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1128A -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61128A
CN104961128A CN201510274163.3A CN201510274163A CN104961128A CN 104961128 A CN104961128 A CN 104961128A CN 201510274163 A CN201510274163 A CN 201510274163A CN 104961128 A CN104961128 A CN 104961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gas
activated coke
coal
qu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41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正旺
景旭亮
汪国庆
周三
郑征
马志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741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61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61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611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dustrial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活性焦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提高副产物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包含反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室下方的激冷室;所述反应室用于喷入所述反应室的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所述激冷室内设置有激冷物喷嘴,所述激冷物喷嘴用于喷入激冷物,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以获得活性焦。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焦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为一种碳基多孔材料,具有独特的孔道结构,能够作为催化载体或者吸附剂应用于催化工艺、废水处理、气体净化等多种行业,但是,由于活性炭的制备原料成本高、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活性炭相比,活性焦是一种以煤为原料制备的多孔材料,同样具有催化活性与吸附性能,并且多为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制备成本明显降低,同时,活性焦还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具有更长远的应用价值。
在现有技术中,活性焦主要通过煤热解工艺来获得,需要经过煤成型、炭化、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等工艺,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提高副产物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包括:
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包含反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室下方的激冷室;
所述反应室用于喷入所述反应室的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
所述激冷室内设置有激冷物喷嘴,所述激冷物喷嘴用于喷入激冷物,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以获得活性焦。
优选的,所述激冷室设置有倾斜滑板,所述倾斜滑板与所述激冷室内壁连接,且所述倾斜滑板的下端与所述激冷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排焦口,所述倾斜滑板用于将落至所述倾斜滑板上的活性焦通过所述排焦口排至外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倾斜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a≥活性焦的自然安息角。
可选的,所述激冷物喷嘴位于所述倾斜滑板的下方,且所述倾斜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激冷物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开孔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倾斜滑板的开孔率为5-50%,所述开孔的中心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储焦罐,所述储焦罐通过一直管与所述排焦口连通,所述直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所述倾斜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相等。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冷室上部侧壁上的气体产物出口以及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相连通的产物分离系统;
所述气体产物出口用于在所述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使得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入所述产物分离系统。
可选的,所述产物分离系统包括:
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
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的进口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连通,用于所述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行气固分离。
优选的,所述产物分离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的气体产物出口连通的换热系统;
以及与所述换热系统的出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口,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
所述换热系统用于对经过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分离获得的气体产物进行换热,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对经换热后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包括:
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获得煤气化产物;
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
