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0119A - 起泡器 - Google Patents

起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0119A
CN105030119A CN201510100721.4A CN201510100721A CN105030119A CN 105030119 A CN105030119 A CN 105030119A CN 201510100721 A CN201510100721 A CN 201510100721A CN 105030119 A CN105030119 A CN 105030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support
foam
foaming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07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30119B (zh
Inventor
冈本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30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0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使发泡要素有效地发泡而能够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而且能够简便且迅速地进行起泡后的涂抹作业的起泡器。具备具有泡沫生成部(4)的起泡容器(1)、搅拌发泡要素而生成泡沫的搅拌体(2)及以搅拌姿势支承搅拌体(2)的支架(3)。搅拌体(2)包含搅拌发泡要素的刷体(20)、兼作握柄且支承刷体(20)的主体壳体(21)及设于主体壳体(21)且驱动刷体(20)的刷驱动构造,搅拌体(2)相对于起泡容器(1)能够拆装地安装。刷体(20)包含由主体壳体(21)支承的刷基体(60)和安装于刷基体(60)的刷束(61)。在刷束(61)的前端面形成有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

Description

起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例如洗脸用、刮脸用的清洗剂、或者染发剂等的发泡要素摩丝状地发泡的起泡器。本发明的发泡要素是指清洗剂等的发泡剂、或者发泡剂和水或热水等的发泡液的混合物。
背景技术
对于这种起泡器,公知有在盥洗台、浴室使用的电动式泡沫产生装置(专利文献1)。该专利文献1中,由具备研钵状的承接盘的容器、配置于承接盘的中央底部的旋转刷、驱动旋转刷使之旋转的马达、以及覆盖旋转刷的周围的网罩等来构成起泡器。在使用时,在承接盘的底部的储液部放入液体肥皂(发泡要素),起动马达而驱动旋转刷使之绕垂直轴旋转,从而能够搅拌液体肥皂而混入空气使之发泡,进而能够生成奶油状的肥皂泡。并且,由于旋转刷的周围由网罩覆盖,所以在起泡时能够防止泡沫、液体肥皂因旋转刷向周围飞散。
本发明中,在起泡容器的内表面设置用于促进发泡的凹凸构造,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备这种凹凸构造的起泡容器。该专利文献2中,在形成为带腿的甜品杯状的容器主体的内表面设有促进发泡的一组圆形突起。圆形突起由形成于容器主体的底面的中央的大径突起和形成于大径突起的周围的一组小径突起构成,大径突起的膨出尺寸设定为比小径突起的膨出尺寸大。在起泡时,向容器主体放入水和溶液,通过用刷搅拌这两者,来混入空气而使之发泡。溶液由糊状或胶状的肥皂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022880号公报(第0006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54484号公报(第0012段,图2)
根据专利文献1的泡沫产生装置,能够自动地生成奶油状的肥皂泡。但是,当将生成的肥皂泡涂抹于面部皮肤、头发时,需要用手、刷反复掬取承接盘内的肥皂泡,来涂抹于面部皮肤、头发,从而起泡后的涂抹作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当驱动旋转刷使之旋转而生成泡沫时,生成的泡沫受到旋转刷的离心力而向刷的周围挤出。因此,无法反复搅拌生成的泡沫,从而无法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的泡沫块。
根据专利文献2的起泡用容器,通过使搅拌用的刷的毛束与大径突起和一组小径突起碰撞,从而在搅拌水和溶液的同时混入空气,而能够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但是,由于用单手把持的刷来搅拌水和溶液的混合液(发泡要素),所以起泡结果容易因人而异,从而难以由使用者手法好地使足够量的较细的泡沫发泡。并且,由于大径突起和小径突起仅在容器主体的内面的过半下部形成,所以随着泡沫块生成的进行而水和溶液的混合液被泡沫块覆盖,从而难以有效地搅拌混合液。另外,若泡沫块的生成进行至某程度,则水和溶液的混合液的上表面整体由泡沫块覆盖,从而因泡沫块而妨碍空气的混入,进而无法有效地生成泡沫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起泡器,即,能够有效地使发泡要素发泡而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而且能够简便且迅速地进行起泡后的涂抹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起泡器,即,能够迅速地进行摩丝状的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块的涂抹,而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刷体对皮肤的清洗,尤其适于进行洗脸作业。
本发明的起泡器的特征在于,如图2所示地具备:具备泡沫生成部4的起泡容器1;搅拌发泡要素而生成泡沫的搅拌体2;以及以搅拌姿势支承搅拌体2的支架3。搅拌体2包括:搅拌发泡要素的刷体20;兼作握柄且支承刷体20的主体壳体21;以及设于主体壳体21且驱动刷体20的刷驱动构造,搅拌体2能够拆装地安装于起泡容器1。
如图7所示,刷体20包括:由主体壳体21支承的刷基体60;和安装于刷基体60的刷束61。在刷束61的前端面形成有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
搅拌体2的刷体20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
刷束61具备:棒状的刷轴部76;形成于刷轴部76的前端的外突弯曲状的刷前端部77;以及在刷前端部77凹入地形成且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
如图7所示,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将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2<H)。
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将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H)。
刷轴部76形成为从刷基体60侧朝向刷前端部77的上部扩开的形状。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轴部76的上端的横宽设为D1时,将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轴部76的横宽D1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D1)。
刷前端部77形成为部分球面状。
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将搅拌体2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如图1所示地与泡沫生成部4的内面壁接触而弹性变形。由刷驱动构造对保持为搅拌姿势的搅拌体2的刷体20进行驱动,并在对刷束61作用压力的状态下使发泡要素发泡。
支架3与起泡容器1一体形成。
起泡容器1具备:朝上方开口的泡沫生成部4;和支承泡沫生成部4的台座5。与泡沫生成部4的周围壁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支承搅拌体2的槽体状的支架3。使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和支架3的内部空间在比泡沫生成部4的上开口面靠下方连通。
支架3具备:支架底壁8;和与支架底壁8连续地朝上方延伸的支架侧壁9。在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周面由支架底壁8以及支架侧壁9支承。
如图2所示,台座5从泡沫生成部4的下方遍及支架3的下方延出(連出)。
搅拌体2的刷体20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如图13所示,将从主体壳体21分离后的刷体20安装在设于支架3的下表面的刷支承件10进行保管。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相对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进行拆装的安装构造93。在将刷基体60的安装构造93安装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状态下,以刷束61朝下方的状态由刷支承件10悬垂支承刷体20。
如图7所示,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用于能够拆装地支承装饰罩80的安装构造93。在将装饰罩80经由安装构造93安装于刷基体60的状态下,由装饰罩80覆盖安装构造93的外表面。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能够拆装地连结于刷驱动构造的驱动轴39的接头体64。装饰罩80能够拆装地安装在兼作安装构造93的接头体64。
如图7所示,在装饰罩80的周缘,突出设置有向刷基体60与装饰罩80的接合面的外侧突出的手指勾挂片83。
如图2所示,在台座5设有对从刷基体60分离的装饰罩80进行收纳保管的罩收纳部18。
在悬垂支承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刷体20的下方设有对从刷体20落下的水滴进行承接的刷接水部101。
如图20所示,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一体地凹入形成有刷接水部101。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有罩收纳部18。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容纳于罩收纳部18。容纳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刷接水部101。
起泡器利用搅拌体2搅拌发泡要素和适量的发泡液,而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生成泡沫块,其中,装饰罩80兼作计量适量的发泡液的计量容器。
在支架3的倾斜下端开口有排液口14。从搅拌体2流下而向支架3内流下的液体从排液口14排出。
在排液口14的下方设有对从排液口14排出的水滴进行承接的接水部94。
如图21所示,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凹入形成有接水部94。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有罩收纳部18。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如图1所示,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接水部94。
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与支架3的内部空间之间设有对两空间进行划分的划分壁11。如图22所示,在划分壁11凹入形成有与该壁11交叉的连通槽12。连通槽12从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底面朝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而向下倾斜。
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侧从支架3的突端突出(参照图10)。
在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设有限制部13。在与刷体20面对的主体壳体21的端部设有由限制部13承接的台肩部34。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台肩部34由限制部13承接,而使刷束61的前端的弹性变形程度均匀化。
以台肩部34朝下的状态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从而限制部13经由台肩部34来承接搅拌体2的重量。
刷驱动构造具备马达28和向刷体20传动马达动力的传动构造。如图5所示,在比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向台肩部34侧偏置的位置配置有马达28。
在主体壳体21设有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刷驱动构造。起泡容器1的泡沫生成部4由器底壁15和与器底壁15连续地朝上方延伸的器周围壁16而构成为朝上方开口的容器状。如图1所示,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使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以从泡沫生成部4的外周侧朝向容器中央而向下倾斜的状态倾斜。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使刷束61的前端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起泡部F接触而弹性变形。如图14所示,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底壁15设有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回流壁88。
如图17所示,使泡沫生成部4的包括泡沫回流壁88的器底壁15整体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
如图18所示,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周围壁16,设有与泡沫回流壁88连续的泡沫流下壁90。
将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底壁15的剖面形状由凹曲面状的弯曲面形成。在与起泡部F接触的刷束61的周面与器底壁15之间,形成有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参照图15)。
