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233A - 电磁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9233A
CN105009233A CN201480014444.9A CN201480014444A CN105009233A CN 105009233 A CN105009233 A CN 105009233A CN 201480014444 A CN201480014444 A CN 201480014444A CN 105009233 A CN105009233 A CN 105009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noid
movable core
power supply
relay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44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9233B (zh
Inventor
金太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09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9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9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for slow operation, for sequential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for high-speed energisation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6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tuating electro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081Magnetic 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33/6662Oper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bistable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linear polarised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 H01H47/22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relay and designed to obtain desired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r to provide energising current for supplying energising current for relay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081Magnetic constructions
    • H01F2007/086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arm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59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20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movable inside coil and substantially lengthwise with respect to axis thereof; movable coaxially with respect to coil
    • H01H50/22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movable inside coil and substantially lengthwise with respect to axis thereof; movable coaxially with respect to coil wherein the magnetic circuit is substantially clos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操作装置包括:固定铁心(6);构成为能相对于固定铁心(6)移动的可动铁心(7);通过励磁使可动铁心(7)移动从而对连结于可动铁心(7)的真空阀(1)进行开关的电磁线圈(9);以及对电磁线圈(9)供电的驱动用电源(21),通过用于在正常时对真空阀(1)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即电容器电源(24)、以及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直流电源(26)这两种电源来构成驱动用电源(21),用于在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容器电源(24)具备:对提供至电磁线圈(9)的电力进行存储的电容器(22a、22b)、以及响应对真空阀(1)发出的开路指令或闭路指令来对从电容器(22a、22b)提供至电磁线圈(9)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23),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直流电源(26)直接对电磁线圈(9)提供直流电。

Description

电磁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作为断路器等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电磁操作装置。另外,还涉及例如断路器等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中使用的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磁操作装置的驱动构成为具有:对用于激励电磁铁的电磁线圈的电力进行存储的电容器;以及响应对开关装置发出的接通指令或开路指令来对从电容器提供至电磁线圈的电流的通电方向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且利用存储于电容器的电力来激励电磁线圈,驱动可动铁心,并利用该驱动力来接通、断开开关装置的接点。
具备利用控制基板来操作开关装置的电路的现有的电磁操作装置,公开有如下结构:例如包括AC/DC转换器、充电电路、控制逻辑部、放电电路,放电电路中具有作为主控制单元的FET、继电接点等,并连接有电容器及电磁线圈。开关装置的开关动作通过向电磁线圈通电来实现,另外,在向电磁线圈的通电方向来控制开关。通过充电电路充电至电容器的电力对电磁线圈通电,但通电方向通过继电接点来控制,通过FET的接通、截止来控制向电磁线圈的通电的开启、关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现有的开关装置所用的电磁铁装置中,电磁铁装置的可动部包括:非磁性的驱动轴,该非磁性的驱动轴插通设置于可动方向的两端的平板状开口的中心;圆柱可动铁心,该圆柱可动铁心是嵌入该驱动轴并被固定的块状(块)磁性体;以及圆板可动铁心,该圆板可动铁心是隔着作为磁性构件的薄板配置于该磁性体的上侧,并固定于驱动轴的磁性体。圆柱可动铁心及圆板可动铁心被拧入驱动轴,或者利用止动构件固定于驱动轴。驱动轴经过固定用的加工,其外径尺寸因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固定铁心由钢管、平板、圆筒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为了瞬时地截断短路故障电流、异常电流来保护设备,开关装置被用于电气设备及电力设备。
为了实现延长寿命、节省空间,公开了一种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该电磁铁装置具备:电磁铁,该电磁铁在闭路时被激励,使可动铁心动作;驱动轴,该驱动轴贯通并固定于可动铁心,其下端与支轴杆的另一端相连结;开路弹簧,该开路弹簧设置于驱动轴的上端,使驱动轴向断路方向作用;以及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设置于驱动轴的上方,与闭路时的驱动轴的上端相抵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52628号公报(第11-12页、图10)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22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8—64057号公报(段落[0009]~[0015]、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控制基板及电磁线圈来进行操作的电磁铁控制装置(电磁操作装置)中,控制基板部中使用半导体元件、切换继电器等多种器件,器件数量增多,因此具有如下问题:半导体元件、各器件的故障率被乘积,从而电磁操作装置整体的故障率变大,其结果是,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进行开关驱动的开关装置的可靠度变差。
在使用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中,对于多个规格,根据各规格的开关装置所需的操作力来设计圆柱可动铁心、圆板可动铁心、驱动轴、固定铁心的钢管、平板、圆筒,来制备电磁铁装置。因此,存在无法使电磁铁装置的器件标准化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发明中,由于在驱动轴的上方设有用于降低闭路侧的冲击的缓冲装置,因此存在无法使整个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得以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可靠性的电磁操作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在电磁铁装置中,对于多个规格,能对可动铁心、固定铁心的形状进行标准化,从而能降低成本,并使得使用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整个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铁装置,该电磁铁装置具备缓和闭路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的缓冲装置,并能实现装置整个的小型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操作装置包括:固定铁心;构成为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铁心移动的可动铁心;通过励磁使所述可动铁心移动从而对连结于所述可动铁心的开关装置进行开关的电磁线圈;以及对所述电磁线圈供电的驱动用电源,
通过用于在正常时对所述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以及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这两种电源来构成所述驱动用电源,所述驱动用电源中的、用于在所述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具备:对提供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力进行存储的电容器,以及响应对所述开关装置发出的开路指令或闭路指令来对从所述电容器提供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用于在所述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是直接对所述电磁线圈提供直流电的直流电源。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具有:由多个磁性体的板层叠而成的固定铁心;由多个磁性体的板层叠而成,且在所述固定铁心内进行前后移动的可动铁心;设置于所述固定铁心的电磁线圈;以及配置于所述可动铁心的中央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贯通所述可动铁心的中央部,构成为通过连结构件将所述可动铁心与所述可动铁心的连接部相连结的一根轴体,所述驱动轴的轴径为所述驱动轴的所述连接部处的轴径与所述驱动轴的其他部分的轴径不同。
