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1395B - 助力器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助力器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1395B
CN105051395B CN201480015592.2A CN201480015592A CN105051395B CN 105051395 B CN105051395 B CN 105051395B CN 201480015592 A CN201480015592 A CN 201480015592A CN 105051395 B CN105051395 B CN 1050513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input unit
main
output section
swi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55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1395A (zh
Inventor
M·尚布里翁
C·拉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051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1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1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13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04Friction clutches with means for actuating or keeping engaged by a force derived at least partially from one of the shafts to be connec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离合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的预离合器;以及具有第二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的主离合器。所述预离合器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并且与所述主离合器这样连接,使得所述预离合器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所述主离合器上。为此,安装有:在所述第一离合器输出部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和在转换器件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传递器件。在此,所述传递器件包括第一传递元件和能相对于第一传递元件转动的第二传递元件。

Description

助力器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上使用的离合器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主离合器和预控制离合器的助力器离合器,所述主离合器和预控制离合器相互耦合。
背景技术
最近,在车辆领域和摩托车领域中的车辆转矩越来越多地提高。用于将由驱动马达所提供的转矩传递到变速器上的离合器必须相应地较大地设定尺寸,并且也需要提高的操纵力。对于驾驶员来说,这可能是让人不快的:通过手或者通过脚施加所述力。在液压地、气动地或者电操纵的离合器的情况下,致动器必须相应地设计得较大,这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或者较大的所需安装空间。致动器的能量接收可被提高。此外,用于致动器的能量供应系统也可能必须较大地设定尺寸,这可能导致另外的成本。
外部要施加的操纵能量可以通过使用级联的离合器装置而被减小。这样的离合器装置已知称为助力器离合器或者助力器离合器装置。助力器离合器包括预控制离合器(预离合器)和主离合器,其中,所述预控制离合器部分地转换借助于离合器所传递的转动能量,以便操纵主离合器。在此,主离合器的操纵能量基本上保持不变,但是它的大部分不必由人或者致动器施加。反之,预控制离合器需要相对小的操纵能量,所述操纵能量可以容易地由人或者致动器施加。
DE 10 2010 048 829 A1示出一种尤其用于摩托车的助力器离合器。
DE 10 2011 016 718 A1示出一种助力器离合器,其中,预控制转矩传递路径与主转矩传递路径并行地接通。
DE 10 2012 201 218 A1示出一种具有预离合器和主离合器的助力器离合器,其中,用于将预离合器带至闭合或者打开状态的夹紧器件支撑在主离合器的离合器壳上。
DE 1020 10 048 827 A1示出一种具有预离合器和主离合器的另外的助力器离合器,其中,在主离合器和变速器输入轴之间布置有构造为扭转弹簧的转矩感测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离合器装置的动态敏感性。另一目的在于,降低对变速器而言的损坏风险。此外,要使离合器装置的抖振最小化。此外,要降低气体冲击敏感性。此外,要降低在滑移运行(Schubbetrieb)时的滑移力矩。离合器装置也要能够简单和成本有利地构造和制造。此外,挤压板与驱动侧、尤其内燃机连接。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独立的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离合器装置实现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部分。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优选的实施方式。
