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0281U - 熨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熨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0281U
CN219410281U CN202320163648.5U CN202320163648U CN219410281U CN 219410281 U CN219410281 U CN 219410281U CN 202320163648 U CN202320163648 U CN 202320163648U CN 219410281 U CN219410281 U CN 21941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ing
brush body
brush
brushing
dir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36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炜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36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熨烫装置,包括:熨烫本体和刷洗部,熨烫本体开设有刷洗口;刷洗部包括刷体和集污盒,所述刷体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并适于相对所述刷洗口运动,所述集污盒开设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朝向所述刷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熨烫装置,具有熨烫、刷洗和集污功能,在熨烫的过程中,刷体可用于搓洗衣物,刷体搓洗衣物后携带的杂质、污物等可以通过集污口进入集污盒,集污盒收集刷体表面携带的杂质、污物等,避免刷体表面二次污染衣物,保证衣物熨烫和护理的效果。

Description

熨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熨烫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衣物平整,可通过熨烫装置熨烫衣物,熨烫装置的熨烫方式多样,如平烫机、挂烫机以及衣物护理柜等,但难以清理衣物污渍,为解决此问题,一些熨烫装置具有清洁洗涤功能。相关技术中,熨烫装置的清洁功能通过向衣物喷洒衣物护理剂,利用衣物护理剂的化学作用进行清洁,物理搓洗后,衣物搓洗部件表面携带的衣物护理剂、颗粒物等杂质、污物不便收集,会影响衣物清洁效果,衣物清洁效果有待提升,因此,熨烫装置的结构有待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熨烫装置,刷体配设集污盒,可收集刷体携带的衣物护理剂及其他杂质,保证衣物的清洁效果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熨烫装置,包括:
熨烫本体,开设有刷洗口;
刷洗部,包括刷体和集污盒,所述刷体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并适于相对所述刷洗口运动,所述集污盒开设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朝向所述刷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熨烫装置,包括熨烫本体和刷洗部,刷洗部包括刷体和集污盒,集污盒的集污口朝向刷体,刷体运动的过程中,刷体表面的衣物护理剂、水、颗粒物等杂质、污物均可通过集污口进入到集污盒内,刷体表面的杂质、污物等可以集中回收,避免刷体表面的杂质、污物等二次污染衣物,保证衣物的清洁效果。在熨烫的过程中,刷体可用于搓洗衣物,刷体搓洗衣物后携带的杂质、污物等可以通过集污口收集,避免刷体表面二次污染衣物,保证衣物熨烫和护理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刷体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与集污盒中的一个,所述刮板与所述刷体的根部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集污盒,所述刮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污盒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刷体的方向,所述引导板逐渐向下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刮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相对侧;
和/或,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引导板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刮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刷体并与所述刷体的根部之间设置预设间距,所述刮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刷体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刷体从上向下转动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斜向下倾斜;
在所述刷体从下向上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刮板高于所述刷体,所述刮板的第二端高于所述第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集污盒开设有供水口,所述供水口与所述集污口连通并朝向所述刷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熨烫本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蒸汽发生部,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箱体、加热部和熨烫部,所述加热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与用于容纳流体的所述箱体流体连通,所述熨烫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加热腔连通,以通过所述蒸汽出口喷出蒸汽,所述供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箱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熨烫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刷洗部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刷体连接于所述罩壳内并适于相对所述罩壳运动,所述罩壳的下方开设有与所述刷洗口对应的安装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罩壳连接所述集污盒,所述罩壳朝向所述集污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污口连通,所述刷体的局部区域对应所述集污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刷体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刮板的情况下,所述刮板伸入所述连通口;
