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2058A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2058A
CN104982058A CN201380071230.0A CN201380071230A CN104982058A CN 104982058 A CN104982058 A CN 104982058A CN 201380071230 A CN201380071230 A CN 201380071230A CN 104982058 A CN104982058 A CN 104982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master terminal
small
termina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2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2058B (zh
Inventor
内山博允
泽井亮
木村亮太
古市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82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2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2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20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2Traffic simulation tools or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含: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的无线电通信环境一直面临着由于数据业务的快速增加而耗尽频率资源的问题。因此,作为防止频率资源耗尽的一种措施,异构网络已经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异构网络是通过允许在无线电接入技术、小区大小或频带方面不同的各种小区共存而形成的网络。举例来说,对于在3GPP版本12之后的第五代(5G)无线电通信系统,提出了将相对低频带分配给宏小区并且将相对高频带分配给小小区以允许宏小区和小小区彼此重叠(参见下文的非专利文献1)。因此,可以增强网络密度并且可以改善通信效率(例如,系统容量或通信质量)。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NTT DOCOMO,INC.,“LTE版本12与后续版本的要求、候选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图(Requirements,Candidate Solutions&TechnologyRoadmap for LTE Rel-12Onward)”,3GPP版本12与后续版本的研讨会,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2012年6月11日至12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终端移动、衰落或遮蔽,小区的最佳布置动态地改变。因此,有益的是利用作为小小区的接入点(AP)而可操作的终端设备(下文称为动态AP)以允许所述动态AP根据情形动态地配置小小区。然而,个别动态AP在处理性能和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方面与固定安装的基站相比并非总是优良的。举例来说,当作为主终端操作小小区的动态AP由于过载而停止其功能时,如果必须再次从头开始小小区的重新配置,包含主终端的重新选择,那么信令开销会变得很大,从而潜在地导致可测量的延迟。此外,动态AP除了它的性能和质量之外还可以移动(即,移动性),这个事实可能不利地影响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当利用动态AP时用于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的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含: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含: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允许控制通信控制设备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者起作用的程序: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一种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控制单元,在所述终端设备被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为所述次主终端之后,当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发生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来自所述通信控制设备的指令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操作。
本发明的有利作用
依据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提供一种当利用动态AP时用于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的系统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用于阐释异构网络的配置的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2]图2是用于阐释可以由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的第一阐释性图。
[图3]图3是用于阐释可以由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的第二阐释性图。
[图4]图4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一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5]图5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二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6]图6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三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7]图7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联网控制节点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8A]图8A是说明用于某一主终端候选的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的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8B]图8B是说明用于另一主终端候选的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的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9A]图9A是用于阐释基于通信效率得分来选择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9B]图9B是用于阐释基于通信效率得分来选择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另一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10A]图10A是用于阐释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进行的负载分布的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10B]图10B是用于阐释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进行的负载分布的另一示例的阐释性图。
[图11]图11是用于阐释由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的阐释性图。
[图12]图12是用于阐释从次主终端选择的新主终端的小小区的操作的阐释性图。
[图13]图13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总体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图14是说明图13的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图15是说明与过载事件有关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6]图16是说明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有关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A]图17A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联网控制节点中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B]图17B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宏小区基站中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8]图18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动态AP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9]图19是说明与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0]图20是说明与过载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1A]图21A是说明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的第一半部分。
[图21B]图21B是说明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的第二半部分。
[图22]图22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3]图23是说明服务器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4]图24是说明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5]图25是说明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6]图26是说明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用相同参考符号表示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并且省略重复阐述。
此外应注意,将按以下顺序提供描述。
1.技术概要
2.联网控制节点的配置
3.处理的流程
4.动态AP的配置
5.处理序列
6.应用示例
7.总结
<1.技术概要>
首先,将使用图1到图6讨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概要。
[1-1.异构网络的示例]
图1是用于阐释异构网络的配置的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考图1,说明作为示例的异构网络1。异构网络1包含宏小区11、小小区12a和小小区12b。小小区12a和小小区12b分别与宏小区11部分地重叠。
宏小区11是由基站BS1操作的较大型的小区。作为示例,宏小区11的半径可以在从数百米到数十千米的范围内。当基站BS1根据长期演进(LTE)系统操作时,基站BS1可以称为演进型节点B(eNB)。应注意,基站BS1不限于此示例,并且可以根据其它蜂窝式通信系统操作,例如高级LTE(LTE-A)系统、WiMAX系统或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基站BS1连接到核心网络13。核心网络连接到因特网14。
小小区是与宏小区相比较小型的小区。小小区12a由基站BS2a操作。小小区12b由基站BS2b操作。这里的小小区意味着包含例如毫微微小区(femtocell)、毫微小区(nan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和微小区(micro cell)等各种相对小的小区的概念。作为示例的小小区的分类在表1中示出。应注意,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表1中未示出的类型的小区。
[表1]
表1.小小区的分类
类别 IF示例 容纳速率 接入类型
微微小区 S1,X2 开放
毫微微小区 X2隧穿 开放/封闭
RRH 光纤 开放
热区 S1,X2 开放
中继站 空中IF 开放
在表1中,“类别”示出了小小区自身或小小区基站的类型。“IF示例”示出了可以由小小区基站用来与宏小区站或其它控制节点通信的通信接口(或通信介质)的示例。微微小区可以例如经由S1接口与核心网络内的控制节点通信,以及经由X2接口与其它基站通信。毫微微小区可以通过使用X2隧穿协议与其它基站通信。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可以经由光纤与宏小区基站通信。类似于微微小区,热区基站可以经由S1接口与核心网络内的控制节点通信,以及经由X2接口与其它基站通信。中继站可以经由空中接口与宏小区基站通信。“容纳速率”是指示一个小区可以容纳多少移动台(对应于LTE系统中的UE,也称为移动台)的指标。毫微微小区的容纳速率稍微低于微微小区、RRH、热区基站和中继站的容纳速率。“接入类型”是与对来自终端的接入的接受有关的分类。原则上所有终端都可以连接到开放接入类型的小区,而原则上仅先前登记的终端可以连接到封闭接入类型的小区。
[1-2.动态AP的利用]
在图1中例示的异构网络1中,终端的位置随着时间改变。宏小区内部的通信环境可能由于衰落、遮蔽或类似原因而改变。因此,虽然在异构网络1中布置小小区12a和小小区12b以便改善通信效率,但在长时期中这些小小区的布置并不总是最佳的。举例来说,在图1的示例中,区16a聚集有多个终端。因此,如果在区16a中布置用于新的小小区的接入点,那么由于所述新的小小区容纳许多终端这个事实,通信效率将进一步改善。此外,由于当从基站BS1观看时区16b位于障碍物15后方,因此即使当区16b中存在的终端连接到宏小区11时,也仅获得不良的通信质量。因此,通过为容纳区16b中存在的终端的新的小小区安排接入点,通信效率也将改善。
为了配置这些动态小小区,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利用上文描述的动态AP。作为示例的动态AP的分类在表2中示出。应注意,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表2中未示出的动态AP。
[表2]
表2.动态接入点(AP)的分类
在表2中,“类别”示出了动态AP的类型。“IF示例”示出了可以由动态AP用来与基站或其它控制节点通信的通信接口的示例。移动路由器终端和一般终端都可以经由空中接口与基站通信。此处的空中接口可以是由宏小区或小小区提供的蜂窝式系统的无线电接口。作为替代,动态AP可以经由例如无线LAN、蓝牙(注册商标)或Zigbee(注册商标)等非蜂窝式系统的空中接口(和除了空中接口之外的有线网络)与基站通信。“AP功能”示出了如何实现作为接入点操作的功能。移动路由器终端是先前安装有唯一接入点功能的终端。一般终端是通过以事后方式下载用于接入点功能的功能模块而可以作为接入点操作的终端。“电池”示出了终端的电池容量的平均大小。移动路由器终端的电池容量常常大于一般终端的电池容量。“容纳速率”是示出一个AP可以容纳多少终端的指标。与上文描述的各种基站相比,动态AP的容纳速率通常较低。“接入类型”是与对来自终端的接入的接受有关的分类。动态AP的接入类型可以是开放接入类型,或者可以是封闭接入类型。
图2是用于阐释可以由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的第一阐释性图。参见图2,小小区C1由定位于区16a中的终端设备M11操作。终端设备M11是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动态AP。在本说明书中,实际上操作小小区的动态AP称为主终端。小小区C1容纳终端设备M12、M13、M14和M15。作为主终端的终端设备M11具有回程链路L11,并且可以经由回程链路L11与各种网络节点交换控制信令。当终端设备M11处理终端设备M12、M13、M14和M15的业务时,整个网络的系统容量可以改善。
