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8386A -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8386A
CN105008386A CN201380074516.4A CN201380074516A CN105008386A CN 105008386 A CN105008386 A CN 105008386A CN 201380074516 A CN201380074516 A CN 201380074516A CN 105008386 A CN105008386 A CN 105008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seq
gene
salt
arabidop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45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8386B (zh
Inventor
崔洪志
梁远金
田大翠
刘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sis See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esis See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sis See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esis Seed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08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8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3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1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pl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2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plant cells, e.g. plan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ACs)
    • C12N15/824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 C12N15/826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 C12N15/8271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 C12N15/8273Phenotypical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via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with agronomic (input) traits, e.g. crop yield for stress resistance, e.g. heavy metal resistance for drought, cold, salt resist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otan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个来源于小盐芥的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以及其在培育耐盐提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 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个来源于小盐芥的液泡 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 NHX2及其编码基因, 以及其在培育耐盐性提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 应用。
背景技术 盐胁迫是世界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危害之一, 盐渍土壤通常以钠盐、 钙 盐或镁盐为主, 成为影响植物生长、 导致粮食和经济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 世界上盐 碱土的面积约有 4亿公顷, 占灌溉农田的 1/3。 盐碱地在中国分布广泛, 现有盐碱地面 积约 0. 4亿公顷。 随着我国人口增加, 耕地减少, 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 要的现实意义。 而植物抗盐碱、 耐干旱能力的提高和适宜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具有较高 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植物种或品系的选育, 则是利用盐碱地经济、 有效的措施。 对绝大 多数农作物来说,大多数植物对盐碱、干旱的耐受性差,只能生长在氯化钠含量为 0. 3% 以下的土壤上,土壤中过量的 Na+会对植物体的正常的生长代谢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如 何在盐渍环境下提高作物产量就成为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植物的耐盐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其耐盐机制涉及从植株到器官、组织、 生理生化直至分子的各个水平。 各国的科学家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很多 新进展, 特别在利用高等模式植物拟南芥来研究植物的耐盐分子机理方面, 使该领域 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Zhu JK. 2002. Salt and drought stress singal transduction in plants. Annu. Rev. Plant Biol. 53 : 1247-1273; Zhang ZL. 201 1. Arabidopsis Floral Initiator SKB 1 Confers High Salt Tolerance by Regulating Transcription and Pre-mRNA Splicing through Altering Histone H4R3 and 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LSM4 Methylation. Plant Cell, 23 : 396-41 1 ) 。 高等植物细胞可有多种途径感受外界环境中物化参数的变 化, 从而将胞外的信号变为胞内信号, 通过系列的信号传导最后将胁迫信号传递至细 胞核内, 激活转录因子, 而激活转录因子再作用于功能基因, 启动逆境应答基因的表 达从而提高植物的耐逆性。 尽管研究者已从不同侧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由于其机制 十分复杂, 植物抗盐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仍有待探索。 例如, 植物抗盐的关键因子仍未 找到;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利用 SSH (抑制差减杂交) 与 RACE ( cDNA末端快速扩增) 相结合的 方法克隆了小盐芥的一个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本文命名为 NHX2)的编码基因, 并测定了其 DNA序列。 并且发现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导入植株后, 可明显改善转基 因植株的耐盐性, 而且这些性状可稳定遗传。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小盐芥的一个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 NHX2 的编码基因 (本文命名为 7¾NH 2) , 其序列为 SEQ ID NO: 2。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重组表达载体, 其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 其是通过所述基因插入到一种表达载体而获得的, 优选地, 所述表达载体是