将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刷束61的半径设定为比凹曲面状的器底壁15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
如图18所示,将通过刷体20的中心的垂直中心轴K以向泡沫生成部4的垂直方向的器中心轴J的左右任一方向偏置的状态配置。当以通过器中心轴J的前后方向的垂直平面为边界,假定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偏置半部96、和不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残存半部97时,将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设定为从偏置半部96侧经由刷体20的周面的上顶部而朝向残存半部97侧的方向。由此,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有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
在泡沫生成部4的偏置半部96的内角配置有起泡部F。如图19所示,在偏置半部96的器周围壁16,形成有限制泡沫的上浮的陡倾的泡沫接受壁91。残存半部97的从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有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返回壁92。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在与刷束61接触的起泡部F的器周围壁16的多处位置设有起泡肋17。
起泡肋17优选从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
更加优选为,起泡肋17如图3所示地从器周围壁16的开口缘遍及器底壁15形成。
在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形成有起泡肋17,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由平滑的二维平面形成。
如图6所示,刷驱动构造具备马达28;将马达28的旋转动力传动至刷体20的传动构造;以及使刷体20向与旋转中心轴P正交的朝向振动的起振构造。起泡时,在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能够由刷驱动构造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而使发泡要素发泡。通过从支架3拆除主体壳体21,能够由刷束61掬取泡沫生成部4内的泡沫块来涂抹于皮肤表面。在皮肤清洗时,在使起振构造动作而使刷束61振动的状态下,将刷束61的周侧面贴紧于皮肤表面而进行皮肤清洗。
在主体壳体21设有切换对刷驱动构造的马达28的通电状态的开关26。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具备由马达28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起泡模式、和由起振构造使刷体20振动的皮肤清洗模式。若操作开关26进行接通,则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成为起泡模式,而能够由马达28以一定时间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在起泡模式结束后,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自动地切换为皮肤清洗模式,而能够由起振构造以一定时间使刷体20振动。
在刷驱动构造的终级设有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驱动轴39。如图27所示,刷体20经由刷台120、设于刷台120的接头体64而与驱动轴39连结。刷体20相对于刷台120的旋转中心轴P偏置配置。
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中,由具备泡沫生成部4的起泡容器1、搅拌发泡要素而生成泡沫的搅拌体2、以及以搅拌姿势支承搅拌体2的支架3等构成了起泡器。并且,由搅拌发泡要素的刷体20、兼作握柄的主体壳体21、以及驱动刷体20的刷驱动构造等构成搅拌体2,且搅拌体2相对于起泡容器1能够拆装地安装。根据这样的起泡器,利用安装于起泡容器1的搅拌体2的刷体20来搅拌发泡要素,能够有效地使发泡要素发泡而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并且,由于能够从起泡容器1拆除搅拌体2,并用该刷体20将泡沫块涂抹于需要的位置,所以能够简便且迅速地进行起泡后的泡沫块的涂抹作业(方案1)。
若包含由主体壳体21支承的刷基体60、和安装于刷基体60的刷束61而构成刷体20,在刷束61的前端面形成有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则能够以在保持凹部78保持有各种发泡要素的状态进行起泡。因此,即使在糊状、胶状、肥皂等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而发泡要素多样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由保持凹部78可靠地保持有发泡要素的状态下进行起泡。并且,增加刷束61与发泡剂的接触机会,而能够可靠且迅速地生成泡沫块(方案2)。
若搅拌体2的刷体20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则能够以从主体壳体21拆除的状态单独使用刷体20,从而能够将由刷体20掬取的泡沫仔细地涂抹于皮肤表面。涂抹泡沫时,由于仅保持比主体壳体21轻型的刷体20即可,所以能够不会拿着很沉地仔细地涂抹泡沫。并且,使刷体20与皮肤表面接触来抚摸皮肤表面,能够以适合于使用者的喜好的清洗状态来积极地清洗皮肤表面。当用水洗清洗刷体20时,能够仔细地清洗至刷体20的各个角落而能够可靠地洗掉泡沫(方案3)。
若由棒状的刷轴部76、形成于刷轴部76的前端的外突弯曲状的刷前端部77、以及凹入地形成在刷前端部77且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来构成刷束61,则能够抑制发泡要素因刷束61而飞溅,并且能够增加刷束61与发泡要素的接触机会而有效地生成泡沫块。并且,能够使刷轴部76包含生成的大量的泡沫。尤其在保持凹部78设于刷束61的前端中央的情况下,能够极力避免对发泡要素作用离心力,并且能够揉动发泡要素而更加有效地生成泡沫块。此外,当由刷束61清洗面部皮肤时,使生成的泡沫包含于刷束61和刷前端部77而涂抹于面部皮肤,在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清洗(方案4)。
若将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的关系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2<H),则能够使由刷束61清洗面部皮肤时的刷轴部76的腰部的强度变弱,从而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感轻柔且顺滑。另外,使上下较长的刷束61包含更多的泡沫,而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顺滑,从而能够防止在洗脸时面部皮肤受到损伤(方案5)。
若将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的关系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H),则能够进一步增大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H。由此,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感更加轻柔且顺滑,进一步使上下较长的刷束61包含更多的泡沫,而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顺滑(方案6)。
将刷轴部76形成为朝向刷前端部77而上部扩开的形状,若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轴部76的横宽D1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D1),则刷轴部76形成为倒圆锥台状,而能够增大刷轴部76与刷前端部77的边界附近的直径。因此,能够增大起泡时的上述边界附近的圆周速度,而有效地生成泡沫(方案7)。
若刷前端部77形成为部分球面状,则能够进一步增大刷前端部77与器周围壁16及器底壁15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泡沫生成部4的泡沫块的生成,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8)。
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而将搅拌体2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若刷束61的前端沿泡沫生成部4的内面壁弹性变形,则当由刷驱动构造驱动刷体20时,能够在对刷束61作用压力的状态下使发泡要素发泡。因此,能够一边由刷束61对发泡要素和泡沫块施加压力一边使之发泡流动,从而能够使发泡要素更加有效地发泡(方案9)。
若支架3与起泡容器1一体形成,则在将搅拌体2的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能够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支承为不能旋转。因此,在起泡时作用于主体壳体21的旋转反作用力由支架3承接,而能够在稳定地支承搅拌体2的状态下进行泡沫生成作业(方案10)。
若与泡沫生成部4的周围壁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槽体状的支架3,并使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和支架3的内部空间在比泡沫生成部4的上开口面靠下方连通,则能够缩小起泡容器1整体的上下尺寸。并且,由于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搅拌体2成为横卧姿势,所以能够降低起泡容器1以及搅拌体2的重心位置,从而能够由台座5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起泡容器1以及搅拌体2而进行泡沫生成作业(方案11)。
由支架底壁8和支架侧壁9构成支架3,若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将主体壳体21的周面由支架底壁8以及支架侧壁9支承,则能够由支架3以稳定的状态支承主体壳体21。并且,即使在起泡时刷体20从器底壁15、器周围壁16受到旋转反作用力,也能够由支架侧壁9以及支架底壁8限制主体壳体21向旋转反作用力方向旋转,从而在进行泡沫生成时不需要按压保持搅拌体2(方案12)。
若从泡沫生成部4的下方遍及支架3的下方延出台座5,则当然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起泡容器1,即使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也稳定地支承搅拌体2以及起泡容器1,而在放开手的状态下能够可靠地进行泡沫的生成(方案13)。
根据将刷体20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的搅拌体2,能够在设于支架3的下表面的刷支承件10来安装及保管从主体壳体21分离的刷体20。因此,使安装于刷支承件10的刷体20的外表面整体在空气中露出,而能够促进水洗后的刷体20的干燥。并且,由于在设于支架3的下表面的刷支承件10安装刷体20,所以能够利用支架3的下表面侧的死空间来保管刷体20(方案14)。
若在将刷基体60的安装构造93安装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状态下,以刷束61朝下方的状态由刷支承件10悬垂支承刷体20,则能够保持整理了刷束61的外形形状不变地进行干燥。而且,在以朝上方或者成为朝斜上方的状态支承刷束61的情况下,在使刷束61干燥的过程中,不能避免干燥的刷毛向外倒状地张开,从而在下次使用时需要整理刷束61的外形(方案15)。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安装构造93,在装饰罩80安装于安装构造93的状态下,若由装饰罩80覆盖安装构造93的外表面,则能够利用装饰罩80对从主体壳体21分离而使用刷体20时的外观进行整理。并且,由于安装构造93由装饰罩80覆盖,所以当单手把持刷基体60使用刷体20时,能够防止手指接触安装构造93(方案16)。
若设于刷体20的刷基体60的接头体64兼作用于连结装饰罩80的安装构造93,则由装饰罩80覆盖接头体64的外表面,能够防止在接头体64的内外表面附着或黏着异物、尘埃。因此,能够相对于驱动轴39总是适正地连结接头体64(方案17)。
若在装饰罩80的周缘突出设置手指勾挂片83,则在指尖勾挂于手指勾挂片83的状态下拆卸操作装饰罩80,从而能够从刷支承体62简便地分离装饰罩80。并且,捏住刷基体60的手指由手指勾挂片83的周缘承接,而能够防止手指滑动,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单独使用刷体20时对刷体20的捏住(方案18)。
若在台座5设置罩收纳部18,且将从刷基体60分离的装饰罩80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则能够将装饰罩80保管于固定位置,从而能够防止装饰罩80混入其它物品而丢失。并且,由于利用台座5来在其一部分设置罩收纳部18,所以能够利用支架3的下表面侧的死空间来保管装饰罩80(方案19)。
若在悬垂支承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刷体20的下方设置刷接水部101,则由刷接水部101承接从刷束61滴落的水滴,而能够防止水滴向台座5或台座5的周围飞散(方案20)。
若将刷接水部101与台座5一体凹入地形成,则不需要将刷接水部101设为独立的部件而另外设置,所以能够避免因设置刷接水部101而产生的成本增加。由于刷接水部101与台座5一体化,所以刷接水部101也不会混入其它物品。由刷接水部101承接的水由毛巾、吸水纸擦除(方案21)。
若在与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置罩收纳部18,且容纳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刷接水部101,则从刷束61滴落的水滴由装饰罩80承接,而能够防止水滴向台座5或台座5的周围飞散。并且,通过从罩收纳部18拆下装饰罩80,能够使积存于装饰罩80的水容易排出(方案22)。
根据装饰罩80兼作计量容器的起泡器,由于能够由装饰罩80对水等发泡液进行计量而使之包含于刷束61,所以能够总是使包含于刷束61的水等发泡液的量适当化,而能够适当地进行泡沫以及泡沫块的生成(方案23)。
若从搅拌体2流下而向支架3内流下的液体能够从设于支架3的倾斜下端的排液口14排出,则能够防止从安装于支架3的主体壳体21滴落的清洗水滞留在支架3内。因此,即使在将刚清洗之后的主体壳体21收纳于支架3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进行主体壳体21的除去水分而促进干燥(方案24)。