另外,开关装置具有:开关器主体部,该开关器主体部具备固定接点及可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远离的可动接点;以及电磁铁装置,该电磁铁装置通过连结装置与所述开关器主体部的所述可动接点相连结,使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远离,所述电磁铁装置使用上述记载的电磁铁装置。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具备:固定铁心;与固定铁心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贯通并固定于可动铁心的驱动轴;通过流过电流来使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的中心轴移位的电磁线圈;用于将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的中心轴向远离固定铁心的方向移位从而进行作用的隔离弹簧;以及缓解可动铁心在移位完成时的冲击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构成为在驱动轴设置缓冲体部,具备与缓冲体部相嵌合的缓冲室。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具备:固定铁心;与固定铁心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贯通并固定于可动铁心的驱动轴;通过流过电流来使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的中心轴移位的电磁线圈;用于将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的中心轴向远离固定铁心的方向移位从而进行作用的隔离弹簧;以及缓解可动铁心在移位完成时的冲击的多个缓冲装置,缓冲装置构成为在缓冲装置轴设置缓冲体部,具备与缓冲体部相嵌合的缓冲室,且缓冲装置轴与可动铁芯相连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操作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电磁操作装置,对电磁线圈供电的驱动用电源由用于在正常时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以及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这两种电源来构成,因此,即使在用于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因某种原因而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来使开关装置来进行开关动作,因此能大幅度提高电磁操作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对于多种规格,能够标准化可动铁心、固定铁心的形状,从而能降低成本,并且使得使用了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设置缓和在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具有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设置缓和在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具有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来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磁操作装置的切换单元部的电路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来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来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磁操作装置的其他示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的图7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可动铁心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固定铁心部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其他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其他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电磁操作部和开关装置示出了截面。
电磁操作装置连接至开关装置的可动侧,对该开关装置进行开关驱动,且该电磁操作装置由电磁操作部及对该电磁操作部供电的驱动用电源部构成。
首先,从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驱动的开关装置进行说明。以下,作为开关装置的一个示例,以真空阀为例进行说明。
真空阀1构成为,在绝缘容器2的内部收纳有固定接点3及可动接点4,固定于可动接点4的可动电极棒4a的一端从绝缘容器2经由波纹管被引导至外部。绝缘容器2内为了提高两接点3、4之间的消火花的能力而保持真空。
接着,对电磁操作装置的电磁操作部进行说明。
电磁操作部5包括:固定铁心6;与该固定铁心6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7;贯通可动铁心7的中央部且固定于可动铁心7的驱动轴8;设置于固定铁心6,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9;设置于固定铁心6一侧的永磁体10;固定固定铁心6的支柱11;配置于支柱11两端的闭路侧板12及闭路侧板13。电磁线圈9具有开路用线圈9a及闭路用线圈9b。固定铁心6由支柱11夹持并固定。一个可动铁心7与驱动轴8一起在后退位置(图1的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被驱动并能进行移位,其中,所述后退位置为可动铁心7离开固定铁心6而与闭路侧板12相接的位置,所述前进位置为可动铁心7与固定铁心6相抵接的位置。
该电磁操作部5通过安装构件15被支承于支承板14。支承板14例如是支承真空阀1的框部或设置于该框部的壳体等。将安装构件15竖立设置于支承板14,通过螺栓紧固等来将闭路侧板13固定于安装构件15,支柱11固定于闭路侧板13。
另外,比闭路侧板12更突出至外侧的驱动轴8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16,闭路侧板21与弹簧支承部之间插入有开路弹簧17。开路弹簧17是例如被压缩的线圈弹簧,闭路侧板12与弹簧支承部16之间在轴向上产生弹性反作用力。
接着,对电磁操作部5的驱动轴8及真空阀1的可动电极棒4a之间的连结部进行说明。连结部具备:与可动电极棒4a相连结的绝缘杆18;以及加在该绝缘杆18与驱动轴8之间的压接装置19。图中,示出了绝缘杆18在贯通支承板14的部分处设有波纹管的情况,波纹管可能由于支承板14的结构的不同而有时会不需要设置。
另外,图中示出了驱动轴8的轴线与真空阀1的轴线在一直线上的情况,但也可以是使杆部等夹持于连结部从而转换方向的结构。
此外,图1所示的作为开关装置的真空阀1、电磁操作装置的电磁操作部5、压接装置19、以及电磁操作部5的固定部的结构仅示出一个示例,而并不限于图中的形状。
接着,对电磁操作部5的动作及真空阀1的开关动作进行简单说明。在可动接点4处于离开固定接点3的开路状态时,可动铁心7因开路弹簧17的作用力而位于图1所示的后退位置。在后述的驱动用电源向电磁线圈9的开路用线圈9b通电的情况下,可动铁心7被固定铁心6吸引,克服开路弹簧17的负载,从后退位置向前进位置移位。由此,与驱动轴8相连结的真空阀1的可动接点4朝向固定接点3移动。
此后,在可动接点4与固定接点3相接的情况下,可动接点4停止移动。然而,可动铁心7进一步发生移位并到达前进位置,直到与固定铁心6相抵接。由此,压接装置19的压接弹簧19a被压缩,可动接点4以规定的按压力被固定接点3按压,从而完成闭路动作。
若可动铁心7到达前进位置,则可动铁心7因永磁体10的保持用磁通而被吸引并保持,从而保持前进位置。
在解除对可动铁心7的前进位置的保持而使其开路时,通过从驱动用电源向开路用线圈9a通电,从而使得可动铁心7与固定铁心6之间的吸引力下降,可动铁心7因开路弹簧17及压接弹簧19a各自的负载而向后退位置移动。
接下来,对本申请发明的特征部分、即电磁操作装置的驱动用电源部21进行说明。如上所说明,电磁操作装置的电磁操作部5的电磁线圈9具有开路用线圈9a及闭路用线圈9b。
驱动用电源部21具备:对提供至电磁线圈9的开路用线圈9a与闭路用线圈9b的电力进行存储的电容器22a、22b;以及控制基板23,该控制基板23响应对作为开关装置的真空阀1发出的开路指令或闭路指令,对从电容器22a、22b提供至电路用线圈9a或闭路用线圈9b的电流进行控制。正常情况下,通过利用该电源来驱动电磁操作部5,从而对真空阀1进行开关。以下说明中,将具备该电容器22a、22b及控制基板23的电源称作电容器电源24。
此外,驱动用电源部21通过切换单元25将直流电源26连接至将电容器电源24与开路用线圈9a相连接的电路。切换单元25由切换开关25a、25b构成,该切换开关25a、25b例如由手动的按压按钮开关构成。直流电源26在紧急时驱动电磁操作部5,来使真空阀1动作。该直流电源26通常使用用于控制开关装置而具备的直流电源。
切换单元25通过连接单元27来连接,并接入电路,其中,所述连接单元27被插入至将控制基板23与开路用线圈9a相连接的电路的途中。连接单元27例如是由插头及插座构成的众所周知的连接器。
实际上,通常控制基板23与电磁线圈9通过连接单元27相连接,断开该连接单元27,在其之间插入具有相同的连接器形状的连接单元27的切换单元25即可。由此,对于不具有直流电源26的已有的电磁操作装置,也能在之后容易地插入切换单元25,并连接直流电源26。
如上所述,本申请的驱动用电源部21构成为,作为驱动用电源具备电容器电源24及直流电源26这两种电源。
接着,对驱动用电源部21的动作进行说明。
电容器22a、22b由未图示的充电电路来进行充电。切换单元25通常在控制基板23一侧进行切换。对从图1所示的开路状态来进行闭路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对控制基板23输入了闭路指令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来自控制基板23的信号将存储于电容器22b中的电力释放出至闭路用线圈9b,从而对闭路用线圈9b通电,由此,可动铁心7被吸引至固定铁心6一侧,以与上述说明的那样的闭路动作来使得真空阀1的两个接点3、4闭合,变为接通状态。
在进行开路的情况下,若对控制基板23输入了开路指令,则利用来自控制基板23的信号将存储于电容器22a中的电力释放出至开路用线圈9a,从而对开路用线圈9a通电,可动铁心7与固定铁心6之间的吸引力下降,可动铁心7因开路弹簧17及压接弹簧19a各自的负荷而朝远离固定铁心6的方向移动,从而真空阀1的两个接点3、4被开路。
上述开关动作是正常情况下的真空阀1的开关动作。
此处,若电容器电源24的控制基板23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无法从电容器电源24一侧进行开路控制,则通过将切换单元25的切换开关25a、25b切换至直流电源26一侧,从而能确保电流从直流电源26向开路用线圈9a流过的电路,利用直流电源26对开路用线圈9a通电,能使电磁操作部5进行开路动作。
由此,通过具备与电磁操作部5的电磁线圈9相连接的两种电源、即电容器电源24及直流电源26,从而在某一个电源失效时,也能用另一个电源来工作,因此,提高了电磁操作装置的可靠性,以该电磁操作装置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可靠性得到了提升。
另外,通过该结构,在一个电源需要更换时,也能容易地进行更换。
另外,对于直流电源26一侧的电路,其构成电电气电路的元器件个数可以比控制基板23一侧少得多,因此,因元器件个数的乘积而得的故障率能大幅度降低,开关装置的动作可靠度大幅度提高。
此外,如图1所示,通过具备切换单元25以用于在电磁操作部5与两种电源24、26之间的连接中进行切换,从而能阻止电源24、26之间的干扰,并能防止对另一个电源电路的影响。通过将切换单元25设为手动的切换开关,从而能降低切换单元的成本。
此外,对图1中将直流电源26连接至电磁线圈9的开路用线圈9a一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该情况下,构成为优先开路以使得开关装置阻断电流。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直流电源26连接至闭路用线圈9b一侧,且优先使开关装置有电流通过。另外,对于开路侧、闭路侧这两者,将直流电源经由切换单元连接至与控制基板23之间的连接部,将开路及闭路这两方的动作设为双层结构,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此外,通过具备将切换单元25插入电磁操作部5与控制基板23之间的连接单元27,从而将具有已有的电磁操作部及电源的电磁操作部连接至图1的单点虚线内的电路,由此,能容易地变更成本申请发明的结构,其中,上述电源具有电容器及控制基板。由于能缩短改造期间、停电时间,因此能提高连接至开关装置下游侧的设备的工作时间比例。
此外,对图1中由开路用线圈及闭路用线圈来构成电磁线圈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利用一个电磁线圈来切换向电磁线圈的通电方向,从而进行开关控制的电磁操作装置也同样适用。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电磁操作装置,具备:固定铁心;被构成为能相对于固定铁芯进行移动的可动铁心;电磁线圈,该电磁线圈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该开关装置通过励磁来使可动铁心移动从而与可动铁心连结;以及驱动用电源,该驱动用电源对电磁线圈进行供电,驱动用电源由用于在正常时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以及用于在紧急时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这两种电源来构成,因此即使在用于在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动作不良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用于在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来使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因此电磁操作装置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另外,驱动用电源中用于在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是具备电容器及控制基板的电容器电源,其中,所述电容器存储提供至电磁线圈的电力,所述控制基板响应发送至开关装置的开路指令或闭路指令从而对从电容器提供至电流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用于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是直接对电磁线圈提供直流电的直流电源,因此构成直流电源的电路的元器件个数与电容器电源相比,能大幅度削减,因此能大幅度降低因元器件个数的乘积而得的故障率,能提供可靠性较高的电磁操作装置。
另外,由于具备在从电容器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以及从直流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因此能防止电容器电源与直流电源之间的干扰,能防止对另一电源电路的影响。
