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7140A -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7140A
CN105027140A CN201480011336.6A CN201480011336A CN105027140A CN 105027140 A CN105027140 A CN 105027140A CN 201480011336 A CN201480011336 A CN 201480011336A CN 105027140 A CN105027140 A CN 105027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de
housing
portable information
code reading
image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13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7140B (zh
Inventor
宫崎学
田中高弘
丸山健太郎
田畑惣太郎
依田卓也
坂野了太
太田裕
木田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APPARATUS WA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APPARATUS WA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130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941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APPARATUS WA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APPARATUS WAVE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4/05214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4119673A1/ja
Publication of CN105027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7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7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71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06K7/1088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 G06K7/1089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and-held scanners the scanner to be worn on a finger or on a wrist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具备:摄像部(23),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进行解读;壳体(12),用于保持摄像部以及处理部;以及佩戴部(60),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壳体(12)设置,用于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

Description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所提供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通常为使用者用手握持装置并对着信息码进行操作从而读取该信息码的方式。然而,在这种需要用手握持的结构中,存在着使用者的一只手不能进行其他作业的问题,难以提高作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24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020943号公告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即使使用者不用手握持装置也能够读取信息码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便携式交易(transaction)终端具备戴在使用者头部的带子(band)12,从该带子12向脸部的前侧延伸出臂22,并设置有眼镜状的屏幕34。而且,在该屏幕34的上部设置有条形码读取装置24。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1中公开的便携式码读取装置中,在以头巾状佩戴于使用者头部的带子2上固定有二维拍摄单元100。
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结构或专利文献2的图1那样,在将读取装置完全固定在带子等上并将带子等佩戴在使用者头部的结构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即,以使用者的脸部所面对的一侧为读取区域时,难以迅速且容易地准确确定读取装置的朝向以进行装着。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的结构来说,一旦将读取装置佩戴在使用者身上就无法容易地拆下来,因此难以临时将装置拆下来使用。例如,将已经装着的读取装置拆下来使用时,固定在使用者身上的每个固定部分(带子以及头戴式受话器等)必须一体地随读取装置拆下来,因此拆卸作业非常地费时费事。
另外,在读取装置构成为可拆装的情况下,不仅是从使用者身上拆下来的拆卸作业存在问题,佩戴到使用者身上的佩戴作业也存在问题。例如,在不是用手握持着读取装置而是佩戴在身体上使用的情形中,根据情况,当出现需要将读取装置临时从身上拆下来的情况时,在该拆卸状态下使用完毕后,需要将读取装置再次装着到原来的位置。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不易将临时拆下来的读取装置以正确的姿势配置到正确的位置上,因此,因装着以及位置调整导致的负担较大,无法避免再次装着所需的时间。
另外,读取信息码时,偶然扫入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会残存下来,不希望强制性地存储和显示不必要的解读数据。另外,由于存储不必要的数据,例如将物品与信息码相互关联地进行管理时等,会导致信息码的读取数量和物品数量发生偏差,也希望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使用者易于将双手用于读取作业以外的其他用途,并且能够与使用者脸部的动作联动地确定读取的方向,进一步,易于装着到身体上。
另外,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结构:无需手握读取装置而能够将读取装置装着在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使用,进一步,易于从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拆下装置本体,并且再次装着时易于更加迅速地装着到更加正确的装着位置。
进一步,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结构:无需手握读取装置而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在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使用,向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装着时的自由度较大,并且易于从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拆下装置本体。
进一步,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结构:无需手握读取装置而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在身体上或者身体的装着物上使用,并且易于取得希望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且易于排除不希望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的第一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具备: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佩戴部,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以对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进行拍摄的方式将所述摄像部佩戴在使用者身上。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佩戴部,能够以朝向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的方式佩戴用于保持摄像部以及处理部的壳体。因此,能够将摄像部佩戴在手以外的部位并配合脸部的朝向进行读取作业,使用者易于将双手用于读取作业以外的其他用途。
另外,为了实现第一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具备: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佩戴部,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将所述壳体至少佩戴在使用者任意一侧的耳朵上。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将用于保持摄像部以及处理部的壳体佩戴在耳朵上,因此,壳体将与脸部的动作联动,能够配合使用者脸部的动作确定拍摄的方向。进一步,由于能够将壳体佩戴在耳朵上,因此,即使在使用其他装着器具(头盔或眼镜等)的情况下,也易于装着。
为了实现第二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具有: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身上;以及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佩戴部件的规定的安装部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壳体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无需用手握持读取装置而能够将读取装置装着在身体上使用的结构中,能够容易地从身体上将壳体侧拆下来,并且能够实现在拆下后也易于进行再次装着的结构。特别是在再次装着时,通过引导部进行引导,以使壳体的姿势相对于佩戴完毕的安装部形成规定姿势,因此,易于以使壳体侧处于更加正确的位置及朝向的方式迅速地装着。
为了实现第三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四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具有: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无需用手握持信息码读取装置而将信息码读取装置装着在身体上使用的结构。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在将用于装着在身体上的部分(身体装着部)佩戴在身体上的状态下,能够以分离的方式将壳体侧拆下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作业。进一步,由于身体装着部为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结构,因此,向身体上装着时的自由度也会提高。
此外,为了实现该第三目的,能够进一步地采取各种方式,将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明确说明。
进一步,为了实现第四目的,作为本发明的第五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具备:摄像部,用于对规定的拍摄范围的图像进行拍摄;指示(Marker)光照射部,用于向所述拍摄范围照射指示光;照明光源,用于照射与所述指示光不同的照明光;壳体,至少保持所述指示光照射部、所述照明光源以及所述摄像部;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或者使用者的装着物上;光源控制部,在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不驱动所述照明光源而驱动所述指示光照射部,所述第二控制为驱动所述照明光源;检测部,用于从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信息码的规定的特征图案,其中,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是在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所述第一控制照射所述指示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获得的;以及处理部,用于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在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所述第二控制照射所述照明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获得的;当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时,所述光源控制部将对所述指示光照射部以及所述照明光源进行的控制从所述第一控制切换到所述第二控制。
根据该技术方案,通过光源控制部在不驱动照明光源而驱动指示光照射部的第一控制与驱动照明光源的第二控制之间进行切换。而且,直到检测出特征图案为止,基于在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尝试检测特征图案,在检测出特征图案之后,基于驱动照明光源而得到的第二拍摄图像进行信息码的处理。
当基于在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在使用者关注的方向(读取装置朝向的方向)上存在信息码的可能性较高,在获得这样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如果驱动照明光源并拍摄第二拍摄图像,则能够选择性地解读使用者所关注的信息码,与一直驱动照明光源尝试对信息码进行解读的结构相比,易于防止对未关注的信息码进行解读。另外,在读取装置所朝向的方向上存在信息码的可能性较高时驱动照明光源,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为了实现该第四目的,进一步地能够采取各种方式,将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明确说明。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概略性地示例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性地示例出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从横向的一侧观察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一侧观察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仰视图。
图7的(A)是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主视图,图7的(B)是示出对图7的(A)的状态进行上下颠倒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后视图。
图9的(A)是用于对将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佩戴到右耳上时的耳挂部的配置构造等进行简略说明的说明图,图9的(B)是简略地示出将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佩戴到左耳上时的耳挂部的配置构造等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与外部装置中进行的协作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1是概略性地示出图1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在实际使用时的样子的图。
图12是概略性地示例出作为传感器部的一例的眨眼检测传感器的说明图。
图13是对在图12的眨眼检测传感器中进行眨眼检测的思路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4是概略性地示出将耳塞部构成为可拆装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6的(A)是概略地示出如图14所示那样拆下耳塞部并安装其他部件的样子的主视图,图16的(B)是从与图16的(A)不同的角度观察该其他部件的图。
图17是示例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对通过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执行的读取的样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9是示例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对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执行的读取的样子进行概念性说明的说明图。
图21是示例出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2的(A)是对通过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执行的读取的样子进行概念性说明的说明图,图22的(B)是示出规定的成功状态时的光源的显示例的说明图,图22的(C)是示出规定的失败状态时的光源的显示例的说明图。
图23是示例出使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24是概略地示例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5是从与图24不同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6是从与图24、图25不同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从与图24至图26不同的方向观察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8是示例出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将装置本体装着在左侧装着部上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29是示例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被装着在使用者脸部附近的说明图。
图30是示出由图25的结构分解了装置本体以及保持部件后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31是简略地示出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将壳体从佩戴部拆下来后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32是示例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佩戴部的立体图。
图33是示例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一部分的装置本体的侧视图。
图34是从图33的相反侧观察图33的装置本体的侧视图。
图35是示例出图33、图34中示出的装置本体被连接了线缆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36是从壳体前方侧观察被收容在壳体内的部件的图,是示例出被收容在壳体内的摄像部以及透镜等的结构的图。
图37是示出保持部件从壳体上脱离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8是示出保持部件被安装在壳体上且线缆被保持在该保持部件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9是说明将佩戴部佩戴到使用者身上的佩戴方法的说明图。
图40是示出从使用者脸部的前侧观察到的佩戴部被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1是示出在保持部件被安装到壳体上且线缆被保持在该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将装置本体安装到佩戴部上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42是说明对安装在佩戴部上的壳体朝向进行微调整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43是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进行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44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与图23不同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5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与图23、图44不同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6是对如图45所示的使用方法的场景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7是概略性地示出与装置本体电连接的外部装置等的立体图。
图48是说明将装置本体连接到外部机器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49是概略性地示例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50是示出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51是简略地示出从横向的一侧观察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装置本体时的外形的说明图。
图52的(A)是示出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装置本体的立体图,图52的(B)是从与图52(A)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3的(A)是示出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内的摄像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3的(B)是从与图53的(A)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54是示出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装置本体的立体图。
图55是示出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佩戴部件的立体图。
图56是说明将壳体从佩戴部上拆下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7是概略性地示例出在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在引导部附近剖开后的样子的剖视概略图。
图58是概略性地示出在图49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将装置本体从佩戴部件上拆下来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59是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从佩戴部上将壳体拆下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0是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从佩戴部将壳体拆下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1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佩戴部件的立体图。
图62是从与图61不同的方向观察图61的佩戴部件的立体图。
图6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佩戴部件的说明图。
图6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壳体内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5的(A)是示出在第六实施方式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摄像部为第一旋转位置时的样子的说明图,图65的(B)是示出摄像部为第二旋转位置时的说明图。
图66是对从拍摄图像中截取的截取范围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67是概略性地示例出第十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68是概略性地示例出图67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69是示出图67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70是示例出图67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1是概念性地说明当QR码(注册商标)进入拍摄范围时的拍摄图像的说明图。
图72涉及照射与图71不同的照射区域的指示光的例子,是概念性地说明当条形码进入拍摄范围时的拍摄图像的说明图。
图73涉及图72的指示光的例子,是概念性地说明当条形码以倾斜状态进入拍摄范围时的拍摄图像的说明图。
图74是说明当指示光照射到平面上时的照射形状的几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75是对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与指示光的照射方向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76是示例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中的读取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7是说明使用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时的取消动作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78是说明使用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时的取消动作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79是说明使用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时的取消动作的流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以下,简称为信息码读取装置10或者读取装置19)具备:摄像部23,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控制电路40(图2)),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以及佩戴部60,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壳体12设置,用于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任意一侧的耳朵上。
首先,对信息码读取装置1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信息码读取装置10从硬件层面来说,构成为可读取二维码的读码器,通过壳体12构成外廓,在该壳体12内收容有各种电子部件。
该信息码读取装置10主要由如下系统构成:照明光源21、指示光照射部50、摄像部23、滤光器25、成像透镜27等光学系统;存储器35、控制电路40、操作开关42等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微机”)系统;电源开关41、电池49等电源系统。此外,这些部件被实装在未图示的印刷电路板上或者被内置在壳体12内。
光学系统由照明光源21、摄像部23、滤光器25、成像透镜27、指示光照射部50等构成。照明光源21作为能够发射照明光Lf的照明光源发挥作用,例如,由红色LED以及设置在该LED射出侧的扩散透镜、聚光透镜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经由形成在壳体上的照射口16向读取对象物R照射照明光Lf。作为该读取对象物R,可以考虑例如树脂材料、金属材料等的各种对象,在这样的读取对象物R上,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了例如图2所示的信息码100。此外,作为读取对象的信息码100的种类可以是条形码等一维码,也可以是QR码(注册商标)、数据矩阵码、马克西码(Maxi Code)等二维码。另外,指示光照射部50由公知的指示光源构成,并构成为向与照明光源21照射光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照射例如高指向性的指示光MK。
摄像部23由能够拍摄信息码100的受光传感器(例如以二维形式排列有C-MOS、CCD等受光元件的面传感器等)构成,并构成为能够接受照射到读取对象物R和信息码100上而反射的反射光Lr。该摄像部23被配置成能够通过受光面23a接受经由成像透镜27入射的入射光。
滤光器25例如为光学低通滤光器,其允许波长小于等于与反射光Lr的波长相当的光通过,并且能够遮断波长大于与该波长相当的光的通过,该滤光器25被设置在形成于壳体12上的读取口14与成像透镜27之间。由此,抑制大于与反射光Lr的波长相当的不必要的光入射到摄像部23中。另外,成像透镜27例如由镜筒以及收容在该镜筒内的多个聚光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集入射到形成于壳体12上的读取口14(例如参照图3)中的反射光Lr,并在摄像部23的受光面23a上成像信息码100的码图像。
微机系统由放大电路31、A/D转换电路33、存储器35、地址生成电路36、同步信号生成电路38、控制电路40、操作开关42、麦克风43、发声部44、传感器部46、通信部48等构成。该微机系统以可作为微机(信息处理装置)发挥作用的控制电路40以及存储器35为中心构成,能够对通过前述光学系统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信号进行硬件方面以及软件方面的信号处理。
从光学系统的摄像部23输出的图像信号(模拟信号)被输入到放大电路31中从而以规定增益被放大,之后被输入到A/D转换电路33中,从模拟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数字化的图像信号即图像数据(图像信息)被输入到存储器35中,并被存积在该存储器35的图像数据存积区域中。此外,同步信号生成电路38构成为能够生成对于摄像部23以及地址生成电路36的同步信号,另外,地址生成电路36构成为能够根据该同步信号生成电路38提供的同步信号生成将被存储到存储器35中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地址。
存储器35由半导体存储装置等构成,例如RAM(DRAM、SRAM等)、ROM(EPROM、EEPROM等)等相当于该存储器35。在该存储器35中的RAM中,除了上述的图像数据存积区域之外,还构成有能够确保控制电路40在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等各处理时利用的工作区域以及读取条件表。另外,在ROM中预先存储有能够执行后述的读取处理等的规定程序以及其它能够控制照明光源21、摄像部23等各硬件的系统程序等。
控制电路40由能够对信息码读取装置10整体进行控制的微机即CPU、系统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并具有信息处理功能。在该控制电路40中,借助内置的输入输出接口连接着各种输入输出装置(外围装置),在本结构中,连接着电源开关41、操作开关42、麦克风43、发声部44、传感器部46、通信部48等。另外,通信部48构成为用于进行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的公知的通信接口,并发挥如下功能:与设置在壳体12外部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并向外部装置发送信息或者从外部装置接收信息。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作为“外部装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例如公知的无线LAN通信、bluetooth(注册商标)通信等)以可通信的方式连接有相当于信息码读取装置10的主机系统的主计算机HST(台式个人计算机或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等)。
电源系统由电源开关41、电池49等构成,通过由控制电路40管理的电源开关41的闭合和关断,可控制由电池49向上述各装置及各电路供给的驱动电压的导通和切断。此外,电池49是能够产生规定的直流电压的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等相当于该电池49。
(装着结构等)
接下来,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的主要特征即装着结构等进行说明。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具备:摄像部23,能够拍摄信息码100;处理部(控制电路40(图2)),当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信息码100时,对该信息码100进行解读;壳体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以及佩戴部60,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壳体12设置,用于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任意一侧的耳朵上。而且,壳体12具备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14,如图3所示,佩戴部60以使壳体12配置在使用者脸部Fa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14朝向使用者P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P的耳朵Ey上。
如图3至图8所示,壳体12具备延伸部12c,该延伸部12c从佩戴部60的位置向规定方向(具体为该壳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延伸部12c的与佩戴部60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具体为设置于壳体12的前端部的前壁部312c)上设置有读取口14。而且,佩戴部60构成为,以使延伸部12c从使用者的耳朵至少向前侧(使用者的脸部Fa所面对的一侧)延伸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Ey上。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排列佩戴部60与读取口14的方向设为读取装置10的前后方向;以佩戴部60为基准,将读取口14一侧设为前侧,并将与读取口14相反的一侧设为后侧。另外,将与该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耳塞部61突出的方向设为读取装置10的左右方向。进一步,将与该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读取装置10的上下方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以使用者的脸部Fa为基准,将脸部Fa所面对的方向设为脸部Fa的前侧,并将头后部侧设为脸部Fa的后侧,并以此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至图8所示,在这样的定义中,壳体12在前端部设置有前壁部312c,在后端部设置有后壁部312d。进一步,在左右方向的一侧(佩戴部60侧)设置有侧壁部13b,在与之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侧壁部13a。进一步,在上端部设置有上壁部312e,在下端部设置有下壁部312f。而且,通过这些前壁部、后壁部、侧壁部、上壁部、下壁部,以包围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箱状结构,构成了收容摄像部和控制电路等电子部件的收容部。
具体而言,佩戴部60具有插入使用者耳朵Ey的耳孔中的耳塞部61、以及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62。在本结构中,壳体12的本体部构成为长条状且为箱状,在该本体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以从侧壁部13b突出的结构形成有耳塞部61。而且,以从该耳塞部61的基端部附近(突出的根部附近)呈圆弧状延伸的结构设置有耳挂部62。此外,在图1、图4至图8中,省略了耳挂部62的延伸部分。如图3、图9所示,该耳挂部62实际上呈圆弧状弯曲,并能够挠性变形,当如图3所示那样将耳塞部61插入耳朵Ey的耳孔中时,该耳挂部62将被戴在耳朵Ey中靠头部侧的部位。
另外,如图9(A)(B)所示,耳挂部62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2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2相连接的连接部可拆装。而且,在壳体12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2相连接的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71以及第二固定部7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71用于在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左耳上时固定耳挂部62,所述第二固定部72用于在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右耳上时固定耳挂部62。例如,第一固定部71构成为在突出形状的耳塞部61的基端侧朝下方侧开口的第一孔部,例如,将构成为弯曲状部件的耳挂部62的一端部插入并嵌合到该第一孔部中进行固定,由此能够设置成如图9(A)所示的右耳用的配置结构。另外,例如,第二固定部72构成为在突出形状的耳塞部61的基端侧朝上方侧开口的第二孔部,例如,将构成为弯曲状部件的耳挂部62的一端部插入并嵌合到该第二孔部中进行固定,由此能够设置成如图9(B)所示的左耳用的配置结构。
