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7274A -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7274A CN104987274A CN201510428223.2A CN201510428223A CN104987274A CN 104987274 A CN104987274 A CN 104987274A CN 201510428223 A CN201510428223 A CN 201510428223A CN 104987274 A CN104987274 A CN 104987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carbonic acid
- outlet
- coal
- acid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该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包括: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的催化剂再生的催化剂再生装置,设置有烧焦主风进口,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合成气净化装置,设置有二氧化碳出口,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通过二氧化碳输送管线相连。通过将合成气净化装置上的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相连通,使得副产的高纯二氧化碳与来自空分装置的氧气一起作为待生催化剂的烧焦主风,其中部分二氧化碳与SAPO-34分子筛孔道上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排放出的再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离相对于一氧化碳与氮气更容易,进而容易回收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背景技术
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不依赖石油基原料的新型烯烃制取途径,该技术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能源结构的烯烃生产路线。2010年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工业化。与传统的石油基路线相比,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原料成本低,但单位质量烯烃产品造成的碳排放和水耗要高的多。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凸显的大背景下,减少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碳排放成为重中之重。
煤基甲醇制烯烃过程中存在碳排放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煤制甲醇单元中的合成气净化装置,通过煤气化制备合成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合成气需通过合成气净化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此时合成气净化装置就会产生大量高纯度的二氧化碳,这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个来源主要存在于甲醇制烯烃单元,甲醇制烯烃反应一般采用SAPO-34分子筛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合适的孔道结构和酸性,可以高选择性的生成乙烯和丙烯,但其失活速率快,需频繁再生,因此甲醇制烯烃过程生焦率较高。SAPO-34分子筛催化剂再生采用烧焦再生的方式并通过烟气焚烧回收余热的方法利用再生烟气中的热能和化学能,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甲醇制烯烃产品气需经过包括碱洗在内的预处理流程,才能达到烯烃分离装置的进料要求,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碱液,对于这一部分废碱液的处理目前尚没有太好的办法。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出一种方法以降低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过程中的碳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以改善现有煤基甲醇制烯烃过程中大量碳排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包括: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的催化剂再生的催化剂再生装置,设置有烧焦主风进口,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合成气净化装置,设置有二氧化碳出口,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通过二氧化碳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中还包括空分装置,空分装置上设置有氧气出口,氧气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催化剂再生装置还设置有再生烟气出口,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碱洗装置,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碱洗装置包括:碱洗塔,与再生烟气出口相连;供碱设备,与碱洗塔通过碱液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碱洗塔具有废碱液出口,碱洗装置还包括:二氧化碳饱和塔,同时与碱洗塔的废碱液出口以及合成气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二氧化碳饱和塔具有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之间通过二氧化碳回流管线相连,二氧化碳回流管线上设有加热器。
进一步地,上述加热器与二氧化碳溢出口之间的二氧化碳回流管线与合成气净化装置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二氧化碳饱和塔具有饱和液出口,碱洗装置包括:过滤器,包括饱和液入口和清液出口,饱和液入口与饱和液出口之间设置有饱和液输送管线,清液出口可选地与碱洗塔或供碱设备相连;冷却器,设置在饱和液输送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烯烃分离装置,与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之间设置有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碱洗塔设置在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合成气由煤制合成气装置提供,烯烃分离装置具有轻组分混合气出口,轻组分混合气出口与煤制合成气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再生烟气出口与位于碱洗塔和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
进一步地,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第一急冷水洗装置,设置在再生烟气出口与所述碱洗装置之间;变压吸附装置,设置在第一急冷水洗装置与碱洗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第二急冷水洗装置,第二急冷水洗装置设置在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塔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
进一步地,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位于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之间。
