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2893B - 低能耗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低能耗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2893B
CN102592893B CN201210051711.2A CN201210051711A CN102592893B CN 102592893 B CN102592893 B CN 102592893B CN 201210051711 A CN201210051711 A CN 201210051711A CN 102592893 B CN102592893 B CN 1025928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wire
outlet
auxiliary
quiet
auxiliar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7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2893A (zh
Inventor
屈百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Any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517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28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2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2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28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不需要强力保持、又能稳定在给定工作状态的简单结构电磁接触器。其电磁机构由固定的永久磁铁和免复位弹簧的可平移滑动电磁铁即套有电磁线圈的衔铁构成,利用永久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和排斥实现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利用永久磁铁与可平移滑动电磁铁的相互作用实现工作状态的快速转换。

Description

低能耗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带负载的交、直流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化切换器,主要用来接通和切断电动机、电热器、电焊机、照明设备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目前,几乎所有接触器主体均由电磁机构和触点结构构成,其触点动作和状态均由电磁铁驱动和保持,不论常开还是常闭型式,总有一个转换动作和一个状态保持需要电能消耗。而且,这种类型电磁接触器的转换动作受到结构、弹簧、润滑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作可靠性很难长期保证;加之吸合时复位弹簧的阻尼作用和开断时仅靠复位弹簧的回弹作用,致使吸合和开断动作速度缓慢,从而造成延弧烧损,降低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这种类型电磁接触器的不仅在工作中耗能,也有由于保持电流波动而造成开通、关断不彻底或开通不稳的隐患,而在许多应用场合,特别是低电压情况,这种通过耗能的强力保持,隐患更大。这就需要开发一种不需要强力保持、又能稳定在给定工作状态的低能耗接触器。 
发明内容
为减少电磁接触器不必要的能耗,实现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提高接触器的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强力保持、又能稳定在给定工作状态的简单结构电磁接触器。其电磁机构由固定的永久磁铁和免复位弹簧的可平移滑动电磁铁即套有电磁线圈的衔铁构成,利用永久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和排斥实现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利用永久磁铁与可平移滑动电磁铁的相互作用实现工作状态的快速转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接触器的电磁机构免去了复位弹簧,主要由固定嵌套装配在外壳结构内的紧固架、紧固架内紧固装嵌的永磁体和铣刻的凹滑槽结构,以及在凹滑槽间可平移滑动的电磁铁即套有电磁线圈的衔铁构成。衔铁的左、右侧凸极靴外端面纵向中位线上,按上下走向对称位置,各制成有一确定长度的棱柱体凸滑楞;在左、右侧凸滑楞的外侧,各有一凹滑槽铣刻在紧固架的左、右内侧中段;凹滑槽的上下走向长度超出凸滑楞一定位移量,与凸滑楞滑动配合,用以限制凸滑楞的运动,使得凸滑楞只能在凹滑槽内,随同衔铁定位移地上下向滑动。紧固架的内侧上、下两段,各紧固装嵌一永磁体;上、下两永磁体为近似马蹄形,间隔衔铁及其位移空间,异极性相对;其中上永磁体N极与下永磁体S极相对,上永磁体S极与下永磁体N极相对。衔铁为横“I”形,其两凸极靴端头安置为左右侧方向,两凸极靴端头之间的中段为柱体结构;在衔铁的中段柱体上,套装有电磁线圈。紧固架为非铁磁耐磨材料制成的矩形筒柱结构,嵌套装配在外壳结构内。 
在外壳结构左侧壁的中部,通过左侧封盖结构,配制有三个主触点室,每个主触点室装容一组常开主触点和常闭主触点结构。在各主触点室中,各常开主触点的两动瓣与常闭主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主触点室右侧窗口和紧固架左壁的中部窗口,均布紧固装嵌于衔铁的左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上。 
在外壳结构右侧壁的中部,通过右侧封盖结构,从顶侧到底侧均布配制有三个辅触点室, 依次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辅触点室。第一辅触点室装容第一常开辅触点和第一常闭辅触点结构,第二辅触点室装容第二常开辅触点和第二常闭辅触点结构,第三辅触点室装容第三常开辅触点和第三常闭辅触点结构。 
低能耗接触器利用永久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和排斥实现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利用永久磁铁与可平移滑动电磁铁的相互作用实现工作状态的快速转换。在需要接触器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换时,接触器电磁线圈通以一个方向一定电流,使衔铁成为可平移滑动电磁铁,且使其极性与在原来保持状态吸引衔铁的永久磁铁极性相同,电磁铁受到排斥作用而迅速脱离原保持状态,并移滑向另一侧与该电磁铁极性相反的永久磁铁,电磁铁受到吸引作用而迅速转向另一状态,即原已开通的触点被关断,原已关断的触点被开通。此时,控制电路使电磁线圈与电源断路,电流为零,可平移滑动电磁铁还原为衔铁,在永久磁铁吸引下保持转换后的状态,即刚被关断的触点保持关断,刚被开通的触点保持开通。当需要返回原状态时,电磁线圈再次反向接通电源,一个反方向电流通过该电磁线圈,使衔铁又成为可平移滑动电磁铁,且使其极性与为保持转换后状态而吸引衔铁的永久磁铁极性相同,电磁铁受到排斥作用而迅速脱离转换后的保持状态,并移滑向原来一侧与该电磁铁极性相反的永久磁铁,电磁铁受到吸引作用而迅速转向原状态。此时,控制电路使电磁线圈与电源断路,电流为零,可平移滑动电磁铁还原为衔铁,在永久磁铁吸引下仍保持转换后的状态,即刚被关断的触点保持关断,刚被开通的触点保持开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不必要的能耗,实现了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灵活性好,适应性强,同时提高了电磁接触器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免除了电磁机构中的复位弹簧和电磁线圈的散热考虑,使其在结构简单的同时,又使得状态转换瞬间的能耗进一步减小且分合动作快,因而延弧时间短,并可制成性能/体积比很高的封闭型式;其电、机隔离和动、静分离,以及主、辅触点分离两侧的结构特点使得产品不但工作可靠性高,而且易于标准化和批量生产。另外,免除了应用电路中常规的自保设计,并可直接而简单地适应按钮及其操作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右侧视图。 
附图2是低能耗接触器结构右侧视图的A-A向剖视图。 
附图3是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左侧视图。 
附图4是低能耗接触器结构左侧视图的B-B向剖视图。 
附图5是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6是低能耗接触器的一种控制应用电路接线图。 
附图7是低能耗接触器的一种操作应用电路接线图。 