若在排液口14的下方设置对从排液口14排出的水滴进行承接的接水部94,则从排液口14滴落的水滴由接水部94承接,而能够防止水滴向台座5或台座5的周围飞散(方案25)。
若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凹入形成接水部94,则不需要将接水部94设为独立的部件而另外设置,从而能够避免因设置接水部94而产生的成本增加。由于接水部94与台座5一体化,所以接水部94也不会混入其它物品。由接水部94承接的水由毛巾、吸水纸擦除(方案26)。
若在与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置罩收纳部18,且容纳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接水部94,则从刷束61滴落的水滴由装饰罩80承接,而能够防止水滴向台座5或台座5的周围飞散。并且,通过从罩收纳部18拆下装饰罩80,能够使积存于装饰罩80的水容易排出(方案27)。
若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与支架3的内部空间之间的划分壁11,凹入形成从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底面朝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而向下倾斜的连通槽12,则向支架3的内部空间滴落的水能够经由连通槽12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流下。因此,即使在刚清洗之后的主体壳体21收纳于支架3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地进行主体壳体21的除去水分而促进干燥。并且,由于从主体壳体21滴落的水向容量较大的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返回,所以即使在附着于主体壳体21的清洗水的量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没有问题地积存于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方案28)。
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若使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侧从支架3的突端突出,则从支架3突出的壳体部分成为把手而能够容易从支架3拆下主体壳体21。并且,由于在把持了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侧的状态下,能够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所以能够目视观察并准确地进行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时的暂时定位、安装姿势的确认(方案29)。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若主体壳体21的台肩部34由支架3的限制部13承接,则能够使由支架3保持的主体壳体21的姿势以及保持位置总是固定。并且,能够使与泡沫生成部4的内表面接触的刷束61的前端的弹性变形程度总是固定,而防止刷束61的前端过度变形,从而能够消除构成刷束61的刷毛提前劣化。另外,由于仅是在台肩部34与限制部13抵接的状态下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便能够相对于泡沫生成部4定位刷体20以及主体壳体21,从而能够简便地进行搅拌体2向支架3的安装(方案30)。
若限制部13经由台肩部34承接搅拌体2的重量,则利用搅拌体2的自重使台肩部34紧贴于限制部13,而能够将主体壳体21定位于支架3。因此,不需要将按压保持或者夹持固定主体壳体21等的用于保持壳体的构造设于支架3,从而能够使主体壳体21相对于支架3的定位构造简化(方案31)。
若在比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向台肩部34侧偏置的位置配置马达28,则使由支架3支承的主体壳体21的重心位于向支架3靠近的一侧,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搅拌体2整体。与此相伴地,即使在由刷束61生成泡沫块时的搅拌反作用力作用于主体壳体21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主体壳体21浮动,而能够适当地进行泡沫生成(方案32)。
泡沫生成部4通过器底壁15和器周围壁16而构成为容器状,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根据该起泡器,在刷体20的前端与上述各壁15、16接触而弹性变形的状态、即对刷体20作用压力的状态下能够一边使发泡要素以及泡沫块旋转一边进行搅拌。并且,在搅拌时,由于能够从与泡沫生成部4内的空间面对的刷体20的周围一边卷入空气一边使之起泡,所以能够有效地进行搅拌体2的泡沫生成和泡沫块的搅拌。附着于刷体20的周围的泡沫块因旋转的刷体20的离心力而向周围飞溅,但飞溅出的泡沫块由器周围壁16承接,而因自重向器底壁15侧流下而再次由刷体20搅拌,因而随着搅拌进行,能够高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泡沫块。由于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的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从泡沫生成部4的外周侧朝向容器中央而向下倾斜,所以从侧面观察时的刷体20的上方周面当然也能够从刷体20的后方下面侧卷入空气并进行起泡。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搅拌体2和起泡容器1的泡沫生成和泡沫块的搅拌而生成大量的泡沫块(方案33)。
若在使刷束61的前端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泡沫生成,则能够在对刷束61作用压力的状态下生成泡沫块并且由刷束61反复搅拌泡沫块。在搅拌时的刷束61中的与器底壁15接触的部分,刷束61一边卷入周围的空气一边搅拌泡沫块,并在与器周围壁16接触的部分,刷束61与空气一起获取沿器周围壁16流下的泡沫块而反复进行起泡。因此,反复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搅拌,而能够高效地大量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泡沫块(方案34)。
若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底壁15,设置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回流壁88,则使在泡沫回流壁88与刷体20之间的空间流动的泡沫块朝向起泡部F流动,而能够反复由刷体20搅拌,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泡沫块(方案35)。
若泡沫生成部4的包括泡沫回流壁88的器底壁15整体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则能够可靠地使向泡沫回流壁88侧流动的泡沫块、欲滞留于器底壁15的泡沫块朝向起泡部F流动,而能够反复由刷束61搅拌。由此,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36)。
若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周围壁16设置与泡沫回流壁88连续的泡沫流下壁90,则起泡部F所生成而向周围飞溅的泡沫块由泡沫流下壁90承接,而能够防止泡沫块越过泡沫生成部4的开口缘而漏出。并且,由于由泡沫流下壁90承接的泡沫块沿同壁90朝向起泡部F的器底壁15侧流下,所以能够提高刷束61所进行的泡沫块的搅拌频率,而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37)。
根据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底壁15的剖面形状由凹曲面状的弯曲面形成的泡沫生成部4,能够将形成于与起泡部F接触的刷束61的周面与器底壁15之间形成的空气导入间隙89的周缘的空气用刷束61卷入并向起泡部F送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空气导入间隙89,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同时获取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的细化(方案38)。
若将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刷束61的半径设定为比凹曲面状的器底壁15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则在器周围壁16与刷束61的左右周面之间形成自由空间,能够利用在自由空间通过的刷束61来高效地卷入空气。因此,反复进行泡沫块和空气的搅拌,而能够生成富于弹力的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39)。
若将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相对于泡沫生成部4的器中心轴J偏置配置,且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设定为从偏置半部96侧经由刷体20的上顶部而朝向残存半部97侧,则能够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空气导入间隙89。并且,能够增大包含空气导入间隙89的残存半部97侧的自由空间。因此,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侧同时获取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从而能够提高刷束61所进行的泡沫块的搅拌频率,而更加高效地生成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40)。
若在泡沫生成部4的偏置半部96的内角配置起泡部F,则能够增大刷束61与器底壁15及器周围壁16的周向上的接触长度,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块的搅拌。并且,由于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所以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同时获取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另外,若在偏置半部96侧设置限制泡沫的上浮的陡倾的泡沫接受壁91,并从残存半部97侧的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地设置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返回壁92,则能够使从刷束61飞溅出的泡沫块、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迅速地向起泡部F流下而反复由刷束61搅拌。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刷束61所进行的泡沫块的搅拌频率,而高效地生成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从刷束61飞溅出的泡沫块不会沿泡沫接受壁91上浮而向泡沫生成部4外溢出(方案41)。
若在与刷束61接触的起泡部F的器周围壁16的多处位置设置起泡肋17,则驱动而旋转的刷束61的前端因起泡肋17而更大地弹性变形,而且每次越过起泡肋17使刷束61跃动,而能够对发泡要素施加较强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发泡要素发泡。另外,在刷束61弹性变形的期间,能够一边获取周围的空气一边生成泡沫块。因此,与不具备起泡肋17的泡沫生成部4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的细化。并且,由于能够使泡沫块沿邻接的起泡肋17之间的器周围壁16流下,所以能够由刷束61反复搅拌泡沫块,而形成泡沫直径小的质地细腻的泡沫块(方案42)。
若从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起泡肋17,则利用沿器周围壁16弹性变形的刷束61的上半部和沿器底壁15弹性变形的刷束61的下半部能够使刷束61越过起泡肋17时的方向反向。因此,使刷束61的前端部所捕捉到的泡沫块复杂地摆动,而能够形成泡沫直径小的质地细腻的泡沫块(方案43)。
若从器周围壁16的开口缘遍及器底壁15形成起泡肋17,则在刷束61的前端全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越过起泡肋17,而能够由刷束61的前端整体生成泡沫块。并且,能够使被在上下方向较长的起泡肋17与邻接的起泡肋17之间的槽引导而向上方飞溅出的泡沫可靠地向刷体20、起泡部F返回,从而反复搅拌泡沫而能够生成泡沫直径小的质地细腻的泡沫块。另外,越过起泡肋17时的刷束61的前端以仿照由邻接的起泡肋17之间的器周围壁16和起泡肋17形成的凹凸面跳跃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对刷束61所含有的泡沫、刷束61的周围的泡沫块进行激烈摇动且搅拌,进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泡沫的生成和泡沫直径的微细化,而能够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方案44)。
若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由平滑的二维平面形成,则增大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侧的容积,而能够在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侧容纳搅拌体2所生成的大量的泡沫块(方案45)。
根据由马达28、传动构造及起振构造等构成刷驱动构造的搅拌体2,能够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而能够由刷驱动构造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而使发泡要素发泡。并且,通过从支架3拆下主体壳体21,能够由刷束61掬取泡沫生成部4内的泡沫块而涂抹于皮肤表面。而且,在使起振构造动作而使刷束61振动的状态下,将刷束61的周侧面贴紧皮肤表面能够进行皮肤清洗。这样,根据本发明的起泡器,能够使搅拌体2动作而迅速地进行摩丝状的泡沫块的生成,而且,能够利用从支架3拆下的主体壳体21以及刷体20掬取泡沫块而迅速地涂抹于皮肤表面。而且,能够一边由起振构造使刷体20振动,一边将刷束61的周面贴紧于皮肤表面而有效地进行皮肤清洗。