另外,在壳体12中具备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14;佩戴部60被设置成,不论是通过如图9(B)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还是通过如图9(A)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都能够以使读取口14朝向使用者的前侧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参见图7的(A)、(B))。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结构中设置有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以及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都是从前壁部312c向该读取装置10的前侧照射。具体而言,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经由照明光导出口16向前侧照射,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经由指示光导出口17向前侧照射。而且,佩戴部60被设置成,不论是通过如图9(B)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还是通过如图9(A)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都能够以使前壁部312c对着脸部Fa的前侧并且使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射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向使用者的前侧照射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更具体地说,如图7(A)所示,在读取口14的左右分别配置有照明光导出口16以及指示光导出口17,不论是通过如图7(B)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还是通过如图7(A)所示的配置将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都形成如下位置关系:即,在读取口14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照明光导出口16,并在读取口14的左右方向内侧配置指示光导出口17。更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那样从正面观察时,以穿过读取口14中心G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G3为中心,指示光导出口17与照明光导出口16呈大致线对称,并形成指示光导出口17、照明光导出口16以及读取口14排列在穿过中心G1且与中心线G3垂直的线G2上的位置关系。
另外,如图4至图8所示,读取装置10具备线缆80,该线缆80被保持在壳体12中并与设置在壳体12外部的外部装置电连接,该线缆80在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附近从宽度方向的一侧(具体为在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附近设置的佩戴部60的下方侧)被引出到壳体12外。
另外,在壳体12的与设置有佩戴部60的壁部(侧壁部13b)相反侧的壁部(侧壁部13a),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42,该操作开关42设置在佩戴部60背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在作为旋转中心部的佩戴部60的背侧对操作开关42进行操作,因此,即使对操作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等,也不易因该操作力而产生以佩戴部60附近为中心的力矩,因此壳体12不易发生旋转。因此,相对于使用者的脸部,易于稳定地维持读取装置整体的相对朝向。
(使用方法等)
接下来,对在读取装置10与外部装置(在此以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主机装置为例)之间进行的协作处理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中,例如当使用者按压操作开关42时,开始照射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并且开始通过摄像部23进行拍摄。然后,当附有信息码100的读取对象物被配置在如图9所示的读取装置10的前侧(即使用者脸部的前侧)时,拍摄并读取该信息码100。此外,读取装置10的拍摄范围优选为使用者的手能够触及的范围(特别是使用者容易将物体握持在手中进行配置的范围),例如设为10cm~150cm(更优选为20cm~100cm)左右。
然后,在读取成功时,从发声部44发出规定的通知音。此外,可以设置成在读取失败时发出与该规定的通知音不同的报错音。在本结构中,发声部44相当于“通知部”的一例,发挥至少通知处理部的处理结果的功能。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耳塞部61中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发声部44的声音导出的导出部(导出孔61a),借助该导出部使从发声部44发出的声音传到使用者的耳内。此外,如果将用于传导来自发声部44的声音的路径构成为直到导出部为止,则发声部44自身既可以位于耳塞部61之中,也可以位于耳塞部61之外。
例如,在如图10、图11所示的情形中,通过读取装置10解读附在记账单上的信息码时,首先,将该解读数据(在图10中图示为QR码数据(QR码为注册商标))输出到外部装置中。然后,在外部装置(主机)中,对该解读数据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对读取装置10发送引导信息。在图10的例子中,作为引导信息向读取装置10传达与记账单的码相对应的产品位置信息、应读取的个数、关于产品编号信息的数据以及声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向根据该声音信息指定的位置移动以读取对象产品,之后,当通过读取装置10读取产品的信息码时,每次读取时将解读数据输出至外部装置并在外部装置侧进行比对。此外,在本结构中,控制电路40以及发声部44相当于“声音引导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根据处理部解读信息码而获得的解读信息,对解读该解读信息后需要应对的信息进行声音引导。
(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以及如专利文献2的图1那样地将带子等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以固定读取装置的结构中,存在着当使用者的头部戴有某些装着器具时难以应用的问题。例如,在装着头盔或帽子等的情况下进行读取操作时,对于在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头部装着型读取装置来说,有可能难以应用,装着麻烦。另外,对于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覆盖眼睛的屏幕上安装读取装置的结构来说,也存在着在戴着眼镜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难以应用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7等中,还公开了佩戴在使用者头部以外的部位上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将读取装置固定在手腕或躯干等处,则即使在同时使用头盔或眼镜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影响地固定读取装置。然而,在这样的固定结构中,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无法与使用者脸部的动作联动,容易导致使用者注视的方向与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不一致。例如,需要使手腕或躯干靠近想要读取的物品等,需要关注想要读取的物品,其结果是操作性与以往的移动终端相比没有变化。
与之相对地,根据本结构,通过佩戴部60能够将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的壳体12佩戴到使用者的耳朵上。因此,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在手以外的部位进行读取操作,使用者易于将双手用于读取操作以外的其他用途。另外,由于读取装置被佩戴在一侧的耳朵上,因此,读取装置整体将与脸部动作联动,能够配合使用者脸部的动作确定读取的方向。进一步,由于佩戴的位置为一侧的耳朵,因此,即使使用其他装着器具(头盔或眼镜等),也易于佩戴壳体12。
另外,由于是佩戴在耳朵上的类型,因此,与手持方式相比,不易出现抖动(手抖等)。另外,由于拍摄时的抖动较少,因此,能够相对减缓快门速度,易于确保足够的受光量。因此,易于降低照明光的光强度。另外,由于抖动较少,因此,能够省去复杂的修正机构,易于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紧凑化、低廉化。
另外,壳体12具备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14;佩戴部60构成为,以使壳体12配置在使用者脸部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14朝向使用者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根据该结构,读取的方向易于与使用者脸部的朝向良好地联动,从而易于舒适且顺利地读取配置在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的信息码。
进一步,壳体12具备从佩戴部60的位置向规定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延伸部的与佩戴部60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读取口14;佩戴部60构成为,以使延伸部从使用者的耳朵至少向前侧延伸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以这种方式使壳体12向比耳朵略靠前的位置延伸,并借助该端部侧的读取口14读取信息码,从而尽量从拍摄区域中排除使用者的脸部,以使脸部前方的空间变大,更加容易进行拍摄。
另外,佩戴部60具有插入使用者耳朵的耳孔中的耳塞部61。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耳孔保持壳体12。进一步,佩戴部60的位置与耳孔的位置能够准确地对齐,因此,易于以耳孔为基准准确地确定壳体12的位置。
另外,佩戴部60具有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62。根据该结构,易于将壳体12更加稳定地保持在使用者的耳朵上。
另外,耳挂部62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2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2相连接的连接部可拆装,并且在壳体12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2相连接的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71以及第二固定部7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71用于在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左耳上时固定耳挂部62,所述第二固定部72用于在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右耳上时固定耳挂部62。根据该结构,既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也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并且,在佩戴到各耳朵上时,能够将耳挂部62固定在与该耳朵相匹配的位置上。
另外,壳体12具备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14,并且佩戴部60被设置成,不论是将该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还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都能够以使读取口14朝向使用者的前侧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根据该结构,不论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还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都能够使读取的方向与使用者脸部的朝向良好地联动。
另外,具有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以及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并且佩戴部60被设置成,不论是将该佩戴部60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还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都能够以使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向使用者的前侧照射的方式将壳体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根据该结构,不论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时还是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时,都能够向读取侧、即使用者的前侧照射照明光以及指示光。
另外,在壳体12的内部或者外部设置有传感器46,处理部以至少通过传感器部46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进行信息码的解读。在该结构中,直到通过传感器部46检测出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止,能够使处理部的解读处理停止以实现省电,而通过传感器部64产生规定的检测结果能够恢复到解读开始状态。
另外,传感器部46被设置成能够检测出佩戴部60被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规定状态,处理部以通过感器部46检测出规定状态为条件,进行信息码的解读。在该结构中,直到佩戴部60被佩戴到使用者的耳朵上为止,使处理部的解读处理停止,能够实现省电,并能够在佩戴部60被佩戴到耳朵上时恢复到解读开始状态。
另外,具有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以及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中的至少一个和照射控制部,所述照射控制部以产生规定状态为条件,使照明光源21以及指示光照射部50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以开始照射照明光以及指示光中的至少一种。在该结构中,直到产生规定状态为止,不使照明光源21以及指示光照射部50中的至少一个动作,能够进一步实现省电,并且,通过与产生规定状态相对应,从而使照明光源21以及指示光照射部50中的至少一个动作,能够容易地进行读取。
另外,具备用于与设置在壳体12外部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48,并能够通过通信部48向外部装置发送信息或者从外部装置接收信息。根据该结构,能够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在读取装置内无需保有全部处理功能,而能够通过外部装置分担一部分处理功能。因此,易于实现读取装置的简化,在小型化、轻量化方面非常有利。
另外,在壳体12内或者安装于壳体12上的部分设置有通知部,所述通知部至少通知处理部的读取结果。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处理部的读取结果很好地传达给使用者。特别是,由于在耳朵附近进行通知,因此,易于更加可靠地向使用者传达通知内容。
另外,佩戴部60具有插入使用者耳朵的耳孔中的耳塞部61,并且在耳塞部61中设置有发声部44或者导出部,其中,所述发声部44用于发出声音,所述导出部用于导出来自发出声音的发声部44的声音。根据该结构,耳塞部61不仅作为用于进行佩戴的部件发挥作用,还能够作为耳机发挥作用。进一步,在该佩戴结构中,能够将读取装置内产生的声音从插入耳内的部分直接传达到耳朵中,因此,即使通过较小的声音输出也能够将其内容可靠地传达给使用者。在假定使用时有噪音产生的壳体12中,这种效果会更加显著。
另外,具有声音引导部,所述声音引导部根据处理部解读信息码而获得的解读信息,对解读该解读信息后需要应对的信息进行声音引导。根据该结构,解读信息码后使用者易于迅速且确切地进行处理应对。进一步,由于读取装置被佩戴在耳朵上,且声音引导从耳朵附近的位置发出,因此,使用者易于良好地收听声音引导。
另外,具备线缆80,该线缆80被保持在壳体12中并与设置在壳体12外部的外部装置电连接,并且壳体12构成为长条状,佩戴部60设置在该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附近,线缆80在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从壳体12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被引出到壳体12外。根据该结构,即使某种程度地拉扯壳体12,也难以在壳体12上产生旋转力,因此,相对于使用者的脸部,易于稳定地维持读取装置整体的相对朝向。
另外,在壳体12的与设置有佩戴部60的壁部相反侧的壁部,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42,该操作开关42设置在佩戴部60背侧的位置。在该结构中,在作为旋转中心部的佩戴部60的背侧对操作开关42进行操作,因此,即使对操作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等,也不易因该操作力而产生以佩戴部60附近为中心的力矩,因此壳体12不易发生旋转。因此,相对于使用者的脸部,易于稳定地维持读取装置整体的相对朝向。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部特征,并附加了进一步的特征。因此,由图1至图11示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其省略详细说明,并适当参照图1至图11。
首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进行说明。
在本结构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作为特征还附加了读取信息码时的具体处理,具体而言,通过图17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图17的读取处理是以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为条件执行的处理,随着处理开始,受光传感器(摄像部)23对设定在壳体外的摄像范围连续地进行拍摄(S201)。在该S201中,一边从图2中示出的照明光源21向拍摄范围照射照明光,一边对被照明光照射的区域进行拍摄(参考图18的上图)。然后,当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且拍摄到信息码时,对该被拍摄到的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析(S202)。在该S202中,对信息码的码图像尝试进行公知的解码处理,当解码处理成功时,取得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S203)。然后,将在S203中取得的数据(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5(图2)中的期待值进行比对(S204),并判断数据与期待值是否一致(S205)。
在存储器35中预先登记有一个或者多个期待值,当在S20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一致时,在S205中进入“一致”。相反地,当在S20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不一致时,在S205中进入“不一致”。例如,作为期待值在存储器35中存储有“1234567890001”、“1234567890002”、“1234567890003”三个产品编号列表,当在S203中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1”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一致,因此,在S205中进入“一致”并执行S206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S203中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9”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不一致,因此,在S205中进入“不一致”并执行S207的处理。
当在S205中进入“一致”时,在S206中使从S20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熄灭(参考图18的左下图)。以这样地使照明光熄灭作为比对结果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照明光的熄灭而知晓比对结果一致。另一方面,当在S205中进入“不一致”时,在S207中使从S20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闪烁(参考图18的右下图)。以这样地使照明光闪烁作为比对结果不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照明光的闪烁而知晓比对结果不一致。
在该结构中,照明光源21相当于“光源”的一例,该照明光源21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并发挥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功能。另外,摄像部23相当于“摄像部”的一例,具有在通过“光源”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对壳体12的外部进行拍摄的功能。另外,控制电路40(图2)相当于“处理部”、“解读部”,具有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解读的功能,具体而言,发挥如下功能:对在通过“光源”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由摄像部23拍摄到的码进行解读。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判定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对“解读部”解读信息码的解读结果是属于规定的成功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0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一致的情况)还是属于不是规定的成功状态即规定的失败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0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照射状态控制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在通过“解读部”尝试对信息码进行解读之后,将来自“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具体而言是进行如下的控制:使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规定的成功状态时的、“光源”的光的点亮时间或者熄灭时间的时间隔不同于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规定的失败状态时的、“光源”的光的点亮时间或者熄灭时间的时间间隔。
在如上所述的本结构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进一步,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如图18所示那样将壳体12装着在使用者的身体上而难以直接观察到壳体12的状态下,使用者根据来自“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也能够掌握信息码的解读结果。
另外,由于能够利用摄像部23进行拍摄时所使用的光源通知信息码的解读结果,因此容易实现装置结构的简化。
另外,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调整来自“光源”的光的点亮时间或者熄灭时间来通知信息码的解读结果,因此,能够减少硬件方面的负担,能够通过更简单的控制进行通知。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部特征,并附加了进一步的特征。因此,由图1至图11示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其省略详细说明,并适当参照图1至图11。
在变形例1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作为特征也附加了读取信息码时的具体处理,具体而言,通过图19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图19的读取处理是以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为条件执行的处理,随着处理开始,受光传感器(摄像部)23对设定在壳体外的摄像范围连续地进行拍摄(S211)。在该S211中,一边从图2中示出的照明光源21(照明光照射部)向拍摄范围照射照明光,一边对被照明光照射的区域进行拍摄(参考图20的上图)。然后,当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且拍摄到信息码时,对该被拍摄到的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析(S212)。在该S212中,对信息码的码图像尝试进行公知的解码处理,当解码处理成功时,取得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S213)。然后,将在S213中取得的数据(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5(图2)中的期待值进行比对(S214),并判断数据与期待值是否一致(S215)。
在本结构中,在存储器35中也预先登记有一个或者多个期待值,当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一致时,在S215中进入“一致”。相反地,当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不一致时,在S215中进入“不一致”。例如,作为期待值在存储器35中存储有“1234567890001”、“1234567890002”、“1234567890003”三个产品编号列表,当在S213中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1”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一致,因此,在S215中进入“一致”并执行S216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S213中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9”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不一致,因此,在S215中进入“不一致”并执行S217的处理。
当在S215中进入“一致”时,在S216中使从S21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熄灭,并通过蓝色LED(在图2中省略图示)照射蓝色(第一颜色)的光(参考图20的左下图)。以这样地照射蓝色的光作为比对结果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蓝色的光而知晓比对结果一致。另一方面,当在S215中进入“不一致”时,在S217中使从S21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熄灭,并通过红色LED(在图2中省略图示)照射红色(第二颜色)的光(参考图20的右下图)。以这样地照射红色的光作为比对结果不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红色的光而知晓比对结果不一致。
在本结构中,上述蓝色LED以及红色LED相当于“光源”的一例,上述蓝色LED以及红色LED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并发挥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功能。另外,在本结构中,照明光源21相当于“照明光照射部”的一例,构成为与上述“光源”不同的光源,并发挥向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功能。另外,摄像部23相当于“摄像部”的一例,具有在通过“照明光照射部”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对壳体12的外部进行拍摄的功能。另外,控制电路40(图2)相当于“处理部”、“解读部”,具有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解读的功能,具体而言,发挥如下功能:对在通过“照明光照射部”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由摄像部23拍摄到的码进行解读。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判定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对“解读部”解读信息码的解读结果是属于规定的成功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一致的情况)还是属于不是规定的成功状态即规定的失败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照射状态控制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在通过“解读部”尝试对信息码进行解读之后,将来自蓝色LED以及红色LED(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构成为: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规定的成功状态时(在上述例子中为在S215中进入“一致”时),使蓝色LED以及红色LED(光源)照射蓝色(第一颜色)的光、即处于第一颜色照射状态,而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规定的失败状态时(在上述例子中为在S215中进入“不一致”时),使蓝色LED以及红色LED(光源)照射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红色(第二颜色)的光、即处于第二颜色照射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本结构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一步,在本结构中,使用者根据来自“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也能够掌握信息码的解读结果。进一步,在该结构中,能够利用与在摄像部进行拍摄时照射照明光的光源(照明光照射部)不同的光源来通知信息码的解读结果,因此,易于更加自由地选择适于进行通知的光源。
另外,根据该结构,规定的成功状态时的通知色与规定的失败状态时的通知色不同,因此,易于更加准确地掌握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部特征,并附加了进一步的特征。因此,由图1至图11示出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其省略详细说明,并适当参照图1至图11。
在变形例2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作为特征也附加了读取信息码时的具体处理,具体而言,通过图21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图21的读取处理是以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为条件执行的处理,随着处理开始,受光传感器(摄像部)23对设定在壳体外的摄像范围连续地进行拍摄(S221)。在该S221中,一边从图2中示出的照明光源21(照明光照射部)向拍摄范围照射照明光,一边对被照明光照射的区域进行拍摄(参考图22(A)的左图)。然后,当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且拍摄到信息码时,对该被拍摄到的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析(S222)。在该S222中,对信息码的码图像尝试进行公知的解码处理,当解码处理成功时,取得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S223)。然后,将在S223中取得的数据(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存储器35(图2)中的期待值进行比对(S224),并判断数据与期待值是否一致(S225)。
在本结构中,在存储器35中也预先登记有一个或者多个期待值,当在S22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一致时,在S225中进入“一致”。相反地,当在S22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登记的期待值不一致时,在S225中进入“不一致”。例如,作为期待值在存储器35中存储有“1234567890001”、“1234567890002”、“1234567890003”三个产品编号列表,当在S223中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1”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一致,因此,在S225中进入“一致”并执行S226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在S223获得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为“1234567890009”时,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不一致,因此,在S225中进入“不一致”并执行S227的处理。
当在S225中进入“不一致”时,在S226中使从S22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熄灭,并通过文字信息显示部(图2中省略图示),将与S226相对应的文字信息(与规定的成功状态相对应的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图22(A)的右图)。该文字信息显示部只要是能够将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的装置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结构。在S226中显示的文字信息例如是如图22(B)所示的信息,在该例子中,作为文字信息显示出了在S223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以及表示S224中的比对成功的信息(即,表示在S223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一致的信息)。以这样地显示出表示比对成功的信息作为比对结果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该信息而知晓比对结果一致。另一方面,当在S225中进入“不一致”时,在S227中使从S221开始持续照射的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熄灭,并通过文字信息显示部(图2中省略图示),将与S227相对应的文字信息(与规定的失败状态相对应的文字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图22(A)的右图)。在S227中显示的文字信息例如是如图22(C)所示的信息,在该例子中,作为文字信息显示出了在S223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以及表示S224中的比对失败的信息(即,表示在S223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与期待值不一致的信息)。以这样地显示出表示比对失败的信息作为比对结果不一致的提示信号,因此,使用者能够根据该信息而知晓比对结果不一致。
在本结构中,上述文字信息显示部相当于“光源”的一例,上述文字信息显示部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并发挥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功能。另外,在本结构中,照明光源21相当于“照明光照射部”的一例,构成为与上述“光源”不同的光源,并发挥向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功能。另外,摄像部23相当于“摄像部”的一例,具有在通过“照明光照射部”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对壳体12的外部进行拍摄的功能。另外,控制电路40(图2)相当于“处理部”、“解读部”,具有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解读的功能,具体而言,发挥如下功能:对在通过“照明光照射部”向壳体12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由摄像部23拍摄到的码进行解读。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判定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对“解读部”解读信息码的解读结果是属于规定的成功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一致的情况)还是属于不是规定的成功状态即规定的失败状态(在上述的例子中为在S213中获得的解读数据与存储器35中存储的期待值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判定。另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照射状态控制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在通过“解读部”尝试对信息码进行解读之后,将来自文字信息显示部(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构成为:当通过“判定部”判定为规定的成功状态与规定的失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时,将文字信息显示部(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设置成,在被文字信息显示部(光源)的光所照射的照射对象物上显示规定的信息的第一显示状态,而当判定为另一个状态时,将文字信息显示部(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设置成与第一显示状态不同的照射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本结构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进一步,根据本结构,使用者根据来自“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也能够掌握信息码的解读结果。进一步,在该结构中,至少在规定的成功状态或者规定的失败状态时能够在外部显示信息,因此,使用者即使在难以观察到壳体的状况下,也容易掌握从装置提供的具体信息。例如,如图22(B)(C)所示,如果在规定的成功状态时显示与规定的成功状态相对应的第一信息,而在规定的失败状态时显示与规定的失败状态相对应的第二信息,则使用者就能够根据各信息明确且具体地掌握解读结果,因此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以及各变形例中,示例出了在壳体1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40并通过该控制电路40对信息码进行解读的结构,但是,无论是代表例还是各变形例,都可以在以可通信的方式与壳体12内的内部装置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外部装置)中设置与存储器35、控制电路40、通信部48同样的存储器、控制电路、通信部。然后,通过控制电路40以及通信部48(图2)向外部装置发送由壳体12内的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数据,并通过该外部装置的控制电路进行解读,再与存储在外部装置的存储器中的期待值进行比对。在这种情况下,壳体12内的控制电路40以及通信部48相当于处理部的一例,外部装置的控制电路相当于外部处理部、解读部、判定部的一例。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装置的控制电路以及通信部将该比对结果(判定结果)发送至壳体12一侧,相当于照明状态控制部的控制电路40根据该比对结果执行S206或者S207的处理即可。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以及各变形例中,将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与预先登记的期待值一致的情况设为“规定的成功状态”,并将不一致的情况设为“规定的失败状态”,但是并不限于该例子。在任意一个例子中,都可以将信息码解码成功的情况设为“规定的成功状态”,并将信息码解码失败的情况设为“规定的失败状态”。或者,在任意一个例子中,当信息码中记录有加密数据时,都可以将解读信息码中记录的加密数据的密码成功的情况设为“规定的成功状态”,并将解读信息码中记录的加密数据的密码失败的情况设为“规定的失败状态”。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仅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电气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电气结构省略详细说明,并适当参照图2。