在所述集污盒设置有引导板的情况下,所述引导板遮盖部分所述连通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罩壳的底部设置有软垫圈,所述软垫圈的底面相对于熨烫本体的熨烫表面向下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刷洗部还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所述刷体环绕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通过所述刷体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轮体,以驱动所述第一轮体转动,并通过所述刷体带动所述第二轮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轮体包括第一转轴和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二轮体包括第二转轴和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于罩壳,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位于所述罩壳内,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与所述刷体接触传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熨烫本体连接有超声振动部,所述超声振动部抵接所述刷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熨烫装置包括:
工作模式,所述熨烫本体输出用于熨烫的蒸汽,和/或,所述熨烫本体输出衣物护理剂;
刷洗模式,所述刷洗部通过控制所述刷体运动以刷洗衣物,所述集污盒通过所述集污口收集所述刷体携带的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刷洗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刷洗部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刷洗部的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刷洗部的集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另一种刷洗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另一种刷洗部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另一种刷洗部沿第一轮体的轴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另一种刷洗部的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熨烫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一种集污盒与刷体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熨烫装置的另一种集污盒与刷体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壳;110、握持部;120、隔热罩;
200、蒸汽发生部;210、箱体;211、连接管;212、供水泵;213、供水管;220、加热部;221、第一板体;222、第二板体;223、加热腔;224、回收腔;230、熨烫部;231、蒸汽出口;232、回收口;233、熨烫面;234、回收面;240、刷洗口;
300、供液仓;
400、输送部;410、输送管;420、输送泵;430、输入口;440、输出口;
500、刷洗部;510、第一轮体;511、第一转轴;512、第一筒体;520、第二轮体;521、第二转轴;522、第二筒体;530、刷体;540、罩壳;541、安装口;542、连通口;550、集污盒;551、集污口;552、刮板;553、引导板;554、供水口;560、软垫圈;570、超声振动部;580、驱动电机;581、第一齿轮;582、第二齿轮;
700、回收部;710、回收箱;720、抽吸件;730、回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熨烫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对熨烫装置的适用场景进行说明,熨烫装置可以独立使用,或者,熨烫装置与支架、柜体等结合使用,熨烫装置的适用场景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熨烫装置的适用场景例如:用于熨烫衣物、布料以及其他纺织品,或者,其他需要熨烫的物品。结合图1至图17所示,以熨烫装置用于衣物熨烫且适于手持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17所示,提供一种熨烫装置,包括熨烫本体和刷洗部500,刷洗部500连接于熨烫本体,刷洗部500用于刷洗衣物,通过刷洗作用清洁衣物。
刷洗部500包括刷体和集污盒,刷体连接于熨烫本体并适于在刷洗口240处运动,集污盒550开设有集污口551,集污口551朝向刷体530,以使刷体530表面的衣物护理剂、水、颗粒物等杂质、污物均可通过集污口551进入到集污盒550内,刷体530表面的杂质、污物等可以集中回收,避免刷体530表面的杂质、污物等二次污染衣物,保证衣物的清洁效果。
刷体530在刷洗口240内运动,可以为转动运动、往复移动等,刷体530的运动方式多样,此处不作限定。本实施例的熨烫装置,熨烫本体具有熨烫功能,在熨烫的过程中,刷体530可用于搓洗衣物,刷体530搓洗衣物后携带的杂质、污物等可以通过集污口551收集,避免刷体530表面二次污染衣物,保证衣物熨烫和护理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刷体530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刮板552,刮板552连接于熨烫本体与集污盒550中的一个,刮板552与刷体530的根部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刷体的根部连接有刷毛,刷毛在经过刮板552时,刷毛与刮板552接触,在刷体530运动的过程中,刷体530的表面粘附有杂质、污物时,刮板552与刷体530的刷毛接触,杂质、污物等在刮板552的阻力下,可被从刷体530的表面刮下并通过集污口551进入集污盒550内,实现刷体530的清洁和脏污的收集。