图3是用于阐释可以由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的第二阐释性图。参见图3,终端设备M21和M22正朝向定位于区16b中的终端设备M23执行联合传输,联合传输是一种协调式多点(CoMP)传输技术。终端设备M21是操作小小区C21的主终端,并且具有回程链路L21。终端设备M22是操作小小区C22的主终端,并且具有回程链路L22。以此方式,可以选择两个或更多个主终端向某一终端提供服务。当终端设备M21和M22在终端设备M23与宏小区11之间中继业务时,终端设备M23经历的通信质量可以改善。
[1-3.问题的阐释]
可以从具有作为动态AP的能力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选择主终端。当选择主终端时,可以考虑多种条件,例如每一动态AP的位置、性能、通信质量、剩余电池电量以及移动性。然而,即使当基于任一条件选择主终端时,也无法预期在某一点对主终端(主终端集合)的选择对于小小区的后续操作仍然是最佳的。实际上,可能发生选定的主终端干扰小小区操作的各种事件。
图4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一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4,类似于图2的示例,小小区C1由终端设备M11操作。然而,在图4的示例中,小小区C1进一步容纳终端设备M16、M17和M18。并且,由于这些所容纳终端传输/接收的业务量是过量的,因此终端设备M11处于过载状态(事件Ev1)。主终端的过载可能引起例如主终端的业务延迟或功能停止等障碍。因此,希望防止过载状态。
图5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二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5,类似于图2的示例,小小区C1由终端设备M11操作。然而,在图5的示例中,终端设备M11拥有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低于预定阈值(事件Ev2)。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恶化可能引起例如丢包或业务延迟等障碍。因此,不希望继续使用回程链路具有低通信质量的主终端。
图6是用于阐释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第三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6,在图3的示例中在区16b附近操作小小区C21的作为主终端的终端设备M21已经移动远离区16b,如图中的箭头指示。因此,终端设备M23不再检测到小小区C21。主终端的这种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可能不仅是因为主终端移动,而且是因为主终端的障碍(例如硬件故障、软件异常或电池电量不足)导致无法通信。主终端不存在使得小小区无法使用,因此应当防止此情况发生。
许多动态AP是可以由用户携带的终端设备。这些终端设备通常未设计成具有与基站一样高的可靠性。因此,难以完全避免上文描述的干扰小小区操作的事件的发生。当上文描述的事件已发生时,如果必须再次从头开始小小区的重新配置,包含主终端的重新选择,那么用于交换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的信令开销变得较大,并且可能造成可测量的延迟。因此,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中,引入了事先选择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主终端的联网控制实体(NCE)。根据事件的发生,由所述联网控制实体选择的次主终端很快参与小小区的操作。在下一节中将详细描述此实施例。
<2.联网控制节点的配置>
在本说明书中,安装有联网控制实体的节点称为联网控制节点。联网控制节点可以安装在任一通信节点中。鉴于从终端的可接入性,作为基站、核心网络上的控制节点或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中的一个功能来安装联网控制节点是有利的。在本节中,作为示例,联网控制节点安装在核心网络13上的控制节点(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或PDN网关(P-GW),或用于NCE的专用节点)上。
图7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联网控制节点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见图7,联网控制节点100包含通信单元110、存储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30。
[2-1.通信单元]
通信单元110是允许联网控制节点100与其它设备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单元110例如与连接到核心网络13或因特网14的各种基站通信。此外,通信单元110经由这些基站与终端设备通信。
[2-2.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120通过使用例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联网控制节点1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单元120存储的数据可以包含动态AP信息、终端信息以及现有小区信息,这将在稍后论述。
[2-3.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130通过使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处理器来控制联网控制节点100的总体操作。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0包含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和小小区控制单元134。
(1)主终端选择单元
主终端选择单元132使用经由通信单元110收集的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的触发事件可以是例如为了系统容量改善的目的从宏小区基站接收到小小区安装请求,或者为了通信质量改善的目的从体验到不良通信质量的终端设备接收到小小区安装请求。作为替代,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监视个别终端设备的系统容量或通信质量以主动地确定安装新的小小区的需要。
在此实施例中,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可以包含终端信息、动态AP信息和现有小区信息。终端信息可以从异构网络1内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获取,或者可以从初步保持终端信息的基站或其它网络节点获取。终端信息可以包含如下列出的信息项目中的至少一者:
a)终端识别符
b)位置数据
c)通信历史数据
d)能力数据
e)通信质量数据
f)剩余电池电量数据
g)移动性数据
每一终端设备的位置可以根据任一定位方法来确定。举例来说,可以使用例如辅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A-GNSS)、观测到达时间差(OTDOA)或在3GPP版本9之后支持的增强型小区ID(E-CID)等定位方法中的任一者来确定每一终端设备的位置。
通信历史数据是指示每一终端设备的过去通信量(例如,每一固定周期中的传输业务量和接收业务量)的数据。
能力数据可以是指示每一终端设备是否可以作为动态AP操作的一份简单的图表。作为替代,能力数据可以指示每一终端的处理器性能、存储器大小、天线数目和终端类(由3GPP指定)中的至少一者。在后一种替代情况下,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将能力数据满足动态AP的操作要求的终端设备识别为动态AP。通信质量数据是指示由每一终端设备测得的通信质量的数据。通信质量数据可以指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位错误率(BER)、帧错误率(FER)和信噪(S/N)比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将通信质量不超过预定阈值的终端设备从用于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候选中排除。
剩余电池电量数据是指示每一终端设备的最近剩余电池电量的数据。剩余电池电量数据可以包含指示每一终端设备是否连接到外部电源的旗标。可以将未连接到外部电源并且剩余电池电量不超过预定阈值的终端设备从用于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候选中排除。
移动性数据是指示每一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状态的数据。举例来说,移动性数据可能能够识别“不在移动”和“正在移动”两种状态,或者可能能够识别例如“不在移动”、“正在低速移动”和“正在高速移动”等更多状态。可以将具有特定移动性状态(例如,“正在高速移动”)的终端设备从用于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候选中排除。
动态AP信息可以从具有作为动态AP的能力的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获取,或者可以从基站或其它网络节点获取。动态AP信息可以包含如下列出的信息项目中的至少一者:
h)用户批准旗标
i)最大传输功率
j)容纳终端上限
用户批准旗标指示动态AP的用户是否已批准每一动态AP用作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当用户批准数据指示拒绝使用某一动态AP作为主终端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从主终端候选中排除所述动态AP。
最大传输功率指示每一动态AP可以输出的传输功率的最大值。当假定每一动态AP操作小小区时,可以使用最大传输功率来确定小小区的覆盖范围。
容纳终端上限指示在由每一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中可以容纳的终端数目的上限。
现有小区信息包含关于宏小区和现有小小区的信息。关于宏小区的现有小区信息可以从宏小区基站或其它网络节点获取。关于现有小小区的现有小区信息可以从小小区基站或者操作每一小区的主终端、宏小区基站或其它网络节点获取。现有小区信息可以包含如下列出的信息项目中的至少一者:
k)覆盖范围数据
l)可允许的干扰电平
m)连接终端列表
覆盖范围数据是指示每一现有小区的覆盖范围的数据。覆盖范围数据可以包含例如每一现有小区的基站(或主终端)的位置坐标和小区半径。作为替代,覆盖范围数据可以包含指示小区的更复杂地理形状的多边形数据。
可允许的干扰电平指示对于每一现有小区的干扰信号的可允许功率电平的上限。可允许的干扰电平通常可以指示每一现有小区的小区边缘处的可允许功率电平。
连接终端列表是连接到每一现有小区的终端设备的终端识别符的列表。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参考连接终端列表来识别终端设备中的哪一者连接到宏小区和现有小小区中的每一个。
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首先使用所获取的每一终端设备的终端信息来选择用于操作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主终端候选。举例来说,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基于上文描述的能力数据来识别具有作为接入点而可操作的能力的终端设备,即动态AP。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随后从识别出的动态AP中选择自身与宏小区之间的通信质量、剩余电池电量或移动性满足预定基准的设备作为主终端候选。举例来说,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如上所述从主终端候选中排除通信质量不超过预定阈值的动态AP、剩余电池电量不超过预定值的动态AP,或高速移动的动态AP。
接着,主终端选择单元132计算指示当选定主候选中的每一个操作小小区时假定的通信效率的通信效率得分,并且基于所计算的通信效率得分而选择主终端或次主终端。主终端选择单元132设定例如每一主终端候选的一个假定小小区(下文称为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以便计算通信效率得分。可以简单地依据每一主终端候选的最大传输功率和信道频率,基于衰减比(随距离而变)来确定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半径。作为替代,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现有小区的覆盖范围和可允许的干扰电平而降低的传输功率来设定假定小区的减少的覆盖范围,以便防止对现有小区的有害干扰。
在第一示例中,如下根据公式(1)依据系统容量来计算通信效率得分S1
[数学式1]
公式(1)右侧的第一项的NUE表示容纳终端计数,并且所述容纳终端计数等于定位于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应注意,当定位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数目超过小区的容纳终端上限时,可以将容纳终端上限视为容纳终端计数NUE,而不是定位于所述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的数目。第二项的Tf(UEi)表示假定小区的第i个容纳终端的业务量。在本说明书中,假定小区的NUE个容纳终端的业务量的总和称为容纳终端通信量。例如可以使用由容纳终端UEi的通信历史数据指示的过去通信量或者可以使用从过去通信量预测的值作为第i个容纳终端的业务量Tf(UEi)。第三项的Co表示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的大小(例如,覆盖范围的半径或面积)。变量w1、w2和w3乘以公式(1)右侧的相应项是可以依据通信效率的优化而调节的权重,并且某些权重可以是零。
在第二示例中,如下根据公式(2)依据容纳终端的通信质量来计算通信效率得分S2
[数学式2]
公式(2)右侧的RSSI(UEi)表示假定小区的第i个容纳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此处的接收信号强度是针对宏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测得的值。通信效率得分S2等于容纳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倒数的总和,并且假定小区中包含的具有低接收信号强度的终端越多,通信效率得分S2越高。也就是说,通信效率得分S2的高值意味着通过将小小区安装在所述地点可以整体地预期通信质量的显著改善。应注意,可以使用例如RSRQ、BER、FER或SN比等其它种类的质量指标而不是通信效率得分。
图8A和图8B说明两个主终端候选的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的示例。参见图8A,将终端设备M11选择为主终端候选。为终端设备M11设定假定小区HC1。确定假定小区HC1的覆盖范围以便防止对现有小区12a和12b的有害干扰。假定小区HC1在覆盖范围内包含四个终端设备。另一方面,参见图8B,将终端设备M14选择为主终端候选。为终端设备M14设定假定小区HC4。确定假定小区HC4的覆盖范围以便防止对现有小区12b的有害干扰。假定小区HC4在覆盖范围内包含一个终端设备。如上所述,由于对于每一主终端候选,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包含终端设备中的哪些是不同的,因此例如可以根据公式(1)或公式(2)计算的通信效率得分的值对于每一主终端候选也是不同的。
图9A是用于阐释基于通信效率得分来选择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9A,以表格形式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M13、M14和M15的通信效率得分的计分结果的示例。根据该表的第二列,这些终端设备当中的终端设备M11、M12、M13和M14被选择为主终端候选。作为动态AP,终端设备M15由于能力短缺、通信质量短缺、剩余电池电量短缺或高移动性而被从主终端候选中排除。在该表的第三列中,虽然主终端候选M11、M12和M13的容纳终端计数为四个,但主终端候选M14的容纳终端计数为一个。在该表的第四列中,主终端候选M11的覆盖范围是最大的,并且主终端候选M14的覆盖范围是最小的,并且主终端候选M12和M13的覆盖范围在以上两者的中点处。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通过使用这些参数例如根据上述公式(1)分别计算主终端候选M11、M12、M13和M14的通信效率得分S1(M11)、S1(M12)、S1(M13)和S1(M14)。在图9A的示例中,在这些通信效率得分当中,通信效率得分S1(M11)是最高的,并且通信效率得分S1(M12)和通信效率得分S1(M13)分别是第二高和第三高的。此处,作为示例将选择的主终端的数目X等于1,并且将选择的主终端的数目Y等于2。在此情况下,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将指示最高通信效率得分的主终端候选M11选择为主终端。此外,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将指示次高通信效率得分的两个主终端候选M12和M13选择为次主终端。