如上述那样本发明的搅拌体2中,在将刷体20的轴周面贴紧于皮肤表面的状态下,由于使刷体20向前后、左右、或上下方向振动来进行清洗以及按摩,所以能够防止皮肤表面被刷摩擦并且轻柔地进行皮肤清洗。因此,尽管使用刷体20来进行皮肤清洗,但不会对皮肤表面产生皮肤表面变红、或皮肤表面刺痛等损伤,尤其是面部皮肤对外部刺激容易敏感反应的使用者,也能够温柔地进行洗脸作业(方案46)。
若操作开关26进行接通则运转模式成为起泡模式,而能够由马达28以一定时间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起泡模式结束后将运转模式自动地切换为皮肤清洗模式,而随着再次操作开关26进行接通,能够由起振构造以一定时间使刷体20振动。根据这样的搅拌体2,能够连续地进行从起泡作业至皮肤清洗的一系列的动作。因此,防止超过需要地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或刷体20长时间地振动,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皮肤表面受到损伤(方案47)。
根据刷台120和将设于刷台120的接头体64连结于驱动轴39且刷体20相对于刷台120的旋转中心轴P偏置配置的搅拌体2,能够利用刷体20绕刷台120的旋转中心轴P旋转的动作来生成泡沫以及泡沫块。起泡时的刷体20的旋转轨迹沿泡沫生成部4的内表面的内角而成为圆形,在刷体20的旋转方向上边侧、以及旋转方向下边侧分别形成较大的自由空间。因此,有效地将刷体20的周围的空气卷入刷体20与泡沫生成部4的内面壁之间,而有效地生成泡沫以及泡沫块,而且,由刷体20反复搅拌生成的泡沫块而能够使泡沫微细化。并且,由于能够使生成的泡沫块在刷体20的旋转轨迹的内侧集积,所以能够很好地防止在刷体20卷入周围的空气时泡沫块成为妨碍(方案48)。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起泡器的起泡动作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以分离的状态表示起泡容器和搅拌体的侧视图。
图3是起泡容器的俯视图。
图4是刷体以及下壳体从主体壳体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搅拌体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搅拌体的内部构造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刷体的纵剖主视图。
图8是图7的A-A线剖视图。
图9是用调整环对刷束进行缩径操作后的状态下的刷体的剖视图。
图10是将搅拌体安装于起泡容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驱动构件和接头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马达和振动马达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图13是将刷体安装于刷支承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泡沫生成部和刷体的关联构造的起泡容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泡沫生成部和刷体的关联构造的起泡容器的纵剖后视图。
图16是实施例2的刷体的局部剖开主视图。
图17是实施例3的起泡容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18是实施例4的起泡容器的纵剖后视图。
图19是实施例5的起泡容器的纵剖后视图。
图20是实施例6的起泡容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21是实施例7的起泡容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22仅是实施例8的起泡容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图23是实施例9的起泡容器和支架的纵剖侧视图。
图24是实施例10的起泡容器和支架的纵剖侧视图。
图25是实施例11的搅拌体的纵剖侧视图。
图26是实施例12的起泡容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27是实施例13的搅拌体的纵剖侧视图。
图28是实施例14的起泡器的示意图。
图29是实施例15的起泡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30是实施例16的起泡器的纵剖侧视图。
符号的说明
1—起泡容器,2—搅拌体,3—支架,4—泡沫生成部,5—台座,8—支架底壁,9—支架侧壁,10—刷支承件,11—划分壁,12—连通槽,13—限制部,14—排液口,15—器底壁,16—器周围壁,17—起泡肋,18—罩收纳部,20—刷体,21—主体壳体,26—开关(主开关),28—马达,34—台肩部,39—驱动轴,60—刷基体,61—刷束,64—接头体,76—刷轴部,77—刷前端部,78—保持凹部,80—装饰罩,83—手指勾挂片,88—泡沫回流壁,89—空气导入间隙,90—泡沫流下壁,91—泡沫接受壁,92—泡沫返回壁,93—安装构造,94—接水部,96—偏置半部,97—残存半部,101—刷接水部,120—刷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至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起泡器。本发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按照图2以及图5的交叉箭头和在交叉箭头的附近标记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显示。图2中,起泡器由起泡容器1、安装于起泡容器1的搅拌体2、以及将搅拌体2支承为搅拌姿势的支架3构成。起泡容器1由汁盅(currypot)状的塑料成型品构成,并一体地具备在俯视时呈圆形且朝上方开口的泡沫生成部4、支承泡沫生成部4的台座5、以及与泡沫生成部4的后上部连续形成的支架3。
支架3由平滑地连续的支架底壁8和与支架底壁8连续而朝上方延伸的支架侧壁9而形成为剖面呈U字形的槽体状。支架底壁8和支架侧壁9从其后端朝向泡沫生成部4而向下倾斜,并在支架底壁8的后端的下表面侧,向下突出地设置有对后述的刷体20进行悬垂支承的圆轴状的刷支承件10。在将搅拌体2的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下半周面由支架底壁8以及支架侧壁9稳固地支承。因此,在起泡时作用于主体壳体21的旋转反作用力由支架侧壁9承接,而能够由支架3将搅拌体2支承为稳定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支架3的内部空间与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将两空间划分为前后的倒V字状的划分壁11,在其左右中央连通上述两空间的连通槽12以与划分壁11正交的状态凹入形成。与支架3的内部空间相对的划分壁11中的包围连通槽12的倾斜壁作为用于承接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的限制部13发挥功能。限制部13位于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倾斜下端。由划分壁11划分为前后的支架3的内部空间和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在比泡沫生成部4的上开口面靠下方连通。在划分壁11与支架底壁8的交叉部分、即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倾斜下端中最低的位置以上下贯通状地形成有排液口14,从主体壳体21流下而向支架3内流下的液体从上述的排液口14排出。
泡沫生成部4由器底壁15和与器底壁15连续并朝上方延伸的器周围壁(周围壁)16而构成为朝上方开口的容器状,在与上述的划分壁11对置的器周围壁16的前半周面的多处位置设有起泡肋17,该起泡肋17对刷体20附加较强的压力,并利用该压力对发泡要素作用较强的压力并进行起泡。该实施例中,在器周围壁16的前半周面的6处位置,从器周围壁16的开口缘遍及器底壁15地形成有连续波型的起泡肋17。从形成有起泡肋17的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部分与后述的刷束61共同作为产生泡沫的起泡部F发挥功能。此外,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的后半周面以平滑的二维平面形成。如上述那样,起泡肋17由在上下方向上连续的剖面呈山形的肋形成,但也可以由在上下方向上断续的剖面呈山形的肋形成。
台座5从泡沫生成部4的下方遍及支架3的下方延出(連出),而形成为前后较长的椭圆形的倒扣盘状(伏皿状),在与上述的排液口14对置的台座5的壁面,设有对后述的装饰罩80进行收纳保管的圆形的罩收纳部18(参照图1)。此外,椭圆形的台座5的后端位于刷支承件10的正下方。这样,通过从泡沫生成部4的下方遍及支架3的下方并前后较长地形成台座5,从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对起泡容器1和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进行支承,进而能够使起泡器整体的印象优美且简洁。
如图4以及图5所示,搅拌体2由对容纳在泡沫生成部4的发泡要素进行搅拌的刷体20、支承刷体20的上下较长的主体壳体21、以及设于主体壳体21的内部且驱动刷体20的刷驱动构造等构成。主体壳体21兼作握柄,由上半的上壳体22、相对于上壳体22拆装的有底筒状的下壳体23、以及固定于上壳体22的上端的端罩24构成。在上壳体22的右侧面凹入地形成有开关凹部25,并在其下部设有切换对马达28的供电状态的主开关(开关)26。
如图4所示,在主体壳体21的内部容纳有内框架27,在该内框架27组入有马达28、电池29、起振构造、以及以减速的状态输出马达28的旋转动力的传动构造等。刷驱动构造由马达28、传动构造以及起振构造构成。如图5所示,马达28配置在比主体壳体2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轴Q向台肩部34侧偏置的位置。符号30是与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对应地进行发光显示的LED灯。在与开关凹部25正对的上壳体22的内部,配置有控制马达28以及第一、第二振动马达51、52的驱动状态的控制基板,但对此未图示。该控制基板固定于内框架27。
上壳体22形成为前后较长的椭圆筒状,壳体上端的椭圆的长轴尺寸设定为比壳体下端的椭圆的长轴尺寸大,上壳体22整体形成为上部扩开的筒状。如图6所示,端罩24以封堵上壳体22的上开口的状态用螺钉32紧固于后述的密封盖43,在其上表面膨出形成用于连结刷体20的凸壁33,沿凸壁33的前侧下缘朝前方伸出有新月状的台肩部34。如图1所示,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周面由支架底壁8以及支架侧壁9承接并支承,同时台肩部34由上述的限制部13承接并定位。这样,相对于泡沫生成部4对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使与起泡部F的器底壁15以及器周围壁16接触的刷束61的弹性变形量总是固定而均匀。由此,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刷束61过度变形而劣化。安装状态下的搅拌体2的重量的大部分由与台肩部34接合的限制部13承接。
如图10所示,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从支架3的突端(后端)突出。详细而言,当将由支架3支承的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方向的长度设为W1、将从支架3的突端突出的握柄自由端侧的中心轴Q方向的长度设为W2时,以满足不等式(W1>W2)的方式形成支架3以及主体壳体21。并且,当在主开关26的附近存在搅拌体2的重心G时,握柄自由端从支架3的突端仅突出水平距离H2的量,重心G位于从支架3的突端仅以水平距离H1的量接近刷体20的位置。此外,水平距离H1与水平距离H2的关系设定为满足不等式(H1>H2)。这样,主体壳体21的大部分由支架3保持,而且使搅拌体2的重心G位于比支架3的突端靠近泡沫生成部4侧,从而能够用支架3以稳定的状态对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进行支承。并且,即使在当起泡时对主体壳体21作用旋转反作用力的状态下,也能够防止主体壳体21以刷体20从泡沫生成部4的器底壁15浮离的朝向倾斜,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搅拌体2继续保持为搅拌姿势。
如图6所示,马达28的旋转动力被由固定于其输出轴的主动齿轮35、第一减速齿轮36、第二减速齿轮37、终级齿轮38构成的传动构造减速,从固定于终级齿轮38的驱动轴39输出。第一减速齿轮36和第二减速齿轮37分别一体地具备大径齿轮和小径齿轮,由第一中间轴40和第二中间轴41而被支承为能够自由旋转。第一中间轴40由内框架27和固定于该框架27的上端的齿轮框架42轴支承,第二中间轴41由齿轮框架42和封堵上壳体22的上开口的密封盖43轴支承。驱动轴39由组装于密封盖43的轴承44轴支承,而其上部在设于凸壁33的中央的连结孔45露出。如图11所示,在驱动轴39的上端固定有剖面呈六边形的驱动构件46。驱动轴39的基端由安装于密封盖43的防水密封件47密封,而且,密封盖43与上壳体22的接合面由O型圈密封。因此,清洗剂、泡沫、或者水不会从连结孔45向密封盖43的内部浸入。齿轮框架42和密封盖43通过多个螺钉48而紧固于上壳体22。
起振构造由产生前后方向的振动的第一振动马达51、和产生上下方向的振动的第二振动马达52构成,分别配置于马达28的后侧的上下。第一振动马达51由缸体型马达53和偏心砝码54构成,第二振动马达52通过将硬币型马达55和偏心砝码56封入圆盘状的壳体而构成。通过同时驱动两振动马达51、52,能够使刷体20在前后以及上下振动。
图7中,刷体20具有刷基体60、和安装于刷基体60的由一组刷毛构成的刷束61。刷基体60具备固定保持刷束61的圆筒状的刷支承体62、能够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于刷支承体62的调整环63、以及在刷支承体62的下表面中央突出设置的接头体64。调整环63能够在覆盖刷支承体62的周面的通常位置(图7所示的状态)、和滑动操作靠近至刷支承体62的上端而缩小刷束61的中途部的缩径位置(图9所示的状态)进行滑动操作。接头体64兼作用于将刷体20卡合安装于刷支承件10的安装构造93。
为了将调整环63引导为仅能够上下滑动,如图8所示,在刷支承体62以及调整环63的对置周面的各周面设置平坦的滑动面65,并在滑动面65的中央设有导向肋66和滑动槽67。另外,为了将调整环63保持位于通常位置和缩径位置,在从滑动面65相位错开90度的位置的刷支承体62的周面的上下和调整环63的内周面的下端设有卡合肋68、69。如图11所示,接头体64交替配置承受旋转力的三个被动壁70和与驱动构件46卡合的三个弹性臂71而形成为六棱柱状,在靠近各弹性臂71的内表面的下端突出设置有卡合片72。