PCAMBIA2300; 并且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的表达控制序列可 操作地连接; 优选地, 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为附图 2所示的 35S-ThNHX2-2300载体。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重组细胞, 其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或者本 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优选地, 所述重组细胞为重组农杆菌细胞。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改善植物耐盐性的方法, 包括: 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 述基因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或植物组织并使所述基因 表达; 优选地, 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包括: 在有效产生植物的条 件下培养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基因或者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的 植物或植物组织; 优选地, 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重组 表达载体或者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重组细胞用于改善植物耐盐性以及用于植物育 种的用途; 优选地, 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供由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其氨基酸序 列如 SEQ ID NO: 1所示。 附图说明
图 1是 NHX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35S-ThNHX2-2300) 构建流程 (图 la-lb) 。 图 2是 NHX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35S-ThNHX2-2300) 的质粒图。 图 3是培养的供试植物拟南芥。 图 4是 ThNHX2转基因拟南芥的 T1代植株的耐盐实验结果, Tlc4表现出明显的 耐盐性, Tlcl7、 Tlcl9的结果与其类似, 在此未示出。
图 5为利用反转录 PCR对 1\代转基因烟草植株和非转基因对照植株中 ThNHX2基 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子水平检测的结果。 M为 DNA Ladder Marker ( DL2000 ) , 1-4为 不耐盐的对照拟南芥植株, 13为质粒 PCR阳性对照(35S-ThNHX2-2300质粒), 5-12 为耐盐 T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实施例, 以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所述实施例仅出 于示例性目的, 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实施例中提到的未注明来源的限制性内切酶均购自 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 实施例 1. 盐胁迫下小盐芥 SSH文库构建:
具体方法为:
按照 Clontech公司的 PCR-selectTM cDNA Subtraction Kit试剂盒说明书所示的方法 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方法构建 SSH文库(差减文库)。 在实验过程中以生长过程中盐处 理的小盐芥组织中提取的 mRNA作为样本 (Tester) , 以未处理的小盐芥组织中提取 的 mRNA作为对照 (Driver) 。 具体步骤如下:
( 1 ) 供试材料:
小盐芥 ( TheUungieUa halophila, 购自中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沙漠绿色 植物园盐生植物繁育中心) 播种到灭菌的蛭石上, 在 22°C、 光周期 12 小时光照 /12 小时黑暗 (光强 3000— 4000 Lx) 条件下培养, 每周浇 1/2MS培养基 (含有 9.39 mM KN03 , 0.625 mM KH2P04, 10.3 mM NH4NO3 , 0.75 mM MgS04, 1.5 mM CaCl2, 50 μ M KI, 100 μ M H3BO3 , 100 μ M MnS04, 30 μ M ZnS04, 1 μ M Na2Mo04, 0.1 μ M CoCl2, 100 μ M Na2EDTA, 100 μ M FeS04)—次。 当植株长到直径达为 5-6 cm 时用于实验。
( 2 ) 材料处理:
将供试植株分为 2组, 每组 4盆, 每盆 3株。 第一组为对照组, 正常地用 1/2MS 浇灌; 第二组为盐处理组, 浇灌 300 mM NaCl溶液, 将两组植物在 22°C、 光周期 12 小时光照 /12小时黑暗 (光强 3000— 4000 Lx) 条件下培养处理 10天, 然后及时收集 两组植株 (用蒸熘水洗净根部) , 用液氮迅速冷冻后, 于 -70°C冰箱中保存。 ( 3 ) 总 RNA提取:
分别取对照组和盐处理组的小盐芥 3.0 g, 用植物 RNA 提取试剂盒 (购自 invitrogen)提取总 RNA。 用 HITACHI公司的紫外分光光度计 U-2001测定所得总 RNA 在 260 nm和 280 nm的吸光度值, OD26。/OD28。比值为 1.8-2.0, 表明总 RNA纯度较 高, 用 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 RNA的完整性, 28S条带的亮度约为 18S条带 的 2倍, 表明 RNA的完整性良好。 使用 Qiagen公司的 Oligotex mRNA纯化试剂盒(从 总 RNA中纯化 polyA+ RNA) 分离 mRNA。
( 4) 抑制差减杂交:
按 Clontech公司的 PCR-selectTM cDNA Subtraction Kit试剂盒说明书所示的方法进 行抑制差减杂交。 先将 Driver mRNA和 Tester mRNA分别反转录, 得到双链 cDNA, 再以 2 μ g Tester cDNA和 2 μ g Driver cDNA作为起始材料进行差减杂交。 在 37°C水 浴下分别将 Tester cDNA和 Driver cDNA用 Rsa I酶切 1.5小时, 然后将酶切后的 Tester cDNA分成两等份, 连接上不同的接头, 而 Driver cDNA不连接头。 两种连有不同 接头的 Tester cDNA分别与过量的 Driver cDNA混合, 进行第一次正向差减杂交。 将 两种第一次正向差减杂交的产物混合, 再与新变性的 Driver cDNA进行第二次正向 差减杂交, 通过两次抑制性 PCR扩增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片段 (PCR进行前, 第二 次正向差减杂交产物进行末端补平) 。
( 5 ) 差减文库的构建与初步筛选、 克隆、 鉴定
