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2524A - 触控面板模块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22524A CN105022524A CN201410579160.6A CN201410579160A CN105022524A CN 105022524 A CN105022524 A CN 105022524A CN 201410579160 A CN201410579160 A CN 201410579160A CN 105022524 A CN105022524 A CN 1050225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ose
- area
- touch
- sensing electrodes
- ac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触控面板区及非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模块包括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置在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利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来感测触碰物体。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非触控面板区。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另一部分及第二感测电极当中的全部设置在触控面板区。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产生一触碰面积。触碰物体在触控面板上对应的触碰位置是由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所述触碰面积的比例来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面板模块,且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蓬勃发展,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的触控装置,都可提供使用者直觉式的输入方式与操作界面,因此普遍受到使用者的欢迎,而带来了庞大的商机。因此,如何准确的检测出使用者对电子产品所进行的触控操作一直以来都是现阶段电子产品的重要课题。
一般而言,在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检测使用者触碰位置的方法为当使用者触碰到触控面板表面时,利用使用者碰触到不同感测电极上的面积的不同,可计算出触碰位置正确的坐标位置。然而,由于现有的电极图案在触控面板的边缘区域不同的感测电极面积分布的比例少有变化,也造成了使用者经由触碰所改变的电容变化量并不明显,难以正确的计算出触碰位置的坐标位置,使触控装置无法正确的检测出触碰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可补偿触控面板边缘区域的线性度,提高触控控制器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一触控面板区以及一非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模块包括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感测单元,用以感测一触碰物体。各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沿着一方向增加。第二感测电极的面积沿着所述方向减少。触控面板设置在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产生一触碰面积。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所述触碰面积的一比例沿着所述方向增加,且触碰物体沿着方向从非主动区往非触控面板区移动时,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碰物体沿着方向从主动区往非主动区移动时,所述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电极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大于第二感测电极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一感测单元。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利用非主动区中的一第一导电布线与一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二感测电极利用非主动区中的一第二导电布线与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还延伸至非主动区中,以实质上填满非主动区中第一导电布线及第二导电布线以外的对应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二感测单元。第二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由主动区延伸至非主动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感测单元的第二感测电极由主动区延伸至非主动区,且分隔延伸至非主动区的第一感测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延伸至非主动区的第一感测电极形成一块状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电极还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模块还包括一触控控制器。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触控面板,用以依据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所述触碰面积的比例,判断触碰物体在触控面板上的一触碰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控制器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斜边。在主动区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斜边沿着相反于所述方向的另一方向以一斜率延伸。第二感测电极配合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中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各感测单元的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曲边。主动区包括一边缘区域以及一非边缘区域。在非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曲边沿着相反于所述方向的另一方向以一第一斜率延伸。在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曲边沿所述另一方向,以不同于第一斜率的至少一第二斜率延伸。第二感测电极配合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中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的非主动区围绕主动区,且所述方向是由主动区的中央区域指向非主动区的一方向。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括一触控面板区以及一非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模块包括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设置在触控面板区。触控面板利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来感测一触碰物体。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非触控面板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另一部分以及第二感测电极当中的全部设置在触控面板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第一感测电极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大于第二感测电极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产生一触碰面积。触碰物体在触控面板上对应的一触碰位置是由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所述触碰面积的一比例来决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在主动区中,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斜边。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斜边沿着远离非触控面板区的一方向以一斜率延伸。第二感测电极配合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中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在主动区中,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曲边。主动区包括一边缘区域以及一非边缘区域。在非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曲边沿着远离非触控面板区的一方向以一第一斜率延伸。在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曲边沿远离非触控面板区的所述方向,以不同于第一斜率的至少一第二斜率延伸。第二感测电极配合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中延伸。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还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可用以补偿触控面板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概要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控面板模块;