其中,刮板552与刷体530的根部之间设置有预设间距,在刷体530表面清洁的情况下,此预设间距可保证刮板552与刷体530的根部之间不接触,避免刮板552与刷体530的根部之间产生阻力而影响刷体530的正常运行,保证刷体530可稳定运动。预设间距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
刮板552需要抵住刷毛的根部或留很小的间隙(此间隙可理解为预设间距),使所有刷毛在转动都被刮板552刮到,另外刮板552上需设计斜面,避免刮板552干涉刷体530的运动。斜面与刷体530的传动路径相关,当刷体530的外侧为弧面,斜面的形状可与此弧面一致。
刮板552连接于集污盒550,刮板552位于集污口551的一侧。参考图5、图8、图9、图12、图16和图17所示,集污盒550设置刮板552,刮板552为集污口551的一个侧边,集污盒550的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刮板552可以位于集污口551的上方或下方。
当然,刮板552还可以独立于集污盒550,如刮板552连接于熨烫本体的外壳、熨烫部等,刮板552的位置灵活。
参考图5、图12、图16和图17所示,集污盒550设置有引导板553,引导板553位于集污口551的一侧,引导板553用于引导刮板552刮下的杂质、污物等进入集污盒550内。
其中,引导板553的结构:向远离刷体530的方向,引导板553逐渐向下倾斜,以在引导板553与杂质、污物的重力作用下,引导杂质、污物进入集污盒550内,尽量避免或减少杂质、污物的飞溅,保证熨烫装置的清洁度。引导板设计斜度,使被刮落的污垢可以自然掉落倒集污盒550的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引导板553与刮板552位于集污口551的相对侧,此时,刮板552可以连接于集污盒550,或者,刮板552连接于其他部件,保证刮板552位于刷体530的运动路径上即可。引导板553与刮板552配合形成集污口551,刮板552将杂质、污物等刮下,通过引导板553导入集污盒550内,结构简单。
参考图16所示,当刮板552位于集污口551的上方,则引导板553位于集污口551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7所示,刮板552连接于引导板553的端部,刮板552刮下的杂质、污物等,沿着刮板552引导到引导板553,再在引导板553的引导下进入集污盒550。
也就是,刮板552与引导板553集成为一块板件,可简化集污盒550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刮板552的第一端朝向刷体530并与刷体530之间设置预设间距,刮板552的第一端用于刮下杂质、污物等,刮板552的第二端向远离刷体530的方向延伸,第二端可以连接于集污盒550或其他部件,如第二端连接于外壳以及下述的罩壳等。
基于刷体530的运动路径不同,刮板552的位置可适应性调整。如,刷体530在驱动部件的带动下,可以沿预设轴线绕顺时针转动或绕逆时针转动,刷体530的运动路径多样,其中,预设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或沿竖直方向延伸,当预设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则刷体530转动上升(从下向上转动)或转动下降(从上向下)。
参考图16所示,在刷体530从下向上转动的情况下,刮板552高于刷体530,刮板552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刮板552在刷体530的上方,避免刮板552阻挡杂质、污物等下落,保证刮板552刮下的物质都能准确落入集污盒550内。
参考图17所示,在刷体530从上向下转动的情况下,向远离刷体530的方向,刮板552沿第一端向第二端斜向下倾斜,刮板552引导刮下杂质、污物等下落,并进入集污盒550内。
此处,刷体530的运动方式不作限定,可以通过单个轮体带动刷体转动(图中未示意),还可以通过多个轮体与刷体配合形成履带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轮体与刷体配合形成履带式的结构,刷洗部500包括第一轮体510、第二轮体520和刷体530,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均转动连接于熨烫本体,刷体530环绕于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的外侧,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通过刷体530传动连接,刷体530位于熨烫本体的刷洗口240处,刷体530通过刷洗口240对衣物进行刷洗。
刷体530绕设在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的外侧,刷体530为带状结构,第一轮体510、第二轮体520和刷体530配合形成带轮传动结构,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之间的刷体530通过刷洗口240与衣物接触,并通过刷体530运动而使刷体530与衣物往复搓洗,实现衣物的搓洗。
其中,第一轮体510与第二轮体520转动连接于熨烫本体,在用户手持熨烫装置进行往复熨烫时,刷体530与衣物接触而实现搓洗。第一轮体510与第二轮体520之间的刷体530对衣物进行刷洗,第一轮体510与第二轮体520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设置。
当熨烫本体包括外壳100和熨烫部230,外壳100与熨烫部23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用于安装一些功能部件,其中,刷洗口240可以位于外壳100的一侧,或者,刷洗口240可以位于外壳100与熨烫部230之间,或者,刷洗口240可以位于熨烫部230,刷洗口240的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择。参考图3和图14所示,熨烫部230开设有刷洗口240,刷洗口240处设置刷体530,熨烫部230进行熨烫的过程中,刷体530可进行刷洗。
本实施例的熨烫装置,第一轮体510、第二轮体520和刷体530配合形成带轮传动结构,在熨烫过程中,刷体530与衣物接触,刷体530受到衣物的阻力而带动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转动,使得刷体530随之往复运动,实现搓洗,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5至图7所示,刷洗部500还包括驱动电机580,驱动电机580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轮体510,以驱动第一轮体510转动,并通过刷体530带动第二轮体520转动。通过驱动电机580驱动第一轮体510转动而带动刷体530运动,刷体530运动而带动第二轮体520随之转动,实现第一轮体510、刷体530与第二轮体520的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580驱动刷体530对衣物进行刷体530,刷洗过程省力,操作简便,清洁效果好,且结构简单。
