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9588A - 使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 - Google Patents
使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9588A CN104969588A CN201480007737.4A CN201480007737A CN104969588A CN 104969588 A CN104969588 A CN 104969588A CN 201480007737 A CN201480007737 A CN 201480007737A CN 104969588 A CN104969588 A CN 1049695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con
- response
- initiator
- responde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4112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87680 Garcinia dulc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99143 Homo sapiens Alkyl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 synthase, peroxisom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5 interfer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nickel zinc Chemical compound [Ni].[Zn] QELJHCBNGDEXL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415 trop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0736 Amomum maxim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060 Arachis glabrat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05624 Arachis hypoga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777 Arachis hypog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262 Arachis montico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8490 Hyper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5580 NiC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00 electronic pack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22 hyper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232 peanu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receivers of routing digits
- H04Q3/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receivers of routing digits for local or long-distance sel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using a network of reference devices, e.g. beac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使用用于发现信标消息和发现信标响应消息的传送和接收两者的方向性天线方向图的长范围处的设备发现。还描述了全向波段传输来协助瞄准方向性天线。此外,讨论了发现信标以及单独的调度信标,所述发现信标仅包括用于设备发现所必需的那些信息元素。所述发现信标可以包括更鲁棒的编码以增加发现范围,或者可以使用更窄的信道传送以提高信噪比。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No.61/762,127以及2013年9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No.61/874,800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内容作为引用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毫米波(mmW)频段提供了巨大量的频谱。在美国,60GHz未许可频谱包含大约7GHz范围(这一范围根据国家不同而改变)并且更多的频谱可能作为许可、容易许可或未许可频谱而变得潜在可用。为了关闭用于mmW应用的链路预算,高方向性天线被需要并且正变得可实现(例如无线HD设备)。诸如在mmW波段的较高频率有可能允许更大的空间复用;在较低频率处减弱并且有效地不可能低于6GHz的协同效应。此外,用于毫米波通信的较高增益天线具有更大的方向性,这可以减少由非意向接收机看到的干扰。在mmW频率,大载波带宽(BW)可以用比较低的小数(fractional)BW实现。这可以使得单个无线电解决方案能够解决大量频谱。利用mmW频率也可以通过使用高方向性天线和通过交换功率带宽(香农定律)导致更低的功耗。
mmW载波具有近光学属性,高穿透损耗、高反射损耗和很少衍射;导致视线(LOS)线为主的覆盖范围。毫米波频率也受到了许多传播挑战,包括针对60GHz波段的高氧吸收。
使用60GHz波段的IEEE 802.11ad标准承受设备发现范围比其关联的通信范围短。换句话说,IEEE802.11a设备能够通过该标准在比它们能够通过该标准发现彼此的距离更远的距离进行通信。这种有限的设备发现范围是由于准全向的(并因此低增益)天线方向图(pattern),具有该天线方向图的设备寻求成为网络中的新节点,包括站(STA),扫描信标传输。虽然802.11ad的接入点(AP)传送具有扇区化(即方向性,高增益)天线方向图的信标,组合的天线增益比在遵循相互波束精化的数据通信期间使用的更小。
IEEE802.11ad标准的其他限制由信标消息的传输导致,所述信标消息在不同方向本质上相同,不同的只是扇区标识和时间戳值。这些信标消息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每个信标中的所有关联的STA的信道预留调度。这个长消息在每个扇区被重复而不管STA的相对位置。IEEE802.11ad标准的另一个限制是在标准下的所有通信被限制在mmW信道。
发明内容
描述了用于利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的若干程序。这包括发现信标和发现信标响应的方向性接收,使用全向波段传输来辅助瞄准方向性天线,使用单独的发现和调度信标,以及使用方向性天线用于信标接收和响应传输,其中所述发现信标仅包括用于设备发现所必需的那些信息元素。所述发现信标可以包括更鲁棒的编码以增加发现范围,或者可以使用更窄的信道传送以提高信噪比。将明确的是这些程序可以被单独使用或适当地组合使用。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发明,这些描述是以实例方式给出的,并且可以结合附图加以理解,其中:
图1A为可以在其中实现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图;
图1B为示例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图,其中所述WTRU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1C为示例无线电接入网络和示例核心网络的系统图,其中所述示例核心网络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2描述了IEEE 802.11ad设备发现程序;
图3描述了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
图4描述了用于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的帧结构;
图5描述了未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
图6描述了用于未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的帧结构;
图7A-7D描述了响应方使用可变响应方波束带宽发现的示例波束方向图;
图8A-8B描述了根据STA/响应方位置信息的信标传输聚焦;
图9A-9E描述了用于传输聚焦的帧结构和波束配置;
图10描述了当前802.11ad信标和所提出的发现和调度信标的内容;
图11描述了当前802.11ad信标和所提出的发现信标的格式;
图12描述了方向性网格网络设备发现程序;
图13描述了用于处理设备发现差错条件的消息序列;
图14描述了用于处理另一设备发现差错条件的消息序列;
图15A和15B描述了用于处理另一设备发现差错条件的消息序列;
图16为描述在发起网格节点处的示例设备发现阶段的流程图;以及
图17为描述在响应新节点处的示例设备发现阶段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可以在其中实施一个或者多个所公开实施方式的示例通信系统100的图例。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将诸如语音、数据、视频、消息、广播等之类的内容提供给多个无线用户的多接入系统。通信系统100可以通过系统资源(包括无线带宽)的共享使得多个无线用户能够访问这些内容。例如,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4、核心网络106、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因特网110和其他网络112,但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涵盖任意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通信中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作为示例,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消费电子产品等等。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基站114b。基站114a,114b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者无线交互,以便于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因特网110和/或网络112)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例如,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站收发信站(BTS)、节点B、e节点B、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以及类似装置。尽管基站114a,114b每个均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联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4的一部分,该RAN 104还可以包括诸如站点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之类的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以被称作小区(未示出)。小区还可以被划分成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扇区。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三个收发信机,即针对所述小区的每个扇区都有一个收发信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由此可以使用针对小区的每个扇区的多个收发信机。
基站114a,114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通信,该空中接口11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线(IR)、紫外线(UV)、可见光、mmW频率等)。空中接口11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
更为具体地,如前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接入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以及类似的方案。例如,在RAN 104中的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的通信协议。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高级LTE(LTE-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CDMA2000、CDMA20001x、CDMA2000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GSM EDGE(GERAN)之类的无线电技术。
举例来讲,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或者接入点,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RAT,以用于促进在诸如公司、家庭、车辆、校园之类的局部区域的无线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局域网络(WLAN)。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使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以建立微微小区(picocell)或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以具有至因特网110的直接连接。因此,基站114b不必经由核心网络106来接入因特网110。
RAN 104可以与核心网络106通信,该核心网络106可以是被配置成将语音、数据、应用程序和/或网际协议上的语音(VoIP)服务提供到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类型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账单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网际互联、视频分配等,和/或执行高级安全性功能,例如用户验证。尽管图1A中未示出,应该理解的是RAN 104和/或核心网络106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RAN进行通信,这些其他RAN可以使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例如,除了连接到可以采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 104,核心网络106也可以与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其他RAN(未显示)通信。
