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564B -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 Google Patents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564B
CN104981564B CN201580000158.1A CN201580000158A CN104981564B CN 104981564 B CN104981564 B CN 104981564B CN 201580000158 A CN201580000158 A CN 201580000158A CN 104981564 B CN104981564 B CN 104981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liquid
greasiness removal
removal devic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1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564A (zh
Inventor
藤原正宏
山本正和
野吕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15/07730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51926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4981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5/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beating, rubbing or squeezing means in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06F39/02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in a liquid st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4Hea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8Liquid supply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渍去除装置,该装置能使手不会疲劳,始终以稳定的敲打力以及敲打速度进行污渍去除操作,可以稳定地提供污渍去除所需的液体。污渍去除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形成有敲打面(111)的头部(1)、通过供电使头部(1)向与敲打面(111)大致正交的方向振动的振动单元(2)、用于收容液体的液体用收容部(3)、以及一端(41a)与液体用收容部(3)连接并且另一端(1121h)在头部(1)的周围开口的供水路(4),伴随着由振动单元(2)引起的头部(1)的振动,从供水路(4)的另一端(1121h)向头部(1)的周围提供液体。

Description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其通过捶洗去除化妆品或食物残渍等附着于布制品而产生的污渍,其可以自动进行敲打布制品的污渍部分的动作以及向污渍部分供水。
背景技术
在污渍为脏污局部地附着在布制品上的情况下,相比整体清洗该布制品,从洗掉脏污的便捷、效率方面来看,仅对污渍部分进行清洗处理更佳,作为可局部清洗布制品的装置可以例举出专利文献1的污渍去除装置。该污渍去除装置具有喷出污渍去除用的溶剂的溶剂喷出单元、和可以吸纳所述溶剂的吸纳单元,该污渍去除装置从溶剂喷出单元朝向衣物等的污渍部分喷出所述溶剂,用吸纳单元从污渍部分吸纳脏污和所述溶剂。然而,这样的污渍去除装置虽然可以去除溶剂和即刻溶解的脏污,但是对于例如块状地附着在布制品上,难以与溶剂融合的固体脏污的去除能力低,称不上污渍去除效果非常好。
此外,作为进行污渍去除的装置,除此之外已知有由收容去污剂的瓶体和吸纳片构成的污渍去除系统(非专利文献1)。该污渍去除系统中,可以由所述瓶体的顶端在下方敲打与吸收片触碰的污渍部分,利用该敲打动作将去污剂从形成于顶端的细孔提供给污渍部分。去污剂受到敲打动作浸透到衣物中,与构成污渍部分的脏污一同被吸纳到吸纳片中。
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污渍去除系统,由于像这样一边进行敲打一边进行去污剂的提供,因而呈块状附着的固体脏污被物理分解而变得容易溶解于去污剂,能提高对于固体脏污的去除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9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网络<URL:http://product.rakuten.co.jp/product/-/93dbf4a642737b4f28312cd6847ec47c/?sc2id=gmc_100647_93dbf4a642737b4f28312cd6847ec47c&scid=s_kwa_pla>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非专利文献1的污渍去除系统,在通过污渍去除动作从衣物中剥离的固体脏污不即刻溶解在去污剂中的情况下,存在固体脏污堵塞在瓶体的顶端的细孔中,去污剂的供给量减少,污渍去除效率降低的问题。此外,由于迅速地使保持瓶体的手上下进行污渍去除动作,因而存在敲打力以及敲打速度不稳定,去污程度有偏差的问题或手疲劳的问题。
本发明以有效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为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不会疲劳,能始终以稳定的敲打力以及敲打速度进行污渍去除操作,可以稳定地提供污渍去除所需的液体的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想出了如下的方案。
即,本发明的污渍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有敲打面的头部、通过供电使所述头部向与所述敲打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振动的振动单元、用于收容液体的液体用收容部、以及一端与所述液体用收容部连接并且另一端在所述头部的周围开口的供水路,伴随着由所述振动单元引起的所述头部的振动,从所述供水路的另一端向所述头部的周围提供所述液体。
此外本发明还具有包围所述头部的侧面的无挠性的防水罩部,所述振动单元具有能向与所述敲打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通过该弹性构件的弹力使所述头部突出,所述头部一侧的动作端设定在能比所述防水罩部的突出端稍微突出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所述防水罩部具备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
此外本发明具备液体量调整部,利用由所述振动单元引起的振动使所述液体从所述供水路的另一端滴落,并且能调整所述液体的滴落量。
此外本发明还具备保持液体状洗涤剂的洗涤剂用收容部、以及将所述洗涤剂用收容部内的所述洗涤剂提供给所述头部的周围的洗涤剂提供单元。
此外本发明具备能向所述头部喷射蒸汽的蒸汽喷射单元。
此外本发明具有:上述的污渍去除装置以及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至少具备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以及形成有由构成所述污渍去除装置的头部赋予外力的被敲打面并且传递由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的加热板。
发明效果
以上,根据说明了的本发明,由于振动单元通过供电使头部振动,能自动进行头部敲打污渍去除对象物的动作,因而敲打力均匀并且手不需要迅速地移动,即使长时间地进行污渍去除操作,手也不会疲劳。此外,由于一端与液体用收容部连接的供水路的上述另一端在头部的周围而不是头部的敲打面上开口,液体被提供给头部的周围,因而构成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的固体脏污即使附着在敲打面上,供水路也不会堵塞,能够稳定地维持污渍去除效果。特别是,由于例如通过恰当地设计供水路的流路横剖面,从而使适量的液体伴随着振动持续提供给污渍去除对象物,因而能提高污渍去除效果。此处的液体可以举出水、水和洗涤剂的混合物、污渍去除专用洗涤剂等。