(整体结构)
本结构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主要由装置本体311以及佩戴部360构成。装置本体311具备:摄像部23(图2等),能够拍摄信息码100;处理部(控制电路40(图2)),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及壳体3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另外,还具备佩戴部360,该佩戴部360独立于壳体312设置,并用于以对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进行拍摄的方式将摄像部23佩戴在使用者身上。该佩戴部360具有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装着部)362、以及用于拆装壳体312的装着部366,该佩戴部360形成为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的结构,并发挥用于将壳体3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功能。
首先,对装置本体311的结构进行说明。
装置本体311在壳体312的内部收容有图2中示出的各种电子部件,在本结构中,被设置成相对于佩戴部360能够如图23至图28所示那样地装着,并能够如图30、图31那样地拆卸。
如图33至图35等所示,壳体312整体构成为长条状且为箱状。此外,在本结构中,对装置本体311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方向)、上下方向规定如下。首先,将摄像部23的视野范围中心的方向(光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壳体31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且,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壳体312的厚度方向为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壳体312的对置壁部312a与对置壁部312a相反侧的壁部(正侧的侧壁部312b)互相面对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横向方向)。而且,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宽度方向(横向方向)设为Z轴方向,并以此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将前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将后方向设为X轴负方向。进一步,将上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将下方向设为Y轴负方向。而且,从壳体312一侧观察,将佩戴部360侧设为Z轴负方向,将与佩戴部360相反的一侧设为Z轴正方向。
如图31、图33至图35所示,在这样的定义中,壳体312在前端部设置有前壁部312c,在后端部设置有后壁部312d。进一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一侧(佩戴部360侧)设置有侧壁部(对置壁部312a),在与之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正侧的侧壁部312b。进一步,在上下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有壁部312e,在上下方向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壁部312f。而且,通过这些前壁部、后壁部、侧壁部、壁部,以包围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箱状结构,构成了收容摄像部23和控制电路40等电子部件的收容部。
另外,在本结构中,以使用者的脸部Fa为基准,将脸部Fa所面对的方向设为脸部Fa的前侧,并将头后部侧设为脸部Fa的后侧,并以此方式进行说明。
该壳体312具备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314,并以覆盖该读取口314的方式设置有透光性的罩部件315。另外,如图26、图29等所示,壳体312具备延伸部(从与佩戴部360抵接的部分向前侧延伸的部分),该延伸部从对佩戴部360进行装着的装着位置向规定方向延伸,并且在该延伸部的与佩戴部360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读取口314。而且,用于覆盖该读取口314的罩部件315构成为前壁部312c。而且,如图23、图29所示,佩戴部360构成为,以使壳体312配置在使用者脸部Fa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14朝向使用者P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312佩戴在使用者P的耳朵Ey上。这样,以摄像部23朝向与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方式,通过佩戴部360佩戴壳体312。
另外,在壳体312中,在上下方向的一侧的壁部312e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42a,在另一侧的壁部312f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42b。操作开关42a作为触发开关发挥其作用,操作开关42b作为触发开关以外的操作开关发挥其作用。此外,在存储器35中存储有设定信息,该设定信息用于表示如下设定(分配):对操作开关42a、42b中的某一个开关设定触发功能,而对其余的开关设定触发功能以外的功能;操作开关42a、42b按照该设定信息动作。另外,当如图48所示那样将壳体312连接到计算机等外部设备PC上时,能够通过该外部设备PC改写该设定信息。
另外,如图36所示,在壳体312的内部设置有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用于对壳体312的外部进行拍摄的摄像部23;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均经由读取口314从前壁部312c向壳体312的前侧照射。另外,在本结构中,摄像部23以及透镜27被配置在比上下方向中心部略微偏上的位置,受光光轴G位于比上下方向中心部略微偏上的位置。另外,照明光源21被配置在比上下方向中心部略微偏下的位置,指示光照射部50被配置在照明光源21与摄像部23之间。如图36所示,在前壁部312c附近的位置配置有透镜27、指示光照射部50的透镜50a、照明光源21的透镜21a,并且形成如下位置关系:与照明光源21的透镜21a相比,指示光照射部50的透镜50a更靠近透镜27(受光透镜)。由此,能够使指示光的路径更靠近受光光轴G。
接下来,对佩戴部360进行说明。
如在图23至图29等中示例出的那样,佩戴部360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360、以及用于拆装壳体312的装着部366,并且该佩戴部360独立于壳体312设置。该佩戴部360是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从而保持在身体上的部分,具体而言,通过戴在使用者颈部以上的部位中的身体构造突出的部位(在以下的例子中为两耳部分),从而被保持在身体上并被定位在身体的规定位置上。如图23、图29、图43等所示,该佩戴部360构成为,以使壳体312配置在使用者脸部Fa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314朝向使用者脸部Fa所面对的一侧的方式,将壳体312至少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Ey上。
身体装着部362是至少一部分与使用者直接接触从而装着的部分,具体而言,该身体装着部362构成为戴在使用者两耳上的耳挂部。如图24至图28所示,该身体装着部362在未佩戴到使用者身上时、即被装着时的自然状态下维持规定形状,并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是可挠性的结构。该身体装着部362的两端部分别与后述的右侧装着部370以及左侧装着部380连接,且整体呈大致U字状的结构。该身体装着部362具备:右耳佩戴部(右耳挂部)362a,该右耳佩戴部(右耳挂部)362a以对使用者进行装着时向上方侧凸起的方式在靠近右侧装着部370的邻接位置弯曲而形成;左耳佩戴部(左耳挂部)362b,该左耳佩戴部(左耳挂部)362b远离右耳佩戴部362a形成,并且以向上方侧凸起的方式在靠近左侧装着部380的邻接位置弯曲而形成;以及中间连接部362c,用于连接该右耳佩戴部362a与左耳佩戴部362b。中间连接部362c是如图23等所示那样将佩戴部360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装着时以接触使用者的头后部或者颈部的方式绕挂的部分。
装着部366具有:右侧装着部370,配置在使用者脸部的右侧并能够拆装壳体;以及左侧装着部380,配置在使用者脸部的左侧并能够拆装壳体。在本结构中,在身体装着部362中,前侧延伸部363a从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并支承在右耳上的右耳佩戴部362a(右耳佩戴部362a相当于被支承部的一例)向前侧(与中间连接部362c相反的一侧)延伸。而且,右侧装着部370与身体装着部362中的前侧延伸部363a的顶端部连接,并作为用于保持壳体312的保持部而发挥其作用。在该结构中,如图23、图29所示,在将佩戴部360佩戴在使用者身上时,前侧延伸部363a被配置为向右耳佩戴部362a(被支承部)的前侧延伸,且右侧装着部370(保持部)被配置在比使用者右耳的耳孔更靠前的位置,而使用者右耳对右耳佩戴部362a(被支承部)进行支承。
右侧装着部370(保持部)具备:背面部371,当如图23、图29所示那样装着到身体上时,该背面部371以与使用者的脸部对置的方式支承在比右耳的耳孔更靠前的位置;以及正面部372,配置在背面部371的相反侧。背面部371与正面部372均为外表面平坦的结构,例如,背面部371的外表面(支承在使用者的脸部上的面)与正面部372的外表面(安装壳体312时与壳体312接触的面)大致平行。背面部371与正面部372之间的厚度大于右耳佩戴部362a的粗度,如图26等所示,与右耳佩戴部(右耳挂部)362a相比,正面部372侧更向横向突出。而且,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右侧装着部370,形成通过正面部372保持壳体312的结构。此外,关于保持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5等所示,与右侧同样地,在身体装着部362中,前侧延伸部363b从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并支承在左耳上的左耳佩戴部362b(左耳佩戴部326b相当于被支承部的一例)向前侧(与中间连接部362c相反的一侧)延伸。而且,左侧装着部380与身体装着部362中的前侧延伸部363b的顶端部连接,并作为用于保持壳体312的保持部而发挥其作用。在该结构中,如图23、图29、图44、图46所示,在将佩戴部360佩戴在使用者身上时,前侧延伸部363b被配置为向左耳佩戴部362b(被支承部)的前侧延伸,且左侧装着部380(保持部)被配置在比使用者左耳的耳孔更前的位置,而使用者左耳对左耳佩戴部362b(被支承部)进行支承。
左侧装着部380(保持部)具备:背面部381,当如图23、图29、图44、图46所示那样装着到身体上时,该背面部381以与使用者的脸部对置的方式支承在比左耳的耳孔更靠前的位置;以及正面部382,配置在背面部381的相反侧。背面部381与正面部382均为外表面平坦的结构,例如,背面部381的外表面(支承在使用者的脸部上的面)与正面部382的外表面(安装壳体312时与壳体312接触的面)大致平行。背面部381与正面部382之间的厚度大于左耳佩戴部362b的粗度,如图24等所示,与左耳佩戴部(左耳挂部)362b相比,正面部382侧更向横向突出。而且,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的左侧装着部380,形成通过正面部382保持壳体312的结构。此外,关于保持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1、图32、图34所示,引导部350发挥如下功能: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312连接在设置于佩戴部360上的各装着部366,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各装着部366的壳体312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该引导部350具备: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设置在壳体312侧;至少两个右侧连接部(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设置在右侧装着部370侧;以及至少两个左侧连接部(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设置在左侧装着部380侧。而且,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至少两个右侧连接部(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将壳体312安装到右侧装着部370上,而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至少两个左侧连接部(第1左侧连接部383a、第2左侧连接部383b),将壳体312安装到左侧装着部(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上。
如图31、图32、图34所示,在本结构中,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两个右侧连接部(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相当于第一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312连接在右侧装着部370,并且在对右侧装着部370连接壳体312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右侧装着部370的壳体312的姿势形成第一规定姿势。另外,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两个左侧连接部(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相当于第二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312连接在左侧装着部380,并且在对左侧装着部380连接壳体312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左侧装着部380的壳体312的姿势形成第二规定姿势。
如图31、图32、图34所示,在本结构中,作为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另外,作为两个右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作为两个左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而且,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以及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的极性不同,并且与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以及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的极性相同;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以及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的极性不同,并且与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以及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的极性相同。
在该结构中,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吸附。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吸附。
进一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为相同极性,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为相同极性。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的正面部构成为N极,第二右侧连接部373b的正面部也构成为N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排斥。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的正面部构成为S极,第一右侧连接部373a的正面部也构成为S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排斥。
与右侧同样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吸附。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吸附。
进一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与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为相同极性,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与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为相同极性。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壳体侧连接部351的正面部构成为N极,第二左侧连接部383b的正面部也构成为N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排斥。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352的正面部构成为S极,第一左侧连接部383a的正面部也构成为S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互相排斥。
通过这样的引导部350,能够将壳体安装到各装着部366上,安装时壳体312的朝向(即读取方向的朝向)稳定。另外,通过装着部366以及引导部350,能够以使壳体312的前侧部分(壳体312中延伸到比支承在装着部366上的部分更靠前侧的延伸部)从使用者的耳朵至少向前侧延伸的方式,将壳体3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
另外,在壳体312的使用者一侧的侧壁部(对置壁部312a)上形成有底部较浅的穴状的起伏部313(嵌合部),所述起伏部313能够与形成在右侧装着部370上的右侧被嵌合部(正面部372)嵌合,且能够与形成在左侧装着部380上的左侧被嵌合部(表面部382)嵌合;当向右侧装着部370安装壳体312时,起伏部313(嵌合部)与右侧被嵌合部(正面部372)嵌合,当向左侧装着部380安装壳体312时,起伏部313(嵌合部)与左侧被嵌合部(正面部382)嵌合。由此,不仅通过磁石保持位置,还通过嵌合保持位置,安装时壳体312不易发生较大的位置偏差。特别是按压开关42a、42b时对位置偏差的抑制效果较好。
另外,在壳体312的用于向佩戴部360进行安装的一侧的壁部(对置壁部312a)形成有用于导出声音的多个导出孔320。该导出孔320作为放音孔发挥其作用,所述放音孔用于将由设置在壳体312内部的发声部(扬声器等)发出的声音导出到外部。在本结构中,在壳体312被安装在佩戴部360上时,导出孔320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佩戴部360的一部分的覆盖部(具体为正面部372、382)覆盖,在壳体312被从佩戴部360上拆下时,露出导出孔320中在进行上述的安装时被覆盖部覆盖的部分。例如,如图23等所示,当壳体312被安装在右侧装着部370上时,导出孔320全部被右侧装着部370的正面部372覆盖,发声被抑制。另一方面,当解除这样的安装状态并将壳体312从右侧装着部370上拆下时,露出导出孔320中在安装时被正面部372覆盖的部分。左侧也是同样的,当壳体312被安装在左侧装着部380上时,导出孔320全部被左侧装着部380的正面部382覆盖,发声被抑制。另一方面,当解除这样的安装状态并将壳体312从左侧装着部380上拆下时,露出导出孔320中在进行上述的安装时被正面部382覆盖的部分。此外,图34中的双点划线366a的位置为,当将壳体312安装到装着部366上时与正面部372或者正面部382接触并被正面部372或者正面部382覆盖的位置。
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33至图35所示,能够将装置本体311从佩戴部360上拆下,并能够独立于佩戴部360使用或维护装置本体311。而且,该装置本体311构成为,相对于壳体312安装有用于保持线缆302的保持部件390,如图30、图37所示,该保持部件390为可拆装的结构。在该保持部件390中形成有用于与线缆302嵌合从而保持线缆302的保持部391,如图35所示,能够从保持部391中取出线缆302从而使用或管理该线缆302,如图38、图41所示,也能够通过保持部391保持线缆302从而使用或管理该线缆302。另外,如图42所示,在本结构中,保持部391配置在被安装部(在壳体312中被佩戴部360保持的部分)的正后方的位置,通过保持部391将线缆302保持在力矩的中心部附近,因此,即使拉扯线缆302,壳体312的朝向也不易如箭头所示那样发生变化。
在将读取装置10佩戴到使用者身上时,如图39、图40所示,先将佩戴部360戴在使用者的两耳上,然后,例如如图23、图29所示,如果将装置本体311安装在右侧装着部370与左侧装着部380中的任意一个上,则能够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安装。另外,不限于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在如图41那样进行组装之后,将读取装置10佩戴到使用者身上。
接下来,对读取处理进行说明。在本结构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中,每当规定的触发条件成立时或者在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后,也能够进行信息码的读取处理。例如,可以以操作开关被按下为开始拍摄的触发条件,并在操作开关被按下后通过摄像部23连续地进行拍摄处理,并且每当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时读取该信息码。或者,也可以以通过与操作开关42不同的传感器检测出规定状态为条件开始进行读取。例如,可以设置用于对物体接近壳体312的前方方向进行检测的公知的接近传感器,并在物体接近时使照明光源以及摄像部动作,从而进行拍摄和解读。
或者,可以对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解析,并对是否与规定声音相符(例如是否检测出一定量以上的音量、或者是否检测出规定波形的声音)进行判断。此外,该判断处理既可以在读取装置10中进行,也可以在外部装置中进行。
这样的处理也能够通过例如如图43所示的流程进行。在该图43的例子中,例如,当从设置在装置本体311上的麦克风输入了声音时,从读取装置10向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发送声音数据。然后,当该信息终端从读取装置10接到声音数据的发送时,借助网络等通信线路向管理服务器发送该声音数据。然后,在管理服务器中对该声音数据进行解析并转换成文字和符号等信息,并将该转换后的信息(对声音进行解读而得到的解读信息)再次发送到信息终端。在信息终端中预先准备有多个命令,当从管理服务器发送过来的解读信息符合某一命令时,下达指令以将该命令发送至读取装置10。在这样的结构中,例如,在所谓的“开始”信息是信息终端中登记的启动命令的情况下,当使用者发出声音“开始”时,在管理服务器中解析该声音,然后,对信息终端发送解析后的“开始”解读信息。当信息终端从管理服务器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与启动命令相符的解读信息)时,信息终端向读取装置10发送用于指示开始读取的指示信息,读取装置10以从信息终端接收到这样的指示信息为触发条件,启动读取处理。
本结构所涉及的读取装置并不仅限于如图23、图29所示的装着方法、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各种使用方法。例如,可以如图23所示那样将与线缆302连接的外部装置D(图47)戴在腰上使用,也可以如图44所示那样放在使用者胸前的口袋中使用。另外,也可以如图45、图46所示那样将装置本体311从佩戴部360上临时性地或者持续性地拆下来用于进行读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如图23、图44所示那样将外部装置D配置在各种场所。
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47所示,线缆302可拆装地安装在外部装置D(读取作业在使用时所用的外部装置)上,如图48所示,线缆302也能够从外部装置D上拆下并连接到与外部装置D不同的外部设备PC等上。外部装置D的功能是各种各样的,可以作为向装置本体311供给电力的供给源发挥其作用,也可以作为用于存储来自装置本体311的信息(通过装置本体311对信息码进行解读时的解读数据等)的存储介质发挥其作用。或者,也可以在外部装置D中搭载CPU等控制电路,并通过外部装置D对由摄像部23拍摄到的码图像进行解码。
在本结构中,佩戴部360独立于壳体312构成,该佩戴部360具有配置在使用者脸部的右侧并能够拆装壳体的右侧装着部、以及配置在使用者脸部的左侧并能够拆装壳体的左侧装着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壳体装着在使用者脸部的右侧,也能够装着在左侧,增加了装着的自由度。
另外,佩戴部360具有佩戴在使用者的右耳上的右耳佩戴部、佩戴在使用者的左耳上的左耳佩戴部、以及用于连接右耳佩戴部与左耳佩戴部的连接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佩戴部佩戴在两耳上,因此,增加了装着时的稳定性,易于使脸部的动作与壳体更加稳定地联动。另外,由于能够将壳体佩戴在耳朵上,因此,即使在使用其他装着器具(头盔或眼镜等)的情况下,也易于装着到身体上。
另外,在壳体以及佩戴部中的任意一方配置有磁石,并在另一方配置有被磁石吸附的吸附部,当壳体被装着到右侧装着部上时,通过磁石与吸附部之间的吸附保持壳体与右侧装着部,而当壳体被装着到左侧装着部上时,通过磁石与吸附部之间的吸附保持壳体与左侧装着部。
根据该结构,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利用磁石的吸附力都容易进行装着。另外,也容易从佩戴部上拆下和更换壳体等。
另外,在壳体或者组装于壳体上的其他部件上形成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在右侧装着部上的右侧被嵌合部嵌合,或能够与形成在左侧装着部上的左侧被嵌合部嵌合,当壳体被安装到右侧装着部上时,嵌合部与右侧被嵌合部嵌合,而当壳体被安装到左侧装着部上时,嵌合部与左侧被嵌合部嵌合。
在该结构中,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都是以嵌合状态进行佩戴,因此壳体不易发生位置偏差。
另外,具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连接在右侧装着部,并且在对右侧装着部连接壳体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右侧装着部的壳体的姿势形成第一规定姿势;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连接在左侧装着部,并且在对左侧装着部连接壳体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左侧装着部的壳体的姿势形成第二规定姿势。
在该结构中,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都能够稳定地规定相对于佩戴部的壳体的姿势。
另外,引导部具备: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在壳体上;至少两个右侧连接部,设置在右侧装着部上;以及至少两个左侧连接部,设置在左侧装着部上;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右侧连接部,将壳体安装到右侧装着部上,而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左侧连接部,将壳体安装到左侧装着部上。
根据该结构,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都以使设置在壳体上的两个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相对于设定在佩戴部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对齐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设定成使壳体的朝向对着希望的方向。
另外,作为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作为两个右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右侧连接部;作为两个左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左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左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第一左侧连接部的极性不同,并且与第二右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左侧连接部的极性相同;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第二右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左侧连接部的极性不同,并且与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第一左侧连接部的极性相同。
根据该结构,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都能够在至少两个位置上利用磁石之间相互吸附的力将壳体更牢固且更准确地导向恰当的位置,能够降低调整位置以及连接的负担。进一步,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当使不相对应的连接部之间对齐而逆向安装时,由于不相对应的连接部之间为相同极性,因此,在各位置上连接部之间会相互排斥,从而不会被连接。因此,不论是在将壳体装着到脸部右侧的情况下还是将壳体装着到左侧的情况下,当处于正规的朝向时,容易更准确且迅速地相对于佩戴部调整壳体的位置,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逆向的异常连接。
另外,佩戴部至少具备:被支承部,戴在使用者的任意一只耳朵上从而被支承;前侧延伸部,从被支承部延伸;以及保持部,与前侧延伸部连接并用于保持壳体;在将佩戴部佩戴在使用者身上时,前侧延伸部被配置为向被支承部的前侧延伸,保持部被配置在比对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耳朵的耳孔更靠前的位置。
在该结构中,由于用于保持壳体的保持部被配置在比使用者的耳孔更靠前方的位置,因此保持部不易堵住使用者的耳孔。
另外,保持部具备:背面部,在比耳孔更靠前的位置上与使用者的脸部对置;以及正面部,配置在背面部的相反侧;并且通过正面部保持壳体。
在该结构中,通过配置在离开使用者脸部的位置上的正面部来保持壳体,因此,保持在正面部上的壳体不易堵住使用者的耳孔。
另外,在壳体的用于向佩戴部进行安装的一侧的壁部形成有用于导出声音的导出孔,在壳体被安装在佩戴部上时,导出孔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佩戴部的一部分的覆盖部覆盖,而在壳体被从佩戴部上拆下时,露出导出孔中在进行上述的安装时被覆盖部覆盖的部分。
在该结构中,在壳体被配置在脸部附近的装着时,通过堵住导出孔能够相对地抑制声音,即使在声音产生源位于使用者的耳朵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向使用者传递过大的声音。另一方面,在壳体远离脸部使用的非装着时,通过使导出孔露出能够相对地提高声音,即使在声音产生源某种程度远离使用者的耳朵的情况下,声音也易于传递给使用者。
[针对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设置用于支承线缆的线缆支承部。在图1等的例子中,佩戴部60被设置在壳体12的一侧的壁部(侧壁部13b),可以在壳体12的与一侧的壁部相反的壁部(侧壁部13a)形成用于对从壳体12中引出的线缆80进行支承的线缆支承部,该线缆支承部形成在佩戴部60背侧的位置。例如,在图5所示的操作开关42的位置上,可以设置与侧壁部13a一体的或者固定在侧壁部13a上的环状通孔部。或者,也可以通过紧固部件或固定器具将从其他位置引出的线缆80固定在佩戴部60背侧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将引出线缆80的位置本身设在佩戴部60背侧的位置,并通过壳体12的一部分(例如用于使线缆80通导的孔)来保持线缆80。在该结构中,即使壳体12被某种程度地拉扯,也可通过作为旋转中心部的佩戴部60的背侧承受线缆80,不易产生以佩戴部60附近为中心的力矩,因此壳体12不易发生旋转。因此,相对于使用者的脸部,易于稳定地维持读取装置整体的相对朝向。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耳挂部62可以被设置成相对于壳体12的一部分或者与壳体12相连接的连接部(例如耳塞部61)能够变换位置。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上即可,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是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左耳上时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将耳挂部62佩戴到使用者的右耳上时的位置。根据该结构,既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到使用者的右耳上也能够将读取装置佩戴到左耳上,在向各耳朵进行佩戴时,能够将耳挂部62的位置定位在与该耳朵相匹配的位置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2的内部或者外部设置有传感器部64,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都可以将处理部设置成以至少通过传感器部46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进行信息码的解读。例如,构成为传感器部46能够对佩戴部60被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规定状态进行检测,并以通过传感器部46检测到规定状态为条件,开始通过照明光源或指示光照射部进行照射并开始通过摄像部进行拍摄,并且与之相对应地处理部进行信息码的解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个轴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等)构成传感器部46,并以加速度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等)处于规定的加速度状态(例如,几乎检测不出移动的加速度状态)的状态为上述“规定状态”。或者,可以通过三轴传感器等构成,并以在规定方向上产生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作为“规定状态”,从而开始进行照射和解读。或者,也可以假定为,通过牙齿咬合的冲击或者足部的上下运动等来发出赋予冲击的指令,并对由冲击引起的规定的加速度变化进行检测。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摄像部23都被设置成能够连续地或者断续地拍摄壳体12外部的图像;处理部可以构成为,以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图像呈现出规定状态为条件,在该条件成立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进行解读。作为这样的通过摄像部23(照相机)对拍摄图像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举例出手势指示(通过石头、剪刀、布等手的形状来改变动作)检测、动作检测(在运作过程中会动但是在读码时不会动,因此持续对规定的静止图像进行检测)、通过如设定用QR码那样的物体对图像进行监视而不打开指示照明、检测类似码的物体、手指检测等。在该结构中,直到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图像呈现出规定状态为止,停止处理部的解读处理,从而能够实现省电,而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规定状态的图像能够恢复到解读开始状态。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作为开始解读和照明的触发条件,可以是来自麦克风的声音输入。在这种情况下,对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解析,并判断是否与规定声音相符即可。此外,该判断处理既可以在读取装置10中进行,也可以在外部装置中进行。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都可以使读取口延伸至眼睛附近,并如图13所示那样设置眨眼检测传感器,以通过眨眼检测传感器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开始照射和解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眨眼的次数或闭眼的时间作出指示。眨眼检测传感器例如构成为如图12所示那样,以眼睫毛遮断光且光返回到受光元件上的状态为发生眨眼状态,并对此进行检测即可。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都可以设置接近传感器,并设置成在读取装置10被佩戴到耳朵上时能够通过接近传感器对已接近使用者的脸部进行检测。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以通过接近传感器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开始照射和解读即可。或者,也可以设置公知的测距传感器(激光方式或超声波方式等),并对在读取装置10前侧的规定距离以内是否配置了物体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以通过测距传感器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开始照射和解读即可。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中都可以使用肌电传感器对脸部肌肉(颊肌、笑肌等)的变化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以通过肌电传感器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开始照射和解读即可。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佩戴部60设置有耳塞部61以及耳挂部62,可以将耳塞部61或者耳挂部62或者它们二者设置成可拆装的。作为一例,例如可以将构成为耳机的耳塞部61设置成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可拆装的。在图14的例子中,在构成为耳机的耳塞部61中设置有端子69,该端子69能够插入形成在壳体上的孔(端子)18。而且,当端子69被插入到孔18中时,声音信号从壳体12侧被发送到耳塞部61侧,并基于该声音信号从耳塞部61中发出声音。另一方面,如图14、图15所示,在耳机未插入孔18中的情况下(例如,在孔18中未插入任何部件的情况、或者未插入作为声音信号传送对象的介质的情况),能够通过设置在壳体12侧的未图示的信息通知部通知信息。该信息通知部例如可以是扬声器等,在这种情况下,在耳塞部61未插入到孔18中的情况下,代替耳塞部61从扬声器中发出声音。另外,信息通知部也可以是显示部(监视器或者灯等)或者振动器等。