应用本发明的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通过将煤制甲醇单元中的合成气净化装置上的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相连通,使得副产的高纯二氧化碳与来自空分装置的氧气一起作为待生催化剂的烧焦主风,使其中部分二氧化碳与SAPO-34分子筛孔道上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排放出的再生烟气中含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以及所生成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量差别大,因此两者的分离相对于一氧化碳与氮气更容易,进而容易回收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申请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申请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介绍的,现有的煤基甲醇制烯烃技术存在大量碳排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在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如图1所示,该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包括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100、用于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100的催化剂再生的催化剂再生装置300以及合成气净化装置400,其中,催化剂再生装置300上设置有烧焦主风进口,合成气净化装置400上设置有二氧化碳出口,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通过二氧化碳输送管线1相连。
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通过将煤制甲醇单元中的合成气净化装置400上的二氧化碳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相连通,使得副产的高纯二氧化碳作为待生催化剂的烧焦主风的组分之一,使其中部分二氧化碳与SAPO-34分子筛孔道上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排放出的再生烟气中含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以及所生成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量差别大于现有技术利用空气作为烧焦主风时所产生的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与氮气分子量的差别,因此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离就相对比一氧化碳与氮气的分离更容易,进而容易回收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为一氧化碳的利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降低生产单位质量甲醇的煤耗。
为了进一步控制催化剂再生装置300所排放的再生烟气中氮气的含量,优选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中还包括空分装置500,如图2所示,空分装置500上设置有氧气出口,氧气出口与烧焦主风进口相连。
利用空分装置500使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并且将分离出来的氧气作为烧焦主风组分之一与二氧化碳共同进入催化剂再生装置,氧气与焦炭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避免了将空气作为烧焦主风而使生成烟气中出现CO与N2混合、难分离的问题,进而有利于CO的回收利用。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分离再生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2所示,该催化剂再生装置300还设置有再生烟气出口,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碱洗装置,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相连。利用上述结构将催化剂再生装置300产生的再生烟气引入碱洗装置中,进而利用碱性装置中的碱液与再生烟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从而将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离,且碱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还能生成盐类,如果对该盐类进行进一步处理,能够提高本申请的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的经济价值。上述碱洗装置可以为外加的碱洗装置还可以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中原有的预处理MTO产品气的碱洗装置,如果是后者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碱洗MTO产品气的废碱液进行重复利用,既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还实现了对废碱液的处理。
无论上述碱洗装置为外加装置还是系统中的原有装置,如图2所示,本申请进一步地优选上述碱洗装置包括碱洗塔710和供碱设备720,碱洗塔710与再生烟气出口相连;供碱设备720与所述碱洗塔710通过碱液输送管线2相连。
在碱洗塔710中,可以通过控制碱液的用量和浓度来控制二氧化碳的脱除程度,为了充分利用碱洗塔710的碱液,如图2所示,优选碱洗塔710具有废碱液出口,碱洗装置还包括二氧化碳饱和塔730,该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同时与碱洗塔710的废碱液出口以及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
将由碱洗塔710中流出废碱液引入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同时该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与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进而利用合成气净化装置400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废碱液进行饱和,进一步消耗二氧化碳,减少其排放,且提供化学产品。以碱洗塔710中采用的碱液为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氢氧化钠与再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碱洗塔710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将其与未反应的氢氧化钠一起作为废碱液引入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来自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氢氧化钠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而且进一步消耗了合成气净化装置400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优选地,上述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具有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如图2所示,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之间通过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相连,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上设有加热器731。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使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同时利用加热器使二氧化碳饱和塔中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左右,比如50℃左右,提高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NaHCO3的溶解度,避免了由于NaHCO3在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析出而导致对二氧化碳饱和塔730的设备磨损。