特别是,根据还具备防水罩部的本发明,由于通过使防水罩部的突出端以推撞到污渍去除对象物上的状态进行污渍去除操作,从而防水罩部遮挡因头部的振动而飞散的液体以防止大范围扩散,因而能缩小污渍去除对象物浸湿的面积,可以在污渍去除操作后立即使用污渍去除对象物。此外,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能始终保持从装置主体到污渍去除对象物的距离恒定,能使头部施加给污渍去除对象物的外力(敲打力)适当并且均匀。进一步地,由于头部一侧的动作端设定在能比防水罩部的突出端稍微突出的位置处,并且头部因螺旋弹簧的弹性而会在突出时按压污渍去除对象物,因而能自动实现模拟用手敲打(按压)污渍部分的动作的动作。
进一步地,只要是这样的防水罩部具备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的本发明,就能用加热器的热量加热防水罩部,能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始终经由防水罩部加热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以及其附近,能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
特别是,根据具备利用振动使所述液体滴落并且能调整所述液体的滴落量的液体量调整部的本发明,由于是液体利用振动而滴落的结构,因而比例如使用液体泵将液体送出的结构简单。尽管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使用混合水以及洗涤剂的洗涤剂混合液作为液体的情况下,液体的粘度比仅使用水的情况高,有时会难以滴落,但是通过利用液体量调整部能使液体不会过量或不足地向污渍去除对象物滴落。因此,能防止因液体的提供不足而导致污渍去除效果降低,并且能防止一口气提供大量液体给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而导致圆形污渍的产生。
此外,根据具备所述洗涤剂用收容部以及所述洗涤剂提供单元的本发明,在液体用收容部中仅收容水的情况下,能按不同的定时分别将液体用收容部内的水和洗涤剂用收容部内的洗涤剂提供给污渍去除对象物。因此,能利用由洗涤剂提供单元提供的洗涤剂进行污渍去除,并且能仅利用由供水路提供的水漂洗污渍去除对象物。
特别是,根据具备所述蒸汽喷射单元的本发明,由于能用蒸汽加热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并且进行污渍去除操作,因而脏污处于容易溶于洗涤剂的状态,能提高污渍去除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具有上述污渍去除装置和加热装置的本发明,由于能用来自加热器的热量持续加热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并且进行污渍去除操作,因而脏污处于更容易溶于洗涤剂的状态,能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2是以使头部突出的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污渍去除装置在不使用时的状态的纵剖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筒体的局部以及头部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b)所示的头部和供给孔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8是以使头部突出的状态表示图7所示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纵剖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单元的纵剖图。
图11是分解表示构成图10所示的污渍去除单元的加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向图12所示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电机以及加热器供电的电路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图1所示的头部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的纵剖图。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是可以局部清洗作为污渍去除对象物的衣物10A的手持尺寸的装置,具备头部1、振动单元2、液体用收容部3、供水路4、电池5、防水罩部6、以及内部组装有这些要素部件的对开结构的壳主体9。
头部(筒体头)1具有形成有敲打面111的纵剖面大致半圆状的、更详细地说是比半圆稍微接近圆的形状的敲打部11;以及从敲打部11延伸的筒体插入部12。头部1为树脂(例如尼龙)制,以从壳主体9经由开口91突出到凹陷设置于该壳主体9的头部收容部92内的状态向与敲打面111大致正交的方向振动,向作为与敲打面111对置地配置的污渍去除对象物的衣物10A赋予敲打力。以下,将与敲打面111大致正交的方向称为振动方向。此外,振动方向当中,将头部1朝向衣物10A的方向称为突出方向Y1,将其相反的方向称为返回方向Y2。此外,头部1的材质不局限于树脂,也可以是金属(例如不锈钢(Stainless Used Steel:sus))等。
振动单元2具有由来自作为电力提供部的电池5的供电而旋转的电机23、传递电机23的旋转力的第一~第三齿轮22A~22C、以敲打面111位于顶端的方式保持头部1并且能够向振动方向移动的筒体21、以及作为收容于筒体21内部的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24。
第一齿轮22A具有与电机23的驱动齿轮123卡合并能够绕轴122ab旋转的大径部122a、以及以与大径部122a同轴的方式形成为一体的小径部122b。第二齿轮22B配置于第一齿轮22A和第三齿轮22C之间,具有与第一齿轮22A的小径部122b卡合并能够绕轴122cd旋转的大径部122c、以及以与大径部122c同轴的方式形成为一体并且与第三齿轮22C卡合的小径部122d。第三齿轮22C构成为按图中顺时针绕轴122ee(参照图1)旋转,其边缘部具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地与所述轴122ee平行地形成的4个凸起22c。此外,凸起22c的数量不局限于4个,也可以是1~3个,也可以是5个以上。
筒体21由以能向振动方向伸缩的状态收容螺旋弹簧24的有底筒状的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插入头部1的筒体插入部12的被插入部121c、以及位于被插入部121c和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之间且内部可以存积液体的液体储藏部121b构成。
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通过开口1121a被插入从壳主体9向突出方向Y1凸台状延伸的固定部93,并且收容由固定部93的基端侧支承的螺旋弹簧24的另一端侧。此外,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在其侧面具有可以与第三齿轮22C的凸起22c卡合的卡合爪1121b。这样的筒体21在凸起22c和卡合爪1121b不卡合的状态(参照图2)下,螺旋弹簧24的另一端侧所抵接的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的底面1121c由螺旋弹簧24赋予往突出方向Y1的弹力,头部1被推出。
另一方面,在凸起22c和卡合爪1121b卡合的状态(参照图1)下,筒体21伴随着第三齿轮22C的旋转由底面1121c向螺旋弹簧24赋予压缩力并向返回方向Y2移动。然后,当凸起22c从卡合爪1121b脱离时,通过被压缩的螺旋弹簧24的弹性向突出方向Y1移动。通过重复该动作使得头部1振动(振幅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三齿轮22C具有4个凸起22c,通过1次旋转使头部1往复4次。
液体储藏部121b由比壳主体9的开口91宽度宽的宽幅部分1121d、以及比壳主体9的开口91宽度狭且从该开口91突出的窄幅部分1121e构成,宽幅部分1121d通过卡定在开口91的边缘部从而限制向筒体21向突出方向Y1的移动范围。对于这样的液体储藏部121b,宽幅部分1121d与后述的液体提供用管41连接,经由该液体提供用管41存积由液体用收容部3提供的液体,并且由窄幅部分1121e向被插入部121c提供液体。
