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3074A -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43074A CN105043074A CN201510391354.8A CN201510391354A CN105043074A CN 105043074 A CN105043074 A CN 105043074A CN 201510391354 A CN201510391354 A CN 201510391354A CN 105043074 A CN105043074 A CN 1050430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ensation
- evaporation
- air
- liquid storage
- gas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1000233866 Fungi Specie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5000001674 Agaricus brunnescen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05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81 dry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02 hot air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14 nano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39 systemic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68 transpi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包括围护结构、干燥区域、空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围护结构左侧的送风总管,竖直设置的送风非均匀孔板和回风非均匀孔板将空气处理装置下方空间沿气流方向分隔为送风总管、干燥区域、回风总管,空气处理装置通过送风总管与干燥区域连通;干燥区域内设置的每层置物板左右侧设置有一组送风孔和一组回风孔。本发明采用干燥面中间送风来改善干燥气流组织,保证干燥面处气流的均一稳定,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能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循环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送风食用菌热泵干燥空气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节能在节能减排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很多农副产品(包括食用菌)由于富含水分(一般含水率在80%以上),在储藏、运输及加工成食品或其他生活用品之前、之中,都必须进行干燥处理,而干燥作业一般都消耗大量能源。热风干燥技术作为食用菌深加工行业的主流技术,其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到该领域农业节能的效果。因此,优化食用菌干燥技术,提高食用菌干燥品质尤为重要。热泵干燥能够有效的利用环境热源,高效、节能,在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广泛应用,其单位能耗除湿率达1.0~4.0kg/(kW·h),拥有较低的机械投资成本和较低的运行成本。
公开号为103202520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见图1)采用平行送风的方式和总-分-总-分的制冷剂分配模式来改善气流组织,降低了烘烤房低负荷运行时的能耗。但是,送风孔板并未按照实际情况分配风量,烘烤工作间的平行送风方式尚不能完全达到空气流组织均一稳定的效果,食用菌干燥效果不佳。而且送风口采用恒风量,对于不同的干燥空间输送相同风量,未能考虑到风量循环特性,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食用菌的干燥效果造成影响。
公开号为104082397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装置(见图2)采用从由上往下送风形式,采用双孔板设置的平行送风结构,但只能在装置内部形成一个循环,在风量风速的利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下部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干燥区间内的风速和风量,降低了干燥区间下部干燥品质。而且,送、回风孔板采用均匀条缝孔板,对气流方向上水平影响较大,造成干燥区间内水平方向空气温度、风速差异,干燥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高气流干燥效率及品质,保证干燥过程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均匀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操作更为方便,干燥效率高、质量好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包括围护结构、设置在所述围护结构内的送风总管、干燥区域、回风总管和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位于围护结构上部,竖直设置的送风非均匀孔板和回风非均匀孔板将空气处理装置下方的空间分割为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送风总管、干燥区域和回风总管,回风总管通过空气处理装置与送风总管连通,围护结构的侧壁设置有与送风总管连通的新风口和排风口。空气处理装置由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固体吸附装置、蒸发冷凝回路、太阳能辅助加热器和辅助电加热器组成。所述干燥区域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置物板,送风非均匀孔板上与每层置物板对应位置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组送风孔,每组送风孔均对应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送风上遮板和送风下遮板,实现遮盖送风孔的功能。回风非均匀孔板上与每层置物板对应位置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组回风孔,每组回风孔均对应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回风上遮板和回风下遮板,实现遮盖回风孔的功能。