核心网络106也可以用作WTRU 102a,102b,102c,102d接入PSTN 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网关。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互联计算机网络的全球系统以及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装置,所述公共通信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因特网协议套件的中的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方拥有和/或操作的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核心网络,这些RAN可以使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的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多模式能力,即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多不同无线链路与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例如,图1A中显示的WTRU 102c可以被配置成与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进行通信,并且与使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进行通信。
图1B为示例WTRU 102的系统框图。如图1B所示,WTRU 102可以包括处理器118、收发信机120、发射/接收元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显示屏/触摸板128、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移除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136和其他外围设备138。应该理解的是,在保持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WTRU 102可以包括上述元件的任何子组合。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目的处理器、专用目的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其他任何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使得WTRU 102能够操作在无线环境中的其他任何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收发信机120,该收发信机120可以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122。尽管图1B中将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描述为独立的组件,应该理解的是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可以被一起集成到电子封装或者芯片中。
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空中接口116将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基站114a),或者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接收信号。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者可见光信号的发射器/检测器。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RF信号和光信号两者。应该理解的是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意组合。
此外,尽管发射/接收元件122在图1B中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122。更特别地,WTRU 102可以使用MIMO技术。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WTRU 102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个天线)以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收发信机120可以被配置成对将由发射/接收元件122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被配置成对由发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如以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式能力。因此,收发信机12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信机以用于使得WTRU 102能够经由多RAT进行通信,例如UTRA和IEEE 802.11。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被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板128(例如,液晶显示(LCD)单元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从上述装置接收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板128输出数据。此外,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的信息,以及向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存储数据,所述存储器例如可以是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和/或可移除存储器132。不可移除存储器130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存储装置。可移除存储器132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类似装置。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物理上未位于WTRU 102上而位于服务器或者家用计算机(未示出)上的存储器的数据,以及向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数据。
处理器118可以从电源134接收功率,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将功率分配给WTRU 102中的其他组件和/或对至WTRU 102中的其他组件的功率进行控制。电源134可以是任何适用于给WTRU 102加电的装置。例如,电源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GPS芯片组136,该GPS芯片组136可以被配置成提供关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作为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的补充或者替代,WTRU 102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基于从两个或更多个相邻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定时来确定其位置。应该理解的是,在保持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WTRU 102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位置确定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该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性和/或无线或有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e-compass)、卫星收发信机、数码相机(用于照片或者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震动装置、电视收发信机、免持耳机、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播放器模块、因特网浏览器等等。
图1C为根据实施方式的RAN 104和核心网络106的系统图。RAN 104可以为使用IEEE802.16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的接入服务网络(ASN)。如下将进一步描述的,WTRU 102a、102b、102c、RAN 104和核心网络106之间的不同功能实体之间的通信线路可以被定义为参考点。
如图1C所示,RAN 104可以包括基站140a、140b、140c和ASN网关142,尽管应该理解的是RAN 104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基站和ASN网关而仍然与实施方式保持一致。基站140a、140b、140c分别与RAN 104中的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可以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该收发信机通过空中接口116来与WTRU 102a、102b、102c通信。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40a、140b、140c可以使用MIMO技术。由此,例如基站140a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传送无线信号至WTRU 102a并且从WTRU 102a中接收无线信号。基站140a、140b、140c还可以提供移动性管理功能,例如切换触发、隧道建立、无线电资源管理、业务分类、服务质量(QoS)策略执行,等等。ASN网关142可以作为业务汇聚点且可以负责用户配置文件的寻呼、缓存、路由到核心网络106,等等。
WTRU 102a、102b、102c与RAN 104之间的空中接口116可以被定义为执行IEEE 802.16规范的R1参考点。另外,WTRU 102a、102b、102c中的每个可以建立与核心网络106的逻辑接口(未示出)。WTRU 102a、102b、102c与核心网络106间的逻辑接口可以被定义为R2参考点,可以被用来认证、授权、IP主机配置管理、和/或移动管理。
基站140a、140b、140c中的每个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包括用于便于WTRU切换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协议的R8参考点。基站140a、140b、140c和ASN网关215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6参考点。R6参考点可以包括用于便于基于与每个WTRU 102a、102b、102c相关的移动事件的移动管理的协议。
如图1C所示,RAN 104可以被连接到核心网络106。RAN 104和核心网络106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例如包括用于便于数据传输和移动管理能力的协议的R3参考点。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移动IP本地代理(MIP-HA)144,验证、授权、计费(AAA)服务器146和网关148。尽管每个上述元素被描述为核心网络106的一部分,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元素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被除了核心网络运营商以外的实体拥有和/或运营。
MIP-HA可以负责IP地址管理,且可以使得WTRU 102a、102b、102c在不同的ASN和/或不同的核心网络之间漫游。MIP-HA 144可以向WTRU102a、102b、102c提供至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110)的接入,从而便于WTRU 102a、102b、102c和IP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AAA服务器146可以负责用户认证和支持用户服务。网关148可以促进与其他网络之间的交互工作。例如,网关148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至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108)的接入,从而便于WTRU 102a、102b、102c与传统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另外,网关148可以向WTRU 102a、102b、102c提供至网络112的接入,该网络112可以包含被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虽然在图1C中未示出,但应该理解的是RAN 104可以被连接到其他ASN且核心网络106可以被连接到其他核心网络。RAN 104和其他ASN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4参考点,该R4参考点可以包括用于协调RAN104和其他ASN之间的WTRU 102a、102b、102c移动性的协议。核心网络106和其他核心网络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被定义为R5参考点,该R5参考点可以包括用于便于本地核心网络和受访核心网络之间的交互工作的协议。
其它网络112还可以连接到基于IEEE 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160。WLAN 160包括接入路由器165。接入路由器可以包含网关功能性。接入路由器165与多个接入点(AP)170a、170b进行通信。接入路由器165和AP 170a、170b之间的通信可以经由有线以太网(IEEE 802.3标准)或任意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AP 170a通过空中接口与WTRU 102d进行无线通信。
此处描述了使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的若干示例程序。这包括发现信标和发现信标响应的方向性接收,由全向波段传输辅助的方向性接收,仅包括用于设备发现所必需的那些信息元素的减小大小的发现信标,以及使用使用方向性天线的信标接收和响应传输。进一步的程序包括更鲁棒的编码发现信标以增加发现范围,或者使用更窄的信道传送发现信标以提高信噪比(SNR)。将明确的是这些程序可以被单独使用或适当地组合使用。此外,尽管这些技术在此处针对IEEE 802.11ad标准讨论,可以理解的是它们是广泛适用的,并且不限于与IEEE 802.11ad兼容设备一起使用。
在基于IEEE 802.11ad的设备中,设备发现发生在发起方使用扇区化(即方向性)天线方向图传送信标之后,其中所述信标由响应方使用准全向天线方向图接收,之后跟随由响应方使用扇区化天线方向图的响应传输,其中所述响应由发起方使用准全向天线方向图接收。通信然后进行到使用扇区化天线方向图用于发射和接收两者。
由于在发现序列期间使用的天线方向图的组合增益低于在后续通信期间使用的天线方向图的组合天线增益,在目前IEEE 802.11ad通信中的设备发现范围小于通信范围。
图2描述了IEEE 802.11ad设备发现程序。
在这一示例中,发起节点是使用方向性天线在波束方向图中传送发现信标的无线AP 200。贯穿本公开内容,AP经常被用作用于发现目的的发起节点的示例。然而,可以理解,其他类型的发起方可以与此处所描述的技术和设备一起使用,而不管在给定的例子中使用的发起方的类型。
首先参考阶段1205,AP 200经由覆盖扇区220a、220b、220c、220d和220e中的每一个扇区的连续方向性波束传送所述信标,如波束方向图2a-2e所示。响应节点STA 210使用准全向方向图230扫描发现信标,如波束方向图2a-2e所示。贯穿本公开内容,STA经常被用作用于发现目的的响应节点的示例,然而,可以理解,其他类型的节点可以被使用。如波束方向图2a-2e所示,准全向方向图230的接收范围小于方向性波束220a-220e的传输范围。