根据该结构,易于将佩戴部从壳体上拆下,并易于作为例如手持式等装置使用。另外,即使在将佩戴部拆下使用时,也能够通知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另外,通过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将耳塞部和/或耳挂部构成为可拆装、可更换的,还能够为每一个使用的人员更换佩戴部。因此,对于不希望将其他人使用过的部件佩戴在耳朵上使用的使用者来说非常有用。另外,还能够备齐多种尺寸的耳塞部和/或耳挂部从而实现可更换。
另外,如图14、图15所示,当将耳塞部构成为可拆装时,可以在侧壁部13b相反侧的侧壁部13a上形成具有与如图14所示的孔18(用于插入端子69的孔)同样结构以及功能的孔,并能够插入端子69。在这种情况下,当装着到右耳上时,以将耳塞部61的端子69插入孔18中的方式进行固定,当而当装着到左耳上时,则以将耳塞部61的端子69插入与孔18相反一侧的孔中的方式进行固定即可。
另外,如上述的图14、图15的结构那样,当将耳塞部61或者耳挂部62或者它们二者设置成可拆装时,将它们中的任意一个佩戴部或者两个佩戴部拆下后,可以安装与拆下的该佩戴部不同的其他佩戴部件。例如,图16的示例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当如图14、图15所示那样将耳塞部61设置成可拆装时,代替耳塞部61将佩戴部件(夹子)160安装到壳体12上。该佩戴部件160设置有可弹性变形的金属材料等的弹性部件162,弹性部件162的一端部162a固定在本体部164上,另一端部162b侧能够挠性变形并朝着与本体部164接触的一侧施力。而且,能够将物体夹在另一端部162b与本体部164之间。因此,如果将佩戴部件160固定在壳体12上使用,则能够使该佩戴部件160作为夹子发挥其作用,从而能够将壳体12佩戴在衣服等处使用。
这样,如果设置成能够拆下佩戴部并能够更换为其他功能部件,则在便利性方面会更加有利。
另外,在上述任意一个的结构中都可以设置音量调整部,所述音量调整部用于调整从发声部44发出的声音(例如,从构成为耳机的耳塞部61发出的声音)的音量。例如,在壳体12上设置旋钮或者音量调整按钮(音量增大按钮和音量减小按钮等)等操作部,当通过该操作部进行了增大指示时,通过公知的方法使来自发声部44的声音增大,而当通过该操作部进行了减小指示时,通过公知的方法使来自发声部44的声音减小。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装置内对由该信息码读取装置发出的声音的音量进行调整。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理部的一例示例出了控制电路40,作为通过控制电路40对由摄像部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的处理示例出了对该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读的处理,但是,对由摄像部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的处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外部装置发送通过摄像部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外部装置(主机装置等)解读该图像数据即可。
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以及变形例,示例出了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全部特征的结构,但是,在包含第三实施方式的全部特征的结构中,也可以进行如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或者变形例那样的控制。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任意一种结构中,也可以进行如第二实施方式的代表例或者变形例那样的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扬声器或耳机等发声部的例子,这些发声部的驱动方式能够使用动力式、磁式、平衡电枢式、混合式、压电式、晶振式、静电式等公知的各种驱动方式。另外,只要是能够将声音传达给使用者的驱动方式即可,例如,也可以是通过骨传导将声音传达给使用者的骨传导式扬声器或者耳机等。
在任意一种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种的结构中,都可以将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数据从装置本体发送给外部的装置,并通过外部的装置进行解读。
在任意一种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种的结构中,电池都可以被设置于装着在身体上的壳体内,也可以被设置于借助线缆与壳体连接的外部装置内。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设置有右侧装着部与左侧装着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只有右侧装着部的结构或者只有左侧装着部的结构(即,可以是仅佩戴在任意一侧的耳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只要装着任意一个装着部即可。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磁石被配置在壳体312以及佩戴部360两者中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任意一方配置磁石而在另一方配置铁等磁性体(被磁石吸附的吸附部)。例如,可以在壳体312侧配置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磁石,而将右侧装着部370的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右侧连接部、与左侧装着部380的第一左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左侧连接部替换为铁等磁性体。在这种情况下,当壳体312被装着到右侧装着部370上时,通过磁石与吸附部之间的吸附来保持壳体312与右侧装着部370,而当壳体312被装着到左侧装着部380上时,通过磁石与吸附部之间的吸附来保持壳体312与左侧装着部380。或者,也可以在壳体312侧配置铁等磁性体并在佩戴部360侧配置磁石。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49以及前述图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A(以下,简称为信息码读取装置10A或者读取装置10A)具备:摄像部23,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处理部(控制电路40),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壳体5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以及佩戴部件560,独立于壳体512设置,用于保持壳体512并佩戴在使用者身上。
首先,对信息码读取装置10A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前述图2所示,信息码读取装置10A从硬件层面来说,构成为可读取一维码以及二维码等信息码的读码器,并通过壳体512构成装置本体511的外廓,在该壳体内收容有各种电子部件。
如前述图2所示,信息码读取装置10A主要由如下系统构成:照明光源21、指示光照射部50、摄像部23、滤光器25、成像透镜27等光学系统;存储器35、控制电路40、操作开关42等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微机”)系统;电源开关41、电池49等电源系统。此外,这些部件被实装在未图示的印刷电路板上或者被内置在壳体内。这些电气结构及其动作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
(装着结构等)
接下来,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A的主要特征即装着结构等进行说明。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A主要由装置本体511以及佩戴部件560构成。装置本体511具备:摄像部23,能够拍摄信息码100;处理部(控制电路40(参考前述图2)),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及壳体5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另外,佩戴部件560独立于壳体512设置,并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装着部)562、以及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566。
首先,对装置本体511的结构进行说明。
装置本体511在壳体512的内部收容有前述图2中示出的各种电子部件,在本结构中,被设置成相对于佩戴部件560能够如图49所示那样地装着,并能够如图55、图56所示那样地拆卸。
如图51、图52所示,壳体512整体构成为长条状且为箱状。此外,在本结构中,对装置本体511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方向)、上下方向规定如下。首先,将摄像部23的视野范围中心的方向(光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壳体51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且,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壳体512的厚度方向为宽度方向(横向方向),壳体512的对置壁部512a与安装部566的安装壁部566a互相面对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横向方向)。而且,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此外,如图51、图57所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上下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宽度方向(横向方向)设为Z轴,并以此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将前方向设为X轴正方向,将后方向设为X轴负方向。进一步,将上方向设为Y轴正方向,将下方向设为Y轴负方向。而且,从壳体512侧观察,将佩戴部件560侧设为Z轴负方向,将与佩戴部件560相反的一侧设为Z轴正方向。
在这样的定义中,壳体512在前端部设置有前壁部513c,在后端部设置有后壁部513d。进一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一侧(佩戴部件560侧)设置有侧壁部513b,在与之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侧壁部513a。进一步,在上端部设置有上壁部513e,在下端部设置有下壁部513f。而且,通过这些前壁部、后壁部、侧壁部、上壁部、下壁部,以包围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箱状结构,构成了收纳摄像部和控制电路等电子部件的收容部。而且,一侧的侧壁部513b作为与佩戴部件560对置的对置壁部512a发挥其作用。
另外,在本结构中,以使用者的脸部Fa为基准,将脸部Fa所面对的方向设为脸部Fa的前侧,并将头后部侧设为脸部Fa的后侧,并以方式此进行说明。
如图49、图50、图52所示,在设置于壳体512的前端部的前壁部513c上,设置有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514。而且,如图50所示,佩戴部件560构成为,以使壳体512配置在使用者脸部Fa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512佩戴在使用者P的耳朵Ey上。这样,以摄像部23朝向与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方式,通过佩戴部件560佩戴壳体512。
如图52、图54所示,在壳体512的上壁部513e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42(42a、42b)(参见图2)。另外,在壳体512的内部,设置有如前述图2所示那样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以及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均从前壁部513c向壳体512的前侧照射。
接下来,对佩戴部件560进行说明。
佩戴部件560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562、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566、以及用于支承身体装着部562的基座部565,并且该佩戴部件560独立于壳体512设置。该佩戴部件560构成为,以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脸部Fa所面对的一侧的方式,将壳体512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Ey上。
身体装着部562构成为戴在使用者两耳上的耳挂部,如图49所示,在被装着时的自然状态下维持规定形状,并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该身体装着部562是从基座部565延伸的结构,整体呈U字状的结构。该身体装着部562具备:右耳挂部562a,以向上方侧凸起的方式弯曲;左耳挂部562b,该左耳挂部562b远离右耳挂部562a形成,并以向上方侧凸起的方式弯曲;以及连接部562c,用于连接该右耳挂部562a与左耳挂部562b。连接部562c是如图50等所示那样将佩戴部件560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装着时以接触使用者的头后部或者颈部的方式绕挂的部分。
基座部565与构成为长条状的安装部566的长度方向中心部附近的背面侧(安装壁部566a的相反面侧)连接,并从基座部565的背面侧突出。而且,通过以基座部的周壁部为起点延伸的结构,弯曲地形成了身体装着部562。
安装部566整体构成为板状,在其一侧的板面侧连接基座部565,在另一侧的板面侧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壳体512。壳体512所连接的板面侧的壁部构成为安装壁部566a,在该安装壁部566a上能够装着以及拆卸壳体512。
引导部550发挥如下功能: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512连接在佩戴部件560的安装部566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安装部566的壳体512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具体为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脸部所面对的方向(视线注视的一侧)的姿势)。该引导部550具备设置在壳体512上的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以及设置在佩戴部件560的安装部566上的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通过分别连接两个壳体侧连接部与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连接佩戴部件560与壳体512。
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组成,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组成。此外,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相当于一方侧磁石或者磁性体的一例,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相当于磁性体或者一方侧磁石的一例。
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相互吸附。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例如,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由正面部构成为S极的永久磁石构成,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由正面部构成为N极的永久磁石构成,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相互吸附。
进一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为相同极性,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为相同极性。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的正面部构成为N极,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的正面部也构成为N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相互排斥。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的正面部构成为S极,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的正面部也构成为S极,因此,彼此的正面部相对时会相互排斥。
进一步,设置有位移调整部564,该位移调整部564能够对以对置壁部512a为基准的摄像部23的位移、或者以基座部565为基准的安装部566的位移进行变更。位移调整部564例如构成为公知的棘轮机构,并构成为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安装部566,能够逐步地变更安装部566的旋转位置。
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读取装置10A中,每当规定的触发条件成立时或者在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后,能够连续地进行信息码的读取处理。例如,可以以操作开关被按下为开始拍摄的触发条件,并在操作开关被按下后通过摄像部23连续进行摄像处理,并且每当信息码进入摄像范围时读取该信息码。或者,也可以以通过与操作开关42不同的传感器检测出规定状态为条件开始读取。例如,可以设置用于对物体接近壳体512的前方方向进行检测的公知的接近传感器,并在物体接近时使照明光源和摄像部动作,从而进行拍摄和解读。或者,可以对从麦克风输入的声音进行解析,并对是否与规定声音相符(例如是否检测出一定量以上的音量、或者是否检测出规定波形的声音)进行判断。此外,该判断处理既可以在读取装置10A中进行,也可以在外部装置中进行。
(本结构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不用手握持而是装着在身体上使用信息码读取装置10A的结构。进一步,在该结构中,在将用于装着到身体上的部分(身体装着部562)佩戴在身体上的状态下,能够以分离的方式拆下壳体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拆卸作业。进一步,由于身体装着部562为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结构,因此,向身体上装着时的自由度也会提高。
另外,身体装着部562是在被装着时的自然状态下维持规定形状的结构,并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这样,身体装着部562通过弹性恢复力维持规定形状,由于是佩戴这样的身体装着部562的结构,因此,在向身体上进行佩戴时,易于省去复杂的连接作业等,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进行装着。
另外,身体装着部562构成为戴在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在该结构中,由于读取装置10A被戴在耳朵上,因此读取装置10A整体将与脸部的动作联动,易于配合使用者脸部的动作确定读取的方向。进一步,由于佩戴的位置是耳朵,因此,即使在使用其他装着器具(头盔或眼镜等)的情况下,也易于进行装着。
另外,设置有引导部550,该引导部550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512连接在佩戴部件560的规定的安装部566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安装部566的壳体512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具体为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脸部所面对的方向(视线注视的一侧)的姿势)。在该结构中,不用手握持而能够装着在身体上使用读取装置10A,在该结构中,能够容易地从身体上将壳体侧拆下来,并且能够实现在拆下后容易进行再次装着的结构。特别是在再次装着时,通过引导部进行引导,以使壳体512的姿势相对于仍然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安装部566形成规定姿势,因此,易于以使壳体512侧处于更加准确的位置以及朝向的方式迅速地装着。
另外,引导部550具备: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在壳体512上;以及至少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设置在佩戴部件560的安装部566上;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连接佩戴部件560与壳体512。这样,以使设置在壳体512上的两个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相对于设定在佩戴部件560上的至少两个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对齐的方式进行连接,因此,易于更加正确地设定成使壳体512的朝向对着希望的方向。
另外,引导部550具有:一方侧磁石,设置在壳体512以及安装部566的一方;磁性体,设置在壳体512以及安装部566的另一方,并被一方侧磁石吸附。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一方侧磁石与另一侧的磁性体之间产生的吸附力,将壳体512导向佩戴部件560的规定位置,并能够降低调整位置以及连接的负担。
具体而言,两个壳体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组成,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组成。而且,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另外,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的极性彼此不同,该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进一步,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为相同极性,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为相同极性。
根据该结构,如图57所示,当两个连接位置中相对应的连接部之间(即、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形成分别对置的位置关系时,能够利用在各个连接位置上产生的吸附力将壳体512更准确地导向引导部550的规定位置。相反地,不相对应的连接部之间(即、第一壳体侧连接部551与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4、第二壳体侧连接部552与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553)彼此为相同极性,因此,即使以分别对置的方向(逆向)尝试进行连接,也会在各位置上相互排斥,从而不会被连接。因此,如图57所示,当处于正规的朝向时,容易更准确且迅速地相对于佩戴部件560调整壳体512的位置,并能够更可靠地防止逆向的异常连接。
另外,佩戴部件560具备用于与安装部566连接的基座部565,身体装着部(装着部)562从基座部565延伸出来。而且,壳体512具备通过引导部550连接在安装部566上的对置壁部(被安装部)512a。进一步,设置有能够对以基座部565为基准的安装部566的位移进行变更的位移调整部564。在该结构中,通过位移调整部564,能够调整以基座部565为基准的安装部566的位移,因此,易于对壳体512被安装在安装部566上时的摄像部23的朝向进行微调,以使该摄像部23的朝向处于希望的方向。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壳体512内收容有电池。在该结构中,由于在壳体512内存在电源,因此,在从佩戴部件560上拆下壳体512的期间,即使不接收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也能够继续进行信息码的读取。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下来,参照图58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该变形例仅电源供给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具体而言,以连接佩戴部件560与壳体512的方式设置有线缆(连接线缆)519。该线缆519构成为从佩戴部件560或者与佩戴部件560电连接的电池向壳体512侧供给电力。在该结构中,能够将电气结构分为壳体侧(读取侧)以及佩戴部件侧,从而进一步削减壳体侧的电子部件,因此,易于进一步实现壳体侧的小型化、轻量化。
此外,线缆519不仅用于电力供给,还可以用于信息通信。或者,也可以兼用于电力供给以及信息通信。例如,可以在设置于佩戴部件560上的设备内或者与佩戴部件560电连接的设备内设置如前述图2中示出的通信部48,并从装置本体511侧向佩戴部件560侧发送数据(例如解读数据),进而从在设置于佩戴部件560上的设备内或者与佩戴部件560电连接的设备内所设置的通信部48向外部装置发送数据(解读数据)。或者,也可以将摄像部23设置在装置本体511侧,并在设置于佩戴部件560上的设备内或者与佩戴部件560电连接的设备内设置控制电路40和存储器3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在设置于佩戴部件560上的设备内或者与佩戴部件560电连接的设备内所设置的控制电路40解读由摄像部23拍摄到的数据(图像数据)。
此外,图58中示出的线缆519可以构成为能够收容在壳体512内,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收容在设置于佩戴部件560的收容部(图示省略)中。另外,在构成为能够以这种方式收容线缆519的情况下,可以在收容部中设置线缆519的自动卷取机构。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59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五实施方式仅壳体的对置壁部的结构、佩戴部件的安装壁部的结构、引导部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因此,除不同点以外,对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的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结构中,也设置有引导部750,该引导部750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712连接在佩戴部件760的规定的安装部766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安装部766的壳体712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具体为与图50同样地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脸部所面对的方向(视线注视的一侧)的姿势)。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导部750具备设置在壳体712上的两个壳体侧连接部751、752,以及设置在佩戴部件760的安装部766上的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753、754。而且,通过分别连接两个壳体侧连接部751、752与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753、754,连接佩戴部件760与壳体712。两个壳体侧连接部751、752作为一方侧薄片材料发挥其作用,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753、754作为另一方侧薄片材料发挥其作用,壳体侧连接部751与佩戴部件侧连接部753作为面接合件(fastener)进行连接,壳体侧连接部752与佩戴部件侧连接部754作为面接合件(fastener)进行连接。
根据该结构,利用一方侧薄片材料与另一方侧薄片材料相结合的作用,能够将壳体512导向佩戴部件560的规定位置。特别是在再次装着时,以使一方侧薄片材料与另一方侧薄片材料相接触的方式进行操作即可,由于再次装着时不需要较大的力量以及复杂的操作,因此在操作性方面优异。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0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六实施方式仅壳体的对置壁部的结构、佩戴部件的安装壁部的结构、引导部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因此,除不同点以外,对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结构中,也设置有引导部850,该引导部850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壳体812连接在佩戴部件860的规定的安装部866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安装部866的壳体812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具体为与图50同样地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脸部所面对的方向(视线注视的一侧)的姿势)。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导部850具备设置在壳体812上的两个壳体侧连接部851、852,以及设置在佩戴部件860的安装部866上的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853、854。而且,通过分别连接两个壳体侧连接部851、852与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853、854,连接佩戴部件860与壳体812。两个壳体侧连接部851、852作为一方侧嵌合部发挥其作用,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853、854作为被嵌合部发挥其作用,壳体侧连接部851与佩戴部件侧连接部853通过嵌合结构进行连接,壳体侧连接部852与佩戴部件侧连接部854通过嵌合结构进行连接。
根据该结构,利用一方侧嵌合部与被嵌合部嵌合的作用,能够将壳体512导向佩戴部件560的规定位置。另外,无需大量使用特别的材料以及复杂的结构也能够将壳体512稳定地安装在佩戴部件560上。
[第七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1、图62等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七实施方式仅佩戴部件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具体而言,仅基座部以及身体装着部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或者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例如,装置本体511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佩戴部件960的安装部966的结构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安装部566相同。另一方面,身体装着部962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身体装着部562不同,该身体装着部962构成为戴在使用者的腕部或者手指上的带状部件。该身体装着部962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有一对弯曲部962a、962b,整体构成为大致环状。而且,一对弯曲部962a、962b的顶端部相互对置地配置,并在顶端部之间形成有空隙。在身体装着部462构成为普通手指的尺寸大小的情况下,通过将手指插入这样的弯曲部962a、962b之间并保持成戒指状,能够将佩戴部件960装着在使用者的手指上。另外,在身体装着部62构成为普通手腕的尺寸大小的情况下,通过将手腕配置在这样的弯曲部962a、962b之间并保持成手镯状,能够将佩戴部件960装着在使用者的腕部。
在该结构中,由于装置本体511佩戴在手指或者腕部上,因此,易于实现无需用手握持就能够进行操作的结构,并且易于与手部的动作联动。
此外,第七实施方式的任意一种结构都以可将对置壁部的结构、安装壁部的结构、引导部的结构设置成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设置成第六实施方式那样。
[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能够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560(图55等)、以及第七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960(图61、图62等)。
在本结构中,装置本体511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结构中,装置本体511也具备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的摄像部23、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部、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的壳体512。而且,无论哪种的佩戴部件均具备身体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并独立于壳体512构成。
在该结构中,设置成能够将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960佩戴在使用者身上,并且,设置成在任意一种佩戴部件被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情况下,都能够将壳体12连接在已佩戴的佩戴部件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成择一地使用佩戴部件560和佩戴部件960,也可以设置成在装着两种佩戴部件560、960后将壳体512安装到任意一种佩戴部件上。
在该结构中,能够从预先准备好的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中选择利用其中的任意一种,并能够配合使用状况装着在合适的位置。而且,无论在使用任意一种佩戴部件560的情况下,都能够共通地使用壳体侧,因此,不用对每种佩戴部件560准备壳体侧的结构,易于减少部件数量以及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结构中可以设置成,当壳体512被连接在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960之中的任意一种佩戴部件上时,对连接有壳体512的佩戴部件的种类进行判定。
例如,在佩戴部件560中的图55所示的单点划线A的位置设置突起部,在佩戴部件960中的图61所示的单点划线B的位置也设置突起部,可以以与这些A的位置、B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在壳体512上形成第一孔部、第二孔部。然后,例如当壳体512被装着在佩戴部件560上时,使形成于A的位置的突起部插入形成在壳体512上的第一孔部内,而当壳体512被装着在佩戴部件960上时,使形成于B的位置的突起部插入形成在壳体512上的第二孔部内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用于对向第一孔部插入突起部以及向第二孔部插入突起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出向第一孔部插入突起部时,判定为被安装在佩戴部件560上,而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出向第二孔部插入突起部时,判定为被安装在佩戴部件960上即可。在该结构中,上述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相当于判定部的一例。