110:触控面板;
112、412:感测单元;
112A、312:第二感测单元;
112B、112C:第一感测单元;
113:感测电极;
113A、113B、113C、313、413:第一感测电极;
115A、115B、115C、315、415:第二感测电极;
117:导电布线;
117B:第一导电布线;
119B:第二导电布线;
120:触控控制器;
210:触控面板区;
212:主动区;
214:扇出区;
220:非触控面板区;
S1、S2:延伸斜边;
S3、S4:延伸曲边;
TA1、TA2、TA3:触碰面积;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出多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仅限于所例示的多个实施例。实施例之间也允许有适当的结合。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模块100包括一触控面板110以及一触控控制器120。触控面板110设置在触控面板模块100的一触控面板区210,触控控制器120设置在触控面板模块100的一非触控面板区220。在本实施例中,非触控面板区220例如包括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基板(未示出)。触控面板110利用柔性印刷电路和外部电路以及触控控制器120电性连接。触控控制器120例如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上,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10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和外部电路电性连接,且触控控制器120也可以设置在触控面板110的非主动区,即触控面板110上主动区212以外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10包括多个感测单元112,用以感测一触碰物体(未示出)。感测单元112例如设置在触控面板110的主动区212。触控面板110的非主动区包括一扇出区(fan-out area)214。扇出区214内设置有多个导电布线117,或者包括感测电极113的延伸。触控面板110利用导电布线117或者延伸的感测电极113,将感测单元112内的感测电极113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以及触控控制器120。应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感测单元112的数量、内部感测电极113的布局图案以及扇出区214内的布线方式仅用以例示说明,均不用以限定本发明。此外,触控面板模块100中各区域的大小和感测单元112的大小及两者之间的比例仅用以例示说明,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图1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包括多个感测单元112,用以感测触碰物体。图2所示出者是多个感测单元112当中的一种电极图案的实施态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感测单元112包括一第二感测单元112A。第二感测单元112A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3A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15A。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沿着一方向D增加,第二感测电极115A的面积沿着方向D减少。在本实施例中,方向D是由主动区212的中央区域指向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的一特定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及第二感测电极115A交错排列。第一感测电极113A及第二感测电极115A分别具有一延伸斜边S1及S2。在主动区212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延伸斜边S1沿着相反于方向D的另一方向以一特定斜率延伸。第二感测电极115B配合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212中延伸,且两者交错排列。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及第二感测电极115A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由主动区212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第二感测电极115A也由主动区212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且分隔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的第一感测电极113A,如图2所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大于第二感测电极115A在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还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120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换句话说,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A当中的至少一部分是设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并且,第一感测电极113A当中的另一部分以及第二感测电极115A当中的全部是设置在触控面板区210的主动区212及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二感测单元112A例如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3A、第二感测电极115A、两者在非主动区的延伸以及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的第一感测电极113A。
具体而言,请同时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控制器120例如是依据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来判断触碰物体在触控面板110上的一触碰位置。
以触控面板110的边缘区域为例,假设触碰物体触碰第二感测单元112A,并且在其上产生一触碰面积TA2,触控控制器120可依据第一感测电极113A占有触碰面积TA2的比例来决定触碰物体在触控面板110上的触碰位置。举例而言,在此例中,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和触碰第二感测电极115A的面积例如分别是A2及B2,因此,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2占有触碰面积TA2的一比例实质上为A2/(A2+B2)。因此,触控控制器120决定触碰物体的触碰位置是发生在触控面板110上的边缘区域中触碰面积TA2所对应的位置。
再以非触控面板区220为例,假设触碰物体触碰第二感测单元112A,并且在其上产生一触碰面积TA3。在此例中,触碰面积TA3的触碰位置较触碰面积TA2远离主动区212。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和触碰第二感测电极115A的面积例如分别是A3及B3,因此,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3占有触碰面积TA3的一比例实质上为A3/(A3+B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3占有触碰面积TA3的比例A3/(A3+B3)实质上是大于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2占有触碰面积TA2的比例A2/(A2+B2)。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2和触碰面积TA2的比例A2/(A2+B2)是沿着方向D增加。换句话说,此比例A2/(A2+B2)可作为一第一临界值,触碰物体沿着方向D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往非触控面板区220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3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TA3的比例A3/(A3+B3)大于此第一临界值。
另外,又以主动区212为例,假设触碰物体触碰第二感测单元112A,并且在其上产生一触碰面积TA1。在此例中,触碰面积TA1的位置较触碰面积TA2、TA3远离非触控面板区220。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和触碰第二感测电极115A的面积例如分别是A1及B1,因此,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1占有触碰面积TA1的一比例实质上为A1/(A1+B1)。因此,触控控制器120决定触碰物体的触碰位置是发生在触控面板110上触碰面积TA1所对应的位置。