在图1~7中:1.衔铁,2.凸滑楞,3.凹滑槽,4.紧固架,5(N).永磁体N极,5(S).永磁体S极,6.外壳结构,JC.电磁线圈,a.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b.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JC-01.常开主触点,01.1.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1.2.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JC-02.常闭主触点,02.1.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2.2.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JC-11.第一常开辅触点;11.1.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1.2.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JC-12.第一常闭辅触点,12.1.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2.2.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JC-21.第二常开辅触点,21.1.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1.2.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JC-22.第二常闭辅触点,22.1.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2.2.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1.1.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1.2.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2.1.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2.2.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 
在图6中:J-1.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 
在图7中:AN1.开通按钮,AN2.关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右侧视图中:外壳结构6由耐热阻燃绝缘材料注制,其右侧壁制成辅接线安装面。外壳结构6的辅接线安装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和下部各从顶侧(图中左侧)到底侧(图中右侧)均布制有7个辅接线室,依次按称为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电磁线圈接线室。 
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1.1和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1.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1.1和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1.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1.1和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1.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a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电磁线圈接线室;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2.1和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2.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2.1和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2.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2.1和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2.2分别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b装嵌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电磁线圈接线室。 
在图2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结构右侧视图A-A向剖视图和图4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结构左侧视图B-B向剖视图中:衔铁1的左、右侧凸极靴外端面纵向中位线上,按上下走向对称位置,各制成有一确定长度的棱柱体凸滑楞2;在左、右侧凸滑楞2的外侧,各有一凹滑槽3铣刻在紧固架4的左、右内侧中段;凹滑槽3的上下走向长度超出凸滑楞2一定位移量,与凸滑楞2滑动配合,用以限制凸滑楞2的运动,使得凸滑楞2只能在凹滑槽3内,随同衔铁1定位移地上下向滑动。紧固架4的内侧上、下两段,各紧固装嵌一永磁体5;上、下两永磁体5为近似马蹄形,间隔衔铁1及其位移空间,异极性相对;其中上永磁体N极5(N)与下永磁体S极5(S)相对,上永磁体S极5(S)与下永磁体N极5(N)相对。衔铁1为横“I”形,其两凸极靴端头安置为左右侧方向,两凸极靴端头之间的中段为柱体结构;在衔铁1的中段柱体上,套装有电磁线圈JC。紧固架4为非铁磁耐磨材料制成的矩形筒柱结构,嵌套装配在外壳结构6内。 
在外壳结构6左侧壁的中部,通过左侧封盖结构,配制有三个主触点室,每个主触点室装容一组常开主触点JC-01和常闭主触点JC-02结构。在各主触点室中,各常开主触点JC-01的两动瓣与常闭主触点JC-02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主触点室右侧窗口和紧固架4左壁的中部窗口,均布紧固装嵌于衔铁1的左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上。 
在各主触点室中,常开主触点JC-01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开主触点JC-01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开主触点JC-01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主触点室的右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左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各自的进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和出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1.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1.2;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1.1和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1.2相间均布,依次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左侧面上部的第一、第二、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出线主接线室中。 
在各主触点室中,常闭主触点JC-02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 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闭主触点JC-02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闭主触点JC-02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主触点室的右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左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各自的进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和出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2.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2.2;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2.1和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2.2相间均布,依次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左侧面下部的第一、第二、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出线主接线室中。 
在外壳结构6右侧壁的中部,通过右侧封盖结构,从顶侧(图1中左侧)到底侧(图1中右侧)均布配制有三个辅触点室,依次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辅触点室。第一辅触点室装容常开辅触点JC-11和第一常闭辅触点JC-12结构,第二辅触点室装容第二常开辅触点JC-21和第二常闭辅触点JC-22结构,第三辅触点室装容第三常开辅触点和第三常闭辅触点结构。 