应注意,当操作小小区以改善特定终端的通信质量时,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将满足一个条件的主终端候选选择为主终端或次主终端,所述条件是所述特定终端的当前位置可以包含在假定小区的覆盖范围中(下文称为特定条件)。
图9B是用于阐释基于通信效率得分来选择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另一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9B,以表格形式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M13、M14和M15的通信效率得分的计分结果的示例。类似于图9A,根据该表的第二列,这些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M11、M12、M13和M14被选择为主终端候选。此外,根据该表中的第三列,虽然主终端候选M11、M12和M13满足特定条件,但主终端候选M14并不满足特定条件。因此,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并不计算主终端候选M14的通信效率得分,并且不将主终端候选M14选择为主终端或次主终端。因此,用于特定终端的小小区的操作可以确保通信质量的改善。在该表的第四列中,假定小区的作为主终端候选M11的容纳终端所体验的通信质量与其它主终端候选相比较低。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通过使用这些参数例如根据上述公式(2)分别计算主终端候选M11、M12和M13的通信效率得分S2(M11)、S2(M12)和S2(M13)。在图9B的示例中,在这些通信效率得分当中,通信效率得分S2(M11)是最高的。随后,当类似于图9A的示例满足X=1并且Y=2时,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将指示最高通信效率得分的主终端候选M11选择为主终端。此外,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将指示次高通信效率得分的两个主终端候选M12和M13选择为次主终端。
(2)小小区控制单元
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通过动态AP控制小小区的操作。举例来说,当某一动态AP被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为主终端时,小小区控制134向所述动态AP指示小小区的操作。当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了多个主终端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指示所述多个主终端通过使用协作传输技术来操作小小区。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通知主终端传输功率需要降低的值以便防止对现有小区的有害干扰。此外,当某一动态AP被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为主终端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通知所述动态AP被选择为次主终端。随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根据主终端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向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指示参与小小区的操作。也可以将被选择为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提供到宏小区基站。
(2-1)主终端的过载
举例来说,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将指示主终端的负载的负载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可以周期性地传输所述负载指标,或者可以在所述负载指标超过预定阈值时传输所述负载指标。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监视所述负载指标以根据指示主终端的负载增加的过载事件Ev1的发生而确定负载分布的执行。当过载事件Ev1发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至少一个临时主终端参与负载分布。举例来说,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基于多种参数选择临时主终端,例如次主终端中的每一个的位置、通信质量、剩余电池电量、移动性、最大传输功率和容纳终端上限。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进一步选择负载分布系统。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选择的负载分布系统的候选的示例可以包含空间划分系统和资源划分系统。在空间划分系统中,当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将天线射束分别引导到不同扇区时,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可以通过使用同一频率信道同时与不同的终端设备通信。资源划分系统是其中频域或时域或频域和时域两者中的不同资源被分别分配给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系统。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基于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位置或能力动态地选择负载分布系统。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允许临时主终端处理已经由主终端处理的业务的一部分。当动态地选择负载分布系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还向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指示所述负载分布系统。
图10A是用于阐释通过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进行的负载分布的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10A,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和M13。终端设备M11是主终端,并且终端设备M12和M13是次主终端。此处,假定在主终端M11正在操作小小区C1时,主终端M11的负载已经增加,从而增加主终端M11落入过载状态中的可能性。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根据主终端M11的负载指标确定过载事件Ev1从而将次主终端M13选择为临时主终端,并且随后使用空间划分系统确定负载分布以向主终端M11和临时主终端M13指示所述负载分布。在图10A的示例中,在主终端M11形成天线射束C1a的同时,临时主终端M13形成天线射束C1b。因此,主终端M11和临时主终端M13变为可能以分布式方式处理小小区C1中增加的业务,以避免主终端M11过载的风险。
图10B是用于阐释通过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进行的负载分布的示例的阐释性图。参见图10B,再次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和M13。终端设备M11是主终端,并且终端设备M12和M13是次主终端。此处,假定在主终端M11正在操作小小区C1时,主终端M11的负载已经增加,从而增加主终端M11落入过载状态中的可能性。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根据主终端M11的负载指标确定过载事件Ev1从而将次主终端M12选择为临时主终端,并且随后使用资源划分系统确定负载分布以向主终端M11和临时主终端M12指示所述负载分布。在图10B的示例中,频率资源F1分配给主终端M11,而不同于频率资源F1的频率资源F1b分配给临时主终端M12。临时主终端M12使用所分配频率资源F1b来操作小小区C1b。因此,主终端M11和临时主终端M12变为可能以分布式方式处理小小区C1中增加的业务,以避免主终端M11过载的风险。
在执行负载分布的同时,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可以将指示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负载的负载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可以周期性地传输所述负载指标,或者可以在所述负载指标低于预定阈值时传输所述负载指标。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监视所述负载指标以在确定待处理的业务量已经减少时确定结束负载分布。
应注意,上述负载分布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由动态AP操作的小小区,而且可以应用于由小小区基站操作的小小区。在此情况下,联网控制节点100选择与每一小小区基站相关的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联网控制节点100随后根据小小区基站的负载增加而允许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处理已经由小小区基站处理的业务的一部分。
(2-2)回程链路的质量恶化
此外,举例来说,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将指示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的质量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可以周期性地传输所述质量指标,或者可以在所述质量指标低于预定阈值时传输所述质量指标。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监视所述质量指标以在确定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已经发生时确定切换主终端(允许次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至少一个临时主终端参与小小区的操作。应注意,次主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也周期性地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因此,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将在自身与宏小区基站之间具有成功通信质量的次主终端选择为临时主终端。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指示所选择的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指示主终端停止小小区的操作。
图11是用于阐释由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的阐释性图。参见图11,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和M13。终端设备M11是主终端,并且终端设备M12和M13是次主终端。此处,假定在主终端M11正在操作小小区C1的同时,主终端M11的回程链路L11的通信质量已经恶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根据主终端M11的回程链路L11的质量指标确定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比较次主终端M12与M13之间的通信质量,从而例如将次主终端M12选择为临时主终端。在图11的示例中,临时主终端M12通过使用回程链路L12而开始操作小小区C1c。此外,主终端M11停止小小区C1的操作。连接到小小区C1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通信移交给由临时主终端M12操作的小小区C1c来继续通信。
在小小区的操作的代替期间,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可以将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当根据质量指标确定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已经恢复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确定由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结束。
应注意,当存在多个主终端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允许这些主终端使用所述多个主终端的回程链路当中指示最佳通信质量的回程链路,来与宏小区基站(或核心网络)通信。
(2-3)主终端不存在
可以通过曾经连接到主终端的宏小区基站或曾经连接到主终端的终端设备(从属终端)来检测主终端不存在。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通过从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的宏小区基站或从属终端接收到主终端不存在通知而确定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作为替代,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通过监视主终端的位置数据或执行对主终端的轮询来确定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根据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来确定切换主终端(允许次主终端新操作小小区)。当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已经发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会新变为主终端的次主终端。举例来说,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基于多种参数选择会新变为主终端的次主终端,例如次主终端中的每一个的位置、通信质量、剩余电池电量、移动性、最大传输功率和容纳终端上限。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指示所选择的次主终端作为新主终端来操作小小区。
图12是用于阐释从次主终端中选择的新主终端对小小区的操作的阐释性图。参见图12,示出了终端设备M11、M12和M13。由于在图中箭头方向上的移动,已经作为主终端操作小小区C1的终端设备M11变得无法从其它终端设备中辨识出来。终端设备M12和M13是次主终端。此处,当接收到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次主终端M12和M13中选择新主终端。在图12的示例中,将次主终端M12选择为新主终端以开始操作小小区C1d。已经连接到小小区C1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通信移交给由新主终端M12操作的小小区C1d来继续通信。
应注意,不是由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指示次主终端操作新小小区,而可以由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的宏小区基站来指示次主终端操作小小区。此外,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的从属终端,在能够通过搜索次主终端而连接到次主终端时,可以向次主终端请求开始小小区的操作。
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根据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来执行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重新选择。因此,可以补充主终端或次主终端减少的数目来为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后续事件做准备。作为替代,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周期性地或根据主终端或次主终端的数目减少来执行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中的至少一者的重新选择。
<3.处理流程>
[3-1.总体流程]