现在参考阶段2 215,在从AP 200接收到信标时,STA 210使用方向性天线在波束方向图中传送发现信标响应。STA 210经由覆盖扇区250f、250g、250h、250i和250j中的每一个扇区的连续方向性波束传送所述响应,如波束方向图2f-2j所示。
AP节点200使用准全向方向图240扫描发现信标响应,如波束方向图2f-2j所示。如波束方向图2f-2j所示,准全向方向图240的接收范围小于方向性波束250f-250j的传输范围。
如此处进一步讨论的,发现范围可以当新的节点定向扫描信标传输时或当发起节点定向扫描信标响应时或当两者时被增加。
用于使用方向性接收实现增加的发现范围的示例方法包括使用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使用未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以及使用可变方向性响应方接收波束宽度,如在下面进一步描述的。
图3描述了用于AP的传送和接收时隙配置,其中信标响应时隙紧跟随信标传输时隙。以这种方式使用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时,AP/发起方在信标传输间隔期间在多个方向上重复信标传输。这之后是在信标响应接收间隔中相同数目的响应时隙,在该信标响应接收间隔期间,AP在相同的波束方向图上切换,定向扫描来自已接收到信标的任何新的节点的信标响应。
在这一示例中,信标间隔330包括信标周期305和数据周期320。信标周期305被划分为信标传输周期300和信标响应接收周期310。
在信标传输周期300,AP/发起方在M个信标时隙(未示出)重复方向性信标传输,每个覆盖不同的方向。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31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信标响应时隙中的每一个中扫描对信标的响应,其分别覆盖M个信标时隙中的每个方向。此后,AP/发起方可以在数据周期320期间进行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这在这一示例中继续信标间隔330的剩余。AP/发起方随后进入在另一信标间隔330’期间的另一信标传输周期300’、响应接收周期310’和数据周期320’。这一序列以一个信标间隔周期重复。
图4描述了用于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的帧结构。
如关于图3所讨论的,AP/发起方在信标传输周期300期间在M个时隙中重复信标传输,每个使用覆盖不同的传输方向的不同方向性天线波束方向图(波束)。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31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时隙中扫描对信标的响应,每个使用覆盖用于接收的不同方向的方向性天线波束方向图。被用于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310期间接收的波束的次序与被用于在信标传输周期300期间传输的波束的次序相同。在响应接收周期310,应答周期340被提供用于传送对任何接收到的信标响应的应答,并且此后AP/发起方可以针对信标间隔330的剩余在数据周期32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
由于在这一示例中在接收周期310期间信标响应未被AP/发起方接收,则在应答周期340期间AP/发起方不传送应答。尽管应答周期340作为信标响应周期310的一部分被描述,在未接收到信标响应的情况下,应答周期340可以被用于其他目的和/或合并到数据周期320。
独立于AP/发起方,站(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400期间在特定接收方向扫描信标。在这一时间,AP/发起方和STA/响应方不同步。STA/响应方在将其接收波束切换到不同方向之前在特定接收方向暂停(dwell)达一段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BDSI)的持续时间。
BDSI的长度定义如下:
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信标间隔)*(信标时隙重现率)+(信标时隙持续时间)
这里,信标时隙重现率是完成覆盖所有支持的方向的信标传输周期所需要的信标间隔的数目,而信标时隙持续时间是使用特定天线配置针对一个信标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BDSI除了(信标间隔)*(信标时隙重现率)外包括信标时隙持续时间以解决缺乏发起方和响应方之间的初始同步。由于响应方在每个扫描方向扫描超出信标接收的额外信标时隙持续时间,则可避免由于在信标时隙内的扫描方向切换引起的信标接收失败。这使得响应方在没有初始帧同步的情况下被发现。由于响应方在每个BDSI切换接收方向,在理想条件下并且如果在特定组合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的范围内,响应方被确保在K*(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持续时间中接收信标,其中K是由所述响应方使用的接收波束的数目。
在图4的示例中,STA/响应方针对扫描间隔400的持续时间在这一情况中使用其如波束8指定的波束在特定方向扫描信标。扫描间隔400等于一个BDSI。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400期间在波束8上不接收任何信标,并且继续在后续扫描间隔410期间在波束9上扫描信标。在这一示例中,STA/响应方从AP/发起方接收信标,同时在扫描间隔410期间扫描波束9。这一接收到的波束由AP/发起方在其时隙3期间传送,并且标识信标在时隙3期间已经被传送的信息(诸如标识由AP/发起方使用的用以传送信标的时隙或波束)可以在信标中被提供给STA/响应方。
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31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时隙中扫描响应。当AP/发起方正在其能够接收信标响应的方向(即利用充分地朝向STA/响应方的波束方向图)扫描时,信标响应在时隙3期间从STA/响应方被接收。
AP/发起方可以在接收周期310’期间继续扫描剩余时隙,并且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在那些时隙(未示出)期间从其他响应方接收附加响应。
每个信标可以包含关于下一信标响应周期的开始的信息。在这一情况中,如果STA/响应方成功接收到信标,其在AP/发起方在由信标提供的下一信标响应周期的开始时间截断其当前方向性扫描。响应方随后使用被用于成功信标接收的波束重复地发送信标响应。响应方重复响应M次,并且这些传输在发起方处与接收时隙同步。如以上所述,这一时隙同步由于在接收信标中的信息被实现。
在图4的示例中,STA/响应方在信标传输周期300’的时隙3期间接收由AP/发起方传送的信标。信标包含关于信标响应周期310’的开始时间的信息。在信标响应周期310’的开始时间,STA/响应方截断扫描间隔410(除非信标响应周期310’的开始时间与扫描间隔410的结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截断是不必要的)并且使用在接收信标的方向(在这一情况中是方向“9”(即波束9))上的天线波束发送信标响应到AP/发起方M次。
在一些实现中,STA/响应方可以接收标识接收信标中的信息的波束,并且基于标识信息的所述波束仅在发起方使用相同波束扫描信标响应时发送信标响应。
响应方可以预测发起方何时使用相同的波束来扫描信标响应。在如图4的示例中的实现中,在AP/发起方处的发射和接收波束在信标周期内遵循相同的方向顺序,STA/响应方可以预测发起方何时简单地基于接收信标的波束(即方向)标识符在特定方向上接收,并且可以仅在那一时间传送。
STA/响应方可以在其对AP/发起方的响应中包括AP/发起方波束的标识,在该波束上信标被成功接收。这一响应向发起方通知响应方看到的最佳波束。此外,发起方可以隐式地学习(learn)最佳波束,在该最佳波束上基于成功接收信标响应的时隙来与响应方通信。从隐式和/或显式反馈中,发起方可以估计在发射和接收波束中的任何差错。例如,这可能是由于在AP/发起方处在发射和接收波束上的失配,响应方可以经由AP/发起方波束9测量与信标发射机对应的最高接收信号强度,但是当来自STA/响应方的响应由AP/发起方接收时,最高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波束10对应。使用隐式和显式反馈的组合允许AP/发起方对于相同的STA/响应方使用不同的发射和接收波束或者基于一些标准选择单个最优波束。发起方可以随后使用从接收波束响应学习的最佳波束来发送应答到响应方,用信号通知成功发现。
在信标接收周期310’期间已经接收到信标响应时,AP/发起方在应答周期340’期间发送应答到STA/响应方。所述应答使用其接收响应所在的波束被定向发送,其中在这一情况中是在时隙3(即波束3)期间使用的天线波束方向图。同时STA/响应方在其传送信标响应的方向上定向扫描应答,其中在这一情况中是波束9。
此后,AP/发起方可以针对信标间隔330’的剩余在数据周期32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包括使用AP波束3和STA波束9与STA/响应方定向通信。
在另一方法中(未示出),响应方可以在响应之前使用所有接收波束完成完整的扫描周期。这与图4中的方法相反,在图4的方法中响应方在其第一接收信标之后的第一信标响应周期处截断其扫描周期。在响应之前使用所有接收波束完成完整扫描周期允许响应方使用最佳可能波束进行响应,最佳可能波束可能不与接收第一接收信标的波束对应。发起方可以规定其需要这些程序中的哪些,并且可以在信标中用信号通知需要的程序。
以这种方式在最佳接收信标传输的方向上传送信标响应可以为精细波束训练提供更有效的开始点以在发起方和响应方之间的整个最佳波束对上会聚。
在另一可能实现中,信标响应时隙不像针对图3和4所描述的紧跟随信标传输时隙,而是未配对的,并且在之间与数据周期交替。
图5描述了用于发起方AP的发射和接收时隙配置,其中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是未配对的。
在这一示例中,信标间隔530包括信标周期505和数据周期520。
在信标周期505期间,AP/发起方在M个信标时隙(未示出)中重复方向性信标传输,每个覆盖不同的方向。此后,AP/发起方可以在数据周期52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其中在这一示例中继续信标间隔530的剩余。AP/发起方随后在另一信标间隔530’期间进入另一信标周期505’和数据周期520’。这一序列在一个信标间隔的周期中重复K次,直到信标响应接收周期被调度成出现。在这一示例中,K=3,也就是在调度的信标响应接收周期之前存在三个信标间隔520、520’和520”。
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55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信标响应时隙(未示出)中的每一个中扫描对信标的响应,其分别覆盖M个信标时隙中的每个方向。此后,AP/发起方可以在数据周期56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其中在这一示例中继续信标间隔570的剩余。这一序列在一个信标间隔的周期重复多达K次(即在这一示例中多达3次)。在这一示例中,存在分别具有调度的信标响应接收周期550、550’的两个信标间隔570、570’。
在信标间隔570’的结束处,信标间隔的整个序列再次开始。这一全部周期性序列的长度可以被称作超信标间隔580。
图6描述了用于未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的示例帧结构。
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AP/发起方在信标传输周期505期间在M个时隙中重复信标传输,每个覆盖不同的方向。此后,AP/发起方可以针对信标间隔530的剩余在数据周期52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AP/发起方随后在另一信标间隔530’期间进入另一信标周期505’和数据周期520’。这一序列在一个信标间隔的周期重复K次(在这一示例中K=3),直到信标响应接收周期被调度成出现。
独立于AP/发起方,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600期间在特定接收方向扫描信标。在这一点处,AP/发起方和STA/响应方不同步。STA/响应方在将其接收方向切换到不同波束之前在特定接收方向暂停达一段信标间隔600(如以上定义的其等于BDSI的长度)的持续时间。
在图6的示例中,STA/响应方在波束8上扫描信标达扫描间隔600的持续时间。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400期间在波束8的方向上不接收任何信标,并且在后续扫描间隔610期间在波束9上继续扫描信标。
在扫描间隔610期间,STA/响应方在其信标传输周期505’期间接收由AP/发起方传送的信标。信标包含与其被传送的方向(诸如波束标识号“3”)相关的信息以及标识AP/发起方何时被调度进入信标响应周期的调度。
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610的剩余期间继续在波束9上扫描信标,并且不立即传送信标响应。在扫描间隔610已经结束之后,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620期间在波束10上扫描信标,并且之后在扫描间隔630期间在波束11上扫描信标。
在图6的示例中,AP/发起方被调度成在STA/响应方的扫描间隔630期间进入信标响应间隔550。由于STA/响应方已被鉴定所接收的信标中的这一调度,STA/响应方截断扫描间隔630以及对波束11的扫描并且开始传送信标响应至AP/发起方。
STA/响应方在波束9上传送信标,因为该信标在波束9上被接收。在一些实现中,如果STA/响应方在AP/发起方的信标响应间隔550开始之前已经接收到来自多于一个方向(即多于一个波束,未示出)的信标,其可以使用来自其接收最高质量信标传输的方向中的波束传送信标响应(未示出)。
使用未配对的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发起方可以相比于图3和图4中描述的配对的传输和响应时隙在给定周期中发送更多的信标。这是由于给定信标间隔的完整信标周期被用于信标传输,忽略针对那一信标间隔的信标响应接收周期。这可以在一个或若干信标间隔发生,直到信标响应周期被调度成发生。针对信标响应周期的调度可以包括在传送的信标中,从该传送的信标中响应方学习何时发送他们的响应到发起方以实现时隙同步。
在连续信标响应周期之间的每个信标传输周期,发起方重复相同序列的信标传输方向。这一相同次序的方向被用于在下面的信标响应周期中的响应扫描。注意的是这一序列在遵循与信标传输相同的次序的若干信标响应周期之间被分割。
在使用未配对信标传输和响应时隙的实现中,响应方将在理想条件下并且假设其处于合适的发起方/AP的发现范围内在2*K*(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内接收成功信标响应。这里,K表示响应方处的接收方向的数目。
发现延迟正比于由响应方用来扫描信标的区域的接收波束的数目。通过使用较小数目的较宽波束来扫描区域,设备发现被加快,但是由于宽波束最大发现范围遭受损失。在另一方面,使用较大数目的窄波束来扫描相同区域增加了发现范围,但是以发现延迟为代价。
然而,通过使用可变响应方接收带宽;发现范围可以被增加而不会引起在较短距离处的较大发现次数。
使用可变响应方接收带宽,响应方以相对宽的波束开始(即小值K)。在受限情况下,K可以等于1,对应于全向或伪全向天线方向图。如此处所使用的,伪全向或准全向天线方向图指的是被配置成全向传送或接收或配置有最宽可达到的波束的方向性天线,并且这些术语在此处可以被交互使用。准全向天线方向图可以包括具有可达到的最宽波束宽度的方向性数千兆(DMG)天线操作模式。在完成所有K个波束的扫描周期而没有接收信标之后,响应方减小波束带宽并且以较大数目的接收方向(即较大值K)开始另一扫描周期。响应方在其中未接收信标的每个完整的扫描周期之后逐步地递减其波束宽度。
由于较窄波束的数量增加,每个连续的扫描周期花费更长来完成,但是导致发现范围的增加。这允许响应方在其接近发起方的情况下被快速发现,而在其远离发起方的情况下发现花费更长。此外,这允许传统802.11ad设备使用单个接收天线方向图正常操作。
图7A-7D描述了具有逐步更精细但是更多接收波束的示例序列使用可变响应方波束带宽发现的示例响应方700。
在图7A中,K=1,等价于全向或准全向接收方向图710的受限的情况。在这一示例中,如果未接收到AP/发起方信标,响应方继续到图7B的接收方向图。
