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1429A -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1429A
CN105001429A CN201510398793.1A CN201510398793A CN105001429A CN 105001429 A CN105001429 A CN 105001429A CN 201510398793 A CN201510398793 A CN 201510398793A CN 105001429 A CN105001429 A CN 105001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nocellulose
dissolving
mixed solvent
hemicellulose
raw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87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1429B (zh
Inventor
王铁军
袁正求
马隆龙
龙金星
刘琪英
张琦
张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nergy Conversion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3987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01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1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1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1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1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木质纤维素原料主要由植物细胞壁组成,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由于其致密的结构和复杂的化学键合方式,不溶于水及常用的有机溶剂,导致其解聚条件苛刻。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以及溶解方法。在本发明的硫酸-过氧化氢-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150~200℃,1~3小时后实现了针叶林木粉、阔叶林木粉、作物秸秆、草等典型木质纤维素原料的全组分溶解。木质纤维素的完全溶解,使得其后续的转化及利用能够在均相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其后续转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发明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可实现木质纤维素等难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的全组分溶解,为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提供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及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利用领域,涉及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越来越紧张。与此同时,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CO2、SO2、NO和颗粒物,导致温室效应更加严重,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寻求低碳的、低污染的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生物质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富碳含量、储量大、分布广、污染低、廉价以及可再生等优点,与化石燃料相比,其含硫和含氮量均较低,同时灰分含量也很小,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石化替代能源。同时,木质纤维素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然而,木质纤维素由于其致密的结构和复杂的化学键合方式,使得其不溶于水及传统的有机溶剂,导致其解聚条件苛刻。通过系列过程实现木质纤维素的溶解对于其后续解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木质纤维素的全组分溶解有一些报道,包括高温液态水,离子液体([bmim]Cl和-SO3H功能基团离子液体等)和有机溶剂全溶体系(如二甲基亚砜/四丁基氟化铵、二甲基亚砜/N-甲基咪唑等)。对于以上几种全溶体系,高温液态水需在超临界(温度:374℃,压力:22.1MPa)条件下实现,属于高能耗;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体系价格过高,并且含有毒性,难以实现规模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溶解,本发明提供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由2.0~5.0wt%H2SO4、1.5~6.0wt%过氧化氢、75.0~86.5wt%乙醇、10.0~21.5wt%去离子水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方法,主要步骤为:将木质纤维素原料粉碎后加入上述混合溶剂中,在密闭环境中,在150~200℃下搅拌至完全溶解为均相黑色液体。
进一步地,上述木质纤维素原料选自针叶林木粉、阔叶林木粉、作物秸秆、草,如桉木粉、松木粉、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或狼尾草。
进一步地,上述木质纤维素原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00。
进一步地,搅拌前,按照5~10℃/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所述温度。
进一步地,上述搅拌的时间为1~3h。
进一步地,上述密闭环境为空气气氛或氮气气氛。
进一步地,上述均相黑色液体中,含有还原糖类、多聚糖、挥发性物质和木质素衍生物。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阻碍其利用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其它物质(蛋白质和油脂等)覆盖在纤维素表面;(2)纤维素是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形成的具有高度结晶的晶体棒。因此,木质纤维素很难溶于水和常规溶剂,解聚的条件也比较苛刻。本发明利用液体酸、过氧化氢和乙醇的协同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废弃物全组分溶解。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溶剂组分均为本领域常用溶剂,溶解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是结合了混合溶剂中几种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具有与生物质颗粒表面接触充分、协同催化等优点,能够将缠绕在纤维素外面的木质素破坏,使各组分能溶解在乙醇-水溶液中。
(2)本发明的混合溶剂,具有可循环利用的优点;
(3)本发明可溶解的木质纤维素原料为针叶林木粉、阔叶林木粉、作物秸秆、草等,原料种类广泛;
(4)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在上述体系中,木质纤维素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全组分溶解,为木质纤维素全组分利用提供了条件。并且通过探索木质纤维素在全溶体系中分子结构演变规律,为定向解聚实现产物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为木质纤维素全组分利用开辟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质量,反应的温度。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5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8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质量、反应的温度、气氛。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3.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在空气气氛下,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8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混合溶液组成。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5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混合溶液组成。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0wt%的硫酸、6.0wt%过氧化氢和17.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混合溶液组成、气氛。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5.0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18.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在空气气氛下,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混合溶液组成。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85.0wt%的乙醇、2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1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混合溶液组成。