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固体吸附装置优选材料为合金和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且耐腐蚀,在空气循环周期内能够起到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使多余的水汽和杂志在进入空气处理装置前就可以滤去,减轻空气处理装置的负担。并且,其能够方便地取下进行清洗,减少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使得机组停止检修的时间大大缩短。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蒸发冷凝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膨胀阀并联组件、蒸发器和并联压缩机组,所述膨胀阀并联组件由三组膨胀阀并联组成,三组膨胀阀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膨胀阀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并联压缩机组由三组压缩机并联组成,三组压缩机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冷凝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冷凝换热管束和冷凝储液装置。冷凝储气装置包括冷凝储气内管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气内管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冷凝储气内管与冷凝储气外管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冷凝储气内管上设置的三个冷凝分流器进口即为冷凝器的制冷剂进口,三个冷凝分流器分别与一组压缩机对应连接,冷凝储气外管与冷凝换热管束的进口连接。冷凝储液装置包括冷凝储液内管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液内管外部的冷凝储液外管,冷凝储液内管与冷凝储液外管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液混合层,冷凝储液内管与冷凝换热管束的出口连接,冷凝储液外管上设置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即为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储液外管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对应连接。
蒸发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蒸发换热管束和蒸发储气装置。蒸发储液装置包括蒸发储液内管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液内管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蒸发储液内管与蒸发储液外管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蒸发储液内管上设置的三个蒸发分流器的进口即为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三个蒸发分流器分别与一组膨胀阀对应连接,蒸发储液外管与蒸发换热管束的进口连接。蒸发储气装置包括蒸发储气内管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气内管外部的蒸发储气外管,蒸发储气内管与蒸发储气外管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气混合层,蒸发储气内管与蒸发换热管束的出口连接,蒸发储气外管上设置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即为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蒸发储气外管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分别与一组压缩机对应连接。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冷凝储气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气静压层连通的三组排气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气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冷凝排气孔口,第一个冷凝分流器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一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第二个冷凝分流器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二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第三个冷凝分流器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三个冷凝排气孔口连接,所述冷凝储液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冷凝储液混合层连通的冷凝排液孔口。蒸发储液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液静压层连通的三组排液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液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蒸发排液孔口,第一个蒸发分流器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一个蒸发排液孔口与蒸发分流器连接,第二个蒸发分流器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二个蒸发排液孔口连接,第三个蒸发分流器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三个蒸发排液孔口连接,所述蒸发储气内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蒸发储气混合层连通的蒸发排气孔口。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冷凝储气外管内径与冷凝储气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5~3.5,冷凝储液外管内径与冷凝储液内管外径的比值为1.5~2.5。蒸发储液外管内径与蒸发储液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2.5,蒸发储气外管内径与蒸发储气内管外径的比值为2.5~3。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干燥区域内部空间宽、高、深之比在1:1.5:1~1:1.8:1.2之间,干燥区域内部宽度为700~900mm。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送风非均匀孔板上,以中间的一组送风孔为中心,上下两侧各组送风孔的数量对称设置,并且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增。回风非均匀孔板上,以中间的一组回风孔为中心,上下两侧各组回风孔的数量对称设置,并且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
