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68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682A
CN104981682A CN201480007953.9A CN201480007953A CN104981682A CN 104981682 A CN104981682 A CN 104981682A CN 201480007953 A CN201480007953 A CN 201480007953A CN 104981682 A CN104981682 A CN 104981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ertial force
waveform
signal
force signal
dete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79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林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3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to a less power-consuming processor, e.g. sub-CPU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9/00Gyroscopes; Turn-sensitive devices using vibrating masses; Turn-sensitive devices without moving masses; Measuring angular rate using gyroscopic effects
    • G01C19/56Turn-sensitive devices using vibrating masses, e.g. vibratory angular rate sensors based on Coriolis forces
    • G01C19/5776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any of the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C19/5607 - G01C19/5719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由使用者携带的电子设备具有第1惯性力传感器、第2惯性力传感器、行动样态判定部和控制部。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来自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第1惯性力信号和来自第2惯性力传感器的第2惯性力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使用者的行动样态。控制部在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第1惯性力信号、或者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双方,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降低向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电话、电子书籍、平板式信息终端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图12A是现有的便携式的电子设备1的立体图。电子设备1内置有角速度传感器2、和与角速度传感器2相比功率消耗小的加速度传感器3。
图12B是表示电子设备1的动作的流程图。判断电子设备1的操作的有无(S01),若判定为没有被操作,则停止向角速度传感器2的通电(S02)。这样在没有向角速度传感器2通电的状态下,加速度传感器3检测加速度(S03)。在检测出的加速度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04的“是”),判定为电子设备1正在被操作而重新开始向角速度传感器2的通电(S05)。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在先技术文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0841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由使用者携带的电子设备。第1电子设备具有第1惯性力传感器、第2惯性力传感器、行动样态判定部和控制部。第1惯性力传感器将第1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1惯性力信号。第2惯性力传感器将与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2惯性力信号。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使用者的行动样态。控制部在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第1惯性力信号、或者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双方而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降低向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或者控制部在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第2惯性力信号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增加向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第2电子设备具有与上述同样的第1惯性力传感器和第2惯性力传感器、以及与第1惯性力传感器和第2惯性力传感器连接的控制部。控制部在第1惯性力信号、或者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双方反复周期性的变化的情况下,降低向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或者控制部在第2惯性力信号非周期性地变化的情况下,增加向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通过上述构成,本发明的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若使用者开始第1行动,则能够使第1惯性力传感器转变为省电模式,能够降低消耗功率。而且,在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能够使第1惯性力传感器从省电模式自动地转变为通常模式,且不损害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使用者佩戴了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时的印象图。
图4A是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步行的情况下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图。
图4B是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步行的情况下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图。
图5A是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慢慢地步行的情况下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图。
图5B是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慢慢地步行的情况下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3中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外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A是现有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图12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说明图12A所示的现有的电子设备1中的问题点。在电子设备1中,基于加速度传感器3的输出来判定电子设备1是否正在被使用者操作。在判定为电子设备1没有被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停止向角速度传感器2的通电,从而电子设备1的消耗功率被降低。
但是,在使用者正在操作电子设备1的期间,并且,不需要角速度传感器2的输出的情况下,也会检测出加速度传感器3的输出。因此,无法停止向角速度传感器2的通电。其结果,电子设备1的消耗功率大。例如,在使用电子设备1来检测步行的情况下成为这种状态。即,在以一定的速度步行的期间,角速度传感器2的输出信号反复示出相同的波形。在该期间,不需要继续向角速度传感器2供电。但是,在步行中加速度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也与角速度传感器2的输出信号同时被检测出。因此,无法使用加速度传感器3的输出信号来限制向角速度传感器2的电力的供给。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即使在使用者正在操作电子设备的期间,也能够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的供电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10的框图。电子设备10由使用者携带。电子设备10具有:作为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角速度传感器11;作为第2惯性力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2;和包含行动样态判定部(以下,称作判定部)13的控制部15。角速度传感器11将作为第1惯性力的角速度变换为电信号来输出作为第1惯性力信号的角速度信号。加速度传感器12将作为与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的科里奥利力变换为电信号来输出作为第2惯性力信号的加速度信号。加速度传感器12和角速度传感器11与判定部13连接。判定部13基于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使用者的行动样态。控制部15在判定部13基于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双方而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图2是电子设备10的示意图。将与电子设备10的上表面10A平行并且相互垂直的轴作为X轴、Y轴,将与上表面10A垂直的轴作为Z轴。