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离合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的预离合器;和具有第二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的主离合器。预离合器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并且与主离合器这样连接,使得预离合器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主离合器上。为此,安装有:在第一离合器输出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和在转换器件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传递器件。在此,传递器件包括第一传递元件和能相对于该第一传递元件转动的第二传递元件。
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离合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的预离合器;和具有第二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的主离合器。预离合器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并且与主离合器这样连接,使得预离合器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主离合器上。为此,安装有:在第一离合器输出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此外,补偿质量在预离合器侧起作用地布置在转换器件上。
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离合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的预离合器;和具有第二离合器输入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的主离合器。预离合器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并且与主离合器这样连接,使得预离合器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主离合器上。为此,安装有:在第一离合器输出部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此外,预离合器包括空程件装置。
所提到的离合器装置的单个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该离合器装置可优选地在机动车中或者在商用车中或者在载重车中或者在摩托车中使用。该离合器装置可湿式运行地或者干式地实施。扭转振动减振器可安装在该离合器装置上或者中。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解释本发明。在此,图1至5示出第一创新性构想的特定实施(由两部分组成的传递元件)。图6至12示出第二创新性构想的特定构型(补偿质量),并且图13至15示出第三创新性构想的特定实施(空程件装置)。在此,各附图中的所述创新性构想可被混合。详细地示出:
图1具有固定于变速器轴的挤压板的助力器离合器的作用原理;
图2作为在图1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助力器离合器的示意性图示;
图3具有固定于变速器轴的挤压板的另一助力器离合器的作用原理;
图4根据图3的助力器离合器的示意性图示;
图5根据图1或2的助力器离合器的横截面;
图6具有补偿质量的助力器离合器的作用原理;
图7根据图6的助力器离合器的横截面;
图8具有补偿质量的另一助力器离合器的作用原理;
图9根据图8的助力器离合器的示意性图示;
图10根据图8或者9之一的助力器离合器的横截面;
图11行星轮在根据图6至10之一的助力器离合器上的支承结构;
图12图11的支承结构的视图;
图13在助力器离合器上的球轨;
图14具有根据图13a或图13b的球轨的助力器离合器的横截面,和
图15图14的助力器离合器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图1至5而言:
用于在机动车中使用的离合器装置(助力器离合器、尤其干式运行地实施的助力器离合器)的原理的实施导致GV布置,在其中,配属于主离合器的转换器件(斜坡装置)与从动侧(变速器)连接。所述斜坡在主离合器中产生压紧力。
通常,在用于轿车的常规离合器中的压紧力来自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通过板簧铆接在离合器盖上,所述离合器盖随着发动机而转动。由于挤压板的大的惯性,与变速器连接会是不可能的(这可能损坏变速器)。
因此,可以认为,通过用于轿车离合器的GV布置来将助力器原理付诸实施是不可能的。即,与变速器一起转动的下斜坡应操纵随着发动机而转动的挤压板。或者挤压板应布置在变速器上,或者挤压板应通过轴承支撑下斜坡的压紧力。
图1示出助力器离合器100的作用原理。助力器离合器100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输入部110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的预离合器105,以及包括具有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130的主离合器120。优选地,这两个离合器105和120设置用于在离合器输入部110,125和离合器输出部115,130之间在任意方向上传送转矩。离合器105和120中每个和还有总体的助力器离合器100也可在相反的方向上运行,那么,可以将输入部或者说输出部的标记反过来。
助力器离合器100尤其设置用于在驱动马达135和变速器140之间传送转矩。驱动马达135、助力器离合器100和变速器140可布置在尤其在机动车上的驱动系中,所述机动车例如为轿车、载货车、机动化的两轮车或者其它车辆。
在第一离合器输入部110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之间布置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14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转换器件145布置在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0之间。当预离合器105闭合而与驱动马达135连接的轴转动时,发生转换器件145的旋转运动。转换器件145的轴向运动这样传递到主离合器120上,使得该主离合器被操纵。因此,预离合器105的打开位置或者说闭合位置传递到主离合器120上。优选地,预离合器105包括未示出的操纵元件,以便将预离合器105带至闭合的或者说打开的状态。在此,操纵装置可以设置用于,借助于驾驶员的手运动或者脚运动或者借助于致动器被操纵。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转换器件145包括具有第一斜坡环150、第二斜坡环155和滚动体160的斜坡装置。这两个斜坡环150,155可相对彼此转动并且分别带有斜坡,所述斜坡的轴向高度沿着围绕相应斜坡环150,155的旋转轴线的圆周是变化的。例如可包括球体的滚动体160贴靠在这两个斜坡环150,155上。如果这两个斜坡环150,155相对于彼此转动,则滚动体160通过斜坡环150,155滚动并且斜坡环150,155相对于彼此的轴向距离改变。也可在各个斜坡环150,155上设置多个斜坡和设置相应数量的滚动体160。