依照 pGEM-T Easy试剂盒(购自 Promega) 的说明书, 将所述第二次正向差减杂 交 cDNA片段的第二次抑制性 PCR扩增产物 (使用 QIAquick PCR Purification Kit纯 化, 购自 Qiagen)与 pGEM-T Easy载体连接, 其具体步骤如下: 在 200 l PCR管中 依次加入下列成分: 纯化的合并后的正向差减杂交 cDNA 片段的第二次抑制性 PCR 产物 3 μ 1、 2 X T4 DNA连接酶缓冲液 5 μ 1、 pGEM-T Easy载体 1 μ 1、 Τ4 DNA连接 酶 1 μ 1, 于 4°C连接过夜。 然后取 10 μ ΐ连接反应产物, 加入到 100 μ ΐ感受态大肠 杆菌 JM109 (购自 TAKARA) 中, 冰浴 30分钟、 热休克 60秒、 冰浴 2分钟, 另加 250 液体培养基 (含有 1%胰蛋白胨 (Tryptone, 购自 OXOID)、 0.5%酵母提取 物 (Yeast Extract, 购自 OXOID) 禾 P 1% NaCl (购自国药)) 后置于 37°C摇床中, 以 225 rpm振荡培养 30分钟, 然后从中取 200 μ ΐ菌液接种于含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 (同上) /X-gal ( 5-溴-4氯-3-吲哚^ -0-半乳糖苷) /IPTG (异丙基 - β -D-硫代吡喃半 乳糖苷) (X-gal/IPTG购自 TAKARA) LB固体培养板上, 37°C培育 18小时。 计数培 养板中直径 > 1 mm 的清晰白色及蓝色菌落, 随机挑取 450 个白色菌落 (编号: Th-S001至 Th-S450) 。 将所挑取白色菌落克隆接种于 96孔细胞培养板(CORNING) 中的含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 (同上) 液体培养基, 37°C培养过夜后加甘油至甘 油终浓度为 20% (体积比) , 然后于 - 80°C保存备用。 对所培养的菌落克隆以巢式 PCR引物 Primer 1和 Primer 2R (来自 Clontech公司的 PCR-select™ cDNA Subtraction Kit试剂盒) 进行菌液 PCR扩增验证, 得到 342个阳性克隆, 然后将所有阳性克隆送 英潍捷基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测序。
( 6) 差异克隆的 cDNA测序分析:
将 DNA测序结果去除载体和不明确序列及冗余的 cDNA后, 共得到 301个有效 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 ( Unigene ) 。
实施例 2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基因 ThNHX2的克隆
将所述鉴定的小盐芥 SSH文库中来自菌落 Th-S312的克隆子去掉冗余 DNA后, 序 列为 SEQ ID No: 3, 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蛋白属于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 白。 本文将 SEQ ID No: 3序列对应的全长编码基因命名为 7¾Μ¾Γ2, 其对应的蛋白 命名为 ΝΗΧ2。
SEQ ID No: 3:
ACAAACTTCC ATTCGTTGAG TGTCTCATGT TTGGCTCTCT TATCTCAGCC ACTGATCCTG
1 TCACTGTCTT GTCCATATTT CAGGAACTTG GCTCCGATGT GAATTTGTAT GCCCTGGTGT2 1 TTGGAGAATC AGTTTTGAAT GATGCTATGG CCATATCTCT CTACAGGACA ATGTCCTTGG81 TGAGAAGTCA CTCATCTGGA CAGAATATCT TTATGGTGGT AGTCAGGTTT CTCGAAACCT4 1 TTATCGGTTC AATGTCTGCA GGGGTTGGAG TTGGATTTAC ATCTGCTCTC CTCTTCAAGT01 ATGCAGGGCT GGATGTTGAT AATTTGCAGA ACTTGGAGTG CTGCCTCTTT GTGCTTTTCC61 CATATTTCTC ATACATGCTT GCTGAGGGTC TCAGTCTATC TGGCATTGTA TCGATTCTAT2 1 TTACTGGGAT TGTCATGAAG CATTATACCT ACTCAAACTT GTCTGTAAAT TCTCAGCGAT81 TTGTGTCTGC ATTCTTTCAT CTGATATCTT CGCTGGCAGA GACATTTGTG TTCATCTACA4 1 TGGGTTTTGA TATTGCCATG GAAAAGCATA GTTGGTCACA CTTGGGATTC ATCTTTTTTT01 CTATTCTGTT TATCGTTATT GCGAGGGCAG CTAATGTGTT TGGTTGTGGA TATTTGGTCA61 ACCTGGCACG ACCTGCTCAT AGGAAAATAC CAATGACGCA TCAAAAAGCA CTTTGGT
ThNHX2全长编码基因的克隆
根据已经获得的 SEQ ID No: 3序列, 设计如下两条特异性引物, 作为 3 ' RACE 的 5 ' 端特异性引物。
ThNHX2 GSP 1: SEQ ID No: 4:
GCGAGGGCAG CTAATGTGTT TG
ThNHX2 GSP2: SEQ ID No: 5:
ACCTGCTCAT AGGAAAATAC CA
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 3 ' RACE System for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试剂盒购自 Invitrogen公司) 。
用 SEQ ID NO: 4与通用引物 AUAP (试剂盒自带) , 以盐处理组小盐芥提取的 mRNA逆转录的 cDNA为模板进行第一轮 PCR扩增。 具体步骤如下:
50 μ 1 PCR反应体系: 5 μ 1 ΙΟ Χ Εχ Buffer 3 μ 1 2.5 mM 的 dNTP、 2.0 μ 1 mRNA反转录的 cDNA、 1.0 μ 1 Ex Taq (购自 TAKARA) 、 10 μ Μ的引物 SEQ ID NO: 4和 AUAP各 2.0 μ 1以及 35 μ 1 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8 °C退火 30秒, 72°C延伸 1分钟), 72°C延伸 10分钟。
所得的 PCR产物用双蒸水稀释 50倍后取 2.0 μ ΐ作为模板, 用 SEQ ID NO: 5与 通用引物 AUAP进行第二轮 PCR扩增, 具体步骤如下:
50 l PCR反应体系: 5 μ 1 lO X Ex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2.0 μ 1稀释 的第一轮 PCR产物、 1.0 μ 1 Ex Taq 10 μ M的引物 SEQ ID NO: 5禾 P AUAP各 2.0 μ 1以及 35 μ 1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8 °C退火 30秒, 72°C延伸 1分钟) , 72 °C延伸 10分钟。 回收第二次 PCR产 物中片段约为 900 bp 的条带 (Gel Extraction Kit 购自 OMEGA) , 并将其连接于 pGEM-T Easy载体, 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 JM109感受态细胞中 (具体方法同上), 并 在含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随机挑取 10个白色菌落接种 于含有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液体培养基中, 37°C培养过夜后加甘油至甘油终 浓度为 20% (体积比) , -80°C保存备用。 用 SEQ ID NO: 5与通用引物 AUAP进行 菌液 PCR扩增, 得 4个阳性克隆, 将 4个阳性克隆送至英潍捷基 (上海) 贸易有限 公司测序测序, 获得该基因的 cDNA的 3 ' 端。
根据已经获得的 7¾NHJ 基因片段, 设计如下三条特异性引物, 作为 5 ' RACE 的 3 ' 端特异性引物。
ThNHX2 GSP3 : SEQ ID No: 6: CCTGCATACT TGAAGAGGAG AGC
ThNHX2 GSP4: SEQ ID No: 7:
CCAACTCCAA CCCCTGCAGA CA
ThNHX2 GSP5 : SEQ ID No: 8:
TCTGTCCAGA TGAGTGACTT CT
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 5 ' RACE System for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试剂盒购自 Invitrogen公司) 。
用 SEQ ID NO: 7与通用引物 AAP (试剂盒自带) , 以盐处理组小盐芥提取的 mRNA逆转录的 cDNA (反转录引物 SEQ ID NO: 6 ) 为模板进行第一轮 PCR扩增, 具体步骤如下:
50 μ 1 PCR反应体系: 5 μ 1 ΙΟ Χ Εχ Buffer 3 μ 1 2.5 mM 的 dNTP、 2.0 μ 1 mRNA反转录的 cDNA、 1.0 μ 1 Ex Taq (购自 TAKARA) 、 10 μ Μ的引物 SEQ ID NO: 7和 AAP各 2.0 μ ΐ以及 35 μ ΐ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5 °C退火 30秒, 72°C延伸 1分钟), 72°C延伸 10分钟。