本发明装置的优选方案中,固体吸附装置设置于回风总管和空气处理装置之间的气流通道中。
公开号为103202520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见图1)而且送风口采用恒风量,对于不同的干燥空间输送相同风量,未能考虑到风量循环特性,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食用菌的干燥效果造成影响。
公开号为104082397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装置(见图2)采用从由上往下送风形式,采用双孔板设置的平行送风结构,但只能在装置内形成一个循环,在风量风速的利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下部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干燥区间内的风速和风量,降低了干燥区间下部干燥品质。而且,送、回风孔板采用均匀条缝孔板,对气流方向上水平影响较大,造成干燥区间内水平方向空气温度、风速差异,干燥效果不佳。
有益效果:与现有食用菌干燥装置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实用新型专利CN103202520A采用平行送风的方式和总-分-总-分的制冷剂分配模式来改善气流组织,降低了烘烤房低负荷运行时的能耗。但是,送风孔板并未按照实际情况分配风量,烘烤工作间的平行送风方式尚不能完全达到空气流组织均一稳定的效果,食用菌干燥效果不佳。本发明中干燥区域的高:宽大于1,且干燥室的设计加长了干燥路程的同时增大了干燥空间,并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可同时干燥较多的食用菌。
2.本发明采用干燥面平行回风的送回风方式,使干燥气流以一定的流速从送风非均匀孔板进入干燥区域,气流在干燥面的挡板作用下水平流动,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各干燥面速度场与温度场分布更加稳定,从而营造出更加适合食用菌干燥的条件。
3.现有干燥装置的风口通常是恒风量,对于不同的干燥空间输送相同风量,不仅造成浪费,也会对食用菌的干燥效果造成影响。本发明采用的送风非均匀孔板和回风非均匀孔板仅在干燥面处开孔,即仅针对干燥区域内存放物料的平面送风,在保证开直径一定的条件下,送风孔的数量呈中心对称的形式,以送风孔为中心,离中心越远的均比其内一层的送风孔的数量多;回风孔的数量呈中心对称的形式,以回风孔为中心,离中心越远的均比其内一层的送风孔的数量少,利用简单的方式保证了干燥区域内气流水平方向的流动稳定性和垂直方向上均一性,减小了气流组织的压力差异性,延长了在干燥区间内的流动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降低了能耗。
4.本发明根据食用菌干燥过程中不同工况条件,使用部分新风送风干燥和全回风循环干燥两种模式,既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又便于实现能量回收利用,可适应不同食用菌数量、不同干燥时间段的干燥要求,同时,交替使用换热装置和新风引入装置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检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了成本。
5.本发明采用中间送风的方式,在干燥区域内部形成一个大循环,同时,由于热气流的蒸腾特性,会向上飞升,在装置上部形成一个小循环,能够更好地减少上部空间的风量,节约能耗。上层空间内由于空气循环结构会带出更多的水分,干燥地更为彻底,能够降低干燥时间;而下层空间由于风的对流作用,也会形成一个小的循环,使气流能够在下层空间多循环一次,带出更多的水分,干燥地更为彻底,能够降低干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食用菌干燥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图2是现有能量回收型食用菌干燥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间循环送风型食用菌热泵干燥装置的原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蒸发冷凝回路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送风非均匀孔板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装置所采用的回风非均匀孔板的正视图;
图中:1-围护结构;11-新风口;12-排风口;2-送风总管;21-送风非均匀孔板;211-送风孔;212-送风上遮板;213-送风下遮板;22-风机;3-干燥区域;31-置物板;4-回风总管;41-回风非均匀孔板;411-回风孔;412-回风上遮板413-回风下遮板;5-空气处理装置;51-固体吸附装置;52-太阳能辅助加热器;53-辅助电加热器;54-风机;6-送风总管;6-蒸发冷凝回路;61-冷凝器;611-冷凝储气装置;611-1-冷凝储气内管;611-2-冷凝储气外管;611-3-冷凝储气混合层;611-4-冷凝排气孔口;611-5-冷凝分流器;612-冷凝换热管束;613-冷凝储液装置;613-1-冷凝储液内管;613-2冷凝储液外管;613-3冷凝储液混合层;613-4-冷凝排液孔口;62-蒸发器;621-蒸发储气装置;621-1-蒸发储气内管;621-2-蒸发储气外管;621-3-蒸发储气混合层;621-4-蒸发排气孔口;621-5-蒸发分流器;622-蒸发换热管束;623-蒸发储液装置;623-1-蒸发储液内管;623-2蒸发储液外管;623-3蒸发储液混合层;623-4-蒸发排液孔口;63-膨胀阀;64-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中间循环送风型食用菌干燥装置,包括围护结构1、送风总管2、干燥区域3、回风总管4、空气处理装置5。围护结构1外部左侧设置有新风口11和排风口12。送风总管2设置在围护结构1左侧,下部结构被送风非均匀孔板21和回风非均匀孔板41分割为三部分,沿气流方向依次为送风总管2、干燥区域3和回风总管4,送风总管2和干燥区域3之间被送风非均匀孔板21区分,干燥区域3与回风总管4之间被回风非均匀孔板41区分,空气处理装置5位于围护结构1上部,位于干燥区域3外侧,中间有隔板隔开,直接与回风总管4连通,通过送风总管2与干燥区域3连通,送风总管2与干燥区域3连接处安装风机22。围护结构1的侧壁设置有送风总管2连通的与新风口11和排风口12。