另外,可以设置成,在装置本体511中进行与通过判定部判定出的种类相对应的对应处理。例如,可以设置成以如下方式进行模式切换的结构:当通过上述判定部检测出壳体512被安装在佩戴部件560上时,将读取模式设为第一模式,而当通过上述判定部检测出壳体512被安装在佩戴部件960上时,将读取模式设为第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装着在耳朵上时的第一模式中,设置成如下的自动感应模式:连续地进行摄像处理,每当拍摄到信息码时自动进行读取处理。另外,在装着在手指或者腕部上时的第二模式中,设置成每当按压操作开关42时进行读取处理的模式。在本结构中,控制电路40相当于对应处理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执行与通过判定部判定出的种类相对应的对应处理。
在该结构中,在利用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的基础之上,能够实现共通地利用壳体512的结构,并且,在壳体侧能够对所装着的佩戴部件560的种类进行判定,并能够进行与该种类相匹配的处理。
此外,对被连接在壳体512上的佩戴部件的种类进行判定的判定方法不仅限于该方法。例如,也可以设置成使用者能够向壳体512的内部输入佩戴部件的种类的信息。或者,也可以在各佩戴部件中设置通信单元,并设置成能够从各佩戴部件向壳体512侧发送用于确定自身种类的信号。
[第八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63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第八实施方式仅佩戴部件560的结构(具体为用于连接安装部566与身体装着部562的基座部1065的结构(位移调整部1064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除此之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除不同点以外,对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省略详细说明。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位移调整部1064构成为通过球面对偶构造连接身体装着部562侧与安装部566侧的球窝接头。在该结构中,通过球面对偶构造连接基座部1065与安装部566,能够使相对于基座部1065的安装部566的朝向三维地变化。
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的任意一种结构中,都可以将对置壁部的结构、安装壁部的结构、引导部的结构设置成如第五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设置成如第六实施方式那样。另外,也可以将第八实施方式的基座部的结构应用于第七实施方式以及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
[第九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64、图65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装置本体侧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者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特别是佩戴部件6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结构中,装置本体1111内的电气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有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的摄像部23、以及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的控制电路40(处理部)。而且,该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等为以被收容在壳体1112内部的方式一体化的结构。另外,佩戴部件56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独立于壳体1112构成,并具备与图55等相同的身体装着部562、基座部565以及安装部66。
而且,在本结构中设置有旋转机构1120,该旋转机构1120能够使摄像部23以与该摄像部23的受光面的平面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旋转轴C1为中心旋转,并能够将摄像部23切换到至少两个旋转位置。在图64的例子中,能够将壳体1112中的顶端侧的一部分(旋转部1112b)切换到图64的实线位置与双点划线的位置;位于实线位置时,设定如图64、图65中由单点划线所示的横向方向较宽阔的视野范围AR1,当旋转部712b位于双点划线的位置(标记1112b’)时,设定如图64、图65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纵向方向较宽阔的视野范围AR2。此外,旋转轴C1为前后方向的轴,例如是作为视野范围中心的光轴的方向。此外,在图65中,通过单点划线概念性地示出了旋转部1112b的外形,并通过实线示出了旋转部1112的内部结构。
在本结构中具有旋转机构1120,该旋转机构1120能够使摄像部23以与该摄像部23的受光面的平面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旋转轴C1为中心旋转,并能够将摄像部23切换到至少两个旋转位置。在该结构中,易于配合向身体装着的装着状态将摄像部23的朝向变更为更合理的朝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特征能够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也能够应用于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
[第十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十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
在本结构中,装置本体511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结构中,装置本体511也具备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的摄像部23、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部、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的壳体512。而且,作为佩戴部件,能够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560(图55等)以及第七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960(图61、图62等)。此外,无论哪种佩戴部件均具备身体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并独立于壳体512构成。
在该结构中,也设置成能够将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960佩戴在使用者身上,并且,设置成在任意一种佩戴部件被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情况下,都能够将壳体512连接在已佩戴的佩戴部件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成择一地使用佩戴部件560和佩戴部件960,也可以设置成在装着两种佩戴部件560、960后将壳体512安装到任意一种佩戴部件上。
而且,能够通过检测部检测出壳体512的安装位置,并构成为从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范围。具体而言,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当壳体512被连接在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960之中的任意一种佩戴部件上时,对连接有壳体512的安装部的种类进行判定,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使用的判定部(用于对佩戴部件的种类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40)相当于检测部的一例。
例如,可以设置成,当装置本体511被安装到用于戴在耳朵上的佩戴部件560上时,如图66所示,可以从整个拍摄图像范围B1中选择出竖长的范围B2并用于图像处理,而当装置本体511被安装到用于戴在手指或者腕部上的佩戴部件960上时,如图66所示,从整个拍摄图像范围B1中选择出横长的范围B3并用于图像处理。
此外,控制电路40相当于选择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从通过受光传感器23(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出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范围。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并利用与壳体512被安装的位置相匹配的范围。因此,与总是利用全部像素的所有数据的方法相比,降低了处理的数据量,并且易于使用与安装位置相匹配的更合理的范围的图像。
[第十一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十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不同,除此之外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同。
在本结构中,装置本体511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结构中,装置本体511也具备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的摄像部23、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部、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的壳体512。而且,作为佩戴部件,能够使用第四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560(图55等)以及第七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960(图61、图62等)。此外,无论哪种佩戴部件均具备身体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并独立于壳体512构成。
在该结构中,也设置成能够将多种类型的佩戴部件560、960佩戴在使用者身上,并且,设置成在任意一种佩戴部件被佩戴在使用者身上的情况下,都能够将壳体512连接在已佩戴的佩戴部件上。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成择一地使用佩戴部件560和佩戴部件960,也可以设置成在装着两种佩戴部件560、960后将壳体512安装到任意一种佩戴部件上。
控制电路40构成为,在判别出安装了壳体512的佩戴部件的种类时,向外部装置HST发送用于确定该种类的信息。例如,在佩戴部件560为种类1、且佩戴部件960为种类2的情况下,当确认出壳体512被安装在佩戴部件560上时,控制电路40向外部装置HST发送种类1的信息。此时,外部装置HST将与种类1相对应的程序发送给装置本体511。另外,当确认出壳体512被安装在佩戴部件960上时,控制电路40向外部装置HST发送种类2的信息。此时,外部装置HST将与种类2相对应的程序发送给装置本体11。
在本结构中,控制电路40以及通信接口48相当于发送控制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向外部装置发送通过检测部检测出的壳体512的安装位置信息。另外,控制电路40以及通信接口48相当于接收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当通过发送控制部向外部装置HST发送了壳体12的安装位置信息时,从外部装置HST接收与壳体12的安装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应答信息。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外部装置取得与壳体512被安装的位置相匹配的数据,并应用该数据。
[针对第四至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第四至第十一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理部的一例示例出了控制电路40,作为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的处理示例出了对该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读的处理,但是,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的处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外部装置HST发送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外部装置HST(主机装置等)解读该图像数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戴在两耳上的结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身体装着部也可以是戴在任意一侧的耳朵上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手指、腕部等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身体装着部也可以构成为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的带状部件。例如,身体装着部可以构成为头巾状、发带状、头箍状等结构的带状部件。在该结构中,由于装置本体511佩戴在头部,因此,装置本体511将与脸部的动作联动,易于配合使用者脸部的动作确定读取的方向。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七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思,将第四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第七实施方式的佩戴部件以及本结构的佩戴部件作为使用候选,并选择使用某一种佩戴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将装置本体设置成能够安装到这三个种类上的结构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佩戴部件具有戴在或者缠绕在使用者的耳朵、手指、腕部、头部等处的结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佩戴部件也可以构成为佩戴在使用者的装着物(眼镜、头盔、手套、衣服)等上的配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分别连接两个壳体侧连接部与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分别连接三个以上的壳体侧连接部以及与其数量相同的三个以上的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能够对以基座部为基准的佩戴部件的位移进行调整的结构,但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或者在对任意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变更的结构中,都可以构成为能够对以对置壁部512a为基准的摄像部23的位移进行调整。
[第十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第十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以下也简称为信息码读取装置10B或者读取装置10B)例如形成为如图64所示的外观。该读取装置10B具备:摄像部23,用于对规定的拍摄范围AR(参见图75)的图像进行拍摄;处理部(控制电路40(图68)),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获得的拍摄图像进行处理;指示光照射部50,用于向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图75)照射指示光Mk(图68);以及照明光源21,用于照射与指示光Mk(图68)不同的照明光Lf(图68)。进一步具备:壳体12,用于保持指示光照射部50、照明光源21、摄像部23等;以及佩戴部件60,与壳体12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壳体12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或者使用者的装着物上。
首先,对信息码读取装置10B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8所示,信息码读取装置10B从硬件层面来说,构成为可读取一维码以及二维码等信息码100(图68)的读码器,通过图67中示出的壳体12构成装置本体11的外廓,在该壳体12的内部收容有各种电子部件。
如图68所示,信息码读取装置10B主要由如下系统构成:照明光源21、指示光照射部50、摄像部23、滤光器25、成像透镜27等光学系统;存储器35、控制电路40、操作开关42等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微机”)系统;电源开关41、电池49等电源系统。此外,这些部件被实装在未图示的印刷电路板上或者被内置在壳体内。
光学系统与前述图2的结构同样地由照明光源21、摄像部23、滤光器25、成像透镜27、指示光照射部50等构成。特别是指示光照射部50由LED或激光光源等公知的指示光源等构成,并构成为向与照明光源21照射光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照射例如高指向性的指示光Mk(图68)。具体而言,如图75所示,构成为向能够通过摄像部23进行拍摄的范围(拍摄范围AR)照射指示光Mk(图68)。此外,在图75中,通过单点划线Mk1概念性地示出了由指示光照射部50照射的指示光Mk的光轴(中心轴)。
如图75所示,摄像部23对设定在壳体12外部的规定的拍摄范围AR的图像进行拍摄。
微机系统与前述同样地由放大电路31、A/D转换电路33、存储器35、地址生成电路36、同步信号生成电路38、控制电路40、操作开关42(42a、42B)、麦克风43、发声部44、传感器部46、通信部48等构成。此外,外部装置不限于这样的个人计算机的例子,只要是配置在信息码读取装置10B的外部并能够与该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进行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是各种结构。另外,通信部48与控制电路40进行协作,并作为“发送部”发挥其作用,例如发挥如下功能:解读信息码100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向上述“外部装置”发送解读信息码100而得到的解读数据。
信息码读取装置10B的电气结构基本上与前述图2中记载的电气结构相同。
(装着结构等)
接下来,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的装着结构等进行说明。此外,该装着结构与前述图49的装着结构相同,但是为了更好地对实施例整体进行说明,对一部分进行重复说明。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主要由装置本体511以及佩戴部件560构成。装置本体511具备:摄像部23,能够拍摄信息码100;处理部(控制电路40(图68)),用于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处理;以及壳体512,用于保持摄像部23以及处理部等。另外,佩戴部件560与壳体512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壳体512设置,并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装着部)562、以及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566。
此外,安装部566与壳体512的拆装结构例如可以是通过螺钉等紧固部件将壳体512安装到安装部566上的结构等,也可以是通过使形成于壳体512上的卡合部(例如凸部等嵌合部)与形成于安装部566上的被卡合部(例如凹部等被嵌合部)卡合从而进行安装的结构。或者,还可以是通过固定在壳体512与安装部566的任意一方的磁石与固定在另一方的磁性体(金属部件或者磁石)之间的吸附力来进行安装的结构。此外,在此示出了壳体512与佩戴部件560独立构成的例子,但是,只要使壳体512与佩戴部件560相互连接即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图67等示出的装置本体511在壳体512的内部收容有图68中示出的各种电子部件,例如被设置成相对于佩戴部件560能够如图67那样地安装,并且能够从该佩戴部件560上拆下。形成该装置本体511外壳的壳体512整体构成为长条状且为箱状。此外,在本结构中,对装置本体511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横向方向),上下方向规定如下。首先,将摄像部23的视野范围中心的方向(图75中示出的光轴G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壳体51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且,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中,壳体512的厚度方向为宽度方向(横向方向)。而且,与上述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壳体512在前端部设置有前壁部513c,在后端部设置有后壁部513d。进一步,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一侧(佩戴部件560侧)设置有侧壁部,在与之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侧壁部513a。
如图67、图69、图71所示,在设置于壳体512的前端部的前壁部513c上,设置有能够导入来自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514。而且,佩戴部件560例如形成为使用时戴在使用者P的两耳上的结构,并构成为,如图69所示那样以使壳体512配置在使用者P脸部Fa的侧面并且使读取口514朝向使用者P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512佩戴在使用者P的耳朵Ey上。这样,以摄像部23朝向与使用者P的脸部Fa所面对的一侧相同的一侧的方式,通过佩戴部件560佩戴壳体512。
如图67所示,在壳体512的上壁部513e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例如从上方向下方侧按压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开关42(42a、42b)。另外,在壳体512的内部,设置有如图68所示那样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21以及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50,来自照明光源21的照明光Lf以及来自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Mk均从前壁部513c向壳体512的前侧照射。
佩戴部件560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身体装着部562、用于拆装壳体512的安装部566、以及用于支承身体装着部562的基座部565,并且该佩戴部件560独立于壳体512设置。
如图69所示,身体装着部562构成为戴在使用者P的两耳上的耳挂部,如图67所示,在被装着时的自然状态下维持规定形状,并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基座部565以及安装部566也与前述图49中记载的结构相同。
(读取处理)
接下来,对在读取装置10B中执行的读取处理进行说明。
在读取装置10B中,在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时(例如电源接通时或对操作开关42进行规定的按压操作时等),通过控制电路40执行图70中示出的读取处理。而且,在图70的读取处理的执行过程中,能够连续地进行信息码的读取处理。此外,附图标记S表示步骤。
图70中示出的读取处理与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相对应地被执行,在执行开始之后,首先使指示光照射部50动作以照射指示光Mk(S1)。在该S1的处理中,不使照明光源21动作,不照射照明光Lf。此外,在本结构中,在S1中开始照射指示光Mk后,直到在S13中开始照射照明光Lf为止,维持在不照射照明光Lf的状态。
在S1的处理之后,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设定为与后述的第二快门速度相比相对较慢(较长)的第一快门速度(S2)。即,在S2中,将通过摄像部23进行拍摄时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比在后述的S12中设定的曝光时间更长。然后,在以这种方式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设定为第一快门速度的状态下,通过摄像部23对拍摄范围进行拍摄(S3)。由此,生成在设定为第一快门速度的状态下通过摄像部23拍摄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
然后,计算出在S3中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内的“特征检测区域”。
作为在S3中进行区域特定的第一例,例如如图71所示,对在S3中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进行解析,并从该第一拍摄图像中确定出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ARm即可。然后,将该指示光的照射区域ARm设为“特征检测区域”即可。具体而言,例如在该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受光量大于等于规定值的区域(区域ARm),并以包含该区域ARm全部在内的矩形区域或圆形区域作为指示光的照射区域即可。或者,也可以从通过S3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规定形状(指示光Mk的照射形状,在图71的区域ARm的例子中是矩形形状)的区域,并以该区域作为指示光的照射区域。
另外,作为在S3中进行区域特定的第二例,可以设置成使存储器35作为位置数据存储部发挥其作用,并在存储器35中存储位置数据,所述位置数据表示在通过摄像部23获得的拍摄图像中的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的位置。该位置数据例如包含表示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数据、以及表示以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大小的尺寸数据。例如,如图75所示,当指示光照射部50的指示光Mk的照射方向(中心轴(光轴)Mk1的方向)与拍摄范围AR1的中心轴(光轴G)大致平行、且指示光Mk的中心轴Mk1与光轴G的距离非常近时(例如小到能够无视的程度时),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的中心位置会成为拍摄图像的大致中心像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将通过摄像部23生成的拍摄图像内的中心像素的坐标数据作为中心数据,并将基于指示光Mk预先假定的照射点的直径(指示光的直径)作为尺寸数据记录在存储器35中,那么,根据这样的位置数据,能够在通过S3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中确定出指示光的照射区域(例如照射区域的中心以及照射区域的直径)。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于检测部的控制电路40发挥如下功能:根据通过S4的处理而存储在存储器35(位置数据存储部)中的位置数据,确定出在通过S3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中的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且,在S5的处理中,发挥从该第一拍摄图像内的照射区域ARm中检测特征图案的功能。
另外,作为在S3中进行区域特定的第三例,例如如图75所示,只要指示光照射部50沿着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的中心轴G照射指示光Mk,则可以在存储器35中存储位置数据。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装置结构,可预先确定出指示光Mk的照射区域为包含拍摄图像的中心部在内的规定区域,因此,通过S4的处理,相当于检测部的控制电路40将包含通过S3获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的中心部在内的规定的中央区域(例如,基于上述照射区域的中心以及照射区域的直径而确定的位置)作为“特征检测区域”确定出来,并在S5的处理中,从以这种方式被确定出来的“特征检测区域”中检测出特征图案即可。
作为S4的处理而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无论在任意一种例子的情况下,都在S5的处理中从通过S4确定出来的“特征检测区域”中检测特征图案。具体而言,例如当作为读取对象的信息码100是如图71所示的公知的QR码(注册商标)时,将QR码中所包含的位置检测图案(切出符号)FP作为“特征检测区域”,并通过公知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来。具体而言,例如在通过S4确定出来的“特征检测区域”内,在多个位置上沿规定方向进行扫描,并在明色单元格与暗色单元格交互配置的区域中检测出各区域宽度为1:1:3:1:1的区域。
此外,明色单元格是指与暗色单元格相比明度相对较高的颜色的单元格,例如,当暗色单元格为黑色时,明色单元格为白色。暗色单元格是与明色单元格相比明度相对较低的颜色的单元格,例如,当明色单元格为白色时,暗色单元格为黑色。关于该单元格的明色、暗色,例如在“International standardISO/IEC 18004,second edition 2006-09-01,page 109,Annex M,“M1Symbolcontrast””等中已有说明。
但是,在S5中确定出的特征图案并不限于如图71所示的特征图案。例如,也可以假定在S5中应当被确定出的特征图案为多种类型,例如,也可以将如图72所示的条形码的明色条Ws(空白)与暗色条Bs(条)排列的一部分作为“特征图案”。例如,如图73所示,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对位于指示光的照射区域ARm的条形码(信息码100)的一部分尝试进行解读,并在能够解读出该条形码的一部分时,在S6中进入“是”。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在至少检测出公知的起始位(start bit)、终止位(stop bit)等时,在S6中进入“是”,或者,也可以在至少能够解读出规定字符(character)部分时,在S6中进入“是”。
此外,在图71中,示出了以构成矩形状的指示光照射区域ARm的方式照射指示光的例子。即使是如该图71所示的矩形状的区域,也能够在S5中读取出如图72所示的条形码的一部分,但是,在假定读取如图72所示的条形码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72所示那样地以构成线状的指示光照射区域ARm的方式照射指示光。此外,指示光照射区域ARm的例子不限于这些示例,例如能够设为如图74所示的各种方式。
然后,当在S6中判断为检测出了特征图案时,在S6进入“是”,并以增加一次特征检出次数的方式进行增量。此外,对于在S8中计数的特征检出次数的值,例如在执行S1的处理之后立即被设定成0(初始化),并且每当执行S8的处理时进行计数。然后,在S8之后,判断特征检出次数是否达到了规定次数(例如3次)(S9),当在S8中计数出的特征检出次数达到了规定次数时,在S9中进入“是”。另一方面,当在S8中计数出的特征检出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时,在S9中进入“否”,并重复执行S3以后的处理。另外,当在S6的判断处理中判断为未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在S6中进入“否”,并将特征检出次数清零。
然后,当在S9中进入“是”时,将在S4中计算出的“特征检测区域”的位置保存到存储器35中。然后,使照明光源21动作以开始照射照明光(S11),并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设定为与在S2中设定的第一快门速度相比相对较快(较短)的第二快门速度(S12)。即,在S12中,将通过摄像部23进行拍摄时的曝光时间设定为比在S2中设定的曝光时间更短。然后,使指示光照射部50停止动作以熄灭指示光(S13)。
此外,在本结构中,控制电路40相当于光源控制部的一例,并进行如下控制:在第一控制(S1至S10的控制)与第二控制(S11至S19的控制)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不驱动照明光源21而驱动指示光照射部50,所述第二控制为驱动照明光源21。具体而言,当相当于检测部的控制电路40从通过S3取得的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将对指示光照射部50以及照明光源21进行的控制从第一控制切换到第二控制。更加具体地说,直到在S9中进入“是”为止的期间,在与光源控制部的第一控制相对应地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执行S3的处理,由此,摄像部23多次取得拍摄图像(第一拍摄图像),当通过检测部在这些多次取得的第一拍摄图像中以规定次数连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即、在S9中进入“是”时),相当于光源控制部的控制电路40从第一控制切换到第二控制。
在S13中使指示光照射部50停止动作并熄灭指示光后,设定暂停(time out)时间T(S14),开始进行直到该时间T为止的时间计测。然后,判断在S14中开始的计测时间是否经过了暂停时间T,当S14处理之后的时间经过了暂停时间T时,通过摄像部23对拍摄范围进行拍摄(S16)。由此,生成在设定为第二快门速度的状态下通过摄像部23拍摄的拍摄图像(第二拍摄图像)。然后,通过公知的方法对通过S16获得的第二拍摄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码进行解码(S17)。在该S17的处理中,通过公知的方法对在通过S10保存的特征检测区域附近(例如,在S16中获得的第二拍摄图像之中距离通过S10保存的特征检测区域的中心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所包含的信息码进行解码。然后,当在S17中解码成功时,在S18中进入“是”,并向外部装置(例如图68的主计算机HST等)发送在S17中解读出的数据(信息码100中记录的数据)(S19)。接下来,在S19之后,使照明光源21停止以熄灭照明(S20),并再次返回到S1。另一方面,当在S17中解码失败时,在S18中进入“否”。在该处理中,直到从S14经过暂停时间T为止,每当在S18中进入“否”时重复进行S16以后的处理。
在本结构中,执行S2、S12的处理的控制电路40相当于设定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当通过检测部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具体为在S9中进入“是”时),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设定变更为,比通过检测部检测出特征图案前的第一快门速度更快的第二快门速度。另外,在本结构中,在S20的处理之后,再次返回到S1并执行S2的处理。即,在通过处理部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后,相当于设定部的控制电路40再次执行S2的处理,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再次恢复到第一快门速度。
在本结构中,控制电路40相当于处理部的一例,并发挥如下功能: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在通过光源控制部的第二控制照射照明光的状态下由摄像部23获得的。具体而言,当通过检测部从第一快门速度时拍摄到的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特征图案后,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通过已由设定部设定变更为第二拍摄速度后的摄像部获得的。在该处理部中,作为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的处理执行如下处理:对通过S16获得的第二拍摄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码进行解读的处理、以及向外部装置发送该解读数据的处理,但是,作为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的处理,还可以是对第二拍摄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进行显示的处理和/或进行存储的处理等。或者,也可以是存储第二拍摄图像本身的处理,还可以是向外部装置发送第二拍摄图像本身的处理。
(本结构的效果的一例)
在本结构中,通过光源控制部在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不驱动照明光源21而驱动指示光照射部50,所述第二控制为驱动照明光源21。然后,直到检测出特征图案为止,基于在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尝试检测特征图案,当检测出特征图案之后,基于以驱动照明光源21的方式获得的第二拍摄图像进行信息码的处理。
当基于在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在使用者关注的方向(读取装置朝向的方向)上存在信息码的可能性较高,如果在获得这样的检测结果时驱动照明光源21并拍摄第二拍摄图像,则能够选择性地解读使用者所关注的信息码,与一直驱动照明光源21尝试对信息码进行解读的结构相比,易于防止对未关注的信息码进行解读。另外,当在读取装置10B所朝向的方向上存在信息码的可能性较高时驱动照明光源21,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检测部对通过S3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中的指示光照射区域进行解析,并从该照射区域中检测特征图案。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在指示光的照射方向上是否存在信息码,能够瞄准存在于指示光的照射方向上的信息码,从而更加可靠地进行读取。
另外,在S4的处理中说明过的第二例中,具备用于存储位置数据的位置数据存储部(存储器35),所述位置数据表示在通过摄像部23获得的拍摄图像中的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且,检测部根据存储在位置数据存储部中的位置数据,确定出在第一拍摄图像内的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从第一拍摄图像内的指示光照射区域中检测特征图案。由此,当在第一拍摄图像内对指示光的照射区域进行解析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对其进行解析。
在S4的处理的第二例中,位置数据包括表示照射区域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数据、以及表示以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大小的尺寸数据。由此,能够通过更加简单的数据更加详细地掌握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具体范围并对其进行解析。