所得的 PCR产物用双蒸水稀释 50倍后取 2.0 μ ΐ作为模板, 用 SEQ ID NO: 8与 引物 AUAP进行第二轮 PCR扩增, 具体步骤如下:
50 y l PCR反应体系: 5 μ 1 lO X Ex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2.0 μ 1稀释 的第一轮 PCR产物、 1.0 μ 1 Ex Taq 10 μ M的引物 SEQ ID NO: 8禾 P AUAP各 2.0 μ 1以及 35 μ 1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8°C退火 30秒, 72°C延伸 1分钟) , 72 °C延伸 10分钟。 回收第二次 PCR产 物中片段约为 700 bp 的条带 (Gel Extraction Kit 购自 OMEGA) , 并将其连接于 pGEM-T Easy载体, 然后转化到大肠杆菌 JM109感受态细胞中 (具体方法同上), 并 将转化后的菌液涂布于含 50 μ§/ηΛ氨苄青霉素的 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随机挑取 10个白色菌落接种于含有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 37°C培养过夜 后加甘油至甘油终浓度为 20% (体积比) , -80°C保存备用。 用 SEQ ID NO: 8与引 物 AUAP进行菌液 PCR扩增 (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同上) , 得到 6个阳性克隆, 选 取其中 4个克隆送至英潍捷基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测序测序, 获得该基因的 cDNA 的 5 ' 端。 所得的 5'RACE产物克隆测序后, 将其与 3'RACE产物测序结果以 及 SEQ ID No: 3序列进行拼接。 获得 7¾ £Ώ全长 cDNA序列 SEQ ID No: 9:
1 CAACTACCAT TGATATAAAC CCTAGAATTT TATTTCTGCA AGGCGTAATG TCGGAGCTGC
61 AGATTTCGCC GGCGATTCAC GATCCGCAAG GCCAAGAGAA GCAGCAGCAG GCCGCCGGAG
121 TTGGGATTTT GCTTCAGATC ATGATGCTTG TCCTCTCTTT TGTACTCGGT CATGTCCTTC 181 GCCGTCATAA GTTCTATTAT CTACCCGAAG CTAGTGCTTC GCTTCTCATC GGGTTGATCG
241 TTGGTGGTTT GGCGAACATC TCGAACACGG AGACTAGCAT AAGGACATGG TTCAATTTCC
301 ACGACGAGTT CTTCTTTCTG TTTCTGCTGC CACCCATTAT ATTCCAGTCA GGATTCAGTC
361 TACAACCCAA ACCATTCTTT TCAAACTTTG GAGCCATTGT CACTTTCTCC GTACTTGGAA
421 CTTTCGTAGC TTCCATGGTC ACAGGCGTGC TAGTGTACCT TGGCGGTGTG ATGTTTCTCA 481 TGTACAAACT TCCATTCGTT GAGTGTCTCA TGTTTGGCTC TCTTATCTCA GCCACTGATC
541 CTGTCACTGT CTTGTCCATA TTTCAGGAAC TTGGCTCCGA TGTGAATTTG TATGCCCTGG
601 TGTTTGGAGA ATCAGTTTTG AATGATGCTA TGGCCATATC TCTCTACAGG ACAATGTCCT
661 TGGTGAGAAG TCACTCATCT GGACAGAATA TCTTTATGGT GGTAGTCAGG TTTCTCGAAA 72 1 CCTTTATCGG TTCAATGTCT GCAGGGGTTG GAGTTGGATT TACATCTGCT CTCCTCTTCA
781 AGTATGCAGG GCTGGATGTT GATAATTTGC AGAACTTGGA GTGCTGCCTC TTTGTGCTTT
84 1 TCCCATATTT CTCATACATG CTTGCTGAGG GTCTCAGTCT ATCTGGCATT GTATCGATTC
901 TATTTACTGG GATTGTCATG AAGCATTATA CCTACTCAAA CTTGTCTGTA AATTCTCAGC
961 GATTTGTGTC TGCATTCTTT CATCTGATAT CTTCGCTGGC AGAGACATTT GTGTTCATCT
102 1 ACATGGGTTT TGATATTGCC ATGGAAAAGC ATAGTTGGTC ACACTTGGGA TTCATCTTTT
1081 TTTCTATTCT GTTTATCGTT ATTGCGAGGG CAGCTAATGT GTTTGGTTGT GGATATTTGG
114 1 TCAACCTGGC ACGACCTGCT CATAGGAAAA TACCAATGAC GCATCAAAAA GCACTTTGGT
12 01 ACAGTGGACT TCGAGGCGCT ATGGCTTTTG CTCTTGCTCT ACAATCTGTT CATGATCTTC
1261 CAGAAGGACA TGGTCAAACC ATCTTCACAG CAACGACAGC CATTGTTGTT CTGACGGTGT
132 1 TGCTAATTGG AGGATCCACT GGTACAATGC TTGAAGCCCT AGAGGTTGTA GGCGATAGCC
13 81 ATGATACATC CCTTGGTGAT GGCTTTGAGG TGGTGAACAA TCGTTTCATG ACAAGTTATG
144 1 ATGATGAAGA TTCACCATCA GGGAGTGGAT TCAGGACAAA ACTAAGAGAG TTCCATAAGA
1501 GCGCCGCGTC ATTTACAGAA CTAGACAGAA ACTACCTAAC ACCGTTCTTC ACAAGTAACA
1561 ACGGAGATTA TGATGATGAG GATAACACTG AGCAAGACCA TGAAGAACGA ATGCCTTTCA
162 1 CTAGAAGAGG GAATTTTAAT AACCGCGGCT AATTACCTGA GACGAGAAAC CTAGTTGTTA
1681 TCAGTTATCA CACTCACAGG CAT AT CAT AT ATTAGTGAAG CAGCCGTTGG TGTACATATA
174 1 GAAAACATAC TGGATCGTTC CGAAGAACTA TGTTGAGTAG TAGTAGTAGT CGTCAGATTA
1801 CTGGACTGTG TTGTGTTGTT ACTCTGAACC TTGGTGGGGA TATTGTTTGG CTAATTACAT
1861 CCACACAAGC TTAAGAAAAA AAAGAGGAAA AACAAAACTT TGATGCCATG GCTGGCTCAA
192 1 TCCCACGAAT CTCGTTCTGT AGGTTTCGTA TTAAATTCTG TCTCTGTCTC AATTAACTAA
1981 ATTTCCTTCT TTTTTAAAAA AAAAAAAAAA AAAAAAAA
根据 SEQ ID NO: 9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如下:
SEQ ID No: 10:
ATGTCGGAGC TGCAGATTTC GC
SEQ ID No: 11:
TTAGCCGCGG TTATTAAAAT TCCC 通过 SEQ ID NO: 10和 SEQ ID NO: 11来克隆 ThNHX2全长编码基因。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聚合酶, 以小盐芥的 cDNA为模板进行 PCR 反应。 50 l PCR反应体系: 10 μ ΐ 5 X PS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2.0 μ 1 cDNA、 1.0 μ 1 PrimeSTAR 10 μ M的引物 SEQ ID NO: 10和 SEQ ID NO: 11各 2.0 μ 1以及 30 μ 1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8 °C退火 30秒, 72°C延伸 2分钟) , 72°C延伸 10分钟。