第二斜坡环155相对于挤压板165被支撑,所述挤压板与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第二离合器输出部130或者说变速器140连接。在挤压板165和第二斜坡环155之间设置有传递器件170,该传递器件包括第一传递元件175和第二传递元件180,所述第一传递元件和第二传递元件可相对于彼此转动。传递器件170尤其可实施为滚动体轴承例如滚针轴承。通过传递器件170可实现使预离合器105的控制依赖于变速器140的轴的转动而不依赖于驱动马达135的转动。
优选地,转换器件145设置用于一方面根据由助力器离合器100所传递的转矩并且另一方面根据预离合器105相对于主离合器120的转动来操纵主离合器120。通过第二斜坡环155相对于变速器140的轴的支撑,例如可以在起动过程中产生助力器离合器100的显著更小的倾斜,以便根据驱动马达135的轴的转动不均匀性来操纵主离合器120的操纵。由此可以减小离合器抖振。例如在起动过程期间减小程度的气体脉冲也可能导致助力器离合器100闭合。
图2示出作为在图1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型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示意性图示。围绕旋转轴线205同心地能转动地布置有用于与驱动马达135连接的输入轴210和用于与变速器140连接的输出轴215。主离合器120包括摩擦衬220,在所述摩擦衬之间布置有摩擦片225,所述摩擦片通过扭转减振器230与输出轴215抗扭转地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摩擦衬220固定地布置在摩擦片225上,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摩擦衬220相对于摩擦片225可转动地支承。摩擦衬220在轴向上在离合器盖235和挤压板165之间可压缩,以便使主离合器120闭合。挤压板165的轴向操纵又通过预离合器105进行。在此,具有两个斜坡环150和155的转换器件145借助于第一滚针轴承240相对于挤压板165支承并且借助于第二滚针轴承245相对于离合器盖235支承。两个滚针轴承240和245可以被传递器件170包括。由此,挤压板165可以与输入轴210而不是与输出轴215抗扭转地连接。因此,挤压板165的回转质量在助力器离合器100打开时可以与输出轴215脱耦。因此,变速器140的回转质量可保持小。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在变速器140上回转质量太大而可能引起的损害。
在图2中所示出的预离合器105也包括摩擦片225,该摩擦片在轴向上位于两个摩擦衬220之间。在此,摩擦衬220相对于离合器盖235旋转地支撑。摩擦衬220可以在离合器盖235和支座250之间被轴向压合,以便使预离合器105闭合。为此,设置有操纵器件255,该操纵器件优选实施为摩擦片弹簧。此外,设置有轴承板260,以便使第一斜坡环150相对于输出轴215抗扭转但可轴向地移动地安装。
图3以图1的表现方式示出另一助力器离合器100的作用原理。第一斜坡环150借助于第一传递器件170相对于挤压板165支承,并且第二斜坡环155借助于第二传递器件170相对于驱动马达135的轴支承。通过补偿元件305确保第一斜坡环150的轴向可运动性,所述补偿元件使第一斜坡环150与变速器140的轴抗扭转地连接。另一补偿元件305使挤压板165抗扭转但可轴向运动地与驱动马达135的轴连接。尤其可实施为扭转弹簧的可选的转矩感测器310布置在主离合器120的输出部和变速器140的轴之间。
图4示出根据图3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示意性图示。在此,使用图1和2的附图标记。与之前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相对地,在这里,主离合器120包括多个摩擦衬220和摩擦片225,所述摩擦衬和摩擦片沿着旋转轴线205交替地布置。由此,增大的力或者说增大的转矩可以通过助力器离合器100传递。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预离合器105包括仅一个摩擦衬220,该摩擦衬在离合器盖235上的轴向压紧可借助于操纵器件255控制。在该摩擦衬220和第一斜坡环155之间示出所述补偿元件305中的一个。另一补偿元件305位于第一斜坡环150和一到输出轴215的连接元件之间。
摩擦衬220可以借助于转矩感测器310与输出轴215连接。由此,可以补偿在第一斜坡环150和摩擦片225之间的偏移。由此可以提高助力器离合器100的响应特性。
图5示出根据图3或4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横截面。
助力器离合器100设置用于安装在以能同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轴上,其中,输入轴210位于径向外部并且与离合器盖235抗扭转地连接,而输出轴215位于径向内部。第一法兰505设置用于与输出轴215抗扭转地连接。第一法兰505直接作用在预离合器105上并且通过转矩感测器310作用在主离合器120上(参见图4)。第二法兰150设置用于抗扭转但可轴向地移动地与输出轴215配合。第二法兰510使第一斜坡环150与输出轴215耦合。
操纵器件255实施为碟形弹簧。预离合器105被打开,其方式为,操纵器件255的位于径向内部的区域在图5中被轴向向下压。由此,操纵器件255的径向外部的区域提升并且摩擦衬220对离合器盖235的轴向压力减小。
转换器件145将预离合器105相对于离合器盖23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用于操纵主离合器120的轴向运动。在此,第一斜坡环150借助于第一滚针轴承240并且第二斜坡环155借助于第二滚针轴承245在转动方向上脱耦。因此,挤压板可作为回转质量与变速器140脱离。