另外,由于利用从电容器电源在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的途中所插入的连接单元,由此可脱卸地进行连接,因此对仅有电容器电源的已有的电磁操作装置添加切换单元及直流电源,即可能够容易地改造本发明的电磁操作装置。另外,在需要更换一个电源时也能容易地应对。
实施方式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磁操作装置的切换单元部的结构的电路图。由电容器电源24、直流电源26及电磁操作部5构成的电磁操作装置的整体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将图1的虚线所示的切换单元25的部分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切换单元28来构成。与图1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并省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的图1的切换单元25使用手动的切换开关,而本实施方式的切换单元28使用电动的切换开关。
如图2所示,切换单元28具有第1继电器29及第2继电器30。在对开关装置进行开关的电磁操作部5的电磁线圈9的开路用线圈9a与控制基板23之间连接有第1继电器29的b接点29b,通过从控制基板23对开路用线圈9a进行通电,从而能对作为开关装置的真空阀1进行开路操作。另外,直流电源26经由第2继电器30的a接点30a与开路用线圈9a相连接。
此外,具有输入外部指令31的输入端子,来自外部指令31的电路与第1继电器29的动作线圈29c相连接,并且第1继电器29的a接点29a与第2继电器30的动作线圈30c串联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从而在接收到外部指令31而开始通电的情况下,首先对第1继电器29的动作线圈29c通电,使第1继电器29动作,b接点29b开路,使得控制基板23与开路用线圈9a之间的电路分开,并且,第1继电器29的a接点29a闭合,来自外部指令31的电流通电至第2继电器30的动作线圈30c,第2继电器30的a接点30a闭合,直流电源26与开路用线圈9a的电路相连接,从直流电源26对开路用线圈9a进行通电,从而可动铁心7向开路方向驱动,真空阀1开路。
正常时的开关装置的开关操作由具备电容器22a、22b及控制基板23的电容器电源24一侧来进行。第1继电器29的b接点29b在第1继电器29的电源关闭时处于连接状态,因此在正常时进行开关的情况下,第1继电器29不耗电,能够使电磁操作装置省电。
在紧急时利用直流电源26对开关装置进行操作时,通过输入外部指令31,从而在自动截断控制基板23与电磁线圈9一侧的电路之后,能够将直流电源26连接至电磁线圈9一侧。由此,无需具备切换单元28以外的控制装置,因此连接对象不会误动作,能够防止误操作。另外,由于能够以各继电器29、30的动作时间来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切换电路。
图2中,示出了将由继电器构成的切换单元28与电磁线圈9的开路用线圈9a的电路相连接的结构,但是也可构成如下结构:在闭路用线圈9b一侧设置切换单元28,连接直流电源26,且优先对开关装置通电流。另外,也可以对开路侧、闭路侧这两侧都设置切换单元28,从而连接直流电源,将开路及闭路这两方的动作设为双层结构。
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也可以利用连接单元27将切换单元28的部分连接至将控制基板23与电磁线圈9相连的电路的途中,并构成为可拆卸。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的电磁操作装置,切换单元具有第1继电器及第2继电器,所述第1继电器设置于从电容器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的途中,且通过外部指令来动作,所述第2继电器设置于从直流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且通过外部指令来动作,因此,在紧急时能够发出外部指令,从远处使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所以能提高电磁操作装置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第1继电器具有在第1继电器的动作线圈通电时打开,在非通电时闭合的b接点,电容器电源与电磁线圈经由第1继电器的b接点而相连接,因此,对用于在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容器电源与电磁线圈之间的电连接,不会消耗第1继电器一侧的电力,所以即使在具有两种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使电磁操作装置省电。
另外,第1继电器在b接点的基础上还具有a接点,第2继电器具有a接点,第1继电器的a接点与第2继电器的动作线圈相连接,在通过外部指令对第1继电器的动作线圈通电时,第1继电器的b接点打开,且a接点闭合,进而通过使得第2继电器的a接点闭合,从而向电磁线圈的供电从电容器电源被切换至直流电源,因此通过发出外部指令,从而在自动切断电容器电源之后,能够将直流电源与电磁线圈相连接,所以能防止使连接对象误动作这一的误操作。另外,由于能够以继电器的动作时间来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切换电源电路。
实施方式3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来操作的开关装置整体结构图。对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以其不同点为重点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中,例如在将直流电源连接至开路用线圈一侧的情况下,利用切换单元对一个开路用线圈切换电容器电源与直流电源。
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将开路用线圈的电源设为电容器电源与直流电源的双重电源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分别具备连接至电容器电源24的开路用线圈32b、以及连接至直流电源26的开路用线圈32a。也就是说,电磁线圈32由两个开路用线圈32a、32b以及闭路用线圈32c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在因使电源具有双重化结构而获得的实施方式1那样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如下效果:无需设置切换单元就能降低切换电路的故障率,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来提高可靠性并降低成本。
另外,能够防止电容器电源24与直流电源26的电源之间的互相影响。因此,无需具备防止对另一电源电路产生影响的单元,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电磁线圈32的各个绕组能分别根据电源来进行恰当的设计,而无需添加调整电路常数的电器元件。
电磁操作部5通过增加电磁线圈32的卷绕数,即使通过小电流,也能以电流×绕组数来产生磁力。因此,本结构中,使直流电源增加绕组数,从而能够以小电流来通电从而操作电磁体。
此外,在使可动铁心7进行往返动作的电磁线圈32中,作为朝一个方向移动的绕组单元,能够将小容量的电容连接至绕组数较大的绕组,将大容量的电容连接至绕组数较小的绕组。以高速进行响应的情况下,在大容量的电容器一侧进行动作,而大容量的电容器一侧的电路不进行动作时,若使得在小容量的电容器一侧进行动作,则能实现电容器的小型化。另外,在小容量一侧,电流值较小,因此控制基板的元件也可以容量较小,从而能使控制基板小型化,降低成本。
此外,图3中,设置两个开路用线圈,分别将两个开路用线圈连接至不同种类的电源,从而成为优先开路来截断电流的结构。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设置两个闭路用线圈,并将两个闭路用线圈分别连接至不同种类的电源,从而形成优先闭路从而优先通电流的结构。另外,分别对开路侧、闭路侧均设置两个电磁线圈,从而能提高开路、闭路这双者的动作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磁操作装置,电磁线圈分别设有与两种电源均连接的线圈,因此,无需设置防止对另一电源电路的影响的单元,就能够防止对另一电源电路的影响。
另外,与实施方式1或2相比,能够削减切换单元,因此能相应地降低故障率,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来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4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磁操作装置及利用该电磁操作装置来进行操作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对与实施方式1的图1相同的部分用同一标号来表示,并省略说明,以其不同点为重点来进行说明。
与图1的不同点在于,将直流电源26与电磁线圈9的开路线圈9a相连接的电路的途中、具体而言在切换单元25a之前,插入电阻33。
通过在直流电源26一侧插入电阻33,从而会产生如下效果。
在将多种电源与一个电磁线圈相连接的情况下,使电磁线圈的特性与某一个电源的特性最优来进行设计,对于另一个电源可能特性不匹配。尤其是,在具备电容器电源的电磁操作装置中,在之后添加直流电源的情况下,电磁线圈的特性与电容器电源的特性最优,从而需要使直流电源的特性与电池线圈的特性相匹配。
因此,如图4所示,通过将直流电源26与电磁线圈9相连接的电路的途中插入电阻33,从而能调整电气电路常数,实现恰当的特性。例如,在直流电源26持续有电流流过,因此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电磁线圈9可能因大电流而发热,导致烧损,通过插入电阻33,从而能对此抑制,能持续通电。
图5是示出将电阻插入直流电源侧的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在与实施方式3的图3相同的电路中插入电阻33而成。
如图5所示,作为分别连接于各电源的电磁线圈32,分别具备线圈32a~32c,即使在各线圈32a~32c与所对应的电源为最优化的情况下,仍能通过连接电阻33来获得以下效果。
这能实现稳定的动作,而不受周围温度的影响。铜线的电阻以0.00393/K来与温度相对地进行变化。由于流过的电流值因周围温度而变化,因此,直流电源26的容量以成为最大通电电流的动作规格的最低温度来进行设计,导致规格过剩。因此,安装几乎一定的电阻而不根据温度,从而将电磁线圈32的电阻值设计得较小,从而具有如下优点:因温度而导致整个电阻值的变化会变小,能够减小直流电源26的电流容量。另外,通电电流值几乎变为一定,因此电磁操作装置的动作变得稳定。
此处,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利用电阻33来对流过连接至直流电源26的电磁线圈的电流进行调整,以使得在直流电源26的电压下变为5A以下。
在用户使用开关装置时,希望将所使用的电流值抑制为最大5A。在对现有的电磁操作装置添加直流电源以进行设备更新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电阻33的电阻值,使得流过直流电源电路的电流值在5A以下,从而能与现有开关装置具有互换性来进行使用,因此能降低设备更换成本,在更新时无需较大地改变设备。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的电磁操作装置,在从直流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的途中插入电阻,因此,即使在对某个电源最优的电磁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利用电阻来调整与其他电源之间的特性。另外,通过配置不依赖于温度的电阻,从而能抑制电磁操作装置的动作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能实现稳定动作。
另外,将电阻调整成使得从直流电源连接至电磁线圈的电路中所流过的电流成为5A以下的电阻值,因此成为一般较多使用的电磁操作装置的电流值以下,由此,在对已有的设备添加、更新直流电源的情况下,无需较大地更改设备就能实施。
实施方式5
以下,基于图6~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件、部位附加相同标号来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及利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的图7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
在上述各图中,开关装置包括:具有固定接点101及可动接点102的开关装置主体、即真空阀103;使真空阀103的可动接点102向远离固定接点101的方向移位的电磁铁装置104;将真空阀103与电磁铁装置104相连结的连结装置105;以及作为将可动接点102朝向远离固定接点101的方向作用的作用体、即开路弹簧106。
作为开关装置主体的真空阀103在绝缘容器103a内收容有固定接点101及可动接点102,固定于可动接点102的可动电极棒103b的一端从绝缘容器103a导出至外部,经由连结装置105连结至电磁铁装置104的可动侧。由此,可动接点102向真空阀103的轴线方向移动并移位。通过可动接点102与固定接点101相接来闭路,通过可动接点102与固定接点101远离来开路。真空阀103内保持真空,从而提高固定接点101、可动接点102之间的消火花的能力。此外,固定电极棒103c与固定接点101相固定。
电磁铁装置104包括:由多个磁性体的板层叠而成的固定铁心107;由多个磁性体的板层叠而成且配置成在固定铁心107内前进后退的可动铁心108;贯通可动铁心108的中央部而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108的驱动轴109;设置于固定铁心107,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110;设置于固定铁心107一侧的永磁铁111;固定固定铁心107的支柱112;以及配置于支柱112两段的闭路侧板113及闭路侧板114。可动铁心108能够相对于固定铁心107向驱动轴109的轴线方向(以下简称为轴线方向)G被驱动,从而发生移位。
