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4371A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4371A CN104964371A CN201510439963.6A CN201510439963A CN104964371A CN 104964371 A CN104964371 A CN 104964371A CN 201510439963 A CN201510439963 A CN 201510439963A CN 104964371 A CN104964371 A CN 1049643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itioning system
- room
- valve body
- heat exchanger
- machine r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空调系统,包括:房间空调系统和与房间空调系统连接的机房空调系统;房间空调系统中的换热介质可通过多通道换热器与机房空调系统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控制装置根据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旁通阀、主阀体和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来改变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中的流通路径,进而在保证机房空调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使得房间空调系统可充分地回收、利用机房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室外环境温度,导致室外换热器上结霜以及制热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液泵、蒸发器和换热储液器构成载冷循环回路,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的远距离热传输过程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机房空调器组件(第一空调器组件)主要用于对机房进行制冷降温,其中,压缩机由于对冷媒进行压缩而释放大量的热量,而在其他空调器组件需要进行制热工作(如制热模式或除霜模式等)时,无法对这些热量回收利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另外,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时候,房间空调器组件(第二空调器组件)的制热速度和制热效率较低,且在制热过程中经常出现结霜、除霜等问题。
另外,对于多个空调器系统之间的热量补偿过程而言,如果所有空调器系统之间均采用风冷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则对于距离较远的空调器系统来说热量在远距离传输时,采用传统冷媒造成热量损失过大,且热量传输不均匀,容易造成系统局部温度过冷或过热,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空调器系统发生故障。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提高制热效率且保证远距离传输热量能效的空调器系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利用机房内热量的组合式空调系统。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空调系统,用于对房间和机房进行温度调节,包括:房间空调系统和与所述房间空调系统连接的机房空调系统;所述房间空调系统包括:房间压缩机,所述房间压缩机具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和所述第一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房间节流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多通道换热器,所述多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连通;旁通阀体,所述旁通阀体设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之间;和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之间,用于防止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媒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机房空调系统包括:机房压缩机,所述机房压缩机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辅阀体,所述辅阀体设在所述机房压缩机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换热储液器,所述换热储液器包括罐体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换热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回气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机房节流装置,所述机房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换热管之间;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房节流装置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设在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罐体连通;液泵,所述液泵分别与所述罐体和所述蒸发器连通;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旁通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其中,所述液泵、蒸发器和罐体构成换热回路。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空调系统,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来改变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中的流通路径,进而使得房间空调系统可充分地回收、利用机房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室外环境温度,导致室外换热器上结霜的情况,即取消了化霜阶段,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进而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另外,换热回路的设置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的远距离热传输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热量损失,同时,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的传热均一性,进而提高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具体地,当房间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如夏天),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关闭、辅阀体关闭、主阀体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单向导通装置-房间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四通阀-房间压缩机,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主阀体-冷凝器-机房节流装置-换热管-机房压缩机,及液泵-蒸发器-罐体-液泵;由于机房和房间都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统和房间空调系统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房间和机房的需要。
当房间空调系统不运行时(如春天、秋天),控制装置控制辅阀体关闭、主阀体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主阀体-冷凝器-机房节流装置-蒸发器-机房压缩机,及液泵-蒸发器-罐体-液泵;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机房的需要。