图13是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控制处理的总体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见图13,首先,主终端选择单元132确定是否执行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重新选择)(步骤S100)。举例来说,当宏小区的系统容量紧张时,当从终端设备报告的通信质量不良时,或者当曾选择的主终端或次主终端的数目减少时,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可以确定应当执行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重新选择)。当确定应当执行对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重新选择)时,主终端选择单元132经由通信单元110获取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步骤S105)。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可以包含上文描述的终端信息、动态AP信息和现有小区信息。随后,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通过使用所获取的动态AP信息执行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步骤S110)。因此,选择一个或多个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此外,新选择的主终端可以开始对小小区的操作。下文将进一步描述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的更详细流程。
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经由通信单元110获取正被操作的小小区的状态(步骤S120)。此处获取的小小区的状态可以包含主终端的负载指标、主终端的回程链路和次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以及主终端不存在通知。这些状态用以确定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
举例来说,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将由主终端的负载指标指示的负载水平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过载事件Ev1的发生(步骤S125)。此处,当确定过载已经发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执行对应于过载事件Ev1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步骤S130)。因此,涉及被选择为临时主终端的次主终端的负载分布开始。下文将进一步描述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的更详细流程。
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将由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指示的质量水平与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回程链路(BHL)质量恶化事件Ev2的发生(步骤S145)。此处,当确定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已经发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执行对应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步骤S150)。因此,由被选择为临时主终端的次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开始。下文将进一步描述此处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的更详细流程。
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监视主终端不存在通知的接收或者监视主终端的位置数据以确定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步骤S165)。此处,当确定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已经发生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执行对应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步骤S170)。因此,被选择为新主终端的次主终端的小小区的操作开始。下文将进一步描述此处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的更详细流程。
接着,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确定小小区的状态是否已经恢复(步骤S185)。举例来说,当确定在过载事件Ev1之后待处理的业务量已经减少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确定小小区的状态已经恢复。此外,当确定在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之后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超过预定阈值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确定小小区的状态已经恢复。当确定小小区的状态已经恢复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使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配置复原(步骤S190)。因此,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负载分布或者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可以结束。
在此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并且可以重复上述处理。
[3-2.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
图14是说明图13的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参见图14,首先,主终端选择单元132使用所获取的每一终端设备的终端信息来选择用于操作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主终端候选(步骤S121)。此处选择的主终端候选可以是例如具有作为接入点而可操作的能力的动态AP当中通信质量、剩余电池电量或移动性满足预定基准的设备。
接着,主终端选择单元132计算所选择主终端候选中的每一个的通信效率得分(步骤S122)。此处计算的通信效率得分可以是依据系统容量计算的得分,或者依据容纳终端的通信质量计算的得分。
接着,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指示最高通信效率得分的前X个(X是1或更大的整数)主终端(步骤S123)。此外,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指示次高通信效率得分的前Y个(Y是1或更大的整数)次主终端(步骤S124)。
随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被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为主终端的动态AP指示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25)。被选择为主终端的动态AP根据指令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被主终端选择单元132选择为次主终端的动态AP通知它被选择为次主终端(步骤S126)。
[3-3.次主终端的参与]
(1)过载事件
图15是说明与过载事件有关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可以针对由联网控制节点100管理的小小区中的每一个执行此处的处理。
参见图15,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确定由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负载指标指示的负载水平是否超过阈值(步骤S125)。当负载水平超过阈值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31。另一方面,当负载水平低于阈值时,可以跳过从步骤S131到步骤S133的处理。
从步骤S131到步骤S133的处理对应于与图13的步骤S130处的过载事件Ev1对应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已经选择的次主终端中选择允许涉及负载分布的至少一个临时主终端(步骤S131)。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选择负载分布系统(步骤S132)。随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指示负载分布(步骤S133)。此处的负载分布的指令可以包含所选择的负载分布系统的指定。
在此之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监视可以为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周期性报告的负载水平(步骤S185)。随后,当确定小小区的负载水平(例如,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的负载水平的总量)低于阈值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指示负载分布的结束(步骤S190)。应注意,步骤S185处的用于确定负载分布的结束的阈值可以等于步骤S125处的用于确定负载分布的开始的阈值,或者可以不同于步骤S125处的用于确定负载分布的开始的阈值。
(2)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
图16是说明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有关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可以针对由联网控制节点100管理的小小区中的每一个执行此处的处理。
参见图16,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确定由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指示的质量水平是否低于阈值(步骤S145)。当质量水平低于阈值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51。另一方面,当质量水平超过阈值时,可以跳过从步骤S151到步骤S153的处理。
从步骤S151到步骤S153的处理对应于与图13的步骤S150处的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对应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已经选择的次主终端中选择会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的至少一个临时主终端(步骤S151)。随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所选择的临时主终端指示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52)。此外,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主终端指示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53)。
在此之后,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监视可以针对主终端的回程链路周期性报告的质量水平(步骤S185)。随后,当确定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水平超过阈值时,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结束由临时主终端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也就是说,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向主终端指示重新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91),并且向临时主终端指示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92)。应注意,步骤S185处与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的阈值可以等于在步骤S145处使用的阈值,或者可以不同于在步骤S145处使用的阈值。
(3)主终端不存在事件
图17A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联网控制节点中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可以针对由联网控制节点100管理的小小区中的每一个执行此处的处理。
参见图17A,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不存在(步骤S165)。当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171。另一方面,当尚未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时,可以跳过步骤S171和步骤S172的处理。
步骤S171和步骤S172的处理对应于与图13的步骤S170处的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对应的主终端重新配置处理。首先,小小区控制单元134从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已经选择的次主终端中选择会操作小小区的至少一个新主终端(步骤S171)。小小区控制单元134随后向所选择的新主终端指示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72)。
图17B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宏小区基站中的处理的详细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可以针对在自身与宏小区基站之间各自具有回程链路的主终端中的每一个来执行此处的处理。
宏小区基站监视移动的发生和每一主终端的障碍以确定主终端的不存在(步骤S210)。当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时,宏小区基站将主终端不存在通知传输到联网控制节点100(步骤S220)。随后,宏小区基站与新选择的主终端建立连接(步骤S230)。此处建立的通信链路可以在新主终端操作小小区时用作回程链路。
<4.动态AP的配置>
图18是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动态AP 2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见图18,动态AP 200包含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存储单元220、输入单元230、显示单元240和控制单元250。
[3-1.无线电通信单元]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是用于由动态AP 200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当动态AP 200作为终端设备操作时,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在自身与任一基站之间建立无线电连接以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动态AP 200作为接入点操作时,无线电通信单元210进一步在自身与其它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接入链路以在所述接入链路上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所述接入链路可以由时分双工(TDD)系统或频分双工(FDD)系统基于时间-频率资源来操作,所述资源可以由联网控制节点100或基站指派。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并且在此情况下,通过预译码形成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射束是可能的。
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能先前具有用于作为接入点操作的唯一移动路由器功能。作为替代,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可以作为接入点操作,方法是通过允许下文描述的通信控制单元254执行从外部服务器下载的功能模块。