角速度传感器11分别检测围绕X轴、Y轴、Z轴的角速度,并将角速度信号输出到判定部13。另外,在各个轴,正的角速度是从使用者来看顺时针的方向、负的角速度是从使用者来看逆时针的方向。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12分别检测X轴、Y轴、Z轴方向的加速度,并将加速度信号输出到判定部13。
接着,说明在电子设备10被使用时,角速度传感器11、加速度传感器12所输出的信号、和基于这些信号的判定部13的判定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使用者佩戴电子设备10来步行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3是使用者佩戴了电子设备10时的印象图。图4A、图4B分别表示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佩戴状态下步行的情况下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加速度信号的波形。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角速度信号或者加速度信号的大小。在以后的说明中,作为佩戴方式的一例,说明如图3所示在右脚佩戴电子设备10的情况。
在这种佩戴状态下,若使用者为了行走而抬脚,则围绕电子设备10的Z轴产生旋转。其结果,如图4A所示产生角速度信号的围绕Z轴的正的值(时刻t0~t1)。在该区间(时刻间),如图4B所示加速度信号的Y轴方向的值一度减少之后增加。因此,加速度信号示出向下的波峰(负波峰)。
然后,若使用者放下脚,则围绕Z轴产生反向的旋转,角速度信号的围绕Z轴的值减少(时刻t1~t2)。然后,在脚到达地面时针对其振动在加速度信号的Y轴方向较大地产生负的值(时刻t2)。在使用者像这样步行的情况下,反复这种角速度信号的特征性的波形和加速度信号的特征性的波形(以下,称作“特征波形”)。因此,根据该特征波形的产生,能够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
特别是,在使用者放慢步行速度而慢慢地行走的情况下,将角速度信号用于行动样态的判定是很有效的。图5A、图5B分别示出了使用者在图3所示的佩戴状态下慢慢地步行的情况下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加速度信号的波形。
在使用者慢慢地行走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图4B的时刻t2所示那样的、脚到达地面时在加速度信号的Y轴方向特征性地产生的负的值(时刻t2’)。另一方,角速度信号的围绕Z轴的值示出图4A的时刻t1~t2所示的特征(时刻t1’~t2’)。因此,角速度传感器11与加速度传感器12相比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使用者正在步行的情况。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判定部13所进行的判定的具体例子。图6是表示电子设备10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S101中,角速度传感器11测定角速度信号中的围绕Z轴的值,加速度传感器12测定加速度信号中的Y轴方向的值。或者,角速度传感器11分别测定围绕3个轴的角速度,加速度传感器12分别测定3个轴方向的加速度。然后判定部13取得其中的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和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
在S102中判定部13判定是否在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中产生正的值并且该信号增加。在Z轴方向的角速度信号中产生正的值并且该信号增加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03,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101。
在S103中判定部13判定在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中产生了正的值的期间,在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中是否产生了负波峰。在产生了负波峰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04,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101。
在S104中判定部13判定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的正的值是否减少并成为0。在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的正的值减少并成为0的情况下,判定部1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在判定为开始了步行地情况下,处理前进到S105。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101。
在S105中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如上,在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示出特征波形的情况下,判定部1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基于该判定结果,控制部15能够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在降低了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之后,只要在S101~S105中测量出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方差(dispersion)/面积/峰值等特征在以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中也继续,则能够判定为行动正在继续。然后在判定为行动正在继续的期间,能够继续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通过该构成,能够使用2个惯性力传感器来高精度地进行步行判定,与此同时,能够降低消耗功率。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在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中发现了特征波形并判定为步行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步行这种反复周期性的模式的行动中,只要能够检测出行动的开始,则可以认为之后继续同样的行动。即,如何判定行动开始是很重要的。
角速度传感器11只要不因步行(行动)的开始而加以旋转,则继续输出0或者噪声所引起的低电平的信号。因此,对角速度传感器11设定某给定的阈值,在示出了超过该阈值的值的情况下,可以视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在角速度信号示出图4A所示的特性的情况下,只要将阈值设定得比t1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峰值更小即可。然后在角速度信号超过了阈值时,判定部1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之后,能够通过控制部15来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进而,在降低了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之后,只要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方差/面积/峰值等特征在以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中也继续,则能够判定为行动(步行)正在继续。在判定为行动正在继续的期间,能够继续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此外,在步行这种反复周期性的模式的行动中,只要能够确认其周期性,则可以认为该行动开始且之后也继续同样的行动。因此,在第1周期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2周期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够视为行动正在继续。
更具体来说,在图4A中,在t0~t3所示的第1周期中,例如,算出t0~t1的坡度、t1~t2的坡度,在t3~t6所示的第2周期中,分别与t3~t4的坡度、t4~t5的坡度进行比较。然后可以根据坡度的一致程度来判定为波形一致。在此情况下,该坡度也可以仅使用任意一方来判定。另外,在此示出了到测定波形波峰为止的坡度作为一例,但也可以为使用了方差或面积等的判定。
或者,在产生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和产生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一致的情况下,判定部13可以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给定的行动。例如,在图4A、图4B中,角速度信号的大小从t0开始增加、从t1开始减少,可以视为在t2完成了1个周期。在同一时间带,加速度信号的大小从t0到t1形成值减少后增加的负波峰,在t2成为较大的负的值。因此加速度信号的波形可以视为在t2完成1个周期。这样,可以判定为产生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和产生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在期间t0~t2一致。根据该判定结果,判定部13能够探测使用者开始了步行的情况,控制部15能够在此之后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此外,在步行这种反复周期性的模式的行动中,只要能够确认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周期连续2次以上一致则能够判定为开始了步行。例如,若为图4A的曲线图则t0~t3为第1期间,t3~t6为继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只要在该2个连续的期间中周期一致,则判定部13能够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给定的行动。在判定为开始了步行以后,能够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另外,第1期间和第2期间既可以连续,也可以隔开间隔。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判定部13包含在控制部15中的构成,但判定部13也可以构成为与控制部15分开设置,并将判定结果发送到控制部15。或者,也可以在角速度传感器11或加速度传感器12的检测电路的内部设置判定部13,还可以设置于与电子设备10所具有的惯性力传感器部分分开的微处理器。判定部13、控制部15可以由专用的电路(硬件)构成,也可以由通用的电路和软件构成。