被插入部121c具有从窄幅部分1121e延伸的供水孔1121f、以及作为以较轻的压入插入头部1的筒体插入部12的孔的被插入部分1121g(参照图2)。在筒体插入部12的外周上间歇地形成向轴向延伸的供水槽(狭缝槽)12a。窄幅部分1121e内的液体经由供水孔1121f提供给被插入部分1121g,在振动单元2振动且头部1振动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液体从位于被插入部分1121g和筒体插入部12之间的间隙处的规定深度(在该实施方式中为0.1~0.3mm左右)的供水槽12a的排出口1121h一点一点地少量(例如1~1.5cc/min)排出。
另一方面,在头部1不振动的状态下,液体由于表面张力不从排出口1121h排出而存留在筒体插入部12和被插入部121c之间。这样,由于供水槽12a的大小因头部1的振动调整到可排出少量的液体的程度,液体的使用量比喷雾清洗或刷头清洗等其他的清洗方式少,因此液体不容易飞散到衣物10A的污渍部分10a以外的地方。
此外,筒体插入部12不局限于通过压入而插入被插入部121c的结构,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插入。此外,被插入部121c构成为头部1可以拔脱,还能在被插入部121c上安装其他头部。因此,污渍去除装置100在例如脏污附着在与衣物10A的污渍部分直接接触的敲打面111上的情况下,能取下头部1进行清洗,或者将头部1本身更换成新的。进一步地,供水槽12a也可以不形成于筒体插入部12而是形成于被插入部分1121g。此外更进一步地,不局限于在排出口1121h向液体作用表面张力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筒体21的供水孔1121f调整为规定径(例如0.3mm),从而在头部1不振动的状态下通过在供水孔1121f的开口端作用的表面张力而防止液体滴落。
液体用收容部3具有收容从被插入部121c排出并提供给头部1周围的液体的收容部主体31、以及堵住形成于收容部主体31的液体供给孔32的盖构件33。在盖构件33上形成有未图示的空气孔。因此,由于即使在由盖构件33闭塞的状态下液体用收容部3的内部也不会形成负压,能使液体顺利地流入供水路4内,因而能在振动开始之后即刻使液体从排出口1121h滴落。
此处作为液体,能使用仅是水或者按照一定比例将水以及洗涤剂混合的洗涤剂混合液、污渍去除用专用洗涤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洗涤剂混合液。当作为液体使用洗涤剂混合液时,由于洗涤剂被持续提供给衣物10A,因而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洗涤剂不会因气化、飞散等而从污渍部分10a消失,能维持高污渍去除效果。此外,用于提供洗涤剂的单元没有必要另外设置,装置结构变得简单。
供水路4将液体用收容部3内的液体提供给头部1的周围,由一端41a与液体用收容部3连接、另一端41b由与所述液体储藏部121b的宽幅部分1121d连接的挠性液体提供用管(tube)41、液体储藏部121b、被插入部121c的供水孔1121f以及被插入部分1121g、以及头部1的供水槽12a构成。在此,供水路4的一端由液体提供用管41的一端41a构成,供水路4的另一端由在位于被插入部分1121g和筒体插入部12之间的所述供水槽12a的开口端形成的排出口1121h构成。
这样的污渍去除装置100在使吸收垫衬10B作为背衬与衣物10A的污渍部分10a的下方抵接,并且在以使头部1的敲打面111与该污渍部分10a对置的方式握住壳主体9的状态下使用。
当操作设置于壳主体9的外侧的电源开关S时,电机23因来自电池5的供电而进行旋转,该旋转经由第一齿轮22A以及第二齿轮22B而减速并且传递给第三齿轮22C。当凸起22c与卡合爪1121b卡合时,筒体21以及头部1抬起规定尺寸δ(在本实施方式中约5mm)(参照图1),当凸起22c从卡合爪1121b脱离时筒体21由于螺旋弹簧24的弹性被推出从而头部1敲打在污渍部分10a上(参照图2)。此时,液体提供用管41通过中央部41c挠曲变形从而吸收筒体21的振动,液体伴随着振动从排出口1121h缓缓滴落,沿着敲打部11的侧面提供给污渍部分10a。
提供给污渍部分10a的液体通过使壳主体9沿着衣物10A移动并重复这样的动作,从而溶解构成污渍部分10a的脏污并从衣物10A中被敲打出来,被吸收垫衬10B吸收。即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通过将衣物10A的脏污与液体一同转移到吸收垫衬10B从而去除污渍。作为吸收垫衬10B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液体的吸收速度快的构件就能使用各种垫衬,例如能将折叠的厨房用纸用作吸收垫衬10B。此外,由于当进行定期改变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头部1与吸收垫衬10B抵接的位置的操作时,滴落的液体就会被吸收垫衬10B稳定地吸收,因而能维持高污渍去除效率的状态。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洗涤剂混合液作为液体,因而即使变更了头部1的抵接位置,洗涤剂也会轻松地持续提供给污渍部分10a。
当为以上所示的结构时,由于振动单元2能通过供电而使头部1振动,自动进行头部1敲打衣物10A的动作,因而敲打力变得均匀,并且手不需要迅速移动,即使进行长时间的污渍去除操作,手也不会疲劳。此外,由于一端41a与液体用收容部3连接的供水路4的另一端即排出口1121h不在头部1的敲打面111开口而在头部1的周围开口,液体被提供到头部1的周围,因而即使构成污渍部分10a的固体脏污附着在敲打面111上,供水路4也不会堵塞,能稳定地维持污渍去除效果。特别是,由于例如通过适当地设计供水路4的流路横剖面,从而适量的液体伴随着振动持续提供给污渍去除对象物,因而能提高污渍去除效果。进而,由于是利用振动使液体滴落的结构,因而与例如使用液体泵送出液体的结构相比能简化结构。
由此,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是小型且便携性良好的装置,当在外出地食物残渍或化妆品等附着在布制品上时,通过立即进行清洗,能使污渍不明显。此外,能局部地适当清洗窗帘或地毯等不容易整体清洗的物品。
防水罩部6如图2所示,在包围头部1的敲打部11的侧面的位置上经由筋9a可装卸地安装于壳主体9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丙烯酸制的无挠性的圆柱状透明构件。振动单元2是如上所述通过螺旋弹簧24的弹力使头部1突出的构件,通过调整头部1的行程,头部1一侧的动作端设定于能比防水罩部6的突出端61稍微突出的位置上。具体地说,使从位于突出位置的头部1的敲打面111到防水罩部6的突出端61的振动方向上的距离t为规定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为1~2mm左右)。
由于防水罩部6通过这样的以防水罩部6的突出端61推撞到衣物10A上的状态进行污渍去除操作,从而遮挡由于头部1的振动而飞散的液体,防止大范围扩散,因此能缩小衣物10A浸湿的面积,可以在污渍去除操作之后立即穿上衣物10A。此外,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能使从装置主体到衣物10A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定,能使头部1赋予给衣物10A的外力(敲打力)适当并且均匀。此外,由于头部1一侧的动作端设定在能比防水罩部6的突出端61稍微突出的位置上,并且头部1因螺旋弹簧24的弹性而在突出时按压衣物10A,因而能自动实现模拟用手敲打(按压)污渍部分10a的动作的动作。进而,由于防水罩部6为透明的,因而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可以经由防水罩部6确认污渍部分的去污状态。
此外,防水罩部6的形状只要是能覆盖敲打部11的侧面整体的形状就不局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例如大致圆锥形(突出端61向衣物10A扩展的形状)。此外,防水罩部6也可以不构成可装卸而构成为固定在壳主体9上。