PCR扩增产物加 A尾: PCR产物中加入 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20°C放置 10分 钟, 离心, 去上清, 晾干, 然后用 21 μ ΐ 双蒸水溶解。 然后向其中加入 2.5 μ ΐ ΙΟ Χ Εχ Buffer 0.5 μ 1 5 mM的 dATP、 1.0 μ 1 Ex Taq。 反应条件: 70°C反应 30分 钟。 将得到的约 1600 bp的 DNA片段回收(Omega回收试剂盒), 并将其连接至 pGEM T-easy载体上 (得到 ThNHX2-pGEM质粒) , 然后转化大肠杆菌 JM109感受态细胞中 (方法同上), 并在含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随机挑取 10 个白色菌落接种于含有 50 g/ml氨苄青霉素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 37°C培养过夜后 加甘油至甘油终浓度为 20% (体积比) , -80°C保存备用。 用 SEQ ID NO: 10与 SEQ ID NO: 11进行菌液 PCR 扩增 (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同上) , 得到 7个阳性克隆, 选取其中 4个阳性克隆送至英潍捷基(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测序, 所得序列为 SEQ ID NO: 2, 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 SEQ ID NO: 1。
NHX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 1
1 MSELQISPAI HDPQGQEKQQ
21 QAAGVGILLQ IMMLVLSFVL
41 GHVLRRHKFY YLPEASASLL
61 IGLIVGGLAN ISNTETS IRT
81 WFNFHDEFFF LFLLPPI I FQ
101 SGFSLQPKPF FSNFGAIVTF
121 SVLGTFVASM VTGVLVYLGG
141 VMFLMYKLPF VECLMFGSLI
161 SATDPVTVLS I FQELGSDVN
181 LYALVFGESV LNDAMAISLY
201 RTMSLVRSHS SGQNI FMVW
221 RFLETFIGSM SAGVGVGFTS
241 ALLFKYAGLD VDNLQNLECC
261 LFVLFPYFSY MLAEGLSLSG
281 IVS ILFTGIV MKHYTYSNLS
301 VNSQRFVSAF FHLISSLAET
321 FVFIYMGFDI AMEKHSWSHL
341 GFI FFS ILFI VIARAANVFG
361 CGYLVNLARP AHRKI PMTHQ
381 KALWYSGLRG AMAFALALQS
401 VHDLPEGHGQ TI FTATTAIV
421 VLTVLLIGGS TGTMLEALEV
441 VGDSHDTSLG DGFEWNNRF
461 MTSYDDEDSP SGSGFRTKLR
481 EFHKSAASFT ELDRNYLTPF
501 FTSNNGDYDD EDNTEQDHEE 52 1 RMPFTRRGNF NNRG*
ThNHX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 2
1 ATGTCGGAGC TGCAGATTTC GCCGGCGATT CACGATCCGC AAGGCCAAGA GAAGCAGCAG
61 CAGGCCGCCG GAGTTGGGAT TTTGCTTCAG ATCATGATGC TTGTCCTCTC TTTTGTACTC
12 1 GGTCATGTCC TTCGCCGTCA TAAGTTCTAT TATCTACCCG AAGCTAGTGC TTCGCTTCTC
181 ATCGGGTTGA TCGTTGGTGG TTTGGCGAAC ATCTCGAACA CGGAGACTAG CATAAGGACA
24 1 TGGTTCAATT TCCACGACGA GTTCTTCTTT CTGTTTCTGC TGCCACCCAT TATATTCCAG
3 01 TCAGGATTCA GTCTACAACC CAAACCATTC TTTTCAAACT TTGGAGCCAT TGTCACTTTC
361 TCCGTACTTG GAACTTTCGT AGCTTCCATG GTCACAGGCG TGCTAGTGTA CCTTGGCGGT
42 1 GTGATGTTTC TCATGTACAA ACTTCCATTC GTTGAGTGTC TCATGTTTGG CTCTCTTATC
4 81 TCAGCCACTG ATCCTGTCAC TGTCTTGTCC ATATTTCAGG AACTTGGCTC CGATGTGAAT
54 1 TTGTATGCCC TGGTGTTTGG AGAATCAGTT TTGAATGATG CTATGGCCAT ATCTCTCTAC
601 AGGACAATGT CCTTGGTGAG AAGTCACTCA TCTGGACAGA ATATCTTTAT GGTGGTAGTC
661 AGGTTTCTCG AAACCTTTAT CGGTTCAATG TCTGCAGGGG TTGGAGTTGG ATTTACATCT
72 1 GCTCTCCTCT TCAAGTATGC AGGGCTGGAT GTTGATAATT TGCAGAACTT GGAGTGCTGC
781 CTCTTTGTGC TTTTCCCATA TTTCTCATAC ATGCTTGCTG AGGGTCTCAG TCTATCTGGC
84 1 ATTGTATCGA TTCTATTTAC TGGGATTGTC ATGAAGCATT ATACCTACTC AAACTTGTCT
901 GTAAATTCTC AGCGATTTGT GTCTGCATTC TTTCATCTGA TATCTTCGCT GGCAGAGACA
961 TTTGTGTTCA TCTACATGGG TTTTGATATT GCCATGGAAA AGCATAGTTG GTCACACTTG
102 1 GGATTCATCT TTTTTTCTAT TCTGTTTATC GTTATTGCGA GGGCAGCTAA TGTGTTTGGT
1081 TGTGGATATT TGGTCAACCT GGCACGACCT GCTCATAGGA AAATACCAAT GACGCATCAA
114 1 AAAGCACTTT GGTACAGTGG ACTTCGAGGC GCTATGGCTT TTGCTCTTGC TCTACAATCT
12 01 GTTCATGATC TTCCAGAAGG ACATGGTCAA ACCATCTTCA CAGCAACGAC AGCCATTGTT
1261 GTTCTGACGG TGTTGCTAAT TGGAGGATCC ACTGGTACAA TGCTTGAAGC CCTAGAGGTT
132 1 GTAGGCGATA GCCATGATAC ATCCCTTGGT GATGGCTTTG AGGTGGTGAA CAATCGTTTC
13 81 ATGACAAGTT ATGATGATGA AGATTCACCA TCAGGGAGTG GATTCAGGAC AAAACTAAGA
144 1 GAGTTCCATA AGAGCGCCGC GTCATTTACA GAACTAGACA GAAACTACCT AACACCGTTC
1501 TTCACAAGTA ACAACGGAGA TTATGATGAT GAGGATAACA CTGAGCAAGA CCATGAAGAA
1561 CGAATGCCTT TCACTAGAAG AGGGAATTTT AATAACCGCG GCTAA
实施例 3 ThNHX2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选择植物双元表达载体 pCAMBIA2300 (购自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 司) 作为植物表达载体, 用 Pnos启动子替换 ΝΡΤΠ基因含双增强子的 35S启动子, 以降低 ΝΡΤΠ蛋白在植物中的表达。 选择 35S启动子及 Tnos终止子分别作为 ThNHX2 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构建流程图如图 1所示。 使用引物 SEQ ID NO: 12和 SEQ ID NO: 13, 以植物表达载体 pBI121 (购自北 京华夏远洋科技有限公司)为模板扩增 Pnos,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聚 合酶。 50 l PCR反应体系: 10 l 5 X PS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1.0 μ 1 ρΒΙ121、 1.0 μ 1 PrimeSTAR 10 μ Μ的引物 SEQ ID NO: 12禾 P SEQ ID NO: 13各 2.0 μ ΐ以及 31 μ ΐ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 (94°C 变性 30秒, 56°C退火 30秒, 72°C延伸 30秒), 72°C延伸 10分钟。 通过 EcoRI、 Bglll 酶切将所得的 PCR 产物按试剂盒说明 (Promega , T4 连接酶试剂盒) 连接到 pCAMBIA2300获得 pCAMBIA2300-l。