本发明所述送风总管2通过送风非均匀孔板21与干燥区域3连通,送风非均匀孔板21在干燥面处开孔,干燥面位于置物板31对应位置上方,在送风孔211直径一定的情况下,送风孔211的数量呈中心对称的形式,以送风孔211a为中心,离中心越远的均比其内一层的送风孔的数量多,在每层送风孔211上方及下方对应设置有送风上遮板212和送风下遮板213,在送风非均匀孔板21的送风上遮板212和送风下遮板213的对应位置上开有凹槽,可使送风上遮板212和送风下遮板213在送风非均匀孔板21上上下滑动,实现遮盖送风孔211的功能。
本发明所述回风总管4通过回风非均匀孔板41与干燥区域3连通,回风非均匀孔板41在干燥面处开孔,干燥面位于置物板31对应位置上方,在回风孔411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回风孔(411)的数量呈中心对称的形式,以回风孔(411a)为中心,离中心越远的均比其内一层的送风孔的数量少,在每层回风孔411上方及下方对应设置有回风上遮板412和回风下遮板413,在回风非均匀孔板41的回风上遮板412和回风下遮板413的对应位置上开有凹槽,可使回风上遮板412和回风下遮板413在回风非均匀孔板41上上下滑动,实现遮盖回风孔411的功能。
本发明的干燥区域3内平行设置置物板31,置物板31可拆卸,设置在送风孔211及回风孔411下方,置物板31上有均匀开孔,供气流上下流通,干燥气流在干燥区域3内流动时,气流从送风孔211平行流向回风口411,在流动过程中,气流处于物料的中上部分,减小了物料对干燥气流平行流动的影响,保证了前后物料干燥的均匀性,有效避免了食用菌品质差异的问题,同时置物板31上的开孔可使气流上下流通,在垂直方向产生压差时装置可自行调节,以补充某一干燥面气流不足的状况,保证干燥区域3内部物料的干燥品质。
空气处理机组5由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固体吸附装置51、蒸发冷凝回路6、太阳能辅助加热器52、辅助电加热器53和风机54组成。蒸发冷凝回路6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61、并联设置的三组膨胀阀63、蒸发器62和并联设置的三组压缩机63,所述三组并联设置的膨胀阀63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冷凝器61的制冷剂出口连接,膨胀阀64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发器62的制冷剂进口连接,并联设置的三组压缩机64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蒸发器62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64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冷凝器61的制冷剂进口连接。
冷凝器61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611、冷凝换热管束612和冷凝储液装置613。冷凝储气装置611包括冷凝储气内管611-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气内管611-1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611-2,冷凝储气内管611-1与冷凝储气外管611-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611-3,冷凝储气内管611-1上设置的三组制冷剂进口与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分别对应交叉连接,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进口即为冷凝器61的制冷剂进口,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的进口分别与一组压缩机64连接,冷凝储气外管611-2与冷凝换热管束612的进口连接。
冷凝储液装置613包括冷凝储液内管613-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液内管613-1外部的冷凝储液外管613-2,冷凝储液内管613-1与冷凝储液外管613-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液混合层613-3,冷凝储液内管613-1与冷凝换热管束612的出口连接,冷凝储液外管613-2上设置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即为冷凝器61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储液外管613-2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63连接。冷凝储气内管611-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气静压层611-3连通的三组排气孔单元,每个所述排气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冷凝排气孔口611-4,第一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一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第二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二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第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三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所述冷凝储液内管613-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冷凝储液混合层613-3连通的冷凝排液孔口613-4。