对于图6至12而言:
在图6中可见MV布置的运动学。图7如结构看起来的这样显示。
在没有补偿质量的情况下,斜坡被发动机激励。这意味着,发动机的加速度使斜坡旋转或者发动机的转动不均匀性引起斜坡的振动。补偿质量的使用使得斜坡能独立于发动机的旋转运动变化。实施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在摩托车中使用)的结构在于,补充惯性,该补充的惯性补偿斜坡的惯性和预离合器(预控制离合器)的惯性。
为了使附加质量除了振动隔离之外在离合器中具有另外的功能并且为了减小离合器的重量,提出,将预控制离合器作为斜坡的补偿质量使用。因此可以节省上述结构的附加质量。在图8中示出该原理。因此,不言而喻地,该结构(图8)比以上所说明的结构(图6)更有利,因为在该离合器中没有“死质量(Totmasse)”。
存在不同的实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运动学的可行性,所述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运动学对于补偿质量的实施而言是必需的。所述结构的困难在于零部件的轴向运动。齿轮尤其应为可轴向运动的。
在图7中示出第一解决方案。所述结构由补偿质量、3个齿轮、一个内齿圈组成。内齿圈拧紧在预控制离合器的斜坡环上。这些齿轮装配在销钉中,所述销钉与挤压板固定在一起。因此,斜坡的扭转引起补偿质量向不同的方向旋转。在图6中详细地说明该系统的运动学。
在图12中说明第二解决方案。在齿轮轴与挤压板连接的情况下,该结构有所不同。在图11和12中说明原理。齿轮的轴通过2个板簧与挤压板连接。一个板簧接收正的力矩而另一板簧接收负的力矩。因此,各板簧保护另一板簧以免受弯折风险。
固然,齿轮通过2个板簧的对中是容易损坏的,因为齿轮的轴线可以随着其轴向位置倾斜。即,齿轮的下侧位置被板簧1控制,而齿轮的上侧位置被板簧2控制。板簧的弯曲(高度改变)与之并行地引起齿轮轴线在周向上的移动(图11)。如果在该相同的弯曲时板簧1在周向上的移动不补偿板簧2的移动,则齿轮轴线倾斜。当如在图11中所说明的这样安装板簧时,可以显著地限制倾斜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板簧1的正向移动引起板簧2的负向移动(图11)。仅当在安装位置中板簧1向上被预紧并且板簧2向下被预紧(或者反之亦然)时,这是可行的。
斜坡运动的换向借助于齿轮进行。然而,所述运动学可通过其它系统实现,如例如皮带系统。
图6示出具有补偿质量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作用原理。该图示依照图1和3的标记。
与在图3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相对地,转换器件145的第一斜坡环150不与变速器140的轴耦合,而与驱动马达135的轴耦合。为此,设置补偿元件305。此外,第二斜坡环155借助于传动器件尤其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与补偿质量610耦合。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包括与补偿质量610连接的内齿轮615、与预离合器105或者说第二斜坡环155连接的太阳轮620和使内齿轮615和太阳轮620在不同旋转方向上相互耦合的行星轮625。在此,在太阳轮620和内齿轮615之间的传动比可以为大约1比1,其中,输入部的旋转方向与输出部的旋转方向相反。
补偿质量610缓冲与预离合器105连接的第二斜坡环155的旋转振动。因为第二斜坡环155可轴向运动,所以第二斜坡环155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上的旋转运动的附接必须允许该轴向运动。
图7示出根据图6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横截面。补偿质量610在图7的上方区域中在径向外部实施为大质量的环。内齿轮615与补偿质量610固定地连接。太阳轮620与第二斜坡环155耦合。内齿轮615借助于行星轮625与太阳轮620耦合,该行星轮在图7的右边区域中可见。在此,行星轮625可转动地支承在轴705上,该轴固定在第一斜坡环150上。行星轮625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在轴705上运动,以便跟随第二斜坡环155的轴向运动。
图8示出具有补偿质量610的另一助力器离合器100的作用原理。该图示依照图1,3和6的标记。不同于在图6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在这里,预离合器105作为补偿质量610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连接。因此可节省附加的补偿质量610。然后,本来必需的预离合器105不但实现主离合器120的操纵目的而且实现转换器件145的第二斜坡环155的扭转减振目的。
图9示出根据图8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示意性图示。借助于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预离合器105作为旋转的补偿质量与第二斜坡环155连接。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预离合器105位于第二斜坡环155的径向内部,因此,代替如在图7中这样的,反之,太阳轮620与预离合器105连接并且内齿轮615与第二斜坡环155连接。在内齿轮615和太阳轮620之间支承行星轮625的轴705固定在挤压板165上。第一斜坡环150也固定在挤压板165上。
图10示出根据图8或9之一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横截面。助力器离合器100与双质量飞轮1005以示例性方式连接,该双质量飞轮借助于弓形弹簧1010相对于助力器离合器100可转动地安装。此外,示出可选的齿环1015用于配合起动电动机。
预离合器105通过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二斜坡环155耦合并且作为补偿质量用于缓冲扭转振动。