驱动电机580连接于外壳100,驱动电机580可以固定在外壳100内,外壳100起到保护驱动电机580的作用,还能保证熨烫装置的整体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轮体510的驱动力不限于通过驱动电机580提供,还可以通过驱动手柄提供(图中未示意),驱动手柄驱动第一轮体510转动,而带动刷体530运动,并带动第二轮体520转动,实现刷体530的刷洗功能。
其中,驱动电机580或驱动手柄可通过传动齿轮与第一轮体510连接,实现转动动力的传递。
参考图6和图7所示,驱动电机58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581,第一轮体510固定连接第二齿轮582,第一齿轮581与第二齿轮582啮合传动,以将驱动电机580的转动动力传递给第一轮体510,并通过第一轮体510与刷体530接触驱动刷体530运动,刷体530运动而使第二轮体520随之运动。第一齿轮581和第二齿轮582可以为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通过锥齿轮配合,可调整驱动力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轮体5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也就是从动轮体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在刷体530运动过程中,第二轮体520可以使刷体530更好地保持与衣物表面的压力,优化洗刷去污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7和图14所示,第一轮体510包括第一转轴511和固定在第一转轴511外侧的第一筒体512,第二轮体520包括第二转轴521和固定在第二转轴521外侧的第二筒体522,第一转轴511和第二转轴521均转动连接于外壳100,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均位于外壳100内,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均与刷体530接触传动。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的结构简单,且方便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轮体510、第二轮体520和刷体530还可以为链轮配合的传动结构,传动方式简单,可根据需要选择。
在工作过程中,第一筒体512与第一转轴511同步转动,第二筒体522与第二转轴521同步转动,使第一转轴511和第二转轴521的两端均装配于罩壳540侧面的开孔中,第一转轴511和第二转轴521均可相对罩壳540旋转运动;驱动电机580通电启动时,驱动电机580带动第一齿轮581转动,第一齿轮581带动第二齿轮582转动,第一转轴511和第一筒体512均与第二齿轮582同步转动,第一筒体512带动刷体530转动,刷体530带动第二转轴521和第二筒体522转动。其中,刷体530预紧套设于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的外侧,在刷体530、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相互接触的部分之间的预紧力及摩擦力的作用下同步转动,使刷体530整体在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之间做传送带式的运动。
一些情况下,刷体530可为具有柔性的、带状纺织物上粘有刷毛的结构。另一些情况下,刷体530可为采用硅胶等软胶一体成型的柔性带状结构,且刷体530的表面具有小突起的“刷毛”,简化制造工艺、提高刷体530的抗菌防霉性能,并使刷体530更易清洁。还有一些情况下,在刷体530的内表面和第一轮体510(或第二轮体520)的外表面可分别设置有可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使其可利用同步带式的传动,提升运动的平稳性。也就是,在刷体530的内表面设置齿状结构,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的外表面设置有齿状结构,以使第一筒体512和第二筒体522均与刷体530啮合传动。
上述实施例中,刷洗部500的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转动连接于外壳100,可以理解为,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可以直接转动连接于外壳100,或者,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转动连接于固定外壳100的部件,如外壳100内设置罩壳540,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转动连接于罩壳540。
可以理解的是,刷洗部500包括罩壳540,罩壳540固定于外壳100内,罩壳540内转动连接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罩壳540的下方开设有与刷洗口240对应的安装口541。罩壳540可用于安装和保护第一轮体510和第二轮体520,避免刷体530表面的杂质、污物等飞溅到外壳100内的其他部件,保证外壳100内其他部件的清洁。
罩壳540的下方开设安装口541,刷体530的下部通过安装口541与衣物接触,对衣物进行刷洗。安装口541的面积可以与刷洗口240的面积相同或相近,保证刷体530可以通过安装口541与刷洗口240的对应区域进行刷洗即可。
当第一轮体510连接于驱动电机580,刷洗部500包括罩壳540,驱动电机580位于罩壳540的外侧,避免刷体530表面的污渍、杂质等污染驱动电机580。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至图5、图10至图12所示,罩壳540的一侧连接集污盒550,集污盒550开设有集污口551,罩壳540朝向集污盒55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口542,连通口542与集污口551连通,刷体530的局部区域对应集污口551,刷体530表面的脏污可通过连通口542和集污口551进入集污盒550内。在刷体530运动的过程中,刷体530表面的脏污可在惯性的作用下而通过集污口551进入集污盒550内,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
参考图5和图11所示,罩壳540靠近第二轮体52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口542,集污盒550设置在罩壳540对应于第二轮体520的一端,在刷体530经过刷洗口240完成刷洗后,刷体530经过连通口542,刷体530从衣物表面粘附的脏污可通过连通口542和集污口551进入集污盒550内,实现脏污、杂质等的收集,保证刷体530的清洁。集污盒550可通过卡扣、插接、铆接等可拆形式固定在熨烫装置的外壳100内。
集污口551与连通口542可以为沿第二轮体520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口,保证第二轮体520的轴向对应的刷体530均能够进行脏污清理。