为了实现对本申请的系统热能的有效利用,优选如图2所示,上述加热器731与二氧化碳溢出口之间的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与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来自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在经过加热器731加热后再被引入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的温度的恒定。
在本申请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具有饱和液出口,碱洗装置包括过滤器740和冷却器750,过滤器740包括饱和液入口和清液出口,饱和液入口与饱和液出口之间设置有饱和液输送管线,清液出口可选地与碱洗塔710或供碱设备720相连;冷却器750设置在饱和液输送管线上。
利用上述结构,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的NaHCO3饱和溶液先通过冷却器750冷却降温使NaHCO3快速结晶析出,然后进入过滤器740过滤得到NaHCO3固体,可以进一步对其进行干燥。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清液则通过清液出口排出过滤器740至碱洗塔710或供碱设备720,进行循环利用。
在本申请又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烯烃分离装置200,烯烃分离装置200与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设置有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碱洗塔710设置在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
利用上述结构,MTO产品气经过碱洗塔710碱洗脱除携带的酸性气体即二氧化碳后进入烯烃分离装置200,烯烃分离装置200将经过碱洗的MTO产品气进行分离,其中以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轻组分组成的混合气作为一股物流引出。
如上所描述,烯烃分离装置200将经过碱洗的MTO产品气进行分离,得到包括甲烷在内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为了实现对该部分混合气的利用,提高煤制烯烃项目的经济效益,优选如图2所示,上述合成气由煤制合成气装置600提供,该烯烃分离装置200具有轻组分混合气出口,该轻组分混合气出口与煤制合成气装置600相连。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将含有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作为合成气制甲醇的原料使用。
为了简化管线设置,优选如图2所示,催化剂再生装置300的再生烟气出口与位于碱洗塔710与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
为了更好地使再生烟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碱洗装置中的碱液发生更好地反应,优选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第一急冷水洗装置和变压吸附装置,第一急冷水洗装置设置在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之间;变压吸附装置在第一急冷水洗装置与碱洗装置之间,此方案在附图中未示出。利用第一急冷水洗装置洗脱再生烟气中的催化剂细粉等物质,然后利用变压吸附装置将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进而使二氧化碳进入碱洗装置中进行进一步的反应,比如进入碱洗装置的二氧化碳饱和塔730中。
此外,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来自MTO产品气中夹带的催化剂细粉、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在烯烃分离装置中沉积、聚集造成堵塞或对设备的腐蚀,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该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具有与再生烟气出口相连的再生烟气进口以及与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的MTO产品气进口,为了简化管线设置,优选如图2所示,催化剂再生装置300的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和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时,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设置在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塔710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且再生烟气进口与MTO产品气进口重合,当采用上述方案是,第一急冷水洗装置和变压吸附装置可以不设置,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设备成本。利用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将再生烟气和MTO产品气的催化剂细粉、含氧有机化合物去除,并且脱除其携带的催化剂细粉,有效避免了对下游装置造成的堵塞或腐蚀。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上述催化剂再生装置300的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和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的设置方案,是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再生烟气经换热后也可以不与MTO产品气混合,而是进入单独的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达到降温和脱除催化剂细粉的目的,然后急冷水洗后的再生烟气经干燥后进入气体分离装置,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离开来,一氧化碳与来自烯烃分离装置200的轻组分混合气汇合后经加压进入煤气化装置,该实施例的流程图未示出。
来自催化剂再生装置300的再生烟气的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其对后续装置和流程的影响,优选如图2所示,上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换热器900,换热器900位于所述再生烟气出口与碱洗装置之间。