[3-2.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220通过使用例如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介质来存储用于动态AP 200的操作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单元220存储的数据可以包含关于上述终端设备的信息、关于动态AP的信息,以及关于连接-目的地小区的信息和类似信息。存储单元220存储的程序可以包含用于移动路由器功能的功能模块。
[3-3.输入单元]
输入单元230包含用于由用户将信息输入到动态AP 200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装置。输入单元230可以包含例如与显示单元240集成的触摸传感器。此外,输入单元230可以包含其它类型的输入装置,例如小键盘、按钮、开关或滚轮。
[3-4.显示单元]
显示单元240是通过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类似物配置的显示模块。显示单元240显示例如用于由用户设定动态AP 200的操作的设定画面。可以提供用于允许用户经由输入单元230和显示单元240设定上述用户批准旗标的用户界面。
[3-5.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250通过使用例如CPU或DSP等处理器来控制动态AP 200的总体操作。在此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50包含应用程序单元252和通信控制单元254。
(1)应用程序单元
应用程序单元252执行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单元252执行的应用程序可以例如包含例如语音呼叫客户端的通信应用程序、因特网浏览器、邮件程序或SNS客户端。
(2)通信控制单元
通信控制单元254控制动态AP 200的无线电通信。举例来说,当动态AP 200作为终端设备操作时,通信控制单元254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54在自身与上文描述的联网控制节点100之间交换信令。举例来说,当未获得用于通信应用的足够通信质量时,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传输小小区安装请求到联网控制节点100。
潜在地从联网控制节点100指示动态AP 200作为主终端来操作小小区。当受到联网控制节点100指示操作小小区时,通信控制单元254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来操作。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参考由用户事先设定的用户批准旗标,以便评估小小区的操作是否被用户批准。当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不具有唯一移动路由器功能时,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通过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具有移动路由器功能的功能模块并执行所下载的功能模块来作为接入点操作。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根据联网控制节点100发出的指令限制无线电通信单元210的传输功率,以便防止对现有小区的有害干扰。通信控制单元254随后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在连接目的地小区(通常是宏小区)与终端设备之间中继业务。
此外,潜在地从联网控制节点100向动态AP 200通知它被选择为次主终端。在动态AP 200被选择为次主终端之后,当主终端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已经发生之后,通信控制单元254根据联网控制节点100发出的指令允许动态AP 200参与小小区的操作。更具体来说,例如,当根据过载事件Ev1的发生将动态AP 200选择为临时主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254根据可以由联网控制节点100指定的负载分布系统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处理已经由主终端处理的业务的一部分。此外,当根据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Ev2的发生将动态AP 200选择为临时主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254根据来自联网控制节点100的指令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此外,当根据主终端不存在事件Ev3的发生将动态AP 200选择为新主终端时,通信控制单元254根据联网控制节点100发出的指令允许无线电通信单元210开始新小小区的操作。
<5.处理顺序>
图19到图22说明根据实施例的通信控制系统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些示例。此处将描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UE)、一个或多个动态AP(DAP)、宏小区基站(BS)以及联网控制实体(NCE)。应注意,联网控制实体可以安装在与宏小区基站物理上相同的设备上,或者可以安装在不同的设备上。当宏小区基站中包含联网控制实体时,在图中可以省略联网控制实体与宏小区基站之间的信令。由联网控制实体管理的动态AP和终端设备可以是定位于宏小区内的终端设备。
(1)主终端/次主终端的选择
图19是说明与主终端和次主终端的选择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参见图19,首先,宏小区基站或终端设备将小小区安装请求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10)。联网控制实体根据小小区安装请求的接收或者主动地确定对小小区的需要(步骤S11)。
接着,当确定对小小区的需要存在时,联网控制实体收集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步骤S12)。更具体来说,联网控制实体可以将信息请求传输到包含宏小区基站、小小区基站和动态AP在内的终端设备以获取终端信息、动态AP信息和现有小区信息。
接着,联网控制实体使用所收集的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来执行使用图14描述的主终端/次主终端选择处理(步骤S13)。从而选择X个主终端和Y个次主终端。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被选择为主终端的动态AP指示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4),并且向被选择为次主终端的动态AP通知它被选择为次主终端(步骤S15)。被选择为主终端的动态AP根据来自联网控制实体的指令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16)。
接着,当主终端开始新的小小区的操作时,联网控制实体将移交命令传输到将在新的小小区中被容纳的终端设备(步骤S17)。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在自身与新的小小区之间建立连接(步骤S18)。
(2)过载事件
图20是说明与过载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参见图20,首先,宏小区基站或主终端将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负载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31)。
当负载指标指示主终端的负载水平超过阈值时,联网控制实体确定负载分布的执行(步骤S32)。接着,联网控制实体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将参与负载分布的临时主终端(步骤S33)。此外,联网控制实体选择负载分布系统(步骤S34)。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指示负载分布(步骤S35)。此处的负载分布的指令可以包含所选择负载分布系统的指定。
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开始负载分布(步骤S36)。当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开始负载分布时,联网控制实体将移交命令传输到将连接到临时主终端的终端设备(步骤S37)。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临时主终端(步骤S38)。
在此之后,宏小区基站或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持续地将负载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39)。当负载指标指示小小区的负载水平低于阈值时,联网控制实体确定负载分布结束(步骤S40)。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连接到临时主终端的终端设备命令向主终端移交(步骤S41)。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主终端(步骤S42)。联网控制实体随后向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指示负载分布结束(步骤S43)。
(3)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
图21A和图21B是说明与回程链路质量恶化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参见图21A,首先,宏小区基站或主终端将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51)。
当质量指标指示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水平低于阈值时,联网控制实体确定临时主终端应当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52)。接着,联网控制实体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临时主终端(步骤S53)。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临时主终端指示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54)。临时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55)。
接着,当临时主终端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时,联网控制实体将移交命令传输到将连接到临时主终端的终端设备(步骤S56)。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临时主终端(步骤S57)。此外,当接收到移交完成报告时,联网控制实体向主终端指示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58)。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59)。
参见图21B,在此之后,宏小区基站或主终端和临时主终端持续地将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60)。当质量指标指示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水平超过阈值时,联网控制实体确定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结束(步骤S61)。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主终端指示重新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62)。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重新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63)。
接着,当临时主终端重新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时,联网控制实体将移交命令传输到将连接到主终端的终端设备(步骤S64)。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主终端(步骤S65)。此外,当接收到移交完成报告时,联网控制实体向临时主终端指示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66)。临时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停止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67)。
(4)主终端不存在事件
图22是说明与主终端不存在事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的序列图。参见图22,首先,宏小区基站或终端设备检测可能由移动或障碍的发生造成的主终端的不存在(步骤S71)。已经接收到主终端的不存在的宏小区基站或终端设备将主终端不存在通知传输到联网控制实体(步骤S72)。
当已经检测到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时,联网控制实体从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选择新的主终端(步骤S73)。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新选择的主终端指示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74)。新选择的主终端根据联网控制实体发出的指令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步骤S75)。
接着,当新选择的主终端开始小小区的操作时,联网控制实体将移交命令传输到将连接到主终端的终端设备(步骤S76)。已经接收到移交命令的终端设备执行移交以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新选择的主终端(步骤S77)。此外,由于次主终端的数目减少,因此联网控制实体通过使用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新的次主终端(步骤S78)。从而补充了次主终端。随后,联网控制实体向被选择为次主终端的动态AP通知它被选择为次主终端(步骤S79)。
<6.应用实例>
本公开的技术适用于各种产品。举例来说,联网控制节点100可以实现为任一类型的服务器,例如塔式服务器、机架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联网控制节点100可以是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控制模块(例如包含单个裸片的集成电路模块,以及插入到刀片服务器的槽中的卡或刀片)。
举例来说,联网控制实体可以安装在任一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上,例如宏eNB和小型eNB。小型eNB可以是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例如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作为替代,联网控制实体可以安装在其它类型的基站上,例如节点B和基站收发台(BTS)。eNB可以包含经配置以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安置于与所述主体的地点不同的地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
举例来说,动态AP 200可以实现为移动终端,例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软件狗类型移动路由器和数码相机,或例如汽车导航设备等车载终端。动态AP 200还可以实现为执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型通信(MTC)终端)。此外,动态AP 200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中的每一个上的无线电通信模块(例如包含单个裸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6-1.与联网控制节点有关的应用示例]
图23是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服务器7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服务器700包含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装置703、网络接口704和总线706。