图3是表示不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时的状态的纵剖图,图3(a)是表示防止液体滴落用头部1X的纵剖图,图3(b)是表示防漏液盖体6X的纵剖图。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构成为可以将图3(a)所示的防止液体滴落用头部1X安装于拔除了头部1的被插入部121c。防止液体滴落用头部1X具有不在与被插入部121c的被插入部分1121g之间形成供水槽12a(参照图2)等的间隙地被设计成可插入的形状以及尺寸的插入部12X。当这样的插入部12X插入被插入部分1121g时,经由供水孔1121f提供的液体被插入部12X截断,可防止液体向装置主体外滴落。通过在携带污渍去除装置100时使用这样的防止液体滴落用头部1X,能防止液体由于摇动或振动从装置主体漏出,可以舒适地便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构成为可以在取下了防水罩部6的壳主体9上安装图3(b)所示的防漏液盖体6X。防漏液盖体6X由一端6Xa1可与壳主体9的筋9a卡合的筒状部6Xa、以及位于筒状部6Xa的另一端6Xa2侧的底部6Xb构成,从排出口1121h滴落的液体存积于由筒状部6Xa以及底部6Xb围起的空间Sp内。因此,即使保持头部1插入被插入部121c的状态,也能不发生液体泄漏地携带污渍去除装置100。此外,壳主体9也可以是可在保持安装了防水罩部6的状态下安装防漏液盖体6X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的筒体155的一部分以及头部151的立体图。图4(a)表示头部151插入筒体155之前的状态,图4(b)表示头部151插入筒体155后的状态。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具有能调整液体的滴落量的液体量调整部159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因为除了后述的结构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4所示的液体量调整部159由筒体155以及头部151构成。筒体155经由分隔部分157与液体存积部156和被插入部158的被插入部分1121g相邻接,并且在分隔部分157的边缘部具有以等间隔形成的第一~第三供给区域157a~157c。这些供给区域157a~157c分别形成有不同数目的贯通分隔部分157的供给孔157x,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供给区域157a形成1个,在第二供给区域157b形成3个,在第三供给区域157c形成5个供给孔157x。此外,供给孔157x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头部151在插入部152的端部形成切口1152,并且在插入部152的侧部具备从切口1152向敲打部11延伸的多个供水槽1153。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4(b)所示的头部151以及供给孔157x的图。在图5中于切口1152处加入斜线来表示。如图5所示,切口1152遍及与一个供给区域157a(157b、157c)对应的范围地形成于插入部152。图4所示的液体存积部156内的液体从形成于切口1152所对置的任一供给区域157a(157b、157c)的供给孔157x流入切口1152,通过供水槽1153滴落到敲打部11的周围。因此,液体的滴落量根据切口1152所对置的供给区域157a(157b、157c)会发生变化,液体的滴落量按照切口1152与第一供给区域157a对置的图5(a)所示的状态、切口1152与第二供给区域157b对置的图5(b)所示的状态、切口1152与第三供给区域157c对置的图5(c)所示的状态的顺序增多。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是利用由振动单元2产生的振动使液体从供水路158的另一端即供水槽1153和头部151的插入部152之间的间隙滴落的装置,具备能调整液体的滴落量的图4所示的液体量调整部159。
虽然在只对供水槽12a的槽深度等进行设定的情况下液体的滴落过多,其结果是有时会产生了圆形污渍,但是通过利用液体量调整部159能使液体不多不少地滴向衣物10A。因此,能防止因液体的提供不足而导致污渍去除效果降低,并且能防止一口气提供大量的液体给污渍部分10a而导致产生圆形污渍。
此外,作为液体量调整部159,只要是能调整液体的滴落量的结构,就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此外,液体量调整部159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后述的第三~第五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槽1153形成于插入部152,但也可以形成于被插入部158。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的纵剖图。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的壳主体309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状,除了嵌入在壳主体309内的要素元件的配置位置以及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外,相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壳主体9保持成大致水平姿势进行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壳主体309保持成大致立位姿势使用。以下,因为除了后述的结构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在壳主体309内沿着振动方向按照按照下述顺序配置有构成振动单元302的筒体321、第三齿轮322C、第二齿轮322B、第一齿轮322A以及电机23。此外,筒体321由螺旋弹簧收容部321a、被插入部321c以及连结螺旋弹簧收容部321a和被插入部321c的中空状的连结部321b构成。螺旋弹簧收容部321a除了在底面1321a上形成与连结部321b连通的开口1321ab这一点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旋弹簧收容部121a(参照图1、2)结构相同。此外,被插入部321c除了具有从供水孔1121f向连结部321b内延伸的中空状的连接端1321b这一点之外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被插入部121c(参照图1、2)相同的结构。进而,在插入螺旋弹簧收容部321a的壳主体309的固定部393上形成在振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93a。
供水路304由液体提供用管341、被插入部321c的连接端1321b、供水孔1121f、被插入部分1121g、设置于头部1的筒体插入部12的供水槽12a构成。液体提供用管341的一端341a与液体用收容部3连接,并且贯通固定部393的贯通孔393a、螺旋弹簧24的轴心部以及螺旋弹簧收容部321a,另一端341b经由开口1321ab在连结部321b内与连接端1321b连接。液体提供用管341具有变形部341c,该变形部341c拥有长度余量地连接于液体用收容部3到连接端1321b之间,并伴随着振动单元302的振动而挠曲变形(吸收振动)。此外,液体提供用管341也可以无需确保长度余量地与液体用收容部3和连接端1321b连接,这时,为了可以吸收振动优选液体提供用管341的一部分为蛇腹形。
这种结构的污渍去除装置300是通过操作壳主体309外侧的电源开关S从而由来自电池5的供电使电机23旋转,利用第三齿轮22C的旋转以及螺旋弹簧24的弹性使筒体321以及头部1振动并且使液体从排出口1121h滴落的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7、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400的纵剖图。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400具备洗涤剂用收容部7以及洗涤剂提供单元8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因为除了后述的结构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洗涤剂用收容部7具有收容提供给头部1周围的液体状的洗涤剂的收容部主体71、形成有未图示的空气孔并堵住形成于收容部主体71的液体供给孔72的盖构件73。
洗涤剂提供单元8是将洗涤剂用收容部7内的洗涤剂提供给头部1周围的构件,由洗涤剂滴落按钮81、洗涤剂提供用管82、形成于壳主体409并在头部1的周围开口的洗涤剂提供部409a构成。洗涤剂提供用管82的一端82a在由洗涤剂滴落按钮81赋予压出力的位置上与洗涤剂用收容部7连接,另一端82b与洗涤剂提供部409a连接。洗涤剂提供部409a形成从比水平稍微向下方倾斜的方向往头部1的敲打部11提供洗涤剂的形状,开口端为喷嘴形。在洗涤剂滴落按钮81上弹性连接有从下压位置向上压位置赋予弹力的螺旋弹簧81a。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液体用收容部3中仅收容水,在适当的定时按压洗涤剂滴落按钮81使洗涤剂向头部1周围滴落,连续地进行使如图7所示抬起的头部1如图8所示突出的动作而使液体滴落。因此,污渍去除装置400可以根据污渍部分10a的脏污程度调整洗涤剂量。此外,由于液体用收容部3内的水和洗涤剂用收容部7内的洗涤剂以不同的定时分别提供给衣物10A,因而能利用由洗涤剂提供单元8提供的洗涤剂进行污渍去除,并且仅利用从供水路4提供的水漂洗衣物10A。