在第一辅触点室中,第一常开辅触点JC-11的两动瓣与第一常闭辅触点JC-12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一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4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1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顶侧(图1中左侧)段。第一常开辅触点JC-11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开辅触点JC-11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开辅触点JC-11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一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1.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1.2;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1.1和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1.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上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一常闭辅触点JC-12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闭辅触点JC-12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闭辅触点JC-12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一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2.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2.2;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2.1和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2.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下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中。 
在第二辅触点室中,第二常开辅触点JC-21的两动瓣与第二常闭辅触点JC-22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二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4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1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中段。第二常开辅触点JC-21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开辅触点JC-21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开辅触点JC-21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二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1.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1.2;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1.1和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1.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上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二常闭辅触点JC-22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 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闭辅触点JC-22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闭辅触点JC-22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二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2.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2.2;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2.1和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2.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下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中。 
在第三辅触点室中,第三常开辅触点的两动瓣与第三常闭辅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三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4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1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底侧(图1中右侧)段。第三常开辅触点JC-31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开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开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三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1.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1.2;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1.1和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1.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上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三常闭辅触点JC-32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闭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闭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三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2.1,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2.2;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2.1和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2.2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6右侧面下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中。 
在图1、2、4、5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视图中:电磁线圈JC的两端引线穿过紧固架4和外壳结构6的引线孔道,分别与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a和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b的接线基板连接。 
在图3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左侧视图中:外壳结构6的左侧壁制成主接线安装面。外壳结构6的主接线安装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和下部均从顶侧(图中右侧)到底侧(图中左侧)均布制有6个主接线室,依次按称为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1.1和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1.2依次装嵌于主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中;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2.1和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2.2依次装嵌于主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中。 