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86.5wt%的乙醇、2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10.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质量、混合溶液组成和反应温度。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5.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5.0wt%的硫酸、6.0wt%过氧化氢和14.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20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质量、反应的温度。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1.2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0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50℃,反应2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质量、反应的时间。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1.2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0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1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反应的时间、气氛。
首先将80℃烘干的玉米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玉米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0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在空气气氛下,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3小时,玉米秸秆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混合溶液组成、反应的温度、气氛。
首先将80℃烘干的狼尾草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狼尾草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5wt%的硫酸、4.0wt%过氧化氢和18.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在空气气氛下,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80℃,反应2小时,狼尾草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混合溶液组成和反应的温度。
首先将80℃烘干的松木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1.5g松木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5.0wt%的硫酸、6.0wt%过氧化氢和14.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90℃,反应2小时,松木粉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混合溶液组成和反应的温度。
首先将80℃烘干的桉木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1.5g桉木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5.0wt%的硫酸、6.0wt%过氧化氢和14.0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90℃,反应2小时,狼尾草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所用到的原料。
首先将80℃烘干的水稻秸秆粉碎,过40-60目筛,称取2.0g水稻秸秆粉与60g配方为75.0wt%的乙醇、2.0wt%的硫酸、1.5wt%过氧化氢和21.5wt%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混合,溶解过程在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反应釜中进行。N2置换3次后,保持常压,密封反应釜。以5℃/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70℃,反应2小时,狼尾草全部溶解。快速将其冷却至室温,依次采用稀释,过滤等方式对其中产物进行分离。采用GC-MS、HPLC等手段对水溶性物质定性分析;采用GPC、FT-IR、NMR等手段对有机溶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主要结构单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均相溶液中,半纤维素首先解聚,木质素溶解,且结构发生变化。在此温和条件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解聚成糖类和呋喃类化合物,且部分纤维素溶解在溶液中。
上述实施例中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其特征在于,由2.0~5.0wt%H2SO4、1.5~6.0wt%过氧化氢、75.0~86.5wt%乙醇、10.0~21.5wt%去离子水组成。
2.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为:将木质纤维素原料粉碎后加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溶剂中,在密闭环境中,在150~200℃下搅拌至完全溶解为均相黑色液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素原料选自针叶林木粉、阔叶林木粉、作物秸秆或草。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素原料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00。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搅拌前,按照5~10℃/min的加热速率加热至所述温度。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3h。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环境为空气气氛或氮气气氛。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均相黑色液体中,含有还原糖类、多聚糖、挥发性物质和木质素衍生物。
CN201510398793.1A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Active CN105001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8793.1A CN105001429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98793.1A CN105001429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1429A true CN105001429A (zh) 2015-10-28
CN105001429B CN105001429B (zh) 2017-06-23

Family

ID=54374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8793.1A Active CN105001429B (zh) 2015-07-08 2015-07-08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014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5070A (zh) * 2015-12-03 2016-02-0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溶解方法
CN105601766A (zh) * 2016-01-05 2016-05-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室温均相制备全酰化半纤维素的方法
CN106400564A (zh) * 2016-09-26 2017-02-15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直接氧化木粉中木质素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和纤维素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6928A (zh) * 2011-06-23 2011-10-05 北京中诺德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氧爆破壁植物生物质的方法
CN102561082A (zh) * 2012-03-01 2012-07-11 北京林业大学 从木质纤维原料提取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方法
CN102758028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还原糖的方法
CN103790056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预处理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方法
CN103924468A (zh) * 2014-05-16 2014-07-16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组分分离的方法