SEQ ID NO: 12
GCACGAATTC ggcgggaaac gacaatctga
SEQ ID NO: 13
ATCCAGATCTAGATCCGGTGCAGATTATTTG
用引物 SEQ ID NO: 14禾 P SEQ ID NO: 15 以 pBI121为模板扩增 Tnos,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聚合酶。 50 l PCR反应体系: 10 μ 1 5 X PS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1.0 μ 1 pBI121 1.0 μ 1 Prime STAR、 10 μ Μ的引物 SEQ ID NO: 14和 SEQ ID NO: 15各 2.0 μ ΐ以及 31 μ ΐ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 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94°C变性 30秒, 58°C退火 30秒, 72°C延伸 30秒) , 72°C 延伸 10分钟。 通过 Kpnl、 EcoRI酶切将所得的 PCR产物连接 (Promega T4 连接酶 试剂盒) 到 pCAMBIA2300-l获得 pCAMBIA2300-2。
SEQ ID NO: 14:
AAGGGTAACGAATTTCCCCGATCGTTCAAA
SEQ ID NO: 15:
TCAGAATTCCCAGTGAATTCCCGATCTAGTA
用引物 SEQ ID NO: 16和 SEQ ID NO: 17以 pCAMBIA2300为模板扩增 35S启 动子。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聚合酶。 50 μ 1 PCR反应体系: 10 μ 1 5 X PS Buffer 3 l 2.5 mM dNTP、 1.0 μ 1 pCAMBIA2300 1.0 μ 1 Prime STAR、 10 μ M的引物 SEQ ID NO: 16禾 P SEQ ID NO: 17各 2.0 μ ΐ以及 31 μ ΐ双蒸水。 PCR 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环 (94°C变性 30秒, 58°C退火 30秒, 72°C 延伸 30秒), 72°C延伸 10分钟。 通过 HindIII、 Sail酶切将所得的 PCR产物连接(连 接方法同上) 到 pCAMBIA2300-2获得 pCAMBIA2300-3。 SEQ ID NO: 16:
ACTAAGCTTTAGAGCAGCTTGCCAACATGGTG SEQ ID NO: 17:
TGAGTCGACAGAGATAGATTTGTAGAGAGAGACT
用引物 SEQ ID NO: 18和 SEQ ID NO: 19扩增 7¾NHX2编码基因的全长序列(模 板是实施例 2所获得阳性 ThNHX2-pGEM质粒),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 聚合酶。 50 l PCR反应体系: 10 l 5 X PS Buffer、 3 μ 1 2.5 mM的 dNTP、 1.0 μ 1 ThNHX2-pGEM 1.0 μ 1 PrimeSTAR、 10 μ Μ的引物 SEQ ID NO: 18禾 P SEQ ID NO: 19各 2.0 μ ΐ以及 31 μ ΐ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3个循 环 (94°C变性 30秒, 58 °C退火 30秒, 72 °C延伸 2分钟) , 72°C延伸 10分钟。 通过 Sall、 Kpnl酶切将所得的 PCR产物连接 (连接方法同上) 到 pCAMBIA2300-3, 获得 植物表达载体 35S-ThNHX2-2300 (图 2 ) 。
SEQ ID NO: 18
ACTGTCGACATGTCGGAGC TGCAGATTTC GC
SEQ ID NO: 19
ACTGGTACCTTAGCCGCGG TTATTAAAAT TCCC 实施例 4 35S-ThNHX2-2300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农杆菌 LBA4404 (购自 Biovector Science Lab, Inc)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提前 1-2 天将农杆菌 LBA4404在含 50 μ g/ml利福平和 50 μ g/ml链霉素的 LB固体培养基上划 单斑接种, 28 °C培养 1 至 2天。 挑取单菌落接种于 5 ml含 50 μ g/ml利福平和 50 μ g/ml链霉素的 LB液体培养基中, 28 °C下摇动培养过夜 (约 12-16小时) 至 OD6QQ 值为 0.4, 形成种子菌液。 取 5 ml培养活化后的菌液(1 :20的比例)接种于 100 ml含 50 μ g/ml利福平和 50 μ g/ml链霉素的 LB液体培养基中, 28 °C摇动培养 2-2.5小时至 OD6QQ=0.8。 冰浴菌液 10 分钟, 每隔 3 分钟摇匀一次, 使所述细菌均匀进入休眠状 态。 于 4°C下 4000 g离心 10分钟, 弃上清液; 加入 l ml冰预冷的 10% (体积比) 甘 油重悬浮菌体, 4°C下 4000 g离心 10分钟, 收集沉淀; 用冰预冷的 10% (体积比) 甘油重复洗 3-4次; 然后加入适量冰预冷的 10% (体积比) 甘油重新悬浮细菌沉淀, 即制得 LBA4404感受态细胞, 以 40 μ 1/管将其分装, 于 -70°C保存备用。
转化农杆菌: 在冰上融化所述的 LBA4404感受态细胞, 向 40 μ 1的所述感受态 细胞中加入 1 μ 1实施例 3获得的质粒 35S-ThNHX2-2300, 混匀后冰浴约 10分钟。 将 冰浴后的感受态细胞和 35S-ThNHX2-2300 质粒的混合物用移液枪转移到冰预冷的电 击杯 (购自 Bio-Rad) 中, 轻敲使悬浮液到达电击杯底部, 注意不要有气泡。 将所述 电击杯放到电击室的滑道上, 推动滑道将电击杯放至电击室基座电极处。 使用 0.1cm 规格的电击杯的时候, MicroPulser (购自 Bio-Rad) 的程序设置为 "Agr" , 电击一 次 。 立即取出电击杯, 加入 28°C预热的 200 μΙ ίΒ培养基。 快速而轻柔的用移液枪 将感受态细胞打匀。 将悬浮液转入 1.5 ml的离心管, 在 28°C下 225 rpm摇动培养 1小 时。 取 100-200 μ ΐ的菌液涂布于相应的抗性筛选培养基平板上 (LB固体培养基, 含
50 y g/ml利福平、 50 y g/ml链霉素、 50 g/ml卡那霉素) , 28°C培养。 筛选阳性转 化克隆, 并将其菌液于 -70°C保存备用。
实施例 5 受体材料拟南芥培养
选择吸水性好, 土质松软的蛭石配合营养土 (1 : 1 ) 作为拟南芥种植土壤。 直 径 9 cm的花盆, 每盆播种 20-30颗。 播种以后在花盆上罩上薄膜, 给植株的生长提 供一个湿润的环境。 恒温 22°C, 光照强度 3500-4000 lx, 光照周期为 12小时黑暗、 12小时光照培养, 每 7天浇灌一次 1/2MS, 培养 30天后, 保留 4_5棵植株, 光照周 期调整为 8小时黑暗、 16小时光照培养,待大部分植株都抽薹之后, 在花序基部剪掉 整个主苔, 去其顶端优势, 约 1周后在腋芽部位长出 4-6个新生侧苔, 待侧苔花序形 成花蕾并部分开花或形成 1-2个角果时, 便可用于转化 (图 3 ) 。 实施例 6 拟南芥花浸转化:
将实施例 4获得的已转化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接种至含有 10-50 μ g/ml卡那霉 素 (kan) 的 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 第二天早上按 1: 50接种至含有抗生素的新的 LB 培养基中 (1L) , 培养约 8个小时, 农杆菌液 0D6。。应当在 1. 0到 1. 2之间。 室温 5000 rpm离心 5分钟, 弃上清, 将农杆菌沉淀悬浮于渗透培养基里 (1/2MS; 5% 蔗糖; 用 K0H调至 pH5. 7; 0. 02% Si lwet L-77 ) , 使 0D6。。在 0. 8左右。 将实施例 5制备的用于 转化的拟南芥的上部缓缓、 螺旋式浸入接种培养基内, 轻轻顺时针晃荡, 约 2分钟, 用透明塑料罩盖严以保持湿度,放入温室过夜。 24小时后移去塑料透明罩,用水浇透。 之后 2-3周, 保证植株水分充足。 当植株停止开花, 第一个果荚成熟变黄时, 用纸袋 套住, 当纸袋内的所有果荚变黄后, 停止浇水, 1-2周干燥后取回实验室, 进行转化 子选择, 同时取未经转化处理的拟南芥果荚作为对照。 实施例 7 拟南芥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种子消毒: 先用 70%乙醇浸泡 10分钟, 在上述处理时要不时地使种子悬浮; 然 后用无菌水洗四次, 在这步处理时最好也不时地使种子悬浮。 处理后的种子均匀涂布 在含 50 g/ml kan的 1/2MS固体筛选培养基表面上春化 2天 (一块 150 mm直径的平 皿最多播种 1500棵) , 恒温 22°C, 光照强度 3500-4000 k, 光照周期为 12小时黑暗 、 12小时光照培养, 培养 7-10天。 根据生长状况判断是否为转基因种子。 成功转入 重组质粒的种子能够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出 4片以上真叶。非转基因种子不能正 常生长, 仅能长出 2片子叶, 根的生长也受到严重抑制, 一般萌发 10天以后死亡。 转基因种子在 MS+kan平板上萌发 2周以后, 将阳性植株转入土壤继续培养, 转基因 拟南芥用 SEQ ID NO: 18和 SEQ ID NO: 19做 PCR检测, 去除阴性植株, 收集阳性 植株种子, 标号: T0cl-T0c22。 实施例 8 过表达 ThNHX2的转基因拟南芥 T1代植株的种植
选择吸水性好, 土质松软的蛭石配合营养土 (1 : 1 ) 作为拟南芥种植土壤。 TOcl-TOC20每个转化子播种 2盆, 对照拟南芥播种 2盆, 每盆播种 20-30颗种子。 播种 以后在花盆上罩上薄膜, 给植株的生长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 恒温 22 °C, 光照强度 3500-4000 lx, 光照周期为 12小时黑暗、 12小时光照培养, 每 7天浇灌一次 1/2MS, 培 养 25天后, 转基因拟南芥用 SEQ ID NO: 18和 SEQ ID NO: 19做 PCR检测, 去除阴 性植株, 保留 7-8 阳性棵苗, 继续培养 10天后, 选取大小一致的转基因拟南芥、 对 照拟南芥做耐盐实验, 每盆保留大小较一致的 4-5棵苗。 实施例 9 过表达 ThNHX2的转基因拟南芥 T1代植株的耐盐实验
转基因拟南芥、 对照拟南芥各一盆不作处理, 正常浇灌 1/2MS, 转基因拟南芥、 对照拟南芥各一盆浇灌含有 150 mM NaCl的 1/2MS, 恒温 22V, 光照强度 3500-4000 lx, 12小时光培养 /12小时暗培养循环。 10天后观察实验结果: T1代转基因植株(TO 代转基因植株的种子长成的植株) 的耐盐性鉴定表明, T1 代转基因植株 Tlc4、
Tlc7、 Tlc9三个株系表现出明显的耐盐性(见图 4, 以 Tlc4例, Tlc7、 Tlc9的结果 与类似, 在此未示出) 。 实施例 10 在转录水平上验证 7¾Λ¾Χ2基因的表达
实施例 9中耐盐好的 T1代转基因植株中随机选取 8棵 (分别属于上述三个耐盐 株系), 实施例 9中对照植株随机选取 4棵, 各剪取盐处理 14天的叶片 0.05 g, 用植 物 RNA提取试剂盒(Invitrogen)提取总 RNA。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所得总 RNA在 260 nm 和 280 nm 的吸光度值, 计算各个 RNA 浓度。 依照 Invitrogen 反转录试剂盒 Superscript III Reverse Transcriptase所示方法进行反转录 (1 μ g总 RNA作为模板, 反转录引物 SEQ ID NO: 11 ) 。 通过 SEQ ID NO: 10和 SEQ ID NO: 20 ( SEQ ID NO : 20: CCTGCAGACA TTGAACCGAT AA) 扩增 ThNH∑2 , 检测其转录情况。 采用 TaKaRa的 PrimeSTAR HS DNA聚合酶, 以上述反转录的 cDNA为模板进行 PCR反 应。 50 μ ΐ PCR反应体系: 10 μ ΐ 5 X PS Buffer, 3 μ 1 2.5 mM 的 dNTP, 2.0 μ 1 cDNA, 1.0 μ 1 PrimeSTAR 10 μ M的引物 SEQ ID NO: 10和 SEQ ID NO: 20各 2.0 μ 1, 以及 30 μ ΐ的双蒸水。 PCR反应条件: 94°C预变性 5分钟, 32个循环 (94°C变 性 30秒, 58 °C退火 30秒, 72°C延伸 1分钟) , 72°C延伸 10分钟。 产物电泳结果如 图 5所示: M为 DNA Ladder Marker ( DL2000, 购自深圳瑞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1-4为不耐盐对照拟南芥植株, 13为质粒 PCR阳性对照(35S-ThNHX2-2300质粒), 5-12为耐盐 T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 图中所示条带大小与阳性对照的大小一致 (约 为 700 bp ) 。 结果表明, 耐盐 T1代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 7¾Λ¾Χ2的转录较强, 不耐 盐对照拟南芥植株中没有 ThNHX2的转录。

Claims (1)

  1. 权 利 要 求 书
    1. 小盐芥的一个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 其氨基酸序列如 SEQ ID NO: 1所 示。
    2. 编码权利要求 1 的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如 SEQ ID
    NO: 2所示。
    3. 一种重组表达载体, 其是通过将权利要求 2 的基因插入到一种表达载体而获 得的, 并且所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述表达载体的表达控制序列可操作地连接, 优 选地, 所述表达载体是 pC AMBI A2300。
    4. 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其为附图 2所示的 35S-ThNHX2-2300载 体。
    5. 一种重组细胞, 其含有权利要求 2的基因或者权利要求 3或 4的重组表达载 体; 优选地, 所述重组细胞为重组农杆菌细胞。
    6. 一种改善植物耐盐的方法, 包括: 将权利要求 2 的基因或者权利要求 3 或 4 的重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或植物组织并使所述基因表达; 优选地, 所述植物是拟南 芥。
    7. 一种制备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包括: 在有效产生植物的条件下培养含有权利 要求 2的基因或者权利要求 3或 4的重组表达载体的植物或植物组织。
    8. 权利要求 7的方法, 其中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9. 权利要求 2的基因、 权利要求 3或 4的重组表达载体或者权利要求 5的重组细 胞用于改善植物耐盐性以及用于植物育种的用途。
    10. 权利要求 9的用途, 其中所述植物是拟南芥。
CN201380074516.4A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8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4494 WO2014172825A1 (zh)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386A true CN105008386A (zh) 2015-10-28
CN105008386B CN105008386B (zh) 2018-11-09

Family

ID=5179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451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08386B (zh) 2013-04-22 2013-04-22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8386B (zh)
WO (1) WO20141728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8434A (zh) * 2022-05-20 2022-09-1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调控月季花瓣颜色的基因RcNHX2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1875B1 (en) * 1998-03-18 2006-05-09 Eduardo Blumwald Genetic engineering salt tolerance in crop plants