当然,连通口542也可以开设在罩壳540靠近第一轮体510的一端,连通口542的位置与集污盒550的位置对应,连通口542的位置可根据需要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5、图8和图9和图12所示,集污盒550设置有刮板552,刮板552位于集污口551的一侧,刮板552伸入连通口542,在刷体530的表面粘附有杂质、污物时,杂质、污物等在刮板552的阻力下,可被从刷体530的表面刮下并通过集污口551进入集污盒550内,实现刷体530的清洁和脏污的收集。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5和图12所示,集污盒550设置有引导板553,引导板553与刮板552位于集污口551的相对侧,引导板553遮盖部分连通口542。引导板553的形状可以与刷体530对应于连通口542区域的形状相适配,避免引导板553与刷体530发生干涉,保证刷体530顺利运行。
罩壳540的端部设有长条形的连通口542,集污盒550的端部设有长条形的集污口551,集污口551的下沿设置具有一定斜度的引导板553,集污口551与连通口542正对;同时,集污盒550的上沿设置刮板552,刮板552与刷体530的外表面留有预设间距,预设间距为微小间隙,刮板552接近于刷体530的根部区域。在刷体530做传送带式的周期运动时,在刷洗衣物后,刷体530外表面的刷毛将依次经过集污盒550的刮板552,刷毛上粘有的残留物将被刮板552刮下后掉落,然后沿着具有斜度的引导板553滑落至集污盒550中。残留物在集污盒550中积聚到一定数量时,可将集污盒550从外壳100拆卸下来,将残留物倒出并清理。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0至图14所示,集污盒550开设有供水口554,供水口554与集污口551连通并朝向刷体530,水可通过供水口554和集污口551送到刷体530的表面,为刷体530进行冲刷、清洗,保证刷体530的清洁。
其中,供水口554通过供水管213向其送水,供水管213可以配合独立的水箱,或者,供水管213与其他装有水的容器连通,以向刷体530送水,实现刷体530的清洁。供水管213可设置喷淋口,通过喷淋的方式向刷体530、刮板552和引导板553喷水,实现刷体530和集污盒550的清洗。
当熨烫本体包括蒸汽发生部200,蒸汽发生部200包括箱体210、加热部220和熨烫部230,箱体210用于向加热部220送水,加热部220将水加热后,通过熨烫部230的蒸汽出口231向外侧供给蒸汽。箱体210通过供水管213与供水口554连通,箱体210可向刷体530提供清洁用水,结构简单。
在蒸汽发生部200的箱体210中增加一供水管213,在集污盒550上新增一处供水口554,供水管213的出口与供水口554正对;通过三通电磁阀或其他等效方案可在刷洗部500工作时,将箱体210中的水按一定周期和流量地沿供水管213从供水口554流出至刷体530以及集污盒550的壁面;在水流的作用下,可促进被刮板552刮下的残留物沿引导板553滑落至集污盒550中,可有效提升残留物收集速度和收集效率。
通过集污盒550与供水管213配合,解决刷体530搓洗后的脏污与干洗剂混合的残留物仍有大部分残留于衣物表面,对单件衣物的去污效果不理想且残留物存在损伤衣物及人体健康等问题;还解决刷体530上粘有的残留物在产品使用完毕后不及时清洗而在刷体530处有滋生细菌、异味及霉变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80驱动第一轮体510,第一轮体510为主动件,在第一轮体510的带动下,刷体530和第二轮体520从动,刷体530作传送带式的循环运动,并在刷体530运动过程中,对残留物进行收集,实现了对衣物已喷洒干洗剂的脏污区域的自动刷洗、衣物表面去污后残留物收集和刷体530表面自动清洁。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2至图14所示,罩壳540的底部设置有软垫圈560,软垫圈560的底面相对于熨烫部230的底面向下凸出,软垫圈560可起到垫护作用,保护衣物和熨烫装置。
软垫圈560可通过粘接或热熔固定于罩壳540底部的周圈上,在不受压状态下,软垫圈560的最低点稍突出于熨烫部230的底面;在刷洗部500运行时,熨烫部230被压紧抵靠于衣物表面,软垫圈560受压压缩压紧待刷洗的衣物表面,可张紧衣物防止衣物在刷体530刷洗过程中产生二次褶皱,而且可防止去污残留物沿刷体530运动的切向被甩出并附着于衣物其他区域而导致脏污区域扩大。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2和图14所示,熨烫本体连接有超声振动部570,超声振动部570抵接刷体530。在刷洗部500运行时,在刷体530周期运动的过程中,超声振动部570可持续或间歇工作,高频振动通过刷体530传递至衣物表面,提升刷洗去污效果。
超声振动部570可固定于罩壳540内,同时超声振动部570的振动表面抵靠于刷体530的内表面。
上述的刷体530、罩壳540、集污盒550以及软垫圈560和超声振动部570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关系,可根据设计需要任意选择其中一项、两项或全部在前述基础实施例上进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去污效果和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的熨烫装置,设置手动或电动驱动的刷体530,刷体530进行传送带式的自动刷洗,通过刷体530的往复运动对已喷洒干洗剂的衣物表面进行刷洗去污,实现了对脏污区域的自动刷洗,大大提升了去污效果且电动驱动可降低用户的作业强度;实现了对衣物表面进行去污后的残留物的有效收集和清理,防止残留物损害衣物或长时间残留后生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实现了刷体530表面的自动清洁,防止粘在刷体530表面的残留物在处理多件衣物时污染衣物和防止残留物在刷体530表面滋生细菌、异味及霉变,刷体530再结合超声振动的去污,刷洗清洁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熨烫装置中的刷洗部500可独立于干洗和熨烫功能而单独运行,应用于衣物的简单刷洗或除尘。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至图3所示,外壳100的内部设置多种功能部件,外壳100能够保护其内的功能部件,避免功能部件暴露在外部影响熨烫装置的外观结构。
一些情况下,外壳100设置有握持部110,以方便用户抓握,握持部110可以为把手,还可以为抓握槽,具体可根据熨烫装置的结构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和图3所示,外壳100连接隔热罩120,加热部220和熨烫部230设置在隔热罩120的一侧,隔热罩120的另一侧设置供液仓300、箱体210、输送部400、回收箱710以及抽吸件720等部件。隔热罩120可位于外壳100内,隔热罩120将加热部220和熨烫部230隔离在同一侧,以减少加热部220和熨烫部230的热量向外壳100内的其他部件扩散,避免外壳100内的温度过高,保证熨烫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参考图2和图3所示,蒸汽发生部200用于产生蒸汽,箱体210用于盛装水或其他适于熨烫的溶液,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实施例中,以箱体210内盛装水为例,箱体210内的水通入加热腔223内进行加热,加热产生蒸汽或气液混合物通过蒸汽出口231排出,在熨烫部230的作用下,利用蒸汽熨烫衣物。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和图3所示,熨烫装置还包括供液仓300,供液仓300连接于外壳100,如供液仓300可拆卸的连接于外壳100或供液仓300为外壳100的一部分,供液仓300可以位于外壳100内,或者,全部伸出外壳100,再或者,局部伸出外壳100。