此外,利用洗涤剂滴落按钮81提供洗涤剂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与液体用收容部3内的液体同样通过振动来提供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设置洗涤剂用收容部7以及洗涤剂提供单元8从而抑制装置主体的大型化,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适用于供水路304、筒体321以及壳主体409的固定部393。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500的纵剖图。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500在具备能向头部1的敲打部11喷射蒸汽的蒸汽喷射单元508的结构、以及电机23通过经由具有芯棒C1的电源线C的供电而驱动的结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这样的污渍去除装置500由于经由电源线C而进行供电因而不需要在壳主体509内嵌入电池,装置主体更小巧。此外,电源线C不局限于具有芯棒C1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USB连接器的可以进行USB连接的结构。此外,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经由电源线C而供电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由电池供电的结构。以下,因为除了后述的结构之外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9所示,蒸汽喷射单元508具有蒸汽用液体收容部507、蒸汽用液体滴落按钮581、产生蒸汽的蒸汽产生部583、将蒸汽用液体用收容部507内的水提供给蒸汽产生部583的蒸汽用液体提供管582、以及一端584a与蒸汽产生部583连接、另一端584b在头部1的周围开口的蒸汽喷射部584。在蒸汽用液体滴落按钮581上弹性连接有从下压位置向上压位置赋予弹力的螺旋弹簧581a。
蒸汽用液体收容部507具有收容蒸汽用的水的蒸汽用液体收容部主体571、以及堵住形成于蒸汽用液体收容部主体571的蒸汽用液体供给孔572并形成有未图示的空气孔的盖构件573。蒸汽产生部583由可以切换向加热器585的供电状态的加热器用开关586、通过来自电源线C的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585、内部配置有加热器585的蒸汽产生部主体583、以及设置于蒸汽产生部主体583的侧壁,并根据加热器585的温度调整向加热器585的供电状态的调温器587构成。调温器587构成为当达到上限温度时使向加热器585的供电停止从而冷却加热器585,当降低到下限温度时再次向加热器585供电。
在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500中,当通过加热器用开关586的操作开始加热器585的供电并发热,在适当的定时按压蒸汽用液体滴落按钮581使液体从蒸汽用液体收容部507滴落到加热器585上时,会产生蒸汽并从蒸汽喷射部584的另一端喷射向头部1。由于污渍去除装置500具备这样向头部1喷射蒸汽的蒸汽喷射单元508,因此能用蒸汽加热衣物10A并进行污渍去除操作,能提高污渍去除效果。此外,由于蒸汽比起含有热水的液体状态的水运动能量高,也比液体状态的水更容易浸透到固体脏污以及衣物10A中,因此可以通过蒸汽使固体脏污或衣物的纤维深处的脏污溶解并去除,这也有助于提高污渍去除效果。进而,由于不需要为了污渍去除而使用强力的漂白剂,因而能防止衣物10A的褪色。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设置蒸汽喷射单元508从而抑制了装置主体的大型化,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适用于筒体321以及壳主体509的固定部393。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单元600的纵剖图。图11是分解表示构成图10所示的污渍去除单元600的加热装置601的分解图。图10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单元600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和加热装置601构成。
如图11所示,加热装置601具有吸收垫衬设定构件(吸收垫衬设置用盖)681、主体罩671、装饰板661、加热板651、第一隔热材料641、加热器631、第二隔热材料621、以及装置主体611。
吸收垫衬设定构件681以及主体罩671是在中央处分别形成了开口部681a、671a的俯视为圆形的构件。吸收垫衬设定构件681以在其一面681b和主体罩671的一面671b之间夹持有吸收垫衬10B的状态进行旋转,彼此的螺钉部671c、681c相互卡合地安装于主体罩671。装饰板661在中央部661a和端部661b之间有阶梯差,在嵌入在加热装置601内的状态下,中央部661a的隆起面661ab从开口部671a露出且与主体罩671的一面671b大致平行,端部661b被夹在主体罩671的另一面671d和装置主体611之间。装饰板661由例如不锈钢构成。在这样的装饰板661的端部661b以及主体罩671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后述的安全开关1614的贯通孔661c、671e。
加热板651是配置成嵌入装饰板661的中央部而且使由污渍去除装置100的头部1被赋予外力的被敲打面651a与装饰板661对置而形成的构件,由例如热传导率高的铝构成。加热板651的厚度设定为约1~2mm。由此,由于能兼得强度以及高热传导性,因此能将来自加热器631的热量迅速并且均匀地传递给吸收垫衬10B,并且能抑制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由头部1赋予外力所导致的吸收垫衬10B的变形并维持高污渍去除效率。
第一隔热材料641为配置于加热板651的背侧的温度调整用的隔热材料,例如由硅橡胶构成。第二隔热材料621为配置于装置主体611上且隔绝加热器631的热量的构件,例如由玻璃棉构成。作为配置于这些隔热材料之间的加热器631可以使用例如陶瓷加热器。此外,也可以采用通过对加热板651实施涂敷使外观美化,从而不使用装饰板661的结构。
装置主体611具有电源线1613、可以切换向加热器631的供电状态的主开关1611、能够根据加热器631的温度调整向加热器631的供电状态的调温器1612、以及安全开关1614。当达到上限温度(例如70℃)时调温器1612停止向加热器631的供电从而冷却加热器631,当降低到下限温度(例如60℃)时再次开始向加热器631供电。安全开关1614为经由所述贯通孔661c、671e从主体罩671部的一面671b突出的构件,构成为在被安装于规定位置的吸收垫衬10B按压的情况下能向加热器631供电,而在不被按压的情况下停止向加热器631供电。即加热装置601可以通过将吸收垫衬10B设定在主体罩671的规定位置并且封闭吸收垫衬设定构件681来使用。
这种结构的加热装置601在操作主开关1611时加热器631会发热,该热量传递给加热板651使吸收垫衬10B的温度上升。因此,当加热装置601上承载有衣物10A时,能在被加温的吸收垫衬10B上以与污渍部分10a对置的状态,进行通过污渍去除装置100的头部1赋予敲打力给被敲打面651a的动作。由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单元600持续加热污渍部分10a到50℃左右,能以脏污更容易溶于液体的状态进行污渍去除操作,因而能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去除污渍而使用强力的漂白剂,因而能防止衣物10A褪色。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6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组合使用,但是也可以与上述的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200~500或者后述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组合使用。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601为俯视圆形,但是也可以是俯视矩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吸收垫衬设定构件的一边经由铰链等与加热装置的其他构成要素(主体罩、装饰板、加热板、第一隔热材料、加热器、第二隔热材料、装置主体)连接的结构,吸收垫衬设定构件优选构成为相对于加热装置601的其他构成要素夹持吸收垫衬而可折叠。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的图。详细而言,图1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的纵剖图,图12(b)是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所具备的防水罩部的立体图,图12(c)是分解表示防水罩部的纵剖图。