此外,在驱动轴109贯通闭路侧板113及闭路侧板114的部分分别固定有驱动轴109的轴承115a、115b。
另外,朝闭路侧板113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109的另一侧109b上固定有开路弹簧支承部116,闭路侧板113与开路弹簧支承部116之间的驱动轴109的轴部插入有作为作用体的开路弹簧106。开路弹簧106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闭路侧板113与开路弹簧支承部116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G的弹性反作用力。
接着,对电磁铁装置104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固定铁心107及可动铁心108分别由多个磁性体的薄板层叠而成。固定铁心107包括: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铁心部107a;从横向铁心部107a的两端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纵向铁心部107b;以及从纵向铁心部107b朝轴线延伸的永磁铁固定部107c。固定铁心107的纵向铁心部107a从其板面的两侧、即层叠方向的两面利用支柱112被夹持,并紧固于支柱112。
另一方面,可动铁心108具有:沿着轴线方向配置的基干部108a;从基干部108a的侧面朝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的一对分岔部108b。固定铁心107及可动铁心108通过朝层叠方向穿过的多个螺栓118以及与各螺栓118相螺合的螺母(未图示)来相连接,从而形成为一体。然后,在远离固定铁心107且与闭路侧板113相接的后退位置、以及与固定铁心107相抵接的前进位置之间,能够进行移位。
此外,固定铁心107、可动铁心108的材料为磁导率较高的磁性材料即可,例如可举出钢材、电磁软铁、硅钢、铁氧体及镍铁合金。
另外,驱动轴109的材料可使用磁导率较低的材料(低磁性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
永磁铁111在固定铁芯107的永磁铁固定部107c配置成与可动铁心108的分岔部108b的闭路侧的面相对。此外,永磁铁111具有N极及S极(一对磁极),一个磁极与永磁铁固定部107c相对,另一个磁极与可动铁心108的分岔部108b的闭路侧相对。该永磁铁111产生将可动铁心108保持于前进位置处的保持用磁通。此外,通过从永磁铁111的上表面盖例如呈U字形弯曲而成的安装构件(未图示),并在永磁铁固定部107c的层叠方向上用螺栓紧固该安装构件,从而来固定永磁铁111。
另外,电磁线圈110配置成通过可动铁心108的基板部108a与固定铁心107的纵向铁心部107b之间。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中,电磁线圈110在朝向轴线方向的投影面内包围可动铁心108的基板部108a。由此,在对电磁线圈110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穿过固定铁心107及可动铁心108的磁通。另外,电磁线圈110所产生的磁通的方向能够通过切换对电磁线圈110的通电方向来进行反转。
接着,对电磁铁装置104与作为开关装置主体的真空阀103之间的连结部进行说明。电磁铁装置104通过安装支柱120支承于板状的支承构件119。通常,真空阀103收容于封入有用于确保周边部的绝缘耐压的绝缘气体(例如SF6气体、干空气)的容器(未图示)。因此,上述支承构件119例如是该容器的盖体,安装支柱120竖立地设置于由该盖体构成的支承构件119,电磁铁支柱104的闭路侧板114通过螺栓旋钮等而固定于安装支柱120。然而,支柱构件119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配电盘的支承板。
将固定于真空阀103的可动接点102的可动电极板103a与电磁铁装置104的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相连结的连结装置105具有:连结于可动电极板103a的绝缘杆121;夹持在该绝缘杆121与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之间的压接装置122;以及在绝缘杆121的连结棒123部分贯通支承构件119的部分,将连结棒123部分与支承构件119相连接地进行设置,从而使得连结棒123部分能保持气密性且相对于作为气体容器的一部分的支承构件119移动的波纹管124。此外,有时因支承构件119的结构而无需设置波纹管124。
压接装置122具有:固定于连结棒123部分的端部的弹簧框部125;固定于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配置于弹簧框部125内的防偏移板126;以及在压缩在弹簧框部125与防偏移板126之间的状态下被插入的压接弹簧127。压接弹簧127将驱动轴109朝远离绝缘杆121的方向进行作用。驱动轴109能与防偏移板126一起朝轴线方向移位,该移位由防偏移板126与弹簧框125之间的卡合来限制。
图6中,示出了电磁铁装置104的轴线与真空阀10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在连结装置105部设置杆等来转换方向的结构。
接下来,对开关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处于可动接点102位于远离固定接点101的开路状态时,可动铁心108因开路弹簧106的作用力而位于后退位置。在对电磁线圈110通电的情况下,可动铁心108被固定铁心107吸引,克服开路弹簧106的负载,而从后退位置朝前进位置移位。由此,可动接点102朝固定接点101移动。
此后,可动接点102与固定接点101相接触,在此情况下,可动接点102停止移动。然而,可动铁心108进一步移位,从而基板部108a与固定铁心107的横向铁心部107a相抵接,到达前进位置。由此,压接弹簧127被压缩,可动接点102以规定的按压力被按压至固定接点101,从而完成闭路动作。
在可动铁心108到达前进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铁心108因电磁铁111的保持用磁通而被吸引并保持,从而前进位置得以保持。
可动铁心108的前进位置的保持被解除时,朝与闭路动作时相反的方向对电磁线圈110进行通电。由此,可动铁心108与固定铁心107之间的吸引力下降,可动铁心108因开路弹簧106及压接弹簧127各自的负载而向后退位置移动。在移位的初级阶段,可动接点102保持为被按压至固定接点101的状态。
此后,在朝可动铁心108的后退位置的移位前进时,防偏移板126与弹簧框部125相卡合。由此,可动接点102朝远离固定接点101的方向移位。可动铁心108进一步移位,从而与闭路侧板113相抵接并紧密接触,到达后退位置(图6的状态),由此完成开路动作。
图7中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开关装置中的电磁铁装置的驱动轴部。可动铁心108、固定铁心107分别成为由多个磁性体的较薄的铁板层叠而成的结构。驱动轴109贯通可动铁心108的中央部,该驱动轴109作为在与可动铁心108的连接部109c处利用连结构件、即例如棒体128与可动铁心108相连结的一根轴体来构成,其轴径构成为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处的轴径与驱动轴109的其它部分的轴径不同。驱动轴109与可动铁心108通过棒体128相连结,因此,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提高了强度,因此确保了规定的轴径。
另一方面,将位于驱动轴109另一侧109b的开路弹簧106的开路弹簧支承部116的连结部及压接装置122的防偏移板126的连结部的轴径形成为使得在操作开关装置时,各自的连结部处具有产生的负载所需的规定强度。
因此,驱动轴109中,与可动铁心108之间由棒体128所构成的连结部、即连接部109c的轴径b,和开路弹簧支承部116一侧的连结部、即另一侧109b的轴径a2与防偏移板126之间的连结部、即一侧109a的轴径a1是不相同的,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及另一侧109b的轴径a1、a2构成得比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的轴径要小。也就是说,吸附于固定铁心107的可动铁心108部处的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的轴径a1构成得比通过棒体128而与可动铁心108相连结的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的轴径b要小。此外,图7中,开路弹簧支承部116及防偏移板126利用一般的紧固构件、即螺母129从两侧进行紧固。
上述螺母129因驱动轴109的轴径不同而使它们的外形尺寸不同。用于轴径较大的轴的螺母129在轴向上尺寸也较大。用于轴径较小的轴的螺母129在轴向上尺寸也较小。因此,与维持可动铁心108与驱动轴109之间的连接部109c的轴径的一根驱动轴109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开路弹簧支承部116及防偏移板26之间的连结部的螺母129小型化,因此能缩短轴向的尺寸,能够缩小开关装置整体的尺寸。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磁铁装置通过增减可动铁心及固定铁心的层叠数量,从而能够在开关装置中根据每个规格所需的开关操作力来增减由电磁铁装置所产生的吸引保持力。构成各铁心的薄板的形状可以是相同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吸引保持力。
图8是可动铁心108的图7的VIII-VIII线处的剖视图。驱动轴部中,利用作为连结构件的棒体128来连结并固定可动铁心108与驱动轴109的连结部109c,因此如图8所示,若根据与可动铁心108的连结部、即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的轴径,来调整可动铁心108的驱动轴贯通部108c的层叠数,则能够将驱动轴109固定于可动铁心108。
另外,驱动轴109的轴承115a、115b固定于与固定铁心107分开设置的闭路侧板113及闭路侧板114的贯通孔中,仅改变孔尺寸即能容易地应对驱动轴109的轴径的变更,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多个规格。
因此,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构成固定铁心107及可动铁心108的薄板的形状能保持为一定,而与开关装置的规格无关。此外,通过使螺母小型化,来使驱动轴109的各连结部最优化,从而使开关装置尺寸最优化,这仅靠改变电磁铁装置104的闭路侧板113、闭路侧板114的轴承孔尺寸就能容易地实现。
由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各种规格,因此在制作电磁铁制作104时,能够使固定铁心107、可动铁心108的冲压模具标准化,而无需对每个规格分别准备冲压模具。从而能降低冲压模具的初期投资,进一步通过量产效果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通过可动铁心108与固定铁心107之间的接触部S的面积,来增减用于对开路弹簧106及压接弹簧127的负载维持开关装置的闭路状态的电磁铁装置104的吸引保持力。为了确保该面积,可动铁心108增大,可动部重量增加,在此情况下,会出现无法满足开关装置的功能所需的开关速度这一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对于与可动铁心108的连结部、即驱动轴109的连接部109c的轴径b,通过减小可动铁心108与固定铁心107的接触部S处的驱动轴109的一侧109a的轴径a1,从而与将驱动轴109的轴径设为一定时相比,能增大可动铁心108与固定铁心107的接触部S的面积。也就是说,确保接触部S的面积,能减小可动铁心108,因此能够减小用于满足电磁铁装置104为了维持开关装置的闭路状态的吸引保持力的可动铁心108,从而能减小整个电磁铁装置104的尺寸。
另外,为满足电磁铁装置104的吸引保持力而搭载的昂贵的永磁铁111的数量也能减少,因此能减低电磁铁装置104的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结构中,将驱动轴109构成为一根轴体。相比在与可动铁心108相连结的驱动轴109中,用闭路侧板113、闭路侧板114各自的轴承115a、115b部所支承的驱动轴109由多个构件的连结来构成的情况,驱动轴109具有高精度的同轴度,因此,能够降低轴承115a、115b部的摩擦,能减少因电磁铁装置104的动作的损耗及偏离轴心而产生的动作不良的问题。
实施方式6
实施方式6涉及一种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该电磁铁装置的结构为,将固定铁心、可动铁心、贯通可动铁心而固定的驱动轴、使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在固定铁心上移位的电磁线圈、使可动铁心向远离固定铁心的方向移位的开路弹簧、以及缓和可动铁心移位完成时的冲击的缓冲装置与驱动轴形成为一体。
以下,基于整体结构图的图9,电磁铁装置的结构图的图10、图11,电磁铁装置的可动铁心的立体图的图12,固定铁心部的剖视图的图13,电磁铁装置的其他结构图的图14、图15,来说明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及开关装置的结构、动作。
以下说明中,首先对电磁铁装置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接下来,对电磁铁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对开关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此外,实施方式7至实施方式11中依次对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所涉及的本申请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基于图9对电磁铁装置的基本结构、以及使用该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9中,作为整体,开关装置400由电磁铁装置201及开关操作部300构成。