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1占有触碰面积TA1的比例A1/(A1+B1)实质上是小于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2占有触碰面积TA2的比例A2/(A2+B2)。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1和触碰面积TA1的比例A1/(A1+B1)是沿着方向D增加。换句话说,此比例A1/(A1+B1)可作为一第二临界值,触碰物体沿着方向D从主动区212往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面积A2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TA2的比例A2/(A2+B2)大于此第二临界值。
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至少通过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的第一感测电极113A,当触碰物体由触控面板110的中央区域往边缘区域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会显著增加。因此,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也会有显著变化,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120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并不限于是第一感测电极113A及第二感测电极115A的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实际设计需求,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可包括多个导电布线。
图3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感测单元112包括一第一感测单元112B。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单元112B的电极图案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两者之间主要差异例如在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单元112B的第一感测电极113B利用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的第一导电布线117B与触控控制器120电性连接。第一感测单元112B的第二感测电极115B利用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的第二导电布线119B与触控控制器120电性连接。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3B还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120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因此,在本范例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单元112B例如包括第一感测电极113B、第二感测电极115B、第一导电布线117B、第二导电布线119B以及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220的第一感测电极113B。
在本实施例中,触碰物体从主动区212往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B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触碰物体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往非触控面板区220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B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此部分操作可以由图2实施例的叙述中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临界值及第二临界值的大小也可能随之不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并不限于仅是在扇出区214内设置多个导电布线。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实际设计需求,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除了导电布线以外的区域,可填补多个第一感测电极,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
图4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单元112C的电极图案类似于图3的实施例,第一感测单元112C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3C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115C。两者之间主要差异例如在于第一感测电极113C还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以实质上填满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第一导电布线及第二导电布线以外的对应区域,如图4所示。
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触碰物体从主动区212往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C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触碰物体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往非触控面板区220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113C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此部分操作可以由图2实施例的叙述中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临界值及第二临界值的大小也可能随之不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并不限于是第二感测电极115A分隔第一感测电极113A的态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实际设计需求,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中的第一感测电极也可以是没有被第二感测电极115A分隔的一完整的块状电极,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
图5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5,本实施例的第二感测单元312的电极图案类似于图3的实施例,第二感测单元312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313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315。两者之间主要差异例如在于第二感测单元312的第一感测电极313由主动区212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并且,延伸至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的第一感测电极313形成一块状电极,如图5所示。
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触碰物体从主动区212往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313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触碰物体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往非触控面板区220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313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此部分操作可以由图2实施例的叙述中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临界值及第二临界值的大小也可能随之不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图5的实施例也可与图2至图4的实施例进行适当的结合。即是,在图5的实施例中,其非触控面板区220内也可进一步配置第一感测电极313,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120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及第二感测电极的电极图案在主动区内的布局方式并不限于各感测电极的延伸斜边以一特定斜率往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实际设计需求,各感测电极的对边也可以是具有不同斜率曲边。
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电极图案的概要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6,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413及第二感测电极415在主动区212内的排列方式类似于图5的实施例,两者之间主要差异例如在于第一感测电极413及第二感测电极415的对边分别是具有不同斜率的延伸曲边,如图6所示。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单元412的第一感测电极413及第二感测电极415是交错排列。第一感测电极413及第二感测电极415分别具有延伸曲边S3、S4。以延伸曲边S3为例,在此例中,延伸曲边S3包括三个转折线段,其中之一位于非边缘区域,例如两边缘区域之间的主动区,另两个转折线段分别位于靠近非主动区的边缘区域和远离非主动区的边缘区域。在非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413的延伸曲边S3是沿着相反于方向D的另一方向以一第一斜率延伸。在边缘区域中,第一感测电极413的延伸曲边沿所述另一方向,以不同于第一斜率的至少一第二斜率延伸。也就是说,在延伸曲边S3中,位于边缘区域的两个转折线段的斜率是和位于非边缘区域的转折线段的斜率不同,而位于边缘区域的两个转折线段的斜率彼此间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测电极415是配合第一感测电极413的延伸方式,在主动区212中延伸。