由此可见,应用上述系统可以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废碱液转变为具有经济效益的NaHCO3产品,同时通过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用作上游的合成气制甲醇系统的原料,提高了煤制烯烃装置运行的经济性。上述系统有利于降低生产甲醇的煤单耗,并减少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也解决了碱洗装置废碱液的处理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选择系统中每一个装置的具体操作工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甲醇制烯烃装置的规模为180万吨甲醇/年,由合成气净化装置通入催化剂再生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流量为20000Nm3/h~25000Nm3/h;由空分装置通入催化剂再生装置中的氧气流量为4000Nm3/h~8000Nm3/h,通过使SAPO-34分子筛不完全烧焦,缩短甲醇制烯烃反应的诱导期并提高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在催化剂再生装置中,再生温度为600℃~800℃,烧焦产生的再生烟气经过换热气后温度降至为250℃~350℃。在碱洗的步骤中,进入碱洗塔的气体温度为30℃~50℃,进入碱洗塔的碱洗液为30wt%、266吨/h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由二氧化碳回流管线回流的二氧化碳温度为40℃~50℃。
从二氧化碳饱和塔塔底流出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流量为350吨/h~400吨/h,经过冷却器后,碳酸氢钠溶液温度降至15℃~20℃。
以下将进一步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利用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回收再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
本实施例以180万吨甲醇/年的煤制烯烃装置为例。将合成气净化装置副产大量高纯度的二氧化碳通入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再生装置中,控制二氧化碳流量在20000Nm3/h~25000Nm3/h之间,将通过空分装置的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氧气通入催化剂再生装置,氧气流量控制在4000Nm3/h~8000Nm3/h。在催化剂再生装置中,再生温度为600℃~800℃,烧焦产生的再生烟气在换热器中与除氧水换热产生中压蒸汽,经过换热后再生烟气温度降至250℃~350℃。降温后的再生烟气与甲醇制烯烃(MTO)产品气混合,经急冷、水洗、压缩、碱洗、干燥处理后进入烯烃分离装置,在烯烃分离装置脱甲烷塔的塔顶得到以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为主的气流,这部分气体返回至上游的煤制合成气装置中用作原料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增加废碱液的二氧化碳饱和步骤,碱洗步骤前后的工艺相同。在碱洗的步骤中,进入碱洗塔的气体温度为30℃~50℃,进入碱洗塔的碱洗液为30wt%、266吨/h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在二氧化碳回流管线上的加热二氧化碳的步骤中,利用加热器使二氧化碳加热到40℃~50℃,最终从二氧化碳饱和塔塔底流出的碳酸氢钠的流量为350吨/h~400吨/h,经过冷却器冷却后,碳酸氢钠溶液温度降至15℃~20℃,析出的碳酸氢钠晶体经过滤、干燥后转化为碳酸氢钠产品;过滤得到的滤清液返回至碱洗塔的碱液注入口。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再生烟气不与MTO产品气汇合,而是经独立的急冷水洗装置、变压吸附装置分离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其他流程相同。具体的,来自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再生器的再生烟气经换热降温后,进入独立的急冷水洗装置,脱除携带的催化剂细粉并实现降温的目的,出急冷水洗装置的再生烟气经干燥后,进入变压吸附分离装置实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离,其中一氧化碳与脱甲烷塔塔顶的混合气汇合后进入煤气化装置;二氧化碳与合成气净化装置来的二氧化碳汇合进入二氧化碳饱和塔。本实施例不会增加MTO下游装置的负荷,但需新增急冷水洗装置、气体分离装置,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方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将每小时20000Nm3~25000Nm3的二氧化碳和30wt%、266吨/h的氢氧化钠的废碱液变成了每小时产量168吨的NaHCO3产品;同时,在每小时内还有效的回收利用了约6000Nm3一氧化碳和2000Nm3的氢气作为合成气制甲醇的原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包括:
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100);
用于所述甲醇制低碳烯烃反应器(100)的催化剂再生的催化剂再生装置(300),设置有烧焦主风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合成气净化装置(400),设置有二氧化碳出口,所述二氧化碳出口与所述烧焦主风进口通过二氧化碳输送管线(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中还包括空分装置(500),所述空分装置(500)上设置有氧气出口,所述氧气出口与所述烧焦主风进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再生装置(300)还设置有再生烟气出口,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碱洗装置,所述再生烟气出口与所述碱洗装置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装置包括:
碱洗塔(710),与所述再生烟气出口相连;
供碱设备(720),与所述碱洗塔(710)通过碱液输送管线(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洗塔(710)具有废碱液出口,所述碱洗装置还包括:
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同时与所述碱洗塔(710)的所述废碱液出口以及所述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具有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所述二氧化碳溢出口和二氧化碳回流口之间通过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相连,所述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上设有加热器(7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731)与所述二氧化碳溢出口之间的所述二氧化碳回流管线(733)与所述合成气净化装置(400)的二氧化碳出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饱和塔(730)具有饱和液出口,所述碱洗装置包括:
过滤器(740),包括饱和液入口和清液出口,所述饱和液入口与所述饱和液出口之间设置有饱和液输送管线,所述清液出口可选地与所述碱洗塔(710)或所述供碱设备(720)相连;
冷却器(750),设置在饱和液输送管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
烯烃分离装置(200),与所述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设置有MTO产品气输送管线,所述碱洗塔(710)设置在所述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由煤制合成气装置(600)提供,所述烯烃分离装置(200)具有轻组分混合气出口,所述轻组分混合气出口与所述煤制合成气装置(600)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再生装置(300)的再生烟气出口与位于所述碱洗塔(710)和所述甲醇低碳烯烃反应器(100)之间的所述MTO产品气输送管线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
第一急冷水洗装置,设置在所述再生烟气出口与所述碱洗装置之间;