当房间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如冬天),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打开、辅阀体开启、主阀体关闭,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房间节流装置-旁通阀体-第一通道-四通阀-房间压缩机,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辅阀体-第二通道-机房节流装置-蒸发器-机房压缩机,及液泵-蒸发器-罐体-液泵;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房间需要制热,房间空调系统的利用机房空调系统的热量,从而避免出现结霜的情况,大幅提升房间空调系统制热效率和性能,故本方案中使从机房压缩机流出的高温换热介质在流入第二通道内与第一通道内低温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换低温热介质的温度,并使升温后的换热介质流入房间压缩机,从而在满足房间内制热和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的机房内热量,提高了房间内的温度,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能耗。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向导通装置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出口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单向阀的设置,避免了通过房间节流装置的换热介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使用,且单向阀在满足产品的使用的情况下,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自造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向阀导向装置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可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阀与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避免了通过房间节流装置的换热介质流入室外换热器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使用,且单向阀在满足产品的使用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实现管路的通断,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选择装置,所述选择装置可发送选择信号;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选择装置、所述旁通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选择信号,并根据所述选择信号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选择装置发送的选择信号自动控制组合式空调系统在相应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回路中的换热介质为水或者乙二醇。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为水或乙二醇水溶液,在满足换热的情况下,化学性质问稳定、无毒、无害,泄漏后不会污染环境,且采用水或乙二醇水溶液的为换热介质的回路,泄漏性要求低,不易出现泄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外,当然换热介质也可以采用其他环保冷冻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组合式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四通阀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房间压缩机与四通阀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使管路中的流体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从而有效地避免管路中的液体进入到房间压缩机内,导致房间压缩机液击的情况出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房节流装置和所述房间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膨胀阀可根据需要能够精准地控制通过其换热介质的流量,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房间和机房内的温度,避免了房间和机房内的温度波动太大,影响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旁通阀体、所述辅阀体和所述主阀体为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阀的控制精度高,且使用灵活性强,设置旁通阀体、辅阀体和主阀体均为电磁阀,可以配合组合式空调系统的控制电路快速、准确地实现管路的通断,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为翅片式换热器或平行流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故在换热量一定的前提下,翅片式换热器的体积相对其他换热而言更小,从而相应地减小了产品的体积,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均为铜管。
在该实施例中,铜的导热性能好,由铜制成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能够使第一通道内的换热介质和第二通道内的换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的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有效地提供了产品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组合式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组合式空调系统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组合式空调系统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组合式空调系统第三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房间空调系统,11房间压缩机,12四通阀,13室内换热器,14室外换热器,15房间节流装置,16多通道换热器,161第一通道,162第二通道,17旁通阀体,18单向阀,200机房空调系统,21机房压缩机,22辅阀体,23蒸发器,24机房节流装置,25冷凝器,26主阀体,27液泵,28换热储液器,281罐体,282换热管。
图中箭头表示换热介质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组合式空调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空调系统,用于对房间和机房进行温度调节,包括:房间空调系统100和与房间空调系统100连接的机房空调系统200。
其中,房间空调系统100包括:房间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4、室内换热器13、房间节流装置15、多通道换热器16、旁通阀体17和单向导通装置。
房间压缩机11具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四通阀12分别与第一排气和第一回气口连通;室外换热器14的一端口与四通阀12连通;室内换热器13的一端口与四通阀12连通;房间节流装置15设在室外换热器14和室内换热器13之间;多通道换热器16包括第一通道161和第二通道162,第一通道161的一端口与四通阀12连通,另一端口与房间节流装置15连通;旁通阀体17设在第一通道161与房间节流装置15之间;单向导通装置设在室外换热器14与房间节流装置15之间,用于防止流经第一通道161的冷媒流入室外换热器14。
另外,机房空调系统200包括:机房压缩机21、辅阀体22、换热储液器28、机房节流装置24、主阀体26、冷凝器25、蒸发器23、液泵27和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
机房压缩机21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回气口,第二排气口与第二通道162连通;辅阀体22设在机房压缩机21与第二通道162之间;换热储液器28包括罐体282281和换热管,换热管设置在罐体282281内,且换热管分别与第二回气口和第二通道162连通;机房节流装置24设在第二通道162与换热管之间;冷凝器25设在机房节流装置24与排气口之间;主阀体26设在排气口与冷凝器25之间;蒸发器23与罐体282281连通;液泵27分别与罐体281和蒸发器23连通;控制装置分别与旁通阀体17、主阀体26和辅阀体22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房间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控制旁通阀、主阀体26和辅阀体22的开启或关闭;其中,液泵27、蒸发器23和罐体281构成换热回路。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空调系统,控制装置根据房间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控制旁通阀、主阀体26和辅阀体22的开启或关闭来改变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中的流通路径,进而使得房间空调系统100可充分地回收、利用机房空调系统200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室外环境温度,导致室外换热器14上结霜的情况,即取消了化霜阶段,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100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进而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另外,换热回路的设置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200的远距离热传输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热量损失,同时,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200的传热均一性,进而提高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房间空调系统100运行制冷模式时(如夏天),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关闭、辅阀体22关闭、主阀体26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100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4-单向导通装置-房间节流装置15-室内换热器13-四通阀12-房间压缩机11,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主阀体26-冷凝器25-机房节流装置24-换热管-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1-液泵27;由于机房和房间都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统200和房间空调系统100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房间和机房的需要。