在图7B中,K=4。此处,范围通过使用较窄波束720被增加。然而,因为较窄波束720覆盖较小扫描角度,4个信标扫描间隔有必要覆盖与由图7A的接收方向图在一个扫描间隔中覆盖的相同的区域。由此针对范围内的发起方的最大发现延迟成比例地增加。如果在4个信标扫描间隔内未接收到AP/发起方信标,响应方继续到图7C的接收方向图。
在图7C中,K=8。此处,范围通过使用仍然较窄的波束730被进一步增加。然而,由于较窄波束覆盖比图7A和7B的波束720和710更小的扫描角度,8个信标扫描间隔有必要覆盖与使用图7A的方向图在一个信标扫描间隔中或者使用图7B的方向图在4个信标扫描间隔中覆盖的相同的区域。由此,针对范围内的发起方的最大发现延迟成比例地增加。如果在4个信标扫描间隔内未接收到AP/发起方信标,响应方继续到图7D的接收方向图。
图7D显示了具有又进一步增加的范围和更窄的波束方向图740的天线方向图,其中K=16。发现范围和延迟每个通过前进到来自图7C的方向图的这一方向图相应被增加。
可以理解的是特定天线方向图、扫描区域、K的值和可变响应方波束带宽的级数(progression)可以被改变以按期望优化延迟和范围。
每个信标周期可以包括三种消息类型:由发起方传送的信标(即信标传送消息);由响应节点传送的信标响应(即信标响应消息);以及可以由发起方传送的信标响应应答(ACK)。这些消息中的任何或所有可以按照期望被修改以便于此处描述的技术。
这种消息可以传载设备发现相关信息。例如,信标传送消息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扇区/时隙ID:针对当前信标传输的时隙计数或扇区ID。这一计数器在每个信标周期的开始处被重置。
最大扇区:信标传送节点在当前传输序列中可以传送的波束(或时隙)的总数。
信标响应偏移:在多个信标间隔中指示时间直到发起方侦听信标响应时的下一信标响应周期。零值可以指示信标响应周期可以紧跟随当前信标传输序列。
信标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Tx扇区/时隙ID:针对当前信标响应传输的时隙计数或扇区ID。
发起方扇区/时隙ID回波(echo):在信标消息中接收到的扇区/时隙ID的回波。
RSSI:接收信标消息的功率。
信标响应应答(ACK)消息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响应方扇区/时隙ID回波:由响应方在信标响应消息中报告的扇区/时隙ID的回波。
需要注意的是修改可以对802.11ad媒介接入管理实体(MLME)服务接入点(SAP)接口原语作出修改以启动方向性信标接收和响应接收程序。例如,MLME-SCAN.request是请求检查STA可能选择加入的潜在基本服务集(BSS)的原语。这一原语由针对STA的站管理实体(SME)生成以确定是否存在可以被加入的其他BSS。在方向性信标接收和响应接收中使用的示例MLME-SCAN.request原语参数可以包括以下:
MLME-SCAN.request(
BSSType,
BSSID,
SSID,
ScanType,
ProbeDelay,
ChannelList,
MinChannelTime,
MaxChannelTime,
RequestInformation,
SSID List,
ChannelUsage,
AccessNetworkType,
HESSID,
MeshID,
DiscoveryMode,
ScanDirections,
VendorSpecificInfo)
这一修改的MLME-SCAN.request原语包括新的参数“ScanDirections(扫描方向)”,其可以具有表1中示出的特性:
表1
可以被修改的另一原语是MLME-SCAN.confirm,其由MLME响应于MLME-SCAN.request原语来生成以便确定STA的操作环境。MLME-SCAN.confirm原语返回由扫描进程检测的BSS的集合的描述。
在方向性信标接收和响应接收中使用的示例MLME-SCAN.confirm原语参数可以包括以下:
MLME-SCAN.confirm(
BSSDescriptionSet,
BSSDescriptionFromMeasurementPilotSet,
ResultCode,
ReceiveSectorID,
VendorSpecificInfo)
这一修改的MLME-SCAN.confirm原语包括新的参数“ReceiveSectorID(接收扇区ID)”,其具有表2中示出的特性:
表2
全向(OBand)波段消息可以在一些实现中使用以协助长范围方向性波段(DBand)设备发现,并且此处描述了OBand协助的几种模式。
在这种情况中OBand指代允许全向通信的免许可频段,诸如例如24GHz,5GHz,TV白空间波段,子1GHz波段,但是在一些应用中允许全向通信的许可频段可以被使用。
在下列示例中,假设STA/响应方开始OBand中的通信,这包括与发起方的OBand关联或者简单的预先关联信标接收。
针对设备发现的全向波段协助可以包括使用OBand来提供发起方位置信息、响应方位置信息和/或波束训练。
使用OBand通信来提供发起方位置信息,发起方广播其精确位置信息(经由GPS、高级GPS(AGPS)或其他装置获取的)作为OBand信标消息的一部分。响应方开始OBand上的操作并且扫描来自AP/发起方也支持DBand操作的OBand信标。如此处使用的,DBand包括此处描述的各种方向性发现信标、信标响应和响应应答技术。当响应方从有DBand能力的AP/发起方接收包含AP/发起方的位置的OBand信标时,响应方使用那一信息与其自身位置的知识一起来估计AP相对于响应方所位于的方向。响应方随后在AP的具有精细接收波束的方向上扫描DBand信标。
由发起方经由OBand提供的这一发起方信息使得对于响应方使用指向特定方向的一些窄波束扫描来自发起方的DBand信标传输而不是使用较宽波束或者较大数目的窄波束扫描所有方向变得可能。这可以具有增加发现范围和/或减少发现延迟的益处。
使用OBand来提供响应方位置信息,响应方开始OBand中的操作,扫描来自具有DBand能力的设备的OBand信标。响应方经由OBand发送其自身精确位置(从GPS、AGPS或其他装置获取)到具有DBand能力的发起方。在经由OBand接收到STA/响应方的位置时,AP/发起方使用那一信息与其自身位置的精确知识一起来估计STA/响应方相对于AP/发起方所位于的方向。AP/发起方随后在下一DBand信标传输周期更改其DBand信标传输序列,并且使用在STA/响应方的估计的方向中的窄波束传送DBand信标。这一窄波束信标传输被重复预定数目的信标传输周期,而STA/响应方通过在其DBand接收方向上循环来扫描DBand信标。
AP/发起方还可以经由OBand消息发送其位置到STA/响应方,由此STA/响应方还可以使用窄接收波束来扫描信标传输。图8A和8B描述了更改后的信标传输序列的波束方向图。
图8A描述了AP/发起方的五个宽波束DBand信标传输810、820、830、840、850,覆盖来自AP/发起方800的所有方向。在图8A中,AP/发起方800不具有对具有DBand能力的STA/响应方所位于的方向的了解。
图8B描述了五个窄波束DBand信标传输810’、820’、830’、840’、850’,覆盖少于来自AP 800的所有总的可能的扫描方向。在图8B中,AP/发起方800已经接收到包含具有DBand能力的STA/响应方的位置的OBand消息(未示出),其可以从其中计算出STA/响应方所位于的相对方向。使用对STA/响应方的位置的这一了解,AP/发起方800使用较窄波束用于信标传输810’、820’、830’、840’、850’。这些较窄波束具有比被用于信标传输810、820、830、840、850(图8A中所示)的宽波束的范围860更大的范围870。
STA/响应方还可以经由OBand消息向具有DBand能力的AP/发起方发送包含所有观察的OBand信标的所测量的信号强度的报告。这有助于AP使用历史信息估计STA/响应方位置。AP/发起方可以随后传送所描述的聚焦的信标。
OBand还可以被用于提供波束训练反馈。例如STA/响应方可以使用OBand消息来指示其接收的DBand信标源自的方向。基于这一反馈,AP/发起方可以仅扫描针对后续DBand信标响应的那些方向。这允许AP/发起方使用较精细发射波束用于信标传输,而仅扫描用于响应的一些方向。这一程序具有增加发现范围和减少发现延迟的益处。
常规地,AP/发起方可以被要求针对信标响应扫描所有传送方向。然而通过使用OBand反馈,AP/发起方可以扫描传送方向的子集。
图9A-9E描述了用于这一程序的示例帧结构和波束。
AP在多个信标传输周期上被划分的N个方向上传送信标,每个包含M次重复。图9B描述了第一“超级扇区”920,在其上M个信标传输在信标间隔930的信标传输周期910期间在方向1-M上被传送。图9C描述了第二“超级扇区”920’,在其上M个信标传输在信标间隔930’的信标传输周期910’期间在方向M+1-2M上被传送。图9D描述了第三“超级扇区”920”,在其上M个信标传输在方向2M+1-N上被传送(在这一情况中N=3M)。
独立于DBand信标传输,AP可以从STA/响应方接收OBand消息,该STA/响应方已经接收到一个或多个方向性信标(未示出)。OBand消息可以包含关于STA/响应方的位置的信息,并且可以由AP/发起方用来计算STA/响应方相对于AP/发起方所位于的方向。
图9E描述了在信标间隔960的信标响应周期950期间被用于扫描信标响应的窄接收波束。此处,AP使用其关于具有DBand能力的STA/响应方接收信标所处的方向的知识。这具有增加发现范围的益处。
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发现和调度信标还可以被用于促进方向性发现。
当前在IEEE 802.11ad中规定的信标提供三种目的:设备发现,网络同步和调度分发。所述信标的调度元素可以在相关联的STA数目很大时非常大。此外,由于信标在多个方向上重复,信标传输会花费很长时间来完成。此外,在所有方向上重复所有STA的传输调度是冗余的。由此,信标可以被划分成两个部分,其可以被称作发现信标和调度信标。
发现信标可以包含启动设备发现的信息并且在所有支持的方向上被周期性地传送。调度信标可以被单独发送给相关联的STA,每个仅提供用于那一STA的独立的调度。
发现信标内容可以被限制为针对设备发现必要的元素。剩余信息(包括独立信道预留调度)可以例如使用调度信标被单独发送给已经与AP相关联的STA。
图10描述了当前IEEE 802.11ad信标1000的内容和所提出的发现信标1010和调度信标1020的内容。
较短发现信标1010可以在比信标1000更窄的信道上传送以增加SNR。可替换地,较短发现信标1010可以比信标1000更加鲁棒地被编码,这可以产生更长范围。由于发现信标1010的减少的有效载荷,发现信标1010可以比原始信标1000更加鲁棒地被编码,而同时维持相同的传输时间。这可以增加设备发现范围。
图11描述了原始IEEE 802.11ad信标1000(图10中所示)中的消息内容1100的分布和发现信标1010中的消息内容1110(图10中所示)的分布。消息内容1100包括前导码1120、报头1130和信标帧内容1140。消息内容1110包括前导码1150、报头1160和信标帧内容1170。
前导码1120和报头1130可以分别与前导码1150和1160具有相同长度。然而,由于信标帧内容1170包括比信标帧内容1140更少的信息,用于信标帧1010(在图10中示出)的传输时间的平衡可以被用于例如在重复编码方案中重复信标帧内容1170。然而尽管图11指示了对发现信标内容的重复编码,但是其他编码选项还可以使用传输时间的剩余被利用。
进一步地,AP/发起方可以在不同信标间隔中使用信标的可变编码增益以权衡设备发现范围和延迟。例如,具有小编码增益的信标间隔的较高部分和具有较大编码增益的信标间隔的较低部分可以在超级周期(super-cycle)中使用。
由于被编码有较大编码增益的信标需要较长传输持续时间,并且因为每个信标间隔的信标传输周期是固定的,被编码有大编码增益的信标可以在多个信标间隔上被分布以覆盖所有支持的方向。由此,在超级周期中,具有小编码增益的信标比具有较大编码增益的那些在特定方向上更为频繁的重复。
经由可变信标编码增益对设备发现范围的这种时间变化在密集AP部署中是有用的。通常,STA/响应方将从较近AP/发起方接收信标比从较远接入点(AP)/发起方接收信标更早,并且首先发起与较近AP/发起方的关联或波束训练步骤。STA/响应方可以随后扫描较长持续时间以从位于较远处的AP/发起方接收信标,并且发起进一步的步骤以与他们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从而建立次链路。这些次链路可以在至AP/发起方的主链路被阻塞或者另外丢失时被使用。
此外,因为发现信标的有效载荷相比于当前802.11ad信标被减少,发现信标可以在比主要数据信道更窄的信道上被传送。这可能导致增加的信噪比(SNR),其会增加发现范围。
当较窄信道被用于传送发现信标时,STA/响应方可以首先在这一发现信道上扫描发现信标。发现信道相对于主要数据信道可以是波段中或波段外。
长范围设备发现程序可以在方向性网格架构中使用。此处类似于针对图4描述的程序,AP在信标传输间隔(BTI)期间在多个方向上顺序传送信标。这之后跟随相等数目的响应时隙,在该响应时隙期间AP在相同波束方向图上切换,扫描来自接收所述信标的新节点的信标响应。AP在覆盖不同方向的M个时隙中传送信标。新节点在特定接收方向上扫描信标,在切换其接收波束之前在针对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BDSI,如此处定义的)的接收方向上暂停。
由于响应方在每个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切换接收方向,如果在针对特定的组合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合适的AP/发起方的范围内,在理想条件下,响应方被确保在K*(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持续时间中接收信标,并且其中K是由响应方或新节点使用的接收波束的数目。
新节点可能初始不知道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值。由此其开始利用BDSI的最小值扫描信标,在最小值在信标时隙重现率=1时被获得。在以这一暂停时间值完成完全方向性扫描而未发现AP时,其可以将信标时隙重现率增加到2,重新扫描所有方向,等等。在达到信标时隙重现率的合理较大值而未接收到信标时,新节点可以切换到另一信道,如果可用,并且重复方向性扫描程序。
在示例实现中,能够在一个信标周期容纳的扫描方向的数目为22。对于具有大约10°宽边波束宽度的64元件贴片阵列天线,7个波束足够覆盖对于单个仰角方向上的+/-45°范围。由此,来自四个这种天线的28个波束可以提供完整的360°覆盖。基于上述准则,并且假设具有64个元件的完全相同天线每个在新节点和AP两者处,每个仰角的完整方向性扫描需要大约28秒。由此这是针对声明的假设的最大设备发现延迟。然而,较短设备发现延迟可以在辅助信息由新节点发现的第一AP提供时产生。这一节点可以被称作主节点。辅助信息可以包括例如用于AP或其他节点的位置信息,并且可以使得新节点将其扫描限制到由主节点指示的其他AP被期望发现所在的方向。
当响应方成功接收到信标时,其在信标响应周期的开始的所指示的时间处截断其当前方向性扫描。响应方随后在与被用于传送信标消息的发射机扇区关联的信标响应间隔时隙中发送信标响应。应当注意的是发起方和响应方初始缺乏帧同步,这在由响应方/新节点接收到信标时实现。
图12中示出了这一设备发现程序的示例。这里,AP/发起方在信标传输周期1200期间在M个时隙中重复信标传输,每个使用覆盖不同的传输方向的不同的方向性天线波束方向图(波束)。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121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时隙中的每一个扫描对信标的响应,每个使用覆盖不同的接收方向的方向性天线波束方向图。正在信标响应接收周期1210期间被用于接收的波束的次序与在信标传输周期1200期间被用于传输的波束的次序相同。在响应接收周期1210期间,应答周期1240被提供用于传送对任何接收信标响应的应答,并且此后AP/发起方可以针对信标间隔1230的剩余在数据周期1220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
因为在这一示例中在接收周期1210期间AP/发起方未接收到信标响应,则在应答周期1240期间AP/发起方不传送应答。尽管在其中未接收到信标响应的应答周期1240作为信标响应周期1210的一部分描述,但是应答周期1240可以被用于其他目的和/或被合并到数据周期1220。
独立于AP/发起方,站(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1280期间在特定接收方向上扫描信标。在这一时间,AP/发起方和STA/响应方不同步。STA/响应方在将其接收波束切换到不同方向之前在特定接收方向暂停一段信标方向性扫描间隔(BDSI)的持续时间。
STA/响应方针对扫描间隔1280的持续时间在这一情况中使用其如波束8指定的波束在特定方向上扫描信标。扫描间隔1280等于一个BDSI。STA/响应方在扫描间隔1280期间在波束8上未接收任何信标,并且继续在后续扫描间隔1290期间在波束9上扫描信标。在这一示例中,STA/响应方从AP/发起方接收信标,而同时在扫描间1290期间扫描波束9。