图11示出根据图6至10之一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的行星轮625在助力器离合器100上的支承结构1100。行星轮625可绕轴705转动,轴705借助于第一板簧1105在图11中下端部上被连接,并且借助于第二板簧1110在相反的端部上被连接。板簧1105和1110的远离的端部分别以预定的偏移安装在助力器离合器100中。这允许,轴705能够与行星轮625一起在轴向方向上运动。优选地,板簧1105和1110在轴向方向上在预定位置上被预紧,使得轴705的轴向运动促使板簧1105,1110中的一个板簧进一步压紧并且板簧1105,1110中的另一个板簧负荷减轻。
可看出,行星轮625的轴向运动同时引起在周向上的最小运动。这在行星轮625的两个所示出的位置在图11中的侧向偏移上可看出。该偏移虽然可能不利地影响借助于补偿质量610的振动减振,但是它这样小,使得可以将就。有利地,轴705仅是短的,由此可以得出安装空间优点并且由此在轴705上的弯曲力可保持小。借助于支承结构1100,行星轮625能以简单的方式可轴向移动地在行星齿轮传动装置605中导向。
图12示出图11的支承结构1100的视图。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三个行星轮625在圆周上错开地布置。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更少或更多数量的行星轮625。行星轮625的轴705在行星轮625的相对置的轴向侧上固定在第一板件1205或者说第二板件1210上。舌形的第一板簧1105从第一板件1205弯折出来,并且第二板簧1110从第二板件1210弯折出来。板簧1105和1110分别支撑在螺栓1215上,所述螺栓安装在挤压板165上。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这样选择板簧1105和1110的预紧力,使得行星轮625在轴向方向上占据中间位置,行星轮可以逆着板簧1105和1110的弹簧力从该中间位置向任意轴向方向偏移。
对于图13至15而言:
根据应用,这可为必需的:将离合器的空程件功能(或者至少一个非常小的可传递的力矩)集成在滑移运行中。空程件功能在该离合器装置中的实施是有利并且相对简单的。
如果斜坡在滑移时是平坦的并且具有止挡部可供使用(见图13),则主离合器在滑移时不能传递力矩,因为主离合器保持打开。这意味着,助力器离合器在滑移时可传递的力矩相当于预控制离合器的可传递的小的力矩。因为预控制离合器设计用于传递牵引力矩的大约10%,所以具有斜坡的止挡部的助力器离合器在滑移运行时传递牵引力矩的大约10%。
如果尽管存在具有止挡部的平坦的滑移斜坡但离合器的可传递的滑移力矩太大,则存在将空程件集成在预控制离合器中的可能性(图14和15)。因此,就这点而言,离合器的可传递的滑移力矩最小程度地还仅仅作为主离合器的拖拽力矩和空程件的拖拽力矩存在。
自然,这会是可行的:将常规的离合器构造有空程件,以便完成这些功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空程件应能够传递离合器的(非常高的)牵引力矩,而在助力器离合器的预控制离合器中该必需的空程件应承担在牵引运行时牵引力矩的仅10%。
图13示出在助力器离合器100上的球轨1300。图13A示出在斜坡环150,155之一上的球轨1300,图13B为球轨1300相对于斜坡环150,155之一的轴向高度的图示,其中,球轨1300分别实现在转换器件145中的空程件装置1305。图13C示出在斜坡环150,155之一上的常规球轨1300,并且图13D示出图13C的球轨1300在轴向方向上在斜坡环150,155之一上的轴向高度。
如果正的转矩通过助力器离合器100从驱动马达135传递到变速器140,则滚动体160(未示出)在图13中向左运动。反之,如果转矩向相反的方向传递,则滚动体160向右运动。如果滚动体160位于中立位置1310中,则不操纵主离合器120。从中立位置1310出发,第一斜坡1315以第一坡度在图13中向左延伸,并且第二斜坡1320以第二坡度向右延伸。为了执行空程件装置1305,选择第二斜坡1320的第二坡度为零。优选地,第二斜坡1320由止挡部1325限制。如果预离合器105相对于主离合器120这样扭转,使得滚动体160从中立位置1310出发向右运动,则预离合器105不施加轴向操纵力到主离合器120上。因此,主离合器120保持未操纵并且从变速器140到驱动马达135的转矩传送不可通过主离合器120进行。
图14示出根据以上附图之一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横截面,该助力器离合器具有根据图13A或者13B之一的球轨1300。所示出的助力器离合器100以在图10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为基础。与之不同地,设置有超速离合器1405,以便使第二法兰510仅在一个相对转动方向上转矩锁合地支撑在输出轴215上。优选地,超速离合器1405实现相对于输出轴215的轴向运动。由于超速离合器1405,从变速器140到驱动马达135的正向的转矩传递也可被预离合器105中断。因此,与空程件装置1305联合地,通过助力器离合器100从变速器140到驱动马达135的转矩流可基本完全被中断。
图15示出图14的助力器离合器100的细节。在上方区域中可看出超速离合器1405,该超速离合器设置用于配合在输出轴215中,该输出轴导至变速器140。优选地,超速离合器1405包括多个夹紧体1505,所述夹紧体在径向内部被工作套筒1510接收并且设置用于在径向内部区域中贴靠在输入轴210上。在此,夹紧体1505这样构型,使得当输出轴和工作套筒沿一预定方向相对于彼此转动时所述夹紧体根据滚动轴承的类型在输出轴215和工作套筒1510之间滚动或滑动。如果发生沿相反方向的转动,则夹紧体1505在输出轴215和工作套筒1510之间展开并且在径向方向上传递力。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助力器离合器
105 预离合器
110 第一离合器输入部
115 第一离合器输出部
120 主离合器
125 第二离合器输入部
130 第二离合器输出部
135 驱动马达
140 变速器
145 转换器件
150 第一斜坡环
155 第二斜坡环
160 滚动体
165 挤压板
170 传递器件
175 第一传递元件
180 第二传递元件
205 旋转轴线
210 输入轴
215 输出轴
220 摩擦衬
225 摩擦片
230 扭转减振器
235 离合器盖
240 第一滚针轴承
245 第二滚针轴承
250 支座
255 操纵器件
260 支承板
305 补偿元件
310 转矩感测器
505 第一法兰
510 第二法兰
605 行星齿轮传动装置
610 补偿质量
615 内齿轮
620 太阳轮
625 行星轮
705 轴
1005 双质量飞轮
1010 弓形弹簧
1015 齿环
1100 支承结构
1105 第一板簧
1110 第二板簧
1205 第一板件
1210 第二板件
1215 螺栓
1300 球轨
1305 空程件装置
1310 中立位置
1315 第一斜坡