电磁铁装置201的主要构成要素具有:电磁铁部202、驱动轴203、缓冲装置204、以及开路弹簧205。关于缓冲装置204,在后面基于图10、图11来说明电磁铁装置201。
电磁铁部202的主要构成要素具有:固定铁心209、可动铁心210、电磁线圈211、以及永磁铁212。
开关操作部300由真空阀303及连结装置304构成。
首先,基于图9至图13说明电磁铁装置201的结构及动作。此外,图10、图11是详细记载了图9的缓冲装置204的图。图10示出了可动铁心210、驱动轴203及真空阀303位于开路侧位置的状态。图11示出了可动铁心210、驱动轴203及真空阀303位于闭路侧位置的状态。
此外,在后面对开路侧位置、闭路侧位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0、图11中,省略电磁铁部202的209a~209c等的详细标号。
电磁铁部202具有:固定铁心209;与该固定铁心20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210;贯通可动铁心210的中央部而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210的驱动轴203。另外,电磁铁部20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209,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21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209一侧的永磁铁212。此外,电磁铁部20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209的支柱213;配置于支柱21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06及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207。
此处,可动铁心210能够相对于固定铁心209向驱动轴203的轴线方向(以下记为轴线方向)驱动,从而进行移位。
此外,在驱动轴203贯通上部板206及下部板207的部分分别固定有驱动轴203的轴承214a、214b。
另外,朝上部板206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203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208。上部板206与弹簧支承部208之间的驱动轴203的轴部插入有开路弹簧205(作用体)。开路弹簧205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上部板206与弹簧支承部208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进行作用的开路弹簧使可动铁心210沿着驱动轴203的中心轴朝远离固定铁心209的方向移位。
此外,开路弹簧205是本发明的隔离弹簧。
接下来,基于图10对缓冲装置204进行详细说明。
缓冲装置204配置于开路弹簧205内,固定于上部板206。
缓冲装置204在内部例如密封了液体的粘性体204c。贯通缓冲装置204内部的驱动轴203具备例如圆板状的缓冲体部204b。缓冲装置204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例如圆筒状的上部缓冲室204d以及下部缓冲室204e。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在缓冲装置204内部内径变小,成为与驱动轴203形成为一体的缓冲体部204b嵌入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的结构。
缓冲体部204b在与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相嵌合(进入)时,粘性体204c通过缓冲体部204b与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之间。可动部因粘性体204c通过缓冲体部204b与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时粘性体204c的阻力而减速,从而能减小冲击。缓冲装置204通过上部波纹管204f、下部波纹管204g来对驱动轴203与缓冲装置204的壳体之间进行连接并密封。
此外,上部缓冲室204d、下部缓冲室204e是本发明的缓冲室。
通过熔接或焊接等方法来连接波纹管。上部波纹管204f、下部波纹管204g在由金属制成的筒状物设置卷曲部而成,具有伸缩性、气密性、弹簧性。如上所述,利用上部波纹管204f、下部波纹管204g来密封缓冲装置204的可动部,从而能防止粘性体204c漏出至缓冲装置204的外部。缓冲装置204内的缓冲结构可以是一般的节流孔结构。
图10示出了缓冲体部204b与下部缓冲室204e相嵌合的状态,而图11示出了缓冲体部204b与上部缓冲室204d相嵌合的状态。
基于图9对电磁铁部202的固定铁心209及可动铁心210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固定铁心209与可动铁心210由薄板层叠而成。固定铁心209具有: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铁心部209a;从横向铁心部209a的两端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纵向铁心部209b;以及从纵向铁心部209b朝轴线延伸的永磁铁固定部209c。
固定铁心209的纵向铁心部209b从其板面的两侧、即层叠方向的两面利用支柱213来夹持,并紧固于支柱213。
接下来对可动铁心210进行说明。图12示出了T字形的可动铁心210的立体图。
可动铁心210具有:沿着轴线方向配置的基干部210a;从基干部210a的侧面朝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互相朝向相反方向突出的一对分岔部210b。可动铁心210通过朝层叠方向穿过的多个螺栓215以及与各螺栓215相螺合的螺母(未图示)来相连接,从而形成为一体。然后,可动铁心210能够在远离固定铁心209且与上部板206相接的后退位置、以及与固定铁心209相抵接的前进位置之间,进行移位。
图13是示出了从图9的XIII-XIII观察到的固定铁心209部的剖视图及关联构件图。
图13(a)是从图9的XIII-XIII观察固定铁心209、支柱213以及下部板207相组合状态的平面剖视图。
图13(b)是从图9的XIII-XIII观察固定铁心209及支柱213的俯视图。图13(b)中,在支柱213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对上部板206及下部板207的安装用螺钉孔213a进行加工。另外,固定铁心209形成有供驱动轴203移动且自由地通过的开口孔209d。
图13(c)是下部板207的俯视图。图13(c)中,下部板207形成有在中央部安装了驱动轴203的轴承214b的轴承安装孔207a;以及用于在周围部安装支柱213的多个支柱安装孔207b。
此外,图13(a)至图13(c)中均未图示螺栓类的构件。
对固定铁心209、可动铁心210及驱动轴203的材料进行说明。
此外,固定铁心209、可动铁心210的材料为磁导率较高的磁性材料即可,例如可举出钢材、电磁软铁、硅钢、铁氧体及镍铁合金等。
另外,驱动轴203的材料可使用磁导率较低的材料(低磁性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等。
接下来,对永磁铁212进行说明。
永磁铁212在固定铁芯209的永磁铁固定部209c配置成与可动铁心210的分岔部210b的下部侧的面相对。此外,永磁铁212具有N极及S极(一对磁极)。永磁铁212的一个磁极与永磁铁固定部209c相对,另一个磁极与可动铁心210的分岔部210b的下部侧相对。该永磁铁212产生将可动铁心210保持于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处的保持用磁通。
此外,通过从永磁铁212的上表面盖例如呈U字形弯曲而成的安装构件(未图示),并在永磁铁固定部209c的层叠方向上用螺栓紧固该安装构件,从而来固定永磁铁212。
接下来,基于图9对电磁线圈211进行说明。
电磁线圈211配置成通过可动铁心210的基干部210a与固定铁心209的纵向铁心部209b之间。本实施方式6的示例中,电磁线圈211在朝向轴线方向的投影面内包围可动铁心210的基干部210a。在对电磁线圈211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穿过固定铁心209及可动铁心210的磁通。另外,电磁线圈211所产生的磁通的方向能够通过切换对电磁线圈211的通电方向来进行反转。通过连接有电容器的控制基板(未图示)来切换通电方向。
接下来,基于图9对真空阀303与连结装置304进行说明。
真空阀303在绝缘容器303a内收容有固定接点301及可动接点302。固定于可动接点302的可动电极板303b的一端从绝缘容器303a导出至外部,通过连结装置304连结至电磁铁装置201的驱动轴203。由此,可动接点302朝真空阀303的轴线方向移动、且移位。可动接点302通过与固定接点301相接来闭路,通过远离固定接点301来开路。为提高固定接点301与可动接点302之间的消电弧能力,保持真空阀303内为真空。
连结装置304的主要构成要素具有:绝缘杆307、压接装置308、连结波纹管309、以及连结棒313。连结装置304具备用于与电磁铁装置201的电磁铁部202相连结的板状的支承构件305以及支承柱306。
压接装置308具有:固定于连结棒313的端部的弹簧框部310;固定于驱动轴203的前端部,且配置于弹簧框部310内的防偏移板311;以及以在压缩于弹簧框部310与防偏移板311之间的状态下被插入的压接弹簧312。压接弹簧312将驱动轴203朝远离绝缘杆307的方向进行作用。驱动轴203能与防偏移板311一起朝轴线方向移位,该移位由防偏移板311与弹簧框310之间的卡合来限制。
连结波纹管309的设置是为了在绝缘杆307的连结棒313部分贯通支承构件305的部分,将连结棒313部分与支承构件305相连接,从而使得连结棒313部分能保持气密性地相对于作为气体容器的支承构件305来进行移动。此外,有时因支承构件305的结构而无需设置连结波纹管309。
电磁铁装置202通过支承柱306支承于板状的支承构件305。通常,真空阀303收容于封入有用于确保周边部的绝缘耐压的绝缘气体(例如SF6气体、干空气)的容器(未图示)。因此,支承构件305例如是该容器的盖体,支承柱306竖立地设置于由该盖体构成的支承构件305,电磁铁部202的下部板207通过螺栓旋钮等而固定于安装支柱306。然而,支柱构件305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配电盘的支承板。
接着,对开关装置400的真空阀303的开路动作、闭路动作进行说明。
在处于可动接点302位于远离固定接点301的开路状态时,可动铁心210因开路弹簧205的作用力而位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在从控制基板对电磁线圈211通电的情况下,可动铁心210被固定铁心209吸引,克服开路弹簧205的负载,而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朝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移位。由此,可动接点302朝固定接点301移动。
此后,可动接点302与固定接点301相接,在此情况下,可动接点302停止移动。然而,可动铁心210进一步移位,从而基干部210a与固定铁心209的横向铁心部209a相抵接,到达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由此,压接弹簧312被压缩,可动接点302以规定的按压力被按压至固定接点301,从而完成闭路动作。
闭路动作完成时,通过缓冲装置204内的缓冲体部204b与下部侧(闭路侧)的下部缓冲室204e相嵌合,从而利用粘性体204c的阻力来降低速度,能够减小闭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
在可动铁心210到达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的情况下,可动铁心210通过永磁铁212的保持用磁通而被吸引并保持,从而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得以保持。
可动铁心210的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的保持被解除时,从控制基板朝与闭路动作时相反的方向对电磁线圈211进行通电。由此,可动铁心210与固定铁心209之间的吸引力下降,可动铁心210因开路弹簧205及压接弹簧312各自的负载而向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移动。在移位的初级阶段,可动接点302保持在被按压至固定接点301的状态。
此后,在朝可动铁心210的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的移位前进时,防偏移板311与弹簧框部310相卡合。由此,可动接点302朝远离固定接点301的方向移位。可动铁心210进一步移位,从而与上部板206相抵接并紧密接触,到达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图9的状态),由此完成开路动作。
闭路动作完成时,通过缓冲装置204内的缓冲体部204b与上部侧(开路侧)的上部缓冲室204d相嵌合,从而利用粘性体204c的阻力来降低速度,能够减小闭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
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201在开路弹簧205内配置缓和闭路动作、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的缓冲装置204,因此能够缩短将缓冲装置204与电磁铁部202相组合而成的电磁铁装置201的整个长度。
如图9所示,开关装置400中,将电磁铁装置201的驱动轴203连结至固定于真空阀303的可动接点302处的可动电极棒303b。也就是说,开关装置400将电磁铁装置201的轴线与真空阀303的轴线配置在一直线上,因此能缩短装置的整体长度。