类似于图2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触碰物体从主动区212往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413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触碰物体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往非触控面板区220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413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100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此部分操作可以由图2实施例的叙述中获致足够的教示、建议与实施说明,因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与图2的实施例不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临界值及第二临界值的大小也可能随之不同,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图6的实施例也可与图2至图4的实施例进行适当的结合。即是,在图6的实施例中,其非触控面板区220内也可进一步配置第一感测电极413,以补偿触控面板110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120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或者,在图6的实施例中,其非主动区的扇出区214内的电极图案的布局方式也可与图2至图4的实施例相同或不相同。
应注意的是,在图1的范例实施例中,虽然所述多个感测单元112都是以第二感测单元112A的电极图案来作为例示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感测单元112的组合可以是由图2至图6所例示的感测单元相同或不相同的组合。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还配置在非触控面板区。当触碰物体由触控面板的中央区域往边缘区域移动时,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会显著增加。因此,触碰物体触碰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触碰物体触碰触控面板模块所产生的触碰面积的比例也会有显著变化,以补偿触控面板边缘区域的线性度,从而提高触控控制器判断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面板区以及一非触控面板区,该触控面板模块包括:
一触控面板,包括多个感测单元,用以感测一触碰物体,各该感测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沿着一方向增加,该些第二感测电极的面积沿着该方向减少,其中该触控面板设置在该触控面板区,且该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
其中该触碰物体触碰该触控面板模块产生一触碰面积,该触碰物体触碰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该触碰面积的一比例沿着该方向增加,且该触碰物体沿着该方向从该非主动区往该非触控面板区移动时,该比例大于一第一临界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碰物体沿着该方向从该主动区往该非主动区移动时,该比例大于一第二临界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在该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大于该些第二感测电极在该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一感测单元,该第一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利用该非主动区中的一第一导电布线与一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并且该第一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二感测电极,利用该非主动区中的一第二导电布线与该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还延伸至该非主动区中,以实质上填满该非主动区中该第一导电布线及该第二导电布线以外的对应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感测单元包括一第二感测单元,该第二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由该主动区延伸至该非主动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二感测电极由该主动区延伸至该非主动区,且分隔延伸至该非主动区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延伸至该非主动区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形成一块状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还配置在该非触控面板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触控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该触控面板,用以依据该触碰物体触碰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该触碰面积的该比例,判断该触碰物体在该触控面板上对应的一触碰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控制器配置在该非触控面板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斜边,
在该主动区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斜边沿着相反于该方向的另一方向以一斜率延伸,以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配合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该主动区中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感测单元的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曲边,该主动区包括一边缘区域以及一非边缘区域,
在该非边缘区域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曲边沿着相反于该方向的另一方向以一第一斜率延伸,在该边缘区域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曲边沿该另一方向,以不同于该第一斜率的至少一第二斜率延伸,以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配合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该主动区中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的该非主动区围绕该主动区,且该方向是由该主动区的中央区域指向该非主动区的一方向。
15.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触控面板区以及一非触控面板区,该触控面板模块包括:
一触控面板,设置在该触控面板区,其中该触控面板利用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来感测一触碰物体,
其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非触控面板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当中的另一部分以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当中的全部设置在该触控面板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在该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大于该些第二感测电极在该非主动区中占有的面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碰物体触碰该触控面板模块产生一触碰面积,该触碰物体在该触控面板上对应的一触碰位置是由该触碰物体触碰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面积和该触碰面积的一比例来决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在该主动区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斜边,且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斜边沿着远离该非触控面板区的一方向以一斜率延伸,以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配合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该主动区中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包括一主动区以及一非主动区,在该主动区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交错排列,各该第一感测电极具有一延伸曲边,该主动区包括一边缘区域以及一非边缘区域,在该非边缘区域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曲边沿着远离该非触控面板区的一方向以一第一斜率延伸,在该边缘区域中,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该些延伸曲边沿该方向,以不同于该第一斜率的至少一第二斜率延伸,以及该些第二感测电极配合该些第一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式,在该主动区中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461985453P | 2014-04-28 | 2014-04-28 | |