此外,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给污渍去除装置700的电机23以及加热器731供电的电路的电路图,表示与开关SS所具备的操作部SS1的滑动位置相对应的三种供电状态。此外,在图13的电路中,通电部分用实线表示,非通电部分用单点划线表示。
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如图12所示,主要在防水罩部706的结构、以及通过经由USB连接器CC1的供电使电机23驱动这些方面上与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不同。USB连接器CC1经由USB电缆CC2(参照图13)与外部电源BB(参照图13)连接。如此,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污渍去除装置700是通过外部电源BB供电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在壳主体709中嵌入电池,装置主体变得更加小巧。以下,因为后述的结构之外都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所以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2中连接USB连接器CC1和电机23之间等的布线省略了图示。
防水罩部706如图12(a)~(c)所示,具备引导框732、加热器731、按压构件733、隔热衬垫734、以及电源连接器735。该防水罩部706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在包围头部1的敲打部11的侧面的位置上可以经由筋709a从壳主体709装卸。
引导框732具有扁平的环状形状的底面区域732c、从底面区域732c的内圆周延伸的内筒区域732a、以及与该内筒区域732a同轴并且从底面区域732c的外周延伸的外筒区域732b,通过这些区域732a~732c形成内部空间Is。在此,如图12(c)所示,构成为底面区域732c的内表面对应加热器731的形状而弯曲,并且内筒区域732a的延伸突出方向的长度L1比外筒区域732b的延伸突出方向的长度L2短。在该内部空间Is内,按照以下顺序从底面区域732c往开口732d配置有加热器731、按压构件733以及隔热衬垫734。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底面区域732c的外表面732e推撞到衣物10A上。引导框732由例如热传导率高的铝构成。因此,由于能将来自加热器731的热量迅速地传递给衣物10A,并且在使用后温度迅速降低,因而在使用后可以立即收纳并携带污渍去除装置700。
加热器731为由卷绕的镍铬电热丝构成的环状形状的构件,通过经由USB连接器CC1以及电源连接器735的供电而进行发热。此外,提供给加热器731的电力为例如5W左右,发热时的加热器731的温度设定为80℃~100℃左右。此外,加热器731也可以是例如陶瓷加热器等其他加热器。
按压构件733是具有对应纵剖面为圆形的加热器731的形状弯曲的按压面733a的环状构件。这样的按压构件733通过在内部空间Is中使按压面733a与加热器731抵接从而限制加热器731的移动,并且抑制加热器731的热量传递给筋709a。
隔热衬垫734是在内部空间Is中,与引导框732的内筒区域732a之间具有间隙,并且沿着外筒区域732a安装的硅制的环状构件,由与外筒区域732a以及按压构件733抵接的筒状区域734a、以及从该筒状区域734a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凸缘区域734b构成。
图12(b)以及图13所示的电源连接器735是从内部空间Is突出并安装于引导框732的开口端面,且与设置于壳主体709侧的未图示的主体侧连接器相嵌合的构件,加热器731经由该电源连接器735与外部电源BB电连接。
这样的防水罩部706通过内部空间Is插入筋709a,以使插入筋709a与隔热衬垫734的内周面734c抵接,从而安装于壳主体709上。此时,通过引导框732的外筒区域732b的端面经由隔热衬垫734的凸缘区域734b与壳主体709抵接,从而防水罩部706被定位在振动方向上,并且凸缘区域734b起到分隔壳主体709和外筒区域732b的作用。此外,如图12(c)所示,筋709a的振动方向上的长度L3构成为比隔热衬垫734的振动方向上的长度L4短,筋709a的顶端处于与按压构件733分离的位置。而且,隔热衬垫734位于引导框732的外筒区域732b和筋709a之间,在引导框732的内筒区域732a和筋709a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Gp(参照图12(a))。进而,由于如上所述,引导框732的内筒区域732a的长度L1比外筒区域732b的长度L2短,因此结合凸缘区域734b分隔了壳主体709和引导框732的外筒区域732b的情况,内筒区域732a的顶端处于与壳主体709分离的位置。这样,防水罩部706构成为在利用内置加热器731的内部空间Is安装于壳主体709时,由于来自加热器731的热量而变得高温的按压构件733以及引导框732不与包含筋709a的壳主体709直接接触,抑制由于来自防水罩部706的热量而导致污渍去除装置700主体受损。
此外,为了防止引导框732甚至衣物10A过热,防水罩部706也可以为具备可以根据加热器731的温度调整向加热器731的供电状态的调温器等温度调整部的结构。此外,防水罩部706也可以设置显示引导框732的温度的热敏带等温度显示部。由此使用者可以把握防水罩部706的温度。
另一方面,尽管振动单元702、液体用收容部703以及供水路704在功能上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的功能相同,但是如图12(a)所示形状、壳主体709内的配置位置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不同。
具体地说,构成振动单元702的第三齿轮722C如图12(a)所示,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向径向突出的2个凸起722c,代替与轴线122ee平行地延伸的凸起22c(参照图6)。能根据该凸起722c的数量调整头部1的每单位时间的振动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1的敲打动作设定为1秒钟进行15~20次。此外,凸起722c的数量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者3个以上。
此外,同样构成振动单元的筒体721构成为第二构件721y的一部分在振动方向上一体地嵌合在有底筒状的第一构件721x的外圆周上,螺旋弹簧收容部721a构成在第一构件721x内部,并且通过从与第一构件721x重复的部分面向头部1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第二构件721y,构成液体储藏部721b、被插入部721c以及被插入部分1121g。第二构件721y覆盖第一构件721x直至振动方向大致中央处,在第二构件721y的第一构件721x侧的端部形成有可以与第三齿轮722C的凸起722c卡合的卡合爪1721b。
这样的螺旋弹簧收容部721a中收容有螺旋弹簧24的另一端、以及由与壳主体709不同的构件构成且基端侧固定于壳主体709的固定部793。
液体储藏部721b由比壳主体709的开口1721g宽度宽的宽幅部分1721d、比壳主体709的开口1721g宽度窄且从该开口1721g突出的窄幅部分1721e构成,通过宽幅部分1721d由沿着壳主体709的开口缘配置的限制构件709b卡定,从而限制筒体721向突出方向Y1的移动范围。此外,作为该筒体限制构件709b,通过使用橡胶、聚氨酯树脂等有弹性的材质,可以抑制筒体721和壳主体709的损伤,并且还可以抑制污渍去除装置700驱动时的噪声。此外,为了抑制污渍去除装置700驱动时的噪声,将壳主体709整体或者大致整体设成二重结构,将振动单元702等构成要素嵌入这样的壳主体709中的结构也是有效的。此外,由于壳主体为二重结构,因而能用壳外侧遮挡固定于壳内侧的螺钉等固定构件,能提高污渍去除装置的外观设计性。