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12-238505(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电磁操作式真空断路器中,由于配置(相对于本实施方式6的缓冲装置204)了阻尼器,从而使得整个长度变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201中,使驱动轴203与缓冲装置204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削减缓冲装置204专用的空间,使开关装置400小型化。
在开关装置400设置于室外的情况下,会受到外部温度变动的影响。缓冲装置204中,在驱动轴203与缓冲装置204的壳体之间,使用橡胶密封件以作为用于封入粘性体的材料,该此况下,会受到设置环境的外部温度的影响。尤其在低温的情况下,标准橡胶密封件中发生固化,气密性变差,从而可能产生漏油的情况。有时使用将与粘性体204c间的相容性考虑在内的材料的橡胶密封件,会产生无法标准化的问题。
在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201中,通过上部波纹管204f、下部波纹管204g来将驱动轴203与缓冲装置204的壳体之间进行连接并密封,因此粘性体204c不会受到周围温度的影响。因此,能够在缓冲装置204所有的环境温度下统一地进行标准化。
图10、图11中,在缓冲装置204内既设置了上部缓冲室204d又设置了下部缓冲室204e,但也可以仅在单侧设置缓冲室。图14示出了在缓冲装置224内仅设置上部缓冲室224d的结构的电磁铁装置221。电磁铁装置221能缓解开路时的冲击。
图15示出了在缓冲装置234内仅设置下部缓冲室234e的结构的电磁铁装置231。电磁铁装置231能缓解闭路时的冲击。
图9中,示出了将电磁铁装置201的驱动轴203的轴线与真空阀303的轴线配置在一直线上的情况。然而,也能够构成为在连结装置304部中设置杆等来转换方向的结构。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将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构成为,将固定铁心、可动铁心、贯通可动铁心并固定的驱动轴、使可动铁心沿着驱动轴移位至固定铁心的电磁线圈、使可动铁心向远离固定铁心的方向移位的开路弹簧、以及缓和可动铁心移位完成时的冲击的缓冲装置与驱动轴形成为一体。因此,电磁铁装置能够设置对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进行缓解的缓冲装置,具有能使整个装置变小的效果。
另外,将使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的开关装置构成为,将电磁铁装置的驱动轴与固定于真空阀的可动接点的可动电极棒相连结,将电磁铁装置的轴线与真空阀的轴线配置在一直线上。因此,开关装置具备对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进行缓解的功能,具有能使整个开关装置变小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实施方式6中,在电磁铁装置中将缓冲装置设置于电磁铁部的上部板。然而,在实施方式7中,构成将连接部设置于缓冲装置与电磁铁部之间。
以下,基于电磁铁装置241的结构图、即图16,以与实施方式6之间的不同点为重点,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结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6中,对与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201的结构图、即图10、图1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
电磁铁部202具有:固定铁心209;与该固定铁心20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210;贯通可动铁心210的中央部而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210的驱动轴243。另外,电磁铁部20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209,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21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209一侧的永磁铁212。此外,电磁铁部20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209的支柱213;配置于支柱21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06,以及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207。
朝上部板206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243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208。上部板206与弹簧支承部208之间的驱动轴243的轴部插入有开路弹簧245(作用体)。开路弹簧245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上部板206与弹簧支承部208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
缓冲装置204通过连接部242固定于上部板206。缓冲装置204与连接部242配置于开路弹簧245内。电磁铁装置241的驱动轴243通过连结部243c将电磁铁部202的驱动轴243a与缓冲装置204部的驱动轴243b相连结。
通过将连接部242设于缓冲装置204与电磁铁部202之间,从而即使在缓冲装置204万一发生破损等时,也能仅将缓冲部204从连结部243c取下并更换。因此,在缓冲装置204破损时,仅更换缓冲装置204即可进行应对,无需更换电磁铁部202,从而提高了维护性。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构成为在缓冲装置与电磁铁部之间设置连接部。因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6的电磁铁装置相同的效果,并具有如下效果:在缓冲装置破损时仅更换缓冲装置部即可进行应对。
实施方式8
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在上部板的下表面设置缓冲装置,并收容于在可动铁心处设置的凹部。
以下,基于电磁铁装置251的结构图、即图17,以与实施方式6之间的不同点为重点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结构、动作进行说明。
电磁铁部252具有:固定铁心259;与该固定铁心25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260;贯通可动铁心260的中央部来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210的驱动轴253。另外,电磁铁部25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259,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26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259一侧的永磁铁262。此外,电磁铁部25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259的支柱263;配置于支柱26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56和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257。
朝上部板256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253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258。上部板256与弹簧支承部258之间的驱动轴253的轴部插入有开路弹簧255(作用体)。开路弹簧255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上部板256与弹簧支承部258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
接着,对缓冲装置254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可动铁心260的上部包围驱动轴253,设有凹部266。缓冲装置254固定于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56的下表面。在可动铁心260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移位至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或从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移位至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时,缓冲装置254在可动铁心260的凹部266内移位。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在上部板的下表面设置缓冲装置,并收容于可动铁心处所设置的凹部。因此,电磁铁装置能够设置对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进行缓解的缓冲装置,具有能使整个装置变小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实施方式8中,在上部板的上部设置了开路弹簧,而将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构成为,将开路弹簧设置于可动铁心的分岔部与下部板之间。
以下,基于电磁铁装置271的结构图、即图18,以与实施方式6之间的不同点为重点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结构、动作进行说明。
图18中,对与图17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
电磁铁部272具有:固定铁心259;与该固定铁心25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280;贯通可动铁心280的中央部而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280的驱动轴273。另外,电磁铁部27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259,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26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259一侧的永磁铁262。此外,电磁铁部27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259的支柱283;配置于支柱28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56和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277。
可动铁心280的分岔部280b的下表面与下部板277之间设有开路弹簧275a、275b(作用体)。开路弹簧275a、275b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可动铁心280的分岔部280b与下部板277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
缓冲装置254的设置位置与实施方式8相同。
可动铁心280的上部包围驱动轴273,设有凹部286。缓冲装置254固定于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256的下表面。在可动铁心280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移位至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或从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移位至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时,缓冲装置254在可动铁心280的凹部286内移位。
与实施方式8相比,开路弹簧从上部板的上部起,在可动铁心的分岔部与下部板之间移动,因此驱动轴的长度在上部板的上部部分会变短。由此能够缩短驱动轴部的长度,因此能进一步缩短电磁铁装置的整体长度(具有效果)。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构成为在可动铁心的分岔部与下部板之间设置开路弹簧。因此,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8的电磁铁装置相同的效果,并具有能进一步缩短电磁铁装置的整体长度的效果。
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涉及具有在固定铁心内设置缓冲装置的结构的电磁铁装置。
以下,基于电磁铁装置501的结构图、即图19,以与实施方式6之间的不同点为重点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结构、动作进行说明。
电磁铁部502具有:固定铁心509;与该固定铁心50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510;贯通可动铁心510的中央部而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510的驱动轴503。另外,电磁铁部50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509,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51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509一侧的永磁铁512。此外,电磁铁部50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509的支柱513;配置于支柱51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506和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507。