CN104292195A (zh) * 2014-09-05 2015-01-2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生物质分级处理后制备糠醛和调变流量制备乙酰丙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8028A (zh) * 2011-04-26 2012-10-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原料转化为还原糖的方法
CN102206928A (zh) * 2011-06-23 2011-10-05 北京中诺德瑞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氧爆破壁植物生物质的方法
CN102561082A (zh) * 2012-03-01 2012-07-11 北京林业大学 从木质纤维原料提取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方法
CN103790056A (zh) * 2012-10-31 2014-05-1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预处理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方法
CN103924468A (zh) * 2014-05-16 2014-07-16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组分分离的方法
CN104292195A (zh) * 2014-09-05 2015-01-2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生物质分级处理后制备糠醛和调变流量制备乙酰丙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文等: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生物乙醇预处理B2B工艺的发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5070A (zh) * 2015-12-03 2016-02-03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溶解方法
CN105295070B (zh) * 2015-12-03 2019-08-0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木质纤维素原料的溶解方法
CN105601766A (zh) * 2016-01-05 2016-05-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室温均相制备全酰化半纤维素的方法
CN106400564A (zh) * 2016-09-26 2017-02-15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直接氧化木粉中木质素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和纤维素的方法
CN106400564B (zh) * 2016-09-26 2018-02-09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直接氧化木粉中木质素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和纤维素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1429B (zh) 2017-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mani et al. Ionic liquid based pretreatment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or enhanced bioconversion
Tan et al. Deep eutectic solvent for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raction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conversion to bio-based products–A review
Xu et al. Key process parameters for deep eutectic solvents pretreatment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materials: A review
Loow et al. Typical convers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reducing sugars using dilute acid hydrolysis and alkaline pretreatment
Yii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green solvents for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pretreatment: potential of choline chloride (ChCl) based solvents
Wang et al. Efficient fractionation of moso bamboo by synergistic hydrothermal-deep eutectic solvents pretreatment
Nagarajan et al. Cellulose II as bioethanol feedstock and its advantages over native cellulose
Vancov et al. Use of ionic liquids in converting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 to biofuels
Shafiei et al. Enhancement of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spruce wood chips by ionic liquid pretreatment
da Costa Lopes et al. Ionic liquids as a tool for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fractionation
Zhang et al.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cellulose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during ionic liquid pretreatment by XRD
Li et al. Acid in ionic liquid: An efficient system for hydrolysis of lignocellulose
Mancini et al. Solvent pretreatments of lignocellulosic materials to enhance biogas production: a review
Trin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ionic liquid pretreatment and the bioconversion of pretreated mixed softwood biomass
Yin et al. The pretreatment of lignocelluloses with green solvent as biorefinery preprocess: a minor review
Shao et al. Hydrogen peroxide presoaking of bamboo prior to AFEX pretreatment and impact on enzymatic conversion to fermentable sugars
Jing et al. Biohydrogen production by deep eutectic solvent delignification-driven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photo-fermentation: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WO2012040003A2 (en) Ionic liquid pretreatment of cellulosic biomass: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ionic liquid recycle
Perez-Pimienta et al. Ternary ionic liquid–water pretreatment systems of an agave bagasse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 blend
Nasir et al. Novel single-step pretreatment of steam explosion and choline chloride to de-lignify corn stover for enhancing enzymatic edibility
Raj et al. The cellulos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for higher enzymatic hydrolysis by ionic liquids and predicting their solvating capabilities
Zhang et al. Hydrogen bond promoted lignin solubilization and electrospinning in low cost protic ionic liquids
Li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pretreatment on reducing sugar yield of lignocellulose hydrolysis
CN105001429A (zh) 一种溶解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的混合溶剂及溶解方法
Rajamani et al. Value-added chemicals from sugarcane bagasse using ionic liqu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