接收到的信标在其时隙3期间由AP/发起方传送,并且标识信标在时隙3期间已经被传送的信息(诸如标识由AP/发起方使用的用以传送信标的时隙或波束)可以在信标中被提供给STA/响应方。
在这一示例中,信标包含关于信标响应周期1210’的开始时间的信息。在信标响应周期1210’的开始时间,STA/响应方截断扫描间隔1290(除非信标响应周期1210’的开始时间与扫描间隔1290的结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截断是不必要的)并且使用在其中接收信标的方向(在这一情况中是方向“9”(即波束9))上的天线波束发送信标响应到AP/发起方M次。
同时,信标响应周期1210’期间,AP/发起方在M个时隙中的每一个中扫描对信标的响应。
当AP/发起方在其能够接收信标响应的方向(即利用充分地朝向STA/响应方的波束方向图)扫描时,信标响应在时隙3期间从STA/响应方接收。
AP/发起方可以在接收周期1210’期间继续扫描剩余时隙,并且在一些实现中可以在那些时隙期间(未示出)从其他响应方扫描附加响应。
在信标接收周期1210’期间已经接收到信标响应时,AP/发起方在应答周期1240’期间发送应答到STA/响应方。所述应答使用其接收响应所在的波束被定向发送,其中在这一情况中是在时隙3即波束3期间使用的天线波束方向图。同时,STA/响应方在其传送信标响应的方向上定向扫描应答,其中在这一情况中是波束9。
此后,AP/发起方可以针对信标间隔1230’的剩余在数据周期1220’期间继续传送和/或接收数据或其他消息,包括使用AP波束3和STA波束9与STA/响应方定向通信。
当新节点根据配置完成对所有可能方向的扫描时,节点可以在另一可用信道继续进行方向性扫描以发现可用网络。新节点保持在扫描阶段直到AP被发现。
每个信标周期包括三种信标消息类型。第一消息是在信标传输周期(BTI)中传送的信标并且从附着的节点被传送(A→B)(即信标传输消息)。随后信标响应接收周期(BRI)中的响应消息可以从响应节点传送(B→A)到附着节点(即信标响应消息)。最后,信标响应应答(ACK)可以从附着节点传送到响应节点(A→B)。所述消息可以传载如下信息:
信标传输消息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网络ID:包括运营商ID的完整或部分网络ID。新节点可以在PLMN选择和滤波中使用此。
节点ID:在网络内的信标传送节点的ID。
扇区ID:被传送的波束的ID。在BTI内是唯一的,但在BTI间非唯一。
最大扇区:信标传送节点可以传送以提供扫描范围上的覆盖的扇区(或波束)的总数。
时间戳:传送的消息的完整或部分时间信息以近似64芯片方案(chipresolution)。被用于测量消息交换节点之间的空中传播时间。
信标响应偏移:指示下一可用BRI,在该可用BRI期间AP可以侦听新节点的信标响应。紧跟随当前BTI的BRI对于新节点响应接收可以不可用,因为其已经先前被预留用于与另一新节点的关联程序或者干扰测量。
BRI使用代码:指示后续BRI的目的。有效码包括指示以下的值:对于新节点信标响应可用(默认),干扰测量,其他新节点关联等。
Tx功率信息:被用于信标传输的发射功率。
控制时隙:每个控制周期的控制时隙的数目。
FCS:帧检查CRC序列。
信标响应消息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新节点ID:响应节点的MAC地址。网络针对节点能力并且如果节点能够被承认而检查其数据库。
AP ID回波:信标传送节点的ID被回波返回以检查传送和接收节点是否已经相互标识。
时间戳回波:传送节点的时间戳的信标被回波返回以便空中传播时间可以被计算。
网关指示:意在阻止网关节点直接连接到另一网关节点。
附加能力类别信息:从AP ID不可学习的配置的能力。
RSSI:接收信标帧的功率。
Rx增益变化量:Rx增益和最大Rx增益之间的差。
FCS:帧检查CRC序列。
信标响应应答消息(ACK)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Rx节点ID回波:被回波返回以确保相互的节点ID的接收节点的MAC地址。
48比特地址到24比特的哈希:经由合适的哈希函数生成。
节点ID:响应节点被给定用于这一网络的节点ID。节点ID 0说明节点不被接受进入网络。以下消息字段(除了FCS)是有效的,只有节点ID具有非零值的情况:
时间调整:当传送到这一网络节点所应用的偏移。
调度:新节点可以初始地侦听至这一网络节点的链路中的控制时隙的指示符。
信道:被用于指示在初始调度消息交换中使用的信道。
用于控制消息的功率调整:相对于信标响应消息针对后续控制消息传输的功率调整。
配置消息:系统信息和新节点配置数据(例如信道质量索引(CQI)表定义)。
格雷序列指示符:规定用于Ga和Gb序列的一组格雷序列。格雷序列指示符指示新节点在这一链路上针对后续传输可以使用哪些集合。
FCS:帧检查循环冗余校验(CRC)序列。
设备发现差错条件可以在新节点未接收到信标响应应答时、在多个同时的信标传输无冲突发生时以及在多个同时的信标传输有冲突发生时发生。
第一种情况在新节点在从AP接收到信标时发送信标响应消息的时候发生,但是转而不接收信标响应应答。新节点可以等待直到下一信标传输间隔学习失败的原因。
新节点可能因为一种或两种原因未接收到应答。
图13是描述第一可能原因的消息序列图,其中AP未接收到传送的信标响应消息。在这一情况中,AP 1300传送信标1310到新节点1320。新节点1320传送信标响应1330到AP 1300,但AP 1300还未从新节点1320接收到信标响应消息1330。在这一情况中,AP 1300将在下一BTI中的信标消息1340中的BRI使用代码字段的值设置成0,指示其可用于信标响应。在接收到信标1340时,先前已经传送信标响应1330的新节点从这一使用代码中理解信标响应1330未被AP 1300正确接收,并且使用不同发射天线方向图在BRI期间在当前信标周期中重传信标响应1350。
图14是描述第二可能原因的消息序列图,其中新节点未接收到从AP传送的ACK。在这一情况中,AP 1400传送信标1410,其由新节点1420接收。新节点1420传送信标响应到AP 1400,AP 1400从新节点1420接收信标响应。AP随后传送信标响应应答(ACK)消息1440,但ACK消息未被新节点1420正确接收。在这一情况中,新节点1420使用与之前相同的发射天线方向图在BRI期间在当前信标周期中重传信标响应1450。
图15A和15B是描述第二种情况的消息序列图,其中发现程序包括在相同BRI中响应而无冲突的两个节点。
这一情况可以在多个新节点1500、1510使得在BTI 1530期间他们的接收天线方向图指向公共AP 1520的方向并且每个从AP 1520接收信标1550、1560时发生。
新节点1500、1510中的每一个可以随后在之后的BRI 1540期间传送信标响应1570、1580。
多个同时信标响应传输1570、1580无冲突地发生,因为新节点1500、1510相对于AP 1520在不同方向,并且由此在BRI 1540期间在不同时隙响应而无冲突。
然而由于仅存在单个信标响应应答(BRA)消息时隙1590,AP 1520可以在当前信标周期2000中仅对他们中的一个作出响应。由此,AP 1520通过在新节点1500的方向上定向传送而将BRA消息2010发送到新节点中的一个,在这一情况中是新节点1500。数据传输2015可以随后在AP 1520和新节点1500之间开始。
同样已经传送信标响应1580的其他新节点1510不接收BRA消息2010(或者将其标识为指向不同节点),并且必须等待直到下一信标周期2020以学习发现失败的原因。
在信标周期2020,在BTI 2030期间,AP 1520针对传送的信标将BRI使用代码字段(未示出)设置成1,所述信标包括由新节点1510接收的信标2040。这向新节点1510(和任何其他接收节点)指示BRI 2050可以被用于与发现的新节点(在这一情况中是新节点1500)的新节点关联程序。
AP 1520还可以经由在BTI 2030中传送的信标的信标响应偏移字段用信号发送当前关联进程的持续时间。接收在信标响应偏移字段中具有非零值的信标消息的新节点在尝试发送针对发现的信标响应之前等待所指示数目的信标间隔。
因此,不接收信标响应应答2010的新节点1510在其扫描周期切换到下一波束并且不等待发现的新节点1500来完成其关联进程。由此,新节点1510可以同时在另一方向执行与另一AP的关联,在这一情况中是AP 2050。新节点1510从AP 2050接收信标2060,传送信标响应2070到AP 2050,并且从AP 2050接收应答2080。数据通信2090可以随后在新节点1510和AP 2050之间开始。
在BTI 2030期间接收到的信标的信标响应偏移字段中规定的信标间隔数目之后,新节点1510可以在BTI 2070期间从AP 1520接收新信标2160,在BRI 2090期间以信标响应2180进行响应,并且从AP 1520接收应答消息ACK 2001。此后,数据传输2002可以在新节点1510和AP 1520之间继续。
在第三种情况中,多个同时信标响应会冲突,这在多个新节点使得在BTI期间他们的接收天线方向图指向公共AP方向时发生。
每个新节点随后将在之后的BRI期间响应。多个同时信标响应有冲突发生,其中新节点相对于AP在大致相同方向,由相同发射天线方向图覆盖。由此这种节点在相同BRI时隙中响应,引起响应的冲突。
响应冲突可能具有若干可能结果。
第一种可能是响应以显著不同的功率等级到达AP,由此仅一个消息由AP成功解码。这种可能随后降低到此处的无冲突条件。
第二种可能是没有信标响应消息由AP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中,AP仍然可以由于在那一时隙中观察到的增加的功率等级标识在BRI时隙中响应的一个或多个新节点。由此在下一BTI中,AP将BRI使用代码字段设置成0,并且将非零值设置成发现的节点ID字段。这向接收信标的新节点指示先前传送的信标响应在AP处冲突,需要在重新尝试信标响应传输之前随机回退(back-off)。在示例随机回退中,新节点可以独立地在1和先前配置的最大值之间选择随机号码,并且随后在重新尝试信标响应传输之前等待等于这一值的多个信标间隔。如果再次重新尝试导致冲突,则初始最大值被加倍并且随机号码在1和新的最大值之间选择。这一加倍最大值和重新尝试信标响应传输的程序可以在新节点放弃尝试发送信标响应到AP之前被重复先前配置的固定数目的次数。
第三种可能性是信标响应消息均成功被解码(由扩展和较低码速率引起,例如其需要双接收机)。
第四种可能性是信标响应消息均未被解码,并且冲突的功率等级阈值未被超过。这降低到针对图13描述的情况。
图16为描述根据此处描述的技术在给定信标周期期间发起方/AP可用的示例设备发现阶段程序的流程图。在这一示例中,发起方/AP被描述为网格节点;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程序可以与其他类型的发起方一起使用。
在步骤1600,如果信标周期是网格节点的操作的第一信标周期,则用于传送的信标消息的使用代码和发现的节点ID字段被初始化为0。
在步骤1605,确定当前信标周期的信标响应间隔是否可用于信标响应。如果信标响应间隔可用,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610。如果信标响应间隔不可用,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615。
在步骤1610中,信标使用具有来自先前信标周期的值的使用代码在M个时隙中被传送。
在步骤1615中,使用代码被设置成用于在步骤1610期间的传输中使用的合适的非零值。
在步骤1620中,时隙计数被初始化为k=1,并且发现的节点计数被初始化为i=0。时隙计数k对应于时隙k和方向k,其中网格节点在那一时隙期间使用特定方向性天线方向图扫描特定方向。
在步骤1625中,网格节点在对应于时隙计数k的时隙和方向上扫描信标响应。
在步骤1630中,确定在时隙k期间在方向k上是否检测到信号能量。如果检测到信号能量,流程进行到步骤1640。如果未检测到信号能量,流程进行到步骤1635。
在步骤1635中,k被递增。
在步骤1640中,确定在时隙k期间在方向k上是否接收到可解码的消息。如果接收到可解码消息,流程进行到步骤1650。如果未接收到可解码消息,流程进行到步骤1645。
在步骤1645中,在下一信标周期传送的信标消息的使用代码被设置成指示检测到信标响应消息冲突的值。冲突在时隙k中检测到信号能量时但是在时隙k未接收到可解码消息时由网格节点导致(deduce)。
在步骤1650中,发现的节点计数i的值被递增,并且k的当前值被记录。在接收信标响应消息中的包括节点ID、RSSI等等的属性也被记录。
在步骤1655中,确定时隙计数k是否大于时隙的总数M。如果时隙计数k大于M,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660。如果时隙计数不大于M,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625,其中网格节点在时隙k中继续扫描信标响应。
在步骤1660中,确定i是否大于零;换句话说,在M个时隙中的任一时隙器件是否检测到新节点。如果i大于零,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665。如果i不大于零,则信标周期结束。
在步骤1665中,确定i是否大于1;换句话说,是否从多于一个新节点接收到信标响应。如果i大于1,流程进行到步骤1675。如果i不大于1,流程进行到步骤1670。
在步骤1670中,信标响应应答被发送到新节点,且此后信标周期结束。
在步骤1675中,网格节点选择将信标响应应答发送到的检测到的新节点中的一个。这一选择可以基于RSSI、接收到的响应的次序或其他进行。此后,流程进行到步骤1670。
图17为描述根据此处描述的技术在新节点处的示例设备发现阶段程序的流程图。
在新节点的初始启动之后,在步骤1700中,波束计数被初始化1700为k=0。在步骤1705中,对下列值的初始化被执行:扫描时间t=0,发现的网格节点计数i=0,返回标记=0,并且截断的扫描持续时间=信标间隔。定时器也在初始化期间启动。
在步骤1710中,新节点在方向k上定向扫描1710信标。
在步骤1715中,确定在方向k上定向扫描期间新节点是否接收到信标消息。如果接收到信标消息,流程进行到步骤1720。如果未接收到信标消息,流程进行到步骤1745。
在步骤1720中,确定信标消息是否包含等于零的使用代码。如果使用代码等于零,流程进行到步骤1725。如果使用代码不等于零,流程进行到步骤1730。
在步骤1725中,如果信标消息包含等于零的使用代码,k的当前值和记录标记值1被记录。流程随后进行到步骤1745。
在步骤1730中,确定信标消息是否包含作为指示发起方检测到对在先信标的信标响应的冲突的值的使用代码。如果信标消息指示检测到冲突,流程进行到步骤1735。如果信标消息未指示检测到冲突,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40。
在步骤1735中,如果确定发起方检测到对在先信标的信标响应的冲突,则新节点执行随机回退程序。流程随后进行到步骤1710。
在步骤1740中,发现的网格节点计数i被递增,信标消息的内容(例如时隙计数、节点ID、RSSI等)被记录,并且如果确定使用代码不等于零并且使用代码不指示发起方检测到对在先信标的信标响应的冲突,则截断的扫描持续时间根据信标消息内容计算。流程随后进行到步骤1745。
在步骤1745中,确定扫描时间t是否大于截断的扫描持续时间或信标间隔中的较小者,并且如果是,流程进行到步骤1750。如果不是,流程进行到步骤1710,其中新节点继续扫描方向k。
在步骤1750中,确定i是否大于0。如果i大于0。如果i大于零,流程进行到步骤1785。如果i不大于零,则k在步骤1755中递增。
在步骤1760中,确定k是否大于M。如果k大于M,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65。如果k不大于M,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10并且新节点继续扫描方向k。
在步骤1765中,确定记录标记是否等于零。如果记录标记等于零,流程进行到步骤1770。如果记录标记不等于零,流程进行到步骤1710,其中新节点扫描方向k。
在步骤1770中,k的值被设置成先前在步骤1725期间记录的值,并且流程进行到步骤1710,其中新节点扫描方向k。
在步骤1775中,确定另一信道是否可用。如果另一信道不可用,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00,其中波束计数被初始化成k=0。如果另一信道可用,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80,其中新节点在进行到步骤1700之前切换到下一可用信道。
在步骤1785中,确定i是否大于1,并且如果是,流程进行到步骤1790。如果不大于1,流程进行到步骤1755,其中新节点不递增步长k。
在步骤1790中,新节点选择网格节点中的哪一个来响应,新节点已经从所述网格节点中接收到信标。这一选择可以基于RSSI或其他属性或考虑。流程随后进行到步骤1795。
在步骤1795中,新节点在网格节点的信标响应周期在第k个时隙期间发送信标响应消息到选择的网格节点。流程随后进行到步骤1797。
在步骤1797中,确定信标响应应答消息是否从选择的网格节点接收,且如果是,新节点和选择的网格节点继续关联。否则,流程进行到步骤1755。
