚜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的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噻虫啉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同上。
表3氟啶脲与噻虫啉单剂及混合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Slope(SE) LC50(mg/L) 共毒系数(CTC)
氟啶脲(A) —— 2.365(0.432) 3.55 ----
噻虫啉(B3) —— 1.576(0.252) 5.78 ----
A:B3 1:30 1.127(0.332) 4.35 130.23
A:B3 1:20 2.255(0.284) 3.06 183.40
A:B3 1:15 1.538(0.204) 2.55 211.88
A:B3 1:8 1.547(0.243) 2.31 233.89
A:B3 1:1 2.632(0.268) 1.81 243.01
A:B3 10:1 1.784(0.352) 1.43 257.28
A:B3 15:1 1.342(0.357) 1.43 254.39
A:B3 20:1 1.373(0.182) 1.63 221.87
A:B3 25:1 1.542(0.365) 2.17 166.06
A:B3 35:1 1.564(0.511) 2.48 144.70
A:B3 40:1 1.568(0.542) 2.92 122.7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氟啶脲与噻虫啉混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氟啶脲与噻虫啉重量比1:20~20: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蚜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的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氯噻啉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同上。
表4氟啶脲与氯噻啉单剂及混合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Slope(SE) LC50(mg/L) 共毒系数(CTC)
氟啶脲(A) —— 2.265(0.532) 3.35 ----
氯噻啉(B4) —— 1.486(0.152) 6.05 ----
A:B4 1:30 1.147(0.532) 4.55 129.60
A:B4 1:20 2.158(0.264) 3.22 180.94
A:B4 1:15 1.568(0.224) 2.78 199.74
A:B4 1:8 1.557(0.253) 2.54 218.61
A:B4 1:1 2.732(0.468) 2.15 200.57
A:B4 10:1 1.584(0.362) 1.33 262.53
A:B4 15:1 1.742(0.457) 1.37 251.54
A:B4 20:1 1.693(0.272) 1.71 200.16
A:B4 25:1 1.852(0.375) 2.45 139.12
A:B4 35:1 1.534(0.561) 2.71 125.17
A:B4 40:1 1.558(0.642) 2.75 123.16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氟啶脲与氯噻啉复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在氟啶脲与氯噻啉复配重量比1:20~20: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氟啶脲与氯噻啉复配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蚜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为了防治农业上的蚜虫和产生抗性的蚜虫,发明人以氟啶脲与哌虫啶两种成分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试验采用蚜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同上。
表5氟啶脲与哌虫啶单剂及混合物对蚜虫的毒力测定
药剂处理 配比 Slope(SE) LC50(mg/L) 共毒系数(CTC)
氟啶脲(A) —— 2.265(0.332) 3.65 ----
哌虫啶(B5) —— 1.566(0.232) 6.15 ----
A:B5 1:30 1.327(0.352) 4.35 138.32
A:B5 1:20 2.455(0.274) 3.26 182.69
A:B5 1:15 1.748(0.224) 2.51 234.96
A:B5 1:8 1.437(0.253) 2.26 252.88
A:B5 1:1 2.332(0.288) 2.21 207.29
A:B5 10:1 1.764(0.362) 1.83 207.11
A:B5 15:1 1.672(0.359) 1.72 217.74
A:B5 20:1 1.573(0.173) 1.76 211.48
A:B5 25:1 1.942(0.368) 2.25 164.80
A:B5 35:1 1.574(0.516) 2.52 146.50
A:B5 40:1 1.578(0.562) 3.01 122.4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氟啶脲与哌虫啶复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氟啶脲与哌虫啶复配重量比1:20~20:1范围内,表现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氟啶脲与哌虫啶复配能够达到有效防治蚜虫,降低单剂用量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构建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氟啶脲与烯啶虫胺、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另外,发明人还通过实验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分别与吡虫啉复配,与烯啶虫胺复配、与噻虫啉复配也有一定的增效效果。但氟啶脲分别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复配的效果要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分别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复配效果。因此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比例范围内,构建了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分别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复配复配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指出的是,氟啶脲分别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复配的效果要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分别与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的复配效果,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一: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
实施例1:31%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1:30)
组分:氟啶脲1%,吡虫啉3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1%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
对比例1:31%氟酰脲·吡虫啉悬浮剂(1:30)
组分:氟酰脲1%,吡虫啉3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3%,乙二醇5%,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配制方法:同上。
实施例2:26%氟啶脲·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25)
氟啶脲1%、吡虫啉25%、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制得26%氟啶脲·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42%氟啶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
氟啶脲2%、吡虫啉4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得42%氟啶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2:42%虱螨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20)
虱螨脲2%、吡虫啉4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4:40%氟啶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
氟啶脲20%、吡虫啉2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得42%氟啶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3:40%氟啶脲·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1)
氟啶脲20%、噻虫嗪2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5:32%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15:1)
氟啶脲30%、吡虫啉2%、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2%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
实施例6:15.5%氟啶脲·吡虫啉微乳剂(30:1)
氟啶脲15%、吡虫啉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8%、蓖麻油聚氧乙烯醚3%、环己酮15%,三甲苯10%,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得15.5%氟啶脲·吡虫啉微乳剂。
实施例7:16.4%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40:1)
氟啶脲16%、吡虫啉0.4%、木质素磺酸钠4%、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4%氟啶脲·吡虫啉悬浮剂。
对比例4:16.4%氟酰脲·吡虫啉悬浮剂(40:1)