供液仓300可以为一次性的壳结构或者可重复使用的壳结构。当供液仓300可重复使用,则可向供液仓300内补充衣物护理剂,以满足持续供应衣物护理剂的需求;供液仓300为一次性,或,供液仓300为可溶解的材质,方便替换衣物护理剂。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和图3所示,输送部400与供液仓300连接,输送部400的输入口430与供液仓300连通,输送部400的输出口440与外壳100的外侧连通。输送部400的输入口430适于通入衣物护理剂,输送部400的输出口440将衣物护理剂输送到外壳100的外侧,以使衣物护理剂作用于待熨烫衣物。
本实施例的熨烫装置,通过输送部400向外壳100的外侧输送衣物护理剂,衣物护理剂独立输送,不与用于熨烫的蒸汽混合,当衣物护理剂发挥清洁作用的适宜温度较低时,如适宜温度接近常温,衣物护理剂直接通过输送部400输送到外壳100的外侧,结构简单,且适合对应品类的衣物护理剂。
其中,参考图2、图3和图10所示,输送部400可以包括输送泵420和输送管410,输送管410设置输入口430和输出口440,通过输送泵420驱动供液仓300内的衣物护理剂流出。输送部400可以用于输出液态的衣物护理剂、泡沫状的衣物护理剂、以及雾化的衣物护理剂等,输送部400的结构多样,可根据需要选择。例如,输出口440可通过喷淋的方式输出衣物护理剂。基于需要输送部400输出的衣物护理剂状态变化,输出部的结构随之调节。
一些情况下,输送部400连接于供液仓300的底部,可保证容纳腔内底层的衣物护理剂均被送出,还能利用衣物护理剂的重力,使得衣物护理剂自动下落。其中,衣物护理剂可以为液体、固体、固液混合物以及气液混合物等,衣物护理剂可以为干洗剂、洗衣液等,衣物护理剂的种类和流态不作限定。
下面,对蒸汽发生部200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和图10所示,加热部220包括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之间形成加热腔223,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加热,第二板体222位于第一板体221与熨烫部230之间。通过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配合形成加热腔223,加热部220的结构简单,加工简便。
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与电源连接而实现电加热,或者,通过电磁加热原理实现加热。
参考图2所示,加热部220位于箱体210的下方,箱体210与加热部220之间设置有连接管211,连接管211可设置调节阀,在调节阀打开,则向加热腔223送水,在加热部220的加热热量的作用下,将水加热为蒸汽,蒸汽通过熨烫部230的蒸汽出口231排出,蒸汽用于熨烫衣物。从熨烫装置的下方向上方,熨烫部230、第二板体222和第一板体221依次设置,熨烫部230位于加热腔223的下方,蒸汽从蒸汽出口231排出。其中,熨烫部230也为板结构,熨烫部230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熨烫的熨烫面233,结构简单且方便加工。
连接管211还可以连接有供水泵212,供水泵212可驱动箱体210内的水输送到加热腔223内,结构简单且方便调控流量和流速。上述的供水管213与本实施例中连接管211可共用供水泵212,简化结构。
上述用于衣物清洁的衣物护理剂,可通过自然挥发,但挥发的时间较长且衣物残留的衣物护理剂难以有效清理。为了解决去污后的衣物护理剂与污垢残留液没有回收处理的问题,熨烫装置还包括用于清理衣物护理剂的回收部700,回收部700可通过抽吸将衣物表面的衣物护理剂抽吸清理,清理效果好。相对于使用挥发性强的衣物护理剂,可降低衣物护理剂的成本,还能解决在肉眼看不见脏污但在衣物晾干后仍残留在衣物表面的问题,还避免衣物护理剂残留而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下面,对用于回收衣物护理剂及洗刷后污渍的回收部700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所示,回收部700包括回收箱710、抽吸件720和与回收箱710连通的回收管730,抽吸件720用于提供回收管730抽吸力,回收管730与熨烫部230的回收口232连通。在抽吸件720的负压抽吸作用力下,通过回收管730将回收口232处的衣物护理剂回收到回收箱710内,通过回收箱710统一处理被回收的衣物护理剂。
其中,回收部700用于回收衣物护理剂、衣物护理剂与蒸汽的混合物等,回收部700可用于回收熨烫装置向衣物喷洒的多种物质,解决衣物表面有化学物质残留的问题。回收箱710内的衣物护理剂可通过处理后回收利用,或者,取出回收箱710清洗掉。
抽吸件720可以为负压泵、负压风机、离心风机等可提供抽吸力的结构,抽吸力的大小可根据衣物护理剂的种类以及衣物的材质和厚度等进行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2和图15所示,加热部220设置有分隔部,通过分隔部隔出加热腔223与回收腔224,回收腔224与回收管730连通。通过分隔部隔开加热腔223与回收腔224,避免用于加热的蒸汽与回收的衣物护理剂混合,可以同时执行熨烫功能与衣物护理剂回收功能,结构简单且巧妙。与之对应的,熨烫部230开设有与回收腔224连通的回收口232,以通过熨烫部230与加热部220配合进行衣物护理剂的回收。
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部220包括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的情况下,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分隔部,通过分隔部隔出加热腔223与回收腔224,回收腔224与回收管730连通。通过分隔部隔开加热腔223与回收腔224,避免用于加热的蒸汽与回收的衣物护理剂混合,利用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配合可实现加热和回收功能,还可以同时执行熨烫功能与衣物护理剂回收功能,结构简单且巧妙。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5所示,熨烫部230包括熨烫面233和相对于熨烫面233向内凹陷的回收面234,熨烫面233开设与加热腔223连通的蒸汽出口231,回收面234开设回收口232。用于衣物护理剂回收的开口与用于蒸汽输出的开口位于两个面,可避免输出的蒸汽与回收的衣物护理剂混合而影响熨烫效果;回收面234相对于熨烫面233内凹,可使得回收口232相对于熨烫面233内凹,通过整个回收面234向衣物提供回收衣物护理剂的抽吸力,可使得回收口232的抽吸力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回收口232局部的抽吸力过大,而影响衣物的熨烫效果,回收面234的面积大于回收口232的面积,还能扩大用于衣物护理剂回收的有效面积。