另外,指示光照射部50沿着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的中心轴G照射指示光Mk,在S4的处理中说明过的第三例中,检测部从包含第一拍摄图像的中心部在内的规定的中央区域中检测特征图案。由此,在第一拍摄图像内对指示光的照射区域进行解析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对其进行解析
另外,在本结构中,摄像部23在通过光源控制部的第一控制照射指示光的状态下,多次取得第一拍摄图像;并且,当通过检测部在多次取得的第一拍摄图像中以规定次数连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光源控制部从第一控制切换到第二控制。这样,如果仅在以规定次数连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才驱动照明光源并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则当未关注的信息码偶然地暂时穿过摄像范围时(例如偶尔仅检测出一次特征图案的情形)等,易于排除对未关注的信息码进行解读处理。
另外,在本结构中,如图74所示,指示光照射部50以如下方式照射指示光:使在与指示光的照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照射形状形成为包含向规定方向延伸的线状形状的形状(参见图74(D)、(E))、大致矩形状(参见图74(A))、大致圆形状(参见图74(B)、(C))。由此,以通过沿规定方向进行扫描能够检测出特征图案的信息码为对象、或者以通过对圆形区域或矩形区域进行解析能够检测出特征图案的信息码为对象,易于更好地检测出特征图案。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直到检测出特征图案为止的期间,将摄像部23的快门速度设定得相对较慢(较长),使图像相对模糊,从而在不希望的信息码瞬时性地进入拍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使该信息码的特征图案难以被检测出来,能够使该信息码不易被读取到,反之,当在图像呈模糊状态的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使用者使该装置朝向希望的信息码并保持了一定时间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容易读取使用者希望的信息码,容易更加可靠地排除使用者不希望的信息码。另外,当在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特征图案时,将快门速度设定得较快(较短),从而能够更加鲜明地拍摄出包含受关注的信息码的可能性较高的第二拍摄图像,易于更加可靠地读取希望的信息码。
另外,在本结构中,在通过处理部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后,设定部将摄像部的快门速度再次恢复为第一快门速度。根据该结构,在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再次恢复到第一快门速度,从而能够再次设置成易于排除不希望的信息码的设定。即,每当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时,能够恢复到易于仅选择出希望的信息码的状态,能够更高效地进行读取。
[第十三实施方式]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仅图76中示出的读取处理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的读取处理(图70)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重点对读取处理进行说明,而对与第十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其他结构省略详细说明。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装置10B中,通过图76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此外,在图76的读取处理中,S251~S268的处理与图70的S1~S18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这些处理的详细说明。
在图76的读取处理中,在S265中进入“是”时的处理与在S15中进入“是”时的处理不同,在S268中进入“是”时的处理与在S18中进入“是”时的处理不同。除此之外与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图70的处理相同。
在该图76的读取处理中,当在S265中进入“是”时,使照明光源21停止动作以熄灭照明光(S269)。在这种情况下,在S269的处理之后再次执行S251以后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268中进入“是”时,在S270中设定取消等待时间T2,并开始对S270处理后的经过时间进行时间计测,直到时间T2为止(S270)。然后,使照明光源21停止动作以熄灭照明光Lf(S271)。然后,判断在S270中开始的计测时间是否经过了取消等待时间T2(S272),当S270处理后的经过时间经过了取消等待时间T2时,在S272中进入“是”。当像这样地在S272中进入“是”时,向外部装置(例如图68的主计算机HST等)传送在S267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处理数据)。此外,该S267的处理与图70的S19的处理相同。
另一方面,在S272的判断处理中,当判断为S270处理后的经过时间未经过取消等待时间T2时,在S272中进入“否”并判断是否进行了“规定的取消操作”(S273)。然后,在判断为未进行“规定的取消操作”时,在S273中进入“否”,并重复执行S272以后的操作。即,在该处理中,在S270的处理之后,在经过取消时间T2(一定时间)之前,只要没有进行“规定的取消操作”,则反复执行S272以及S27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273的判断处理中,当判断为进行了“规定的取消操作”时,在S273中进入“是”,取消向外部装置(图68的主计算机HST等)发送在S267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并删除该解读数据。
作为在S273中进行判断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一例,例如能够设为“通过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规定的专用码的读取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通过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规定的专用码的读取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此外,在这样的例子中,也可以设置成在S275之后或者在S274之后执行S271的熄灯处理。此外,该“专用码”的例子有多种,例如,可以是记录着特有的识别信息(用于表示是专用码的识别信息)的信息码。或者,也可以是作为专用码而假定的特定种类的信息码等。
另外,作为在S273中进行判断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二例,能够设为“对操作开关42的规定的按压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对操作开关42的规定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此外,能够将“规定的按压操作”设置为,例如对操作开关42持续按压一定时间以上的长按操作、或者对操作开关42反复按压一定次数以上的按压操作等。
另外,作为在S273中进行判断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三例,能够设为“已经由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已经由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作为“已经由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的例子,可举例出在最近一次的S267的处理中被解读的信息码,S271的处理之后,在直到经过取消等待时间T2为止的期间中,对这样的信息码进行了读取时,在S275中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
另外,在这样的第三例中假定的已读码不限于在最近一次的S267中被读取的信息码。例如,可以设置成,在最近一次的S267之前,当通过读取装置10B读取的信息码再次被读取时,在S275中执行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依然存积在存储器35中时,优选从存储器35中删除该解读数据。另外,可以设置成,当在已向外部装置发送了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发送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命令。
另外,作为在S273中进行判断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四例,能够设为“对操作开关42进行规定的外部操作,并且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对操作开关42进行了规定的外部操作,并且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作为规定的外部操作可举例出按压操作开关42的操作等,而作为“已经由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的例子可举例出在最近一次的S267的处理中被解读的信息码。在这样的情形中,S271的处理之后,在直到经过取消等待时间T2为止的期间中,在操作开关42被按压的状态下对这样的信息码(在最近一次的S267中被读取的信息码)进行了读取时,在S275中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
另外,在这样的第四例中假定的已读码也不限于在最近一次的S267中被读取的信息码。例如,可以设置成,在最近一次的S267之前,当与按压操作开关42一并地对已经由读取装置10B读取的信息码再次进行读取时,在S275中执行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依然积存在存储器35中时,优选从存储器35中删除该解读数据。另外,可以设置成,在已向外部装置(图68的主计算机HST等)发送了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发送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命令。
另外,作为在S273中进行判断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五例,能够设为“通过摄像部对信息码持续拍摄规定时间以上的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通过摄像部23对信息码持续拍摄规定时间以上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在该第五例中假定的信息码可以是像第一例那样的专用码,也可以是像第三例以及第四例那样的已读码。另外,在是已读码的情况下,在判断为进行了“通过摄像部23对信息码持续拍摄规定时间以上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并执行删除该已读码的解读数据的处理即可。例如,在已读码是在最近一次的S267的处理中被解读的信息码的情况下,在S271的处理之后,在直到经过取消等待时间T2为止的期间中,当对这样的信息码持续拍摄了规定时间时,在S275中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即可。另外,可以设置成,当已读码是在最近一次的S267之前通过读取装置10B读取的信息码、且这样的信息码在S270的处理后再次被读取时,在S275中执行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依然存积在存储器35中时,也优选从存储器35中删除该解读数据。另外,可以设置成,在已向外部装置发送了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发送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命令。
如上所述,在本结构中具备对应部,当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进行了规定的指示操作时,该对应部对通过处理部处理拍摄图像而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行规定的取消控制。根据该结构,当对不希望的信息码的拍摄图像进行了处理时、或者进行了处理的可能性较高时等,能够取消对该拍摄图像进行处理而得到的处理数据,因此能够实现只保留希望的信息码的处理数据的结构。
另外,在本结构中,相当于处理部的控制电路40作为对通过摄像部23获得的拍摄图像进行解读的解读部而发挥其作用,并进一步作为发送部发挥如下功能:在解读拍摄图像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停止发送通过解读部获得的解读数据,并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向设置在该便携式读取装置外部的外部装置发送解读数据。而且,在解读拍摄图像之后,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进行了规定的指示操作时,相当于对应部的控制电路40执行删除解读数据的处理,当通过对应部删除解读数据时,发送部不执行向外部装置发送该解读数据的处理。
根据本结构,实现了能够将解读信息码而得到的数据发送到外部装置的结构,并且,当对不希望的信息码进行了解读时,易于中止发送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因此,在外部装置中,易于只获得使用者所希望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
另外,在本结构中,具备用于存储上述“一定时间”(S270中的取消等待时间T2)的值的存储器35(设定数据存储部),相当于发送部的控制电路40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5(设定数据存储部)中的数据,通过S272、S273在一定时间(取消等待时间T2)内停止发送解读数据(在S267中解读出的数据)。而且,能够对存储在存储器35(设定数据存储部)中的一定时间(取消等待时间T2)的值进行设定变更。例如,通过对操作开关42进行操作或者从外部输入数据,能够更新一定时间(取消等待时间T2)的值。根据该结构,用户能够在装置内对可进行取消的取消等待时间T2(一定时间)进行任意地设定变更,进一步提高了便利性。
另外,在关于“取消操作”的第一例中,当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了规定的专用码时,相当于对应部的控制电路40进行取消控制。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专用码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取消时也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因此能够应用特有的免提结构进行取消。
另外,在关于“取消操作”的第二例中,当对操作开关42进行了规定的外部操作时,相当于对应部的控制电路40进行取消控制。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操作操作开关42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
另外,在关于“取消操作”的第三例中,当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时,执行删除处理,以删除已被处理部处理的已读码的处理数据。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已读码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取消时也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因此能够应用特有的免提结构进行取消。另外,能够在具体指定想要取消的处理数据之后再进行取消,因此,在存在多个处理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选择不需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取消。
另外,在涉及“取消操作”的第四例中,当对操作开关42进行了规定的外部操作,并且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时,执行删除处理,以删除已被处理的已读码的处理数据。根据该结构,在存在多个处理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选择不需要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取消。另外,由于以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为取消的条件,因此,易于防止错误地取消不想取消的处理数据。
[第十四实施方式]
第十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除了“规定的取消操作”以外,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并通过图76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另外,除了图76的读取处理以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将S273中作为判断对象的“规定的取消操作”设为“通过摄像部23拍摄处于如下方向的信息码的操作,即、以在通过S267解读的信息码的拍摄图像(在S266中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第二拍摄图像))中的信息码的方向为基准,旋转规定角度以上(例如90°以上)后的方向”。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通过摄像部23拍摄处于如下方向的信息码的操作,即、以在通过S267解读的该信息码的拍摄图像(在S266中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第二拍摄图像))中的该信息码的方向为基准,旋转规定角度以上(例如90°以上)后的方向”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此外,在QR码(注册商标)中,能够根据在通过S267解读的信息码的拍摄图像(第二拍摄图像)中的三个位置检测图案FP(图71)的位置确定出在该拍摄图像(第二拍摄图像)中的信息码的姿势(第一拍摄姿势),然后,在进行了通过摄像部23拍摄该信息码的操作的情况下,根据该拍摄图像(第三拍摄图像)中的三个位置检测图案FP(图71)的位置能够确定出该拍摄图像(第三拍摄图像)中的信息码的姿势(第二拍摄姿势)。然后,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比较,能够判断出是否进行了“通过摄像部23拍摄处于如下方向的信息码的操作,即、旋转规定角度以上(例如90°以上)后的方向”。
在该结构中,执行图76的处理的控制电路40相当于对应部的一例,并构成为,在通过摄像部23获得的拍摄图像(在S266中获得的第二拍摄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码为规定的第一拍摄姿势时由处理部生成了处理数据(在S267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之后当通过摄像部23以与第一拍摄姿势的方向相差规定角度以上的第二拍摄姿势对该信息码进行了读取时,对处理数据进行取消控制(例如,从存储器35中删除解读该信息码而得到的解读数据、或者向外部装置发送删除解读该信息码而得到的解读数据的命令的处理等)。
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信息码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取消时也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因此,能够应用特有的免提结构进行取消。另外,当以与处理部的处理对象的姿势(第一拍摄姿势)不同的第二拍摄姿势进行了读取时,执行取消控制,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改变读取姿势”这样的简单变更进行取消。
另外,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思想不限于图76所示的读取处理,并不限于通过如图76的S251~S268那样的流程解读信息码的情况。例如,同样地能够适用于通过图77所示的顺序读取信息码的情况。
在图77的顺序说明图的例子中,如S301那样通过读取装置10B进行读取信息码的操作(S301)。之后,如果没有必要取消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则操作者不必进行特别的操作。另一方面,在S301的动作之后,如果想取消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则操作者从S301的读取开始使该信息码维持在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并使该信息码从在S301中进行读取时的信息码的拍摄姿势(第一拍摄姿势)旋转90°以上(S302)。然后,使读取装置10B读取这样旋转后的信息码(S303)。然后,在S304中通过读取装置10B执行取消命令(S304)。
在假定执行如图77所示的取消流程的读取装置10B中,控制电路40在进行了信息码的读取之后,对是否从该读取时开始该信息码被维持在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并获得了从该读取时的信息码的拍摄姿势(第一拍摄姿势)旋转了90°以上的拍摄姿势(第二拍摄姿势)的图像进行判断。然后,当获得了从该读取时的信息码的拍摄姿势(第一拍摄姿势)旋转了90°以上的拍摄姿势(第二拍摄姿势)的图像时,从读取装置10B中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另外,可以设置成,在已向外部装置发送了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发送用于指示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命令。
[第十五实施方式]
第十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除了“规定的取消操作”以外,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并通过图76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另外,除了图76的读取处理以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将在S273中作为判断对象的“规定的取消操作”设为“将通过处理部处理的信息码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图75)中移出,且自移出起于一定时间内(例如,比上述的取消等待时间T2更短的规定时间内)该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AR(图75)中的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将通过处理部处理的信息码(在S267中解读的信息码)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图75)中移出,且自移出起于一定时间内该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中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
在该结构中,控制电路40相当于对应部的一例,并构成为,当已通过处理部处理的信息码(在S267中解读的信息码)不存在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AR(图75)中、并且自不存在起于一定时间内该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AR(图75)中时,对处理数据(在S267中解读的信息码)进行取消控制(例如,从存储器35中删除解读该信息码而得到的解读数据、或者将向外部装置发送删除解读该信息码而得到的解读数据的命令的处理等)。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暂时将已处理的信息码从拍摄范围中移出、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使该信息码再次进入拍摄范围内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取消时也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能够应用特有的免提结构进行取消。
另外,第十五实施方式的思想不限于如图76所示的读取处理,并不限于通过如图76的S251~S268那样的流程解读信息码的情况。例如,同样地能够适用于通过如图78所示的顺序读取信息码的情况。
在图78的顺序说明图的例子中,首先,操作者如S401那样通过读取装置10B进行读取信息码的操作(S301)。然后,如果没有必要取消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则操作者不必进行特别的操作。另一方面,在S401的动作之后,如果想取消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则操作者进行将信息码从读取装置的读取视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中移出之后再次使该信息码返回到读取视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的操作(S402),并使读取装置10B读取该信息码即可。这样,当从拍摄范围中移出信息码之后使信息码进入拍摄范围内时,如果移出拍摄范围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则读取装置10B取消在S401中读取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另一方面,如果移出拍摄范围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则将在S304中读取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作为新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5中。
在假定执行如图78所示的取消流程的读取装置10B中,控制电路40在进行了信息码的读取之后,对是否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中移出该信息码且自移出起于一定时间内该信息码再次进入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进行判断。然后,在从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中移出被读取的信息码,且自移出起于一定时间内该信息码再次进入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的情况下,从读取装置10B中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另外,可以设置成,在已向外部装置发送了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情况下,向外部装置发送用于指示删除该信息码的解读数据的命令。
[第十六实施方式]
第十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除了“规定的取消操作”以外,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并通过如图76所示的流程进行读取处理。另外,除了图76的读取处理以外,与第十二实施方式以及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十六实施方式中,将在S273中作为判断对象的“规定的取消操作”设为“通过摄像部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的操作”。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S272中进入“否”时,在判断为进行了“通过摄像部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的操作”的情况下,在S273中进入“是”,否则,在S273中进入“否”。
在该结构中,执行图76的处理的控制电路40相当于对应部的一例,在通过处理部生成处理数据(在S267中获得的解读数据)后,通过摄像部23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时,对处理数据(在S267中获得的解读数据)进行取消控制。根据该结构,如果用户实施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读取多个信息码这样的简单操作,就能够取消已经存在的处理数据。特别是在取消时也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能够应用特有的免提结构进行取消。进一步,通过对多个信息码同时进行拍摄这样的简单处理,就能够区分取消时的读取与通常的读取。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示出了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时取消最新的解读数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按照预定的规定排列对多个信息码进行了拍摄为条件,对处理数据(在S267中解读出的解读数据)进行取消控制。在该结构中,由于以按照预定的规定排列对多个信息码进行了拍摄作为取消的条件,因此,即使多个信息码以预定的规定排列之外的排列被拍摄,也不会被取消。因此,能够通过与通常的读取同样的处理方式(码的读取操作)进行取消,并且能够易于更可靠地防止错误地取消不想取消的处理数据。
另外,在上述的任意一个示例中,均示出了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时取消最新的解读数据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通过处理部生成处理数据后,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同时拍摄多个信息码且读取该多个信息码时,对与该多个信息码相对应的处理数据进行取消控制。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指定希望取消的多个处理数据并统一进行取消,因此便利性非常高。
另外,第十六实施方式的所有思想也不限于图76所示的读取处理,并不限于通过如图76的S251~S268那样的流程解读信息码的情况。例如,同样地能够适用于通过如图79所示的顺序读取信息码的情况。
在图79中,对在已解读的数据存积于读取装置10B中时的取消动作的顺序进行了概略性地说明,在该例子中,当对存积的解读数据进行取消时,操作者将多个信息码配置在摄像部23的拍摄范围内(S501),并使读取装置10B读取该多个信息码(S502)。然后,通过读取装置10B执行取消命令(S503)。
在假定执行如图79所示的取消流程的读取装置10B中,在进行了信息码的读取之后,控制电路40对是否获取了多个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判断。然后,当获取了多个信息码的图像时,从读取装置10B中删除最新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或者该多个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另外,进一步附加条件,在进行了信息码的读取之后,控制电路40对是否以规定的排列获取了多个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判断。也可以设置成,当以规定的排列获取了多个信息码的图像时,从读取装置10B中删除最新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或者该多个信息码的解读数据。
[针对第十二至第十六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处理部的一例示例出了控制电路40,作为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的处理示例出了对该信息码的码图像进行解读的处理,但是,对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进行的处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外部装置HST发送通过摄像部23拍摄到的信息码100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通过外部装置HST(主机装置等)解读该图像数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壳体12装着在身体上、并且读取装置10B能够与未装着在身体上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能够与装着在身体上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戴在两耳上的结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身体装着部也可以是戴在任意一侧的耳朵上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佩戴在使用者的耳朵、手指、腕部等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身体装着部也可以构成为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的带状部件。例如,身体装着部可以构成为头巾状、发带状、头箍状等结构的带状部件。在该结构中,由于装置本体11佩戴在头部,因此,装置本体11整体将与脸部的动作联动,易于配合使用者脸部的动作确定读取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佩戴部件具有戴在或者缠绕在使用者的耳朵、手指、腕部、头部等处的结构的身体装着部,但是,佩戴部件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佩戴在使用者的装着物(眼镜、头盔、手套、衣服)等上的配件。
在第十二至第十六实施方式中,作为取消控制的一例,示出了删除最新的处理数据(解读数据)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可以设置成,当进行了上述“规定的取消操作”时,将存积在读取装置10B中的过去的处理数据(解读数据)统一删除;也可以设置成,向该外部装置发出命令,以将从读取装置10发送到外部装置的过去的处理数据(解读数据)统一删除。
在第十五实施方式中,示例出了如下的示例:例如在通过图76的S270设定的取消等待时间T2内,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码(在S267中进行了解读的信息码)从读取视野(拍摄范围AR(图75))中移出再使其返回、并至少再进行1次读取信息码的动作,则将被识别为取消命令,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将该信息码(在S267中进行了解读的信息码)的解读数据删除的取消控制,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可以设置成,在n次重复进行这样的操作的情况下,从最新的解读数据中取消n个之前的解读数据。或者,也可以设置成,在一定时间内将信息码从读取视野移出再使其返回,然后,以保持在视野内的状态n次读取该信息码,在这种的情况下,从最新的解读数据中取消n个之前的解读数据。
另外,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第二例中,示出了如下的示例:当进行了“对操作开关42的规定的按压操作”时,在S273中进入“是”,并将在最近一次的S267中解读的解读数据删除,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也可以设置成,根据操作开关42的按压次数来确定作为删除对象的解读数据。例如,可以设置成,当重复进行了n次对操作开关42的按压操作时,从最新的解读数据中取消n个之前的解读数据。
此外,也能够联合使用上述任意的“规定的取消操作”的例子,作为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进行的规定的指示操作,可以预先定义多种类型的指示操作,并与指示操作的种类相互关联地预先设定取消命令(删除最新的解读数据、删除n个之前的解读数据、统一删除存积的解读数据等)。然后,可以根据对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10B进行的指示操作的种类执行某一个取消命令(例如,删除最新的解读数据、删除n个之前的解读数据、统一删除存积的解读数据之中的某一种)。
附图标记说明
1:读取系统
10: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10A: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10B: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12、312:壳体
14:读取口
18:支承部
21:照明光源(光源)
23:受光传感器(摄像部)
35:存储器(位置数据存储部、设定数据存储部)
40:控制电路(处理部、声音引导部、处理部、判定部、检测部、选择部、发送控制部、接收部、设定部、对应部、解读部设定部、对应部、解读部)
42:操作开关
44:发声器(通知部)
46:传感器部
48:通信部(发送控制部、接收部)
50:指示光照射部
60、360:佩戴部
61:耳塞部
61a:导出孔(导出部)
62:耳挂部
71:第一固定部
72:第二固定部
80、380:线缆
100:信息码
512、712、812:壳体
512a、712a、812a、1012a:对置壁部(被安装部)
519:连接线缆
550、750、850:引导部
551:第一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磁石)
552:第二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磁石)
553: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磁性体)
554: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磁性体)
560、760、860、960、:佩戴部件
562:身体装着部(装着部)
564:位移调整部
565、1065:基座部
566:安装部
962:带状部件(身体装着部)
751:第一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薄片材料)
752:第二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薄片材料)
753: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另一方侧薄片材料)
754: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另一方侧薄片材料)
751:第一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嵌合部)
752:第二壳体侧连接部(壳体侧连接部、一方侧嵌合部)
753: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被嵌合部)
754: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被嵌合部)
1120:旋转机构
C1:旋转轴
FP:位置检测图案(特征图案)
Bs:暗色条(特征图案)
Ws:明色条(特征图案)
G:中心轴