处理器701可以是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控制服务器700的功能。存储器702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7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703可以包含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等存储介质。
网络接口704是用于将服务器70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705的有线通信接口。有线通信网络705可以是例如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的核心网络,或者例如因特网的分组数据网络(PDN)。
总线706将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装置703和网络接口704彼此连接。总线706可以包含各自具有不同速度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总线(例如高速总线和低速总线)。
在图23中所示的服务器700中,使用图7描述的主终端选择单元和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安装在处理器701上。举例来说,当服务器700事先选定操作小小区的次主终端以及主终端时,可以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6-2.与基站有关的应用示例]
图24是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eNB 800包含一个或多个天线810和一个基站设备820。每一天线810和所述基站设备820可以经由RF电缆彼此连接。
天线810中的每一个包含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MIMO天线中包含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820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00可以包含多个天线810,如图24中说明。举例来说,多个天线810可以分别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应注意,图24说明eNB 800包含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eNB 800也可以包含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含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8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举例来说,控制器821从通过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产生数据包,并且经由网络接口823传送产生的包。控制器821可以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以产生捆绑的包,并且传送所产生的捆绑的包。控制器821可以具有执行控制的逻辑功能,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许可控制以及调度。所述控制可以与附近的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调执行。存储器822包含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和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eNB通信。在所述情况下,eNB 800以及核心网络节点或另一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和X2接口)连接到彼此。网络接口823也可以是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那么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高的频带来进行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例如长期演进(LTE)和高级LTE等任何蜂窝式通信方案,并且提供经由天线810到定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通常可以包含例如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多路分用,并且执行各种类型的层信号处理(例如L1、介质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替代于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是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包含处理器和经配置以执行所述程序的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所述程序可以允许改变BB处理器826的功能。所述模块可以是插入到基站设备8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替代地,所述模块也可以是安装在所述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以包含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10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含多个BB处理器826,如图24中说明。举例来说,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与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含多个RF电路827,如图24中说明。举例来说,多个RF电路827可以分别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应注意,图24说明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含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也可以包含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24中所示的eNB 800中,使用图7描述的主终端选择单元132和小小区控制单元134可以例如安装在控制器821上。举例来说,当eNB 800事先选定操作小小区的次主终端以及主终端时,可以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6-3.与终端设备有关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5是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含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芯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一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含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以包含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等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例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等外部装置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包含例如电荷耦合装置(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图像传感器,并且产生俘获到的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含一组传感器,例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含例如经配置以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10包含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屏幕,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例如LTE和高级LTE等任何蜂窝式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含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多路分用,并且执行各种类型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含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是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含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如图25中说明。应注意,图25说明的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含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也可以包含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式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支持另一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局域网(LAN)方案。在所述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含用于每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天线开关915中的每一个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包含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16中的每一个包含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MIMO天线中包含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智能电话900可以包含多个天线916,如图25中说明。应注意,图25说明智能电话900包含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智能电话900也可以包含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含用于每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所述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馈线向图25中说明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供应电力,所述馈线在图中部分地示出为虚线。例如在睡眠模式中,辅助控制器919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少必要功能。
在图25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使用图18描述的应用程序单元252和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0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或辅助控制器919上。举例来说,当智能电话900根据上述联网控制节点发出的指令起到次主终端的作用时,可以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第二应用示例)
图26是说明本公开的技术可应用于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含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另一功能。存储器922包含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含一组传感器,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未图示的终端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产生的数据,例如车辆速度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插入于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和DVD)中存储的内容。输入装置929包含例如经配置以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30包含例如LCD或OLED显示器等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例如LTE和高级LTE等任何蜂窝式通信方案,并且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含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多路复用/多路分用,并且执行各种类型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含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包含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如图26中说明。应注意,图26说明的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含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也可以包含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式通信方案之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另一类型的无线电通信方案,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电LAN方案。在所述情况下,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包含用于每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天线开关936中的每一个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包含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一个包含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MIMO天线中包含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传输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含多个天线937,如图26中说明。应注意,图26说明的是汽车导航设备920包含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汽车导航设备920也可以包含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含用于每一种无线电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所述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馈线向图26中说明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供应电力,所述馈线在图中部分地示出为虚线。电池938积累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24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使用图18描述的应用程序单元252和通信控制单元254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21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上。举例来说,当汽车导航设备920根据来自上述联网控制节点的指令而起到次主终端的作用时,可以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本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实现为包含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侧模块942产生例如车辆速度、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等车辆数据,并且将产生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7.总结>
