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3918A -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3918A
CN104973918A CN201410145277.3A CN201410145277A CN104973918A CN 104973918 A CN104973918 A CN 104973918A CN 201410145277 A CN201410145277 A CN 201410145277A CN 104973918 A CN104973918 A CN 104973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fertilizer
urea
urea ammonium
composite nitrogen
fert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5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波
尹斌
张汉卿
田玉华
白晔
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chang Chemical (lians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chang Chemical (lians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chang Chemical (lians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chang Chemical (lians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452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3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3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尿素30%~40%、硫酸铵50%~60%、稀硫酸2.5%~3.0%、氨0.8%~1.0%、膨润土0.2%~0.4%、沸石粉5.0%~8.0%、表面活性剂0.1%~0.2%。本发明通过在氮肥中加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膨润土和沸石粉,使其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氨的挥发量,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并降低了氮肥肥效的流失,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造粒采用氨酸法转鼓造粒工艺,利用硫酸和液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提高造粒温度,改善物料特性,物料返料比降低,提高装置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用肥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氮肥施用量在逐年增长。目前,我国农业氮肥年需求量5200万吨,随着施氮量增加,作物吸收肥料中氮减少,氮肥利用率下降,氮的残留和损失增加。作物吸收氮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作物从肥料中吸收氮;二是从土壤中吸收氮,我国氮肥利用率一般在30-40%,氮肥的残留量和损量失在60-70%。氮肥施入田地后,在田面水中很快形成高浓度的铵态氮NH4 +-N,在高温和高PH值条件下,非常容易以NH3的形式溢出土-水表面,挥发至空气中。氨挥发损失率可达40%,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土壤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同时挥发至空气中的氨气是大气中气溶胶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危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氮肥氨挥发量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减少氨挥发量的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中,所述脲铵复合氮肥的粒径为2.5mm~4.7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预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尿素、硫酸铵、膨润土、沸石粉和表面活性剂,破碎并混合均匀后送入转鼓造粒机中;
(b)将液氨和稀硫酸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
(c)将步骤(b)液氨和稀硫酸经管式反应器反应后,喷涂在步骤(a)中的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热加热,并加入适量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在50℃~70℃之间进行造粒;
(d)将造粒后的颗粒进行烘干、冷却、筛分、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造粒机内的PH值控制在6.0~6.2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的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所述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140℃,出口温度为60℃~70℃。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在本发明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实施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氮肥中加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膨润土和沸石粉,并控制氮肥中尿素和硫酸铵的含量,使其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氨的挥发量,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并降低了氮肥肥效的流失,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造粒采用氨酸法转鼓造粒工艺,利用硫酸和液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提高造粒温度,改善物料特性,使之达到最佳的造粒工艺,物料返料比降低,提高装置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基肥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2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分蘖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3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孕穗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4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不同时期氨挥发总量柱状图;
图5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氨挥发总量柱状图;
图6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田面水铵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7是本发明三种不同氮肥施用后在整个作物生长期田面水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尿素的百分含量为30%~40%,硫酸铵的百分含量为50%~60%,两者之间协同作用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在施肥前期保持水田具有一定的铵浓度,促进分蘖,提高根系活力;后期酰胺态氮肥效持久,保证不脱肥,提高作物产量。而且硫酸铵的百分含量对氮肥的肥效及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若硫酸铵的含量过低,则不能保证作物前期的生长需求,若硫酸铵的含量过高,则作物不能对铵态氮完全吸收,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污染环境,造成土壤富营养化。