Claims (101)

1.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
佩戴部,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以对使用者脸部所面对的一侧进行拍摄的方式将所述摄像部佩戴在使用者身上。
2.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
佩戴部,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将所述壳体至少佩戴在使用者任意一侧的耳朵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用于将所述壳体至少佩戴在使用者任意一侧的耳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是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身体上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能够导入来自所述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
所述佩戴部以使所述壳体配置在所述使用者脸部的侧面并且使所述读取口朝向所述使用者的前侧的方式,将该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从所述佩戴部的位置向规定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所述延伸部的与所述佩戴部相反一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所述读取口,
所述佩戴部以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至少向前侧延伸的方式,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插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孔中的耳塞部。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挂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者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连接部可拆装,
在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者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在将所述耳挂部佩戴到所述使用者的左耳上时固定所述耳挂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在将所述耳挂部佩戴到所述使用者的右耳上时固定所述耳挂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挂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或者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连接部能够变换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能够导入来自所述信息码的光的读取口,
不论是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耳侧时还是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右耳侧时,所述佩戴部都能够以使所述读取口朝向所述使用者的前侧的方式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以及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
不论是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耳侧时还是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右耳侧时,所述佩戴部都能够以使来自所述照明光源的照射光以及来自所述指示光照射部的指示光向所述使用者的前侧照射的方式将所述壳体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或者外部设置有传感器部,
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部以至少通过所述传感器部获得规定的检测结果为条件,进行所述信息码的解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部能够检测出所述佩戴部被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的规定状态,
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部以通过所述传感器部检测出所述规定状态为条件,进行所述信息码的解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部具有所述摄像部;
所述摄像部能够连续地或者断续地拍摄所述壳体外部的图像;
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部以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呈现出规定状态为条件,在该条件成立后对所述信息码进行解读。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用于照射照明光的照明光源以及用于照射指示光的指示光照射部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照射控制部,以在所述传感器部中规定的开始条件成立为条件,使所述照明光源以及所述指示光照射部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以开始照射所述照明光以及所述指示光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并能够通过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信息或者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或者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部分设置有通知部,所述通知部至少通知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器的处理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插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孔中的耳塞部,
在所述耳塞部中设置有发声部或者导出部,其中,所述发声部用于发出声音,所述导出部用于导出来自发出声音的发声部的声音。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声音引导部,所述声音引导部根据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部解读信息码而获得的解读信息,对解读该解读信息后需要应对的信息进行声音引导。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线缆,所述线缆被保持在所述壳体中并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装置电连接,
所述壳体构成为长条状,所述佩戴部设置在该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附近,所述线缆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从该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被引出到所述壳体外。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线缆,所述线缆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从所述壳体中被引出,并且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装置电连接,
所述佩戴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壁部,
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一侧的壁部相反的壁部形成有线缆支承部,所述线缆支承部形成在所述佩戴部背侧的位置,用于对从所述壳体中引出的所述线缆进行支承。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与设置有所述佩戴部的壁部相反侧的壁部,设置有能够进行外部操作的操作开关,所述操作开关设置在所述佩戴部背侧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插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孔中的可拆装的耳塞部、或者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的可拆装的耳挂部,
并进一步设置有信息通知部,所述信息通知部用于至少在从所述壳体上拆下所述佩戴部的情况下通知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声部,用于发出声音;
音量调整部,用于调整从所述发声部发出的声音的音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插入所述使用者的耳孔中的可拆装的耳塞部、或者戴在所述使用者的耳朵上的可拆装的耳挂部,
从所述壳体上拆下所述佩戴部后,能够将与拆下的该佩戴部不同的其他佩戴部件安装到所述壳体上。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或者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外部处理部具备解读部,所述解读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中记录的数据进行解读,
与所述壳体一体地安装有用于向外部照射光的光源,
并进一步具备:
判定部,能够对所述解读部解读所述信息码的解读结果是属于规定的成功状态还是属于不是所述规定的成功状态即规定的失败状态进行判定;以及
照射状态控制部,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构成为,在通过所述光源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对所述壳体的外部进行拍摄,
所述解读部构成为,对在通过所述光源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进行解读,
在通过所述解读部尝试对所述信息码进行解读之后,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照明光照射部,所述照明光照射部构成为与所述光源不同的光源,用于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光,
所述摄像部构成为,在通过所述照明光照射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对所述壳体的外部进行拍摄,
所述解读部构成为,对在通过所述照明光照射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照射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进行解读,
在通过所述解读部尝试对所述信息码进行解读之后,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控制成与所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相对应的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进行如下的控制:使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规定的成功状态时的、所述光源的光的点亮时间或者熄灭时间的时间间隔不同于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规定的失败状态时的、所述光源的光的点亮时间或者熄灭时间的时间间隔。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规定的成功状态时,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照射第一颜色的光、即处于第一颜色照射状态,而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规定的失败状态时,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使所述光源照射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光、即处于第二颜色照射状态。
32.根据权利要求2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规定的成功状态与所述规定的失败状态中的任意一个时,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设置成,在被所述光源的光所照射的照射对象物上显示规定信息的第一显示状态,而当判定为另一个状态时,所述照射状态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光的照射状态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不同的照射状态。
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具有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右耳上的右耳佩戴部、佩戴在所述使用者的左耳上的左耳佩戴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右耳佩戴部与所述左耳佩戴部的中间连接部。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独立于所述壳体构成,具有配置在所述使用者脸部的右侧并能够拆装所述壳体的右侧装着部、以及配置在所述使用者脸部的左侧并能够拆装所述壳体的左侧装着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佩戴部中的任意一方配置有磁石,并在另一方配置有被所述磁石吸附的吸附部,
当所述壳体被装着到所述右侧装着部上时,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吸附部之间的吸附保持所述壳体与所述右侧装着部,而当所述壳体被装着到所述左侧装着部上时,通过所述磁石与所述吸附部之间的吸附保持所述壳体与所述左侧装着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构成为能够与形成在所述右侧装着部上的右侧被嵌合部嵌合,或能够与形成在所述左侧装着部上的左侧被嵌合部嵌合,
当所述壳体被安装到所述右侧装着部上时,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右侧被嵌合部嵌合,
当所述壳体被安装到所述左侧装着部上时,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左侧被嵌合部嵌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右侧装着部,并且在对所述右侧装着部连接所述壳体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所述右侧装着部的所述壳体的姿势形成第一规定姿势;以及
第二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左侧装着部,并且在对所述左侧装着部连接所述壳体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所述左侧装着部的所述壳体的姿势形成第二规定姿势。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侧;
至少两个右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右侧装着部侧;以及
至少两个左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左侧装着部侧;
所述第一引导部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所述右侧连接部,将所述壳体安装到所述右侧装着部上,
所述第二引导部通过分别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所述左侧连接部,将所述壳体安装到所述左侧装着部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壳体侧连接部;
作为两个所述右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右侧连接部;
作为两个所述左侧连接部,设置有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一左侧连接部以及由永久磁石构成的第二左侧连接部;
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左侧连接部的极性不同,并且与所述第二右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左侧连接部的极性相同;
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右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左侧连接部的极性不同,并且与所述第一右侧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左侧连接部的极性相同。
40.根据权利要求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至少具备:被支承部,戴在所述使用者的任意一只耳朵上从而被支承;前侧延伸部,从所述被支承部延伸;以及保持部,与所述前侧延伸部连接并用于保持所述壳体;
在将所述佩戴部佩戴在所述使用者身上时,所述前侧延伸部被配置为向所述被支承部的前侧延伸,所述保持部被配置在比对所述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耳朵的耳孔更靠前的位置。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备:背面部,在比所述耳孔更靠前的位置上与所述使用者的脸部对置;以及正面部,配置在所述背面部的相反侧;并且通过所述正面部保持所述壳体。
42.根据权利要求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用于向所述佩戴部进行安装的一侧的壁部形成有用于导出声音的导出孔,
在所述壳体被安装在所述佩戴部上时,所述导出孔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佩戴部的一部分的覆盖部覆盖,而在所述壳体被从所述佩戴部上拆下时,露出所述导出孔中在进行上述的安装时被所述覆盖部覆盖的部分。
43.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
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身上;以及
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佩戴部件的规定的安装部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壳体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件佩戴在使用者颈部以上的部位。
45.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备:
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至少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佩戴部件的所述安装部上;
通过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与两个所述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连接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
46.根据权利要求43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磁石,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以及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并被所述一方侧磁石吸附。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组成,
两个所述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组成,
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极性彼此不同,
并且,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极性彼此不同。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为相同极性,
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为相同极性。
49.根据权利要求43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嵌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被嵌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用于与所述一方侧嵌合部嵌合。
50.根据权利要求43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薄片材料,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侧薄片材料,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这些所述一方侧薄片材料以及所述另一方侧薄片材料构成为相互接触并结合的面接合件。
51.根据权利要求43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装着在使用者身上的装着部、以及所述安装部,
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引导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的被安装部,
并设置有位移调整部,所述位移调整部能够对以所述被安装部为基准的所述摄像部的位移、或者以所述装着部为基准的所述安装部的位移进行变更。
52.根据权利要求43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连接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线缆,以能够在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进行电力供给或者信息通信。
53.根据权利要求43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收容有电池。
54.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
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能够挠性变形的可挠性的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着部是在被装着时的自然状态下维持规定形状的结构,并且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56.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着部构成为戴在使用者至少一侧的耳朵上的耳挂部。
57.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着部构成为戴在使用者的腕部或者手指上的带状部件。
58.根据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着部构成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的带状部件。
59.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使所述摄像部以与该摄像部的受光面的平面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能够将所述摄像部切换到至少两个旋转位置。
60.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
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以及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能够使所述摄像部以与该摄像部的受光面的平面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能够将所述摄像部切换到至少两个旋转位置。
61.根据权利要求54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多种类型的所述佩戴部件佩戴在使用者身上,
在任意一种所述佩戴部件被佩戴在所述使用者身上的情况下,都能够将所述壳体连接在已佩戴的所述佩戴部件上。
62.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以及
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
能够将多种类型的所述佩戴部件佩戴在使用者身上,
在任意一种所述佩戴部件被佩戴在所述使用者身上的情况下,都能够将所述壳体连接在已佩戴的所述佩戴部件上。
63.根据权利要求61或62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判定部,当所述壳体被连接在多种类型的所述佩戴部件之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佩戴部件上时,对连接有所述壳体的所述佩戴部件的种类进行判定;以及
对应处理部,执行与通过所述判定部判定出的种类相对应的对应处理。
64.根据权利要求54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
选择部,从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范围。
65.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
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
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以及
选择部,从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中选择出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相对应的范围。
66.根据权利要求54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
发送控制部,用于向外部装置发送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
接收部,当通过所述发送控制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了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时,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与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应答信息。
67.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像部,用于对信息码进行拍摄;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所述信息码的图像进行处理;
壳体,用于保持所述摄像部以及所述处理部;
佩戴部件,所述佩戴部件具备身体装着部、以及用于拆装所述壳体的安装部,并且所述佩戴部件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
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
发送控制部,用于向外部装置发送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以及
接收部,当通过所述发送控制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了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时,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与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信息相对应的应答信息。
68.根据权利要求54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引导部,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将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佩戴部件的规定的安装部上,并且在该连接时进行引导,以使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壳体的姿势形成规定姿势。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备:
至少两个壳体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及
至少两个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佩戴部件的所述安装部上;
通过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与两个所述佩戴部件侧连接部,连接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
70.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磁石,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以及磁性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并被所述一方侧磁石吸附。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壳体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以及第二壳体侧连接部组成,
两个所述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由作为磁石的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以及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组成,
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极性彼此不同,这些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
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的极性彼此不同,这些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形成相互吸附从而连接的结构。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为相同极性,
所述第二壳体侧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侧连接部为相同极性。
73.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嵌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以及被嵌合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用于与所述一方侧嵌合部嵌合。
74.根据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一方侧薄片材料,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一方;以及另一方侧薄片材料,设置在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安装部的另一方;所述一方侧薄片材料与所述另一方侧薄片材料构成为相互接触并结合的面接合件。
75.根据权利要求54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佩戴部件具备用于与所述安装部连接的基座部,所述身体装着部从所述基座部延伸出来,
所述壳体具备通过所述引导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的被安装部,
并设置有位移调整部,所述位移调整部能够对以所述被安装部为基准的所述摄像部的位移、或者以所述基座部为基准的所述安装部的位移进行变更。
76.根据权利要求54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连接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的连接线缆,以能够在所述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进行电力供给或者信息通信。
77.根据权利要求54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收容有电池。
78.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用于对规定的拍摄范围的图像进行拍摄;
指示光照射部,用于向所述拍摄范围照射指示光;
照明光源,用于照射与所述指示光不同的照明光;
壳体,至少保持所述指示光照射部、所述照明光源以及所述摄像部;
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或者使用者的装着物上;
光源控制部,在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为不驱动所述照明光源而驱动所述指示光照射部,所述第二控制为驱动所述照明光源;
检测部,用于从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信息码的规定的特征图案,其中,所述第一拍摄图像是在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所述第一控制照射所述指示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获得的;以及
处理部,用于对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在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所述第二控制照射所述照明光的状态下由所述摄像部获得的;
当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时,所述光源控制部将对所述指示光照射部以及所述照明光源进行的控制从所述第一控制切换到所述第二控制。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的所述指示光的照射区域进行解析,并从该照射区域中检测所述特征图案。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存储位置数据的位置数据存储部,所述位置数据表示在通过所述摄像部获得的拍摄图像中的所述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
所述检测部根据存储在所述位置数据存储部中的所述位置数据,确定出在所述第一拍摄图像内的所述指示光的照射区域的位置,并从所述第一拍摄图像内的所述照射区域中检测所述特征图案。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数据包括表示所述照射区域的中心位置的中心数据、以及表示以所述中心位置为中心的大小的尺寸数据。
82.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光照射部沿着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的中心轴照射所述指示光,
所述检测部从包含所述第一拍摄图像的中心部在内的规定的中央区域中检测所述特征图案。
83.根据权利要求78至8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部在通过所述光源控制部的所述第一控制照射所述指示光的状态下,多次取得所述第一拍摄图像,
当通过所述检测部在多次的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以规定次数连续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时,所述光源控制部从所述第一控制切换到所述第二控制。
84.根据权利要求78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光照射部以如下方式照射指示光:使在与所述指示光的照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照射形状形成为包含向规定方向延伸的线状、大致矩形状、大致圆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的形状。
85.根据权利要求78至8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定部,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时,将所述摄像部的快门速度设定变更为,比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前的第一快门速度更快的第二快门速度,
当通过所述检测部从所述第一快门速度时拍摄到的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后,对所述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通过已由所述设定部设定变更为所述第二快门速度的所述摄像部获得的。
86.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用于照射光;
摄像部,用于对规定的拍摄范围的图像进行拍摄;
壳体,至少保持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摄像部;
佩戴部件,与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或者使用者的装着物上;
检测部,用于从通过所述摄像部获得的拍摄图像中检测信息码的规定的特征图案;
设定部,当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时,将所述摄像部的快门速度设定变更为,比通过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前的第一快门速度更快的第二快门速度;以及
处理部,当通过所述检测部从由所述第一快门速度时的所述摄像部获得的第一拍摄图像中检测出所述特征图案后,对所述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拍摄图像是通过已由所述设定部设定变更为所述第二快门速度的所述摄像部获得的。
87.根据权利要求85或86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处理部对所述第二拍摄图像进行处理后,所述设定部将所述摄像部的快门速度再次恢复到所述第一快门速度。
88.根据权利要求78至8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应部,当对所述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了规定的指示操作时,对通过所述处理部处理拍摄图像而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行规定的取消控制。
89.一种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用于照射光;
摄像部,用于对规定的拍摄范围的图像进行拍摄;
壳体,至少保持所述光源以及所述摄像部;
佩戴部件,所述壳体一体地设置或者独立于所述壳体设置,用于佩戴在使用者的身体上或者使用者的装着物上;
处理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获得的拍摄图像进行处理;以及
对应部,当对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了规定的指示操作时,对通过所述处理部处理拍摄图像而得到的处理数据进行规定的取消控制。
90.根据权利要求88或89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具有:
解读部,用于对通过所述摄像部获得的拍摄图像进行解读;以及
发送部,在通过所述解读部解读拍摄图像后,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停止发送通过所述解读部获得的解读数据,并在经过所述一定时间之后,向设置在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外部的外部装置发送所述解读数据;
在通过所述解读部解读拍摄图像之后,在经过所述一定时间之前对所述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进行了所述规定的指示操作时,所述对应部执行删除所述解读数据的处理;
当通过所述对应部删除所述解读数据时,所述发送部不执行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该解读数据的处理。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定数据存储部,用于存储所述一定时间的值,
所述发送部根据存储在所述设定数据存储部中的数据,在所述一定时间内停止发送所述解读数据,
并能够对存储在所述设定数据存储部中的所述一定时间的值进行设定变更。
92.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读取了规定的专用码时,所述对应部执行所述取消控制。
93.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从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
当对所述操作开关进行了规定的外部操作时,所述对应部执行所述取消控制。
94.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读取时,所述对应部执行删除处理,以删除被所述处理部处理的所述已读码的所述处理数据。
95.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能够从外部进行操作的操作开关,
当对所述操作开关进行了规定的外部操作,并且已经由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读取的已读码再次被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读取时,所述对应部执行删除处理,以删除被所述处理部处理的所述已读码的所述处理数据。
96.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摄像部获得的拍摄图像中所包含的所述信息码为规定的第一拍摄姿势时由所述处理部生成了所述处理数据的情况下,之后当通过所述摄像部以与所述第一拍摄姿势的方向相差规定角度以上的第二拍摄姿势对该信息码进行了读取时,所述对应部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97.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处理部生成所述处理数据后,通过所述摄像部对所述信息码持续拍摄规定时间以上时,所述对应部对该信息码的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98.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所述处理部处理的所述信息码不存在于所述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中,且自不存在起于一定时间内该信息码进入所述拍摄范围中时,所述对应部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99.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处理部生成所述处理数据后,通过所述摄像部同时拍摄多个码时,所述对应部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100.根据权利要求89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处理部生成所述处理数据后,通过该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同时拍摄多个码且读取该多个码时,所述对应部对与该多个码相对应的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101.根据权利要求99或100所述的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部以按照预定的规定排列对所述多个码进行了拍摄为条件,对所述处理数据进行所述取消控制。
CN201480011336.6A 2013-01-31 2014-01-30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7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7532 2013-01-31
JP2013017532 2013-01-31
JP2013116261 2013-05-31
JP2013-116261 2013-05-31
JP2013-116262 2013-05-31
JP2013116262 2013-05-31
JP2013197413 2013-09-24
JP2013-197413 2013-09-24
JP2014-013060 2014-01-28
JP2014013060A JP6179411B2 (ja) 2013-01-31 2014-01-28 携帯型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PCT/JP2014/052142 WO2014119673A1 (ja) 2013-01-31 2014-01-30 携帯型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7140A true CN105027140A (zh) 2015-11-04
CN105027140B CN105027140B (zh) 2018-10-09