参考图2所示,回收口232与回收腔224连通,回收管730通过回收腔224与回收口232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回收面234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蒸汽出口231,回收面234与蒸汽出口231的位置关系灵活,可根据需要设置,保证蒸汽稳定输出以及衣物护理剂高效回收即可。需要说明的是,需要保证蒸汽出口231与加热腔223对应连通,在此情况下,蒸汽出口231的位置可灵活设置。
一些情况下,如图15所示,回收面234为环形表面,蒸汽出口231位于回收面234围设成的环形回收面234内。或者,回收面234为环形表面,环形表面的内圈和外圈均设置蒸汽出口231(图中未示意),在熨烫面233的多个位置均匀输出蒸汽,以优化熨烫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环形,可以理解为闭环的结构,并不限定具体的形状,环形可以为圆形环、矩形环、多边形环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的环。
可以理解的是,熨烫装置包括:工作模式和刷洗模式。
其中,工作模式中,熨烫本体输出用于熨烫的蒸汽,和/或,熨烫本体输出衣物护理剂;工作模式可以用于向衣物输送蒸汽进行熨烫,还可以向衣物输送衣物护理剂进行衣物护理;工作模式可以同时执行熨烫和护理功能,还可以仅执行两者之一。
刷洗模式中,刷洗部通过控制刷体运动以刷洗衣物,集污盒通过集污口收集刷体携带的物质。
刷洗模式在工作模式之后,或者,与工作模式同步执行。刷洗携带的物质可以包括熨烫的蒸汽凝结的水、衣物护理剂、以及衣物表面毛球、颗粒物等其他杂质。
熨烫装置包括还包括回收模式,回收模式中,回收部回收完成衣物护理后的衣物护理剂,解决衣物护理剂残留在衣物中的问题。回收模式可以在工作模式之后运行,或者,与工作模式同步运行。
下面,结合图1至图17所示,以供液仓300内用于盛装干洗液,熨烫装置集成有干洗熨烫功能为例,对熨烫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输送部400将供液仓300内的干洗液喷淋至衣物脏污处,蒸汽发生部200用于水储存及蒸汽生成、刷洗部500用于对脏污区域的自动刷洗及残留物清理收集。
熨烫装置的蒸汽发生所需的水从箱体210加入,箱体210固定于隔热罩120的上方,通过箱体210连接的供水泵212从箱体210抽吸水并向加热部220送水,连接管211向第一板体221和第二板体222之间形成的加热腔223送水,水在加热腔223中受热汽化产生蒸汽,高温蒸汽从熨烫部230的蒸汽出口231中喷出,以将蒸汽喷射到衣物的表面,利用蒸汽的热量进行熨烫。
供液仓300用于存储干洗液,供液仓300固定于隔热罩120的上方,通过输送部400的输液泵的驱动力和雾化后,干洗液从输送管410的输出口440(可以为喷淋口)向衣物喷出。
关于熨烫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
熨烫装置启动后,蒸汽发生部200的箱体210的连接管211的电磁阀关闭,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通电后温度迅速上升。
在对衣物的局部脏污进行干洗及熨烫时,首先将熨烫装置的输送部400的输出口440(喷淋口)对准脏污处,按下干洗液喷淋开关,用于干洗液输送的输送泵420启动,输送泵420产生负压将干洗液吸出并雾化,经输送管410从喷淋口喷淋至脏污区域。然后,用熨烫装置的熨烫部230将衣物脏污区域压平后按压蒸汽按钮,箱体210连接的供水泵212启动,供水泵212产生负压将箱体210的水经连接管211送入第一板体221与第二板体222之间的加热腔223中,使水受热汽化产生蒸汽,高温蒸汽从第二板体222及熨烫部230对应连通的蒸汽出口231中喷出,以供熨烫衣物使用,使衣物纤维软化、干洗液温度上升及蒸汽带动干洗液在衣物表面扩散,提升除皱和去污效果。
在熨烫过程中,随着熨烫装置的移动,然后,将刷洗部500的刷体530正对衣物脏污表面,刷体530在压力作用下紧贴衣物表面;启动驱动电机580,驱动电机580通电转动后通过锥齿轮的传动,驱动第一轮体510转动,从而刷体530进行传送带式的周期运动,对已喷淋干洗液的衣物脏污表面进行刷洗去污;在此过程中,刷洗完衣物表面的刷体530的刷毛将依次与集污盒550的刮板552接触,粘在刷毛上的去污残留物将被刮下后沿集污盒550的开口进入集污盒550内;通过刷体530的多次周期运动的刷洗及集污盒550对残留物的持续收集,可实现对衣物表面去污后残留物的收集清理和刷体530表面的自动清洁。
去污及熨烫完成后,按下废液回收开关,抽吸件720启动以产生负压,通过熨烫部230的回收口232向回收腔224抽吸衣物表面的废液,再通过与回收腔224连通的回收管730,将完成去污反应的残留干洗液和衣物上残留的水汽吸入回收箱710中,实现干洗废液的完全回收并使衣物熨烫后快速回复干爽。
上述是熨烫装置,通过将蒸汽发生部200、用于干洗剂供给的输送部400、用于回收干洗剂的回收部700以及刷体530等部件,将蒸汽熨烫、干洗以及废液回收功能集成在熨烫装置中。其中,输送部400的输出口440可为喷淋口,回收部700用于回收使用后的干洗液,解决衣物表面干洗剂残留的问题;刷体530实现了在熨烫过程中对衣物局部脏污处进行刷洗。基于前述,熨烫装置集成有干洗液的调温、喷洒,衣物搓洗、熨烫及废液回收处理等功能,有助于提高熨烫装置的去污效果,并实现去污后残留干洗液的有效回收。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熨烫本体,开设有刷洗口;
刷洗部,包括刷体和集污盒,所述刷体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并适于相对所述刷洗口运动,所述集污盒开设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朝向所述刷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体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与所述集污盒中的一个,所述刮板与所述刷体的根部之间设置预设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集污盒,所述刮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盒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刷体的方向,所述引导板逐渐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与所述刮板位于所述集污口的相对侧;
和/或,所述刮板连接于所述引导板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刷体并与所述刷体的根部之间设置预设间距,所述刮板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刷体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刷体从上向下转动的情况下,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斜向下倾斜;