稀硫酸是质量分数为55%~65%的水溶液,其能与液氨反应生成硫酸铵,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且稀硫酸和液氨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作为反应热量来提高造粒温度。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其能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减少氮素流失,提高尿素的有效性。
膨润土和沸石粉的表面粗糙并具有多孔结构,属于吸附性很强的物质,且具有很强的携载能力,不但能使物料均匀地吸附在其表面,而且能使物料吸附到膨润土和沸石粉的孔穴和通道内部,有助于减少了复合氮肥在田间的氨挥发量,降低农田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通过在氮肥中加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膨润土和沸石粉,并控制氮肥中尿素和硫酸铵的含量,使其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氨的挥发量,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并降低了氮肥肥效的流失,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本发明提供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按预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尿素、硫酸铵、膨润土、沸石粉和表面活性剂,破碎并混合均匀后送入转鼓造粒机中。
以原料的总质量为基准,准确称量质量百分含量为30%~40%的尿素、50%~60%的硫酸铵、0.2%~0.4%的膨润土、5.0%~8.0%的沸石粉和0.1%~0.2%的表面活性剂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其中,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b):将液氨和稀硫酸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
控制稀硫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3.0%和液氨为0.8%~1.0%,将液氨和稀硫酸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步骤(c):将步骤(b)液氨和稀硫酸经管式反应器反应后,喷涂在步骤(a)中的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热加热,并加入适量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在50℃~70℃之间进行造粒。
将步骤(b)中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a)中的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与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且液氨与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蒸汽可用于提供造粒水分,只需要再加入少量的蒸汽进行增湿即可,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50℃~70℃,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蒸汽的加入量;反应后产生的液体硫酸铵粘性极强,用于提供造粒粘性,不需外加粘土。同时,液氨和稀硫酸的加入量不宜过多,以保持造粒机内的PH值在6.0~6.2之间。造粒机的尾气由风机加压、文氏除尘器、旋风除雾器除尘后,经60米烟囱放空。
步骤(d):将造粒后的颗粒进行烘干、冷却、筛分、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所述的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且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140℃,出口温度为60℃~70℃。具体地,经步骤(c)造粒后的颗粒先进入烘干机烘干及冷却机冷却,然后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入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粒径不合格的颗粒同经破碎机破碎的大颗粒一起返回转鼓造粒机内重新造粒。
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造粒采用氨酸法转鼓造粒工艺,利用硫酸和液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提高造粒温度,改善物料特性,使之达到最佳的造粒工艺,物料返料比降低,提高装置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2)不使用蒸汽、水造粒,氨酸反应生成大量热量,降低物料水分,减轻干燥负荷,煤耗、电耗大幅度降低,节能效果显著;(3)所制得的脲铵复合氮肥颗粒洁白、光滑、圆润,强度高、水分低、不结块,溶解无残渣,而且还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增产增收,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实施例1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30%的尿素、60%的硫酸铵、0.3%的膨润土、6.1%的沸石粉和0.2%的润滑油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稀硫酸和0.9%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50℃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1;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5℃,出口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15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实施例2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35%的尿素、55%的硫酸铵、0.2%的膨润土、8%的沸石粉和0.15%的微晶蜡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3.0%的稀硫酸和1.0%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5%;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60℃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2;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20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3.0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实施例3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40%的尿素、50.8%的硫酸铵、0.4%的膨润土、5%的沸石粉和0.2%的十八胺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2.6%的稀硫酸和1.0%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0%;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65℃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0;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出口温度为65℃,烘干时间为30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3.