可选的,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包括:
在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所述煤气化产物中的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进入产物分离系统进行分离,另外一部分活性焦在重力及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被收集。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之后还包括:对获得的气体产物进行换热,并进行气液分离。
可选的,所述煤粉中90%的煤粉颗粒直径大于5μm小于250μm。
可选的,所述含氢气体为合成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与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氢体积含量不低于50%。
优选的,所述预设温度为700-950℃,所述预设压力为6-7Mpa。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通过煤气化反应来获得所述活性焦,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同时,在进行煤气化反应时,能够获得煤气以及轻质焦油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一方面,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包括:
气化炉1,所述气化炉1包含反应室11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室11下方的激冷室12;
所述反应室11用于喷入所述反应室11的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
所述激冷室12内设置有激冷物喷嘴13,所述激冷物喷嘴13用于喷入激冷物,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以获得活性焦。
其中,所述煤粉与含氢气体进行煤气化反应之后生成活性焦、煤气和焦油等,在所述激冷室12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获得活性焦以及煤气和焦油等副产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通过煤气化反应来获得所述活性焦,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同时,在进行煤气化反应时,能够获得煤气和焦油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的缺陷。
所述活性焦在激冷室12内被激冷后,大部分活性焦会堆积在所述激冷室12的下方,其余的活性焦颗粒较小,会悬浮在所述激冷室12内。随着所述活性焦在激冷室12下方的堆积,需要对其进行排放,以防止活性焦大量堆积造成所述气化炉1的堵塞。
优选的,参见图2,所述激冷室12设置有倾斜滑板2,所述倾斜滑板2与所述激冷室12内壁连接,且所述倾斜滑板2的下端与所述激冷室12的连接处设置有排焦口21,所述倾斜滑板2用于将落至所述倾斜滑板2上的活性焦通过所述排焦口21排至外部。
通过设置倾斜滑板2,当大部分活性焦落至所述倾斜滑板2上时,所述活性焦会沿着所述倾斜滑板2到达排焦口21,并通过所述排焦口21排至外部,能够避免活性焦堆积造成气化炉1的堵塞。所述倾斜滑板2与所述激冷室12内壁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优选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使二者无缝连接。
由于倾斜滑板2的倾斜角度越大(倾斜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所述活性焦越容易沿着所述倾斜滑板2被排至外部,而任何粉末状固体具有自然安息角,所述自然安息角是指散料在堆放时能够保持自然稳定状态的最大角度(单边对水平面的角度)。优选的,所述倾斜滑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a≥活性焦的自然安息角。
为了将所述激冷室12内的活性焦尽快排至所述气化炉1外部,减少活性焦在所述激冷室12内的堆积,避免由于活性焦大量堆积被压实后排放困难,参见图3,优选的,所述激冷物喷嘴13位于所述倾斜滑板2的下方,且所述倾斜滑板2上设置有多个开孔22,所述激冷物喷嘴13的喷射方向与所述开孔22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其中,对所述开孔22的密度不做限定,对所述开孔22的方向也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倾斜滑板2上的开孔率为5%-50%,所述开孔22的中心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参见图3中的b,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为图3中a的倾斜滑板2和激冷物喷嘴13工作时的示意图。在所述开孔22的中心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时,在激冷喷嘴13的喷射作用下,如图3中的b所示,所述激冷物的喷射作用力为F,所述喷射作用力F可以分解为向上的一个分力F1与水平方向的一个分力F2,将所述活性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活性焦颗粒较小,在向上的分力F1作用下向上运动,而另外一部分活性焦颗粒较大,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2作用下水平向右运动,并且这部分活性焦在重力的作用下,会沿着所述倾斜滑板2到达所述排焦口21,并通过所述排焦口21排至外部。
其中,所述激冷物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气固混合物等,为了防止引入其他杂质,优选的,所述激冷物为激冷气。
所述激冷气可以为煤气、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甲烷等,优选的,所述激冷气为洁净煤气。
为了将经过排焦口21被排至所述气化炉1外部的活性焦收集起来,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储焦罐23,所述储焦罐23通过一直管24与所述排焦口21连通,所述直管24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所述倾斜滑板2与水平面的夹角相等。
采用上述结构,当部分活性焦经过所述倾斜滑板2到达所述排焦口21时,能够继续沿着所述直管24达到所述储焦罐23中。
优选的,参见图4,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冷室12上部侧壁上的气体产物出口3以及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3相连通的产物分离系统4;所述气体产物出口3用于在所述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使得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入所述产物分离系统4。
以上所述的一部分颗粒较小的活性焦在向上的分力F1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且能够与所述煤气化反应的气体产物一起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3进入所述产物分离系统4进行进一步分离。
为了对所述活性焦与其中的副产物进行分离,优选的,所述产物分离系统4包括:
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41;
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41的进口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3连通,用于所述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行气固分离。
所述活性焦与其中的副产物经过高旋风分离系统进行气固分离后,能够获得颗粒较小的活性焦与煤气和焦油副产物。
为了对所获得的煤气和焦油副产物进行进一步分离,优选的,所述产物分离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41的气体产物出口连通的换热系统42;
以及与所述换热系统42的出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43,所述气液分离器4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口431,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432;
所述换热系统42用于对经过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41分离获得的气体副产物进行换热,所述气液分离器43用于对经换热后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所获得的气态产物从所述第一出口431被收集,液态产物从所述第二出口432被收集。
所述气体副产物经过换热,有部分气体副产物会转变为液态,通过沸点不同,将所述煤气和焦油副产物进行分离,以分别获得更加纯净的煤气与焦油副产物,为后续副产物的应用提供条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包括:
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获得煤气化产物;
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
其中,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为活性焦以及煤气和焦油等副产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通过煤气化反应来获得所述活性焦,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同时,在进行煤气化反应时,能够获得煤气与焦油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的缺陷。
其中,对所述煤粉的颗粒大小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煤粉中90%的煤粉颗粒直径大于5μm小于250μm。当煤粉颗粒在所述气化室与所述含氢气体发生气化反应时,为了使得煤粉中的挥发分快速溢出,需要在短时间内加热所述煤粉颗粒,当所述煤粉颗粒较大时,所述煤粉颗粒的中心温度难以快速提高,影响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当煤粉颗粒较小时,最终形成的活性焦颗粒较小,在旋风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影响系统对所述活性焦的捕集。
对所述煤粉的种类也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煤粉选自褐煤、烟煤或次烟煤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煤粉选自褐煤。
在这些煤种中,煤的活性较高,挥发分含量较大,一般都大于30%,灰分的含量小于15%,这样在煤粉发生气化反应时,挥发分大量溢出,能够在终产物活性焦颗粒上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并且,能够减少所获得活性焦中的灰分含量,提高活性焦的经济效益。
其中,对所述含氢气体也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含氢气体为合成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与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氢体积含量不低于50%。
利用含氢气体的还原性与煤粉中的氧化基团快速反应,能够达到扩孔的目的,能够提高活性焦的比表面积。
对所述含氢气体与所述煤粉的质量比也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含氢气体与所述煤粉的质量比为0.1:1-0.5:1。在将所述煤粉与含氢气体保持适宜的气固比输送入所述气化炉内时,可以采用密相输送的方式进行进料,降低系统的热负荷。
对所述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不做限定,只要能够使得煤粉与含氢气体在所述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发生煤气化反应即可。优选的,
所述预设温度为700-950℃,所述预设压力为6-7Mpa。
在上述所述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煤粉在气化炉内快速发生气化反应,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C+H2O=CO+H2
C+O2=CO2
2C+O2=2CO;
C+CO2=2CO;
C+2H2=CH4
除此之外,所述煤气化反应还会发生一些物理反应,例如,煤粉中的挥发分与少量水分在快速加热的作用下快速释放挥发分与水分,在煤粉颗粒上形成丰富的孔道结构,能够获得吸附性能优良的活性焦。
在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所述煤气化反应生成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能够进入所述煤粉颗粒的孔道中与碳进行反应,对所述煤粉起到进一步活化的作用;同样的,所述含氢气体也包含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能够进入所述煤粉颗粒的孔道中与碳进行反应,对所述煤粉起到进一步活化的作用。
因此,在所述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不论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均能对所述煤粉进行活化,获得活性更高的活性焦。
其中,对所述激冷物不做限定,例如,所述激冷物可以为气体,也可以为气固混合物。优选的,所述激冷物为气体,使得在激冷过程中在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中不会引入其他固体杂质,对活性焦的分离造成麻烦。
进一步的,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优选的,所述激冷物为洁净煤气。
在激冷物的激冷作用下,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被激冷并分别呈现气体与固体,其中,所述气体产物为煤气与焦油等副产物,而固体产物为活性焦。
优选的,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包括:
在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所述煤气化产物中的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进入产物分离系统进行分离,另外一部分活性焦在重力及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被收集。