变压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急冷水洗装置与所述碱洗装置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所述第二急冷水洗装置(800)设置在所述再生烟气出口与所述碱洗塔(710)之间的MTO产品气输送管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还包括换热器(900),所述换热器(900)位于所述再生烟气出口与所述碱洗装置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28223.2A CN104987274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28223.2A CN104987274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7274A true CN104987274A (zh) | 2015-10-21 |
CN104987274B CN104987274B (zh) | 2017-08-01 |
Family
ID=54299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28223.2A Active CN104987274B (zh) | 2015-07-20 | 2015-07-20 |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8727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6157A (zh) * | 2017-11-17 | 2018-04-20 | 李瑞雪 | 制造聚氯乙烯的方法 |
CN115055211A (zh) * | 2022-06-10 | 2022-09-1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4074A (zh) * | 2013-12-20 | 2014-04-0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以煤和焦炉气为原料制烯烃的系统及工艺 |
CN104003833A (zh) * | 2014-05-30 | 2014-08-27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的系统 |
CN104098419A (zh) * | 2014-07-28 | 2014-10-15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煤、天然气联用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及方法 |
CN104628508A (zh) * | 2015-01-30 | 2015-05-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经合成气制烯烃的系统及工艺 |
-
2015
- 2015-07-20 CN CN201510428223.2A patent/CN1049872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4074A (zh) * | 2013-12-20 | 2014-04-02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以煤和焦炉气为原料制烯烃的系统及工艺 |
CN104003833A (zh) * | 2014-05-30 | 2014-08-27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的系统 |
CN104098419A (zh) * | 2014-07-28 | 2014-10-15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煤、天然气联用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及方法 |
CN104628508A (zh) * | 2015-01-30 | 2015-05-2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以煤和天然气为原料经合成气制烯烃的系统及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吴秀章: "煤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工程最新进展", 《化工进展》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36157A (zh) * | 2017-11-17 | 2018-04-20 | 李瑞雪 | 制造聚氯乙烯的方法 |
CN115055211A (zh) * | 2022-06-10 | 2022-09-16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二氧化碳零排放副产一氧化碳的甲醇制烯烃再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7274B (zh) | 2017-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7527B (zh) | 一种利用焦炉气制取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 |
CN104004547B (zh) | 一种煤气化与煤焦化联供联产系统及方法 | |
CN103232312B (zh) | 异丁烷脱氢制备异丁烯的装置及工艺 | |
CN104774663B (zh) | 一步法煤制合成天然气及其系统 | |
CN102229827A (zh) | 一种生产合成天然气的方法 | |
CN101486625A (zh) | 气态烃氧化热解制乙炔的裂解气分级分离工艺 | |
CN104098419B (zh) | 煤、天然气联用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及方法 | |
CN101456537B (zh) | 一种减少gtl合成循环气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 |
KR102309236B1 (ko) | 메탄올 및/또는 디메틸에테르 및 벤젠에 의한 파라자일렌의 제조 및 저탄소 올레핀의 동시 제조를 위한 유동상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3333040B (zh) | 一种低能耗的丙烯生产工艺 | |
CN104987274A (zh) | 一种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
CN113024338B (zh) | 一种充分利用炼厂干气制备乙苯的组合方法 | |
CN101830434A (zh) | 一种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的方法 | |
CN107789969B (zh) | 一种炼厂酸性气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 |
CN104003833A (zh) | 煤基甲醇制低碳烯烃的系统 | |
CN106831288A (zh) | 混醇侧线进料的mtp方法 | |
CN104418703B (zh) | 一种以焦炉气为原料的串联甲醇、甲烷合成工艺 | |
CN103483120B (zh) | 一种利用焦炉气和电石炉尾气制备烯烃的方法 | |
CN103992198B (zh) | 一种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生产苯的工艺 | |
CN203999432U (zh) | 煤、天然气联用甲醇制低碳烯烃系统 | |
CN210796285U (zh) | 一种二氧化碳与低碳烷烃反应制烯烃的装置及系统 | |
CN104529688B (zh) | 一种连续由乙烷制乙烯的方法 | |
CN104046399B (zh) | 一种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的耐硫甲烷化工艺 | |
CN110272026A (zh) | 硫化氢酸性气热催化回收氢气和不溶性硫磺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3695042A (zh) | 一种常温/低温甲醇洗相结合处理含油粗合成气的装置及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