1320 第二斜坡
1325 止挡器件
1405 超速离合器
1505 夹紧体
1510 工作套筒

Claims (10)

1.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离合器装置(100),具有
-预离合器(105),包括第一离合器输入部(110)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
-以及具有主离合器(120),所述主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130),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与所述主离合器(120)通过
○在所述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145)
○和在转换器件(145)和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传递器件(170)
以这样的方式连接,使得所述预离合器(105)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所述主离合器(12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器件(170)包括第一传递元件(175)和能相对于该第一传递元件转动的第二传递元件(180),在所述转换器件(145)上在预离合器侧起作用地布置有补偿质量(6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一传递元件(175)连接在驱动侧,所述第二传递元件(180)连接在从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在所述第一传递元件(175)和第二传递元件(180)之间起作用地布置有支承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传递元件(180)包括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主离合器(120)的挤压元件(165)。
5.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离合器装置(100),具有
-预离合器(105),包括第一离合器输入部(110)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
-以及具有主离合器(120),所述主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130),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与所述主离合器(120)通过在所述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145)以这样的方式连接,使得所述预离合器(105)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所述主离合器(120)上,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转换器件(145)上在预离合器侧起作用地布置有补偿质量(6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补偿质量(610)通过传动器件(605)与所述转换器件(14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转换器件(605)包括具有太阳轮(620)、行星轮(625)和内齿轮(615)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以便使所述补偿质量(610)在径向上错开地并且反向地与所述预离合器(105)连接。
8.用于在驱动侧和从动侧之间选择性地传递转矩的离合器装置(100),具有
-预离合器(105),包括第一离合器输入部(110)和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
-以及具有主离合器(120),所述主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和第二离合器输出部(130),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能达到闭合状态或者打开状态,
-其中,所述预离合器(105)与所述主离合器(120)通过在所述第一离合器输出部(115)和所述第二离合器输入部(125)之间起作用地布置的、用于使旋转运动转换成轴向运动的转换器件(145)以这样的方式连接,使得所述预离合器(105)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被传递到所述主离合器(12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离合器(105)具有空程件装置(13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空程件装置(1305)起作用地布置在所述预离合器(105)与所述驱动侧(210)和/或所述从动侧(2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转换器件(145)包括斜坡装置。
CN201480015592.2A 2013-03-15 2014-03-05 助力器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51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4598.0 2013-03-15
DE102013204598 2013-03-15
DE102013213745 2013-07-15
DE102013213745.1 2013-07-15
PCT/DE2014/200111 WO2014139527A2 (de) 2013-03-15 2014-03-05 Booster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1395A CN105051395A (zh) 2015-11-11
CN105051395B true CN105051395B (zh) 2017-12-15

Family