在判定部13包含在控制部15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5与角速度传感器11和加速度传感器12连接。而且在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双方反复周期性的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电子设备10的构成也可以视为如此。
在此情况下,例如,在第1周期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或者,在产生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和产生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期间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或者,在第1期间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周期、和继第1期间之后的第2期间中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周期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实施方式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子设备20的框图。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电子设备10的不同点在于具有存储器部24。
存储器部24与行动样态判定部(以下,称作判定部)23连接。即,存储器部24与控制部25连接。存储器部24存储有针对使用者的给定的行动、例如步行而得到的角速度传感器11的特征波形(第1波形)。另外,既可以预先将给定的波形作为第1波形而存储于存储器部24,也可以将与使用者相应的特征波形作为第1波形而存储于存储器部24。在存储与使用者相应的第1波形的情况下,作为其方法,例如,让使用者步行一定距离(或者时间)。然后,从此时反复检测出的角速度信号的测定波形中提取与该使用者的步行相关的特征波形,并存储于存储器部24。可以考虑这种方法。
判定部23与角速度传感器11、加速度传感器12、存储器部24分别连接。判定部23对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1波形和从角速度传感器11输入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进行比较。在该比较时,判定部23例如基于每个时间的测定值的差分、相关系数等而设置阈值,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类似)。在使用每个时间的测定值的差分来进行判定的情况下,一般为了防止正负的误差相互抵消而使用对每个时间的差分进行平方,按照波形的时间进行相加而得到的平方误差。在使用相关系数来进行判定的情况下,通过将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特征波形和角速度信号的波形的协方差除以各自的标准偏差能够求出相关系数。
该判定的结果,在判定为第1波形和来自角速度传感器11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该角速度信号是起因于步行而测定出的波形,判定部2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在判定部2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的情况下,控制部2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判定部23所进行的判定的具体例子。图8是表示电子设备20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电子设备20的佩戴状态与在图3中说明过的情况相同,根据使用者的行动样态而得到的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与在图4中说明过的情况相同。
在S201中,角速度传感器11对角速度信号中的围绕Z轴的值进行测定。或者,角速度传感器11分别测定围绕3个轴的角速度,判定部23取得其中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
在S202中,判定部23判定测定值所示的波形与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1波形的差分是否为阈值以下。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部23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在判定为开始了步行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S203,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201。在S203中,控制部2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如上,判定部23对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第1波形进行比较,在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步行的情况下,控制部25能够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在降低了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之后,在S201~203中测量出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的方差/面积/峰值等特征,若在以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中也继续,则判定为行动正在继续。在判定为行动正在继续的期间,控制部25能够继续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另外,作为对角速度信号的波形和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1波形进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使用每个时间的测定值的差分的方法,但不限于此。除此之外例如能够基于相关系数等来设定阈值。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基于角速度信号来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但不限于此。例如,在判定部23的判定中,也可以对角速度传感器11和加速度传感器12进行组合来进行更高精度的步行的判定。在此情况下,存储器部24对第1波形和第2波形进行存储。然后,判定部23在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1波形一致,并且,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2波形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步行)。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可以分开设置判定部23和控制部25。此外在控制部25包含判定部23的情况下,控制部25与角速度传感器11、加速度传感器12、和存储器部24连接。而且,在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双方反复周期性的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2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电子设备20的构成也可以视为如此。具体来说,在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1波形与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或者,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1波形与角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且存储在存储器部24中的第2波形与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2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另外,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降低向加速度传感器12的供电。但是,角速度传感器11的消耗功率在其原理上比加速度传感器12的消耗功率更大。这是因为角速度传感器11具有通过从外部施加电压而振动的振子。因此,降低向加速度传感器12和角速度传感器11之中消耗功率大的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更有效果。
(实施方式3)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子设备30的框图。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过的电子设备10的不同点在于,控制部35包括对使用者的行动样态进行判定的第1行动样态判定部(以下,称作第1判定部)33和第2行动样态判定部(以下,称作第2判定部)34。加速度传感器12和角速度传感器11分别与第1判定部33和第2判定部34连接。