刷束61通过将纤维直径为50~70μm的合成纤维的一组捆束为剖面呈圆形、并用金属板制的保持环75固定其下部而构成,通过将保持环75嵌入刷支承体62的筒壁的内表面而接合固定,来与刷支承体62一体化。刷束61具备从保持环75的上缘向上方延伸的棒状的刷轴部76、在刷轴部76的前端形成的外突弯曲状的刷前端部77、以及在刷前端部77的中央凹入形成的保持凹部78。该实施例中,将刷束61形成为从刷基体60侧朝向刷前端部77而上部扩开的形状,刷轴部76形成为倒圆锥台状,刷前端部77形成为部分球面状。并且,保持凹部78由部分球面状的凹曲面形成,而在其内部能够保持洁面剂等发泡剂。刷轴部76起到包含更多的泡沫、清洗剂的作用,刷前端部77起到使清洗剂有效地起泡的作用。
构成刷体20的刷基体60以及刷束61的各部的尺寸关系优选像如下说明那样设定。如图7所示,当将刷基体60的直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2<H)。如后述那样在洗脸的情况下,以刷轴部76的轴周面贴紧面部皮肤的状态进行清洗,但若如上述那样增大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H,则能够减弱用刷束61清洗面部皮肤时的刷轴部76的腰部的强度,因而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感轻柔且顺滑。并且,使上下较长的刷束61包含更多的泡沫,而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顺滑,从而能够防止面部皮肤受到损伤。
并且,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H)。根据这样的刷体20,能够进一步增大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H。因此,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感更加轻柔且顺滑,使上下较长的刷束61包含更多的泡沫,而能够使刷轴部76与面部皮肤的接触顺滑。
对于刷束61而言,当将刷基体60的直径(横宽)设为D、将刷轴部76的上端的直径(横宽)设为D1时,刷基体60的直径(横宽)D和刷轴部76的直径(横宽)D1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D1)。这样,由于刷轴部76形成为倒圆锥台状,刷轴部76与刷前端部77的边界附近的直径变大,所以能够增大起泡时的圆周速度,而能够有效地生成泡沫。并且,由于刷前端部77形成为部分球面状,所以能够增大起泡时的器底壁15以及器周围壁16与刷前端部77的接触面积,而能够更加有效地生成泡沫。
如图6所示,就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刷体20而言,将刷基体60的接头体64与驱动构件46连结,而与主体壳体21一体化地使用刷体20。在将刷体20与驱动轴39连结的状态下,各弹性臂71的卡合片72与驱动构件46的下端面卡合,而防止刷体20从驱动轴39分离。与上述不同,能够在从驱动轴39取下刷体20而单手把持刷基体60的状态下单体使用刷体20。这样,为了提高单独使用时的刷体20的外观上的样式,还保护向刷基体60的下表面突出的接头体64,而在刷基体60的下表面能够拆装地安装有装饰罩80。
如上述那样,若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搅拌体2的刷体20,则能够在从主体壳体21拆下刷体20的状态下单独使用刷体20。因此,能够将由刷体20掬取的泡沫仔细地涂抹于皮肤表面。当涂抹泡沫时,由于仅保持比主体壳体21轻型的刷体20即可,所以能够不会拿着很沉地仔细地涂抹泡沫。并且,通过使刷体20与皮肤表面接触来抚摸皮肤表面,能够以适合于使用者的喜好的清洗状态来积极地清洗皮肤表面,并且与涂抹泡沫时相同能够不拿着很沉地进行皮肤清洗。在皮肤清洗时也不会耗电。除此之外,也具有如下优点,即,当用水洗来清洗刷体20时,能够仔细地清洗至刷体20的各个角落而可靠地洗掉泡沫。
图7中,装饰罩80由塑料成型品构成,并一体地具备朝上方开口的圆形容器状的罩主体81、在罩主体81的内表面中央设置的安装部82、以及在开口周缘伸出形成的舌片状的手指勾挂片83。安装部82与刷支承体62的接头体64对应地形成为六棱柱状,通过将安装部82外嵌卡合于接头体64,来使装饰罩80与刷支承体62一体化,而能够由罩主体81遮蔽接头体64(安装构造93)的外表面。能够单手把持该状态下的刷基体60来使用刷体20。
如上述那样,若从主体壳体21拆下刷体20,而由装饰罩80覆盖安装构造93的外表面,则能够由装饰罩80对将刷体20从主体壳体21分离而使用时的外观进行整理。并且,由于安装构造93由装饰罩80覆盖,所以当单手把持刷基体60而使用刷体20时,能够防止手指接触安装构造93。而且,能够防止在兼作安装构造93的接头体64附着异物,而能够总是适当地进行接头体64与驱动构件46的连接。
由于将装饰罩80安装于刷体20的状态下的手指勾挂片83向刷基体60与装饰罩80的接合面的外侧突出,所以在指尖勾挂于手指勾挂片83的状态下操作而拆下装饰罩80,能够从刷支承体62简便地分离装饰罩80。并且,由手指勾挂片83的周缘承接捏住刷基体60的手指,能够防止手指滑动。在手指勾挂片83形成有悬挂孔84。装饰罩80的罩主体81兼作水或者热水等发泡液的计量容器,在其内表面设有计量显示。详细而言,该实施例中的计量容器是六棱柱状的安装部82,在其筒壁的外周面印刷计量显示,或者由在筒壁的外周面形成的凹肋状、凸肋状来形成计量显示。因此,能够由罩主体81来覆盖并保护计量显示的周围。此外,在需要计量更多的水或者热水的情况下,能够将罩主体81作为计量容器,或者能够将罩主体81和安装部82两者作为计量容器。
对于在使用如上构成的起泡器来洗脸的情况而言,以下说明起泡容器1与搅拌体2所产生的起泡作用的详细内容和刷体20所产生的皮肤清洗作用的详细内容。首先,将刷体20连结于驱动轴39,使奶油状的适量的洗脸用的清洗剂附着于保持凹部78,并如图10所示,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之后使刷体20含浸入适量的水或者热水。此时,通过由装饰罩80的罩主体81来计量水或者热水,能够使针对清洗剂的水或者热水不会过于不足地包含于刷体20。供水后的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该状态下的装饰罩80兼作对从排液口14排出而落下的水滴进行承接的接水部94。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马达28位于比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向台肩部34侧偏置的位置。因此,使由支架3支承的主体壳体21的重心位于靠近支架底壁8的一侧,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支承搅拌体2整体。此外,在不具备保持凹部78的刷体20的情况下,在部分球面上的刷前端部77附着清洗剂即可。
如图1所示,安装于支架3的主体壳体21的台肩部34由限制部13承接而主体壳体21以朝斜下方的横卧姿势定位。因此,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从泡沫生成部4的外周侧朝向容器中央而向下倾斜。这样,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大半部分由支架3保持,而且,搅拌体2的重心G位于比支架3的突端向泡沫生成部4靠近的一侧,从而能够由支架3以稳定的状态对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进行支承。并且,在使主体壳体21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而其前端以一定量弹性变形。若在该状态下操作主开关26进行接通,则如图12所示,马达28起动,而其旋转动力由传动构造减速,之后向刷体20传动。此时的马达28设定为低速旋转(5000rpm),在马达28起动之后直至经过1分钟,维持该状态。而且,若低速旋转时间达到1分钟,则马达28增速而成为高速旋转(10000rpm)。而且,若转变为高速旋转模式而经过1分钟,则使马达28停止而结束起泡模式。此外,马达28以低速驱动时的驱动轴39以及刷体20的驱动转速为150rpm,马达28以高速驱动时的驱动轴39以及刷体20的驱动转速为300rpm。
起泡模式结束后,从支架3拆下主体壳体21。此时,如图10所示,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的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侧从支架3的突端向斜后方向较大地突出,因而突出的壳体部分成为把手而容易从支架3拆下主体壳体21。在从支架3分离的状态下的刷体20的刷束61保持有生成的大量的泡沫。尤其刷轴部76包含较多的泡沫而膨胀,而且在刷轴部76、刷前端部77的周面附着有质地细腻的富有弹力的泡沫。因此,在搅拌体2从支架3分离后,在器周围壁16的开口缘捋出多余的泡沫而整理刷体20的外形,而能够将保持于刷体20的泡沫直接涂抹于面部皮肤、皮肤表面。刷体20所包含的泡沫的余量变少后,用刷体20掬取泡沫生成部4内的泡沫块,而涂抹于面颊周围、额头、下颚、鼻子等面部皮肤。
在上述的状态下,若将刷体20的刷轴部76的轴周面(刷束61的周侧面)贴紧于应清洗的面部皮肤,操作主开关26进行接通,则第一振动马达51和第二振动马达52起动,而使主体壳体21以及刷体20向包括前后的整个圆周方向振动,而转变为皮肤清洗模式。由此,能够不损伤皮肤地洗掉附着于面部皮肤的皮脂、老旧角质、或者进入毛孔的污垢、化妆品等。若开始皮肤清洗模式而经过1分钟,则使第一振动马达51和第二振动马达52停止而结束皮肤清洗模式,而在至此期间由刷轴部76对面颊周围、额头等进行清洗。最后,将主体壳体21再次安装于支架3,并使用水或者热水来洗掉附着于面部皮肤的泡沫,并在除去了水分的状态下将化妆水等涂抹于面部皮肤而结束洗脸。在清洗时,利用刷体20的振动作用能够对面部皮肤进行按摩,从而也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此外,在皮肤清洗模式中,由起振构造使刷体20振动,但是并不一定是必需的。例如,在皮肤清洗模式时,能够驱动刷体20使之再次旋转而进行面部皮肤的清洗。优选该情况下的刷体20的旋转速度以比起泡模式时的刷体20的旋转速度更小的旋转速度来驱动旋转,减小对面部皮肤的刺激。并且,皮肤清洗模式时的刷体20的驱动时间优选为1分钟左右。在需要以给予更强的刺激的状态来进行皮肤清洗的情况下,能够在由起振构造使刷体20振动、并且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状态下进行皮肤清洗。
洗脸结束后,对从主体壳体21拆下的刷体20和起泡容器1进行水洗,洗掉附着于起泡容器1以及刷体20的泡沫并除去水分。接下来,如图13所示,将刷体20的接头体64卡合于起泡容器1的刷支承件10,以刷束61朝下方的状态将刷体20固定于起泡容器1,使刷束61干燥并保持该状态不变地进行保管。主体壳体21可以安装于支架3,也可以以从起泡容器1分离的状态保管。此外,起泡模式结束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时刻自动地转变为皮肤清洗模式,起动第一振动马达51和第二振动马达52进行皮肤清洗,而且经过一定时间后能够使两马达51、52停止而自动地结束皮肤清洗模式。
洗脸时的起泡器的使用方法的简要内容如上述,本发明的搅拌体2的特征在于,在将刷体20的刷轴部76的轴周面贴紧于面部皮肤的状态下,使刷体20向包括前后方向的整个圆周方向振动,进行清洗以及按摩。这样,若将刷轴部76的轴周面贴紧于面部皮肤进行面部皮肤,则能够一边防止面部皮肤被刷摩擦一边进行洗脸,从而不会产生使用刷体20洗脸时皮肤变红、或者对面部皮肤造成皮肤刺痛等损伤的情况。此外,进行了将形成为圆盘状的刷束的平坦的刷前端贴紧于面部皮肤而一边驱动刷体使之旋转一边清洗面部皮肤的实验,确认到如下情况,即,根据刷体的贴紧方式,有面部皮肤过度摩擦而给予上述那样的皮肤损伤的情况。并且,在一边驱动刷体使之旋转一边清洗面部皮肤的过程中,感觉到位于圆盘形的刷束的旋转中央的毛束以聚成棒状的状态按压于皮肤表面,从而若电动洗脸刷的使用方法不适当,则预料到容易引起上述那样的皮肤损伤。
在使搅拌体2以起泡模式动作的状态下,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如图14地向下倾斜,其刷束61的前端同时接触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周围壁16和器底壁15,刷前端朝上方弹性变形。并且,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底壁15,在图14中箭头所示的范围内,设有与器底壁15连续地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回流壁88。而且,接触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周围壁16和器底壁15的刷体20保持于泡沫生成部4的左右中央,并且,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刷束61的半径设定为比凹曲面状的器底壁15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因而在刷束61的右半周面与器周围壁16之间,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参照图15)。通过驱动该状态下的刷体20使之如图15中箭头S所示那样从与起泡部F正对的一侧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在对刷束61作用压力的状态下使发泡要素发泡,而且能够使刷前端部77和刷轴部76的一部分与起泡肋17碰撞,而能够反复搅拌泡沫块。
详细而言,刷前端部77一边弹性变形一边逐个越过与起泡部F面对而邻接的起泡肋17,并在其间使刷束61的前端较大地弹性变形,而且每次越过起泡肋17使刷束61跃动,能够一边对发泡要素施加较强的压力一边使发泡要素更加效果地发泡。而且,在刷束61弹性变形的期间,能够一边获取周围的空气一边生成泡沫块。因此,与不具备起泡肋17的泡沫生成部4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的细化。此时,在朝向图15时为右半部分侧的刷的周围,附着于刷束61的泡沫被按压于起泡肋17、器周围壁16以及器底壁15而摆动,从而强制地混入空气。并且,在朝向图15时为左半部分侧的刷的周围,生成的泡沫块受到刷体20的旋转力而向周围飞溅,被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周围壁16承接,沿该壁16向器底壁15流下。这样,左半部分侧的器周围壁16作为泡沫流下壁90发挥功能。
起泡模式中,由于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底壁15的剖面形状由凹曲面状的弯曲面形成,所以能够将在接触起泡部F的刷束61的周面与器底壁15之间形成的空气导入间隙89的周缘的空气用刷束61卷入并送入起泡部F。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空气导入间隙89,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同时获取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能够将它们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的细化。
而且,由于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刷束61的半径设定为比凹曲面状的器底壁15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所以在器周围壁16与刷束61的左右周面之间形成自由空间,能够利用通过自由空间的刷束61来高效地卷入空气,因而反复进行泡沫块和空气的搅拌,能够生成富于弹力的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