至此,已经使用图1到图2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操作小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主终端是事先选择的。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根据主终端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参与小小区的操作。在从事件的发生到次主终端的参与的时期期间,例如与动态AP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和通信效率得分的重新计算等处理是不需要的。因此,不会产生用于在事件发生后继续小小区的操作的较大信令开销,并且也减少了延迟。从而可以确保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基于通信效率得分来事先选择次主终端,通信效率得分是用作在操作小小区时假定的通信效率的量度。因此,即使当主终端干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已经发生时,通过使用次主终端也可以继续小小区的操作,并且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不会大幅降低。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可以依据系统容量或通信质量来计算通信效率得分。当依据系统容量来计算通信效率得分时,即使当事件已经发生时,通过使用次主终端也可以尽可能多地维持系统容量以作为整个网络处理大型业务。当依据通信质量计算通信效率得分时,即使当事件已经发生时,通过使用次主终端也可以尽可能多地维持个别终端设备的通信质量以便为用户提供较高通信速率。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负载已经增加时,通过使用次主终端来分布主终端的负载。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主终端的过载而引起例如主终端的业务延迟或功能停止等障碍。这样使得容易选择性能并不总像主终端一样高的动态AP,从而带来更多的动态AP使用机会。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通信质量降低时,次主终端而不是主终端迅速代替进行小小区的操作。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回程链路的质量恶化而引起例如丢包和业务延迟等障碍。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已经变为不存在时,也就是当主终端已经移动或者主终端已经变为无法通信状态时,次主终端迅速开始新的小小区的操作。因此,可以减少小小区不可用的时期的长度以避免整个网络的通信效率降低。
而且,根据上述实施例,当主终端或次主终端的数目减少时,补充主终端或次主终端。因此,即使当通信条件已经以各种方式改变时,也可以继续小小区的稳定操作。
应注意,可以通过使用软件、硬件以及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中的任一者来实施本文描述的相应设备的控制处理系列。构成软件的程序先前存储在例如提供于相应设备内部或者外部的记录介质(或非暂时性记录介质)中。并且,相应程序在执行期间例如被读取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并且由例如CPU等处理器执行。
上文已经参见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找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修改,并且应了解,这些更改和修改将自然地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也可以如下配置根据本公开的技术。
(1)
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含: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2)
根据(1)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执行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操作所述小小区时假定的通信效率的计分,并且基于所述计分的结果来选择所述主终端和所述次主终端。
(3)
根据(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使用每一假定小小区的容纳终端计数、容纳终端通信量以及覆盖范围大小中的至少一者来执行所述通信效率的所述计分。
(4)
根据(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使用每一假定小小区的容纳终端的质量指标来执行所述通信效率的所述计分。
(5)
根据(1)到(4)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操作所述小小区以用于改善特定终端的通信质量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能够在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包含所述特定终端的当前位置的终端设备作为所述主终端或所述次主终端。
(6)
根据(1)到(5)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负载增加的第一事件的发生而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处理已经由所述主终端处理的业务的一部分。
(7)
根据(6)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而对所述主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给出关于将使用的负载分布系统的指令。
(8)
根据(6)或(7)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从所述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接收的负载指标来确定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
(9)
根据(1)到(8)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降低的第二事件的发生,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主终端停止所述小小区的操作,并且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操作所述小小区。
(10)
根据(9)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主终端的所述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来确定所述第二事件的发生。
(11)
根据(10)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来选择将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
(12)
根据(1)到(11)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不存在的第三事件的发生而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操作所述小小区。
(13)
根据(1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经由连接到所述主终端的宏小区基站接收的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来确定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
(14)
根据(1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从连接到所述主终端的从属终端接收的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来确定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
(15)
根据(12)到(14)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根据主终端计数或次主终端计数的减少或者周期性地重新选择所述主终端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的至少一者。
(16)
根据(1)到(15)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多个主终端,并且
其中所选择的所述多个主终端通过使用协作传输技术来操作所述小小区。
(17)
根据(1)到(16)中任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设备是操作宏小区的基站,并且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定位于所述宏小区内。
(18)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含:
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19)
一种允许控制通信控制设备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者起作用的程序: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20)
一种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终端设备被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为所述次主终端之后,当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发生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发出的指令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操作。
参考符号列表
100 通信控制设备
132 主终端选择单元
134 小小区控制单元
200 终端设备(动态接入点)
210 通信单元
254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执行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一个操作所述小小区时假定的通信效率的计分,并且基于所述计分的结果来选择所述主终端和所述次主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使用每一假定小小区的容纳终端计数、容纳终端通信量以及覆盖范围大小中的至少一者来执行所述通信效率的所述计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使用每一假定小小区的容纳终端的质量指标来执行所述通信效率的所述计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操作所述小小区以用于改善特定终端的通信质量时,所述选择单元选择能够在所述小小区的覆盖范围中包含所述特定终端的当前位置的终端设备作为所述主终端或所述次主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负载增加的第一事件的发生而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处理已经由所述主终端处理的业务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而对所述主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给出关于将使用的负载分布系统的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从所述主终端或宏小区基站接收的负载指标来确定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回程链路的质量降低的第二事件的发生,所述控制单元允许所述主终端停止所述小小区的操作,并且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操作所述小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所述主终端的所述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来确定所述第二事件的发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回程链路的质量指标来选择将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指示操作所述小小区的所述主终端的不存在的第三事件的发生而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操作所述小小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经由连接到所述主终端的宏小区基站接收的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来确定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使用从连接到所述主终端的从属终端接收的主终端不存在通知来确定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第三事件的发生、根据主终端计数或次主终端计数的减少或者周期性地重新选择所述主终端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中的至少一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多个主终端,并且
其中所选择的所述多个主终端通过使用协作传输技术来操作所述小小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通信控制设备是操作宏小区的基站,并且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定位于所述宏小区内。
1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19.一种允许控制通信控制设备的计算机作为以下各者起作用的程序:
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使用与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有关的信息来选择操作所述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的发生而指示所述至少一个次主终端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所述操作。
20.一种作为用于小小区的接入点而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操作小小区的主终端以及一个或多个次主终端;以及
控制单元,在所述终端设备被所述通信控制设备选择为所述次主终端之后,当所述主终端干扰所述小小区的操作的事件发生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发出的指令允许所述终端设备参与所述小小区的操作。
CN201380071230.0A 2013-01-30 2013-11-27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2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5380 2013-01-30
JP2013015380 2013-01-30
PCT/JP2013/081912 WO2014119112A1 (ja) 2013-01-30 2013-11-27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2058A true CN104982058A (zh) 2015-10-14
CN104982058B CN104982058B (zh) 2019-09-13

Family