在图5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的结构俯视图中:在外壳结构6的左侧面上部和下部,各组进线主接线室比其出线主接线室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面上部和下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均比其出线辅接线室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在外壳结构6的左侧面上部,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1.1比其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1.2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面上部,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1.1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1.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1.1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1.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1.1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1.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在外壳结构6的左侧面下部,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02.1比其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02.2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6的右侧面下部,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12.1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12.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22.1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22.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32.1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32.2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在图6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控制应用电路接线图中: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为上、下联双组联动结构。电磁线圈JC的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a和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b分别连接到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的上联公共端和下联公共端。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上联的常开端和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下联的常开端均连接到驱动电源的正极端;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上联的常闭端和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J-1下联的常闭端均连接到驱动电源的负极端。 
在图7所示的低能耗接触器操作应用电路接线图中:开通按钮AN1和关停按钮AN2均为弹簧复位上、下联双组联动结构。电磁线圈JC的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a同时连接到开通按钮AN1上联的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AN2上联的一接线端,电磁线圈JC的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b同时连接到开通按钮AN1下联的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AN2下联的一接线端。开通按钮AN1上联的另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AN2下联的另一接线端同时连接到驱动电源的正极端;开通按钮AN1下联的另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AN2上联的另一接线端同时连接到驱动电源的负极端。 

Claims (8)

1.一种低能耗接触器,其电磁机构免去了复位弹簧,主要由固定嵌套装配在外壳结构内的紧固架、紧固架内紧固装嵌的永磁体和铣刻的凹滑槽结构,以及在凹滑槽间可平移滑动的电磁铁即套有电磁线圈的衔铁构成,其特征是:衔铁的左、右侧凸极靴外端面纵向中位线上,按上下走向对称位置,各制成有一确定长度的棱柱体凸滑楞;在左、右侧凸滑楞的外侧,各有一凹滑槽铣刻在紧固架的左、右内侧中段;凹滑槽的上下走向长度超出凸滑楞一定位移量,与凸滑楞滑动配合,用以限制凸滑楞的运动,使得凸滑楞只能在凹滑槽内,随同衔铁定位移地上下向滑动;紧固架的内侧上、下两段,各紧固装嵌一永磁体;上、下两永磁体为近似马蹄形,间隔衔铁及其位移空间,异极性相对;其中上永磁体N极与下永磁体S极相对,上永磁体S极与下永磁体N极相对;衔铁为横“I”形,其两凸极靴端头安置为左右侧方向,两凸极靴端头之间的中段为柱体结构;在衔铁的中段柱体上,套装有电磁线圈;紧固架为非铁磁耐磨材料制成的矩形筒柱结构,嵌套装配在外壳结构内;
在外壳结构左侧壁的中部,通过左侧封盖结构,配制有三个主触点室,每个主触点室装容一组常开主触点和常闭主触点结构;在各主触点室中,各常开主触点的两动瓣与常闭主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主触点室右侧窗口和紧固架左壁的中部窗口,均布紧固装嵌于衔铁的左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上;
在外壳结构右侧壁的中部,通过右侧封盖结构,从顶侧到底侧均布配制有三个辅触点室,依次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辅触点室;第一辅触点室装容第一常开辅触点和第一常闭辅触点结构,第二辅触点室装容第二常开辅触点和第二常闭辅触点结构,第三辅触点室装容第三常开辅触点和第三常闭辅触点结构;
低能耗接触器利用永久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和排斥实现工作状态的稳定保持,利用永久磁铁与可平移滑动电磁铁的相互作用实现工作状态的快速转换;在需要接触器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换时,接触器电磁线圈通以一个方向一定电流,使衔铁成为可平移滑动电磁铁,且使其极性与在原来保持状态吸引衔铁的永久磁铁极性相同,电磁铁受到排斥作用而迅速脱离原保持状态,并移滑向另一侧与该电磁铁极性相反的永久磁铁,电磁铁受到吸引作用而迅速转向另一状态,即原已开通的触点被关断,原已关断的触点被开通;此时,控制电路使电磁线圈与电源断路,电流为零,可平移滑动电磁铁还原为衔铁,在永久磁铁吸引下保持转换后的状态,即刚被关断的触点保持关断,刚被开通的触点保持开通;当需要返回原状态时,电磁线圈再次反向接通电源,一个反方向电流通过该电磁线圈,使衔铁又成为可平移滑动电磁铁,且使其极性与为保持转换后状态而吸引衔铁的永久磁铁极性相同,电磁铁受到排斥作用而迅速脱离转换后的保持状态,并移滑向原来一侧与该电磁铁极性相反的永久磁铁,电磁铁受到吸引作用而迅速转向原状态;此时,控制电路使电磁线圈与电源断路,电流为零,可平移滑动电磁铁还原为衔铁,在永久磁铁吸引下仍保持转换后的状态,即刚被关断的触点保持关断,刚被开通的触点保持开通;
低能耗接触器的控制应用电路利用了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的上、下联双组联动结构;电磁线圈的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和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连接到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的上联公共端和下联公共端;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上联的常开端和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下联的常开端均连接到驱动电源的正极端;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上联的常闭端和控制继电器转换接点下联的常闭端均连接到驱动电源的负极端;