随着泡沫块的生成量增加,泡沫块的一部分经由朝向图15时为右半部分侧的空气导入间隙89向泡沫回流壁88侧流动。但是,由于包含泡沫回流壁88的器底壁15整体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所以位于刷体20与泡沫回流壁88之间的泡沫块朝向刷束61的前端流动,并再次被刷束61搅拌。这样,通过一边生成泡沫一边由刷束61反复搅拌泡沫块,能够高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泡沫块。因此,与以往的以固定的速度驱动旋转刷使之旋转来进行起泡的泡沫产生装置相比,能够有效地进行泡沫的生成和泡沫直径的微细化,而能够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
如上所述,在起泡模式的前半段使马达28低速旋转,在起泡模式的后半段使马达28高速旋转。这样,若使马达28低速旋转,则能够使附着于刷束61的保持凹部78的清洗剂和刷轴部76所包含的水良好地调和,能够使清洗剂和水均衡地包含于刷轴部76以及刷前端部77而能够均匀地生成泡沫。并且,通过使马达28高速旋转,能够获取更多的空气,从而能够有效地生成泡沫块。而且,由刷束61反复搅拌泡沫块,能够缩小生成的泡沫的泡沫直径且能够使其质地细腻。
上述的实施例1中,无需进行如下操作,即、起泡模式中操作主开关26进行接通而驱动刷体20使之以低速以及高速旋转从而进行起泡,并由计时器检测经过了规定时间而结束起泡模式,再次操作主开关26进行接通向皮肤清洗模式转变而使起振构造动作。例如,在以主开关26的接通操作来驱动刷体20使之以一定速度旋转而成为起泡模式后,使用者目视观察确认起泡情形,在判断为生成了足够量的泡沫块的时刻,从支架3拆下搅拌体2,并在保持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状态不变,将刷束61的周面贴紧于面部皮肤,而能够并行进行泡沫块的涂抹和皮肤清洗。该情况下,能够省略计时器以及起振构造。此外,在判断为生成了足够量的泡沫块的时刻,使用者操作主开关26而停止马达28,并在该状态下从支架3拆下搅拌体2,能够将泡沫块涂抹于面部皮肤。在涂抹泡沫块后,也可以再次操作主开关26,而在使马达28或者起振构造起动了的状态下进行面部皮肤的清洗。
(实施例2)图16表示变更了刷构造的实施例2的刷体20。此处,与实施例1的刷体相同,刷束61的刷轴部76形成为倒圆锥台状,但不同点在于,将刷前端整体由部分球面状的凹曲面形成而成为保持凹部78。该情况下的刷前端部77成为刷轴部76的上端的圆弧缘。如上述那样,若将保持凹部78的容积设定得较大,则能够多样地变更保持在保持凹部78的内部的发泡剂或发泡要素的保持量,因而能够应对发泡剂或发泡要素的制造商的不同、发泡特性的不同。并且,在起泡时刷前端部77弹性变形,以在其内部包入有保持的发泡剂或发泡要素的状态一边摆动一边与起泡肋17碰撞,因而在马达28低速旋转的起泡模式中能够迅速生成泡沫。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而对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中也相同。
(实施例3)图17表示变更了泡沫生成部4的容器构造的实施例3的起泡容器1。此处,将泡沫生成部4的泡沫回流壁88以及器底壁15形成为平滑弯曲的凹曲面状,使包含泡沫回流壁88的器底壁15整体朝向起泡部F向下倾斜。泡沫回流壁88的倾斜程度与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的倾斜程度大体一致。根据这样的泡沫生成部4,能够使向泡沫回流壁88侧流动来的泡沫块、欲滞留于器底壁15的泡沫块可靠地朝向起泡部F流动,而能够反复由刷束61搅拌,从而与图15中说明的起泡容器1相比,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泡沫直径小且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
(实施例4)图18表示变更了泡沫生成部4的容器构造的实施例4的起泡容器1。此处,当假定泡沫生成部4的垂直方向的器中心轴J和通过刷体20的中心的垂直中心轴K时,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从与起泡部F正对的一侧观察时,垂直中心轴K向器中心轴J的左侧偏置。也就是说,支架3的长边方向中心轴比器中心轴J向左侧偏离。并且,将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如图18中箭头S所示,在从与起泡部F正对的一侧观察时向顺时计方向进行旋转驱动,而在泡沫生成部4的右半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
更加详细而言,以通过器中心轴J的前后方向的垂直平面为边界,当假定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偏置半部96和不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残存半部97时,将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设定为从偏置半部96侧经由刷体20的周面的上顶部而向残存半部97侧的朝向,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
如上述那样,若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则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同时获取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能够将它们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并且,偏置半部96侧的器周围壁16与刷束61的周面的间隙仅以使垂直中心轴K偏置的量变小,所以从刷束61飞溅的泡沫块由泡沫流下壁90的较低位置承接,而能够迅速向器底壁15侧流下。因此,与图15中说明的起泡容器1相比,能够提高刷束61所进行的泡沫块的搅拌频率,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
(实施例5)图19表示变更了泡沫生成部4的容器构造的实施例5的起泡容器1。此处,与实施例4的起泡容器1相同,使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向泡沫生成部4的垂直方向的器中心轴J的左侧偏置,使支架3的长边方向中心轴比器中心轴J向左侧偏离。并且,将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如图19中箭头S所示,在从与起泡部F正对的一侧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在泡沫生成部4的右半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除此之外,在泡沫生成部4的偏置半部96的内角配置起泡部F,并在偏置半部96的器周围壁16形成有限制泡沫的上浮的陡倾的泡沫接受壁91。而且,从残存半部97的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有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返回壁92。
如上述那样,若在偏置半部96的内角配置起泡部F,则能够增大刷束61与器底壁15以及器周围壁16的周向上的接触长度,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泡沫块的生成和泡沫块的搅拌。并且,由于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所以能够从空气导入间隙89同时获取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和空气,并能够将它们卷入刷束61与器底壁15之间。而且,由于在偏置半部96侧设置限制泡沫的上浮的陡倾的泡沫接受壁91,并从残存半部97侧的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设置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返回壁92,所以能够使从刷束61飞溅出的泡沫块、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迅速地向起泡部F流下而反复由刷束61搅拌。因此,与图15中说明的起泡容器1相比,能够提高刷束61所进行的泡沫块的搅拌频率,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质地细腻的摩丝状的泡沫块。从刷束61飞溅出的泡沫块也不会沿泡沫接受壁91浮起而向泡沫生成部4外溢出。
(实施例6)图20表示实施例6的起泡容器1。此处,变更台座5的一部分构造,在悬垂支承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刷体20的下方,设置对从刷体20落下的水滴进行承接的刷接水部101。详细而言,将台座5的后部位置比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正下方向后方延长,并在与刷体20上下正对的台座壁凹入形成有刷接水部101。这样,若在刷体20的下方设置刷接水部101,则能够防止从刷束61滴落的水滴向台座5的周围飞散。并且,由于将刷接水部101与台座5一体形成,所以能够避免因设置刷接水部101而产生的成本增加。
(实施例7)图21表示实施例7的起泡容器1。此处,变更台座5的一部分构造,能够将装饰罩80用作刷接水部101。为此,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置罩收纳部18,并将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容纳于罩收纳部18,从而装饰罩80兼作刷接水部101。并且,在与排液口14对置的台座5的壁面,重新凹入形成接水部94,而由接水部94承接从排液口14滴落的水。
(实施例8)图22表示实施例8的起泡容器1。此处,省略排液口14,能够利用连通槽12使从搅拌体2流下而向支架3内流下的水(液体)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流下。为此,相比实施例1中说明的连通槽12增大槽深,连通槽12从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底面朝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而向下倾斜。根据该排水构造,由于没有排液口14,所以支架3内的水不会滴落,能够返回泡沫生成部4而自然干燥。并且,即使在刚水洗之后的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情况下,从主体壳体21流下的全部水能够由容积较大的泡沫生成部4可靠地承接。
(实施例9)图23表示变更了支架3的构造的实施例9的起泡容器1。此处,将支架3由与起泡容器1不同的独立的部件构成,将安装于支架3的搅拌体2的刷体20仅在起泡时插入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支架3一体地具备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支架3相同的构造的支架主体103和支承支架主体103的支架台座104,在支架台座104的下部的台座台105形成有罩收纳部18。泡沫生成部4的台座5纳于当从平面观察时的泡沫生成部4的外廓线的范围内。在起泡容器1的开口缘的后部,斜向形成有用于存取刷体20的安装口106。
在进行起泡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专用的载置台,以相互邻接的状态载置支架3和起泡容器1,并定位固定两者1、3。在该状态下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主体103,并起动马达28,从而使刷束61的前端接触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底壁15和器周围壁16,能够以适度弹性变形的状态进行起泡。
(实施例10)图24表示变更了支架3的构造的实施例10的起泡容器1。此处,在起泡容器1的后部,倾斜横向地伸出形成承接主体壳体21的台肩部34的限制部13,并从其后端延出朝上方的支承壁109,在支承壁109的上端设有抱持主体壳体21的左右侧面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抱持臂110。也就是说,由限制部13、支承壁109及抱持臂110构成支架3,这些各部件与起泡容器1一体形成。搅拌体2具备由支架3保持为倒立姿势的主体壳体21、和以相对于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斜向倾斜的状态被支承的刷体20。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状地倾斜。该实施例中,由于在使主体壳体21立起的状态下,刷体20向斜上方突出,所以在终级齿轮38和驱动轴39设置一对锥齿轮111、112,而使旋转中心轴P倾斜。
(实施例11)图25表示变更了主体壳体21的构造的实施例11的搅拌体2。此处,在端罩24设置三角形状的刷保持部113,并相对于刷保持部113的平坦周面拆装刷体20。起泡容器1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起泡容器1大致相同,但不同点在于,起泡部F的绝大多数的部分由器底壁15占据。在使主体壳体21立起的状态下,上述的刷保持部113的平坦周面向后上倾斜状地倾斜,在将刷体20连结于刷保持部113的驱动轴39的状态下,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指向为与平坦周面正交的朝向。因此,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垂直,刷束61的前端与器底壁15接触而弹性变形。为此,在终级齿轮38的齿轮轴114和驱动轴39设置一对锥齿轮111、112而使旋转中心轴P倾斜。从该实施例可以理解,起泡部F也可以主要设置在器底壁15侧,该情况下能够在器底壁15设置一组肋状或者由独立的突起构成的起泡突起145。也可以代替起泡突起145而设置一组起泡凹部。
(实施例12)图26表示变更了支架3的构造的实施例12的起泡容器1。此处,在起泡容器1的后部,一体地形成凸台116,在形成于凸台116的垂直的安装孔117能够拆装自如地安装支架3。搅拌体2是与实施例1中说明的搅拌体2相同的构造,但不同点在于,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搅拌体2整体以倒立姿势被支承。支架3一体地具备:插入且卡合于上述的安装孔117的非圆形剖面的支轴118;从支轴118的上下中途部朝前方突出设置且承接主体壳体21的台肩部34的限制臂(限制部)13;以及从支轴118的上端朝前方延出而抱持主体壳体21的左右侧面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抱持臂110。起泡容器1具备泡沫生成部4和圆盘状的台座5,遍及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整体形成有起泡肋17。在将支轴118从上方插入并卡合于安装孔117的状态下,支轴118的下端由台座5承接,支架3由起泡容器1被立起支承。在器底壁15,能够设置一组肋状或者由独立的突起构成的起泡突起145。