用于实现增加发现范围的另一方法包括使用导频传输的设备发现。
此处发起方或AP传送发现导频序列并且在用于设备发现的所有支持的方向上重复导频序列。这一导频序列对于所有节点是公共的,或者每个节点可以使用唯一的导频序列。与信标传输一样,这一序列在M个发射时隙中在M个不同方向上被重复。
同时,独立于AP/发起方,响应方或新节点定向扫描并且维持其扫描方向达信标间隔的持续时间。其随后在那一周期的结束切换到新扫描方向。在这一点上,AP/发起方和新节点/响应方不被同步。
当新节点/响应方扫描信标的每个方向时,其利用能量检测来确定信号能量是否存在。如果在特定方向上扫描时,新节点经由能量检测在信标传输时隙的一个中检测信号能量,则新节点终止其扫描并且切换到发射模式。随后,在等待等于信标传输间隔(BTI)的周期之后,新节点使用信标接收发生所通过的相同的天线波束用导频序列传输进行响应。
新节点可以利用相同的传输波束重复响应导频序列传输多次以便于由发起方在其接收波束被指向新节点时成功接收。这向发起方或AP指示新节点在范围内。在后续周期期间,新节点可以随后基于系统配置发起引发节点关联或拒绝的消息传递。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以特定的结合在以上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单独使用,或在与本发明的任何其它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此外,以上描述的流程可以在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和/或固件中实施,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或/或固件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或无线连接而传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磁介质(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磁盘)、磁光介质以及CD-ROM光盘和数字多功能光盘(DVD)之类的光介质。与软件有关的处理器可以被用于实施在WTRU、UE、终端、基站、RNC或任何主计算机中使用的射频收发信机。
实施例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设备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来自用于接收的多个天线波束中的每个波束扫描信标;
在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波束在接收时隙中接收到信标的情况下并且基于所述信标中包含的信息,截断所述扫描;以及
在与所述接收时隙对应的传输时隙期间使用所述波束传送信标响应。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与所述信标不同的调度信标。
3、根据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在所述调度信标中包含的信息来传送所述信标响应。
4、根据实施例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由一设备接收,该设备在接收所述信标之前没有关于所述信标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
5、根据实施例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所述信标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被接收。
6、根据实施例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将所述多个波束指向所述方向。
7、根据实施例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传送位置信息。
8、根据实施例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响应的最大范围至少等于后续通信的最大范围。
9、根据实施例1-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在比后续通信窄的信道上被接收。
10、根据实施例1-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使用方向性天线被定向传送。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设备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个波束传送包含关于响应接收周期的信息的信标;
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个波束扫描信标响应;以及
在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中的波束在接收时隙中接收到信标响应的情况下,使用所述波束传送应答。
12、根据实施例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传送与所述信标不同的调度信标。
13、根据实施例11或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信标响应之后延迟后续信标的传输。
14、根据实施例11-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响应由一设备接收,该设备在接收所述响应之前没有关于所述信标响应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
15、根据实施例11-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所述响应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被接收。
16、根据实施例1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将所述多个波束指向所述方向。
17、根据实施例11-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传送位置信息。
18、根据实施例11-1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的最大范围至少等于后续通信的最大范围。
19、根据实施例11-1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在比后续通信窄的信道上被传送。
20、根据实施例11-1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使用方向性天线被定向接收。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设备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来自用于接收的多个天线波束中的每个波束扫描信标;
在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波束在接收时隙中接收到信标的情况下并且基于所述信标中包含的信息,截断所述扫描;以及
在与所述接收时隙对应的传输时隙期间使用所述波束传送信标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与所述信标不同的调度信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在所述调度信标中包含的信息来传送所述信标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由一设备接收,该设备在接收所述信标之前没有关于所述信标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所述信标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被接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将所述多个波束指向所述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传送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响应的最大范围至少等于后续通信的最大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在比后续通信窄的信道上被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使用方向性天线被定向传送。
1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中的设备发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来自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个波束传送包含关于响应接收周期的信息的信标;
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的每个波束扫描信标响应;以及
在使用来自所述多个天线波束中的波束在接收时隙中接收到信标响应的情况下,使用所述波束传送应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传送与所述信标不同的调度信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信标响应之后,延迟后续信标的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响应由一设备接收,该设备在接收所述响应之前没有关于所述信标响应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所述响应被传送的方向的信息,其中所述信息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被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信息将所述多个波束指向所述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全向天线方向图传送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的最大范围至少等于后续通信的最大范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在比后续通信窄的信道上被传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标使用方向性天线被定向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762127P | 2013-02-07 | 2013-02-07 | |
US61/762,127 | 2013-02-07 | ||
US201361874800P | 2013-09-06 | 2013-09-06 | |
US61/874,800 | 2013-09-06 | ||
PCT/US2014/015273 WO2014124237A1 (en) | 2013-02-07 | 2014-02-07 | Long-range device discovery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9588A true CN104969588A (zh) | 2015-10-07 |
Family
ID=5019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7737.4A Pending CN104969588A (zh) | 2013-02-07 | 2014-02-07 | 使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82171A1 (zh) |
EP (1) | EP2954711A1 (zh) |
JP (1) | JP2016509818A (zh) |
KR (1) | KR20150115931A (zh) |
CN (1) | CN104969588A (zh) |
TW (1) | TW201446037A (zh) |
WO (1) | WO2014124237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97573A (zh) * | 2017-01-05 | 2017-05-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装置 |
CN108702193A (zh) * | 2016-03-11 | 2018-10-23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 |
WO2019041151A1 (zh) * | 2017-08-30 | 2019-03-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
CN109906563A (zh) * | 2016-10-27 | 2019-06-18 | 索尼公司 | 利用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CN110100472A (zh) * | 2016-11-01 | 2019-08-0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20057472A1 (zh) * | 2018-09-17 | 2020-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513667A (zh) * | 2018-07-31 | 2021-03-1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雷达装置 |
CN113228745A (zh) * | 2019-01-08 | 2021-08-06 | 索尼集团公司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CN114900212A (zh) * | 2016-11-02 | 2022-08-12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058005A2 (en) * | 2013-10-16 | 2015-04-2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LLIMETER WAVE HOTSPOT (mmH) BACKHAUL AND PHYSICAL (PHY) LAYER TRANSMISSIONS |
US9474013B2 (en) * | 2014-06-16 | 2016-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on point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a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
US10321435B2 (en) | 2014-06-27 | 2019-06-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ghtweight messaging during initial synchronization, discovery, and association in directional wireless systems |
US9686695B2 (en) * | 2014-07-15 | 2017-06-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 search and tracking in mm-wave access systems |
JP6572305B2 (ja) * | 2014-09-30 | 2019-09-0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信号を受信し及び送信するための、アクセスノード及びビーム形成方法 |
US20160095061A1 (en) * | 2014-09-30 | 2016-03-31 | Apple Inc. | Reduced power consumption using coordinated beacon skipping |