Family

ID=54415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133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7140B (zh) 2013-01-31 2014-01-30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04828B2 (zh)
CN (1) CN1050271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4988A (zh) * 2016-12-27 2020-10-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装置与相关检测方法
CN112912886A (zh) * 2018-10-23 2021-06-04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信息码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64287A1 (en) * 2014-04-21 2015-10-29 Uqmartyne Management Llc Wireless earphone
WO2017185048A1 (en) 2016-04-21 2017-10-26 Human, Incorporated Attachment apparatus for coupling to an ear
JP2018196019A (ja) * 2017-05-18 2018-12-06 株式会社シフト アタッチメン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267A (ja) * 1999-01-27 2000-08-04 Tohken Co Ltd 携帯型コ―ド読取装置
CN1578337A (zh) * 2003-07-24 2005-02-09 京瓷株式会社 携带终端装置
CN1609886A (zh) * 2003-10-16 2005-04-27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目标的装置
US20060118629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Omro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reading optical data code
CN101102347A (zh) * 2006-03-24 2008-01-09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话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9002A (en) * 1988-05-11 1995-12-2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Bar code scanner with scanning beam and/or field of view adjustable about three mutually orthogonal axes
US5250790A (en) * 1988-05-11 1993-10-05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Hand-mounted scanner with automatic manual initiation of reading indicia
US6491225B1 (en) * 1989-10-30 2002-12-10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optical reader with electronic stylus
US5479000A (en) * 1989-10-30 1995-12-26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scanning module for reading bar codes
US5756982A (en) * 1990-09-11 1998-05-26 Metrologic Instruments, Inc. Body-wearable automatic laser scanner with power-conserving control subsystem
US5208449A (en) * 1991-09-09 1993-05-04 Psc, Inc. Portable transaction terminal
US5380994A (en) * 1993-01-15 1995-01-1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 Microcomputer adapted for inventory control
US5898161A (en) * 1994-08-29 1999-04-27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Wrist-mounted optical scanning and pointing systems
US6098877A (en) 1997-05-21 2000-08-0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optical reader having a scanning module
JP2004030014A (ja) 2002-06-24 2004-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ード読み取り装置
JP4111216B2 (ja) 2004-10-04 2008-07-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光学情報読取装置
JP2010510602A (ja) 2006-11-22 2010-04-02 チョルネンキー、ティー・イー セキュリティ・監視装置
JP2011209805A (ja) 2010-03-29 2011-10-2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映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267A (ja) * 1999-01-27 2000-08-04 Tohken Co Ltd 携帯型コ―ド読取装置
CN1578337A (zh) * 2003-07-24 2005-02-09 京瓷株式会社 携带终端装置
CN1609886A (zh) * 2003-10-16 2005-04-27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光学读取目标的装置
US20060118629A1 (en) * 2004-12-08 2006-06-08 Omro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reading optical data code
CN101102347A (zh) * 2006-03-24 2008-01-09 索尼株式会社 便携式电话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4988A (zh) * 2016-12-27 2020-10-16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装置与相关检测方法
CN111784988B (zh) * 2016-12-27 2021-12-10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穿戴式装置与相关检测方法
US11450195B2 (en) 2016-12-27 2022-09-20 Pixart Imaging Inc. Wearable device and associated detecting method
CN112912886A (zh) * 2018-10-23 2021-06-04 电装波动株式会社 信息码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7140B (zh) 2018-10-09
US20160063290A1 (en) 2016-03-03
US9904828B2 (en)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83276U (zh) 可穿戴成像设备
CN104914578B (zh) 夹持型显示模块和具有该夹持型显示模块的眼镜型终端
CN105027140A (zh) 便携式信息码读取装置
CN105122121B (zh) 成对的隐形眼镜、隐形眼镜和存储介质
TW201830953A (zh) 用於電子可穿戴裝置之智慧外殼
KR102102643B1 (ko) 글래스 타입 단말기
JP2015043576A (ja) ヘッドセットに基づく通信プラットホーム
CN110612720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22875A1 (ko)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
CN105589562A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和虚拟现实系统
JP2017010185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0690977U (zh) 警用执法记录眼镜以及实时在线取证系统
KR20160049687A (ko)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1686822B1 (ko) 스마트폰을 이용한 실시간 감시 장치
KR20150089340A (ko) 이동단말기, 이동단말기용 거치대 그리고 이들을 이용한 영상 촬영방법
CN206585725U (zh) 一种耳机
EP3627218A1 (en) Imaging device
CN114902820B (zh) 颈挂型装置
WO2020189595A1 (ja) 頸掛式ウェアラブルコンピュータ
CN207148459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07181825U (zh) 可标识拍摄方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CN206348555U (zh) 一种新型智能摄像眼镜
JP6405714B2 (ja) 携帯型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JP7023022B1 (ja) 首掛け型装置及び遠隔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CN214427904U (zh) 一种基于手势交互的vr头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Qixue

Inventor after: Tanaka Takahiro

Inventor after: Maruyama Kentaro

Inventor after: Tahata Taro

Inventor after: Yoda Takuya

Inventor after: Sakano Ryota

Inventor after: Suzuki Chihito

Inventor after: Ohta Yutaka

Inventor after: Kida Akira

Inventor before: Gong Qixue

Inventor before: Tanaka Takahiro

Inventor before: Maruyama Kentaro

Inventor before: Tahata Taro

Inventor before: Yoda Takuya

Inventor before: Sakano Ryota

Inventor before: Ohta Yutaka

Inventor before: Kida Akira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