(实施例13)图27表示变更了搅拌构造的实施例13的搅拌体2。此处,设置一体地具备接头体64的刷台120,并将接头体64连结于驱动轴39,便能够驱动刷台120使之绕旋转中心轴P旋转。并且,在从旋转中心轴P偏置的刷台120的靠两端附近设置两个刷支轴121,在这些刷支轴121固定有刷体20。起泡容器1和支架3是与实施例12中说明的起泡容器1以及支架3相同的构造。在器底壁15,能够设置一组肋状或者由独立的突起构成的起泡突起145。
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搅拌体2整体保持为倒立姿势,刷体20的刷束61的前端与起泡容器1的器底壁15接触而弹性变形。若在该状态下起动马达28,则驱动刷台120使之绕旋转中心轴P旋转,在两个刷体20主要与器底壁15接触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越过起泡肋17,并且能够在多个起泡部F同时进行起泡。该实施例中,两个刷体20之间的空间作为空气导入间隙89发挥功能。
如上述那样,若两个刷体20相对于刷台120的旋转中心轴P偏置配置,则由两个刷体20同时搅拌泡沫块,而能够倍加增加泡沫块与刷体20的接触机会,从而缩短泡沫的生成和泡沫的微细化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更加高效地生成摩丝状的泡沫块。并且,由于生成的泡沫块积存在两个刷体20之间,所以能够防止泡沫块以向泡沫生成部4的一处位置偏置的状态积存。
对于如上构成的起泡器而言,根据实施例1中说明的用法,将两个刷体20的刷轴部76的轴周面同时贴紧于应清洗的面部皮肤,能够在使第一振动马达51和第二振动马达52动作的状态下进行洗脸。并且,在进行洗脸时,若由马达28的旋转动力驱动刷台120使之缓慢旋转,则能够利用两个刷体20的旋转作用和以各刷体20拍打皮肤表面的作用来进行洗脸。因此,与使第一、第二两振动马达51、52动作来进行洗脸的情况相比,各刷体20能够一边发挥按摩效果一边对面部皮肤进行清洗。
而且,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直径相对于刷体20的直径足够大、且一个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位于器中心轴J上的情况下,由刷束61生成而飞溅的泡沫块积存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角,因而无法由刷束61反复搅拌泡沫块,致使泡沫微细化花费较多的时间。相反,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直径比刷体20的直径稍大的情况下,器周围壁16与刷体20之间的间隙变小,因而由刷束61生成的泡沫块充满上述的间隙,使得空气难以进入泡沫块,因而难以有效地进行泡沫的生成和泡沫的微细化。
(实施例14)图28表示变更了刷驱动构造的搅拌体2。此处,省略构成刷驱动构造的马达28,取代之,在起泡容器1设置手动驱动构造,当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时,能够将主体壳体21内的齿轮构造连结于手动驱动构造。手动驱动构造具备手摇手柄124、以及由该手柄124并经由一对锥齿轮125、126被驱动而旋转的输出轴127,在输出轴127的上端设有剖面呈四边形的连结轴128。输出轴127以其连结轴128从设于支架底壁8的轴通口129向支架3内突出的状态被支承为旋转自如。主体壳体21侧的齿轮构造由能够拆装地与上述的连结轴128连结的连接轴130、设于连接轴130与增速齿轮轴131之间的一对锥齿轮132、133、以及设于增速齿轮轴131与驱动轴39之间的大径齿轮134及小径齿轮135构成。在搅拌体2的上壳体22开口有允许存取连结轴128的驱动孔136。
在进行起泡的情况下,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将连接轴130连结于连结轴128。在该状态下单手按压保持起泡容器1和搅拌体2,操作手摇手柄124使之旋转从而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在泡沫生成部4内生成泡沫块。该实施例的起泡器用于专门进行起泡。但是,当在主体壳体21的内部设置第一、第二振动马达51、52中的至少第一振动马达51的情况下,在进行起泡后,能够使搅拌体2为皮肤清洗模式来进行面部皮肤的清洗。
(实施例15)图29表示变更了刷驱动构造的搅拌体2。此处,作为构成刷驱动构造的马达28而使用涡轮,向入口通路139供给加压水而能够驱动涡轮使之旋转。符号140是出口通路。在涡轮的输出轴固定有主动齿轮35。作为向入口通路139供给的加压水,能够利用家庭用的自来水。
(实施例16)图30是实施例16的起泡器的纵剖侧视图。此处,在台座5的内部组装主开关26、电池29以及控制基板等的电器设备,在主体壳体21与台座5之间设有马达28用的供电导线142。该实施例中的供电导线142的长度设定为在进行皮肤清洗时足够自由操作搅拌体2的长度。此外,也可以在台座5的内部配置有整流电路,将从工业电源供给的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驱动马达28、起振构造。
刷束61不需要形成为剖面呈圆形,也可以剖面呈长圆状,剖面呈椭圆状,剖面呈多边形状等。刷支承体62的接头体64和安装构造93也可以分别独立设置。刷支承件10能够在起泡容器1的周围、支架3的下周面的任意位置设置。并且,若需要则能够在台座5一体地形成刷支承件10,例如,在支架3与台座5之间设置收纳划分,在该位置能够收纳保存刷体20。另外,刷体20不需要以其刷束61向下的状态进行保管,能够以斜向、或者横向的状态进行保管。
如上构成的起泡器除使洗脸用的清洗剂起泡以外,也能够在使刮脸用的清洗剂起泡时、使染发剂起泡时使用。并且,也能够在使牛奶、蛋清等液状食材起泡的用途中使用。

Claims (48)

1.一种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备泡沫生成部(4)的起泡容器(1);搅拌发泡要素而生成泡沫的搅拌体(2);以及以搅拌姿势支承搅拌体(2)的支架(3),
搅拌体(2)包含:搅拌发泡要素的刷体(20);兼作握柄且支承刷体(20)的主体壳体(21);以及设于主体壳体(21)且驱动刷体(20)的刷驱动构造,
搅拌体(2)相对于起泡容器(1)能够拆装地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体(20)包含:由主体壳体(21)支承的刷基体(60);和安装于刷基体(60)的刷束(61),
在刷束(61)的前端面形成有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搅拌体(2)的刷体(20)相对于主体壳体(21)能够拆装地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束(61)具备:棒状的刷轴部(76);形成于刷轴部(76)的前端的外突弯曲状的刷前端部(77);以及在刷前端部(77)凹入形成且保持发泡要素的保持凹部(78)。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
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2<H)。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束(61)的从刷基体(60)突出的突出尺寸设为(H)时,
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束(61)的突出尺寸(H)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H)。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轴部(76)形成为从刷基体(60)侧朝向刷前端部(77)而上部扩开的形状,
当将刷基体(60)的横宽设为(D)、将刷轴部(76)的上端的横宽设为(D1)时,
刷基体(60)的横宽(D)和刷轴部(76)的横宽(D1)设定为满足不等式(D<D1)。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前端部(77)形成为部分球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并将搅拌体(2)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泡沫生成部(4)的内面壁接触而弹性变形,
由刷驱动构造对保持为搅拌姿势的搅拌体(2)的刷体(20)进行驱动,在对刷束(61)作用压力的状态下使发泡要素发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支架(3)与起泡容器(1)一体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起泡容器(1)具备:朝上方开口的泡沫生成部(4);和支承泡沫生成部(4)的台座(5),
与泡沫生成部(4)的周围壁的上部连续地形成有支承搅拌体(2)的槽体状的支架(3),
使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和支架(3)的内部空间在比泡沫生成部(4)的上开口面靠下方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支架(3)具备:支架底壁(8);和与支架底壁(8)连续地朝上方延伸的支架侧壁(9),
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且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周面由支架底壁(8)以及支架侧壁(9)支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台座(5)从泡沫生成部(4)的下方遍及支架(3)的下方延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从主体壳体(21)分离的刷体(20)安装且保管在设于支架(3)的下表面的刷支承件(10)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相对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拆装的安装构造(93),
在将刷基体(60)的安装构造(93)安装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状态下,以刷束(61)朝下方的状态由刷支承件(10)悬垂支承刷体(2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用于拆装自如地支承装饰罩(80)的安装构造(93),
在将装饰罩(80)经由上述安装构造(93)安装于刷基体(60)的状态下,装饰罩(80)覆盖安装构造(93)的外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刷体(20)的刷基体(60),设有能够拆装地连结于刷驱动构造的驱动轴(39)的接头体(64),
装饰罩(80)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兼作安装构造(93)的接头体(64)。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装饰罩(80)的周缘,突出设置有向刷基体(60)与装饰罩(80)的接合面的外侧突出的手指勾挂片(83)。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台座(5),设有对从刷基体(60)分离的装饰罩(80)进行收纳保管的罩收纳部(18)。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悬垂支承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的刷体(20)的下方,设有对从刷体(20)落下的水滴进行承接的刷接水部(10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一体地凹入形成有刷接水部(101)。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有罩收纳部(18),
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容纳于罩收纳部(18),
容纳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刷接水部(101)。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其是利用搅拌体(2)搅拌发泡要素和适量的发泡液,而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生成泡沫块的起泡器,其中,
装饰罩(80)兼作计量适量的发泡液的计量容器。
24.根据权利要求11~23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支架(3)的倾斜下端开口有排液口(14),
能够将从搅拌体(2)流下而向支架(3)内流下的液体从上述排液口(14)排出。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排液口(14)的下方,设有对从排液口(14)排出的水滴进行承接的接水部(94)。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凹入形成有接水部(94)。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支架(3)的刷支承件(10)上下对置的台座(5)设有罩收纳部(18),
装饰罩(80)以其开口面朝上方的状态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
收纳保管于罩收纳部(18)的装饰罩(80)兼作接水部(94)。
28.根据权利要求11~23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与支架(3)的内部空间之间,设有对两空间进行划分的划分壁(11),
在划分壁(11),凹入形成有与该壁(11)交叉的连通槽(12),
连通槽(12)从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底面朝向泡沫生成部(4)的内部空间而向下倾斜。
29.根据权利要求1~28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搅拌体(2)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主体壳体(21)的握柄自由端侧从支架(3)的突端突出。
30.根据权利要求11~29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支架(3)的内部空间的下端设有限制部(13),
在与刷体(20)面对的主体壳体(21)的端部,设有由上述限制部(13)承接的台肩部(34),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台肩部(34)由限制部(13)承接,而使刷束(61)的前端的弹性变形程度均匀化。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以台肩部(34)朝下方的状态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从而限制部(13)经由台肩部(34)来承接搅拌体(2)的重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驱动构造具备马达(28)和向刷体(20)传动马达动力的传动构造,