如图3所示,当房间空调系统100不运行时(如春天、秋天),控制装置控制辅阀体22关闭、主阀体26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主阀体26-冷凝器25-机房节流装置24-蒸发器23-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1-液泵27;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机房的需要。
如图4所示,当房间空调系统100运行制热模式时(如冬天),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打开、辅阀体22开启、主阀体26关闭,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100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内换热器13-房间节流装置15-旁通阀体17-第一通道161-四通阀12-房间压缩机11,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辅阀体-第二通道162-机房节流装置24-蒸发器23-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1-液泵27;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房间需要制冷,房间空调系统100的利用机房空调系统200的热量,从而避免出现结霜的情况,故本方案中使从机房压缩机21流出的高温换热介质在流入第二通道162内与第一通道161内低温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换低温热介质的温度,并使升温后的换热介质流入房间压缩机11,从而在满足房间内制热和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的机房内热量,提高了房间内的温度,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100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能耗。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组合式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单向导通装置为单向阀18,单向阀18的入口与室外换热器14连通,出口与房间节流装置15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单向阀18的设置,避免了通过房间节流装置15的换热介质流入室外换热器14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使用,且单向阀18在满足产品的使用的情况下,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自造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阀与控制装置的配合使用,避免了通过房间节流装置15的换热介质流入室外换热器14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使用,且单向阀18在满足产品的使用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实现管路的通断,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包括:选择装置和控制器。
具体地,选择装置可发送选择信号;控制器分别与选择装置、旁通阀体17、主阀体26和辅阀体22连接,控制装置接收选择信号,并根据选择信号控制旁通阀、主阀体26和辅阀体22的开启或关闭。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选择装置发送的选择信号自动控制组合式空调系统在相应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智能性,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选择装置制冷模式,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关闭、辅阀体22关闭、主阀体26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100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4-单向导通装置-房间节流装置15-室内换热器13-四通阀12-房间压缩机11,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主阀体26-冷凝器25-机房节流装置24-换热管-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1-液泵27;由于机房和房间都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统200和房间空调系统100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房间和机房的需要。
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选择装置控制房间空调系统100不工作,控制装置控制辅阀体22关闭、主阀体26开启,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主阀体26-冷凝器25-机房节流装置24-蒸发器23-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2281-液泵27;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故本方案中控制装置控制机房空调系单独制冷,以产生足够的冷量来满足机房的需要。
如图4所示,用户通过选择装置制热模式,控制装置控制旁通阀打开、辅阀体22开启、主阀体26关闭,则换热介质的在房间空调系统100内的流通路径为:房间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内换热器13-房间节流装置15-旁通阀体17-第一通道161-四通阀12-房间压缩机11,则换热介质的在机房空调系统200内的流通路径为:机房压缩机21-辅阀体-第二通道162-机房节流装置24-蒸发器23-机房压缩机21,及液泵27-蒸发器23-罐体282281-液泵27;由于机房需要制冷,房间需要制冷,房间空调系统100的利用机房空调系统200的热量,从而避免出现结霜的情况,故本方案中使从机房压缩机21流出的高温换热介质在流入第二通道162内与第一通道161内低温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提高换低温热介质的温度,并使升温后的换热介质流入房间压缩机11,从而在满足房间内制热和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的机房内热量,提高了房间内的温度,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100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进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能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回路中的换热介质为水或者乙二醇水溶液。