第1判定部33与图1所示的判定部13同样。即,第1判定部33基于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使用者的行动样态。在第1判定部33基于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双方而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第1判定部33的判定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一方面,第2判定部34基于加速度信号来判定使用者的行动样态。在第2判定部34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控制部3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接着,参照图10、图11,说明第2判定部34所进行的使用者的行动判定、和使用了其判定结果的控制部35所进行的控制。图10、图11分别是表示电子设备30的动作的具体例的流程图。
在图10中,在S301中,加速度传感器12测定加速度信号中的Y轴方向的值。或者,加速度传感器12分别测定围绕3个轴的角速度,第2判定部34取得其中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
在S302中,在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中判定第1周期中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波形是否不同。在该判定中,如前所述算出平方误差或者相关系数,对其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第2判定部34判定为使用者中止了步行等第1行动。在由第2判定部34判定为使用者中止了步行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S303,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301。
在S303中,控制部3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如上,第2判定部34在第1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2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给定的行动。
另外,虽然说明了对第1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2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进行比较,判定为使用者终止了步行的方法,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设置存储器部,由第2判定部对保存在存储器部中的第2波形与加速度信号的波形进行比较,判定为使用者中止了步行。此外,第1周期和第2周期既可以连续,也可以隔开间隔。
接着,参照图11对电子设备30的动作的另外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另外,S301、S303的动作与图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S402中,在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中判定第1周期和第2周期是否不同。在该判定中,求出2个周期的差分,并对该差和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则第2判定部34判定为使用者中止了步行。即,第2判定部34在第1期间中的加速度信号的周期、与第2期间中的加速度信号的周期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在通过第2判定部34判定为使用者中止了步行的情况下,处理前进到S303,在反之的情况下,返回S301。
如上,第2判定部34在加速度信号的第1周期和第2周期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给定的行动。另外,虽然说明了对加速度信号的第1周期和第2周期进行比较的方法,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存储器部,通过对保存在该存储器部中的周期、和第1周期进行比较来进行判定。此外,第1周期和第2周期既可以连续,也可以隔开间隔。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第1判定部33和第2判定部34设为不同的构成来进行了说明,但它们也可以使用同一处理器等来实现。换言之,实施方式1中的判定部13也可以兼作第1判定部33和第2判定部34。在此情况下,在基于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双方,判定为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5降低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另一方面,在判定部13基于加速度信号判定为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控制部1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可以分开设置第1判定部33、第2判定部34中的至少一方和控制部35。在控制部35包含第1判定部33、第2判定部34的情况下,控制部35与角速度传感器11和加速度传感器12连接。而且在加速度信号非周期性地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3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电子设备30的构成也可以视为如此。具体来说,例如,在第1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与第2周期中的加速度信号的波形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3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或者,在第1期间中的加速度信号的周期与第2期间中的加速度信号的周期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35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增加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增加向加速度传感器12的供电。但是,降低向加速度传感器12和角速度传感器11之中消耗功率大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并在必要时增加供电更有效果。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设置了第1判定部33和第2判定部34,但也可以仅设置第2判定部34作为行动样态判定部,向角速度传感器11的供电的减少通过手动来操作。
另外,在实施方式1至3中,说明了使用角速度传感器11和加速度传感器1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2惯性力传感器,也可以取代加速度传感器12而使用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能够检测10cm程度的上下移动,因此可以取代加速度传感器12来使用。
此外,为了判定部所进行的判定,使用了角速度传感器11的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或者角速度传感器11的围绕Z轴的角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传感器12的Y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但这是因为将电子设备如图3所示那样佩戴于使用者。因此,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围绕哪个轴的角速度信号、哪个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是能够适当变更的。或者,也可以使用围绕3个轴的角速度信号中的变化最大的信号,并将3个轴方向的加速度信号中的变化最大的信号用于判定。
此外,“一致”并不是指严密地为同一波形或者同一周期,只要相互存在一定的相关即可。
另外,在实施方式1至3中作为行动样态的一例提出了步行,但行动的种别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应用于划船或划皮艇的动作、骑自行车的动作、滑冰的动作、进行游泳的动作等容易反复周期性的模式的动作。
另外,电子设备10、20、30也可以具备显示画面以便能够确认测定结果。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在使用者正在进行操作的期间也能够使角速度传感器转变到省电模式。因此,作为便携电话、电子书籍、平板式信息终端等的电子设备很有用。
符号说明
10、20、30    电子设备
10A     上表面
11    角速度传感器(第1惯性力传感器)
12    加速度传感器(第2惯性力传感器)
13、23    行动样态判定部(判定部)
24    存储器部
33    第1行动样态判定部(第1判定部)
34    第2行动样态判定部(第2判定部)

Claims (2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由使用者携带,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第1惯性力传感器,其将第1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1惯性力信号;
第2惯性力传感器,其将与所述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2惯性力信号;
行动样态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所述使用者的行动样态;和