在比主体壳体(21)的中心轴(Q)向台肩部(34)侧偏置的位置配置有马达(28)。
33.根据权利要求1~32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主体壳体(21)设有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刷驱动构造,
起泡容器(1)的泡沫生成部(4)由器底壁(15)和与器底壁(15)连续地朝上方延伸的器周围壁(16)而构成为朝上方开口的容器状,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体(20)的旋转中心轴(P)以从泡沫生成部(4)的外周侧朝向容器中央而向下倾斜的状态倾斜。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起泡部(F)接触而弹性变形,
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底壁(15)设有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回流壁(88)。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泡沫生成部(4)的包含泡沫回流壁(88)的器底壁(15)整体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泡沫生成部(4)的支架(3)侧的器周围壁(16),设有与泡沫回流壁(88)连续的泡沫流下壁(90)。
38.根据权利要求34~37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底壁(15)的剖面形状由凹曲面状的弯曲面形成,
在与起泡部(F)接触的刷束(61)的周面和器底壁(15)之间,形成有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为剖面呈圆形的刷束(61)的半径设定为比凹曲面状的器底壁(15)的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
40.根据权利要求33~38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刷体(20)的中心的垂直中心轴(K)以向泡沫生成部(4)的垂直方向的器中心轴(J)的左右任一方向偏置的状态配置,
当以通过器中心轴(J)的前后方向的垂直平面为边界,假定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偏置半部(96)、和不包含刷体(20)的垂直中心轴(K)的残存半部(97)时,
将刷体(20)的旋转驱动方向设定为从偏置半部(96)侧经由刷体(20)的周面的上顶部而朝向残存半部(97)侧的方向,在残存半部(97)侧形成有促进空气导入的空气导入间隙(89)。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泡沫生成部(4)的偏置半部(96)的内角配置有起泡部(F),
在偏置半部(96)的器周围壁(16),形成有限制泡沫的上浮的陡倾的泡沫接受壁(91),
残存半部(97)的从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有朝向起泡部(F)而向下倾斜的泡沫返回壁(92)。
42.根据权利要求33~40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支架(3)将主体壳体(21)保持为搅拌姿势的状态下,刷束(61)的前端与从器底壁(15)遍及器周围壁(16)的起泡部(F)接触,
在与刷束(61)接触的起泡部(F)的器周围壁(16)的多处位置,设有起泡肋(17)。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起泡肋(17)从器周围壁(16)遍及器底壁(15)形成。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起泡肋(17)从器周围壁(16)的开口缘遍及器底壁(15)形成。
45.根据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起泡部(F)面对的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形成有起泡肋(17),与起泡肋(17)对置的器周围壁(16)的内表面由平滑的二维平面形成。
46.根据权利要求1~45任一项中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刷驱动构造具备:马达(28);将马达(28)的旋转动力传动至刷体(20)的传动构造;以及使刷体(20)向与旋转中心轴(P)正交的朝向振动的起振构造,
在将主体壳体(21)安装于支架(3)的状态下,能够由刷驱动构造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而使发泡要素发泡,
从支架(3)拆下主体壳体(21),便能够由刷束(61)掬取泡沫生成部(4)内的泡沫块来涂抹于皮肤表面,
在使起振构造动作而使刷束(61)振动的状态下,将刷束(61)的周侧面贴紧于皮肤表面而能够进行皮肤清洗。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主体壳体(21),设有切换对刷驱动构造的马达(28)的通电状态的开关(26),
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具备由马达(28)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起泡模式、和由起振构造使刷体(20)振动的皮肤清洗模式,
若操作上述开关(26)进行接通,则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成为起泡模式,而能够由马达(28)以一定时间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
在起泡模式结束后,搅拌体(2)的运转模式自动地切换为皮肤清洗模式,而能够由起振构造以一定时间使刷体(20)振动。
4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起泡器,其特征在于,
在刷驱动构造的终级设有驱动刷体(20)使之旋转的驱动轴(39),
刷体(20)经由刷台(120)、设于刷台(120)的接头体(64)与驱动轴(39)连结,
刷体(20)相对于刷台(120)的旋转中心轴(P)偏置配置。
CN201510100721.4A 2014-04-18 2015-03-06 起泡器 Active CN105030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6779 2014-04-18
JP2014086779A JP6224510B2 (ja) 2014-04-18 2014-04-18 泡立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0119A true CN105030119A (zh) 2015-11-11
CN105030119B CN105030119B (zh) 2019-03-15

Family

ID=5443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0721.4A Active CN105030119B (zh) 2014-04-18 2015-03-06 起泡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24510B2 (zh)
CN (1) CN105030119B (zh)
HK (1) HK121181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4466A (zh) * 2017-09-12 2017-11-24 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式发泡器
JP2019517288A (ja) * 2016-05-20 2019-06-24 チャープ プロダクツ エルエルシー デュアルモーター式洗浄ブラシ
CN111802943A (zh) * 2020-07-30 2020-10-23 广州媚丽琳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曲柄摇杆的洗面奶起泡瓶
CN112386849A (zh) * 2020-11-10 2021-02-23 温州画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控温度的防火自动喷淋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6085A (zh) * 2016-05-26 2016-08-03 厦门木薯科技有限公司 可自动出洁面液泡的洁面仪
CN110250569B (zh) * 2019-06-25 2024-04-26 武汉微动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横纵盘离心爆珠在线植入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4484A (ja) * 1999-08-18 2001-02-27 Mayumi Yamashima ブラシを用いての泡立て方法及び泡立て用容器。
CN201958679U (zh) * 2010-12-09 2011-09-07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打蛋机
CN202457888U (zh) * 2011-11-18 2012-10-03 德之源电器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电动牛奶起泡装置
CN202477433U (zh) * 2012-03-04 2012-10-10 任晔 一种自动手动两用万向打蛋器
CN203328565U (zh) * 2013-05-31 2013-12-11 毛远之 一种自动打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26167A (en) * 1923-06-22 1925-02-10 Martino Anthony Lathering machine
US1981851A (en) * 1933-02-15 1934-11-27 Marion H Aten Massaging and shaving brush
JPS4988988U (zh) * 1972-11-21 1974-08-01
JPH0436713Y2 (zh) * 1990-05-23 1992-08-28
JPH0622880A (ja) * 1992-01-22 1994-02-01 Kansei Corp 泡発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54484A (ja) * 1999-08-18 2001-02-27 Mayumi Yamashima ブラシを用いての泡立て方法及び泡立て用容器。
CN201958679U (zh) * 2010-12-09 2011-09-07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打蛋机
CN202457888U (zh) * 2011-11-18 2012-10-03 德之源电器制造(深圳)有限公司 电动牛奶起泡装置
CN202477433U (zh) * 2012-03-04 2012-10-10 任晔 一种自动手动两用万向打蛋器
CN203328565U (zh) * 2013-05-31 2013-12-11 毛远之 一种自动打蛋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17288A (ja) * 2016-05-20 2019-06-24 チャープ プロダクツ エルエルシー デュアルモーター式洗浄ブラシ
CN107374466A (zh) * 2017-09-12 2017-11-24 广州尚功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按压式发泡器
CN111802943A (zh) * 2020-07-30 2020-10-23 广州媚丽琳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曲柄摇杆的洗面奶起泡瓶
CN112386849A (zh) * 2020-11-10 2021-02-23 温州画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调控温度的防火自动喷淋系统
CN112386849B (zh) * 2020-11-10 2022-02-25 广东腾安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可调控温度的防火自动喷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4510B2 (ja) 2017-11-01
CN105030119B (zh) 2019-03-15
HK1211816A1 (zh) 2016-06-03
JP2015204986A (ja)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0119A (zh) 起泡器
US202001998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uid handling in a shower or bath
JP6128440B2 (ja) 美容装置
US20170332849A1 (en) Back-Cleansing Unit
US8261395B2 (en) Electric pan scrubber device
US10149577B2 (en) Motorized body cleansing apparatus
CN213886683U (zh) 一种带泡沫清洁剂的出水装置
KR20140121328A (ko) 토크를 증대시킨 세척기와 거품목욕 겸용 샤워기
CN208480770U (zh) 易清洗洁面仪
JP6224511B2 (ja) 泡立器
CN208480771U (zh) 易出泡洁面仪
JP6345477B2 (ja) 泡立器
JP6344846B2 (ja) 泡立器
US20160143489A1 (en) Powered Back Scrubbing Apparatus
JP6496052B2 (ja) 泡立器
JP6411681B2 (ja) 泡立器
JP6403253B2 (ja) 美容器具
JP6305188B2 (ja) 泡立器
JP6338441B2 (ja) 泡立器
JP6366991B2 (ja) 美容機器
JP2015205078A (ja) 泡立器
US10548381B2 (en) All purpose cleaning receptacle
JP3174422U (ja) 泡立て機能付き石鹸容器
US20220265096A1 (en) Personal Cleaning Device
JP2004113287A (ja) 洗浄剤の泡立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81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