US20070107082A1 (en) * 2003-06-03 2007-05-10 Cropdesign N.V. Transgenic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overexpressing a nhx protein and having improve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0355897C (zh) * 2005-09-22 2007-12-19 山东大学 通过转基因聚合betA、NHX1、PPase基因提高玉米、小麦耐盐耐旱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UNXIA WU,等: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Na+/H+ Antiporter Gene ThNHX1 from a Halophytic Plant Thellungiella halophila",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 *
GENBANK: "NM 106609.3", 《GENBANK》 *
RAJESH YARRA,等: "Overexpression of a wheat Na+/H+ antiporter gene (TaNHX2) enhances tolerance to salt stress in transgenic tomato plants(Solanum lycopersicum L.)", 《PLANT CELL,TISSUE ORGAN CULTURE》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8434A (zh) * 2022-05-20 2022-09-16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调控月季花瓣颜色的基因RcNHX2及其应用
CN115058434B (zh) * 2022-05-20 2024-03-12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调控月季花瓣颜色的基因RcNHX2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72825A1 (zh) 2014-10-30
CN105008386B (zh) 2018-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773B (zh)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焦磷酸酶vp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52452B (zh) 一种木榄液泡焦磷酸酶vp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189535A (zh) 一种棉花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hkt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26565B (zh) 一个棉花离子通道类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26564B (zh) 棉花离子通道类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05008391A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azf2-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26420A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zat10-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08386A (zh)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73984B (zh) 一种棉花ATP水解酶ATPase‑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52284B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zpt5-3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73719B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zpt5-5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08388A (zh) 一种小盐芥高亲和钾离子转运蛋白hkt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121458B (zh) 一种木榄甜菜碱脱氢酶badh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08349B (zh) 一种木榄钼辅酶因子硫化酶mcsu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73771B (zh)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26421B (zh) 一种木榄蛋白激酶cipk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189741B (zh) 一种棉花ATP水解酶ATPase‑2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4995204B (zh) 一种秋茄钠氢转运蛋白nha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102472B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zpt5-1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189534A (zh) 一种小盐芥液泡膜钠氢反向转运蛋白nhx3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52283B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zpt5-4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408350B (zh) 一种白骨壤单加氧酶cmo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4379746A (zh) 一个棉花离子通道类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5008538A (zh) 一种棉花异戊烯基转移酶ipt3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04837998A (zh) 一种棉花锌指蛋白(Czf4)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7 7th floor, Chuangshi seed industry building, A701, No.22, Puzi Road, Pingdi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IOCENTURY TRANSGENE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8, the 308 tower of Oriental Pear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Sha Mo Industrial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Futian District, 4

Patentee before: BIOCENTURY TRANSGENE (CHINA)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