蒸发器62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621、蒸发换热管束622和蒸发储气装置623。蒸发储液装置621包括蒸发储液内管621-1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液内管621-1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621-2,蒸发储液内管621-1与蒸发储液外管621-2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621-3,蒸发储液内管621-1上设置的三组制冷剂进口与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分别对应交叉连接,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进口即为蒸发器62的制冷剂进口,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的进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63连接,蒸发储液外管621-2与蒸发换热管束622的进口连接。蒸发储液内管621-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液静压层621-3连通的三组排液孔单元,每个所述排液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蒸发排液孔口621-4,第一个蒸发分流器62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一个蒸发排液孔口611-4与蒸发分流器连接,第二个蒸发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二个蒸发排液孔口621-4连接,第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三个蒸发排液孔口621-4连接,所述蒸发储气内管623-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蒸发储气混合层623-3连通的蒸发排气孔口623-4。
本发明装置中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送风总管2、干燥区域3、回风总管4,空气由新风口11进入,直接送入送风总管2,通过送风非均匀孔板21上的送风孔211进入干燥区域3,气流在干燥区域3内部水平流动,干燥食用菌,带走水封,并且通过回风非均匀孔板41回到回风总管4,然后进入空气处理装置5,依次通过固体吸附装置51、蒸发冷凝回路6、太阳能辅助加热器52和辅助电加热器53对湿空气进行除杂、减湿、加热等处理,处理后的干热空气从空气处理装置5上部流出,经过风机54加压,进入变截面送风空间2,形成一次循环。
本发明装置中设计有全回风干燥模式和部分新风干燥模式,在全回风干燥模式中,新风口11和排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从空气处理装置5出来的干燥气流经风机54加压后进入送风总管2,在干燥区域3干燥食用菌后经回风总管4进入空气处理装置5,完成循环并反复进行,此模式下送风上遮板212、送风下遮板213、回风上遮板412、回风下遮板413处于初始位置,送风孔211和回风孔411处于全开状态。当干燥气流湿度较大,无法满足干燥需求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新风干燥模式,在此模式中,新风口11和排风口12处于打开状态,且开启度可调,由空气处理装置5排出的干燥气流部分由排风口12排出,并形成负压,外部新风由新风口11进入干燥装置,与干燥气流混合后进入干燥流程,此模式下送风上遮板212、回风下遮板412向下滑动,送风上遮板213、回风下遮板413向上滑动,遮挡部分送风孔211和回风孔411,使送风孔面积和回风孔面积减小,遮挡面积与新风口11、排风口12的开启度成比例,但遮挡面积不小于原有面积的1/2。
本发明装置中,在干燥区域3内部安装有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在干燥过程中,根据安装在干燥区域3内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的数值选择送风模式。即调节新风口11及排风口12的开闭状态以调整新风占干燥气流的百分比,使干燥气流的温、湿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传感器能灵敏地实时测出干燥区域3内部的干燥气流的温度、湿度、压力值,为操作者改变送风模式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合理调整全回风干燥和部分新风干燥的不同干燥模式,以减少设备运行功耗,在保证干燥品质的情况下降低能耗。
以上仅是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介绍说明,用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只要是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或改进,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围护结构(1)、设置在所述围护结构(1)内的送风总管(2)、干燥区域(3)、回风总管(4)、空气处理装置(5),所述空气处理装置(5)位于围护结构(1)上部,竖直设置的送风非均匀孔板(21)和回风非均匀孔板(41)将空气处理装置(5)下方的空间分割为沿气流方向依次设置的送风总管(2)、干燥区域(3)和回风总管(4);所述回风总管(4)通过空气处理装置(5)与送风总管(2)连通,围护结构(1)的侧壁设置有与送风总管(2)连通的新风口(11)和排风口(12);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5)由沿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固体吸附装置(51)、蒸发冷凝回路(6)、太阳能辅助加热器(52)、辅助电加热器(53)组成;
所述干燥区域(3)从上至下设置有多层置物板(31),所述送风非均匀孔板(21)上与每层置物板(31)对应位置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组送风孔(211),每组送风孔(211)均对应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送风上遮板(212)和送风下遮板(213),实现遮盖送风孔(211)的功能;
回风非均匀孔板(41)上与每层置物板(31)对应位置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组回风孔(411),每组回风孔(411)均对应设置有能上下滑动的回风上遮板(412)和回风下遮板(413),实现遮盖回风孔(411)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回路(6)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61)、膨胀阀并联组件、蒸发器(62)和并联压缩机组,所述膨胀阀并联组件由三组膨胀阀(63)并联组成,三组膨胀阀(63)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冷凝器(61)的制冷剂出口连接,膨胀阀(63)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蒸发器(62)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并联压缩机组由三组压缩机(64)并联组成,三组压缩机(64)的制冷剂进口分别与蒸发器(62)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64)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冷凝器(61)的制冷剂进口连接;
所述冷凝器(61)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储气装置(611)、冷凝换热管束(612)和冷凝储液装置(613);