氟酰脲16%、吡虫啉0.4%、木质素磺酸钠4%、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二、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
实施例8:31%氟啶脲·烯啶虫胺悬浮剂(1:30)
氟啶脲1%、烯啶虫胺30%、木质素磺酸钠3%、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1%氟啶脲·烯啶虫胺悬浮剂。
对比例5:31%丁醚脲·烯啶虫胺悬浮剂(1:30)
丁醚脲1%、烯啶虫胺30%、木质素磺酸钠3%、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9:40%氟啶脲·烯啶虫胺干悬浮剂(1:19)
氟啶脲2%、烯啶虫胺38%、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8%、滑石粉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经喷雾干燥即得40%氟啶脲·烯啶虫胺干悬浮剂。
对比例6:40%氟啶脲·呋虫胺干悬浮剂(1:19)
氟啶脲2%、呋虫胺38%、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8%、滑石粉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0:26%氟啶脲·烯啶虫胺水乳剂(1:5.5)
氟啶脲4%、烯啶虫胺2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2%、环己酮3%、三甲苯10%、乙二醇4%、黄原胶0.0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氟啶脲原药、溶剂、乳化剂混合均匀得澄清透明的油相,将烯啶虫胺、防冻剂、消泡剂等溶于水制成水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高速剪切使乳液平均粒径达到1-3微米,即可制得26%氟啶脲·烯啶虫胺水乳剂。
实施例11:40%氟啶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1)
氟啶脲20%、烯啶虫胺2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8%、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与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0%氟啶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7:40%氟酰脲·烯啶虫胺可湿性粉剂(1:1)
氟酰脲20%、烯啶虫胺2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8%、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2:21%氟啶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9.5:1)
氟啶脲19%、烯啶虫胺2%、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制得21%氟啶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3:36%氟啶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35:1)
氟啶脲35%、烯啶虫胺1%、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制得36%氟啶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8:36%丁醚脲·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35:1)
丁醚脲35%、烯啶虫胺1%、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4:20.5%氟啶脲·烯啶虫胺微乳剂(40:1)
氟啶脲20%、烯啶虫胺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环己酮15%、三甲苯1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溶于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透明液体,即得20.5%氟啶脲·烯啶虫胺微乳剂。
对比例9:20.5%氟啶脲·呋虫胺微乳剂(40:1)
氟啶脲20%、呋虫胺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环己酮15%、三甲苯15%、去离子水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三、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
实施例15:30%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1:29)
氟啶脲1%、噻虫啉29%、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30%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
对比例10:30%虱螨脲·噻虫啉悬浮剂(1:29)
虱螨脲1%、噻虫啉29%、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6:42%氟啶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1:20)
氟啶脲2%、噻虫啉4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8%、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与填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即可制得42%氟啶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对比例11:42%丁醚脲·噻虫啉可湿性粉剂(1:20)
丁醚脲2%、噻虫啉40%、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8%、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7:42%氟啶脲·噻虫啉干悬浮剂(1:1)
氟啶脲21%、噻虫啉21%、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8%、滑石粉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与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喷雾干燥即可制得42%氟啶脲·噻虫啉干悬浮剂。
对比例12:42%氟酰脲·噻虫啉干悬浮剂(1:1)
氟酰脲21%、噻虫啉21%、改性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木质素磺酸钠8%、滑石粉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8:42%氟啶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20:1)
氟啶脲40%、噻虫啉2%、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将原药、助剂与填料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经湿法造粒、烘干即得42%氟啶脲·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对比例13:42%氟啶脲·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1)
氟啶脲40%、噻虫嗪2%、十二烷基硫酸钠1%、木质素磺酸钠6%、淀粉5%、高岭土补足100%。
制备方法:同上。
实施例19:41%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40:1)
氟啶脲40%、噻虫啉1%、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41%氟啶脲·噻虫啉悬浮剂。
对比例14:41%丁醚脲·噻虫啉悬浮剂(40:1)
丁醚脲40%、噻虫啉1%、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1%,乙二醇4%、黄原胶0.15%、有机硅消泡剂0.1%、卡松0.5%、水补足至100%。
制备方法:同上。
以上实施例中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可以相互替换。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或哌虫啶相互替换,以形成新的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重复罗列,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大田应用试验:田间防治蚜虫和水稻褐飞虱试验
用实施例与50g/L氟啶脲EC、70%吡虫啉WG、60%烯啶虫胺WP、40%噻虫啉SC、进行对比实验。以蚜虫、水稻褐飞虱、白粉虱为实验对象,以虫害发生最盛期进行施药,共施药1次,以施药前,施药后3天,7天,21天分别调查小麦蚜虫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PT0:施药前,PT1:施药后,PT:药剂处理区,CK:空白对照区。
田间药效结果见表6至表11。
表6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对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绵阳三台县)
注: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表7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绵阳三台县)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吡虫啉复配,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7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吡虫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吡虫啉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效果。
表8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试验测定(成都郫县)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表9实施例与对比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成都郫县)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烯啶虫胺复配,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丁醚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9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烯啶虫胺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烯啶虫胺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效果。