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实施例4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38%的尿素、50%的硫酸铵、0.35%的膨润土、8%的沸石粉和0.1%的硬脂酰胺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2.75%的稀硫酸和0.8%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70℃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1;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40℃,出口温度为60℃,烘干时间为20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4.0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实施例5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34.3%的尿素、55%的硫酸铵、0.2%的膨润土、7%的沸石粉和0.2%的十八胺和微晶蜡的混合物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2.5%的稀硫酸和0.8%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0%;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60℃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0;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5℃,出口温度为65℃,烘干时间为30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实施例6
一种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准确称量占脲铵复合氮肥质量百分含量为31.7%的尿素、58%的硫酸铵、0.4%的膨润土、6%的沸石粉和0.2%的润滑油和硬脂酰胺的混合物一起放入破碎机内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均匀的原料送入转鼓造粒机中;将质量百分含量为2.8%的稀硫酸和0.9%的液氨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其中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5%;将反应生成的硫酸铵喷涂在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和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热量提高造粒温度,并加入适量的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达到65℃进行造粒,造粒机内的PH值为6.1;将造粒后的颗粒送入烘干机烘干,其中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出口温度为65℃,烘干时间为35min,接着进入冷却机冷却、进入筛分机进行粗筛分,并将粗级筛分筛分下的大颗粒返回破碎机破碎;粗筛分之后接着进行细筛分,粒径合格的颗粒进入包膜机内包膜得到粒径为4.0mm的脲铵复合氮肥。
以下采用实施例一制得的脲铵复合氮肥,对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的氨挥发量进行验证。
一、试验方法与处理:
试验设置了四组对照试验:1、空白组(不施用任何肥料);2、脲铵氮肥,施用量240KgN/ha;3、尿素,施用量240KgN/ha;4、硫酸铵,施用量240KgN/ha。
氮肥分三次施用,且三次的施用量之比为基肥:分蘖肥:孕穗肥=4:2:4,即在基肥期施用量为96KgN/ha,分蘖肥施用量为48KgN/ha,孕穗肥期施用量为96KgN/ha,且在基肥期还施用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作为提供氮、磷、钾的肥料。
在作物的不同时期相应施肥后,采用连续密闭室间歇通气法测定氨挥发量,其基本原理是:以大型真空泵作为动力源,利用空气置换密闭室内的NH3,挥发出来的NH3随着抽气气流进入吸收瓶中,以含有混合有指示剂的0.01moL·L-1稀硫酸作为氨洗手液,最后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吸收液中氨的浓度,具体的测定方法见《土壤学报》2011年9月第48卷第5期《两种氨挥发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在此不再详述。
二、结果与分析
如图1所示,是将三种肥料在相同的条件下施入稻田中时,氨挥发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图。具体地,在同样面积的稻田间在作物的基肥期按96Kg·N/ha分别施入尿素、硫酸铵和脲铵氮肥三种肥料,并在另一块稻田间不施加任何肥料作为空白试验。基肥期是从6月29号开始到7月10号结束,并考察了在这期间内氨挥发量的变化。
从图1可知,在基肥期,施入氮肥后氨挥发迅速产生,并主要发生在氮肥施入后的3-5天内,之后便没有明显的变化。尿素、脲铵氮肥和硫酸铵的氨挥发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但挥发量:硫酸铵>脲铵氮肥>尿素>空白。
如图2所示,在分蘖期,继续向稻田按照48Kg·N/ha分别施入尿素、硫酸铵和脲铵氮肥三种肥料后,氨挥发量的动态变化趋势与基肥期相似,也是在施入后的3-5天内氨挥发迅速,之后便没有明显变化。且尿素、脲铵氮肥和硫酸铵的氨挥发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但挥发量:硫酸铵>脲铵氮肥>尿素>空白。
如图3所示,在孕穗期,继续向稻田按照96Kg·N/ha分别施入尿素、硫酸铵和脲铵氮肥三种肥料,由于孕穗期的持续时间较短,只测量了施肥后两天内的氨挥发量。尿素、脲铵氮肥和硫酸铵的氨挥发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但挥发量:尿素>硫酸铵>脲铵氮肥>空白。
从图1、图2和图3看出,不同氮肥水稻的不同时期,氨挥发量随时间的变动趋势是不同的,且在孕穗期时,脲铵复合氮肥的氨挥发量相比于尿素和硫酸铵是最小的,因此可以在水稻的孕穗期选择施用脲铵氮肥作为肥料,减少氨的挥发,以使水稻能最大量的吸收脲铵复合氮肥中的铵态氮,提高水稻产量。
进一步地,对不同种类氮肥在不同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Kg·N·ha-1)和损失率(%)进行了数据分析,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一 不同种类氮肥氨挥发损失量(Kg·N·ha-1)和损失率(%)
进一步地,为了直观地对不同氮肥在不同时期的氨挥发损失量和损失率进行比较,对表一中的数据进行了柱状图的比较。如图4所示,结合表一可知,三次施肥后氨挥发损失量大小依次为:基肥期>分蘖期>孕穗期,损失率大小依次为:分蘖期>基肥期>孕穗期,这与基肥分蘖期水稻秧苗小、而施肥量大密切相关,分蘖期损失率高达40%;且分蘖期与基肥施用期时间间隔仅为10天,此时土壤对铵态氮的吸收能力有限,致使分蘖期施用后,尿素水解产生的铵态氮大部分保持在田面水中而没有被吸收利用。如图5可知,不同种类的氮肥施入田间后,氨挥发总量:硫酸铵>尿素>脲铵氮肥,即综合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来看,施入本发明的脲铵复合氮肥后,氨挥发量是最小的;且从表一的数据可知,脲铵氮肥中氨挥发的总损失率也是最小的。
如图6所示,不同种类氮肥施入后,田面水铵态氮NH4 +-N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且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氨挥发动态变化一致,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的第2-3天,基肥施用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维持一周时间约为一周左右,分蘖肥和孕穗肥施用后第4天就与对照无异。不同种类氮肥之间相比较,脲铵氮肥的NH4 +-N总浓度低于尿素和硫酸铵,与氨挥发损失相对应。
如图7所示,不同种类氮肥施入后,田面水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脲铵氮肥施入时田面水总氮浓度低于尿素和硫酸铵,若在施肥后遇大暴雨,导致稻田径流发生时,本发明的脲铵氮肥有助于减少氮肥流失。
本发明的脲铵氮肥,通过在氮肥中加入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膨润土和沸石粉,有效地降低了氨的挥发量,降低了田面水铵态氮和总氮的浓度,有助于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脲铵复合氮肥,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铵复合氮肥的粒径为2.5mm~4.75mm。