在所述刷体从下向上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刮板高于所述刷体,所述刮板的第二端高于所述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盒开设有供水口,所述供水口与所述集污口连通并朝向所述刷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本体包括外壳和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蒸汽发生部,所述蒸汽发生部包括箱体、加热部和熨烫部,所述加热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与用于容纳流体的所述箱体流体连通,所述熨烫部开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加热腔连通,以通过蒸汽出口喷出蒸汽,所述供水口通过供水管与所述箱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刷洗部包括罩壳,所述罩壳固定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刷体连接于所述罩壳内并适于相对所述罩壳运动,所述罩壳的下方开设有与所述刷洗口对应的安装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连接所述集污盒,所述罩壳朝向所述集污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集污口连通,所述刷体的局部区域对应所述集污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刷体的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刮板的情况下,所述刮板伸入所述连通口;
在所述集污盒设置有引导板的情况下,所述引导板遮盖部分所述连通口。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底部设置有软垫圈,所述软垫圈的底面相对于所述熨烫本体的熨烫表面向下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洗部还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均转动连接于所述熨烫本体,所述刷体环绕于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的外侧,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通过所述刷体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轮体,以驱动所述第一轮体转动,并通过所述刷体带动所述第二轮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体包括第一转轴和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外侧的第一筒体,所述第二轮体包括第二转轴和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外侧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转动连接于罩壳,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位于所述罩壳内,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均与所述刷体接触传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本体连接有超声振动部,所述超声振动部抵接所述刷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熨烫装置包括:
工作模式,所述熨烫本体输出用于熨烫的蒸汽,和/或,所述熨烫本体输出衣物护理剂;
刷洗模式,所述刷洗部通过控制所述刷体运动以刷洗衣物,所述集污盒通过所述集污口收集所述刷体携带的物质。
CN202320163648.5U 2023-01-17 2023-01-17 熨烫装置 Active CN21941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3648.5U CN219410281U (zh) 2023-01-17 2023-01-17 熨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3648.5U CN219410281U (zh) 2023-01-17 2023-01-17 熨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0281U true CN21941028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3648.5U Active CN219410281U (zh) 2023-01-17 2023-01-17 熨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74639B2 (ja) 表面掃除機及びトレー
AU2020104473A4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CN113812893B (zh) 表面清洁设备
JP7120905B2 (ja) 表面洗浄装置
JP3226916U (ja) 洗浄流体送出システムを備える床洗浄装置
KR101595727B1 (ko) 회전식 물걸레 진공청소기
BR102020024976A2 (pt) Aparelho de limpeza de superfície para limpar uma superfície de piso
US4433451A (en) Device for cleaning surfaces
EP2250957B1 (en) Upright steam mop sweeper
EP4162854A1 (en) Surface cleaning machine
CN113040637A (zh) 地刷机构和清洁装置
CN113796791B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14343516A (zh) 清洁头以及硬地面清洗机
CN219410281U (zh) 熨烫装置
JP2021104341A (ja) 表面掃除機及びトレー
CN113796789A (zh) 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底座
CN216933040U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蒸汽洗地机
KR20030079344A (ko) 스팀 발생기가 장착된 회전형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