在该实施例中,换热介质为水或乙二醇水溶液,在满足换热的情况下,化学性质问稳定、无毒、无害,泄漏后不会污染环境,且采用水或乙二醇水溶液的为换热介质的回路,泄漏性要求低,不易出现泄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外,当然换热介质也可以采用其他环保冷冻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组合式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压缩机与四通阀1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房间压缩机11与四通阀12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以使管路中的流体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从而有效地避免管路中的液体进入到房间压缩机11内,导致房间压缩机11液击的情况出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房节流装置24和房间节流装置15均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在该实施例中,膨胀阀可根据需要能够精准地控制通过其换热介质的流量,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房间和机房内的温度,避免了房间和机房内的温度波动太大,影响产品的使用舒适度,从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旁通阀体17、辅阀体22和主阀体26为电磁阀。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阀的控制精度高,且使用灵活性强,设置旁通阀体17、辅阀体22和主阀体26均为电磁阀,可以配合组合式空调系统的控制电路快速、准确地实现管路的通断,从而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3、室外换热器14、冷凝器25和蒸发器23均为翅片式换热器或平行流换热器。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故在换热量一定的前提下,翅片式换热器的体积相对其他换热而言更小,从而相应地减小了产品的体积,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61与第二通道162均为铜管。
在该实施例中,铜的导热性能好,由铜制成的第一通道161和第二通道162,能够使第一通道161内的换热介质和第二通道162内的换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的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有效地提供了产品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空调系统,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来改变换热介质在空调系统中的流通路径,进而使得房间空调系统可充分地回收、利用机房空调系统工作过程中排出的热量,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室外环境温度,导致室外换热器上结霜的情况,即取消了化霜阶段,从而节省了房间空调系统因产生化霜消耗的功率,进而实现了产品的节能减排,另外,换热回路的设置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的远距离热传输过程的可靠性,降低了热量损失,同时,提高了机房空调系统的传热均一性,进而提高了组合式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空调系统,用于对房间和机房进行温度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房间空调系统和与所述房间空调系统连接的机房空调系统;
所述房间空调系统包括:
房间压缩机,所述房间压缩机具有第一回气口和第一排气口;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气和所述第一回气口连通;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
房间节流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
多通道换热器,所述多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口与所述四通阀连通,另一端口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连通;
旁通阀体,所述旁通阀体设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之间;和
单向导通装置,所述单向导通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之间,用于防止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冷媒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
所述机房空调系统包括:
机房压缩机,所述机房压缩机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辅阀体,所述辅阀体设在所述机房压缩机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
换热储液器,所述换热储液器包括罐体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且所述换热管分别与所述第二回气口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机房节流装置,所述机房节流装置设在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换热管之间;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房节流装置与所述排气口之间;
主阀体,所述主阀体设在所述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罐体连通;
液泵,所述液泵分别与所述罐体和所述蒸发器连通;和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旁通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液泵、蒸发器和罐体构成换热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导通装置为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出口与所述房间节流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导向装置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可根据所述房间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选择装置,所述选择装置可发送选择信号;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选择装置、所述旁通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选择信号,并根据所述选择信号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主阀体和所述辅阀体的开启或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回路中的换热介质为水或者乙二醇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四通阀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房节流装置和所述房间节流装置均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阀体、所述辅阀体和所述主阀体为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均为翅片式换热器或平行流换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均为铜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9963.6A CN104964371B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39963.6A CN104964371B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4371A true CN104964371A (zh) | 2015-10-07 |
CN104964371B CN104964371B (zh) | 2017-07-21 |
Family
ID=5421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39963.6A Active CN104964371B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64371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0315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安徽省君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524556A (zh) * | 2016-10-24 | 2017-03-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302834A (zh) * | 2017-01-12 | 2018-07-20 |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8626905A (zh) * | 2017-03-23 | 2018-10-09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涡旋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压缩机热泵系统 |
CN109203912A (zh) * | 2018-08-15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纯电动冷链物流车 |
CN109340960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41138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7A (zh) * | 2018-09-27 | 2019-02-19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6A (zh) * | 2018-09-27 | 2019-02-19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00605A (en) * | 1964-07-06 | 1965-08-17 | Gen Electric |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charge checking means |