表10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试验测定(绵阳北川)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对植物虫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测试其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发现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由于篇幅有限,不再累述。
表11实施例与对比例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比较(绵阳北川)
发明人发现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噻虫啉复配,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氟酰脲、虱螨脲、丁醚脲构建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11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噻虫啉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对植物虫害的防治效果,好于其它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与噻虫啉复配的防治效果,也好于氟啶脲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复配效果。
田间药效结果可以看出,氟啶脲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或哌虫啶任一种复配增效效果明显,防止效果好于单剂。
发明人发现氟啶脲分别与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或哌虫啶复配,在重量比1:30-40:1范围内,特别是1:20-20:1的范围内,氟啶脲与吡虫啉、氟啶脲与烯啶虫胺、氟啶脲与噻虫啉、氟啶脲与氯噻啉、氟啶脲与哌虫啶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对此不再进行重复罗列。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有效成分A和B,有效成分A为氟啶脲,有效成分B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其重量比为1:30~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其重量比为1:20~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B新烟碱类杀虫剂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啉、氯噻啉、哌虫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植物虫害的农药制剂。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刺吸式害虫、鳞翅目害虫和\或农业螨虫的农药制剂。
9.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防治蚜虫、水稻飞虱、水稻二化螟、朱砂叶螨或\和二斑叶螨的农药制剂。
CN201510467993.8A 2015-02-12 2015-08-03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5052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7993.8A CN105052966A (zh) 2015-02-12 2015-08-03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5579 2015-02-12
CN201510467993.8A CN105052966A (zh) 2015-02-12 2015-08-03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2966A true CN105052966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8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7993.8A Pending CN105052966A (zh) 2015-02-12 2015-08-03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29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5615A (zh) * 2015-09-30 2015-12-16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氟啶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47919A (zh) * 2016-11-22 2017-05-31 山东康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缓释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732A (zh) * 2007-12-27 2008-11-19 天津市兴光农药厂 含噻虫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1554171A (zh) * 2009-04-17 2009-10-14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烯啶虫胺的复配制剂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732A (zh) * 2007-12-27 2008-11-19 天津市兴光农药厂 含噻虫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1554171A (zh) * 2009-04-17 2009-10-14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烯啶虫胺的复配制剂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5615A (zh) * 2015-09-30 2015-12-16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氟啶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747919A (zh) * 2016-11-22 2017-05-31 山东康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虫缓释药肥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1510B (zh)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虫组合物
CN106376570A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种衣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22493A (zh) 含有多杀霉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杀虫组合物
CN101322495A (zh) 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虫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4705326B (zh) 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琥胶肥酸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96655B (zh) 含有螺螨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5052966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86A (zh) 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
CN107372589A (zh) 一种含草甘膦的三元除草组合物
CN104542675A (zh) 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10371B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900757B (zh) 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苦葛提取物与蛇床子素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186527A (zh) 一种含有四氯虫酰胺和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4824011A (zh) 含有吡啶喹唑啉和戊吡虫胍的杀虫组合物
CN105104402B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186529A (zh) 一种含有氯噻啉和螺虫乙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4705325B (zh) 一种含有中生菌素和氯溴异氰尿酸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70176A (zh)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与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48434A (zh) 杀虫杀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50549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3141502B (zh) 噻虫嗪与噻虫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1502268B (zh) 含有噻虫嗪哒螨灵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353939A (zh) 含有透骨草提取物的农用杀虫组合物
CN104823994A (zh) 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15781B (zh) 一种吡蚜酮和氯噻啉的混合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