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焦制备装置制备活性焦,由于所述活性焦制备装置的激冷室下方设置有倾斜滑板以及位于所述倾斜滑板下方的激冷物喷嘴,当所述激冷物喷嘴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时,所述活性焦受到两个分力作用,一个为向上的分力,另一个为朝向所述排焦口水平方向的分力,能够对大颗粒的活性焦进行疏松,以及对小颗粒的活性焦进行流化。
为了将小颗粒的活性焦与所述煤气和焦油副产物进行分离,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
进一步的,为了将所述煤气和焦油副产物进行进一步分离,简化后续的分离过程。优选的,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之后还包括:对获得的气体产物进行换热,并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煤气和焦油副产物根据沸点的不同,可以将部分气体在换热的过程中转换为液体,最后进行气液分离以分别获得纯净的不同种类的副产物(例如:煤气以及轻质焦油等)。
在上述分离过程中,部分活性焦颗粒较大,通过所述激冷室内设置的倾斜滑板被收集,而另外一部分活性焦颗粒较小,与所述煤气和焦油副产物进入产物分离系统经旋风分离而被收集,由上述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焦比表面积达到350-500m2/g,产量为所述煤粉质量的40-55%,所述活性焦在用于含酚污水处理时具有优于现有技术所获得的活性焦的吸附性能。
试验例:
为了客观地评价本发明的效果,在下面实验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对比例分别制备的活性焦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例:
所述对比例采用褐煤作为原料,分别经过备煤、炭化、活化和冷却过程,具体为:将褐煤加工成粒径大于1mm小于5mm的块煤,其中,所述褐煤煤粉的灰分为4%,挥发分为39%,内水含量为10%,再在温度为500℃进行炭化、而后在温度为850℃进行活化,此过程中压力保持为常压,最终获得活性焦。
实施例1
将褐煤加工成90%的煤粉粒径大于5μm小于100μm的煤粉,所述煤粉1的灰分为4%,挥发分为39%,内水含量为10%,含氢气体为氢含量为80%的煤气,煤气化温度为850℃,压力为6MPa。
实施例2
将次烟煤加工成90%的煤粉粒径大于5μm小于100μm的煤粉,所述煤粉1的灰分为5.5%,挥发分为35%,内水含量为5%,含氢气体为氢含量为80%的煤气,煤气化温度为700℃,压力为6.5MPa。
实施例3
将次烟煤加工成90%的煤粉粒径大于5μm小于100μm的煤粉,所述煤粉1的灰分为5.5%,挥发分为35%,内水含量为5%,含氢气体为氢含量为50%的煤气,煤气化温度为950℃,压力为7MPa。
将所述对照例与实施例1-3所获得的活性焦的物理性质与对酚类的吸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
从表1可以得出:所述对比例所获得的活性焦比表面积较大,而活性焦的孔径偏小,不利于酚类物质的吸附,使得比表面积与酚类吸附量不成比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性焦的制备系统与制备方法,所获得的活性焦产量为煤粉质量的40-55%,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达到350-500m2/g,且平均孔径较大,酚类吸附量可以达到195mg/g以上,与所述对比例所获得的活性焦相比,具有优良的酚类吸附性能;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褐煤作为原料,所获得的活性焦的酚类吸附性能与其他煤种相比更优。
综上所述,通过煤气化反应来获得活性焦,能够简化活性焦的制备工艺,而所获得的活性焦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制备的活性焦,比表面积较大,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产量较高,在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在进行煤气化反应时,能够获得煤气和焦油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得煤炭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活性焦的制备工艺复杂,并且所获得副产物价值低的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包含反应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反应室下方的激冷室;
所述反应室用于喷入所述反应室的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
所述激冷室内设置有激冷物喷嘴,所述激冷物喷嘴用于喷入激冷物,对所述煤气化反应的产物进行激冷以获得活性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冷室设置有倾斜滑板,所述倾斜滑板与所述激冷室内壁连接,且所述倾斜滑板的下端与所述激冷室的连接处设置有排焦口,所述倾斜滑板用于将落至所述倾斜滑板上的活性焦通过所述排焦口排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a≥活性焦的自然安息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冷物喷嘴位于所述倾斜滑板的下方,且所述倾斜滑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激冷物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开孔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滑板的开孔率为5-50%,所述开孔的中心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储焦罐,所述储焦罐通过一直管与所述排焦口连通,所述直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所述倾斜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激冷室上部侧壁上的气体产物出口以及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相连通的产物分离系统;
所述气体产物出口用于在所述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使得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入所述产物分离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产物分离系统包括:
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
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的进口与所述气体产物出口连通,用于所述气体产物携带部分活性焦进行气固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产物分离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的气体产物出口连通的换热系统;
以及与所述换热系统的出口连通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口,底部设置有第二出口;
所述换热系统用于对经过所述至少一级旋风分离系统分离获得的气体产物进行换热,所述气液分离器用于对经换热后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