US61/985,453 | 2014-04-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2524A true CN105022524A (zh) | 2015-11-04 |
CN105022524B CN105022524B (zh) | 2018-11-30 |
Family
ID=5441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791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22524B (zh) | 2014-04-28 | 2014-10-24 | 触控面板模块 |
CN201510108464.9A Pending CN105023546A (zh) | 2014-04-28 | 2015-03-12 | 源极驱动器与其控制方法与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08464.9A Pending CN105023546A (zh) | 2014-04-28 | 2015-03-12 | 源极驱动器与其控制方法与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5022524B (zh) |
TW (2) | TWI5443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8950B (zh) * | 2018-07-16 | 2021-10-08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源极驱动器 |
CN110459182A (zh) * | 2019-06-11 | 2019-11-1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电荷分享电路、方法和显示面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13032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0 | Mikiya Itakura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2736804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单层感应层的二维电容式触控板 |
CN103383612A (zh) * | 2012-05-02 | 2013-11-06 | 香港商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自身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431925T1 (de) * | 2002-03-29 | 2009-06-15 | Daikin Ind Ltd | Kühleinrichtung |
TWI423228B (zh) * | 2009-01-23 | 2014-01-1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用於一液晶顯示裝置之驅動方法及其相關裝置 |
KR101192583B1 (ko) * | 2010-10-28 | 2012-10-18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패널,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
CN103456267B (zh) * | 2013-08-26 | 2015-12-02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2014
- 2014-10-14 TW TW103135520A patent/TWI54438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10-24 CN CN201410579160.6A patent/CN1050225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2-05 TW TW103142412A patent/TWI539436B/zh active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10108464.9A patent/CN1050235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13032A1 (en) * | 2010-11-08 | 2012-05-10 | Mikiya Itakura | Touch screen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CN102736804A (zh) * | 2011-04-08 | 2012-10-17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单层感应层的二维电容式触控板 |
CN103383612A (zh) * | 2012-05-02 | 2013-11-06 | 香港商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自身电容型触控装置与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3546A (zh) | 2015-11-04 |
TWI539436B (zh) | 2016-06-21 |
CN105022524B (zh) | 2018-11-30 |
TW201541448A (zh) | 2015-11-01 |
TWI544382B (zh) | 2016-08-01 |
TW201541312A (zh) | 2015-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62523B1 (ko) |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의 터치 위치결정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US9557849B2 (en) | Touch panel and input recognition device using the touch panel | |
US8629841B2 (en) | Multi-touch sensor patterns and stack-ups | |
US8754662B1 (en) | Flipped cell sensor pattern | |
US9292138B2 (en) | Single layer sensor pattern | |
US20150370369A1 (en) | Touch Sensing Device | |
CN105278735A (zh) | 采用力成像的接近感测的装置和方法 | |
US9423918B2 (en) | Electrostati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 | |
US20130088448A1 (en) | Touch screen panel | |
CN104866147A (zh) | 电容式手指导航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 |
US20140340354A1 (en) |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device | |
CN107102764B (zh) | 输入设备中的跨电容触摸和力感测 | |
CN103294250A (zh) | 单层多触摸传感器的信号图案结构 | |
CN104345998A (zh) | 单层多点互电容式触摸屏的驱动感应方法 | |
US8791922B2 (en) | Resistive touch panel | |
US9471190B2 (en) | Touch panel module | |
CN108984033B (zh) | 触控显示模组、触控显示装置及制备方法 | |
US20140292715A1 (en) | Self-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US9552116B2 (en) | Touch apparatus | |
CN104571760B (zh) | 具有触控功能的面板及其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 |
CN105022524A (zh) | 触控面板模块 | |
TWI588706B (zh) | 用於觸控裝置的觸控模組及相關的觸控方法 | |
CN104679312A (zh) |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系统、触控方法 | |
CN209216073U (zh) | 一种自电容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
US9495050B1 (en) | Sensor pattern with signal-spreading electrod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