控制部,其在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或者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和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双方,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输出超过了第1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第1周期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产生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和产生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期间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第1期间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周期、和第2期间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周期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存储器部,所述存储器部与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连接,且存储了第1波形,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与所述第1波形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存储器部,所述存储器部与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连接,且存储了第1波形和第2波形,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与所述第1波形一致,并且,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与所述第2波形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开始了所述第1行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第2行动样态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来判定所述使用者的行动样态,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行动样态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停止了所述第1行动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停止了所述第1行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1行动为步行。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由使用者携带,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第1惯性力传感器,其将第1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1惯性力信号;
第2惯性力传感器,其将与所述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2惯性力信号;
行动样态判定部,其基于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和第2惯性力信号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来判定所述使用者的行动样态;和
控制部,其在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基于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停止了第1行动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第1周期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停止了所述第1行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行动样态判定部在第1期间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周期、和第2期间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周期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使用者停止了所述第1行动。
14.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第1惯性力传感器,其将第1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1惯性力信号;
第2惯性力传感器,其将与所述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2惯性力信号;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和所述第2惯性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或者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和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双方反复周期性的变化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第1周期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一致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产生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期间、和产生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期间一致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第1期间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周期、和第2期间中的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的周期一致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存储器部,所述存储器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且存储了第1波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与所述第1波形一致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还具备存储器部,所述存储器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且存储了第1波形和第2波形,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1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所述第1波形一致,并且,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所述第2波形一致的情况下,降低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非周期性地变化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2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第1惯性力传感器,其将第1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1惯性力信号;
第2惯性力传感器,其将与所述第1惯性力不同的第2惯性力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第2惯性力信号;和
控制部,其与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和所述第2惯性力传感器连接,在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非周期性地变化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第1周期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和第2周期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波形不同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第1期间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周期、和第2期间中的所述第2惯性力信号的周期不同的情况下,增加向所述第1惯性力传感器的供电。
CN201480007953.9A 2013-02-08 2014-01-3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4981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886 2013-02-08
JP2013-022886 2013-02-08
PCT/JP2014/000508 WO2014122903A1 (ja) 2013-02-08 2014-01-31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682A true CN104981682A (zh) 2015-10-14

Family

ID=51299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7953.9A Pending CN104981682A (zh) 2013-02-08 2014-01-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370310A1 (zh)
JP (1) JPWO2014122903A1 (zh)
CN (1) CN104981682A (zh)
WO (1) WO201412290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5396A (zh) * 2015-12-18 2016-03-23 青岛海蓝康复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关节级联系统的运动参数检测方法及关节级联系统