所述冷凝储气装置(611)包括冷凝储气内管(611-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气内管(611-1)外部的冷凝储气外管(611-2),冷凝储气内管(611-1)与冷凝储气外管(611-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气混合层(611-3),冷凝储气内管(611-1)上设置的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的进口即为冷凝器(61)的制冷剂进口,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分别与一组压缩机(64)对应连接,冷凝储气外管(611-2)与冷凝换热管束(612)的进口连接;
冷凝储液装置(613)包括冷凝储液内管(613-1)和套在所述冷凝储液内管(613-1)外部的冷凝储液外管(613-2),冷凝储液内管(613-1)与冷凝储液外管(613-2)之间的空隙为冷凝储液混合层(613-3),冷凝储液内管(613-1)与冷凝换热管束(612)的出口连接,冷凝储液外管(613-2)上设置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即为冷凝器(61)的制冷剂出口,冷凝储液外管(613-2)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分别与一组膨胀阀(63)对应连接;
所述蒸发器(62)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储液装置(621)、蒸发换热管束(622)和蒸发储气装置(623);
所述蒸发储液装置(621)包括蒸发储液内管(621-1)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液内管(621-1)外部的蒸发储液外管(621-2),蒸发储液内管(621-1)与蒸发储液外管(621-2)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液混合层(621-3),蒸发储液内管(621-1)上设置的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的进口即为蒸发器(62)的制冷剂进口,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分别与一组膨胀阀(63)对应连接,蒸发储液外管(621-2)与蒸发换热管束(622)的进口连接;
蒸发储气装置(623)包括蒸发储气内管(623-1)和套在所述蒸发储气内管(623-1)外部的蒸发储气外管(623-2),蒸发储气内管(623-1)与蒸发储气外管(623-2)之间的空隙为蒸发储气混合层(623-3),蒸发储气内管(623-1)与蒸发换热管束(622)的出口连接,蒸发储气外管(623-2)上设置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即为蒸发器(62)的制冷剂出口,蒸发储气外管(623-2)的三个制冷剂出口分别与一组压缩机(64)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储气内管(611-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气静压层(611-3)连通的三组排气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气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冷凝排气孔口(611-4),第一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一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第二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二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第三个冷凝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气孔单元中的第三个冷凝排气孔口(611-4)连接,所述冷凝储液内管(613-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冷凝储液混合层(613-3)连通的冷凝排液孔口(613-4);
所述蒸发储液内管(621-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储液静压层(621-3)连通的三组排液孔单元,每组所述排液孔单元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蒸发排液孔口(621-4),第一个蒸发分流器(62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一个蒸发排液孔口(611-4)连接,第二个蒸发分流器(61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二个蒸发排液孔口(621-4)连接,第三个蒸发分流器(621-5)与三组排液孔单元中的第三个蒸发排液孔口(621-4)连接,所述蒸发储气内管(623-1)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与蒸发储气混合层(623-3)连通的蒸发排气孔口(62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储气外管(611-2)内径与冷凝储气内管(611-1)外径的比值为2.5~3.5,所述冷凝储液外管(613-2)内径与冷凝储液内管(613-1)外径的比值为1.5~2.5;
所述蒸发储液外管(621-2)内径与蒸发储液内管(621-1)外径的比值为2~2.5,所述蒸发储气外管(623-2)内径与蒸发储气内管(623-1)外径的比值为2.5~3。
5.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区域(3)内部空间宽、高、深之比在1:1.5:1~1:1.8:1.2之间,干燥区域(3)内部宽度为700~9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非均匀孔板(21)上,以中间的一组送风孔(211a)为中心,上下两侧各组送风孔(211)的数量对称设置,并且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增;
所述回风非均匀孔板(41)上,以中间的一组回风孔(411a)为中心,上下两侧各组回风孔(411)的数量对称设置,并且由中心向外逐层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吸附装置(51)设置于回风总管(4)和空气处理装置(5)之间的气流通道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1354.8A CN105043074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1354.8A CN105043074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3074A true CN105043074A (zh) | 2015-11-11 |