低能耗接触器的操作应用电路利用了开通按钮和关停按钮的弹簧复位上、下联双组联动结构;电磁线圈的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同时连接到开通按钮上联的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上联的一接线端,电磁线圈的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同时连接到开通按钮下联的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下联的一接线端;开通按钮上联的另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下联的另一接线端同时连接到驱动电源的正极端;开通按钮下联的另一接线端和关停按钮上联的另一接线端同时连接到驱动电源的负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外壳结构由耐热阻燃绝缘材料注制,其右侧壁制成辅接线安装面;外壳结构的辅接线安装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和下部各从顶侧到底侧均布制有7个辅接线室,依次按称为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电磁线圈接线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电磁线圈接线室内,装嵌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
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内,分别装嵌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在辅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电磁线圈接线室内,装嵌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在各主触点室中,常开主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开主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开主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主触点室的右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左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各自的进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和出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相间均布,依次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左侧面上部的第一、第二、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出线主接线室中;
在各主触点室中,常闭主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闭主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所在常闭主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主触点室的右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左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各自的进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和出线主接线室右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相间均布,依次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左侧面下部的第一、第二、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出线主接线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在第一辅触点室中,第一常开辅触点的两动瓣与第一常闭辅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一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顶侧段;第一常开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开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开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一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一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上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一常闭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闭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一常闭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一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一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下部的第一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一出线辅接线室中;
在第二辅触点室中,第二常开辅触点的两动瓣与第二常闭辅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二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中段;第二常开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开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开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二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二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上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二常闭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闭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二常闭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二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二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下部的第二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二出线辅接线室中;
在第三辅触点室中,第三常开辅触点的两动瓣与第三常闭辅触点的两动瓣为同体相背结构,该结构各以一弹性绝缘支撑臂,穿过第三辅触点室左侧窗口和紧固架右壁的中部窗口,紧固装嵌于衔铁的右侧凸极靴外端面横向中位线底侧段;第三常开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开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开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三辅触点室的左上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上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三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上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中;第三常闭辅触点的两静瓣均为分体结构,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进线静瓣,另一为弹性良导体基片端头下面焊制的出线静瓣;进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闭辅触点的进线静瓣支撑臂,出线静瓣基片作为第三常闭辅触点的出线静瓣支撑臂,分别以其中后段穿过第三辅触点室的左下壁,即紧固装嵌在外壳结构的右侧下部夹层中,并分别以其尾座部紧固于其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左壁内侧;进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接线紧固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出线静瓣支撑臂的尾座部与安装螺丝、夹紧盖构成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第三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分别装配于外壳结构右侧面下部的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和第三出线辅接线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电磁线圈的两端引线穿过紧固架和外壳结构的引线孔道,分别与电磁线圈上接线端子结构和电磁线圈下接线端子结构的接线基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