ID=50483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559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51395B (zh) 2013-03-15 2014-03-05 助力器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1395B (zh)
DE (2) DE102014203956A1 (zh)
WO (1) WO201413952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09791B3 (de) * 2015-05-28 2016-08-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system
DE102018107974A1 (de) * 2018-04-05 2019-10-1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mellenkupplung mit Abschaltung einer Selbstverstärkung und Antriebsstrang mit modifizierter selbstverstärkender Lamellen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00479A (en) * 1958-06-23 1961-09-19 Roper Hydraulics Inc Electromagnetic clutch
JP4922226B2 (ja) * 2008-03-28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クラッチ
JP5277108B2 (ja) * 2009-07-31 2013-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クラッチ
JP4939585B2 (ja) * 2009-09-30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クラッチ装置
WO2011050772A1 (de) 2009-10-29 2011-05-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Kupplung mit vorkupplung und hauptkupplung
CN102549287B (zh) * 2009-10-29 2015-07-29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JP5680096B2 (ja) 2009-10-29 2015-03-04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湿式クラッチ
EP2494223B1 (de) * 2009-10-29 2016-12-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einrichtung
JP5984848B2 (ja) 2011-02-08 2016-09-06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ー・ゲ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パイロットクラッチ及びメインクラッチを備えるクラッチ
DE102011016718A1 (de) 2011-04-11 2012-10-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39527A2 (de) 2014-09-18
DE102014203956A1 (de) 2014-09-18
WO2014139527A3 (de) 2015-01-08
DE112014001377A5 (de) 2015-12-03
CN105051395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739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2695891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2834633B (zh) 双离合器
CN105324589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6133369A (zh) 双离合器
RU2675724C2 (ru) Приводной шкив для вариатора
CN102575722A (zh) 离合器装置
CN110290958A (zh) 多重离合装置和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
JP2001500957A (ja) 二質量フライホイール
CN108138859A (zh) 具有旋转轴线的摩擦离合器
CN106458021A (zh) 车辆的动力传递结构
CN104024672A (zh) 片式离合器以及用于片式离合器的操纵装置
CN105605113A (zh) 具有两级刚度的传动轴
CN105051395B (zh) 助力器离合器
CN106246860A (zh) 车辆差速器总成
CN106104046A (zh) 用于行程控制式的补偿调节装置的驱动单元的弹簧元件
CN106662208B (zh) 扭矩传递装置以及变速器
US20170211675A1 (en) A drive unit with twin side shaft torque coupling
CN108006169A (zh) 行星轴线传动齿轮箱
US20150033887A1 (en) Shifting arrangement with a clutch and synchronizing device for a transmission
CN109789766A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装置
CN103161917B (zh) 双离合变速器
CN105705813B (zh) 用于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斜坡系统
US10513171B2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having the drive arrangement
CN104343843B (zh) 用于摩擦离合装置的操纵装置和具有操纵装置的摩擦离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