GB2166228B (en) * | 1984-10-26 | 1988-10-12 | Toshiba Kk | Air conditioner |
JP2006170505A (ja) * | 2004-12-15 | 2006-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170695A (ja) * | 2005-12-19 | 2007-07-05 | Corona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2008025901A (ja) * | 2006-07-20 | 2008-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272534A (zh) * | 2009-01-15 | 2011-12-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2538100A (zh) * | 2012-02-17 | 2012-07-04 | 合肥工业大学 | 机房用热管复合型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597291A (zh) * | 2011-06-08 | 2014-02-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空调装置 |
CN104613668A (zh) * | 2015-02-28 | 2015-05-1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07-23 CN CN201510439963.6A patent/CN1049643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00605A (en) * | 1964-07-06 | 1965-08-17 | Gen Electric | Refrig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charge checking means |
GB2166228B (en) * | 1984-10-26 | 1988-10-12 | Toshiba Kk | Air conditioner |
JP2006170505A (ja) * | 2004-12-15 | 2006-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7170695A (ja) * | 2005-12-19 | 2007-07-05 | Corona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
JP2008025901A (ja) * | 2006-07-20 | 2008-02-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2272534A (zh) * | 2009-01-15 | 2011-12-0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CN103597291A (zh) * | 2011-06-08 | 2014-02-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制冷空调装置 |
CN102538100A (zh) * | 2012-02-17 | 2012-07-04 | 合肥工业大学 | 机房用热管复合型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613668A (zh) * | 2015-02-28 | 2015-05-1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10315B (zh) * | 2016-06-14 | 2018-04-24 | 安徽省君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5910315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安徽省君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型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524556A (zh) * | 2016-10-24 | 2017-03-2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302834A (zh) * | 2017-01-12 | 2018-07-20 | 维谛技术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8626905A (zh) * | 2017-03-23 | 2018-10-09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涡旋组件、涡旋压缩机以及压缩机热泵系统 |
CN109203912B (zh) * | 2018-08-15 | 2021-0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纯电动冷链物流车 |
CN109203912A (zh) * | 2018-08-15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纯电动冷链物流车 |
CN109340960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7A (zh) * | 2018-09-27 | 2019-02-19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6A (zh) * | 2018-09-27 | 2019-02-19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7B (zh) * | 2018-09-27 | 2020-11-03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41138B (zh) * | 2018-09-27 | 2020-11-03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40960B (zh) * | 2018-09-27 | 2020-11-03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7426B (zh) * | 2018-09-27 | 2020-11-03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41138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4371B (zh) | 2017-07-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4371A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
CN102365510B (zh) |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 |
CN203964454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 |
CN102645060A (zh) | 多联机空调系统 | |
CN101275792A (zh) | 单/双级混合复叠热泵空调机组 | |
CN105135737A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 | |
CN103175262B (zh) | 太阳能空调 | |
CN104613668A (zh) | 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336721B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空调与热泵热水器的联合运行系统 | |
CN104748453A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 |
CN100439809C (zh) | 一种压缩机补气系统及补气控制方法 | |
CN201363859Y (zh) | 一种空调机组 | |
CN104236155A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771604U (zh) | 一种并联式有源热管热泵空调一体机 | |
CN204254947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4236177A (zh) | 一种相变蓄热、冷媒过冷热交换装置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 | |
CN2849548Y (zh) | 一种压缩机补气系统 | |
CN109774418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汽车 | |
CN201819393U (zh) | 并联式互助除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105627624A (zh) | 热泵与热水加热组合系统的单独制热流程 | |
CN203869367U (zh) | 一种地暖、热水器、空调三合一机组 | |
CN203880998U (zh) | 热泵系统 | |
CN202581595U (zh) | 热水机室外机和热水机系统 | |
CN104697245A (zh) | 耦合热泵系统 | |
CN104154597A (zh) | 一种双用换热多联空调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