KR20160049759A (ko) * | 2014-10-28 | 2016-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주변 기기 탐색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US9936352B2 (en) * | 2015-02-02 | 2018-04-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estimating distance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
US20160234757A1 (en) * | 2015-02-11 | 2016-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vering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advanced in unlicensed spectrum base stations |
EP3059877B1 (en) * | 2015-02-17 | 2021-01-2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Beamforming method of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KR102305115B1 (ko) * | 2015-04-02 | 2021-09-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 설정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6164060A1 (en) | 2015-04-09 | 2016-10-13 | Intel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beamforming |
CN107534467B (zh) * | 2015-04-17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10644780B2 (en) | 2015-04-20 | 2020-05-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broadcas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
JP6419017B2 (ja) * | 2015-04-23 | 2018-11-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移動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ソース割当方法 |
WO2016180497A1 (en) | 2015-05-13 | 2016-1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eamforming |
EP3295581B1 (en) * | 2015-05-14 | 2021-02-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asurement procedures for drs with beamforming |
EP3314952A1 (en) | 2015-06-25 | 2018-05-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cell search and selection using beamforming |
EP3320748B1 (en) * | 2015-07-10 | 2020-09-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resolving a state mismatch |
KR102379525B1 (ko) * | 2015-09-24 | 2022-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빔 포밍 방식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패턴 선택 프로세스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US10028303B2 (en) | 2015-10-26 | 2018-07-17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10177868B2 (en) * | 2015-12-17 | 2019-01-08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ynchronize wireless devices in the presence of a FMCW radio altimeter |
US10725170B2 (en) | 2015-12-17 | 2020-07-28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radio altimeter spectral monitoring |
CN108781107A (zh) | 2016-03-10 | 2018-11-09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无线局域网中波束成形训练的系统和方法 |
KR102280375B1 (ko) | 2016-03-11 | 2021-07-22 | 파나소닉 인텔렉츄얼 프로퍼티 코포레이션 오브 아메리카 |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
CN107231392A (zh) * | 2016-03-23 | 2017-10-0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请求远程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
US10785828B2 (en) | 2016-04-08 | 2020-09-2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60GHZ-LWA support: discovery and keep alive |
US10771121B2 (en) | 2016-05-12 | 2020-09-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 search or beam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80063784A1 (en) * | 2016-08-26 | 2018-03-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 efficient wakeup protocol |
US10122435B2 (en) * | 2016-09-09 | 2018-11-06 |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eam searching |
CN109923797B (zh) * | 2016-10-27 | 2022-06-07 | 索尼公司 | 具有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装置和方法 |
US11621747B2 (en) | 2016-10-28 | 2023-04-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eiver beamforming for measurements |
WO2018132593A1 (en) * | 2017-01-12 | 2018-07-19 | Intel Corporation | Self-classification capability of enhanced directional multigigabit devices |
US11363589B2 (en) | 2017-03-10 | 2022-06-1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Collision mitigation for directional response in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
US10447374B2 (en) | 2017-06-28 | 2019-10-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eam sweep or sca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045197B1 (en) * | 2017-06-29 | 2018-08-07 | Sony Corporation | Discovery of neighbor node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s |
US10433236B2 (en) * | 2017-08-25 | 2019-10-01 | Sony Corporation | Beaconing in small wavelength wireless networks |
US10575240B2 (en) * | 2017-09-12 | 2020-02-25 | Sony Corporation | Multi-band millimeter wave network discovery |
US10716053B2 (en) | 2017-10-02 | 2020-07-14 | Sony Corporation | Adaptive network discovery signaling |
US10320052B2 (en) * | 2017-11-10 | 2019-06-11 | Phazr, Inc. | Wireless device with flexible neck |
US10728733B2 (en) * | 2018-01-12 | 2020-07-28 | Sony Corporation | Multi-band millimeter wave discovery in WLAN distribution networks |
US10841781B2 (en) | 2018-02-13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covery preamble content for a device discovery procedure |
US10411778B1 (en) * | 2018-02-28 | 2019-09-10 | Apple Inc. | Antenna diversity for beacon broadcasting in directional wireless network |
US20190373439A1 (en) * | 2018-05-30 | 2019-12-05 | Sony Corporation | Scheduled and triggered mmw discovery assistance by lower band signaling |
US10742299B2 (en) | 2018-08-20 | 2020-08-11 | Sony Corporation | Allocation and dire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in millimeter wave WLAN networks |
US10813109B2 (en) | 2018-10-11 | 2020-10-20 | Sony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scheduling protocol with 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knowledge |
US10750376B2 (en) * | 2018-12-31 | 2020-08-18 | Facebook, Inc. | Topology scanning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
JP6833910B2 (ja) * | 2019-06-10 | 2021-02-24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信号を受信し及び送信するための、アクセスノード及びビーム形成方法 |
JP6814311B2 (ja) * | 2020-01-08 | 2021-01-13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ビーム形成 |
JP7381350B2 (ja) * | 2020-01-17 | 2023-11-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11405926B2 (en) * | 2020-02-26 | 2022-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ision-aided channel sensing and access |
US11601182B2 (en) * | 2021-03-19 | 2023-03-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GB2611294A (en) * | 2021-09-24 | 2023-04-05 | British Telecomm | Computer-implemented valid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
KR102467141B1 (ko) * | 2022-04-27 | 2022-11-16 | 정원재 | 지향성 비콘을 이용한 길 안내 시스템 및 이의 동작방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3951A (zh) * | 2006-12-18 | 2009-10-2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定向天线的信标发射和接收 |
US20100135224A1 (en) * | 2007-01-16 | 2010-06-0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evice discovery for mixed types of directional terminals |
US20110170573A1 (en) * | 2008-09-22 | 2011-07-14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system |
US20110199918A1 (en) * | 2009-11-20 | 2011-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network discovery |
CN102783201A (zh) * | 2010-02-24 | 2012-11-1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使用定向天线的通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44661A2 (en) * | 2004-10-14 | 2006-04-27 |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 Improved beacon signals facilitat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timing synchronization |
US7224970B2 (en) * | 2004-10-26 | 2007-05-29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scanning for beacon transmissions in a WLAN |