5.一种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预定的配方比例称取尿素、硫酸铵、膨润土、沸石粉和表面活性剂,破碎并混合均匀后送入转鼓造粒机中;
(b)将液氨和稀硫酸通入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氨酸反应;
(c)将步骤(b)液氨和稀硫酸经管式反应器反应后,喷涂在步骤(a)中的转鼓造粒机内,利用液氨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热加热,并加入适量蒸汽进行增湿,使造粒机内的造粒温度在50℃~70℃之间进行造粒;
(d)将造粒后的颗粒进行烘干、冷却、筛分、包膜得到粒径为2.5mm~4.75mm的脲铵复合氮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所述造粒机内的PH值控制在6.0~6.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所述的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所述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30℃~140℃,出口温度为60℃~7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5%~65%。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脲铵复合氮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脲铵复合氮肥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
CN201410145277.3A 2014-04-11 2014-04-11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73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277.3A CN104973918A (zh) 2014-04-11 2014-04-11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277.3A CN104973918A (zh) 2014-04-11 2014-04-11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918A true CN104973918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70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5277.3A Pending CN104973918A (zh) 2014-04-11 2014-04-11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391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9181A (zh) * 2018-03-20 2018-07-27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缓释氮肥的制备方法
CN109534911A (zh) * 2019-01-09 2019-03-29 焦智斌 一种稀土改性缓释硫酸铵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4017A (zh) * 2021-06-08 2021-08-06 陕西华盛农资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次喷浆工艺生产含硝态氮的肥料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5128A (zh) * 2008-04-16 2008-09-17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
CN101265129A (zh) * 2008-04-16 2008-09-17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氮肥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5128A (zh) * 2008-04-16 2008-09-17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
CN101265129A (zh) * 2008-04-16 2008-09-17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氮肥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9181A (zh) * 2018-03-20 2018-07-27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缓释氮肥的制备方法
CN109534911A (zh) * 2019-01-09 2019-03-29 焦智斌 一种稀土改性缓释硫酸铵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4017A (zh) * 2021-06-08 2021-08-06 陕西华盛农资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二次喷浆工艺生产含硝态氮的肥料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9277A (zh) 一种火龙果专用复混肥及配制方法和应用
CN101985409B (zh) 一种胶粘型控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58763B (zh) 缓释长效氯基氮钾复合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66242A (zh) 一种肥料增效剂、增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604A (zh) 一种水稻炭基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20374A (zh) 一种生物炭基缓释复合肥的生产方法
CN105198645A (zh) 一种柑桔专用缓释复合肥及其生产工艺
CN105237295A (zh) 一种腐植酸螯合缓释小麦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2441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肥料
CN104355928A (zh) 一种活化土壤的新型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6686B (zh) 一种稳定性尿素
CN104109054A (zh) 一种脲醛缓释增效肥料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CN105152791A (zh) 一种棉花专用腐植酸螯合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3957A (zh) 氨酸法网状内膜固氮钾缓释复合肥料的生产方法
CN104341217A (zh) 一类新型缓控释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3664370A (zh) 一种脲铵氮肥及其生产方法
CN104086338A (zh) 一种水稻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16858A (zh) 一种生物炭缓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3918A (zh) 脲铵复合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2816A (zh) 一种大豆专用腐植酸螯合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7207A (zh) 一种利用黄磷炉渣制备的猕猴桃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76880A (zh) 高塔络合腐植酸生产方法
CN105272518A (zh) 一种腐植酸螯合缓释水稻专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72590A (zh) 一种玉米专用腐植酸螯合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6300B (zh) 一种硫磷二铵二元复合肥料及利用磷铵副产物生产硫磷二铵二元复合肥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