外壳结构的左侧壁制成主接线安装面;外壳结构的主接线安装面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上部和下部均从顶侧到底侧均布制有个主接线室,依次按称为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依次装嵌于主接线安装面上部的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中;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和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依次装嵌于主接线安装面下部的第一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一出线主接线室、第二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二出线主接线室、第三进线主接线室和第三出线主接线室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低能耗接触器,其特征是:在外壳结构的左侧面上部和下部,各组进线主接线室比其出线主接线室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的右侧面上部和下部,第一、第二和第三进线辅接线室均比其出线辅接线室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在外壳结构的左侧面上部,各组常开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开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的右侧面上部,第一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二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三常开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开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在外壳结构的左侧面下部,各组常闭主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闭主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主接线室深度;在外壳结构的右侧面下部,第一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二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第三常闭辅触点进线接线端子结构比其常闭辅触点出线接线端子结构向内深嵌1/3进线辅接线室深度。
CN201210051711.2A 2012-03-01 2012-03-01 低能耗接触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28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711.2A CN102592893B (zh) 2012-03-01 2012-03-01 低能耗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711.2A CN102592893B (zh) 2012-03-01 2012-03-01 低能耗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2893A CN102592893A (zh) 2012-07-18
CN102592893B true CN102592893B (zh) 2014-05-21

Family

ID=4648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17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92893B (zh) 2012-03-01 2012-03-01 低能耗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28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9856B (zh) * 2014-10-30 2017-02-15 浙江南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磁保持直流接触器
CN105551847B (zh) * 2016-03-03 2018-07-13 北京平开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开关、有载换相开关及在线换相控制装置
CN105609374A (zh) * 2016-03-18 2016-05-25 彭旭华 一种基于机械h桥的双稳态磁保持桥式脱离继电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0479Y (zh) * 2003-04-15 2004-04-07 马少峰 低能耗接触器
CN102214536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张洪彬 一种节能交流接触器
CN102610445A (zh) * 2012-02-14 2012-07-25 江南大学 节能型电磁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10479Y (zh) * 2003-04-15 2004-04-07 马少峰 低能耗接触器
CN102214536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张洪彬 一种节能交流接触器
CN102610445A (zh) * 2012-02-14 2012-07-25 江南大学 节能型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2893A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7194B (zh)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US9053885B2 (en) Bistable high-performance miniature relay
CN104051166B (zh) 单极开关单元及包括一个这样单元的开关装置
CN101592251B (zh) 低功耗常压电磁阀
CN102592893B (zh) 低能耗接触器
CN115172104B (zh) 一种桥式双断点接触器、断路器
CN205376408U (zh) 一种具有高分断能力的密封式直流接触器
CN105513897A (zh) 一种具有高分断能力的密封式直流接触器
CN101840817B (zh) 电动三轮车电源开关用双稳态磁保持接触器
CN201487362U (zh) 一种节能型常压电磁阀
CN201629270U (zh) 电动三轮车电源开关用双稳态磁保持接触器
CN102610445B (zh) 节能型电磁继电器
JP2013501491A (ja) ガス絶縁高電圧スイ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CN108172470A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双稳态继电器和双稳态接触器及控制方法
CN114078638B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111029116A (zh) 油浸式变压器有载调容开关及变压器
CN201698969U (zh) 高绝缘耐压直流接触器
CN110993392A (zh) 干式变压器有载调容开关及变压器
CN220895420U (zh) 一种大功率拍合式pcb继电器
CN219979449U (zh) 一种底座以及一种开关电器
CN113593971B (zh) 一体化结构真空灭弧室及其应用的真空开关
CN109192617B (zh) 一种电磁可控吸力作为反力的双线圈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CN208336108U (zh) 一种磁吹灭弧继电器
CN218548327U (zh) 一种两极型电路接触器
CN106712278B (zh) 双电源快速投切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NAN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40516

Owner name: ANY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 HENAN ELEC

Effective date: 201405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4122 WUXI, JIANGSU PROVINCE TO: 100031 XI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6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ANYANG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 HEN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1800 No. 214122 Jiangsu city of Wuxi Province Li Lake Avenue School

Patentee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