朝上部板506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503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508。上部板506与弹簧支承部508之间的驱动轴503的轴部插入有开路弹簧505(作用体)。开路弹簧505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上部板506与弹簧支承部508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
缓冲装置504配置于固定铁心509内部,固定于下部板507上。此外,缓冲装置504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的缓冲装置204的结构相同。
在增加固定铁心的磁性体量来提高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处永磁铁的吸引力等情况下,固定铁心部具有余量,此时,通过如图19所示那样配置缓冲装置,从而能缩短电磁铁装置的整体长度。
如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构成为在固定铁心内设置缓冲装置。因此,电磁铁装置能够设置对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进行缓解的缓冲装置,具有能使整个装置变小的效果。
实施方式11
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中,将缓冲装置与电磁铁部的驱动轴分离,将多个缓冲装置设置于上部板的上表面,且该缓冲装置的驱动轴与可动铁心相连结。
以下,基于电磁铁装置611的结构图、即图20,以与实施方式6之间的不同点为重点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11的结构、动作进行说明。
电磁铁部612具有:固定铁心619;与该固定铁心619相对配置的可动铁心620;贯通可动铁心620的中央部来设置并固定于可动铁心620的驱动轴613。另外,电磁铁部612具有:设置于固定铁心619,且通过通电来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621;以及设置于固定铁心619一侧的永磁铁622。此外,电磁铁部612具有:固定固定铁心619的支柱623;配置于支柱623两端的开路侧的板、即上部板616和闭路侧的板、即下部板617。
朝上部板616的外侧突出的驱动轴613的前端侧固定有弹簧支承部618。上部板616与弹簧支承部618之间的驱动轴613的轴部插入有开路弹簧615(作用体)。开路弹簧615例如是被压缩的线圈弹簧,在上部板616与弹簧支承部618之间产生沿着轴线方向的弹性反作用力。
多个缓冲装置631、632固定于上部板616的上表面。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装置的驱动轴(以下记为缓冲装置驱动轴)与电磁铁部612的可动铁心620的分岔部相连结。
对缓冲装置631、632的动作进行说明。缓冲装置631、632的结构、动作基本与实施方式6的缓冲装置204相同,其不同点在于,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装置驱动轴633、634与可动铁心620的分岔部相连结。
首先,假设可动铁心620位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此时,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体部631b、632b与上部缓冲室631d、632d相嵌合。
在从控制基板对电磁线圈621通电的情况下,可动铁心620被固定铁心619吸引,克服开路弹簧615的负载,从开路侧位置(后退位置)朝闭路侧位置(前进位置)移位。此时,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装置驱动轴633、634朝向下部缓冲室631e、632e移位。
在可动铁心620到达闭路侧装置(前进位置)的情况下,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体部631b、632b与下部缓冲室631e、632e相嵌合。
图20示出了如下状态:可动铁心620位于闭路侧装置(前进位置),与可动铁心620相连结的缓冲装置631、632的缓冲体部631b、632b与下部缓冲室631e、632e相嵌合。
图20中,设置了两台缓冲装置,但也可以设置三台以上的缓冲装置。多个缓冲装置设置于轴对象,例如在设置三台缓冲装置的情况下,优选以120度的间隔来进行设置。
通过将多个缓冲装置631、632固定于上部板616的上表面,从而能在小于开路弹簧615的高度的范围内配置多个缓冲装置631、632,因此与实施方式6相同地,能缩短电磁铁装置的整个长度。
另外,在更换缓冲装置631、632时,无需取下开路弹簧615,从而提高了维护性。
如上所述所说明的那样,将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电磁铁装置构成为,将缓冲装置与电磁铁部的驱动轴分离,将多个缓冲装置设置于上部板的上表面,且该缓冲装置的驱动轴与可动铁心相连结。因此,电磁铁装置中能够设置对闭路动作完成时及开路动作完成时的冲击进行缓解的缓冲装置,具有能使整个装置变小的效果。此外,还能提高更换缓冲装置时的维护性。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该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自由地进行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省略。

Claims (9)

1.一种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固定铁心;构成为能相对于所述固定铁心移动的可动铁心;通过励磁使所述可动铁心移动从而对连结于所述可动铁心的开关装置进行开关的电磁线圈;以及对所述电磁线圈供电的驱动用电源,
通过用于在正常时对所述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以及用于在紧急时对所述开关装置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这两种电源来构成所述驱动用电源,所述驱动用电源中的、用于在所述正常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具备:对提供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力进行存储的电容器,以及响应对所述开关装置发出的开路指令或闭路指令来对从所述电容器提供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流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用于在所述紧急时进行开关动作的电源是直接对所述电磁线圈提供直流电的直流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对从所述电容器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和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利用从所述电容器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的途中所插入的连接单元,从而可拆卸地进行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具有:设置于从所述电容器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的途中,且通过外部指令来进行动作的第1继电器;以及设置于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且通过所述外部指令来进行动作的第2继电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继电器具有在对所述第1继电器的动作线圈进行通电时被打开、且在对所述第1继电器的动作线圈非通电时被闭合的b接点,所述电容器电源与所述电磁线圈通过所述第1继电器的所述b接点而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继电器除了具有所述b接点之外,还具有a接点,所述第2继电器具有a接点,所述第1继电器的a接点与所述第2继电器的动作线圈相连接,在通过所述外部指令来对所述第1继电器的动作线圈进行通电时,所述第1继电器的b接点打开,且a接点闭合,进一步地,所述第2继电器的a接点闭合,由此将向所述电磁线圈的供电从所述电容器电源切换至所述直流电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线圈单独地设置有与两种所述电源分别相连接的线圈。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电磁线圈相连接的电路的途中插入有电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被调整成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至所述电磁线圈的电路中流过的电流成为5A以下。
CN201480014444.9A 2013-03-13 2014-02-28 电磁操作装置 Active CN1050092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9839 2013-03-13
JP2013049839 2013-03-13
JP2013-063843 2013-03-26
JP2013063843 2013-03-26
JP2013097433 2013-05-07
JP2013-097433 2013-05-07
PCT/JP2014/055020 WO2014141901A1 (ja) 2013-03-13 2014-02-28 電磁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233A true CN105009233A (zh) 2015-10-28
CN105009233B CN105009233B (zh) 2017-07-25

Family

ID=5153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4444.9A Active CN105009233B (zh) 2013-03-13 2014-02-28 电磁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05348B2 (zh)
EP (1) EP2975617B1 (zh)
JP (1) JP5734529B2 (zh)
CN (1) CN105009233B (zh)
HK (1) HK1212811A1 (zh)
WO (1) WO2014141901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8685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磁操作器和电磁操作式开闭装置
CN108573828A (zh) * 2017-03-13 2018-09-25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压配电装置的开关设备
CN108639620A (zh) * 2018-05-17 2018-10-12 济南正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箱
CN108780690A (zh) * 2016-03-07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式可动装置
CN109473309A (zh) * 2018-09-30 2019-03-15 安徽合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磁缓冲机构的真空断路器
CN110678944A (zh) * 2017-05-22 2020-01-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比例螺线管、其制造方法、以及比例螺线管的特性控制方法
CN110767407A (zh) * 2019-10-14 2020-02-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稳态电磁操动机构
CN112889122A (zh) * 2018-10-25 2021-06-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铁、电磁开闭器及电磁铁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02215A1 (en) * 2012-06-29 2014-01-02 Siemens Industry, Inc. Electrical contact apparatus,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9390875B2 (en) * 2013-05-29 2016-07-12 Active Sign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 opposing field actuators
US9343252B2 (en) * 2014-08-27 2016-05-17 Eaton Corporation Arc extinguishing contact assembly for a circuit breaker assembly
EP3196912B1 (en) * 2014-09-18 2019-05-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witch