ID=5126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23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2058B (zh) 2013-01-30 2013-11-27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13014B2 (zh)
EP (1) EP2953393B1 (zh)
JP (1) JP6265137B2 (zh)
CN (1) CN104982058B (zh)
WO (1) WO20141191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3481A4 (en) * 2018-10-24 2022-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94276A1 (ja) * 2014-06-20 2015-12-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CN104159240B (zh) * 2014-08-15 2018-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的通信方法和终端
JP6267603B2 (ja) * 2014-08-27 2018-01-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4506342A (zh) * 2014-11-26 2015-04-0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机架式服务器系统
CN105992246B (zh) * 2015-01-30 2021-01-08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JP6431799B2 (ja) * 2015-03-27 2018-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接続方法
CN104901829B (zh) * 2015-04-09 2018-06-22 清华大学 基于动作编码的路由数据转发行为一致性验证方法及装置
JP6355851B2 (ja) * 2015-08-07 2018-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データ収集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設置要求方法
GB2552945B (en) * 2016-08-09 2019-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small cell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E102017200100B3 (de) * 2017-01-05 2018-03-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ollektiven Erfassung von Daten in einem Mobilfunknetz sowie Datenerfassungsrechner und Mobilfunknetz-Verwaltungseinheit zur Verwendung bei dem Verfahren
JP6901278B2 (ja) * 2017-02-23 2021-07-14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881440A1 (en) * 2018-12-28 2021-09-22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a wireless network
WO2020186097A1 (en) 2019-03-12 2020-09-17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 coordination set beam sweeping
US11503610B2 (en) 2019-04-02 2022-11-15 Google Llc User equipment coordin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10893572B2 (en) 2019-05-22 2021-01-12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 set for disengaged mode
US11641566B2 (en) 2019-07-25 2023-05-02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set regrouping
US11350439B2 (en) 2019-08-13 2022-05-31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set control aggregation
EP3997798B1 (en) 2019-09-19 2024-05-22 Google LLC User-equipment-coordination-set selective participation
EP4005101B1 (en) 2019-09-19 2023-12-20 Google LLC Enhanced beam searching for active coordination sets
US11211803B2 (en) * 2019-10-01 2021-12-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ttery cell charge balancing
CN113727392A (zh) * 2019-11-21 2021-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Daps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042224B (zh) * 2020-07-22 2023-11-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切换小区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73778A1 (en) 2021-01-14 2024-02-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23069877A (ja) * 2021-11-08 2023-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R3139693A1 (fr) * 2022-09-08 2024-03-15 Thales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critique pour la détermination d'un équipement de supervision des liaisons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direct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4665A (zh) * 2008-11-10 2009-03-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蜂窝系统协同通信中高速移动用户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
CN101686545A (zh) * 2008-09-26 2010-03-3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中继站
US20100182916A1 (en) * 2009-01-22 2010-07-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2010026146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emtocell self organ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process
WO2011153507A9 (en) * 2010-06-04 2012-08-02 Board Of Regent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ay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20289B1 (ko) 2000-07-25 2006-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마스터 이탈시 사설 간이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JP3848235B2 (ja) * 2002-10-04 2006-1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処理装置、通信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142861B2 (en) * 2003-12-12 2006-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 a 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WO2006043902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relay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65073B2 (en) * 2006-08-04 2012-04-24 Nokia Corporation Relay-station assignment/re-assignment and frequency re-use
US8265550B2 (en) * 2007-09-28 2012-09-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utilizing a repeating function to improve quality of service
US20100150027A1 (en) * 2008-04-04 2010-06-17 Peter Atwa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planning and deploying an ad hoc mobile wireless network
US20100041365A1 (en) * 2008-06-12 2010-02-18 At&T Mobility Ii Llc Mediation, rating, and billing associated with a femtocell service framework
JP5075796B2 (ja) * 2008-11-17 2012-11-21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US8902850B2 (en) * 2008-11-24 2014-12-02 At&T Mobility Ii Llc Selection of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for handover from cellular network to femto cell
JP5359613B2 (ja) * 2009-06-30 2013-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及び方法
JP5418042B2 (ja) 2009-07-27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移動端末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546225B2 (ja) * 2009-12-07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805394B2 (en) * 2012-05-17 2014-08-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755802B1 (en) * 2012-12-26 2014-06-17 SpiderCloud Wirelss, Inc. UMTS reselection performance in small cell systems
US9042901B2 (en) * 2013-10-28 2015-05-2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ynamic small cell provisioning and frequency tun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545A (zh) * 2008-09-26 2010-03-31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多跳无线通信系统及该系统中的中继方法和中继站
CN101394665A (zh) * 2008-11-10 2009-03-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蜂窝系统协同通信中高速移动用户中继节点的选择方法
US20100182916A1 (en) * 2009-01-22 2010-07-2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2010026146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emtocell self organization and configuration process
WO2011153507A9 (en) * 2010-06-04 2012-08-02 Board Of Regent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elay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43481A4 (en) * 2018-10-24 2022-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program
US11405979B2 (en) 2018-10-24 2022-08-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5137B2 (ja) 2018-01-24
US9713014B2 (en) 2017-07-18
CN104982058B (zh) 2019-09-13
EP2953393A4 (en) 2016-08-17
EP2953393A1 (en) 2015-12-09
US20150358831A1 (en) 2015-12-10
EP2953393B1 (en) 2019-11-20
WO2014119112A1 (ja) 2014-08-07
JPWO2014119112A1 (ja) 2017-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2058A (zh)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程序和终端设备
US1035662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terminal apparatus
EP306399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cellular wireless access
JP6179517B2 (ja) 通信制御装置、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US1094444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0827378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5736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3209045B1 (en) Communications contro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705664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
US2014016926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hop multi-session transmission
CN11024964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WO2023185562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569032B1 (en)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managing a wireless service
CN11341186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