JP4502778B2 (ja) * | 2004-10-27 | 2010-07-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7720471B2 (en) * | 2005-07-27 | 2010-05-18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 Method for managing hidden stations in a centrally controlled network |
US8135400B2 (en) * | 2007-01-19 | 2012-03-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027702B2 (en) * | 2008-03-11 | 2011-09-27 | Intel Corporation | Combined omni- and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igh-frequency wireless networks |
US8625565B2 (en) * | 2009-10-06 | 2014-01-07 | Intel Corporation |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ultiple-access beamforming in a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385302B2 (en) * | 2009-11-20 | 2013-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distributed beacon transmissions |
US20120064841A1 (en) * | 2010-09-10 | 2012-03-15 | Husted Paul J | Configuring antenna arrays of mobile wireless devices using motion sensors |
JP5664352B2 (ja) * | 2011-03-07 | 2015-02-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初期構築方法及び移動局 |
US9374782B2 (en) * | 2011-04-18 | 2016-06-21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727261A4 (en) * | 2011-06-28 | 2015-02-18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METHOD FOR ASSIGNING A CLIENT TO AN ACCESS POINT IN A WLAN |
US9491779B2 (en) * | 2011-08-07 | 2016-1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US20130044695A1 (en) * | 2011-08-17 | 2013-02-21 | Broadcom Corporation | Fast link establishment for wireless stations operating in millimeter-wave band |
WO2013057578A2 (en) * | 2011-10-16 | 2013-04-25 | Mashinery Pty Ltd. | Object location and tracking |
US8743727B2 (en) * | 2012-05-17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riving hybrid location services from WLAN stations using access points |
US20150341853A1 (en) * | 2013-01-09 | 2015-11-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eac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220012B1 (en) * | 2013-01-15 | 2015-12-22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sioning devices |
US9082307B2 (en) * | 2013-02-19 | 2015-07-14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Circular antenna array for vehicular direction finding |
-
2014
- 2014-02-07 WO PCT/US2014/015273 patent/WO201412423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07 TW TW103104056A patent/TW201446037A/zh unknown
- 2014-02-07 KR KR1020157024264A patent/KR20150115931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2-07 CN CN201480007737.4A patent/CN104969588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2-07 EP EP14707529.5A patent/EP295471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2-07 JP JP2015557111A patent/JP2016509818A/ja not_active Ceased
- 2014-02-07 US US14/766,698 patent/US201503821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3951A (zh) * | 2006-12-18 | 2009-10-2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使用定向天线的信标发射和接收 |
US20100135224A1 (en) * | 2007-01-16 | 2010-06-03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evice discovery for mixed types of directional terminals |
US20110170573A1 (en) * | 2008-09-22 | 2011-07-14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system |
US20110199918A1 (en) * | 2009-11-20 | 2011-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network discovery |
CN102783201A (zh) * | 2010-02-24 | 2012-11-1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使用定向天线的通信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02193A (zh) * | 2016-03-11 | 2018-10-23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无线通信装置 |
CN109906563B (zh) * | 2016-10-27 | 2022-05-13 | 索尼公司 | 利用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CN109906563A (zh) * | 2016-10-27 | 2019-06-18 | 索尼公司 | 利用波束成形训练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
US11496203B2 (en) | 2016-10-27 | 2022-11-08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with beamforming training |
CN110100472A (zh) * | 2016-11-01 | 2019-08-0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4900212B (zh) * | 2016-11-02 | 2024-07-1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14900212A (zh) * | 2016-11-02 | 2022-08-12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US10820262B2 (en) | 2017-01-05 | 2020-10-27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Paging method and device |
CN106797573A (zh) * | 2017-01-05 | 2017-05-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装置 |
CN106797573B (zh) * | 2017-01-05 | 2020-07-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寻呼方法及装置 |
US11304067B2 (en) | 2017-08-30 | 2022-04-1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determining optimal bea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WO2019041151A1 (zh) * | 2017-08-30 | 2019-03-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
CN109451856A (zh) * | 2017-08-30 | 2019-03-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最佳波束上报和确定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
CN112513667A (zh) * | 2018-07-31 | 2021-03-16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雷达装置 |
WO2020057472A1 (zh) * | 2018-09-17 | 2020-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228745A (zh) * | 2019-01-08 | 2021-08-06 | 索尼集团公司 |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
US11997747B2 (en) | 2019-01-08 | 2024-05-28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24237A1 (en) | 2014-08-14 |
EP2954711A1 (en) | 2015-12-16 |
US20150382171A1 (en) | 2015-12-31 |
TW201446037A (zh) | 2014-12-01 |
KR20150115931A (ko) | 2015-10-14 |
JP2016509818A (ja) | 2016-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9588A (zh) | 使用方向性传输的长范围设备发现 | |
CN109155659B (zh) | 用于波束成形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
EP2540108B1 (en) | Communication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 |
JP2022519545A (ja) | ポジショニングのためのサウンディング基準信号(srs)リソースおよびリソースセット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 | |
US947400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ional mesh initialization | |
CN108809370B (zh) | 用于使用无线网络中的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系统 | |
CN104285475A (zh) |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增强型主动扫描 | |
JP2019536328A (ja) | メッセージの制御された送信および受信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5483956A (zh) | 高频无线系统中的初始接入 | |
CN104254983A (zh) | 用于提供信标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845101A (zh) | 无线局域网中的组传输 | |
US11363589B2 (en) | Collision mitigation for directional response in millimeter wave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 |
EP4433849A1 (en) | Erroneous time and location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 |
CN117529888A (zh) |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设备的物理对准 | |
US9954642B2 (en) | Spatial contention in dense wireless network | |
WO2022031714A1 (en) | Configuration of uplin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and process types | |
US11764886B2 (en) | Antenna panel selection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at a multi-panel device | |
US20240056281A1 (en) | Marking symbols and validation of non-cell-defmark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s | |
WO2024174198A1 (en) | Backscatter based aperiodic uplink transmission | |
WO2024068805A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
CN117859402A (zh) | 用于prach重复的准则 | |
CN118235505A (zh) | 转发器、网络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 |
CN117581486A (zh) | 全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基于信道估计的波束确定 | |
Networking et al. | CBSD Citizens Broadband Radio Service Device (eNodeB or base station in cellular context) CCTV Closed Circuit TV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EN Comité Européen de Normalis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