CN104347304B (zh) * 2014-10-16 2017-07-21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速机械开关
DE102015212801A1 (de) * 2015-07-08 2017-01-1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 Schaltanordnung mit verbesserter linearer Lagerung
FR3040526B1 (fr) * 2015-08-24 2017-08-25 Zodiac Aero Electric Element de commutation pour plaque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et boitier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electrique dote d'un tel element de commutation
KR101783734B1 (ko) * 2015-12-30 2017-10-11 주식회사 효성 고속스위치용 조작기
CN108834354B (zh) * 2018-07-10 2020-10-3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功能组件、功能组件的控制方法和终端
US10580599B1 (en) * 2018-08-21 2020-03-03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Vacuum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actuation having active damping
JP7103091B2 (ja) * 2018-09-07 2022-07-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レー
KR102153970B1 (ko) * 2018-12-26 2020-09-09 엘에스일렉트릭(주) 기중회로차단기의 변류기
CN109671595B (zh) * 2019-01-08 2020-01-14 程丽娜 一种开关
FR3093226B1 (fr) * 2019-02-25 2021-01-22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Système d'actionnement pour une ampoule à vide
CN113841213B (zh) * 2019-05-22 2024-03-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操作装置
DE102019209811A1 (de) 2019-07-04 2021-01-07 Robert Bosch Gmbh Schaltelement, Schal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Schaltvorrichtung
GB2585833A (en) * 2019-07-16 2021-01-27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Circuit breaker
CN111540639A (zh) * 2020-05-14 2020-08-14 湖南创安防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接触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2677A (ja) * 1997-08-08 1999-03-05 Denso Corp 電磁弁駆動装置
JP2001248750A (ja) * 2000-03-02 2001-09-14 Denso Corp 電磁弁駆動装置
CN1349235A (zh) * 2000-10-16 2002-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
CN101930039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容器电容量诊断装置及具备电容器电容量诊断装置的电力用设备
CN102804306A (zh) * 2010-03-18 2012-11-28 Abb技术有限公司 开关单元及相关方法
CN102834888A (zh) * 2010-04-02 2012-1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操作机构的驱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057A (ja) 1994-08-19 1996-03-08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開閉器操作装置
CN1234135C (zh) 2001-01-18 2005-12-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磁铁和使用该电磁铁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
JP2006222438A (ja) 2001-01-18 2006-08-24 Hitachi Ltd 電磁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開閉装置の操作機構
EP1416503B1 (en) 2002-10-30 2013-09-18 Hitachi, Ltd. Solenoid-operated switching devic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electromagnet
JP3763095B2 (ja) * 2002-10-30 2006-04-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磁石制御装置
US8018852B2 (en) * 2003-08-22 2011-09-13 Alcatel Lucent Equal-cost source-resolved rou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040210B2 (en) 2006-09-28 2011-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switching device
DE102008018260A1 (de) * 2008-03-31 2009-10-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euergerät für einen elektromechanischen Antrieb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elektromechanischen Antriebs
JP5617759B2 (ja) 2011-05-12 2014-1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操作式真空遮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2677A (ja) * 1997-08-08 1999-03-05 Denso Corp 電磁弁駆動装置
JP2001248750A (ja) * 2000-03-02 2001-09-14 Denso Corp 電磁弁駆動装置
CN1349235A (zh) * 2000-10-16 2002-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闭装置
CN101930039A (zh) * 2009-06-22 2010-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容器电容量诊断装置及具备电容器电容量诊断装置的电力用设备
CN102804306A (zh) * 2010-03-18 2012-11-28 Abb技术有限公司 开关单元及相关方法
CN102834888A (zh) * 2010-04-02 2012-12-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操作机构的驱动电路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0690A (zh) * 2016-03-07 2018-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式可动装置
CN108780690B (zh) * 2016-03-07 2020-05-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式可动装置
CN108538685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电磁操作器和电磁操作式开闭装置
CN108573828A (zh) * 2017-03-13 2018-09-25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压配电装置的开关设备
CN108573828B (zh) * 2017-03-13 2022-04-12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中压配电装置的开关设备
CN110678944A (zh) * 2017-05-22 2020-01-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比例螺线管、其制造方法、以及比例螺线管的特性控制方法
CN110678944B (zh) * 2017-05-22 2021-09-2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比例螺线管、其制造方法、以及比例螺线管的特性控制方法
CN108639620A (zh) * 2018-05-17 2018-10-12 济南正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箱
CN109473309A (zh) * 2018-09-30 2019-03-15 安徽合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电磁缓冲机构的真空断路器
CN112889122A (zh) * 2018-10-25 2021-06-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铁、电磁开闭器及电磁铁的制造方法
CN112889122B (zh) * 2018-10-25 2022-10-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铁、电磁开闭器及电磁铁的制造方法
CN110767407B (zh) * 2019-10-14 2021-03-05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稳态电磁操动机构
CN110767407A (zh) * 2019-10-14 2020-02-0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多稳态电磁操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617B1 (en) 2023-06-07
EP2975617A1 (en) 2016-01-20
US20150371748A1 (en) 2015-12-24
WO2014141901A1 (ja) 2014-09-18
HK1212811A1 (zh) 2016-06-17
JPWO2014141901A1 (ja) 2017-02-16
CN105009233B (zh) 2017-07-25
US9905348B2 (en) 2018-02-27
JP5734529B2 (ja) 2015-06-17
EP2975617A4 (en)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9233A (zh) 电磁操作装置
CN102119434B (zh) 全球自适应多线圈自动转换开关
US9040853B2 (en) Utility meter service switch
CN102110546A (zh) 一种防弹跳的高速框架式斥力机构真空接触器
CN102360851A (zh) 组合式永磁机构调压调容开关
CN103180927A (zh) 电力用开关装置
CN102269292A (zh) 电磁阀
CN2485779Y (zh) 磁保持接触器
US20140150901A1 (en) Piezo-actuated pilot valve
CN102592893B (zh) 低能耗接触器
CN102610445B (zh) 节能型电磁继电器
CN210200590U (zh) 双电源转换机构及具有该双电源转换机构的开关设备
CN102754176B (zh) 用于电磁开关设备的装置
EP1214727B1 (en) Circuit breaker
CN202513091U (zh) 一种电磁开关装置
CN201247721Y (zh) 可控电磁—高低压交直流真空永磁接触器
CN2479621Y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控制电路电压的转换装置
CN201038051Y (zh) 一种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
KR101692714B1 (ko) 두개의 코일과 영구자석으로 구동되는 전자접촉기
CN219626417U (zh) 一种新型电磁阀线圈连接电路
CN214588642U (zh) 一种智能熔断继电器
CN211529866U (zh) 一种具有直动式永磁操动机构的真空断路器
CN210805494U (zh) 干式变压器有载调容过渡装置及调容变压器
CN209843606U (zh) 一种双位置继电器的电路结构
CN210778409U (zh) 双路控制式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8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81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