10.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煤粉与含氢气体在预设温度与预设压力下进行煤气化反应,获得煤气化产物;
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获得的煤气化产物通过激冷物进行激冷包括:
在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所述煤气化产物中的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进入产物分离系统进行分离,另外一部分活性焦在重力及激冷物的喷射作用下被收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产物夹带部分活性焦在产物分离系统中进行气固分离之后还包括:对获得的气体产物进行换热,并进行气液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中90%的煤粉颗粒直径大于5μm小于25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氢气体为合成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与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且氢体积含量不低于50%。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温度为700-950℃,所述预设压力为6-7Mpa。
CN201510274163.3A 2015-05-21 2015-05-26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61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4163.3A CN104961128A (zh) 2015-05-21 2015-05-26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2224 2015-05-21
CN2015102622244 2015-05-21
CN201510274163.3A CN104961128A (zh) 2015-05-21 2015-05-26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1128A true CN104961128A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15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4163.3A Pending CN104961128A (zh) 2015-05-21 2015-05-26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112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0317A (zh) * 2016-07-22 2016-12-0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气化炉、煤气化系统及活性焦的制备方法
CN10674494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
CN107674706A (zh) * 2017-08-31 2018-02-09 长安大学 一种道路生态工程材料及其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0317A (zh) * 2016-07-22 2016-12-0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气化炉、煤气化系统及活性焦的制备方法
CN106190317B (zh) * 2016-07-22 2020-10-27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煤气化炉、煤气化系统及活性焦的制备方法
CN106744942A (zh) * 2016-12-28 2017-05-3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
CN106744942B (zh) * 2016-12-28 2019-10-29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
CN107674706A (zh) * 2017-08-31 2018-02-09 长安大学 一种道路生态工程材料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ian et al. Syngas production from air-steam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with natural catalysts
US11186779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system for biomass feedstock
CN102010728B (zh) 一种由煤热解制取半焦、焦油和煤气的方法
WO2022159602A1 (en) Reactivity-moderated biocarbon pellets
CN104961128A (zh) 一种活性焦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DE10201001248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Nutzenergiegewinnung aus Bioenergieträgern und anderen organischen Stoffen
KR101813225B1 (ko) 유동층 매체의 유속 저감을 위한 분산판이 구비된 이중 바이오매스 가스화 반응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화 장치
WO2006126412A1 (ja) 連続操作式活性炭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974774B (zh) 一种中低阶煤热解气化系统及其应用
WO2023014679A1 (en) Processes and systems for recapturing carbon from biomass pyrolysis liquids
CN101805627A (zh) 废塑料的再利用方法和成型方法
CN104893761B (zh) 一种联产甲烷及轻质焦油的气化炉
US91216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bination moving bed thermal treatment reactor and moving bed filter
CN203360399U (zh) 粉煤流化床热解与气化耦合系统
CN210915935U (zh) 一种粉煤热解及半焦活化一体炉及系统
CN107325832A (zh) 一种分步处理褐煤的系统及方法
CN103289751A (zh) 一种生物质制取可燃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08977229A (zh) 气流床煤粉加氢气化方法
CN208700992U (zh) 气流床粉煤加氢气化炉及加氢气化系统
CN106497594A (zh) 一种煤加氢热解的系统和方法
CN107903928B (zh) 一种煤焦油的回收方法及系统
CN207987111U (zh) 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
CN107937011A (zh) 一种生物质快速热解装置及工艺
CN203429142U (zh) 一种生物质制取可燃气的装置
CN103666572A (zh) 煤气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