CN105043074B CN105043074B (zh) | 2017-06-20 |
Family
ID=54449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135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3074B (zh) | 2015-07-06 | 2015-07-06 |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4307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740A (zh) * | 2016-04-11 | 2016-06-29 | 张掖市禾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保存用装置 |
CN105972978A (zh) * | 2016-05-25 | 2016-09-28 | 刘明月 | 一种多头式中药茯苓烘烤设备专用送风装置 |
CN108991092A (zh) * | 2018-05-30 | 2018-12-14 | 江苏科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果蔬干品加工工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12090A (ja) * | 2006-02-10 | 2007-08-23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乾燥装置 |
CN102645095A (zh) * | 2012-05-14 | 2012-08-22 | 西安圣华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电加热干燥机 |
CN103202520A (zh) * | 2013-04-28 | 2013-07-17 | 南京师范大学 | 一种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 |
CN203572666U (zh) * | 2013-04-28 | 2014-04-30 | 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冷链冷藏设备试验系统 |
CN204881088U (zh) * | 2015-07-06 | 2015-12-16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间送风循环干燥设备 |
-
2015
- 2015-07-06 CN CN201510391354.8A patent/CN1050430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12090A (ja) * | 2006-02-10 | 2007-08-23 | Hoshizaki Electric Co Ltd | 乾燥装置 |
CN102645095A (zh) * | 2012-05-14 | 2012-08-22 | 西安圣华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电加热干燥机 |
CN103202520A (zh) * | 2013-04-28 | 2013-07-17 | 南京师范大学 | 一种食用菌烘干空气循环处理装置 |
CN203572666U (zh) * | 2013-04-28 | 2014-04-30 | 南京师范大学 | 一种冷链冷藏设备试验系统 |
CN204881088U (zh) * | 2015-07-06 | 2015-12-16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间送风循环干燥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740A (zh) * | 2016-04-11 | 2016-06-29 | 张掖市禾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保存用装置 |
CN105972978A (zh) * | 2016-05-25 | 2016-09-28 | 刘明月 | 一种多头式中药茯苓烘烤设备专用送风装置 |
CN108991092A (zh) * | 2018-05-30 | 2018-12-14 | 江苏科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果蔬干品加工工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43074B (zh) | 2017-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69959B (zh) | 一种空气能热泵农产品烘干装置 | |
CN201709365U (zh) | 果蔬热泵穿流干燥装置 | |
CN205641396U (zh) | 双冷源新风空调机组 | |
CN105352307A (zh) | 一种带有旁路风道的除湿型热泵干燥系统 | |
CN106403520A (zh) | 一种高效一体化穿流式热泵干燥房 | |
CN207231092U (zh) | 一种多功能热泵干燥装置 | |
CN104482748B (zh) | 一种具有复合工作模式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 | |
CN204881088U (zh) | 中间送风循环干燥设备 | |
CN204128100U (zh) | 水冷却制冷工质的户式空调装置 | |
CN110895096A (zh) | 一种空气流量精准均匀调节的装置及烟叶高效除湿烘干装置 | |
CN105043074B (zh) | 一种中间送风型食用菌循环干燥装置 | |
CN204593659U (zh) | 一种除湿机 | |
CN102032624B (zh) | 蒸发式冷气机性能试验装置 | |
CN206073664U (zh) | 一种热泵干燥装置 | |
CN109813096A (zh) | 多次混风部分除湿热泵干燥系统 | |
CN204881096U (zh) | 垂直送风型热泵恒温柜 | |
CN204888546U (zh) | 一种平行送风型热泵干燥设备 | |
CN106369722A (zh) | 一种双模式溶液调湿新风空调机组及空气湿度调控方法 | |
CN105043080B (zh) | 一种垂直送风型热泵恒温设备 | |
CN206369422U (zh) | 一种高效一体化穿流式热泵干燥房 | |
CN105028611B (zh) | 一种干燥面平行送风型食用菌热泵干燥装置 | |
CN202511596U (zh) | 一种空气能干燥设备 | |
CN105021415B (zh) | 一种平行送风型食品冷柜性能测试装置 | |
CN204854284U (zh) | 一种带有旁路风道的除湿型热泵干燥系统 | |
CN104997139B (zh) | 一种下送上回垂直送风型热泵恒温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