CN111651030A (zh) * 2020-06-01 2020-09-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9770A1 (ja) * 2016-05-19 2017-1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223A (zh) * 2003-08-26 2005-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
CN101287962A (zh) * 2005-10-11 2008-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振动型惯性力检测传感器及使用该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CN101410694A (zh) * 2006-03-27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惯性力传感器
CN101506617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惯性力传感器
CN101578571A (zh) * 2007-07-09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264974A (ja) * 2008-04-25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慣性力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0597A (ja) * 1996-11-18 1998-06-02 Sony Corp ビデオカメラ
JP2003144482A (ja) * 2001-11-16 2003-05-20 Teikusu:Kk 情報体感器
US20090165555A1 (en) * 2005-10-11 2009-07-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Vibration-Type Inertia Force Senso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462109B2 (en) * 2007-01-05 2013-06-11 Invensense, Inc. Controlling and accessing content using motion processing on mobile devices
US8250921B2 (en) * 2007-07-06 2012-08-28 Invensense, Inc. Integrated motion processing unit (MPU) with MEMS inertial sensing and embedded digital electronics
JP5156503B2 (ja) * 2008-06-25 2013-03-06 株式会社レクザム 計測システム並びに傾斜計
WO2011114977A1 (ja) * 2010-03-16 2011-09-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歩行用靴
US9377856B2 (en) * 2011-12-09 2016-06-2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inertial force sensor capable of detecting multiple inertial forces
US9464898B2 (en) * 2012-02-21 2016-10-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ertial forc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WO2013125200A1 (ja) * 2012-02-21 2013-08-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慣性力センサ
US9507399B2 (en) * 2012-04-24 2016-11-29 Analog Devices, Inc. Accelerometer-controlled master power switch for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1223A (zh) * 2003-08-26 2005-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
CN101287962A (zh) * 2005-10-11 2008-10-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振动型惯性力检测传感器及使用该传感器的电子设备
CN101410694A (zh) * 2006-03-27 2009-04-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惯性力传感器
CN101506617A (zh) * 2006-08-21 2009-08-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惯性力传感器
CN101578571A (zh) * 2007-07-09 2009-11-11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264974A (ja) * 2008-04-25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慣性力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その起動制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5396A (zh) * 2015-12-18 2016-03-23 青岛海蓝康复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关节级联系统的运动参数检测方法及关节级联系统
CN111651030A (zh) * 2020-06-01 2020-09-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651030B (zh) * 2020-06-01 2022-04-2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感器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22903A1 (ja) 2014-08-14
JPWO2014122903A1 (ja) 2017-01-26
US20150370310A1 (en)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7726B2 (en) Gait posture meter and program
US9433377B2 (en) Sleep state management device, sleep state management method, and sleep state management program
US101308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program,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03713740A (zh) 腕戴式终端设备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CN103581443A (zh) 一种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终端自动唤醒方法及系统
CN103675928A (zh) 判定装置、电子设备及判定方法
WO2015015047A1 (en) Distance estimation
CN102288788A (zh) 用于补偿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和电子仪器
KR20160074595A (ko) 회전축을 중심으로 하는 객체의 회전각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712238B2 (en)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condition of a tire including tire wear detector and tire presence detector
JP6166079B2 (ja) 半導体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判断方法
CN104981682A (zh) 电子设备
WO2016009601A1 (ja) タイヤ状態検出装置
US20130312520A1 (en) Sensor system composed of rotation-rate sensor and a sensor controlling it
JP6311150B2 (ja) 解析システム、解析装置、電子機器、解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3706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863574B2 (en) Yaw rate sensor, sensor system, method for operating a yaw rate senso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ensor system
US854385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n idle state
RU237750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ключения блока ориентации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ой системы резервных приборов в пилотажно-навиг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CN107490387A (zh) 电动汽车及其标准续驶里程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装置
US9107165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15170585A1 (ja) 電子機器
JP6511157B2 (ja) 歩数計測装置及び歩数計測プログラム
CN107077147A (zh) 遥控器的控制方法及遥控器
CN105253230A (zh) 电动自平衡独轮车的拎起与放下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