被插入部721c具有从窄幅部分1721e延伸的锥状的供水孔1721f、具有与窄幅部分1721e大致相同的宽度且以轻轻压入的方式插入头部1的筒体插入部12的被插入部分1121g。
液体用收容部703的收容部主体703a的底面703a朝向液体提供用管741的一端741a倾斜等,收容部主体703a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300所具备的收容部主体形状不同。此外,一端741a与这样的液体用收容部连接的液体提供用管741的另一端741b与筒体721的宽幅部分1721d连接。此外,在液体提供用管741的另一端741b附近卷绕有螺旋弹簧741c,防止挠曲变形的液体提供用管741弯折导致液体不能流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SS为滑动型开关,开关SS的操作部SS1设定有图12(a)以及图13(a)所示的关闭位置、图13(b)所示的第一滑动位置、以及图13(c)所示的第二滑动位置这三个滑动位置。具体地说,操作部SS1在处于关闭位置时为不向振动单元702的电机23以及加热器731的任何一个供电的电源关闭状态,在第一滑动位置时为经由电源连接器735仅向加热器731进行供电的预热状态。进而,在第二滑动位置时为向加热器731和振动单元702的电机23两者进行供电的加热以及敲打状态。
因此,在预热状态下将防水罩部706推撞到衣物10A上加热衣物10A,在衣物10A加热到一定程度的阶段,通过将开关SS切换至加热以及敲打状态,能在加热了衣物10A的状态下进行污渍去除操作。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是在进行去除操作时,推撞到衣物10A上的防水罩部706通过加热器731的热量被加热的结构,因此即使不另外使用图10所示的加热装置601,也能在污渍去除操作过程中始终经由防水罩部706加热污渍去除对象物的污渍部分以及其附近,可以实现小型化并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此外,假设其为不是在防水罩部而是在头部内置加热器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能断断续续地传递热量给衣物10A,不能高效地加热衣物10A。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中,也可以设置当加热器731为供电状态时点亮的LED。如此使用者还可以把握防水罩部706正在被加热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防水罩部706可以从壳主体709装卸,在污渍去除装置700的壳主体709上,也可以根据衣物10A的脏污情况、可供应的电量等,安装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所具备的未内置加热器的防水罩部6。
进而,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SS为滑动型,但是也可以使用旋钮开关或按钮式开关等其他类型的开关。
除此之外,也可以如上所述一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700和图10所示的加热装置601,如此,能更有效加热衣物10A,可以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
以上,虽然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各部分的具体的结构不只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尽管上述实施方式的污渍去除装置100~500以及700是将头部1的敲打面111朝向下方进行使用的装置,但是也可以是将敲打面111朝向横向进行使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例如液体用泵送出的结构。
此外,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头部1(参照图1等)、头部151(参照图4)的敲打面111是平的(平面),但是敲打面11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图14所示是凹凸形状。图14是表示图1等所示的头部1的变形例的图。具体而言,图14(a)是表示头部171的立体图,图14(b)是表示头部171的侧视图,图14(c)是表示头部171的仰视图。如图14(a)、(b)所示,形成于头部171的敲打部171a的敲打面172由基部172a、从基部172a突出的多个凸起172b的表面172ba构成。各个凸起172b如图14(b)、(c)所示,为半球状,规则地配置在基部172a内。本发明的污渍去除装置100~500以及700通过根据构成污渍部分10a的脏污的种类,适当地更换为头部171、头部1等形状互不相同的头部,从而能更有效地进行污渍去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头部1是可以从筒体21拔脱而可更换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不能拔脱的结构。进而,头部1也可以是能利用行程动作,绕着相对于振动方向平行的轴线旋转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在污渍去除装置100~500以及700内设置加热液体的机构且被加热的液体滴落到衣物10A上的结构,由此能进一步提高污渍去除效果。
进而,构成污渍去除装置100~500、700以及加热装置601的构件的材质不局限于各附图的阴影线所示的材料。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液体从污渍去除装置100、300、500、700只滴落水的情况下,在进行污渍去除操作时预先将洗涤剂直接涂敷到衣物10A的污渍部分10a上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污渍去除装置100、300、500、700一边提供水一边进行敲打动作而发挥污渍去除效果,通过进一步继续动作,滴落的水将脏污和洗涤剂转移到吸收垫衬10B上,因此还能发挥漂洗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防水罩部6为圆筒形,但是也可以为剖面直径越往防水罩部的突出端61越大的形状。如此,可以将污渍去除装置100~500稳定地推撞到衣物10A上。
其它的结构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151、171:头部;2、302、702:振动单元;3、703:液体用收容部;4、158、704:供水路;41a:供水路的一端;1121h:排出口(供水路的另一端);6、706:防水罩部;7:洗涤剂用收容部;8:洗涤剂提供单元;24:弹性构件(螺旋弹簧);61:防水罩部的突出端;100、300、400、500、700:污渍去除装置;111、172:敲打面;159:液体量调整部;508:蒸汽喷射单元;601:加热装置;631、731:加热器;651:加热板;651a:被敲打面;600:污渍去除单元。

Claims (4)

1.一种污渍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部,形成有敲打面;
振动单元,通过供电使所述头部向与所述敲打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振动;
液体用收容部,用于收容液体;以及
供水路,一端与所述液体用收容部连接并且另一端在所述头部的周围开口,伴随着由所述振动单元引起的所述头部的振动,从所述供水路的另一端向所述头部的周围提供所述液体;
液体量调整部,其利用由所述振动单元引起的振动,使所述液体从所述供水路的另一端滴落,并能调整所述液体的滴落量;
还具有包围所述头部的侧面的无挠性的防水罩部,
所述振动单元具有能向与所述敲打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伸缩的弹性构件,通过该弹性构件的弹力使所述头部突出,
所述头部一侧的动作端设定在能比所述防水罩部的突出端稍微突出的位置处;
所述防水罩部具备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渍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洗涤剂用收容部,保持液体状洗涤剂;以及
洗涤剂提供单元,将所述洗涤剂用收容部内的所述洗涤剂提供给所述头部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渍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蒸汽喷射单元,能向所述头部喷射蒸汽。
4.一种污渍去除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渍去除装置;以及
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至少具备通过供电而发热的加热器、以及形成有由构成所述污渍去除装置的头部赋予外力的被敲打面且传递由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的加热板。
CN201580000158.1A 2014-06-17 2015-04-23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Active CN104981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4148 2014-06-17
JP2014-124148 2014-06-17
PCT/CN2015/077300 WO2015192689A1 (zh) 2014-06-17 2015-04-23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564A CN104981564A (zh) 2015-10-14
CN104981564B true CN104981564B (zh) 2017-05-31

Family

ID=54277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158.1A Active CN104981564B (zh) 2014-06-17 2015-04-23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81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1565B (zh) * 2014-04-23 2017-05-31 海尔亚洲株式会社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CN110998015B (zh) * 2017-08-07 2022-10-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使用漂白化学溶液与热生成的污渍去除设备
CN108589157B (zh) * 2018-04-11 2020-12-11 嘉兴市发扬喷织有限公司 一种衣物表面污点临时清理方法
CN108360216B (zh) * 2018-04-11 2020-12-04 泉州台商投资区镕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渍清理方法
CN108660671B (zh) * 2018-04-11 2020-09-29 泰州市天宇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污点清理机
CN108505306A (zh) * 2018-05-31 2018-09-07 浙江松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容积可变水箱的熨烫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5448A (en) * 1955-10-14 1961-03-21 Glaser Hans Device for removing stains from fabrics by beating with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cleaning fluid
US3030792A (en) * 1958-09-18 1962-04-24 Gilbert F Bader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team spotting machine
US3166773A (en) * 1962-11-02 1965-01-26 Gen Motors Corp Sonic surface cleaner
CN1097823A (zh) * 1993-07-19 1995-01-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271791A (zh) * 1999-04-28 2000-11-01 夏普公司 具有一个局部洗涤装置的洗衣机以及洗涤装置
CN104981565A (zh) * 2014-04-23 2015-10-14 海尔亚洲株式会社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1689B2 (ja) * 1998-05-19 2000-02-21 産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染み抜き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5448A (en) * 1955-10-14 1961-03-21 Glaser Hans Device for removing stains from fabrics by beating with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cleaning fluid
US3030792A (en) * 1958-09-18 1962-04-24 Gilbert F Bader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team spotting machine
US3166773A (en) * 1962-11-02 1965-01-26 Gen Motors Corp Sonic surface cleaner
CN1097823A (zh) * 1993-07-19 1995-01-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271791A (zh) * 1999-04-28 2000-11-01 夏普公司 具有一个局部洗涤装置的洗衣机以及洗涤装置
CN104981565A (zh) * 2014-04-23 2015-10-14 海尔亚洲株式会社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564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564B (zh)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CN104968849B (zh) 去除污渍装置以及去除污渍单元
CN104981565B (zh)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RU2091053C1 (ru) Пылесос с пароструй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3485116B (zh) 洗衣机及其局部污渍去除装置
JP6023910B2 (ja) しみ除去装置
WO2015161818A1 (zh)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CN1571707A (zh) 超声波清洁装置
CN107405040B (zh) 清洁装置
US20170275807A1 (en) Dirt removing device and dirt removing unit
CN104995346B (zh) 污渍去除装置以及污渍去除单元
US20090178308A1 (en) Roller iron steamer accessory kit and system
KR101892403B1 (ko) 얼룩 제거 장치 및 얼룩 제거 유닛
CN110714294A (zh) 一种超声波清洗装置的控制方法和超声波清洗装置
CN204049539U (zh) 一种无绳手持式蒸汽清洁器
CN109402943B (zh) 一种超声波洗涤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8729097B (zh) 一种超声波洗涤装置
CN103485117A (zh) 洗衣机及其局部清洗装置与方法
CN109402937B (zh) 一种超声波洗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9410281U (zh) 熨烫装置
KR102332566B1 (ko) 스팀 타월을 구비한 클렌징 장치
WO2007049131A2 (en) Cleaning apparatus
WO2019197154A1 (en) A portable cleaning appliance
JP4581493B2 (ja) 食器洗い機
CN117796721A (zh) 用于器具的清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